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篇1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主体性德育

“和谐”的哲学思想是宇宙万物运行遵循之道,是对宇宙万物本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根本认识。在“和谐”一词中,“和”者,和睦也;“谐”者,配合得当也。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谐社会”就是让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理想社会,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的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着人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目标是使人向着全面自由的方向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联合体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和谐社会理论也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渊源。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根本上讲,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是关键因素,人的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实现人的自身的和谐就是要使其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矛盾,使各因素综合平衡,全面和谐,协调发展。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观点,从人的实际出发,尊重人和理解人,一切以人在历史发展中达到自身的全面性为最终目的,塑造和谐社会要求的主体素质,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规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由此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相契合,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和谐社会理念内化为他们的思想观念,通过实践外化为建立和谐个人、和谐社会自觉性的行为准则。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思想渊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相联性

在中国历史上,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无限向往的一种大同社会理想,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社会和谐的最高理想范本。追溯其思想渊源,“和谐”一词,最早出自于《左传・襄》:“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国哲学始终贯穿着中正、均衡、融洽、和平的精神,在古代“和”与“谐”同义,“和谐”是以“和”的范畴出现。西周太史伯提出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的论断:“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强调“和”是创造万物的法则,而孔子提出“和而不同”和“同则不继”异曲同工,认为“和”的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或对立因素的差异,从而形成新的状态或新的事物。由此看来,他们心目中的“和谐”,是一种差异性的多元性的统一,而不是简单相加的同一。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面,最早由庄子阐述的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天人合一”,表现了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易传》里“保合太和,乃利贞”,极力提倡最佳的整体和谐状态,“太和观”是中华思维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浓缩。北宋时期的哲学家张载把“太和观”提升到“道”的高度,即阴气阳气,对立斗争,共生共存,天地人和。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方面,儒家把“人和”置于最重要位置,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人心向上,团结一致,就能无往而不胜;《易・系辞上》中所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就是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的生动释义;《荀子・王制》中“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指出了和谐的作用,即促进组织内部人们的凝聚,维护稳定,从而增大整体的力量。虽然各家各派对和谐社会理念的认识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和谐是整体的、动态的、协调平衡的,在推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概括起来,和谐的本质为“和而不同”“异中求同”,指不同事物的共生共存状态,也是我们待人处世的根本态度;和谐的作用为“和则多力”,促进内部凝聚,增大整体力量。因此,从和谐功能的角度出发,积极深入地领悟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应用和谐思想,对实现育人目的有一定启示意义。

三、和谐社会理念对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启示

1.“以人为本”,倡导主体性德育。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主体性德育的终极目标,在人的自由发展中,个人自由的主体性是重要的发展阶段,而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德性发展,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个人自由的主体性要求“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高价值理念,反映在教育中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把大学生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根据人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律,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思想感情和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因势利导,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受教育者应具有的道德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道德主体性缺乏,内心就难以自发产生道德自觉,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大大降低。当前德育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重理论、轻行为,道德主体性的体现离不开道德实践,道德知识难运用于实际生活,导致言行不一,加上客体性教育占主导地位,阻碍了道德主体性提升和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主体属性的自主能力和创造才能也不能充分发掘。改进德育现有模式,重视大学生内在合理需求,根据其合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互动式教育活动,大胆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形式,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潜移默化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和而不同”,培养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

理性审视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最为需要的不是德育的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而是新的德育理念的诞生和推广。“主体性德育”的彰显,必须要求“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这一新的德育理念的发展。大学生自主意识强烈,有试图通过自我理解和判断来塑造自己道德人格的意愿,但往往被教育工作者惶恐地扼杀在萌芽之中。社会在不断发展,道德也需要不断创新,道德教育不但要正视学生的自主选择的需要,而且要创造条件激发,不能强制地使学生被动地顺从于一元的权威的道德标准,忽视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大学生是独立和存在差异的,差异是和谐存在的前提,正如孔子所说“和而不同”,因材施教,以平等的态度,积极地、主动地针对现有的各种价值体系、道德规范和道德取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比较甄别、理性判断,由学生在结合自己的道德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性选择,形成符合他们自己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品质。经过选择的道德认识会更通透,道德行为会更趋于自觉。正如孔子所倡导的一样:“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引导而不强迫,鼓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使其思考。

3.“异中求同,和则多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作用。

德育承担着对人的最高人生价值和理想的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个目标要用人类的先进思想去培养人。面对当代大学生不同层次的思想状况,底线要坚守,异中要“求同”,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想政治工作中尤其强调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视其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将分散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思想凝聚起来,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使之具有统一理想、统一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这是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取得了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信仰,对社会主义前途心存怀疑,加强理想教育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任务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的引导作用,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小康生活,就要把为实现个人理想信念而奋斗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同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这是提升大学生自强意识,凝聚全体人民始终保持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精神动力和谐的保障。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没有激扬的民族精神,没有远大的民族理想就无法立足于世界之林,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共生”的思想,通过增强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意识,和则多力,进而促进整体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1篇2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新的必要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制理念亟待改善。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和规范性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居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服从和被迫接受教育的从属地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教育者只注重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教育,而忽视教育对象主体性和能动性理念。这就过多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制理念,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这些做法大大降低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甚至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个性尊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着过分注重群体教育、过分注重共性培养的误区,只重视共性培养,缺乏对个性尊重、包容与塑造的教育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个远离教育对象身心发展实际与现实生活领域的空洞说教。在一个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信息开放、价值多元、包容个性的社会环境中,忽视人的主体地位,漠视个体的差异性,依靠权威灌输和压制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时展相悖论的。

因此,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须实现更新,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和当前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为更新思路。

二、社会工作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助人自助。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人道主义原则指导下的专业性的助人活动,“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实践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理念,这也是社会工作与其它助人活动的本质区别。所谓助人自助,就是通过帮助有需要的人在解决眼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其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充分发挥案主自身的潜能,增强其处理问题的独立性,使其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最终达至自我超越,实现从“受助”向“自助”的转变。这一理念认为,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一位案主都有潜在的发挥自己优势、解决自身问题、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只是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即通过帮助案主正确理解和认识他们的能力,以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并发展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解决同类或更广泛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助人自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在当前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往往缺失了“助人自助”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在“授鱼”,而不是旨在挖掘与发展大学生自身的潜能的“授之以渔”。这种只重视灌输式教育、强调教育者的主导性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很难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发挥。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入助人自助的理念,实现由“授鱼”向“授渔”的转变,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

2.个性尊重。

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主体性,都具有被尊重的需求。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要求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尊重案主,这也是助人自助活动开展的基本前提。尊重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尊重的理念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日益高涨的自尊意识和主体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唤。审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往往缺失了对学生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培养,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无从培养;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得不到重视和满足,全面发展的愿望也就难以实现。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贯彻尊重的理念变得尤为重要。贯彻尊重的理念就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真正明确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真正能够以主体的姿态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发挥主体性作用。

贯彻尊重的理念就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个性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发现和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者要确立个性教育的思想理念,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个性化的教育手段,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满足不同的需要,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3.平等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既是一个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引导、影响的过程,也是一个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育者的这种主观期待的实现和受教育者真正的得到发展是双方共同遵守人格平等的价值理念,平等交流、亲切沟通的结果。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友好、无拘无束的教育氛围对教育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社会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工作对象,尊重他们,承认他们的权利”,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强调工作对象的平等性,尊重他们本身的人格尊严、情感和能力,承认他们作为合法公民所应当“享受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机会和资源”。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篇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不良思潮和不良现象也日益增多。这使得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采用了刚性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得学生产生排斥和抵抗心理,而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正逐步被高校所接受并推广运用。

一柔性管理理念

1柔性管理的本质内涵

柔性管理(SoftManagement)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关于柔性管理的本质内涵,郑其绪教授在《柔性管理》一书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柔性管理有着与刚性管理不同的管理风格,它不依赖于规则、奖惩,它是以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基础的,产生一种潜在的非强制的方式,使组织的意识变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强调学生工作应始终围绕学生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采用灵活的学生工作方法、心理暗示以及行为指导等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柔性管理强调了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

2柔性管理的核心理念

柔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核心理念。高校作为培育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充分满足学生对尊重的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行挖掘。当学生尊重需求获得满足时,自信心便会得到提升,进而对自身进行更为严格的要求,竭力完成学习任务。柔性管理强调在尊重学生需要基础上,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化解刚性管理带来的一些矛盾,在高校中营造出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的氛围。

3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对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两种管理方式,二者各有利弊。为明确柔性管理的优势,有必要对二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进行对比分析。刚性管理是一种强硬的、制度化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下,学校与学生之间如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制。学生会受到来自辅导员、任课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的强制性约束,思想以及行为指导上缺少灵活性;柔性管理则是强调采用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进行非权力影响,使学生从心中产生共鸣,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由此可见,柔性管理更加侧重以人为本,强调应根据院校自身特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解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难题。但是,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刚性教育,学生的确都应该遵从,所以刚性管理必须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中。因此,本文认为,“内外兼修”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原则,而不应该将刚性管理作为其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管理方式。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辅相成,两者是可以同时并存并相互促进的。刚性管理若要实现其管理目标,柔性管理的参与是重要保障,它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内化,变成对学生的一种潜在的说服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自觉地去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最终得以实现。

二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对该教育的最终目的进行考虑,而只关注到了其严肃性的本质。简而言之,本应以柔性管理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单纯的刚性管理所代替,导致该项教育本末倒置。通常,人们会对要求遵从的事物心存畏惧、被动地加以接受。因此,刚性管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的缺失与扭曲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我国全面改革开放战略实施的深入,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也日趋明显。在这种背景下,文化逐步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但是,一些来自西方的不良思潮也趁机混入校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种各样的思潮对大学生而言是一种价值观和文化的选择。大部分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或不到位,一小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和扭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人情关系冷漠及道德诚信滑坡等是其主要表现。

2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现在的大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具有较强的自利心理,由于某些心理问题,他们的抗压能力较差,人际关系也比较紧张。许多高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并配有心理咨询教师,但其性质主要定位于刚性管理模式,类似于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没有防患于未然、采取柔性管理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克服心理问题。

3缺失坚定的理想信念

正如总书记所讲: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大学生必须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地发展、进步,最终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现代人才。目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下,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对物质表现出狂热的追求,很少有人关注理想信念的树立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和坚定的政治信仰,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西方文化观念影响,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表现出某种怀疑态度。

三运用柔性管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分析

1立足人本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是必须要坚持的教育理念。首先,实现“人”的根本价值需求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的目标。学校应采取多种途径,如心理咨询、就业和资助等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社会个体的品格在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的塑造下,其判断的依据不应局限于学生在校园的表现,更多应扩展到学生进入社会后利用所学指导人生实践能力的长期和综合性的表现。

因此,个体价值应和社会价值充分统一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授人与渔”,对个人发展和品德的关系不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加以解说,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对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对问题加以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身心的协调发展,包括徳、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教育者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主动去追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关注学生心理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满足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应该关注大学生整体的教育需要,也应该重视他们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环境及家庭背景都不同,这就造成他们在文化素质及个性特征方面的巨大差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的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得以最完美、最合适的展现,而不是要消除这些差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的精髓就体现在这里。

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层次性,转变以往简单依赖规范制度、“整齐划一”的刚性教育方式,在教育方案的设计过程中结合不同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保证方案科学合理,采用柔性管理方式有效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首先要满足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3构建柔性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不仅有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对人进行激励不应仅采用物质激励的方式,也应建立起精神激励机制。尊重并公平对待学生,让他们获得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是精神激励的核心内容。物质激励是传统激励方式的主要内容,这种单一的手段和方式远不能适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

实际上,物质对很多学生来讲并不是第一需要的,他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得到他人认可。因而,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价值追求,从自我实现以及精神的层面对学生进行激励。让被管理者主动接受管理者的思想是柔性管理的主要特征,柔性激励机制方式多样、变化灵活、反应迅速,它可以通过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要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使柔性管理所应具有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柔性管理理念是一种符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的管理思想和办法。高校必须从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高校学生的思想现状和认知水平,采用柔性管理理念解决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帮助大学树立起正确的理想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司江伟.20世纪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发展的对比[J].科学管理研究,2003(1):80-82.

[2]申万兵.论柔性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9(8):81-83.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篇4

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方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出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观念、认识。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而不是让其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学生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一般性探究过程涉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商品的价值量》教学时,出示三幅漫画:一是拿破仑用银碗宴请宾客,而自己用铝碗;二是沙皇奖给门捷列夫一只铝杯;三是第28届奥运会110跨栏冠军刘翔高举金牌。在出示漫画时,用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教师从漫画中唤起学生注意:“涉及哪些东西?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研究谁与谁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回答,引出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等概念,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在学生初步建立了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概念后,进而设问价值量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后纷纷做出回答:“与劳动时间多少有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有关,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等。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在这些结论中,尽管有些是错误的,但教师应始终要用赞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以学生实际为准线,设计分层式教学

分层式教学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使教师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效掌握,避免优生“吃不饱”,落后生“吃不消”的问题。实施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做到事半功倍。

例如,在上政治课前,先要求学生自学有关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同,老师再选择各层次学生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也参与指导性的小结。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因而他们都更乐意去解决。分层次的问题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具有针对性,使中下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加,而好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刻了。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篇5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一、高中政治教育中渗透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变化。从目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应于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信息时代的今天,高中生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他们崇尚自由平等、独立自主,因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道尊严”的理念,难以得到现代高中生的认可,他们渴望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兴理念,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怀和理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价值,又能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两方面互赢的需求,所以,能被广大高中生接受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应用的必要。

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1.应用灵活开放的教学策略

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求,学生需要得到人格尊严的尊重[1],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具有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策略,采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关于消费观的知识点时,针对“当今社会人们消费观念”的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前做一个小规模的街头调查,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获悉消费者的心理,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消费者的身份现身说法,谈谈自身的消费观。诸如此类的互动方式还可以有很多形式,尽管教学策略再多变,它们还是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始终贯彻实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教师坚持将课堂的主角定位为学生,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传授思想政治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寻求多变,还要对教学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这一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例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遵循着以教师为主导“目标—策略—评价”模式,而新背景下,更提倡将教师教学与学生“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使课堂的教学关系得到优势互补,强调营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逐渐爱上思想政治课。

2.强调自主实践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典型的“授人以鱼”,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典型的“授人以渔”,这也是目前最符合教育现状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具有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那么,在无形之中便给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给予学生创造一些发挥的机会,搭建一个情境作为平台,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例如,在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教师在备课前可以稍微了解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在课堂上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主干思路,让学生根据理解去添枝加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之所以要强调学生自主实践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在思想上给予引导,培养其全面的人格,促进思想政治知识与完善个人素质的和谐统一。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要求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人格培养,引导学生向全面发展,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的理念。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教师侧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内容更加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互动,不仅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记忆,而且还引领学生认识自我,找到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向,从根本上尊重每一个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英璐.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较大的距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泯灭了学生学习的生命活力。

一、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对立于知识化

生活化教学与理论学习并不矛盾,但实践中却出现过于追求生活化而对立于知识化的倾向。生活化必须建构在知识化的基础上,不能离开知识化片面去谈生活化,更不能以生活化而牺牲知识化,否则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将会陷入形而上学。

(二)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混淆于全面化

生活化教学强调把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但有的教学却只停留在生活琐事层面,以致教学过于发散,学科主题迷失。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是个体日常生活经验的全方位简单重现,而是需要具有逻辑张力和思辨色彩的内容。

(三)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等同于活动化

有的教师就滥用活动,每堂课都用,每个知识点学习都用。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服务于教学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僵化的、教条式的,剥离了重要思想政治观点的活动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

二、如何创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一)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把教材中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融合到教学中去,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相联系。在信息时代,从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这四个方面来说,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政治课教师应及时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资源纳入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体现出时代性、生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和吸引力。

如在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存贷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从2011年7月7日起上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学生感到很新鲜,于是,我趁势提出我国为什么在当时做出这样的决策?这又是国家在运用什么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让学生们展开充分讨论并发言,最后老师联系国内国际形势进行分析,使学生弄明白这样做是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以及为什么宏观调控,结合时政热点,运用教学知识点,分析教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大事,为政治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例。除了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还要联系学生身边小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中认识和体验所学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针对学生中有炫耀名牌和生活的浪费现象,我组织他们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问题的大讨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我引导他们对“企业应如何树立品牌,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等等。

(二)挖掘和拓展教材

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在笔者看来,这里所提及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从最细小的层面上而言,那就是要求教师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去探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回归现实生活

新一轮课改彰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在生活中学政治,到生活中用政治。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是目前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于是,我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把政治课观点在生活中体验和内化,达到思想的提升和品德的形成。创造性组织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把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从而促进知行合一,造就学生的生活本领。例如结合“银行的业务和作用”“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组织学生亲自到银行参观访问,并亲自动手写定期的储蓄存款单,见一见转账支票和汇票以及信用卡。到我市的税务局调查研究通过税收怎样调节我市经济的,我市当年税收收入是多少。并帮助税务人员计算个人所得税。这样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检验所学的基本理论。

总之,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实施“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关注了学生主体体验;另一方面把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了教师教学、课堂学习与生活感悟三者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62

思想政治作为公共基础教育学科之一,其开设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理念是我国当前一切教育开展的根本任务,亦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与方向。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推动立德树人理念与思想政治教学融合能够进一步发挥教育职能作用,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要真正意义上全面实现和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使一切先进理念能够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相结合。为此,本文将对这一课题展开探讨。

一、立德树人理念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融合意义

立德树人一词由“立德”和“树人”两部分组成,其中“立德”指的是树立德业,“树人”则与通常所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含义上保持一致。而所谓的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当中指的就是在注重传统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同时,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重要且突出的位置。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表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所给予的优先发展以及高度重视的决心。

正所谓:“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兴,则国兴;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纵观中国历任领导人有关思想教育方面的观点与政策,不难发现,其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理念而深入、发展和延伸,所以,唯有以立德树人理念来确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如,同志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要求以培养拥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为一切教育展开的根本目的;邓小平同志主张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宗旨;同志强调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基于人才成长的规律与特点,推进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拓展精神为主的素质教育;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思想教育核心理念;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路径,要求被教育者在伦理道德和思想品格上应与时俱进。上述指引都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

1.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为本质的表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在这一体系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作为精神内核而存在的。因此,当前思想政治教学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目标,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从内容、方向和形式上保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同时要将其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生个人思想进步和精神成长的全过程,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内核与纽带,实现对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追求和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必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灵魂所在,教育理念的创新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根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理论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改革中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确立新思想、新观念,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内在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源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同时也必须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理念的创新不是一个自为的过程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则。

1.主导性的原则

主导性主要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统领性和指向性。“在诸种事物或现象的关系中,其中有一种事物或现象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事物或现象起着指导、引导和统领的作用,规定着其他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而也就规定着所有事物或现象构成的整体系统的性质和走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导地位,坚持党性原则,只有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内在的灵魂。才能够切实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才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有力的支撑。

2.全面发展的原则

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要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讲的“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要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彼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并在交替变换中,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人的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的的实现,要更加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实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等全方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继承发展的原则

继承发展主要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在批判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进而继承其优秀成分并转化、融合现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优秀思想理念而形成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创新是一个过程,如果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完全割裂开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吸取其精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全方面借鉴和融合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新成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注入时代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理念的扬弃式发展和科学创新。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基本取向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是一个开放发展、兼收并蓄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要呈现出如下三方面的取向。

1.人学化取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过程中的人学化趋向,主要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出发,探讨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方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与大学生的发展有机的能动的结合起来。这一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经历和知识结构出发,关心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大学生解决理论和现实中遇到的困惑,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重平等沟通。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灌输教育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师生间平等的沟通。人学化理念倡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不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主体间性”关系。这种关系强调尊重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格,要求通过互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来实现教育目的。由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人学化取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

2.隐性化取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隐性化取向主要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的目的隐藏在教育的过程和环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显性教育为主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降低教育的效果就如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造成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以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践不单单存在于课堂或学校有限的时空范围,同时还广泛分布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这一取向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文化性,能够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效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生态化取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生态化取向,主要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把教育主体、客体、环境、内容和方法等各要素组成的动态发展的系统看作是一个生态平衡系统。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但是,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增加。为了突破理论难题和解决实践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生态化的观点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用整体的、系统的、平等的及动态和谐的观点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教育的生态化理念。具体而言,理念的生态化取向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以生态系统观来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构成以及其与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2)以整体性的思维方法来看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各要素的运行,优化思想政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教育功能的最佳化。(3)要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和动态平衡。生态化取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新取向,这一理念的深入发展必然会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衡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

[2]郭秀丽.以人为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理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29.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134.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篇9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25-0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以和谐的理念从理念、形式、内容、环境、视角等方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一,以学生为本。高校的学生工作最根本的是学生发展问题,就是树立更佳的目标、打造更好的条件、采取更好的措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

第二,抓好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就是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风建设是创造这种环境的重要内容,抓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切入点和着眼点。

第三,加强管理。学生工作要从教育、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变到在加强教育、管理的同时,强化指导和服务的新格局上来,着力构筑指导、服务学生的工作体系,这既是“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的体现,也是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二)“公平、宽容”的理念

第一,坚持公平。要以公平的态度对待高校的每一个大学生,促进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与潜力,尊重他们,给予大学生以人文关怀,尤其注重对家庭困难的大学生的补助与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人道主义和社会的积极方面。

第二,学会宽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宽容的理念,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现公平原则下的目标激励,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潜能的最大发挥。

(三)“减信”的理念

第一,将诚信纳入教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使大学生做人做事都要讲诚信,重信誉,树立以“诚实为荣、虚假为耻”的观念,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进行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信守信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大学生在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只有做到诚信自律、诚实做人,才能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

(一)进行道德教育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意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要提高认识,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进行素质教育

高校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特别是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关于基本理论的文本论述。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作为我们的模范来学习,要做他们一个最忠实的最好的学生,当然是不容易的。此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真正体现时代性,应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和营养。在实践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体现和代表时展的特点。

三、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视角

(一)人才培养的导向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必将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大学生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构筑和谐社会的能力。不能局限于提高合作能力本身,而应具有更开阔的视野。

(二)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

现在,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科学定位,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观,既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主导作用,也要高度重视专业教育、技能教育、人文教育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作用和催化作用。真正做到有机结合,协调一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篇10

【关键词】以人为本授人以渔

O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ofnewideas

WuYujie

【Abstract】Thenewcenturyandnewstag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classesarefacingnew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tousenewideastocreat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ofthenewsituation.

【Keywords】People-orientedDelegatetofish

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思想政治教育难。我们的老师绝大部分辛勤耕耘在讲坛上,可谓“一切为了学生”,但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回报呢?寻根究源主要是思想教育问题,值得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老师反省和深思。

1.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

1.1要尊重学生。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行动者,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增强,迫切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进行互相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是有差异的,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状况开展教学工作。

1.2要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政治课教师教学班级多,面对的学生多。除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能打动每个学生外,还必须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用实际行动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3要理解学生。一要理解学生的语言和非语言表现,特别是了解他们行动的意义和情绪变化的原因。二要冷静地、客观地理解学生,不仅仅是为理解而理解,更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去援助、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从“理解的教师”迈向“行动的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需要理解学生,教师理解了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理解,教学才能获得成功。

2.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讲究教学的方法和艺术。艺术地使用常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讲授、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使用的时间、内容、场合不一样,效果也就不一样。

2.1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演、讲读等具体形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得最广泛,但在教学中要注意讲述的方式和技巧,若教师总是一讲到底,满堂灌,导致学生机械性地学习,势必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教师的讲越多越细,学生的独立性就越差。只有精讲,学生多看多做,才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2讨论法。通过讨论能明辨是非,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认识水平相近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更能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学生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

2.3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在现代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不应该是“鱼”,而应该是“捕鱼”的方法。“授人以鱼”,只能使人受用一时,只有“授人以渔”,才能使人受用终身。

2.4谈话法。谈话法应该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1篇11

关键词:以生为本;课堂活动;提取信息;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学习看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在其过程中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关键时候给予点拨,对学生学习鼓劲加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广泛宣传,许许多多教师已经接受了这一理念,漫漫地颠覆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成了相互激励相互探讨彼此学习的过程。但是,这一理念的转变是极其漫长的。由于在几千年的教学中,许许多多的人已经习惯了“教师教,学生学”这一简单模式,把教师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看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究其原因,这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无关系,学生就是应该听从教师的谆谆教导,学生就是应该不加选择地予以全盘吸收。在几千年的教育史上,学生都只是一个容器,广泛地接纳老师所传授的思想,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哪怕其间的错误也要吸收过来成为己用。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又尤其是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带头转变观念,那就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其间起着关键时候的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探索着和发掘者,新的矿场需要他们去探索和实践。”在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而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尊重和互信,彼此学习,教学相长。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任何人主体性的的完美体现都必须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展现。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许多教师成为了“说唱文学”的主角,教条式的照本宣科,教条式的尽情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口若悬河,学生没有丝毫的发表自己观点机会,教师常常是教学内容的主体,学生只能盲目崇拜,鹦鹉学舌。这种教学模式下催生出来的必然是死气沉沉,严肃而一丝不苟。为了打破这种严肃的气氛,教师必须将恰当的活动适当的引入课堂教学,化抽象的内容为具体的活动,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进行“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专题教学时,我采用了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持正面观点:依法治国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一个小组持反面观点:治国的根本在于以德治国。在进行这一节课的学习之前,我就将班级学生进行了小组划分,每一个小组有专门负责人,他们有根据实情进行了材料收集的分组,通过几天的收集整理,学生手里已经有了及其充分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双方各持观点已经非常明朗。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堂课中双方的激烈辩论,依法治国渐渐成为了一种共识,包括先前坚持以德治国的同学以渐渐地放弃了自己的观点,强烈的法纪观念漫漫地渗透到了个人意识之中。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先了解我国水利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水利污染的现状。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有一人进行主任负责,由学生根据当地实情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例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的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写出调查报告。

三、培养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培养学生自己“看”书的能力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从书中吸收营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己阅读教材,要学会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寻找感觉和体验。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构建基本框架,全面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刨根问题地多问几个为什么。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学会解答疑难的方式与技巧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政治课教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我们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更新知识,一改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状况,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求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大多数教师都已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以至于学生主体作用往往还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增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一改过去独霸课堂的教学行为。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丰富多彩的的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合作交流之中,真正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在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围绕“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重要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的主题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谁最重要?”,把学生划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以德治国更重要”,反方则是“以法治国更重要”。辩论双方在比赛之前主动积极地搜集材料,搜集耳目一新的观点和事实证据,还有个别同学能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展开辩论。通过激烈的辩解,同学们不仅从中获取了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主人翁的意识。

2.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课文《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向学生呈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划分合作探究小组,分工协作,调查并分析当地的水污染状况。从调查搜集到的资料分析确定主题,如“寻找河流污染的源头”“饮用水状况调查”“河流的变迁”等,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做到研究成果的共享。对于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三、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规律性的知识,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投入到主动积极快乐的学习之中。

1.让学生学会读书。针对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抽象枯燥的特点,仅靠教师的说教,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读”书。只有潜心阅读才能吃透教材,才能加深理解所学的对知识。学生在阅读时,学会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鼓励学生善于提问。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点拨引导,启发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善于提出问题。无论教材内容,还是时政材料,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让学生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生学会答题。政治试卷中往往有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树立“开放教学”意识,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要关注问题的结论,又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二是构建知识网络,把握学科知识纵横联系;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真正让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的循环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重男轻女的影响范例(12篇)

    - 阅0

    重男轻女的影响范文1篇1关键词:男女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分析引言大学生既是承载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也是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在最终成才、体现自我价值等主观.....

    管理和控制的区别范例(12篇)

    - 阅0

    管理和控制的区别范文一、关于当前形势进入四月下旬以来,我区按照“外控输入、内防扩散”的总体防控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