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一、教学氛围的情感渲染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贴切的语言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波澜。教师在表述课文时一定要主题明确、立场坚定,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例如,《背影》的开篇,朱自清这样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我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引用了黄磊的歌曲《背影》,不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同时完美的契合了课文主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组织学生讨论有关“父爱”的话题,并请个别学生讲讲与父亲之间发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带着这种情感进入《背影》。歌曲播放完毕,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应当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珍惜亲情,多关心父母,多与父母沟通交流;掌握本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并体会其语言文学艺术特点;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如,“作者当时去过北京两三趟,并且已经20岁了,为什么父亲还要执意去车站送作者?”、“父亲当时失业,家里还需父亲支撑,压力十分大,本已经决定不来送作者了,为什么后来改主意了?”课堂导入环节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朗读的情感升华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对亲身经历的有感而发,表达了对父亲的爱。关于“父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读”是语文学习的普遍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语音、语调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读”,正是体现了“读”这一经典的语文学习方法,通过富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实现由语言的理解转变为深层的情感体会,融入文章情境中,仿佛自己是文章的主人公。

例如:《背影》中,父亲为作者买橘子的场景,现实生活中,买橘子是常见的情景,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时间、地点、背景,却可以体现独特的社会情境。“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离别”这种背景隐喻了全文悲伤的情感基调,如何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导学环节要为学生营造课文中的情境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电视《人生》,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有感情地朗读《背影》,感受字里行间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写作的情感培养

一般而言,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会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并带领学生进入其中,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例如:《背影》中,有一些关于父

亲背影的细致描写,教师加以适当引导,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里的“写”,需要学生先讨论,然后再由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可以教师设计,也可以学生自己设计。以《背影》为例,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父亲离开时的背影、作者记忆中父亲的背影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挑选其一,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背影写出来。

情感是人们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与文字的训练,也不单纯是为了探求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教师情感策略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感受、领悟、体验的情感活动过程。新课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的情感教育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结合了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初中是成长的转折阶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中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除了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身心全面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早日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篇2

1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任务是处理好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

3.1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3.1.1教师应该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而事实上在广大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容易“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主观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表面看来是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学生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基本规律的。

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努力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能”教,重点是“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3.1.2教学模式从“课堂教授型”转变为“指导策划型”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办代替”,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1.3教学思维从“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思维”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2逐步实现两个优化

3.2.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和“学困生做得了――中等生做得好――优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3.2.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3.3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策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65-01

课堂提问既是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意义,积极把握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合理运用提问策略,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提问技巧,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而做出的几点探讨: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

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问题,课堂就变得了无趣;没有问题,课堂上教师只会呆板的传授学生知识;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层。提问是教师以提问的手段进行教学的实践性活动。课堂提问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启发式教学而言,提问是其重要式,它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④可以有效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⑤可以实现教和学的双向流。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课堂提问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严重的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现如今的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他们在观念上就没有正视提问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认为提问只是一个形式,没必要太注重,因此就使得许多教师在给学生提出问题后,往往给同学们很少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没有什么回应,最后就由老师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有时候学生对于问题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并不相符,老师在这个时候经常会打断学生,然后说出标准答案,而不是针对学生理解上的误区及时给予相应指导。其次,由于教师的不重视,使得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也存在问题,很多教师,要么就是提出的问题数量过多,过于频繁,让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何回答。要么就是不着边际,胡乱的提出问题,使得问题空洞、难度大,缺乏针对性,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还有的就是部分教师课堂中经常提问同样的问题,缺乏创新,流于俗套,学生不感兴趣。多方面原因的相互影响,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越来越低下,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三、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策略

1、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向倾向,决定学生行为是积极还是消极、主动还是被动,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严重的制约着课堂活跃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的关键因素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就会情不自禁的投入课堂教学,配合教师实施教学手段,然而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那么,即便学生坐在教师里,也只会让课堂更加沉闷,不利于学生的长久性学习。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提问,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学中,教师充分应考虑问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学情,尽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激活学生的积累和经验,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多元解读,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提高教学效率。

2、合理运用提问技巧,提高提问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提问的时机,并能巧用一定的提问技巧的话,那么,对学生而言就将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如果只是草草了事,不怎么搭理,那么,提问教学将失去现实的教学意义。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的实际情况,选取有效的提问策略,提高提问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对于提问的技巧来说,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掌握好这几种策略:①抓住关键词语:课堂提高要抓住关键词,把学生的思维触觉引到问题的焦点,有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言语作深入细致的品味、分析。②抓住关键角度:就是要抓住关键角度迂回设问,不直接从正面设问,鼓励学生在更高层面、更深角度、更宽的视角上去想问题、求解答。③抓住关键因素: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就是互相之间的比较。要注重在比较重发现,在比较重生成。只有这样,巧妙的提问,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3、遵循提问的原则,进行高效提问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而言,是一种有动机、有目的的教学行为,因此他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教师如实的掌握好,我们所提出的问题才会更加有效,发挥出育人的作用。为此,教学中,教师积极的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①科学性原则:教师对学生进行发问,自身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切不可盲目发问。②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根本原则。③全面性原则:初中各个班级的学生层次不一,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在发育和过渡时期,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都要顾及到,以整体提高班级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类,来顾及到全面性。

总结: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如实的遵循好提问原则,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实践、探究,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步步高升,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1篇4

一、渲染气氛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象,他们容易凭感觉来决定自己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渲染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形成亢奋的思维状态,迅速自然地进入教材所揭示的情感世界。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名作《春》时,我切实注意教学语言与音乐、视频语言结合对学生的正效应,与优美的轻音乐伴奏下的新春风光片同步范读课文,尽力使语言显得抑扬顿挫、变化有致。我饱含深情的语言与活泼欢乐的音乐节奏,鹅黄柳绿、桃红李白的春景,共同构成了一个美感体验的整体。化抽象为形象,变枯涩为生动,渲染了课堂的气氛,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春天氛围之中。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情绪高涨,陶醉于语文课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深思而专注,在盎然的兴致中很快就掌握了要学的内容。

二、创设疑问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凝。”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创设疑问可以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教师要做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全面掌握教材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之处布疑,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由疑问的产生开始,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能力,充分感受释疑过程中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对于“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我没有直释其意,而是提出疑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顿生疑惑,急于想知道答案,我借此指导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明了“且”为“将近”之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对于“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我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学生:“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干什么去了?”学生看了课文都高兴得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妈是孀妻,他是遗男呀!”这样“孀”“遗”二字之义便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疑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棒。

三、情景表演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将其改编为课本剧,用声情并茂的情景表演,诠释文本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个个跃跃欲试,并在表演中张扬出的鲜明个性。他们把《孔乙己》中孔乙己仅来一碗洒,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还摆着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架子,还要炫耀自己的才学(回字有四种写法)的穷酸、迂腐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用夸张的表现使《变色龙》中警察的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处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课文情景的表演为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引来了一道清新的活水,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了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

四、竞赛活动

争强好胜是初中生共有的心理特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周期性举办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的基础上,由学生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设计了颇具特色的“青苹果园地”,园地中设立了习字、演讲、作文、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不同的栏目评比,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奖,逐步积累,到期末时评选最终的优胜者,并适当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竞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因此更为高涨。

五、巧妙留白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语文教学中的巧妙留白,可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思结合的平台,给学生构建一个巩固品味、想象创新的空间,把“最甜的甘蔗”给学生自己去品尝。在我声情并茂地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当念完“千里共婵娟”一句后,我的手势仍停留在空中,声音也是音断气存,久久挥之不去,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遐思,颇有一种“未完待续”之感。这种无声的留白,让学生尽情地放飞思绪,“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风处觅鱼踪”,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陈铭金初中语文教学“激趣”手段《教学世界・上》2009年8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1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标

阅读通常被定义为:“从书中捕捉作者的意图”或“吸收所写文字的内容”。事实上阅读应该有更完整的定义。这个定义可以是这样的阅读是个人与符号信息之间发生的全部相互联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朗读过程中节奏感不规范

只有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才有了接下去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习惯和方法。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我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教授语文时,总会通过一定的手段,激发出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比如先激发学生对语文语言文字美感的体验,可以从网上找一些配音朗读,或者教师自己配音朗读,或者让学生自己朗读。《春》全文作者感情昂扬,长短句交叉错落,读起来朗朗有生气,感彩浓烈,如果读的平平淡淡,毫无起伏,就无法体会作者意念里春的生机、春的朝气、春的生命力,及作者对春之美的热爱之情,建议教师首先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带着感情去阅读,最终实现课后练习的要求,熟练背诵其中精彩的段落。

2.教师教学能力亟待加强

目前的教师真正读书的还是比较少的,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且不说,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就连我们手中的教材有部分教师还不是很熟悉。试想,一个连语文文本都不甚熟知的教师,光靠几本教参,网上粗制滥造的“他山之玉”(当然,不乏优秀的教学设计),学生也有的教材全解,何谈有效呢?人们经常用“一桶水”与“一碗水”来形容教与学的关系。那么,教师们就要精而多地引来更多的“活水”厚积薄发,这样,渴望发展的学生的“一碗水”才会“清如许”。我们不必苛求志存高远,读多少中外优秀语文,但一定要把选入课本中的语文解读要到位,有个人的阅读体悟和独特的理解及评价,做到“闻道”在先。否则,我们教师也不能达标。没有阅读就没有发言权。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能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总结出的好的阅读方法分享给学生,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畅游文海,展卷拾贝,体验阅读的,获得美的享受。那该是多么惬意,多么美妙啊!“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当然,我们要学会对教材的取舍,会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措施

(一)感知阶段

阅读语文,我们还要设身处地,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并且品出其“味”来。如鲁彦的《听潮》中有一段:“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黏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间中的一切。”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作者在普陀岛上“听潮”时的感觉。显然,我们不少读者并没有这番经历,那么,是不是就没有这样的感受呢?并非如此,只要我们在阅读时紧抓住“腥气”、“咸味”、“黏”、“润湿”等词语反复咀嚼、体会,根据我们曾经直接或间接看到的海潮景象(如电影、电视上的镜头),我们就会产生与文中描写相类似的感觉:耳际是巨大的轰鸣声,眼前是如烟似雾的飞沫,鼻中闻到腥气,口里尝至咸味,身体感到黏润,如进入作者所处的情景,从而能更好体会作者观赏海景时的喜悦。

(二)解读阶段

“形散而神不散”是语文结构特点的集中体现。如杨朔的《荔枝蜜》比较典型。这篇题目是《荔枝蜜》,文章里说那是一种极香的蜜,但更多篇幅却是写这种蜜的酿造者——蜜蜂,并且表达了对它的赞美。课文开头写小时候被蜜蜂蜇的事,到第2段却笔锋一转,抛开“蜜”“蜜蜂”去写荔枝树、吃荔枝果的事,后来又写到养蜂场去参观,又写了好像与主题无关的大黄蜂,最后又写到在水田里插秧的农民,又写自己做梦变成蜜蜂。这些材料,一会儿回忆,一会儿现实,一会儿梦境,一会儿物,一会儿人,真可谓“散”极了。但这些“散珠碎玉”却被一个“神”串了起来,那就是都为“赞美像蜜蜂一样的劳动人民”作铺垫,这正是语文的神韵。语文阅读还要善于抓“文眼”,即文中的“点睛”之笔,文中的主旨。

(三)品读阶段

语文的语言有的优美洗练,如《春》、《白杨礼赞》;有的质朴自然,如《背影》。语文阅读品味语言是重点,阅读时应细细咀嚼,揣摩语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比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描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四景,分别用“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四个词修饰,质朴自然,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视野和认知角度。同是虫鸣,油蛉似“低唱”,蟋蟀如“弹琴”;同为动作,黄蜂因肥胖而用“伏”,叫天子因轻捷而用“窜”,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情趣和独特感受。品味语言,还要从情韵上去推敲。像《听潮》写落潮时:“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作者调动各种感官知觉,用颇具感染力的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美、清丽、充满柔情的海睡图,真是妙不可言。语文中还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品味语言时,如果仅满足于把一些修辞格对号入座的话,那势必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应深入一层,挖掘有关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习读阶段

何谓意境?意境就是作者通过把具体事物描写和强烈思想感情相契合,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如《荔枝蜜》结尾:“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一段,读者读到这里时,也会像作者一样“一颤”,也会像作者一样对蜜蜂发出由衷的赞叹,也希望自己像作者一样做一个梦变成一只蜜蜂。这就是意境美产生的作用,使读者跟随作者进入了角色,产生了相似的感受,引起了心灵的共鸣。

三、结论

总之,根据新课标对中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所提供的具体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有效地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对于教师而言,更需要如何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够对阅读更加感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德云.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112-113.

[2]朱小云.在教学反思中进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2):90-9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篇6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时代的发展需要初中语文课堂进行高效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指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能够快速处理文字信息的人才。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尽相同,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读是最简单的事情,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信心,在齐读的过程中,还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实施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想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首先要制订科学、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需要语文教师明确通过阅读教学想要获得怎样的教学效果,同时将教学目标分化为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依据新课改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制订,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制订。同时,为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成果,而非单纯依据教师的教学计划,使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与此同时,由于课堂教学具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情感变化都会导致课堂教学实况难以遵循教学计划进行,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弹性,从而应对课堂上的不可控因素。

2.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文本、探索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挖掘文本底蕴,从而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的过程。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想要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得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教师就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功能,为学生创造出有利于学生阅读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中国著名且典型的石拱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石桥建筑的匠心独运,感知中国石拱桥的魅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对于班级里语文阅读兴趣较低且语文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教学情境安排中,教师也要格外关注这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氛围。

在营造开放式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外,其自身也要成为开放式教学的组成部分,这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如教师可以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在讲到精彩之处时,运用手势辅助教学,向学生传递文本内容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口语对文本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讲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渲染n堂气氛,将学生引入文本情境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与创新。

3.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理念将学生看作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对文本的感受力,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具体实践方法是,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摒弃传统“替学生学习”的陈旧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学习中去,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4.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阅读时间的安排取决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在课堂上为学生安排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是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的作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就遵照“教为导,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归还学生,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如在教学《芦花荡》时,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词,并根据课后的思考题再次研读课文,对文章的大体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再对《芦花荡》进行深入的讲解。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阅读学习中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师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5.拓展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篇7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该以“实”宇来当头

首先,“实”要以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为框架。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来制定。一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制定方面,词语过关重点需要锁定哪几个,文学文化常识是否需要重点了解;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文本的精点亮点品读能力等方面都应该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中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

其次,“实”要以了解学情为前提条件。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二是要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教学目标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三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对依存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冲动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在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相互影响,也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倾向的培养调整。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以“新”宇来支撑

“新”指的是新理念、新技术。新理念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新技术就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有在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新理念,灵活运用新技术,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和自身能力的有效提升。

第一,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新课标新理念。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而不是教师演戏学生看戏。3、引领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4、与学生对话而不是只向学生问话。5、共同探究知识而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第二,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多媒体技术仿佛是一剂良药,给“腰酸背痛”的传统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命力量。只要因课制宜、因需所取、因势利导,多媒体技术能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鲜活生动、绚丽多姿。1、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因材施教。3、利用动态性,启迪思维。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最终归宿应该以“效”字来检验

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而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中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每节课都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追问追问:第一、对于这节课学生会感兴趣吗?第二、这节课我要让学生学什么?第三、课程结束学生都学到什么,要补充什么?

综上所述,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毋庸置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异彩纷呈。但是,物极必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旦走向了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依赖,甚至是让多媒体技术充斥初中语文课堂,教师的课堂组织完全变成是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本真之味。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实”字当头,以“新”字支撑,以“效”字检验。既要稳抓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之“实”,凸显初中语文教学的语文之味,也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之中彰显课改“新”理念,合理运用“新”技术,更是需要高度关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之“效”。找准“实”“新”“效”的最佳契合点,最终实现有语文味、有新理念、有实际效果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

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为更好地改进语文课堂而努力,如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怎么才能更好地教习语文课,成为一个重大课题。高效和优质的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本文以新课程为背景,阐述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很多时候是凭兴趣学习的,一旦喜欢上哪一门课,往往会事半功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学习课程《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在诵读课本之前,可以先讲一讲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告诉他们即将学习的课程也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一般孩子们都是喜欢听故事的,通过讲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教学也不费力气。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多媒体也渐渐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教师一味地解说、朗诵,达不到视听结合的效果,而使用多媒体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幻灯片或是情景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加强写作训练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自然无法忽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因此教师应该在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读一些优秀作品,做好读书笔记。

四、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

初中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课下也需要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巩固和检测。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一改以前量大于质的课后作业形式,精心挑选作业,抓住关键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在新课程的形势下,语文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的理念,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活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即:课堂教学低效化,教学形式过于追求活动化,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不到位,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互动等。因此,初中教师急需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一、制定导学方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重点,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制定相应的导学方案,最后让学生根据导学方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冯骥才《俗世奇人》一课中,教师首先可以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为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领会文章人物的精神风貌;情感目标为让学生深刻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能力目标为让学生认真精读文章,品味文章语文的特点。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具体的预习任务。即了解冯骥才的生平及写作此文的背景,并且对《俗世奇人》的全文进行相应的了解;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的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深刻体会文章中小人物的大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思考课后练习题,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感知;最重要的一点是把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在这样的引导下,使得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语文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得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应有的

保障。

二、创设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阶段不但是他们生理变化的时期,也是心理的成长时期,各种各样的烦恼接踵而至,假如调整不好,极易使得学生产生叛逆厌学的心态。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便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情境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香菱学诗》一课中,由于《香菱学诗》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视剧版《红楼梦》的一个片段,使得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并且体会到作者写此文的真正意图所在,即作者写香菱写诗,就是为了抬高香菱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一来,当香菱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得悲剧性更为强

烈了。

再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中,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内容离学生较远,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映相关的影像,把当时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破坏的故事重现,学生便很快地进入特定的环境,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也就是说,通过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三、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应把学生引向“问”之源头,使得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读出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受到什么启示等,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便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能生成问题,会问才会学。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关于“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恐龙的灭绝和地球的构造有无联系?对于“被压扁的沙子”一文,教师可以紧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恐龙又和压扁的沙子有何联系?如此一来,不仅使得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本质,而且可以让学生懂得不同的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可以互为见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如:老师在讲解鲁迅《藤野先生》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即作者写自己在东京的经历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写在仙台的一些生活情况?写藤野先生的缘由是什么?写本文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这与后文作者放弃医科学习有什么关系?这一连串的问题,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而且使得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导学方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此外,还需要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呼啸.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若干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1).

[2]郝小柱.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现代阅读报,2013(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篇10

关键词:微视频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的语文微视频,贴近学生身心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可是现实的语文课堂却常常以繁琐的分析,支离破碎的讲解替代基于学生直接体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沉默寡言,语文学习兴味索然,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语文课堂变得不被学生喜爱。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生活化微视频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尊重了学生个性化语文学习的体验。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中有专题教学《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选读的文章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统筹方法》,文章虽然举的例子是泡壶茶喝,但是这类说明的文字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我们把这一章节的内容录制成微视频,采用安装好的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精当的录制前期课件呈现的来源于生活实例的洗茶壶、烧开水、拿茶叶等先后关系进行演示、讲授,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这一内容的时候就获得了丰富的直观体验,当然微视频录制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讲解,需要在录制过程中用有效的问题“哪一种办法更省时间?”激发学生的思考、讨论、质疑,学生在争辩中提升了语文素养,同时丰富了生活阅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语文学习的内容很多,只要我们老师有心捕捉并及时录制,会成为很好的语文教学资源。有时甚至可以安排学生自行录制,让学生主动发现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简洁完整的语文微视频,提供学习平台

微视频是学习“微时代”的新样态。微视频针对特定目标人群的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两个知识点,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制作简单、多样传播、自主播放等特点,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尝试。一般完整的微视频控制在8分钟左右。语文学习的本质是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语文课堂上需要学生的体验,更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制作微视频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学生思维留有空间,给课堂活动留有余地。如今的语文微视频在古诗、古文学习时运用较多,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自我的建构思考,一个好的语文微视频应该是条理清晰、简洁完整富有启迪价值的。例如学习古文《记承天寺夜游》这课,有个老师以抓关键词的方式录制微视频,讲解清晰,如果从课文的题目开始每一个关键词的讲解都是以灵活富有挑战的问题呈现的话,学生能自然在思考中进入课文,这样的微视频是学生感悟学习苏轼的人生境遇与心态的很好促进手段,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平台。

三.学生自己的语文微视频,符合学生学习水平

目前网络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教学微视频,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但是这些教学视频是否可以全部拿过来,供学生学习,值得思考。基于学生自己学习水平,基于老师所带班实际学情的微视频才是在语文课堂上发挥实际作用的,因此教学中应该使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视频。学生自己的语文微视频,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更贴合学生学习实际,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比如在进行习作练习课《在生活中找“米“》这课时,可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提示后自行录制学习微视频,讲述自己是如何在选择生活中有趣有意义的材料的,选材要注意什么,课堂上互相交流、补充;再如遇到同样的选材的时候,可让学生录制自己构思的片段,讲述同样材料不同的表达视角,这样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就能明显进步。

四.根据学生学习状态,适时使用微视频

数字时代到来,语文微视频应该更好地成为学生零散时间的学习陪伴者和营养师,所以现在一些学校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的翻转课堂,由课前在线学习、课堂面对面教学两部分组成,课前在线学习也就是微视频学习,要求学生在家里用网络自主完成。可是基于不同的学生家庭学习环境以及不同的学生学习状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使用微视频更多在课堂上。这就需要教师谨慎选择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微视频教学。如相关语文学习内容背景知识的教学,可以在课堂的前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同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的教学,可以在课堂中的习题讲解部分插入;有关知识梳理,可以在课堂结束前给出,有关拓展型内容也是在语文课堂学习结束时给出方便学生进一步思考学习。同时教师要保证学生微视频学习的时间,笔者一般安排微视频时间长度的1.5倍左右,这样有的同学就有时间回看或者提问,一遍能学习到位的同学可以先进行交流讲述达到整体提高整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目的。

五.通过练习,即时反馈学习微视频效率

习题训练,即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练习中,深入理解知识、训练技能,同时还能开阔思维。习题设计的时候既要包含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同时又要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需要,根据内容特点题型可以多样化,如填空题、判断题、主观表达题等。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视频的同时,根据学习内容可以制作难度恰当、数量合理的学习检测单,学习检测单可以是纸质稿,也可以是在网络平台上布置(如“一起作业网”),在上课一开始发给学生。这样的习题训练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挑战性。语文习题课堂如果恰当呈现微视频,课堂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如果在网络环境下我们也可以通过学生观看微视频的学习要求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习题,并适时归纳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利用网络的优势分析实时数据,真正落实了语文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个性化主动学习语文,参与语文及时反馈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均得到提高。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探究欲望,进而行使主动学习的行为。也正因为此,提问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提问则能够引导学生对某种事物形成一定的重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机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涉及内容较多,教师采取提问手段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内容的全面性

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一大目标是:实现由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转变。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内容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例,它的对话和交流涉及三个内容:作者、阅读文本以及读者。教师想要学生自主探究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其提问内容设计要全面。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这三个方面来对阅读文本进行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一方面确保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全面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进行提问,诱发学生自主探究,即:作者写作这个文章的背景是什么?文章中都用到了哪些修饰词?为什么用这些修饰词?这些修饰词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文章中提到的“他有一条戎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存在吗?说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三味书屋时候的快乐事件有哪些?作者为什么将这个阅读文本归入《朝花夕拾》书籍中?这样,从作者还原到对阅读问本地剖析再到自我阅读的延伸,提问涵盖内容较为全面,学生通过这些提问自主探究不仅会增强自我语文知识技能,而且也有助于自我学习方法的形成,从而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初中语文中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单一的某种提问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匮乏,同时,不同的阅读文本涉及到的提问涵盖是不同的,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阅读文本内容,实施多样性的提问形式,以问来促使学生思维产生变化,生成新的感触,进而形成一定的阅读感悟,凸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提纲挈领的提问形式。这种形式注重的是以阅读文本的主体脉络为基准,提问选择阅读文本的重心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新增加的知识点等。如:朱自清的《春》,笔者在提问时以作者的写作主体脉络为基准,即:作者选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描述的“春”,写作结构是什么?便于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文本的核心内容,产生感悟,升华情感体验。

2.点发的提问形式。这里说的点发指的是阅读文本中最能够刺激学生情感或者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话语为基准来进行提问,这个点往往是关系着阅读文本整体,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3.委婉式的提问形式。委婉式提问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这种提问形式不是直接的将某个问题进行呈现,而是运用阅读文本中的空白进行提问,促使学生想象、自主探究阅读文本。

三、提问预设的周全性

提问是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设计的一个环节,本身具有一定的预设性。有效的提问是能够刺激学生思维的碰击,进而产生新的体验和感悟,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等。这样一来就决定了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需要注意提问预设的周全性,进而来确保提问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通过提问能够主动学习、提升自我。提问预设的周全性有着催化剂的作用,设计得当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运用性,以及自我知识体系的整体统一性。笔者在教学中,一般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学目标、学科目标为导向来进行设计提问,尽可能的确保提问的周全性。

如: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从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掌握情况以及提问的时机三个方面做出提问预设,首先,结合阅读文本内容,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等;其次,引导学生充分的、自主的探究阅读文本内容,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感触;再次,笔者分析这个阅读文本在整个教学阶段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想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进而来把握什么时候提问能够较好。在这个提问预设过程中,问题提出的时机较为重要,笔者一般遵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则,将提问设置在学生疑惑、似懂非懂的状态下,借以来以提问引导学生豁然开朗,形成自我阅读感悟,提升自我语文技能和素养。

总的来说,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是一门艺术学问,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新课改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提出多元化的问题,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篇1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意义;存在问题;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104-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学科的学习要重视感悟和情感体验的培养,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由轻过程、重结果向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和效果进行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和评价的总称。从大的方面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改善,对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和教师互评中改正自己教学中的缺点,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教学要求正确使用教学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都有着积极意义。

二、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观念方面。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流行的是轻过程、重结果的评价观念,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围绕知识点、围绕考试学习,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2.评价标准方面。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有效进行的前提。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各学科的评价标准是统一制定的,没有充分考虑各学科的特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特性,重视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其他学科有很大差别,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显然不合适。其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根据相关文件由学校教务处制定的,缺少同语文教师的有效沟通。这样制定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再次,很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以分数方式进行的,这种评价方式简单高效,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已经不足以表达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也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了。

3.在评价主体方面。长期以来,我国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是教务部门评价。学校管理人员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常依据一定的标准,没有从教师和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师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忽略了教师的选择权和主动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1.评价观念方面。在传统应试教育中,语文教学主要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人生态度、创新意识、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观念应与时俱进,进行合理有效的改善、转变。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舞台和场所,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多重视学生在教学行为中的整体表现,而不是一次的失误;在关注教学结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2.评价标准方面。

(1)标准制定方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在遵守国家、地方、学校相关文件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自身特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能搞分数主义,而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2)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安排直接决定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可把握以下两点:首先,教学内容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始终围绕着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选择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能接受的、对学生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课程意识。课程与教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课程是总体,是对语文课的总体要求;教材是相关机构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语文教学的一个范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囿于语文教材,要在把握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积极开发多种教学资源。

(3)有效教学方面。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以及情感体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是否具有有效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4)教学方法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僵硬呆板,是否能够合理运用探究性、开放性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3.评价主体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目标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下完成的。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时,不但需要教务部门和校领导的监督和评定,还需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重要的发言权。同时,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对于学生的自身情况和特点也更为了解,能更好地提出教学建议。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应增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校领导和教务部门的监管下,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进来,进行多个角度的评价,使评价的结果更真实和全面,从而真正为教学活动的完善提供帮助。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调控和指导作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认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找寻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检测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学校和整个语文教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促进和完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转变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评价主体逐渐从单一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真正发挥课堂教学评价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范例(12篇)

    - 阅0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一、重视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当代幼儿教育的主题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

    办公室空间设计原则范例(12篇)

    - 阅0

    办公室空间设计原则范文1篇1而他们每天工作的第一步都从自己的储物柜开始。由于取消了固定工位,没有人知道自己第二天还会不会坐在之前的位置上,一些办公用品包括私人物品被.....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