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趋势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1篇1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的技术升级和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我们共同进入一个被“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的“全”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这种全媒体时代的背景,给科普作品的策划出版提供了怎样的契机呢?

内容仍然为王,形成知识资源库

我国现阶段科普创作者的积极性不高,更是缺乏权威的科普作者。我国较少有一流的科学家专门从事科普工作,能够胜任科普工作的科学家人数也有限,导致好的科普作品一稿难求。但是经过一些科学家和科普出版编辑的多年努力,市场上也不乏好的科普作品,并产了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如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防雷避险手册》及《防雷避险常识》挂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些优秀的经典作品,在版权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将书中知识点、图片等碎片化并定期修订,形成科普知识资源库。在策划新的科普图书时,如果涉及相关知识点,可以直接调用资源库中的内容资源,形成新的图书或专题。如策划普及暴雨知识的选题,可以直接调用暴雨的形成、危害、预防措施等经典知识资源,较快形成内容权威的科普图书。

全方位策划,使科普作品形式更加多样化

科普作品原来都是以纸书、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的表现形态更加丰富多彩,从表现形式来看,除了传统出版的文字形态之外,更多的是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Flash、检索、关联等进行整合,形成图书、影像、游戏、片段等多种形式来表现相关的内容。如对暴雨知识的普及,原来只能图文并茂地介绍暴雨的形成、危害等,不够形象不够直观,如果配以暴雨形成时水汽动态聚集影像,暴雨造成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影像,可以更直观更震撼地表达相关知识,使人印象深刻。

找准读者定位,形成交互式服务

读者定位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选题策划的重要环节,细分读者定位才能准确地找到目标市场。科普图书更是要求读者定位准确,让目标读者接受相关知识更容易。科普图书的读者对象大部分都是定位在广大青少年和农民,而青少年专注于学业,与学业无关的图书较少关注;农民更多关注与农业生产相关技术的普及图书,这样导致科普图书即使准确定位在这两个群体,销量仍然不佳。因此,科普图书的读者定位可以更加广泛,拓展至都市白领、领导干部、城镇居民、企业管理者、建筑工人等等,细分读者对象,形成层次。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利用数字出版技术,形成更细化的阅读服务。还以暴雨知识普及为例,针对领导干部,普及暴雨来临时决策层面的知识;针对农民,普及暴雨对农作物成长的利与弊;针对企业管理者,普及暴雨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等等。这些分层次分对象的科普知识可以通过短信定制、微博、报纸专栏推送至需要的人群,起到知识普及的作用并能学以致用。通过新技术与读者互动,能够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同时也能引起读者对作品的兴趣和需要,形成更多订阅。

利用全媒体,使科普作品的传播更加立体化

传统科普作品的传播通常通过有形实体书店或出版单位独有的渠道进行传播,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群体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例如互联网、手机。通过网络新书信息,及时迅速。影像、游戏、片段等其他形式的科普作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会得到广泛传播。以气象科学知识普及为例,除了图书之外,有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频道、中国气象科普网、中国气象报、数字气象科普馆等全媒体传播渠道,使科普作品的传播更加立体化。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成因对策

近几年,“网络暴力”事件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从2006年的“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2007年的“姜岩死亡博客”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再到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这种在网络世界中由众多网民的言论所形成的所谓的“道德审判”以及无节制的、恶意的谩骂与人身攻击我们称之为“网络暴力”,这不仅对当事人的精神与心理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而且紧接其后的“人肉搜索”更是把这种影响由网络世界带到了现实社会,严重扰乱了当事人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由此带来的道德与法律层面上的矛盾与问题已经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讨论。我们应深入剖析其成因,探寻切实可行的对策,力求避免“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净化网络舆论环境,有效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一、“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分析

第一,网络媒体的虚拟化、匿名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无形中充当了“网络暴力”的“保护伞”。

网络媒体具有虚拟化、匿名性的特点,这一方面使得网民可以更为自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但另一方面,网民对自己所发表的言论几乎无须负责,这就大大降低了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受到某一事件的刺激下,尤其是在一些煽动性言语的误导下,很多网民往往会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继而盲目地对事件作出是非判断和道德评价,并以过激的言论和侮辱性的语言对当事人进行“声讨”和人身攻击,而这又会吸引更多的网民加入其中,网络暴力事件也由此产生。例如,在“铜须门”事件中,绝大多数的网友对“铜须”的行为报以强烈的谴责并义愤填膺的对其进行言论“围剿”,很少有人对事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在“匿名身份、无须负责”的心理暗示下,网民们对“铜须”的自我申辩毫不理会,甚至当发帖人自己也称其内容多有杜撰之后,网民仍旧对“铜须”进行声讨,并将这种影响延伸至现实世界中。“铜须”的父母、所就读的学校不断接到骚扰电话,恐吓、咒骂甚至勒索,严重影响了当事人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网民在网络世界甚至现实世界中之所以轻易对他人施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匿名身份所致。

第二,网民的年轻化及其从众心理使得网络言论带有更多的情绪化和盲目性,而相关网站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又刻意凸显这种网络言论,从而导致了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是大数据时代下社会最为突出的发展变化。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校园网络的全覆盖推动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日常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计算机网络作为现阶段高校全体成员广泛运用的手段,是现代化教育事业背景下高校现代化教学和管理工作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高校计算机网络在高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中地位的日益提高,高校领导层和相关技术人员也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运维的工作。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是保障校园网行之有效、正常运营的后盾和支持力量,是影响高校计算机网络运行发展效果的主导因素。针对现阶段高校计算机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应当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处理,及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本文将探究加强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的具体策略并分析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事业的发展趋势,以期推进高校计算机网络更加平稳、安全、高效、科学的运行和发展。

1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网络运维的基本情况

我国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运维旨在实现高效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就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情况来看,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情况较为良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已经初具成效,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成果。与此同时,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然而我国现阶段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仍然存在不完善、不科学的部分,不适应高校校园网的发展需要。校园网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复杂,为了提升校园计算机网络性能和运营效果,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工作形式和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现阶段我国校园网络以传统的三层网络架构为主,这一结构的突出缺陷在于,伴随着我国高校学院、实验室等局域网络的发展和数量的增加,高校校园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会更加的复杂,因而导致高校校园网络预备管理工作存在障碍,复杂、繁多的网络环路以及网络风暴等会对高校教学工作、日常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阻碍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传统网络架构下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校园无线网为校园内学生、教育工作者创造了使用无线网的便利条件。现阶段高校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面临着复杂的工作情况和较高的工作要求。当前计算机网络结构给计算机网络运维造成了较为明显的障碍,技术人员对校园网络用户访问的控制、认证管理缺失。许多高校计算机网络管理只能发挥保持计算机网络正常通信运营的功能,不能对校园网用户的入网行为进行管理控制。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尽快简化网络结构,加强对用户上网认证和访问的管控工作,针对网络安全,应当尽快建立科学、高效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2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中常见的故障问题与解决方式

(1)硬件故障及其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硬件、线路故障是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中常见的故障问题,硬件故障直接导致了互联网的工作终端。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运维人员仔细地观察设备指示灯和检验线路是否存在接触不良,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行温度的因素,有些设备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停止工作,这时设备的指示灯显示正常但却不能发挥作用,可以通过断电后重启的方式解决故障问题。(2)不正确的防火墙设置防火墙设置不正确将会给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造成安全隐患,运维人员需要根据防火墙的设置规则进行调整,看是否存在被禁止网络模块和正常程序应用,结合防火墙日志记录,分析和找出不能上网的问题所在。(3)网络风暴网络风暴产生的原因较多,网卡损坏、网络设备、病毒、网络环路连接失当都是造成网络风暴的原因。由于造成网络风暴的影响因素较多,网络风暴也有不同的类型,运维人员在解决网络风暴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类型和影响因素选择最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3加强高校计算机网络维护的具体策略

现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维护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地扩大,运维工作复杂程度、难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如何在保证计算机网络功能正常的同时优化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是现阶段运维工作人员工作的重难点。相较于其他单位的网络信息中心,高校在计算机网络运维中投入的资金较少,缺少配套的人力资源和设备技术。现阶段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都有待增强,在网络技术、设备的更新上存在缺陷,这也是造成现阶段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效果不佳、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上述问题都要求我国高校尽快创新和调整计算机网络维护的工作策略。(1)调整底层网络架构将传统三层网络架构转变为二层网络架构,坚持以汇聚和接入层压缩为核心。传统三层网络架构中的DPHC、汇聚的路由等调整到核心层,在网络架构的核心层应当配置路由和完善IP,进一步完善DNS地址下发业务、网关等,核心与接入交换机应当部署好流量控制、放环路设置等安全策略,还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全部监管,精准管控,校园内各局域网、系统、线缆、安全设备等需要进行清晰的标识和进行合理、规范的部署。(2)做好相关系统认证为了更好检测网络流量状态和把握网络运营的基本情况,以及做好对用户接入网络、认证等相关的管理控制,运维人员需要部署相关系统的关联认证,其中包括SAM计费系统、RITL网关系统等等,做好关联系统认证,更好的预防非法接入和进行监管控制,致力于运维效率和效果的提升。(3)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为了更好对高校各部门、学院的信息系统、终端接入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学校应当及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私建网络、个人终端设备此等需要信息中心批准和工作人员的协助,方能与校园网络进行连接,高校应当加强对信息中心部门工作运维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组织培训和进修活动,积极聘请外部专业高技术人才进行培训。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篇4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特征

中图分类号:G4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18-02

“青少年网络犯罪”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学、犯罪学概念,特指年龄在10~25周岁的青少年,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侵害对象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工具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侵害对象非法入侵、控制、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行为,如以黑客手段侵犯公共信息安全,或制造、传播网络病毒等。二是利用网络为工具实施的犯罪行为,如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网络传销、利用网络进行人身攻击和诽谤等。青少年网络犯罪不同于一般的犯罪行为,既与青少年自身特点密切相关,又具有网络属性,本文将就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控有所帮助。

一、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

2009年9月~11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组织人员到18个省、直辖市的未成年犯管教所、女子监狱,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未成年犯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显示:在1793名未成年犯中,16~18岁的占61.1%,16岁以下的占38.9%,未成年人犯罪以16~18岁为主,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1]根据2010年《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对未成年犯文化程度的调查中发现,以小学学历与初中学历两种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分别占总人数的40%和56%,而高中学历的人数只占4%。[2]当前,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并深刻地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由于青少年正处在特殊的生理心理时期,抵制网络诱惑的能力比较弱,网络游戏中更是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和色情内容,他们一旦陷入其中便不能自拔,以网络为诱因而引发的盗窃、抢劫、杀人等恶性案件已屡见不鲜。世界各地的犯罪研究表明:“初次犯罪的年龄越小,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越大;再次犯罪的次数越多,终止犯罪的可能性越小。”

二、“网上邀约”成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新动向

2009年9月上海检察院调查发现,一个名为“上海尊龙名社”的网络社团于2008年6月在某知名网站注册成立,招募未成年人及不满20周岁的青年加入,到2009年1月,该社团注册成员达169人,其中骨干成员18人。检察机关已经查出的尊龙名社成员在全市范围内的涉案共8件,有12名社团成员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据卢湾区检察院未检科的赵从萍科长介绍,本案中涉案的人员年龄都很小,大多是“90后”,有的刚刚成年,有的尚未成年,心智都非常不成熟。赵从萍表示,网上勾结,网下行动,可以称为“90后”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新特点。上海市检察院侦监处专家、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针对此案分析:“未成年人网络社团组织文化已渐成雏形,网上结社很可能会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动向。”和传统的团伙作案不同,“尊龙名社”在每次社团活动前都通过网络进行组织,属于典型的以“虚实结合”的方式纠集团伙实施共同犯罪,导致整个涉恶力量不断增长。检察机关称,除了“上海尊龙名社”,网上还活跃一批如“战堂”、“洪门”、“吴泾”、“大行”、“中兴”等网络社团,会员总数不下两三百名。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倾向于网上聊天、网络交友,网络身份的匿名性、网络时空的超越性、网络言论的自由开放性和对后果的不负责任性,使得网络交友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成为青少年网民普遍的交友方式。但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大多具有冲动性、冒险性和模仿性,使得他们更容易结伙犯罪、情境犯罪。不良社团不断引诱未成年人加入,从传统的小范围纠集发展到在网络上的一呼百应,实现了“网上吸纳扩展,网下深化联络;网上交流思想,网下共同行动”的虚实结合,社团的行动力和行为效应被快速的“放大”。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网上邀约”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正成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新动向,从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角度讲,这方面的管理和监控还是比较困难的。

三、犯罪动机的两极化趋势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犯罪动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趋势。一种犯罪动机是受非经济利益的驱动,有的青少年是为了“哥儿们义气”、“江湖情意”;有的是出于好奇心或是为了追求刺激而猎奇探密;有的是搞恶作剧或是因无聊而突发奇想;有的是为了炫耀实力满足虚荣心;有的是为了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等。他们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动机单纯幼稚,不一定有明确的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实施犯罪具有很强的偶发性,与其年龄特征相符。根据未成年犯调查报告显示,在对1793名未成年犯犯罪原因的统计中发现,“一时冲动而犯罪”的占33.52%,由于“好奇心”和“为了朋友义气”而犯罪的分别占13.44%和18.66%。[1]另一种犯罪动机则有很强的趋利性。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由于缺乏经济来源无力支付高额游戏费用,一旦经济上出现问题,就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念头,为达目的而实施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等,甚至是利用网络实施犯罪活动攫取巨额经济利益。2005年1月4日,我国第一大案“九九论坛”案告破,警方一举抓获12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其幕后的操纵者是年仅19岁的王勇。王勇将该网站的服务器设置在美国,利用网络遥控指挥,与我国境内10多个省市区的不法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从事网络色情活动,主要通过会员注册、广告、网络空间出租等方式牟利暴利。因此,带有明显趋利性犯罪动机的犯罪行为应当成为当前打击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点。

四、高智能性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种高智能的犯罪,尽管犯罪嫌疑人有可能是在校的学生,甚至是失学青少年,但由于青年人接受新事物速度快、学习能力强,在掌握了相当的计算机知识和实用操作技术后,能够洞悉网络的缺陷漏洞,运用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借助四通八达的网络,对网络系统及各种电子数据、资料等信息进行破坏。近年来出现的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和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犯罪等高智能犯罪不断增加,应引起学界和司法界的高度关注。比如被称为我国第一起非法入侵公众多媒体网络案的主犯吕薛文,就是年仅24岁、只有高中文化的无业青年。1998年2月2日,吕薛文利用手提电脑多次入侵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广州主机,非法获得网络系统管理的最高权限,对该主机系统部分文件进行修改、增加、删除等一系列非法操作,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

五、隐蔽性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不确定性和超越时空性等特点,使得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极高的隐蔽性,不易发现、不易识别、不易侦破。在网络犯罪中,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作案,作案时间长则几分钟短则几秒钟,对犯罪结果发生的时间也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可以在任何地点作案,跨省甚至跨国作案;可以单独行动;也可以多人甚至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别的犯罪嫌疑人共同作案。网络犯罪甚至只需要向计算机输入指令就可以实施,犯罪不留痕迹,即使有作案痕迹也可轻易销毁。这类犯罪有目击者的可能性很少,证据难以固定,侦破难度很大。上文提到的“九九论坛”案就是我国审理的第一例境内外相互勾结利用境外建立服务器作案的典型案件。据公诉机关指控,该网站由19岁的福建人王勇创建,主服务器设在境外,被提起公诉的被告人共有12名,分别来自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九个省市,这些情况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很大的困难。

六、社会危害性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任何有意或无意的网络攻击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上千万台计算机瘫痪,甚至对全球的网络造成破坏。我国警方破获的首例计算机病毒大案是熊猫烧香病毒案。2006年底,25岁的李俊编写了熊猫烧香病毒,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在互联网上传播,短短两个月内使100多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上百万个人、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在网络中实施涉及经济利益的犯罪,非法获利很大。据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公布报告,2010年1月~11月,累计认定并处理钓鱼网站20570个,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36%,这意味着每一天就要处理超过60个钓鱼网站。来自金山网络安全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10个月,平均每天新增的网购钓鱼网站有1500个。在超过4300亿元的网购产业中,有1亿用户曾遇到过钓鱼陷阱,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亿元,特别是国防、金融、航运等国家重要部门一旦遭到侵入和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方面,网络犯罪的虚幻性使其披上了一层文雅的面纱,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的错误判断,反而对它投以“崇敬”的目光。网络犯罪一般不具有暴力性,通常情况下不直接针对公众,其社会危害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屏蔽。尤其是黑客犯罪,不仅让青少年看不清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相反的是对黑客犯罪非常崇拜。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精神层面的危害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1篇5

上周,沪深300指数涨幅为2.25%,计算机行业下跌3.20%,行业跑输大盘5.45个百分点,其中硬件板块下跌3.81%,软件板块下跌2.68%,IT服务板块下跌3.66%。个股方面中科创达、浪潮信息、东华软件涨幅居前;恒泰实达、博思软件、优博讯跌幅居前。

国际市场

日本劳动力资源紧缺,鼓励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送货;报告称去年勒索病毒类型暴涨8倍敛财近10亿美元;ARM全新移动处理器,VR性能大提升。

国内市场

网络安全法:买卖个人信息属侵权,贩卖50条可入罪;京东研发配送无人机,计划将食物从农场送往城市;一季度华为OV全球份额再升,紧追三星苹果。

A股上市公司重要动态信息

远光软件:拟6047万收购杭州昊美67%的股权;东软集团: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同有科技: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000万股投资云计算架构和闪存技术研发等项目;延华智能:中标4067万仁怀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项目;信息发展:拟2.96亿元收购航星永志100%股权。

投资策略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

主管部门最近下发的一则通知中明确要求,除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能够在部分地区进行PC-Phone方式IP电话商用试验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这项业务(9月7日《财经时报》)。这意味着中国大多网民利用Skype等“网络电话”打国际长途电话的权利已被剥夺,而在今年9月初媒体更是直接爆出了深圳电信全面封杀Skype的消息。

为何会出现如此对立的局面?其实细细想来并不费解。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养虎(网络)为患”。正是他们的暴利与垄断所产生的不良服务记录,让广大消费者选择了其他途径。

庞大且处于高度垄断的通信市场是我国所剩不多的几大暴利行业之一。电信运营商凭借国家投资建立起来的通信网络,凭借先天性的行政垄断占有着通信市场这块独一无二绝不容许他人觊觎的暴利的奶酪。尽管时下的电信运营市场内部也已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机制,并且正在逼迫电信运营商对于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来吸引顾客,扩大市场份额,但是,这些竞争仍处于高度行政垄断的市场环境中,价格或优惠业务的推出充其量只是一种相对妥协而已。

相比较而言,网络电话却拥有着低廉的入门及通话成本、免费使用的电信硬件网络、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种种优势。

网络电话对电信运营商的现有业务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分流,都让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愤恨不已,甚至有人提出:“网络电话的出现威胁到了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生存问题。”

充满活力的“网络电话”的迅速发展,将会成为传统电信运营的暴利终结者――电信运营商当然不愿看到这种局面。出于对既得利益的维护,电信运营商对其进行封杀是一种必然。

更关键的是,网络电话低廉的服务收费将动摇整个中国电信市场的价格机制――这正是信息产业部出面封杀网络电话的关键因素――在信息产业部正式放开通信服务价格之前,当然不愿看到来自于市场的不动因素动摇既定市场。尽管电信价格已经松动,市面上除了六大运营商的网络电话卡,还有数以百计名目繁多的各种网络电话卡,但这毕竟是行政垄断既得利益群体内部的事。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的相关人士表示,作为一种新技术,网络电话正在试验阶段,在条件尚未成熟时提前非法运营,势必对整个通信市场价格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因而,对那些违规开办网络电话的“话吧”将严肃查处。

从这个意义上讲,“封杀”网络电话就是对传统电信运营商利益的维护,是对市场竞争的行政干预――这就有点“只许州官(垄断的电信运营商)放火,不许百姓(网络电话)点灯”的味道了。

据最新消息,信息产业部允许中国电信在广东深圳、江西上饶,中国网通在吉林长春、山东泰安进行PC-Phone方式网络电话商用试验。也就是说,除了上述四个地区,包括其他四个运营商在内的任何单位、个人开展PC-Phone业务都将被视为“违规经营电信业务”,通信管理局有权组织查处并取缔。

尽管六大运营商都有经营网络电话的权利,但目前“试验田”只对我国两个最大的固网运营商开放,并同意PC-Phone业务的资费方案(包括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和计费方式)由这两大运营商自行决定,只需向信息产业部和通信管理局备案即可,在资费政策上给予两个“试验”运营商非常大的自。

然而市场的趋向是不以个别人意愿为转移的。蓬勃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依然是众多网络运营者的首选。eBay高价收购Skype,Google推出“GoogleTalk”,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对网话倾注了更大精力,种种迹象表明网络电话这一新生事物的扩张锐不可挡。

现实的行政垄断壁垒或者“封杀”固然能得一时之快,而庞大网络群体的现实需求显然不可能被压制,而这种非市场手段终究不能拯救传统电信运营商技术创新乏力带来的颓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找市长不如找市场,技术创新、开创新的利润增长点可能会成为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惟一出路。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篇7

中国周边非传统安全挑战加剧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复杂,邻国众多且情况各异,各种敏感问题、热点区域汇聚,民族、宗教、边界、资源等各种矛盾交织,成为中国周边非传统安全挑战上升的源头。另一方面,随着两极格局结束,中国周边环境和平因素增长,大规模外敌入侵等传统安全威胁减弱,但是非传统安全挑战对中国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加大,并越来越不容忽视。同时,美国加紧部署“重返亚太”,对中国周边环境施加影响的能力增强,而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猜疑增多,两者相互借助使中国在周边面临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将更加严峻。

一、恐怖主义威胁上升

“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活动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威胁逐渐上升。西南部南亚地区一度作为“基地”组织的大本营,各种恐怖活动猖獗。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事成效有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的等极端势力虽受重创然势力犹存,恐怖袭击频发,其外溢效应极大刺激了中国西部地区“”再趋活跃。西北部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局部动荡,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的塔吉克斯坦东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谷地与中国南疆邻近,“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扎布特”等宗教极端组织趁机加大对中国边疆地区的渗透。尤其是“”组织“东伊运”与“基地”、等联系密切,长期接受其培训、资助和武装庇护,仿效“圣战”手法,在新疆地区不断制造暴力恐怖事件。同时,暴力倾向日益加剧的“”势力也加紧与境内外分裂势力串联,以“”为代表的激进组织极力主张,在中国境内开展包括自杀式袭击在内的恐怖活动。东南亚的恐怖主义土壤依然存在,活跃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的“伊斯兰团”等极端组织与“基地”相勾结,不时制造恐怖袭击大案,影响中国南部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环境。

二、核安全日益突出

中国周边核武器分布密度全球最高,随着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周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核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一是核材料流失和扩散风险有增无减,核恐怖主义威胁不容忽视。地区紧张局势使获取、非法贩运核材料,甚至制造核恐怖事件风险加大。二是核能开发利用风险增加。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已敲响民用核设施安全警钟,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在加强核能安全上面临能力、技术、合作等难题,这将给周边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三、网络空间斗争激烈

伴随各国对网络依赖不断加深,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凸显。为争夺网络空间控制权、应对网络恐怖袭击及在未来网络空间战中抢占先机,中国周边各国纷纷出台网络安全空间战略,如日本在《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网络“瘫痪战”。俄罗斯、韩国、日本和印度的国防部门都在加快网络部队建设,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军演。鉴于网络战较传统战争的破坏范围更广,社会性、体系性影响更深,在中国网络技术处于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周边国家在这一新安全领域的快速动作,加剧了网络空间军事化和网络军备竞赛,对中国网络安全建设构成现实挑战和战略压力。同时,在网络空间规则制定上,中国参与起草的“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强调信息等,与欧美领导的网络空间战略相抗衡,未来各国围绕网络空间的主导权、控制权和话语权的争夺将愈演愈烈。

四、水资源矛盾增多

全球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而中国水源短缺且跨界河流较多。近年来,中国对跨界河流境内部分的开发利用,引起周边一些国家的争议和担忧。当前主要的水资源纠纷有:一是中印水源争议。二是湄公河流域水源争端。三是中哈俄水资源分歧。同时,俄罗斯认为中国对额尔齐斯河的取水量不断增加,将危及欧姆斯克市的水源供应及航运。俄罗斯还十分关切黑龙江流域的工业生产污染对其境内城镇用水的影响。

此外,中国周边其他非传统安全挑战也不容忽视。如能源安全特别是马六甲海上通道和中亚石油管道受海盗和战乱影响严重;“金三角”和“金新月”基地使走私及跨国犯罪活动猖獗;海啸、地震引发生态环境危机;“走出去”战略带来人员及资产的安全保障问题等,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的周边非传统安全挑战摆在中国面前。

非传统安全挑战使中国周边环境更趋复杂

非传统安全挑战加剧,给中国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凸显,使未来周边环境更趋复杂。

一、恐怖主义新动向不利国家安定

美国收缩反恐战线,北约联军计划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很可能给阿富汗、巴基斯坦乃至南亚、中亚留下一个反恐烂摊子。周边国家对东山再起、恐怖组织再次做大及地区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的担忧加重。未来这一地区的反恐走势将直接影响着中国西部边疆的稳定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同时,恐怖主义越来越呈现出“分散化”、“本土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令“”在中国境内的恐怖活动升级,表现出手段更为暴力、组织更为严密、行动更为隐秘等新特征,并借助网络媒体扩大影响力,增强蛊惑性。近来,受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的挤压效应,“东伊运”等呈回潮趋势,在寻找庇护的同时伺机而动,不时发动恐怖暴力袭击,妄图破坏中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非传统安全争端易诱发传统安全冲突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争端如得不到适当处理,将诱发传统安全领域的矛盾和冲突,如恐怖主义活动引发反恐战争;网络攻击致使军事打击介入;水源纠纷挑起地区冲突;生态环境污染造成国家对抗等。随着美国加紧介入亚洲事务引发连锁反应,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戒心增强,试图依赖或借助美国制约中国上升的地区影响力。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摩擦和矛盾将增多,未来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难以妥善解决的非传统安全争端有可能演变为传统意义上的冲突对抗,将严重阻碍中国的和平发展进程,同时也使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地区稳定的努力更趋复杂、艰巨。

三、新版“中国”影响周边环境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在中国周边制造“中国”,并逐步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如在水源争端中,“中国正在用水牵制亚洲”、“中国大坝”和“干旱责任论”等频繁出现在国际媒体报道中;在网络安全方面,个别国家的军政部门及企业受到了网络攻击时,便立即将矛头指向中国,“中国网络”、“中国黑客”等言论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些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新版“中国”,严重误导了周边国家民众对中国的认识与态度,进而影响其国家行为的判断,引起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忧虑,破坏良性发展的周边关系。同时,美等国还趁势介入中国周边事务的处理,扩大自身影响力,试图给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发展与合作设置障碍。

中国需积极应对周边非传统安全挑战

未来,中国周边环境将更趋复杂,其中非传统安全威胁将构成巨大挑战。中国应在未来周边安全战略中,更加重视妥善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为和平发展营造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

一、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周边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加强相互协调,开展区域合作,才能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带来的各种挑战。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和加强安全互信的纽带。中国在加强周边区域合作中,应注意扩大地区国家间利益的交汇点、促进地区性机制建设和身份认同,以打消周边国家既希望从合作中获益,又担忧自身利益因合作而受损的疑虑,减少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戒心。“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多边组织都可促进中国与地区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反恐缉毒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通过与周边国家加强文化交流,开展公共外交,增强纽带关系,从而营造“安全共同体”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危机管理机制

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重在预防,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防止问题的滋生、蔓延和升级。日本核泄漏带来的危害持续发酵,已反映出建立机制的紧迫性。为应对未来周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突发性事件,中国亟须建立包括危机预警机制、信息透明机制、危机反应机制、部门协调机制及舆论监督机制在内的危机管理机制。通过与周边非传统安全危机预警组织合作,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技术和灾前预警系统,完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从而为及时处理危机争取时间和减轻危害。此外,在危机引发国家间争议的情况下,还需协商解决纠纷或冲突造成的政治影响、舆论影响、外交关系受损和经济损失等后续问题,避免非传统安全挑战向传统安全冲突转化,尽快恢复国家间的正常关系与合作秩序。

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

2012年,以互联网和移动网游戏市场计算,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收入规模达601.2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互联网游戏536.1亿元,同比增长24.7%;移动游戏65.1亿元,同比增长68.2%。

图12003~2012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及增长

2012年互联网游戏用户总数突破1.9亿人,同比增长18.7%;其中,网页游戏用户持续增长,规模达1.63亿人,增长率达12.4%。移动网下载单机游戏用户达8200万人,增长率达60.7%;移动网在线游戏用户数量达2670万人,增长率达136%。客户端游戏和网页游戏的用户规模增速有所放缓,意味着互联网游戏市场要逐渐从依靠用户增量增长向挖掘现有用户潜力增长转型。移动网游戏用户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移动网在线游戏,用户规模增速超过100%。

2012年,共有883款网络游戏通过文化部的审查或备案。其中,国产游戏830款,较2011年增加226款;进口游戏53款,较2011年增加11款。国产网络游戏数量继续增长,并仍然在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

2012年的网络游戏市场中,互联网游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89.2%,但比重首次低于90%;移动网游戏比重继续上升,达10.8%,较2011年增长近2.5个百分点。互联网游戏市场中,客户端游戏依然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为82.8%,但比重较2011年下滑近6个百分点;网页游戏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达17.2%。移动网游戏市场中,下载单机游戏占据了79.0%的市场份额,移动网在线游戏所占市场份额较2011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达21.0%。

2012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互联网游戏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运营收入达314.7亿元,同比增长23.8%。市场占比从2011年的59.1%下降为2012年的58.7%,下滑了0.4个百分点。

二、网络游戏出口规模持续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新增出口游戏66款,累计出口国产网络游戏产品数量已经突破260款(自2010年起),参与出口的网络游戏企业接近100家。2012年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收入达5.87亿元,国产网络游戏海外出口态势稳步发展。

图22008-2012中国网络游戏产品海外市场收入

在新增的66款出口网络游戏中,网页游戏31款,客户端游戏17款,移动网游戏18款。移动网游戏数量较2011年有明显提升。

2012年,版权出口模式的产品数量有所增多,但整体来看,各出口模式所占的营收比重没有太大的变化。

2012年,移动网游戏通过应用商店直接获取海外收入的模式日渐成熟,由于应用商店全球性的特点,使得移动网游戏一旦上传到应用商店内,就具备了获取海外收入的能力。优秀的移动网游戏作品,在进行相应的本地化后,海外收入所占的营收比重能够大大超过在中国区获取的收入。这既反映出我国移动网游戏品质较高,也体现出我国移动网游戏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网络游戏行业投融资活跃

2012年,我国网络游戏企业的投资行为活跃度有所降低,全年公布的投资事件共有23起,总体来看,2012年网络游戏行业投资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大企业现金流优势凸显,23起投资事件中腾讯作为发起方或参与方就有11起;二是网络游戏企业跨界投资成为主流,以腾讯为例,其投资领域不仅局限于网络游戏产业链的上游,如游戏引擎开发企业等,更扩张到电子商务、软件服务等其他互联网领域。

2012年,网络游戏行业共有四家企业进行上市。分别是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胜思网络、中国手游娱乐集团和广州多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1月12日,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2012年4月3日,广东胜思网络在加拿大证交所上市;2012年9月25日,中国手游娱乐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上市;2012年11月21日广州多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上市。

除了四家上市公司之外,网络游戏行业全年公布的融资事件共有32起,较去年有所增加。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移动网游戏领域。

四、网络游戏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

2012年,文化部依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各项规定,针对网络游戏市场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以点带面,积极探索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开展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开展《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评估工作,从主体准入、内容管理、运营监管、执法监督4个方面对《办法》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不足,明确改进思路和工作重点。同时举办全国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业务培训班,提升各省管理骨干水平,对重点管理问题集中探讨,指导部分省份对网络文化经营单位集中培训,通过专题座谈、深入访谈等形式对重点问题研讨,为进一步完善、细化《办法》提供依据。

二是开展类网络游戏专项核查,对类网络游戏的虚拟货币报送、服务费结算方式、用户每局及每日游戏积分输赢的上限、用户间积分的赠予及转让行为等运营情况予以重点核查。全国共有近250家游戏企业参与核查。从核查情况看,市场总体情况尚可,但实名注册、家长监护工程、积分兑换要求等措施落实到位率较低。

三是坚持“未成年人保护优先”原则,落实家长监护工程与网瘾防止并举。2012年“家长监护工程”专区页面浏览量近亿次,相关咨询为18000余人次,受理申请2138余件,成功解决2016件,跟踪回访1683件。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进一步要求督导、检查网络游戏企业落实“监护工程”和实名注册,落实“四有”要求,并通过网上巡查、随机抽访等手段,切实将“监护工程”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同时自2012年3月始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学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各界意见,决定从网络游戏成瘾入手,实施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

四是加强网络游戏文化内容建设。指导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网络游戏评论沙龙活动,分别就网络游戏竞技与暴力的区别、游戏中暴力的表现形式、游戏设计模式对玩家的影响、游戏与文化传播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指导开展第二届网络游戏评论征文活动。同时,汇集首届网络游戏评论征文活动中的获奖论文和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优秀论文和部分专家论文,推动出版国内第一本游戏评论文集《快乐消费的文化底色--网络游戏评论文集》。

五是为应用游戏发展搭建平台。2012年9月18日,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等承办的首届中国应用游戏大赛正式启动。活动历时3个月,共收到参赛应用游戏产品1177件,创意作品272件。经过专家认证评选,共有65款产品和创意作品获奖。

六是委托华中师范大学开展“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及低俗问题研究”课题。按照“不能美化暴力、不能无原则地表现暴力、不能无节制地表现暴力”的原则,将暴力课题建议制度转化为网络游戏内容审查的机制和流程,为网络游戏研发、运营、内容审查、市场监管提供科学的参考尺度。

七是组织网络游戏企业“走出去”。2月份,组织国内网络游戏企业及管理部门代表团赴越南政策考察,推动中越之间网络游戏企业交流合作,为国产网络游戏走出去创造条件。

八是加强行业自律。2012年4月,在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指导下,由移动游戏开发商、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行业研究机构、媒体等产业链各方发起成立了“移动游戏发展联盟”。文化部通过指导网页游戏规范自律联盟、移动游戏发展联盟和桌面游戏联盟等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九是加大对非法网络游戏产品和网络游戏违法经营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快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为网络文化市场的统一管理打下基础。文化部在2012年中,继续严格查处网游运营中的低俗宣传、违法违规经营等问题,部署各地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全年共对505家涉嫌违法违规的网络游戏运营单位予以立案查处。

2013年,文化部将推动网络游戏企业自审制度的落实,强化企业自律。深化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落实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方案。加强移动游戏管理,规范移动游戏市场秩序。出台类网络游戏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大对从事低俗营销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净化网络文化市场环境。

五、2013年网络游戏发展趋势

一是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未来几年仍将是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的机遇期。预计2015年末,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未来几年,客户端游戏增长将保持平缓的态势,但市场份额依然稳固。网页游戏增速将会有所放缓,移动网游戏将保持高速持续增长。整体来看,互联网游戏仍将占据主体地位,但比重会逐渐降低。

二是客户端游戏市场趋于饱和。2012年,受到网络视频等娱乐方式的冲击,和网页游戏、移动网游戏对用户的分流,客户端游戏增速有所放缓,整体市场特别是一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客户端游戏企业正在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开拓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上。与此同时,网页游戏市场规模大幅度上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网页游戏市场增长将越来越依靠存量而不是增量。可以预见的是,网页游戏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市场规模将会保持平稳的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

三是移动网游戏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移动网网络环境改善、智能移动终端迅速普及等因素的推动下,移动网游戏市场蓬勃壮大,移动网网络游戏迅猛发展。随着网络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流量资费的再次下调,移动网网络游戏将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优质产品也将不断涌现。

四是产业链中,研发的力量逐渐凸显,产品为王将成为趋势。网页游戏的联运——分成模式,注定了“赢家通吃”的结局,最好的产品往往最普及,营收最高的产品也会吸引更多的渠道资源。目前,这一模式也正在被移动网游戏所借鉴,在移动网游戏产业链中,渠道的影响力更为强大,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更高,这必然导致整个产业链重视起产品品质,对移动网游戏和网页游戏企业的研发水平要求将比以前更高。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篇9

关键词:网络文化;江湖文化;模塑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5-0086-03

一、网络与江湖的契合关系分析

江湖是与主流社会相对的一个非正式社会,这个社会不一定有完全统一的组织形式、固定不变的统治权威、形式正规的法律规范,但却有着一系列独特的形形的组成因素、相对稳定的处事规矩和道义原则、稀奇古怪的黑话暗语、由此构成了江湖这一纵横交错杂而有序的特殊形态。江湖已经在我国存在了数千年,而网络作为信息革命的成果进入我们的生活才不过一二十年。然而江湖和网络在品性方面却展现出惊人的相似。

身份的虚拟性。处身江湖与网络中的人们,大都是真实自我与想象自我的合二为一。江湖中人大都具有任侠的脾性,儒家的忠孝文化和墨家的侠义传统是两大精神支柱,他们逐渐游离了社会的主流文化,恣意游弋在自己所创造的独特文化海洋中。因此,他们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或者双重人格,一重是主流社会中的身份职业,另一重则是江湖中的角色扮相。这与网民极为相似,网络本身就是一种虚拟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态,置身其中的人们并不是血肉真实的呈现,而是一些现实中想为而不能为的身份臆想,或者以网络中需要的角色扮相各行其是。所以,身份的虚拟性就成了江湖与网络共有的品性。

门槛的平民化。低智、价廉、自由、开放等造就了介入江湖或者网络的成本低廉。江湖是一个次生社会形态,最早的江湖中人是缘于人地关系紧张而脱离农业生产,挣脱宗法约束的游民。游民脱离土地,迫于生计,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然而,游民进入城市是很难马上习得谋生之技、谋得立身之业的,因为他们没有资本,没有知识,没有技术,只能靠出卖简单劳动力为生。在没有法律保障组织依靠的背景之下,要想立得住脚根,就必须结成帮派,组成社团,初级意义上的江湖形态由此产生。江湖人大都文化程度比较低,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网络也具有此种特点,虽然网络中也有大量社会精英,但是要想成为一个网民并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任何一个受过小学教育的人都可以走进网络,成为网民。因此,门槛的平民化是江湖与网络的又一相似品性。

主体的草根性。江湖成员大多是失地失业的农民,低智、弱势的特点决定了其草根身份。他们要么是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要么是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他们完全是群众的而非当局的,基层的而非高层的;但是又绝非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草根的稳固与否将会关乎当局的治乱。网络也是一样,网民的主体大多是草根阶层。由于江湖和网络的主体构成都是货真价实的草根,他们所营造的就是一种典型的草根文化,鱼龙混杂,众声喧哗,构成了江湖或者网络的乱象生态。

行为的非理性。江湖游民网络草民,大都具有反智化的特点,遇事不按正常理性逻辑处理,而是由着性子,凭着喜好办事。所谓“人肉搜索”即是这种非理的表现。

主导的精英化。江湖的主体构成是草根味极浓的游民阶层,他们或不能、或不愿融入主流社会之中,凭着自己的性情和喜好行事。网民也具有相似的特性,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一系列社会问题呈现出来,选择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排解自己的不满就成了当下网民乐此不疲的事情。然而,无论在江湖还是网络中间,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那些胆识俱佳的精英们,他们或者是草根中的佼佼者,或者是主流社会的离经叛道者,更有甚者,也可能是主流社会潜藏在江湖或网络的无间道。他们对于论题的选择、观点的引导等都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二、网络文化的江湖化分析

江湖文化虽然历经千年,其生命力非但没有被时间长河洗刷殆尽,反而呈现出了外绵内刚、刚柔相济的强大生命力。在逾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江湖文化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华,同时也沾染了一些坏习气。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是一个大一统的稳定社会,江湖文化一直处于压抑状态,直到20世纪末期网络的出现才为江湖文化的兴起提供了一方沃土。所以,网络文化的江湖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网络文化的江湖化,使得网络呈现出以下几种现象:

逍遥适性的休闲场。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开放、虚拟、低智等特点使之成为现代社会娱乐休闲的乐土。无欲无求的闲居于网络,畅游网络只是作为一种繁重工作状态之外的休闲。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歌曲、网络影视等使人们逐渐远离传统的休闲方式,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紧张生活的释放地和休闲场。

政治失意的释放地。庙堂是一种层级森严的体制内场域。无论是尚未进入的民众,还是身在庙堂的仕官,都难免会和庙堂气氛格格不入。而网络则为人们提供了释放的场地。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缺乏话语权的人,在网间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裹挟无我的大洪流。置身网络中的人们,游者本无意,听者却有心。网络具有无形的张弛力,让置身其中的人不由自主。这种无形的力量会聚合成为一种无法抵抗的集体暴力,推搡着弱势个体走向可怕的未知。在网络这种虚拟的场域内,人们都会脱掉矜持的外衣,变得肆无忌惮,众声喧哗、娱情狂欢之下的个体很难找寻自己的声音和足迹,只能在集体的裹挟中迷失了自我。

自立自治的舆论场。相对于等级森严的政治国家,网络无疑给民间话语以充分的表达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民众的声音无法正常的表达,于无奈、无力、无情之中失语。网络在积聚民间话语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的虚拟、开放为寻找自治、自立的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沃土,自由的舆论不再是一种奢求。

以暴制暴的打擂台。现实社会的种种羁绊,导致了某些事件处理的不尽人意,加之社会不公正、不平等的积累,人们的政治怨恨便会上升,与怨恨积聚上升的现实相反的是释放此种怨恨的“安全阀”机制缺失。虚拟网络的自由弥漫,营造了私设法场的外生擂台。在这个擂台之上,没有了“王法”的制约,不见了道德的踪影,有的只是“狼对狼”一样的战争,丛林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网络文化江湖化倾向反思

江湖作为一种以制度性溢出人口为主体构成的特殊社会形态,一直有着不同于一般社会形态的特征。由于主体构成的草根性和对正常制度的不满,江湖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社会性格和处事机制。网络的开放、自由、平等、多元等特点为江湖这种特殊社会性格提供了一块天然生长的沃土,由于两者在品性上的高度契合,导致了网络文化被江湖文化“模塑”的命运。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既要正视又要反思。

江湖文化对网络文化具有以下积极影响:

新型的民意表达机制。由于网络江湖开放、平等、多元、及时的特性,网络在聚集民意方面显示出了其他正式渠道所不具有的优势。江湖化的网络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且被民众喜好的民意表达机制,成为许多政治性议题诞生的摇篮。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某一话题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围观”,从而使得就这一话题所引发的讨论形成一种无形的张力,对现实的政治生活造成巨大压力。

政策窗口开启的促生器。由于网络江湖的草根性、精英性兼具的特点,一些公共问题经由网民力量而给政府造成足够大的压力,民意聚集之后会经过过滤甄选、议案草拟等环节引起政策制定方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促使“政策窗口”的开启。

娱乐休闲的新阵地。江湖带有非主流的特性,具有主流社会所不具有的超强活力。在江湖化的网络,人们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的张扬,社会整齐划一的那种传统面孔再也无法维系。网络文学、网络电视、网络电影、网络游戏、博客、微博等一系列娱乐休闲的新形态成为了现代人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娱乐了心情的同时,释放了压力,在无形中给我们的社会起到了“减震器”的作用。

对公权力进行监督的好形式。网络置身于体制之外,它在短时间内造势施压的能力使得公权力不敢肆意而为;其弥漫的传播效果,又使得公权力找不到可以躲避的灰色地带,规范、阳光的行使权力就成了公权行使者们所必需遵行的法则。

社会正义的辅助仪。江湖本身只是正式体制的一种辅助和调剂。具有江湖色彩的网络,不可能取代正式的制度和体制性社会正义的实现手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仪的角色而发挥自己的作用。网络中的“人肉搜索”等只能辅助正义,而非彰显正义,这种辅助若用不得当,反而可能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江湖文化对网络文化有以下消极影响:

秩序社会的破坏者。自由空间与秩序社会自始至终是政治学界讨论不休的话题。江湖化的网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由空间的期望和自由行动的诉求。但是,江湖本来就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场域,充斥其间的并不都是行侠仗义的大侠,也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所以,网络的泛江湖化如果不加规范和引导必然会危及社会秩序的维系。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支持虚拟社会的是一个实体社会,所以,网间的舆论和行为必然会影响到实体社会的运行。

主体性个人的杀手。个人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个人的思想、动机、行为等构成了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而在江湖化的网络中间,个人力量微乎其微。个人的主体尊严在江湖化的网络大环境中很难得到认真对待和保护,尤其是江湖行为的非理性色彩,更使得个人的主体性难以彰显和维持,个人的隐私、尊严、话语等一系列个性主体的衍生权利都变得黯淡。

政治正常化的畸形儿。相对于现实生活的层级节制和严格监控,公民的很多合法的政治表达都趋于流产。相对于现实社会,江湖化网络的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得公民在现实社会中没能实现的政治表达释放出来。这在一定程度起到了释放社会压力,缓解政治怨恨的积极作用。但是长此以往,会造成公民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冷漠,造成公众现实政治心理的畸形发展。在公权为尊的当今社会,依靠网络实现政治参与是不能养成健康的公民品格的,也不会培养出成熟的公民精神,公民政治还是要靠现实政治的改革和完善才能实现。

总之,传统文化中的江湖文化在现代互联网中找到了复活或者复兴的合适土壤。中国当下的网络文化也越来越呈现出江湖文化的发展趋势,虽然这种变化是受中国传统江湖文化“模塑”所形成的,但是,对网络文化泛江湖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足够重视,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净化和规范网络,使网络文化向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渭南文集:卷二十[Z].

[2]顾松年等.苏南模式研究[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0:1-11.

[3]李雪根.对“苏南模式”的再认识[J].江海学刊,1987(2).

[4]李雪根.苏南模式正在创新中发展[J].苏州经济论坛,2006(5).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篇10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会上指出,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抓手。苗圩表示,工信部将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并加快工业互联网在标准化、安全保障、模式创新等方面研发和应用,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

据了解,本次工业互联网大会一共有来自政府、企业和学界的800多人参加,包括三一重工、海尔、航天云网等传统制造业企业纷纷与会,一批ICT厂商如华为、360企业安全等也分别作了主题演讲,2017年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一场好戏正式拉开帷幕。

苗圩: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正在制定

“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战略选择,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将进一步形成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上传递出这样的信息。

苗圩在讲话中指出,2016年以来,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企业积极性和活跃度都在显著的提升,在新型网络的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分析以及安全保障等关键领域涌现出一批综合集成解决方案,形成了一批验证示范平台和优秀应用案例。特别是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成立,在体系架构、标识解析、试验平台、技术与标准、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对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积极引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互联网为标识解析、IPv6、移动通信等网络基础能力升级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空g,为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苗圩表示,广大企业要抓住线上线下融合共进的机遇,围绕这些领域加深合作,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研发创新、平台发展、应用示范和产业培育,在推动实体经济振兴进程中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2016年工信部认定了144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包括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减速器、数控装备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仅当年就投入超过20亿元的扶持资金。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同时都被视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项目,信息通信管理局也参与遴选、共同支持。

安全成工业互联网焦点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遇到的重大安全事件接连不断,伊朗布什尔核电站遭遇“震网”病毒袭击,乌克兰电力系统遭遇网络攻击导致大规模断电,美国域名系统遭到网络攻击导致大量网络瘫痪,我国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更为严峻,挑战更加突出。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在峰会发言中提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作为,加快健全完善设备内嵌安全机制、动态网络安全防御机制、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融合机制、工业数据以及用户数据分类保护机制,聚力突破工业互联网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加大培养一批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核心技术和管理人才,切实维护工业互联网安全。

峰会上,安全一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360企业安全集团董事长兼CEO齐向东表示,工业越发达的国家,这种暴露的程度就越严重。最近360和东北大学工业控制实验室联合做了一次全网的调查,扫描了部分网络,发现在全球有77700多个工业控制系统和控制协议暴露在互联网上。其中,美国占了3万多个,中国大约占了2千多个工业控制系统暴露在整个工业互联网上。这样的一些系统,如果一旦出现漏洞,遭受网络攻击后果就会影响安全生产,或者影响产品安全。

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制造业、通信业、互联网等企业于2016年2月1日发起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刘多介绍,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成立之初,就以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产业联盟为宗旨,联盟成员数量从成立之初的143家已上升至309家,其中7%的成员来自境外,包括美国GE、德国博世、SAP等国际巨头。

一年多来,该联盟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标准研制、试验验证、产业推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作为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的顶层设计,2016年9月7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正式《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2017年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公司正在积极布局产业互联网。一方面,传统企业主动“触网”转型,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应用平台和市场平台,改造传统模式,发展新型业务;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热切进入产业互联网领域,以自身核心技术和产品为中心着力构建生态系统。

《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在工业互联网进程中,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探索未知新领域的排头兵,基于优势业务,持续推进产业垂直整合、跨界融合,纷纷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报告提及人们熟知的苹果、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对记者表示,目前阿里巴巴与航天云网、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垂直领域巨头已经进行了合作,由阿里巴巴提供机器学习、数据模型建模能力,合作伙伴给出专业的行业经验。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篇11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法律分析

“青少年”是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少年”指人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年龄段,“青年”是指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总体来讲青少年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青少年是网民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网络犯罪的主力军。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截至2013年12月,我国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和2012年底网民结构一致。2013年,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占比为11.9%,相比2012年有所上升,保持增长趋势,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力军。网络犯罪不仅仅是指通过攻击互联网,利用相关网络专业技术实施对网络信息系统及数据信息的攻击并从中获利或者造成社会危害的行为。同时,也应当包括通过网络进行谋划、组织、实施的传统犯罪行为。而近年来,我国网络犯罪案件总量在不断攀升,有80%的罪犯年龄在18岁到40岁之间,而平均年龄只有23岁。网络犯罪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国外调查资料则显示:80%网络犯罪是青少年所为。可见,青少年同样是网络犯罪的主力军。

所谓“青少年网络犯罪”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我们在法学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准确定义。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社会学、犯罪学上的概念,大意是指青少年为犯罪主体,客观方面上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侵害对象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工具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网络犯罪近年来呈多发的态势。可见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青少年网络犯罪之所以要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当青少年这个群体本身固有的特点遇到互联网这个新工具之后所爆发出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往往比成年人的网络犯罪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青少年犯罪本就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犯罪是这些年来兴起的一个新问题。那么青少年的网络犯罪问题就更加需要去研究和讨论。正因为这写原因,我们有必要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脉络做一个梳理。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

要分析原因,不妨先从特征说起。找准了特征再来排查原因。就像是顺藤摸瓜、有的放矢。青少年网络犯罪,它是网络犯罪,是由青少年实施的网络犯罪。它同时兼有网络犯罪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且表现出自身所独有的特点。

(一)严重犯罪、暴力犯罪增加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由刚开始的侵财等人身伤害不激烈的案件逐步转向敲诈勒索、杀人、抢劫、强奸、爆炸、投毒等恶性刑事案件。虽然在这些刑事犯罪中,侵财案件占有的比例最高。但是随着严重的暴力犯罪案件的增多。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暴力色彩也越来越浓,且破坏力也越来越强。青少年在思想上表现不成熟,有自己的想法但往往有失偏颇,容易走向歧途;青少年容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容易产生感情冲动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而走向极端。甚至是带有一定程度的疯狂。

(二)团伙作案、共同犯罪的特征明显

在青少年犯罪中,由于自身没有足够的力量,他们常常结成团伙,来完成一个人无法完成的犯罪,因而具有团伙作案的特点。同时由于网络的即时交流的特点。可以做到异地同时犯罪,扩大了案件的危害性。比如,2011年公安部指挥全国公安机关展开统一行动,成功破获的我国首例利用网络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毒品案件“8·31”特大网络吸贩毒案。该案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12125名。警方发现查获的网络吸毒人员多为18至30岁的青少年,超过半数为25岁以下。大量吸毒人员在网站提供的平台上从事吸毒活动,表演吸毒行为,交流吸毒感受,在网上进行毒品交易。这个案件同时表明,青少年网络犯罪出现了“网上邀约”的新动向。还有的团伙甚至出现了可以百里之外,跨区域的遥控指挥作案。这也给案件的侦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犯罪主体的高度智能化

有的青少年网络犯罪呈现出高度智能化的特点。美国财政部2006年公布的金融业39起网络犯罪案件中,计算机人员占了70.5%,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厅报告统计,在网络犯罪中,计算机人员约占55.8%。在我国,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样出现了具有强大攻击能力的青年“黑客”。比如在2006年众所周知,杀伤力巨大的“熊猫烧香病毒”,就是由一个当年年仅25岁的工作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关山的湖北人李俊制造的。这些足以说明,青少年网络犯罪同样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特点。

(四)低龄化趋势增强,由心理障碍导致的犯罪增多

有些地方的网络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甚至13、14岁的未成年人也成为犯罪行为的实施者。这样的年龄出现的多数是抢劫、敲诈勒索之类的案件。由于年龄小,不懂得正确疏导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所以在低龄儿童中出现的犯罪行为多数是因为自身心理障碍导致的犯罪行为。比如“兄弟义气”、男生女生生理上的困惑、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交流障碍等。都可能变成低龄青少年实施网络犯罪的原因。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影响

首先是家庭教育。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归根结底是取决于家庭教育。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同时缺乏好的辨别能力,自己父母什么样,自己就学什么样。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体中,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乏的现象。体现在有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很少回家。把子女交给亲戚朋友照顾。自小缺乏亲情的关怀,整个人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只有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存在感;有的家中父母素质低下,教育子女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常常恨铁不成钢,棍棒相加,语言粗鲁。给青少年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部分家庭的长辈自身沾染“黄、赌、毒”,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之下,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可想而知。

其次是学校教育。在学校中普遍开设了法律课,政治思想教育中也有法律知识。但是学校往往陷入片面的“分数至上”的误区。注重学生考试分数的提升,有意无意的减少甚至忽视了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知识都没有学好,更遑论形成法律意识了。学生无法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反而使得青少年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再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色情、暴力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损害尤甚。一些网吧里放置了色情电影或者的链接。这样的行为致使一些青少年沉湎于色情信息,心灵遭受毒害,形成扭曲甚至变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不清网络和现实。这在不发达的农村和三四线城市更为严重;在城市和农村一些地区,由于黑恶势力的渗透和一些媒体的过分详细的渲染和报道,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讲“哥们义气”,跪拜结盟,打打杀杀,危害社会。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这种活动更加具有隐蔽性和更大的覆盖面。相应的一旦形成犯罪,对于社会的危害也更大。

(二)法律原因

1.立法的缺憾

立法往往具有延后性,不能很好的反应新情况新问题。正如美国法律哲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所言:“法律的缺陷部分源于它所具有的守成取向,部分源于其形式结构中所固有的刚性因素,还有一部分则源于与其控制功能相关的限度。”青少年网络犯罪就是一个新情况新问题。首先是刑法罪名的缺失。我国刑法没有一条直接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条文。这就给用法律规制青少年网络犯罪带来了本源上的困扰。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由于刑法对足以构成犯罪的网络行为均未作出特别规定,无法对各种青少年网络违法行为做出定性并追究其刑事责任。其次是网络犯罪的法定刑太低。难以发挥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我国《刑法》第285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侵人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样轻微的惩罚与该罪侵犯的属于国家机密的客体及其可能造成的重大危害极不相称,难以体现罪行相适应原则,更难以实现刑法的特殊预防作用和教育作用,一句话,刑法中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实际上是昭示了我国的网络犯罪成本是何其低廉。

2.司法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暴力趋势范文篇12

关键词:网络传播;舆论暴力;成因;对策

现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一种迅猛的趋势发展,网络已然从过去的一种纯粹性的技术发展为现在的新兴媒体,成为人们交流的第二种途径。以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为基础,网络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中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相较于以往的街谈巷议与报刊的表达与评论,网络的便捷性和公开性决定其成为反映社会风气和民众心理的最重要载体,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福祸相依,网络舆论的不断发展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如今越来越多的公民聚集在网站论坛、微博等舆论平台,密切关注社会时事,并发表个人看法,但由于观点的不正确表达,评论往往演变成恶言恶语,逐步引发成网络舆论暴力事件。

一、网络舆论暴力的定义及“暴力”的特征

网络舆论暴力是指一些网民在非理性情绪的控制下严重损害热点事件当事人合法权益,在其物质或精神上带来伤害并严重损害网络环境的行为。网络热点事件一旦出现,”蝴蝶效应”会迅速显现,引发无数网民的转发或评论。其中不乏有那些利用此次事件满足私欲,发表过激言论之人,或是被不理智的感情冲昏了头脑之人,他们会罔顾事实,捏造出一些缺少相应事实基础的言论,这些言论一经传播,会被任意曲解,从而引发舆论风暴。

网络舆论暴力由网络舆论和舆论暴力组成,“暴力”一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武力解决问题的行为,其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部分网民对热点事件发表一些具有煽动性和攻击性的言论,误导事件调查走向,严重阻碍事件的进一步解决;二是存在于网络上的语言暴力,即对事件当事人进行谩骂侮辱、围攻诽谤,暴露私人信息等恶劣行为,从而导致网络舆论往往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触犯道德底线,以一种暴力的形式出现,并严重损害当事人的精神;三是现实中的暴力,即一些网民以正义者自居,对事件当事人的家人朋友进行骚扰、围堵,行径十分恶劣,严重影响当事人的日常生活。

二、网络舆论暴力的成因分析

网络舆论发展伴随着人肉搜索、网络水军、网络推手、谣言等名词的出现,已如洪水猛兽,让很多人谈起舆论则如避蛇蝎。例如早年的人肉搜索第一案、南京虐童案或是近期的乔任梁抑郁自杀、临沂女大学生坠楼身亡等事件,都在网上造成极差的反响。下面我将从主客观方面来分析网络舆论暴力的成因,分析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从主观上进行分析

1.网民言论自由不受约束

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所保障的一项基本公民权利,相比于传统的言论表达方式,网络言论极大的拓宽了人们的言论表达空间,人人都享有发表意见的自由,但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让网民摆脱了现实社应遵循的约束力,他们的言论逐渐变得肆无忌惮。以去年最令人惋惜的乔任梁自杀事件为例,因几句不当之词,其微博下骂声一片,乔任梁不堪忍受,终患抑郁症而自杀,在其好友和圈内人士纷纷哀悼的声音中,几位好友因没有发出悼念声明被网友冠上了“道德绑架”的帽子,遭受了网络舆论暴力。无独有偶,类似事件时有发生,凸显了如今网络的混乱无序、网民的素养低下、情绪易变等特征,其部分原因在于网民对其言论的零责任。

2.网民情绪的过分宣泄,网络参与素养不高

现实社会主流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审判是当今人们判断是非的标杆,事件发生时,网友热衷于对事件的道德方面进行审判,但受到认知能力局限和个人主观意愿波动的影响,他们以道义为名,在没有事实根据的基础上对事件恶意评判,这些偏激的评论会迅速流传并占据上风,一旦谣言四起,其他网民受到过激言论的感染,也会为发泄情绪而发表更具攻击性的言论,诸如“某某某去死”、“人肉他”“滚出……”等恶意话语让当事人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使得正常的舆论变成非正常的网络舆论暴力,也深刻反映出网民网络素养的低下。

例如成都女司机被打案件,从开始的女子被暴打到男子蒙冤,整个事件的反转令人们措手不及,网民在调转矛头的同时,为何不反思自己是否是令男子蒙冤的推动者,反思自己言语对于女子的伤害是否难以挽回,事实上,当事件发生时,我们应当做的是在了解事实后进行理性的分析而非群体性的言语“施暴”,言语的暴力不仅不益于整个事件的发展,还会污染整个网络环境。事件成就的不仅是这一男一女间的闹剧,更是全网民的闹剧。

3.利益的推波助澜──以网络推手为例

网络推手受雇于为满足自生利益的公关公司或个人,通过话题炒作制造虚假信息,或为错误言论造势,或为吸引大众眼球,让网民不知不觉中充当了帮凶,严重误导网民的价值观,愚弄利用广大网民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二)从客观方面进行分析

1.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暴力的形成提供基础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播带来巨大便捷的同时,也为网络舆论暴力的发生带来更大的可能。宽带技术的发展让实用信息的获取变得便利化,言论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微博以势不可挡的趋势迅速普及,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在微博中,每个人既可以自主信息,转发并评论他人的信息,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互动性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巨大的话题讨论圈。热点事件发生后,通过无限的“转发”、“评论”和“点赞”引发爆炸式的效应,将事件推向高潮。

2.社会矛盾日渐突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级更加多样化,贫富差距拉大,各阶级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网络舆论主体的广泛性特征决定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中来,其中中下层阶级为主体,他们因较大的利益需求,用粗暴偏激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及诉求,在舆论中心形成某种主流意见,使事件的原本发展方向产生了偏差。

3.传统媒体及相关事件处理部门的失职

网络媒体虽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但传统媒体仍在信息传播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热点事件逐渐偏离应有轨道时,传统媒体本应依据事实发表声明,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减少舆论对事件当事人的伤害。然而在现实中,传统媒体或采取中立的态度,或罔顾事实转发相关信息,并未起到舆论“领头人”的作用。同时相关事件处理部门例如公安局、法庭等,因未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从侧面进一步助长了网络舆论暴力的事态。

以“手术室自拍”风波引争鸣事件为例,广播电视台在未对当事医院和医生进行采访核实的情况下,只根据网友爆料对此事进行报道,导致该事件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以及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众多网友对当事医生手术室自拍的行为进行了狂轰滥炸,其中不乏人身攻击。事实最终浮出水面,但对当事人的害已无法弥补。从这起由媒体推波助澜酿成的舆论风波的反思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传统媒体失职所带来的后果。

4.网络舆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普及

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数十部有关网络传播的法律性文件,这些文件虽对网络媒体的运行及传播条件等设立了限制,但在就“网民对国家网络舆论监管的法律法规了解程度”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57.22%的人并不了解我国网络舆论监管的法律政策法规,调查对象中近有一半以上的人对国家网络舆论监管法律法规几乎陌生,以小见大,可见当自身遭受舆论暴力事件时,人们并不了解应如何寻求法律帮助,只能默默承受,引发网友更猛烈的攻击。

三、网络舆论监督对策研究

网络舆论与舆论暴力只有一步之遥,稍有不慎,一石激起千层浪,就会引发网络舆论暴力事件。因此如何找到一个制衡点,让网络舆论发挥积极影响而减少舆论暴力事件的发生,正确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成因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一)正确引导社会心理

综合主观方面的成因分析,网民表现的冲动、偏执和易变等心理现象,是网络舆论暴力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舆情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渴望公平、民主、良好风气等社会心理,因此社会管理者要重视并正确对待网民的意见,积极妥善地处理好网络舆论热点事件,同时政府可利用网络与网民进行交流互动,深入了解社会民众意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缓和社会不良情绪,促进公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威望,就能在事件发生时减少有害言论的传播,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二)实行网络实名制,限制网络言论自由

习惯在虚拟网络生活的人们,言论也变得没有约束,在就“是否应限制网络舆论自由”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有76.39%的人认为应当限制网络言论自由,其中有52.78%的人认为应当适当地限制,由此看出管理者实施网络实名制已是民心所向,将沉迷于网络虚假信息的网民拉出虚拟网络,提高个人信息的准确度,发表更有责任意义的言论,避免恶意中伤他人的言论,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将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三)加强网民素养教育,提高网民的法律道德意识

网民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是网络舆论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正确积极的道德观和良好的素养有利于更好地参与网络。因此,为减少网络舆论事件的发生,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网民道德素养的教育,教导网民文明上网,提高网民识别网络信息的真假的辨识力,同时管理者对恶意宣传不当言论的网民进行惩罚,发挥警醒的作用。

(四)完善相关法律并普及民众

在当代法治社会,法治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我国虽颁布了有关网络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大部分民众对于颁布的法律并不了解,不会合理运用,因此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监管,同时普及法律,加大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网民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让网民知法用法,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民对各种事件规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尤为必要。

四、结语

纵观现如今发生的各例网络舆论暴力事件,当事人含冤而被迫道歉的声音仍在我们耳边挥之不去,每个人都是网络舆论的主体,我们任何带有情绪化的言语都可能给无辜的人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推己及人,如果我们是热点事件当事人,也许就能体会受害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因此加强网民素养教育,理性对待事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政府也要加强监督,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立法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网络舆论暴力事件的发生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参考文献】

[1]黄永林.网络舆论监测与安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周蔚华,波.网络舆情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王腾晓.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范例(12篇)

    - 阅0

    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范文1篇1生活垃圾主要指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而不包括工厂所排.....

    苦难教育的意义范例(12篇)

    - 阅0

    苦难教育的意义范文篇1关键词: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一、问题的提出同志曾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作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