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

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是省级生态系统森林类中型自然保护区,其宗旨是保护辽东栎林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天然油松林及其森林生态系统,拯救濒危物种,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优异性,保证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对整个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保护好当地自然资源,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对维护其环境健康,保护和发展珍贵的生物资源,实现包括保护区在内的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本文通过对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分析国家高速公路包头至茂名线(G65)陕西境内黄铜高速公路(黄陵—铜川)建设对该保护区的影响,提出符合该保护区特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及公路隧道设计、施工、营运提供科学依据。1保护区区域环境概况1.1自然环境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关中盆地以北,陕北黄土高原南端,地处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及陕北黄土高原南缘黄土高原沟壑区,包括铜川市新区、耀州区、区、宜君县和延安市黄陵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54'40″~109°12'24″,北纬35°19'40″~35°35'20″之间。保护区南北长25.5km,东西宽26.5km,垂直分布范围为1567~870m,总面积25872.0hm2。区内地势总体特征北高南低,呈北西向带状展布,最高海拔标高1525m,最低海拔标高625m。地貌类型包括黄土太塬沟壑区、黄土梁峁沟壑区、低山区等。该保护区属陕北基低单斜黄土高原半干旱水文地质区,地下水不丰富。河流主要为玉华河和山岔河,近乎平行分布,由西南流向东北,依次以阴坡粱、庙儿梁、岳家岭为分水岭,均为洛河水系。1.2植物资源1.2.1植物调查表明,该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05科、410属、833种、61变种、3亚种、9变型,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103科、407属、830种、61变种、3亚种、9变型[1]。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2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和陕西省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杜松。1.2.2植被及其特征根据分类系统和各级分类单位的划分标准及命名方法,保护区的自然植被分为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和21个群落类型,其中常绿阔叶林为该区地带性植被。包茂高速公路在保护区路线两侧300m区域内植被主要有阔叶林地、灌丛、草丛、农业植被,其中农业植被面积最大,为770.90hm2,约占38.4%。保护区内植被划分及面积统计见表1。1.3动物资源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物种丰富,珍稀濒危性高,地域代表性强,具有很高的生态、科研、经济等保护价值。目前已知的野生脊椎动物有5纲23目60科163种(亚种)。保护区内,国家1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鹳、金雕、金钱豹3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鸳鸯、黑鸢、雀鹰、普通鵟、大鵟、灰背隼、长耳鸮、纵纹腹小鸮、豺、青鼬、水獭11种;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有中国林蛙、中华鳖、苍鹭、黄喉鹀、斑头雁、豆雁、狼、赤狐、狗獾、果子狸、豹猫、狍。2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2.1生态现状保护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孕育出种类丰富、复杂多样的生物资源及天然森林植被。保护区主要将以天然油松林、辽东栎林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作为保护对象。保护区所在区域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具有明显的黄土高原特点。保护区内设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林密布,水源涵养功能和保持水土能力明显,是渭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块绿洲”,对保护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及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相当脆弱并极易发生变化,一旦遭到生态破坏,区域内环境短期时间内将很难恢复[4]。2.2黄铜高速公路与保护区的关系由于工程需要,黄铜高速公路穿越保护区,沿玉华河由南向北有24.69km穿越保护区的实验区,其中65%的路段以桥隧方式通过,实际穿越陆地长度8.64km;K20+100~K22+480段(2.38km)全部以隧道形式穿越保护区的缓冲区底部。公路线位与保护区的关系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高速公路穿越了保护区核心边缘、部分缓冲区及实验区[5]。2.3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黄铜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保护区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主要保护对象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该保护区生态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一定分割,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可逆的。通过对保护区环境现状调查和公路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的综合分析,认为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如下问题:1)保护区实验区的自然景观面貌不同程度有所改变;2)局部森林植被、森林资源遭受一定损失,生态服务功能受到影响;3)阻碍野生动物迁徙,干扰野生动物活动;4)产生三废”;5)隔断地表及地下径流,扰动地表,引发水土流失等;6)运营期内带来的的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等增大了保护区生态的压力,森林火灾、病虫害发生、猎捕和盗伐的概率相对增加[6]。因此,对于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就显得尤为迫切。3保护区、缓冲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减缓措施黄铜高速公路24.69km穿越保护区实验区,2.38km穿越缓冲区。在保护区实验区,由于农耕化程度较高,拟建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已难见保护物种及保护动物,故公路建设对保护区生态的影响较小。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及核心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这部分地区,可以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但对生态系统还是会造成一定影响。黄铜高速公路以特长隧道的形式通过保护区的缓冲区,极大程度避免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填大挖、盘山绕行,较少改变自然景观,减少了农业植被和森林生物量的损失,避免了水土流失,降低了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对野生动物栖息、迁徙、觅食和繁殖的影响[7]。隧道建成后,虽然会对沿线不同路段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对保护区生态环境整体性影响不大,在采取了多项生态、景观恢复措施及水土保持等措施后,可加快促进保护区原有生态系统的恢复。#p#分页标题#e#3.1隧道设计期的环保措施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保质量。”按照以上规定,在设计期,建设单位应听取环保部门和保护区管理单位沿线走向的意见。工程设计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在满足工程和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尽可能远离保护区的方案,避免分割保护区。在不得不经过保护区时,应尽量减少沿线对保护区的影响,合理选择沿线走向。遵循地形选线、地质选线和环保选线相结合的原则[8],尽量减少公路对保护区生态的影响。黄铜高速公路设计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最终采用隧道形式通过保护区的缓冲区,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可以接受的。3.2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3.2.1保护森林植被的工程措施1)因地制宜选线路。森林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题成分,也是保护区的核心区部位和保护内容之一。比选路线时应把对森林植被的破坏程度当成一个首要的比选条件,适当增加穿越保护区的桥梁路段长度,以减少对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影响。2)合理规划,节约用地。除永久占地外,施工便道、料场、营地等临时用地应选择在无保护植物分布的区域,用地面积一定要严格控制,以减少对原生地表土壤物理结构和地表植被的破坏。施工便道使用结束后,必须进行生态恢复,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恢复植被覆盖,且注意用本地物种覆盖。保护区内不设拌和站、预制场,可租用当地村镇用房,不再新建施工营地。施工时,在施工营地张贴保护植物图片,并严禁施工人员砍伐破坏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种类。3.2.2控制污染的工程措施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扬尘和物料拌和产生的烟尘,因此拌和站应禁止设在保护区内,并尽量远离保护区。保护区内路段严禁设燃煤锅炉等大气污染源,以免对保护区环境空气造成影响。施工期间,应避免施工废渣、废油、废水等进入水体。隧道施工中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生活废水及粪便污水,应集中处理后排放。废水主要是悬浮物、炸药残余、石油类等,应先进行化学处理除去有害物质,在临时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后,再将沉淀的底泥泥浆运至弃渣场,沉淀池中的上清液再排除或再利用(如用于施工场地的洒水降尘,供植被恢复绿化用水)。施工作业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料等随雨水进入河中。同时应加强管理,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的堆放地点应远离河床,并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有害物质泄漏。3.2.3防止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土质疏松,常遇暴雨发生水土流失,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而路基、隧道等土石方施工产生的弃土、弃石量巨大,如处理不当,将加重水土流失,抬高河床,诱发泥石流,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9],因此,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做好土石方的调配,移挖作填[10]。尽量选择在低洼处倾倒弃方,并在弃方处修建浆砌石挡土墙、护脚等。工程结束后,施工临时房屋、场地、便道等地方应及时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或尘土飞扬。挖填方路基坡面尽量全防护,土质边坡地应采用护坡保护,选择当地植被型草灌植物,合理搭配适应边坡生态恢复的乔灌草等植物。3.2.4保护珍稀动物的工程措施建设前期,在隧道洞口处设置防护栅栏(网),防止落石砸伤野生动物;洞门设计应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进行生态化、景观化处理;隧道口上方要加密绿化,防止灯光和噪音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也防止野生动物在情急情况下发生意外,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也要保障行车安全。施工期间,施工机械运行、施工材料运输、施工物料拌和等施工工艺将对保护区内的声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夜间应禁止大型机械作业,限定工作车辆、人员数量和工作时间,尽量少量多次爆破,在动物繁殖期不爆破或小爆破,以免噪声和振动对野生动物的生长繁殖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区有关管理、保护法规教育;禁止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并禁止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外的林区休息、游玩;进入保护区界,应设置标志,提醒驾驶员减速,不鸣笛、不用或只用弱光照射,以保护动物尽量不受或少受惊扰。3.3隧道营运中的环保措施隧道运营期内,车辆日夜奔流不息,给保护区带来噪声干扰、光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粉尘污染,对隧道周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较大,尤其会影响动物的捕食和生长,在动物繁殖期,甚至可能影响其产卵繁殖的规律性和产卵量。而保护区的一个保护对象便是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隧道运营区的野生动植物非常必要。3.3.1噪声控制隧道营运期产生的噪声污染源主要是车辆的摩擦振动,故营运期噪声对保护区内动物影响较小。公路营运期间,根据预测和类比数据,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较大,难以满足相应的环境标准要求。上述影响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在隧道两端端口设置隔音墙;注意隧道内路面保养,维持路面平整,避免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加强公路管理,限制性能差的车辆进入高速公路,以控制交通噪声增加。3.3.2生物防护林带设置在隧道洞口两端300m范围内设置生物防护林带,不仅可以保持路域景观与原景观的连续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隧道车辆运行产生的噪音、车辆尾气、粉尘等对保护区内动植物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该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是以辽东栎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天然油松林,建议在隧道口两端构建由辽东栎、油松为建群种的乔灌草复合植物群落型的生物防护林带[8]。3.3.3生态环境管理#p#分页标题#e#在隧道口顶部、出口路堑顶部和靠近洞口的路堤段应适当增加并强化护栏,桥梁预留声屏障条件和资金,如果调查中发现受保护野生动物在工程沿线出现,应及时在桥梁和路基段采取避光、防噪措施。4结语黄铜高速公路主要以隧道、路基的形式穿越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该项目的建设形成了一条新走廊,对保护区的生态完整性、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只要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严格采取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在建设期最大限度地减少隧道、路基修建对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在营运期间做好环境安全监管和偶发事件的预防,该高速公路的修建和运营对整个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会非常小。该项目以隧道形式通过保护区的缓冲区,对该缓冲区影响不大,且不会影响整个保护区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篇2

作者简介:姜秀娟(1977-),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讲师;郑伯红(1966-),男(汉族),广东韶关人,东南大学博士后,教授。

摘要:21世纪是生态世纪,城市生态恢复规划正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本文通过两个实例日本东京野鸟公园和加拿大多伦多汤米逊公园,介绍城市弃地生态恢复规划两种不同作法,为我国城市快速扩展过程中的弃地生态恢复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恢复;生态规划;城市公园;城市弃地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2-0006-03

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各项功能得以不断完善,但在城市某些地区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区出现了城市“弃地”,这些地块往往成为了当地政府较为头痛的城市“肿瘤”,如何改善这些地块,成了各地政府部门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城市“弃地”,笔者经过研究做出如下定义:城市空间在进行扩展的过程中,由于土地置换、区位突破、经济衰落以及本身自然条件等因素所引起的城市局部用地环境衰落、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城市局部用地。目前我国对“弃地”的研究主要放在矿产废弃地方面,而对城市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东京港野鸟公园与多伦多的汤米逊公园的生态恢复规划进行研究,以期获得一种有效的城市“弃地”生态r恢复规划方法。

1举例:城市弃地成因

1.1日本东京野乌公园

东京野乌公园坐落于东京海湾,约距东京市中心10km。周围完全被工业、仓库、以及蔬菜和水果市场所包围。附近有日本最繁忙机场之一的羽田机场,距离仅为2km。20世纪70年代初期,东京市政府原本打算将市中心的鱼市牵至这个地区,但因鱼市拒绝搬迁,这个地方也就荒芜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地区长满植物,雨水也在此汇集,从而形成了一个理想的湿地系统,为迁徙鸟类筑巢和居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东京湾地区比较重大的自然系统,东京市政府在1978年将这个地区设计为野鸟公园。现在这个公园地区共有25hm2,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淡水区与海水区。观察广场位于几个隐蔽的礁湖岛上。西部较小的区域面积约有10hm2,地面上有稻谷、玉米、小河以及池塘,公园每年可接纳5000名左右的来访者。

公园坐落于塔玛噶瓦河的入口处(东京的西边),为了达到恢复塔玛噶瓦河原始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通过局部对塔玛噶瓦河盆地的生态恢复,使每年来此栖息的鸟类进一步增加。目前,这个公园鸟的种类竟达160种之多,其中包括那些濒临灭绝的鸟类,譬如:鸬鹚、苍鹭以及矶鹞等。

1.2加拿大多伦多的汤米逊公园(下面简称汤米逊)

多伦多是加拿大的最大城市,人口共430多万。多伦多紧邻安大略湖(安大略湖是北美东北地区五大湖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多伦多城市决定扩大港口以便于增加它的货船吞吐量。后因自身情况,这个计划被搁浅。之后,这个地区就作为垃圾场地,堆填了逾4,000万车次的建筑垃圾。尽管说这块地方从未被规划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但经过几十年演变,这里却聚集了众多的鸟类和鱼类,成为加拿大30%黑冠夜鹭及全球6%钩环嘴鸥的家园。目前,公园里共有305种乌栖息,种类远超过阿岗昆公园(AlgonquinPark),每年的游客超过100,000人次。

1973年,多伦多市政府打算规划这个废弃场地为公园以便于它能形成多伦多的公园系统核心。设计内容包括增加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例如:步行道、休闲娱乐公园等。然而多伦多的自然主义者却反对这项计划,并主张停止城市的扩张。自然主义者认为这块用地生态已得以恢复,若加入人为因素会破坏原有自然系统,得不偿失。政府考虑到这项因素于1989年重新修订规划,将这一地区设计为生态公园,目的在于保持这个地区的生态,并给这个公园命名为汤米逊公园。

2生态恢复规划措施与手法

2.1野乌公园生态恢复规划(如图1)

东京市区面积为66km2,野鸟公园占其3%,野鸟公园是东京湾最大并且鸟类最多的鸟类聚集地,作为生态规划的一部分,它成为东京一处重要的生态节点,在生态恢复规划方面取得圆满成功。东京政府对野乌公园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植被土壤的恢复。野鸟公园在被政府决定规划之前,就已经拥有了可观的植被种类,但生态还不稳定,政府在规划时注意到这点,考虑到野乌公园里每年都有一些草坪可以形成干草堆,可作为植物生长的养分,同时鸟类也可在这筑巢。从而达到对原有植被养分的补给,进一步达到野乌公园植被土壤的生态恢复,为整个公园的生态恢复打下坚实基础。②促进生物多样性。原来东京的野生动物并不多,为了引进更多生物,东京市政府采取措施,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注重对野生动物活动场地的设计,如观察野生动物场所的隐蔽性以及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距离等,从而达到吸引与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③采取规划硬性措施保证“弃地”的生态恢复过程。每个地区都有其生态承载力,即“生态足迹”,野乌公园也不例外,东京政府通过生态研究对每天入园人数进行控制,同时公园管理部门也作出决定在鸟类筑巢期间也就是五月末到七月初限制人们进入公园。④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进一步促进城市“弃地”的生态恢复。东京市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尤其是早期受德川时代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城乡结合特色,不光是城乡接界处就连城市中心也拥有大量的农田用地。目前东京市的核心地区面积有600km,其中有超过900ha的土地为农田,占到了整个日本农田用地的0.02%,这些农田所在地区地价较高,对这些农田是废除还是允许继续存在一度成了东京市争论的焦点,东京市政府考虑到生态问题,作出将这些农田的60%作为绿色开放空间加以保护的决定。这样东京的生态农田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同时也起到了为野生动物顺利迁徙到野鸟公园的目的,即日本东京在生态规划上就形成了“基质(农田)――斑块(节点绿色开放空间)”的特色。

2.2汤米逊生态恢复规划(如图2)

多伦多城市土地面积75km2,汤米逊占其12%,所占比例比东京野乌公园面积大的多,同时占城市用地比例也较大。多伦多生态恢复规划方面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植被土壤恢复方面。其实这方面多伦多政府并没有采取特有措施。这方面主要还是应该借助于安大略湖,随着安大略湖航运量的减少,湖底逐渐堆积了大量的泥沙和淤泥,政府在清理河道时,就将淤泥和泥沙堆积到了汤米逊公园所在的位置,这些为汤米逊公园生态植被的恢复打下坚实基础。②城市居民生态保护意识较强。多伦多政府考虑到公园所在地理位置以及休闲环境的营建,曾一

度做出将这个废弃场地建为城市居民休闲健身场所,以便能形成多伦多公园系统的核心。其设计内容包括增加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例如:步行道、休闲娱乐公园等。然而多伦多的居民却以这个地区生态恢复情况良好而反对这项计划,并主张停止城市的扩张。考虑到这项因素多伦多政府于1989年对这项规划又进行了新的修订,将这个地区功能重新定位为“生态恢复公园”,并将其命名为汤米逊公园,公园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就注意到了生态的重要性,注意到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更好融合。③规划设计手法。以保护公园中生物多样性为目的,对公园总体进行功能分区,强调人流对野生动物活动场地的分离,即整个规划范围划分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过渡区与生态保护观光区。④生态经济福利的制造。目前多伦多形成沿着河流发展的绿化廊道主要有三条,如图所示,这三条绿色廊道的建立主要得益于多伦多1954年的那次飓风,这次飓风所引起的洪灾,导致城市50多万人死亡,鉴于此事,多伦多政府之后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防洪,为了达到防洪与控制通向安大略湖河水流量的需求,多伦多政府购买沿河私人用地,沿河修建滨水公园体系,这项措施在起到防洪目的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很好的休闲活动场地,同时也为野生动物向汤米逊公园迁徙提供了迁徙通道,从而为汤米逊公园野生物种的增加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基础。目前汤米逊结合多伦多其他绿地网络形成了“斑块(生态节点)――廊道(沿河公园)――基质(大面积的绿色开放空间与安大略湖水面)”。

3对比与结论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野乌公园与汤米逊公园在生态恢复规划中的设计手法有稍许不同,但又有很多相同的做法。①土壤植被的恢复,植被土壤是生态恢复的基础,对废弃地来言这是生态恢复的第一步。例如我国对矿产废弃地的恢复就比较重视这一点。②保护与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规划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应采取保护和促进措施。③生态规划意识的增强。目前在城市里的那些废弃地很多都是城市里的黄金地段,这些地区进行生态恢复规划在短期内往往效果不明显,这就需要政府与城市居民觉悟素质的提高。④注意“弃地”与周边环境的环境融合,形成大的绿化生态网络。⑤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保证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实施。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篇3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影响因素;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432220

野生动物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大自然中最具有生命活力的生物,也是维系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条件。我国的野生动物物种齐全,珍惜和特有种类较多,但地域差异性很大。下文将就其保护问题展开探讨。

1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

1.1高额利益驱使

由于我国很多地区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俗,所以很多人认为野生动物的肉比一般食用的肉类营养价值高,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形成了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最近几年,食用野生动物的人群不断增长,使得野生动物的交易价格连年上升,另外,野生动物的捕杀成本比较小,也促使一些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铤而走险。

1.2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野生动物大多生长在森林,按照现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分配制度来看,森林公安只负责野生动物案件中的刑事案件,但是损害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的案件属于行政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所以给公安人员的执行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发现的违法事件,按照现在的管理制度,应该属于工商部门管辖范围,林业部门只能协助调查,给森林公安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

1.3宣传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部分不法分子、交易者的文化素质偏低,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规不是很了解。另外,一部分人仍然持有食用野生动物的癖好,导致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4国际因素

随着我国进入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参与的自由贸易越来越多,然而监管力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一些不法分子进行野生动物的走私活动越来越猖獗。使得各国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伤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也认识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但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很难完成保护野生动物的任务,各个国家必须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并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行为。

2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

2.1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

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要坚持合理利用、加强保护、重视发展的原则。防止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和乱砍森林,严厉打击特有野生动物进入交易市场,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组织收购和买卖野生动物,不允许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域进行任何副业。

2.2完善保护管理制度

森林部门要不断完善保护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任务,并且要建立野生动物保护站,配置上专业的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人员;加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团队的建设,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比如,在偏远的山区多设立野生动物瘟疫监测点,不断完善野生动物网络监测体系和保护管理制度;加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只有不断的完善保护制度才能实现我国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宣传力度

森林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正确理解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特别是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领导层、滥捕滥杀野生动物者、野生动物市场经营者、食用野生动物者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报纸、广告等载体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改变人们的违法餐饮陋习,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引导公众自觉的保护野生动物。

2.4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各国都在积极保护野生动物。严格控制野生动物自由贸易,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当前,野生动物境外贸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和临近各国的生物多样性。各国政府要加强交流、沟通,共同解决野生动物非法出境的问题。同时,加强行政监督,加强对野生动物交易者的处罚,科学的控制野生动物的数量,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平稳。

3结语

总而言之,野生动物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稳、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开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完善对栖息地的保护、规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并将这些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才能实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张志.浅谈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与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06).

[2]王云,张峰,孔亚平.我国交通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0(05).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篇4

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海关总署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代号为“飞鹰行动”,时间为年3月20日至5月31日。3月28日市绿化管理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海关印发《关于贯彻<全国集中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部署在全市开展该行动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根据总体部署,区农委、公安、工商、海关共同制定“飞鹰行动”的实施方案,以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结合“迎世博迎奥运”主题活动,开展“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宣传活动,引导市民关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培养市民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的专项打击和综合治理,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在全社会积极营造爱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打击,坚决遏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势头,维护我区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健康。通过清理整顿,依法规范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维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市场的良好秩序,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通过宣传教育,形成市民群众自觉抵制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的社会氛围。

三、行动重点

(一)重点打击整治的违法犯罪行为

1、利用投毒、网捕、下套等手段,非法猎捕、杀害迁徙候鸟等野生动物。

2、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加工、经营、利用野生动物,非法猎捕、贩卖青蛙、蟾蜍、蛇类等野生动物。

3、以邮寄、随身携带、行李夹带、瞒报通关、绕关走私等方式,非法走私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二)重点打击整治的场所

1、候鸟栖息繁衍地、迁徙停歇地等鸟类集中地区,包括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各镇大型片林、林带、苗圃等地。

2、各镇农贸市场、花鸟市场、驯养繁殖场等可能发生违法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场所。

3、非法加工、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窝点、餐馆、饭店、酒楼等餐饮场所。

4、车站、港口、口岸等重要部位,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重点运输路线和交通要道。

5、通过互联网或公开场所买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四、各部门职责

林业:组织巡护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迁徙停歇地、迁徙通道及活动区域;清理整顿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全面清查定点生产、定点销售野生动物制品的企业,检查其执行野生动物制品标记制度的情况,检查定点生产企业的原料(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库存、管理、使用情况;依法查处各类野生动物案件,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在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及活动区域开展生态宣传,加强源头保护。

公安:加强对猎捕、贩卖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加强对网上贩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活动的监控与打击;加强猎枪管理工作,强化对猎枪配置的审批和配购证件的核发;交警支队、派出所要加强对公路、汽车站、港口等重点部位和交通要道的巡查,以及对可疑人员和车辆的检查与监控;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各类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发动群众以举报等形式积极参与专项行动。

工商:进一步强化对进入集贸市场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健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强化市场开办单位经营管理责任,严厉查处市场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并追究市场开办单位的责任。加强对集贸市场以外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行为的监督管理,坚决取缔无照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违法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海关:加强对进出口货物的查验,严厉打击以伪报、瞒报、伪装、藏匿等手段走私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加强对出入境人员及物件的检查,严厉打击以随身携带、行李夹带、邮寄等方式走私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对出入境人员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

各镇经发办:对本镇的饭店、医药店、集贸市场等进行野生动物经营情况摸底,组织和配合本镇派出所、工商等单位进行依法查处。

五、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措施到位

为使整个行动得以顺利开展,我区成立“飞鹰行动”领导小组。

区“飞鹰行动”领导小组组长为区府办副主任高展,副组长为区农委分管领导、区公安分局分管领导、区工商分局分管领导和区海关分管领导。

下设办公室和联络员,办公室地点设在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检查站,电话(传真):58022254,办公室主任: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检查站站长周建明;联络员:四部门各设立一名。

2、向各镇及有关单位发出通知,明确我区开展“飞鹰行动”的重点及详细任务,要求各镇对本辖区内的野生动物资源和违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和开展依法查处工作,并将依法查处工作报区“飞鹰行动”办公室。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篇5

关键词:朱鹮野生种群人工种群再引入保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Q9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248-01

朱鹮是亚洲东部的特有种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000年前被列为国际极危物种。自1981年来我国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7只世界上仅存的野生朱鹮以来,朱鹮的保护一直受到国家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保护野生种群、开展人工饲养繁殖和建立异地野生种群等一系列拯救性保护措施,使朱鹮种群数量得以恢复和壮大。由于朱鹮数量的迅速增加,濒危等级已由极危降为濒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朱鹮保护和研究工作现状,提出了当前我国朱鹮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亟待开展的工作,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建议。

1现有种群

1.1野生种群

自1981年中国重新发现野生朱鹮种群以来,经过30年的努力,野生朱鹮及其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野生种群数量已从1981年的7只增加到2008年的630余只。分布范围从洋县扩展到周边的城固、西乡、汉中、南郑、勉县和佛坪等7个县市。分布面积从最初的不足100km2增加到3000km2以上。

1.2人工种群

我国研究人员在加强野生种群保护的同时开展了易地保护拯救方案,通过人工饲养拯救这一濒危物种。从1981年5月开始,在陕西的洋县、北京、周至、宁陕、日本佐渡、河南董寨、浙江德清,共建立了八个朱鹮人工种群。截止到2008年底,人工饲养的朱鹮数量已达到630余只。

2再引入种群意义

现今,朱鹮种群不断增长,栖息地减少、食物缺乏以及生态容纳量接近饱和是野生朱鹮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因此,孤立的朱鹮野生种群,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者突发疾病等事件,很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严重时会造成整个种群的灭绝。所以,我们应该建立第二、三个异地野生种群,做好展朱鹮再引入工作,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朱鹮种群所面临的危机情况,进而摆脱人工繁殖的被动局面。濒危物种的再引入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将饲养下繁殖的个体或野生个体重新引入到该物种的历史分布区,建立一个可以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使濒危物种在其已经灭绝的历史分布区得以恢复。再引入是濒危物种保护的最高水平和最终目的,是一种野化和扩大种群分布的创造性保护措施,当前正在被广泛使用。

因此,在完成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半野化训练及相关论证后,2007年陕西省宁陕县首次实施朱鹮再引入项目。

3再引入种群现状

3.1种群现状

2007年5月31日,陕西省宁陕县首次再引入朱鹮,并放飞26只。至2009年1月,26只再引入朱鹮中,有6只因为食物缺乏收回后经恢复训练后重新放归野外,6只自然死亡,3只失踪外,其余个体目前状况良好,成活率达到了65.3%,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秋季觅食群体,夜宿地点较为稳定,成为第一个由人工繁殖到野外独立生存的朱鹮种群。

3.2繁殖现状

3.2.1配对

2008年至2011年共形成10个繁殖配对,而且有如下特点。

(1)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有繁殖经历的个体在释放后多重新选择配偶,仅有1对例外。

(2)在配对选择过程中雄性起主导作用,雄性之间有激烈的争偶打斗行为。

(3)朱鹮最早性成熟的年龄可短至11个月。

(4)婚配制度仍为常年配对的一夫一妻制;但在一方配偶失踪时,原有的配对可重新组合。

(5)雌雄年龄差异较大。

3.2.2繁殖成功率

2008年至2011年4年产卵21窝66枚,平均窝卵数3.14±1.06(n=21);孵化幼鸟46只,平均每窝孵化幼鸟2.19±1.29(n=21),平均孵化率71.51%;出飞幼鸟33只,平均每窝育成幼鸟1.57±1.03(n=21)只,平均繁殖成功率51.67%。

3.2.3种群存活率

释放个体40只,已知失踪6只,死亡9只,死亡原因有食物缺乏、天敌、高压电击等。释放个体的存活率为62.5%。繁殖出飞幼鸟33只,育雏期死亡10只,死亡原因为自然死亡和王锦蛇捕食;出飞后已知死亡1只,死亡原因不详。

3.3保护现状

3.3.1栖息地的保护

为了给朱鹮的野外正常生存创造良好栖息环境,宁陕县针对朱鹮的觅食地、夜宿地和营巢地等活动场所的栖息环境实施了多项保护措施。水稻田是朱鹮的主要觅食地,为保证朱鹮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必须保留足够面积的水稻田。为此,宁陕县相关部门计划在朱鹮活动区域以发放补偿金的形式,鼓励农民保留种植水稻田。在水稻收割后翻犁蓄水,保证一定面积的冬水田,禁止在朱鹮觅食水田使用农药化肥。

3.3.2再引入种群的保护

(1)种群监测和巡护基地工作人员通过无线电跟踪和野外巡护等手段对朱鹮进行昼夜监控、跟踪观察和保护,监测朱鹮的活动范围、觅食地和夜宿地,及时发现抢救伤病朱鹮。

(2)繁殖期的保护再引入的朱鹮能否在自然界繁殖后代是朱鹮再引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工作人员对朱鹮巢、卵和雏鸟进行全天监护,驱赶蛇类、鼬科动物和猛禽等天敌。雏鸟在日龄25日左右进行环志,确保今后可准确获得其生物学或生态学信息。

3.4存在问题

(1)食物来源不足:在野外朱鹮主要取食水稻田中的泥鳅、黄鳝、蛙类和昆虫等,但是宁陕县水稻田面积却在逐年减少。2008年水稻种植面积比2006年减少了1000多亩。随着朱鹮再引入种群的壮大,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不足,将成为制约朱鹮再引入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2)资金投入不够:朱鹮再引入项目实施至今,配套资金已用于朱鹮野化放飞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野化训练设施建设和朱鹮调运等费用上。基地朱鹮人工饲养繁殖,野外投食等方面资金的缺乏给再引入后续工作带来困难。此外,地方规定禁止在朱鹮觅食水田施用农药化肥,虽保证了朱鹮食物的安全,却使水稻的产量明显下降。对于种植户的补偿虽已列入规定,但由于资金不足,补偿措施尚未实施到位。许多种植户为保障自身利益,不得不将水稻田改为旱田,这也是水稻田面积明显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于晓平,路宝忠,卢西荣,等.年龄对朱鹮繁殖成功率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7,53(5):812-818.

[2]丁长青,李峰.朱鹮的保护与研究[J].动物学杂志,2005,40(6):54-62.

[3]于晓平.朱鹮繁殖成功率的影响因子研究[D].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06:1-99.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篇6

【关键词】笃斯越橘资源恢复措施

笃斯越桔(Vaccinium.wliginosum.L)是广泛分布于大、小兴安岭的杜鹃花科越桔属野生灌木,其浆果为深蓝色,酸甜适口,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花青素等多酚类物质。有软化血管、降血糖、减少胆固醇积累的功效,对眼科和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被誉为第三代森林水果。

笃斯越桔资源目前基本处于粗放的经营状态,产量受丰歉年影响有较大的波动,群众在果实成熟时自发地入山采收,不正确的采摘方式对植株产量影响很大,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因素影响,笃斯越桔分布南缘北移速度加快,种群分布面积逐渐缩小。

1笃斯越桔资源下降的原因

造成笃斯越桔资源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植物种间竞争是造成笃斯越桔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

笃斯越桔具有耐寒、耐湿、耐酸、喜光的生态学特性,能在其它树种难以生存的环境中得以正常生长,并逐渐形成暂时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但是随着群落的不断变化,原来不适合其它植物种类生长的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使得先锋树种侵入,对阳光水分和营养进行竞争,导致大量野生笃斯越桔资源下降。

1.2以用材林培育为目的经营方式造成笃斯越桔资源的快速下降

长期以来,林区以培育用材林为目的,森林抚育时将与林木伴生的笃斯越桔等一些非目的树种砍掉,忽视了笃斯越桔的潜在价值,造成笃斯越桔资源的快速下降。

1.3受利益的驱动掠夺式采摘及对水湿地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

采用刀割、折枝、撸果等掠夺式采收果实对笃斯越桔枝条伤害严重,造成植株失水死亡;对水湿地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毁掉笃斯越桔资源开荒种地,甚至在笃斯越桔群落内人工造林,破坏了笃斯越桔群落的生态环境,导致笃斯越桔资源面积急剧萎缩。

1.4自然温度升高,导致湿地退化,笃斯越桔生物群落退化、生长带北移

全球气候变暖,自然温度升高,使地下冻土层融化,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分布面积大幅度缩减,导致笃斯越桔生物群落退化,生长带北移,生存区域已退到北纬48度以北。

2恢复笃斯越桔资源的途径

明确造成笃斯越桔资源下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与培育有限的笃斯越桔资源,通过笃斯越桔集约经营和扩大人工栽培面积来恢复和扩大其资源分布,保持野生笃斯越桔资源永续利用。

2.1对野生笃斯越桔资源管护和采摘进行立法,建立管、育、用一体化经营机制,从根本上遏制掠夺式采摘

按照“《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2年)》提出的保护第一,永续利用的原则,对笃斯越桔实施保护性开发,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发挥笃斯越桔自然生态属性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其经济属性,创造社会价值。”要求,伊春市政府制定了《伊春市笃斯越橘等野生浆果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对笃斯越桔资源进行重点保护,各主产区采取协议或竞标的方式,实行承包管护经营,采取“保护、抚育、改培、扩繁”相结合,使笃斯越桔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有序利用;大兴安岭地区出台了《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等可利用林下经济植物资源集约化管理办法》全力规范采摘和收购行为,坚决禁止使用破坏性采集工具采集笃斯越桔,严禁非采集期入山采集,加强对收购商的管理,严禁提前收购青果,有效的避免掠夺式采摘。

2.2建立野生笃斯越桔管护区,恢复笃斯越桔野生资源

在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分散的边远山区建立笃斯越桔管护区,有组织有计划地恢复、保护和利用野生笃斯越桔资源。管护区内不进行大规模的林间作业,采取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人工抚育为辅,适当摘除上层非目的树种及割掉高棵灌木,减少种间竞争,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冻土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加强对野生笃斯越桔资源恢复技术的研究,逐步恢复管护区内野生笃斯越桔种群。大兴安岭林区通过建立野生笃斯越桔管护区,初步取得了恢复笃斯越桔野生群落的良好效果。

2.3对野生笃斯越桔群落集约化经营,促进种群恢复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产量

在野生笃斯越桔分布区,通过密度调节、伴生种密度调节等手段促进种群恢复,对树龄大、长势弱、连年不结实植株地块平茬复壮;疏除杂木灌丛,透光通风;整丛移植、间密补稀及人工育苗补植扩大种群面积提高单株产量;挖沟排水,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有效养分得以释放;改善笃斯越桔生长环境,提高公顷种群密度、产量和品质。大兴安岭西林吉林业局前哨林场对野生笃斯越桔实行集约化经营,未经抚育的笃斯越桔颗粒只有0.4克,经过人工抚育的达到0.74克;未经抚育的每公顷只有500余斤,经过人工抚育过的达到1000多斤。

2.4大力开展笃斯越桔人工植苗造林,恢复和扩大笃斯越桔资源

笃斯越桔是大、小兴安岭林区特有的野生经济植物,离开现有的环境不能很好的生长、开花、结果,甚至衰退,死亡。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实生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原生态分布区及其边缘或土壤含水量较高的低湿地造林,成活率可达98%;而选择与分布区适宜的立地条件下进行人工种植,成活率达90%以上,且生长良好。黑龙江省红星林业局进行野生笃斯越桔人工栽培驯化实验,从种子育苗,移苗抚育,以及栽培中的土壤改良、定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进行攻关,经过六年育苗、栽培实验,人工栽培果苗已经大量挂果,单株结实1000多粒,产量超1.2斤,进入盛果期。开展野生笃斯越桔人工植苗栽培,,恢复和扩大笃斯越桔资源是今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2年).2010.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1篇7

提起濒危鸟类,多少带有一点“悲剧”色彩。朱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而且是濒危鸟类里的明星物种。不仅因为它具有绚丽的羽毛和优美的姿态,更因为它曾经有过“在野外灭绝”的悲惨经历,使得人们对朱的命运充满了关心和好奇。

历史上朱“家族”颇为兴旺,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中部和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然而,大量移民和随之而来的湿地开垦,使在西伯利亚栖息的朱丧失了生活基地;20世纪50年代,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朝鲜半岛上,它们成了名副其实的惊弓之鸟;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的大肆狩猎以及经济发展所导致的栖息环境变化,使得日本朱迅速走上了灭亡的不归路。到了1980年,日本将当时(认为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后5只野生朱全部捕获,进行人工保育繁殖,同时宣告“朱在野外灭绝”!

相比之下,中国的朱是非常幸运的。朱曾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中西部地区,共有15个省市曾有过朱分布的记录。但是,自从1964年在甘肃采到一只标本后,中国一直没有朱的报道。直到1981年,中国科学家经过历时三年、行程五万多公里的考察,终于在陕西省洋县的一个小山村中,发现了7只幸存下来的朱。从那时起,不知有多少人为了这“失而复得”的朱野生种群而终日忙碌着。

由于人类过度捕猎和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朱被逼到遥远的深山,“与世隔绝”起来。1981年重新发现朱之后,人们怀着歉疚之心,伸出热情的双手,要把它从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拯救出来。然而,这是何等艰辛而漫长的路程……

走近朱

朱,又名红鹤、朱鹭,属鹳形目科,生活在我国陕西省洋县及其邻近地区海拔400―1200米的汉江平原和秦岭南坡的中低山地区。朱属中型涉禽,体型比白鹭略大,通体白色,两翼和尾部渲染粉红色。朱头后具细长的柳叶形矛状羽,形成冠羽;嘴长而下弯;头顶和面部皮肤,呈朱红色;腿绯红色;羽干及飞羽渲染粉红色。飞翔时,羽毛在阳光下发出桃红色的光芒,颜色绚丽,姿态雍容华贵,被人们称做“东方红宝石”。

食性湿地和水域是朱的主要觅食场所。同鹤类和鹭类一样,朱经常站在水田、沼泽、河滩及山区溪流附近的浅水中,用长喙(嘴)在泥中探索觅食。朱为肉食性鸟类,最爱吃泥鳅,因此冬水田和稻田是朱的主要觅食地。朱的其他食物还包括黄鳝、蛙类、田螺和沼虾、河蟹等水生动物。秋季,朱也到旱地取食蚂蚱、蟋蟀等昆虫。根据野外观察和人工饲养经验估算,朱成鸟每日的采食量为300―400克。

活动性现存的野生朱属于不迁徙型,它们常年不离开洋县活动,只是在非繁殖期偶尔有少数个体飞到附近的县、区游荡。根据朱的行为和活动规律,可以将现存朱种群全年的活动范围分为繁殖区和游荡区,二者相距20―30公里。朱每年在繁殖区和游荡区间进行短距离迁移。

营巢朱每年3月开始在中低山区的高大树木上营巢繁殖。朱的巢呈盘状,结构简陋,主要用树枝和藤本植物将巢筑成较为松散的框架,然后在里面铺垫内垫物。内垫物主要由干草、草根、树叶、松针和蕨类等组成。营巢时朱雌雄亲鸟分工明确,巢材多由雄鸟叼回,雌鸟负责枝条的安置和内垫物的填充。与其他鸟类不同,朱双亲并非在产卵前就将巢完全建成,其筑巢行为贯穿整个繁殖过程,以营巢期和产卵期为主,孵化期和育雏期则主要是对巢的修补、加固、扩充和内垫物的填充。

求偶与朱的求偶过程相对简单,而且雌雄差异极不明显。一般情况下,雄鸟取食回来,停落在巢旁的横枝上,与巢中雌鸟相隔2―3米相互观望,并不停地发出“啊一啊一啊”的低鸣。数十秒后,雄鸟低鸣着走向雌鸟,继而进行。另一种方式是雌雄鸟并排停落在横枝上,相互梳理对方头部羽毛,长嘴不停地相互摩擦、咬逗并伴有“咕一咕一咕”的低鸣,数十秒后即发生。

与其他鸟类不同,朱还具有“假交尾”的特殊行为。假交尾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表现为雄鸟跨到雌鸟背上,双方做出交尾的全部动作,但尾部并未真正接合。假交尾出现的频次很高,一般情况下,当外来朱个体停落到亲鸟所在的巢树上或停歇处附近时,配对亲鸟便发生假交尾行为,这似乎是在告诫外来者:“名花已有主,不要存在非分之想。”有时候,不参加繁殖的亚成体朱也会出现“假交尾”现象,而这可能是一种模仿和学习的过程。

产卵、孵化及育雏在野外,朱每年3月中旬开始产卵。年龄较小(2-4岁)的繁殖鸟产卵时间稍迟,一般要延至4月上旬。朱每年产卵1窝,窝卵数1-4枚,以3-4枚卵居多。卵隔日产出,随着窝卵数的增加,产卵间隔稍有增大,往往最后1-2枚卵的产卵间隔为两天。

朱的卵呈卵圆形,青灰色,大小与鹅蛋相仿,重约65-75克,卵壳较厚,表面光滑,布以许多褐色斑点和块斑。朱鹛属于异步孵化,即第一枚卵产出后就开始孵化,边孵化边产卵,雏鸟按照产卵日期的间隔陆续出壳。朱的雌雄亲鸟都参与孵化,并轮流外出觅食和叼巢材。

朱鹛的孵化期25-26天。到了雏鸟快出壳的时候,孵卵亲鸟便会频繁站起,更换坐巢方向,有时还要半蹲在巢中,好像怕压着小宝宝。与此同时,巢外的亲鸟也一趟趟地叼回干草、草根和树叶等保温用的内垫物,把巢内漏风的缝隙堵得严严实实。在整个育雏期,暖雏、喂食和护卫等工作都是由雌雄亲鸟共同完成的。

朱保护

1981年重新发现野生朱种群后,为了拯救朱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中国各级政府、林业保护部门和科研人员制定了以保护野生种群为主,同时开展人工饲养繁殖(易地保护)的中国朱拯救计划。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朱这一极危物种已经得以保存和壮大。野生种群数量已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07年底的600余只,分布范围也从洋县扩展到周边的县市,分布面积达到3000平方公里。在保护朱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措施。

就地保护为及时有效地对野生朱及其栖息地实施严格保护,1981年,陕西洋县林业局成立“秦岭一号朱群体4人保护小组”,1983年成立“洋县朱保护观察站”,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最终于2005年成立“陕西汉中朱部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王作人员定期为野生朱种群做繁殖期监护,环志、巡护和种群监测,人工投食及野生个体的救护,不但掌握了保护区内朱种群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有效地扩大了朱种群数量。同时,还实施了对栖息地进行保护与改善,增加了冬水田

和林地的面积,对栖息地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等保护措施。

朱多栖息于村庄附近的大树或林缘,在稻田、河滩和水库岸边觅食,这些地区人类活动频繁,环境易遭破坏。当地政府通过颁布法令,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砍伐树木和开矿,虽然获得显著的保护成效,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得到当地居民对保护朱种群的理解和支持,近年来,保护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出资帮助修建小型水电站、修建道路和桥梁、购买农用机械等,并于2002年开始实施“绿色大米”项目,即与当地群众开展无公害、无污染的“朱牌绿色大米”的生产、认证、加工和销售一体化试验,从而解决了朱鹛活动区的污染问题,又弥补了当地群众因不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减产所带来的损失。通过多年的努力,保护区逐步摸索出一套以社区共管为基础的朱保护可持续发展模式。

易地保护中国朱鹛的易地保护是与就地保护同步发展的。1981年,中国重新发现朱野生种群时,科学家就认识到需要同时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的措施来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1981年5月,第一只朱雏鸟被送到北京动物园进行人工饲养。1989年,世界上首次人工繁殖朱在北京动物园获得成功,建立起第1个朱人工种群。]990年,在陕西洋县成立了“朱救护饲养中心”,建立起第2个朱人工种群。2002年3月,经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从洋县调出60只朱,在陕西周至的楼观台建立了第3个朱饲养繁殖基地。根据作者最新统计,截至2007年底,中国人工饲养的朱数量已超过500只。

朱,在路上

虽然朱种群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还不能盲目乐观。为了使朱彻底摆脱濒危的命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朱只有一个孤立的野生种群,分布范围十分狭小,当地一旦发生禽瘟疫、自然灾害或水域污染等突发事件,势必会给整个朱野生种群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使朱彻底摆脱濒危状况,科学家们正在规划朱的再引入王程。再引入是将饲养个体在该物种的历史分布区释放,建立第二、第三个野生种群,提高其抵御突发事件能力的过程,是最为理想的濒危物种保护手段,同时也是最难实施的措施,至今在世界上少有成功的范例。关于朱的再引入,我们目前已经具备了充足的种源条件和成熟有效的野生朱保护措施。同时,经过多年的研究,对朱的栖息地选择、生态习性和活动规律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并评估适合朱生存的再引入地点,然后将一定数量的饲养个体释放到野外,并进行严格的保护和监测,直至释放个体可以建立自我维持的、稳定的野生种群。“再引入”是一项庞大的、需要多学科参与和多部门协调的系统工程。令人欣慰的是,“朱再引入”的意义和迫切性已经引起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展开。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朱种群在野外出现!

正值一年春风暖,又是一个“爱鸟周”。在举国喜迎“奥运”之际,在“鸟巢”已成为北京亮丽风景之时,我不禁联想到我国著名的科普读物《鸟之巢》,回想起我国鸟类学前辈周本湘教授为《鸟之巢》的题词:“流光换得新雏老,花瘦青梅小,劝君更要惜春禽,一望他山尽是好园林。”

希望有更多的人在关注“奥运”、关注“鸟巢”的同时,能够关爱鸟类和真正的“鸟巢”。希望这个“爱鸟周”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对鸟类保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在社会舆论的关注和监督下,濒危鸟类的拯救工作才能更有压力和动力,才能得到当地群众的理解和参与,才能少走弯路。其实,人工饲养的朱“回归”自然之路,也正是人类回归自然之路。让我们一同上路吧!

作者简介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篇8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保护对策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为这种经济发展做出突出牺牲的,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环境越来越恶劣,并且对世界生物多样性带去了十分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少,尤其是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数量,也受到环境和人类双重压力踏上了频临灭绝或已经灭绝的路上。因此,世界各国开始越来越重视这一关键性的问题,纷纷采取相关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我国也紧跟这一保护的脚步和潮流,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

1我国现阶段野生动物的存在状况

从小时候起,老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一再强调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不论是野生的还是家养的,都需要对他们加以保护,保护生态多样性。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保护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已经成为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并且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对于维持自然的平衡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

1.1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减少

1.1.1自然生存环境越来越差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不仅对人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更是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1.1.2人类非法行为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越发开始强调不受环境污染的纯天然产品的高质量,因此,纯天然产品价格越来越高,于是形成了野生市场。正是受到这种高额价格的诱惑,使得大量人开始进行非法捕猎,过度的捕猎是导致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1.1.3国家法律体制存在着漏洞

早在人们大规模的展开非法捕猎时,国家法律法规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形成完全彻底的法律规范管理体制。并且在不同部门监管着不同的部分,比如我国设置森林公安,保护森林中一切生命的安全,但这一部门只管理野生动物的刑事案件。而非法捕猎的行为属于行政行为,是不受到森林公安的监督管理的。另外,野生动物进入市场,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来进行管理,但工商管理部门只负责商品的检查管理,不负责其他违法行为的申报。这就使得非法捕猎等行为没有明确部门监督管理,从而越发的猖狂。

1.1.4保护宣传不到位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观念已经从小学开始普及。但仍然屡禁不止,大量的非法捕猎这仍然活跃在深山老林里捕捉动物。最关键在于普及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没有做到全国各地全面覆盖,一些文化素养第,教育力度差的偏远山区对这些观念不管不顾,一味追求高额的经济利润,从而使得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就形成了现阶段无法控制的非法捕猎的场景。

1.2现阶段政府采取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1.2.1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政府就开始重视非法捕猎、野生动物保护等现象。远在1950年,我国就颁布了第一部《稀有动物保护法》,直到今天,我国已经颁发了攻击29部法律法规来进行保护和约束。

1.2.2自然生物保护区的建立

我国除了颁布法律之外,还在一些独特生活环境中建立自然生物的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并且设立一些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保护。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一共建立了2588有余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地面积一共有150万平方公里。为我国多数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特定的保护区域。

1.2.3国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得到极大的改变。野生动物成为人们获取皮毛和美味的重要来源,野生动物的皮毛和肉蛋因为具有较高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人们逐渐增加了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因为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野生动物的捕杀现象急剧增加。

2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2.1硬性保护

2.1.1加强对野生动物生存区域的保护

对野生动物生存区域的保护必须要坚持合理开发的原则,比如在一些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必须要做好防火防盗、防止乱砍乱伐、防止滥捕滥杀工作,严格杜绝自然保护区内放牧现象的发生。另外要加强野生动物区域的安防检查工作,避免野生动物走私、买卖、收购野生动物皮毛等相关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2.1.2完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有较多的空白,因此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上必须有严格细致的法律法规,如果违反了相关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必须要严格的进行处罚工作。尤其是为了提高野生动物保护的效率与质量,必须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避免发生事件后,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明确责任以便更有效。更明确地保护好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2.2加强保护的观念

2.2.1加大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

通过加大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教育中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从而尽可能地制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并有效的增强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通过加大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力度,可以提高人们对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2.2.2坚持科学的保护、发展观,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合理利用野生动物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野生动物作为一种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但野生动物作为地球生态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动物对地球,乃至人类的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利用野生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要做到适度、合理、可持续利用。适当的利用有利于野生动物种群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2.2.3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野生动物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为了促进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因此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是十分必要,通过促进国际间的野生动物保护与合作,可以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协作能力,提高管理和保护能力,有效的保护野生动物生存和发展。

结束语

野生动物是地理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持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目前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还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虽然遇到了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认真研对待,仔细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方法,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成为我国保护野生动物工作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赵.浅析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J].山西林业,2007(6):4-5.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篇9

世贸组织环境规则进出口外国投资国家环境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外经贸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但从环境与贸易协调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外贸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最为关注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而我国当前的环境立法水平与起他国家相比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此亟需研究解决。

一、世贸组织环境规则对成员方环境问题的要求在WTO规则体系中有关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原则和规则是相当多的,乌拉圭回合结束之际通过的《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和《关于服务贸易与环境的决议》与WTO关于环境的原则和规则共同构成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的法律体系并对各成员方的环境立法产生重大的影响。适用于环境领域的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成员方按照WTO规则和各方承诺在实施环境法律措施时给予另一方及其国民、公司的待遇不得低于其给任何第三方及其国民、公司的待遇。其适用范围包括与环保有关的产品、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而适用于环境领域的国民待遇,则要求成员方在实施环境法律措施时给予外国成员方及其国民、公司的待遇不得低于给予其本国国民、公司的待遇。总之,这两项原则要求成员方公平对待来自所有成员方的与环保有关的产品、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适用于环境领域的统一实施原则,要求成员方在其领土内以统一的方式实施与产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投资有关的各项环境法律措施,即各区域不得执行和采取与国家相关制度相异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标准和环境措施。而适用于环境领域的透明度,则要求成员方迅速向其他成员方公布涉及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投资的各项环境法律措施,同时在这些法律保护措施发生变更或通过新制度时向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报告,并且及时答复其他成员方及其国民、公司的咨询。此外,透民度原则还要求成员方以公开、公正的方式从事环境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适用于环境领域的司法审查原则,要求成员方维持和尽快设立司法、仲裁机构或行政法院以迅速审查环境行政机关的环境行政决定。这类仲裁机构应当独立于环境行政机关之外。该项原则显然否定了环境行政机关的最终决定权。除以上各项原则要求外,《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在序言中指出:“各成员方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目标,考虑对世界资源的最佳利用,寻求既保护和维护环境,又以与它们各自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和关注相符的方式,加强为此采取的措施。”其实质精神是“可持续发展”,

[6]即保证国际货物与服务贸易、国际投资的“绿化”发展和保证“绿色”技术与知识产权的有序保护和转让,促进国家间的公平竞争。WTO把贸易与环境结合起来,把环保的要求纳入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轨道。因此,环境问题在WTO体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WTO在GETT,GATS、TRIPS协定、SCM协定、《农产品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定》中规定了环保要求。其主要内容如下:在货物贸易方面,根据GATT第20条(b)款和(g)款的规定,只要“不对情况相同的成员方构成武断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不对国际贸易构成隐蔽的限制”,任何成员方均有权采取“为保障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或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这一规定原本是WTO法律体制的一般例外条款,但在实践中却被用作采取环保措施的基本规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定》均在其序言中重申:“不应阻止任何成员方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保护环境,但这些措施不得构成对相同情况成员方的不和理歧视,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在服务贸易方面,成员方可以按照GATS第14条(2)款的一般例外规定,在不对情况相同的成员方构成任意或不和理的歧视,或不构成对服务贸易的变相限制的前提下,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限制性措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按照TRIPS协定第27条第2、3款的规定,各成员方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可拒绝对某些发明授予专利权,以阻止对这些发明的商业利用。如对“除生物外的植物和动物,以及生产除非生物和微生物外的植物和动物的生物方法”拒绝授予专利权。在补贴问题上,成员方按照SCM协定第8条第2款(C)项的规定,为促进现有设施适应新的环境法律要求而提供补贴,只要补贴占所需成本20%以下,则被视为不可诉补贴,即所谓“绿色补贴”从上述各项协定和决议关于环境问题的规则分析,WTO一方面既承认各成员方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及环境,有权制定和采取自己的环境政策、法规和措施,并确定自己的环境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求这些政策、法规和措施不得妨碍多边贸易体制的正常运行,使环保措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二、当前我国的环境贸易政策存在的纰漏首先,我国现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利用贸易手段来保护环境的情况并不多见,由于我国现行的环境立法主要沿袭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与规定,用贸易手段保护环境在《中华人民共喔和国对外贸易法》中,有多个条文与环境保护有关,其余散见于《环境保护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中。我国用贸易手段来保护的法律制度远远不能适应国际需要。多年来我国的出口是为进口服务的,出口的发展受到进口因素的影响,出口创汇的需求促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的污染和发展后劲的削弱,给我国外贸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而在进口方面矿物燃料、油及其他有关原料的进口一直在我国增加,这些高耗能材料的引进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外部不经济,而且增重了国内的环境污染。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跨国公司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产品,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不仅利用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而且乘机将化工、印染、电镀、橡胶、塑料等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向我国转移,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转移到我国境内,加重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程度。然而这些问题却是我国目前的立法不能完善解决的。其次,在已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中,因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使法律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实施,难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不到位,对我国已参加的某些国际公约未能将这些公约的精神融入国内法中,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尽管我国采取的是对国际公约直接适用的制度,但对地方政府与广大国民来说,并没有多少人会认真研究那些已对我国生效的国际公约。因此,在国内法中融化国际公约的原则、精神与规定,是当前加强环境立法的有效途径。二是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和官员强调的是外商投资指标,而把环境保护置于冷板凳上。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而对环境污染持漠视的态度,长期的执法不严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尽管我国已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多年,但其中存在的问题甚多,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各级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漏管、漏批的现象严重。而且由于环评制度往往由环保部门单方面执行,公众参与的机制不健全,而对违反环评制度的行政行为又未能予以司法审查,因此实践中未进行环评或仅对环评草率了事的“条子工程”屡见不鲜。环保部门在官场压力下,对某些违反环评制度的建设项目给予立项的行政部门束手无策。第三,现行的大部分政策法规是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台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有些规定或条款并未体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有些法规部门色彩又较浓等。同时,政策法规缺乏系统性,出台的政策法规缺乏包括财税、价格、信贷和产业导向等方面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第四,对国际上新的环境安全趋势及新订准则的研究、借鉴、运用不够及时。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部1991年已公布《关于对环境释放生物体的自愿行为准则》,对引入转基因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环境释放及关于病原生物体工业应用的安全与使环境安全为基础的原则的国际化制订了有关行为准则与管理要求等。我国却几乎迟了整10年才认真关注生物技术安全的问题,对有关转基因生物与食品的引入及环境释放作出不完全的规定。最后,有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呈现空白状态。例如关于削减和淘汰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在我国法律中至今未规定。

三、如何构建我国的绿色贸易法律体系绿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它高高的举起,我国也必须积极应对和跨越。为此,我国必须加快建设自己的绿色贸易法律体系,维护本国的合法权益。1.加快完善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维持贸易与环境的平衡目前,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需要完善的地方较多,包括完善立法机制,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和建立强制性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我国当前实施的环境标志认证工作实行的是自愿申请原则,这一原则与当前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和服务推行严格的环境标准趋势不相适应,为了有效第通过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严格检验,我国应通过立法将自愿申请原则上升为强制性申请原则,即建立强制性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国际社会在处理贸易与环境争端案件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往往倍受重视,所引用的几百个国际环境协议,都没有受到质疑和责难。从已处理的贸易与环境争端的一些案例裁决看,只要引用的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准确、有权威性,维护环境利益的一方往往胜诉。因此,构建符合国际环境法律规则的国内环境法体系是至关重要的。2.建立贸易与环境法制建设专门机构。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由商务部、国家环保局牵头,国务院法制局、农业、工业、卫生、海洋、海关、检疫等部门参加,聘请环境法学、国际贸易法学家等作为法律顾问,组成精干的专门机构。促进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环境准等能及时地制定或修订。3.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谨防自由贸易带来的过度开发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野生动植物也遭到毁灭性的过度开发,国际社会认识到国际贸易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威胁,达成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1994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等保护动植物的公约。我国在1988年就已出台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然而,现行立法无法阻止由经贸利益驱动的野生动植物遭受损害。介于此,只有截断贸易需求的源头,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猎杀野生动物及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如严令禁止任何野生动物买卖、食用行为,禁止珍贵濒危动物入药,禁止某些木料出口及用于房屋装修等,以养护自然资源。4.加强对进口产品的检验、检疫制度由于转基因产品的特性、属性尚不为人们所了解,因此,为了国内的环境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健康采取临时的进口限制措施是完全有必要的,也完全符合《巴塞尔公约》附件三H6.2及《生物安全协定书》的规定的。我国应尽快区分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手段和设备。对进口产品的检验要从严把关,防止有毒有害产品进入我国境内而污染环境、危害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沈木珠.国际贸易与国家环境安全立法思考

[J].国际贸易问题,2004,(7):92.

[2]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缔结和签署的国际环境条约集

[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436.

[3]朱晓勤.WTO与绿色壁垒:若干法律问题分析

[J].厦门大学学报,2001,(4):83-89.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1篇10

近年来,在国内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冲突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比较多的是野猪毁坏庄稼、羚牛伤人、老虎吃牛、棕熊吃羊等类似的事件。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人类侵占了原本属于野生动物的领地,与野生动物争抢栖息地。比如在云南地区,我们人类对原始森林乱砍滥伐,森林破碎化严重,闯入了属于野生动物的原始森林地区。人类的一些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导致了冲突,比如,珲春老虎吃牛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因为牛被长期散放到森林中,自然成了老虎的第二食物,人类活动和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缓冲作用不够。我们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数量在增加,但是,我们与野生动物接触的区域没有建立足够的缓冲机制。

同时,作为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缺乏一定了解。他们往往做出过激反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冲突的发生。还有一种原因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对野生动物保护加强的情况下,野生动物的数量比之前增加了。

我经常在东北地区的原始森林做野生东北虎的保护工作,很多人问我怕不怕遇到老虎,我会告诉他们,遇到老虎是我的幸运。对我来说,老虎没有那么可怕。因为我不会去伤害老虎,它也不会主动发起攻击。

正常情况下,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保护自己长期生存是所有动物的秉性,对自己有威胁的东西,野生动物的第一反应是逃跑而不是攻击,这是野生动物能够生存到如今的主要原因。假想一下,野生动物一看到人类就攻击的话,人类面对这样大的一个威胁,早就想出办法将它消灭了,不会让这种威胁存在。

这次媒体上报道的狼伤人事件,多半是冤假错案或另有隐情,比如狼被逼无奈(比如受到攻击,或者它感觉到威胁,特别是保护幼仔的母亲),或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为了生存只能冒险去攻击牲畜和人类。

目前,针对野生动物对周边居民造成的财产损失,我国在这方面的应对措施开展的还比较少,国家在云南、、吉林和陕西等地进行了试点,对受伤的村民和财产损失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但这种经济上的补偿大部分没有从如何去减少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冲突的角度出发,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村民对野生动物反感的态度,却不能减少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冲突事件的发生。

要从根本上减少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事件,应该从我们人类自身做起,保护好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诱发冲突的行为。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篇11

牛津版Wildanimals章节。

【教材分析】

动物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但是由于人类的无知以及利益等的诱惑,很多人开始对他们进行捕杀和狩猎,相当大一部分的野生动物正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Wildanimals这章知识基于这个背景,在学生群体中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专项教育,促使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教学目标

促使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并能以自身的行动感染身边更多的人,为构建和谐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

2.英语语言教学目标

(1)掌握本章知识的相关词汇、短语、句型;

(2)学会建议信的基本格式,会用英语灵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重点短语:attheverybeginning;cutdown等使用率比较高的词汇。

【教学难点】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珍贵意识,并能在此基础上,想出保护和谐大自然的具体措施。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先来看两小段视频,看完之后告诉我你们的具体感受好吗?(模特们身着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在舞台上走秀;动物保护者们激烈抗议人们残忍杀死野生动物的行为。)

生1:穿着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模特们也没显得多好看啊……

生2:这些衣服都是动物的皮毛制成的,模特们在穿着的时候不会感觉到来自动物的悲愤和哭泣吗?

……

2.新课学习

师总结:你们说得都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Wildanimals的相关知识。(利用幻灯片,出示教材中所包含的新词汇、短语等,带着学生朗读。)

师:对于这些新词汇,大家是不是都能基本上认识和掌握了呢?那我们现在进行听力阅读的训练,准备好了吗?

(师打开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

师:咱们已经听完了课文听力,相信大家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那谁能告诉我课文里描述的动物都有什么特征呢?

生1:老虎体型庞大,英勇矫健,以动物为食,以家庭模式生活。

生2:狼是群居动物,一般很少单独行动,有着非常敏锐的视力和嗅觉器官。

……

师:回答得非常好,现在请打开书,进行快速阅读,看看你们总结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纷纷打开书本,进行快速阅读)

师:好了,时间到了,大家有没有完成快速阅读的任务呢?(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没关系,咱们现在来进行仔细阅读的环节,大家都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再一次投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中)

师: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出,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当保护它们,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它们的繁衍和发展。那你们能想出保护动物的具体措施吗?

生1: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合加强“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水平。

生2:完善相关法律,对肆意猎杀野生动物、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行为给予严惩,规范人们的行为。

……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9.070

WildlifeConservationProblemsandStrategiesinChina

DUSumin

(FujianSanmingCityQingliuCountyShawuForestryStation,Sanming,Fujian365300)

AbstractIntheecosystem,wildlifeispartofthemoreinteresting,andwildlifehasafunctionofecologicalservices.Sincethefoundingofourcountrytoprotectwildlifebusinesshasbeenrapiddevelopment.Atpresent,thereareaseriesofproblemsintheprotectionofwildanimalswork,theseproblemsarenotconducivetothesmoothdevelopmentofwildlifeprotectioncause.Thispaperelaborateswildlifeconservationproblemseffectivelyaddresstheseissuesandscientificmeasurestopromotethehealthygrowthofwildlife.

Keywordswildlife;protection;problem;measures

0前言

在地球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生态平衡中,野生动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地域广阔,横跨的维度较多。在世界各国,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但是近几年来,一些人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过度利用野生动物,这就减小了野生动物的种类,促使有一部分野生动物濒临着灭绝的危险。

1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状况

从建国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业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具体表现如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促使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起来;建立起保护野生动物的管理机构,初步形成了行政管理等体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发展迅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对迁地保护工作进行加强,繁育了濒临灭绝动物的稀有种类;积极开展相关的调查工作,为保护野生动物、管理野生动物提供合理的依据;为了能够有效打击走私、贩卖野生动物的活动,这就要对市场检查以及监督进行加强,严格执行野生动物进出口的管理制度;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以及法律意识。

2当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存在的问题

(1)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以及破碎。全球有一部分野生动物都濒临着灭绝的风险,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栖息地的丧失以及破碎。大部分物种被隔离在生境斑块,阻碍了其迁移扩散,这就了增加了野生动物的近亲繁殖的机率,促使物种濒临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遭到砍伐,开垦土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草地退化,减少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且也减少了野生动物的种类。

(2)过度利用导致当前资源枯竭。近几年来,野外种群数量在不断下降,并且有一部分野生动物濒临着灭绝的危险。通过对我国蛇类进出口贸易、其他地区野生动物的非法交易,我们可以发现过度利用导致野生动物的数量在急剧下降。

(3)逐渐丧失了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严重影响着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遗传多样性将生物的进化潜力反映出来,并且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这就表明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比如:朱q种群近交非常严重,经常会出现幼鸟残疾等现象;麋鹿种群由于缺乏遗传多样性,从而不利于种群的健康生长。

(4)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会产生较多的毒性,比如:神经毒性、内分泌毒性等,这些毒性会阻碍动物的健康生长,并且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繁殖等。有一部分污染物会被食物链将其作用放大,影响了生物系统的发展。从相关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华鲟体内累积着较多的三苯基锡,从而造成了幼体畸形,降低了中华鲟种群的数量。

(5)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外来物种的入侵。外来物种的入侵影响当地生物的生态位,促使生态系统开始向着单一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促使物种濒临着灭绝的危险。当前,在众多遭受生物入侵国家中,我国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断突发的入侵疫情,加大了入侵的风险,比如:美国牛蛙进入到我国的云南、四川等地区,威胁着我国的生态系统,减少了当地的两栖类动物。

(6)复杂的动物疾病。动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会受到病原体的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尤其是恶性传染病会严重影响着动物群体的生存环境。比如:发生在青海湖的野生鸟类禽流感,最终使得6000多鸟类死亡。

(7)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体系具有以下的特点:起步晚、薄弱的基础、简陋的设施装备。其中具体的问题表现如下:第一,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目前,我国政府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监测预警机构,一般情况下,在当地的救护中心、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等会挂着监测站,但是在这种监测站里没有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专业知识不够,不能准确查出野生动物的异常病情。第二,缺乏完善的监测站点布设,在监测中存在着盲区。由于我国的候鸟、野生动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它们有属于各自的迁徙路线。当前,我国所设置的监测站点无法将候鸟迁徙的路线完全覆盖,不利于有效监测候鸟、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第三,缺乏科学的、有效的基础研究,监测技术水平较低。一直以来,我国缺乏关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方面的研究资料,并且也不能够将这些研究资料很好地应用到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工作中。我国科研单位还没有全面、系统地研究过我国野生动物疫病。第四,在监测工作中,政府没有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缺乏监测预警能力。

3加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具体措施

(1)加大对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以及评估的投入。要想制定科学的、有效的管理计划,这就要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动态变化以及原因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资源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然而要想促使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

(2)加大对濒临灭绝物种研究的投入。21世纪是基因组时代,这一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遗传信息,我们可以借助全基因组信息来对物种的濒危机制进行揭露。然而这些研究势必会增加科研的成本,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

(3)加强建设野生动物基因资源库。目前,中科院动物所等单位已经建立野生动物基因资源库,但是这一资源库的建设规模比较小,因此要加大投入建设力度。

(4)加强建设野外研究基地以及网络体系。野外研究数据成为保护野生动物的基础数据,所以加强建设野外研究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研究野生动物基地的时候,由于地位薄弱,从而制约着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5)制定以及完善保护野生动物的有关法律以及制度。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事业中先后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不断出台这些法律以及条例,确保保护我国野生动物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保护野生动物事业的不断发展,这就涌现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国家要进行立法工作,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栖息地。首先,从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这一方面来讲,我国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条例,比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为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提供法律保障。其次,虽然我国在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但是该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补偿主体、没有明确的具体程序等,从而不能够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健康生长。面对这一缺陷,我国要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严格惩罚伤害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

(6)保护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的发展措施。第一,对繁殖药用濒危野生动物进行研究以及驯养。在保护、发展以及利用濒危药用动物资源中,驯养繁殖药用濒危野生动物成为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并且也可以增加野生动物药资源。第二,研究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的替代品。在研究濒危野生动物替代品的时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开展研究濒危野生动物药材代用品,比如:利用鼢鼠来代替虎骨。其次,在开发濒危野生动物药用的有效成分时要充分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最后,对濒危动物类的药材化学成分进行系统以及全面的分析,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将天然品组合起来。第三,不断完善濒危药用野生动物保护体系。通过对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进行加强以及完善,一步步恢复濒危药用野生动物种群的平衡性。另外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方法引进来,确保我国保护野生动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国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保护濒危药用野生动物等方面的知识,促使公众的意识得以提高。

4结语

野生动物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然而在地球生物网中,野生动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要合理、适当地利用野生动物,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在保护野生动物这一工作中,要分析每一个地区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实际数量,针对不同的种类来采取的保护措施,促使野生动物种群逐渐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叶先华,曾永海,刘翠.四川冕宁县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现状与对策[J].四川动物,2005(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人口普查的原因范例(12篇)

    - 阅0

    人口普查的原因范文篇1一、基本情况根据镇现有人口,按照普查方案规定,全镇共需要选调配备“两员”近700多名,“两员”年龄50岁以下的占60.45%,高中以上学历占53.31%。二、主要.....

    火灾事故报告范例(3篇)

    - 阅0

    火灾事故报告范文为了妥善处置森林火灾事故,及时、有效地组织扑救森林火灾,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湖南省森林.....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