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艺术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篇1

学前教育毕竟把不同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活动,其面对的大多数3~7岁的幼儿和儿童,学生群体的特性要求学前教育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改变,使其特征独具。具体来说,学前教育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的教学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教学内容定位于初具阶段。由于学前教育接受群体的特殊性,学生并没有成熟的接受机制和反应机制,对于舞蹈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并不能在艺术水平层面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学前教育中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活动往往需要针对学生心理文化特点选择相适应的内容。常常选取各民族最著名、流传度最高的舞蹈曲目。二是教学目标不在于盲目追求学生舞蹈水平和艺术水准的提高,而在于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产品,其对于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们在感受、学习和实际的舞蹈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艺术气息来完成对人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学前教育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立足于学生对舞蹈艺术气息的感受和反应。三是对学前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教学成果采取多样性的衡量标准,不单单以学生舞蹈水平的提高为基准。既然民族民间舞蹈对人的促进和提高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那么就不应该用显性化的规定标准去衡量这种教学活动的成功性。所以,学前教育活动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效果的评价多以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艺术接受能力、审美体验能力以及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为标准。

二、多角度透视下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意义

在前文的论述过程中,已经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及其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说说明和涉及,此处将从民间民族舞蹈的内容、形式等多个不同角度对其意义和价值进行整体的透视和说明。一是从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的内容来看,其教育活动尽可能结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征来选取内容适宜的民族民间舞蹈曲目,保证学生能够对舞蹈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体验。保证教学活动意义和价值形成的可能性。学生在对舞蹈内容进行个人的审美体验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对自身审美感受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的过程。这种提高过程是个人化,也是无形的,它借助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让舞蹈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气息和美学理念直接进入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一种类似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对学生审美感受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助力。二是学前教育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常常需要学生来模仿舞蹈动作,做出形体上的艺术反应和模仿动作。这种形体的动作和模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在长期的舞蹈过程中塑造优美的身形,同时能够通过这些舞蹈动作的模仿来帮助学生形成肌肉记忆,让舞蹈本身的艺术气息和优雅的动作姿态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一种素质,在无形中陶冶学生的艺术气息,淬炼出学生整体上的艺术气质。三是学前教育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能够借助舞蹈和艺术的熏陶力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内容,帮助学生通过舞蹈学习和艺术修养形成对“真”“善”“美”等内容的基本认识,藉此实现对幼儿心理文化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学前教育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文化结构,培育完善的人格,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对外界事物有正确而完整的接受体系和反应机制。四是学前教育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能够借助舞蹈中的音乐内容、绘画内容以及舞台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绘画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模仿舞蹈的同时,同时接收舞蹈中的音乐元素和绘画元素,在将之内化为文化心理结构组论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必要性成部分的同时发挥自身创作力和想象力,模仿其中的唱腔或者绘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艺术素养和艺术创新能力。五是学前教育中的民间民族舞蹈教学能够发挥民间民族舞蹈的本身特性提高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如果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是民间民族舞蹈意义和价值的初级体现,那么对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就是其意义和价值的深度体现。民间民族舞蹈本身大量运用艺术的象征手法和留白手法,营造出虚幻而美妙的艺术空间,幼儿在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在感受其艺术渲染力的同时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艺术空间的填补和勾勒,这一阶段就是学生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阶段。

三、结语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

关键词:古典民族舞蹈;表演艺术;影响

1中国古典民族舞蹈的相关介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古典民族舞蹈。这些古典民族舞蹈经过历代的不断流传下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古典民族舞蹈从起源上看主要有劳动生产类、民生民俗类和祭司类三大种类。劳动生产类主要是各个民族在平时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舞蹈类型,例如傣族舞蹈的孔雀舞等;民生民俗类主要是由于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形成的舞蹈,如藏族舞蹈等;祭司类的舞蹈是祭祀时用的舞蹈,例如祭神树舞,十二属相舞,萨满舞等。

其主要的艺术特点是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并且多用道具,有效的将技艺与道具完美结合起来,同时也具有健身表演自娱自乐的作用,目前主要的古典民族舞蹈主要有汉族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和朝鲜族舞这几种。中国古典民族舞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的艺术财富,对现代舞蹈也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影响力,从现代舞蹈的发展来看,有效借鉴并创新我国古典民族舞蹈的优点,进一步发展现代舞蹈的表演艺术,是一条富有成效的道路。

2现代遗留下来的古典民族舞蹈对于现代表演艺术的影响

发展现代舞蹈艺术,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从遗传下来的古典民族舞蹈中吸取营养,从而使得现代表演艺术可以在吸收古典民族舞蹈的优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进一步增强现代舞蹈表演艺术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对遗传下来的古典民族舞蹈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具体的要求和做法就是应该以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基点,在保留中国现代的舞蹈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传统的古典民族舞蹈的特色之处,大胆创新,以此来丰富现代的舞蹈表演艺术形式。当前遗留下来的古典民族舞蹈对于现代表演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对现代舞蹈的题材和体裁上的影响

遗留下来的民族舞蹈对现代舞蹈表演艺术的影响之一就是关于舞蹈体裁和题材上的影响,传统的民族舞蹈由于受到各种艺术形式的影响较深,因此大多都带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情节性。而对现代的表演艺术的影响就是去除故事性,增强情感性和娱乐性的抒发。

2.2对现代舞蹈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传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汉民族的古典舞蹈为例分析,纵观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发展史上,汉唐古典舞蹈尤其是汉代舞蹈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第一次的俗乐舞的发展高潮,最重要的是为中国后世舞蹈的艺术风格、审美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方面可以从当前的考古发掘来证明出来,汉代之前由于中国深受传统儒教的影响使得舞蹈呈现出一种纤细化的倾向,而到了汉代由于思想界的活跃使得这一时期的舞蹈在原来的纤细的基础上增加了奔放飘逸的气韵,这对现代表演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代表演艺术就是沿着这条路向前发展的。

2.3对现代表演艺术的舞蹈动作上有了极大的影响

例如遗留下来的古典舞蹈的一些基本的动作例如翻身、圆等动作都具有极强的民族性,中华民族历史上就对“圆”有着特殊的爱好和追求,这和人们追求一种圆满、完整的生活情节有着极大的关系,圆的意识已经深深地深入到了中华文化的骨髓中去了,因此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舞蹈动作中“圆”的基本动作俯拾皆是,而这也对我们现代的表演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现代的表演艺术的基本动作来看,舞蹈中表现“圆”的动作也是比比皆是,而翻身这些基本的动作也是间接的体现了“圆”的影响,这就是古典舞蹈对现代舞蹈产生影响的一个很好地例子;这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深深的影响。

2.4对现代舞蹈语言的影响

从遗留下来的中国古典舞蹈的道具等来看,中国古典舞蹈队道具的依赖性很强,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有效地利用道具可以极大的增强舞蹈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突出舞蹈的内在的情感,而这一方式同样对现代表演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代舞蹈艺术也是通过借助一系列的道具来增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通过道具的运用帮助表现舞者的情感的更好的表达。

2.5对现代舞蹈服饰的影响

传统的古典民族舞蹈大多是身着本民族的服饰,服饰首先要服从于舞蹈动作展示的需要,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的加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和艺术冲击力。舞蹈服饰可以有效的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现代表演艺术的服饰也是极大的受到了传统古典舞蹈服饰的影响。

2.6从对现代表演艺术音乐的影响来看

从当前来看,中国古典民族舞蹈的音乐和舞蹈动作之间的配合基本上是配套使用的,而这也深深地影响到了现代表演艺术中舞蹈动作和音乐的关系,现代表演艺术的舞蹈动作和音乐也主要是配套的进行使用的。

3总结

总之,通过对现代表演艺术的分析来看,遗留下来的古典民族舞蹈对现代表演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影响已经深深地渗入到了现代表演艺术的各个方面,因此,对于我们广大的舞蹈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造各种条件,积极从这些遗留下来的古典民族舞蹈中吸取精华,为现代表演艺术服务,不断创新,只有这样,现代表演艺术才能更好地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郑仕一.剧场表演艺术之审美感知的默会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耿君.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剧目分析与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于萌.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的现状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篇3

一、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

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发展而来的。

我国的舞蹈,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出现专业舞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生动而传神地记载了这一史实。尽管舞人的身份是奴隶,但是他们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传,夏桀时期的舞蹈是“以炬为美,以众为观”,可见当时舞蹈的发展已具相当水平,否则是达不到这种审美要求的。商代是一个神权盛极的朝代,巫的地位是很高的。能够用占卜来传达神旨的都是一些巫师,巫师都是舞蹈家。《说文》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巫咸是传说中的商代大知识分子、天文学家,他的名字也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条,举有十巫,能升降于天,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巫师有特殊的步伐,即通过巫舞而步入天堂,又归到地上,所以学巫先需学舞。在巫人的祭祀中有“巫舞”和“傩舞”,同属巫舞,但由于傩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抗争精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流传至今,并影响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到了宋代以后,傩舞这个较有影响的艺术形式,受到了时间的考验,被融入了当时的戏曲之中,发展成为“傩戏”。正是这一发展,使这个极具生命力的戏引起了世界,特别是亚洲的极大关注。

大唐帝国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舞蹈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国舞蹈艺术的又一高峰阶段。其中最具影响的有《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等。此外,还有《踏谣娘》等颇具戏剧因素的歌舞戏,在当时也很流行。沿着这种趋势,到了宋元以后,直到明清时代,戏曲兴起,而原来的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品种的舞蹈逐渐趋于衰落,但是被吸收、融合在戏曲中的舞蹈,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和表演方式及程式。戏曲主要表演手段有唱、念、做、打四功,其中的做与打都是舞蹈或舞蹈性极强的动作。

纵观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历史时期流行的舞蹈形式都不仅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还保留和发展了前代的舞蹈艺术,这就是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它不仅是某个时代的代名词,而且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概念的体现。

二、舞蹈艺术的空间特征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人类的舞蹈艺术正是在这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要想使舞蹈艺术的欣赏、创作、发展达到较高的境界,仅仅注意舞蹈艺术的时间性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到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性。

舞蹈不但是艺术形式,还反映生活,有历史背景。特别是民间舞蹈,它与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紧密结合,这便是舞蹈的空间特征。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艺术。如汉族的秧歌、狮舞、龙舞,藏族的锅庄,蒙古族的安代、查玛,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朝鲜族的农乐舞,壮族的蟆拐舞,满族的太平鼓舞,彝族的跳左脚,等等。千百年来深深根植于社会生活中的各族民间歌舞,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传承发展。从各民族所居住的地域范围讲,这些舞蹈具有鲜明的空间性。恰恰是这些地方舞蹈的个性差异和相互兼容,才使得我国舞蹈艺术的百花园姹紫嫣红、长盛不衰。透视舞蹈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此类现象俯拾即是,屡见不鲜。早在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西域乐舞资料,但是在那时还是少量和间接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已经畅通,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交流频繁,西域诸国来朝,于是龟兹、疏勒、安国、唐国之乐齐聚长安,著名的龟兹乐人苏祗婆就是随从突厥王后阿史那氏来到中原的,自此形成了女爱胡装、伎务胡乐的风尚,促进了中原乐舞与外域乐舞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如《西凉乐舞》不是西凉的乐舞,而是龟兹乐与中国乐混合而成的。龟兹舞乐当是舞蹈地域空间交流的典型代表。龟兹舞乐是诞生于我国古代新疆地区的舞蹈和音乐,是以龟兹人为代表的我国新疆古代民族的伟大创作,也是西域史上著名的龟兹文化和西域舞乐的杰出代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带来了东艺西渐和西艺东渐,东西方都受到对方艺术之熏染,汲取对方艺术之精华,为东西方乐舞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篇4

不管是《雀之灵》,《两棵树》,《雀之恋》,还是《云南映象》、《藏迷》、《云南的响声》,杨丽萍的这些精美舞蹈作品都源自我国各民族的原生态舞蹈艺术,其内容也多反映大自然和现实中的真实生活。每一个看过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置身她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被她的舞蹈所表现出来的美所感动。因为在杨丽萍的艺术作品中,大自然最美丽、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被生动、鲜活的进行了诠释。杨丽萍舞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把原生态的生活艺术转化为动态的精品化的舞台艺术。

一、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的原生态本质

原生态可以定义为没有经过特殊的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一种自然或生活形态。原生态舞蹈可以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理解为没有经过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在民俗活动中传承的舞蹈艺术表演形态。通俗来讲,原生态既是一个大众文化的符号,也是一种逐渐被人们慢慢遗弃的民俗文化。一般人们会认为,原生态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参与的而不是观赏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具有表演性质的。

在现代舞蹈广泛流行的今天,比如芭蕾舞、现代舞、古典舞等等,已经很少有《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这种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的歌舞,在大家看来,《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的真正的魅力所在就是它表现出来的原生态的本质,而这种原生态本质就是中华民族原生态文化艺术的精华和浓缩,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的原生态本质就体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一)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是对原生态生活方式的体现

杨丽萍曾经说过一句话:他们是跳舞的,我是跳命的!”。是的,杨丽萍确实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跳舞,每一次舞蹈中都有生命在跳动。在《火》《两棵树》《雀之灵》等舞蹈演出中,杨丽萍的一举一动都充满着自然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久久难忘。在舞蹈《临盆》中,杨丽萍表演的是全村最漂亮的孕妇”,为了表演出孕妇生产的样子,杨丽萍非常艰难的将自己的身子折成n”的形状,让台下的观众在视觉上为之震撼。在舞蹈《喝醉了的鼓》中,为了把喝醉酒的狂野的状态表现好,就有一个演员爬在舞台的边上,长长的头发垂下来,而她的手仍在往舞台下面延伸……,孕妇、醉酒……这些舞蹈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原生态生活方式,是对生活方式朴实的真实写照,所以说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是对原生态生活方式的体现。

(二)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是对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爱的表达

杨丽萍曾经说:原生态歌舞就是舞蹈中所有的舞姿和舞步都来自于生活,那是云南的少数民族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的表达方式。”杨丽萍一直就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把那些将要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挖掘出来,抢救下来,给观众、给后人留下一个活着的民俗文化博物馆。从她的理想中我们看出了她的担忧,她热爱这些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担忧它们消失,她在用尽自己的全力来挽救这些艺术。

(三)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是对原生态环境的再现

大自然是杨丽萍舞蹈创作的艺术源泉,给予其无限的灵感,在杨丽萍的舞蹈作品当中不难看出,杨丽萍将云南省的白、泰、藏、苗、彝等少数民族舞蹈进行了重新的编排,这种新的编排不是肆意的,而是在保留白、泰、藏、苗、彝等少数民族舞原有特色与情感的基础之上所进行了二次创作,这使得其舞蹈不仅将各少数民族舞蹈的原有特色与强烈情感得以有效表达,而且使得这些舞蹈在舞台上重现。如在舞蹈表演《云南印象》中,表演都是真人真唱,其中还有动物交尾,男女青年亲密接触的舞蹈元素,比如蚂蚁走路”、鸽子渡食”、蜻蜓点水”、扭麻花”、虾蚂虫扭腰”、银屏倒水”等等,这些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充满爱的游戏,是生命繁殖的一个过程,不仅体现了云南的少数民族的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而且也充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因此,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是通过其自身独有的艺术表达方式对原生态环境所进行的再现。

(四)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是对原生态意识的警醒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无法逃避的问题,环境的污染与恶化时刻提醒着人类要爱护环境,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杨丽萍通过舞蹈这一艺术表达方式给予了我们新的视野,让我们在如此喧嚣的生活环境下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冷静的思考,让我们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理性的认识。如《云南印象》中出现的一百八十个具有云南的民族特色的面具,舞台上的灯光不断的在古代和现代之间变换,让观众有一种穿越古今的感觉,有一种视觉上的错位,让观众在这种视觉享受的过程当中对自然生态有更加真实、亲近的接触与体会,从而让人们对对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有新的审视,思考、认识与警醒。

二、我国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舞”与戏”相互融合

民族原生态舞蹈的创作主力军是广大群众,没有广大群众的智慧的辛勤就没有民族原生态舞蹈的继承与发展,因此,民族原生态舞蹈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俗,而且还有效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状况。广大群众往往是根据各自民族的风俗习惯、民间故事等内容来对舞蹈进行编排,所以,在如此富有生活气息的素材之上所编排出的舞蹈有血有肉,感染力十分强大。进一步说,在这样的生活素材与民族文化的背景之下,民族原生态舞蹈就有了一定的故事性与戏剧性,也就促使民族原生态舞蹈舞”与戏”相互融合。

(二)自娱性强

民族原生态舞蹈往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由于情感的变化与波动,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而通过舞蹈形式去进行自我表现,尤其是在心情十分舒畅快乐的时候,因此,民族原生态舞蹈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娱性。群众在进行民族原生态舞蹈时主要是为了娱乐,如果忽略民族原生态舞蹈的娱乐性这一特点,则就是离开了群众,离开了娱乐性这一重要特性。

(三)地域性与民族性强

民族原生态舞蹈是来自于民族的,是各民族所特有的,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民族性又与地域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为大杂居,小聚居,因此民族原生态舞蹈也就有着较强的地域性,往往体现着一个地域的文化特征,是对一个地域文化特征的艺术表现。

三、杨丽萍舞蹈作品促进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发展

(一)促进原生态民族舞蹈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原生态理念的进一步提升

在杨丽萍看来,原生态并不是原始的,而是原本的。但是原生态艺术的发展的状况并不好,生存的状态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很糟糕。原生态艺术表现了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态度以及生存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很多少数民族的人们都不再唱歌,跳舞,也不愿意穿具有他们民族特色的服装,当问他们为什么的时候,他们回答是他们要和城里的人们一样。杨丽萍的原生态的舞蹈就是想让人们注重原生态艺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那些古老的艺术传承下来。在舞蹈《云南映象》中出现的海菜腔”,一出来便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但是会唱海菜腔”的村庄的人们都认为那种调太土,没有想到却受到观众的欢迎。在舞蹈《云南的响声》中所用到的文物级”的那几面鼓,还是从云南的村子里收集到的。可以说,杨丽萍促使人们对原生态舞蹈艺术进行了新的认识,对民族舞蹈在原生态的创作理念与解读理念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促进民族舞蹈原生态感情表达进一步升华

舞蹈作品《两棵树》中是表现两个相恋的人却不能相爱,死了以后也不能葬在一起,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坟墓上长出了一棵树,并且紧紧的缠在一起,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连理枝。可以看出杨丽萍向往他们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两棵树》在当时被称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舞蹈《女儿国》表现了天上如果没有女人,那么天就不会亮,地上如果没有女人,那么地上就不会长草。女人懂得吃苦,懂得努力,日才会越过越甜。舞蹈《火》体现了生长在大自然里的佤族人,他们对火有着崇敬之情,在他们看来,火就是太阳,太阳可以为人们带来光明,表现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杨丽萍用大山般的厚重、红土的热烈、月亮的洁辉、女人的辛劳等表达了深重的生活情感,从而促进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舞蹈艺术感情表达的升华。

(三)促进民族原生态舞蹈表演与创作形式进一步创新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

关键词:民族舞蹈;民族服装;服装设计

我国作为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不同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悠久的文化历史也使得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更为丰富,组成了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1]。民族精神最为重要的载体就是民族服装。随着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服饰设计表现出异彩纷呈的趋势,丰富的民族特色将新的设计灵感提供给舞蹈服装设计师,通过对民族服饰文化进行学习和参考,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塑造优秀的舞蹈服装造型。由此可见,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就是促进我国民族舞蹈服装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2]。

1民族舞蹈服装的设计特点

1.1浓郁的民族文化之美

我国民族舞蹈服装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文化性非常强,具体体现在民族风俗、社会以及宗教等各个方面[3]。民族舞蹈服装能够对民族原始崇拜意义进行保留,例如苗家的舞蹈服装样式非常多样,色彩艳丽,尤其是“好五色衣裳”最具有代表性,杜甫曾经写出了“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赞美诗句。其作为苗族服饰的象征以及符号,更是一种发展规则。彝家姑娘都会将闪闪发亮的“鸡冠帽”戴在头上,脚上还穿着勾尖绣花鞋,形状和鸡爪较为相似,预示着雄鸡常伴随着姑娘,防止厄运降临。纳西族妇女身穿七星羊皮披肩,寓意为“披星戴月”,象征着当地妇女勤劳勇敢、任劳任怨的美好品质。这些服饰都体现了民族风俗以及传统文化,是农耕文化以及图腾文化有机融合的一种产物,更是舞蹈服装设计师非常重视的特色。服饰作为民族精神的表现,更是精神信仰的一种承载物。我国民族舞蹈服饰也是各民族参与祭祀活动的重要道具,是对神性进行强化的物质载体。例如,针对汉族麒麟舞使用的道具,麒麟背的五色体现了阴阳观念,精致的五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这些表演服饰较为朴素,但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阴阳观念。据说,苗族人都是神话中蚩尤的后代,因此非常敬重牛,甚至在苗族服饰中镶嵌牛头装饰。在祭祀仪式中,高高扬起的水牛角头饰就是苗族最尊贵的象征,体现了崇拜图腾的文化色彩。

1.2历史性跨越之美

1.2.1民族文化的象征性我国民族服饰能够对社会阶级以及等级差别进行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差别虽逐渐消失,但还存在于服饰的象征意义中。例如蒙古族色的“苏乎拉木”意思就是绣花靴子,专门供于佛爷、王公等人穿着,一般平民不能穿,这就体现出蒙古族的草原服饰风格。藏族受到游牧生活的影响,习惯将所有积蓄都披挂在身上,这不仅可以体现出美感,更是财富的象征。藏族服饰颜色较为鲜艳,大襟藏袍相对于人的身高而言更长,体现了藏民豪爽的性格特点。苗族姑娘身上佩戴的银饰重量为二三十斤,闪亮的银饰使得姑娘更为美丽,同时体现出其家中的富裕程度。1.2.2凸显的地域性特征特殊地理环境形成的服装文化环境也有所差异,使得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呈现显著的地域性特征。鄂伦春族在制作毛皮服装时利用狍皮来完成,不仅能够起到防寒耐磨的作用,同时也非常适合在狩猎时穿着。用完整的狍皮缝制的狍头帽非常逼真,其顶部还有双角和双耳,在狍子眼眶位置镶嵌了黑色皮革所缝制的眼睛,在狩猎时甚至可以迷惑到真正的猎物。横断山区京族居民服装主要是短款衣裤型,不仅简单美观,还方便开展水上生活。由于藏族人居住在寒冷且地势较高的地区,穿着的大襟长袍能够和逐水草而居的牧业生活方式相适应,不仅保暖,还可以将日常物品放在胸前位置,实用性非常强;天热或者劳作的时候,可以将袖子藏匿在腰间,夜晚时分,则解开腰带盖在自己身上,起到保温作用。由此可见,民族服饰具有的地域性特点,都是舞蹈服装设计师可以学习的创作依据。

1.3集大成美的统一体

我国民族服装的个性非常鲜明,同时也体现了炎黄子孙集大成的美感,有助于装饰美、形式美、实用性等有机融合。(1)我国民族服饰和饰品之间相辅相成,由于民族舞蹈服装造型较为隆重,色彩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强调作用。例如黑彝男子服装的基本色彩就是黑色,这体现出当地汉子的雄壮气质。为了对视觉冲击力进行强化,并根据彝族风俗习惯等,一般将穿有红色线的蜜蜡玉大珠佩戴在彝族男子左耳上,手腕处则佩戴着银龙大镯,发挥点缀以及强化的作用。(2)我国民族服装和饰品给人一种视觉美感。例如蒙古族的头饰、彝族姑娘的银袍围腰等,都使得民族舞蹈表演更具魅力,在保证和民族风格相符的基础上,可以对适应时展潮流的服装风格进行创造。(3)我国民族舞蹈服装来自于日常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例如背垫、披肩等,都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服装元素。纳西族羊皮披肩体现出当地人的豪爽性格,而独龙族的独龙毯则体现出古朴的民族风貌。

2民族舞蹈服装文化特点

针对藏族舞蹈《圣洁》进行分析发现,藏族舞蹈服装的基调为白色,缎边颜色为淡蓝色,并配上具有极强装饰性的不同颜色宝石,色彩颜色由浅至深共同组成藏族姑娘的围裙,不仅体现了藏族服装特点,更突出了整体白色基调。这就是对于淳朴、自然艺术境界的追求,使得整个舞蹈色调更为高雅、飘逸,借助于自然质朴的意境给人神圣的感觉,使得舞台效果更加具有诗意。除了意境渲染之外,还在藏族姑娘的围裙上进行点缀,尤其是刻下民族印记,将民族性融入服装设计中,实现舞蹈服装对于民族文化的再度创作。针对蒙古舞蹈《在那遥远的地方》分析发现,蒙古族舞蹈音乐给人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如果将传统蒙古袍风格加在姑娘的舞蹈服装设计中,势必会破坏舞蹈气氛。因此,在设计舞蹈服装时加入袖口、领口、图案等元素,并结合装饰性极强的珠链,连接紧身裤和蒙古靴。这不仅体现了民族特色,也使得服装风格让人较为轻松和愉悦。服装色彩主要采用象征神圣之光的红色,并且能够和金色融合产生富丽的效果,在舞蹈气势中发挥烘托和渲染等作用。同时强调人体以及舞蹈服装的表现力,使得舞蹈服装的民族图案、饰品、结构、质地等和人的神态、情绪等相契合,基本上实现了舞蹈服装的“形”和人体形态的“神”兼备,体现出舞蹈演员的角色情绪。针对东北地区满族舞蹈《满族风韵》分析发现,由于满族主要以畜牧和狩猎为生,民族服装受到当地气候以及生活习惯的极大影响,人们为了在寒冷的气候中劳作,习惯了穿着厚重的宽大衣袍。为了体现出舞蹈美感,对于男装衣袍的腰带肩部进行改进,借助于大开襟样式,体现出当地男子的彪悍,而轻质宽袖的舞蹈服饰能够对女子身材以及柔美舞姿进行体现;服装色彩上主要是光鲜亮丽的特点,并采用了满族代表性最强的图案,主要装饰在服装的腰部、背部、袖口等处,使得观众对于满族服装特点形成深刻印象。

3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相交融的艺术分析

3.1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韵律相融

音乐旋律对于舞蹈者的肢体动作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人的肢体运动要和舞蹈主体相契合,就需要将良好的外部感情环境提供给舞者,通过和舞蹈主体相符的服装加持,让观众看到舞蹈美感。设计师在表演之前需要对所有表演者舞蹈服饰的长度比例、色彩效果、结构对比等进行综合考虑,使得舞蹈服饰和音乐旋律有机融合,可以将视觉盛宴呈现给观众。当舞蹈节奏较为欢快时,要求舞蹈服装设计能够和律动环境相符,服装色彩也主要是艳丽的颜色,使得舞蹈主题得以升华。当舞蹈基调逐渐转变为悲伤缓慢时,选用的服装颜色尽可能为冷色调,保证舞者情绪可以自由发挥,完成舞蹈表演。

3.2舞蹈服饰结构与民族舞蹈动作相融

每个民族的舞蹈动作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舞者需要结合肢体动作,对艺术美感以及特殊意义进行体现,要求舞者的各个部位相互配合,并和舞蹈服装特点形成协调统一,保证舞蹈主题的体现。因此,要求民族舞蹈动作和舞蹈服装结构相结合,这是因为舞蹈服装能够体现出艺术美感,并保证舞蹈深层文化涵义的体现。民族舞蹈服装具有的特点为舞蹈化、审美化、符号化等,受到这些特点的影响,民族舞蹈服装和舞蹈形象、节奏、动作等才能相匹配,并和舞蹈主题以及内容相契合。通过舞蹈服装的修饰和衬托,舞蹈动作形态得以放大和强化,再加上舞蹈服装款式的不断变化,和民族舞蹈相辅相成,有助于实现完美的舞蹈效果。

3.3民族舞蹈造型与民族舞蹈服饰材质相融

在选择舞蹈服装面料时,一般不需要考虑气候冷暖,主要考虑舞蹈造型,这就需要对和舞蹈造型相符的服装材质进行选择,尤其是服装料子的轻盈度、弹性以及悬重感,使得舞蹈艺术氛围得以体现,有助于舞蹈艺术和服装艺术相结合,让观众体会到舞蹈美感。例如蒙古族舞服装,主要选用轻薄、飘逸的料子,保证舞蹈的轻盈感,使得舞者的舞姿更为轻盈美丽。民族舞蹈造型以及服装在不同层面上体现舞蹈艺术内涵,舞蹈服装借助不同材质以及色彩明暗程度等对舞蹈氛围进行烘托,这是组成舞蹈艺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4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民族舞蹈服装被看作是民族文化而受到推广。舞蹈服装设计师需要保证当代时尚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舞蹈服装,使得民族文化内涵体现在舞蹈风格中,促使我国民族舞蹈服装得以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媛.浅谈民族舞蹈服装设计[J].美术大观,2012(4):158.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篇6

1、历史悠久

首先,中国舞蹈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据初步统计,其种类大约有700多种。这些舞蹈大多都存在于民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民族舞蹈,生长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就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其次,中国舞蹈艺术在人们日常生产和劳作过程中诞生的,是由劳动者直接创造的。中国的舞蹈艺术是与人们的传统观念和民俗活动紧密结合的,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民俗风格与浓郁的地方特色。由于各民族人民所处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劳动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和等是不同的,表演者在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上是有差异的,因此中国舞蹈艺术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朴实无华又形象生动。

2、具有民族特点

中国舞蹈是反映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积淀了古代文化与民族的交融发展。由于其特定的历史状况,决定了其主体民族文化精神的多元载体特征。虽呈现散沙之态,但却保存着极强的民族文化特点。在民族舞蹈中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性特征,即民族性格、个性、气质和人文精神。民族舞蹈可以繁衍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秉性和民族特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地理、气氛、气候、环境、习俗等都各不相同,所以各民族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舞蹈特色。如汉族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总体而言具有缘物寄情,载歌载舞,鼓之舞之等艺术特色。

3、风格独特

中国舞蹈不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资源丰富,品质独特。它的技巧总体上由三方面内容构成,一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徒手动作技巧,二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道具舞蹈技巧,三是在原生态舞蹈中所没有的,但符合民族舞蹈审美风格的创新技巧。技巧因艺术而存在,没有技巧的艺术是无法存在的。技巧对于中国民族舞蹈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舞蹈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是艺术存在的前提。技巧是舞蹈的外在形式,艺术是舞蹈的内在精神。正是由于艺术的存在,中国民族舞蹈才更有生命力。中国民族舞蹈除技巧性之外更具有其独特的风格韵味,其作为情感的造物更以其绚丽的色彩深得人们的喜爱。民族舞蹈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民族风格。浓郁的民族风格会给作品带来绚丽的色彩和强烈的地域感。这一直是民族舞蹈的精华所在。民族舞蹈是中国民族的艺术源泉,是中华民族展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地区和民族,人们生活的地域、自然环境以及等都不同,因此他们的民族舞蹈艺术的形式也不相同。在民族舞蹈个性化、人文化和民族化的艺术风格中,韵律和体态也成为了点睛之笔和民族舞蹈的灵魂所在。

二、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1篇7

关键词:高等民族舞蹈;培养;教育问题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人们逐渐追求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因而对于艺术舞蹈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艺术类院校的数量以及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培养高等民族舞蹈专业性人才,高等艺术院校都对学生进行了锻炼和培训,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措施,不断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行业的发展。[1,2]

1培养艺术的行为与修养

现阶段,很多家长让自己的小孩子从小就进行舞蹈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培养孩子能够成为专业的艺术家。但是,在舞蹈的学习上,不应该只是单纯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在思想与行为上,能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培养民族舞蹈人才的同时,不断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我国各种行业的改革正在不断进行,这也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人们对自由的追求热度越来越高。因而,高等艺术院校在进行民族舞蹈人才的培养时,应该注意与我国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舞蹈艺术家不应该只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高尚的个人修养。因此,高等民族舞蹈艺术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培养他们的民族观念,以不断振兴我国民族舞蹈为目标。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艺术流派有很多,不同的流派的特点不同,我们应该不断吸收各个流派的特长,不断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行业的发展。

2培养专业知识与文化素质

高等民族舞蹈人才不只是具备高超的舞蹈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自身未来的发展。因而,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应该注重专业文化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这不仅符合我国艺术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舞蹈艺术家所应具备的素质。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知识面不广泛,这就导致很多专业的舞蹈人才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在未来很容易被淘汰,同时也阻碍了我国艺术院校的发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行文化基础教育与舞蹈技能培训同时进行,在学期期末进行考核时,不仅对舞蹈技能进行考核,还对文化课进行考试,如果出现文化课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应该采取补考等措施,这样可以实现舞蹈人才的综合发展。[3,4]

在学习舞蹈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学习舞蹈文化,认识到专业知识教育与文化素质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领会到舞蹈的深刻内涵与传承的必要性。因而只有实行科学全面的发展,才可以提高我国整个民族舞蹈行业的发展。我国舞蹈艺术院校在进行高考招生时,普遍存在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低的现象,这样从进入大学开始,很多学生就认为文化教育不重要,只愿意上舞蹈课程,对于文化课程出现逃课严重的现象,这不仅反映了学生自觉意识弱,同时也反映了高等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等院校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如在进行高考招生时,适当的提高文化分的分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宣传文化课程的重要性。通过上述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民族舞蹈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在未来的发展。

3培养舞蹈的创造力

培养高等民族舞蹈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训练学生必要的舞蹈技能,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舞蹈知识教育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两者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而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对于培养我国专业民族舞蹈人才至关重要。

在我国高等院校进行民族舞蹈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受传统舞蹈的影响较大。在我国的知识文化教育体系中,教师通常占据主要地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文化机械的传授给学生,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动性。根据我国舞蹈教学的实际统计发现,在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舞蹈教学的必修课中,舞蹈专业技能课程占据58%的学时,而在选修课中,舞蹈专业课程占据总体的44%的学时,这就使得舞蹈专业课程的学时过多,降低了其他课程的学时。而在舞蹈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多数采取老师授课的方式,留给学生创造学习的课程很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创作力,从而阻碍了我国舞蹈事业的持续发展。[4]

4提高我国舞蹈教学的科研研究

根据上文所写,我国高等民族舞蹈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因而应该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改革力度,及时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的投入力度。比如,高等艺术院校首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社会中开展民族舞蹈知识的调研,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可以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培养的同时,提高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在高等艺术院校之间应该加强交流,这样才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习其他院校的长处,促进自身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行业的发展。

5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发注重质量,对艺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我国民族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述主要分析了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民族舞蹈人才问题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归纳总结为:舞蹈专业技能与文化知识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我国的高等艺术院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平衡学生专业技能与文化知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蒙小燕.关于培养高等民族舞蹈专业人才教育问题的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56-59.

[2]陈静.培养高等民族舞蹈专业人才教育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13(24):245.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篇8

分析民族舞蹈中舞蹈技巧的应用精品源自历史科

摘要:民族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一般又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国际民俗舞蹈,它是与各国不同地理环境和生活风俗相和谐的。民族舞蹈中的舞蹈技巧更能体现一个民族舞蹈艺术审美观,也是历史积淀下来的精湛技艺的代表。本文首先论述了民族舞蹈和舞蹈技巧的内涵与关系,其次重点论述了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的应用的艺术体现和情感体现。

关键词:民族舞蹈;舞蹈技巧;艺术传达;情感传达

随着对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热度的上升,关于民族民间舞蹈技术技巧方面的研究也格外重要。充满民族个性的舞蹈技艺不仅为民族民间舞蹈增色不少,还充分体现了民族舞蹈的地域风尚、艺术追求等。

一、民族舞蹈与舞蹈技巧的内涵

各类舞蹈技巧总有其相似的地方,这些体现着人类舞蹈艺术的共同追求,也体现了人类舞蹈的同源性。民族舞蹈最具奔放的民族活力和民族特色,其中的舞蹈技巧也具有民族性,同时也有共性特征。

1.民族舞蹈。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是五十六支奇葩,每个民族蕴藏文化特色的舞蹈更是奇葩中的珍宝,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官享受,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从人类发展历程上说,舞蹈的起源要早于语言,它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意思,传递感情信息,故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维吾尔族、蒙古族的舞蹈样式充分体现了马背民族的生活状态和豪爽的性格特征。

2.舞蹈技巧。舞蹈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就是舞蹈技巧,它具有强大的艺术影响力和生命的张力。准确理解舞蹈技巧的运用,能使舞蹈作品大放光彩。

通常意义的舞蹈技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正确运用人体的肌肉、韧带、骨骼做出复杂高难的各种动作,以表达某种深挚的思想感情,推动舞蹈情节内容的发展。

3.互生关系。民族舞蹈与舞蹈技巧是相互联系贯通的。民族舞蹈中的生活气息给舞蹈技巧的创新提供了现实的土壤,舞蹈技巧的精炼升华,也将民族舞蹈的特色美充分展现出来。

随着舞蹈艺术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民族舞蹈艺术特性与技巧的地位也日益彰显出来。舞蹈技巧根本上是为民族舞蹈作品内容服务的,舞蹈技巧的恰当运用促进民族舞蹈艺术特性的多方位多层次发展。我国各民族都拥有自己别具一格、种类繁多的舞蹈,例如汉民族热情欢快的秧歌、蒙古族粗犷豪迈的摔跤舞、维吾尔族热情奔放的手鼓舞、朝鲜族内在含蓄的橡胶鼓舞,傣族柔美秀丽的孔雀舞,回族青春洋溢的花儿等等,这些都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轨迹和表演系统,而舞蹈技巧的发展过程,可以促进这些民族舞蹈的广泛流传,同时也是宣传民族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动作也不断感情化、艺术化。

所以,随着舞蹈技巧不断发展,民族舞蹈艺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它不是随便凭空想象出来的,确实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

二、民族舞蹈中舞蹈技巧应用的表现

和所有的艺术样式一样,舞蹈是不分国界的,民族舞蹈虽然带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色彩,但它仍属于世界舞蹈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人类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生活追求。民族舞蹈中的舞蹈技巧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得以应用和传达:

1.艺术传达。艺术样式依赖一定的媒介,传达艺术魅力,舞蹈主要靠舞蹈动作来进行艺术传达。基本的舞蹈动作有十个要素,内在有五点即意、劲、精、气、神,外在有五点即手、眼、身、法,步。这十项的完美组合才可以构成艺术传达的基础,成型的舞蹈技巧主要有四个基本单元。一是动作的姿态,它包括静止的姿态、流动的姿态、舞步等。二是动作的节奏、速度。三是动作的空间走向,流动疾缓的内在规范,也叫动律。四是动作的力度,一方面指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形成一个情感倾向;另一方面是指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就是力点的爆发、力点的转移、力点的延伸等。这一系列成分的有机组合,使舞蹈动作具有造型美、流动美,进而极具艺术感染力。

民族舞蹈中的舞蹈技巧的应用就是按照这样的形式逻辑和情感需要把单一的生活动作或者说单一的民族舞动作进行艺术性编制和创造,结合民族的服装音乐背景特色,最后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民族舞蹈作品。

2.情感传达。任何艺术归根结底是要传达人类的某种情感的,而舞蹈技巧则通常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动律过程之中,不显山不露水,接受者往往是先被某种强烈的情感所打动,经过灵魂的洗礼后,再冷静客观地咀嚼其艺术魅力。因而,民族舞蹈中的舞蹈技巧的训练终点就是自然而然地传达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得内心的激情能够准确呈现在变化多姿的舞蹈技巧之中,又让舞蹈技巧不露痕迹,仿佛完全是出于人之本心,浑然天成。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篇9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育;文化;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40-01

一、舞蹈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特殊性

从宏观上看,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类别大致相同,都是提高审美认知能力,具有审美娱乐功能的艺术教育。舞蹈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舞蹈在教育过程中以自身为媒介。同时,由于其受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使得舞蹈本身就成为一种特殊性的艺术教育。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舞蹈艺术形态都各不相同,但是从舞蹈本身来看是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就其生命力而构成了舞蹈艺术教育的文化特殊性,这是其他艺术类教育无法比拟的。

(二)社会价值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众消费开始倾向于文化消费,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大量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其中,人们多在舞蹈艺术中寻求文化气息。通过加强舞蹈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审美能力,还可以增强文化底蕴。因此,舞蹈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性。

(三)动态文化性

舞蹈的发展媒介是人体本身,由此反映出舞蹈艺术形态的文化内涵。舞蹈艺术在表演过程中能够不同程度反应出生命的情感色彩,表达人的内心情感,这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却将人的情感充分连接起来。同时舞蹈艺术教育也是展现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力。因此,舞蹈艺术教育是一种动态的文化,在舞蹈艺术形态中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

二、舞蹈艺术教育对文化教育的影响作用

文化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深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时代和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新目标,探究舞蹈艺术教育对文化教育的影响,首先应当明确认识到舞蹈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教育的传授对象也扩大了范围,在国民基础教育实施过程中,受教者都有均等的机会。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舞蹈艺术教育能够有效达成文化教育的目标,舞蹈艺术教育在国民基础教育中的推广及普及,能够促进国民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属于全面发展教学范畴,而舞蹈艺术教育对受教者的全面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舞蹈艺术教育丰富的基础知识,能够有效完善受教者的知识结构,并能提升受教者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经验,逐步培养自身的艺术情趣。而舞蹈艺术教育在文化教育中的影响作用,也表现在受教者能够全面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充分激发主观能动作用的积极性,促进文化教育多方面、深层次的发展。

三、舞蹈艺术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关系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是通过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也是该民族不用于其他民族的根本特征。舞蹈作为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经过了无数人的钻研和发展,已经深刻渗透着民族内涵,包含着民族的精神本质,传递着民族文化。自古以来从原始时代简单的表现形式,到现如今舞蹈的多样化表现,我国舞蹈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56个民族舞蹈的不同形态,都承载着我国深刻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而舞蹈艺术教育的过程,也不仅是面向受教者的审美培养和身体塑造,要是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进行思考,舞蹈艺术教育也起着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及传播。

(二)制约与影响

舞蹈艺术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实施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文化机制的影响,这也是舞蹈艺术多样化的成因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简单的舞蹈表现形式就已经聚集了该时代的文化特点,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受到不同教育机制的影响,舞蹈艺术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中国“儒、释、道”三种精神追求也体现出了对舞蹈艺术教育的影响。但舞蹈艺术教育虽然受到文化机制的制约与影响,却也因此融汇了民族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深刻记载着朝代的变更、文化的交替,舞蹈文化教育并非是单一训练的舞蹈动作,而是对深层次的文化活动进行表现,实现文化教育的功能性,并为文化创新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芳清.舞蹈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和价值[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2):36-39.

[2]魏华.舞蹈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6(4):87-88.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篇10

摘要:民族民间舞是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门类之一,集中代表了我国民族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国内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家和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创作的艺术构思深刻而巧妙,代表了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最高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今后一个阶段我国民族民间舞艺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未来我国舞蹈艺术发展趋势又对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艺术构思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本文中,笔者总结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构思的基本特点,并结合近年来国内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艺术构思以及未来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艺术构思

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60-02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族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1]。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发展民族艺术,并将其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一、艺术构思在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舞蹈艺术构思的概念。艺术构思是文化艺术作品创作的基础,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运动感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创作构思具有自身独到的特点。

(二)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构思的主要特点

1、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构思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是艺术的本质属性。艺术构思的重要任务就是将作家采集到的现实生活素材经过作家的头脑加工,重新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2]。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者通过艺术构思将现实生活高度凝练化,根据创作意图创造一个或几个性格鲜明突出的主角,在舞台上进行表演。通过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者的艺术构思便实现了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和提炼的过程。

2、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构思充分体现出了创作者对舞蹈艺术和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通过艺术构思创作出的舞蹈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于现实生活和艺术的艺术领悟能力。创作者通过艺术构思,能够将其头脑中收集和蕴藏着的艺术元素有机地整合起来,而这个过程恰是创作者对于现实生活和舞蹈艺术领悟力,也就是其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纵观近年来国内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作品,其艺术构思之巧妙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总结。

3、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构思水平将直接决定舞蹈作品的艺术水平。艺术构思是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创作和表演的基础,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都建立在高水平的艺术构思基础之上。在高水平的艺术构思基础之上,创作者便可以轻松自如地按照舞蹈艺术的规律进行编排和创作,能够在有限的表演时间内将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充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如果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构思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那么后续的编排创作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舞蹈作品整体的艺术水平。

二、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构思的基本要素

(一)民族性。民族性是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民族舞蹈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不但要突显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而且在表演风格及作品选材等过程中也要充分突出民族特色。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者本身并不是少数民族,但是其创作的舞蹈作品却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原汁原味的民族艺术作品。坚持民族舞蹈创作构思的民族性,就是要在深入实践、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的脉搏。

(二)艺术性。许多观众在观赏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接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洗礼,也就是说民族民间舞蹈充满了艺术性和观赏性。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浓郁艺术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少数民族本身具有能歌善舞的特点,艺术创作在取材过程中便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化基础。另一方面民族舞蹈在表演形式上充满了充沛的感情、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特别是民族民间舞蹈在表演形式上充满了动感,演员在服装、配饰等的使用上也都具有很强的美感。通过演员富有张力的表演和服装道具的使用等等,突显出少数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因此民族舞蹈在创作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创作构思及编排等环节将民族舞蹈的艺术性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兼容性。民族舞蹈创作构思的兼容性是指民族民间舞蹈不仅仅是舞蹈一种表演形式,还兼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服饰、音乐等的综合展示功能,虽然服饰、音乐都有民族的特色,但舞蹈的设计已经超越了民族的界限,尤其是舞蹈形式和其它元素的兼容,使这个舞蹈的美学意义似乎是在反映普遍的人的精神。因此民族舞蹈在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民族舞蹈这个艺术形式具有的兼容性特征,综合将这些因素有机地融入舞蹈作品之中。

(四)发展性。民族舞蹈创作构思具有发展性是指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创作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要在坚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融入时代精神,在保持民族舞蹈艺术特质与时代精神高度一致的基础上,突出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

三、当代中国优秀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艺术构思的主要特点

(一)坚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许多优秀民族民间舞蹈都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创作历程。被誉为“孔雀公主”的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在创作民族舞蹈《雀之恋》的过程中,曾经深入到家乡,利用八个多月的时间观察孔雀的生活状况,深入了解民俗民风,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创作出了“孔雀舞”系列的经典之作―《雀之恋》。正是由于她常年坚持深入生活,坚持深入地了解艺术创作对象,她的“孔雀舞”才享誉世界,她也成为了当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家。

(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民族民间舞蹈的作品取材于生活,舞蹈演员要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集中地展示民族文化特色和舞蹈的艺术内涵,因此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构思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艺术概括性。这种概括能力不仅包括对舞蹈表述内容的高度提炼能力,也包括了综合运用服装、道具、饰品等舞台表演辅助手段的能力。创作者如果能够在作品中将这些元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那么就达到了艺术性与概括性的高度统一。

(三)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当代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包含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舞蹈《兄弟们》取材于彝族,三个彝族小伙子在唯一的道具“查尔瓦”的维系下,相互认识、鼓励,要走出大凉山的贫穷落后,去追赶山外的太阳,可以说写出了近几十年来中国西部各民族跟随祖国改革大潮的步伐,冰释误会、前嫌创造新生活的美好信念[3],《朝圣》则取材于地区,表达了藏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和对神灵的神圣崇拜。这些作品的艺术构思完全取材于民族生活,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令人过目不忘。

四、影响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主要问题

(一)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批较为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作品,但是现阶段我国民族舞蹈事业,特别是舞蹈创作事业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精品意识和整体创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和整理。

(二)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面临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应当说,当前国内民族舞蹈创作面临的环境整体上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属于耗时较长的艺术创作,创作者及编导的收入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编导会因此转为创作其他艺术作品。还有一些专业的艺术团体没有对民族舞蹈作品创作给予应有的支持,从事民族民间舞蹈表演的演员数量较少等等,这些都是优化民族舞蹈创作环境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三)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有待进一步明确。当前,国内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指导思想不明确也是困扰整体创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缺少主体创作思想的智力支持,舞蹈艺术构思很可能长期在低水平层面上徘徊。

五、如何进一步提高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艺术构思水平的思考

(一)坚持以党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针为指导。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可以作为未来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构思和创作的主体指导思想。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应当坚持这个发展方向,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对待民族舞蹈创作和构思,以党的文化事业发展方针作为指导创作的有力精神武器,以此全面提高艺术构思水平。

(二)坚持深入生活,丰富创作的艺术素材和创作灵感。未来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还要继续坚持深入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闭门造车。这就要求编导和创作者要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入到民族生活的第一线,深刻地体验生活,汲取创作灵感,从不断发展的时代和生活中不断地更新创作素材基础。

(三)继续保持鲜明的时代气息。在艺术构思和创作的过程中,还要牢牢地把握保持鲜明时代气息的总体要求。作品要紧跟时代节奏,紧跟主流思想,让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始终保持着鲜活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成为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通过民族舞蹈表演体现出时代主题,将民族舞蹈真正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时代精神的一部分。

(四)全面优化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环境,一方面要求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为编导和创作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求专业文艺团体加大投入,充分认识到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事业的重要意义,真正将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团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1篇11

关键词藏族舞蹈舞蹈特色审美价值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

1藏族舞蹈的舞蹈类别

勤劳与智慧并存的藏族人民,创造了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和艺术传统。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本民族的历史文学、藏医文学等文化著作都是有藏文记载的,舞蹈在民族特征与民族风格中显得尤为突出,历史悠久、舞蹈类别多样化,在舞蹈时可以将人们的感情抒发出来,同时将舞蹈与本民族的结合起来,可以将日常的体力劳动所带来的压力释放出来,以下是藏族舞蹈类别的描述:

(1)藏族舞蹈中的芜姆。芜姆舞蹈在表演中注重的是腿部动作和腿部的弹跳动作,受传统喇嘛教的影响,它是一种驱瘟疫、驱鬼神、拜谢神灵的面具舞蹈,藏族舞蹈表演过程是一套完整的体系,舞蹈的表演者是寺庙里的僧人,舞蹈表演的场地是寺庙里,舞蹈的伴奏器具是法螺、唢呐、蟒筒、大鼓、长号、同号等乐器。在千年的发展潮流中,已经逐渐失去原来驱鬼酬神的意义,逐渐成为民间娱乐的舞蹈。

(2)藏族舞蹈中娱乐性较强的锅庄。锅庄舞蹈在藏语中也可称为“果卓”“歌庄”等,它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在舞蹈时男女各排成半圆,拉手或者扶肩排成圆有一个领舞的人,分男女一问一答地对唱,没有乐器进行伴奏,整个舞蹈分慢快的两部分,舞者主要是通过手臂的甩、晃、撩进行舞蹈姿势的变换,按顺时针进行舞蹈顺序的变换,舞蹈形成的圆圈有大有小,不断变换,偶尔会换成“龙摆尾”的图案。

(3)藏族农区舞蹈中的巴塘弦子。弦子舞是在胡琴乐器的伴奏下,将舞蹈、歌曲与乐器融为一体的藏族歌舞艺术文化,表演中由男子拉弦乐器,女子挥舞彩袖伴舞,随着弦子音律的变化,舞者的舞姿也千变万化,弦子舞的歌词大意一般都是迎接宾客、亲友相会、表达赞美之情、祝愿、辞别友人等内容,音乐的曲调繁多,歌词也很丰富,舞者的舞步多变,弦子舞蹈中的“巴塘弦子”最为有名,是藏族农区歌舞形式的典型代表,巴塘是藏族地区的一个地名,巴塘弦子不受人数与场地的限制,所有的舞者按照编订好的舞姿随领舞者翩翩起舞,舞姿圆润、狂放而流畅、潇洒而富有魅力,具有高原河谷区农耕文化的歌舞形式色彩,舞蹈表演时,由数名的藏族男子拉弦乐器并在队前进行领舞,其他的舞者也跟着边歌边舞,男女舞队围成的半圆,男子的舞姿重在跺脚与舞靴,充分展现他们的豪放粗狂之美,女子则展现他们的轻柔之美。

(4)表演性的圆圈歌舞――卓。不少的“卓”舞中,都会出现不同的“鼓舞”的表演,藏族人民自古以来都将鼓视为吉祥与欢乐的代表,是求神祈愿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器具,日常的大型祭祀与节日庆祝中,必须要表演击鼓舞,其中著名的《热巴卓》与《热巴》都是民间表演性鼓舞的代表作。

(5)藏族民间舞蹈――果谐。围成圆圈跳舞是果谐的舞蹈方式,表演的场地大多在广场与田野间,舞蹈不受人数的限制,男女舞者排成圆圈随音乐的伴奏,边歌边舞,歌唱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在歌唱时会呐喊口号,增加舞蹈的活跃气氛。

2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青海的藏族舞蹈作为舞台的民间表演艺术,具有一定得人心艺术震慑力及顽强的生命力,当藏族人民听到熟悉的音乐后,会产生情不自禁的激情,不同的地区舞蹈动作幅度不同,有的地区以大动为艺术舞蹈的表现形式,有的地区则会以含蓄的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

藏舞中“颤、顺、开、左、舞袖”这五大元素是不同类别的藏舞中共同特点,上身松弛、前身略向前倾、膝部放松进行小而快的节奏表演,构成区别于其他舞蹈的美学概念,将藏族人民劳动生活上的动态表演协调在舞蹈中,这是一次艺术性的创造,“颤膝”动作结合腰部与胯部的动作相结合形成了特有的韵律,增添了安详和谐的美感,藏民族的舞蹈在民间艺术舞蹈中广泛流传,其中卡尔歌舞供上层社会享用、羌姆舞作为宗教仪式为当地人服务、藏戏舞蹈的众多门派都有自身的舞蹈表现形式与舞蹈特色,但是藏族的众多舞蹈的音乐韵律、舞蹈动作、舞者的姿态及动作技巧都很相似,藏族舞蹈中的舞者的衣服样式有宽松样式、纤瘦样式、搭配色彩等,圆圈舞是最为常见和受欢迎的一项舞蹈,因此可知,较相似的舞蹈神韵在一定程度上是藏族舞蹈美学的形成根基,是审美享受的共同反映。

3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与创新发展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人们脑海中的一种反映,也将之称为美感,包含着审美艺术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各个表现形式,同时还包括审美感受、欣赏创作等特殊的审美心理现象。历史上的每个民族都会在适应发展潮流中创造一套反映当地生活状态、生活习性、民族文化、思想感情并具备一定思想感情的审美艺术表现特征,由于每个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政治历史、、风俗习惯不同,使民族文化与地方的特色独树一帜。神鹰与孔雀是藏族人民信奉的神物,在舞蹈的韵律与姿态中将神物的动态展现得十分鲜明,男性的舞蹈突出矫健、粗矿的气势与特征,女性的舞蹈则是展现出安详、舒展、优雅的风格,是男女的舞蹈形体形成鲜明的对比。

藏族舞蹈由其共同的审美特征,舞者在舞蹈时将诗情画意与舞蹈融于一体,有歌就会有舞,以词带情,以资舞情,使藏族舞蹈更加富有生命力与激情,在藏族的歌谣中“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的舞”,“高山不可动摇的舞”,“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中的闪电”等歌词都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舞蹈的共同审美意识的体现;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有着非常浓厚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步伐灵巧多变,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性格特点;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美的和谐运用,藏族人彪形壮硕给人以健康优美的感觉,腰部动作的丰富是尤为突出的审美特征。

4总结

藏族舞蹈所具有的风格特征是藏族人民智慧的文化结晶和历史发展中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藏族舞蹈文化犹如雪山深处的一朵圣洁高雅的雪莲花,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呈现出的奔放、热情、粗犷、刚健的性格特性,内容极其丰富,但是目前的藏族文化相对闭塞与落后,藏族民间舞蹈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就必然会受到国内外文化环境的制约,没一个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拒绝外来文化带来的抨击与影响是不可能的,藏族舞蹈文化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要迎接挑战,向世界呈现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将现代审美与异域的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展现中国文化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藏族舞蹈的审美特效与创新途径,不断地继承和创新藏族传统舞蹈使之发扬光大,找到民间舞蹈的自身价值,使其更好地在新时挥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尕藏吉.论藏族舞蹈的社会特性与功能.研究,2011.2.

民族舞蹈艺术范文篇12

>>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分析及阐述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以及策略分析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艺术之源——民间舞蹈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浅谈民间舞蹈重视民族民间舞蹈素养促进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浅谈藏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浅析藏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性山西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西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探究民间舞蹈艺术之我见论创新在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中的重要性浅析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呼吸在民族民间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刍议汉族民间舞蹈的祭祀性对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的反思谈广西民间舞蹈地域性特征江西民间舞蹈教育传承及发展研究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DB/OL].民间舞蹈.

[2][DB/OL].湖北少数民族.

[3]http:∥/view/7746.htm[DB/OL].应试教育.

[4][5]岳友熙.论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甘肃社会科学,2006(6):248252.

[6]王利科.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7]http:∥/view/424858.htm[DB/OL].教学方法.

[8]顾平.学校美术教育方法[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9]蒋庆锁.挑战与回应――中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新视觉艺术,2009(6):121136.

[10]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王雁.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港口物流论文范例(3篇)

    - 阅0

    港口物流论文范文关键词:高职;港口物流管理;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在全球的广泛兴起,以及电子商务的实现,国际间的联系.....

    公司营销策略案例范例(12篇)

    - 阅0

    公司营销策略案例范文篇1营销策划书是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自身实力,对企业的产品、资源及产品所指向的市场进行整体规划的计划性书面材料。营销策划书的作用1、准确、完.....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