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科技革命;关系;启示

[作者简介]张瑞苓,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山东青岛266000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1-0058—03

一、三次科技革命均发生在市场经济国家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之后进行的。此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通过殖民扩张,市场变得广阔,而商品生产的速度赶不上市场对商品的追求速度,即供不应求。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进而催生了第一次科技革命。此时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阶段,当然,这里的市场经济阶段还属于古典市场经济阶段。这次的科技革命,所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小,主要是在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以机器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并逐渐形成了近代工厂制度。此外,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并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更没有形成人才培养机制。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世界殖民地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之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已经不能再采取第一次科技革命中增加市场份额、扩大生产规模这样的传统方式了。为此,迫切需要通过新的方式来赢得竞争,于是就催生了采取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方式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时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加大对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了近代科学理论。尽管如此,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年代,仍处在古典市场经济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此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基本进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远离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厚积薄发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佼佼者,为维持其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霸主地位,抢占战后市场先机,它紧紧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契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元气大伤,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减,再加上国民对于和平与稳定的渴望,使得这些国家不再冲动,而是将全国之精力集中于发展本国经济,恢复本国国力;而面对强大起来的美国,要想再次在竞争中分一杯羹,只是通过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那样的形式似乎已经行不通了,为改变自身的劣势地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更加高端、更加高速的发展形式。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市场经济国家的原因

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都发生在古典市场经济阶段。这一阶段最大的特征就是单纯地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属于自由竞争阶段。可以说,古典市场经济阶段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利己性。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个人利益,即赢取最大的利润,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必然会进行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当然,这里的创新不仅包括生产设备上的改革创新,还包括经营模式与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所以说,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主要是由市场竞争规律来推动发生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现代市场经济阶段。这一阶段不仅有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调节,还有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与古典市场经济最大的区别就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政府的干预。这使得市场经济相对来说变得更加完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创新,不仅有竞争的推动作用,还有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科技创新,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如美国和德国,在这方面就有着各自不同的做法。美国建立了经费支持、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制度;形成了鼓励创新的法律保障体系,比如《专利法》《技术创新法》《知识产权法》等等。而德国,具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反垄断措施,为市场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将个人利益的取得与社会利益的实现相统一,为了达到效益最大化,更大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而科技创新又反过来带动了产业革命的爆发。当然,无论是古典市场经济阶段,还是现代市场经济阶段,都属于市场经济。三次科技革命都发生在市场经济国家是具有现实的必然性的。

从宏观上来看,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正是由市场经济的特征和基本功能所推动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同时又是一种开放经济。它的平等性与自主性使得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着竞争的可能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还是购买者,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愿望和利益进行交易活动。当购买者根据自我愿望购买商品时,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购买者的青睐,相互之间就产生了天然的竞争关系。而这里的竞争,既有质量上的竞争,还有价格上的竞争。在价格竞争中,为了保证既竞争成功又获取利润,生产者就不得不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与创新,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所以说,市场经济的特征决定了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必然性。

市场经济具有四大基本功能。其中有两个是这样论述的:一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动力结构有利于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的不断创新,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以竞争为中心的协调结构,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来实现经济过程的均衡。

从微观上说,市场经济国家推动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除了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这种基础方式以外,还通过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以实现成本最小化等新兴方式。所以,无论是政府的鼓励政策,还是企业与科研领域的自愿合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默契十足地推动了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所以说,三次科技革命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由竞争规律、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共同推动的结果。

三、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建立创新型国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国的这种市场经济模式属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参与到了国际竞争中。然而,市场经济在国际上已非常成熟,而处在现代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中国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于前列,必须扭转现有局面,转变自身竞争优势。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可见,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三次科技革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只有抓住科技创新的道路,才能够在竞争中获取真正的成功。因此,中国必须推动本国科技创新,从依靠成本竞争优势转变为依靠科技竞争优势,从贸易立国转变为技术、人才立国,建立创新型国家。

首先,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不同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虽然政府的功能已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市场调节的作用仍有待提高。

其次,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在自我摸索中发展的,而政府鼓励科技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也是逐渐制定出来的,所以,仍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而且,这些法律法规即使是制定出来了,其施行也需要长时间的推动。因此,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监管机制,提高制度的现实施行性。

另一方面,中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上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果,甚至出现了一些垄断产业,从而使得企业不能平等自主地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最终中国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也就相对的没有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外在推动力也就相对弱了。为此,中国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战略,在保持现有政府宏观调控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力度,防止垄断的产生,增强市场的竞争活力,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力。

此外,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中,企业与学校之间没有有效地协调起来。一是人才意识薄弱。从政府角度来看,中国一直鼓励人才培养。然而如果只是重培养,而忽视人才利用的有效性,那么,就失去了鼓励人才培养的最初意义。并且,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仍然存在问题,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庸才。所以说,对政府来说,加强对人才后期使用的监管力度,提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有强有力的人才意识。从企业角度来看,相对于其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企业在人才意识方面相对薄弱。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企业并不一定愿意接纳,这样一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力量就极大地自我削弱了。二是产学研相脱节。在现代社会,大学、科学工程研究等研究机构是基础科学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而企业是应用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所以,企业与学校都应该主动打破企业生产与学校科研之间各不相关的传统观念。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如果企业不注重科技创新与进步,终将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被淘汰出局。而学校方面,科研成果出来了,但是不能付诸实践,创造实际效益,亦只是一纸空文,也就失去了科研的意义,失去了培养人才的意义。如果企业和学校相互协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就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总之,中国只有转变到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够真正的屹立于世界经济大国之林,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扬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特点及意义[J].学习月刊,1998,(3).

[2]张春花.社会主义国家镨失第三次科技革命先机的原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篇2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文化自主技术创新文化氛围

自主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角度看,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自主技术创新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大批企业早已着手实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甚至有的已经取得了许多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了整体竞争实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一开始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不能进行持续技术创新,创新缺乏动力机制,生命力脆弱。这固然和企业科研能力、资金状况、设备先进程度等硬件有关,但是,从根源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企业缺乏一种鼓励企业进行长效持久技术创新的软件,即创新文化。

一、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从科学技术哲学史的角度看创新型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都伴随着创新型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科技创新是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方能生存。古希腊曾经出现过极为繁荣的科学文化,其直接原因是当时出新了许多学派,各派之间自由争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探索的深化。形成这种学派林立、自由探索、自由争鸣的局面的重要条件是古希腊特有的人文传统。近代科学肇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歌颂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桎梏。17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之所以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是因为17世纪、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有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为牛顿、胡克、波义耳等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并提出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优越环境。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这与法国启蒙运动和科学精神传播有关。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盛世”,其中心从法国转向了德国。德国的科学发展得益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横扫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传播,也得益于歌德、希勒等人领导的浪漫主义运动。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与创新互动的结果。美国开放性的移民文化为各种文化观念的撞击创造了条件;人们在竞争、迁徙中形成了实用主义思想观念,导致了更加注重策略、看重效果的行为模式。因此,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便转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的经济、科技等都摇摇领先于其他国家。

2.创新型文化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先导

创新型文化是鼓励创新、倡导变革、敢于进取、甘冒风险、勇于挑战的那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类型,其意义也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型文化是具有长期的、多样化、创造性的强风险意识等特点的,并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文化。所谓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创新文化能引发几十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公司内创造、发展和建立价值观和态度,能够唤起涉及到公司效率与职能发展进步方面的观点和变化,并且使这种观点与变化得到接受和支持,即使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会引起与常规和传统行为一种冲突。创新文化是以一种初始方式,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满足创新思想数量最大化的需要而培育的一种行为模式。创新文化是组织内一种奖励创新和鼓励冒险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激励和奖赏杰出工作者,对于快速变化的环境突然出现的危机和突况作出迅速反应由此可见,创新文化是一种宏观战略层面的变革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塑造都离不开组织自上而下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而创新型文化一旦形成,就要求组织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创新思考。组织的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时,必须将创新作为一切战略的中心和出发点。创新文化还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创新其实是一种知识的创造和运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体员工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知识,而员工的知识受控于员工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只有在员工自觉自愿情况下进行知识分享,创新讨论,思想碰撞,创新行为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它还是快速响应的适应性文化,企业外部环境多样性及易变性的特点决定了企业赖以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创新性地分析这种变化,找出这种变化对于组织既有模式的影响,并快速制定策略响应这种变化,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速的速率达到组织与环境的新协调。创新文化还是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文化,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性思想则是创新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创新意味着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意味着失败的可能,因此,创新文化更应注重对于创新失败的理解与对待,注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鼓励和激励,容忍创新的失败,这样将有助于保持员工的创新热情,使员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发掘他们的创新思维,以获得创新的成功。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

IBM董事长沃森曾经说过:“一个企业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取得何等成就,主要取决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这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结构、革新和时机选择等重要的多。”由此可见,文化在组织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组织元素无法取代的。文化并不是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而是隶属于企业的软环境,它和隶属于组织硬环境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组织元素。因而,人们往往看不到,也不注重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但是,这种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著名学者傅家骥认为有三个,即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陈劲认为主要有:企业家精神、研究与发展体系、科学教育与技术培训、与政府的合作。邢以群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还有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纵观这些因素,我们归纳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科研管理。而文化显然对这三者产生显著性、决定性影响。故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可以通过这三个因素传递。

1.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家精神来影响技术创新

自熊彼特首次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企业家创新精神以来,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就一直在丰富和完善着。继他之后,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长期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上的创新”。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作为企业成功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企业家的观念对技术创新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家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实施,使之成为企业的一种规范化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则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组织者、推动者。因而,以技术创新精神哺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最适宜的土壤。

2.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源来影响技术创新

在任何企业,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的企业员工队伍都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基本力量。他们如何看待技术创新的价值,有无技术创新的动力,在技术创新的风险和种种困难面前如何应付,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否广泛持久开展的关键。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科研人员难免会顾虑重重。而创新的文化氛围则可以消除或减弱科研人员的这种心理压力,使他们竭力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科研项目。没有企业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员工是不会主动积极地投身与风险较大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倡导创新型文化,实质是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开发人力资源,是广大员工意识到创新是时代的主流,是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的关键,也是每个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借以证明自己能力,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的主要机会。

3.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科研管理来影响技术创新

科研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可缺少的制度保障。企业文化是通过导向和整合作用于科研管理的。文化的性质决定了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态度。保守性文化使得人们害怕变革,对创新持反对态度,相反,创新型文化使得大家理解创新,支持创新。良性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形成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的处事态度,通过内部整合减少或消除由于个体性差异而带来的喜爱技术创新能力和模式方面产生的摩擦。

参考文献:

[1]钟敏:创新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J].经济师,2007(12)

[2]谢红英:改善心智模式、打造“文化型企业”[J].商场现代化,2008(4)

[3]夏彬:企业自主创新文化氛围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区域创新网络产业群产学研

区域创新网络、产业群与产学研

哈兰德(HarlandC.M.)在《网络与全球化》一书中提到,网络是指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哈肯森(Harkanson)认为,网络是具有参与活动能力的行为主体,在主动或被动的参与活动过程中,通过资源流动,在彼此之间形成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关系。网络类型有多种,如果强调行为主体是企业,则可称为企业网;如果强调网络中的活动是为了创新的目的则可称为创新网络;如果强调区域,则是区域创新网络。强调创新的产业群是一种重要的区域创新网络。

按照MichaleE.Porter的定义,产业群具体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相互关系的、在地理位置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国外众多研究者对波特产业群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取得了一个基本公认的产业群的定义:为了获取新的和互补的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利用的结合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制造)市场中的进入壁垒、取得协同经济效果、分散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关联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知识生产机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工程公司)、中介机构和顾客通过一个附加值生产链相互联系形成了网络,这种网络就是产业群。

提到产业群自然会联想到我国现在大力提倡的“产学研”工程。该计划从1992年开始实施以来,有力促动了我国企业界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产学研中的“产”是指企业界,“学”主要指“高等院校”,“研”指“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是基于产学研各方各自拥有丰度(数量、质量)不同的资源禀赋类型,期望以不同利益主体的资源互补,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产学研主要强调的是产业界、科技界、高等院校或者说是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而产业群则包括产业界本身的合作、产研合作、以及产学合作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产业群=企业群+产学研”。产学研合作主要讲的是产、学、研之间有关产业方面的联合,一个企业不仅可以与本地的科研机构合作,而且可以与所在区域外的,甚至国外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强调的是产业性联合,不含区域的意义在内,而产业群则不仅包含有产业的意义,而且有区域的意义。

波特认为,“为更有效地利用投入要素,需要持续地创新”。而持续的创新,需要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是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行为主体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系统。应该积极地在产业群中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加企业之间、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创业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服务机构)之间、企业内部各阶层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产学研联合体,构建本地化的知识网络。

基于产业群的区域创新网络

简要的讲,产业群是由某一区域的物质生产机构(企业)、知识生产与持有机构(高等院校、中试基地及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技术咨询、生产力中心等)以及制度生产机构(政府)之间及其内部交互联系而形成的网络。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政府提供的经济发展环境中,企业与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长期合作形成且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稳定联系网络。与一般的区域创新网络相比,基于产业群的区域创新网络要完善的多,集群本身对高等院校等辅助性机构有很高的要求,同时集群长时间的演化也促进了它们的成熟。

第一,经济活动集中的产业群是创新的“温床”。创新能力取决于区域经济的创新潜力和创新环境,一个区域的创新潜力和创新环境主要取决于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和科研机构、先进的制造业产业和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据研究,在原西德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经济活动集中的区域不仅完成了本区域内70%的研发活动,而且还将区外50%-80%的研发活动吸引到区内进行。根据熊晓云提出的信息关联系数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准确地衡量产业群的创新网络中各主体共同创新的程度。第二,产业群环境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扩散。集群内企业、机构通过地理接近性和相似的产业文化,便捷了企业间通过人员流动与私人交流等形式建立稳定和持续的关系,为组织内部及不同组织之间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准确地传递与扩散提供了基础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创新速度。所以,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指出:“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同行们不知不觉学到了许多秘密。”第三,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有利于提高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由于产业群内集聚的是“同质”和关联度很高的企业,某个新产品和工艺技术溢出和模仿,使一个创新活动发展成为一群创新活动。由于创新从过去线性模式向现在的非线性、复合模式转变,单个企业难以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保证创新的成功率,企业只有联合起来进行技术创新,形成一种持续不断创新的路径依赖,才能满足市场差异化需要。正是企业之间的这种有效的合作网络,产生了一种内生力,使当地经济迅速增长。

第四,政府部门对集群创新的作用集中表现为培育区域创新环境。一方面,通过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来营造企业发展和创新的硬环境;另一方面,致力于营造一种适合创新主体发展的氛围和软环境,即包括正确引导集群发展的法律法规、产权保护、金融、财政等政策、劳动力供给、可持续发展等公共政策,进而影响或引导技术创新的直接参与者。区域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环境有效叠加就构成区域创新系统。网络将企业链接到更广泛的创新系统中,进一步使创新活动在地理空间扩散。

第五,中介服务机构是促进企业间网络联系、产学研结合的纽带或桥梁。中介服务机构一般包括半官方性质的企业联盟、行业协会、商会、创业中心(孵化器)、各种服务中心等,这些中介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高、活动能量大、组织形式先进,由于集聚了信息、技术、投资、管理等各方面的专家,为企业提供了专业化的质优价廉的服务,有效降低企业成长初期的竞争风险,使技术成果迅速商品化与专业化,使科技发明尽快进入到相关经济领域。

高等院校在区域创新网络构建中的作用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科技文化,文化维度

企业科技文化是企业文化体系中的职能子文化,它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企业中的科技人员行为,并为科技人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企业科技文化是科技文化与经济文化的交汇。从科技文化角度而

1文化维度理

对于文化维度的认识,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与斯乔贝克(Kluckhohn&Strodtbeck,1961)在其《价值取向的变奏》一文中,提出了六大价值取向,用于描绘文化群体的文化轮廓图,分别为:对人性的看法——善和恶;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人是自然的主人或人与自然和谐并受制于自

沿袭克拉克与斯乔贝克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维度,许多学者提出了新的认识企业文化的文化维度分类,如戴尔特,施罗德和莫里埃尔(Detert,Schroeder&Mauriel,2000)提出了关于企业文化的8个维度:①组织中遵从的基本理念;②对时间和时机性质的理解;③激励;④稳定与变化;⑤以工作任务或员工为核心;⑥独立工作与合作;⑦控制、协调与责任;⑧关注内部或外部[1]。罗宾斯(Robbins)和卡尔特(Coulter)在企业文化分类上提出了文化七维观:①创新和甘冒风险——表示企业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和甘冒风险的程度;②注意细节——表示

我国学者李晶、陈忠卫则围绕企业内部创业型文化,提出了五个维度:①支持创新的态度。②时间倾向,对内部创业的评估周期和创新方向是着眼于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③人本倾向。④合作协调,即企业采用个人主

2企业科技文化的

企业文化对科技活动目标、作用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是一个多维度的体系。结合企业的文

(1)市场倾向——以市场为

市场倾向描述企业对科技活动基本功能的认识,以市场为中心强调企业科技活动基本目的和归宿在于满

(2)时间倾向——长期利益导

时间倾向描绘企业对科技决策与科技绩效的判断依据是以未来长期利益为评价标准还是以短期利益作为判断标准。长期利益导向以未来长期战

(3)人本倾向——以人为中

人本倾向描述企业与科技人员的关系。以人为中心强调企业关注的核心和焦点

(4)风险态度——鼓励

风险态度描述企业在对待科技活动产生的科技、财务、市场等风险和威胁时的容忍程度。鼓励冒险,对风险容忍程度高,大胆

(5)合作协调——个人主

合作协调描述企业组织科技活动方式及成就导向。集体主义强调科技工作以团队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注重科技人员对科研团队的归属

3现代企业科技文化维

现代企业科技文化在取向上需选择推

(1)以市场为

企业科技文化价值观不同于科研机构、大学等公益性研究机构的价值观,企业对科技活动目的基本认知应立足于不断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要论文怎么写。科技人员创新构思的形式、科技项目的设计、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的设计均需以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业

许多学者对创新型文化的研究均表明,对市场和外部环境反应速度或敏感性是提高企业创造力的规范之一(CharlesO’Reilly、Enrique、Claver、Schneider等)。对市场和外部环境的敏感性表现为:①将顾客和市场需求作为技术创新

(2)长期利益

企业科技文化应着眼于保证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以

长期利益导向表现为多个方面:①企业追求持续进步。企业在技术能力培育过程中文化维度,往往存在着核心刚性”的现象,即原来的核心能力制约和阻碍新的核心能力的培养,无法形成适合市场变化的核心能力更新。企业长期利益导向,就是要克服核心刚性”,追求持续的

(3)以人为

杰恩·川迪斯认为只有那些具有社区意识、鼓励用户忠诚和注重细节的实验室才可能拥有

科技人员是企业技术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企业的科技创新完全依赖于科技人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积极性。由此决定了企业科技文化的定位

以人为中心的科技文化,要求重视科技人员的作用,尊重科技人员的价值和需求;知人善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工作能力与

(4)鼓励冒

企业科技活动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其企业科技部门较企业中的其它部门在风险态度方面需要具备不怕失败、

CharlesO’Reilly(1989)对于成功企业鼓励冒险的规范总结为:①拥有尝试新事物的自由,允许失败;②宽容错误;③允许对思想者”思路的讨论;④不惩罚失败;⑤对现状的挑战;⑥

(5)集体主

企业科技活动的复杂性及知识分工细化与科技创新的综合化矛盾,使现代企业普遍采用了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当前的项目团队不仅来自于同一学科、同一科研机构、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学科、不同科研院所,甚至来自于不同

现代企业科技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①团队成员拥有共同愿景和目标。CharlesO’Reilly(1989)对于成功企业共同目标规范总结为:对组织的自豪感、团队工作、荣辱与共、工作的灵活性、主人翁感觉、消除混淆信息、管理的互相依赖、共同的愿景和方向、建立统一性、互相尊重和信任[6]。集体主义要求科技人员在团队工作中应建立共同理解的目标;共同承担科技活动的责任与后果;团队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尊重与信任共同将科技任务付诸实现;②建立集体主义成就倾向文化维度,科技成果及衍生出的科技奖励均来自于项目团队的集体主义贡献与成果,而不是来源于哪一个单一的个人;③开放的信息,在团队工作中要鼓励开放的思想交流与信息共享,而不是知识垄断。CharlesO’Reilly(1989)对于成功企业开放性规范总结为:开放的沟通、交流渠道及信息的共享、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开放的渠道、才能、开阔的思维、从公司外部获取力量、允许人员跨职能交流、鼓励横向思考、适应顾客的需求、接受批评、不要不理性、智力上的诚实正直、持续培训、期望和接受辩论、主动请教别人等。

职能部门和企业以外其它单位。因此,团队合作的组织形式决定了现代企业科技文化的基本取向应着眼于集体主义,而不能推崇个人主义。如惠普公司的基本思想是挑选最优的员工,强调团队协作,激发第一精神”。

忘记过去;⑦不热衷于短期行为;⑧希望创新成为工作的一部分;⑨对变革的积极态度;⑩发展和提高动力等[5]。

宽容失败、承担失败、敢于从失败中吸取新经验的心理意识。因此企业科技文化中必须建立鼓励冒险的群体意识。

特长,将科技人员安排至适合的岗位上;培育人才、积极对科技人员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

应着眼于人员,而不是工作本身。只有通过对科技人员的能力培养和满足其需求的积极性提升,才能保证科技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关心用户、而且愿意为实验室做出贡献的成员[4]。

中心

进步和更新,形成与市场发展动态适应的技术能力;②企业以未来战略和经济利益作为决策和科技绩效的判断依据。在科技决策和科技绩效评价中要引入战略利益考量,如着眼于建立技术壁垒、形成技术标准或扩大员工安全、健康福利、降低环境污染与伤害。

长期利益为导向文化维度,而不能受短期利益的驱动。

向导

思想的源泉,研发项目的设计和立项着眼于用户需求;②科技研发和创新全过程中的充分授权,最低限度地降低科研部门中的官僚作风;③迅速决策和创新实施的快速度、短周期。

务发展作为基本的判断标准。它是基于企业家动机而非科学家动机的科技创新价值观论文怎么写。3M公司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活力的公司之一,其创新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市场、顾客需求为前提,创新围绕着对市场的回应与考察。

中心

动创新的文化内容,表现为:

度的选择

感,以团体共同利益、荣誉作为成就取向。个人主义强调以科技工作者个人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个人英雄主义作为成就取向。

义与集体主义

倡导创新来追求科技活动不确定性收益;惧怕冒险,对风险容忍程度低,强调通过秩序来保证科技活动的稳定收益。

冒险与惧怕冒险

是科技人员的价值,以物为中心则认为科技人员是实现任务的手段。

心与以物为中心

略和经济利益作为科技决策与绩效评价的依据,而短期利益导向则以当前科技活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作为科技决策与绩效评价的依据。

向与短期利益导向

足客户和市场需求;以科技为中心则强调企业科技活动目的和归宿在于增加社会的科技文明。

中心与以技术为中心

化维度和科技活动创新型文化内核的要求,企业科技文化维度可包括如下方面:

维度结构

义倾向还是集体主义倾向文化维度,个人主义倾向文化中,创新是以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为基础,鼓励个人冒险精神;集体主义倾向文化中,创新是以团体工作为基础。⑤开放式协调[3]。

企业希望员工精细、注重细微处的程度;③以结果为中心——表示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放手程度,即管理人员注重结果而不管取得其结果的方法和过程的程度;④以人为本——表示管理层在决策时考虑决策实施的结果对企业员工的影响的程度;⑤以团队为中心——表示企业活动围绕团队来安排而不是围绕个人来安排的程度;⑥进攻性——表示企业员工进攻、竞争而不是随遇而安的程度;⑦求稳——表示企业行动注重保持现状而非发展的程度[2]。

然;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看法——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人们对活动的导向——重视做事或重视存在;人们的空间观念——隐秘或公共;人们的时间观念——一个时间做一件事或同时做多件事。该理论开创了人们对价值观的二元对立区分认识方法。

言,它反映了科学研究的真理、知识探索与创造属性,即社会的科技精神、科技意识、科技伦理道德观等;而从经济文化角度而言,它反映了企业的经济属性,即企业的经济目标、经济价值观及经济伦理等。

参考文献:

[1]DetertJR.,SchroederR.G.&MaurielJJ.Aframeworkforlinkingcultureandimprovementinitiativesinorganizations.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0,25(4):850-863

[2]李桂荣.创新型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5-16

[3]李晶,陈忠卫.内部创业型文化:内部创业与企业文化耦合.科研管理,2008,3:22-27

[4](美)杰恩·川迪斯.研发组织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47-50

[5]CharlesO’Reilly.Corporations,Culture,andCommitment:MotivationandSocialControlinOrganizations..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Summer89,Vol.31Issue4,p9-25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1篇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广大职工中开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以下简称“创新工程”),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当前形势,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开拓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的有效切入点。为此,必须进一步激发职工创新热情,深入开展“创新工程”活动,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请记住我站域名/力,开创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创新工程”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企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然而,各企业中人才资源缺乏、科技含量偏低等因素,已成为影响企业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在企业中开展“创新工程”,是工会履行建设职能,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大局,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和有效切入点,是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这必将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实现经济新跨越。因此,各级工会要统一思想,提高对开展“创新工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创新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具体体现,作为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的具体体现,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继续深入开展。

二是要加强宣传,营造“创新工程”良好氛围。要引导教育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经济技术创新意识。原创: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开展“创新工程”的意义,宣传在“创新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创新成果,激励广大职工投入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来,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为深入实施“创新工程”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要认真调查研究,坚持分类指导。各级工会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重研究企业实施“创新工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分类指导。要走科技兴企之路,突出创新、创先、创优。同时,还要抓住企业和员工共同关心的问题,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针对企业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开展活动。

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开展“创新工程”的激励机制。工会要主动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研究和制定“创新工程”的表彰、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劳模、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在“创新工程”中的骨干作用。对在活动中取得优秀成果的员工,在其待遇上应予以倾斜,扩大激励效果。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篇6

关键词:科技信息;企业自主创新;作用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科学技术为支撑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创新将很难成功。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信息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又好服务的快速发展。

1企业自主创新的意义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改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和开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二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外产品能够占据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乏自主创新产品这三个方面。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实施科技力量的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必然选择,促进我国健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目前企业中出现的自主创新问题

2.1缺乏自主创新,研究开发机构不健全

很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没有产品开发团队,缺乏稳定和默契的开发机构。

2.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和一些高科技企业,小型和大中型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成为纯粹的加工制造企业。

2.3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创新

大多数企业的创新投入小,比例低。难以真正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协调。

2.4特殊的创意人才短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基础设施是人才。自主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是研发活动的实际执行者,只有拥有核心人才的创造力,企业纷纷开展自主创新的可能性。

2.5自主创新服务体系不到位,服务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形成产学机构的合作机制。二是企业与缺乏科研院所之间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3企业自主创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1企业自主创新方向的选择

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发展方向,需要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选择一条道路,以符合企业创新的特点。具体来说,企业需要从技术的产业布局,技术使用目的和技术含量三个方面的内容后,认真考虑作出创新选择的方向。

3.1.1考虑技术的产业布局,企业自主创新有三个方向:(1)传统的技术方向。(2)高新技术方向发展。(3)混合技术的方向。

3.1.2从技术使用的考虑,企业的自主创新有两个大目的:(1)为了克服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新技术的社会后果,努力把负面影响为正面影响。(2)满足需求,符合技术发展。主要致力于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扩大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产品的性能,将在各种新技术领域的日常消费,换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1.3从考虑技术条件,企业自主创新有三个方向:(1)原有的技术开发。(2)合成技术的发展。(3)引进消化吸收的一种新技术的发展。

3.2企业自主创新资金源

企业为了获得所需的技术资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来源,或自主研发,或合作开发,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足够的钱来自主创新。企业融资方法很多,大致以下五个。

(1)利用自有资金。(2)利用银行贷款。(3)风险投资。(4)吸收直接投资。(5)其他方式。

3.3企业自主创新团队

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持。任何技术和技术要素是通过技术人才最终建立。企业如果能够吸引并拥有大量技术人才,是把握技术创新的核心资源,即使是暂时缺乏资金和设备,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合作伙伴,终于创造新技术。

3.4企业自主创新力量的结合

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要考虑自己的条件,组合使用各种技术开发实力,以用最经济和合理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企业的研发能力既包括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包括外部的一些研究人员,它们可能属于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当企业对技术研发进行时,根据研发项目选择不同的组合技术战略,以充分利用的技术研发实力各方面的具体特点。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将各种技术力量完备的研发结合起来。

4科技信息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4.1科技信息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

对最新的科技信息的了解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了解丰富的科技信息,特别是较为前沿的科技,可以明确,研究的方向,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条件。

4.2科技信息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保障作用

创新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信息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作用,一流的科学研究离不开一流的科学信息。

4.3科技信息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

信息化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借助研发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研发效率、促使企业采取全球产品开发模式以及推动行业创新等。

4.4科技信息可以满足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沿性需求

准确有价值的前沿信息,对于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4.5科技信息可以满足企业自主创新的预测性需求

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研究是为了把握未来,寻找市场的切人点,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保持科技上的领先地位。

5结束语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永恒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根本,没有创新能力,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就不会有进步,在现今这个时代,原地踏步就是落后,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持续的,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是这个企业的不断强大的动力之源,也是这个企业持续生存的根本。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提高创新能力,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对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技术上依附于其他人,必然会受制于人,在经济甚至政治上受到制约。对于企业来讲,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在新的产品开发,与其他公司争夺市场等方面,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高昂的专利使用费用,会严重地缩小企业的经营利润,在产品销售方面也会受到制约。所以,开发当自主,创新以自强,在新世纪的发展时期,增强企业创新意识,方便企业发展思路,更新企业的发展观念,在自主创新领域,构建完善的体系,依靠科学技术信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快自主创新的速度,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甚至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更好更快的服务。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困难有效性提高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与国有企业相对的一种经营体制。但民营企业绝对不等于私营化,也不等于绝对的私有化。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别。民营企业是组成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在促进市场繁荣和刺激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制度和体制上在不断的完善,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无论在政策支持上还是规模上,与国有企业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民营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一、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作为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和强大有着战略性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不大,存在许多遗留下来的弊端,所以民营企业想把自己做大做强,在技术创新上就应给予高度重视,把技术创新当做其首要手段。如果民营企业不能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和建树,总是不断的模仿,就会处于受制于人的窘况,甚至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它为我国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作出了重大贡献。民营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对于企业来说没有新的产品,就不可能有足够的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就是技术创新。

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虽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我国民营企业目前在技术创新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首先是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技术人才,大多数高技术人才不希望自己就业的是像国有企业这中大中型企业;其次,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资金不足,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显得捉襟见肘。另外,民营企业大多为家族企业企业结构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最后就是我国民营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产品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来获利。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民营企业的产品在出口中经常遭遇到反倾销法的攻击。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销售。政府的许多管理条款和要求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三、民营企业中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分析

民营企业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是民营企业还是具有自己的优势,民营企业中的技术创新还是存在一定的有效性。

民营企业没有复杂的管理结构及官僚体制,因此,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对而言更具开放性和对市场变化更加敏感灵活。可以即时的根据市场变化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步伐。相比大企业,小企业拥有其特有的体制优势:决策自主、经营面向市场、经营与利益挂钩。民营企业着重市场,注重经济效益,具有对市场反应灵敏、科技成果转化快的优势。民营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及该技术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在不同时期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方式,并适时转换创新模式。

四、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有效性的对策

民营企业虽然有着自身的优势,但是缺点也是很严重的,为了进步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探讨其他办法弥补技术创新中的不足。

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想的解放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认知水平,技术创新必须要从思想解放开始。解放思想时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技术创新人员向市场看齐,明确创新目标和方向。

其次民营企业在创新时要敢为人先勇于面对挫折。我们知道创新产品是打破传统的过程,因此技术创新会面临许多困难挫折,因此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挑战和挫折;创新是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不断进取。此外,创新还需要良好的氛围,健全创新机制。我们的民营企业要创造企业文化营造创新的氛围的同时要健全创新机制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一个完美的条件。有效地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经济科学发展。

最后就是注重实践,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我们创新成功的标准,只有将创新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我们的创新产品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当然,民营企业不仅要有效地扩大经营规模,而且有效的促使企业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科学的经营模式转变。由于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经营方式是靠数量的增加来发展企业,这种经营模式在在一些民营企业中仍然严重存在。加强技术创新是企业由追求数量经营模式向提高质量的经营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不仅对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社会和谐也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的民营企业缺乏国际竞争的经验,面临着广泛的、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民营企业就必须用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国家政策要多给予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

[2]顾卫东.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过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1篇8

关键词众创空间;内涵;类型;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6-0013-06

自总理发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后,众创空间作为新的创新创业载体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有关众创空间的理论分析实践界并未形成统一,针对众创空间含义的解析也仅仅停留在政策文件或新闻媒体报道层面的描述状态。那么众创空间究竟是什么,它与传统孵化器的区别在哪里,政府应该如何更有效的扶持众创空间的发展,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要给众创空间一个明确的界定。正是基于此方面的考虑,我们在系统梳理政策文件和现有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众创空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众创空间与传统孵化器的区别以及众创空间的类型和盈利方式等,以期为众创空间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一、众创空间内涵

针对众创空间的定义研究目前存在两种视角,一种是官方视角,一种是学术视角。官方定义一般来源于政策文件。最早对众创空间进行定义的文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具体内容是: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众创空间是一个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其中明确规定鼓励在重点产业领域发展众创空间、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建设众创空间、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鼓励地方在依托部级创新平台和双创基地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众创空间。科技部关于印发《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的通知中指出众创空间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有效满足网络时代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是针对早期创业的重要服务载体,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共同组成创业孵化链条。《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各类线上虚拟众创空间发展,为创业创新者提供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的线上交流和资源链接服务,鼓励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可见众创空间不仅是一个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实体空间,还可以是一个扶持创新创业发展的虚拟化线上空间。

通过官方给出的定义我们发现,众创空间是在新的创新范式下发展起来的针对早期创新创业的线下实体或线上虚拟或线下实体与线上虚拟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载体),服务范围包括:集聚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创业融资服务、创业教育培训、建立创业导师队伍、举办创新创业活动、链接国际创新资源、集成落实创业政策等,它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共同组成创业孵化链条。众创空间建设的参与主体可以是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创客,不同参与主体下的众创空间的经营模式可能会具有差异性。

学术视角方面。王佑镁(2015)[1]指出众创空间源自于创客空间,其原始形态为车库空间、“兴趣俱乐部空间”和“创新实验室空间”,相对于线上虚拟空间而言这些空间都是开放式的实体空间。创客空间关注的是如何将创意思想转化为现实而众创空间还进一步关注创意成果能否实现商业价值,可将众创空间理解为创客空间+创业孵化。黄世芳(2016)[2]在分析了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的发展脉络后得出:创客空间侧重于创造乐趣,而众创空间强调为创业者服务,两者之间的微妙差别在于前者是一个技术概念后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孙雪(2016)[3]从知识创造的角度阐述了众创空间的内涵,提出众创空间内存在的四个知识“场”,分别是面对面知识共有的创造场、有意识交流的会话场、可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知识交互的系统场以及将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技能的操作场,众创空间应该在知识的产生―传递―实现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知识实现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众筹”的作用,实现资金与知识转化的对接。王占仁(2016)[4]在梳理有关众创空间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众创空间与孵化器的关系和众创空间与创客空间的关系,认为孵化器和创客空间是众创空间的两种主要业态,与孵化器相比众创空间的服务群体和服务范围大于传统的孵化器,与创客空间相比,众创空间不仅关注创意的实现还关注创业项目商业价值的实现。付群英(2016)[5]对大众创新的概念和运行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认为众创空间本质上就是大众创新的实践方式,可具体分为为三种类型:网络社区式、实体空间式和平台众包式。陈夙(2015)[6]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指出众创空间应当是一个是由众创精神、创客生态圈、资源生态圈以及基础平台与创业政策四个维度构成的创业生态系统,是众多创业活动在特定地理空g上的集聚。

从学术的视角我们发现:众创空间是在大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创新实践模式,不同的创新实践方式决定了众创空间内的不同运行模式;与传统孵化器相比,众创空间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参与主体更加广泛,且具有明显的资源集聚性、开放性、无边界性和自组织性等特点;与创客空间相比,众创空间不仅关注创意的实现更在乎创意实现后的商业价值,最终目的是扶持创业项目成功,然后从中获得投资收益,即众创空间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综上,我们认为众创空间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众创空间泛指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的实践平台,包括传统意义的科技孵化器和科技园。狭义的众创空间特指为创新创业服务的新型孵化器,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标准:第一,众创空间是在“众创”背景下产生的又服务于众创的新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新型孵化器),平台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线下实体空间或线上虚拟空间或线下实体空间+线上虚拟空间;第二,区别于传统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服务范围和受众群体更加广泛,进入门槛更低,可为大众群体提供早期创新创业服务,如举办创新创业活动(沙龙、讲座、培训辅导等)、集聚创新创业者、提供创意实现的软硬件资源(场地、网络、基础设施等)等;第三,区别于创客空间,众创空间是一种通过以服务创新创业的方式来获得经济性收益的盈利性组织;第四,众创空间具有资源集聚性、开放性、无边界性和自组织性的特点。资源集聚性指通过集聚多样化的创业者、创业项目及活动的方式来凝聚围绕创新创业过程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开放性指可入住空间的创新群体的广泛性和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性;无边界性指众创空间既可以在“实”的地理区域上实现集中式发展,也可以在具体商业版图中实现分布式发展;既可以是城市中标志性地带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创业区,也可以分散在商业写字楼、车库、工作坊、咖啡吧等。自组织性指众创空间具有生态系统的属性,即进入空间内的创业者、创业项目和创业资源在空间内自发缔结成了一种自由选择、优胜劣汰、动态演化的生态网络系统。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狭义的众创空间是在“双创”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旨在为大众创业者提供早期创业服务的新型孵化器,通过集聚多样化的创业项目及活动的方式,实现多种创业资源的融合,以此来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实现经济价值,其本质属市场化的盈利性组织。另外,众创空间具有资源集聚性、开放性、无边界性及自组织性等特征,其创建形式自由,主要有虚拟和实体空间两类。我们研究的众创空间属狭义的众创空间,是严格区别于传统孵化器的新型孵化器。

二、众创空间与传统孵化器的区别

众创空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孵化器,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统孵化器是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以及创业苗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截至到2016年全国共计1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称“国家高新区”、“部级高新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部级科技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创业苗圃是为了进一步降低科技创业门槛和成本,扶持具有一定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等各类创业服务机构设立“科技创业苗圃”,对科技项目实施预孵化。众创空间与创业苗圃、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同构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创业体系,但是就各自的服务群体、服务范围、入孵条件等呈现明显的金字塔结构(见图1)。为便于区分我们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业苗圃为代表的孵化器称为传统孵化器,将众创空间称为新型孵化器。

由图1可知,众创空间处于金字塔的最底端,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受众群体更加广泛。众创空间内部凝聚的创业者的数目众多,对进入众创空间内部的所有创业者不再有各项指标的限制且对待所有创客一视同仁,只要对方具有创意思想和创业想法都可以进入空间并享受空间所提供的一切创新创业资源。而传统孵化器的受众群体有限,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入住要求中就明确提出必须是与科技相关的创业项目且项目要通过相关专家的评审才能进入园区进行孵化,这对创业项目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很多具有创新创业想法的个人无法享受科技企业孵化器所拥有的创新创业资源。第二,参与创建众创空间的主体更加广泛。创建众创空间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企业、机构或个人,政府鼓励市场参与众创空间的创建和运营,希望扮演扶持众创空间发展的角色。而传统的孵化器通常是在政府主导下创建的,其运营方式和经营目的都带有政府性色彩。第三,服务的创业阶段更加广泛。依据创业理论,一个创业过程通常要经历五个阶段:创意阶段、种子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五个阶段面临的困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几乎涵盖了创业过程的每个阶段,虽然有些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针对的是解决创业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或几个阶段面临的问题,但是他们几乎都涵盖了创业初期(创意阶段和种子阶段)的服务内容,它允许仅具有创意思想的创业者入住,而传统孵化器针对的是种子期以上的创业阶段,它的入住要求是必须要达到相关规定的各项指标才能入住。简言之,传统孵化器扮演的是孵化功能,新型孵化器扮演的是“意+孵化”的功能。

为了进一步理解众创空间与传统孵化器的区别,我们从兴起背景、表现形式、孵化器性质等11个方面给予了具体的区别(见表1)。

三、众创空间的类型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正式出现“众创空间”一词,政府开始鼓励支持众创空间的发展。另外,与众创空间功能最相近的是创客空间,中国第一家严格意义上的创客空间是2010年创建于上海的新车间。因此,可以说众创空间在中国刚刚兴起,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以及盈利方式还有待探索。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对众创空间的类型展开了探讨。投中研究院报告(2015)[7]对我国众创空间的类型进行了归纳,依据众创空间的功能和特征,将众创空间的类型分为七种模式,分别为:活动聚合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地产思维型、产业链服务型和综合创业生态体系(见表2)。刘春晓(2015)[8]认为可从两个角度对众创空间进行分类,一是按照参与主体不同,分为:政府主导型、中小企业主导型、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导、创投机构主导、大型企业主导以及中介机构主导的众创空间(见表3)。二是按照对创业企业的服务阶段和专业服务能力不同,可分为创意阶段、种子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及成熟阶段。在不同阶段,创业教育、创业孵化、天使投资、创业社区等各类服务靶向集聚,推动创业生态链的良性循环(见表4)。武丽娜(2016)[9]通过分析中国众创实体发展现状,认为中国现存的众创空间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产业链模式、互动交流型模式、培训开发型模式、O2O模式、人才培养孵化模式、投资-服务型模式。

依据功能和特征划分的七种众创空间类型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1,10-11],这种分类方式可以比较明确地阐明众创空间的特点以及某个地区众创空间的发展程度。对于创新创业者而言,他们的需求可以概括为:市场、成本、平台、文化氛围、公共服务、载体六个方面。而七种众创空间类型中“综合生态型”和“产业链型”的众创空间可以满足这六个方面的需求,这也是众创空间应该具有的服务创新创业的功能,这两种类型应是未来众创空间的发展方向。依据参与主体划分众创空间可以对众创空间的属性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不同参与主体构建的众创空间其经营目的各不相同,政府主导下的众创空间带有公益性和教学性,企业、机构等组织或个人主导下的众创空间强调业项目的开发与孵化,以实现创业项目成功为目的,带有明显的盈利性质。根据前述众创空间含义的界定,众创空间是一种通过以服务创新创业的方式来获得经济收益的盈利性组织。这种带有盈利性质的众创空间可以自发调节市场中各类资源要素为创新创业服务,对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创业产出率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因此,社会化的众创空间是我们倡导和鼓励的类型,也是未来众创空间的发展方向。依据创业阶段划分众创空间与依据功能和特征划分众创空间的方式都是建立在创业理论基础之上。一个创业项目必然要经历从创意萌发到最终将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众创空间的实质就是围绕这个过程为创业项目提供服务。目前,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多倾向于创业过程的某个阶段或者某几个阶段的串联,涉及整个创业过程的众创空间数量较少。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众创空间,其内部的服务内容应当涵盖创业过程的每个阶段,这种类型的众创空间也就是依据功能和特征划分的七种众创空间类型中的“综合生态型”或“产业链型”。

四、众创空间的盈利模式

目前,众创空间的盈利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梳理相关资料,我们发现众创空间的盈利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会员费、服务性收费(配套设施使用、餐饮饮料、活动场地提供、资讯服务)、办公场地租金、投资收入(股权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独立资金运营(如依托于高校成立的众创空间,空间内有活动资金、投资基金等)(见表5)。

虽然众创空间是一个服务于大众创新创业的平台,但是其社会化属性决定了众创空间具有的经济性特点,如何获得经济收入是维持和推动众创空间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空间是政府推动并鼓励众创空间发展的目的之一,如果众创空间将自身的收入来源定位于以租金为代表的服务收费,必将提高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创业成本,这违背了众创空间的发展宗旨。因此应当探索以股权投资、天使投资及风险投资为代表的投资回报模式,通过以参股的方式为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服务,最后以所投创业项目或公司所占股份退出进行盈利。这样众创空间能否盈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些创业项目能否迅速成长,实现市场价值。一个成熟众创空间的收入来源应当来自于其专业化的创业服务,而不是简单的靠收取租金来维持经营。

五、结论

鉴于当前决策部门和学术界并未对众创空间做出一个明确的阐述,我们在系统梳理政策文本和一些典型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众创空间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众创空间与传统孵化器的区别、众创空间的类型以及众创空间的盈利方式,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众创空间不仅是一个为大众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还是一个以通过提供创业服务的方式获得经济性收入的盈利性组织,即众创空间是一个“技术概念+经济概念”的结合体。

第二,众创空间与传统服务器共同成为我国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但是二者又具有明显的区别。与传统孵化器相比,众创空间的服务范围、参与创建众创空间的主体、涉及到的创业阶段都大于传统服务器。众创空间的运行可以实现市场化,而传统孵化器大多是在政府主导下运行。因此,市场化下的众创空间对充分调动创新创业资源,挖掘各种创意思想,鼓励大众创新创业优势明显。

第三,众创空间的划分标准并不固定,可分为3种划分方式:依据功能和特征划分、依据参与主体划分和依据创业阶段划分。依据功能和特征划分的7种众创空间类型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从众创空间的功能和特点看,“综合生态型”和“产业链型”众创空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参与众创空间构建的主体来看,社会化的众创空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众创空间服务的创业阶段来看,服务范围涉及创业项目从萌芽到成熟阶段的众创空间是未来发展方向。

第四,众创空间的经济属性决定了获得利润是众创空间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众创空间的收入来源可概括为3种类型,分别是服务收费、投资回报和独立资金运营。一个成熟众创空间的收入来源应当来自于其专业化的创业服务,而不是简单的靠收取租金来维持经营。未来维持和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收入来源应当是通过投资创业项目而获得的回报。

[参考文献]

[1]王佑镁,叶爱敏.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基于创新2.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5-12.

[2]黄世芳.众创空间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基于欠发达地区的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1):156-160.

[3]孙雪,任树怀.基于知识创造的众创空间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104-108.

[4]王占仁.众创空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全国6个城市25个众创空间的实地走访调查[J].创业就业教育,2016(2):85-91.

[5]付群英,刘志迎.大众创新:内涵与运行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2):3-10.

[6]陈夙,项丽瑶,俞荣建.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特征、结构、机制与策略――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289(11):35-43.

[7]投中研究院报告.众创空间在中国:模式与案例[J].国际融资,2015(6):47-51.

[8]刘春晓.创新2.0时代:众创空间的现状、类型和模式[J].互联网经济,2015(8):38-43.

[9]武丽娜.众创空间的基本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6(17):116-117.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21.053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1-0104-02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保持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硬件。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适应外部竞争环境以及内部调整中形成,对员工理性控制和情感引导,是企业发展的软件。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时时刻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态,目前对二者的研究大多是分开的,同时由于企业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受到国家文化的影响。因此,针对我国企业文化的特点,研究构建我国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

1.1技术创新的定义

创新的理论观点最早是在1912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提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将生产要素以及生产条件进行新“组合”,引入生产过程中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随后出现了不同的技术创新定义,强调技术新颖性、成功的实现性是共同特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1]技术创新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强调了技术创新最终目的是知识或技术的商业应用和新产品的市场成功。

1.2技术创新的动力

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表明,大多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并不是由于能力、条件或机会等因素,而是自身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动力直接影响技术创新工作,是技术创新理论中的基本内容。

1.2.1外部动力

作用于企业外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各种动力性要素,主要包括: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市场竞争和政府政策行为等因素。

1.2.2内部动力

作用于企业内部,对技术创新产生驱动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对最大化经济利益的追逐、对创新成功的期望以及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等。

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技术创新成功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技术创新前,首先估算创新可能带来的商业利益,再决定是否此项创新活动;技术创新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投入高,风险大。主要是由于有很多因素影响技术创新预期价值实现,包括:新技术本身成熟度、应用的完善度、市场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对于成功可能性大、预期收益高、风险较低的技术创新,企业会有较大的创新动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企业员工、经营者和所有者。三者对于技术创新的喜好。即企业的主观价值判断是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

2我国企业文化的分析

2.1企业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企业文化的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总的来说,企业文化的范围是企业精神、企业制度和企业成果的有机综合,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人化,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对所联系的各种事物的价值判断和排序。

2.2我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中国企业文化与其他国家、地区企业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中国企业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和自身命运的多变性决定的。中国企业文化表现出的显著特征:一是人际关系复杂;二是政治色彩浓厚。

2.2.1中国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复杂

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关系本位。这种关系本位体现在的是“拉关系”的行为,同时更是一种“关系思维”。这种关系思维全面渗透到了整个社会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主导行为的深层观念。

这种关系思维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其核心思想强调结构化的仁学。“仁”,是两个人,核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际关系,成为中国企业文化的核心,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2.2.2中国企业文化政治色彩浓厚

中国企业文化具有政治色彩浓厚的显著特点。这是由于中国企业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变迁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在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经济行为,受到国家制度左右、政治环境影响,政治色彩明显。

3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影响企业员工和管理者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对技术创新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感染以及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到引导的作用,赋予企业主体创新精神,符合企业创新目标。

3.2约束作用

企业创新文化对每个员工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使,使员工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心理共鸣,进而进行自我行为调整和控制,自觉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3.3凝聚功能

企业创新文化被员工共同认可并接受之后,团结在创新目标下,调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力量,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4激励功能

使员工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人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是影响技术创新成就的重要因素[2]。

4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构建

4.1创新文化建设

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员工大胆创新。创新的文化氛围则有利于消除或减弱对于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的顾虑和心理压力,使员工极力发挥内在的潜能,促进技术创新的活动。

4.2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

实践证明,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缺失是导致技术创新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采用灵活、高效的管理手段,使管理更趋于人性化,突出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引导创新群体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即进行“文化管理”,力图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4.3合作开放的文化建设

由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技术创新需要依靠团体的力量,提倡高效的团队合作。建立起学习型文化分为,培养团队精神。同时,为了高效的信息收集和沟通,需要建立开放的文化氛围,获得其多方面的支持,如信息、资源和人事支持等,有利于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开放的氛围利于整合多方面资源。

4.4树立企业家精神

在技术创新的活动中,企业家占据着首要地位,技术创新精神成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可以说,企业家是核心领导力量,直接推动推动技术创新,是企业精神生成的凝聚力和导向力。培育企业家精神,核心是培养成就需求,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综上所述,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是两个重要条件。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建立适应我国现阶段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促进企业发展,进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篇10

关键词:科技思维;科学技术研究;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26-02

一、充分认识树立科技思维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做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1.科技思维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从根本意义上说,科技思维是科技实践和科技创新的内在的有机统一,科技实践呼唤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导引着科技实践。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然而这一切不是来源于科技实践行为的自身,而是来源于人的科技思维。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如同闪电出现在雷霆之前一样。”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经济强省,是一项科技思维创新性实践事业,如果没有科技思维的闪电,就不可能有雷霆超动的科学发展强势。因此,实现科学发展,思想解放是前提。河北要后来居上,在改革、开放、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就必须更大力度地解放思想,提高思维方式的层次,强化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开放是最大的机遇、科技是最大的潜力、法治是最大的保障的意识,使我们发展的眼界进一步放开,思路进一步拓宽,目标进一步提升,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发展的大跨越。

2.科技思维创新为科学发展开拓思路和通道。河北科学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快慢、高低不一的差别,从根本上说是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决定的,而知识、技术和科技能力的提高,又取决于科技思维的开发与培养。因此,在国际、国内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要使河北科学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标志的强省目标,大力开发和树立科技思维,不断探索指导和催发科技创新过程的思维方法和路径,积极探求推动和加快科技进程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只有这样,河北才会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也只有树立了科技思维创新意识,培养了科技创新思维,才能不断适应新情况、分析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方案,从而为河北的科学发展开创新局面。

3.科技思维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树立科技思维。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化,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再次凸显,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从国内来看,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思维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作用,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央在此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两次科技大会,了关于科技、教育、人才的三个规划纲要和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要文件,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特别令人振奋的是,过去10年,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智慧照耀前行。“神九”飞天,对接“天宫”;“蛟龙”入海,载人深潜突破7000米;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体系;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超级杂交水稻、特高压输电、超超临界发电、水力发电等工程技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二、河北省科技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省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省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思维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影响着科学发展。因此,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三、树立科技思维促进河北省科学发展的策略

科学技术研究是一种探求实现目标的新规律、新方法、新举措的活动,离不开实践基础上的科技思维创新。而要树立科技思维意识,前提是把科技思维定位于新的深度、广度、高度和速度。因此,河北的科学发展,必须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突破思维空间的限制和束缚。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者善于打开科技思维空间,拓展科技思维跨度,延伸科技思维视野,不断提高科技思维速率。

1.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决策,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基础研究,联合培养人才,共享科研成果。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研发成果转化。

2.完善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机制。建立科技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技术标准、市场规范和产业技术政策等进行引导。加大对企业主导的新兴产业链扶持力度,支持创新型骨干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加强技术集成、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拓展市场空间。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我省的钢铁行业仍处于规模效益的发展阶段,粗放型明显,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比较少,产品层次有待提升,比如包括高档优质钢、合金钢比重较小,钢铁行业耗能、耗水、耗电较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这些问题影响行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加快钢铁产业技术改造步伐。钢铁工业要用先进技术,包括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技术,冶金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融合,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不断深化生产流程,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一定要把钢铁产业打造成技术驱动型的产业。

3.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我省是一个产粮大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有效整合农业相关科技资源。面向产业需求,围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主要农产品供给、生物安全、农林生态保护等重点方向,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科技创业,鼓励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完善公益、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4.实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需求,着眼解决重大、关键、共性科学问题,实施一批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争取一批国家973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取得一批前沿技术成果。依托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行业领军的创新团队。加强科技人才工作,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培养和打造一批高水平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为全省经济、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5.加强科技园区(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出台《河北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办法》,认定一批省级高新区,扩大高新区群体规模。推动承德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制定《关于加快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落实促进高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高新区上规模、上层次。二是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建设。提升保定可再生能源、石家庄半导体照明、唐山高速动车组、邯郸新材料、承德钒钛新材料等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基地和安平丝网、涿鹿光伏、宁晋硅材料等省级高新技术区域产业基地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群体优势。三是抓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加快邯郸市智能感知系统与核心部件和保定新能源与输变电装备两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重点,以创新资金项目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创新要素向基地聚集,培育新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篇11

经过多年的培育,我们已经壮大了一批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但是由于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使我们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不强。所以当前我们应该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冲击。因此科技创新,也就成为经济发展和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成为提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证,也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经济社会要发展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科技创新就是要提高广大人员的科技认识和科学素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创新的关键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所以加快科技创新机制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对促进企业技术的全面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保障,产品创新是载体。我市作为西北地区尚不发达的市县,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全民科技意识还不够强,科技投入长期不足,科技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都是制约我们工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协助企业成立创新中心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功能作用,一是要尽快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促进企业与科技的结合。要加速培育和发展围绕主导产业成立开展创新服务、新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的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型企业、农业和乡镇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提供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务。二是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目前,我市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总体水平还很低,我们要从政策上引导、资金上扶持一批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要立足现实,集中力量,有所侧重,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成果。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范文篇12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文化自主技术创新文化氛围

自主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角度看,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自主技术创新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大批企业早已着手实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甚至有的已经取得了许多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了整体竞争实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一开始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不能进行持续技术创新,创新缺乏动力机制,生命力脆弱。这固然和企业科研能力、资金状况、设备先进程度等硬件有关,但是,从根源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企业缺乏一种鼓励企业进行长效持久技术创新的软件,即创新文化。

一、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从科学技术哲学史的角度看创新型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都伴随着创新型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科技创新是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方能生存。古希腊曾经出现过极为繁荣的科学文化,其直接原因是当时出新了许多学派,各派之间自由争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探索的深化。形成这种学派林立、自由探索、自由争鸣的局面的重要条件是古希腊特有的人文传统。近代科学肇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歌颂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桎梏。17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之所以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是因为17世纪、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有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为牛顿、胡克、波义耳等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并提出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优越环境。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这与法国启蒙运动和科学精神传播有关。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盛世”,其中心从法国转向了德国。德国的科学发展得益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横扫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传播,也得益于歌德、希勒等人领导的浪漫主义运动。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与创新互动的结果。美国开放性的移民文化为各种文化观念的撞击创造了条件;人们在竞争、迁徙中形成了实用主义思想观念,导致了更加注重策略、看重效果的行为模式。因此,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便转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的经济、科技等都摇摇领先于其他国家。

2.创新型文化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先导

创新型文化是鼓励创新、倡导变革、敢于进取、甘冒风险、勇于挑战的那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类型,其意义也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型文化是具有长期的、多样化、创造性的强风险意识等特点的,并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文化。所谓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创新文化能引发几十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公司内创造、发展和建立价值观和态度,能够唤起涉及到公司效率与职能发展进步方面的观点和变化,并且使这种观点与变化得到接受和支持,即使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会引起与常规和传统行为一种冲突。创新文化是以一种初始方式,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满足创新思想数量最大化的需要而培育的一种行为模式。创新文化是组织内一种奖励创新和鼓励冒险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激励和奖赏杰出工作者,对于快速变化的环境突然出现的危机和突况作出迅速反应。

由此可见,创新文化是一种宏观战略层面的变革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塑造都离不开组织自上而下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而创新型文化一旦形成,就要求组织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创新思考。组织的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时,必须将创新作为一切战略的中心和出发点。创新文化还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创新其实是一种知识的创造和运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体员工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知识,而员工的知识受控于员工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只有在员工自觉自愿情况下进行知识分享,创新讨论,思想碰撞,创新行为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它还是快速响应的适应性文化,企业外部环境多样性及易变性的特点决定了企业赖以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创新性地分析这种变化,找出这种变化对于组织既有模式的影响,并快速制定策略响应这种变化,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速的速率达到组织与环境的新协调。创新文化还是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文化,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性思想则是创新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创新意味着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意味着失败的可能,因此,创新文化更应注重对于创新失败的理解与对待,注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鼓励和激励,容忍创新的失败,这样将有助于保持员工的创新热情,使员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发掘他们的创新思维,以获得创新的成功。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

IBM董事长沃森曾经说过:“一个企业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取得何等成就,主要取决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这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结构、革新和时机选择等重要的多。”由此可见,文化在组织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组织元素无法取代的。文化并不是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而是隶属于企业的软环境,它和隶属于组织硬环境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组织元素。因而,人们往往看不到,也不注重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但是,这种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著名学者傅家骥认为有三个,即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陈劲认为主要有:企业家精神、研究与发展体系、科学教育与技术培训、与政府的合作。邢以群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还有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纵观这些因素,我们归纳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科研管理。而文化显然对这三者产生显著性、决定性影响。故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可以通过这三个因素传递。

1.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家精神来影响技术创新

自熊彼特首次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企业家创新精神以来,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就一直在丰富和完善着。继他之后,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长期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上的创新”。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作为企业成功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企业家的观念对技术创新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家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实施,使之成为企业的一种规范化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则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组织者、推动者。因而,以技术创新精神哺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最适宜的土壤。

2.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源来影响技术创新

在任何企业,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的企业员工队伍都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基本力量。他们如何看待技术创新的价值,有无技术创新的动力,在技术创新的风险和种种困难面前如何应付,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否广泛持久开展的关键。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科研人员难免会顾虑重重。而创新的文化氛围则可以消除或减弱科研人员的这种心理压力,使他们竭力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科研项目。没有企业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员工是不会主动积极地投身与风险较大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倡导创新型文化,实质是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开发人力资源,是广大员工意识到创新是时代的主流,是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的关键,也是每个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借以证明自己能力,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的主要机会。

3.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科研管理来影响技术创新

科研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可缺少的制度保障。企业文化是通过导向和整合作用于科研管理的。文化的性质决定了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态度。保守性文化使得人们害怕变革,对创新持反对态度,相反,创新型文化使得大家理解创新,支持创新。良性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形成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的处事态度,通过内部整合减少或消除由于个体性差异而带来的喜爱技术创新能力和模式方面产生的摩擦。

参考文献:

[1]钟敏:创新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J].经济师,2007(12)

[2]谢红英:改善心智模式、打造“文化型企业”[J].商场现代化,2008(4)

[3]夏彬:企业自主创新文化氛围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关于环境的问题范例(12篇)

    - 阅0

    关于环境的问题范文篇1关键词:环境工程;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识码:A当代社会,环境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努力地.....

    调味品在烹饪中的作用范例(12篇)

    - 阅0

    调味品在烹饪中的作用范文篇1关键词:烹调工艺;菜肴;营养成分;影响在我国所制定的食物成本表是根据新鲜蔬菜中的营养成分而制定的,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知道,食物原材料中所含有的营.....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