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电子白板;高中生物;教学课堂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实物为媒体,主要包括运用语言、动作、板书、模型、标本以及生物活体等进行教学。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教师讲课往往是以课件演示为主,在此过程中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所以,这就迫切需要一种既能结合传统黑板及多媒体优点又能增强师生互动性的设备,电子白板就是这样一种设备。

电子白板是一种集传统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于一体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它不仅能够保持传统黑板的优势,而且集合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下面简单谈一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一项任务,会让学生本能地产生排斥感,学习的效率可想而知,自然不会太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快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案例所设情境中才能达到较高的教学和学习效率。高中学生虽然已经有相当的自制力,但是想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也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在教学枯燥无味的情况下。

电子白板的艺术效果明显,不仅能够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还有聚光灯、放大镜等特殊功能,利用其光、声、形、色等功能,更是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讲“生态系统结构”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导入时播放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这段视频,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暂停等特殊功能将草原生态系统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态系统结构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电子白板系统中有大量的学科素材,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和教学设计筛选资料,灵活地运用资料库,不用再像以往那样提前制作好课件,上课前拿着U盘或电脑进班了,避免了很多因为病毒或连线接触不良带来的麻烦。提前准备好的课件都是固定的、现成的,而白板则可以对资料进行拖放、拉幕、照相等,能够及时反馈,不再像以前那样古板,大大提升了视觉效果。

比如,在学习“动物细胞工程”这项内容时,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很难完成像“多利羊诞生过程”这样的经典实验的,但是如果利用白板就可以非常轻松了,在白板上模拟出“有核软细胞”“体外培养”“代孕母羊”“分离乳腺细胞”“胚胎”等部件,让学生用感应笔拖动相应部件进行不同组合,试验一下能否生产出与母羊A、C相同的乳羊。这样利用电子白板,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

三、实现课堂互动教学

电子白板教学与传统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点: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强行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是一种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学生的消化和思考;电子白板教学则是一种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学生可以走上讲台,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四、电子白板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劣势

电子白板是一种功能齐全的高科技设备,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存在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1.成本高

市场上电子白板的价格昂贵,购买此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大大减少了其在课堂上的使用率和普及率。

2.缺乏专业的维护

电子白板灵敏度较高,一旦出现故障必须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护,但是这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少。

电子白板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将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带进了全新的教学局面,为高中生物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形成了一种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但其作为新生事物也有相应的劣势,比如成本高、维护不专业等,这些问题解决好之后,电子白板必定会有更大的实用空间。

参考文献: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1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企业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83-04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企业战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在内容上有着逻辑的严密性以及体系的完整性,但也存在着不注重理论应用的缺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式的讲授方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学模式的革新一直是近年来高校关注的问题,教学重点由“教”转化为“学”是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出现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性和能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设计

国内众多学者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鲁银梭(2013)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内容和体系,重点分析了问题导向型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和教师的角色扮演,认为要想促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还需要对该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刘秋民(2011)认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需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体验式”教学,按照工作过程的流程,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自主探索、解决企业诸如战略发展、团队合作、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尹磊(2010)通过沙盘分组对抗的形式模拟了战略决策实践,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张丽琨(2014)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知识与沙盘实训对抗有效地结合起来,创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耦合机制;张颖(2014)以应用为导向,对战略管理课程进行了全新教学模式的设计,将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环节分为四个部分,明确了四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手段;杨娜(2014)对国内外有关模块化教学和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阐释了目前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结合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原理将其应用到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对企业战略管理模块化教学进行了设计;卢启程(2010)通过对本科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进行的初步验证提出了“读、写、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从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情景和体验环节、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管理与帮助机制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姜桂娟(2010)从专业学生应职岗位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培养出发,有针对性地按照“任务驱动、典型案例、关键技能、素质拓展、真实体验”的理念,进行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上述教学设计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促使问题的解决,进而培养了学生综合管理的技能与素质。同时,教师能够按照与学生的互动情况进行课程教学,学生方便了解课程进度、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但是,上述教学设计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接受能力略差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没有完全从书本的知识框架中脱离出来,不能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学科素养完全显现,教学质量提高的效果并不显著。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及其与传统课堂的对比

当前,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翻转课堂是知识多次内化的一个过程,其实质为使最稀缺的学习资源――“时间”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翻转课堂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师与学生教学角色的“翻转”。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主动地通过PPT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及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而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及QQ分享的文件时,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及需要来不断调整学习进度,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不同途径随时咨询老师或向同学请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学习方式的“翻转”。传统课堂上,老师在课堂上经过讲解来完成知识的传授,知识的进一步吸收由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学生在遇到疑难问}时往往会感到迷茫甚至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而翻转课堂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能得到关注,学生可以针对某个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小组讨论并得到老师的个性化指导,最终完成知识的进一步吸收。

第三,教学环境的“翻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教学模式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在传统课堂上,老师常常会把要讲的内容全部展示在黑板或者PPT上。而翻转课堂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网络媒体资源,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网络媒体资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完成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支持各种情景式学习,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课前主动发现问题,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或咨询老师并解决问题。通过制作核心知识教学微视频等途径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教学内容,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进而主动探求知识的意义。表1为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对比。

三、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3.协作探究,针对性辅导。每一小组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歧。此时,教师需要在企业战略管理课堂上进行巡视并及时关注各个小组的动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对各组成员讨论后还存在的企业战略管理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展现成果,总结梳理。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成员及时形成总结性成果,并采取上台演讲、模拟情景再现、课程论文提交等形式来报告总结性成果。在小组成员报告成果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可以通过跨组进行讨论,交流本次课程学习中自己的收获及心得体会等。总结性成果报告完毕后,由教师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强调注意事项,促进学生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期末,教师可以加大在线学习成绩的比例,减少期末考试分数所占的比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后评价设计

如果进行教学设计之后不注意分析总结,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后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本次翻转课堂进行反思:教师要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中还存在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以便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帮助;学生要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如对某公司进行战略规划后,学生应该反思经过小组讨论后对本次规划有哪些收获?针对本次规划,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制定一份优秀的战略规划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反思评价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共同进步。

五、结语

翻转课堂模式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思路,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育中教学内容的强制性和思维过程的依赖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受到了师生的青睐。这种模式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开展问题探究、完成知识的内化,使学习变得更高效。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把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再复述一遍,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以便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实现知识内化的分步完成。翻转课堂模式使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鲁银梭.问题导向教学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J].中外企业家,2013(15)

[2]刘秋民.基于工作过程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体验式教学课程的探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3]尹磊.企业战略管理沙盘模拟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

[4]张丽琨.高校ERP沙盘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耦合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4(1)

[5]张颖.基于构建主义学习观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学周刊,2014(22)

[6]杨娜.高等院校战略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J].经济师,2014(12)

[7]卢启程.基于建构主义的“读、写、议”教学设计――以“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为个案[J].中国冶金教育,2010(6)

[8]姜桂娟.“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26)

[9]赵俊芳,崔莹.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6(6)

[10]刘华.在线课程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系统:障碍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6(5)

[11]尹华东.对国内外翻转课堂热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16(1)

[12]金旭,王晓杰.翻转课堂教学文化的意蕴与生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5)

[13]张生虎.翻转课堂实践忧思:偏误与矫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

[14]李S,林祝亮.高等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6(2)

[15]钟秉林.“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J].中国教育学刊,2016(3)

[16]杨晓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追求与实施策略[J].教育评论,2016(3)

[17]刘献君,陈志忠.论战略管理与大学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6(3)

[18]魏江,邬爱其,彭雪蓉.中国战略管理研究:情境问题与理论前沿[J].管理世界,2014(12)

[19]Jensen,JL,Kummer,TA,Godoy,PD.Improvementsfromaflippedclassroommaysimplybethefruitsofactivelearning[J].CBE―LifeSciencesEducation,2015(1)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1篇3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误区反思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但课程改革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学改革来实现。杨启亮教授说得好:“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比之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有着百倍的复杂与艰难。”在不断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建构主义理论在反思传统教育的弊病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学除了关注预成性因素以外还要兼顾到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情境等诸多环节过程中的生成性。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教学观经历了一次大变革,并逐步从“预成”走向“生成”。

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在积极尝试生成性教学,可是,由于对“生成”的理解有误,出现了一些误区,甚至出现了被“生成”牵着鼻子走的现象。这背离了新课程“生成”的本质。

一、并不是每节课都要有生成

就新课程的教学本质而言,“生成”是区别传统“预设性课程”的本质属性,但就一节课而言,是否“生成”并不是其优劣的评判标准。就教学实际来看,大量的知识仍是通过讲授来获得的,顾振彪先生曾说,有大约70%的知识是靠讲解来传授的。因此就一节课而言,如果教师给学生讲解的都是经典的,学生通过识记这些经典材料,获得发展,我们不能说这样的课不是新课程。

二、“生成”不等同于“拓展”

“拓展”是指不仅限于教材内容,是由此及彼,连类而及地展开,有人将“生成”与“拓展”等同起来,认为没有“拓展”就没有“生成”。为了“生成”,在超越于教材,在联系社会、联系学生生活方面大做文章,将之视为教学的重点。这种因片面的“生成”而产生的虚假的课堂繁荣,导致教学的“虚化”“泛化”。

三、并不是所有的“生成”都具有课堂教学价值

“生成”的内容有一般意义的价值,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具有课堂教学价值。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展开学习。”面对课堂中的生成,需要我们理性对待。既要拥有一双教学的慧眼发现有价值的生成,又要善于甄别和判断那些游离了教学文本,脱离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无价值的生成。既要让有价值的生成成为丰富和美丽我们课堂的宝贵资源,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平台,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助推器,又不能完全顺着学生的兴趣走,把预设目标放在一旁,把大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置之不顾。

教师只有客观地看待生成,准确地审视生成,并积极地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引领生成,充分利用有价值的生成,大胆舍弃无价值的生成,教学过程才会更生动、更活泼、更丰富,新课程的课堂才会更完美、更丰满。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

互联网时空的零距离要求加快跨境贸易的运输速度,现代消费者奉行个性化消费的理念又加大了跨境贸易的运输任务,网络时代要求跨境贸易运输发生变革。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保持一致,由此开发了一门新课程《跨境电商物流》。

2课程性质

《跨境电商物流》课程设计内容为跨境电商B2C模式下的主要物流方式和操作实训,是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技能课、必修课,需要校企联合开发基于跨境电商B2C模式下物流工作过程的学习项目:邮政物流、国际商业快递、国内快递的跨国业务、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等跨境电商物流方式及实际操作。

3课程主要内容

《跨境电商物流》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议开设64课时,32课时教师进行引导性讲解,32课时学生进行技能实践,以期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兴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进出口物流操作。课程内容设计如下:

3.1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

与传统国际贸易主要采用海洋运输不同,跨境电商主要采用的物流运输方式有:

①邮政物流,包括了各国邮政局的邮政航空小包、大包以及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的E邮宝、EMS、E特快等。据不完全统计,70%的中国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的包裹都是邮政系统负责投递的,其中约50%的份额都是中国邮政的,除此之外中国跨境电商常用的物流方式还有新加坡邮政、香港邮政等。优势:1)邮政网络基本覆盖全球,只要有邮局的地方包裹都能抵达。一般来说,全球各地在15-30天都能到达目标客户的手中;2)因为通常各国邮政都是国家经营的,有了税收支持使其价格较为便宜;在海关、航空等部门享有优先处理权,因此清关便捷,劣势:丢包率高,速度慢。

②商业快递,主要包括TNT、DHL、FEDEX、UPS四大商业快递公司,其支撑是全球自建网络和国家化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信息提供、收集和管理能力。优势:丢包率低、服务好、速度快,特别是发往欧美发达国家的包裹更是便利。例如,从中国寄包裹到美国,若使用UPS最快四十八个小时即可到达,中国发往欧洲,若使用TNT通常三个工作日即可到达。劣势:价格昂贵,且价格存在较大浮动性。通常只有在客户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此类传递,且还会向客户收取运费。

③专线物流,跨境专线物流一般是通过国内快递集货、航空干线直飞、在目的国家通过邮政或当地落地配进行快速配送的物流方式。现价段业内使用最普遍的物流专线是中东专线、俄罗斯专线、澳洲专线、欧洲专线、美国专线等。优势:丢包率低,由于其是将货物集中大批量的发往目的地,利用规模化效应有效降低了成本,所以其速度快于邮政小包,价格比商业快递低。劣势:国内目前的揽件范围有限,覆盖面不广,且相比邮政小包来说运费成本还是较高。

④海外仓储服务,是指网络外贸交易平台、物流服务商独立或共同为卖家在销售目标地提供的货品仓储、分拣、包装、派送的一站式控制与管理服务。卖家把货物存储在当地仓库,一旦买家有需求,就能够及时作出反应,进行货物的分拣、包装以及递送。整个流程包括三个部分,即头程运输、仓储管理和本地配送。优势:发货周期缩短,加快了发货速度,使跨境物流缺陷交易率降低了;提升了海外客户的购买信心,由于相当于在本土发生的销售,能够提供灵活可靠的退换方案;物流成本因此大大降低。劣势:要求卖家具有较高的进销管理、库存管控、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且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海外仓储,适合的产品主要是库存周转快的热销单品,否则容易出现压货问题。

国内快递的跨国业务,跨境电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国内快递也纷纷采取措施进入国际市场,加快了国际业务布局,以顺丰为例,其快递服务已覆盖美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并启动了中国到俄罗斯的跨境B2C服务。优势:费用低于四大商业快递巨头,且速度较快。劣势:由于跨境业务不是其主要业务,覆盖海外市场有限,市场掌控力也不高,且存在经验不足问题。

由于物流运输方式不仅直接关系到B2C外贸企业的交易成本,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重点讲解上述跨境电商各种物流运输方式的运费计算。跨境电商物流还关系到海外买家对外贸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关系到客户的购物体验,进而关系到卖家的销售表现和最后收益,因此,课堂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产品性质选择最合适的物流方式的能力。

3.2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保险险种

传统的国际贸易,海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教学中会重点介绍ICC和CIC保险条款。跨境电商物流的运输方式不同,ICC和CIC保险条款不再适用。针对跨境电商贸易,保险公司有的放矢的推出了险种,比如当出口货物出现异常情况,比如物损、丢失、迟延、描述不符等,若卖家因此受到了损失,卖家可向保险公司提出保险赔偿要求,课程中因体现出这些内容。

3.3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際贸易的监管方式

由于海关对不同监管方式下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征税、统计作业的要求不尽相同,为满足海关管理的要求,通关管理系统的监管方式代码采用四位数字结构,传统的一般贸易为0110。为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发展,方便企业通关,规范海关管理,实现贸易统计,海关总署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全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电子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一线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除外)。以9610海关监管方式开展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监管场所经营企业、支付企业和物流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备案,并通过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实时向电子商务通关管理平台传送交易、支付、仓储和物流等数据。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由跨境电商企业向相关的报关电子平台填写申报单,货物出口后由运输物流企业进行确认,海关系统定期(一般是每月)集成一份报关单,签发并打印报关单证明联和退税联等文件。这种方式和传统一般贸易每票出口需要一张报关单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相当于每隔一段时间才汇总一份报关单,大大提高了跨境电商的效率。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一线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海关总署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全称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保税电商,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在经海关认可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交易,并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境商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与境内区外(场所外)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零售进出口商品不适用该监管方式)。1210监管方式用于进口时仅限经批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1210海关监管方式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经营企业、支付企业和物流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备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时传送交易、支付、仓储和物流等数据。对于9610、1210这些新增的海关监管方式,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

4教学方式和方法

《跨境电商物流》是顺应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想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理论和实践教学交替或并行。理论部分由学校专业教师将设计开发的知识内容系统而全面地传授,实践教学则由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完成。因为目前跨境电商B2C主流平台如亚马逊、全球速卖通都需要企业身份注册店铺,经营有品牌的商品,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的实践部分就只能依托企业进行。学生分小组进入到企业师傅的跨境电商店铺中,在学习商品运营过程中必然学会物流模板的设置、运费计算与总成本控制、发货、配送和解决物流纠纷。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实践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知识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知识,最终使学生获得跨境电商物流运作的能力。

5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跨境电商物流》以考查学生掌握物流模板的设置、运费计算与总成本控制、发货、配送和解决物流纠纷的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期中期末成绩、实践总结等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课程综合评价成绩=平时成绩(50%)+技能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根据课堂出勤、发言、讨论、作业、报告的评价占50%;期中技能测试占20%;期末技能测试占30%。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篇5

(一)远程课堂以丰富的视听技术

极大方便了教师、学生的互相交流,扩展了教与学的时空,丰富了教与学的方式即时通讯技术的运用,教师与学生可通过音频、视频网络与教师、同学,包括其它地区的同学即时交流思想、学习中的体会、学习困惑等。在这里教师仍然起着引导课堂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关照所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可通过视频将一些带有普通性的问题分享给所有的学员,供学生思考并讨论。通过虚拟的视听技术,师生更容易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可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距离,但这并不妨碍融洽课堂气氛的形成,如利用得法反而更加容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习者通过音频、视频技术可以与周围的同学、远在异乡的同学等交流思想、互相认同、互相鼓励等,也可能因为“距离产生美感”,与远在他乡的同学更容易深入的交流。距离的原因既是远程教育课堂的缺点,在一定的意义也是优点。

(二)课堂教学仍旧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远程课堂教学虽没有传统面对面教学那样直接、快捷,但随着远程教育网络技术及各种新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远程课堂的即时性、直观性与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非常相似。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3.6%的学生更愿意参加面授,而不是选用视听教材学习。追究其原因,一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认为传统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二是面对面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快、更加即时,除此之外,教师的丰富的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是其它课堂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三是经济方面的影响。为了减少因学习而增加的开支,比如车旅费等,另外,相比较而言,面授课的费用会更高,学生选择远程课堂教学。四是学生思想交流以及寻求交往的需要。在远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与老师、同学交流问题,互相提供联系方式,增加了交流的机会与空间,这是现代学生所渴求的人际关系交往的需要。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

尤•克•巴马斯基(1927年-1987年)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集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科学院副院长等身份于一身。在20世纪60年代,巴氏看到他生活的地区顿河———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的学生大面积地存在留级现象,为了克服此种现象,在以此后的20多年里,他以该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研究、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巴氏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及方法论,吸收并借鉴现代系统论的思想,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富有现实针对性的完整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国际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①巴氏体会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的选取、教学条件、因材施教等多个方面。影响教学效果的方方面面都被研究,并将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逐一分析,揭示在教学教程中作用与重要意义,最后,探明提出了一般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规律。巴班斯基指出:“用辩证的系统观点评价现有教学任务的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论基础。辩证的系统观点能保证针对当时条件选出最佳方案。”②“教学过程中的人(教师和学生)、条件(教学物质条件、教学卫生条件、教学的道德心理条件),教学过程结构(包括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以及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构成了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就是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并且对构成该系统的有机联系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考察。”③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利用唯物辩证法的一般方法论,利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等,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部分,使每一个部分互相配合,达到最佳的状态,选出最佳教学方案。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限定

按照唯物主义实践的、发展的观点,任何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样,教学过程也不能例外。那么,教学过程“最优化”也是相对意义上的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需要结合实际,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出某种评价标准,当然,该评价标准是一种相对最优的状态,然后在此标准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达到一种相对“最优化”的效果。巴氏指出:从所提出的准则的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班级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地)发挥效能。④“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⑤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对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规律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实施的一种综合安排与控制。在这里,教师起着主导安排与控制的作用,教师须有意识地、科学的组织教学,选择最适合学生、最适合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案,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远程教育课堂管理的启示

(一)结合实际,研究学生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指认,其前提就是对现实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条件,制定合适的教学依据与评价依据。作为能动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他们的实际情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巴班斯基也指出,教学须遵循“符合学生年龄可能性的准则”。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者说不同素质的学生群体,其认知结构和水平,综合素质存在差距,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进行教学,肯定不能有的放矢,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远程教育的学生而言,更不比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如果教师不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想心理设定教学目标并安排教学活动,这本身就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唯物辩证法。目前,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反正不与学生见面,只要将课讲好既完成了教学任务。是故,远程教育更倾向于关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而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基础知识等的研究较少,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教条式的执行,其结果导致教学工作陷入盲目性或者事倍功半。

(二)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更需精心设计,提高单位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协作过程,需要各个要素的密切配合,且相得益彰,力争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使每个要素互相促进,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远程教育的中介环节更多,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整体状况,就难以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等方面,为了以上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需要将他们看成一个整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组合方式。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信息传递的效率比不上传统课堂教学,只有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性的活动,设计出更适合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案,才能事倍功半。教师要正确看待教学过程的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只有解决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才能解决好整体的教学效果。将一个学年的整个教学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对整个教学内容与结构进行宏观的理解,梳理出一条基本线索,结合每节课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作用,使其相互作用,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以最少的时间投入换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应有之意包含着以最少的时间投入换来最好的教学效果。没有时间的限制,任何教学效率都不值得一提。没有了时间的限制,就无从谈起教学过程最优化,无法比较哪种教学孰优孰劣。远程教育课堂管理更应该视时间为教学的生命,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考虑时间这一因素,系统考虑时间在课堂中的分配与占用,视时间为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也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合理的时间消费”。课堂的时间管理就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不因其它不相关的事的影响。教师的时间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内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学生的时间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内接受到最多的教学内容,并理解消化,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视域中的远程教育课堂教学管理

通过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我们了解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多重因素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多个方面的设计、控制与引导。考虑到远程教育的课堂管理的特点,远程教育更应该注重前期的对学生的研究、教学设计更加全面科学、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等,换言之,前期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远程教育更似“一次性”的不可逆的过程,可弥补的机会少。因此,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设计等是远程教育课堂重要的方面,这也是上文一直强调的部分。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教学活动在与教师对应的另一端———学生,不应该忽视教学活动中融洽的课堂气氛,这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软环境”,是教学活动的“保健因素”,这是也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特点关注的方面。

(一)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是远程课堂教育成功的关键内因

因为远程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管理手段欠缺,在此情况下,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成了课堂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决定着教学效果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目前,远程教育的教师,倾向于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管理暂搁一边。其实,教师不论如何研究学生,教学设计如何富有针对性与科学性,如果作为受体的学生不积极主动的接受,而是在课堂活动一边听课一边玩游戏,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极其必要的。课程内容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资源,比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等。惟其如此,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学习情境,课程内容才能有效传递,才能在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的支撑下有效放大,产生内涵更丰富的理解。在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课堂纪律的自我约束者,又是知识被重构、被重新理解的组建者。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以其原有的知识、理解为背景,对新的知识加以甄选,然后重组进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督促者。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树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教学理念,不再搞灌输式的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道理,引导学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其次,教师逐渐改变教学方式,以开放的、平等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远程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本就通过网络以及多媒体的帮助实现连接,双方的思想交流以及情感的认同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学过程脱离双方的情感认同之基础,教学活动还未正式进行,就已经中途夭折,教学活动陷入被动局面。“课堂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系统,现代心理学认为,教与学是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课堂上,师生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情感交流。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以平等的人格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敢想、敢做,追求卓越,营造宽松、和谐、富于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有效的教学取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的人际交往。”⑥鉴于上述情况,结合教师与学生的时空距离的实现,要想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有一定难度,但不是没有办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或者自己深有体会且有意义的人生感悟与学生分享,或者向学生提出一些自己设计好的问题,请学生回答,向学生请教,最终找到一些思想认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点,这样,便可以接近与学生的距离,为营造融洽的课堂创造了思想基础。当然,教师要不断的提升思想境界、人生的感悟、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养成高尚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不经意谈话间都可能流露出教师的综合素养。近些年来,教育界出现的一些有关教师的负面消息在一定的程度上透露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水准欠佳,这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树立。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生愿意与一位职业水准不高、思想道德欠佳的教师进行思想交流,更遑论听其教导。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篇6

近年来,研究特色有待加强、理论体系不够完善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该学科的建设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由此产生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情况,直接影响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吸引了众多教师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工作。王艳华构建了理论教学+专业案例+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技术经济学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刘东和陈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单一方案动态经济评价指标、互斥方案动态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等多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王艳娜和任志涛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体系,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渐进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樊瑜等人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对技术经济进行了教学内容、方式及考核等多方位改革。但目前很少看到针对财经院校技术经济学教学特点进行的改革工作。

长期以来,技术经济学课程内容相对传统,尤其是财经类院校内部开设的技术经济学与学校基础课程财务管理的内容关联密切甚至存在知识点的重合,缺少学科独有特色,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针对上述实际情况,结合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技术经济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本文提出将多属性决策的思维与方法引入课堂,既能够完善本学科固有的技术分析评价理论,又能够突出学院特色,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技术经济学课堂教学现状(一)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特色不突出由于是财经类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学生已然具备了技术经济学课程涉及到的很多基础知识,例如资金的时间价值、项目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因此,如果沿用传统的技术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将有近一半的知识点是在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且这部集中于前半学期,这就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浪费时间与精力,导致学生滋生懈怠情绪,即使对后续教授的技术创新等特色内容也难以重新引起兴趣。

(二与其他相关学科融合性不足,相对孤立技术经济学作为我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科学两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理论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创新与完善。实际上,目前技术经济学界对其理论构架、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也存在较多争论。该课程涉及到的例如技术创新等许多新的研究领域,理论较零散,缺乏系统归纳,同时该课程与我院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也不够紧密,相对单薄孤立。

(三)强调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缺少综合考察项目方案的全面思维

技术经济学以技术经济评价分析为核心,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项目与方案。但是实践中除了从经济效果出发,还需要考虑风险、环保、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对项目方案给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但在传统的技术经济学课堂中,却很少提到这种多属性决策的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技术经济学的应用与发展欠缺数学模型的应用,在解决复杂技术经济问题时精确度与可靠性不足。

目前技术经济学采用的评价方法大多都是来源于财务管理,利用exce软件等进行计算分析,相对单一,在商务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处理复杂问题时,存在不够精准可靠的劣势,同时也难以引起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生的兴趣与重视。

三、引入多属性决策的意义

针对以上技术经济学课堂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通过探索实践,将多属性决策的思维与方法引入课堂,可以很好地弥补教学内容的不足、解决教与学的矛盾。首先,技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对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价,而多属性决策理论与方法是管理科学专业重要的研究领域,将多属性决策引入技术经济学课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作用,二者互相补充又相互融合,才能够反映出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实际价值与意义;其次,多属性决策的思维与方法能够开拓学生眼界,既能理解经济性指标是如何影响技术方案项目的评价过程,又能从整体审视方案优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第三,通过多属性决策可以选取适当的决策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与使用,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精确性与可靠性,还可以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实践也表明,通过将多属性决策引入技术经济学课堂,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多属性决策章节设计

在技术经济学课程中,可以增设“技术经济分析与多属性决策”一章,讲授课时为2~4学时。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多属性决策与技术经济分析的关系、多属性决策的含义与流程、决策指标的选取与构建、决策方法的选取与应用等四小节。

(一)多属性决策与技术经济分析的关系

技术经济分析,强调审查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所以通常利用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等指标来考察备选方案的盈利能力,但是在实践当中,很多情况并非仅仅依靠经济效果来评判技术方案优劣,必须在考虑经济性的基础上同时讨论风险、环境、创新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就是多属性决策的范畴。

由于多属性决策能够帮助将备选方案通过综合评价分数排序,因此,利用多属性决策的方法可以解决互斥型与独立型两种情境的投资方案选择问题。

(二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技术经济分析流程

多属性决策也称为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普遍应用于工程、社会和经济系统等领域,主要解决指备选方案离散且数量有限的决策问题。引入多属性决策的技术经济分析可以采用的决策流程。

(三)决策属性的选取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篇7

近年来,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如火如荼,为大学英语课堂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微课作为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课程资源等的理论研究愈来愈深入,将其运用于一线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也越来越多,微课的优势和局限性也愈加明晰。因此,如何有效地将微课引入日常课堂教学,成为切??推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的突破口。

一、微课研究现状

近年来不断开展了各种微课教学比赛,从校级到部级,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从微课视频展示到基于微课视频的课堂演练,为微课模式研究提供了范例,为微课实践运用指引了方向,也为微课教学模式深入发展带来了动力。而微课相关话题论文研究数量在近两三年来出现大幅上涨趋势,可见关注之多。从近两三年的中国知网以微课研究为主题的论文数量(2015年为2923篇,2016年为4615篇,2017年第一个季度已逾千篇)和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不难发现,微课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新的突破口和关注热点。在经历了最初的翻转课堂,慕课等在线学习模式之后,微课的出现更接地气。它的特点是“微”――内容短小,“精”――重点突出、“活”――方式多样(制作方式,呈现方式和教与学的方式)。纵观微课研究,关于关于微课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把作为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实践,探讨教师制作使用微课的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实践更多的体现了“教”的改变,受众学习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尤其是基于微课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并没有系统形成。而关于微课的理论研究则主要体现在宏观的微课课程资源平台的建设研究和微观的微课作为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和微课制作设计主题选择等方面的方法技巧研究。总的来看,关于微课的理论研究成果显著,比如对微课的概念界定,优劣势分析,系统发展预判等,这些无疑为后续的微课融入教学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指明方向。

二、在大学英语课堂运用微课的实践及思考

微课的运用是教学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的又一次创造性融合。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程,面临着削减课时、英语学习重视度下降的严峻现实,困而思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调动好学生学习积极性,刻不容缓。而以短小精悍,形式新颖著称的微课无疑为大学英语课堂改革注入新活力。一线的微课实践主要集中在把微课这一新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创新手段在课堂内使用,多停留在单枪匹马的零星尝试,存在微课知识点选取碎片化,难易程度两极化等问题,且受制于课程规划设置等诸多客观因素,缺少系统规划和长效机制,并没有成为系统的线上线下学习课程体系资源,从而导致微课资源分享使用率很低。“微课功能定义偏向教师专业发展而忽视学习者的有效学习”,聚焦常规课程的碎片化处理,过于追求形式上的资源制作,生成了大量的微课资源,但是尚未重视微课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两个范畴之间融合,导致资源建设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有效学习(郭宏伟,142)。以笔者为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引入微课模式时,有一些启发,将微课作为教学手段的优势很明显,比如将一些知识难点做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有不错的收效。学生的注意力有所提高,课堂互动更为频繁积极,知识点掌握的更好。但是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等自主学习环节以及线上互动活动并没有积极展开(主要受长期被动学习习惯和资源平台使用率较低的影响,),碎片化的知识点也很难串联起起成为,缺乏系统性,无法涵盖整个课程(这涉及到微课选题,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做成微课,有些知识点演练操作困难耗时)。所以,微课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改革探索还要继续一段时间。有专家提出基于微课的教学渐进发展策略:第一阶段,引入,了解和熟悉微课;第二阶段,校内试点微课应用;第三阶段,树立典型,推广优秀微课;第四阶段,形成高校微课教学体系;第五阶段,基于微课资源的慕课开发模式(赵鲁华,35-36)。而就笔者所了解的身边的课堂教学现状而言,微课进入大学英语课堂还处于第一,二阶段,若要将碎片化的微课微课构建为课程体系资源,目前来看,有现实困难,比如依靠个人而非团队的微课前期设计制作相当耗费精力,且并不能保证每个微课视频资源都质量上乘;课堂现场展示演练效果明显好于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涉及到学生对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课程的认同程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问题);建构微课课程体系需要人力、物力、政策等配套资源的大力支持。

三、务实之举:微课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发展的混合式教学

既然大规模开展微课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尚不具备,亦不可能完全传统放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局限于当前的实际教学现状,教师技能,设备资源,学生特点,真正的意义上的微课教学还是不现实的。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发展微课教学,才能真正进入实际教学应用中(赵鲁华,34)。也就是说,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微课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成为互补。微课“可以满足学习中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需求”(张云霞,36)。而实践表明,目前阶段,将个性化、趣味化的微课模式融入传统课程教学效果明显,切实可行。而且这种线上线下的网络与课堂结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拓宽了教学时空,弥补了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固化模式,保留了传统课堂的系统教学优势,又凸显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模式的优势,教学效果、学习效果都可以得到极大改善,亦可以有效化解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正如一些专家所言,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互联网的师生互动,是面对面的课堂授课与网络学习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刘凤峨,73)。

为促进微课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应注重微课技术的普及,微课制作团队的建设、微课线上线下分享使用的量化管理和监督考核,并逐步构建微课课程体系。在微课试点阶段初期,由改革意愿强烈、愿意尝试变革的教师先行实践,根据课程特点自行设计制作相关微课,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不断实践尝试,探索微课模式的使用效果、总结与传统教学模式共存互补方式,为今后系统推行微课积累经验。在微课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后,应对教师进行微课制作技术集中系统培训,使其打消技术顾虑和技术抵触情绪,从而为规模化的微课制作和运用打下基础;组建微课制作团队,负责整个课程相关微课话题筛选、设计、制作,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定期投放相关单元的微视频、微课件、微练习等学习资料,确保线上自主学习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分享,同时应该制定相关的课程考核标准,包括教师教学考核、学习在线自主学习考核监督机制。自下而上的摸索实践和自上而下的组织引导相结合,课堂模式局部改善和课程体系规划改革相衔接,将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循序渐进推行开来。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篇8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黑板教学的利弊,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提出应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结合,互相补充,各取其长.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向教学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学校和教师两方提出要求:校方应重视教室教学环境的设计,包括电脑桌、多媒体屏幕尺寸和黑板尺寸、灯光开关等几个方面的设计;教师方应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包括高水准的课件制作、师生间的互动、教学艺术等几个方面.

多媒体教学自九十年代诞生以来发展迅猛,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大有取代传统的黑板教学之势.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创建了一个立体的多元化课堂环境,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它让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让教学课堂更生动,氛围更好,并且具有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当然,这种教学手段同时也存在弊端.例如:课件水准不高、教学节奏难以掌握、师生间的互动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缺点一块黑板与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虽然在视觉效果与信息量等方面不如多媒体教学,但从综合上来比较,显然是传统教学更易体现教师个人教学魅力,并且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结合,各取其长,相互补充,以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1、现代课堂教学弊端剖析

1.1教学的根基

传统的黑板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如:缺乏直观性与形象性.课堂教学是一种二维空间的平面教学,同时书写板书占去了教师很多时间.多媒体教学就正好弥补了上述的不足.当多媒体教学进到课堂时,师生都拍手称好,对它充满了期望—期望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事实上,其效果并未在意料之中,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教学是一项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并积极的互动,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具体形式如下:

1.1.1教师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拟定教学方案,如:对教材进行筛选、组织和编排,形成一个详略得当、有条不紊且结构优化的知识体系。在平常应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不断的修改及完善教学的方案.

1.1.2教师授课时应重视教学方法和对于教学艺术的灵活应用.优秀的教师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同时对教学艺术多加重视.如此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并能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精神,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开发思维—在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下完成学习.

1.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课件不理想.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们大多需使用课件.而教师很多时候选择购买现成的,这就意味着,授课的教师实际上并未参与制作这一类的课件,大部分的制作的技术水平含量较高,但是缺乏个性.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充其量只是一位解说员的角色,即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也没有体现教师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这样的课堂无异于旅游观光,课件是景点,而教师就是导游.因此这类课件在使用时效果不够理想.当然还有一部分授课教师自己制作,这类的课件能保持教师的个性,但需要教师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由于一些授课教师在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局限性,制作的技术水平没有体现出多媒体的优势.

1.2.2教学节奏掌握不好.让学生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是老师的任务与职责.因此就算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掌握得十分娴熟,但这并不意味他的学生就能够学到实用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因此,教师还应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时常进行加工,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授这些教学内容.教学速度、教学节奏是其中两个起主导性的方面.据相关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主要为以下几点:①上课速度太快,思维跟不上,不易记载、整理笔记,对于所授的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和很好的吸收;②条理性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结构难于把握,不能够及时跟上老师的思路;③长时间看屏幕眼睛容易疲劳.有时不但内容未听懂,先把视力给毁了.类似这些的诸多因素,造成学生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心理疲劳,思维不够集中,思路不够清晰开阔等.

1.2.3师生间的互动差.板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教师执笔在手,板书为序,指到哪里,讲到哪里,听到哪里.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学习兴趣,保持高度注意力;有利于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黑板上.多媒体教学便于演示和讲解,少了板书.学生看不到直观的板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演示速度过快,导致学生记笔记速度各异,条理不够清晰,思路容易紊乱.通常多媒体播放的速度过快,知识点的快速跳跃未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笔记,这时常影响着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理解、整理、消化及吸收.当学生还忙于将视线在屏幕与笔记本游离的时候,一节课已经结束了.教师通常是长时间坐在电脑旁对课件进行讲解,视线始终注视在电脑屏幕上.如此,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远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沟通的机会缺失了.

2、现代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2.1校方应重视教室教学环境的设计

学校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改进教学环境,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是好事,但在一些细节上却忽视其使用时的合理性.本文希望学校能够多加重视电脑桌、多媒体屏幕尺寸和黑板尺寸、灯光开关等多方面设计在使用时的合理性.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

2.1.1电脑桌的设计

多媒体教学离不开电脑,然而电脑需要电脑桌,电脑桌摆放的位置、高低和大小等方面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现实中,大多数多媒体教学所使用的电脑桌的设计极为不合理,校方往往多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去设计电脑桌,时常忽视了电脑桌的核心作用—更好满足教学的需要,当然同时也包括教师在操作时是否方便、教案教材是否有足够的位置摆放、与学生的视觉互动是否流畅等多方面.电脑桌的摆放位置往往设置在靠近窗边的讲台一侧,这样的位置,十分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电脑桌高度过高,教师坐着操作电脑时,不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视觉互动;教案教材在桌上摆放的位置也不够.希望校方领导在购进电脑桌时,能更多的征求一线上课教师的意见,设计出来的电脑桌不仅应满足管理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能满足教学上的需求.

2.1.2多媒体屏幕尺寸和黑板尺寸的设计

现实中,大多数多媒体教学中使用的屏幕尺寸大小及布置位置及其不合理.屏幕尺寸过大,且布置在正中央,当屏幕完全下降时,黑板几乎被完全遮挡.这样的设计,使得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的结合过程中出现了矛盾.我们都知道,教学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较抽象的内容,只凭口头叙述是难以使学生理解的,例如建筑施工工程,通过视频或者动画效果,使得施工过程清晰明了,让教学内容更具形象化.而对于一些理工课程,例如数学课程的公式演算过程,基于应让学生的思维能及时跟上老师上课的内容,采用传统板书教学的效果更好.上课时,一些抽象模糊的内容适合多媒体教学,另一些较为公式化的内容适合板书教学.因此,为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兼顾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屏幕尺寸和黑板尺寸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设计:以互为不干预为前提,使两者兼用—当屏幕完全下降时,黑板仍有足够的一部分能用于板书.

2.1.3灯光开关的设计

教室中灯光的开关大多数是安装在门口的出入处,电脑桌一般是摆放在较门有一段距离且更为靠近窗的位置.实际上,这样的设计并不十分合理,让老师们在使用时很不方便.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使用黑板板书教学时对灯光的要求不一样,为避免学生观看屏幕时感到刺眼,使用多媒体教学比使用黑板板书教学时所需的光线更为暗,尤其必须关掉靠近讲台的灯.教师在讲课时,根据教学的内容,时而需要使用多媒体或黑板进行教学,因此需去开、关灯,然而,不过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教师却需要从电脑桌走到教室门口处,即费时又耗力.所以,灯光开关的合理位置应该设置在电脑桌附近,便于教师操作.

2.2教师方应重视课堂的教学效果

2.2.1高水准的课件制作

PowerPoint是Microsoft公司Office办公软件包中的幻灯片制作软件,它以其易于使用、操作方便、多媒体集成、图文并茂、表现手法丰富、预设性强以及便于保存和修改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受到了教师们的青睐。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一个成功的PowerPoint课件是制作者在深人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以及自身对Power-Point软件掌握熟练程度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2.2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不应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讲解,而该尽可能站在屏幕前或走到学生当中去讲解.在讲解的同时应时时注意学生对所讲知识的反映,并应通过学生的反映来调整讲课速度和节奏,对于授课的重点、难点,还应使用板书作必要的补充,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和留足充裕时间给学生做笔记.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那么就算课件的制作水准再高,也是一堂失败的课堂教学.

2.2.3教学艺术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篇9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48

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阐述:“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师生处于积极的学习氛围之中,因而能经常、有效地感染、感召和鞭策学生和睦团结、勤奋进取;同时也激励和鞭策教师认真负责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不断加强自己业务和道德修养,以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这段精辟的论述,深刻地阐述了创建学生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保证。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实质是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呈现。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者自然是其中的桥梁和纽带,而这种桥梁与纽带的实现靠的是教者的教学艺术。

教者的教学艺术是多方面的:备课有备课的艺术,上课有上课的艺术,活动有活动的艺术……笔者感到以下几方面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心理素质是可以借鉴的。

1教学导语要具有吸附性

一名好的老师,并非要像有的作家的作品那样“开门是山”,而应像一些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那样,先卖一个“关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笔者感到艺术家所卖的“关子”,与我们的教者课上的“导语”是相似的,作用也是相同的。

笔者曾听到这样一节数学课《直线的基本性质》。教者上课后,首先启发学生说:“老师把肉包子向远处抛去,老师身边的一只狗直线跑去吃包子呢,还是曲线跑去吃包子呢?”学生跃跃欲势,争先恐后地回答:“当然是直线跑去吃包子”。“那为什么狗不曲线跑去吃包子呢?”教者接着问。道理非常简单的――直线距离最短,曲线距离长。教者用了这样一个幽默的“导语”,既提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形成,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导语在一节课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它是一堂课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点。教学导语的作用优与劣,关系到学生学习情感激发的优与劣,也关系到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与劣。

良好的“教学导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以举例子打比方,有的可以讲故事做游戏,有的可以设悬念猜谜语。说说、唱唱、跳跳也未尝不可。用时要因“地”制宜,要用得“巧”,用到“妙”处。

2教学方法要具有多维性

良好的教学导语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欲望能否持续和发展决定这节课教学的胜与败。笔者感到除教学内容安排的好与坏外,教学方法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学方法只有实现“多维”性,才能起到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

全国特级老师霍懋征老师在吉林讲学,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采用了“教―扶―放”的三步曲。教,教得有条有理,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扶,扶得不偏不倚,学生学得扎实有效;放,放得自然得体,学生学得头头是道。教者融讲授法、分析法、辅导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方法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持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学方法体现了“多维”性的特点。教学方法的和谐,也减轻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效果又好。可见教学方法的“多维”性,实际目的是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练习设计具有新颖性

新知识传授过程,实际就是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相互交替、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一直紧张工作着,分析、判断、整理归纳形成一个新的概念或理论,而新概念、理论形成又必须进行必要的强化,使新知识记忆加深加固,这一工作又必须靠练习这一教学环节来实现。在这一环节中,既要保证大脑的有效回忆,能为练习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又要使大脑在紧张中松弛下来,但求知的欲望不减,这就需要以练习内容的形式来调节,即练习内容设计的新颖性。

笔者听过一节《十以内加减法》公开教学课,教者新授过后,在练习的设计中克服了传统的口算与笔答,却把练习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推火车、摘苹果、夺红旗、找朋友,练习形式新颖别致。教者寓教于乐,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很好。

练习内容设计的新颖通常体现在:练习内容具有层次性,练习方式方法的新颖性,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4教学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得到实现的,学生活动的好与坏,除良好的教学导语、多维的教学方法,新颖的练习设计之外,教师的语言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感到,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能唤起多少学生学习的勇气,教师那一点点挚爱的眼色可扬起多少学生理想的风帆,教师那鼓舞的语气会使多少学生向终点冲刺,但有时教师的一句沮丧的语言可以导致一个学生一时、一刻乃致一生的遗憾。由此笔者感到注重教师课堂语言艺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心理素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事关重大,不可轻视。

良好教学语言艺术通常体现在语言的准确性、清晰性;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语言的启发性、激励性;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等。艺术的特征体现在科学的运用上。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篇10

关键词:MOOC;SWOT;高等学校;优势;挑战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04-02

以Udacity、Coursera、eDX为代表的MOOC平台自2012年成立以来,迅速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加快推动MOOC平台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应用,中国也不例外。位于第一梯队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积极做出响应,陆续推出MOOC。但还有更多的大学仍采取观望态度,不确定MOOC会对高等教育产生怎么样影响。因此,充分认识我国高校开展MOOC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开展MOOC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高校开展MOOC的优势

1.1有优秀的教师资源与课程资源

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高等学校,尤其是知名高校是我国优秀教师资源与课程的集中地。但是由于优质资源的有限性,很多学生与知名高校无缘,没有机会坐在教室里聆听中国最优秀教师授课。而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的MOOC正好可以解决此种矛盾。高校开展MOOC可以大范围地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

1.2有丰富的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

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各高校纷纷开始开发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涵盖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各高校积累了丰富的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组建了精品课程开发团队,开发了丰富的多媒体课程资源。部分优质精品课程可以在引入MOOC理念的基础上转型升级为MOOC课程,这便为MOOC的开发节约了成本。此外,开发精品课程的经验可为MOOC的开发提供借鉴,进而打造优质MOOC资源。

2高校开展MOOC的劣势

2.1开发的MOOC课程学术性强,“实用性”稍弱

目前,很多的MOOC课程是高校优质课程的升级版,其学术性一般较强。但由于参与MOOC学习的学习者来自全球,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术性又不能过高。所以高校开发的MOOC课程既缺乏高学术性的研究型课程,也缺乏和职业内容相切合的培训性课程,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其实用性较弱。

2.2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快速适应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与主体,是课堂的真正驾驭者;教师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步骤授课,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接受与反应情况调整教学过程。而在MOOC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视频教学只有10-15分钟,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设计模式,将系统化的知识碎片化,并将各知识点融合到各种任务与问题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而学生也要适应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克服互联网中的各种诱惑,坚持学习完成所选课程,并最终将知识重新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MOOC课程完成率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与学生还没能很好地适应MOOC教与学的模式要求。受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与学生要适应这种改变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3高校开展MOOC的机会

3.1应时展需求

网络时代,我们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继续推动高校建设并向社会开放在线课程,促进中央部门高校支援西部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积极支持、推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和在线教育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建设,扩大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在提升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开发高质量课程,借助MOOC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交给高校的重要任务。

3.2探索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传授式阶段,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直饱受诟病,但却因各种惯性等因素的存在,一时无法改变。MOOC是一个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时机。MOOC的开发及应用,可将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尝试探索适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3.3提升学校知名度,抢占信息化制高点,增加国际话语权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招生宣传和资源优化配置迫在眉睫。MOOC的学习者来自全球,是个国际化的舞台。通过向公众提供MOOC提升其学生市场占有率、扩大影响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借助网络占领高等教育市场也是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举措。

MOOC把全球高校放在一个平台上,这是人才竞争的必然结果。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推出的第一位MOOC名师于歆杰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国际化的平台,‘有理、有利、有节’地说出自己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观点,毫无疑问,我们将在世界最顶尖人才的竞争中失去话语权。”

开展MOOC不仅可以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还可以提升学校知名度,在国际化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3.4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MOOC的到来曾引发了很多高校老师的担忧,“将来我会不会失业?”

的确,MOOC对教师职业肯定会有影响,可能会使高校老师的分工更细化,有些老师可能会是课程主讲老师,有些老师可能主要是进行课程辅导答疑,有些老师可能要进行课件制作……但新技术的出现只能使生活更美好。20个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三千万农民,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只有30万农民,其他的人并没有失业,而是找到了更好的工作。电商的到来是如此,MOOC的到来也是如此。MOOC是新事物,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应该接受它,并能适应它的存在,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被时代所淘汰。

3.5积累教学大数据,开展教学研究

高校开展MOOC,可以记录学习者学习的每个过程,积累教学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定量分析课程难易程度、学生接受程度等,从而更好地分析学生需求,为学生推荐不同的学习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也可以结提炼教学规律,并将之应用到人才培养与选拔中。

4高校开展MOOC的威胁与挑战

4.1MOOC可持续发展模式未发展成熟

MOOC的开发不仅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国外MOOC能够迅猛发展主要依托大量风险基金和慈善基金的涌入【1】,而我国MOOC还主要依靠政府与学校财政支持。清华大学的一门示范课程的投入就达到了五六十万元,仅片花就花了几万元,有时一门MOOC从设计开发到运营至少需要上千万元。显然,仅仅靠政府与学校的财政支持,MOOC很难一直走下去。由此可见,目前MOOC建设的关键不是平台技术,而是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这是目前也是将来大多数高校在进行MOOC建设中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

4.2MOOC课程推广难度大

我国开始MOOC开发相对较晚,受制作水平与宣传推广等方面的限制,国内MOOC课程受欢迎程度不如国外MOOC。网易公开课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在其所有视频课程中,“国际高校公开课”和“TED演讲”最受欢迎,两者相加占了观赏人群的86%,而看“国内高校公开课”者,仅占13%【2】。由此可见,要想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MOOC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3MOOC开发相关激励机制还未形成,教师开发MOOC的积极性不高

一门高质量的MOOC课程的投入是很大的,需要专注教学和有奉献精神的老师。MOOC课程绝不是单纯地把线下的课程搬到线上这么简单,而是需要重新设计课程,以适应线上的学习模式。线上课堂需要教师重新设计课程内容,需要用更简洁更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需要更多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需要教师时刻关注论坛内容以满足学生答疑需要……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中在对老师进行评价时,重科研轻教学,对MOOC开发支持力度不够,缺少相应激励机制,教师很难将过多精力投入到MOOC开发中。没有教师的高度参与,高质量MOOC就很难出现。

5小结

MOOC作为一种教育领域的创新,不仅带来了恐惧,也带来了重燃的希望,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我国高校开展MOOC既有优势与机会,又有劣势与挑战。我们应该发挥其优势,接受挑战,积极思考如何利用MOOC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入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篇11

听课者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入学生的角色中,才可能设身处地,放下架子,俯下身去,真真切切地做一回学生,使自己处在“学”的状态中。

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应该是“学生说了算”。尤其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听评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回溯和观察教师的教。

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学生的知识是否获得增加,学生的潜力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体现,这些都是衡量课堂优劣的依据。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课堂教学;着眼学习状态,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去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力求精致,用细致观察的方式方法去评价;追求教学和谐,看教师如何适应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评价。

“课堂优劣谁说了算?”这应该不是个问题,因为,对教师课堂已经有了“说了算”的评价方式。一种是他人评价,就是确定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一套评价表,组织同行或者专家,通过听课评课,量化打分,确定优劣;另一种是“考试说了算”,不是看老师课堂讲得怎么样,也不是看平时学生的学习态度怎样,学习感受如何,而是看考得怎么样,学生考得好就是老师教得好,就是老师课堂教学有水平。

他人“说了算”,评价的主体是人,但是恰恰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仍可以视为“目中无人”;而考试说了算,分数成为了唯一标准,以分取课,更是没有了人的印记。而且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都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把教师的教材解读、目标确定、环节设计、结构呈现、资源整合、手段运用等作为评价依据,是“以教论教”,以知识为本,以分数为本,只见知识不见人。可见,“课堂优劣谁说了算”,这似乎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恰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而要解决“老师的课堂优劣谁说了算”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课堂教学为了谁?

对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一个基本的观点,应该没有人怀疑。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所“为”,这种“为”既包括学生获得知识、情感等的发展,还包括学生如何由学习的起点走向目标(终点),中间桥梁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因此,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学生的知识是否获得增加,学生的潜力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体现,这些都是衡量课堂优劣的依据。

所以,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应该是“学生说了算”。尤其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听评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回溯和观察教师的教。

第一,评价的角度: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老师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过一个案例:年轻的校长在听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给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致当教师向同学们问道:“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校长竟举起手说:“我!”很显然,这位年轻校长首先是把自己作为学生来听课,来感受那位几何老师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看,那位老师的课一定是好课,吸引了学生,以至于年轻校长也深深地进入了学生角色。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听课者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入学生的角色中,才可能设身处地,放下架子,俯下身去,真真切切地做一回学生,使自己处在“学”的状态中,就会像那位年轻的校长一样。所以,我认为,作为听课者站在学生视角的时候,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节课我听懂了吗?有哪些自己可以掌握?还有哪些自己无法理解的?有没有引发自己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评价教师所讲的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我们放弃学生立场,就会将课堂中的优势归因于教师个人的能力,将课堂中的劣势归因于学生或者外在的环境,从而错失站在学生立场设计与体验课堂教学的机会。

第二,评价的指标:着眼学习状态,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去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上课教师自己讲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课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课,不是好课。老师的课堂教学的优劣,不应该只看老师的所谓专业素养,教学艺术,诸如教师的语言是否有感染力,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等。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崔峦曾说过这样一句平实却意味深长的话:“课堂不是展示自己,而是忘掉自我。”教师的课堂没有必要由同行、专家给结论,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学生。我认为,评定一堂好课,主要看学生的两个指标,一是看学生的眼睛是否一直关注老师,紧盯老师,二是看学生的表情,如果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开心幸福的表情,不管专家评委说什么,都无法否认这样的教学是最优的。所以,学生的反应可以说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面“镜子”。所以要从学生的学情、学趣、学力去确定权重和指标。

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指标:一是注意状态,就是看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课堂上所讨论的核心话题,并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学生倾听是否全神贯注,交流对话是否有针对性。二是参与状态,就是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以饱满的情绪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三是交往状态,就是看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班、组内能否进行有效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交流,遇到困难时能否主动和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四是思维状态,就是看学生是否围绕讨论话题积极思考,交流发言时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五是生成状态,就是看学生是否全面达成了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学生是否能体验成功并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第三,评价的方式:力求精致,要用细致观察的方式方法去评价

目前中小学的听评课成为一种形式,为听课而听课,为评课而评课,走过场而已:往往没有主题、没有重点,存在着任务观点、应付检查等散漫现象;听评课者以旁观者的姿态评头论足,不能与授课者共同融为学习研究的共同体;传统的听评课往往就事论事,就现场教学过程的一些现象和枝节来谈看法,而缺少研讨的主线,缺乏问题解决的针对性,等等。而课堂观察则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微观分析,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分工和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信息,并依据信息作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和研究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开展主题性观察与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尤其注意观察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诸如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注意力,等等。听评课的老师主要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细节分析他们的学习状态。像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就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如表情呆滞,则说明听课走神;如眉头紧锁,则表明疑窦丛生;如点头微笑,则表明理解接受。再如,观察学生的注意状态,可以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看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也可以看学生的听讲、作业是否全神贯注等。因此,运用课堂观察去评课,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而且观察的角度小,又把细节放在新课程背景下去分析,深入挖掘,挖出本质的内容,从理念到行为,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不仅能准确评价课堂,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第四,评价的境界:追求教学和谐,看教师如何适应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课堂,最终的目的是引导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我们也要关注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创造适应学生的教学,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和谐。首先,看教师如何适应学情。学情决定教法和学法。教学中,老师只有按照学情来安排教学,才算做到了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力。有些内容是学生需要自己学的,就干脆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己研究,老师可以大胆地放,大胆地让,把时间给学生;有些内容需要老师巧妙地引导,需要老师帮着克服一下,需要老师轻轻指点一下,老师要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以援助,给以提醒,给以分析;有些内容有些难度,老师要多多引导,多多分析,多多讲解,理一下思路,找一下方法。尤其是教师的“讲”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就是“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会的不讲、能学会的不讲、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讲”。其次,看教师如何适应学趣,就是如何适应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体验决定学生课堂学习情感的核心因素,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还决定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指数”。所以,我们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优劣范文篇1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合理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堂教学已经进入各个教学领域,特别是在高等院校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由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关系到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关于多媒体的合理使用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对传统教学的简单补充,而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然,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优点正被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一)知识难点的易掌握性。

对于传统教学难以奏效的内容,如语言文字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形式与关系、较为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借助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动画模拟或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效果极佳。即降低了教师的讲授难度,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性增长的信息化社会,人类知识总量在不断增大,知识体系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掌握这些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可以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网上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甚至任何一座图书馆所能提供的信息量,这无疑将丰富和充实传统教学的教学资源。

(三)灵活性。

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以图、文、声、像、影并茂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大大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单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呆板枯燥的教学格局。

(四)高效性。

多媒体教学集语音、视频、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把抽象化的文字信息扩展为易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的多媒体信息,再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同的感官在同一时间内接收到同一信息源的信息,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开放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封闭式的教学,不能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教师和学生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展传授知识的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借助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可以实施远程教学,这一方面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另一方面又扩大和延续了教学时空,使相距遥远的教师和学生能进行异地相互沟通,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二、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那是不是多媒体教学就完美无缺了呢?当然不是。跟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也存在它的局限性。

(一)师生交互的缺位。

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有不少优点,但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却是计算机无法取代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具灵活性的,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地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如果一味地追求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网络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感情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无论多媒体电脑的界面如何友好,计算机总是死的,是没有生命的,怎么都比不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目标意识的迷失。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且变换快,学生不易及时进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有些教师误认为,信息越丰富,刺激性越大,所教授的材料越易于被学生掌握,效率就越高。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实际上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淡化了学生信息采集的目标意识,使学生往往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知识获取量相当有限,反而妨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过度强调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多媒体引导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另外,并非所有课程(内容)的教学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等。

(四)能力培养的弱化。

计算机的特点是能够使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但是过分依赖多媒体计算机,把一切问题都形象化,随之也带来了学生能力培养的弱化的问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操作能力等被削弱,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多媒体教学的合理使用

如何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是当前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

多媒体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多媒体是帮助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我们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能直观、深刻地掌握知识,而不是让他们被花里胡哨的图片、视频所吸引。同时,我们要警惕高科技包装下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应多给学生留下展示的空间,留下创造的动力和创造的空间。传统教学的优势应当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

(二)使用多媒体不是把课本搬上大屏幕。

如果教师把课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大屏幕上,那么就变成照本宣科了,显然,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电子教案不是教材的罗列,也不是教师讲课内容的翻版,不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讲解和板书,不能对着教学课件宣读。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适用则用,不适用则不用。

多媒体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课程,有的课程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科技手段,应把学生学习效果放在首位。因此是否应用多媒体教学,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要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四)及时总结多媒体教学经验,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应认真对本堂课进行总结评价。看看用多媒体教学是否将重点、难点已解释清楚,测验一下学生掌握内容的程度,多听听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意见,多思考、多分析,及时发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还应及时总结多媒体教学的经验,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这样,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才会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四、结语

总之,现代教学手段中离不开多媒体的使用,但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真正为教学服务。理想的教学应该把教师与多媒体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孔文.对高师院校多媒体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世界文化的特征范例(12篇)

    - 阅0

    世界文化的特征范文篇1论文摘要:本文从服饰的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继承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中国服饰元素.....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范例(3篇)

    - 阅0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历史机遇.....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