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篇1

【关键词】工程建筑;施工安全;控制分析

项目安全控制是指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的一系列活动,从而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项目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周边环境的居民切身利益,因此,实现建筑项目工程安全控制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研究工程建筑施工中安全控制存在问题,探讨工程建筑施工中安全控制策略,为施工企业在工程建筑施工中安全控制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工程建筑施工中安全控制存在问题

尽管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工程建筑施工安全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筑施工安全控制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总体来讲,工程建筑施工中安全控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安全控制机制不健全。施工企业内部缺乏统一的安全管控规范,大多数情况,施工企业往往是根据施工管理经验,对于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进行防范,各种安全措施也是管理人员所进行的临时安排。加上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督机制,社会很少对于建筑工程安全问题进行监督管理,使得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其次,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建筑企业中极为常见。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往往没有做好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经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问题常出现。最后,建筑安全法规不完善。我国虽然颁布了许多有关建筑业的安全施工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还有不少缺陷,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与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工程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

2.工程建筑施工中安全控制策略研究

2.1工程建筑施工设计

设计阶段是工程建筑安全施工的前提,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工程建筑实际情况,提出适应工程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详细了解工程建筑工程基本施工方法以及材料。尤其是要研究所使用的工程建筑设备安装方式是否与工程建筑施工实际情况相适应。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应该深入研究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施工图纸,尤其是对于图纸上的每一个标注都应该详细分析。尽可能地从工程建筑物实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等多个指标进行入手,从多个施工方案中选择出最适合的安全施工方案,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进行处理策略制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还应该做好施工技术数据整理,对于安全距离、管道孔洞等基本的参数进行确定,提高技术人员对于这些参数以及数据掌握的精确性与可靠性。

2.2保证机械设备以及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原材料的使用,必须要符合国家质量以及安全标准,尤其是对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入库以及领用过程加强监督与控制,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原材料,施工企业需要坚决退回。对于有腐蚀性以及有毒有害的建筑材料,施工企业还需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另外,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机械设备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方面。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需要贯彻到设备的选购、安装、调试以及操作运转等各个方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畅通。

2.3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良好的施工环境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人员安全施工的重要因素,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做好施工场地功能划分,根据不同的施工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场地进行区分,同时做好施工清场,从设备的运输到材料的堆放,都应该严格进行划分,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井然有序。(2)施工企业无论是在任何场地以及时间,都应该努力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卫生的施工场地以及施工环境。施工过程中,脏乱差是不可避免的,噪音、粉尘、震动以及温度、光照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健康,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是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举措。

2.4健全工程安全管控体系

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控体系,这是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完善建筑工程过程安全管控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科学创新、建立统一过程安全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分地区定额管理、各自为政的方式早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这种方式使得钻法律空子以及其他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更加的多,严重阻碍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公平性。科学创新、建立统一建筑工程清单标准管理模式,才可以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第二,引入计算机安全管控机制,使过程安全管控工作更规范。引入计算机管控机制,使用计算机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第三,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完善安全管理文件编制。为了使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文件编制的合理、科学,施工单位及机构应在编制前进行周密的事前考察、提高勘察设计的工作质量,在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场地条件、现场环境、工程自然情况的基础上为预算编制、清单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3.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加强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和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施工单位实现经济效益,施工人员确保人身权利的双赢选择。施工企业在今后的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策略,为建筑行业同仁提供参考。[科]

【参考文献】

[1]刘宁.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控制[J].河南建材,2013(01).

[2]郭晓霞.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2(09).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篇2

关键词:竞争;利润;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

施工现场实行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团队占据重要的地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实行精细化管理可以规范施工现场秩序,合理的安排施工工作、控制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建筑施工现场也能展现建筑企业的形象,良好的形象,能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也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本篇文章从以下几点阐述建筑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概述

1.1含义

精细化管理指的是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中全面落实企业的管理思想,利用企业的管理方式多角度的调节施工现场,控制施工节奏,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保证施工现场能在稳定的秩序下顺利进行施工工作。

1.2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主要管理几个部分: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物资、人员、工程的进度。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制度

我国的部分建筑施工现场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建筑法律。建筑的相关法律可以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的秩序,正确的引导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作方向,合理监督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施工企业更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建筑法律,在法律的基础上再制定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而管理制度也要符合企业的特色。这个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包括检查施工过程是否安全、明确建筑施工的安全责任、管理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是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的物资和管理建筑的质量。在施工现场实行精细化管理后,建筑施工工作不断完善,在施工现场实行精细化管理,明确具体的管理责任,能够真正的落实管理工作,确保建筑安全。

2.2努力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中核心问题是安全问题,整体的工程建设都围绕着安全工作开展,保证施工的安全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提,施工中及时调整施工工作,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确保施工的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部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通过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使施工现场有序可循。同时,要进一步改善施工环境,定期检查施工现场,排除事故隐患,降低危险发生的频率,在紧急事故发生时要有合理的解决处理方案,不能把制度变成形式,要真正的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其次,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对建筑施工人员加强相关的安全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在具体的施工工作中对安全问题进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学习国家的安全法律,提高施工人员的法律意识。施工现场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地方,要设有明显的警示牌或者警示标语,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2.3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一个建筑的最终走向是能够被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发挥建筑应有的价值。因此,建筑企业对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提出严格的要求,建筑企业不但要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还要提高建筑的质量。建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形象,建筑质量好是建筑企业的无形财产,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力的保证。良好的质量能为建筑企业拓宽市场,同时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4实施施工现场物资管理制度,规范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物资,物资大小不等且数量和种类多,物资管理不当也会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要加大对物资的管理力度,规范管理模式,在正确管理物资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

首先,检查入库物资的质量。入库的物资必须有正规的检验单,在一定条件下抽查入库物资,只有质量合格的物资才能入库。

其次,加强对库存物资的保管。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物资具有数量大、各类多的特点,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容易变质的物资,特别是露天存放的,要加强对物资的防护,避免山于外界因素造成的损耗;加强对物资的防盗工作,特别是贵重的物资,更要派专人进行防护。

最后,物资的领用要实行审批领用制度。对于物资的领用特别是重要物资的领用,要实行审批领用制,先由相关人员开具物资领用单,并由上级领导审核签名确认后才能发放物资,以避免物资的重复领用造成浪费。

2.5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提升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的主体是人,要积极调动管理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施工的质量,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2.6科学管理工程工期,控制好工期进度

首先,要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既要考虑主观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既要编制总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也要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工程施工进度延误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严格控制好分部工程的施工进度,确保总工程施工进度的顺利完成。定期检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看是否达到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达不到的要启动应急方案,追回延误的工期。

再次,对施工物资进行合理的综合调配,确保施工的顺利、持续进行。通过各种手段,对劳动力及材料、设备等物资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协调,保证正常供应,确保工程施工进度的顺利实现。

最后,加强跟项目工程周边社区的联系,尽力避免和解决施工所带来的影响、纠纷,使工程施工与周边环境和平、友好地共处,确保工程进度的顺利实施。

3结论

由上述可知,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精细化管理工作是必要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建筑工程是多个生产要素相互合作,共同作业。因此,精细化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管理建筑的质量、管理工程的安全、管理工程的物资、管理建筑施工人员、管理建筑工程的体制等。在实行精细化管理中更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认真的落实管理工作,保证建筑的安全,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天敏,孟冬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10(28).

[2]庞志平.规范监理资料管理的体会田.[J]山西建筑,2011(2).

[3]邝学强.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3(2).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存在问题;相关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一)关于安全问题的探讨安全问题是施工单位首要考虑的问题。安全关是施工企业的生命线,如果没有了安全保障,那么一切都是空谈。我国目前建筑工程中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经费问题。根据相关要求,施工企业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把用于安全管理生产的经费要落实到位,用到实处。但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企业没有很好地执行此项规定。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执行力度不大。有些企业提款不足甚至未提款。然后还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甚至有些施工企业的领导片面地认为该类经费是一种额外支出,在此类上少投入一点,企业的利润就能多一点。这是极其错误和短视的看法。第二,法制意识问题。有些施工单位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质量和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我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建筑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实际操作中违反一些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施工图或者是施工顺序进行正确施工,技术措施也没有保障,甚至是偷工减料,私自转包分包。由此会带来一连串的后果。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那么,如何来解决相关问题呢?首先就是要加强施工企业的经费监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充足的经费供应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专用经费,才可以以保证专款专用,落实到位,安全顺利生产。另外,还要下大力气来关注工人的安全素质与法制意识问题。只有经过“三级安全培训”的工人才能合格上岗。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个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个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还要统一施工安全资料标准。在建筑行业中,全面开展学习《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有关规范及有关施工安全生产文件,统一标准,强化用标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各方面的安全意识,确保全面、透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

(二)质量控制管理问题的探讨如今,管理体制较为不健全的问题较为严重。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较为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好专业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还有管理制度深入性较为不足。近些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工程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部是由国内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学者、主管部门领导、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下来的。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大多变成“一纸空文”,其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此外,由于种种因素。有些政府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大,导致行业内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从根本上予以杜绝。因而使得工程安全系数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相关管理问题,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出发:首先,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也要有相应提升。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表面层次的内容较多,而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却关注较少,这是极其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言的,即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并要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创新发展的速度要适中,既不要冒进,又不要停滞不前;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理念。

二、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我国的建筑施工工程量也会越来越大。随之而来产生的安全问题近年来也是频繁地出现。我国建筑工程已经逐步从过去的老旧施工模式转变为全新的施工模式。即:较高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严密,节能环保。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性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以弥补我国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晚的缺憾。另外,还要加强相关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并制定相关的工程安全责任制度,使得责任落实到人;并对需要改进的施工工艺加以有效地改良,进而在全方位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庄德恒.建筑工程质量浅析[J].建筑与文化.2012.12.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安全管理

1引言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国家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也做出了详细说明和规定,各类法规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其中,明确规定将安全职责纳入到监理工作的范围中,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其职责也越来越大,但是,安全管理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的,却与监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与工作方案嘻嘻先关,只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监理执行方案,便能够很大程度上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把企业单位经济及社会损失降到最小。当前,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仍旧存在着部分问题亟待解决,在工程成本及工期等方面,有些工作依旧无法落实到位,对于更为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意识更是十分浅薄,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性能。作为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及施工人员,首先应当从思想意识上树立安全管理的意识,在实际操作及施工中积累相关经验,提高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监督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有效解决,从根本上确保整体工程的安全施工。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概述

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理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以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施工设备、人员及材料等进行统一安全管理,其中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是重点;第二,是对建筑工程自身进行质量安全管理,其建筑物的自身质量必须满足合同的相关标准及要求,同时还必须确定在规定年限内安全使用。建筑工程监理中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多诸多,由于施工作业的内容较为广泛,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其生产的岗位固定性较低;其次,施工强度较大,且施工人员的素质及水平不稳定,水平各异;第三,工程施工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难度;最后,施工项目通常为露天场地,因此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安全生产于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保证。另外,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还与社会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施工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关键所在。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十分必要。

3建筑工程监理中安全管理现状

3.1企业对施工安全管理投入不足

在我国《建筑法》中有明确规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应当由建筑施工企业所负责。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法人代表也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在其中,项目经理则主要负责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当时就目前而言,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在施工安全上投入较少,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其安全监理工作也大都是表面文章,多为形式化管理。有一些建筑工程企业在质量安全科室中安插的工作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之相关责任制度的不明确,甚至有的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身兼数职,无暇顾及其监理职能,造成了安全管理的漏洞。

3.2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安全管理机制是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要想不断优化此项工作,就需要一套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的支撑。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十分不健全,也缺乏一定的激励制度,从而影响了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绝大多数承包商在安全管理中对于施工现场及施工人员都缺乏有效全面的安全管理,部分企业甚至为了减少施工成本,刻意忽略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学习及培训工作,从而造成事故频发。对于另外,对于投资方来说,有些投资方过多的关注建筑工程的工期和施工进度,对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建筑的整体质量及人员操作安全性能号不重视,从而造成了诸多的安全隐患,威胁着现场施工的具体操作。

3.3政府执法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监督部门为建筑行政部门,该部门的工作重点多在对房屋建筑的监督管理上,对于建筑行业的安全监理工作关注较少,因此造成执法力度不够的局面,在我国,对于交通电力等行业部门的建筑安全管理监管职责也较为模糊,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监督管理手段上,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流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理工作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3.4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对于工伤保险制度的适用范围及工伤认定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部分条例还未能完全的适用到具体施工建设过程中,还缺乏一些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完善。其中,对于建筑工程中工伤保险的差别费制定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内容中对于档次的划分较少,未能按照建筑工程的特点及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费率的确定,造成了一旦发生事务,其保险程序较为片面的状况,着些工伤保险法律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企业参保的积极性。

4建筑工程监理中安全管理的建议

4.1加强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

在建筑工程行业当中,企业领导对于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与整个工程的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建筑行业中的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监督力度,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观念,无论从思想还是行动上,都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有效全面的确保和管理,此外,还应大家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适当增加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提升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在建筑工程中,当地主管部门更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工作执行,对于安全管理款项等的管理,做到认真落实,起到根本性的监督作用。

4.2增强建筑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单位应当将安全职责落实到个人,在增强建筑工人安全保护意识的同时,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流程,细化责任制。另外,建筑单位还应建立健全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标注你,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假设建筑单位中所有施工部门能够全部被纳入到安全管理范围中去,则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政府及企业还要定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加大对于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教育力度,真正使得每个建筑人员明确安全第一的生产标准,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考核绩效制度的确立,从而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4.3落实监督责任

监督检查部门为了保障工作的运行效果,一定要切实落实监督责任,加强监管力度。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检查力度不到位,往往会造成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部门应当以安全制度为根本,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扫除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障碍,此外,在将安全制度落实到实处的同时,企业还应明确安全生产部门甚至具体工作人员的监管责任,起到一定的监督促进作用,从而帮助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4.4成立工伤保险协会

当前,针对我国工程保险制度中的不完善环节,可以通过成立工伤保险协会的方式,得到有效解决。可以将劳动及社会中的建筑工程工伤保险管理职能分管给工伤保险协会,在工伤保险协会以个人名义进行自我管理的同时,完善监督体系,从而优化工伤问题处理的流程。此外,还可以将目前的监督工程安全监管部门纳入到工伤保险协会中,加强各方的协调及经费的调配,通过使用区域差别浮动费率制度,来协调工伤保险的管理流程,切实解决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安全施工意识较差,安全管理环节不周全、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及人员素质较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以上这些不良问题均对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相关单位及人员应当针对安全管理问题引起相关重视,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熟悉安全操作的技能,从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确保工作的安全性,从而顺利完成建筑施工。

参考文献

[1]邓剑平.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和对策解析[J].江西建材,2016,06:295~297.

[2]杨森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323~324.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篇5

关键词:管理;安全目标;概述;现状;应用

1前言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质量上要高标准,在安全管理上的要求更要严。因此,建筑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变得尤为重要,并受到极大的关注。建筑安全管理不仅是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管理,更是对建筑安全以及质量的保障。无论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管理目标还是企业的安全目标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对施工安全的约束以及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实现建筑施工的零问题零事故,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概述

安全目标管理,简单地讲就是一种企业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是企业上下围绕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分层次的制定各自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安排安全工作进度,制定实施有效组织措施,通过安全成果的严格考核,实现管理的一种方式[1]。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中的一种形式,是企业实现科学民主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我国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安全目标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整改与落实、总结与实施的循环管理,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3.1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

建筑安全管理是保证整个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发挥的作用更不容忽视。建筑工程在管理上本身就具有多而杂的特性,而在安全管理上又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使得施工企业与建筑企业相关部门没有得到合理的协调,导致了施工现场一再出现混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工期的进度,并对建筑工程在社会上的评价产生不良的影响。

3.2对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认识不清

在建筑工程中,一方面由于施工人员自身对施工安全的认识不清,更不具备专业作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认识不清,所以导致施工现场事故频发[2]。另外,由于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对于工人在作业时是否穿戴齐全安全防护工具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使得施工人员对安全认识水平提不上去。建筑企业对于安全知识的普及不到位,更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影响工期的同时给企业带来损失。

3.3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论哪一项工作都要有系统严格的监督机制,安全管理也是一样。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过多的关注在工期的进度上、工程的质量上以及企业的效益上,却对施工安全疏于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监督机制,导致了一些施工作业的违规操作,给建筑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对人员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有些单位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机制,但在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现场施工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导致事故频繁发生,不仅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对企业的形象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3.4对施工中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以及管理不规范

建筑施工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起吊机,因为一些工作是人力没有办法完成的,所以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对于施工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机械的安装、定期的维护以及检修、使用技术的培训与指导等等方面,但往往在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少有企业注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更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使得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

4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4.1安全目标管理的制定

在建筑安全管理中,依据上级相关规定以及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安全需要,制定企业内部安全目标管理的总体任务[3],然后根据这一总任务,各个施工环节的相关部门在落实总体目标上的具体工作目标,明确相关责任人的权力与职责,基层部门再根据施工作业的特点与性质,确定自己的安全工作重点,并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争取实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安全目标。

4.2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

在安全管理目标制定后,具体的实施措施可以保障其落到实处,发挥其功效。首先,根据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制,完善责任制以及监督体制,明确管理人员的应该享有的行使权以承担的责任,完善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体制,对工作人员以及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合理科学性。其次,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专业水准,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安全管理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保障其落到实处,更要做到公平公正以及严厉,禁止一些违规操作,保证施工安全以及人员的安全。第三,做到施工现场随时随地的安全监督与检查,防患于未然。

4.3安全目标管理的评测

安全目标管理的最终成果如何,关键在于对其综合评测与反馈上,这也是管理工作的收尾阶段,更是发挥安全目标管理激励作用的最终体现。在对各个安全目标管理的评测上,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化的评测机制,认真分析影响安全因素,总结经验教学,对于评测结果突出的进行一定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对于完成不好的应给予鼓励,对于出现重大问题的应严重警告,实现企业员工对安全目标管理的更高追求,与此同时及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结束语

无论建筑在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保障了人身安全以及工程进度,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以及降低了施工的风险,还保证了工程质量以及企业的效益。因此,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以及企业总体安全管理目标,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目标,规范安全管理模式,完善以及健全相应的安全监督体制,是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方东平,张剑,黄吉欣.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手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6~90.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1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14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各地区安全事故率、重大事故死亡率有所下降,如表1所示。(表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还相差甚远。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平均每周有4人死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而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美国平均每周有2名。投资的10%左右,而英国为3%~6%,美国为7.9%~8.5%。建筑工程已是除矿产业之外的危险性最高的行业。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组织体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法律基础薄弱等问题,导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仍然频繁发生。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特征及目标体系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特征分析。建筑工程安全有两层含义:其一,工程本身的安全,也就是设计质量安全和施工质量安全,即质量符合要求并能在设计年限内安全使用;其二,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即参建各方的现场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尤其指从业人员。建筑工程项目具有露天性、高空作业性、劳动密集性等特征,不同于一般工业化生产行业,因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亦具有其特殊性。

1、管理对象的变动性。安全管理的对象包括建筑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和建筑工程实体。不同项目具有不同的建设地点和参建主体。不同参建主体又对安全的意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资金投入等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变动的,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与措施。

2、管理过程的连续性。完整的工程建设项目可分为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报废拆除阶段。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宜跟随工程进度而动态跟踪,因此每一阶段的安全审查、监督与备案尤为重要。隐蔽验收记录、特种设备报检等安全管理措施具有连续性。

3、管理主体的多层次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主体包括参建各方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从业人员自身。安监站、技术监督局、质监站等政府职能机构或部门从宏观层面上对辖区内的工程建设安全具有监督管理责任,它是高层次的管理者。参建企业是安全的中层次管理者,并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从另一方面讲,参建企业的行为也是政府安全管理的对象,所以参建企业具有双重身份。从业人员亦如此,即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因为员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自我防护意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措施。

4、安全管理的目标约束性。工程建设项目受到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多方制约,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而安全管理也会在有限的资源中受到质量、成本、进度的约束。所以,安全管理并非越精细越好,应当综合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上述四大目标,以达到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体系。基于管理层次的差别,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主体会有不同的行为目标,但是具有共同的安全生产的核心管理目标,如图1所示。(图1)参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以最小的成本换得最大的利润。政府安全职能机构则以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安全生产为目的。从业人员是直接从事建筑生产作业的劳动者,最为关心工作环境的安全健康。政府、企业、从业人员的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并不是孤立的,同时受到建筑工程其他三大目标的制约,即成本、质量、进度在资源约束下达到最优。目前,有不少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为投机取巧,减少必要的安全资金投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建筑安全事故的处理需要花费企业跟多的成本投入,同时面临着政府的处罚和停工整改的风险。建筑安全事故往往是与质量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建筑安全管理与质量、成本、进度目标是协调统一的。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维度。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复杂管理系统,包括管理主体和建筑全生命周期两个维度。管理主体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如安监站、质监站;行业自律组织如职业健康安全协会;参建企业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直接从事安全生产的劳动者。不同管理主体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使用安全、拆除安全等进行监督与管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业人员具有双重身份,即是安全管理的对象又是安全管理者。其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措施体现了从业人员的自我安全管理。(图2)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具备稳定的组织架构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特征及管理维度构建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如图3所示。(图3)政府是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者和推动者,组织各安全职能管理机构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由政府职能机构和行业协会推动着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为防止监管主体与监督客体,即参建企业“共谋”行为的发生,必须构建内、外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监管机构的工作,严格监管程序,最大程度上减小“监管失灵”的可能性。参建企业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从建筑物的前期规划到过程建设,再到运营维护及报废拆除整个阶段均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企业负责具体实施,并执行建筑安全标准,贯彻建筑安全管理制度。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是建筑物的具体实施者。机械和工作环境构成了从业工人的安全环境,也是安全问题的潜在因素,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操作技能才能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这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行为均需合法、合规,安全管理和监督都应当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尚缺乏专门关于建筑安全的法律,安全相关条款散落于《建筑法》、《职业健康安全法》、《招投标法》当中,不具备系统性、全面性。另一方面,我国建筑安全违法成本过低,无法产生相应的威慑力是造成建筑业安全形势依旧严峻的另一重要原因。

1、安全文化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临时招聘的农民工,总体素质较差,操作不规范,缺乏安全防护意识。无论安全管理体制如何健全,如果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薄弱,则安全管理将是一纸空谈。第一,各级政府安全职能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安全教育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能等,尤其是需要把提高农民工安全文化素质放在第一位,建立日常安全行为准则。各企业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及三级安全教育,从根本上培养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第二,应当在从业资格考试中设置安全教育专门课程;第三,可借鉴美国的做法,承包商须提交职业健康计划,并经专门机构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工;第四,抓好重点干部的培训工作,即重点对班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工程项目负责人展开培训,包括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培训。进场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比武和安全技术练兵。

2、安全资金保障机制。保障安全资金的充足投入是有效开展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尚有不少建筑企业并不重视安全成本投入。在招投标阶段应当要求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根据拟建工程规模及危险性提交一定比例的安全保证资金,具体比例由各地方政府职能机构制定。该笔资金应当存入指定银行,并开设专用款账户。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由监理单位实时监控该笔资金的流向,安监站、质监站等具有查阅资金的权限。工程竣工验收后,根据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多退少补。安全资金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格监管才能确保真正用于工程安全管理。

3、信息公开机制。信息公开是指将安全管理相关信息公布于网络信息平台,包括安全资金使用情况、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情况、安全措施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管理评价等信息。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大众和舆论媒体的监督职能,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制度。所谓安全管理评价是指行业自律组织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反馈予社会大众,以供政府或企业决策。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特征构建了安全管理体系,并探讨了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体系,建议应当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安全资金监控制度及信息公开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桂芹.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浅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2.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1篇7

关键词建筑;劳务;工人;转型;安全;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识人”,即认识人的重要性。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这是人本管理与“物”为中心的管理最大的区别。人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源泉,而其它资源(如机器、技术、资本)都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在施工企业的各种管理主题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个重要主题。而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许多影响因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是人。在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中,企业人有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分。这单的管理主体指的是具备了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拥有了相应的权威和权力、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或者人的集合。而管理客体则是指领受管理的人。对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分别进行研究和区别对待有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企业和有关单位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计划,控制,指挥,组织,监督和一系列管理活动,其目的是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工个人安全。建筑生产的特点是固定的,人员的流动,而且也为户外,高空作业,工作条件以及施工环境,安全因素,随着工程的进展和不断变化的规律,隐患多。因此,建筑业是一个产业的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建筑旁边的地雷,在中国各行各业在二。主要类型有下降,休克,对物体和机械损伤,其比例分别下降43%;冲击损伤18%个物体免受机械损伤;13%;10%;16%其他伤害,可见,落足建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如此。

二、建筑劳务工人安全因素分析

2.1与人相关的因素

(1)建筑工人。建筑工人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然而该群体就业不是很稳定,并且其流动性也较大;普遍文化素质也不是很高,当然在农民工之中,大多数是初中文化程度,很难选择较高层次的就业岗位。比较多数的人只能从事其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一般来说,有些工人能够在多层建筑楼房上进行作业,然而也有些人出于生理或心理作用不适合在较高处进行作业。只有生理和心理上能够胜任的工人才允许进入高处进行作业,于此同时,他们还需运用各种合适的机器设施以及安全器具,从而保证和加强施工处的安全。

(2)建筑安全工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建筑企业的安全工作人员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处在基层,但却最为了解其危险因素,从而能够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这也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因素。20年来,社会监理单位、政府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不断壮大、发展,并且与此同时,而安全管理队伍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质量却在大量流失,不断萎缩。

(3)建筑企业领导。企业不但制定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而且与此同时还制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如此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真正做到其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以及全面覆盖。如今,还有一些企业的领导依然还是以效益为首要位置,但是却在在安全方面投入甚少。

2.2与行业特点相关的因素

建筑业是一个传统的而又重要的部门,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危险的行业,这个与建筑业本身特点有一定的关联。

(1)建设工程毫无疑问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利用施工机具和施工材料完成其重要任务,这当中不但各自发挥出了自身的作用,而且还相互配合,相互联系。

(2)工程项目施工具有离散性的特点。在从事生产的工程中,工人分散于施工现场的各个部位,尽管有各种规章和计划,但他们面对具体的生产问题时,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从而增加了建筑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采取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风险。

(3)建设项目施工大多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所进行的活动必然受到施工现场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4)工程建设往往多方参与,管理层次比较多,管理关系复杂。仅现场施工就涉及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等各方。安全管理需要协词管理统一指挥。

三、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控制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一定要严格、细致,要拒绝以偏概全的片面思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组成比较复杂,整体素质不一,施工管理者工作难度比较大,施工的过程比较复杂,作业量比较大,安全生产事故诱发的因素就会变得多样化,如果没有办法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简单工作严格把关,那么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就会比较混乱,延误施工的进度,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预防和消除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是建设单位实施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材料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缺陷等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控制和监督,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包括:预防为主;生产与安全双管齐下;施工全员监督和管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安全施工。

(3)加强对建筑工程危险源的控制和辨识

建筑工程危险源是威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加强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做到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管理和监督,建筑工程危险源包括:危险方式;危险因素;危险事故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要提升自我竞争力,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必须需要考虑人力、物力、则力等诸多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人本原理恰好说明了这一点。人本管理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在运用中它主要体现在如何识人、励人、育人和通人。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识人是关键,励人是前提,育人是基础,通人是保证,它们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在实践中,运用人本原理指导我们的工作,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有利于企业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共同实现。

参考文献

1.荣通.贾茹浅谈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国科技博览2010(14)

2.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通知-建筑安全2008,23(7)

3.上海对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提出要求-建筑安全2003,18(7)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84-01

0.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建筑施工企业加深了对施工管理工作的认知。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作为我国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企业工作的科学开展有重要作用,严重影响着施工企业经济利益、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亟需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的生存发展。

1.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及其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建筑施工工程采取的招投标模式是指将建筑施工工程发标,中标企业在中标后,将工程分包,这就决定建筑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隐患,其主要是因为分包商资质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其具体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也就不同形式的开展实施。资质较高、管理认识高的建筑施工企业投入安全防护设施和管理力度多一些,收获的建筑施工管理效果就好一些。相反,资质较低、管理认识低的建筑施工企业则存在较大的安全事故隐患,安全事故发生也较频繁。在这种模式下,中标企业因为管理力度不足使得存在对分包商监管的漏洞,分包商因为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和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不足等种种原因,造成现代建筑施工工程存在诸多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隐患。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及其质量管理现状,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科学实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成为影响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及其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2.1.1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

施工单位针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流程制定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计划,对建筑施工工程安全作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结合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未来态势,法律部门进一步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真正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法可依。

2.1.2做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

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是建筑工程做好安全工作的防范措施,是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的措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包含两个方面,现代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需要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工作,也就是全面、正确的评价单位安全现状和安全管理水平,评估建筑施工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严重度,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全面审视管理问题。

2.1.3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在建筑施工工程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施工工艺的整个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管理作用,全面贯彻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一旦不关注建筑施工任意环节,极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带来很大的企业形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损失。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创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确立安全生产主导思想,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置,抓好建筑施工工程大小事。

2.1.4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建筑施工项目体系较复杂,涉及的岗位较多,加之建筑施工不确定性因素多,各岗位面临风险差异较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全面的评估具体岗位的风险程度,结合不同岗位的风险程度,投入不同的岗位费用和建立不同的岗位管理措施,加强有效管理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达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最佳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管理方面、个人行为、环境卫生以及物品设施等方面评价企业经济效益。

2.1.5强化政府和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原则下,不是由建筑施工企业全部承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管理并不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是基于政府职能转变,是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由建筑施工企业的中介组织综合考虑检测、安全性评价等工作,从性质层面出具公正客观的结论,确保建筑施工管理公正、客观。

2.2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2.2.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建筑施工监督人员应有所了解施工单位的现场质量问题,再开始建筑施工监督工作。全面考评建筑施工综合施工质量水平、管理体系、检查技术指标、施工质量监测制度等,并落实监督施工企业工作。施工企业应按照建筑施工图纸、合同的规定,具体落实相关施工内容和施工标准,按规定全部清理建筑施工内外,对建筑施工进行竣工验收。此外,建设施工企业应与相关单位一起参与竣工验收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并进行文件归档,在竣工报告后,完成文件归档,并办理备案手续,待手续齐全后可投入使用。

2.2.2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中涉及材料数量庞大、品种复杂,而材料之间档次、质量存在差距。第一,在施工材料进场前,对施工材料先报验,在经过业主审批后,将施工材料一式两份封样保存,项目部、业主或监理分别保存;第二,在施工材料进场后,施工材料按照样品、检测报告报验,通过报验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第三,在建筑施工中,严把材料关,清验到场材料并造册登记,发放使用施工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和材料出库单,并追踪管理发放材料,避免施工材料丢失和材料浪费。

2.2.3有效控制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主要表现为对建筑施工组织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工艺质量控制。人机料法环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五大因素,所以应严格控制这五方面因素,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3.结论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安全和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两大重点,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发展。建筑施工质量受到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直接影响,而建筑施工的质量好坏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也有直接关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建筑施工工程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何志海.论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和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0(8).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中图分类号:TU992.05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

(一)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壮大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建筑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建筑业快速增长的潜力强大,彰显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总体实力。建筑业为我国增强国防实力、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构建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成为国民经济之支柱。然而,现行的建筑市场产业结构设置合理性有待提升,无证经营、串标围标、规避招标、偷工减料等现象亟需进行市场规范,过度竞争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体系有待建立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建筑行业过度竞争的特性十分明显,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低下且自律能力有待加强,建筑市场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严重影响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因此,必须给予解决。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不完善,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

其一,根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所颁发且实施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劳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在250项上下,对于规范建筑市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制度、部门规章制度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建筑行业管理,现行的规章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与缺陷,可操作性差、体系不健全,如安全法规的内容仅针对某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施工阶段进行管理,没有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整个项目的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职责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监控,应当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其二,建筑企业的领导安全意识薄弱,企业法人片面追求生产的规模、经济的利益而规避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从而导致的重生产轻安全现象,导致施工现场仅下达生产指标而不提供安全保障,或安全措施未能落实到位,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一味的蛮干、乱干,在侥幸当中求安全生产的现象普遍存在。重生产而轻安全思想的普遍存在导致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环节薄弱,为安全管理工作埋下极大的隐患。

2、安全监管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责任主体行为有待规范

其一,目前政府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方式基本上为突击性检查与季节性检查;缺乏日常的监控管理,造成安全监管不全面、不彻底、不专业、不突出,安全执法监管力度不足,且流于形式。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完善且没有针对性,监管资金未落实到位、监管力度不足和监管手段落后,难以与当前的建筑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此外,安全监管部门仅仅注重施工过程的实体安全,忽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忽视对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管理情况检查。监管部门在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常采用以罚代管,且对所查出问题忽视进行整改处理的指导与落实,从而导致安全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公信力减弱。

其二,应进一步规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管单位等责任主体的行为,制定安全政策、计划和措施,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检查体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使得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安全施工活动实时处于监管状态。例如,对于承包商违法转包或分包工程,中标后设备和安全设施等费用被缩减,因安全防护用品的投入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资金未落实到位而导致事故频繁发生的状况,应给与制止。以保证建筑市场顺利正常的进行。

3、作业人员素质较低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我国建筑业市场的80%劳动力来自于农村劳务人员,这些人员因地域、文化、素质不同,进入建筑市场之前普遍缺乏施工现场安全知识,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从而致使施工生产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普遍不高。此外,施工单位对这些人员的安全防范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强,且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多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建筑行业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低下,难以满足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此外,施工现场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行业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必然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力量与环节薄弱。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控策略

1、建筑安全之评价方式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进行系统的分析、预测、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之原理以及工程技术方法对系统当中潜在或者固有的危险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并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安全控制系统,针对项目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安全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进行最优的安全投资。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与决策科学化之基础,是采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事故预防的具体呈现。造成建设工程不安全的因素很多,经分析安全隐患归结于三方面: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组织的管理缺陷。专家打分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害分析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等方式在建筑施工现场常用的安全评价方式,在项目施工前应注重事前控制,针对项目的特点建立安全体系、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控制措施、安全应急预案;在项目施工中应严格做好事中控制,安排专人监管现场、针对事态发展实行动态控制;重视事后控制在建筑施工现场的重要性,出现安全事故时井然有序地启动应急预案以减少人员的伤亡与经济损失,控制事态发展,项目完工时汇总收集相关资料、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建筑施工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主战场和重点,是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的工作控制中心,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控办法

(1)依法管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规章制度的建设滞后于建筑行业的安全工作需要,现行的《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在规范建筑市场主体各种安全行为和安全责任上具有局限性,违法行为处罚的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且容易引发行政处罚的纠纷。因而,应当加强相关章程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明确制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管单位等各方的责任主体、安全责任及行为等等方面的内容,对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明确的追究方法、处罚程度,制定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等等,使得规章制度切实可行,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提供引导、促进、管制作用。让建筑市场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施工中严格要求各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各责任主体有法必依;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进行依法管制,严格地追究失职行为,确保各法律、规章在建筑市场得到落实。

(2)施工现场安全措施落实与事前安全监控,落实企业主体职责

其一,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基层是项目,基础是现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整治”的安全方针,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进行施工现场事前监控实现安全生产之标准化管理。同时,应当强化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引导、监督安全生产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对于安全监管停留于突击性安全检查与季节性检查的这一现状,建筑业施工单位需建立健全专业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检查、全面的安全检查、日常的安全检查以及要害重点部位专查管理体系,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重心前移,形成制度化模式,从源头上杜绝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二,施工企业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应当制定有效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的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操作人员上岗持证制度、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制度、建立建全安全检查制度,根据项目规模及专业特点配备安全监督管理组和专业安全监管人员,作为企业领导得确保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建筑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得落实安全措施费用有效使用,使得各项安全措施机制在施工现场生产当中落到实处。

(3)加强培训,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工,他们的知识文化、技术水平普遍低下应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知识教育培养的重点,且建筑施工现场错中复杂、每个建筑物具有单一性造就员工应当在改变施工工艺、变换岗位、上岗前需要经过公司、项目、班组等三级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特种作业人员需按国家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均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包含安全生产法律与法规、通用安全技术,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项目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包含项目概况、安全生产状况各规章制度、主要危险因素及安全事项、预防事故及措施、案例及应急处理措施;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包含遵章守纪、岗位操作规程、工序衔接及安全事项、典型事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劳动防护用具的性能及使用。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与管理,做到持证上岗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三、结语

我国的建筑业获得巨大的成就,建设规模处于逐年扩大的状态,是国家的一大支柱产业。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建筑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十分不协调,对国家、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带来巨大损失。为有效遏制、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应当深入、全面、客观的分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建筑行业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华燕.王国际等.建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管理[J].土木工程学报.2003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篇10

关键词:房屋建筑;安全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安全也随之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建筑业的安全问题决定未来建筑企业的命运。然而,在当前的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尽可能使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冲突得以解决,对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地管理体系

当前建筑市场秩序可以用“混乱”来形容,因为一个建筑工程有多个分包商来完成,工程转包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市场的“特色”,而针对我国特色的建筑施工特点,我国却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结果导致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没有发挥它的效应,比如当一个建筑工程施工出现安全事故时,很难确定事故责任,因为实施建筑工程的主体一般是经过层层转包的,它们一般没有相应的建筑资质,而要追究建筑总包,却又因为它们不是具体的实施者,不能对它们进行严厉的惩罚。

2、不规范的施工技术

现有建筑行业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更新较为缓慢,没有好的安全技术规范等均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严重。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进度,施工企业都会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来施工。各种技术设备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量,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很多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技术知识不过硬,同时在使用设备之前,没有进行相关技术交底或交底不够完善,这导致他们在施工作业设备操作过程中违反了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只有通过经验或是落后的传统施工技术用于生产过程,使施工现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

3、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不合格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很多建筑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工作环节做得不够好,采用的材料质量不过关,使建筑质量较低。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推进,已建好的低质量工序给后续工作人员的继续施工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一些施工设备不合格、保养不健全,这也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4、针对安全监管控制投入不够

建筑施工单位为保证项目成本,致使投入到施工现场中的安全管理费用和安全保障设施少。而现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最大问题是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安全管理资金的缺少。安全管理的费用少,必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和设备配备稀缺,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对建筑施工地造成非常坏的影响。有的施工单位完全忽视安全管理,针对安全监管控制的投入力度不够,没有针对施工人员进行建筑工程安全教育,使得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施工行为,降低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现场带来了安全隐患。

三、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监督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监督制度,能够为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保障。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每个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并制定安全管理的具体制度和规范,形成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逐步提高安全管理监管的水平和力度。安全管理小组有权对于施工过程中一些不合规范的行为予以制止,并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批评教育或惩罚。第二,施工单位必须规范自己的分包管理体系,选择资质齐全、施工质量较好的单位进行合法分包,然后与分包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要求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并予以监督,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强施工技术上具体的管理措施

施工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管理这方面的一些基本工作,如把相关技术的一些原始记录进行完善,并加强相关技术资料的规程、信息、档案及相关数据计量工作方面的管理等。施工企业在施工技术上的管理措施要加强,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让施工人员能准确意识到所承担的工程以及相关技术管理上的责任。利用先进的一些信息管理技术,来对资料的搜索、记录、整合以及保存等工作进行重视,并协同社会上其他建筑企业以及资深人员来共同合作,大力组建一个综合统一的、全国性的此行业数据库,为此目标进行不断的努力、奋斗,让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其施工技术管理上有更强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3、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问题的监督,是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及预警机制的有效措施。具体来讲,建设施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各级管理部门认真履行法定的监督职责,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监管,规范建筑施工市场,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定程序办理安全管理相关事宜,对违法分包和非法的施工方案,给予严格的查处,并使有关人员接受严厉的惩罚。另外,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检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并切实跟踪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进度。

4、淘汰陈旧设备,应用科学技术大力改善工作环境

根据工程规模,适度加大安全管理与控制方面的资金投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地更新施工材料与现场操作设备,对于陈旧、对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的设备要坚决淘汰掉,改进相对落后的施工工艺,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尤其是针对高空降落的高危险系数设备要仔细检查其牢固性,认真核实,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做到万无一失。同时积极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进一步改善现场施工的作业环境,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尽可能的降低人为错误的出现,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提高现场施工操作术水平。

5、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农民工,专业素质相对低下,安全意识淡薄,大多具有肯吃苦、大胆、蛮干的淳朴本质。因此对这些奉献在施工前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很有必要,目的是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切实增强其自我安全防范及自救能力,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就应该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一定的考核评分;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安全常识、现场经验分享活动,把安全教育以这种特殊化的形式进行日常普及,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篇11

关键词:现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技术交底;策略

一、构建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

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指建筑施工的每一个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的态度和理解,以及处理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和隐患的规则和模式。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进行有效施工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和防范安全风险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切实构建一个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现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构建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主要包含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

首先,企业必须始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每一个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必须树立牢固的“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施工理念,并且加强对国家安全法规的研究,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安全政策的执行,落实贯彻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其次,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实际的操作技能,积极倡导科学的安全生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环境,规范安全生产秩序。

再次,企业必须不断的建立健全企业关于安全生产的教育制度和培训体系,避免出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定期对企业管理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培训,坚持紧抓对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要根据员工的安全技能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让每一个员工能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最后,企业要构建完善的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如:安全奖励机制、员工福利机制、安全行为约束机制、安全考核机制、安全责任约束机制以及安全保管机制等等。

二、切实做好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必须切实的做好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且建筑施工的项目负责人必须向参与到建筑施工中的各类现场管理人员做详细认真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工作,必须让每一个管理人员对该项目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安全要求、施工技术和施工工序等有清楚的认识,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交底是贯彻落实建筑施工安全计划和措施的关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各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也应该严格遵循建筑施工安全计划的要求,对具体的建筑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详细认真的落实安全技术交底措施,让每一个现场的操作人员都对建筑施工的工种、工序有深刻的认识,让每一个操作人员都明白自己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生产操作技术和方法。另外,还必须切实的履行安全技术交底签字手续,从而提高安全技术交底人员的岗位责任心。现代建筑施工项目从开工到竣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只有切实做好技术交底,让每一个操作人员都明白各自的施工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够有效的防范安全风险,降低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全过程安全监管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进行有效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保障,只有科学合理和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才能够保障在具体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够有效的规避安全风险。基于此,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各方的职责,并且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制,切实的提高建筑施工安全建立人员的综合素质,落实项目监理责任制;落实全过程的安全监理,对于建筑投资决策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建筑工程的竣工投产阶段以及建筑工程营运阶段和建筑工程项目后期评价等阶段,要实行全过程监理。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每一个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落实项目监理责任制,落实全过程的安全监管,才能够有效的进行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四、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计划施工,编制安全措施

加强现代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切实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施工组织计划,根据建筑的特点和需求,根据施工场地的特点,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施工组织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制定现代建筑施工的专项方案,根据各项数据和信息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具体的施工方法;对于夜间施工的情况,必须严格根据夜间施工的环境、特点、施工类型、安全需求等,进行编制具体的夜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根据该地的天气等因素,制定科学的防御台风,防火,防灾等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根据建筑施工的各工种,如钢筋水泥施工、木工、机械工、瓦工、水电工等不同的工种对安全工种的不同需求,按照规范编制具体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于高支模、施工机械设备的拆装、深基坑、高出作业、外脚手架以及施工用电等具体的施工工序,要制定专项的安全生产施工方案。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计划进行施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计划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五、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首先,科学合理的选取建筑施工安全系数。安全系数的选取是现代建筑施工进行组织设计和具体的施工中一个重要的安全因素,是保证建筑施工机械零部件以及建筑物所要求的强度的保证,它可以使机械设备以及建筑物等处于一个安全运行的状态,使机械设备和施工工序工艺能够正常进行。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在安全系数的选取上,需要秉着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原则,切实从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辩证的分析,从而选取出科学合理的安全系数。其次,切实提高建筑施工的可靠性。即:提高建筑设备、建筑物以及附件在既定时间和既定条件下完成既定功能的性能,其具体的措施有冗余设计、维修保养以及定期更换、降低额定值和选用高质量材料等等。提高建筑施工的可靠性,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风险。最后,加强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监控。所谓安全监控就是对各项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管与控制,控制某些施工技术参数,将危险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事故的发生。

六、结论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建筑不断朝高层建筑发展。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存在比较大不安全因素和危险性。为了切实的加强现代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对现代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现状的研究与调查,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改正,树立全新的现代建筑安全管理意识和理念,不断的完善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安全管理监督,落实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构建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做好安全技术交底,采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晓强,胡万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科技成果纵横.2008(11).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篇12

“安全链”与项目安全建筑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同时,建筑业是典型的基于项目的行业,讨论建筑企业安全行为离不开项目。因此,建筑企业安全行为管理应是一个双层次的管理体系,第一层面应该立足于企业管理,第二层面应立足于项目治理。建筑企业安全行为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管理责权配置和行为规范问题,应坚持历史的、比较的和系统的立场和观点,从管理体制机制上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找出路。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建立面向双重对象的三层次分析框架,框架在横向上包括企业和项目两种组织形式,纵向上涵盖了体制、治理和管理三个层次。从该框架出发,可以得到一条“链”。该链条以安全行为管理体制为起点,以企业的安全行为为终点,在治理与管理两个中间环节上,存在着企业和项目两条平行的轴线。根据对企业的“内生性安全行为”和“外生性安全行为”的认识,可以推测出建筑企业安全行为问题层出不穷,一定是“链条”上的某些环节上出了问题;对“链条”进行梳理,或许能够解开前面提出的问题。(1)从企业安全管理来看:建筑市场产业结构失衡,僧多粥少,供给远大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再加上部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导致了企业内生性安全行为的不合理:安全投入的减少,安全机构尚不健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足,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企业安全问题。(2)从项目治理层面来看:一是建设项目法人缺位;在实践中,项目法人往往被等同于业主或使用单位,项目法人的缺位和非项目法人的越位问题显著,项目法人责任制浮于形式。二是控制方、咨询方,主要包括监理单位、项目公司等监管失控,尤其是工程监理机制形同虚设。由于项目外生性安全行为的选择,必将消减项目的经济利益,项目及建设项目法人以及第三方的博弈应运而生,但是项目法人的缺位以及第三方监管的失控滋生了项目短视的安全目标,最终导致企业不合理外生性安全行为的出现。(3)从国家安全管理体制方面:外部规制对提升建筑企业安全行为目标达到社会可接受水平是必要的,政府安全规制主体和企业经济目标的主体之间的博弈,决定了企业内生性安全行为和外生性安全行为的水平。但是在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职业卫生部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这使得企业经济目标起了主导作用,其实施内生性安全行为和外生性安全行为水平降低,即企业存在不安全行为选择,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优化建筑企业安全行为的路径

选择建筑企业行为的不合理既要从微观上治理,又要从宏观上改革;因此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模型应该是双层次的结构模型:第一层面应该从微观方面入手,立足于项目治理,企业管理;第二个层面应从宏观方面入手,立足于国家宏观调节机制和政府监管。(1)在微观方面,建筑企业安全行为合理化改革路径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1)在企业安全管理层面①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生产行为,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建设。②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氛围在改进企业的安全行为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建筑企业可通过“亲情文化”、“不谴责”安全文化的建立,促进职工的安全行为的养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③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的主体,建筑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建立安全费用台账。④以人为本,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人是安全生产实践的主体,人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因此,紧紧抓住“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通过行为路径管理体系的建立,养成职工良好的作业习惯,降低企业生产事故率。2)在项目治理层面项目治理层面关键是合理配置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实现能力、资源和态度的最优匹配,充分激励协调参与主体的行为,项目治理模式应根据建筑市场和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合理选择,实现风险分担和激励强度有效可行的组合,确保项目参与者的的经济利益,从而有效促进内生性安全投入和外生性安全投入的增加,保证企业安全行为的实施。(2)宏观层面,建筑企业安全行为的合理化改革路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强调要建立全面的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调节机制,机制应包括三个内容:行政指导系统,主要功能是制订建筑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制订并完善一些安全生产规范,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合理化指出方向、提供条件;经济系数系统,通过价格、利率、税率的变动调节建筑企业的微观活动;信息指导系统,其功能是为建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内部决策趋向国家安全生产宏观目标,避免企业信息闭塞,盲目指导安全生产。2)政府的经济增长偏好要逐步向经济秩序目标偏好方向转化,努力实现建筑市场竞争环境秩序目标、建筑市场竞争规范目标、建筑市场组织秩序目标,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促进合理化安全行为的形成。3)创新企业资质管理,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企业资质管理的创新,形成健全、完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淘汰安全事故率高,安全生产水平不达标的企业,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的安全行为,促进企业良好安全行为的养成。4)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管理力度。突出重点,分类监管,加强对建筑安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的监督管理。监管企业履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程序化、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路径的体系的养成,从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5)建立安全生产的风险抵押金制度只有解决了约束问题,才能保障责任规则对安全提供的有效激励。建筑业属于高危行业,事故频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的建立,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后,可以提供事后救灾、抢先和善后工作所需要的费用。通过以上努力来强化过程监管主体权利的独立性、完善规章制度、增加规制的普适性以及促进各项机制的协调,从而达到强化安全规制的目的,进而促进外生性安全行为选择。

3结束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高危儿护理诊断范例(3篇)

    - 阅0

    高危儿护理诊断范文篇1【关键词】胎心监护;胎心率基线;胎儿窘迫胎心监护是近年来普及监护胎儿的主要方法之一,能不断地观察胎心率基线变化,辨别胎心率与宫缩胎动的关系,随时发.....

    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案范例(12篇)

    - 阅0

    学校绩效考核的方案范文篇11.我国实施绩效工资的背景国务院决定,义务教育学校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实施效工资是;有利于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