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现状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1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问题现状对策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实际情况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在服务贸易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发到国家,从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来看,旅游业仍在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几乎占据着服务贸易行业的一半以上。基础性运输服务,是我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项基础贸易行业,运输服务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发挥着支撑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国际服务贸易在国内发展呈现的不足

(一)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而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十余年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增长速率达到了16%,出口量平均年增长为6%,是国际上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但我国在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明显落后。

(二)服务贸易体系没有形成平衡的结构

服务贸易行业是在世界科技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产生的新兴行业,这一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服务贸易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自21世开始,整个世界范围内保险行业、金融行业部、技术服务行业、数据处理行业、通讯服务行业、广告业行业等均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服务贸易已经明显失去竞争优势。在此国际背景下,我国过于依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型服务贸易的弊端更加明显,虽然以运输、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实现了稳步发展,但是金融行业、保险行业、信息服务等领域没能取得重大突破,使得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三)没有构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与健全的管理制度

发展到今天,国内尚没有出台关于服务贸易方面的完整法律,尽管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如《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对外贸易法》等,但这些法律最大的缺陷就是不够完整,没有形成系统。很多服务行业像电信行业、旅游行业等,至今缺少立法,没有构建与行业配套的相关法律;国内政府部门在对国际服务贸易纠纷处理时,基本上依靠自上至下传达的红头文件与通知来化解矛盾。而依靠这种方式势必会产生很多问题,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大多十分宽泛,配套的相关法律条款处于空缺状态,不具有可操作性,这些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过于抽象,普遍立法层次不够高,缺乏可协调性与可操作性,受国内尚没有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制约,国际化水平较低,因此难以对需要保护的服务行业给予真正有效的保护,而且和别的国家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容隐发生纠纷。

三、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开放与保护相结合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放国际贸易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更好的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技术,拓展新的服务贸易渠道与行业,从而带动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向世界先进行列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服务行业的水平与竞争力。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起步晚、水平低,但很多服务行业已经萌芽并在茁壮成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大,前景更好。由于服务贸易行业的性质独特,目前国际上还有很多国家都没有固定的相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这也导致了国际服务贸易机构无法协调统一各国家的服务贸易政策,这也形成了在国际服务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贸易各方更多的通过谈判来协调合作条件、达成合作协议。

(二)优化行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急需摆脱过于依赖传统的旅游、运输服务业的现状,加大对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投入,扶持教育培训、法律服务、网络咨询等现代服务行业,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渠道,大力拓展新的发展领域,优化整体行业结构,进而推动我国服务行业的产业升级,使我国服务贸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优化政府管理机制,加快行业体制变革

21世纪以来,我国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特别是党的十强调:必须“加强对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大力改进”,“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目标。在此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对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等都予以了最大化的公开,这就为服务行业的发展清除了很多不合理的障碍,方便国际服务业企业了解我国当前服务业市场的现状,有利于我国服务企业寻求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政府体制的改革,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政府对企业的限制,有利于我国克服贸易体制弊端,提高我国服务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总结

国家外汇管理局给出这样一组统计数据,2014年国内国际服务贸易创造了11380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累计23543亿元人民币为服务贸易支出,大概累计12163亿元人民币为实际逆差。总体来看,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飞快,但对外贸易的水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3年,我国就已经跃升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虽全球排名第三,但贸易逆差并没能得到根本性好转。因此,要想消除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逆差,首先必须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这就要求我国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与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提高服务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施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时代金融,2013(08).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2

【关键词】知识产权;海关;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商业重要性及其对全球经济的作用日益彰显,知识产权及其保护日益渗透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也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国际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大量成功地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建立并实行了知识产权制度,为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和投资活动奠定了基础性的保障制度。只有在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国际贸易和投资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指海关对与进出口货物有关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等实施的保护。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国际立法和欧美等国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来看,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海关的执法作用来保护知识产权,对进出口贸易中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打击,禁止侵权货物的进出口,从而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我国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方面的立法和保护取得很大进步,但在保护的主体、客体、程序方面仍需要进行完善。

一、我国与海关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领域内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

(一)法律:《海关法》、《刑法》第三章第七节、《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

(二)行政法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商标法实施细则》、《专利法实施细则》、《著作权法实施细则》。

(三)行政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

(四)海关其他规范性文件:包括海关总署有关公告等,如《海关关于实施对奥林匹克标志海关保护的公告》等。

(五)国际公约: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六)其他:包括有关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以上体系中,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海关条例》)和《关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为核心的保护体系。

二、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从海关近年来查获的侵权案件来看,知识产权边境侵权存在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出境的侵权现象比较普遍,出口货物侵权占了绝大多数,进口货物侵权占有率极低;二是涉嫌侵犯国外知名商标专用权的案件占大部分,涉嫌侵犯专利权特别是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的案件较少。三是依职权保护模式查获的多,依申请保护模式查获的少。

三、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1.保护的客体范围过广[1]、主体范围较小[2]

目前我国海关保护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5大类。依照《TRIPS协议》的最低要求,欧盟大多数国家海关的依职权保护客体不包括专利权。而我国迫于主要来自美国的压力,承诺在边境保护包括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专利权类型多(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一般不经过实质审查,只进行初步审查,权利状态不确定)、技术复杂,认定侵权难度大,且专利权往往争议大,纠纷多,给海关执法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在我国,根据中国的《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能得到边境保护的权利主体只包括著作权人及著作权专有使用许可的被许可人、商标注册人和专利权人。而《TRIPS协议》及美国把边境保护的主体规定为权利持有人,“权利持有人”涵盖了注册商标所有人、版权的持有人、任何受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权利持有人,甚至还包括独占使用许可的被许可人。因此,我国的权利主体范围过小,存在漏洞,特别是当使用知识产权的被许可人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因没有法律主体资格而很难向海关申请边境保护。

因此,有人建议将专利从客体中排除,提高通关效率,但作者认为,更应当提高专利方面的执法水平,加强与知识产权部门的合作,准确、高效地解决专利的侵权保护;通过立法扩大主体保护范围,有效保护相关权利人。

2.知识产权备案的变更与撤销存在漏洞[3]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有效期为10年,知识产权备案可以获得海关的依职权保护,有效期内,当知识产权状况发生变化时,如果权利人没有及时向海关总署申请变更或注销,可能会造成海关执法的错误扣押,既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也妨碍他人合法的进出口。

因此,应当通过法律明确规定权利人不及时变更或注销其知识产权的不利后果,并且该不利后果应该足以督促权利人在其知识产权发生改变时,及时的变更或注销备案。从而保持备案信息的有效和准确,提高海关执法的准确性,防止公共资源的浪费。

3.保护申请程序存在漏洞

依照《海关条例》,权利人必须就每批侵权货物向当地海关申请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当侵权产品集中在一些知名品牌时,为了全面有效的维护权利,相关企业每天必须向各地海关提交保护申请。例如,对于某知名品牌企业,如果侵权货物在不同地方的海关、不同的时间内分不同批次分别进出口,则权利人将向我国各地海关分别多次反复地提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或者出现某地海关在短时间内反复通知权利人提交申请的状况。此外,在海关执法过程中,经常有一批侵权货物涉及几个甚至十几个品牌的情况,每个品牌的侵权货物不算多,但加起来的全部侵权货物数量比较大,根据现行《海关条例》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海关必须分别通知每个品牌的权利人,并要求他们各自提出申请,造成基层海关工作量非常大,同时也加大了办案的难度。

因此,建立一种体制,使得权利人申请一次便可以覆盖所有海关,并且申请一次并不是一次有效,而是规定了有效期限,权利人在申请时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有效期限。这样既可避免浪费权利人的资源也可以提高海关的工作效率,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

4.依申请保护申请中的证据要求、担保金额要求不利于权利人行使权利

在依申请保护的申请环节上,《海关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知识产权权利人请求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应当提交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文件,并提供足以证明侵权事实明显存在的证据。”并要求申请书中列明“侵权嫌疑货物可能进出境的口岸、时间、运输工具等。”这么高的侵权证据标准是(下转第13页)(上接第11页)权利人很难获得的,由于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的技术性强,需要依靠科技手段进行取证。毕竟在海关正式扣留侵权货物之前,权利人通过正常渠道几乎没有可能查看到货物,对侵权情况的掌握程度应该比较低,难以收集到确凿的证据。这样严格的要求,几乎剥夺了权利人通过依申请保护模式获得海关保护的机会,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是非常不利的。

依申请保护模式需要提供的担保金要相当于涉嫌侵权货物的价值,而依职权保护模式下担保金以10万封顶。制度上的不公平抑制了权利人依申请寻求海关保护的积极性。

因此,在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海关备案比例非常低的情况下,应当适当降低依申请保护的证据标准、担保金额标准,让更多的权利人可以通过依申请保护模式获得海关保护。当然,降低证据标准会存在恶意延迟货物通关时间的可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这便要求提高海关的执法效率简化程序,以缩短时间,平衡权利人和相对人的权益。

四、总结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为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我国正常的进出口贸易秩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还应当在保护的主体、客体、程序方面进行完善。在保护主体上,应当扩大主体的保护范围,应当对知识产权的被许可人的权利进行保护;在保护客体上,应当区分保护客体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客体制定对应的保护程序,特别应当区分出技术性较强的专利客体,加强与相关知识产权部门的联系,有效地对专利类型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在程序上,对于知识产权备案的变更与撤销的有效性上,应当通过法律明确规定权利人不及时变更或注销其知识产权的不利后果,并且该不利后果应该足以督促权利人在其知识产权发生改变时,及时的变更或注销备案;对于保护申请程序中的多次申请,应当建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联动机制,提供高效、全面的保护;对于依申请保护申请中的证据要求、担保金额要求过高的情况,应当充分考虑权利人的利益,在有效防治恶意拖延程序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证据要求和担保金额。

参考文献:

[1]崔少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研究[D].中南大学,2011.

[2]唐东华.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3

关键词:石油美元;金融市场;多元化;国际贸易

一、引言

每当谈到迪拜,人们都会想起那耸入云霄的迪拜塔和那奢华无比的风帆酒店。甚至前段时间,手机微信的朋友圈出现憧憬去迪拜乞讨的向往,视频中看到迪拜的行乞者是通过POS机进行乞讨,多媒体的信息传播与渠道多元化无不在说明一个真像:迪拜的经济现状非常良好,经济增长速度年年高过预期,并且迪拜多元化的产业格局都正努力蓬勃发展。迪拜同时也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中面积仅次于阿布扎比的第二大酋长国。历史上,迪拜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珍珠采集和捕鱼,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中东地区繁荣的商品交易中心和贸易中心。迪拜经济崛起的“第一桶金”起源于石油的发现。与此同时,石油开采业的迅猛发展给迪拜带来了大量的“石油美元”,为迪拜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发展成现代化城市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全球经济在倍受石油能源影响的当下,迪拜的金融市场与现代国际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迪拜的经济崛起与市场现状

迪拜经济的崛起受益于石油的发现和出口。1960年迪拜勘测到石油的大量存在,1969年迪拜生产的原油开始出口,其最高年生产量高达1790万吨。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大幅走高,给迪拜带来大量的“石油美元”,为迪拜从一个落后的渔港城向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迪拜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轨迹与其石油工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另外,上世纪八十年代,迪拜借助其宽松的贸易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经过短短30年的持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中东非洲地区的信息和展览中心、商品分拨中心以及交通枢纽。近年来,迪拜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阿联酋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其贸易份额约占阿联酋全国非石油贸易的75%。

三、迪拜金融体系的优势与特点

第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迪拜处于亚洲、欧洲、非洲交汇的咽喉要道,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连接东西方交通和时区的纽带。无论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还是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由迪拜出发都只需八个小时的航程。也就是说,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处于迪拜八小时生活圈之内,其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处于迪拜四小时生活圈中。所以,迪拜人可以毫不骄傲的说,在一天的工作时间范围内,他可以利用上午和亚洲的客户联络,而下午就可以和欧美国家的客户进行沟通,有效地确保了工作的高效性。所以,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成为迪拜发展成自由转口贸易的最大优势。第二,经济贸易政策宽松。迪拜经贸政策既开放又透明,使其市场能保持繁荣而稳定的发展;与美元的汇率自建国以来保持不变的货币稳定性十分罕见;且颁布了诸如无税收、低关税、进出口不对货物配额进行限制和转口贸易免关税等政策;另外,如果在迪拜设立工厂或产品在当地的加工率达到30%以上,便可以拿到原产地证书等等,这一系列相关的经贸政策,吸引了无数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来迪拜投资办厂、生产加工。第三,灵活开放的高效管理理念。只是迪拜就有大大小小的自贸区二十多个,它们根据行业划分合理清晰,涵盖科技、金融、工业、媒体娱乐、运输、文化传播、能源、通信等各个领域。自贸区内运用动态、高效的管理模式,没有繁杂的官僚手续。为使投资者能节省精力和成本,使其快速创立企业并专注于业务,自贸区热情提供一站式服务。因此,迪拜吸引着世界各国无数优秀人才和投资者的不断涌进,让迪拜甚至整个阿联酋都能够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又能轻松借助“外力”来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迪拜金融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金融全球化是现今世界每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都需要面临的大环境,然而由中东金融自由化和改革开放的宽松制度因素对阿联酋金融全球化起到巨大作用。迪拜自古以来便是海湾地区很重要的贸易港口,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这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深水港的自然条件。其实,早在十九世纪末期,依靠珍珠贸易和转口贸易等商业活动,迪拜就已经成为了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沿海商业港口。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依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然而,迪拜所在的阿联酋拥有独特的“世界油库”美称,在吸引外资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众多行业和关键环节,都有着很强的诱惑力和推动力。首先,着眼于全球市场的旅游业。迪拜,素有“时尚之都”之美誉,迪拜将旅游业视为战略行业,积极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以此作为其实现成为中东区域国际商业中心美好愿景的催化剂。另外,当地政府勇于破除宗教禁锢,在土地政策、食品和着装等多方面给予外国投资者和旅客展较大的包容度。其次,经济发展多元化,接轨国际贸易。迪拜在发展初期是依耐石油的开采和出口,然而,如今迪拜的石油经济产值只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六都不到。其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发展理念,使得在会展、贸易、旅游、港口及自由区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而健康的发展。这也为其他海湾国家的经济发展指出方向。再次,宽松的贸易政策和投资环境,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迪拜是全球性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同时也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是继阿布扎比之后第二大面积的酋长国,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迪拜从一个区域的金融中心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东、西方资本市场的桥梁,这些与政府所实行的自由、稳定的经济政策密不可分,这同时也让迪拜在国际上赢得良好的声誉,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国际上更多的优质人才和资本投入到迪拜,形成一个良性且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迪拜的整个发展历程,迪拜成功地实现了两次经济转型:由一个不为人知的渔港城转型成为一个石油产业推动的繁荣贸易港口枢纽是第一次成功转型,而第二次成功转型,则是将迪拜成功转型成为一个旅游业、服务业、地产业驱动的多样化经济体。而正是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增长战略使得迪拜在曾经的不利国际经济环境下,依然保持住了强劲的经济推动力。当然,迪拜确实是“地缘经济”的幸运儿,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也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可以照搬迪拜发展模式的城市,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雄厚强大的资本实力以及绝无仅有的历史文化,加上它有着可靠坚实的社会保障,这一切都早就了迪拜成为一个星光璀璨的经济体。同时,我们相信:迪拜的经济多元化发展理念,不仅能成就迪拜这个世界金融中心的丰富精彩,也为推动国际贸易向更深入、更广阔和更细致的方向发展,增添新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贾宏敏,车效梅.浅析迪拜城市转型及对我启示[J].亚非纵横,2014,4期.

[2]姜英梅.海合会国家金融业对外合作及中国的机遇[J].西亚非洲,2010,10.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4

【关键词】教育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根据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的规定,教育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领域。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国与国之间主要出于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教育输入输出,是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服务贸易相结合的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急剧增长,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际教育已经成为他们国家服务贸易的重要部门,全球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额每年高达300亿美元以上,国际教育成为名符其实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发展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教育市场竞争,从而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既有比较优势,也有相对劣势。辩证地看待这种状况,是确定相应的贸易策略和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1.比较优势

(1)市场优势

在教育服务供给方面,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个体系完善、质量良好、教育严格的教育体系,建有各类高中阶段教育学校31407所,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校2236所,民办高校(机构)7.85万所,教育服务供给发展能力强劲。

(2)产品优势

中国的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得汉语、中医药、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戏曲等传统学科专业和中国法律、中国财经等新兴学科专业越来越受到世人青睐。我国作为汉语的母语国,提供和发展汉语教学服务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要素,禀赋优势、成本优势。我国高等学校生均运行成本目前维持在1.2万左右,而美国高校仅生均经常性开支一项即达18383美元。(1995~1996),为我国的十多倍。生均成本构成中,教师要素的工资是主要部分。据《光明日报》(2002年9月10日)报道,2001年我国高校教职工平均工资为18054元,而美国高校(2002年)全国教师平均工资达6万多美元,约为中国的27倍。

2.相对劣势

(1)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同度较低

我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同度较差,是制约我国国际教育服务出口贸易发展的瓶颈,也是进口贸易规模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尽管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已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式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但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承认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历和学位。而且,由于高等教育中各个院校有权制订各自的录取标准,对于每一个国际学生而言,要顺利进入某所国外院校就读,仅有政府层面的资格保证是不够的,还必须达到该院校的具体录取要求。

(2)教育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育服务仅仅视为公共产品,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即使举办各类民办学校也主要是针对政府对教育投资的不足。由于产权制度和竞争机制的缺失,在教育处于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教育服务提供者就既无动力又无压力去提高效率和改善品质,这是我国教育服务低效和优质教育供给匮乏的基本原因。面对竞争的、开放的国际教育服务市场,我国似乎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市场准备。

二、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1.树立教育产业观

在开放的条件下,无论发展何种贸易,都必须尊重产业和市场运行规律,充分利用市场这一效率机制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教育服务贸易不可能例外。因此,发展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产业观。当代经济学的发展已经从理论上给出了论证,包括教育在内的传统公共部门同样需要引入或部分引入市场机制,将市场的效率机制和政府的公平机制完善地结合起来,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一条必经之路。

2.培育和完善教育服务市场体系

在建立教育服务市场体系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现代教育产权制度,要构造一个以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法人产权为基础的融国有产权、共有产权和个人产权为一体的教育产权结构,明确界定政府、高校和市场的权能边界,由此生成对教育市场主体的产权激励机制。同时,有意识地在诸如招生、拨款、师资配置等教育领域引入一些竞争机制,逐步培植我国教育市场主体以赢得竞争和发展能力。

3.加快建立我国教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实施质量认证、参加国际教育质量活动是解决学历学位互认问题的正确选择。与其寻求国家间外交对等式的学位互认,不如着力建设我国自己的教育质量标准、保证体系和质量认证机制,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教育形象,提升我国教育系统的国际地位。在这方面,我们应抓紧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定科学的质量标准,建立以认证为基础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证体制与机制。

4.制定并实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

积极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不仅是减少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我国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把来华留学生教育上升到国家教育战略高度,制订并实施系统性、综合性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相关支持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必不可少的支持策略包括制订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外国留学生权益;发挥政府在宣传、推介等服务上的规模经济优势;适度扩大对外教育投入,增加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额度;扩大招生院校规模及其招收留学生的自;抓紧实施“211工程”和“985计划”。

5.创设多元化文化氛围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广泛开展与国外教育机构、学校的国家交流与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材、先进教学法和管理方法,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认可度。教育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国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制度不同,各国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文化传统。当今时代,多元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而不同”将是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我们要发展国际教育,就必须面对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并且要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去主动地接纳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文明,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调之上创设多元文化氛围,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学生在这里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提供便利,同时也突出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1吴若冰.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对策[J].理论界,2007.3

2姜宁川、陈泽远.中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师,2007.6

3李五一、邢永富.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5

4吴言荪.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2000.23.(1):73~76

5李桢丽、迟守政.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化战略[J].比较教育研究,1998.(3):46~48

6曾坤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发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3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微课;自主学习

1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得到飞速发展,同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对外经济贸易人才,成为很多高校的工作重点[1]。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具有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烦琐、概念抽象等特点,如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和技能方法,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业务问题,保证交易中经济利益的顺利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教学要求。伴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开始为广大高校教师所研究与运用。本文基于微课,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师运用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案例进行对策分析。

2微课的特征

微型视频课程简称微课,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教育家David经过大量的教学实验,验证了微型知识脉冲匹配相应的学生讨论和作业取得的教学效果,与传统长时间授课取得的教学效果一样,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广泛采用的教学形式,同时也得到很多教育者的好评[2]。微课具有以下特征。1)精致的教学设计:教师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精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一般利用五分钟左右时间对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简短精练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3]。2)教学内容明确:授课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进行明确讲解。3)自主学习为主:微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存储方便快捷,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4]。4)制作过程简单:微课制作比较简单,不需要很专业的操作技能,节约了教师的备课时间。5)示范案例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授课需要灵活加入教学案例,实现教学内容具体化、真实化,便于学生对烦琐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

3基于微课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笔者一直从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微课教学,发现目前微课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笔者以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微课使用情况为例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选取潍坊科技学院工商学院2014级本科三个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财会电算化专业、对外贸易专业)学生200名,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五名;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师采用访谈和听课的形式,进行相关研究。调查数据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问卷有效率95%。问卷形式基本采用选择题,问卷内容涵盖了微课的优点和缺点、微课教学设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使用微课情况等方面,共40道选择题。对教师采用听课方式,课堂总结教师在微课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访谈教师总结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在使用微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6%的学生不是很了解微课,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微课的不多;80%的学生认为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采用微课教学比较形象,便于理解,对于一些专业概念采用视频或者图画形式,教学效果比较好。访谈中教师也觉得微课教学是一种趋势,但是万事开头难,需要花费时间制作微课件比较耗时,以后伴随微课的盛行,制作技术会更加娴熟。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微课教学中过于追求课件画面的丰富,教学时间掌握不恰当,且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查结果分析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微课的利用并不是很频繁,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的信息化水平需要提高。微课制作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软件制作基础,采用录制和图画等结合形式,但是一些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欠缺,所以害怕利用微课教学。2)相关专业课程的微课资源匮乏。一些公共课程的微课资源比较多,各个网站或者教学论坛中都有,也都比较精致,但是一些专业课程资源比较零散,不系统,还没有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共享平台。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学生课前不进行相关知识的预习,课后不进行系统的复习,仅凭微课中教师对知识的教授,导致微课教学效果不理想。

4微课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笔者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微课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为例,分析微课使用中应注意的相应教学对策,以便于师生真正在微课教学中受益。微课制作环节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主要讲述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涉及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保险相关理论及政策等,内容比较烦琐抽象复杂。教师在微课制作环节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对很多知识点不理解,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多增加图片和动态演示视频,以教师录音讲解的形式,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变成可视化教学内容。为了防止学生对丰富画面分心,教师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形式。对于一些实践操作内容,如包销协议的签订,包销商品的范围,包销的区域,包销的期限、金额和数量,包销商品的作价方法等,这些知识点比较烦琐,与实践联系很密切。教师可以先录音教授这些知识点,观看微课视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愉悦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采用项目教学法驱动学生真正实践操作练习,学生之间提问、回答,练习包销协议的签订。总之,微课制作环节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多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制作不同的微课教学。微课教学使用环节微课教学使用环节一般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课前学生进行预习,结合即将学习的内容主动搜集资料,制定学习任务。

如国际贸易方式这节课,学生需要自己搜集国际贸易方式有哪些,有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和无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有什么不同,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等,这样不但了解了相关概念,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课中教师结合微课资源,播放内容实物画面进行分类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包销和独家在业务性质、协议名称、收入、资金和责任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时间,并做进一步讲解,保证在有效的课程时间内起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后,根据微课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布置作业,作业形式也要结合授课内容,可以采用书面作业、写研究报告或者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如的种类这节课,学生可以采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独家、一般和总三种形式在目前国际交易中的应用前景,对不同的国际贸易形式应该采用的形式进行分类和汇总。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又一次对概念加深了理解,对学习效果进行强化。微课教学评价环节微课教学评价环节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但是教学评价的作用非常重要。微课教学评价环节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师根据微课教学中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学习了寄售与展卖这节课之后,学生能不能说清在现实国际交易中寄售的优点和缺点,寄售协议的签订等。教师对微课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更正,需要补充的教学内容及时完善,在微课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反映,适当增加动画模拟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学生对教师微课教学进行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最终达到共同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5总结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凭借精致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明确、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和制作简单等优点,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的教学案例希望为同行提供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胡世清,文春龙.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6(8):46-53.

[2]张静.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设计开发研究:以《经济学基础》中的“机会成本”微课程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5.

[3]王晶晶,蔡冬青.基于微课的“国际贸易”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16(35):31-32.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6

关键词:标准化现状趋势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为了争夺、抢占国际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强化了标准化工作的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把它当作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对标准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准化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这对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起着重要作用。

一、标准化的概念

1983年7月ISO第二号指南(第四版)的定义:“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重复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与实施标准的过程。”

1992年桑德斯在《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中,给标准化下了如下定义:“标准化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并适当考虑到产品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所制订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标准化以科学、技术与实验的综合成果为依据,它不仅奠定当前的基础,而且还决定了将来的发展,它始终和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

2003年开始实施的《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20000.1-2002)中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订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活动。”

上述定义虽然各有其特点,但基本上都认定标准化是一个包括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其本质是在于通过对标准化对象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其目的是在统一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在对外贸易中,标准化活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标准往往成为市场准入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形成一种非关税壁垒成为保护国内市场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发达国家制定出非常苛刻的技术标准,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又无法达到这些标准要求造成的;另一方面,这种保护作用又能阻止低品质的、不健康的、不安全的、不卫生的、对用户不利的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保护着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二、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我国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标准化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83年,我国开始着手标准术语与国际接轨;而后,在1997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颁布了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在1993年,了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标准化体系初步建成。

近几年,我国开展对现行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调整工作,研究制定国家标准化战略,包括标准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定位,标准化主体的调整,如何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化的工作力度、《标准化法》的修改等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订的国家标准数量明显增多、在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发展和建设方面基本与国际保持同步、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日益频繁、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标准化产品、商品或服务在国际市场日趋活跃,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当前标准化趋势的特点

1、发达国家在技术标准领域中的仍据优势地位

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提出和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接着,以发达国家为主体参加的国际组织首先制定、推出了一些技术标准,并使之成为国际标准。在现有的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EC等)中,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利益,注重争夺领导权和话语权,积极承担秘书处工作,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并从财政上大力支持国际标准化活动。发达国家还长期担任标准化组织的主要领导职务,扩大了自己的影响。由于发达国家在标准化的研制和实施均早于发展中国家,经验极为丰富,多年的标准化战略已获得巨大利益和好处,具备了推行有利于本国的国际标准的实力和技术,愿意投入支撑国际性标准化工作的巨额资金,从而更加巩固了自身在标准化领域的优势地位。

2、标准化工作对科技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国际市场的残酷现实表明: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企业如果开发并拥有控制地位的标准,或拥有实现该标准的技术,是应对市场竞争强有力武器,具有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的战略意义。科技进步促进标准水平提高的同时,标准化也促进了科技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一项新技术产生后,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必然会争先取得对其使用的开发权,以期生产出达到标准的产品,获得高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和巨额的经济利润,反之,新标准的制订必将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以期实现更多、更好满足标准的产品,从而带动新技术的产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3、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范围逐渐扩展、水平不断提高

标准化工作遵循着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优化原则、通用可比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涉及的范围日益扩展。随着科技的创新和进步,过去没有标准的产品、服务都会制定相应适用的标准,而已有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也会在一定时间后为适应需求的多样性,被更新、更全面的标准所替代。近年来,标准体系越来越强调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体现可持续发展,反映出标准扩展的倾向性,极大促进了标准化工作种类,相关强制性、指导性或事实性技术标准不断增加。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准愈来愈具有保障人类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特殊功能,提高标准的水平成为一种必然,人类将会推进技术标准水平并追求高水平技术标准的最优化。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均需经过规范的合格评定才能获准进入市场,其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与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的技术相匹配,越来越严格,以此形成的标准也呈现出更高的水平,市场中有对新技术标准的快速需求和对人、财、物的强有力支撑,导致了制定技术标准的时间逐渐缩短,可以预见,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快,未来各种标准的制定时间会大大缩短。这种趋势不仅要求负责制定标准的有关机构和人员提高相应的业务素质,更要求抢先制定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尽可能地缩短流程时间,以期提高竞争力。

4、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呈现两重性。

标准化既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实现所希望的合法目标,如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通过标准提高技术贸易壁垒门槛,变相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在WTO框架内,关税手段作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作用不断弱化,而利用标准作为技术贸易壁垒的效率和效果则十分明显。可以预见,标准将成为一个国家保护自身产业、赢得国际贸易优势地位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5、专利技术和标准体系的关系日益紧密

标准体系实质是作为标准基础的各项技术的汇集,这些核心技术是这个标准体系所涉及的产品或服务所必备的。为谋求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专利权技术的整体构成及相关参数确认,成为与其相适应的产品或服务的新技术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旦把专利权技术确定为标准体系中的标准准则,不仅可使标准化体系中的技术得到专利保护,还可以在其被推广使用后仍因其专有性而被法律保护。但我们也看到,由此带来的专利权与标准化体系之间的冲突,已经严重影响了技术研发者的积极性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6、消费者价值理念作用愈发明显

消费者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呈现出多样性。消费者希望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选择产品或服务,这就需要提供给消费者公平、准确、透明的相关标准信息。而标准化工作必须服务并解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要求标准化服务要适应消费者需求的进步和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必然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7

关键词:生产贸易;发展现状;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9-0010-04

一、引言

生产业是指那些主要为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用于进行商业运作和更进一步的生产而非主要用于满足最直接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李江帆、毕斗斗,2004)。它具有较强的中间投入性和产业关联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和交易效率的提升,国际分工不断深化,表现为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构成了全球生产网络。生产作为跨国生产链的中间投入,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纽带,因而生产贸易也就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贸易迅速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尤其进入新世纪后发展势头更为迅猛。生产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97年的177.2亿美元增加至2013年的2256亿美元,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由1997年的34%上升至2013年的42%,超过四成的比例让生产贸易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徐曼,2015)。浙江作为我国沿海省份,其生产贸易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全国生产贸易领域较为领先,但国际竞争力仍较弱,贸易总额增长与结构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有必要对浙江生产贸易结构和国际竞争力状况进入深入分析,以期找到促进浙江生产贸易发展的对策。

二、浙江生产贸易现状分析

(一)生产贸易的界定与数据选取

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把生产贸易看成生产所需的中间投入要素贸易(余道先、刘海云,2010)。关于生产贸易的分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研究者大多数从自身研究目的出发,对生产贸易包含种类的界定也有所不同。部分学者把生产贸易界定为运输、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专有权利使用费与特许费、建筑(马瑞,2015)。也有部分学者界定为运输、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李彩丽,2014)。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根据《浙江商务年鉴》和《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关于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本文将生产贸易界定为运输服务、保险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七个大类。

(二)浙江生产贸易发展规模

近年来,浙江生产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增速较快。浙江生产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9年的797983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2058495万美元,六年间增长了1.5倍。浙江生产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增长率波动较大,2012年呈现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2009-2014年间进口额的变化较不稳定,其中2011年进口额最大达到442525万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近1倍,2012年锐减后又逐年递增;出口额则逐年平稳增长。2009-2014年,浙江生产贸易总额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均超过50%,从2009年的51.13%增至2011年的59.14%,2011年占比达到最高后出现回落现象。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浙江生产贸易呈现持续的贸易顺差,且顺差额逐年扩大。其中,运输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长期保持顺差,成为浙江生产贸易总体顺差的主要原因。金融服务则一直呈现逆差,且逆差不断扩大,从2009年的805万美元增加到1561万美元。贸易差额结构反映出浙江生产贸易内部各部门间发展不均衡,有必要对贸易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三)浙江生产贸易结构分析

1.浙江生产贸易进口结构分析

从表3浙江生产贸易各部门进口额构成来看,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是主要进口部门。2009-2014年运输服务进口额从72257万美元增加到163580万美元,其中2012年占当年浙江生产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6.32%;其他商业服务进口额102333万美元增加到133201万美元,2011年占当年全省生产贸易进口总额的65.86%。

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进口额一直较小,2014年金融服务进口额仅为1989万美元,保险服务进口额为l849万美元。每年两者的进口额均未达到当年浙江生产贸易进口总额的1%。

2.浙江生产贸易出口结构分析

从表4浙江生产贸易各部门出口额构成可以看出,运输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是浙江生产贸易的主要出口部门,三者出口总额占当年服生产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尤其在2014年到达96.24%,这三个部门具有优势性。2009-2014年运输服务出口额从103993万美元增加到546700万美元;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出口额从287745万美元增长到533900万美元,2009年其出口额占当年全省生产贸易出口总额的50.6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从123300万美元增长到564500万美元,2013年占全省生产贸易出口总额的34.83%。而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的出口额比较小,与进口额相同二者的出口额均没有超过当年浙江生产贸易出口总额的1%,这两者的发展暂不具备优势。

三、浙江生产贸易竞争力分析

国内外学者大都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工具衡量生产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则选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Niehaely波动指数(MI)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准确描述生产贸易内部各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能够将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来。

(一)TC指数

TC指数(TradeCompetitiveIndex)指数即竞争优势指数,也叫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用TC表示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Xij为i国j产品的出口,Mij为i国j产品的进口,Xij-Mij为i国净出口,Xij+Mij为i国j产品的进出口总额。计算公式为:TC=(Xij-Mij)/(Xij+Mij)。

TC指数的测算标准: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指数大于零,表明该类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TC指数小于零,则表明该类商品不具国际竞争力,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弱;指数为零,表明此类商品为产业内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

从表5可知,计算机及信息服务TC指数远大于0,且较接近1,几乎都在0.95以上,其国际竞争力最强;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紧随其后,TC指数也在0.8以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金融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的竞争力较弱。金融服务TC指数一直在0以下,并且都在0.6以下,其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其他商业服务TC指数除了2012年是正数之-外,其他年限均在-0.3左右,国际竞争力也不强。通信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从负数一直上升为正数,它的发展非常值得关注。运输服务的竞争力逐渐增强,TC指数从2009年0.18平稳的增长到2014年0.593。

总的来说,浙江生产贸易国际竞争力逐年增强,贸易总值TC指数都是正数,特别是在2011年之后,TC指数都在0.6以上。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浙江生产贸易各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还会持续增强。

(二)MI指数

MI指数(MichaelyIndex)又称“Michaely波动指数”,主要功能在于衡量经济变数每年变动平均程度的大小,其衡量的值代表波动的大小,亦即经济变数稳定程度。也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产业竞争力的常用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MI=(Xij/∑Xi)-(Mij/∑Mi)。

其中Xij和Mij分别表示第i国j种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Xi和∑Mi分别表示i国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不同于TC指数,MI指数考虑了进出口份额的大小,所以能够更加综合地展现某种产品的竞争力,也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生产贸易各部门竞争力发展的不均衡性。

MI指数更能反映浙江生产贸易内部各部门的发展状况,从表6可知,各部门间MI指数值相差比较大,各部门发展不均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MI指数长期是正数,二者国际竞争力比较强。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的MI指数各年均在0以下,国际竞争力有待加强。运输服务的TC指数表明其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但其MI指数为负,则表明其近年来的发展波动较大。

浙江生产贸易总额的MI指数都是正数,且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整体上浙江生产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四、结论与启示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1篇8

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现状与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中小企业才开始逐步产生,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不管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改制以后很多股份制企业的形成,大部分也都只有十几年甚至更少的时间,总的来说,除了一些个别的企业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并且也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有所形成以外,大多数企业底子薄、基础差,尤其是在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方面,还是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通畅的信息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都是为了寻求自身生存,国内是其立足的主要市场,越来越多的为大企业加工零部件或对“非标”产品的生产,一部分中小企业虽然对一种或几种产品进行独立生产,但是通常也只是拾遗补缺而已。中小型企业定位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对推销自己产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方面信息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根本不重视国际市场情况。因此,由于企业本身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及本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中的地位,根本不了解者居多,信息的缺失或流通不畅,形成了企业一个自我封闭的状况。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不乏一些几十年如一日地生产同种产品,这些商品不仅在国内销售市场狭窄,而且可能已经是国际市场已经淘汰的产品,根本没有国际市场需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出口贸易了。即使有的中小型企业想打入国际市场,也往往求助于一些中间商,特别是为了节约成本求助于一些信誉不佳的中间商,一旦受骗这些企业对国际市场就会望而却步、畏缩不前。

2、量比较小的进出口贸易、单一的品种

在出口方面,我国中小企业除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外,大约只有20%左右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就算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进出口贸易比较发达的,在出口贸易中,还是低附加值、品种单一的服装、鞋类、玩具、家具、小型电子产品或附件,以及小礼品、小五金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其中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属于来料或来样加工形式,不大的贸易额、短暂的生命力、比较差的竞争力、不高的利润,受国外市场主导性强,市场不具有稳定性。而现代国际市场已经从价格的竞争转变为质量的竞争,中小企业应依靠科技进步,重视科技成果在产品中的运用,不断开拓新产品,在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上下功夫,而不是拼价格、比数量,不要给进口国反倾销留下口实。

3、缺乏人才

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重视对生产必需的生产技术人员或推销人员的选择,对懂得国际经济贸易的人才不重视,甚至不招聘此类员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更注重企业当前的既得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即使有的管理者想发展国际市场或引进外资把企业做强,但由于人才待遇等问题,也难以招聘而来。此外,我国私营企业大都采用家族式企业经营方式,只信任自己家族中人,这样就更难以招聘到有用人才。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有了解市场行情、懂得国际贸易操作程序和规则的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之一。

4、不高的产品技术含量,不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短,或是由家族式手工作坊演变而来,或是原有国有企业改制分化而来,产品品种往往拘泥于给大型企业加工零部件或加工简单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产品本身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的能力,即使在国内,受短期行为的影响企业往往是看哪个产品挣钱,就一哄而上,互相竞争,甚至不惜制假、售假或以次充好,其实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抑制甚至缩小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一旦这些产品走出国门,不但企业会被追究相关责任并且受到处罚,丧失市场,更严重的是损害国家形象,波及我国整体的对外经济与贸易活动。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之前,首先要对目标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到自己产品的市场切入点,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来调整、优化自己的经营领域,将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最擅长的产品,在系列化、创新能力上做文章,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的对策分析

1、依托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力量,开展间接出口

外贸经营权虽然已经在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中存在,但是因为本身对国际市场不熟悉或者对经营进出口业务无力等直接原因,在开展国际贸易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一定要取得大型外贸企业的支持和帮助,或者加入由外贸公司领导的很多个中小企业组建的大型综合商社,进行相关的国际贸易活动。

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经验和信息是专业外贸公司在实践中所逐步积累的,这些专业贸易商社对于国际贸易业务的开展有很多的优势,可以把资金、信息以及各种商业支持提供给中小企业,同时也可以减少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风险;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有很多,可以把很多的商业机会提供给专业外贸公司,会有新的业务增长点形成。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建立一种共生的长期合作关系,中小企业才能构筑起国际竞争优势。

2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

2.1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进行加强。第一,对创新的重要性要进行充分的认识,把它的位置摆正。很多中小企业对于创新和研发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地认识,通常放在第一位的是生产经营收益,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所忽略。所以,把生产经营收益和技术研发之间位置有所摆正是尤为重要的。第二,市场需求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导向。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是研发和创新的目的,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有更多的利润获得。所以,所有的创新和研发都是需要把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依据来进行。第三,创新是需要步骤的。第四,企业外部的创新技术是需要通过引进,合作和并购等方式来获得的。中小企业在正确地评估市场、自身能力与合作伙伴之后,需要通过引进、合作和并购等方式,进行创新技术的获得。

2.2对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要有所加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一,一定要转变观念。现在,企业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市场,所以,带动品牌的发展只能是依靠营销的方式来进行。在经营中,思想观念是企业必须要进行转变的,把所有的思想障碍都要清除掉,在正确的位置上对品牌进行建立。第二,一定要掌握规则。对于国际贸易规则,我国中小企业一定要进行掌握,结合企业自身和产品的实际现状,只有这样,适合这个企业的最好的品牌战略才能进行制定。对于自己有什么资源,是中小企业需要首先要进行了解的,然后对自己品牌发展的合理目标进行确定,对相应的品牌战略进行制定。

3、完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技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3.1对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优势进行利用,对于市场空隙的寻求要积极。机动灵活,有比较强的适应市场的能力,这是中小企业的特点。所以,在开展国际贸易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可以把自己的一条道路开辟出来,找到被大企业所忽略的或者难以涉足的市场空白领域或者市场空隙。在很早的国际贸易中,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的悠久文化和艺术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技术的开发和工艺的创新,对那些需要特殊技艺或配方的产品进行生产,甚至可以依托一些老字号,使它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特点,它们能够把主动权争取到就是依靠它们自身的独特优势,有自己独特的内涵。

3.2随着科学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联系和网络购物等新的购物方式已在年轻一代中日益普及,缩短了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距离感,使得处于遥远之地的人们对于互相间的交往、通信已不再是遥不可及了。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逐步催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新工具能够很好的进行利用,把国际市场的空间开拓出来。在获取网络信息的同时,中小企业的媒介就可以是电子商务,这样的话,供应商就能够在网上尽心寻找,可以对企业的采购成本有效地进行降低,产品的竞争力也会在国际市场上有所提高。

参考资料: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篇9

论文摘要: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国际贸易一改以往长期顺差的局面,已连续几年出现逆差。虽经多方努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大幅度缩小,但今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我国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的战略调整思路。论文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调整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虽然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但仍呈现大进大出中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基本格局。农业部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双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大幅度缩小。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6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出口额为3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3.9%;进口额为3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农产品贸易逆差由去年11.4亿美元缩小为6.7亿美元,下降41.3%。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农产品进出口继续较快增长。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运营障碍分析1.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状况中国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实质上是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挑战,这种竞争能力涉及农产品的品种、品质方面。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除少数品种外,基本上不具有竞争优势。这主要表现为:(1)中国的初级农产品因缺乏严格与细致的分级分类而没有足够的多样性,中国加工型农产品的多样化与发达国家相距更远;(2)中国的农产品品质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在种植业与养殖业方面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在加工产品方面实现了功能化,但中国尚未做到;(3)中国农产品在达到国际安全健康标准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2.散漫的农业经营制度中国农业经营体制与制度,虽已完成由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模式向以家庭承包制为基本内容的经营模式的过渡,但尚未完成向现代市场制度的接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农业经营应完善三个方面的体制与制度建设。(1)农产品生产中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肥、农业机械、技术咨询服务系统;(2)农产品销售中的合作制,如股份合作与契约制;(3)农业经营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如灾害保险及其它类型的经营风险保险。然而现在的中国农业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散漫的、随机的、小农式的。3.初级水平的农产品加工业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从总体看在农产品加工业与整体农业的产值之比方面,中国为0.8比1.0,而发达国家为3—4比1.0;在初级农产品加工的比例方面,中国为20%—30%,而发达国家为90%以上,其中深加工为70%以上;在加工类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例方面,中国小于30%,而发达国家达80%;在加工类产品相对于初级农产品的增加值方面,中国仅为2—3倍,有的甚至为0.5倍,而发达国家平均高达5—7倍;在农产品加工业与初级农产品生产业的劳动力之比方面,中国远远小于1,而发达国家远远大于1。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对策分析1.以贸易农业取代安全农业中国农业发展,首先需要在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中国长期以来以“粮食安全”为主导的农业思想,不仅产生了一个单一的、低质量的、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安全农业”,而且产生了一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经济效益低下”的错误认识。这一认识既隐含在“农业为基础、工农业为主导”、“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等决策原则中,又实际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规模乡镇企业实践中。甚至至今仍有一些农业和农村经济研究者认为,“从长期发展看,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下降将导致农产品贸易由盈余转为逆差”,并且“不可扭转”,因而应“促进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2.由多样化初级农产品生产结构取代单一型结构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经济效益竞争优势的多样化的初级农产品生产结构,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条件建立起多样化农业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极具农业资源的多样性以及所形成的鲜明的地区差异。同时,由多样化结构带来的不仅是农产品生产优势,而且还有它的经济优势。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应当包括四个层次:(1)洁净、卫生、安全性加工,即表面处理意义上的加工;(2)强化初级农产品固有生物化学品质意义上的加工,即MADEOF意义上的加工;(3)改变初级农产品固有生物化学性状意义的加工,即MADEFROM意义上的加工;第四是复合性加工,即合成意义上的加工,这就是说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实现多物品的功能组合。上述层次表明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断加深,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从2005年起,我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已基本结束,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市场风险日益加大。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及市场化程度更是不断提高,贸易格局逐步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额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讲述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相关发展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中国农产品国际化的步伐。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理论分析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并获取比较利益,是自由贸易理论学派的一贯主张。

(二)绿色贸易理论

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人民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广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分国内绿色贸易和国际绿色贸易。狭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就是指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初级产品占了较大比重,而这些产品的技术标准很难达到国际要求的水平,许多国家处于保护其国内市场的考虑便以此为借口处处设置障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对的机遇性环境因素

我国与世界的贸易关系呈良性互动局面。首先,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双增长”,2001年到2011年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14.9%,进口平均增长速度为23.0%。其次,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业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使我国农业保持了比较健康的发展态势,粮食连年增产,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也均居世界首位。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利用好世界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历史机遇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性环境因素

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复杂。首先,区域贸易一体化在带来贸易创造的同时,也带来贸易转移;其次,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市场势力不强,跨国涉农产业巨头正在加紧登陆我国;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本身具有“弱质性”。首先,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具有农户数量多、生产规模小、合作化程度低等特点,大量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在发展生产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使得“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对接;其次,我国入世承诺的关税水平以及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有限;第三,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缺乏品牌

品牌本身也代表着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品牌也意味着良好的信誉,信誉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品牌可以带来的效应是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必争利益。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上缺少知名品牌,这使得我国的一些优质的产品无法在交易中获得最优的价格。

(二)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低

由于我国农产品结构不优、市场结构较单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大;受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落后、农业经营成本的高涨、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下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低下。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严重威胁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商务部最新调查显示,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四)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出现逆差。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大幅超过出口增长,2004年仍保持逆差状态,逆差额为46.4亿美元,2005年逆差额有所减少,为11.4亿美元,2006年为58亿美元,2007年为43.7亿美元,2008年扩大到181.1亿美元,截至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扩大为341.2亿美元。

四、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原因分析

(一)资源制约

从农业的基本生产要素来看,农业人均资源贫乏,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据统计,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4.8亩,中国人只有1.3亩,少3.5亩。在我国16亿多亩的农田中,七成左右的耕地都是靠天吃饭,这说明,我国农业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将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二)农业科技不发达

农业科技进步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中所发挥的作用正日益加大,没有科技进步,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就会遭到削弱。在农业科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明显,在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为60%~80%,在中国仅为30%~40%。近几年,我国许多农产品良种研究投入不足,推广乏力,导致农产品品质提高缓慢,市场份额逐步缩小。

(三)我国国内农业支持政策的弱化

我国长期以来采取农业支持工业的产业倾斜政策,对农业支持重视不够、效果不明显,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业出口竞争力。在农业国内支持措施的适用上,WTO贸易规则规定的“绿箱”措施共有11类,而我国目前仅使用了6类,还有5类没有启用。同时对农民培训的支出力度不够,仅占一般政府服务的2.1%,导致农民的人力资本匮乏,失去了以农业补贴政策措施给农民直接提供激励约束机制的机会。我国国内农业支持政策的弱化,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产业内无序竞争的影响

高新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研发、推广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低廉的生产成本。由于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广大出口企业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往往不惜成本,竞相压低出口商品价格。无序竞争的恶果,一方面使本国农产品出口价格持续下跌,出口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另一方面也是诱发进口国实施绿色壁垒的重要原因。

五、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策略

(一)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1.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

产品采用国际质量标准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关键。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了8项无公害农产品国家标准;农业部颁布了137项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另外,农业部计划以每年500项的速度制定农业行业标准,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我国应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研究国际农业标准和有关国家的农业标准、技术法规主要内容,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并转化成出口推荐标准,消除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实现与国际接轨。

2.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

IS014000是一个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包括环境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评估和环境行为评价等若干方面,是将环境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原材料、能源、工艺设备、生产、安全和审计等各项目管理之中的自愿性标准。实施环境标志是对一种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环保控制,从而使产品从原料生产到回收利用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是企业突破绿色壁垒,走向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

(二)加快产业升级,构建国内农产品行业价值链

1.国内农产品产业升级

练好内功、加大科技投入是我国农产品企业国际化的基础。所有从事传统农产品生产的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农产品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力量。企业只有加强科技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开发安全有效、有特色的高技术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和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才能缔造出品牌,走向国际主流市场。

2.构建国内农产品行业价值链

面对国内农产品行业混乱、重复建设严重的现象,整顿国内农产品产业秩序、构建分工明细、优势互补的国内农产品行业价值链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市场产业价值链的角度,联合农产品生产所需原料的上游农资公司,和下游的以这些农产品多原料的生产厂商,以及农户三方构建一条产业价值链。这种模式可以使下游厂商的产品更加富有竞争力,上游农药种子公司提高销量,解决农户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使农户收入稳定,实现三方共赢。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1篇11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因素;解决对策;发展趋势

一、电子商务理论概述介绍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整个商务过程。

二、电子商务主要特征分析

1.新颖性

电子商务会给顾客带来新的享受服务和购买产品的方式,增建了购物的有趣性。给卖家一个新的平台,一个新的交易模型。

2.商务性

电子商务最基本的特性为商务性,既是供买、交易的服务手段和机会。

3.技术性

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商务,是商务者必须掌握运用电子进行商务的技巧,他更要求有一定技术基础和设备要求。商务者必须掌握运用电子进行上午的技巧。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产物,其中用到了大量新技术,但并不是说技术的出现就导致老设备的死亡。万维网的真是商业价值在于协调新老技术,是用户更加行之有效的利用他们已有的资源和技术,更加有效地完成他们的任务。

4.安全防范性

电子商务避免了串通面对面的交流,在增强了交易保密性的同时也的确带来一定风险和不安全因素。对客户而言,即使再好的机会,没有安全保证他们也不会冒昧尝试。所以电子商务的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只有安全了,才能生效,发展。

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1、有利于企业冲破新的市场壁垒,增加贸易机会。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日趋显著,国外许多大公司已明确宣布,谁不采用电子数据交即EDI,它是贸易双方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贸易信息,通过数据通讯网络,在参与贸易各方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自动处理,是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或手段换供货,就拒绝向谁订货。

2.深化国际分工。第一,电子商务催生了弹性企业,使生产更具灵活性。所谓弹性企业,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利用高新技术降低企业的转置成本,随时从企业内部部门或外部部门调用信息、人员、财务组成新的企业,为客户要求的产品进行设计、加工生产,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组织形式可以随时发生变化,经营更加灵活。第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促进跨国公司生产布局的全球化。企业借助网络直接根据订单组织生产,一方面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库存;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安排生产。第三,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协作,提高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推动世界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第四,电子商务导致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这又加速了产品和半成品在国家和地区间迅速流动。

3.更新国际贸易交易手段。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使得服务于国际贸易的一些交易手段在不知不觉间变的更便利、更快捷了。电子商务将订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日常往来的经济信息,按一定的数据格式通过网络进行传送;网上定向信息部分代替了电视、报章等日常新闻媒介中广告宣传;网上市场、虚拟洽谈进行着促销活动;电子传输减少甚至淘汰传真、信函等传统的信息交换工具。

4.增加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在电子商务中,交易者、交易方式、交易意向和交易标的表达都虚拟化。广告信息也变得有层次深度并有偿提供。交易者的知觉线索被部分剥夺,交易过程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上网络黑客侵扰及经济犯罪的威胁存在,商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支付方式的信用风险,质量风险和技术风险都大大增加。

四、我国电子商务存在问题现状分析

1.市场成熟问题。中国的市场及其体系还不健全、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坑蒙拐骗时有发生,市场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加速培育市场,使其尽快成熟起来,以利于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顺利转变。

2.金融服务质量问题。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这就应有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及其电子化的配合。由于金融服务的水平和电子化程度都还不高,中国的金融业需要为适应全球一体化进程而加快变革步伐。

3.信息网络的环境和条件问题。这几年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展顺利,成绩显著;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省市,尤为瞩目。但从电子商务的要求看,无论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技术标准、消费水平、通信速度、安全和保密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4.人员素质和技能问题。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它的知识亟需普及。全世界因特网网上的商业用户和家庭用户急剧增加,但因特网的使用者仍集中在年龄为15岁至50岁之间、中上收入水平、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中青年,并以男性为主。对中国来说,特别需要提高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

五、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第一将电子商务纳入国际贸易发展框架进行规划设计.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引导全社会的电子商务意识.培养外贸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消费观念和习惯,尤其是要加强全社会诚信建设.建立信用体系。第二,外贸企业应当切实转变观念.尽快从传统贸易方式的制约和束缚中解放出来.积极地接受新思想和新技术.主动投入到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当中。第三.消费者应当进一步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消费热情.培养网络消费习惯.尽快适应网络消费环境

2.加强基础建设。第一,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加大骨干网络、宽带网络和智能业务网和多媒体通信网建设力度.加快手机、电视、网络三网合一进程,降低网络使用费用支出.改善网络消费环境.吸引和鼓励更多的消费者使用网络.培育忠诚的电子商务消费群体。第二,推进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搭建行业、企业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建设企业外部网站.提高企业网络软硬件竞争能力。第三,解决网络基础建设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加大对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广覆盖信息网络.消灭网络建设的盲点和空白点。

3.加强人才培养。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高、精、专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很难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既精通网络技术和设计.又熟悉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很多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较低.电子商务发展步履维艰。重视电子商务人才的吸收、引进和培养,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

4.加强技术创新。第一,推进金融电子化进程。整合技术创新力量.增加网络安全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围绕电子商务对金融在跨国界、跨银行、跨地区的贸易结算、资金划拨等方面的需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使我国电子商务率先在金融电子化服务领域实现突破。第二,推进电子商务安全建设.加强系统风险预警和防范。采用安全设备、建立防火墙并采取各种加密技术,加快认证中心的建设步伐.完善我国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标准.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结论:在瞬息万变的电子商务时代,国际贸易呈现出的变化是对新的贸易环境和贸易方式适应性的表现。据预测,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一万亿美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应用电子商务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走向世界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能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们应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态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培育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的竞争能力,使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进入新的里程。

参考文献

[1].孙晓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何一鸣《.全球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

国际贸易现状范文

“就业难”已不是什么新话题,始于2007年末的金融危机对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影响至今仍未消除,尤其是对外贸行业影响巨大。虽然国家采取了许多诸如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等多项措施,但终因主要出口市场需求下降而影响巨大。与之相对应的是外贸企业的裁员、减薪等措施,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国际贸易形势趋冷,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形势令人堪忧。据《中国就业报》关于国贸毕业生流向调研报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从事与国际贸易行业的只有20%,约有50%从事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行业。另外,从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排名第十的所谓失业量较大,且薪资较低的“红牌”专业。就内蒙古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实际情况来看,情况与全国趋同,出现了就业难、就业不对口的现象。

二、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现状分析及折射出的问题

近年来,内蒙古财经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现状堪忧:其表现在就业率较低、专业不对口,长此以往,对我院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下面以我院国际贸易专业2009届及2010届已毕业学生为例,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现状及折射出的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分析。

2009届我院共有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117人,截止到毕业生离校止,共有50人签订了就业协议,67人处于待分配状态,就业率42.7%,具体就业方向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就业率较低,从就业去向上来看,进入与专业相关企业的人数是40%,进入银行的达到了36%,即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的人员不到一半,更大量的人员从事的不是本专业的工作。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进入银行的人员较多,这可能与近些年来银行业的迅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2010届共有毕业生166人,截止毕业生离校时共有116人签订了毕业协议,具体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就业情况比2009年好些,表现在就业率提高上,2009届就业率42.7%,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提高到69.9%。但与2009年情况相似的是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了银行工作,占到了31.9%的比重。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的人数在就业人数中略多于一半。长此以往,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这样的印象,上学就是为了将来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与其上完大学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还不如当初就选择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因此,在学校就出现了学生互转专业的现象。在以前不曾出现国贸专业学生转向其他专业的现象,但近两年来陆续出现了国贸专业的学生转向金融、会计等就业形势好的专业。这种现象很令人担忧。曾经的国际贸易专业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专业,录取的学生外语基础相对较好、且都是以高分带着希望走进我们专业的。但四年后却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固然就业形势与国际形势有关,但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就业现状折射出的问题

1.总体的国际贸易形势令人担忧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是严重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据统计: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是611万,2010年631万,2011应届毕业生将达到660万,再加上以往累积下来的往届毕业生,就业人数突破700万,就业压力堪忧。

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影响巨大。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加快,进出口都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但这一发展速度因始于2007年末的金融危机而终止。特别是2009年进出口速度都以两位数的负增长而下降,使延续多年的外贸高增长的状况跌入谷底。从2010年的外贸发展情况来看,发展的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重要贸易伙伴并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解脱出来,这也增加了我国未来外贸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2.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面临多方面的人才竞争

(1)面临外语类专业学生的竞争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当说有比较好的外语基础,将来的就业也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应用外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但毕竟是经济类专业,需要构建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不可避免地分散了时间及精力。外语专业的学生专注于外语的学习,听说读写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另外,在师资力量上一些综合类大学及师范类院校也超过了财经类院校,其学生的外语水平超过了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因此在同样的就业机会面前,外语类毕业生凭着驾驭外语的能力往往比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有优势。

(2)面临着职业技术学院人才竞争

从事国际贸易业务要求学生有很高的实操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又面临着来自技术学院的竞争。二本财经类院校有自己完整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整体素质的教育。而技术类院校特别注重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训练,特别是南部沿海的省份许多是与企业联合办学,是一种定点式培养。在这点上我们的学生也缺乏优势。处于外贸不太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其结果是学了四年国际贸易却制不出一张完善的单据,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宁愿要职业学业的专科学生,而不愿要我们的财经类院校的本科学生。在我区共有30所高职院校,其中有12所就设立了与我们相同或近似的专业,这表明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与全国大学生在竞争,而且区内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3)考研过程又面临着重点大学人才的竞争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许多学生把考研作为避开危机的一条通道,但考研的道路并不那么平坦,同样也面临着强大而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重点大学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在进入面试环节后,招生院校特别看重你毕业的院校是否是名校、是否是211院校,你所在的学校有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你的科研水平如何?有没有发表过论文等。在这些方面,对于处于中西部的二本财经院校而言,不能给学生增加录取的砝码,每年我院的国际贸易专业考研比例也是比较低,因此通过考研无法解决更多学生的就业困境。

3.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1)师资力量方面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它不仅要求老师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有国际视野。但从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全系共有13名老师,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进入学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只有4名,只占30.3%的比例,归纳一下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双语教学的师资欠缺;二是教师重视理论研究、缺乏实践经验,三是缺乏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教育观念落后。国际贸易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是一个要求能熟练运用外语、掌握外贸业务流程、懂国际惯例和规则的专业。因此从师资方面来看,影响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在课程设置上

以内蒙古财经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除了全院的基础课程外,在专业课程方面有: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WTO与中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用英语、外贸经济文章选读等。同时,为了拓宽知识面,深化专业知识,还开设了国际商务谈判、商品学、国际关系、期货市场学、国际税收、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礼仪、国际结算、国际会计、海关通关实务、国际物流等专业选修课程。

第一,从课程设置本身来看,必修的多,选修的少,即在很多情况下,是学生必须去选的,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当然从课程体系本身来看,各大学都是遵循教育部所制定的课程体系而衍生出来的课程,差别不大。但仔细计算一下时间就知道,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3年半,因为有半年的时间学生需要实习、做论文以及找工作。如果让学生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多的课程,那学生只能每天穿梭于课堂,没有时间去思考、去研究。

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又缺乏提高学生技能的课程。即便是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大都是课堂上来完成,是从课堂到课堂的一种教学,也可以说是纸上谈兵。实际上很多课程如果放到实践教学当中去,效果要比在课堂上的演练好很多,但目前这一块还欠缺。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缺乏案例教学的课程。在日常的教学中虽然也会在相应的课程中穿插一些案例,但数量也远远不够,因为迫于课时的要求,案例也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点缀,并不构成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此一来,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因此,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说,学这些专业课程没有用,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

第四,教学视角上缺乏国际视野。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看到有很多带“国”字头的课程,但实际的教学内容上许多课程缺乏国际视野,这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差很大的重要原因。

(3)学生素质方面

国际贸易专业需要的是通晓外语及业务熟练的人才,就目前我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点还欠缺。虽然不少学生六级已过,但真正能与外商对话的较少。在动手能力方面,因缺少自己的实习基地,学生很少能真正的进行过业务操作。虽然学校也有实习的环节,但近年来实习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很少有公司愿意接纳实习生,即便碍于关系,允许学生进入公司实习,但也很少让实习生直接插手业务,因此学生在公司充其量也只能端茶倒水,实习与不实习也没有实质的区别。

三、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上的创新

深入分析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出路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就业;二是考研。这实际上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种类型:研究型和应用型。他们既有共同的需要即整体素质、专业素养的培养,但二者又有不同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在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增强实际动手的能力;研究型人才在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基础上培养科研能力,为未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这就需要在培养模式上不能“一刀切”,要体现“个性化服务”。基于目前国际贸易专业面临的困境,在以前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突破———即走分级教学的模式是可行的。这里所说的分级教学也不是从大一开始,而是到高年级后,学生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是深造还是就业,据此再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走“学校+公司模式”和“学生+导师模式”。当然单凭一个分级教学并不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针对目前我院国际贸易专业面临的问题,需要从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做一个统筹安排,才能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就业趋困现象。

(一)培养方向上应独具特色

国际贸易专业通常意义上都是英语专业,但内蒙古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双重特点:既是一个内陆城市,又是一个边境口岸城市,与俄、蒙边境相邻,与俄蒙的贸易额占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总额的50%以上。另外,内蒙古自治区的口岸还承担着我国其他省份与俄蒙贸易的货物运输的重要任务。伴随着中国与俄蒙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国际贸易专业在方向上做一个合理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1.蒙汉兼通、俄汉兼通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们与蒙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虽然2010年中蒙贸易额仅有39.84亿美元,中俄贸易额为554.5亿美元,但从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情况来看,与俄、蒙的贸易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据资料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总额60.7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其中对蒙古国的贸易额为11.5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18.9%,同比增长36.9%,高于总体的增长比例;对俄的贸易额达到19.1亿美元,所占比例为31.5%,也即近三分之一的贸易是与俄罗斯进行的。另外伴随着与中俄、中蒙经贸关系的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内蒙古财经学院早在2009年就已招收了第一届国际贸易(蒙语)的学生,但在培养方式上并没有创新,与汉语学生相比,在课程设计上只是增加了边境贸易概论等课程,其他课程没有太大的差别。蒙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侧重点应在口岸。内蒙古是一个口岸城市,大部分口岸又在内蒙古与蒙古国之间。因此加强口岸管理、货物运输等知识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蒙语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语言,他们不仅精通蒙语,而且汉语交流也没有障碍。如果再进行专业知识的训练,应当说就业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2.以英语为基础,开辟第二外语、重视第二外语的学习十分必要

目前,国际贸易英语是我们培养的基础,但从我们自身来说,其优势不明显。因此我认为在学好英语的基础上开辟第二外语的学习:包括俄语、日语等都是可选择的。在开放的社会,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课程设置方面更加系统

基于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需要增加提高技能的课程以及把考研、考证的课程纳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另外,还要增加具有区域特征方面的课程。总体上来看本科课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基础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程等)、提高技能的课程及考证、考研的课程,每一部分课程侧重点各不相同,要求也各不相同。

1.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开创未来的工具

目前许多学生对数学类课程认识严重不足,事实上数学对学好经济学科至关重要,越是向高层次发展越是如此。因为国际贸易专业是属于应用经济学,该学科侧重于实证分析,数学课程是未来学好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是进行计量分析的工具,为什么有些学生一提到经济学就头痛,听计量经济学就像听天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数学没有学好。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就应当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另外学校应当适当增设数学类课程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外语类课程,特别是外教的口语课程建议采用小班化教学,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班,最多不要超过20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外教面对面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精读课程也要配备最优秀的教师,为了鼓励优秀教师担任国际贸易专业的精读课程,学校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

2.理论体系的构建———专业素养培养的基础

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自生的理论体系。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构建其独具特色的本学科的理论体系,这是对国际贸易专业这个学科最基本的要求。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发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增加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减少必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及需要去选择;第二,增加带有国际化经营的一些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第三,增加反映区域特征的一些选修课程,包括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经济发展状况及国情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3.增设实操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只重视理论的学习,而不能进行实际操作,学生的技能无法得到提高。但目前,许多公司并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那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现有的条件,为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实际上我们系有4名老师来自于企业,这是非常好的资源,他们曾经在公司干过多年的业务或目前仍然在公司兼营外贸业务。熟悉业务流程,懂得如何与外商谈判。如果提供机会为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那受益的将是我们国际贸易专业的全体师生。基于此,我觉得建立一个仿真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实验室里建立起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职员就是我们的学生,另外我们可以聘请公司的业务员为学生进行有偿辅导。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公司,模拟从谈判到货款结算的整个过程。当然从长远发展来看,还可以设立我们自己的公司,进行实际业务的拓展,这未必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4.把考证及考研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考计算机等级证、四六级外语证外,还有许多专业证件可能在就业过程中作用较大。比如国际贸易专业就有外销员证、报关员证、国际商务师证、单证员证等。目前,学生在这方面很盲目或不知道,如果我们把这些也纳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专业辅导,学生就会少走弯路。另外,考研也是近年来大部分学生选择的一个方向,但对考研的动态、学校的选择等方面也存在一些认识不足,因此建议成立考研辅导小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三)师资培养———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

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教师自己要提高本身的素质。在师资培养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我系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增强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教师直接到公司实习,实习的方式可以是脱产实习,也可以利用没有课的时候到公司实习,这样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上课更有针对性。二是让公司有经验的业务员直接对我系老师进行业务培训;三是聘请公司的业务员作为我们的外聘老师,承担实操课程。把学生的培养从课堂延伸到公司,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国际贸易专业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个实操的过程。

(四)在培养方式上———走国际化之路

国际贸易是一个外向型的专业,需要与国际接轨,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跨国经营的课程、增设区域特征的课程,比如对于蒙班的学生开设蒙古国的国情学等就非常有必要,更需要让学生走出国门,比如像美国就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要出国考察(不属于旅游)等,增加对目标国的感性认识,这不仅是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的一种需要,更是全面了解贸易伙伴国的文化、风俗习惯、法律、法规、交易习惯等的一种现实需要。当然对于我们内蒙古的学生因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出国可能过于奢侈,但学校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与国外大学的合作。比如寻找一些与我们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他们对汉语的需要也比较迫切,就内蒙古而言可以和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一些学校加强交流与合作,他们一些大学也开设了汉语。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合作学校,其具体的做法如下:

1.教师之间交换教学

目前,我校的外籍教师都是外聘的,且不说费用开支比较大,单就教学水平来说也很难保证质量,如果我们能找到合作的学校,相互派一些优秀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不仅会加强双方之间的交流合作,相应的教学效果也能得到充分保证。

2.学生交换学习及实习

可以相互派优秀的学生交换学习及实习,让学生深入对方国家的课堂、市场、公司等进行学习和观摩,这不仅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有好处,而且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五)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方面———分级教学是必由之路

学生的专业素质表现在两方面:理论及实践。在基础知识及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充分了解了本学科的理论体系,明确了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级教学,展示个性化教育,为学生打造一个展示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平台。

1.基本模式

(1)应用型人才培养走“学校+公司模式”这一模式由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辅导,把学生派到公司进行实习或聘请公司有丰富经验的业务员作为我们的外聘老师走进课堂,训练学生的业务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目前许多学校在这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践培养计划,而往往把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环节,而学生也象征性地交一份实践报告了事,老师只就学生的实践报告进行评阅,其结果是实践活动成了纸上谈兵,起不到实践活动应有的作用。

(2)研究型人才培养走“学生+导师模式”

此模式主要由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通过组织学生研讨、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为未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时间安排上

应当放在第六学期期末,因为这个时期课程基本结束,可以利用暑假对学生大四一年学习生活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范例(12篇)

    - 阅0

    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范文1篇1关键词:思想政治激发方法一、幽默。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

    低碳发展报告范例(12篇)

    - 阅0

    低碳发展报告范文1篇1关键词: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随着雾霾现象的大范围出现,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减少的碳排放量,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