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篇1

[关键词]在线教育;高校教学;“互联网+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96

1引言

在线教育即E-Learning,是一种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它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让知识获取渠道灵活且多样化。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的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自主化、个性化的结合,基于互联网解构教育,弱化校园,强化教育的本质。在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模式上,对传统高校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按需索取、互动学习成为主流;教育管理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使决策更精准、科学。同时在线教育是一个整体协同的模式,要求教育信息化融合、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做到资源的共享、系统的集成,另一方面要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师生、物、组织、管理等的协同。[1]

在线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需要我们不断独立思考、客观分析现有在线教育模式,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在线教育的发展规律,透过现象捕捉趋势,展望未来。本文分析了在线教育的优缺点,由教学本身出发融入现有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在线教育模式可行发展路径。通过本研究深化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对在线教育浪潮的理解认识,促进教育的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2在线教育优缺点浅谈

现有的网易、腾讯、百度、慕课、新东方等在线教育平台网站各具特色。分析归纳发现在线教育的趋同化现象普遍,平台往往综合性很强,覆盖面很广,整体得出优劣两方面。一方面,在线教育的优点集中,尤其是MOOC的不断发展使得平台社交化和交互性提高,而且大规模个性化让教育有了新发展。另一方面,在线教育自身有着一定缺陷,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学习者自身努力进行双向的挖掘;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

2.1优点

“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教育,有着教育本身的使命。具有以下三个优点:公平、灵活的革命性教育方式;充分挖掘社交化与交互系统应用;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2.1.1公平、灵活的革命性教育方式

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而大学生在线教育主要目标就是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提升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努力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并且学习者能够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缓解了时间、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通过互联网进行一种更为有效的、快速的、实用的、互动的学习方式。目前热门的MOOC技术是通过短小精悍和趣味性的创新设计,将系统知识碎片化,有利于繁忙的大学生利用零散时间事半功倍地掌握知识点。[2]

这对高校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革新。在社会化媒介、移动设备和新的教育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情况下,紧跟时代探索结合实际的全新教学模式不可或缺。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效率,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

2.1.2社交化与交互系统

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输出者和接受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教与学的模式面临着改变。所以,真实有效的互动产生的学习氛围和状态,是在线教育中重点组成部分。未来,线上与线下可能只是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针对大学课程中教师单调的模式,在线的课程设计可以更生动和人性化。应用智能化交互技术,能以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教师和智能型的在线参与并调控讨论,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智能化帮助。[3]

2.1.3因材施教的可能

在线教育完全可以基于标准算法、系统模型、数据挖掘、知识资源库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服务。全方位、个性化、持续的学习服务,让大规模个性化――“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不断优化的智能答疑系统和评价系统推动了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教学监控能够采集各项学习信息,并生成模型、提出建议。学生可以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模型及学习记录,全面跟踪掌握学习状态,为修正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教学内容提供了指示,使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动态调整更具科学性。[4]

2.2缺点

尽管优点众多,但是目前在线教育的发展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具体有着诸如学习动机单一、产品不标准、学习效果差、盈利模式模糊等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来源对于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2.2.1学习动机单一

大学生是在线教育研究的对象。分析学习者特征、学习效果、学习动机以及学生背景因素与在线学习体验的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在线学习体验。偏向工具类的有道词典、扇贝、超级课程表等App的普及率相当高,相反,在线教育的主体视频课在大学生当中反响不大。谈及付费课程更多的也是偏向职业发展。其根源是大学生群体没有过高的应试压力和职业发展需求,而且认知兴趣普遍不高。

在线教育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需求和目标受众。针对功利导向,能加强与学习内容相匹配的社会认证。具体可以设计多种混合的教育模式,提供给不同类型学生更加开放、灵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5]

2.2.2产品极度不标准

互联网让所有的信息开放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各个学科的顶尖课程资源。但实际上网络在削弱大热门的能力上作用并不大,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类软件控制了学习者的多数选择。所以,我们的选择常常不知不觉地被主流平台媒体所左右。大多数人既没有时间体验,也无法密集卷入消费,导致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市场选择区分产品。

平台间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筛选机制失效促使优质课程进一步分散、多数课程质量不高。并且大量线上平台都提供不了完善的视频管理系统来帮助在线教育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产品不标准现状会使今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2.3学习效果不佳

在线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客户端几乎无任何强制性,学习者可以随时地启动学习端口或者因为任何事务而离开网络端终止服务。这对于教育这种需要强制性安排的结果导向性产业非常不利。另外,学习者素质的良莠不齐导致的学习效果分化明显让多数教学评估很难有满意结果。

国外著名的在线教育网站Udacity联合大学有相关实验表明,在线课程的通过率明显低于学校教学。而目前有些试图证明在线教育效果和线下实体教学不相上下的报告中数据统计错误的将有过相关基础的人纳入统计范围。这其中,在线教育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者的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需要学习者自身积极态度和技术双向结合。在线教育可以重塑学习模式,使学习科学高效,但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要能符合学习者情况。

2.2.4盈利模式模糊

教育类产品特殊性、公益性,与商业利润最大化在某些程度上出现了背离。用互联网解构传统学习模式与教育体制,加强教与学互动,将改变人类几千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

针对现有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定论,这里也很难给出确切方案,但有些意见可以参考。教育的利益巨大,以致很多企业不惜跨行业介入。可是在没有彻底了解教育行业的内在规律甚至将传统电商手段应用的情况下,后果是让人失望的。没有实质内容和丰富内容的清晰盈利模式,只是一窝蜂涌来,各自为政,只会将在线教育的商业化泡沫越吹越大。对未来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在线学习项目,获得足够的经济规模是其商业盈利的关键。这一点,高校和企业都要给予足够关注。[6]

3未来大学在线教育发展路径

毋庸置疑,在线教育对传统的大学来说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面对高等教育,这是一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的模式。针对现状,未来大学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整合资源,构建综合资源库,打造系统化教学;提升学习者素质,满足需求到开拓需求;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交互等前沿技术;回归大学之本,重构“网校”生态系统。

3.1综合资源库的构建

完备的资源库需要技术支持,必须保证高效的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行业需要制定一个数据库资源的标准,创建联结网上优质资源又相对独立的、立体的、开放的信息资源中心。内容上采用强大的检索功能,多层次、立体化连接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实行信息的双向流动,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资源库中还需拥有智能个性化评价系统。它基于传统的试题库评价形式基础上。加入大数据监控等对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过程评价,及时双向反馈,让教师更好地针对性教学。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高效学习、社交交互等需求,完善自身的技术实现教育系统化。致力于打造一个用户体验更加友好、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的学习环境。

3.2学习者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修炼和改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互联网的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过程当中。学习者是一个有自治能力的机体,提高自身获取有效信息、高效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社交化的在线教育学习得游刃有余。

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代,在线教育不再局限在满足需求上,它有能力去影响大学生,激发他们更多的需求。通过刺激学习者动机,促成学习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实现更富有强自制力和自我驱动的学习过程。未来在线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趋向于重过程、重行为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3.3大数据交互的发展

在线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的优势,在网页设计、功能设置、用户使用体验等方面应用社交化。团队的规模和其内部的沟通对学习者长期、稳定的贡献非常有意义,成功的在线教育平台不应单单只有庞大的用户群,一定程度的互动、沟通很有必要。综合分析、评估在线教育平台的社交化功能并研究该功能对学习者使用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对于提高学习者之间交互质量、集中学习精力等有积极影响。[7]

借助现在互联网的技术,使教育变得更加智能化,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让沟通变得更加无边界。这将颠覆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与规律。

3.4重构“网校”生态系统

从高等教育角度上看,大学不仅是提供知识、培养人才,还是提高道德水平和批判思维的地方。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的使命从未改变。单纯依靠网上虚拟的教学,即便是技术弥补了多数弊端,仍然无法媲美真实的大学对于德育的局限。[8]所以现有的在线教育在大学生这块需要回归大学教学本源――育人、明德。

在多元化社会中,公民素质教育是未来发展之魂。在任何一种文化都变得越来越物质化的趋势下,高校应该介入和在线教育形成优良互助的生态系统。重视认同在线教育地位,积极推动两者发展,让在线教育的未来走向“高校重视―加速发展―高校更加重视―发展更加迅速”的良性循环中。[9]

4结论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教学革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参与进在线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中来。对于大学生这一社会的未来所在,应该投入更多的注意。通过本研究,我们剖析了现有模式的利弊,展望了未来大学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让教育古老的本源和新时代的技术应用结合,打造互相促进的虚拟现实交织的生态系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线教育在今后将掀起更广阔的教育波澜。

参考文献:

[1]朱月翠,张文德.“互联网+教育”基本模型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9):12-15.

[2]刘彩侠,赵丽杰.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MOOC前景探析[J].继续教育,2015(9):36-38.

[3]陈会敏,毛蕊.在线教育运行模式的思考与启示[J].远程教育,2014(7):40-42.

[4]教育如何玩转大数据[N].中国教育报,2014-03-26.

[5]袁莉,斯蒂芬・鲍威尔,比尔・奥利弗.后MOOC时代:高校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3):44-52.

[6]Carey,T.,&Trick,D.Howonlinelearningaffectsproductivity,costandqualityinhighereducation:Anenvironmentalscanandreviewoftheliterature[EB/OL].http://www.heqco.ca/SiteCollectionDocuments/.

[7]劳杰灵.在线教育社交化倾向研究――以沪江网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5.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篇2

幼儿教师活动设计能力培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幼儿教师为达成一定教学目标,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教师活动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调查及亲历下园获悉,活动设计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工作的一大困惑。教师活动设计能力水平与其职前接受的相关教育息息相关。困于活动设计教师群体中,幼师专业出生更为突出,其次是学前专科,分别占其工作困惑的37.1%、24.1%。高职院校应掌握幼儿园一线教师困惑、查明自身在教育教学所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改进教育教学策略,为一线培养较高质量的教师。

一、在职幼儿教师活动设计中的困惑

1.在职幼儿教师活动设计中的主要困惑

(1)困于对教育活动各要素的整体把握

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常出现教学内容随便拿来、方法随便搬用的现象,内容与儿童经验无关,方法与幼儿思维发展水平不一致,在整个设计中困于幼儿、内容、方法、教学材料统一把握。

(2)困于制定科学规范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确定活动预期目标是设计教育活动的首要工作。但在教师活动设计中面对教材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现有的教学材料中到底对本班幼儿发展有哪些教育价值、应赋予什么目标、目标应如何表述等。

(3)困于找到很贴近幼儿生活和兴趣点的内容与主题

幼儿教育活动内容选择要求生活化,符合幼儿具有现实需要与发展水平。生活里的幼儿教育事件随时都在发生,幼儿的兴趣点时时都在展现,但幼儿教师却常对设计的活动内容与主题感到困惑,为如何为目标的实现选择什么内容、如何从孩子生活找到主题等问题而焦虑。

(4)困于设计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些教师为了上搞好一次教学活动精心准备了一大堆教学材料,但是常因组织策略与教学方法的欠缺而前功尽弃。具体的困难有:如何围绕核心目标安排活动、用什么方式方法突教学难点、什么方法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

2.幼儿园教师活动设计困惑的原因分析

从一线幼儿教师表现出来的教育活动设计困惑可以分析出如下问题根源:第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观念没有真正的转变;第二,幼儿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或缺乏或运用不自如;第三,缺乏应有基本能力,如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

二、高职院校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线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的困惑,折射出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状况与问题。

1.学前学生专业认同感不高,影响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在学生中真正喜欢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多,喜欢当幼儿园教师更少,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较低。专业认同感是学习的动力之一,直接影响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动力,影响对教学设计的学习。

2.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阻碍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有效性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应得的体现。但现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仍存在如下状况:理论课程设置比重大、实践性课程较少、开设的顺序混乱等。这样造成教师难教,学生学习懵懂,影响学生对教学设计学习知识建构与能力获得。

3.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方法影响学生知识建构与学习迁移

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其一,以讲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影响学生对信息加工的质量。其二,大部分教师幼儿园一线经验少,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应用情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迁移,影响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如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教学等运用于教育活动。其三,实践教学少,影响学生活动设计的背景知识经验的准备。例如,实践教学活动少,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不熟悉,直接影响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向活动设计过程迁移。

4.幼儿园一线经验有限,影响教师对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的指导能力

教师是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者。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教师相当于师傅。因此,要求教师为双师型人才,既能从理论上把教学设计方法原理讲明道清,又要求能指导学生实际教育活动设计训练。影响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不仅仅是学前专业教师,而是整个教师群体。如儿童心理学教学中能否贴近幼儿教育一线直接影活动目标的制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与一线幼儿园教育联系较少,经验缺乏,对学生教育活动设计指导能力较低,影响了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形成。

三、幼儿教师活动设计能力职前培养策略

1.引导学生构建美好工作愿景,增强学习内在动力

成功地做任何事情都应先好之、乐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建构美好的工作愿景,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习幸福感、学习紧迫感,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为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具体措施有新生入学教育、专门就业指导课、个别引导等。

2.优化课程设置,夯实学生活动设计的相关知识准备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形成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活动设计描述性知识、活动设计程序性知识、活动设计策略性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夯实各方面的知识,高校应优化其课程设置。首先,在科目种类安排方面,学校不仅要开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各领域教学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还开设实践课程以及教学实训课程,满足以上各方面知识的获得需要。其次,在科目开设的先后顺序方面,应遵循先感性到理论,先基础后应用的原则,顺应学生认知技能发展的规律。

3.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帮助为学生初步的教育活动设计经验

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这些相关知识与能力获得,除了与学校课程有关,同时也与教学息息相关。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中互动与引导,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与能力。第二,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幼教理论知识向幼儿园一线教育实践联系,帮助学生知识迁移。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如参观、见习及学生活动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初步教育活动设计经验。

4.加强基地园的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创设教育活动设计教与学的良好环境

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基地建设为教师科研、教研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高职院校教师对一线幼儿园教育指导能力、对学生专业指导能力,只在扎根于实践,才显示出真正的生命力。因此,加强学校的基地园建设。

参考文献: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数学教学方法高职教育

0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将成为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为物流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的物流人才匮乏,尤其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某些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

数学是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协助决策者得出最优决策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在目前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笔者认为,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效果,摆脱高职院校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必须要从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入手,认真分析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应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基本上都是高考最低分投档线的学生,特别是民办高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差,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概念、原理理解不够透彻,对数学符号的含义不清楚,不会用,更谈不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而造成这种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学习数学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缺乏必要的了解,认为学习数学没用,学了也不会用;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烦,根本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少部分学生努力学习,也是把数学作为一种兴趣而已。

1.2“本科压缩型”数学教学不能适合当前的高职教育

目前高职数学在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仍是沿用本科教育的内容,属于“本科压缩型”,本科教育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是什么、为什么,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实行性和应用性,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具体表现为:

1.2.1缺乏现代化数学理念,重运算技巧、轻数学思想,重经典、轻现代,重连续、轻离散,重分析推导、轻数值计算。

1.2.2缺乏构建一个以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专业所需知识为前提的够用的理论工具体系,不能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教学特色。

1.2.3过分强调数学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与物流管理专业其它课程相互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1.2.4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流领域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视不够,尤其缺乏利用现代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培养,重深度、轻广度,联系物流管理实际的领域不够广泛。

1.2.5课程模式单一,内容陈旧,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对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要求。

2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应结合物流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数学基础上明显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若要求他们在原本就比较平薄的基础上,还要把所有高等数学的知识都熟练掌握,这明显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上可以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加强和深入一些实用性知识点的教学。在教材处理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对数学知识、能力的不同需求进行教材重组,删减与专业联系不大的内容,增加专业学习所必需的内容。让我们列举以下几个例子:

2.1在学习导数概念时,除了举出书本上变化率问题介绍的变速直线直线运动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物流专业有关的变化率问题。

2.2在讲解极值问题时,可以结合物流专业课程中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寻求最优的库存水平。

2.3在讲授微分方程时,可结合讲解物流运输模型实例。

2.4在讲解数学期望、方差以及线性回归时,可以结合物流采购市场预测,使用定量预测方法,预测采购量,并估计预测误差。让这些枯燥的计算公式和实际应用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

2.5在讲授线性规划时,可以结合运输路线规划问题。

其实数学知识在物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立数学模型上,对于一个实际物流问题若能建立数学模型,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一大半,例如在研究投资“主体”在满足工程项目预定目标条件下,如何使工程项目建设成本达到最小,如何投资和管理物流工程项目,如何安排调运方案在满足一定要求的前提下,使总运资最低。通过以上常规数学教学的一些改进,使数学与物流更加紧密地接轨。

3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1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与计算机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非常重要,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强调多样化、直观化、形象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理解、掌握、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选择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对模型解和检验是一个复杂、枯燥而又耗时的过程,而使用计算机软件求解模型,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3.2开展实践教学

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实践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可采取以下方式:

3.2.1运用校内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运用教学模型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过程优化。

3.2.2积极与物流企业或事业单位联系,安排学生到相关单位实地考察学习,使学生能有机会接触社会实践。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南昌某物流公司,其中有一个学习环节就是公司配送路线优化问题,学生首先了解该公司配送路线优化问题,然后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与公司实际配送方案进行比较。

4结论

本文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以及本人的高职教学经验,主要探讨了高职教学现状,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及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问题,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玮,钟强,郑燕华.经济数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8.

[2]霍红.物流学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7,7.

[3]韩兆君,徐玉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策略的构建[j],高等数学研究,2008.7.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1篇4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支撑的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清云录播平台作为新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改当前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从教育教学的新需求入手,将多媒体教学、课堂云录播、课程资源共享等进行综合管理、调配,以其同步性、灵活性、互动性和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并成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学竞争力提升的重点研究和建设内容。

二、高清云录播平台概念

目前,业界对高清云录播平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通过对各种文献和产品厂商界定的梳理和整合,初步表述为:高清云录播是基于物联网模式并且采用云存储、云传输技术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方式。具体实现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分布式转换编码设备、集中式解码资源服务器等系统集合,将高清摄像信号、教学电脑、实物展台、语音等信号通过分布式转换编码设备转换成网络信号,传输至资源管理中心的云录播资源管理服务器,并通过“云”录播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在线剪辑、编辑,自主自主学习、直播、远程点播等功能,进而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民办高校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需要由单间精品课程转向慕课式视频公开课,这是未来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国内公办高校积极顺应这种趋势,在加盟国外慕课平台的同时,也在进行本土化在线视频公开课尝试,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是建设校内高清云录播平台。尽管这种尝试还处在初级阶段,但不可否认这种萌芽已经出土,正在成长。反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的民办高校,面对此种趋势,认知不足、反应滞后、作为不显。民办高校既非国内顶级名校,亦非研究型教学型知名高校,名气不显,实力(教育资源和财政支持)不足,这是先天缺失,输在起跑线上可以理解。但对高清云录播平台建设和研究的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知不清、不足,以致轻视、忽视、应对不力,值得民办教育人认真思考。

1.高清云录播平台是慕课建设重要组成

慕课是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我们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立足自主建设适合校情的慕课式课程。慕课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视频资源建设。目前,许多名校将课程视频进行网上共享,但却抓紧住知识产权,这就不排除今后资源收费的可能,所以民办高校要提早进入视频资源的建设中来。

高清云录播平台是收集和制作优质课程视频资源的重要平台载体。平台建设可以遵循“建以致用”原则,建成后可进行微课视频制作和常规教学全程录制。微课视频是指授课课程中某个知识点的阐述和讲授,录制后作为慕课课程教学的节点之一;常规教学全程录制如字面意思,就是对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进行全程的录制,即可方便教师间比较学习,又能充实、积累校内慕课视频资源库。

2.翻转课堂需高清云录播平台支撑

翻转课堂是时下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这里翻转的是课上和课下学生的行为,即学生在课堂之前,事先充分学习课程章节教学视频的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和争辩的方式掌握知识,教师在其中起引导和“裁定”作用。

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师在课程开始前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视频。这个学习视频一般有三个来源:教师自己制作的、互联网搜索到的和学校购置视频资源库中的。而通过网络调查,教师自己制作的学习视频占据来源的85%份额,学生也更偏重于教师在借鉴网络视频的基础上自己制作的视频,认为效果更适度、更佳。高清云录播平台既可以帮助教师量身定制课程视频,又可方便学生课前、课后自主点播学习,是学校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

3.高清云录播平台助推“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是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直面与公办高校教学水平差距,在民办高校推广和试点“小班教学”很有必要,且很有前瞻性的措施。但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要增加师资队伍,加大教师备课量、备课水平、上课压力和授课效果,这对于师资短缺的民办教育而言是雪上加霜。

高清云录播平台可以有效缓解此问题,具体操作是任课教师借助平台录制好的优秀教师的优质教课视频穿插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去,混合式(整合式)进行课堂教学。个人认为,此种教学方式很适合民办高校现阶段的校情。由于民办高校普遍缺乏网络教学的经验,要想教师、学生今后全情投入时代趋势的慕课式在线教学、学习就必须要有过渡,师生通过这一新式样的“小班教学”实践,更容易的平滑过渡到慕课式学习。

4.高清云录播平台助力教师互助交流,提高教学能力

在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因无法观察自己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故而不能及时跟进改正和交流互助。高清云录播平台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教学环境。(1)平台可自动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视频档案,教师据此反思自己教学全过程,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能力;(2)教学管理部门可通过平台遴选优秀教师优质课堂,组织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进行课堂视频观摩,以此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汲取有益的教学经验、教学思路,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3)教师或管理部门可以从直接平台抽取课堂录像,作为职务晋升、教学评奖和精品课程申报等素材资料,节省专项制作的成本和时间。

5.高清云录播平台培育优良学风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认识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吸收力等是存在客观差异的,若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是不利的,优良学风也难以养成。如何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及时给出合理化建议和有效监督,高清云录播平台可以提供有效解决丝路。(1)在传统授课模式下,面对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不可能重复讲授上课知识。但在高清云录播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收看老师的教学录像,学习或巩固知识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辅导员可以通过平台录像在不影响教师教学组织的情况下获知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力是否集中、到课率是否全勤、是否玩手机等状态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六师”教育,培育优良学风。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篇5

关键词:学分银行;职业认证;学分转换;慕课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241-02

在电脑逐渐普及的的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面,整个人类的知识传承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题知识传授体系逐渐崩塌,知识开始不再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资源也不再局限于一个个图书馆的藏书当中,信息化的发展,导致资源的井喷式增长;数字资源的易获得性,使得教育不再是一件需要被局限于学校范围内的行为,而逐步地走向了随手可得,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年当中,各种大学公开课、慕课、微课乃至于教学资源库和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方兴未艾,在线培训和在线教育平台发展迅速,都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学生学习途径的多样化

当前教学早已经不再是学校的专利,各种企业主导的行业化培训、培训机构主导的技能证书培训、在线平台引起的在线教育、慕课/微课平台引发的知识技能体系重组,各种学习途径的扩展,使得学生的可选学习途径越来越多,教育的时间越来越灵活,场地越来越自由,学习内容越来越自主可定制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获取学习资源;传统学校所具备的魅力和吸引力逐渐丧失,单纯地从知识获取的层面上来说,传统教育并不占太大的优势,如果不能跟上这一潮流,僵化的在校教育机制将逐步的变成在线教育的补充,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2传统教育形式的没落

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效果逐渐展现,自2012年开始,高等院校适龄教育人口的逐步缩小,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渐萎缩,高职院校首当其冲,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出现高招零投档,为了开发生源,各种非高招录取途径逐渐替代高招成为招生的主力,由此带来的就是生源质量和生源构成的不断变化,要求高校必须逐步地开展更灵活的教学体制来适应学生需求。

传统学校教育有着许多致命的缺陷,除了上述招生人数萎缩之外,普通高校还存在教学成本更高,教学模式较为呆板,教学内容较为固定,缺少足够的更新等缺陷。以基本的实验室为例,一个传统的高校实验室的投入至少在一百五十万至三百万之间,但是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可能不足百分之五十,甚至部分设备的使用率不超过百分之三十,大量的实验室设备在非使用期间属于闲置状态,但是又不可能供给其他需要的用户使用,导致实验室设备的成本极高,而且很多实验室设备因为缺少专业维护,耗损率很高。传统高校的教学模式受制于培养计划和实训环境的影响,较为固定,缺少更多的创新,重视在课内的教学,而轻忽在课堂外的教育交流,考核方式也较为传统,缺少现代化信息化手段的参与。在教学内容上来说,缺少企业行业的参与是传统高校的致命伤,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大多数都是由校内的教师完成,校外教师的参与一般集中于兼职教师上课,整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的设计较少,行业参与度不高。

3国际成型的慕课体系的冲击

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加入慕课平台,不论是国外优秀的大学,还是中国的一流大学,越来越将慕课作为课内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并将自身的优秀课程至慕课平台,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降低单位培养成本。常见的慕课平台包括清华大学慕课平台,慕课网,慕课中国,中国大学慕课,慕课世界等各种学习平台。平台集中了全国乃至于全世界最优秀的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以远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成本的方式获取学分。

随着受教育人口观念的逐步转变,学生越来越不需要去高校获取教学,慕课平台有着远高于传统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在这一形势的冲击下,传统的高校体系越来越显得僵硬,学分的积累途径也显得越来越不够灵活,必须逐步的适应这一体系的发展,以本校为例,学生每学期可通过慕课平台获得的学分数量不少于2学分,最多可获取10个学分。

4职业认证培训体系的冲击

随着企业对技能需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学位证书体系越来越显示出先天性不足,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导致了企业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进行员工的二次培训,高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首次超过了高学历人群。

企业招聘时,越来越多地加入了职业证书的要求,甚至所占比重不低于学历证书。而各大厂商也竞相提供自身的职业认证体系,如全球致命的思科认证体系,红帽认证体系,微软认证体系,华为认证体系等等,各种职业认证体系紧紧围绕自身的设备产品和技术,注重实践动手,注重操作,针对性很强,而且能力提升体系明确,有着比高校教育更专业的技能体系划分。

在方便快捷、针对性极强的职业认证培训体系的冲击下,高校教育变得越来越宽泛,缺少实践性和职业性,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通过企业培训,获得二次培训证书,以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5教学体系解构的压力

传统的知识传承体系被结构,快餐式的文化带来了快餐式的学习体验,学生越来越不耐与传统的面面俱到的知识传授体系,个性化开始凸显。学生开始追求简单快捷的知识体系,追求所见即所得的技能体验,追求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逐步推崇做中学的学习体验,学习者自身的体验越来越重要,高校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体验越来越被学生所抛弃。

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转变,微课的教学体系开始被逐步推广,各个知识技能体系被逐步解构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技能点,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其中的某些知识点进行选择性学习,而传统的高校教育依然有着严格的教学培养模式体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投入到整体素养的提高,而这一部分正是学生所厌恶反感的,导致学生在上课学习时的效果较差,大量的逃课、上课睡觉、玩游戏等课堂管理难题。

6职业人口的快速迁移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社会架构稳定,人口迁移速度慢,所以各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与之相匹配,都不太适应于快速迁移。

在21世纪,人口快速迁移,一个大学的学生人口构成涵盖有全国各个省份,在毕业之后,就业方向也是天南地北变化极快。各个岗位的人口流动极快,办公地点快速迁移,办公方式多种多样,职业人口的快速流动带来了对教育体系的快速变更需求,学生需要一种快速的、可以在全国各地随处可得、可以互相认证转换的教育体系,而这一体系正是传统的高校教育所不具备的。

7信息化带来的考核便利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整个教育体系带来了极大的更新,其中一个更新来自于考核方式的更新,早期的在线教育由于无法很好地完成在线的技能考核,一定程度制约了考核目标的实现,学生在完成了在线的学习之后,缺少一种足够有效的方式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于学生的在线学习本身也变成了不可考核,导致早期的在线教育认可度不够高。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配合下,学生的考核方式逐步完成了从线下向线上的迁移,在线考核方式的认证方式逐步完善,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变得可考核可认证,在线考试学分的获取更有认可度,提高了整个在线学习体系的接受度,虽然和目前线下考试的认可度还略有差异,但是随着视频传输技术、视频监控技术、考试认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线考核必将变成一种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的考核方式。

8信息化带来的知识爆炸

在信息化时代之前,高校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承点和教育枢纽,其中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高校掌握了知识的存储,大量的知识被存储于高校的图书馆,大量的技能被存储于高校教师,大量的实验设备被存储于高校实验室,高校的优点在于和学生资源获取的不对称性。而在信息化时代,也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数字化资源的已获得性和复制成本变得十分低廉,学生不再受制于知识的不对称,而是走向了另外的一个极端:知识大爆炸带来的选择困难症,学生开始可以在各种途径,包括自学的途径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需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在校学习资源,如果学生能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传统高校的教育将变得可有可无,传统教育的末日为时不远。

在这样的一个情形下,为了能适应学生学习体系的变化需求,学分的获取途径必须相应的灵活多变,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之外,需要引入各种线上的教育资源作为学分的构成体系;同时,还需要引入各种职业培训、学生自主学习等非学历化的学习学分,否则,将必然被迅速变化的社会所淘汰。为了能沟通协调各种不同的学分传承和转化体系,学分银行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手段。

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统一的学分银行,学习者具备唯一的账号和密码,学习者所获取的各种学分,包括自学学分、实践学分、企业实习/见习学分、职业认证学分、国内/国外慕课平台学分、微课平台学分、不同高校学分等统一存入此平台,通过平台的审核和调度,以实现各种学分之间的转换,从而从真正的意义上发挥各种教学体系的特点,方便快捷的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篇6

关键字:云技术;强互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81-02

一、引言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的战略部署,中国正在进行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并通过了《国家开放大学章程》的制定。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在积极推进MOOC课程内容建设,并要求985高校均需开始提供该类课程,并给予相应课程制作补贴。随着国务院总理同志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社会在社会形态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凭借着大数据、云计算、便携式移动互联终端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互联网+”在各个行业都掀起了巨大的革命性浪潮[1]。在教育领域,在线教育早就已经结合的互联网,当下最迫切的问题是: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互联网技术,推出高互动性与鼓励个性化学习的在线教育服务及产品,提高用户黏性,避免跟风与概念化投资。

即便如此,能够100%完成一门慕课并拿到课程证书的学生,在我国仅占5%。在全球,以coursera为例,它的课程完成率也只有10%左右。未获得慕课证书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情况:网站提供的沟通和交流渠道不畅通;慕课缺乏互动;没有学习环境,学生缺乏毅力;视频缺乏吸引力;学习体验感差。因此,根据目前学生和老师的反馈,脚踏实地地构建一个强交互的、更具本学校、本学科、甚至本门课程特色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2]。

无论是MOOC,还是各种其他的在线教育,不管界面如何友好,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绚烂,最终吸引学生的一定还是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教师的职业素质。也就是说,最终吸引学生进入教室并专心学习的一定是老师而非其他。所以,除了平台建设以外,本项目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连贯性都做了精心的规划和设计。

其实,对于在线教育,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优秀的教师资源与教学资源,以及在此环节下线上线下的“强互动”。大众的在线教育平台由于缺乏普适性,也不可能针对不同高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相应的调整。

C语言云教学平台建设是一个集实验资源建设、展示、管理、共享、交流和服务于一体的虚拟化平台,利用虚拟机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操作、考核、评价和反馈等多种功能。打破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设备都能获得教学资源,大幅提升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做到应用跟我走、桌面跟我走、数据跟我走,真正实现随时随地访问。

图1为C语言课程私有云教学平台的示意图。

C语言课程私有云教学平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基础、进阶、提高三个层次的学习和实验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使用虚拟机和多种虚拟实验软件进行课程实践和自主学习。系统可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基于此“强交互”的特点,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对教学方法、内容做及时调整。图2、图3分别为C语言教学实验系统首页和某一个教学资源页面。

二、基于云技术的C语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1.教与学的节奏均提前一个节拍。公共课学生人数较多,专业背景各不相同,教师很难提前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此云平台,教师在进入教室前,通过“课前预知”环节就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状态,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让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学习环节的薄弱之处,以便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经过2014秋季学期的实践,学生反响良好。

2.自主学习,反馈及时。利用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微视频可以重复收看。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点之后,通过测试题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生提交答案后,系统对学生的错误、疑问直接进行反馈。学生可以根据反馈再次进行查漏补缺,以弥补传统课堂上理论知识只能“听一遍”的缺憾。

3.教师的角色逐步由“讲师”变为“导师”。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教学平台上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时间课题以及相应知识点的联系,学生是在已经掌握本节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到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提高。教师根据实验平台上的数据分析,将学生普遍理解有困难的部分做详细讲解,并能够举出大量实际例子供学生实践和提高。

4.平台记录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大数据,为以后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做支撑。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上课知识点讲解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

5.多种媒体形式的课件资源建设(文档,链接,音频,视频,动画)。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逐渐变成主动的去参与学习、参与讨论、参与实践。

本实验平台以高校管理实验教学资源为原则,以“教学实践”为核心功能,基于云计算技术、虚拟机技术,通过环境模拟实现多形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虚拟仿真实验功能。平台提供灵活、开放、规范的实践载体,对实验/实训软硬件及实践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通过创新的真实、虚拟仿真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开放的实验状态下完成从单项认知实训,到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实训,并通过对实践过程及成果的全面跟踪,进行实时的监督、管理和辅导,将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相结合。

本实验平台打破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时空限制,提供智能化开放“虚拟实验室”教学环境。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设备都能获得教学资源,大幅提升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办公、学习。将电脑、手机等终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电教室、办公室等固定场所解放出来,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做到应用跟我走、桌面跟我走、数据跟我走,真正实现随时随地访问。

三、结语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需要冷静应对。要始终坚持“教育为本,网络为用”。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始终要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而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3]。总之,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教育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随意冲击”,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本质出发,提出真正的需求,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更快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冯慧颖,巩欣帅,东方IC.互联网重塑教育模式[M].金桥,2015,(6).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篇7

关键词:网络课程;党政类网络课程;三分屏;微视频;富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37-03

2013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求“加快网络培训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全国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互联互通”。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办好党员教育培训网站,建立‘网上党校’、‘网络课堂’,拓展党员电化教育服务功能”。近年来,各类干部培训和党员教育平台的开发应用,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个体学习提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便捷的手段,网络教育俨然已经成为党员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在线学习也成为党员干部自主学习的“新常态”。

网络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系统典型的在线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面授课程的限制,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调动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伴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课程形态也不断变化,日益丰富。对各有千秋的网络课程形式的优缺点进行研究,有助于党政类在线学习平台把握资源建设方向,提升平台质量;也有助于党政宣传教育部门拓宽培训思路,改善学习效果。

一、党政类网络课程的主要形式

研究各类党政学习平台,可以看出目前常见的几种党政类网络课程形式包括:

1.三分屏课件

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网络课程形式,三分屏课件是把教师讲授课程的视频录制下来,将其与课程的PPT页面以及课程大纲目录,利用三分屏制作软件集成在一个页面上,基于IE浏览器浏览,可以直接挂接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在线学习。这类课程知识点比较系统、明确,常常有相对应的考试系统,经过学习、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三分屏课件的教学方式接近面授,却有着网络课程的基本优势: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且界面简单、开发便易、信息容量较大,因而虽然在E-learning领域出现多年,却仍能占据一席之地,在各类党政学习平台上,它甚至还扮演着“挑大梁”的角色。

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三分屏课件的学习是一种静态的、无交互的学习方式,很难体现网络学习的互动特征。与此同时,课件一般时间较长,内容繁冗,需要学习过程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另外,三分屏课件的实际效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水平及其对课程主题的理解,质量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

2.单视频课程

此处所说的单视频课程,指时长在20分钟以上的视频课程,以与后文将要谈到的微视频作区分。通常是将讲师授课视频、蕴含知识点的纪录片、其他视频材料等直接挂接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员学习参考。在党政类学习平台上,这类课程常常表现为嵌入系统的开源公开课、党政纪录片等,一般作为开拓视野的补充学习资料而存在。

3.微视频课程

以高度浓缩、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要形式(3-20分钟),以解决某一知识点为主要目标的在线教学视频,将大的内容解构为相对独立的微主题,在短时间内完成知识和信息的高效传输,微视频课程已经成为党政类在线学习平台中异军突起的新兴力量。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海量传播,促使人们的阅读和学习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否做好了准备,我们已经被裹挟着进入了“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微视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以时间短为本质特征,符合当下人们的认知特点和碎片化学习的趋势。

微视频课程的选题从“点”入手,可以是词条,可以是案例,其目的是吸引眼球,拓宽眼界,传输精华知识和信息,激发学习者内在的求知热情,启迪学习者的深入思考。由于时间短,资源容量小,它必须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有利于学习者迅速掌握知识精髓;由于时间短,它更易于网络传输,观摩学习起来流畅、灵活、自由,尤其适合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在各种移动客户端上,微视频可以和其他图文资源一起构成微学习环境,为人们提供便捷多样的移动化网络学习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党政类课程往往会给人枯燥、刻板、说教的固有印象,而微视频的形式更容易表现得亲切可人,令人喜闻乐见,能够使这种刻板印象有所改观。

纵然本身具有多方面的天然优势,但微视频课程的内容开发对课程设计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其选题找准切入点,布局注重逻辑性,取材强调契合度,呈现突出观赏性,如此才能避免微视频徒有其表,真正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4.富媒体课程

富媒体(RichMedia)课程是针对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的专题性培训(如党政类“三严三实”、“四个全面”等),采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应用JAVA、HTML5等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的,基于Web且支持交互的多媒体课程。

富媒体课程表现为一组专题式网页,它集合了流媒体、音视频、动画、实时通讯等多种技术,打破传统的单视频、三分屏表现形式,把大量的学习内容、丰富的知识信息,集合在特定的专题下,使丰富内容呈现得有条不紊。它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的刺激可以使学习者产生长久的记忆和丰富的感受,素材以短、小、精、趣为特征,适宜于碎片化学习。同时,课程还使用多种交互手段,支持同步交互(如可以及时获得反馈的界面动作)和异步交互(如讨论区、留言、邮件等)。针对移动学习的普遍趋势,富媒体课程和微视频一样,在开发时也着重强调兼容性,能够兼容PC端浏览器、平板电脑、手机浏览器与APP等。

富媒体课程开发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由于其专题集合的性质,对于表现系列性的课程主题更有优势。相对于前文提到的几种课程形式,这类课程目前还应用得较少,但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党政类网络课程的有益探索

除了上述几种较为常见的网络课程形式外,有几种网络课程虽然应用较少,却特色鲜明,令人耳目一新,为党政类课程在线学习领域注入了新鲜空气。

1.游戏化网络课程

游戏课程因其直观、生动、寓教于乐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学前及青少年教育领域。但由于党政类课程的政治性、严肃性,鲜见将娱乐性的游戏元素应用于党政在线教育的案例。而“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推出的“中国梦”大型游戏动画课程,在游戏元素与党政课程相结合的方面作出了宝贵的尝试。

这一课程利用动画技术,创设人物形象与故事情境,分模块形象地展示“中国梦”提出和实现的历史进程。学习者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展开浸入式和体验式学习,在游戏过程中,观看嵌入的视频,通过互动学习知识点,完成阶段性测试,一路过关斩将,获取课程积分。下图为“中国梦”课程首页。

游戏化网络课程从技术实现上来看,属于广义的富媒体课程的一种,其特色在于借鉴网络游戏设置关卡、积分等激励机制的做法,发挥了网络游戏趣味性强和创设仿真情境的优势,增强用户黏性,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了学习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然而,由于党政类课程性质特殊,其对象往往是高层次的学习者,游戏元素应用于党政类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难度是相当大的。首先游戏不宜过于低幼化,其次要避免游戏和教育内容两张“皮”,另外还需要尤其注意娱乐性的尺度把握,切忌因娱乐性削弱政治、历史问题的严肃性。这些难点需要课程设计开发者一一攻关,也有赖于权威专家对课程的审核把关。

2.微信移动课程

在智能手机人手一台,微信成为重要社交手段,微信公众号遍地开花的当下,“红色微信”成为微时代开展党政教育的“当红”载体。党政管理部门的官方公众号、相关组织社团的半官方公众号,以及自发型公众平台,或以权威的知识信息为主要内容,或以接地气的网络语言传播正向能量。但这种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多以H5页面的推送为主,称不上是网络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微信群开展的小型交互课堂,它可以算是一种新型网络课程,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形式。教师利用微信的实时对讲和分享功能,在主题微信群里分享语音、图片、视频等,学习者可以根据教师提示即时参与讨论,反应快捷,交互性强。手机在手,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传统的“满堂灌”式讲授法,转变为讨论式、启发式的课堂,能够营造活泼积极的气氛。这种课程形式,特别适宜于小范围在线学习,如党支部在特定的教师指导下,对某一热点问题进行学习讨论等。

三、党政类网络课程的特点分析和发展方向

概括来看名目多样的党政类网络课程,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重复建设严重,课程资源同质化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各类党政在线学习平台的课程资源无非来源于三种渠道:资源采购、自主开发、合作定制。从专业培训公司或课程供应商采购成品课,是成本相对最低、也是各平台广泛采用的资源建设方法。但资源供应商整合的师资来源有限,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套路模式,往往教师雷同,课程内容和形式趋同,同质化建设严重。如大量党政类课程资源提供商,讲师都是来自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缺乏新鲜面孔和新鲜声音。

与之相对,根据需求组织资源自主开发,针对性强,质量控制严格,但成本相对较高,实施难度较大。

而合作定制则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以上两种渠道的缺点,也有助于解决课程资源同质化的问题。由教学组织方根据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提出个性化需求,并提供智力支持,由资源供应商提供物资设备并具体实施技术制作,双方优势共享,不断探索开发新颖的、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党政类网络课程。

其次,移动终端快速发展,带来网络课程建设新气象。

以智能手机为典型代表的移动终端飞速发展,使学习变得随时随地,对于党员干部等党政类课程的主要对象来说,正式学习的重要性逐渐让位于碎片化的、泛在的非正式学习。这种趋势,既对网络课程的交互性、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网络课程建设的开放性、形式的多元化提供了观念和技术的条件。大量同质化的、重复建设的课程会被无情摒弃,建立在大数据技术基础上、注重个性定制、精准推送的课程会得到推崇,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将同时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网络课程的开发将不再是从设计制作到上线为止的“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在线支持团队的维护、开发团队持续的版本升级与优化。

四、结语

学习内容是吸引学习者的根本动因,党政类网络课程首先要在内容上提升质量内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焦点,同时保证权威性和科学性,知识点设置应符合认知规律和学习者心理特点。在这种前提下,不断在形式上探索创新,发挥各种技术手段以及各类平台终端的特长,形成百花齐放之势。

参考文献:

[1]张淼.关于干部网络培训资源建设同质化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4).

[2]孙久山.基于网络在线环境下的长春市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3).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翻译在线课程教育模式直播课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1.012

AbstractIntheinformationage,thedevelopmentofInternettechnologyhasbrokenthetraditionaleducationmode,andthevigorousdevelopmentofonlinetranslationeducationhasopenedupanewpathfortranslationloversandlearners.Thetranslationofonlineeducationisbasedonmultimediaandnetworktechnologyplatform,withawiderangeofteachingmodetoshowrichteachingcontent.Onlinetranslationeducationindustryisstillinthedevelopmentandimprovementstage,tolivenetworkcourses,tapedcourses,translationcommunityforums,softwaretoolssuchasthemainmodeofeducation.Theseonlineeducationmodeshavetheirownadvantages,buttherearesomedisadvantages.Thisarticlewillfocusonthebusinessmodelofthetranslationofonlineeducationresourcesandchannelsofcarding,summingupthecurrentsituationofonlineeducationincurrenttranslation,analysisof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severaleducationalmodeofonlinetranslation,andproposessomeadvice.

Keywordstranslation;onlinecourse;educationmode;livelesson

0引言

M入21世纪以后,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翻译和语言的教育迎来了新的高潮,艾瑞咨询2015年在线语言教育行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语言教育市场规模为193.8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7%。预计到2017年将达354.6亿元人民币。①在互联网语言教育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在线学翻译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实际上,翻译能力的提升,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是对学习者百科知识和综合视野的提升,网络在线教育的多元化因素正能满足翻译能力的培养要求。

慕媛媛、朱纯深认为,传统的翻译教学过于简单地将翻译教学归为语言学习,有限的语料、孤立的课程训练模块以及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翻译产业的巨大增长和市场需求。②而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商业模式下的在线语言教育产业已逐渐成为新的翻译学习路径。传统的翻译教育模式仍为课本教材和课堂教学,而商业模式下的翻译在线教育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直播课、录播课学翻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却鲜少有文章全面性地对此进行梳理。本文将分析商业模式下的翻译网络在线教育现状,对主要几种教育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在线翻译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1商业模式下的翻译在线教育

翻译能力――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的基础都是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综合,因此在线语言教育中“听”、“说”、“读”和“写”等能力的培养都可以为“译”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在线教育形式、类别、渠道的不同,翻译的在线教育资源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直播课式、录播课式、翻译社区论坛、智能终端设备智能软件工具。

网络直播课堂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一点对多点的实时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国内目前多数的网络直播课堂基于实时授课系统,通常有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直播课堂、基于语音实时交互平台的网络直播课堂以及基于“视频+语音”实时交互平台的网络直播课堂网络,③具有强大的实时交互能力和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异地实时交互式教学。

以沪江网校的直播课程为例:沪江网校建立了目前中国国内较为成熟的网络在线语言教育平台,包含英、日、韩、法等多国语言相关课程。沪江网校的直播课利用各种新媒体网络技术,试图模拟真实的教学场景,突破了时间、地域、资源甚至年龄的限制。沪江网校的官方网站上就有口译和笔译的直播课程,学员可根据考试目标(中高级口译证书、CATTI二三级证书或同声传译等)、自身翻译能力(是否零基础)、开课时间、班型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直播课。口译直播课依托于先进的在线语音学习软件,只要学生配备有相应的麦克风设备便可以与教师进行即时通话和口译练习。从中可见,直播课不仅实现了专业院校“课堂式”的教学模式,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实现了灵活可控的学习模式。

网络录播课是在线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之一。顾名思义,录播课通常是事先做好细致的准备,后期对授课内容进行剪辑优化,最后推向市场。与直播课相比,录播课无法实现在线实时互动,但学员可以将视频下载到各种智能终端设备上,进行实时碎片化的学习。就翻译能力的培养而言,录播课对笔译所涉及到的阅读、写作和书面翻译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提升作用;然而,口译能力关注的是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直播课则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翻译论坛和社区网站是在线学习翻译的重要途径,这些论坛或社区中可以找到大量而全面的电子版翻译资料。用户只需要注册相应账号,便可以获取各类的口笔译笔记、相关练习资料甚至是专业翻译工作者的经验总结。翻译自学者不仅可以得到丰富资料,还可以互相分享翻译经历,无论是对翻译能力、翻译水平考试还是对翻译从业经验都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通过智能终端APP软件工具在线学翻译也已成为一种潮流。当前市场上有丰富的英语学习APP软件,如开心词场、单词对对碰、单词斩等,鼓励人们利用碎片时间对英语单词、句型等进行记忆;一些语音测评或语音识别的软件,可对用户的发音进行指导和纠正;一些实时翻译软件,如出国翻译官,涵盖26各国的餐饮、住宿、交通、景区、购物常用短语,语言精准、图文兼备;还有一些词典类翻译学习工具,如有道词典、金山词霸等,有道词典是市场上十分受欢迎的翻译学习软件,用户包括多种不同行业的人员,从日常生活用语到较为专业的专业术语,几乎都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译文。

2翻译在线教育优缺点辨析

2.1翻译网络在线教育的优点

口译和笔译的学习有各自的侧重点,但总体来讲都注重对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的综合培养。以直播互动学翻译、网络录播课教翻译、翻译社区论坛类、智能终端APP学翻译为主要教育学习模式的在线教育主要有以下几大优点:

(1)“白板”功能:直播课通常都有“白板”功能,即在直播视频窗口旁通常会设置“笔记”区和“答疑”区,区域内的讨论记录由班级共享。在笔译实践时,不同的人对词句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很难一刀切地判定哪种翻译是最标准的或者最好的。因此,“白板”功能对于翻译教学来说就有特别的意义:白板上的实时互动和交流,将不同的翻译进行即时对比,将不同的思想和观点集中到一块屏幕上,学生可以即时交流不同的翻译思路和翻译方法。白板功能增强了课程的互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2)课程的针对性:英语学习者的能力基础往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只有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有的可能已经达到了英语专业专四的水平,甚至也不乏一些英语或翻译专业的学生希望通过网校课程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考虑到这一点,多数发展较为成熟的在线教育都会针对学习者基础水平差异开设不同的课程,制定不同的语言学习进度和培养方案,从而使得课程有较高的针对性。

(3)丰富的学习软件:翻译学习中有许多需要独立记忆的词汇或表达,通过这些软件或程序进行“碎片化”学习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由沪江网校开发的开心词场软件,以学习测试复习的模式引导英语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记忆;搭载于苹果公司IOS系统的英语流利说软件,融合了创新口语教学理念和尖端语音评估技术,让学习者“忍不住开口说英语”,帮助打好口语基础;有道词典和金山词霸等经过数年的发展口碑较好的翻译软件,其用户群已经趋于稳定,无论是对专业的翻译人员或者翻译学习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4)真实的行业发展调查:一些较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公共平台对翻译专业的就业情况、翻译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及相关分析在网络上,这有助于翻译学习者了解行业实情,为今后的职业发展之路打下基础。如名为BrotherFive的微博号就曾针对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生存状况做过专门的调查,并了二十多篇连载文章,刊登了多位英语或翻译专业硕士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及心路历程,为后来者指明职业发展前景和方向。

2.2翻译网络在线教育的弊端

(1)翻译理论知识欠缺:网络在线教育侧重的是翻译技能的培训,几乎不涉及到翻译理论知识。然而,翻译理论是对翻译活动和翻译现象的系统性总结,是翻译学科不断发展的根基,对翻译学习者扩充文化底蕴、提高翻译素养和培养多元化的思维都有重要作用。院校针对翻译硕士的培养方案中就专门设有翻译与文化、中西翻译理论史等课程,注重对学生文化底蕴的熏陶和积累;且院校的教师们自身就有着深厚的学术文化功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文化气质,这些优势是网络在线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2)缺乏R档氖导平台:大多开设翻译硕士方向的院校都与一些专业的翻译组织或机构存在合作关系、有合作项目,这些口笔译实践机会十分宝贵,使学习者在真正步入翻译行业、从事翻译工作前亲身体会翻译的工作性质。而多数在线的翻译培训则只能对行业情况进行客观的介绍,无法提供真实的口笔译实战机会,学习者对于口笔译实践工作只能从思想上进行准备而无法有切身的体会。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篇9

关键词:MOOC;在线课程;破坏性创新理论;高等教育

MOOC的英文全名为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中文翻译为“大型开放式网络在线课程”,简称慕课。2008年由加拿大的戴夫・科米(DaveCormier)与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Alexander)两位学者首次提出,2012年开始在全世界开展。2012年MOOC进入我国,2013年逐渐在我国的高校开展起来。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都建立了自己的MOOC平台。通过这几年的发展,MOOC教育显示出了其强大的优势,但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基于此,很多学者开始担忧,也开始预测并分析MOOC在教育界的发展趋势。笔者即对MOOC的优缺点与未来发展趋势这两个热议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1MOOC的优点

通过笔者认真的思考与总结,认为MOOC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MOOC的课程不单单依附于一个国家、一所高校。只要条件允许,教师个人同意,从逻辑上来讲,其可以召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高校的任何一个教师进行授课。这样独特的授课方式,促使MOOC平台的课程组建者可以把所有优秀的师资与课程集结到自己的平台上。这种方式打破了高校之间的壁垒。例如,有些同学对哈佛大学的某门课非常感兴趣,但是受到地域、时间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听到,但是MOOC平台可以向此课程的教师提出邀请,让该教师通过MOOC讲授的方式来进行。2012年,比尔・盖茨就曾大胆预言:“五年以后,人们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得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所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1]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学学科创始人、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教授也曾指出,“MOOC的出现,正在改变世界。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会来得很快。未来的课程,将由全球几所顶尖大学或行业顶级大学来完成,大学的知识传授的职能将由此而改变,大学将重新定位和分层,很多大学都将淘汰或转变职能”。①从以上不难看出,MOOC教育的不断深化,必然会导致高校及教师队伍的优胜劣汰。

第二,学习者无人数、地域等限制。也就是说,只要能够上网的地方,并且具备基本的电脑设备,就可以进行MOOC学习。不必集中到一个固定的地点,这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这种方式也让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选择性教育得以实现。

第三,使终身教育成为了可能。只要你爱学、想学,你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搭配课程来进行学习,彰显主动学习、反复研习的特点。这样就把学习融进了生活中,学习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随时随地,不分文化出身、学历背景、年龄大小的施教方式让全世界人民可以一生受学,终身受益。很多MOOC的网站首页标语口号就是“我的学习,我做主”,一语中的。

第四,授课时长较短,提倡“干货”。MOOC的每节课授课时间一般是在5~10分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在授课中走思;二是无形当中要求主讲教师要在较短的授课时间内精炼知识内容,形成完完全全的“干货”。三是符合年轻人自身的学习心理习惯。因此,MOOC的教学方式青年人支持者较多,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五,课堂互动性的最大化。MOOC的互动性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两个方面,而且这种互动是密集型的。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讲解一个问题时,如果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学生可以马上中断听课,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然后再观看后面讲授的内容。另外,学生也可以在教师授课中随时按下提问键,教师如果有兴致或者认为不干扰自己上课的进度或者思路,就可以马上回应,并且可以进行视频切换,直接看到该生。

第六,反馈及时。MOOC要求对学生的反馈一定要及时,一门课程配备了若干位助教,他们都需要提前受到平台的认证才可上岗。这些助教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MOOC平台临时聘用的。平台安排了详细的解答问题值班表,助教都会在第一时间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实在刁钻或者助教解答不了的,助教可向主教教师汇报,主教教师根据时间以及问题的多少,集中在一个时间解答学生的一批问题。另外,学生可以使用邮件提问、在线平台提问、MSN等方式。这种全天候、及时性解答学生问题的方式是传统课堂所做不到的。

2MOOC的缺点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篇10

关键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和企业需要大量的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由高校开展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成为工程类从业人员的最佳充电途径。教师队伍建设是工程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一只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然而,受制于学校、学院、教师个人和企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这已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办学中的一大瓶颈。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和打造一支优秀的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库是地方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进行实证调查,结合本校继续教育的办学特点和实际,通过抽样调查法,选取较有办学特色的继续教育学院本部和5个校外函授站(教学点)的10余个工程类专业的在读学生和工程类专业相关老师发放问卷;对相关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实施访谈,客观了解继续教育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学生求学需求和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而分析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可概况为以下几点:

(一)学校继续教育工程类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

继续教育工程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860人递增到2016年的4366人,占在校生人数的比例由14.4%增加到24.02%,预计此比例将继续增长。目前,学校共有继续教育学院本部及16个合作单位开设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17个工程类专业,层次覆盖专科、专升本和高起本,涉及到半数以上的教学站(点)和多个专业学院。

(二)继续教育工程类学生的求学动机明确、对师资的认可度低

通过问卷了解到,接受工程类继续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相关的从业背景(61.7%)或期待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29.5%),因此这些求学者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即获得专业相关的实用技术和适应工作的能力(77.6%),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文凭(17.5%),更不是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2.5%),学生明确的求学动机和需求必然要求地方高校能够提供实践动手能力强、实训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工作。而实际的情况是学生的求学需求满足度颇低,只有1/5左右的学生认为接受的继续教育可以满足就读需求。对师资的认可度也不高,49%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理论水平很高,少部分学生(17.2%)认为教师实践能力强但理论水平不足,仅7%的学生选择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学生普遍(87%)认为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更突出实用性、操作性,期待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能跟实际结合、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

(三)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一线从业经历

整个教师队伍的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体现了教师队伍在本学科的整体素养。在所调查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为6%左右,硕士学位占15%,学士学位约为37%,低于学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高达40%,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总体较低,但校本部的师资学历层次明显高于校外合作的教学站(点),未取得学士学位的教师主要来自于校外站点聘任的兼职教师。从师资来源看,校本部是依托学校专业学院的教师资源,基本无外聘人员,高校的平台带来的是高学历学位的教师,但是这些高校老师中有不少都是刚获取硕博士学位就直接走上讲台的理论型人才,缺乏相应的实践经历;而校外合作的教学站(点)除了有少数技师学院、高职院校主要依托本校师资外,更多的站点是通过聘用兼职教师完成教学,兼职教师有些是其他院校的专业老师(41%),有的是在读的硕博士或者本科生(37%),仅有6%左右是来自相关企事业单位,教师来源较为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这样的师资结构导致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严重匮乏,高达3/4比例的教师完全没有实践一线的从业经历,仅有不到10%的工程类教师拥有2本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

2.师资队伍的考核机制僵化,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多数高校衡量工科教师的标准是科研项目的等级和经费数额,理论研究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排名,在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和数量,以及出版的学术专著等等。”加上现有的年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制度都造成了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们普遍(86%)认为所在单位不够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一线操作,政策上倾斜度低,比如有的高校会采取安排教师奔赴企业一线参加实践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但是缺乏对该举措的后续激励措施,去参加过实训的教师在工资津贴、晋升发展上并无有效倾斜,因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低。

3.教师缺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渠道,产学研缺乏有效结合的桥梁

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作为高校教师更要通过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己全方位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终身学习。半数以上(56%)的工程类教师表示非常想去实践一线体验学习,但是缺乏这样的机会和渠道,师资能力水平可持续培养有待加强。另外,部分教师在登上继续教育的讲台之前没有途径接受成人教育教学理论和成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具备对成人学生授课的技能技巧。再者,企业、学校和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很有局限,产学研成果的相互转化相对滞缓,产学研缺乏有效结合的桥梁。一边是学校的科研工作者不切实际地在实验室忙碌,另一边是企业苦求着能提高实践操作效率的良方;一边是高校的课堂聘请不到优秀的实践一线的专家答疑解惑,另一边是企业缺乏参与学校教学的积极性。

二、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对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该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少数高校仍仅把继续教育当做学校创收的途径,只讲经济效益而不顾投入和管理,这种办学导向势必造成继续教育的畸形发展,更无从谈起花大力气进行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其次,学校的管理机制是教师发展重心的导向,颇有局限性的激励和考评机制只能引导教师偏离实践和教学。再次,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培养机制也未给教师提供深造和拓展的机会和平台。

(二)学院方面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继续教育的主办部门,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几乎所有师资都是依托于学校其他二级学院安排,这必然造成了教学组织过程中严重受制于专业学院的各项安排。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专业学院安排完本单位所有的教学任务及各项工作后,有空闲时间的老师再派给继续教育学院上课,遇到师资紧张的专业甚至连专业教师都安排不出来而随便指派在读的研究生取而代之,继续教育学院想要争取到优质的师资来授课更是难上加难。

从专业学院的角度看,一方面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学院本身的各种资源条件也确实越来越有限,对外派出教师对自己学院的眼前发展并无很多益处。另一方面因为上课时间、生源水平、教学内容等差异带来的实际操作方面的困难,专业学院很难对教师所承担的继续教育教学任务的质量进行把控和考核,因而很多专业学院都不把继续教育的教学量纳入对教师的考评体系,这也影响了专业老师给继续教育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

教师本人的思想观念、能力水平以及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的理念对教师的行为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有些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形式有偏见,认为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层次低,悟性差,水平弱,因而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对待教学更是直接把给普通本科学生授课的方式和内容全套照搬到成人课堂,忽视了成人学习主体的特点。有些教师则是空有理论一大套,面对实践操作经历丰富的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反而束手无策。殊不知,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基本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相关工作,对他们的培养过程必须重视实践性、实用性、时效性。

(四)企业方面

近年来,地方高校及继续教育机构开始主动争取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寻求优秀的企业人力资源为提升继续教育教学、壮大师资队伍创造条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企业中优秀的工程类人才能进入继续教育课堂的寥寥无几。企业内部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又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人才的作用和影响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一方面时间上的冲突、职工考评和晋升体系的局限、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等都导致了这些优秀的对口人才登上高校讲堂的途径还不畅通。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往往被短期利益禁锢和短视,看不到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共享带来的长远效益和好处。

三、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学校合理定位继续教育发展,改进教师考评机制,加大激励措施

地方高校作为工程类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更应该发挥自身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办学优势。学校要充分肯定开展继续教育的价值,明确继续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对继续教育办学的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彻底摒弃把继续教育办学当做学校创收途径的错误观念。学校需逐步把继续教育教学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体制,构建竞争机制,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形成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大力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融入继续教育办学。学校还应有计划地把在职教师选送到相关企业学习和顶岗作业,鼓励其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注册、执业”等职业资格证书,学习和顶岗阶段的工资待遇应不少于在校服务时的水平,并在职称评定、资格晋升中认可、重视这些经历和证书。

(二)继续教育学院建立自备师资库,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

继续教育学院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学校的支持,加强对继续教育的办学投入和政策帮助;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办学形式和时间上的灵活优势,争取本校和社会优秀教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度。还可以通过提高课酬和专家费的方式,吸引优秀教师主讲继续教育的课程;通过听课与观摩教学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进行学生评教,开展学生座谈会,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及反馈纳入其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估中等等。此外,还要解放思想,广开思路,既要加强学校内外部的联系和合作,又要积极争取企业投入及社会参与,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从校外引进的优秀人才,需通过开展课前短期培训的形式,提高其基本的教学技巧和能力水平。继续教育学院要花大力气,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建立起一支稳定、可靠、优秀的继续教育工程类教师库。

(三)教师本人需提高认识,积极争取自我完善和提高

对于承担继续教育课程任务的教师而言,需要完善自身对成人教学理论和成人心理学的学习,加强对成人学习群体的认识和了解,洞悉成人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达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有更高的自我要求,积极争取机会参与到企业实践一线,不断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自己打造成既有扎扎实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学水平,又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

(四)企业应认识到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使命感和责权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成功企业中有大批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当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程度浅、进程慢主要是受制于传统经营理念的禁锢,忽视了自身在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及能够给自身带来的长远效益,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优秀企业的有志之士需放远眼光,扩大视野,充分认识到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历史使命和责权利。加强与高校和继续教育办学单位间的有效沟通,加强校企合作,认识到合作办学能够给双方带来的共赢和效益,争取将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范畴,并与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一起克服阻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观念因素和实际困难,使企业具有与高校共同承担工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企业可通过向高校提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如相关领域的高级工程师、资深技术人员等到校授课或担任学科带头人、顾问等,这些人才来自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中能运用丰富的案例,将新技术,新经验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使成人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更直接地加以运用。来自企业的优秀人才是形成优秀的继续教育工程类师资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朱高峰.论我国工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7).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立体课程;慕特;O2O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35-03

自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的风暴开始席卷而来,加速向传统行业渗透、融合,引领着传统行业的深度变革,作为坚固传统行业的教育也将莫能避之。那么,教育改革如何从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让教育在“互联网+”的“风口”飞起来呢?本文将以O2O立体课程《电子商务创业实战宝典》的开发为例介绍“互联网+课程”的应用与实践,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背景

2014年浙江省推出了“选择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翻开了深化课改的新篇章。本轮新课改强调了选择性的教育思想,通过开发一大批校本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是此轮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方案要求“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积极鼓励通过教师团队合作开发选修课程”。

然而在具体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各地各校也存在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孤军作战、效率低下;资源短缺、更新缓慢;实施困难、质量堪忧”等问题。甚至有学校老师反映“课程改革:学校不能承受之重!”为此,我们借鉴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信息化手段,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率先推进“互联网+课程”,以期提高课程开发的效率质量、加快课程资源的集聚分享、推动课程实施的教学创新。

二、操作步骤

1.课程设计:从纸质备课走向“数字资源包”

我们提出教育信息化要从摒弃传统纸质备课开始,2011年开始倡导提出“教学资源包”设计备课模式,即以传统备课为基础,基于立体化的课程思想,针对某节课的目标和教学环节设计,将多媒体课程资源结构化、系统化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教学包中涵盖知识展示课件、多媒体素材(微课)、电子教辅资料、虚拟仿真软件、网络教学平台、智能考评系统等教学需要的各类相关资源(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为课堂教学服务,能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满足教学实际需要的立体化教学设计模式,具有简便易行、易改易用、便于移植的优势,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取代多年的传统纸质备课模式。

2.课程载体:纸书与网课的立体融通

第一步:选择网络课程平台,将课程资源上传到网络。课程资源要根据课程要素与教学需要保持其结构性和系统性要求(有些课程平台已经与备课系统进行了整合)。网络课程平台一般有三类:一种是教育行政部门建设的公益免费平台,如浙江省高中选修课网络平台,我省每位教师均分配有帐号,可登录平台建设网络课程;第二类,是市场化的在线课程平台,如:百度传课网、学堂在线、我要自学网等;第三类,是利用免费的网站系统自建校内课程平台(即SPOC),如:魔灯课程管理系统,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目前在各国广泛应用。

第二步:编写纸质教材。鉴于当前多数学校、学生还不完全具备线上自学的条件,许多教师的传统教学行为习惯还需要慢慢转变,学校作为课程建设成果也需要印制一批纸质教材,因此纸质教材还不可能退出课堂教学。当然作为立体化课程的重要载体,在编写纸质教材时也要与在线课程相配套、相区别、相衔接,如:课程核心内容、通用知识可在纸书上呈现,而将不断更新的案例、微视频、练习试卷、做学任务、活动方案、评测方案、学习成果、辅助学习工具等放到网络课程平台,使纸书与网课的相辅相成。

第三步:以二维码联通课程线下线上资源。将课程二维码资源链接制作成二维码,嵌入到相应纸质教材的页面中,学习者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扫面二维码即可通过纸书随时获取网络课程资源,从而打通线上线下资源,为展开全景式混合学习创造条件。(如图2所示)

3.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即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在线学习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在其中控制时间、步调和学习路径;可以促进个性化学习;促进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被解放出来,也可以更多的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可以被记录:学习分析、自适应学习技术和先进的数字平台相结合可以产生更精准的教学。

但我们也不可能忽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人与人之间需要语言的交流、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沟通,人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需要培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育学生做人;网络教育中,学生和老师不是真正的面对面,老师只能言传而无法身教;老师可以面对面督导学生学习,使自律性、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受到有效促进;还要考虑到某些学习者不能适应网络教学方式,当前多数学校、学生还不完全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现实情况。

因此当前最佳的选择是混合学习模式,《2015年地平线报告:K12版》从全球视角解读K12领域教育科技如何驱动教育变革,即将“越来越多使用混合学习”列为了未来1-3年短期趋势。通过“互联网+课程”的O2O立体课程,学生既可以阅读纸书教材,也可以通过平板、手机扫面书籍中嵌入的二维码,拓展到网络课程资源、开展线上学习,进行网上考试、实现即时反馈。这种O2O课程模式融合了线上线下的优势,方便了混合学习模式的推行,有效的提高课程开发实施的效率质量。

三、特点优势

通过“互联网+”构建的O2O立体化课程模式,突破了课程形态的限制,顺应了教育信息化与混合学习的发展趋势,解决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一些难点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与优势。

一是课程开发的协作性与共享性。借助网络平台,教师之间可远程协作,利用平台开发数字化校本课程,聚合教师(包括校外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分享优秀课程资源。同时也方便了学生选课、评课,以及评委专家对课程的评价和改进建议,有利于提高课程开发实施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开放性。克服纸质教材内容固定、资源单一的缺点,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更能够汇聚图文影视动画微课等各种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同时发挥互联网的开放优势,能够随时随地动态修改、更新课程资源,克服传统课程更新缓慢的缺点,加快校本课程的迭代更新,方便了课程的及时更新与整合优化。而且,相对于那些离身边太远,离所教的课程太远,在浩瀚的网络中显得隐藏太深的传统教学资源库平台,这里的课程资源更为优化、结构化和系统化。

三是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与校本性。利用网络协作平台,课程内容架构可以通过专家团队和开放征集的方式不断充实与丰富,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非常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业支持。课程平台更能方便地帮助教师修改、积累起适合自己学校、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和应用,从而促进课程的校本化与个性化建设与实施,真正发挥课程的校本优势。

四是课程实施的融合性与创新性。O2O立体课程是传统纸质教材与在线课程的融合,也为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创造了条件;平台集成备课、授课功能,能够对教学评管进行综合管理,顺应了课程建设管理、教学运用的信息化趋势,特别在师生或生生间的深度在线交流讨论、即时反馈评价、大数据的个性学习分析等方面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难点问题,有助于教学创新。

五是教学体验的交互性与参与性。数字立体课程可以标记重点和做笔记,有知识链接可以延伸拓展,展开深度学习;在线过关测试可以反复训练;视频微课可以反复观看,还能与名师在线交流、寻求帮助等,这些交互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对于老师(包括学生)而言,能够方便的主动参与课程设计开发,让课程成为老师自己的课程,真正“把课程的开发权还给老师”,逐步完成作为课程的主人的主体意识的回归,增强了职业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潜力,更加自觉的投身课改。

综上所述,O2O立体课程具有多样化资源、混合化学习、网络化管理、多元化评价的优势特色,是实现“三通两平台”在教育教学中常态化应用,推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选择,最佳融合,最好应用。

无独有偶,最近拜读了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赵诚教授撰写的文章《在线教材慕特(MOOT)何以在美国持续升温》,介绍了MOOT基于互联网、基于课堂教学、基于纸质教材、线上线下融合的特征优势。与我们做的实验如出一辙,也为O2O立体课程找到了一个专业新名词。在互联网+的引领下,在线和开放的教与学将更多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与创新,相信“互联网+课程”――MOOT时代将很快来临!

参考文献:

[1]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J].中国科技奖励,2015(8).

体育课线上教学的优缺点范文1篇12

关键词: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3A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39-02

一、面向市场,发挥优势,明确3A型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要与社会、市场、现实广泛地联系起来,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不断地组织骨干力量,对全国优秀的综合性工科大学、同类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进行对比,并与人才中心、高职院校以及相关行业的用人单位等进行大面积的调查和访问。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与产业界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彼此都不知道行业中间发生的变化和改革,容易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同时招聘单位人才缺少的局面。地方高校与相关的工科大学无论是在生源素质、师资力量上,还是在教学设施、社会的支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劣势相当突出。相对于高职院校或中职学校而言,由于它们更加重视“理论够用,重在操作”等方面的训练,所以它们占据更多的优势。

二、重在应用,强调特色,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学结构

对学科存在的原有课程进行大胆的优化、改革和整合,积极开展有特色、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校教育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局面,不断地开拓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有特色、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不断地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案,创建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工程实践相统一的新局面,即实现“三维一体”――“点、线、面、体”互相融合和交融,在应用与实践训练的过程之中构建出3A教学新体系。“3A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结构和基本框架为:一条主线:紧紧围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人文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3A型人才”的宗旨,把教育理论真正回归教育实践,努力地将科学、教育、工程三者融为一体的3A人才。两个面向:面向地方,面向基层。三个维度:理论教学、实验训练、工程实践。四个层面:点、线、面、体四者相结合,从单一到综合,从点到面,由独立到融合的体系构建。点――开展某一课程的知识学习,掌握基本的技能;线――是对课程深度的学习和专项能力的突破;面――在专业方向上进行研究,并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开发;体――就专业开展“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和研讨,由传统的专业教育转变成为综合技术教育的转变,不断地突破“技术性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思性反实践”进行。把理论、实验训练、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支撑、监督、保障与调控。

三、条件为基,师资为要,建立教学新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

1.引外培内,强化师资力量。城乡规划教育之所以无法摆脱“理论脱离实践”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的教师本身缺乏实践,他们来自于高校,或者是研究生学位毕业之后直接走上讲台,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和规划方面缺乏经验,太注重理论的教学和分析。因此有必要进行师资力量的强化。首先,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以及学院学科建设的需要,可以让教师去相关单位参加实践。其次,要把专业的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增强专业的教学效果,为人才的培养提高支持。善于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或者著名的实践专家及管理者担任主讲教师,对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课程的实践活动。最后,与本市多家规划设计院签订协议,成立本专业的设计室,让学生和老师亲自参与设计;借助这个平台,让教师迅速掌握与工程相关的设计规范,学会熟练地使用各种结构设计软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

2.资源共享,校内校外双重实践。深化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实验室的建立。目前,学校已经建成了测量实验室、效果图制作、住宅建筑模型制作、CAD实验室等,确保能够完全地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的必修课程实验,同时对于选修课程实验进行有目的的挑选和实践。学会充分地使用实验室、电脑模拟、测绘等形式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工程类专业教育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只有把将理论、实验、实践三者结合起来,加以整合、渗透,才能够不断地实现规划能力、设计能力、管理能力,3A能力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多目标、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目标,不断地实现学生知识的吸收,能力和素质的结合和发展,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另外在课堂之外,还要能够充分地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相关的设计单位实习和锻炼,指导和督促学生在工程项目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把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相统一,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

3.多元互补,完善质量监督、评价的教学体系。根据“点、线、面、体”多维度、多方位的专业锻炼与能力训练方法,善于开展与之相关的教学监督与评价活动。在“点”的教学监督过程中,可以利用小考试或阶段性考试的方式,来及时地分析学生的近期学习状况,让他们更好地查漏补缺,寻找不足。在“线”的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地重视平时的训练与课程设计的成绩,让知识与能力得到更完美的结合,进行综合性的学习评价。在“面”的教学评价中,要把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诸多环节的综合表现统一起来,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予以评价和分析。聘请当地设计院、建设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学院的教师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整体的指导和评价,在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把当天的经历进行记录,撰写实习日志,指导教师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分析,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实践状况。在“体”的教学评价中,要格外重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把学生目前的状况与其刚入学时的专业能力进行纵向比较和分析,通过这样的比较来评价和分析学生的实践和学习状况,同时能够衡量和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邬峻.21世纪的高等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2]陈乐,王沛民.课程重建:欧洲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1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例(3篇)

    - 阅0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策略;探讨[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20-02Researchonnursingcarestrategyofacuteu.....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例(12

    - 阅0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关键词:电子白板;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实物为媒体,主要包括运用语言、动作、板书、模型、标本以及生物活体等进行教学。近年.....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