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篇1

关键词:行政管理;改革;城乡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但是过去计划经济存在的政府管理和控制仍然影响着当今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因此,推进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良好发展,实现贯彻我国新时期行政管理体系的发展需要,落实行政管理体制成为我国城乡规划改革的重要基础。

一、当前城乡规划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产业发展落后于城市

在改革开发的初期,为了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我国社会经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从而使得我国城市形成了对劳动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资源的吸收能力,我国城镇居民水平逐渐提高。但是相比起来,由于政府重视城市内部建设,但是却忽略了对农村的建设,导致农村基础建设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也难以提升,农村发展由此进入农村劳动力流失,外来生产力进不来的恶性循环。

(二)城市规划不科学,盲目扩张严重

随着人们对于住房需求和要求逐渐提升,各地政府为提升当地城市化的建设步伐,加大房地产开发规模。然而在此过程中,随着新城区的不断开发,农村用地和水资源被占用。比如说:修建水坝、建造人造公园、占用周边耕地,等等。但这样做由于片面考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却忽略了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目前的城乡规划中整体协调不足

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国家以工业化发展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主体,并以重工业发展道路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实行以户籍管理体制作为城乡分割的主要例行体制。即在彻底贯彻旧体制的基础下,发展我国工农经济,以周边带动城市的战略手段,推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倡导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但是却仍然惯用着传统的旧经济体制,而这必然会导致我国在进行城乡规划过程中,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出现不协调的局面,从而导致城乡产业结构的失调,社会矛盾与企业差异化越加严重。

二、结合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城乡规划一体化问题的建议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工作机制

重视城市建设的同时,同样注重农村建设,通过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农村为发展重点,实现各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首先要做的就是各个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协调合作,避免出现职能的冲突,如果有必要,可以成立相应的城乡统筹规划部。对我国城市的建设的土地征用以及水资源的调度进行合理安排,并保证农村建设的资源和城市建设资源是一样的,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

(二)重点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充分结合我国农村目前发展状况,需要最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对农村医疗、教育、交通以及文化休闲设施的建设。并且各地政府不仅需要做到建设,同时还需要准确地根据农村目前需求情况,引导社会力量和商业力量参与到对农村建设发展当中。比如说鼓励私立医院、私人教育机构,等等,同时在政策上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和劳动力的吸引力。

(三)积极贯彻城乡跨区域合作交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当中,在新时期环境下,实行区域合作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并进行资源和经济的互补,促进两地的产业化经济结构的重组或升级。另外,随着我国对交通建设力度的加大,打破了传统的经济发展建设的区域性束缚,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人才,这对于推动我国新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城乡管理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下,应该正确认识到我国城乡规划中正面临的问题,并且根据我国所处的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找到解决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问题,保证我国城乡规划将更加有效和科学地为建设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璇,刘冰洁.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应对[J].规划师,2014,04:5-9.

[2]李鑫林.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应对[J].经营管理者,2015,03:327.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主要是根据当前城乡运输发展的需要,为能够更好地适应城乡一体化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革现有的城乡运输管理模式,改变原有的城乡公交分割的现状,减少城乡公交运输之间的障碍,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运输发展。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客运量逐渐增加,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也是城乡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需要。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城乡之间的客运量逐渐增加,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出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行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保障,目前相关的条件并不十分健全,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不完善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对于加强农村和城市的联系,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刚刚实行,相关的规划并不十分完善,导致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中存在众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当前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规划并不十分严密,公交线路的衔接方面未能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调配。大部分公交车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但是由于乡镇的村落分布并不十分集中,如何进行公交线路的选择才能更好地节省成本,提高公交运行的效率成为当前公交一体化进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缺少相关的资金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虽然农村的经济逐渐发展,但是公交一体化进程的资金仍然存在短缺的现象,这对于公交一体化进程的实现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另外由于城乡实现一体化建设是城市和农村公交管理的一体化管理,这部分资金由谁支付,这也是城乡公交一体化实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城乡公交运行中存在距离上的差异,如何对公交运行中的票价进行合理的规划,公交车运行的成本问题逐渐成为当前公交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研究问题。这些因素都成为当前公交运行中资金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保障城乡公交运行的资金成为当前公交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公交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不完善

当前农村和城市之间有一些线路班车在运行,但是线路班车在票价、运行方式和执行国家相关政策等方面与公交车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很好的体现公交的公益性属性,让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但是当前政府对于这一建设缺少比较完善的政策支持,比如如何对原有的线路班车进行改造,如何有效地落实改造等等,由于政策的缺失,导致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受到严重影响。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客运量逐渐增加,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当前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合理规划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行,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成为当前城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中需要对城乡公交线路以及公交运行车辆进行统一的规划,制定出详细的运行规划,这对于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乡公交运行的监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村村庄分布比较分散,对城乡公交运行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地减少公交运行中的线路分布不合理现象,在节省资金的同时提高运行的效率。

(二)增加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资金支持

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在今后的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中需要加强政府的资金支持,为公交一体化进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另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一些社会人员对公交一体化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丰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专门的部门监督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资金使用情况,避免出现资金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保障资金的落实,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设。

(三)建设完善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

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公交车的管理,建立城乡一体化公交网络,对公交车的运行进行合理的监管。对于公交车的运行线路,公交车的票价,公交车的车辆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这对于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城乡公交车的网络化管理可以对公交车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公交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加强公交车城乡网络化管理可以保障公交车运行的有序进行,对于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和运行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公交车的管理体系并不十分健全,加强网络化管理可以减少公交车的不公平竞争,对于城乡客运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公交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支持

公交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公交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相关的政策并不十分完善。政府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制定相关的规划目标,在原有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公交班车,可以依据就近原则改变原有的线路,这可以有效地减少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阻力。政府还可以通过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力量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设进言献策,可以通过网络积极吸收和鼓励人们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建设。

结语: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城乡之间的客运量也随着增加,加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经济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城乡公交车一体化建设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公交车一体化网络,合理规划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路伟平.加速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J].运输经理世界.2011(7).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篇3

[关键词]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042-01

旅游业是河南省一项系统的产业,是多项产业的综合。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促进乡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新的有效途径。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河南乡村旅游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3月公布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中,河南省有两个县区及三家单位榜上有名。如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宁陵县刘花桥村等(尤瑞玲、于丽丽,2009)。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镇包括:禹州市神厘镇、镇平县石佛寺镇、西峡县丹水镇、淅川县荆紫关镇、郏县广阔天地乡、嵩县车村镇。随着2009年河南省政府在全省推出“百村万户”富民工程,河南的乡村旅游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开发雷同,缺乏特色

多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者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内涵、本质归属尚不十分清楚,在开发经营中缺少对生态环境营建和对传统文化恢复与保护的意识。不重视对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只重视经济利益,对旅游资源过度利用。

(二)科学规划缺位,管理不规范,不良经营问题严重

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缺乏长期科学规划。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以及管理职能缺失,一些乡村地区出现不良经营问题。尚未建立起一元化的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使管理职能履行面临困难。

(三)基础设施不健全,功能不完善

交通设施不健全,饮食卫生、公共卫生及垃圾处理不同程度存在问题,配套设施不健全,这些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接待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限制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

三、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乡村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必须先行。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组织专家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规划设计。将特色旅游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使特色乡村旅游成为品牌,将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挖掘当地资源特色潜力,引入旅游创业产业项目

重视当地特色产业的支柱和引导作用。将产业特色发展成为当地的旅游特色,成为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的要素之一。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将文化的发展潜力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力,促使乡村旅游能够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工程中,将旅游创业产业引入到开发旅游产品中,将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教育平台对当地旅游经营者进行培训与引进较高学历的知识人才相结合的方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融入创业产业。实现附加利润和赚取、品牌效应的建立、旅游经营者与旅游消费者的双赢。

(三)发挥政府管理职能,政策导向和市场调节作用

实行政府扶持、企业经营、专家指导、农民参加的运行机制,四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增强项目生存与发展的活力。制定积极地鼓励政策,支持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当地的交通、文化、卫生、通信等设施问题。按照省、市、县三级建设一批代表地区特色的精品项目,克服旅游成长发育期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推行旅游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措施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企业。引入多元化的经营方式,采取合作开发,共同受益的新型开发模式,引入现代企业化的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旅游接待能力。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篇4

关键词:文化事业;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30-01

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当前,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作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最前沿,对于提高农村文化事业水平,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作用的发挥,必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的进程。

一、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重要作用

1、发挥导向作用。作为现代化传媒的重要手段,广播电视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它不仅是在广大农村中受到欢迎度最高的文化传播方式,同时还兼具一定导向作用,乡镇文化广播电台在传播文化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舆论导向,引导农村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舆论方向。

2、发挥激励作用。由于乡镇文化广播电台长期工作于乡村环境当中,对于农村群众的文化爱好以及娱乐方向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可以根据农村群众的心理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文化宣传,这在起到良好引导作用的同时,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

3、发挥教育作用。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作为一种深入农村的大众传媒,其教育作用的发挥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传播过程中,可以贴近农村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文化宣传和舆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有其固有的缺陷性,尤其是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作为扎根农村的传媒载体,对于广大农村群众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观念的影响,相关领导阶层对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媒体的认识上存在误区,错误的认为该种媒体的作用不大,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这就直接导致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对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媒体进行约束和指导。

2、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受到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中的工作人员,无论是职业素质还是文化素质,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对于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发挥其引导作用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运行过程中,部分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缺少工作人员,许多相关的管理和工作都是由其他人员兼职。素质低下,专职人员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发挥其正常作用。

3、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硬件方面。由于缺少相关的保障,所以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设备上存在着老化严重,难以及时更新换代等问题。尤其是在保养维修问题上,缺乏专业的人才以及相关的技术,使设备破损严重,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其次,在传播过程中,节目管理安排上的薄弱。由于缺少专业人才对乡镇文化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规范化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节目质量上大打折扣。

三、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创新策略

1、做好宣传工作。乡镇文化广播电视要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大力好好宣传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确立一个服务于民的正确理念,然后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农村形式以及政府本门对于“三农”方面的政策,全面打造一个崭新平台。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是农村广大群众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其展示的内容一定要贴近农民的生活,比如,对于国家的最新出台的各种惠农政策,要及时的进行广播,让农民可以快速认识,充分了解。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关注广大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并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比如,在农忙时节进行一些专业性知识的讲座,以提高农民的粮食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水平。

2、合理安排内容。在社会主义和谐制度之下,农村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改革的过程,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在这一进程当中,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文化传播的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根据广大农村群众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合理的内容安排。要以多样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广大农民的意识的转变以及知识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台安排的节目要以服务性为主,突出节目的实用性和时效性,让农村群众爱听,听得懂,听了实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服务新农村的目的。

3、完善相关体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乡镇广播电台一直难以快速、有序发展。因此,要想改变这一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并在运行中,还要不断的对这一制度进行改进,以提高其对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指向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强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技术含量。此外,还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这样才有有效的保证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长久、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1篇5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建设农民自己的家园,应以农民为本,激发农民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农民依靠自身的努力和辛勤劳动,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在新农村建设实际中农民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一些地方的农民不但生活未宽裕,反而背负了债务。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剖析和反思,从而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思考

Abstract:Newruralconstructionistheconstructionoffarmers"ownhomes,shouldiswiththefarmerthis,arouseafarmertobuildtheirownhomesenthusiasm,farmersrelyontheirowneffortsandhardwork,tohaveabetterlife.Butinthenewruralconstructioninpracticefarmersoftenbecomepassiverecipients,thefarmerofafewplacesnotonlylifenotbounteous,butsaddledwithdebt.Basedonthenewruralconstructiontheproblemsofanalysisandreflection,soastobetterpromote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

Keywords:newrural;planningandconstruction;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党的十七大的政治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城乡规划法》,更进一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原有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就乡村论乡村,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种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影响了城乡协调的发展。为了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目建设。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规划,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制定

要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目前我国多数的村庄还没有制定规划,要求所有的村庄,按照规划进行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制定村庄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与管理,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合理确定乡和农村的发展目标,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转贴于中国

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

党和国家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对今后农村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却面临着许多现实障碍和困难。

一是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虽然近几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困扰和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改变。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都由公共财政给予保障,而农村却依靠基层政府和农民集资来进行。由于大多数地区乡镇经济发展不理想,地方财政入不敷出,使得许多乡镇政府无力向农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农村的土地、资金、补贴、农产品增值等要素和现实利益继续呈流向城市的趋势,导致农村发展落后,农民增收缓慢。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老化和毁坏严重。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投资制度上表现为"重工轻农",导致农村投资严重不足,农村道路等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无人管理和养护现象,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三是农民增收压力大。目前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所面临的困难很多,例如:单纯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乡镇企业和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等。虽然当前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兑现了种粮直补,但农资价格不断上扬,农业增收空间变窄。同时,农业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自然灾害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民增收带动力也不强。

四是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由于长期受经济社会条件影响,我国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农村文化、教育基础尤其薄弱,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受教育机会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导致当前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能,接受新事物能力差;观念落后,重农轻商的意识相当浓厚;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缺乏开拓精神和市场风险意识;农村中封建迷信等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五是村庄建设亟需规划。乡镇面对广大农村的土地管理,特别是农民建房的管理难以到位,很多农村规划严重滞后,村庄房屋杂乱无章,目前农村违法建筑和违章抢建仍然十分普遍。如不及时规划,将来按新农村标准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代价将更大,同时也留下很多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杂乱,农民住房独家独户,缺乏有序管理,没有科学规划建设公厕、统一垃圾投放点,环境卫生脏、乱、差,鸡飞狗跳、毛厕遍地、污水横流的现象随处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正确面对和妥善解决这些现实障碍问题。

四、规划后的实施总结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篇6

关键词:文化建设;贫困山区;多样化

1贫困山区农村文化的现状

1.1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是文化体制变革,强化农村文化融入市场经济。近几年,贫困山区的乡镇文化管理服务机构实施了一些列改革,改过去依靠政府全包发展文化的旧观念,“政府主导、社会承办、市场化运行”的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大力推行。乡镇文化管理服务机构———石垭乡文化广播服务站由过去的农民自筹经费供给改为财政全额供给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职能也有过去的重在辖区文化事业管理转为服务辖区文化建设。石垭乡文化广播服务站深挖文化潜力,开展文化服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二是农民阶层结构的分化,农村文化需求体现出多样化、娱乐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民已过去的单一阶层划分为若干不同阶层。农民工(外出务工村民),主要渴求法律维权、经营销售、生产制造、房屋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侧重渴求养殖、种植方面的和技能。农村文化需求逐渐倾向于生活和娱乐性。近几年,婚庆礼仪乐队、腰鼓队、歌舞厅、经营等自娱自乐文化组织在石垭乡村民中自发成立。三是农村文化发展多元化,逐步适应市场需求。政府独家主办文化功能逐步退化,其职能侧重文化管理和引导。石垭乡除有一家乡文化服务机构外,还培育了电影放映队、网吧、剧团、音像书刊制品销售、民间乐队等多种文化发展模式。四是农民文化意识不断的增强,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近几年,石垭乡不少农民增强了认识挖掘和保护地方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和自觉性。如石垭乡近几年就挖掘保护巴山民居、巴山婚俗、年俗、秧歌舞、坝坝舞、剪纸、特色餐饮、山锣鼓、山歌民歌等独居特色民间文化。

1.2乡镇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调查中了解到,贫困山区农村文化发展中主要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石垭乡文化广播服务站工作人员仅2名,他们既要负责搞好本地区的文化市场管理,又要负责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人员偏少,精力不够。同时,乡镇文化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二是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缺乏。按不低于同级财政支出的1%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但在贫困山区乡镇大多没有兑现。三是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村(居)经济基础比较好的,文化阵地建设较好;村(居)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活动经费紧缺,公益文化活动很难开展。四是农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农村文化生活消费偏低,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品味不高,农民在农闲时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多集中在打牌、闲聊、走亲访友,腐朽落后的思想在一些地方逐渐出现。

2乡镇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1篇7

[关键词]村落建设问题

21世纪以来,中央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实施惠农政策,关注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村村落建设,虽然乘新农村建设的东风迅速发展,现今农民的住房大多以红砖和钢筋水泥建造,特别是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路”;但村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所提出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为此,本文以新农村村落建设为研究目标,力图破解新农村村落建设中的一些难题,为构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添砖加瓦。

1村落建设中的筹资问题

村落建设,包括村落布局、房屋结构和式样、道路建设、村内文化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它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村落建设的运行首先得以一定的资金为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农村村落普遍存在融资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金融服务能力有弱势趋势,农民缺乏融资渠道,普遍患有资金“饥渴症”。因此,要推进农村村落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村落建设中的筹资问题。

1.1国家补助贷款

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应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大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的村落建设的扶持力度。国家用于农村的公路改造、改水改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中小学建设、基层卫生所建设等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转移支付资金应加大投入的比例,市县两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新农村村落建设,改善村落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

1.2村落内部投资

参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积极从土地调整中挖潜力,将拆迁农民危房旧房、空心房、猪牛栏土地,按政策安置补给给农户,在现行土管法规所规定的框架内,实行农村宅基地区位竞价,所获收益可用于村落建设。其次,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城市打工、经商所嫌取钱财的空间大,方式灵活,与在家干农活的剩余存钱相比较会多些,因此,将外出务工农民的存钱有效筹资起来,使资金回流,并让他们分股息分红,调动他们投资家乡村落建设的热情。

1.3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贷款

在农村村落建设中,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贷款常常能为村民缓解资金“饥渴症“。当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力不从心,财政支农比例偏低,自身融资问题较多;另外,农村信用合作社对村民的贷款也有一部分成为“死债”,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农村信用合作社与村民并未建立长期有效的互动关系,应制定长效机制来确保农村信用合作社对村落建设的有效贷款。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在村民贷款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国家首先得保证农信社足够的支农资金。另一方面,农信社需加强监督和建设农户经济档案,对农户贷款的去处、增值可能性及大小进行评比,对他们发放适度的贷款。

2新农村村落建设中的骨干力量

在农村中也存在一批优秀的农民,富裕农民、村干部、农村党员、乡村知识分子也堪称是农村村落中的“精英”、“能人”,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都起着示范效应。

2.1富裕农民

农村村落的富裕农民主要是靠大力发展农业副产业、创办乡镇企业、外出务工经商走上富裕道路的,而只是单纯地依靠种植几亩地的谷物是很难过上富裕生活的。现在村落里尤其是集市附近都办有渔场、养猪场、养鸡场等饲养业,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专门化有着积极作用。另外,富裕农民是村落中敢为人先、富有远见胆魄的人,率先尝试使用高新技术产品的人往往具有竞争优势,捷足先登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如村落中首先跑运输的,购买收割机用来出租很多能挖到第一桶金。其次,农业产业化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已有少数农民率先将较大面积的田地收购征用,通过机器化操作生产、专门化生产,再加上政府的扶持,他们大多也取得了颇为丰厚的收入。

2.2村干部和普通党员

现在而言,村干部是实际执掌着村庄的主要公共权力,是村庄公共生活的主导力量。村干部大部分为本地居民,村民们比较信任本地干部,凡村干部得民心的村庄,在他们的模范作用下。村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就高,村落建设的成果就优异。所以,在现代村落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村干部颐“自家”的同时更加顾“大家”,带头推进新农村建设,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村落建设成果。此外,现在政府提倡具备较高素质的大学生下基层,为农村发展做贡献。农村党员在农村中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那部分人,他们政治觉悟较高,能更好更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在引进新设施、新物种等都敢为人先。他们在分析市场对经济作物的需求、摘农业产业等更有胆识和主见。在搞活村落经济建设中带有模范作用,对其他村民产生效仿效应,从而带动整个村落的经济发展,造福于整个村落。

2.3乡村知识分子

乡村知识分子是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力量。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基础,在这教学过程中,乡村知识分子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乡村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职业道德素质等会对农村学生以后的前途产生深远影响。但目前乡村知识分子的教化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要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培训、交流经验,也鼓励他们学习并继续再深造。

3村落建设与农村社会建设

村落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农村社会取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整个农村才能得到持续发展。构建现代、和谐的村落应将社会公正理念融人到农村经济发展,使所有村民共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

3.1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向“准城镇化”看齐

随着新农村村落经济的发展,村民也不再只是满足于“吃饱”“穿暖”“有窝住”的最低生活标准,而很多村民表现出追求生活舒适、身心健康发展的渴求。就单独的新农村村民而言,他们凭借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效仿城镇居民,将厨房、厕所室内化、舒适化,追求美观;而就村落整体而言则特别注意影响村容的生活垃圾处理和加强扩大建设公共基础设施。

3.2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问题;对策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内涵

新农村的乡风文明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精神文化建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坚持突出科学发展观,明确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唱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确保新农村文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农村的乡风文明是一种具有先进品格的文化。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乡风文明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演进过程。乡风文明反映了人们自身的现代化的要求,是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相对满足的体现,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它反映了时代的精神特征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从文化结构的影响来看,乡风文明是特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状况的综合反映是特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互作用的产物。从社会管理的层面来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如经济体制、政治环境、法制建设科技教育、思想道德、文化娱乐、生活方式、资源利用、生活环境、计划生育、婚庆丧礼、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邻里关系等。“乡风文明”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适应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在这里“乡风文明”是软件,“村容整洁”是硬件。良好文明的乡风,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社会风气堪忧,难以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记忆深处传统的当地村民勤劳、节俭、善良、纯朴、厚道、诚信,具有我国农民的传统美德。然而,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不少人把“一切向钱看”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处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认为过好自己就行,自己和他人没有什么关系,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严重,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逐渐在农村蔓延开来。另外,一部分农民道德意识滑坡、精神生活空虚等问题比较突出,影响着乡村良好风气的形成。目前农村的社会风气着实让人担忧:“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较普遍,邻里之间缺乏信任,不赡养、打骂父母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活动也开始在农村蔓延。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篇9

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是指在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对工业和农业、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统筹建筑,使城乡协调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国家明确提出了对农民问题的基本原则:不仅在经济上确保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在政治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纷纷致力于农村经济建设和改革,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还有将近一亿的贫穷和半贫穷人口,并且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占据了我国总人口的很大比例。农村人口多,土地少,农业结构的调整周期长,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外出打工的现象尤为明显,这些因素大大阻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城乡差距十分悬殊,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为此,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一义务教育体系,逐步推进税收城乡一体化。积极建设统一良好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新型户籍制度;建立新型行政管理制度,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成为时展的必经趋势⑴。

2.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中统筹城乡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单一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改善,城乡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中统筹城乡经济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城乡第二、第三产业差距悬殊。国家对于三农投入不足,农村的基础设施如水、电、通讯、文化等等远远低于城市水平。

2.2政府投入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以前,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时,总是将农村内部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首位,这种方式分离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单元的联系,将三农问题进行孤立的进行研究和解决,结果导致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不能实现良好转换,从而给三农问题加深了难度与困难。此外,农村的金融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比城市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解决。通过一定的投入,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2.3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市化进程滞后

现阶段,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在经济发展中,农村可以作为城市发展的坚强后盾,同时,农村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努力向城市化靠弄。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困难,受到诸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化的进程缓慢。

3.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中统筹城乡经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3.1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在城乡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城乡经济建设之间的产业发展是有很大联系的,产业发展的依存度高,其经济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活力。在调整产业机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乡经济建设要做好合理分工,统筹城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城市要加大产业升级的步伐,另一方面,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把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通过设备转移、兼并联合、建立子公司和加工厂等等方式,将城市化元素逐步转移到农村。另外,农村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自主开发经济潜力,例如建设农家乐旅游区、试验田等等,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促进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3.2加大支持力度,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很大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需要将资金投放倾向农村的经济建设中,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文化教育等范围的投入,提高农村的科技水平,深化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增加农村金融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对于农村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发展,政府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对农村经济建设各方面的投入均要纳入财政支出的范围,加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

3.3加强制度建设,统筹城乡制度环境

一方面,统筹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一种人口管理的制度,它承载着许多社会功能。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的不同定位,体现的不仅仅是职业上的不同,也是对人们经济和社会身份的区分。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不是简单放宽对农民进城的数量限制,需要改革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完善城乡之间的就业制度和保障制度。另一方面,统筹农业保险制度。最大限度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将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有力保障,不断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主流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成为其不可忽视的一环。针对现阶段城乡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快统筹城乡经济建设的进程。相信通过调整城乡结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加快城乡制度建设,城乡经济建设将会迎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篇10

关键词:农村文化;文化设施;管理

Countrysideculturalfacilities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

Abstract:Notonlythecountrysideculturalfacilitiesconstructionistheeconomicalandthesocialnormalworkandthedevelopmentsafeguard,alsoisplanstheruraleconomydevelopment,theconstructionharmonioussociety''''sinevitablyrequest.Thefarmerthemateriallifelevelenhanceswhounderthisbackgroundproposedtotheenergeticculturallifedemandahigherrequest,improvestheoriginalcountrysideculturalfacilitiestobecometheurgentrealisticneed,thetheoristsattentionfocalpoint.Thisarticlefromcountrysideculturalfacilitiesaspectsandsoonconstructionfunctionandsignificance,constructionpresentsituation,managementmechanismtotherelatedknowledgewhichwillhavehasmadesometocomb,willprovideimprovesthecountrysideculturalreconstructionsuppliesbythetimetothedepartmentconcernedthepossiblementality,simultaneouslywillalsopointoutthenextstepgraduationthesisthewritingdirection.

Keywords:Countrysideculture;Culturalfacilities;Management

经济是文化积累的结果,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而农村文化设施在中国农村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基础,也是农村社会稳定的保障。因此,农村文化设施发展的走向和走势,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意义十分巨大。认识农村文化设施发展的现状,了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健康、稳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设施的界定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也对文化设施提出了更的要求。怎样对文化设施的概念进行界定?不同的时期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郭丽春在2001年的《百家论坛》期刊中的《浅谈文化设施建设》对文化设施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文化设施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事业的一大要素,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个地域文明程度的象征。

国家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在2002年的《关于文化设施建设的探讨》一文中,为了使文化设施有效地运作并发挥其功能进一步分类:文化设施划分为管理型和经营型的。而我国文化部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二虎在2004年09期《行业纵横》中的《试论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行业管理》一文里对文化设施的定义进一步的补充;文化设施的广义概念:具有特定文化功能和文化附加值的建筑或建筑群。文化设施的狭义概念分两类:一是公益文化设施,二是效益文化设施;总体来讲,专家学者们对文化设施的界定争议不大,不同方向的专家学者都从自己的领域对文化设施进行了定义。比如图书馆、文化馆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设施是属于管理公益型的;电影院、舞厅等是属于经营效益型的;而美术馆则属于半经营半管理型的。

综上述各专家的观点,对文化设施做了简单的界定;广义概念:具有特定文化功能和文化附加值的物质载体。狭义概念分两类:软文化设施和硬文化设施;软文化设施是指文化人才:文化艺人、艺术家、文化活动的策划管理者;硬文化设施:一是公益文化设施,具有特定文化功能的项目;二是效益文化设施,即市场化经营能够产生效益、并能使投资保值增值的文化设施。

二、农村文化设施的作用和意义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关系到国家“三农”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深刻认识到农村文化设施在农村极其关键重要的地位,认识到这一点,农村的建设才能更进一步顺畅地进行下去。

(一)文化设施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

郭丽春在2001年的《百家论坛》期刊中的《浅谈文化设施建设》一文对文化设施作用阐述:文化设施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个地域文明程度的象征,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文化设施就是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影响文化功能的作用,这个提法的改变,标志着我们认识升华到一个高度;所谓文化设施是繁荣文化事业的一大因素,是国为没有文化设施或者文化设施奇缺、破旧和老化,就谈不上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繁荣。而且文化设施是一个地域文明程度的象征,是因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乡镇的博物馆、图书馆、歌舞厅、游艺厅、青少年宫、文化馆(站)、艺术馆、展览馆、游乐场等文化设施,既展现着昨天的历史文明、又展现着今天的现在文明。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纲要》,确定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明确指出: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转轨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的各种摩擦,有可能使较小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放大成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并加大矛盾双方的冲突。农村是转型时期矛盾冲突的焦点,因而这一时期农村文化发展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先进的农村文化发展可以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落后的农村文化也可以给农村稳定带来消极作用。

农村文化设施的作用不言而喻,周至雄的《社会转型期的农村文化建设》中指出:农村文化设施是农村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农村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村普及科学文化卫生知识、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健康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阵地。

(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的有效保障

冯雨峰、黄扬飞在2006年7月的《省域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的调查与分析》中提及:文化设施建设是城乡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是政府为城乡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活跃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这些文化设施还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辐射功能,逐步成为区域性的文化中心,从而对城乡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既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城乡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的有效保障。

三、农村文化设施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文化设施虽然在不断改进中,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文化及具体设施的发展,不过我国农村文化设施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

(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朱保安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中认为“中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孙金荣等《2003年山东省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比较与理论研究》中提到“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础薄弱,总体上看,不少乡村文化建设普遍停滞不前,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缺乏”,张军在《农村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说“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在改革和发展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将文化作为公共事业看待,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文化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导致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而他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1、县乡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能力较低;2、企业和个人向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3、农村文化人才匮乏,已严重影响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二)农村文化设施滞后原因

齐峰和林尚然在《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表达了他们认为的原因“1、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少地方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多年徘徊在1%以下,许多地方农村文化单位业务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只能保证基本工资。2、农村文化阵地丧失、文化设施陈旧落后。市县乡各级财政财力有限,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得不到根本保证,同时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少空白点。三是现有的农村文化设施严重不足,设备过于老化,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

冯雨峰和黄扬飞的《省域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的调查与分析——以浙江省为例》提到一些具体的数据:在农村,由于文化设施和阵地建设明显落后,供给显得十分不足。比如嘉兴市仅40%左右的村建有文化活动室,总建筑面积约5万m2;拥有篮球场114个,文化广场(农民公园)59个,健身路径27条,这些数量占行政村总数的比例分别是为11%、5.7%、2.6%。许多村一般只有1个活动室,实质上是老年活动室,而且主要以男性老年人喝茶、搓麻将、玩纸牌为主。还有通过创建东海明珠工程和先进文化县(市、区),嘉兴市虽有39个乡镇建起了文化中心,但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日常管理经费难以落实,设施利用率低,有的功能异化,失去文化内涵,致使这类达标工程流于形式,成为空壳。由此,笔者建议文化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体现地区差异。标准设置除了要考虑行政级别外,还应参考经济、人口规模、地方特色等指针。

(三)关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的总结

各家观点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笔者认为李秀芳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在诸多论文著作中最具现实意义。其在文中认为:

1.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乡村文化发展不平衡;

(2)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薄弱;

(3)乡村文化市场发展不规范;

(4)乡村居民还存在大量不适应全面小康社会的思想观念;

(5)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2.存在问题直接原因

(1)各级领导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2)各级政府对乡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3)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4)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人才;

(5)乡村居民收入偏低致使乡村文化建设动力不足;

(6)历史发展导致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落后。

四、文化设施对策建议

面对现实中的复杂的问题,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大量学者发表了他们认为的可行性措施。

(一)投资与经费的关键作用

朱保安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认为要“转变观念,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经费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只有多渠道、多方面筹集。其主要管道有三:一是国家拨款,二是社会筹集,三是自身积累。”周至雄的《社会转型期的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加大投资力度,多轨齐下,拓宽筹资管道,强化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在农村文化设施的地位十分关键。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邱小玲在《农村文化建设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说“在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适度加大文化建设的资金与人才投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政府为主导,国办、民办并举。二是结合农村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的不同情况,做到“两个不同”,即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

李英的《浅谈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基本对策》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措施总结为“完善配套设施、保证文化产业发展后劲。文化产业既是社会效益第一的产业,又是方兴未艾的产业,因而需要重点扶持与培育,这就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设施,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证。”其中明确提到文化设施的重要性及措施方案。

(三)地方具体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措施

李秀芳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一)提高各级领导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二)增加对乡村文化的投入,(三)建立乡村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四)培养乡村文化建设人才,(五)加快乡村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

张秦在《陕西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里就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1、将县级图书馆建设作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龙;2、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作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纽带;3、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作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础;4、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5、鼓励和支持“民办文化”进入村文化设施建设体系”。

总而言之,农村文化设施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也不是一个地方政府,一个法律条文,一声口号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必须得从宏观上认真规划,从细节上小心处理,从态度上严格把关,从实施上苛刻执行。各位学者都只是从理论上对农村文化设施进行指导探究,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还需地方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有效率、有创新地开展文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社会[J].城乡建设,2005(3)

[2]王娟,林红杨,李春梅.浅谈文化设施的发展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8)

[3]钱梅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据通讯,2004(9)

[4]齐峰林尚然.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文化建设,2006(3)

[5]朱保安.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5(1)

[6]张军.农村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社会科学,2006(3)

[7]宋惠昌,何建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8]陆学艺.农村现代化的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9.

[9]陈振勇.中国当代农民阶层的文化诉求[J].河北学刊,2003(3).

[10]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1).

[11]聂德民,葛学梁.农村小区文化现状的三级成因探讨及出路探寻[J].理论与改革,2003(4).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篇11

关键词:城乡建设;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了,我们接触到的日常用品也越来越多样化了,因此,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垃圾也正在呈现多样化,也就是说处理这些垃圾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起来,再加上农村的发展本来就不如城市,甚至是一些城市直接把垃圾处理向农村,把农村变成城市的垃圾场,这就造成了农村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也就造成了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不佳,严重危及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针对这一现象,如何有效借鉴城市垃圾管理方法,彻底打破城市和农村卫生管理的不统一性,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从而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当前城乡环卫调研现状

当前我国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做得并不到位,和经济的发展不同步,尤其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的处理不及时,当前城乡环境卫生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垃圾的处理不及时,长期的堆放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据以往的调查显示,当前城乡居民对于居住环境不满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垃圾的处理不及时;(2)农村环境卫生自己不足,任何一项公共事务的执行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没有资金的支持只是喊喊口号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当前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也正在加大投入进行整治,但是更多地还是倾向于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整治,对于农村的投入和关注明显不多,这也就造成了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起色并不是很大,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3)当前城市和农村在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的另一各主要的问题就是在收集和运输垃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市一般都是采取统一的垃圾车辆进行收集垃圾筒内的垃圾送到垃圾处理中转站准备进行后续的处理,而农村则一般是没有垃圾桶,也没有专门收垃圾的车辆,而是当地居民自发的把垃圾运到村落周围的山沟或者是道路的两旁置之不顾,这就很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这种城乡差距也造成了农村环境问题比城市严重得多。

2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想彻底打破城市和农村卫生管理的不统一性,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从而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2.1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先决问题是基础设施问题,没有基础设施也就是没法进行后续的一些环境管理,更谈不上城乡管理一体化。就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现状来看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欠缺最为严重的主要有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分类设备和垃圾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除了这些最为基本的设备之外,还应该在后续的管理上增加的就是中转站中的垃圾压缩设备,这一设备的增加可以有效地减少往转运站运送垃圾的次数,增大垃圾处理的效率,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的水平。

2.2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除了基础设施欠缺之外,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还存在的一个主要的明显不足就是管理规划上的无序性,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规划,没有规划也就形不成一个有效的环境卫生编制,没有一个成型的农村环境卫生体系,从而也就不能针对整个农村的环境卫生处理工作做出统一的安排和布置,也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无序性,进而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低下。

2.3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问题也是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备是当前农村环境管理的主要现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还管理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而农村自身又不存在自己的领导机构,这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事业无人管理的现状,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从而明确不了具体的责任,也就做不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靠农村人民自发的卫生管理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当前有些农村乡镇意识到了这一点招募了一些人员进行环境卫生管理,但是这些人员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等人事,这些人远远承担不起维护一个村庄甚至是乡镇的环境卫生的责任。

2.4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意识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农村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很强的话那么也就不存在垃圾污染的问题了,每个人都处理好了自身的环境问题也就不存在环境问题了,所以当前农村村民的环境卫生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很多村民都只考虑当前自己的便利而忽视了垃圾堆放对于农村长远的影响,所有村民都“自扫门前雪”,这种做法也就影响了整个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

3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了解了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尤其是农村的现状之后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3.1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首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门人员的匹配工作,这是进行其它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具体的操作内容如下:(1)在每个农村街道和主要的人员聚居地都安装垃圾收集装置,最好是安装垃圾桶,落后地区也可以安装简易的垃圾袋代替,然后定期进行统一收集,这样就可以避免垃圾的乱丢现象,此外,还应该配备专门的垃圾运输车辆,最好每个村庄都能有一辆;(2)设置专门的环卫人员进行垃圾的定期收集和主要地区的垃圾清扫工作,确保农村大部分环境的干净整洁,环卫人员的设置应恰当,不能过少,以目前来看,每个村庄至少应该设置三名专门的人员。

3.2创新机制,落实责任

其次,有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员之后就应该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和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和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的建立,在每个乡镇,甚至是村落都设置必要的环卫机构,具体负责各自乡镇和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并且把这些零散的机构和上一级的城市环卫机构联系起来,构建统一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这样逐步就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同时也就能充分的利用城市先进的环境卫生管理经验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3.3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也正在逐步进行中,新农村的建设更加需要环境卫生事业的配合,同时,进行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也可以依托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时可以优先规划好环境卫士保护所需要的一些基础设施场所,为后续的环境卫生工作打下基础,并且还可以以新农村建设为着眼点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还可以依托新农村建设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比如兴建一些沼气池等设施进行垃圾的处理。

3.4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上文中提到资金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三种途径进行资金的补充,一是依靠政府的作用,争取政府在农村环卫上的资金投入;二是村民自行投入,充分调动村民环保的积极性,鼓励村民自发的为环卫工作做贡献,自发的进行资金的捐助;三是在整个社会进行募捐,鼓励当地的企业捐献资金行进周围环境的治理工作。

3.5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除了上文中说到的依托新农村建设进行农村环卫事业的宣传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多种其他的措施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比如利用电视、宣传窗、报纸、网络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努力改变农村居民的意识,使其能够自发的进行环境的保护工作,每个人都做好了自身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就为整体的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而逐步缩小和城市环卫之间的差距,最终形成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极为严重,迫切的需要我们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去整治,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先进体系来带动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并且逐步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和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务求把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发展低下的现状。

参考文献

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篇12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解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09―0075―05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闲、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

中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生活质量有了新要求。“双休日”和“黄金周”假日制度的执行,以及乡村地区交通设施的改善,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继1998年“中国城乡游”之后,在国外已盛行几十年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但是我国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对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推进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系统地研究,探寻根治问题的“秘方”。

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研究成果的分析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问题: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政府,抑或乡村旅游经营者,均存在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开发乡村旅游所需的条件缺乏充分的分析与认识,对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不够、评价过高,导致对乡村旅游开发过于乐观、期望过高。二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正确认识,致使忽视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继续有效地保持“乡村性”和“乡村意象”,出现建筑的城市化、活动的商业化等趋向。三是认为旅游应是风景名胜区与大都市的事,乡村地区没什么可游的,未能认识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的互补性和功能优势,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三个认识误区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2)规划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尹少华、邓德胜、文建林认为,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没有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任由经营者进行盲目的投资与开发,甚至出现了遍地开花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是导致资源开发的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特色不强,从而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基础设施问题:当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工具室、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

(4)资金问题:资金短缺,投入不足。虽说乡村旅游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但并不是说不需要资金,尤其是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区,既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但目前在我国兴办旅游景点的热潮中,人们的投资热点是开发规模较大、资源品位较高的景区以及建主题公园,很少有人去投资乡村旅游。

(5)人才与管理问题:乡村旅游景点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卫生状况不好,存在“脏、乱、差”现象;二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破坏了古建筑、古村落的古朴风格,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三是少数景点游览线路组织不好,标志不明显,有的还要走回头路;四是有的景点工商户太多,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或宜人的自然风光被花哨的商业气息所冲淡,让旅游者找不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五是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健全,从行业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不够,并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大多数“农家乐”协会也形同虚设,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的统一管理,会使本来就很松散的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加松散;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的点拨和引导,也很难加快乡村旅游向前发展的速度。

(6)产品与效益问题:首先,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产品雷同,品位不高,难于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其次,产品粗糙,深度开发不够。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只是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第三,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不足,难于提高旅游者旅游感受。由于产品单一,档次不高,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乡村旅游效益不明显,而负面影响则有所加剧。

2.对研究成果的思考

虽然上述研究成果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尚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分配以及市场与促销问题缺乏关注;二是未能厘清这些问题相互之间的联系和问题发生的脉络。

(1)利益分配问题: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政府、农村集体、旅游企业和农民等的利益分配问题,如何妥善、合理地处理好这一问题,协调好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方的关系,对于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乡村旅游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利益关系的复杂织在一起,给乡村旅游收入的分配带来诸多障碍,造成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任何一方利益得不到保障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安徽省宏村在古村旅游开发中,村民缺乏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利益分配,在对产权极不尊重、分配极不公平的情况下,宏村全体村民于2000年、2002年两次分别向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名提讼,控告黟县人民政府违法侵权行为,导致宏村旅游办得越红火,宏村村民与政府、企业的矛盾越尖锐的现状。村民因利益分配不公而与旅游景区经营企业冲突的事件在我国其他地区也多有发生,如华夏第一苗寨――德夯苗寨村民曾封堵景区游道、凤凰县黄毛坪村村民分占凤凰苗王府景区停车场等。

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发展经济,无论是政府、经营者或是农民,都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从中获利,追求经济效益是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目的,同时也是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所在。因而,利益分配问题是乡村旅游发展中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理应得到政府、社会以及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关注。

(2)市场营销问题:市场研究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方式单一。目前,我国旅游开发已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但乡村旅游存在地域分散、经营规模小的特征,而且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致使乡村旅游经营者无力从事全面的市场调查研究。因而,目标市场与宣传促销方式也较为单一。例如,黄山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市场总是定位在游玩黄山景区之后意犹未尽的游客身上,很少走出去宣传促销,只寄希望于导游或其他从业人员将人带去。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手段以发传单或发名片和宣传册为主,并多局限在人际的范围和较原始的手段,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市场宣传促销不力已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

(3)问题的关联性:一切事物总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纵观现有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但未能就所存在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仅把它们作为各个单一问题与现象加以分析;未能从问题的相互联系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根本与核心问题,没有找出引发乡村旅游问题的根源和厘清问题的发展脉络,只停留在乡村旅游问题的一般性描述。在此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难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难于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系统论认为,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是由众多系统构成的有机集合体,每一个系统都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乡村旅游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关联要素含多个方面,其中主要包括:体制要素、政府要素、农业结构要素、土地政策要素、利益主体要素、资源要素、生产要素、经营管理要素、市场要素等。因而当系统运动发展时,其中某一子系统或要素发生改变,必然带动其他部分与要素进行相应的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系统运动发展时,某一子系统、环节以及构成要素未能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调整而产生,即运动发展所造成系统内部的不协调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不协调。因此,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只要找出根本问题,也即问题产生的根源,厘清问题的发生脉络,加以分析、解决,其他看似复杂的问题便随之迎刃而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标本兼治”,实现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如图1所示。

三、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本步骤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关联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所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以及问题发展的脉络。思想认识问题处于问题关系链中的起因位置,是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引发相关问题的根源,是产生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思想认识是行为决策的基础,政府、开发商、村民等乡村旅游开发主体,在对乡村旅游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但因认识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致使行为决策出现偏差与不当,从而产生了缺乏整体规划、基础设施滞后、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资金与人才匮乏等影响旅游产品生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以旅游产品生产为核心,笔者概称之为生产过程问题。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旅游产品问题与效益问题的相继发生,也随之产生了利益分配问题。

笔者依据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联性及其发生脉络,提出根除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4个基本步骤:

1.提高认识,根除“病源”

无论是政府决策者还是农村村民、旅游企业管理者以及从业人员均要提高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认识。首先,正确理解发展乡村旅游现实意义和功能优势,认清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其次,充分认识农业不仅是农村的主导产业,而且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协调好旅游业与农业的关系,树立“以旅助农”、“农游合一”的开发理念。最后,对乡村旅游开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分析,这样既可以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规避问题的发生,又可使各相关开发主体对问题的产生有心理准备,避免问题发生时出现慌乱、不满,甚至对乡村旅游开发丧失信心的现象。总之,在思想上对乡村旅游必须具有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就乡村旅游发展达成共识,从而,消除问题发生的根源,并为后续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合理分配利益,消除问题恶化的隐患

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利益分配不公,则会出现诸如宏村、德夯苗寨等地的乡村旅游愈是发展、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和激化的现象,致使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恶化。虽然只有当乡村旅游发展产生效益时,才发生利益分配,但是,此时只是利益分配的结果体现。实际上,利益的分配思想与方式在确定开发主体与发展模式时就已形成。为此,要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首先在乡村旅游开发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社会调查,明确各个相关单位与人员的利益主体地位;然后依据各利益主体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相关程度、贡献等,制定科学的分配制度与途径,并保持应有的透明度。

3.全盘运作,突破生产难题

生产过程问题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所在,如何解决这一环节的问题,已是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广泛关注的焦点,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与对策。生产过程问题看似繁复,但只要顺利解决思想认识与利益分配问题,各相关开发主体就能明确目的、统一认识,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合力,生产过程问题也能得以有序解决。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这一环节的问题主要是围绕旅游产品生产而展开的,规划、资金、人才、设施、经营管理等问题既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为此,要顺利解决生产过程问题,必须全盘运作,提高整体生产能力。

(1)制定整体规划,铸造破解生产难题的金钥匙。规划是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在生产过程问题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与管理、人才开发、市场开发等问题,均需有科学的规划。由此可见,规划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统率作用,是破解生产难题的金钥匙。因而,乡村旅游开发应该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翔实的调查与评价,然后,在区域空间上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在时空上对乡村旅游开发活动进行有序的周密安排。这样既可以减少盲目开发和投资失误,又可以避免相邻地区的雷同和重复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开发的效果,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2)拓宽融资渠道,消除生产投入瓶颈,完善基础设施。资金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缺乏制约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而影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可通过三条渠道筹集资金:第一,由政府部门统筹、批拨扶贫资金开发乡村旅游,政府投资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和迅速发展。第二,引进外资,给乡村旅游开发注入新鲜“血液”,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第三,鼓励村民出资合股联营,这有助于增强村民的责任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乡村旅游开发工作中。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完善旅游设施。

(3)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培养能够破解生产难题的人才。乡村旅游要上规模、上档次,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建设,需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特点,遵循“培引”结合原则,以培养当地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村民等相关人员的旅游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服务接待水平。

(4)加强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经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人们提出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理念,这一经营理念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同样适用。因而,必须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不断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乡村旅游管理规范化。

(5)加大市场研究与宣传力度,拓展客源市场。从图2可以看出市场与旅游产品的关系,产品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具有生命力,再好的旅游产品必须投入市场,并为市场所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由此可见,市场是旅游产品价值实现的保证。乡村旅游产品要适应市场的需求,首先必须研究市场动态,研究旅游者心理特征和消费趋向,再进行精心规划设计。同时,还需主动出击,把产品投入市场,充分运用各种促销方式,积极引导和激发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总之,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是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

4.消除问题,实现协调发展

生产过程问题的顺利解决,产品与效益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首先,立足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实际和发展状况编制的乡村旅游规划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个性与特色,有效地消除产品雷同现象。其次,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等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开发资金筹措到位,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经营管理的规范化,都为开发高质量、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三,在广泛研究市场动态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与消费行为前提下,设计和开发集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产品,有效地满足了旅游者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同时,随着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大与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也随之逐步提高。

其实,产品与效益问题的解决是上述各环节问题顺利解决的结果,是问题消除、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成功体现。此时,人们所要进行的应是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分析总结,思考如何加以完善,如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功能优势,进一步推动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范例(12篇)

    - 阅0

    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范文1篇1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顾客价值物业管理是顺应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产物,它作为房地产商品的消费环节,不仅是房地产开发的延.....

    肿瘤学教学范例(3篇)

    - 阅0

    肿瘤学教学范文【关键词】肿瘤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突出的问题之一,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预计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估计到203.....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