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

随着百度区块链白皮书的,BATJ四大互联网巨头中仅剩下阿里巴巴还未正式区块链白皮书,而在腾讯、京东和百度在其白皮书中逐一介绍了自家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和布局,可以说是一副美丽的蓝图。

百度称将打造“一站式、全赋能、即插即用的区块链系统”;京东想协同盟友在无界零售的商业环境下完成联盟链建设;腾讯定位打造企业级区块链基础平台,重点推进区块链技术在2G、2B和2C领域的场景落地。

经历过区块链行业早期的投机、炒作之后,一向低调布局区块链的各大巨头开始变得积极高调,面对区块链这种前沿领域的技术,在互联网革命中站在潮头的巨头已然在这里看到蕴藏着的机会。各自为营、多点突破,百度的“全盘托出”也让巨头们的区块链生意更加明朗。

百度:“雷炸”超级链

58页的白皮书,百度重点介绍了“XuperChain超级链”、百度云区块链BaaS平台和基于超级链开发的六大落地应用——图腾、度宇宙、百度会学、百宝箱、百科上线、休伯特。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百度推出的“能包容一切区块链技术”的XuperChain。

XuperChain简称超级链,是一个支持平行链和侧链的区块链网络。此外,这上面还有一条特殊的链——Root链。Root链可以管理其它平行链,支持各链之间数据交换、提供跨链服务,并管理整个XuperChain网络的运行参数。

为了应对不同的场景需求,XuperChain设计了一套可插拔的共识机制,一方面允许不同的平行链允许采用不同的共识机制,另一方面还支持在任意时刻通过投票表决机制实现共识的升级。此外,如果DApp开发者觉得系统默认的共识机制都无法满足自身的业务需求,还可以编写自己的共识到XuperChain中。

除此之外,XuperChain的超级节点采用多核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以提升计算效率,不仅解决能源消耗问题,还可以单链支持10万并发。而超级链底层是基于UTXO(UnspentTransactionOutput)模型,因此任何针对比特币系统的优化都适用于XuperChain,也可直接兼容以太坊的Solidity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为解决智能合约处理的复杂性,XuperChain采用链内并行技术、可回归侧链技术和平行链技术,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网络。在这个网络上通过Root链创建的平行链,可以选择是公开链,也可选择是联盟链。

链得得了解到,XuperChain已经在Xuper联盟内部开源,2019年上半年将面向全社会开源。而超级链App将成为用户进入到XuperChain的入口。开发者可自己的DApp到超级链App,直接供用户在XuperChain中免下载使用。

图:百度云区块链产品系列示意图

全民共识、高运算、立体网络、兼容比特币和以太坊,在这份对XuperChain的介绍中,已然解决了当前区块链的性能差、消耗高和单链架构等多个痛点。百度雄心勃勃,这条“超级链“将成为其区块链愿景的核心支撑。目前,百度云区块链BaaS平台和图腾和度宇宙等应用都是基于XuperChain来建立的。

京东:围绕“无界零售”布局联盟链

众所周知,京东商城是以自营零售发展壮大的新一代零售企业。

他们的无界零售网络每个时刻都在产生着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在不同主体间进行整合、流动和交易,甚至是作为企业数据挖掘的生产资料。在此背景下,京东团队力求在区块链领域裂变出新的商业形态。通过与盟友协同合作、推动自身零售和供应链大数据“上链”,建立共享联盟链网络。

京东区块链的总体架构分为3个层次:由于区块链应用场景是一种跨主体的有多方参与和协作的场景,京东区块链设计标准化协议和数据结构,解决企业间数据交互问题;第二,定义通用区块链系统组件模型,实现具体功能组件松耦合和可插拔,解决企业级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自定义扩展的需求;最后,基于标准化的区块链协议和组件模型,提供一个具体的区块链平台实现以及相关的工具和开发包,为快速实现企业级区块链应用提供平台和工具。

图:京东区块链体系架构图

京东拥有全渠道零售和端到端供应链的高质量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天然可以解决京东业务场景中多个主体的信息记录与分享,可信数据交换与传递的业务诉求。早在2016年,京东集团就全面启动了区块链技术在京东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探索与研发实践,先后在数据交易、供应链管理、金融科技等领域落地了不同的区块链应用。

刘强东曾表示:“无界零售的核心,从后端来讲,就是供应链一体化,把供应链和产品、库存、货物全部升级成一个系统,减少品牌商的操作难度;而从前端来讲,无界零售的核心就是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消费的需求。“区块链技术正在赋能于这一全新的概念。

而目前,京东也正在积极筹备开放支撑自身落地应用的区块链BaaS平台,帮助政府、物流商、品牌商、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组建适用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对于年销售1.3万亿元的京东商城,如果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商家信息上链、平台大数据上链,再运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溯源、供应链和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将会是一次极具市场空间的“价值传递”。

腾讯:落地可信区块链业务生态

在“2018北京数字经济论坛·区块链应用创新峰会”上,链得得曾独家专访腾讯区块链高级总监杨晨女士。谈及腾讯在区块链的布局,她谈到:腾讯将持续推进2G、2B和2C三方面的应用。

第一,即最热点的区块链电子发票,称作“2G”项目,G即government,属于政府项目;第二是“2B”项目,腾讯已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联易融合作开发运用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的首款产品“微企链”;第三是2C应用,腾讯内部开发区块链游戏《一起来捉妖》,这是腾讯首款应用AR和区块链技术的休闲手游。

腾讯的区块链白皮书于2017年4月,距今已有一年之久。而这一年中,腾讯在游戏、公益、供应链金融、智慧医疗和电子发票领域已经实现了场景落地。

不过,翻看腾讯区块链白皮书的设计规划,腾讯可信区块链方案的核心基础是TrustSQL。它所承担的也是最底层最核心的功能。包括:用户管理、基础服务、智能合约和运营监控四大模块。中间是平台产品服务层,在底层之上构建高可用性、可扩展性的区块链应用产品,包括共享账本、鉴证服务、共享经济和数字资产等多个方向。最上层的应用服务层,致力于向最终用户提供可信、安全、快捷的区块链应用。

图:腾讯区块链基础框架

这一套从底层技术支持到上层应用落地服务的平台,是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完整阐述。腾讯不仅要做生态的参与者,更要做这个行业的建设者以至于规则制定者。腾讯白皮书定位于打造企业级区块链基础平台,即首打B端业务,联合机构去做一些事情,当随着区块链逐渐探索出更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仅微信就坐拥10亿用户的腾讯来说,在等待着区块链技术真正触及到庞大的C端用户。

战火点燃,巨头争区块链天下

区块链虽有去中心化的特性,但很多线上业务的纠纷无法离开中心来解决。因此区块链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各行各业的中心化机构之间达成共识,构建联盟,形成多个中心组成的商业生态圈,这样的生态系统突出了中心的职能,大大简化了中心化机构运营成本,而这也成为巨头之间的“共识”。

可以看出,巨头们是想做一个降本增效的弱中心化联盟链或混合链,服务对象是包含金融机构在内的企业客户,而架构设计也是殊途同归。详实的白皮书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三大巨头布局“区块链生态圈”的野心,不过区块链最后实现价值的标志是在其自身部署的链上“链接”更多的企业主和用户,而在应用中如何建立激励机制和商业模型,是区块链规模化应用的核心挑战之一。

京东在白皮书中讲到,在供应链的防伪追溯场景中,他们投入巨大的研发资源落地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了SaaS化的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但在推动各品牌商接入平台时,却发现品牌商对于数据上链追溯的动力不足。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篇2

关键词:温特制;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研究

1温特尔主义

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计算机产业迅速从垂直型结构走向水平型结构,产业价值链被拆分为单个独立的节点,从上游半导体的设计、晶圆制造,到软件开发、硬件生产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配套产品生产与售后服务,都成为独立完整的产业部门。与之相对应,涌现出微软、英特尔等专业化企业,专攻产业链上的某个节点,与传统多元化经营的垂直型跨国公司完全不同。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以微软和英特尔联盟推出温特尔平台为典型标志,被称为温特尔主义。其特点如下:

1.1模块化与外包

温特制将产业链按一定的“模块”进行分割、生产和组合,模块化基于某一产品体系的流程再造,包含产品设计、生产、企业组织形式三个方面。随着模块化的进展,出现了外包现象,即把一项现有的企业活动转移到企业外部的过程,该过程通常伴随着将相应的资产转移到第三方(企业外部)。

1.2大规模定制

温特制生产是以满足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基础的大规模定制过程,有机地结合了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两种生产模式的优势。既通过大量投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又通过定制体现差别化,以多样化、高性能、低成本的产品模块、零部件与产品组装形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1.3产业快速升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模块化与外包使企业可以将资源集中于产品价值链的某个环节。主导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的快速升级,低层级企业为适应主导企业的技术标准,在不同模块和节点上实施快速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升级,从而导致整个产业各个节点的研发能力快速提升。在温特制平台中,每隔一年左右就有一轮新产品潮。企业往往在全球同步发售新产品的同时,就开始研发下一代产品。利润来自产品问世的头3个月,此后企业不得不将生产转移到海外。

1.4水平型跨国生产体系

新型水平型跨国生产体系是一个企业赖以进行的研发活动、产品设计、采购、加工、分销,以及各种支援性活动的关系网络。与传统的垂直型跨国公司相比,突出特征是跨国界企业之间的非股权合作关系,整个企业的经营功能都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获得,主导企业出现“虚拟化”和产权控制一定程度的弱化。但由于主导企业控制着销售渠道、市场规则和产品标准,价值的实现依然控制在主导企业手中。

1.5主导企业通过控制技术标准来控制整个产业链

企业竞争的重点不是投资与降低成本,而是标准的提升和客户群的锁定。依靠虚拟价值中强大信息网络,控制、传递核心技术标准和商业游戏规则来整合全球资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有效配置,构建全球价值链显得日益重要。

2温特尔主义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影响

2.1融入全球生产体系新型跨国生产体系将价值链各个环节在全球进行有效配置,任何厂商都无法全过程参与价值链的生产经营。产业主导企业虽然控制了行业标准,但其生产、设计以及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却离不开其它地区企业的配合,标准制定者与模块生产者通过产品模块化的生产与组合形成双赢。产业价值链的不断分解使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增值环节,当产品标准与商业游戏规则得到确定后,规模与成本便成为比较优势,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发展中国家通过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接受产业转移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正是把握住这一趋势,尤其是深圳等沿海城市,积极承接香港、台湾产业链转移,加大代工业务,从而融入信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之中,迅速成为全球OEM基地。

2.2改革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组织方式

我们应该利用温特制改革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组织方式,以期取得两个突破。第一项突破是推动垂直一体化型企业向水平分工转变。产品模块化设计是分工体系的基础,每个模块可独立于其他模块,专注自身的研究。尽管中国政府和企业多年来强调发展核心技术,然而情况并没有取得很大改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尽快利用温特制改革生产组织方式,逐步变垂直型结构为水平型结构,以适应当今世界跨国生产的潮流。第二项突破是研发、生产和营销的分割。在温特制下个人计算机的生产方主要是亚洲企业,首先是韩国、台湾和新加坡,其后随着中国的开放政策,台湾厂商逐步把生产线西迁至大陆,中国在短短数年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生产国,这正表现了跨国产业分工的特质和后来者的易追赶性。我们仍须再接再厉,并逐渐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即附价值更高的研发和品牌方向延伸。

3温特尔主义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消极影响

温特制导致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愈加激烈。发达国家通过严格限制高技术流出、向外转移低级产业、挖掘他国人才等手段,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一直处于从属地位,赶超发达国家的希望将难以实现。这一影响可以通过“微笑曲线”形象地予以揭示。“微笑曲线”最早由Acer的施振荣提出,用来描述PC各生产工序的附加价值,因抛物线像人微笑时的嘴形而得名。产业链曲线前端从事核心技术研发和核心部件生产的企业以及后端从事品牌创新和营销管理的企业,都能获得很高利润,而处在曲线中段劳动密集型制造、装配型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小。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企业利用其雄厚的科研力量,将资源集中在开发新产品、维持市场标准等最能够创造利润的微笑曲线两端,而把耗费大量资源、市场风险大、折旧快的生产领域逐渐转移到其他地区,获得最大利益。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企业则通过模块生产落实着这些标准,集中在利润最少的中段。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正呈现出从终端制成品向零部件、材料等技术含量高的价值链高端环节移动、从引进技术加工制造向自主研发转向的趋势。然而从整体上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段,没有抓住新一轮电子产业兴起的机遇,进入高利润率的产品领域并形成产业规模。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比重大,加工装配性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值较高,主导产品结构升级缓慢,高端产品、核心零部件和关键设备相对缺乏。产品附加值偏低,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远低于拥有核心技术和国际品牌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力资源的增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如果仅仅满足于凭借低成本优势进行OEM贴牌生产,只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一直处于末端被动地位,而且这一位置还将会被劳动力、土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取代。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势在必行。

4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如下发展对策积极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升级:一是继续扩大各类企业为国际品牌制造商、国际采购商以及全球供应商进行贴牌生产的范围和规模,同时推动大中型贴牌厂商积极承接国际外包,向ODM、OEM或者具有综合能力的模块供应商方向发展。中小专业制造商还可以通过与跨国品牌制造商的合作、结盟以及并购重组,逐步发展成具有集成服务功能的零部件企业集团。要通过制造业的集聚式发展来增强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竞争,形成对关键价值模块开发与创新的群体优势。二是鼓励和推动本土企业在某些核心价值模块上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在若干核心技术和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延伸。如中国在机械电子制造业中已经集中了不少具有核心价值模块的品牌制造商以及模块供应商,但主要是以外资企业为主,即使是合资,也多以外方控股或掌控核心技术为主。因此,中国今后要获取若干核心模块的关键技术,在产业发展中获得主动性可以通过设立政府性的研发基金以及给予政策导向与扶植集中开发关键的价值模块,并与全球生产网络对接,在做专做精的基础上做强做大,实质性地提升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三是在制造业等产业领域探索实施模块化改造,组建若干大型专业化零部件供应商,积极参与本产业相关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为产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利益。在产业模块化框架下,一国产业的竞争力并不完全在于最终产品的生产,而在于对关键价值模块和技术标准升级的控制。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要摈弃“大而全、小而全”的一体化产品开发模式,通过产业重组和流程重组,形成专注于核心价值模块开发的品牌制造商和能为国内外品牌厂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模块供应商。

参考文献:

[1]伊查克•艾迪思(美).企业生命周期(中译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单宝.温特制:跨国公司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8,(7):300-303.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篇3

关键词:模块化;产业价值网;价值模块;治理机制;价值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2-0076-04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以及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背景下,模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组织设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全球模块化外包的盛行和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出现,使得价值网作为各价值链中关键价值环节共同构筑的关键价值区域,成为产业和企业经济竞争的基本单元和核心。而且,随着产业之间运营关联度的增强和价值渗透,产业价值网随之形成。因此,研究模块化条件下产业价值网的本质界定及其治理和价值创新的内在规律,对于一国产业有效参与全球价值网价值创造的战略实施,特别是后发国家依托模块化产业价值网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和获取价值权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基于模块化的产业价值网理论模型

1.1产业价值网理论模型的提出

Porter在分析企业特定价值活动的价值创造时首次对价值链作了界定,认为涉及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的基本活动以及包含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的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价值链。[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企业价值链的各个价值环节在全球不同地理空间的配置成为关注的焦点[2~5]。此后,由于企业全球外包的盛行和市场营销重心由“创造需求”向“需求满足”的转变,价值网逐渐取代传统线性价值链而成为企业之间虚拟协作以促使价值整合最大化的新商业运营模式,为此,众多学者围绕价值网的概念[6,7]、价值网构成元素及其价值创造模型[8~12],提出顾客是价值的协同创造者和价值网的核心[13,14]。

在信息革命、互联网以及当下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巨大影响下,企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模块化设计和生产的广泛应用及其由此引致的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出现,使得不仅同一产业基于产业内分工而衍生出更多细化的新产业部门,而且不同产业之间通过技术、业务、运作和市场联系而相互扩展和渗透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因此,围绕某一主体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各产业价值链基于相关企业价值网交叉而彼此相联,共同形成了产业价值网[15,16],由此生产出融合不同产业价值链上节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跨产业混合型产品[17]。

如图1所示,在产业价值网中,各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环节相互联系,彼此促进,形成多重价值区域(如上游1、中游2及下游2;上游2、中游3及下游1;上游2、中游1及下游3;等等)。其中,关键价值区域(上游3、中游3及中游2)是整个产业价值网的核心价值中枢和价值权力的最大来源。

1.2模块化与产业价值网的重构

在模块化背景下,传统的集合型价值链通过裂变、分解,形成具有兼容性、可重复利用、符合界面标准的价值模块,并按照新的规则和标准,在新的界面上重新整合为新的模块化价值链。在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价值链模块化形成了众多功能各异的价值模块,企业之间基于供应链竞争合作的要求,将各自从原材料、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到研发、物流、金融、信息等不同功能价值模块进行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模块化整合,产生了若干产业价值链。其中,企业之间基于关键价值模块形成的核心产业价值链,成为该产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由于模块化设计的广泛应用以及企业内部流程再造、归核化等战略的实施,模块化外包成为企业为满足顾客DIY消费而进行快速定制化生产的主要手段。而产业价值链的模块化使得围绕模块化产品服务的相关产业之间通过价值模块彼此联结和交汇,形成了立体状的模块化产业价值网,其竞争力取决于各产业价值链中关键价值模块共同构成的核心价值区域价值权力的大小和协同效应的强弱。以汽车产业为例,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符合微笑曲线定律,上游研究设计环节中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是传动控制、车身控制、安全控制和多媒体等系统的集成功能模块,目前已平均占到汽车总成本的1/3,未来10年内这个比率将达到40%;新能源动力是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一个新焦点,电动汽车已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特斯拉(Tesla)正在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风潮,将会带动稀土永磁、电网系统、电池技术、电机和电控系统的全面发展;而下游销售服务环节中的汽车贷款、保险、零部件配送、维修保养、租赁、二手车置换等也存在较大的价值创造空间。因此,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机械装备、金融、保险、物流等产业通过产业价值链的模块化分解和整合,构筑起支撑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产业价值网。

2基于模块化的产业价值网治理

产业价值网治理是指通过产业价值网协调各产业价值链之间以及承担各价值模块功能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制度安排,实现整个产业价值网的有效运营。Gereffi等人认为,模块型、关系型和控制型均属于介于市场与科层之间的网络治理模式[18]。由于控制型网络的领导厂商对供应商实行高度的权威治理,而关系型网络则更多地依靠网络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声誉等非正式契约来治理,二者均不适用于模块化条件下的网络治理。因此,基于模块化形成的产业价值网宜采取模块型的治理机制,即主导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企业负责确定产品界面的模块化规则,主要从事产品战略、产品研发、功能和外形设计、原型制造、营销等活动,而将过程研发,为制造进行的设计,零部件的购买、制造、测试、包装,以及与产品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各种服务交由关联产业价值链的供应商来协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核心企业作为产品系统规则的设计者和关键信息的掌控者依然保有权威,通过控制各产业价值链的资源以维系整个产业价值网运作的有效性和有序性;但供应商不再受到核心企业直接的高度监督和控制,而是独立的功能模块设计者和生产者,只要能提供与产品系统兼容的、富含高技术和创新性的价值模块,就可以与主导产业的多个核心企业保持互惠合作的供应关系。因此,在产业价值网的模块化治理结构中,核心企业与价值模块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更为平等,有利于产业价值网内部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深化。

在模块化产业价值网的治理过程中,明确或隐含的规则扮演着主导和协调网络成员经济行为的角色。一方面,系统规则作为模块化产品结构、界面和标准的明示知识,由核心企业设计并凭此确立和巩固自己的网络权威。而后这种高度正式化的系统信息在共同参与产品制造和服务的所有产业价值网成员之间扩散和传播,使所有产业价值网结点业务保持着一体化且基于标准化协议的连接和运营。另一方面,价值模块规则由各产业价值网结点成员自行设计,该规则对于核心企业和其他价值网成员而言是隐性知识,不必考虑其他模块的设计思路。这样每一价值模块都具有信息异化的特征,在遵循系统规则的前提下,其内在的个别信息是隐藏的、不为外界所了解的“黑箱”。

产业价值网并非固步自封的系统,在核心企业与价值模块供应商之间存在着多重信息自我进化的机制。首先,主导产业价值链存在着多个核心企业,从各自所处的系统环境角度发出“可见”信息,这些相互异化的系统信息经过复杂的博弈过程,而后向相关产业价值链的各价值模块主体扩散,由此完成知识的显性化。其次,各价值模块主体对从核心企业反馈过来的异化信息进行比较、解释和选择,确定模块内部的隐形规则,以决定在模块化产品系统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等问题。在此过程中,核心企业会与价值模块主体就隐形知识接口设计进行磋商和交流,以实现系统与模块之间功能上的无缝对接和协同。最后,核心企业对各成员企业的隐性知识进行吸收,同时开展选择性整合,并依此会对原有规则产生反馈性修正,促进规则的演化与升级,并逐次逼近形成较为公认的产业标准(如图2所示)。

3基于模块化的产业价值网价值创新

模块化条件下,产业价值网的价值创新表现为以满足需求方为目的、以知识作为创新来源的报酬递增,其价值创新主体包括负责产品设计和制造的系统集成商、关键模块供应商以及参与产品价值实现的各类服务提供商。对于模块化产品,系统集成商大多处于网络核心企业的领导地位,通过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动向,对产品创意实施模块化设计,规定产品的模块构成、分布结构、技术要求、接口标准,通过知识整合形成系统规则,并将其价值创新战略依次传递给关键模块供应商。在接受“看得见的规则”下,关键模块供应商利用高度内在化和专业化的隐性知识进行模块研发、设计、创意,向顾客提供DIY所需的富含多重选择权价值的高质量模块部件,进一步实现模块功能升级的价值增值。系统集成商对模块供应商回路反馈的隐性知识进行吸收,协调各类专用模块的知识创新,使系统模块化整合不断更新模块功能,实现产品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同时,通过与其他系统集成商进行各种设计规则博弈,有选择地吸收来自于不同系统环境的各类系统知识和信息,促进设计规则的进化和产业标准的完善。

在模块化产业价值网中,产品价值创新能否迅速转化为各类成员的实际收益,还有赖于辅助产品价值实现的各类服务价值主体的价值创新活动,包括广告、销售、金融、物流等。在广告宣传上,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营销对传统广告的替代效应日益显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厂商与各类网络服务商结成战略联盟。在销售渠道上,电子商务已成为实体分销渠道的有力竞争者,为模块化厂商价值实现提供了快捷的虚拟平台,消费者可以在数量众多的模块化产品目录中挑选产品或模块,并通过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便利地完成交易。而由于模块化产品如汽车、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私人飞机等大都属于高价值产品,为促使顾客尽早做出购买决策和实现拥有效用,企业往往依托于自有金融公司或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地下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公司、个人财务公司和专营消费信贷的企业等提供消费信贷服务。此外,产业价值网价值活动在网络结点成员之间的分散性使得物流的作用不可或缺,在系统集成商、各类模块供应商以及渠道之间,以顾客订单作为依据,运用看板、JIT、MRP、DRP等先进物料管理方法,对各种原材料、模块部件、集成模块以及产成品的分级供应、运输、生产、分销、多级库存、包装、配送等环节按照完成特定功能的原则归纳为若干价值模块,使产品能最及时、准确地送抵客户,实现时间效用和地点效用而完成价值增值,目前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上述物流活动的一体化战略设计和组织运作外包给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五方物流企业完成。

由上可知,模块化产业价值网的价值创新力度取决于主导产业价值链的系统集成商与相关产业价值链的模块供应商及各类服务提供商参与模块化产品采购、制造、促销、分销及客户服务的整个供应链流程的集成创新效应及其协力作用的大小(如图3所示)。4结论与启示

模块化思想在产品设计、生产以及企业和产业组织层面的应用和拓展,使得围绕模块化产品运营的相关产业价值链通过模块化分解和整合,形成了由各类价值模块交错纵横、立体状的产业价值网,其中由关键价值模块构筑的核心价值区域成为模块化产品价值权力生成和竞争力的源泉。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为后发国家突破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锁定、依托自身的产业价值网获取高端价值提供了有益启示。面对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后发国家首先应立足于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模块化产品的准确定位,使其作为主导产业价值链吸附代表该产业未来技术和竞争焦点的相关产业价值链参与产品的协力制造,促进产业价值链在地理空间上的适度整合和集聚,形成与完善区域性产业价值网。其次,对产业价值网的价值模块进行筛选和补充,保留和提升高价值模块,逐步转移技术不高、竞争激烈的中低价值模块,积极从外部吸收稀缺价值模块,对产业链进行横向与纵向一体化延伸,提高专业化程度,着力打造具有异质性竞争力的关键价值区域。再次,产业价值网升级离不开企业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支撑,作为系统集成商应密切关注市场消费导向,通过创意、尖端的模块化系统规则设计巩固在产业价值网中的核心地位,谋求在全球产业标准制订中的话语权;作为链接主导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关键模块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应实时掌握模块化产品的高端价值竞争动向,着力于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通过有效参与全球化运营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力争成为稀缺价值模块的供应商,实现与核心企业的强强联合。

参考文献:

[1]PorterMpetitiveAdvantage[M].FreePress,1985.

[2]KogutB.DesigningGlobalStrategies:Comparativeand.CompetitiveValue-AddedChains[J].SloanManagementReview,1985(26):15-28.

[3]DewatripontM,MaskinE.CreditandEfficiencyinCentralizedandDecentralizedEconomies[J].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95(62):541-55.

[4]KrugmanP.GrowingWorldTrade:CausesandConsequences[J].BrookingsPapersonEconomicActivity,1995(1):327-377.

[5]GereffiG.ShiftingGovernanceStructuresinGlobalCommodityChains,WithSpecialReferencetotheInternet[J].AmericanBehaviouralScientist,2001(44):1616-1637.

[6]SlywotzkyAJ.ValueMigration:HowtoThinkSeveralMovesAheadoftheCompetition[M].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96.

[7]SusanASherer.FromSuply–ChainManagementtoValueNetworkAdvocacy:ImplicationsforE-SupplyChains.SupplyChainManagement,2005,10(2):77-83.

[8]BrandenburgerA,NalebuffB.Co-Opetition[M].DoubledayPress,1996.

[9]CallahanCV,PasternackBA.CorporateStrategyintheDigitalAge[J].Strategy&Business,1999(15):10-18.

[10]VernaAllee.ReconfiguringtheValueNetwork[J].TheJournalofBusinessStrategy,2000,21(4):36-39.

[11]PilFritsK,MatthiasHolweg.FromValueChaintoValueGrid[J].MITSloanManagementReview,2006(47):72-80.

[12]罗珉.价值星系:理论解释与价值创造机制的构建[J].中国工业经济,2006(1):80-89.

[13]KathandaramanPrabakar,DavidTWilson.TheFutureofCompetition[J].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01(30):379-389.

[14]VargoS,LuschR.EvolvingtoaNewDominantLogicforMarketing[J].JournalofMarketing,2004,68:1-17.

[15]DichennP,KellyP,OldsK.ChainsandNetworks,TerritoriesandScales:TowardaRelationalFrameworkforAnalyzingtheGlobalEconomy[J].GlobalNetworks,2001(2):89-112.

[16]吴华清,刘志迎.基于价值网理论的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64-67.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1篇4

0引言

2016年4月,德勤(Deloitte)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CouncilofCompetitiveness)联合《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公布了对全球制造业分布格局、国家竞争力排名、区域制造业集群、制造业竞争力驱动力量、公共政策等方面在全球企业高管中的调研结果,并对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和竞争格局进行了预测。报告认为,目前中国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创新、人才、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是未来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Nelson和Winter在《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中指出,动态演化的企业和自然选择的市场机制是影响经济变迁的两个关键因素。驱动经济增长的力量一般包括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等,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要素价格、资源投入、大规模投资拉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将不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型升级,而宏观经济转型升级依托于微观企业变革,企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竞争力的前提,经济发展中创新驱动的立足点是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活中小企业的创新力量。正确理解现阶段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探索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路径,对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及转型

1.1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

从产业结构来看,近年来,制造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现连续下降趋势,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达45.5%,首次超过工业,2013年、2014年这一现象进一步加强,分别为48.1%和42.7%,从投资规模看,2002―2010年,中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47%下降到42%,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由49%增加到55%,表明中国投资的重点已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经济服务化趋势开始凸显,“生产性服务”、“服务化制造”、“二三产业融合”趋势不断加强。

从制造业先进性程度看,在2010、2013、2016年在德勤《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连续被列为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但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国际竞争力并不等同于制造业的先进性,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要以初级生产要素为依托,以加工贸易等方式“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不断优化,但出口的比较优势仍集中在中低技术产品领域,如纺织、木材、橡胶等,高技术行业,如通讯设备、光学设备等比较优势逐渐加强。随着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工业基础设施,近年来提出振兴制造业、向高价值先进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国制造业未来竞争力将面临严重威胁,这也是《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预测2022年美国将取代中国成为最具竞争力制造业国家的原因。

1.2制造业创新决定经济长期发展水平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一般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在欧美国家的产业发展进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印证。但是,GDP的产业构成并不能完全解释一国产业结构中特定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程度。工业产品由于其制造技术、工艺等的复杂性,制造能力成为解释一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重要指标,制造业,尤其是复杂制造业所反映的知识能力决定了一国的长期发展水平(HausmannR.,C.A.Hidalgo,etal,2011;贺俊、吕铁,2013),制造业创新决定经济长期发展水平。由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吸纳就业多等特征,往往是国民经济中研发活动最活跃、承载创新资源最多的经济部门。制造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来源部门,同时也是知识积累、技术扩散、应用和增强的部门(黄群慧,贺俊,2015),是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载体。从技术创新来源看,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部门,无论是技术创新投入,还是研发成果产出,制造业都承担了一国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创新的应用看,制造业是将技术进步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载体。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一国的制造能力与其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密切的关系。Pisano(2012)等学者通过对多硅晶、锂电池、计算机、通讯等产业的研究发现,由于这些行业制造业外包,导致这些领域的前沿科技和研发也在向外包所在地转移,结果造成这些行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竞争力逐渐丧失;从技术创新扩散的角度看,制造业通过对原材料、生产设备的供给和需求、生产工艺、产品、知识、服务而成为向其它领域传播创新的源泉。

1.3先进制造业技术范式及产业组织形式变化

先进制造业的基本特征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应用。以预测分析、智能互联(IOT)、高性能计算、增强现实(VR)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关键,人才、成本控制、生产能力是未来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制造技术、基于可重构生产系统的柔性制造技术,正在推动全球制造技术范式从大规模制造、模块化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甚至全球化个性制造转变。从产品架构角度来看,模块化产品由于技术要素都包含在承担完整功能的零部件设计和制造环节中,其工艺和技术竞争力在于成本控制,通过采用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实现模块化、柔性化和规模化兼容,进行成本创新;一些基于前沿技术的模块化产品,如通信设备、工业基础件等,以及一体化产品,其技术范式的基本特征是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区域工业生态系统的完善。

技术范式的变革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方式、甚至制度系统的变革,因此,现代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改变要素的投入方式、投入结构和组织方式,并对既有的制度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进企业管理模式、产业组织方式和宏观制度环境的变革。复杂的制造技术使得产业组织结构由传统的大企业主导型和供应链主导型向产业生态型转变。产业组织的生态化使得相关主体企业的活动从“上游选择下游跟随”转变为“生态系统中的平行互动”,生态系统中的众多中小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信息实时数据化,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递,个体企业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即时创新产品;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企业,则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资源信息汇集、资源和能力整合,在多样化的技术范式、产品范式中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展开协作生产。因此,生态系统中的企业通过“合作竞争”、“背对背竞争”,展开并行研发,协同生产,实现系统演化与企业个体演化的相互促进,这种竞争与合作机制为单个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巨大激励。

2制造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之一,其生产活动是知识吸收、积累、扩散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中国经济转型、制造业升级最关键的因素,是“创新驱动”战略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微观载体。中小企业一直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目前占中国制造业企业总数的90%以上。目前制造业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创新人才储备少、流动性大、自身技术知识积累薄弱等问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由于创新知识产权保护、行业发展路径、竞争环境等原因,缺乏自主创新动力。技术学习难度增大、外部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自身演化进程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2.1技术学习难度增加

随着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达国家间的制造技术差距逐渐缩小,技术引进难度不断加大。一方面,先进国家为保持其技术优势,往往对核心技术进行“锁定”,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制度加以保护,严格控制向其他国家的转移;其次,作为核心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化、复杂化程度高,体现为隐含在日常程序中的“隐性知识”,往往是难以交易、不易模仿的。当企业的制造技术所依托的知识基础具有很高的默会性和一体化特性时,这类隐形知识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的隔绝机制”(Teece,2007),阻止模仿者进行知识学习和技术模仿。因此,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学习过程的特征,也决定了当个体知识积累和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面临外部学习难度增加的障碍,被动走向自主创新的路径。

2.2外部创新协作机制不完善,协作效率低下

由于知识本身的特征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创新活动往往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企业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外部性直接导致其活动主体激励不足,从而使得产品(服务)供给不充分。同时,由于创新、研发活动本身存在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体系不健全导致的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主体(陈劲等,2012,等)。当面临外部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压力时,企业往往寻求外部创新资源,作为内部创新不足的补充,因此,产学研用合作、产业创新联盟等合作创新成为企业创新不足的替代(卢仁山,2010;等)。但无论产学研用还是产业创新联盟,普遍存在各方主体联系松散、治理机制不合理、创新成果评估困难、转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何郁冰,2012;曹素璋,2010;等),制约了企业从外部寻求创新来源的效率,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研结构、企业、政府等主体的多方协调,涉及政策层面、产业链治理层面的问题。在外部创新资源不足、技术难以外取的情况下,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成为应对外部技术和市场变革、寻求战略转型的合理选择。

2.3企业通过知识积累形成自演化

组织是特定知识的集合。企业通过培育对知识、资源的整合能,形成应对外部变化的适当的“自然反应”,通过知识吸收、积累、整合形成自我演化能。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后的一种特定的技术创新范式,即企业依靠能够调动的资源完成技术突破,并应用于特定市场、解决特定问题的活动。根据Utterback&Abernathy的创新过程模型,组织的技术创新和演化会依次经历流动、转移、和专业化三个阶段。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专业制造,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形成改进型产品和工艺创新,逐步积累起基础研发和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赶超。近四十年来,中国作为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中小企业采用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方式,通过技术转移、模仿创新等方式逐渐完成了制造技术的“原始积累”,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力量和学习能力,根据组织演化的一般规律,必然走上从“模仿”到“集成”和“创新”的发展过程。

3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

3.1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

从学者们对企业创新的界定来看,“创新能力”的内涵主要指企业解决特定问题的“技术能力”,以及对资源、市场的“组织能力”(陈劲,2012;吴晓波等,2009;等)。理解企业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厘清“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知识”是认知范畴的概念,而“技术”是实践范畴的概念,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技术创新是对前沿知识进行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是对知识要素的具体运用和价值实现。“知识”具有基础性、前沿性、丰富性、产业共享性等特征,企业通过对新知识的复制、转移、重新组合形成某项新技术;技术创新是企业对前沿知识综合运用、创造出特定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的过程。技术创新的目的不是发现前沿知识,也不在于将前沿知识转化为技术,而是研发市场所接受的产品,并取得收益的过程,即技术创新是一个包含了知识技术化、技术产品化和产品市场化的知识产业化的过程。

企业的创新活动和能力系统包含比“技术创新”、“技术能力”更宽泛的概念。Schumpeter(1934)在其“创造性破坏”理论中指出,企业面临的战略问题是决定和开发难以模仿的流程和路径,来支持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开发新的竞争力。该理论将“产品与服务(创新)”与“组织内部流程和路径”联系起来,指出组织内部流程在解决特定需求的技术创新中的作用。Teece(2007)的“动态能力”理论也强调组织内部流程、位势和路径在创新的环境中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性。NelsonandWinter(1979)开创性提出了知识与组织演化的关系,研究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融合。Dosi等(2008)在技术范式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将企业“能力”拓展为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其中,技术能力是指“组织共同的科学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科学知识的惯例”,组织能力则被定义为“有关组织内部协调和组织间互动的知识和惯例”,既包含组织内部、组织间交流协调的机制,也包含决定努力程度的激励因素对“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区分,进一步阐明了企业创新活动的机制:组织惯例和路径决定了企业在“解决特定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在“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既企业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能力,因此组织惯例和路径是企业技术能力构建的基础。从微观主体层面看,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必须通过技术能力以及互补性资源组织能力来实现竞争力提升。因此,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与技术范式、技术特点相匹配的组织能力,共同构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2制造业转型背景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特定内涵

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是一个能力构筑的过程,制造业竞争力的来源是基于知识积累的技术能力的形成,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实质是技术能力的提升,由此带来的产品、工艺上的创新(路风,2006),以及与技术路线相适应的资源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管理创新(Figueiredo,2003,Teece,2007等)。因此,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产业技术能力培育、与技术路线相匹配的资源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管理创新、以及制度机制的支撑和保障。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包括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创新。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产业特征、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决定了现阶段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特定的内涵。在技术能力培育方面,由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明显的要素成本优势、区域产业竞争驱动的大规模投资等因素,导致中国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大量进入模块化产品制造领域,基于模仿创新、知识积累、产业配套等因素,在模块化制造技术方面逐渐培育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吴晓波等,2009;黄群慧、贺俊,2015)。因此,未来制造业中小企业应当基于自身技术路线和制造能力,借助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创新平台等渠道,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整合外部前沿知识和核心技术,加快知识-技术-产品转化速度,充分发挥在模块化产品领域的积累的技术和制造优势,加强模块化产品架构创新和模块标准制定权,加强高端产品低成本化的成本创新,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和竞争优势。

在组织能力方面,与模块化产品制造相适应的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是复杂制造技术的应用,复杂制造技术使得产业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大企业主导逐步过渡到供应链主导、产业生态系统平台主导,企业竞争的重点不再是规模和供应链中的位势,而是在动态环境中不断获取、形成动态能力,形成“连续的瞬时竞争优势”。企业竞争战略由“产品战略”向“平台战略”转移,运营活动的核心是向所在的产业生态系统提供互补性的产品和服务,与系统中的支持性企业形成积极的互动反馈,因此,企业的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何动态使用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对资源的动态使用包括两个方面:资源的灵活配置,以及为达到资源的灵活配置企业在协调活动上的灵活性(卢彬彬、罗仲伟,2011),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动态配置。

4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培育路径

中小制造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等资源和抗风险能力的限制,在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路径选择方面有异于大型企业。基于产业集群、价值链、产学研用、或跟随大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成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战略选择。在具体的协作模式上,往往采用战略联盟、技术外包、专利交易、人员流动等方式,达成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政府、高校、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促进新技术、新知识在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之间顺畅流动。企业通过对新知识的吸收、对互补性资源的整合,逐步提升在技术、工艺、制造方面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将外部显性知识内化为隐形知识,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中小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路径如下图所示:

自主创新能力本质上是对知识的发现、获取、转化、使用的能力,制造业中小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在技术路线选择方面,基于模块化产品、大规模制造形成的知识积累和制造技术,仍然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不断积累模块化产品领域的技术能力,进一步发挥大规模制造的成本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兴工艺对传统生产设备和制造系统进行改造和提升,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制造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制造与服务、信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会逐步加深,制造企业有发展“生产型服务”、“服务型制造”的动力和趋势,但同时也应当意识到,由于与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服务行业的进一步融合,制造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将会大大提升,在产业价值链上的收益分配地位也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在组织能力培育方面,一方面应加强对组织内部资源的管理能力,通过加强组织结构、程序、文化等方面的动态适应能力,提高组织的柔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通过组织间关系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寻找在产业价值链、产业生态系统中的适当位势,积极拓展与上下游合作厂商、顾客、竞争者之间的知识合作与交流,寻求互补性的资源,进行关键性互补资产投资,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关系,为自主创新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篇5

虚拟现实

简称VR(VirtualReality),也叫灵境技术,是一套由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出来的虚拟世界。通俗讲,就是使用技术手段,让人身临其境,并可以与这个环境进行交互。这套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器各等方面,除了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多感知。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于医学、军事航天、室内设计、工业仿真、游戏、娱乐等多个行业。

认知计算

认知计算出自于IBM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沃森”的称谓,而现在,它更多的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大数据分析方式。随着信息的增加,计算机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随着时间推移,以学习的、交互的方式,随着数据的进一步增长逐步提高认知的分析行为,就像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做事情,“认知计算”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联姻”。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Learning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自2006年以来,机器学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图灵试验(图灵,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鼻祖),至少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了。在技术手段上不仅仅依赖于云计算对大数据的并行处理能力,而且依赖于算法。这个算法就是DeepLearning。借助于DeepLearning算法,人类终于找到了如何处理“抽象概念”这个亘古难题的方法。

DT时代

顾名思义,应该是DataTechnology,数据处理技术。这个词虽然很早就被人提出了。但是直到2015年3月的IT领袖峰会上,马云演讲中提出“从IT时代走入DT世界”之后才在中国火热起来。马云称,二者的区别在于,IT时代以“我“为中心,DT时代则以“别人”为中心,让别人更强大,开放和承担更多的责任。

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相对于普通计算机,基于量子力学特性的量子计算机,拥有超乎想象的并行计算与存储能力,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方程组,具有亿亿次计算能力的“天河2号”需要100年,而万亿次的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只需要0.01秒就可解出。当量子计算机应用之时,现在的密码破译、基因测序等科学难题,将可迎刃而解。

人脸识别

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司法、军队、公安、边检、政

府、航天、电力、工厂、教育、医疗及众多企事业单位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将应用在更多的领域。

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科学,更进一步的说,就是是指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机器视觉,并进一步做图形处理,使电脑处理成为更适合人眼观察或传送给仪器检测的图像。形象地说,就是给计算机安装上眼睛(相机)和大脑(算法),让机器能够感知环境与对象。我们中国人的成语“眼见为实”和西方人常说的"Onepictureisworthtenthousandwords"表达了视觉对人类的重要性。不难类比,机器有了视觉以后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例如:智能机器人、智能视频监控、新型人机界面等等。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其所使用的技术旨在根据数据和分析赋予计算机能够做出类似人类的判断。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词。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一高大上的话题显得既陌生又遥远。其实,智慧城市建设早已通过各种不同的展现方式渗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从众多方面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工业4.0等。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独角兽

独角兽企业原本是美国风投界的术语。用来描述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这些企业最初通常是以软件为主,但现在渐渐包括了其他领域的行业。到2015年8月止,在独角兽企业名单上排行在前的企业有Uber(交通),小米(电子消费品),Airbnb(住宿),Palantir(大数据)和Snapchat(社交媒体)。

由独角兽衍生而来的词:

十角兽:指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

超级独角兽:super-unicorn,指估值超过1千亿的公司,例如Facebook。

独角鲸:加拿大技术独角兽一般被称为“独角鲸”。

雾计算

雾计算(FogComputing)是云计算的延伸概念,是对云计算的扩展。由思科(Cisco)首创。这个因“云”而“雾”的命名源自“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这一名句。有别于云端计算,雾计算所采取的架构更分散、更接近网路边缘,将计算、通讯、控制和储存资源与服务,分配给用户或靠近用户的设备与系统。雾计算是以个人云,私有云,企业云等小型云为主,以量制胜,强调数量。

区块链

对大众而言,区块链的概念最先出现在比特币的相关论述中。区块链就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基础。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最为出名的一个应用。区块链(Blockchain)是在没有中央控制点的分布式对等网络,使用分布式集体运作的方法,实现一套不可篡改的,可信任的数据库技术方案,其特点为去中心化存储、信息高度透明、不易篡改等。通俗点说,就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在全网记录所有交易信息的“公开大账本”。数据区块记录了整个数字货币网络上的交易记录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是被所有数字货币节点共享的。通过数据区块,我们可以查询到每一笔数字货币交易的历史。

区块链的核心,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数据库,它不仅仅能够记录金融交易,它几乎可以记录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结婚证、教育程度、财务帐目、医疗过程、保险理赔、投票……任何可用代码来表示的东西。

数据湖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课程;课程开发

【Abstract】Thenetworkeducationisanoutcomethatinformationsocialeducationmodernizethedevelopment,itisanactivitytopassbecauseofturnwithnetorotherarithmeticfigurescontentsproceedthestudyandteaching,makinguseofwellthemoderninformationtechniqueprovideof,havetheallnewcommunicationmechanismandthestudyenvironmentoftheplentifulnessresources,realizeakindofallnewstudymethod.Networkcourseisstudyobjectthatnetworktheeducationprovidesthecontentofcourse,isalearnermostinthenetworkeducationwithmostdirectly.Thistextdiscussedtheeducationalmeaning,characteristicsinnetworkfirstandmeaning,thenjointogetherthetheoriesfoundationofnetworkcoursedevelopments,discusstheseniorhighvocationalschoolnetworkcourse《thePracticalandSimulativeoftheElectronicsTechnique》practicewithdevelopment.

【Keywords】networkeducation;networkcourse;coursedevelopment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深刻影响,随之也涌现出诸如e-Business、e-Marketing、e-Library、e-Learning之类的新概念。网络教育就是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它是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1]。网络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习者提供设计合理、完善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为网络教育提供教学内容,是网络教育中学习者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学习对象。笔者有幸参与了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之一的《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该课程主要是面向高职高专教育,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承担制作,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网络教育、网络课程的理解与认识。

一、网络教育的含义、特点与意义

究竟什么是网络教育?

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环境与时间等。网络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是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我们平时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环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突出的是教育观念;文化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内容;面授教育、远程教育等是反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时空关系;广播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则是突出传播媒体的教育应用[2]。

网络教育具有“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育信息、互动网上教学”等功能,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和年龄限制,使学习者可以在没有围墙的学校学习,共享国内外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真正为终身教育创造了条件。教师和学习者可以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教师的讲授和学习者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能得到及时的解答。网络教育可提供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境,能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是传统的以“教”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但是,网络教育的实质仍然是教育,其核心和本质的东西仍然是传承文化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网络教育蕴涵着无穷的魅力,这种魅力不只是体现在技术手段的先进上,而且更体现在它形成了一个新型的、交互的、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给学与教赋予新的内涵,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推动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的更新[3]。网络教育的教育核心和本质没有改变,但它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却是广泛、深刻而长远的。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从老师那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景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含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3]。

而网络教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内容等,并可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对学习者起到的是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这里并不是说网络教育与建构主义一定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网络教育的的确确比其他教育形式更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或者说建构主义找到了一种最好的表现形式。

所以,网络课程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还要考虑到如何利用网络的特性,贯彻以能力发展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的原则,突出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者的主体参与程度,加强对学习者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三、网络课程《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的开发实践

通常情况下,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部分主要参考的是传统媒介的相关材料,最好是该门学科教师在长期传统教学中积累下来的教学资料,因为这些材料及资料都已经比较成熟;然后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加以表现,再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传播。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是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郭维芹教授编著的《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为框架来进行设计和开发的。

(一)首页设计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首页如图1所示:

图1《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首页

课程的首页主要分两个区域:

1.课程说明区

该区域如图2所示,包含“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和课程简介等内容。这些内容能使学习者了解本课程讲授的是什么内容,学好本课程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图2课程说明区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条目,即可在首页中央显示该条目的具体内容。例如点击“基本理论”,首页中央就出现图3所示的内容。

图3基本理论具体要求

2.课程入口区

课程入口如图4所示,有:开宗明义、顺序教学、实践训练、以“管”引“路”、练习提高和自我考查等。这些入口能让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本课程的内容和检验学习本课程的效果。

图4课程入口区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入口,即可进入该入口的学习环境。例如点击“开宗明义”就出现图5所示的学习环境。

图5学习环境

(二)教学设计

在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络课程前,需要将各章节、课文、知识点以及相关概念进行逻辑的组织和结构。知识结构按照其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并列结构,即各知识点之间是并列和同级的关系;层次结构,即各知识点间通过递进、因果、条件关系来组成;复合结构,即综合了并列结构和层次结构而形成的复杂的网状结构。

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思考传统教学方法为什么不能或没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及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来解决教学中的这一重点和难点。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的网络课程中,我们就设计了开宗明义、以“管”引“路”等特色栏目模块。把学习这门学科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比较清楚的列出来。如图6所示,我们把实用模拟电子技术中需要掌握的各种“管子”(即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器件)都集中起来,让学生在这里就可以把与各种“管子”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学习。

图6以管引路栏目模块

网络课程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整理、归纳、编写,一般会设计成几个模块,缺少文字教材的系统性优势。在《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当中,我们还设计了“顺序教学”栏目模块,这样就弥补模块化设计的不足,尊重了教学规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

网络教学的评价依赖于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实现,评价的因素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这门课程的设计中,我们设计了过程性评价栏目——自我考查。学生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就可以针对每一单元的知识进行自我测试。如图7所示:

图7自我考查栏目模块

对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合理地安排和组织知识内容,体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出学科的教学特点,反映学科的教学规律,展示出知识结构的功能,方便组织教学活动,易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系统设计

1、学习环境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采用的是多入口、多路径的教学形式,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以不同的入口进入各种学习环境,以保证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其学习环境主要分入口选择区、树状目录导航区和内容显示区等三个区域。

入口选择区

学习环境中提供如图`8所示的入口选择区,是为了方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各种学习环境。

图8入口选择区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入口,即可切换学习环境。

树状目录导航区(图5的下部左边部分)

树状目录导航结构能让读者自始至终明白自己处于什么内容的学习中。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条目,即可在内容显示区中显示该条目所对应的学习内容。

内容显示区(图5的下部右边部分)

内容显示区中的内容始终紧跟树状目录导航区中选定的条目,如在“开宗明义”树状目录的“动画演示”中选中“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那么内容显示区中出现的内容就如下图9所示。

图9显示内容与树状目录结构中的条目相对应

2、界面风格

界面是网络课程与学习者交互的接口,友好的界面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学习。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重界面的友好性,做到界面简洁明了,操作简便。

首先,界面色彩的选择要符合视觉规律,应清晰、简洁,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的色彩要对比并且和谐,在做到吸引学习者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学习者的视觉疲劳。

一般来说,以亮色调为主的画面会给人以明快、爽朗和高雅的印象;反之,以暗色调为主的画面则会传达出深沉、忠厚或庄严的效果,使人感到压抑、沉闷。根据此原理,为了使浏览者感到舒适、亲切、容易接受,我们选择了明快、清爽的红白色作为《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界面主基调,辅以中性的灰色进行衬托。

其次,是字体的选择。一般来说,只要遵循网页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原则就可以了:字体不宜过多,不要使用超过3种以上的字体。因为字体太多显得杂乱,没有主题。字号要适合,字号过大,会浪费版面空间,字号过小,又不能吸引用户注意力,还容易使眼睛疲劳。不同内容的字号要有所区别,原则上标题的字体较正文大,颜色也应有所区别。特殊的字体和符号要转换成图像。

3、超级链接

超级链接是组织课程各个知识点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这种信息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可以做到在全面覆盖各知识内容的同时,又使得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突出,找出可能对学生学习有障碍的内容,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

在《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当中,我们就是利用超级链接把入口选择区、树状目录导航区和内容显示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不同的入口进入之后,选择左下部分的不同栏目,右下部分就显示出该栏目所对应的内容。这是一种基于文字的超级链接。

再者是基于多媒体信息的超级链接。如在“开宗明义”树状目录的“动画演示”中选中“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图9所示),这个“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动画演示当中,就做了节点是多媒体形式的超级链接。当学习者点击“按直流负载线移动”这个按扭,动画演示区就按直流负载线移动;点击“按交流负载线移动”,动画演示区就按交流负载线移动。这种超级链接的设计可以做到让课程更加生动、灵活和富有感染力,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

四、结束语

虽然在《实用模拟电子技术》高职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通过这次探索与实践让我们从各方面加深了对网络教育、网络课程的理解与认识。网络教育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有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有利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它不仅对于学生来讲是"学习的革命",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说,同样也是一场"革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认识、积极地学习和掌握网络与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网络课程和教学的设计、开发。

参考文献

[1]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中国教科网2001年12月25日

[2]冯秀琪,教育、网络教育与服务,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2日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篇7

国际分工首先在不同产业间进行,主要特征是发展中国家从事资源类初级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制成品的生产;或者是发展中国家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种分工格局中的产业边界是清晰的,是垂直型的国际分工。

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化,形成了产业内国际分工,即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具体而言,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大环节:一是技术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等分环节:二是生产环节,包括后勤采购、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环节;三是营销环节,包括分销物流、批发及零售、广告、品牌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分环节。发达国家逐渐着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控制核心技术和经营技巧,而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而发展中国家则在全球价值链条中,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着力于加工制造环节。

国际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的不同技术含量进行,就是产品内分工。技能含量高的工序、附加值高的部件一般由发达国家来完成,发展中国家承担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初级零部件生产,或者是主要部件依靠进口、承担最后加工装配的工序。在这种多层次的产业分工格局中,分工不仅表现为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垂直分工,还表现为同一产业、同一产品价值链上不同环节之间的水平分工。

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和混合分工的过渡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在建立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公司内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公司内国际市场。公司内国际分工是指同一个跨国公司内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的专业化分工。跨国公司为了避免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自我竞争,形成一个功能互补的国际企业集团,必然要求分处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在生产销售上进行专业化分工。公司内国际分工的具体做法有:按市场区域分工;按产业部门分工;按产品规格型号分工;按零部件或加工工序分工。可以说,公司内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为公司内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公司内国际贸易正是子公司之间功能互补的表现,同时还可以利用转移作价的手段套取不同国家经济政策差别的收益。

国际分工的另一个显著的新特点是国际分工的形式正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国际分工的细化必然产生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产品价值链被分解成若干独立环节而处于不同企业的控制之下;二是尽管这些不同的环节仍处于同一企业(如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跨国公司也必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将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然导致国际分工的界限由产品转变为要素,要素禀赋对于FDI区位选择的意义将更大,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也将更多体现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例如,我们以前说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现在更多的体现为在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上的比较优势。国际分工形式的改变也使国际分工利益不再取决于企业产权和产品的产地,而取决于参与国际分工的要素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按要素分配也全球化了。

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地位,取决于这个国家拥有的资本以及机器数量的多少,而不取决于其它要素如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能源、气候、土质等)方面数量的多少。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成为生产力要素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驱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也成为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这样,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地位,从根本上来说,就取决于这个国家在知识方面的比较优势。谁拥有较多的知识,谁就拥有了经济增长的主动权,谁就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中心支配地位。于是,国际分工体系由工业经济时代的以机器和资本为中心的分工体系转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和技术为中心分工体系,一种新的分工体系开始形成。

知识、技术进步扩大了社会生产的范围,使原来一些非生产领域变成了生产部门或间接生产部门,如企业研究与开发和信息部门实际上已从研究领域独立成为生产部门。研究与开发和信息部门与其他部门形成的分工就带有新的特点。这种分工既不是部门间垂直型分工,也不是部门内水平型分工,因为研究与开发和信息处理,虽然服务于生产的各个环节,但又不能归入任何一个传统概念上的具体的生产环节,其本身已超出了传统的纯粹生产分工的框架,所以是一种具有新的内涵的分工形式。如一些跨国公司将研究与开发和信息部门留在国内,而将整个生产和销售部门转移到国外,就具有新的分工形式的特点。

水平型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一种典型形态是价值链模块化,分布于各国、且掌握一个或若干个价值模块的合同制造商与设计模块规则并掌握部分核心模块(如电脑和通讯设备的芯片、冰箱的压缩机、微波炉的磁控管等)的主导厂商成,参与分工的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国际分工的高级化形态。

模块化国际分工的“高级化”主要在于其把合同制造商与主导厂商之间长期以来的附属型关系转化为互补型,甚至对等型关系,从而削弱了主导厂商的产业控制,使合同制造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目前,在模块化的价值链中,发达国家以及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合同制造商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其能力范围包含了低端的加工、制造以及中高端的设计、开发以及物流等综合服务,并进行全球经营、全球供应,能力得到了大大强化,甚至控制了某些价值模块很大的市场份额,直接对主导厂商产生了逆向控制,在产业价值链分配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例如,虽然品牌商仍然控制着产品最终价值的形成,但品牌商不仅在模块制造环节需要合同制造商的稳定及时供应,在技术标准确立和升级上也需要取得与更多合同制造商的支持和配合。这样,合同制造商与品牌商之间在能力上就呈现出互补式、分享式关系结构,从而给合同制造商以及所在国(或地区)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分工形式在计算机硬件设备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企业竞争优势是新型国际分工格局形成的微观基础。企业缺乏竞争机制,没有活力,地方与国家就难以在新国际分工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竞争机制主要是企业运行的更新能力机制和创新能力机制,充分体现在企业产品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和相应活动创新。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篇8

关键词:交互设计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高校教学中更多采用的依然是PPT软件制作的课件(演示型的课件),主要通过老师演示课件,学生观看课件来完成教学过程。这类多媒体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交流渠道单一,很难突出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基于以上原因,采用互动式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实践的崭新探索领域。

一、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综述

笔者在中国知网权威数据库中,以篇名中包含“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发表时间不限进行全数据库检索,只查询出7篇参考文献。可见,目前对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关于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理论和技术实现方式都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探讨。

1.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含义

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包含三个核心组成要素:(1)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网络终端或计算机上运行;(2)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软件工具主要是Photoshop、Flash、Authorware和ActionScritp脚本语言编程;(3)人和机传递都具有双向性,比如计算机既向学习者输出显示信息,也接受学习者的输入信息,并做出及时回应。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互动性。

2.交互形式的含义

互动式多媒体课件中的互动形式主要采用“人―机”和“人―人”两种互动形式。“人―机”互动形式指的是人(如教师和学生)以计算机为媒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通过互动式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动态实践学习,最终掌握知识和技能。“人―人”互动形式指的是通过聊天工具和留言板等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直接沟通和交流。在此笔者主要探讨“人―机”互动形式。

二、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

“人―机”交互形式多媒体课件的画面除了应该做到内容清晰、美观大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外,更关键的是要具有强交互性。因此,在设计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交互形式。

1.按钮响应

按钮响应指的是在多媒体课件中设置按钮,人通过按下该键或组合键,就能完成“人―机”的一次交互响应。如为了实现课件向前翻、向后翻和音乐声响,可以在相应页面上设置按钮,人只要按下该按钮,就能完成交互响应。按钮响应在互动式多媒体中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交互形式。

2.热区响应

热区响应指的是在课件某一对象上设置一个区域,操作者只要点击该区域,就能获得响应。如在地理课件中,点击某省名称,就能进入该省虚拟情境中。

3.热对象响应

热对象响应指的是对课件的某一对象整体设置交互。比如设置某一标签链接网页功能,当操作者鼠标任意点击该标签时,可以立即打开设置的网页。

4.目标区响应

目标区响应指的是设置某一对象通过拖动到目标区后松开,不管正确与否,都会给予相应的响应。比如在拼图游戏中,拖动每一拼图就可以设置一个目标区响应,拼图正确与否,都给予相应响应提示操作者拖动是否正确。

5.菜单响应

菜单响应可以实现从一教学模块到另一教学模块的过渡和嵌接,点击菜单项,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学习模块中。在多媒体课件中,实现课件的导航功能。菜单一般可设置下拉式菜单和弹出式菜单两种形式。

6.条件响应

条件响应是指根据设置的条件是否得到满足进行交互响应。如对某一题目进行作答,根据输入者输入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运行相应设置的程序和命令。

7.时间限制响应

时间限制响应用于对时间有要求的交互中。如对学生进行限做题目,达到结束时间时,保留学生的做答情况退出作答界面。

三、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

1.确定课件的教学内容

选择制作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应先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明确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目标,根据目标详细划分教学单元,恰当地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2.确定课件的框架结构、子模块的内容和功能

对互动式多媒体课件进行系统设计,确定整个课件的框架结构和子模块的内容等。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主屏幕界面设计、子模块设计、内容设计和交互方式设计等。

3.多媒体素材准备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备能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最有效的文本材料、图像材料和视频材料等。此步骤准备得是否充分,是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教学成败的关键步骤之一,如果选择了过多不符合教学目标的素材,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选择合适的Flash、Authorware、Photoshop和ActionScritp脚本语言编程等制作工具对素材进行脚本设计,使素材以交互形式、计算机媒体布局的形式描述出来,最终设计和开发完成课件。

5.反馈与修改

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后,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进行试用,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修改完善,提高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四、信息技术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内容多而散,课时安排又少。下面笔者结合实例阐述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几个方面的开发细节。

1.导航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繁多,知识零乱。所以设计菜单导航功能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设计全局导航、子导航、位置导航和友情链接几个部分。全局导航的主要栏目可以设计如课件的总介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总介绍、资料下载、论坛等;子导航按知识点进行分模块设计,每一模块可采用多级菜单进行细化实现交互;位置导航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返回到上一级目录;友情链接导航提供信息技术课程辅助学习资料的网址。

2.超文本交互

将素材以多媒体文字、图像等元素制作成超级链接形式。操作者可以通过点击超级链接元素,进入超级链接所提供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是互动式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3.QQ答疑

可以在课件平台内设置QQ对接,师生之间就可以通过QQ在线进行沟通,完成学生对教师进行提问、教师解答疑问等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QQ的远程协助方式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实践证明,这种互动方式的效果比较好。

五、结语

我们对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提炼,但在实践中如何实现最有效的交互式教学效果的途径还阐述得不够透彻,在后续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为促进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丽丽.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8).

[2]李坚,吴大非.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1篇9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产业升级;价值环节;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诸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全球价值链(GVC,GlobalValueChina)的形成。经济全球化作为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高度发展,使整个世界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大市场中,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各生产企业将要素资源配置着眼于全球范围,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国际分工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即由原来的产业间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最终促成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GVC的形成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而且也改变了跨国公司的治理模式,为后起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和升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形成

价值链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波特(Porter)教授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时,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辅助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完成,这些生产经营活动相互联系,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被称为价值链。价值链管理强调企业应该从总成本的角度考察经营效果,通过对价值链各个环节加以协调,增强整个企业的业绩水平。寇伽特(Kogut,1985)在采用价值增值链(ValueAddedChain)分析国际战略优势时提出:价值链基本上就是技术与原料和劳动融合在一起形成各种投入环节的过程,然后通过组装把这些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最后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过程。他认为,国际商业战略的设定形式实际上是国家的比较优势和企业的竞争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国家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价值链条各个环节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如何配置的时候,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决定了它应该占据价值链条上的哪个环节和技术层面上,以便确保竞争优势。这一观点更能反映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对全球价值链观点的形成至关重要。

格瑞菲(Gereffi,1995)在对美国零售业价值链研究的基础上,将价值链与全球产业组织联系在一起,提出全球商品链(GlobalCommodityChain,GCC)概念。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不同的片断,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机构组成一个跨国生产组织体系,从而形成全球商品链。全球商品链是基于全球购买商作为全球分离的生产和分销体系中关键驱动者的地位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提出的,它更强调采购商在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对全球生产体系的推动作用,并揭示出在全球生产体系的众多参与者中谁是价值链的核心治理者,谁才能控制整个价值链的各个增值环节。后来,Gereffi(2000)用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GVC)代替了全球商品链这一术语,并将全球价值链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从产品概念设计与使用,直到报废的全部生命周期中所有创造价值活动(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等)。他认为,上述生产经营活动既可以聚集于某个特定的地区内的公司中,也可分散于全球各地的公司中,使商品的不同生产过程由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地区公司完成。

总之,全球价值链研究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在某一产业全球价值链的众多“价值环节”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等量价值,价值链内部具有价值等级体系特征,按照各个价值环节增值能力可以把整个价值链划分为若干环节或片断,那些高附加值的价值环节一般就是全球价值链上的核心环节,整个价值链的全球治理规则也是由这些核心环节所决定的。而且,按照增值能力不同而区分出来的各个价值环节,其对劳动、资本、企业家能力等的禀赋要求和回报也是不同的。

二、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与动力机制

(一)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

治理通常用来描述经济主体之间关系的互相协调。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价值链内部环节不断增加,要想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收益,就必须系统性地协调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从而使整个价值链具有竞争力。这种系统性协调就是价值链的治理。Gereffi(1994)把商品链条上的治理看作是产品、资金、人力资源在链内的分配与流动。Humphrey和Schmitz(2000)认为,价值链的治理就是通过价值链中公司之间的关系安排和制度机制,实现价值链内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环节间的非市场化协调。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治理在全球价值链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价值链上各环节公司之间的各种活动、劳动分工以及价值分配,都处于价值链治理之下。

Gereffi、Humphrey和Sturgeon(2003)根据全球价值链中各行为主体之间协调能力的高低,将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划分为以下五种形式:市场型(Market)、模块型(Modularvaluechain)、关系型(Relationalvaluechain)、领导型(Captivevaluechain)和等级型(Hierarchy)。在这五种治理模式中市场和等级制分别处于价值链中行为主体之间协调能力的最低和最高端。市场型是组织经济活动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模式,其运行的核心机制是利用价格机制。在现实世界的全球价值链治理中,这五种模式往往是相互交错的,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的转换机制。这五种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阐明了权力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运作模式。

(二)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

关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学术界基本上沿用Gereffi等人在全球商品链研究中提出的全球商品链运行中生产者驱动(producer-driven)和购买者驱动(buyer-driven)两种模式,并普遍认为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基本来自生产者和采购者两方面。

生产者驱动是指由生产者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形成本地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投资者可以是拥有技术优势、谋求市场扩张的跨国公司,也可以是力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建立自主工业体系的本国政府。生产商驱动的全球价值链一般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价值链,如汽车、飞机制造、计算机、半导体和装备制造等。该类全球价值链的进入壁垒是规模经济和高技术的生产设备,其利润也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

购买者驱动是指拥有品牌和销售渠道优势的大型采购商,它们组织、协调和控制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标市场的生产、设计和营销活动。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所在的典型产业是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是拥有独立产权的大型零售商、营销商和品牌商,它们在出口国,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分权的生产网络。在购买者驱动型的全球价值链中,产品大量的增值部分来源于品牌设计和营销阶段。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的典型例子是沃尔玛、耐克等公司。这些公司将设计和营销与物质产品的生产分离开来,它们一般只负责产品的设计或营销,而不制造品牌产品,是“没有工厂的制造商”。

三、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

传统的产业升级理论研究产业升级时,主要是关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即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再到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过程,重点是研究产业结构如何从低级的产业结构向高级的产业结构转变。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产品内分工的发展,使产业升级的内涵大大拓展,产业升级的本质也由过去的结构升级转变为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导致全球价值链中各参与者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改变,最终会出现同一价值环节不同参与者间效率与生存的竞争、不同价值链环节参与群体攀登与反攀登的较量,以及不同价值链之间的市场生存的竞争。

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看,产业升级实质上就是指价值链之中或尚未嵌入的企业通过嵌入价值链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竞争力,进入到附加价值更高的价值环节的过程。Humphrey&Schmitz(2002)提出了全球产业链下的四种不同产业升级模式:一是工艺流程升级,通过对生产体系进行重组或采用新技术,改造工艺与生产流程,来提高投入产出率,使自己的生产比竞争对手更有竞争力;二是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品种,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新款式,以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同对手进行竞争;三是功能升级,从低价值的生产环节向高价值的设计和营销环节跨越,从OEM到ODM再到OBM的转换;四是价值链的升级,指的是从一条价值链跨越到另一条价值链,企业把从一个特定环节中获得的能力应用到新的产业领域或转向一个新的全球价值链中。

产业升级一般都遵循从工艺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后到价值链条升级这一规律。此外,产业升级过程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附加价值不断提升,经济活动非实体性或产业空心化程度也将不断提升(KaplinskyandMorris,2002)。

四、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内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因此,必须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过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实现产业升级。

(一)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价值活动中

全球价值链中各价值环节之间的分工是比较优势的综合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通常体现在最终产品的某个价值环节上,而不再拘泥于特定最终产品上。长期以来,我国在制订产业政策时,注重产业的整体发展,无法有效的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导致我国的企业长期停留在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瓶颈”,因此,我国的产业政策应当调整为以培育和发挥综合比较优势,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为核心,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价值环节中的位置。

(二)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业组织的模块化经营与管理

产品设计的模块化、生产的模块化、产业组织的模块化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方式,价值链模块化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我国在融入GVC过程中,应着力进行产业的模块化改造和企业的模块化运营。在制造业领域探索实施模块化改造与经营,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一体化产品开发模式,通过产业重组和流程重组,形成专注于核心价值模块开发的品牌制造商和能够为国内外品牌厂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模块供应商,积极参与国际制造业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时,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在某些核心价值模块上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在若干核心技术和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延伸。

(三)依据价值链的固有属性,选择恰当的产业升级策略

按照价值链的动力机制,全球价值链可以分为生产者驱动型和购买者驱动型。在生产者驱动型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掌握着产品研发设计和核心部件生产等高附加值环节,通过外包将低附加值的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建立全球运营体系,并利用专业分工优势和全球协作网络的整合优势,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购买者驱动型中,国际品牌制造商、国际零售商通过控制产品研发设计和全球营销网络、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来获得高附加值。因此,我国的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时应根据价值链类型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升级策略。如果参与P-GVC,可以选择以OEM、组装加工等方式融入GVC中,与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价值链产生的信息流动、知识溢出和动态学习效应,通过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工艺升级向产品和功能升级的延伸,最终完成向高附加价值环节的升级过程。如果参与B-GVC,则可以选择充分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和自主品牌建设,借助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和营销网络实现自身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向高附加价值环节的升级。

参考文献:

[1]PorterME:TheCompetitiveAdvantage[M].NewYork:FreePress,1985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篇10

由GE-HARRIS公司加拿大Calgary控制分部在1993年开发的DNP3.0(DistributedNetworkProtocolVersion3.0)规约是目前在欧洲及北美比较流行的一种开放性结构的规约,在国内正逐渐成为主流性通信规约之一。它可用于电力系统中子站系统、RTU、智能电子设备(IEDs)以及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最重要的是DNP将成为一种公共领域的规约,可由用户和非用户以及其他供货商使用。

1DNP3.0规约介绍

DNP3.0规约是在国际电子电工协会(IEC)的TC57协议基础上制定的通信规约,它支持ISO的OSI/EPA模型,这种模型规定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然而,为了支持高级的RTU功能和大于最大帧长的报文,DNP3.0的数据链路采用一个伪传输层去完成最短报文的组装与分解。

DNP3.0规约的文本共分4部分:数据链路层规约,传输功能,应用层规约及数据对象库。

1.1数据链路层规约

数据链路层规约文件规定了DNP3.0版的数据链路层,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PDU)以及数据链路服务和传输规程。

数据链路层采用一种可变帧长格式:FT3。

一个FT3的帧被定义为一个固定长度的报头,随之以可选用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附有一个16位的CRC校验码。固定的报头含有2个字节的起始字,1个字节的长度,1个字节的控制字,1个16位的目的址,1个16位的源地址和1个16位的CRC校验码。

1.2传输功能

这部分定义对于DNP数据链路层充当伪传输层的传输层功能。伪传输层功能专门设计用于在原方站和副方站之间传送超出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PDU)定义长度的信息。

传输层报头数据块

其中:传输层报头——传输控制字,1个字节;

数据块——用户数据,1~249个字节。

1.3应用规约

这部分定义了应用层报文(APDU)的格式。这里,主站被定义为发送请求报文的站,而外站则为从属设备。被请求回送报文的RTU或智能终端(IEDs)是事先规定了的。在DNP内,只有被指定的主站能够发送应用层的请求报文,而外站则只能发送应用层的响应报文。

1.3.1应用报文格式

其中:请求(响应)报头——标识报文的目的,包含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

对象标题——标识后随的数据对象;

数据——在对象标题内的指定类型的数据对象。

1.3.2应用报文报头字段的定义

请求报头分应用控制、功能码两个字段。每个字段为8位的字节;响应报头分应用控制、功能码、内部信号字3个字段。每个字段也为8位的字节。

1.3.3对象标题

报文的对象标题制定包含在报文中的数据对象或是被用来响应此报文的数据对象。

应用报文中,对象、限定词、变程的灵活使用,可以表示多种数据类型和数据表示格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这也是DNP3.0规约的一大优点。

2在广州地区调度SCADA系统的应用

1995年,广州电力工业局从美国VALMET公司引进OASYS调度自动化系统,并与美国技术人员联合开发系统通信接口对DNP3.0规约的支持模块。1997年开始,广州电力工业局与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合作,逐步在220kV变电站中应用GE-HARRIS公司生产的D20型RTU,并选择DNP3.0规约作为D20与广州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规约。通过双方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广州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与D20RTU的DNP3.0规约接口的开发和调试工作获得成功。1997年10月,第一台D20RTU在广州电力工业局属下的220kV碧山变电站投入正式运行。

2.1主站

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DNP3.0规约通信接口是挂在地区调度OASYS系统平台上的一个应用软件,硬件环境为DEC工作站,软件环境为UNIX操作系统,采用C语言编程。它以DNP3.0规约库的方式挂在POLL规约应用层下面运行。在通信方式上,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侧作为主站,D20RTU作为从站;主站采用POLLING的问答方式,不接收从站(D20)自动上送信息,采用循环方式进行信息交互。

2.2从站

D20RTU是GE-HARRIS公司新一代RTU产品(GE-HARRISD20),该产品采用新的分布式的处理概念,基于MC6802032位微处理器为核心,各I/O模块都自带功能强大的8位微处理器和RTU主体可进行远程通信。D20RTU使其本身可构成独立的分散式SCADA系统或分站控制器。支持多主站和RTU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多主站通信的多数据库管理特性使得D20RTU成为现有RTU理想的升级换代产品,一台D20RTU可配置7个通信口和不同的通信规约,所有的通信规约的开发和重写均使用C语言编程,并存入D20M的基本固件。广州电力工业局属下220kV碧山变电站D20RTU的通信固件包含用户化DNP3.0(主通信)、部颁CDT(备用通信)及广东CDT(省调通信)三种通信规约的集成。

2.3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端的DNP3.0接口软件是在美国VALMET公司的MB88RTU接口软件的基础上修改的,在与D20RTU接口调试过程中,根据D20RTU从站软件的特点,主要做出以下一些修改。

a)由于DNP3.0应用对象库非常庞大,无论是主站侧还是从站侧,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对象功能都用上,而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部分功能。此外,主站和从站互相调试时,需要根据对方的需要,修改或增加一部分功能。根据D20RTU回答的报文格式,地区调度侧软件在dnp3analog(),dnp3status(),dnp3soedump()模块中分别增加了回答报文QC=0x17和QC=0x28的处理功能;另外,在遥信SOE处理中,若同时出现多个SOE点,D20RTU则不用通常的方式(GRP=2,VAR=2)回答,而是用GRP=51,VAR=1的方式送多个SOE点上来。因此,在主站侧响应增加了对于对象GRP=51,VAR=1的处理功能。

b)D20RTU对遥测点的处理,其取值范围是-32768~+32768,而不是一般的-2048~

+2048。鉴此,在主站的dnp3analog.c遥测功能模块中,对遥测量的处理作出响应的修改。

2.4运行情况

D20RTU在广州局的碧山站投运后,由于载波通道干扰较大,地区调度侧经常出现误码报警,后来把通信波特率从600b/s改用300b/s后,通信质量大大好转,在运行的一年多来,遥测遥信数据的可靠性一直较高,事件记录准确完整,情况令人满意。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

一、俄罗斯航空正在使用区块链技术发售机票

俄罗斯最大航空公司与该国最大私人银行合作,发行区块链乘客票。

根据当地媒体消息Kommersant表示,航空S7及其票务机构S7Ticket据说在本周,已经开始销售以太坊区块链机票。获得俄罗斯最大私人银行组织Alfa-Bank的支持。

该报道表示,该平台旨在减少航空公司与机构之间的结算时间,当前这需要2周左右。这将进一步优化支付方式,让机构之间自动进行扣除,机票的销售将直接反应到最终收据。

因此,这个合作可以看成是以太坊区块链企图简化航空票务流程的最早尝试,尽管一直以来这被认为是可能的区块链案例。

该报告并没有详细说明,平台是否建立在私人或公共版区块链之上。

之前,S7航空和Alfa-Bank据说已经在追踪信用证上,已经进行了智能合约技术方面的合作。

二、美国联邦机构逐渐采用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和基础设施提供商以及比特币矿业公司开始由美国联邦机构资助,其中包括国土安全部(DHS)。

根据Nextgov等消息来源,包括BlockCypher在内的各种区块链公司都收到了DHS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资助,用于验证区块链在记录保护、身份保护以及创建不可变数据存储分类账方面的潜力。

具体来说,包括南美洲和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地的许多政府机构正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来使房地产行业实现自动化,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不可变账户,卖家、经纪人和买家可以透明地访问。

目前,GSA可能导致区块链技术及其行业的开发活动的增加。本周早些时候,GSA的新兴公民技术办公室主管JustinHerman在一次会议上表示,通过为开发商、爱好者、公司和投资者创建区块链主题社区和生态系统,该组织旨在测试区块链技术在广泛场景和现有平台中的适用性。

三、印度政府加入最大的区块链协会EEA

印度国家政府和支付巨头万事达是新增的34家企业以太联盟(EnterpriseEthereumAlliance,EEA)之一,现已有超过150个成员——这让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块链协会。

企业以太联盟(EEA)是由一家30名员工的公司在2016年2月份牵头成立的组织,由以太开发创业公司组成的工作组,旨在利用开源的以太技术实现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

5月份,欧洲经济区向创始成员增加了86名新成员,其成员人数达到116人,接近Linux基金会领导的开源Hyperledger项目人数。

欧洲经济区最近宣布与来自银行、医疗保健、能源和制药行业的众多知名新成员,成立“世界上最大的开放源代码开发项目”。然而,令人瞩目的是安得拉邦政府,这是一个以技术推动议程而闻名的印度南部国家。

其他新成员包括科技巨头思科,俄罗斯区块链创业公司QIWI,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等。

安得拉邦政府此前已经与新加坡中央银行签署了金融科技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了数字付款和发展块链技术。该州是维沙卡帕特南市的所在地,这个沿海城市正迅速成为与Visa和路透社等开展业务的金融科技中心。在开创性的举措中,安得拉邦还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将其1.03亿张配给卡的数据库转移到一个集团。

EEA董事长胡里奥·福拉(JulioFaura)补充说:在EEA的主持下,技术的广度、深度和多样性共同创造和推动了企业的以太标准框架,为未来发展下一代以太生态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区块链音乐平台Aurovine在印度推出

基于区块链的音乐平台Aurovine已在印度推出,该平台由Audiocoin,BlockPool以及印度公司Appliconsultants合作完成,旨在利用区块链促进印度音乐市场的发展。

Aurovine利用区块链保证每次听歌时,所有与其发展有关的人员都会被分配相应的费用。由于区块链是不可变的,就带来了高度的问责制和公平性。Aurovine平台使用了加密货币Audiocoin。

Audiocoin是一种音乐加密货币,旨在奖励艺术家和粉丝参与到行业中来。粉丝们通过听音乐,评分和分享音乐赚取货币,而粉丝分享音乐时,艺术家将被授予Audiocoins。

Aurovine认为该平台可以促进印度音乐市场的发展。该平台将为粉丝提供赚取硬币的能力,并将其存储在手机钱包中,同时投票支持他们最喜欢的艺术家。艺术家可以通过在平台上执行的智能合同来为他们的工作众筹。这些特点意味着粉丝和艺术家在参与程度上比目前的市场更进一步。

五、法国汽车制造商Renault测试区块链保证汽车修理数据的安全

法国汽车制造商Renault推出了使用区块链构建新的数字化汽车维护日志模型。

该项目于今天宣布,Renault和微软公司及VISEO公司合作开发原型。据说,一家中国创业公司BitSe也参与了设计工作。微软公司的云平台Azure已经成为技术公司区块链策略的重点。

据Renault介绍,基本前提是有关汽车维修历史的信息由维修店和经销商等一系列渠道进行维护,使得更难跟踪新的变化。相比之下,数字维护日志原型将所有这些信息都放在同一个地方。

GroupeRenault数字及车联网总监ElieElbaz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个数字汽车维护书将使我们能够与保险公司和经销商向生态系统中的客户提供新服务,区块链技术能够创建可靠的信任协议。”

在开发原型的几个月前,Renault汽车融资子公司RCI银行和服务部门加入R3分布式分类账联盟。当时,加入该联盟是RCI内更广泛数字化工作的一部分。

欧洲其他的汽车制造商(包括保时捷和戴姆勒)近几个月来也在采取措施探索或整合区块链技术。

Renault表示,未来它将寻求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用例,包括基于车辆的微型交易。

“除了这个项目,这项技术将是车联网以及与之相关的微型交易和安全要求的重要一步。”

六、白俄罗斯央行通过了银行担保区块链使用方案

白俄罗斯央行最近为国内银行发展区块链扫清障碍,促进了银行担保发送过程。

此举上周末由白俄罗斯国家银行,作为区块链大型项目的一部分,表明了央行通过其结算中心管理和监督区块链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表示使用该技术并不与数字货币相关,“与此同时,没有对IT领域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任何概念限制”。

根据7月19日的声明,本月早些时候央行的区块链决定,旨在开放白俄罗斯银行发行银行担保技术,或者有望弥补债务损失。

央行继续表示:

“银行担保注册维系新系统将确保经济主体的互相访问,包括欧亚经济成员到政府采购程序(工程、服务)的开发者。”

该声明解释道,下一步将要把白俄罗斯股票市场包含在内,以及证券的场外交易。

“项目实现有望在更高质量的水平上,组织该注册,这将为提高透明度创造心条件,进一步促进白俄罗斯股票市场发展。”中央银行表示。

七、瑞典正式开始使用区块链进行土地和房地产登记

近日,瑞典土地登记处Lantmäteriet正式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土地和房地产登记。

自2017年初以来,包括巴西在内的各国已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透明和不可更改的网络中推动土地和房地产所有权登记。

Lantmäteriet的发展负责人MatsSnäll在接受“计算机周刊(ComputerWeekly)”采访时透露,自2016年以来,瑞典土地登记处就一直在积极投资区块链技术,并开发了一个区块链概念验证平台。

今年3月,Lantmäteriet完成了这个基于区块链的土地和房地产登记平台的初步试验阶段。

Snäll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为政府节省数亿美元的开支,尽管现在只进行了小范围的私人区块链测试,但他预计该项目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迅速扩大。

八、日本区块链技术平台miyabi每秒可进行1500次国内汇款

日本全国银行协会(JapaneseBankersAssociation)正致力于开发通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想让日本众家银行开始测试以区块链技术进行汇款等银行主要业务。

根据报道,JBA旗下有252个成员,包括成员银行、金控公司、银行家协会和近50家外资银行的日本分行。值得注意的是,JBA亦为全银(Zengin)系统的营运商。该系统为日本银行间境内转帐的支付结算平台。JBA表示,该协会正在研究金融创新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

据日经(Nikkei)报导,JBA的目标是为所有规模的成员提供1个通用平台,以实际测试区块链技术。JBA虽未公布太多细节,但已证实将探索分布式帐本技术。JBA将与一些科技公司合作展开测试,预计将于9至12月间在日本开始测试。而与现有实时转帐成本相比,采用区块链技术可节省高达90%的转帐成本。

另方面,JBA还在寻找科技公司为其开发区块链技术平台同时,日本大型银行已开始测试区块链技术汇款系统。2016年11月,日本最大比特币交易所bitFlyer旗下区块链平台miyabi在为期9个月的概念验证试验中,每秒可记录1,500次交易。

此次成功试验证明,国内转帐区块链技术平台交易速度超越当前银行间有线系统最快的每秒1,400次交易。三菱金融集团、瑞穗和SMBC等日本三大银行均为bitFlyer的投资者,间接证明日本已开始认定数字货币的法定支付地位。2017年夏天,日本逾25家门市将接受以比特币付款。

报道认为,JBA成员若于2017年在区块链技术测试上取得正面成果,可望带动区块链技术未来在日本商业银行领域的发展。

九、乌克兰政府将于十月开始区块链土地登记试验

乌克兰的土地管理一直面临着困境。作为本身就对区块链较为感兴趣的国家之一,乌克兰最近宣布将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一个土地登记系统试验。该项目将于10月开始,希望能通过创新技术增加土地租赁活动的透明度,以减少非法行为,促进经济发展。

不久前,该国总理VolodymyrGroysman就承诺为所有国有土地租赁进行拍卖——旨在增加竞争,推动当地经济,减少非法活动。他当时提出警告,可能会对不遵守政策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强调:

“所有土地租赁必须通过拍卖进行。”

约有71%的乌克兰领土(4270万公顷)属于农用地。其中超过一千万公顷归国家所有,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5%左右。

根据由世界银行资助,与乌克兰农业政策部,国家土地登记局和多个国家当局合作推出的2015年的一个研究项目,乌克兰目前的土地管理状况令人担忧:

公共土地注册远低于私人土地(24%vs71%),降低了透明度,引发非法活动。

农用地租金水平是欧洲最低的国家之一(2015年约37美元),影响农村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

土地市场非常萧条,主要由于缺乏金融工具和使用土地作为抵押品的复杂性。将产权转让给农用地的主要途径是租赁,存在很大的“灰色市场”。

土地纳税人(约730万)远远少于私人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

乌克兰并不是第一个考虑在土地登记处理中使用区块链的国家。今年三月,瑞典土地登记机构开展了一项记录产权交易的试验。而在五月份,英国土地登记局则详细说明了所谓的“DigitalStreet”计划,该计划把区块链技术列为基础技术之一。

十、澳大利亚比特币交易所在A轮融资中筹得81.5万澳元

据报道,澳大利亚的一个比特币交易所在A轮投资中筹集了81.5万澳元。

据BusinessInsider透露,位于墨尔本Bitcoin.com.au获得了AliumCpital和DominetVenturePartners的融资。新的资金将用于扩大该公司在英国和加拿大的海外业务。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upertHackett告诉媒体,这笔资金也将使其在平台上添加其他数字货币,包括以太币和瑞波币。

Bitcoin.com.au与其国内的零售金融公司合作,在澳大利亚提供在线和实体比特币交换服务。报告显示,其最终募资金额高于原计划,它原本只计划筹集50万澳元的发展资金。

AliumCapital合伙人RajeevGupta在声明表示,这次投资将帮助他的企业进一步接触迅速发展的数字货币领域。

在这次融资之前,澳大利亚监管机构采取了措施改善数字货币创业公司的发展环境,特别是今年早些时候,监管机构最终决定撤销对购买比特币行为征收“双重税”这一饱受争议的政策。

根据今年早些时候的报道,澳大利亚财政部已经取消了对比特币采购征收商品与劳务税(GoodsandServicesTax)的规定,澳大利亚政府意识到这一举措将促进该国数字货币业务的发展。

十一、微软涉足区块链将为客户开发更好用的区块链系统

微软正在进一步努力为其日常客户开发更加好用的区块链系统。区块链系统被认为是进行数字货币交易的基础性平台。

区块链技术能够使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在没有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安全交易。由于区块链系统需要大量的分布式数据资源,只有像微软的Azure公共云这样的平台才能够利用全球数据中心的力量,使用这种技术。

Azure区块链工程首席项目经理MarleyGray在博客文章中表示,该公司已经为区块链提供了基础云计算通道。现在是让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用户更方便地在Azure区块链即服务产品上构建真实的应用程序的时候了。

这就是微软公司新引入的企业智能合约(EnterpriseSmartContracts)项目。

该项目能够为用户提供执行和履行合约的数据元素。

这些合约定义了用于区块链应用程序的不同元素,然后利用各种Azure组件,包括AzureKeyVault和AzureActiveDirectory来处理密钥管理、集成企业身份验证、加密证明生成等任务。区块链平台可以允许企业存储和管理自己的加密密钥,而AzureActiveDirectory能够对其存储的信息进行保护,禁止没有权限的访问。

这些可能听起来过于技术性,但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智能合约定义了用于交易的数据结构或模式种类、管理交易的业务规则,并对交易的授权方和原始交易数据进行管理。

区块链技术的含义范文篇12

关键词:金融科技;保险行业;互联网;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0007-0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兴科技的高速发展,金融科技概念应运而生,成为继互联网金融之后金融行业发展的新风口,为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改造升级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金融科技的崛起是技术手段变革引发的金融创新,能够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减小金融交易中信息不对称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金融实现资金融通的本质作用。保险行业作为金融业重要产业之一,在金融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正在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

一、互联网技术给保险行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

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保险行业有机结合的产物,互联网保险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互联网技术正从渠道、产品、技术和理念四个方面改变着保险行业。

(一)“互联网渠道+保险”。保险公司借助互联网渠道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能够越过公司和人,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向不同地域的客户提品和服务,大幅减少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

(二)“互联网产品+保险”。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上网”时代进入“在线”时代,改变了社会公众的传统消费和支付习惯,网络消费、网络支付等行为中蕴含的风险能够派生出新的保险需求,为保险行业开辟出新市场和较大的产品创新空间。

(三)“互联网技术+保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保险公司可以将保险服务“无缝式”嵌入互联网消费的购买、支付、物流等各环节,能够快速、便捷、低成本地满足客户高频化、碎片化的保险需求;互联网技术能够提升保险公司市场反应速度和能力,能够及时掌握保险行业发展新动向、挖掘潜在客户群体并随时采取适当的经营策略;互联网技术使保险公司核心运营流程和客户服务实现网络化和自助化,提高了保险公司业务效率、管理水平与客户满意度。

(四)“互联网理念+保险”。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将进一步凸显“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原先以保险产品为主导的销售模式将逐渐转化为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销售模式,互联网使得客户不再被动接受保险公司推送的信息,客户需求成为新险种出现的源动力,其行为数据将成为保险产品设计和服务改善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推动保险行业全面升级改造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更新迭代,大数据技术在保险行业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保险行业天然具有大数据基因,其本质上就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预测来管理风险的行业。当前,大数据战略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我国大数据时代的全面来临,大数据技术将从经营理念、商业模式、产品设计、管理流程对保险行业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

(一)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构建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数据就是核心资产,数据分析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保险公司能够通过数据处理、分析、整合、挖掘等技术获得价值信息。

(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运用,保险公司获取和深入挖掘数据的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客户行为数据将逐步实现可获取、可分析、可预测,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直击客户“痛点”、实现精准营销将成为保险公司重塑营销体系的主攻方向。

(三)大数据技术将帮助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宽保险市场,使保险公司能不断提升风险定价与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将以前无法或难以有效管理的风险纳入保险公司能力范围。

(四)基于大数据技术,保险公司可以实时获得消费投保标的数据信息,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技术,能够根据客户不同风险程度,提供个性化风险解决方案。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加强对业务风险的管理,提升反欺诈技术。

(五)大数据技术将渗透到保险公司经营的关键环节和流程,优化保险行业务系统、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客服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客户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云计算技术是推动保险行业创新发展的加速器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主机架构模式,实现了系统分层和分布式架构,即通过网络便捷、低成本、随时、按量付费访问定制化、共享化的资源池。云计算技术为保险行业创新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保险公司产品创新、构筑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经营效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云计算技术将助力保险公司业务创新。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为企业量身打造“保险云”,在云端开发保险核心业务模块、财务模块、流程管理模块等,客户通过云端可以“一站式”完成投保、理赔等保险服务,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在非高峰时期,可以将保险核心业务模块、财务模块、流程管理模块等租借给其他保险公司使用,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云计算技术将为中小保险公司发展提供新机遇。保险公司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系统保养和维护、人才培养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专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效益比相对较低。借助云计算技术,中小保险公司可以租用通讯供应商、大型保险公司的设备,将节省大量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可以将资金更多用于渠道建设、产品研发、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方面。

(三)云计算技术将为保险公司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提供支持。在信息时代下,保险行业数据规模急剧扩大,保险公司时刻需要处理内外部的各种非结构化数据和信息。云计算的可扩展性可以为保险公司深入采集、存储、分析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大数据分析能力。

(四)云计算技术为打造“行业云”创造了可能,有利于促进整个保险行业加强信息共享。随着云计算技术出现和成熟,在省级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搭建全国保险行业信息共享平台成为了可能。未来,基于云计算技术,将各省信息共享平_整合起来,实现数据跨行业、跨部门共享,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服务水平,提高保险行业整体效率。

四、区块链技术给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区块链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以验证交易信息的有效性并生成下一个数据块。区块链技术在记录交易信息的同时,可以有效保护交易参与者的身份信息,并将交易信息盖上时间戳后在全网公开,同时发送给网络内的每一个节点,由所有节点共同验证形成“共识”,从而形成无须第三方介入的创新型信任机制。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与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所关注的“互助保险、数据安全、信息公开透明、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客户体验”等要求存在很高的契合度。

(一)区块链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点使“点对点”交易成为可能,有助于形成“去中心化(或中介化)”的自治型保险组织,提供了一种点对点之间的风险融资解决方案,为互联网微型互助保险创造了发展机遇。这种自治型保险组织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则,在不需要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让具有共同需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客户自行完成保险交易,通过预交风险损失补偿分摊金的方式直接、主动管理风险。

(二)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虽然全网每个节点都保存着每笔交易信息数据,但通过公钥和私钥的设置,每个节点在进行信息查询时,只能查询到交易数据,而个人信息则是隐匿的,保障了个人信息免于泄露,也能够使节点在完成交易的同时不受其他信息干扰。

(三)区块链使智能合约从虚拟转化为现实。比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储存一个到货延迟险,并借助互联网渠道与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相连接,获得购买信息、物流信息。交易完成并确认后,区块链会自动对购物交易进行记录,包括物品信息、发货信息和商家承诺到货时间等,一旦到货时间发生延误,智能合约就会被触发,对投保人进行支付理赔。由于此前交易信息已经被记录且在区块链上并形成“共识”,故而排除了个人主观判断因素,也不会存在信息伪造或篡改,一切都是在智能合约事先设定的程序下运行,即做到了自动和及时理赔,也避免了欺诈行为,还减少了理赔处理成本。

(四)区块链技术构筑的信任机制能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保险平台和客户之间打造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向客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购买体验。客户购买保险服务后,全网所有节点都保存有购买行为的副本,购买行为在全网范围将被共同验证并形成共识,确保购买行为真实有效。

(五)区块链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互联网保险平台信息不对称风险。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互联网保险平台、客户、体检机构、医院等相关交易方共同验证的信任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保险生态圈。客户身体状况、职业信息、体检、医疗等相关信息和数据将被记录并在全网内实时广播,并得到相关交易方的共同验证,确保信息真实有效,从而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六)区块链技术能够进一步压缩互联网保险成本。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所有交易按照既定的规则执行,这对于定制化风险评估、缩短承保周期大有裨益。基于区块链的保险服务,投保、承保、理赔等环节基本可以不需要人为操作,能够有效避免欺诈等不诚信行为,压缩保险成本和互联网保险平台面临的风险,进一步释放保费空间。

(七)区块链技术能保证交易信息安全、真实可靠,提高了保单的可查询性。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的特点,使保单不仅是存储在“中心”机构(或中介)的服务器,还在全网所有的节点保存有交易副本,即使“中心”机构(或中介)存储系统受到黑客攻击或因操作失误等因素造成数据丢失,客户的保单依然可以通过区块链上其他节点的交易副本进行查询,提高了保单的可查询性。

五、物联网技术将颠覆保险行业传统的经营模式

继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之后,物联网作为一项改变生活、生产、商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兴科学技术,实现了由“人的互联”向“物的互联”的转变,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随着智能设备在家庭、企业、城市、国家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势必影响保险行业传统的经营模式。

(一)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颠覆了健康保险的经营模式。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社会公众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健康保险在我国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重视。但从总体规模上来看,我国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总体规模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可穿戴式设备的出现和发展,将成为我健康保险市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1、可穿戴式设备的发展将创新健康管理模式。未来,随着可穿戴式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现代医学科技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可穿戴式设备、呼叫中心、急救中心、医疗机构,可以构建一套集预防、监测、诊断、救助、康复指导于一体的远程健康救助服务系统,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监测,减少去医院就医的次数;通过将健康数据上传到云端,形成电子健康档案,不仅可以将数据和分析结果直接提供给患者,也可以在获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医疗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医疗”。

2、在健康保险领域,可穿戴式设备将成为数据采集的重要“入口”。按照程序设定的可穿戴式设备能够自动采集客户相应的健康数据,海量的数据积累将为挖掘客户保险需求、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健康保险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大数据基础。

3、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将实现健康保险的差异化定价。可穿戴式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客户的健康状况、饮食状况、运动状况等信息并上传到云端,形成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实现客户健康状况的“数字化”,精准地评估客户的健康风险状况,并将风险状况作为保险产品定价的依据,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模式。

4、可穿戴式设备将为风险减量管理手段提供依据。可穿戴式设备能够实现实时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示警提示等重要功能。一旦客户特定行为导致其身体健康指标出现异常时,可穿戴设备能及时向客户发出示警信息,对影响客户身体健康状况的特定行为进行纠正和干预,引导客户避免再次出现类似行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降低客户风险水平。

(二)车联网在保险行业的发展与应用。车联网的概念来自于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能够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车联网的应用不仅改变着传统的汽车行业,也将深刻影响保险行业,它将变革车险定价模式,全面促进保险行业风险管理与保险服务水平的提升。

1、车联网的应用将推动车险定价模式变革。车联网推动的定价模式变革包括数据基础的变革、定价依据的创新以及定价频率的提升等。基于车联网技术,车险产品将不再仅仅依靠少数几个数据来定价,而是在多维度、高精度的海量数据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精准定价;车险产品也将不再仅仅依靠历史数据定价,而是根据实时更新的数据定价;车险产品定价频率将改变过去以年为单位的计算模式,实现以日、甚至是以单次行程为单位的微分化定价模式。

2、车联网的应用将有利于保险公司进行风险减量管理。通过OBD设备可以实时采集车辆状况、行驶路段、驾驶里程、百公里内急加速/急刹车次数、行驶速度等数据,保险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掌握客户驾驶习惯,通过实时监控、报警提醒等功能,一旦客户发生危险驾驶行为,能够立即对其进行干预和纠正,并能够通过差异化费率引导客户安全驾驶。

3、车联网技术有助于降低减少保险欺诈风险。通过事故发生前的轨迹回放、数据分析,可重构、还原保险事故出险现场信息,从而改善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增强保险公司对保险欺诈的识别能力。

4、车联网技术将助力保险公司创新服务内涵。在传统的车险模式下,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是“弱联接”,只在购买车险产品、发生事故理赔时才发生“联接”,客户才有机会享受到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一般而言,不发生事故或发生事故次数较少的优质客户反比经常出险、频繁理赔的客户享受的服务少。通过提供车联网及后续服务,保险公司将增加与客户的接触点和接触频率,形成两者之间的“强联接”关系,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向客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提升客户体验,进而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陆磊,姚余栋.新金融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谭磊,陈刚.区块链2.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3]王和.大数据时代保险变革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4]徐明星,刘勇,段新星,郭大治.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5]赵大伟.互联网保险的九大发展趋势[J].清华金融评论,2016,(5):87-9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网络暴力趋势范例(12篇)

    - 阅0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1篇1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的技术升级和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我们共同进入一个被“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的“全”涵盖.....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范例(12篇)

    - 阅0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范文1篇1生活垃圾主要指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而不包括工厂所排.....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