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1

关键词:林区;整地;造林技术

森林资源的发展决定了林业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林区的整理对于造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造林过程的基础工作。通过整地能改善林地环境条件,清除杂草、土壤翻垦,改变地表土壤物理特性。因而,可以大幅提高新造林区苗木成活率、显著改善苗木的生长情况。整地还能加快造林施工进度,提高新造林地质量。

1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

林地的清理是造林前的一道基础工序,其主要目的是清除影响新造林地树苗生长的一切杂物,如林地上的杂草、灌木及采伐后杂树的枝条、树桩等。清理主要分为彻底清理、分块清理及带状清理,清理的方法根据实际地理、地貌及杂物生长状况清理。对于主要植物为杂草的林地用人工、割草机、耕地机等清理,也可以用化学除草剂等方法清理;对于原来生长为灌木的地区则可以用割灌机、推土机等主要依靠机器力量清除,然后将土壤推平,移植新苗便于林地树木生长。

造林地的整地方式分为整体整地和局部整地。整体整地是将造林地全部土壤翻垦,将凸凹不平的地势整理平坦,便于造林工程的进行,同时能够疏松土壤提高幼苗成活率。局部整地是根据造林地区实际情况对局部土地进行翻垦,如平原地区的坑状、块状、高台;山地中穴状、块状等进行整理。

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是林区建造的基础工作,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新建林区幼苗的生长状况。通过改善造林地区的环境条件,提升新造林地质量,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2林地种植方法

2.1人工播种法

人工播种主要分为撒播、条播、穴播等几种种植方法。撒播即将种子均匀撒播到造林地里,撒播法成本低,但种子成活率较低,为粗放型种植法。条播是将种子按固定行距进行播种,长成后形成整齐地树行,可适用于林地的改造和重建,主要播种一些灌木和个别乔木种类型。穴播是按固定的行、穴距将树种播种到挖好的洞穴中,根据树种不同情况,每穴均匀地播几粒种子,然后覆土埋坑。穴播方法简单、种子成活率高,适合各种林地条件,是造林过程中播种法最常用的方法。

2.2移植苗种造林法

是用预先培养好的根系完整的苗木进行移植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苗种已经长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成活率比种子种植高许多。因此,苗种移植造林法适合任何林地的建造,对林地环境条件要求低。但是,在苗木运输、移植过程中根系有可能受损伤和失水,降低苗木成活率。该方法最重要的2点是苗种和栽植,要想成活率高必须先育好苗,其次掌握好栽植技术。总体而言,植苗造林法受环境条件、苗木类型限制较小,是现在植树造林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移植造林中用的苗木主要是营养繁殖苗、原生苗和移植苗3种。移植造林后,苗木体内水分平衡的保持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整个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直至栽植全过程都要确保苗木不致失水过多。苗圃起苗后要及时栽植,尽量缩短中间搁置时间。

2.3分殖造林法

该方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其特点是省时省力、成本低、取材容易,该法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很高,该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树苗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作为无性繁殖,营养器官生根能力差,其应用条件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常见主要适用于如杨树、松树和竹类等。

2.4插条造林和插干造林

插条造林和插干造林主要在春季和秋季2个季节进行。春季一般在土壤解冻到发芽前进行,而秋季则在土壤冻结前进行。插条造林要注意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插条长度,该方法节约成本、节省苗木,而且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插干造林与插条造林其成活原理是一样的,2种造林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造林所用材料规格大小的不同。插条和插干造林2种方法关键技术在于插穗生根,插穗生根则苗成活,不生根则死。因此,插干、插条造林需适宜的水分、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支持。

2.5分蘖造林

即直接利用分蘖苗进行造林的方法,该方法针对性明显,主要应用于根蘖能力强的林木种类,如沙棘、毛竹、杉木等。但是,蘖苗根系依附于母树根茎处,在挖取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损伤,造成其种植成活率低,而且分蘖苗来源有限,不能进行大面积造林。

林区整地与造林技术影响着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做好林区整地、改善造林技术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对林业生态重要性的认识、普及造林技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造林整地植树造林林区播种植苗化学法割除法

中图分类号:S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062-01

林业是事关国民经济、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的支柱性产业,林业资源是林业工作的目标,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当前林业正在扩大各类资源的种类、数量和面积,植树造林就成为一项促进林业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国策,从整体和长远上看,林区做好植树造林是适应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必然选择。造林整地是植树造林,林业资源建设的基础,通过造林整地可以使植树造林的空间、环境和资源得到有效调配,在改善立地条件、空间条件的基础上,确保植树造林的进程与质量。要以林业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两个重要工作,探索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的方法与要点,在取得技术、环节的关键提升前提下,做好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的一系列工作,为林业和林业资源的持续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和方法基础。

1造林整地的方法和要点

造林整地的核心就是对目标区域的立地条件进行组合、调整和优化,在割除杂草、灌木的同时,处理倒木、伐根,使造林地能够具备植树造林的空间条件、养分条件和水资源条件,进而达到对植树造林工作进程、质量和效益的支持。常见的造林整地有如下一些主要方法。

1.1化学法造林整地的要点

化学法的主要核心是使用化学药物对造林地的杂草和灌木进行喷洒操作,消杀灌木和杂草,使造林地的空间和环境得到净化,以利于植树造林目标树木取得有利于生长和成材的资源与环境。化学法的优势在于效率,由于化学药物的工业化生产特点,在成本上化学法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化学药物在造林地会形成一定的残留,不懂那影响植树造林目标树木的生长,而且也会形成对环境的威胁和污染,给植树造林带来长期的影响与隐患。

1.2火烧法造林整地的要点

火烧法也称“炼山法”,是利用造林地灌木和杂草易燃的特点,通过火烧的方式达到清理造林地的目的,火烧法具有成本和效率的优势,同时火烧过后的灰烬富含碳酸钾,是植树造林理想的养料,此外在火烧的过程中高温可以对病虫害起到消杀的作用,给植树造林一个相对理想的生态空间,因此,火烧法在造林整地中有着广泛地应用。但是火烧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火烧过程中控制难度较高,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火烧中高温也会消灭有益于植树造林的生物,给植树造林带来应的负面影响。

1.3割除法造林整地的要点

割除法是利用人工和机械对造林地内的灌木和杂草进行割除处理,割除法的优势在于目标性强,可操作性高,特别在大面积造林整地的工作中,可以利用割除机械实现高效率地造林整地。但是割除法在成本上存在过高的实际问题,割除法在后期处理和清理上的环节尚没有实现机械化,导致工作效率难于得到有效保障。

2植树造林的方法和要点

2.1播种法植树造林要点

播种法植树造林是向播种土地直接播种林木种子的方法,又被人们称为直播造林法。播种造林法可以利用相关的农用设备来进行机械化播种,这种方法不需要对种子进行育苗工序,操作也相对简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根据播种造林法的特点,比较适用于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活动。在选用播种造林法时,要注重林木种子的选择,要应该选取种粒饱满、种源充足且易发芽的种子。

2.2分殖法植树造林要点

分殖法可以分为插干造林、插条造林、地下茎造林及分根造林这四种方法。插干造林法比较适用于杨树、柳树等易发芽切生根力较强的树种;插条造林法适用杨树及垂柳等树种;地下茎造林法适用于竹类树种;分根造林发适用于漆树、香椿树、楸树、刺槐等易萌芽及生根的树种。分殖造林法能保持母本的遗传特性,在造林初期,树种的生长速度较快,而且这种造林技术及操作都比较简单,既省时又省力。这种植树造林法主要适用于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但是分殖造林多代,繁殖的林木的寿命比较短。这也决定了其对立地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要求造林地土壤疏松、足够的湿度,这样才有利于插穗生根。分殖造林一般都在春秋季进行,常绿树及落叶树都可以随采随插。

2.3植苗法植树造林要点

植苗法是一种用根系完整的苗木来进行造林的方法,植苗造林主要是栽植完整的植株,这些植株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外界不良的环境对其影响不大。植苗造林法一般在早春晚秋的阴雨天才进行栽苗,以免损伤树苗根系。树苗不能经常暴露力在外面,在运输的过程中要经常洒水,做好根系的保湿工作。栽植前要对苗木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采用去梢、剪枝叶、喷洒化学药剂及接种菌根菌等措施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结语

造林整地是植树造林、林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立地空间、水分、环境条件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提高造林成活率方面是根本性的保证。在植树造林中应该强化造林整地的环节,要以造林整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植树造林的设计与林区建设实际,选择适宜的造林整地方法,在提高植树造林效率、扩大林区林业资源的同时,创新林区基础工作的新形式,形成对林区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支持,在发挥造林整地的技术、生态、行业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对林业资源、建设、发展等各项工作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翠华.造林地的清理整地与植树造林方法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7(30):94-96.

[2]颉玉敏.浅谈造林整地与造林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9(18):136-137.

[3]李晓明.造林整地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5(3):171-172.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布局;原则

城市中的园林可以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增添绿色文化景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城市景观和园林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影响到这个城市绿色文化吸引力的大小。

1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如今环境日益成为居民选择居住和生活的重要指标,植物作为绿化的主体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用植物景观营造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植物景观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的质量和艺术水平。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植物的习性,而且要对它们的功能和观赏效果有充足认识,最终要达到一个既注重植物自身色泽搭配,又注重群落之间和谐的生态系统。植物景观要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发挥出绿色植物景观的最佳作用,让城市更加宜居。

2植物景观布局遵循的原则

2.1生态习性适应性原则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有着不同的设计特点,选择适地性植物做主干景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园林设计风格。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考虑植物在生长方面的需要,例如,光照、温度、湿度、大气等因素。现在的城市由于工业化的大举扩张,城市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同时土地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高楼群集下的园林景观要作特殊考虑,对植物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有充分地估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挥塑造景观的功能和效果。在种植设计过程中,即要避免单一化和“西化”,也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不宜在大广场中只种植草皮,应适当搭配种植苗木,因此,在设计初始就应该因地制宜。

2.2观赏和功能兼顾的原则

在了解植物本身的自然习性后,对植物在形态、颜色、香味、花期等方面都应有所考虑,最终要使植物景观在功能和视觉上和谐。例如,植物的形态和原生长的地形要契合,山顶上的植物生长趋势大都笔直向上,比较细小呈现宝塔形。在丘陵的树木多是树冠面积较大,呈现横向发展趋势。在植物设计时要在视觉上做好点、线、面三者协调一致,构建完美的图画。另外,在植物的枝、叶、花、果上也要做文章,例如,树干的粗糙程度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效果,树冠的冠幅大小直接影响到1楼居民的采光效果。植物是否是单生、花的颜色和香味、果的形状都会给观赏效果带来影响。最后,还要注重不同植物群落的季相性变化,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3绿量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是给予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功能环境。空间内主要的景观是绿色植物,植物的绿量一定要满足改善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比较低的环境中。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光合作用良好的植物,它们可以为城市吸收有害气体和噪音,释放出氧气,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给人以好的心情。绿色植物的绿量是决定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在人均绿地指标相对较低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种植耐污染适应性强的植物,特别是枝繁叶茂的类型要大力推广,如夹竹桃、复羽叶栾树等,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污染性气体和降低噪音。乔木和灌木也是增加绿量比较适应的植物类型,在后期护理时候尽量地向地面和构筑物开拓,营造乔、灌、草复合立体化景观效果。最终形成上、中、下相适应的绿量植物层次。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对植物多样性给予重点考虑,最大限度增加绿量,形成多品种组合,各种植物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创造生态群落稳定的宜居环境。

2.4规划和搭配相适宜的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的观赏空间来源于不同植物的搭配,如果在设计中不注重规划设计,就会造成景观结构比较杂乱。首先,通过不同植物的空间搭配,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强调节奏变化。让人们在观赏时的视觉可以舒缓转移。其次,增加园林的趣味性,要在布局上有着疏密之分、高低之分和大小之分。再次,选取特征突出、观赏性较强、时效性较长的植物类型。一个适宜的园林植物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唤起人的情感,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1篇4

摘要: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植物造景是古典园林的设计元素。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为人类创造一个观赏的艺术空间。本文试图对古典园林的特点、发展演变和植物造景在古代园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求为我国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植物造景古典园林应用

古典园林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山石、水体、植物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而植物景观更是在园林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园林基本功能的发挥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园林植物造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还为人们创造了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造园家克劳斯顿曾言,园林设计归根到底就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人类的生态环境。可见,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有着重要地位。

一、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一)师法自然的种植

师法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植物培植的基本方式,主要指在尊重树木自然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和培植。如阳性植物应“引东旭而纳西晖”,阴性植物应“植北囿而领南薰”。这种种植方式无疑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在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师法自然的种植方式对现代植物造景有着重要启迪意义。

(二)人文意境的表达

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影响着人类的社会文化,由此衍生出许多与植物相关的文化,如与植物食用、药用价值相关的物质文化;以植物为载体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可以说,文化是植物景观的灵魂。古典园林设计无不受儒道释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如道家的道法自然、周易的风水意向等都深深影响了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

(三)以人为本的宗旨

植物造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人,为了人的欣赏与感受,植物造景应符合人的审美心理与行为心理。我国古典园林就始终将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基本设计理念,传统的“玉堂春富贵”、“岁寒三友”等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如诗如画、步移景异、情景交融的植物造景设计,可以传达出深邃的思想情感,能够愉悦人的精神情操,因而深受古人推崇。如木香清阴棚架,葡萄串珠枝棚;春日繁花烂漫,炎夏交柯绿荫;芳草满覆园地,庭园怏然丽质,等等,这些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人的审美情感的关注。

二、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一块刻有花纹的陶块,这说明在7000年前我国就有了花卉栽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古典园林也在不断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是殷商时期的囿,后发展成了以种植观赏性花木的园苑,从《诗经》中可以知道这些园林植物主要有桃树、李树、木瓜、梅树等观赏性花木。其中,《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样的诗句。①

隋唐时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隋炀帝的西苑内既有各种名花,也有郁郁葱葱的杨柳、修竹,与山水、建筑交辉相应,景色如画。唐玄宗的宫苑中,植物搭配合理,兴庆池畔种有醒醉草。宋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期,宋代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如李氏仁丰园、天王花园子等;在元代许多寺院都建有的园林,其中以西湖旁的大承天护圣寺最为著名;清代园林已日趋成熟,植物配置与造景更为合理,如丛桂之内,不能种植其他花木;在漏窗、景窗前配置园林植物等。

三、植物造景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乔木、灌木、花卉等都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材料,常被用来点缀山石、水榭,或自称一体。山水画家郭熙说曾言,“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有了植物,园林才会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华滋之美。

(一)诗情画意与造园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深受山水画艺术、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格调”,力求体现色、香、韵,追求深邃、含蓄、悠远和情景交融的意境,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偏爱曲径通幽的环境。②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景点多是以树木花卉为主题,如梨花伴月、曲水荷花、万树园等;在风景布局上,有的突出梨树的轻纱素裹,有的突出松树的峰峦滴翠。

我国古典园林十分注重古树名木,正如《园冶》所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当古树与建筑物发生矛盾时,宁可舍弃建筑物也要保住古树。园林是融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为一体的艺术品,它以自然美为依托,植物造景更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为表现自然美,在选择花木上要讲究“三美”,即树冠的疏密曲直、树叶的形状、树皮的质感等要体现姿态美;树干、树枝等都应体现出色彩美,如青绿的翠竹,红色的枫叶;种植的各种花木应有自然淡雅的色香美,如兰花的清幽,腊梅的淡雅等。

(二)造景中的植物选择

我国的植物造景常象征、寓意等有着密切联系,花木不仅可以展现自然美,还可以展现设计者以及主人的精神境界,如牡丹、桂花象征着富贵、权力等,荷花、梅花等象征着高洁的品行,松柏象征着坚强与长寿。再如竹子被比喻为气节君子,象征着“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的高洁品格;③而“夜雨芭蕉”表示宁静、安详的气氛。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认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种思想体现在植物造景中就是追求错落有致的人工群落,努力使山水、建筑等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园林与环境相协调。

(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一是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富丽堂皇的发展模式,二是以私家为代表的幽静典雅的发展模式。在宫廷中,玉兰、海棠、桂花等几乎成了植物搭配的主调;在色彩上,多使用色彩鲜艳的红色、黄色花木,以此来表示喜庆和象征皇家威严。④而私家园林多种植松、荷、菊等花木,以体现节操与高尚,常用小花盆种植花木,并将其置放于厅堂或案几上。私家园林追求的不是鲜艳的花朵,而是悠然自得的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有着崇尚自然、注重意境表达等特点,它对今天的造园实践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继承与发展古典园林的文化精髓,正所谓“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只有将传统因素纳入现代文化结构之中,才能实现现代园林艺术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73.

[2]吴隽宇等.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M].中国园林,2001:84-86.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5

关键词植树造林;造林技术;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3-0143-01

植树造林是为了改善现今环境问题,保持生态平衡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环境改造工程。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逐渐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种工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考虑的问题,生态平衡逐渐在社会的各个部门之间别广泛的应用。所以,相关工作者在构建生态领域的过程中逐渐将植树造林作为其工作开展的前提基础,同时进行植树造林还具有很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的扩大造林的面积,提高林木的成活率,直接关系到环境绿化工程的良性循环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植树造林具有多重的效益。而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掌握先进的植树造林方法,尊重植物的客观生长规律,不断的投入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达到造福人类的作用。

一、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

(一)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主要是在造林区域内播种经过选择过程中种子,然后等等到种苗发芽之后,经过相应的抚育管理最终让其形成森林的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的优点在于省时省力,不需要进行事先的种苗繁育工作,适合在大面积的造林区域内进行,但是这种造林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立地的要求比较高,在幼林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对其进行抚育管理。此外,这种造林法对种子的要求也比较高,主要适合那些种子颗粒比较大的,来源比较广泛的种子,同时还要要求种植有较高的萌发率,一般情况下在远离人烟的地方比较适合采用这种造林技术。

(二)栽植造林法

这种造林方法主要是利用实现培育好的幼苗,将具有完成根系的苗木种植在造林区域内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具有成活率高,林木生长稳定以及适应能力强的问题。采用这种造林法对立地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在树种方面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只要是适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就适合栽种。这种造林方法是植树造林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造林方法。在完成苗木的移栽工作之后,苗木能够成活,能否健康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自身的保水能力,因此,在进行移栽过程中,要在每一个工作环境中对苗木进行全面的保护,确保在种植过程中不会出现苗木过分失水的现象。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保证植树造林的效果和质量。

(三)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主要是利用可以进行营养生殖的树种,然后利用其具有营养生殖的树干进行造林的一种方法,这种造林方法同样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资金的投入较少,操作简单方便,在造林的初期,苗木能够实现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能够继承母本的各种优良性状。但是采用分殖造林法对树种的限制性比较大,同时对造林的立地要求也比较高,通常情况下要求立地土壤湿润、疏松。一般情况下,采用这种造林法比较适合的树种有杨树、柳树等树种。

二、植树造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播种造林法存在问题和对策

播种造林法主要是听过在林区直接或者间接的撒播树种进行造林的一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操作性,适合在土地环境比较优质的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虽然直播造林法比较简单,但是这宗造林法对立地的要求比较高,在树种萌发之后,在幼林的抚育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播种造林发的绿化效果就要求造林的管理人员对幼林的生长环境进行全面的改善,其中主要的改善办法就是在播种之前对造林地区进行全面的整理,同时整理不但能够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抗侵蚀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为下一步的植树造林提供简单便利的条件,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造林的质量。此外,在采用这种造林方法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远离人烟的地区开展植树造林,避免人为原因对种子萌发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移栽造林法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移栽造林法主要是通过对具有完整根系的苗木进行移植而进行造林,是我们在进行植树造林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造林方法,该种造林方法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强,苗木移栽之后的生长情况比较稳定,然是,在种植过程中苗木的投资问题是造林的主要问题。苗木的成活率关系着造林绿化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发挥。移栽造林法使用的苗木主要是原生苗、移植苗和营养繁殖苗。随着育苗技术的不断提高,最近我国的很多地区在进行人工造林过程中会使用营养繁殖苗,获得了较高的移栽效果。而其中栽培技术也是造林过程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苗木根系的损伤情况会影响苗木的成活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另一方面,在载重过程中始终维持苗木自身的水分平衡是决定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就要求苗木中的运输和载重应该在短时间内进行,能够有效的保持苗木的水分平衡。此外,在分殖造林法过程中,由于对林地的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能够进行营养繁殖的树种,在进行繁殖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在春季和夏季进行繁殖。

参考文献:

[1]郑洪美,周敏.试述植树造林绿化的主要技术问题[J].科技风.2013(24)

[2]谷海霞.浅议火烧迹地人工植苗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2)

[3]许飞,刘勇,李国雷,孙巧玉,张硕,王巍伟.我国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3(01)

[4]丁伯龙,刘亚春.容器苗植苗锹制作及栽植[J].中国林业.2010(09)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6

关键词:园林设计;战略环境评价;生态效应;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园林设计的生态效应分析

园林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看成是源(影响发生的原因)与受体(受影响的环境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源与受体不同的联系方式,园林设计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识别方法有图层法、清单法、矩阵法、系统流程法、网络法、专家判别法等。

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设计、水系设计、种植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不同内容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包括水资源、周边环境(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

园林设计除对人居环境产生正面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外,对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既产生正面影响,也产生负面影响。下面,主要从园林设计所产生的负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

1.1水资源影响分析

几乎所有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都会对水资源产生不利影响,也就是说园林设计各项内容都需要消耗水资源,其中水系设计和种植设计需要消耗的水资源量最大。因此,可以将水资源的消耗量作为水资源评价的指标。

分析园林设计对水资源的影响,可以选择情景分析法。根据情景假设,可以得到各种设计需要消耗的总耗水量W耗,将总耗水量与总供水量W供进行比较,就可以进行园林设计的水资源影响预测与分析。

当W供-W耗>0时,供水量可以满足园林设计对水资源的需求,园林的各项设计可以实施;当W供-W耗[0时,供水量不足以满足园林设计对水资源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园林的各项设计进行修改,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或者提出更节省水资源的设计方案来替代原设计方案。

1.2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对于周边环境大气、水环境和声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种植设计与建筑设计中。其中种植设计产生有利影响,而建筑设计产生的不利影响就是通过减少种植面积来实现的。因此,文章重点分析种植设计对大气环境等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尽相同。比如,高大的乔木具有御风、消音、除尘、阻热、调节空气湿度和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六大功能,而较矮小的灌木和更低矮的草皮根系细密,在保持水土方面更有优势。再如,同为乔木,杨树因其春天会产生大量的飞絮,从而比其它乔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要更大。

综合上述两点,可以用绿地率指标来对周边环境进行分析。绿地率的大小直接决定园林设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效果。显而易见,绿地面积越大,园林设计对周边环境的有利影响就越大,反之则小。根据我国用地指标,可以计算出在不同容积率,不同人均居住面积下,满足二氧化碳/氧气平衡的小区绿地率。计算公式如下:

绿地率=绿地面积/小区面积=(人口x人均绿地面积)/小区面积=(9.46x容积率)/(人均居住面积x1.33)

其中:9.46(m2/人)为满足二氧化碳/氧气平衡的绿色住区最低人均绿地面积;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即当人均居住面积22m2,容积率1.5,人均绿地面积9.46m2,小区绿地率4815%,才能满足小区的二氧化碳/氧气平衡;如果在上述条件下绿地率小于48.5%,就必须调整种植设计,适度增加小区绿地面积。

1.3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各种活有机体的总称,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其中物种多样性是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层次。因此可以将物种的数量作为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

在一个园林中,对物种多样性的评价主要依靠对园林中种植的植物物种种类进行评价。在评价生物多样性的时候,除了要预测物种的数量和种类,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物种是否是入侵物种;各物种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各物种间的层次如何。

园林设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这主要是由于园林设计中的人为因素作用,往往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虽然在绿化设计中突出了“乔灌草复合结构”,但构成每一层的物种依旧单一。此外,园林设计中还应当注意种间关系,根据种间关系设计、选择种植的植物种类,避免将存在竞争关系的植物种植在一起。

鉴此,在绿化的生物多样性运用上,应根据植物群落中种群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多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构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复层混交立体结构,避免混交下的“纯林”现象,努力构筑接近自然的立体群落结构。

2园林设计优化措施

园林设计对其周边环境既产生正面影响,也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园林的设计者,当然是希望使设计的正面影响最大化,负面影响最小化。因此,在园林设计中,通过采用优化设计途径力求增大其正面效应,降低或减少其负面影响。

2.1水资源节约利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蓄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约有400个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个严重缺水。因此水资源在很多情况下是制约园林设计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特别是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等干旱缺水的地区。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国园林设计中采取的节水措施主要是:雨水回用技术、地下集雨回灌技术、使用中水灌溉等。

2.2周边环境质量改善与优化措施

园林设计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水系设计,对大气环境等的影响主要是种植设计中种植的植物对其的影响。因此,针对水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要从水系设计方面入手,而针对大气等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主要应从种植结构、植物种类等方面考虑。

2.2.1水环境

在水系设计中,可以引进UXO景观水综合处理系统,这是一种以自净为主、微动力为辅,低养护成本,综合了各类方法的一种水景生态设计和综合治理技术。同时可以引入外来系统,如净水微生物、植物、食浮游植物的动物、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底栖动物等。

2.2.2大气环境

制造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功能,但是植物种类的不同,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高大的乔木相比低矮的灌木和草皮就更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而在乔木中,光合作用旺盛、树冠覆盖面积大的杨树、桉树、樟树等就比针叶类的松、柏、杉和树势弱的槐、银杏等更具有优势。同时高大的乔木以及它们茂盛的树冠也能起到御风、阻热的效果,进一步改善了园林周边的大气环境。

2.2.3声环境

植物组成的树墙有很好的消声效果,其中高大的乔木因其粗糙壮大的树干、不规则分枝和春夏秋三季浓密的不规则排列的树叶,拥有更强的消音效果,而且乔木的封闭树冠还可以形成立体消音的效果。因此,多种植乔木能增强园林对声环境的改善。

2.2.4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在水系设计方案中,可以按照各个园林所在地条件的不同,种植合适的水系植物,引入具有观赏性的水生动物,并创造合适的条件吸引各种鸟类,以增加园林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种植方面,尽量避免各树种之间的竞争,尽可能多的引入与主要树种互惠、共生的其它植物种类,分区域、多层次种植植物,使植物物种多样性最大化的同时还最大程度的改善了园林周边环境。

3结语

文章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园林设计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园林设计不但有正的生态效应,而且对周边环境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特别是由于设计中的人为因素,使得园林设计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环境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刘智宏,高阳林,杨黎明等.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规划设计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2007.(3):117-121.

[2]RikiTherive.lStrategicEnvironmentalAssessmentinAction[J].Sterling,VA:EarthscanPublications,2004.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林木育种;林业工程;建设路径

林业工程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特征,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投资较大,对育种技术、种植管理工作要求也较高,工程建设整体难度较大。目前,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正处于初期阶段,需要林业工作者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林木育种方法,有效提升林木存活率,才能保障林业工程建设持续稳定发展。因此,针对林业建设现状问题,如何优化林木育种技术,如何提高林木覆盖率,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

1加强林木育种工作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提高林木种植成活率。在社会发展建设中,森林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滥砍乱伐问题严重,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平衡,导致气候状况变化多端,还影响了人们生存的环境,给社会生活、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因而,加强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刻不容缓,也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虽然我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植树造林行动,对各个区域乱砍滥伐问题进行整治,但是收获成效不明显,究其原因则是种植的林木存活率低,造成了“投资大、收益小”现象。因此,在林木工程建设中,加强林木育种工作,全面考察种植区域环境,选择合适的林木品种,优化林木种苗的品质,才能确保林木的生长环境,进而提升林木种植的存活率。1.2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林木工程能否建设成功,林木育种占据绝大部分因素。换言之,想要保障林木工程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优化林木育种质量,奠定良好的森林基础资源,才能稳步推进林木建设工程。植树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而林木育种技术决定了植树造林工作质量,只有保障林木种植规模化、规范化、品质化,才能为林业工程建设基础,才能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同时,加强林木育种工作,加大育种技术研究力度,既可以保障林木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林木种植的存活率,又能提升我国林木育种水平,为生态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当前林业工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分析

2.1前期调查工作不充分。林业工程建设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只有做好前期调查、中期管理和后期养护工作,确保育林树苗生长环境,种植的树苗才能茁壮成长,森林覆盖率才会不断提高。但是,当前林业工程建设中,工作内容更加侧重后期管理,如:树苗种植、林木养护等,忽视了前期树种培育工作,对种植环境、树种品质调查不充分,导致树苗生存条件与种植区域环境不契合,出现树苗病死、坏死问题,树苗存活率大幅度降低。同时,树种存放环境、品种筛选和检查、树种培育前期准备等工作,都会影响树种本身的质量,影响林木培育效果。例如,如果树种保存区域空气潮湿,会造成树种发芽、霉变问题,导致树种成本增加,树种培育效果也受到不利影响。同时,对于树种本身而言,常常会残留一些病虫卵或微生物,但一些林业人员未经消毒,就直接开始培育树种,导致一些树种胚芽受损,出现发育畸形、病菌感染问题,影响林木育种的质量,阻碍林木工程的推进工作。2.2育种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在生态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绿色产业迅速发展,大批科研技术人才涌入生态行业,制造绿色产品、培育绿色植被,为绿色经济贡献一己之力。虽然林木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林木种植技术、养护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但林木育种技术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无法满足生态林业建设需求,不利于林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林木育种仍然采用传统方式,采用人工育种、人工监管,尚未实行机械化培育管理,导致育种效率过低、管理工作不到位问题,无法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甚至还会影响育种培育质量。同时,在林木育种过程中,缺乏科学理念指导,林业人员只能依照工作经验,掌控培育时间、施肥力度,但这样的培育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育种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障树苗种植的存活率,不利于林业工程健康稳定发展。

3林木工程建设中林木育种的优化策略

3.1做好育种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是林木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也是决定林木育种价值、工程建设品质的关键环节,因而结合造林区域实况,落实前期调查准备工作非常必要。首先:确定种植区域自然条件因素。众所周知,由于气候温度的差异性,各地区植物类型有所差异,而不同的森林植被对生存环境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确定植树造林区域后,林业人员应该深入实地,开展生存条件调查工作,对该区域的温度变化、空气湿度、土质肥沃状况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数据分析报告,确定适合该区域的树种类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林木培育与造林工作的协调性,保障林木能够适应生长环境,有利于提升树苗的存活率。其次:控制育种本身的品质。在开展林木育种工作之前,林业人员应该检查树种的品质,查看是否存在发霉、坏死问题,对树种进行严格筛选,将坏掉的树种挑选出来,以免其产生不良病菌,对健康树种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在保存树种时,应该尽量选择干燥、低温区域,保障树种存储的环境卫生,避免树种在保存阶段,因空气潮湿、气温过高而发芽,有效控制树种成本。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确保树种的品质、林木育种的科学性,保障林木种植的存活率,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耗,提升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3.2加强树种遗传问题改良工作。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受到树种遗传问题的影响,常常出现病虫害、树苗发育不全等问题,不利于林木健康生长。因此,在林木育种阶段,必须重视树种遗传改良工作,定期对树种进行检测观察,判断其是否存在病虫害隐患、发育是否良好等。如果在育种期间,种子出现轻度病虫症状,可以采取一定的防虫害处理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害对种子的破坏。同时,如果发现种子发育不良的情况,可根据具体的不良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将一些发育不合格的种苗挑选出来,以免病苗流入栽种环节。例如,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林木育种应该选择抗寒能力强的树种,并结合其生长周期,合理搭配不同的树种,既要保障育种种植的科学性,又要提升造林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同一种植区域,可以培育生长条件相似、功能性不同的树种,如:抗灾能力、防寒能力、空气净化能力等等,落实“选、引、育、繁”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植树造林的社会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树种培育的种类,保障林木育种的科学性,还能确保育林工程质量,促进林木工程持续稳定发展。3.3优化树种培育技术水平。首先:重视珍稀树种培育工作。林木树种多样性也是林木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之一。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东北地区阔叶天然树越来越稀少,如:水曲柳、核桃楸等树种资源,甚至面临着树种灭绝的问题,因而加大阔叶树种培育,落实珍稀树种造林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东北地区在开展林木育种工作时,可以先调查现有的优质树种资源,确定符合培育的母林,保护好优质树种的基因和环境。根据母林生长状况,建立合适的优树收集区,培育稀有的树种苗,以保障阔叶树的多样性,也能提升植树造林的意义。其次:借助新型生物技术,创新树种培育模式。传统人工育种模式下,如果出现养分供给不足、病虫害监测不到位问题,导致树苗生长发育不良,影响林木育种质量。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林业工作者可以尝试采用新型生物技术,有计划、有标准的给林木补给养分,科学监测树苗状况,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种苗充实问题,弥补常规育种的不足之处,还能保障林木育种质量,为林业工程建设奠定基础。3.4打造专业的育林团队。随着林木工程的开展,林木育种、林木种植难度逐渐加大,对林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保障林木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专业的林木工程团队,加强林木育种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工作,明确育种过程的关键点、注意点,确保育种树苗的存活率。同时,在新时代环境下,研发出一些新型育种技术,其效率高、品质好,适合大规模、集成化的林木育种工作。因此,根据林木工程建设规划,育种部门可以主动尝试一些新技术,引进新的育种设备,学习设备操作方法,为林木育种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林木育种团队的专业水平,优化林木人员综合素养,还能推动林木育种创新发展,为林木工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注重林木育种工作环节,不断优化育种技术、育种方法,保障林木育种质量,提升林木种植的存活率。通过分析林木育种的重要价值,总结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树种遗传改良工作、提升树种培育水平和打造专业林业团队等策略,保障了林木育种科学有序开展,提升了林木工程建设质量,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宪武.强化林木育种支撑林业工程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7,(9):246.

[2]加尼别克•朱努斯.浅谈我国林木育种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J].活力,2013,(23):24.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8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林业生态;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当今经济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气候趋暖且变化无常,导致水灾、旱灾、火灾频发。作为林业灾害中的大灾——病虫害,同样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且在灾害治理过程中具有他本身的特性。近些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维护和修复林业生态环境,可是在防治病虫灾害方面远少于防范水、火、旱灾类政策。当今社会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都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必做功课。

1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森林状态的好坏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森林的完好对水源的涵养和调节径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洪水泛滥的原因就是土地上没有植被,致使土壤中不能储存水分,没有植被根系作为固定泥土的筋络,泥土就很容易被水流冲走。植被不但可以保护泥土还能减慢水流速度,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下雨的过程中,雨滴直接冲打地面,如果有植被阻挡,就会减少水的流失。

据不完全测算,我国森林年水源涵养量为3473亿吨,相当于现有水库总量的75%,每年水源涵养价值达2500多亿元。中国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此有明显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森林覆盖率增大后,可截留水的下渗和蒸发,增加地下径流,使河川在枯水期也不断有补给水源。

森林和植被改善环境后,环境状况越好,植被的覆盖率越高,植被的多样性越明显,植被的多样性与动物的多样性也是相辅相成的。多样性的动物,尤其是以害虫为食的有益动物有了一个赖以生存的环境,病虫害也会减少,直至平衡。因此,林业生态环境状况越佳,动植物的多样性越合理、平衡、稳定,病虫害防治工作也越好开展,甚至不用开展,靠现有的平衡自我调节都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2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

森林病虫害是我国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全国现有森林病虫种类8000多种,其中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00多种。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一些地方由于对森林病虫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仍然很高,危害十分严重。目前,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病虫害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呈扩大蔓延趋势,杨树蛀干害虫在"三北"地区危害猖獗,突发性害虫相继在一些地区暴发成灾,松毛虫等历史性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森林鼠害也在不少地区毁灭了大量的新植林和幼林,已直接影响到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不仅会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但如今林业生态环境多被人类乱砍滥伐、大面积毁坏、大范围圈地建房破坏,大量植物濒临灭绝,更不用说什么平衡和稳定了。因此,森林病虫害防治就要求我们造林营林,且重在预防和保持,使森林和植被能够尽量恢复到损坏以前的状态。方法就是:在适宜种树的地方种植营造混交林,保持树种的多样性,杜绝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种苗造林。而植树造林后的管护工作更为重要,三分造、七分管,封山育林,必须开采使用的要有计划的采伐和更新,加强乱砍滥伐的监管与考核,使整个林业生态环境趋于平衡、稳定。

3病虫害防治

海口林场近年来的森林病虫害主要有松尺蠖、松毛虫、华山松木蠹象等。

管理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控制的措施,场下属4个林区为监测站,林区所属护林点和面山护林员为直接观测点,观测点覆盖全场范围,能及时发现病虫害并组织防治。

防治措施:对森林病虫害主要采用机械防治和人工清理的方法;在造林方面选用良种基地和当地优良林分的种子育苗;对出圃苗木进行严格的病虫害检疫;大力发展针阔混交林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防;加强其他区域的病虫害防治,以防传播蔓延。

4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生活、生态环境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

森林病虫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在榆兰叶甲幼虫等发生和攻击植被时,或蝗虫等的迁徙过程中,它们聚集在树干,啃光树叶,满地满树都是,容易造成骇人听闻的景观,让人们产生恐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休息。当然这比植被损坏造成的损失要小,但这些影响也不容小觑,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破坏当地环境风貌,尤其是风景名胜区的形象和经济收入。而森林病虫害防治后,人们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进行病虫害防治和造林营林。

5结语

病虫害不同于其他林业灾害。它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涉及面较,专业性也较强,关系到林业发展的大局,在巩固造林营林成果、维持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平衡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确保人们生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寻找更为合理和高效的方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生态环境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卫斌,王韩妮,赵晓娟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林业,2010(6).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1篇9

关键词:营林;生产管理;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经过几十年的植树造林工作,我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而且经过这些成果证明要想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就必须走发展林业提高国民生产力的这一条道路。目前,我国是世界人工林最多的国家,其保存面积达到了0.62亿hm2,全国的森林面积达到了1.95亿hm2,这很好地实现了我国森林资源在面积和储蓄量上的同时增长。

1科学造林的意义

1.1造林的土壤加工

对于树木,其养料的汲取主要靠它的根系,而养料的来源主要是土壤中。因而,土壤的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在植树造林时,必须对目标土壤进行加工处理,主要是要将土壤进行深翻、翻松、杂草清除和土壤的不良立体结构改良处理,使之成为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增加植物的根系活动土壤,保证植物能够很好地生长发育。

1.2寻找优越的土壤环境

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树木只有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才能满足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每一个树种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一样。因此,在日常的植树造林中应该根据树木的喜好选择适合其生长发展的土壤环境,把好土壤的质量关,严格按照科学的种植方式选择优质的树苗进行栽种,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1.3地形环境

树木的生长,地形环境仍然很重要,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地形环境也是科学造林方法的一种。植树造林中所讲的地形环境主要是针对一些土壤的局部环境对土壤的影响,如背风坡和迎风坡、阴坡和阳坡、山岗和山谷等。在树木的生长中良好的地形环境是其必不可少的,选择好的地形环境造林会收到更好的造林效果。

2营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林木良种基地管理不善

我国在林木良种基地的管理上没有科学化,管理不当导致林木基地的建设滞后,进而致使营林母树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加之在林木种子林的建设上其类型单一,使得营林老化现象严重。

2.2苗圃的管理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我国的营林建设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种植了经济林。但是在经济林苗圃的管理上始终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使得经济林砍伐过快,新的树苗没有及时补上,形成一种需求和环境保护缺口。

2.3对树种的质量管理不到位

良好的树种质量能有效提高树的成活率。但是在我国的营林生产管理中,对树种质量的认识和管理上经验不足,甚至还大量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营林的生产和更新。

2.4人工林与市场失衡

在我国的营林生产管理中缺乏商业上的思考或考虑不周密,这致使林产的供应跟不上,人工林没有良好的定向培育和长远打算。

3营林生产管理的主要对策

3.1加大对种苗基地的建设

及时调整我国营林建设的结构,加大对种苗基地的建设是我国营林生产管理的关键。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拓宽营林种苗基地规模,有效提高母树林的覆盖率,提高母林的抚育度,提高林木的质量,实现对现有母林的结构调整,加快对母林的更新力度和训整力度,增加营林的经济效益。

3.2遵循“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

在营林的生产管理中一定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才能更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同时还要对林木新品种的应用和培育加以重视,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益,争取用最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培育出最好的丰产林和混交林等森林资源。

3.3注重营林机械化生产的管理

现今的营林培育方式应该打破传统的手工栽植方式,那样的栽植方式效率低下,人工挖坑1个,机器挖坑就已经是其许多倍。因此,应该加强造林中机械化的管理,这有利于营林生产与培育的效率提高,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是营林生产与培育的必要要求,不得不考虑。

3.4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的营林建设人才,是营林建设的希望。因此,营林的日常生产和管理中一定不要忽视对专业营林建设人才的培养,否则会严重影响林木的生产创新和优良品种的培育,当然也不利于营林的管理。因此,政府要在营林人才的建设上给予重视,打造出一支营林种植与管理的高素质队伍对我国的营林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5加强对低产林的管理

营林的建设不仅仅是要实现其对环境保护的需要,还要实现其良好的经济价值,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营林的日常生产管理中应该加强对那些低产林的管理,通过复垦、高位嫁接、施肥等方式,有效提高其产出价值。

4结语

现代营林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还要满足其对社会经济的需求。因此,在营林的建设上要考虑到林木价值的多样化体现,应该坚持分类经营的原则对营林进行差异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营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地实现现代营林业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赵岩峰.浅析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营林工作[J].民营科技,2011(8):108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10

关键词:林企;山区植树造林;造林技术;补栽;抚育

作为林区要重视山区植树造林技术的具体应用,要从山区植树造林的过程,山区植树造林技术的要点出发,把握山区植树造林技术实际运用的关键过程和环节,为山区植树造林技术应用提供有效的支撑与运作平台。

1山区植树造林方法

1.1山区播种造林法

在交通不便、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环境较差的区域,可以利用播种的方法进行山区植树造林,山区植树造林方法的实质是将目标苗木种子以人工、机械的方式直接播种于造林地,进而实现山区植树造林目标的基本方法。从技术和方法解读的角度上看,播种造林在程序、成本、效率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在大面积山区植树造林,特别是特殊地域播种造林具有独特的价值。但播种造林法同时也在立地条件、种子品种、种子质量、水土环境、自然生态上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各种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大大降低山区植树造林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出现反复播种、重复造林等问题,影响山区植树造林的造价和效率。在播种造林过程中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是要做好播种地的整地和清理工作,优化立地条件,特别是要确保土壤中水分的充足。二是要做好不同播种方法、不同播种机械、不同播种技术的应用工作,要根据造林地和山区植树造林设计要求,采用散播、条播、块播、穴播等不同方式,提升播种的效率,确保播种成活率。三是要做好播种种子的处理和保护,要规范进行储藏、消毒、催芽等工作,提升种子和幼苗的抗病与抗旱能力,确保播种效果和播种质量。

1.2山区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利用一定年份的苗木作为植树造林材料,通过移植的方式进行苗木造林的技术,是近些年山区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和根本方法。植苗造林的材料基础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苗木,因此对不良立地条件、严酷自然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通过一定时间的缓苗就可以实现稳定生长。但是植苗造林法在造价上有过高的缺陷,植苗过程中、运输过程中会出现对苗木根系、苗木叶茎的挤压、变形等危害,容易出现苗木因水分过度蒸发和枝体受损而产生死亡等问题。山区植苗造林过程中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做好植苗的出圃抚育,要适当浇灌和通风,建立苗木新的水分平衡,为苗木植苗做好准备。二是规范起苗的过程,将选苗、分级、剪修、检查等工作形成一系列操作技术规范,通过严格管理,提高苗木的整体质量。三是在苗木运输过程中和造林过程前要做好水分保持,可以通过洒水、假植等手段抑制苗木水分流失过多,尽量压缩运输和造林的时间。四是苗木栽植中要做好根系保护,同时要做好苗木灌溉和初期抚育,以确保苗木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分,尽快适应山区自然环境。

1.3山区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以树木孽生这一生长现象作为繁殖和造林的基础,以林木营养器官(枝干、根茎等)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山区植树造林的技术类型。分殖能够稳定苗木性状,节省育苗时间和节约山区植树造林费用,在特殊山区植树造林工程中分殖造林以技术简单、操作方便、高成活率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等等。

2山区植树造林的程序

2.1山区造林地的清理

山区植树造林前必须进行造林地清理工作,这是山区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限制和植树造林工程的要求而共同决定的。造林地清理得效率和质量高,造林地整地、植树造林的效率就高,苗木生长的状态就旺盛;反之,没有对造林地灌木、藤蔓、杂草进行全面清理,就会影响到整地、造林的速度和质量。山区植树造林过程中造林地清理主要以迹地清理、伐根清除、倒木清理、梢头焚烧、站杆清除、割灌除草为主。在造林地清理中要结合造林计划、山区特点、工程设计差异化选取清理方式,在条件允许、造林面积较大的区域可以选择全面清理的方式;在条件受限,造林技术要求特殊的条件下,可以选择块状或带状的方式进行造林地清理。

2.2山区造林地的整地

立地条件的好坏与高低决定山区植树造林的质量,作为山区植树造林技术的重点环节,整地技术就是通过对土壤、地势、区域的改造,实现对山区植树造林区域立地条件的优化。整地环节要结合山区土壤层厚度、土壤肥力、起伏规律、地下水分布、植树造林规划、造林苗木生长和造林技术等主要要素,实现对立地条件的有效提升,进而做到对山区植树造林质量和效率的基础性保障。

3山区植树造林的补栽

从山区植树造林的实际情况看,在造林后的一个月左右要进行山区植树造林苗木的全面检查,要对工程区域的苗木认真而完整地检查一遍,确定苗木的缓苗状态,同时标注发育不良、发芽速度过慢的苗木,对于死苗要做好鉴别和登记,做好苗木的更换。对于不能动的苗木要确定其原因,以便采用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对于死苗要进行具体情况的检验,同时进行苗木补栽,以确保山区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成活率。

4山区植树造林的抚育

要保证山区植树造林成活率,必须及时对苗木进行全面、系统、长期、科学的抚育工作。传统抚育山区造林林木的时间一般以工程结束后的15d开始,为了提升山区植树造林成活率和成材效率,必须提前抚育时间,在山区植树造林后的3d内就应该进行第一次苗木的抚育。初次抚育以灌溉、培土为主,在树穴内部浇灌5~10L水,同时以苗木根茎为中心,以10cm为半径进行覆土,优化新植苗木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促进苗木发育和成长,提升山区植树造林成活率。第二次抚育时间要在初次抚育的12d开始,主要以除草、覆土、灌溉为主,为新植苗木提供优良的空间环境、水分和温度环境,确保苗木成活率。其后的抚育可以根据山区植树造林设计,山区自然地理条件,苗木品种等因素,根据山区植树造林技术的要求有步骤、按规划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宏伟,焦树林.植树造林的方法及在杨树造林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110-112.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11

关键词:造林更新;因素;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造林更新已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工程。造林更新一般有自然更新、人工促进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三种途径。通过对环境条件的分析,以及造林更新各个途径的研究,了解影响造林更新的环境因素。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造林更新仍在发展之中,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所以对于造林更新的研究应进一步加深。

1、我国更新造林的方式

我国更新造林主要有三种方式人工造林更新、天然造林更新以及人工来促进天然的更新,只有做好每一种更新造林方式,才能做好我国的造林更新工作,才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润,才能有利于我国整体的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三种方式的有效实施在林业更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历史局限性,人们时常会对天然造林更新这种方式产生误解,大部分人认为天然更新属于不良更新,因而这种方式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而实际上这种认知方式是有偏差的,天然林给人们带来的生态与加工方面的作用是远远高于人工造林的,所以每一种更新方式都是有着自身的优势的。

2、造林更新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不仅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森林资源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造林更新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且,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森林资源大都集中在东北三省,这些资源在国民经济型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造林更新就可以增加我国森林覆盖区,从而有更多的树木可供使用。另外,在森林资源中有许多珍贵的树木,通过造林更新就可以使稀有的树木得以延续,从而为我国的资源保护作出贡献。由以上来看,造林更新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

3、不同环境时影响造林更新的因素

3.1、温度对于造林更新的影响

当植物并不是地处于温带,而是处于温度较低或较高的环境下时,影响造林更新最大的因素就是温度。温度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可以通过影响光合、呼吸、蒸腾等代谢过程,也可以通过影响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等代谢过程来影响植物的生长,还可以直接影响土温、气温,通过影响水肥的吸收和输导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对于造林更新来说,温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2、湿度对于造林更新的影响

当植物地处光照充沛,雨水充沛的环境中时,影响造林更新最大的因素就是湿度了。因为空气相对湿度或饱和差是影响植物吸水与蒸腾的重要因子之一。相对湿度较小的确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是如果相对湿度过小,就会使土壤的干旱进一步加剧,对于植物的水的供应来说十分的不利。而如果相对湿度较大,将会抑制植物的发育状况。因此,由以上来看,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湿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造林更新来说更是必须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对于天然更新来说,所谓的湿度的强弱,大都依靠环境本身的调节,因此,对于天然更新来说,必须要身份注意周围的环境湿度,若天然更新不顺利,出现严重情况时,可以采用人工促进更新,人为地调节湿度,来达到树木健康生长的目的。

3.3、光照对造林更新的影响

无论植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光对于植物的影响都是最大的,所以光对于造林更新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植物一旦没有了光就无法生存下去。并且对于不同植物来说,对于光的强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另外,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光的需求量也不一样。总之,光对于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造林更新来说,对光的考虑也要十分全面才行。天然更新当中,植物的分布直接影响了光的强度。如果植物生长的过密,就会减少每棵植物所接受的光照,同时,如果植物分布过稀,就会是植物受到的光照过强。当然,也不一定天然更新就会受阻,这要看植物本身生长最适合的光照强度是什么样的。

4、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进行造林更新

4.1、温度对造林更新影响最大时

当植物所处地区温度对于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大时,同样对于造林更新的影响也就很大。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造林更新,工作人员需要做一些必要准备。首先需要调查当地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情况,这样当温度对于植物的生长最不利的时候,我们可以人为地局部调节温度,例如,在冬季的时候,为了给树木保温在树根部包上的厚厚的布。类似这样就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所需要做的工作。但应注意不应过分的进行人工调节温度,因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温度调节规律,人类不应过分的干预。

4.2、培养高素质的林业育苗技术人员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高西北部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林业发展。所以加快林业的发展才能快速的提高西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各个林业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择业观的培训,能够让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新的林业育苗开发技术的研究中去。一些相关部门也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给予参与林业育苗新技术研究的人员适当的鼓励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素质的林业育苗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到研究中。加强林业育苗人才的培养同样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现有人才的专业技术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4.3、加强政府对于林业育苗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

针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当地林业育苗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在对林业育苗基础设施的构建进行完善的同时,还要为林业育苗技术提供全方位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林业育苗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除此之外林业育苗机构还应该积极的研发节能低耗的林业育苗方案,这样才能节省资源和开源节流,例如根据林业作物的需水规律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律调节灌溉。

4.4、当光照对于造林更新的影响最大时

光照对于造林更新来说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时,为了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可以实行不同的措施。首先,可以调查植物生长所需光照强度来合理地种植植物。其次,也可以人为地控制森林密度,尽量的减少或加强光照。同时,也可以使植物混合种植,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光照的目的。

4.5、当湿度对造林更新的影响最大时

对于植物来说,比水分多少更重要的是合适的湿度。因此在造林更新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湿度条件。首先,各个地区的湿度统计是必不可少的,若当地是山区,那么对于山顶,山腰,山脚下的湿度都需要进行测量。要根据湿度来选择相应的种植植物。同时若是湿度不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来提高空气湿度。从而促进造林更新的发展。

结束语

森林资源承载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是随着当今社会工业化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的加剧,更新造林成为了当前保护环境的主流。在工业化大发展的同时,对于生态环境的变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样对于我国的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会林.浅析影响造林更新工作的因素[J].民营科技,2014,01:250.

[2]陈加启.论如何加快造林更新的速度与质量[J].民营科技,2014,02:252.

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篇12

[关键词]园林绿化;树木栽植;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1-0000-01

引言

树木不仅能够净化城市空气、维护城区碳氧平衡,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小气候,由此可见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城市中的树木与林木有所不同,他们的生存和生长环境由于受到土壤因子、水分因子以及养分因子等诸多因子的制约而受到极大的限制,容易造成园林绿地植株成活率低、栽植效果不理想以及绿化量存在严重短缺等问题。再加上城市中由于建筑物的遮蔽,会使树木的生长中不能获得充足的光因子,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尤其要注意对这些因子的调节,从而为树木的健康生长提供可靠的保障,使其为人们可持续生态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1、园林绿化树木栽植的原则

园林绿化树木栽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则:一是,在栽植的时候首先要掌握植物的生长特性。不同的绿化植物,其生长特性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反季节栽植的植物,我们在种植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其生物学特性,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而选择植物的种类和种植的方法。另外,夏季的气温往往都比较高,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比较大,在种植的时候不仅要密切关注树木的生理特征,同时还要关注其各个生长期的变化规律;二是,绿化树木的种植要遵循适时适地的原则。植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长规律以及最适合自己生长的气候条件要求。植物的种类不同,他们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植物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是否适合植物的生长习性,并对植物的喜阳和喜阴性以及耐寒性、耐湿性进行充分的了解,一般来说要尽可能的缩小与原自然生长空间环境的差异,并针对性的进行植物配置和栽培措施。

2、园林绿化树木栽植的影响因素分析

2.1苗木选择对绿化树木栽植的影响

现在很多园林绿化树木采用反季节种植的方式,而为了给树木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必须要严格控制其生长环境,并在苗木的选择中首选植株粗壮、长势旺盛的苗木。树木在栽植时为了减少苗木的损伤,提高成活率,需要保证土球完整,更好的保护苗木根系。如果苗木的株型较大,可以根据情况对其根部进行断根处理。对于水生植物来说,植株健壮、根茎发达的苗木是首选。另外,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一些植物容易吸引蜜蜂,可能会对人们造成伤害,因此不适宜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栽植。

2.2树木的栽植对绿化树木栽植的影响

树木的栽植受树木自身的质量、移植期以及生长环境的土壤、水分、肥力、温度和光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树木按照其根的特点可以分为深根性和浅根性,其中深根性树木的种植要求具有深厚的土壤。

其次,树木的栽植地与城市中建筑物、地下线以及架空线等都应该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例如规定要求,当电线电压而380V时,树木与架空线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必须为1m以上,当电线电压为3000~10000V时,这个距离需要增加到3m以上;各种地下管线边缘与灌木边缘的间距必须要大于0.5m,与乔木中心的间距要大于1m;另外如果树木种植在道路交叉口、出口及道路弯道处,必须要满足车辆的安全视距。

然后,树木的种植常见得方式有行列式植树和规则式种植两种,其中行列式种植要求树木一定要横平竖直,在种植开始时要先栽好“标杆树”,用皮尺量好位置,每隔20株左右的距离载一颗标杆树,并以这些标杆树为基准全面开展栽植工作。树木定植后要在24h内浇一次水,水要浇头,并与次日检查是否有倒苗、歪苗的现象,如果有则及时扶正并固定。一般来说定植后需要连续灌水3次。规则式种植要求树木要排列整齐,行道树定点,行位要准确,一般来说控制木桩之间的间距大约为50m,木桩应在株距之间。木桩标志于树穴的中心上,种植穴、槽的位置要以定点放线的标记为为准,并根据树木的根系情况和当地的土质情况来确定穴和槽的规格。挖种植穴、槽要垂直下挖,穴槽壁应平滑,穴底部留活土,如果种植土质不好,则可以现在穴底垫一层基肥,然后把苗木的土球或根放人种植穴内居中,树干扶直,填土,填好后将树根稍向上提一提,使根群舒展开,土面盖住树木的根茎部位即可。

2.3栽植技术对绿化树木栽植的影响

种植技术是园林绿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以树木品种、档次以及生活习性为基础的管理和种植技术。一般来说,对于名贵的苗木我们可以规格挖树坑,并先对树坑进行洇水,并注意后期的水分供给。早春季节的树木修剪要以修剪丛生枝以及树梢的枝条为主,不能过重。3月份中旬种植的树木则可对树木的树冠进行适度的修剪,这能够使树木的养分集中,避免浪费。4月份种植的树木则可以对其树冠进行重剪,这对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具有积极意义。另外,为了确保栽植树木的养管质量,还应该安排专人负责养管树木,避免绿化树木因人为损毁致生长不良或死去。

结束语

园林绿化中植物的栽植施工贯穿于园林的整个建设过程,而在栽植的过程中,树木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考虑不周则会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并保障其正常、健康的成长,就必须要遵循树木的生长习性、栽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进而园林绿化设计所要求的生态指标和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运仓,贾李伟.园林绿化栽植的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安全管理的意见建议范例(12篇)

    - 阅0

    安全管理的意见建议范文篇1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对《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草案修改稿)》、《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浙江省固.....

    农田水利分析报告范例(12篇)

    - 阅0

    农田水利分析报告范文一是继续开展土壤墒情定位监测,为指导大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全区13个定位监测点全年共运作16次,耕层监测结果表明,20**年11月15日至2007年3月5日表现为.....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