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定义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篇1

[关键词]贸易摩擦新动向贸易保护

我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2007年,国外对华发起反倾销62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5起,共有18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反倾销案件,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为13起,占同期对华反倾销立案数的21%;其次是印度,为11起,占比18%;欧盟居第三,为7起,占比11%,这3个国家(地区)对华反倾销案件总数占同期对华反倾销立案总数的50%①。此外,2007年我国共遭遇美国337调查11起,主要涉及医疗器械、电子及化工等行业的产品②。中外贸易摩擦的高发深刻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格局。

一、中外贸易摩擦的新动向

1.摩擦手段从传统贸易壁垒转向新贸易壁垒。入世以来国外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关税壁垒以及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壁垒日益弱化,转而采用更具隐蔽性、针对性、形式合法性的新贸易壁垒。所谓新贸易壁垒,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两反一保”为核心的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传统贸易壁垒从商品数量和价格上实行限制,新贸易壁垒往往着眼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还涉及国内政策和法规。

2.摩擦对象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均为发达国家,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和巨额顺差的形成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外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运用反倾销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印度和巴西则是其中较为活跃的成员。发展中国家对华发起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等领域。

3.贸易摩擦涵盖的产品和内容迅速扩大。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结构优化,贸易摩擦的重点开始由低附加值的产品扩大到高附加值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纺织品、轻工产品,入世以来,贸易摩擦领域迅速扩大到机电、医疗保健品、化工产品、微电子产品、食品土畜产品等,其中轻工产品、化工产品、机电产品是遭遇贸易摩擦最频繁的领域。贸易争端的内容也从价格、数量快速扩大到食品农药残留,陶瓷含铅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包装物可回收指标等。此外,贸易摩擦还从有形商品扩展到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无形产品。

4.贸易摩擦领域从微观层面向制度层面延伸。当前,贸易摩擦的争执点已经从产品、企业等微观领域延伸到涉及政策、体制等根本性、全局性问题;贸易保护的作用点由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投资、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例如,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税收政策、劳工标准等屡屡招致外方责难,显现全方位冲突;而贸易保护的手段更加花样翻新、种类繁多,除传统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外,环保、质量安全、标准、知识产权等成为新热点。

二、贸易摩擦新动向产生的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这是产生各种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现实生活中自由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很少公开出现在政策和法规中,总要和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相结合,以寻求更加合理和隐蔽的外衣。因此,尽管贸易摩擦的本质的、深层次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但在现实世界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通常是非常具体的,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

2.政治因素。美国的情况能很好说明贸易摩擦的政治根源。第一,美国实行国会管理贸易制度。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权在立法部门,而不在行政部门。这种权力格局使得贸易政策的制定不能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标准,相反容易滋生贸易保护主义。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每个议员代表选区和特定阶层的利益,这种格局决定了议员不会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来权衡利害关系,而只是从本集团和地区的利益出发做出抉择。同时,美国的政治都是有钱人的游戏,这些国会议员基本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利益,他们就会置社会最高福利于不顾,而选择制造障碍,贸易摩擦由此而生。第二,在美国的政治舞台活跃着特殊利益集团,一个很奇怪却经常发生的现象,就是越是小的利益集团越是活跃,其诉求往往得到体现;越是大的利益集团越容易松散,对政策的影响经常不如小利益集团。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美国往往为一小部分群体的利益和贸易伙伴产生贸易摩擦①。

3.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增长方式存在不足

(1)贸易增长方式粗放和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近30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9%,外贸年均增速接近20%。但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贸易增长,都存在着增长方式粗放的弊端。长期快速增长往往造成相关制度建设滞后,近年来国外针对我国政府干预经济、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环保、企业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发起的贸易纠纷,固然有国外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但反思自身也有不少问题。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不但直接冲击了国外部分国家的相关产业,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担忧和恐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际利益格局的改变。无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企业利益角度出发,这种利益调整都有可能引发国外政府的抵触。200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1633亿美元,同期中美贸易总额3020亿美元,两者比值为54%,就中美贸易不平衡规模而言这个问题已经足以把经济问题演变成美国国内的政治问题。

(2)产业结构和产品标准的制约。我国的新兴产业同发达国家比处于劣势,而我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又具有同质性。我国不少产品重数量、轻质量、轻标准,对国际标准的重视尤其不够,在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等方面距离国际通行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此外,我国产品出口长期以价格竞争为主,低价格竞争严重制约了产品内在质量的提升。

(3)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政府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距离按照WTO的一般规则管理经济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在中外贸易摩擦中,特别是反倾销诉讼中,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已经成为国外滥用WTO规则,对我国出口企业实施不公正待遇的重要借口。在实际的反倾销诉讼案中,美国商务部从汇率、工资自由谈判、允许外国投资的程度、国家对于生产方式的控制、政府对资源分配以及企业产品价格的控制以及其他方面,对中国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仍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商务部的做法固然有维护美国利益的色彩,但是从美国商务部提出的问题来看,我国在以上相关领域的制度的确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4.技术和标准的差异。包括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各种生产、销售、包装、检验、边境措施等技术和标准,包括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与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规范,环境卫生标准,自愿性标准等。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差别很大,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和在国际经济中的优势地位,设置一些自己容易达到而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技术标准,阻碍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输出,从而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针对技术和标准差异设置的贸易壁垒具有形式合法、手段隐蔽、复杂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已经逐步取代传统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成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也是产生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

5.WTO体制的不完善。WTO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了各国经济增长和改革。但WTO框架制度也有不完善之处,一些弹性条款对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使用软弱无力,给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滥用提供了法律借口。

在争端解决机制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WT0争端解决机制程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大多数时候,它们需要求助于收费昂贵的发达国家的法律机构。这大大降低了发展中国家起用争端解决机制以维护自身利益的效率和意愿。WTO争端解决机制缺乏对拖延执法的约束机制。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执法的公正性也有待加强。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对WTO条文的解释,对协议中互相冲突的条款的裁定,常常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或加强发达国家的权利。

三、应对中外贸易摩擦的总体战略

1.客观看待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根源。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现实的国家利益,都有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都有自由贸易所不能解决的现实需要,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贸易保护。贸易保护主义是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的混合体。对待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合理做法,要能够抵制,甚至可以采取针锋相对的制裁措施。反制措施是我们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项基本措施。有时候消除贸易保护主义最有效的武器往往是贸易保护主义本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而言,我们遭受的贸易摩擦较多,但自身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影响力也是非同小可的,这是维护本国利益,争取公平贸易环境的重要基础。有些贸易保护行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例如欧盟、日本的食品卫生标准的确比我国标准高许多,生产过程控制、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甚至对动物本身的福利都有具体规定。相对而言,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是滞后的,应该充分重视国际规则和进口国的相关规定,努力提高自身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而不应对此类限制一律指责为贸易保护主义。

2.重视政治解决途径。影响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取的贸易政策,有经济方面的考虑,也受政治制度的强烈影响,贸易政策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结合,是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相互平衡的结果。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应对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现有的政治体制下,贸易保护主义仍有其深厚的根基,但这并不能改变与发达国家贸易向前发展的大趋势。要加强国际间政治经济的全面合作。特别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在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上,在确保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加强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立场协调。在经济问题上,在国际上,如国际能源问题等加强磋商。在双边经贸合作方面,由于我国对美国的巨大贸易逆差,在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下,可以在某些领域优先对美国实施市场准入,尤其在服务业的优先开放上。可以通过利用和我国有贸易往来、在华投资的外商、学术界以及其他主张自由贸易、希望推动与发达国家贸易发展的力量,对美欧等国家施加影响。这样,借助国内力量推动贸易政策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相对于等待一项贸易政策出台后再去消极应对效果要好许多。欧美发达国家一些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都是先在商会内讨论、收集证据、提出理由,当没有反对意见时才向国会提交。而且欧盟、美国的一些商会是对外开放的,我国的出口企业都可以作为会员参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前了解案件动向。我国的商协会也应当与当地商会进行联合和沟通,这对于减少贸易摩擦是非常重要的。

3.提高国内企业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为减少贸易摩擦,从政府的角度,应加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标准等方面的合作,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贸易摩擦越来越激烈,通过与在标准方面的合作,可以减少出口中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例如,加强各国对标准和认证的国际互认。目前,欧盟和美国对进口食品的要求HACCP认证,如果企业由欧美的组织认证,在时间、费用上都是较大的负担,如果能够加强国内外真正的互认,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我国出口企业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还应努力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实现企业和当地政府的双赢,从而缓和经济竞争导致的族群矛盾。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参与当地相关行业协会,同当地企业、政府官员、律师业、会计师行、媒体、学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成为当地社会一员。这不仅有利于加强沟通,避免或减少矛盾,而且有利于企业自身实现真正国际化发展。

4.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在国际贸易方面,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工资自由谈判、允许外国投资的程度、国家对于生产方式的控制、政府对资源分配以及企业产品价格的控制等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例如,汇率长期低估和盯住美元的制度,与形成对美巨额贸易顺差,进而引起美国甚至动用国会立法进行报复是有关系的。近年来进行了改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显然还不够彻底。国家在行政审批上的不透明导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腐败现象,也是国外提起贸易争端的原因。目前对我国反倾销诉讼影响最大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尽管解决起来异常复杂,但解决起来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我们自身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方,余炳雕.入世以来的中外经济摩擦:现状、原因与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5,(3).

[2]贾海基,李春顶.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之合理性研究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7).

[3]李丽.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篇2

关键词: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

1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

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追溯到中国的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西北丝绸之路”,而关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始于17、18世纪期间的重商主义,主张国家通过贸易保护增加国家财富,通过管制金银货币和垄断对外贸易,大力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等手段扶植本国产业的发展,实现贸易顺差。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的制造业在整个世界生产中占了1/3。为促进本国产品出口,占据尽可能多的世界市场份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提出了与贸易保护政策相对立的自由贸易政策。与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呼应,自由贸易理论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展。亚当·斯密提出的国际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以及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都认为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产品在各国间的交换,各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益。斯密和李嘉图都是主张解除国家对贸易的管制,降低关税和保护力度,倡导自由贸易。

与英国相比,同一时期的美国、法国和德国实行的都是贸易保护政策,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农业、民族工业和扶植新兴工业的发展。经济理论上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主张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促进其发展,实现工业化,但保护只是暂时的,等幼稚工业成熟壮大后,还是要实行自由贸易。

20世纪初,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其工业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但在对外贸易政策上,继续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侵略性,也被称为超贸易保护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实行许可证制及外汇管制;对进出口商品规定进口限额,征收高额关税或禁止进口;对出口商品予以补贴或关税减免。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的垄断价格和夺取国外市场。但美国由此而遭到贸易伙伴的报复。这一时期,世界的主要国家均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政策,如高关税、外汇管制和货币贬值;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减少进口实现贸易盈余,结果导致了国际贸易体系的崩溃,使世界经济之所以陷入大萧条长达10年之久。

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期间,在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国际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世界贸易政策出现两种主要倾向:为了占领国际市场和使用廉价资源,发达国家均倾向于贸易自由化;而同时期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大多数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来扶持民族产业。20世纪8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货币危机、石油危机、债务危机以及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给发达国家以沉重的打击,各国又重新考虑对国内市场保护的问题。这一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在世界倡导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也被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般特征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2.1形式上的隐蔽性

在自由贸易理念盛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贸易保护措施具有隐蔽性。在GATT/WTO体制下,经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但明显性的非关税措施如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配额、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等受到WTO规则的约束越来越严,隐蔽性的技术壁垒如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形形色色的措施成为合适的选择。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和其它为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理由的掩护下来实施贸易保护,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2.2保护范围的扩大化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产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主要涉及有形货物与农产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如钢铁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资本等领域当中。除了扩大保护对象外,新贸易保护主义还鼓励出口,由国内市场的消极防御转向

向国外市场的积极进攻,并形成了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与国家信贷担保等一系列的体系化制度

3保护手段的多样化

首先,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仍被频繁应用。其次,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商品和劳工标准,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的出口竞争力。由于这些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具有良好的定向性、隐蔽性和灵活性,其中一些技术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以提升技术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甚至可以视为中性的贸易标准,加之WTO对这些贸易措施应用的限制并不统一,因而,其保护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4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篇3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后危机时代应对策略

随着各国政府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初显,此次始于2007年上半年的经济危机有所缓和,世界经济趋于好转,不少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但这些增长更多体现了政府主导的因素。众多迹象表明世界经济仍未完全走出危机的阴影,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为代表的世界经济新问题不断涌现,世界经济复苏依然十分脆弱。目前,国内学者普遍将当前这段相对稳定的时期称为后危机时代。

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危机时代已经来临。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很多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经济刺激计划,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有抬头的趋势,而且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面对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于作为发展中贸易大国的中国来说,认真分析后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

后危机时代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时期,这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有所不同,其目的不再局限于保护国内幼稚产业,而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尽快摆脱经济危机上。此次世界经济危机从发达经济体扩展开来,实行贸易保护主张的也大多是发达国家。“碳关税”、“买国货”,以及大量的两反两保案件等,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体现出许多新的趋势。

(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具有示范作用。

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前,往往宣示自由贸易和政府应少干涉,但在面临危机时,却借政府干预,实行贸易保护主义。2009年2月1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7.870亿美元的振兴经济方案,第1640条是“购买美国货”条款,规定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的工程项目必须使用美国国产的钢铁及其他制成品,除非联邦政府认为使用国产钢材和其他制成品成本过高,会损坏公众的利益。2009年2月25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综合拨款法案727条款通过限制政府经费用途的方式,限制中国禽肉产品对美出口。在提出购买美国货的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之后,又相继提出了禁止墨西哥卡车上美国公路、收益于政府援助的汽车企业必须在美国生产汽车等贸易保护措施。

欧盟、巴西、土耳其、印尼、印度和俄罗斯等国也效仿美国相继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如部分欧盟国家推出优先雇佣本国工人、禁止工厂外迁等变相的贸易保护措施。越南也实行了关于国家资金投资项目招投标中使用国产物资及商品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国内劳动者能满足要求时,严禁项目业主、招标方使用外籍劳工,严禁对国内企业可以提供多数服务、商品及建安的工程项目进行国际招标。

国际分工的深化及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采取的政策应考虑其他国家的反应。美国购买国货的条款短期内可能会提高就业率,改善对外贸易逆差,长期来看,必将导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美国是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国,其实行的贸易政策具有很大的连带效应。而其他国家会以此为示范,制定类似的政策,以效而仿之。其政策受害国也会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减少由于美国政策变化给本国带来的损害。

(二)采取货币贬值、提高关税、进口限制、补贴及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使WTO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作用受到限制。

世界贸易组织2009年7月1日的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三个月内,24个国家和地区共出台了83项限制贸易的措施,是同期贸易自由化措施的两倍多。2009年9月14日,一份WTO、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共同起草的报告称,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这个结论是在评估了G20成员国自2009年4月伦敦金融峰会以来采取的贸易和投资措施以及各方信守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承诺的情况后得出的。WTO以各种形式揭露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但是其作用仍显不足。各国经济危机时出台的减税、降息、补贴、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等政策目的是为增加就业、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些政策可能会引起本国产品对外国产品的不公平竞争,WTO通常是警告和善后,呼吁各国进行抵制,若没有成员国提出诉求,则只好听之任之。诉求后的争端解决机制程序复杂,耗时长,胜诉的国家往往只是原则的获胜。

WTO组织只能约束与其负责实施管理的贸易协议相关的方面,当一国政策没有违背WTO相关原则时,利用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等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限制自由贸易,即使会引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战争,WTO也束手无策。如大量的两反两保案件,WTO统计显示,2009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达230至250起,同比增长11%至20%,发起的反补贴调查4l起,同比增长高达193%。

美国在经济刺激方案中规定“购买美国货”条款,中国无法向WTO上诉,因为目前WTO《政府采购协议》的签约国主要为欧北美和东亚工业化国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加入该协议。即使后来这一条款遭到众缔约国反对,美国也只是将购买范围扩大到了《政府采购协议》38个成员生产的产品,仍然“合法地排除”了最具竞争力的中国产品,其实质就是贸易保护主义。

在国家补贴方面,目前WTO已建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对货物贸易补贴的约束机制,但在服务贸易领域,各成员的补贴措施主要受各自的服务贸易承诺表的约束,使得补贴的多边纪律相对松散。《服务贸易总协定》也未对服务贸易补贴的范围作出界定,与此相关的非歧视性补贴规则尚在谈判当中。

(三)“碳关税”为代表的贸易壁垒凸显。

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政策工具不仅有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等,还有质量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汇率问题和生态环境等。国际环境和温室气体减排成为新的贸易摩擦焦点。2008年以来,美国、欧盟和日本都提出对高排放国家征收“碳关税”,发达国家寄希望于通过“绿色革命”推动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等“绿色”问题日益转变成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关于经济、贸易发展权的斗争。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高排放的进口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碳关税”的提议最

早源于欧盟,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以消除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的碳密集型产品可能遭受的不公平竞争。随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如美国国会于2009年6月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法案提出将从2022年开始实施此项“碳关税”政策。美国提出“碳关税”议案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借此对中国、印度等未承担约束性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主要发展中国家通过惩罚性关税实施贸易制裁。这些措施一旦被WTO通过,将使发达经济体获得很多的利益:一方面通过征收碳关税,使政府收入增加,缓解政府赤字压力;另一方面征税使得进口产品的价格升高,削弱了外国产品的竞争力,阻止了一部分国外产品的进入,为本国相关产业赢得发展空间。

二、对中国的影响

在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中,中国成为主要受害国,面临严峻的挑战。众多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打击了我国相关地区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外贸环境、贸易安全和经济运行。

(一)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增加,美国的贸易保护示范效应扩大。

2009年9月,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报告指出,2008年11月G20峰会以来,中国是各国实施保护主义措施的首要目标。56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99项措施中包括损害中国商业利益的内容。已实施的保护主义措施针对的重点目标名单中,中国位居榜首;134项尚未实施的措施中77项影响中国利益,影响美国和德国的分别为19项和30项。

2009年2月,印度也宣布六个月内将禁止进口中国玩具。同年2月,印度对中国同步数据传输器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8.8亿美元。2010年8月27日,印度商工部公告,对原产于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的国家和地区的尼龙长丝产品发起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2010年9月20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正式立案对原产于或出口自中国的钢格板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此案系中国出口产品在加拿大遭遇的第10起双反调查。此前,美国已对中国输美钢格板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截至2010年3月,欧盟对实施华贸易救济产品包括钢缆、活性炭、镁碳砖等56种产品。

(二)中国面临的贸易保护范围扩大,相关行业和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出口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下,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范围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扩展,从家电、纺织服装等转向新兴的钢铁、汽车、通讯设备、化工等产业。2009年3月30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产品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涉案金额22亿美元;4月对中国油井管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高达32亿美元;9月对中国轮胎发起的特保措施,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截至2010年7月,美国实施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涉案产品高达104项,对包括涤棉印花布、石蜡、油井管、镁碳砖等商品,分别采取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2010年9月2日美国商务部决定,修改对原产于中国、巴西等国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的反倾销终裁,将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修改为27.89-112.81%,该案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约为3.8亿美元。

中国是贸易大国,不是贸易强国,出口商品结构总体上较粗放、可持续性不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结构占据重要地位。一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导致了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失衡。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中所受冲击最大。虽然对于“两高一资”出口商品的调整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的需要,但劳动密集型产业密集下调对宏观经济稳定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

(三)采取碳关税、汇率改革等手段使发展中国家陷入贸易保护主义。

当前以“碳关税”为代表的贸易保护涉及以下内容:国际贸易应优先考虑保护环境;为保护环境和居民身体的健康,任何国家都有权采取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控制或禁止污染环境的产品进出口,这些措施应遵守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和公平原则;为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进出口产品应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入成本,并以国际环境标准为准;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为借口,给予企业“环境补贴”。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方式贸易壁垒实质上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地位,使发展中国家陷入贸易保护主义。

2010年9月2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投票通过了一项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的法案,矛头直指中国输美产品。这一法案违背WTO规定,带有浓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美国的《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无论能否最终签署,都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增加了一个不稳定因素。美国未来可以以该法案为借口,对中国产品设限,甚至频繁地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调查,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三、我国的应对策略

(一)规避贸易保护主义,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手段。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使贸易自由化进程减缓。中国应积极努力,联合世界各国恢复多哈谈判,改进多边贸易规则,为中国和世界经济早日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应当与发达经济体增加贸易互动,主动提供各种贸易便利、营造全球自由贸易的氛围。另一方面把经济转向东方,逐步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同时加强自己与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地区和非洲的贸易。实施出口产品市场多元化的战略,降低对美、欧市场的过度依赖。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东盟、智利、新西兰、哥斯达黎加等国签订了自贸协定,与澳大利亚、海合会、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鉴定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在推进,我国应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建立自由贸易区,规避区域性贸易壁垒,抑制贸易保护主义。

(二)实现从应诉者到申诉者的角色转换,积极参与贸易救济规则的多边谈判,推动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修改。

尽管目前WTO规则仍有其亟待完善的地方,但是现行的WTO规则却是约束当前一百多个成员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较有效的手段。面对日益严峻的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形势,我国应更多地利用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解

决机制,实现从应诉者到申诉者的角色转变。要在世贸组织规则下寻求解决争端,特别是诉诸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成立专家组对对方的贸易救济措施进行审查,同时也可以通过双边磋商机制谋求解决。应在自由贸易原则和WTO框架下,积极搜集有关证据利用WTO规则积极向WTO提起反诉,遵循“先双边磋商,后仲裁,再反制”的应对举措,主动开展对国外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出口企业不符合WTO规则的调查。

尽管欧美等发达国家滥用世贸规则中的贸易救济措施对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构成一定制约,但应当看到世贸规则对我国而言仍然利大于弊,我国今后应继续积极维护世贸组织的多边框架体制,参与贸易救济规则的多边谈判。坚决反对将新的不利条款纳入多边规则,推动多边规则下的自由贸易,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维护我国产业的核心利益。

(三)推动和参与碳减排协议,发展低碳经济,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发达国家推动的碳减排协议和“低碳经济”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没有本质冲突。但若过早承诺强制减排目标,将严重限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空间。我国应在国际气候变化及减排问题上坚持立场,坚决反对违反WTO规则的任何形式的碳关税的出现。对欧、美提出的碳关税议题,中国要坚持WTO的“自由贸易”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以及《京都议定书》“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联合石油供应国和发展中外贸大国提高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谈判能力;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积极参与有利于发达国家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的各类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和碳汇贸易;研究“边境碳税”的应对策略;加快实施贸易的绿色增长战略,加快培育面向出口的低碳产业,降低出口的碳密度。中国要广泛开展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积极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外销,鼓励低碳经济技术国际直接投资与合作交流。

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吸引、集聚和培养全球性技术创新人才。加快节能减排、环保和低碳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外贸易政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严格执行安全、环境标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完善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形成优势核心竞争力以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

(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发挥贸易预警和贸易调查制度的作用,健全快速反应机制。

政府是商务外交的中心和主体,在促进经贸合作和应对贸易摩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正是源于各国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计划。我国要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切实发挥贸易预警和调查制度的作用,密切跟踪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及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政策、措施的调整和变化,及时收集贸易保护案例,分析评估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准备应变预案,坚决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应加强预警信息通报和出口风险,尽可能地免受和减少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带来的损害。

对于明显不公平的贸易保护主义,应与相关国家进行及时有效的对话、磋商与交涉,避免将贸易摩擦复杂化、政治化;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对各国经济政策的审议,对针对我国的贸易歧视迅速开出贸易报复清单,果断启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工具,增强时效性和威慑力。我国还应继续加大国际采购规模,这有利于国内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也可以展示我国对外开放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从而有利于掌握对外谈判的主动权。

(五)促进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战略,开拓新市场。

2008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当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3.6%。我国应引导出口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到国外去投资建厂,以品牌为核心,改变产品原产地,利用国外的原产地产品法,获得生产国的国民待遇,“走出去”开拓新市场,以跨越贸易保护壁垒。市场多元化战略可以改善贸易条件,获得持续的贸易利益,规避贸易风险。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贸易条件变化对经济福利的影响――一个分析框架及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项目(批准号10YJA790063)的资助。]

参考文献

梅新育:全珠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及其应对,《国际贸易》,2009年第3期。

王蕴琪、李亮:后危机时代贸易摩擦的特及我国的应对策略。《商业经济》,2010年第3期。

刘新民: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态势、影响和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第9期。

佟家栋、彭支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会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吗?《学术研究》,2010年第2期。

杨益:突破贸易保护主义重围切实维护国内产业安全,《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2期。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1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目标;对策建议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或者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政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优化配置,自由贸易曾成为一种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利益,但是与此同时,自由贸易也在冲击着各国的民族产业,这种具有双刃剑性质的贸易政策从本质上决定其具有保护性和不稳定性。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催化剂,各种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及新形式的贸易保护方式频繁出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又一次盛行。

一、我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

(一)我国成为反倾销、反补贴的主要对象

(二)我国同时遭受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在发达国家中盛行,同时诸多发展中国家也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印度作为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自2006年对中国的丝绸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以来,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诉讼年年上升,而且涉及到各行各业,给相关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事实表明,不只是发达国家会歧视发展中国家,而对其出口产品制造门槛,许多发展中国家有其较强的国内企业保护意识和完善的对外贸易保护法律和措施。

(三)贸易保护主义突破传统形式,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兴起

以环境保护为名的“绿色壁垒”和凭借技术优势构建的“技术壁垒”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一些苛刻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我国制造业的出口陷入困境,尤其是我国家电产业由于环境质量指标和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连连遭受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

二、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诸多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在国际诉讼中屡遭失败,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外贸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符合国际规则有关,有些法律法规与国际规则自相矛盾,相互抵触。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外贸相关法律法规。在WTO法律框架协议下完善对外贸易立法,既要顾及国际惯例,又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当产品或企业遭受国外贸易救济时,企业能有法可依,充分发挥政府、商务部、地方主管部门以及企业的作用,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应诉。

(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走品牌出口战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改变中国加工制造业的尴尬境地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品牌出口是改变其境地的重要战略之一,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这种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高端的质量,是否具有创新的因素。我国的企业应该敢于突破,吸收先进管理技术和优秀人才,定量投入资金到研究项目,加大创新力度,真正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作为企业生存的脊梁。品牌出口战略,既要企业自身的积极创新,又要政府的积极扶持,为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篇5

关键词:贸易保护理论;贸易保护形式;蓝色壁垒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渊源

贸易保护理论从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发展到幼稚工业论、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论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各国政府实行市场干预和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学说。重商主义的“商”是重视对外经商,其实质是贸易保护理论。以财富观为理论基础,认为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富强的象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积累财富,获取财富的途径则是对外贸易顺差。重商主义的基本点:“鼓励输出,限制输入,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财富积累”。推行的政策是禁止货币输出、奖出限入、保护关税政策和发展本国工业。

(二)幼稚工业理论

1、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为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政府应该加强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汉密尔顿这些主张,对美国政府的内外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

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9世纪三四十年代,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以建立一套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以幼稚工业为保护对象、为经济落后国家服务的国际贸易学说――保护幼稚工业论。该理论主张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使其幼稚工业经过保护能够成熟,与国外匹敌。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确立了保护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对落后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凯恩斯的贸易保护是建立在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试图寻求经济稳定增长基础上的贸易保护理论。凯恩斯认为,关税能使进口品相对于国内产品更为昂贵,从而引导人们的需求从进口转向国内产品,这样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收入将更多地花费在国内产品上。在凯恩斯经济中,关税变成了调解总需求的一个工具:关税增加,刺激经济;而关税的削减,会抑制经济;关税趋于增加国内收入与就业,而降低外国的收入与就业的水平。

(四)新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新的保护主义的出现,从对象上看,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的工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而新贸易保护主义还保护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如农业、纺织、服装、钢铁、汽车、造船、家电等行业。保护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尖端技术。

二、贸易保护主义类型分析

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导致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衰退,危机的蔓延使各国政府拼力自保,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从2009年2月美国抛出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到9月份刚刚由奥巴马宣布对中国实施的“轮胎特保案”,世界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现阶段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主要为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蓝色壁垒等。这些措施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判别标准更加模糊,手段更加隐蔽,而且管理难度也更大。

1、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反两保”措施,是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也是我国多年来遭受的最主要的贸易壁垒。贸易救济调查,发起主体更向发展中国家集中,并且具有案件数量激增、涉案金额陡升的特点。2008年全球35%的反倾销、71%的反补贴涉及中国。据WTO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中国分别遭遇73起和10起,占总数的35%和71%。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欧盟对华已裁决正在执行的贸易救济措施产品统计(截至2010年3月31日)共计56件;欧盟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案件统计(截至2010年3月31日),共152起,其中反倾销案149起,保障措施2起,特保1起。(表1)可见,我国出口产品遭受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无外乎被进口国指认为或出口产品的价格低于“正常价格”,或出口增长过快,进而威胁到了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我国被诉产品的类型看,遭到“两反两保”措施的多为附加值比较低的鞋、纺织制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也涉及钢铁、铝材、化工品、机电品、塑料和橡胶、陶瓷等产品。

2、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对进口产品制定的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各项技术指标规定,主要包括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一直受各种保护法案、国际标准、认证体系的束缚,欧盟、美国、日本等都在利用它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制定各种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抬高外国产品进入的准入门槛。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其效果的显著性更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市场的重要选择。据我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披露,2009年3月份,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59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比2月份增加34.2%。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175项,比2月份增加86.2%;动植物卫生及检验检疫措施84项,比2月份下降15.2%。与中国贸易关系比较密切的成员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共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80项,占3月份WTO各成员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总数的30.9%。

从本质上说,技术性贸易壁垒是进口国仰仗其科技优势、利用国家间技术水平的差异、通过科技手段设置的贸易障碍。由于使用的是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很容易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而目手段更具隐蔽性。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频出,并有标准越来越高、产品越分越细、指标越来越严的趋势。

3、蓝色壁垒。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文明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在经过了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壁垒之后,一种旨在保护劳工权益的蓝色壁垒开始走向前台。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采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Accountability8000InternationalStandard,简称SA8000)来达到保障人权、维护社会道德责任的目的。与以往的贸易壁垒不同的是,蓝色壁垒强调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其核心是保护劳动者权益。

蓝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壁垒,其核心是SA8000标准。符合此标准的商品称为蓝色产品,体现和贯彻此标准的贸易制度称为蓝色贸易制度。蓝色贸易壁垒由社会条款而来,社会条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律文件,而是对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它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辅相成。

三、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应对

1、促进我国产能过剩行业“走出去”,推动我国传统产业的国际间转移,以有效绕过贸易壁垒。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我国企业在基础环节仍具有比较优势,再通过并购获得管理、销售渠道和技术补充后,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优势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有关国家制定的反规避措施。

2、利用高新技术对我国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跨越贸易壁垒。我国传统产业的产品大都科技含量低,完全依靠劳动力低廉的价格优势出口到国外市场,因此难免屡遭贸易壁垒冲击。为此,应该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压缩过剩的一般产品的生产能力。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深加工、细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使传统产业得到提升和振兴,实现完全价格优势到价格与质量细分优势并存的转变。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

1、充分利用“引进来”战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缩小国际间的技术差异。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其带动经济的“引擎”作用。

2、积极促进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统一协调各国环境管理标准,减少世界贸易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制定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欧美很多国家都以ISO14000为标准设置绿色壁垒。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不仅可以保护本国环境,还相当于得到了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因此,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规模,创建环境管理体系,并把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容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立足于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环保品质,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蓝色壁垒的应对。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推行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重点就是企业。一个成熟和规范的企业在社会中承担社会责任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消费者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研究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推行该标准的意义。应该承认接受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会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增加企业的成本,但是也要看到利用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改善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对企业价值链进行重组是完全可能的。采用廉价劳动力维持成本优势是不可持续的;同时,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把“以人为本”的观念指标化使关心人、尊重人和保护人成为可以操作和衡量的具体量化标准,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大力宣传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按照标准的要求,不断改进企业工作环境和职工生活环境,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参与标准认证。

加强对SA8000标准的研究,建立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国外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以负责收集、跟踪国外的贸易壁垒措施,建立国外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同时,认真研究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国家可通过建立相关的信息数据和网站,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SA8000制定的最新标准情况。

四、结束语

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容易将世界经济引向国际贸易的囚徒困境,这类情况在历史上曾多次上演,造成的经济后果也非常严重。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解决经济复苏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只能加深各国间的不信任,导致国际贸易进一步萎靡。贸易保护主义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应对,不能因一己私利而陷别国于不利境况。面对当前仍不见底的经济危机,需要的是各国的同舟共济,而不是为了自身利益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

[2]阚风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经济复苏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9.11.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篇6

【关键词】市场采购;市场采购贸易;可行性分析

2012年,叠石桥家纺市场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海宁中国皮革城同时被商务部确定为重点培育的“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首批试点单位”。这是海门市家纺产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探索,更是叠石桥家纺市场提档升级、持续繁荣的重要机遇。

一、叠石桥家纺市场发展的先天优势

作为全国近代轻纺工业的发源地,家纺是南通一张靓丽名片,而叠石桥家纺而是南通家纺的代名词和全国家纺的风向标。叠石桥家纺产业实力位居全国家纺市场之首,列全国布料及纺织品市场第三名,2012年市场超450亿元。市场占地1000多亩,拥有1万多间经营商铺,形成了以叠石桥市场为核心、覆盖周边5个县区近100平方公里、拥有2500多家生产企业、带动50多万从业人员的家纺产业板块。产品畅销全国近350个大中城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并远销全球5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叠石桥家纺产业链条长、门类全。市场内经营200多个系列、560多个品牌、1000多种家纺,无论是设计环节的花型、款式、配色、样品等,还是生产环节的原料采购、批量印染、加工裁剪、质检包装、物流配送等,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协作的产业链条。尤其是2012年,叠石桥家纺市场被商务部确定为重点培育的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首批试点单位,叠石桥家纺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城际快车。

海门靠江靠海靠上海,具有承接南通综保区和上海自贸区辐射和集聚效应的独特优势,将推动海门更加升入地融入全球经贸体系,对海门的“溢出效应”更加显著。一直以来,叠石桥家纺产品销往世界的主要通关口岸为上海以及南通,并且报关程序相对复杂,企业外贸成本较大、效率较低,即便2012年8月南通海关在叠石桥家纺市场专门设立了临时办公地点,也没有对大部分外贸企业的出口发挥便利功能。而综保区和自贸区的筹建则对叠石桥家纺产业带来了春天,家纺产品进入这两区域内,即相当于出境,就能享受相应平台的优惠政策,并且可以通过国内任何口岸直接放行通关,对外贸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叠石桥家纺市场发展市场采购贸易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内涵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特点,一是从主体上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参与主体数量多且成分多元化。二是从客体上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以小商品为主。三是从形式上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融合了内外贸。四是从货物装运看,市场采购贸易拼柜组柜普遍。五是从结算上看,市场采购贸易中现金结算和人民币结算居多。

市场采购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概念和使用范围;二是培育多元,贸易主体,放宽了主体准入;三是进一步简化了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增值税征、退管理方式,对市场集聚区的市场经营户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货物,实行了增值税免税政策;四是进一步提高了市场采购出口商品通关便利;五是允许市场采购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对市场采购贸易外汇收支实施主体监管、总量核查和动态监测。

三、培育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后天劣势

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全国首次推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自2012年8月“市场采购”新政实行以来,义乌的对外贸易呈现井喷态势。要借鉴义乌市场采购贸易的成功经验,切实找准叠石桥市场改革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首先需要准确把握自身发展脉搏。本文就叠石桥家纺市场采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后天劣势进行分析。

(一)叠石桥家纺外贸总体水平偏低

虽然叠石桥家纺市场综合实力较强,无论是市场业态、产业规模,还是对外影响力、整体发展水平,与义乌、海宁两大专业市场相差无比,但外贸发展明显落后。2012年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的外贸出口额为3.59亿美元,仅为海宁中国皮革城外贸出口额十分之一,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外贸出口额的个位数都不到,可见差距之大。

(二)报关手续繁琐

叠石桥家纺企业一般采用“前店后厂、跨国直营”的外贸营销模式,先后在俄罗斯、罗马尼亚、智利、南非、阿根廷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办了300多家境外公司,海外注册商标超过30加。但是,口岸等涉外服务功能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叠石桥家纺市场2012年8月才设立海关办公点,且只能属地申报、无口岸验放权限。同时,南通海关船期长、预期抽检率高,因此,94家从事家纺外贸业务直接出口型企业中,有89家选择上海口岸,另外部分无自主出口权的经营户则通过义乌市场拼箱出口。

(三)缺少有实力的货代公司

叠石桥区域94家外贸家纺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过程中基本全部都是委托或雇佣包括货代、报关、船代或无船承运人等中介服务机构。据统计,这些中介结构50%是上海地区的货代公司,30%是南通地区的货代公司。按照被委托雇主企业数以及业务量综合排名前5为货代公司中,仅有一家为南通市境内的货代公司。如果按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特定区域、特定主体和特定通关地”实施条件,今后叠石桥家纺专业市场境内必须自我培育或大力引进这些有实力、信誉高的外贸中介服务公司。

(四)对外贸企业吸引力不够

因为退税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一般贸易转做市场采购没有可能性。根据国家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商品平均退税率已达到15%以上。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对从叠石桥市场采购的商品实行“免征免退”政策,参照义乌新政,目前义乌市政府对符合条件的义乌“市场采购”试行企业每美元出口额补贴3分人民币,即大约补贴0.5%。若一般贸易专做“市场采购”,增值税则不能退,所以正规纳税企业一般也不会把一般贸易转做“市场采购”出口。

(五)社会影响大但专项政策少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市场采购”新政,享受了商务部等8部委的国家层面的政策优惠,如商检按照自检、验证、核查实施分类监管,可使80%左右的商品实行窗口审单放行;国税试行“免征免退”税收政策;同时义乌市政府给予参与试行的义乌本地企业一定的财政扶持。

此外,为加强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浙江省成立了以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的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其市场采购贸易新政的实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保障。反观叠石桥家纺市场的市场采购新政,自被商务部确定为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单位以来,都是叠石桥市场管委会来组织实施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过程。叠石桥家纺专业市场虽隶属省级开发区,但政策扶持相对不足,推行困难重重,起色较慢。

四、总结

结合上述优劣势分析,要深入推进内外贸结合市场试点,加快打造长三角北翼家纺用品国际贸易区,我们认为,必须做好实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自“市场采购”新政实施以来,义乌出口呈现成倍增长现象。但是我们也发现,义乌外贸出现井喷现象,很大部门的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回归”。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实行条件是“特定区域、特定主体和特定通关地”,浙江省商务研究院课题组调研发现,“市场采购”新政实施前,经义乌以“旅游采购”方式的出口小商品的名义主体中,很大一部分在江西、重庆、深圳等地注册的公司,新政后,经义乌海关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小商品的主体中,义乌和金华本地的企业数量上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对一般贸易以及周边地区并未产生影响。

第二,由于经营基础、发展环境、市场体制和发展思路的不同,义乌小商品市场与叠石桥家纺市场相比,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从从经营商品来讲,义乌小商品市场拥有43个行业、1900个大类、170万种商品,综合商品特色明显,而叠石桥家纺市场只是经营一个大类、200多个系列的床上用品专业市场。从市场依托来看,叠石桥家纺市场为生产基地型市场,而义乌则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集散地型市场,仅义乌进口商品馆就引进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种境外商品。从内外贸结合程度看,义乌目前是外贸为主导,叠石桥市场仍以内贸批发为主、外贸供货出口为辅。义乌市场由于出口商品种类繁多,实行“市场采购”新政,简化了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增值税征、退管理方式,提高了市场采购出口商品通关便利,故而新政具有实施意义。而叠石桥市场出口贸易在海关类目处理上只有一个类别,没有简化通关手续的意义。

第三,要培育叠石桥市场经营户的“走出去”意识。叠石桥市场的经营户尤其是叠石桥区域的不少本地经营户,普遍缺少“走出去”,走出国门做生意的意识,他们只想做国内批发贸易。本地经营户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普遍落后于义乌商人。甚至于,地方政府给予免费企业展示自己商品的机会,他们都不乐于参加。“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对一般贸易的外贸企业本就没有吸引力,要培育好叠石桥家纺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首先要培育经营户走出去的做全球生意的意识。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篇7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传导机制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内传导机制

(一)意识、观念、理念形态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意识、观念、理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指导人们进行决策与实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以意识、观念、理念形态的贸易保护主义一般受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存在于个体或团体的意识中,往往具有分散性、模糊性和独立性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1973年的能源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高失业率给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这样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个人、企业、团体中很快形成了保护国内产业、提高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意识与理念,由少数个体观念逐步迅速扩展并上升为国家意识,这种意识、观念或理念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初始形态。

(二)理论形态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理论形态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学者、研究者将人们头脑中直观的、经验的、零散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意识、观念、理念加以总结、凝练升华为系统的理论形态而进行传播的存在形式,常常体现出系统的、群体的、具有较大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的行为。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的萌生,为了使贸易保护措施“合理”、“合法”,西方贸易保护论者积极寻求和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代表性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有:新福利经济学、地区主义新贸易保护理论、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论等。新贸易保护理论较传统的贸易保护理论更具有隐蔽性和攻击性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说,是借“合理”、“公平”之虚,实为从根本上削弱甚至使进口产品丧失国际竞争力。

(三)利益诉求形态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利益诉求形态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以某种或某几种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利益诉求或诉诸于实际游说形态的贸易保护主义,常常体现为利益集团的、集体的、有明确目的的、能够直接影响决策的政治诉求行为。根据相关经济学理论,在要素流动的高位,劳动力要素持有者支持贸易保护主义,在要素流动的低位,特定产业的所有要素持有者皆反对自由贸易,这就形成了以产业为基础的保护主义者联盟。这些保护主义者的利益诉求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政治市场寻找摆脱进口竞争的压力,国会是这一利益诉求成功的关键,进口竞争产业通过游说国会议员实现保护主义,议员回应的强度与该产业的地理广度和深度成正比,国会是公众贸易保护主义理念转化为政策的沟通行为体。

(四)政策形态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政策形态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把贸易保护主义意识、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贸易保护主义诉求上升成为国家意志并最终形成国家政策的贸易保护主义形态,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高行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主要奉行“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主要采用“配额”、“补贴”、“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为贸易保护的政策手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政策日益受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约束,西方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从单边保护转变为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和社会责任壁垒成为这一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型政策手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逐步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经济竞争政策,甚至是社会政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传导机制

(一)特定时间节点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国际传导规律

1.20世纪70年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欧洲的复兴、日本的崛起,美国的竞争压力加剧,贸易逆差急剧上升,贸易保护的思潮开始萌生。随着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停滞的危机中,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同时攀升,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涌现。为了重建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美国经济学家开始考虑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这种背景下,里根和布什两届政府在贸易理论、贸易思想上逐步背离了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所谓公平贸易和管理贸易。由于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性加强,贸易政策的连锁反映也更敏感,美国采取许多保护贸易措施,而这些措施反过来也遭到了其他国家的报复,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加蔓延与扩张。一方面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另一方面为了对抗美国的贸易保护,许多国家纷纷高举贸易保护的旗帜,通过配额、政府补贴等保护手段保护本国产业。

2.1997-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引发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1997年7月以后,泰国货币危机很快扩大到周边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非律宾等国家。同年10月,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相继遭到冲击。同年11月韩国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此次东亚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使东亚国家和地区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率显著上升,而且导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减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场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南亚国家普遍在本国掀起了购买国货运动等贸易保护措施,向西方发达国家的进口减少,并且由于货币贬值,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出口量剧增,引发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再度兴起。

3.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此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的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随着2008年9月雷曼兄弟提出破产申请后,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雷曼兄弟的破产彻底摧垮了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股市应声而落,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十分严重,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持续的暴跌,次贷危机转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最终导致全球经济整体衰退,国际贸易急剧下降,国际投资锐减,全球新的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兴起。

通过以上对特定时点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传导机制的梳理可以看出,新贸易保护主义国际传导的一般规律是:经济危机从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孳生的温床,经济全球化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国际传导的渠道,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与深度影响新贸易保护主义传播的速度,技术与经济实力影响贸易保护的实施手段水平与应对措施。

(二)美国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国际传导的作用

新贸易保护主义发源于美国,美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传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是全球第一号经济大国、技术大国、人才大国,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在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下,借着“公平”“安全”等合理理由,娴熟运用反倾销、反补贴、苛刻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安全标准等贸易壁垒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竞争力以维护本国产业,甚至通过国际舆论等压力的实施,干预进口国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以达到自我贸易保护的目的。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使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全球导向与示范作用,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运行机制下发展中国家将长期处于被动境地,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特别是针对中国这一迅速崛起的GDP跃至世界第二的大国,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导向将对中国外贸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国内外传导影响的对策

(一)坚持自由贸易、加强双边和多边国际协调的力度,以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新新贸易理论告诉我们:贸易或自由贸易可以提高行业生产率水平和社会福利,企业在不提高生产率的情况下,贸易也能提高总体生产率和福利水平。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一个国家要有效地恢复与发展本国经济,就必须在发展国内市场、刺激内需的基础上,积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外需,实行自由贸易而不是保护贸易。但是,一些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大国处于利己主义考虑,口头上高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上却是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应坚持自由贸易的原则,同时极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寻求双边和多边国际协调,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国际经济贸易协调平台进行双边和多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协调,以有效地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二)扩大内需巩固国内市场,为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坚强的国内市场后盾

从各国经济系统的运行看,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处于同一层次,总是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和相互替代,这对于疆域辽阔,地区间要素禀赋差异显著,国内贸易尚有发展潜力的大国经济而言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其一,巨大的国内市场会使国内贸易量远远超过对外贸易量,国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可发挥出比对外贸易更大的作用;其二,国内地区间分工和贸易通过降低一国国内生产成本,可以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来源;其三,有助于评价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大国经济的适用程度,从而确立更适合国情的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因此,我国在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问题上,应加快调整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和贸易发展战略,扩大内需,巩固国内市场,为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坚强的国内市场后盾。

(三)实施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为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回旋余地

首先,市场多元化不仅是增强贸易谈判实力的必要策略,也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开辟包括中东、拉美、非洲等在内的新兴市场,摆脱产品过于依赖欧美市场的局面。同时,在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过程中,既要重视市场多元化中“量”的扩展,也要重视市场多元化“质”的提高。其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有效避开反倾销壁垒,还可以避开其他复杂的非关税壁垒,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为了恢复经济,改善就业,正好为我国具有实力的出口企业提供“走出去”的好机会。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使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具有效率

一方面,要改革我国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构建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建立协助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摩擦的诉讼机制。作为行业利益的代言人,行业协会要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建立完善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通过该机制对行业内重要产品出口价格、出口数量、出口地区以及进口国市场动态等信息进行有效地监控和及时,以便企业防患未然。同时,联合企业对外进行国际贸易摩擦诉讼,为企业应诉提供组织、信息、技术和对策咨询等服务,积极配合应诉企业搜集证据,提供有关本行业的全面资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强化市场准入机制的作用。根据国际行业技术标准改进我国行业技术标准,逐步推行ISO14000,同时强化市场准入机制,促进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从而通过自身标准的提高来规避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梁碧波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J].改革与战略,2008(4)

2.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3)

3.张志文.东亚金融危机对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影响[J].亚太经济,1998(10)

4.李轩.西方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07(5)

作者简介: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篇8

论文内容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剧,新的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这使我国解决贸易纠纷、促进出口面临更大的困难。本文回顾了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渊源,介绍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及特点,剖析了贸易保护主义实质和影响,最后提出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目前世界各大经济体都面临复苏无法持续的危险。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内需重振乏力;欧洲受债务危机冲击,不得不提前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日本经济因日元持续走强受损;而复苏势头一直保持强劲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近来经济增长也已显著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于2010年9月10日发出警告,全球经济复苏下行风险正在加大。为应付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严重衰退的压力,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加剧。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和艰难,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渊源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同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理论都为各国政府实行市场干预和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其相关理论主要有:一是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学说,推行的政策是禁止货币输出、奖出限入、保护关税政策和发展本国工业,其实质是贸易保护理论。二是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为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汉密尔顿主张政府加强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该主张对美国政府的内外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古典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是经济落后的国家用以对抗经济发达的国家的理论工具。而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推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是竞争性贸易保护,甚至是对高端产业的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更加深远。

国外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和特征

我国一直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区域。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对华贸易保护手段更加频繁,保护手段更加多样化。

(一)贸易摩擦案值越来越大

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采取奖出限入的贸易手段保护国内经济,

我国很多出口产品遭到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贸易摩擦案值越来越大。

2006年我国贸易摩擦涉案金额为21亿美元;2007年为46亿美元;2008年增至61.4亿美元,2009年激增至127亿美元。2010年1至8月,国外对华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2010年9月16日,欧盟对原产于我国的数据卡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该案是欧盟首次对我国出口的同一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种调查,涉案金额约41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我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孙韶华、施智梁,2010)。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加剧对我国外贸出口势必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贸易保护手段多样化和综合化

贸易保护中的主要手段。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遭到贸易救济调查数量呈上升趋势,而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仍是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手段。

2009年国外对华发起116起贸易救济案件,比2008年增加9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是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手段,二者合计占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总数的88.8%。2010年1至8月,国外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50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3起,特保7起,共计79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16.2%(梅新育,2010)。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使我国解决贸易纠纷、促进出口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

贸易保护手段的多样化。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推出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主要包括:

反倾销。2009年9月份,阿根廷连续对我国产品发起多项反倾销立案调查、复审立案调查和最低限价措施等。提高关税。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11日决定,对从我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购买本国货。美国国会于2009年2月13日通过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凡方案中涉及工程、建筑用钢和其他制成品全部由美国制造。出口补贴。2008年12月,美国的通用和克莱斯勒公司获得了政府总额为174美元的救助款。

(三)贸易摩擦国家由发达国家扩展至发展中国家

贸易壁垒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频频使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企业。

2009年国外对华共启动116起贸易救济案件,发起国集中,阿根廷、美国和印度总计占58%,其中印度位居首位,为26起;美国次之,为23起;位居第三位的是阿根廷,为19起;欧盟位居第四位,为7起。2010年1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印度22起位居首位;美国次之,为14起,且涉案金额较高(梅新育,2010)。这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正从少数发达国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蔓延,对于复苏仍不强劲的我国外贸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四)产品范围由传统产品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扩展

经济危机后,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不仅涉及传统产品,部分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和冶金产品开始成为调点。2010年上半年,国外对华3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电子、纺织、化工、建材、轻工、冶金、有色金属、造纸和金属制品9个行业。其中,涉及冶金的案件为8起,位居首位;其次是建材和化工,均为6起;位居第三的是轻工,为5起(见图3)。

国外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

面对经济复苏缓慢、强势美元衰退,国外为转移经济矛盾而对华贸易摩擦加剧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们要从实质上加以认识。

(一)贸易保护主义是对被保护国的一种财富掠夺

实行新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贸易保护国凭借所谓的国际惯例和金融规则,利用金融工具和汇率手段等合法形式来掠夺别国的财富。最近几十年世界上先后爆发的拉美经济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衰退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发达国家借国际收支不平衡或推动汇率巨幅波动进行的国家间巨额财富转移,而被迫接受汇率升值和国际收支调整的国家都承受了惊人的财富损失和巨大的经济发展衰退。因而以贸易摩擦加上汇率升值的要挟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掠夺,只是更为隐蔽,且持续时间更长,危害性更大。

(二)贸易保护主义使保护国承受损失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1篇9

一、欧美推行管制保护主义的表现

自由贸易政策在现实社会中是难以维系的,尤其是在民主政体内。欧美国家作为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有力推动者,在其外贸政策发展的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却一直如影随形。国内利益群体从未放弃寻求和利用政府贸易管制权来维护自身利益。因此,管制贸易保护主义在欧美国家日益盛行。而所谓管制保护主义,就是指进口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以加强行政监管的方式对外国出口企业采取具有歧视性或增加其商业成本的行政监管政策,从而达到限制特定的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从实践来看,管制保护主义具体表现为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幌子,通过国家立法(法律或行政法令等)严格的产品安全或技术标准,或对进口产品采取特殊的审查和审批程序等。欧美国家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贸易强国,在其贸易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管制保护主义的做法。

其一,以保护环境为幌子,对进口产品实施歧视性贸易措施

近年来,欧美各国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所制定的环境保护标准也水涨船高。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治理中公认的世界议题,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将之视为实施贸易限制的机遇。从1995年的WTO第一案“美国汽油标准案”,到2008年的“金枪鱼—海豚案”,再到2011年席卷全球的欧盟“碳排放费”事件,无不体现着欧美国家利益集团利用环境保护杠杆撬动本国的贸易保护政策的壮举。例如在“汽油标准案”和“金枪鱼—海豚案”中,美国就直接通过相关的技术标准将海外产品排除在国门之外。而随着低碳经济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认可的经济发展模式,欧盟2011年推出的征收“碳排放费”政策,直接将与欧盟航空公司相竞争的全球近4000多家航空公司纳入规制范围,使得这些公司不得不支付高额的碳排放费。而日前在欧美国家日益流行的“碳标签”制度,完全无视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上的劣势,直接在竞争中将其产品置于极为不利的竞争劣势,从而维护了本国商品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其二,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或禁止进口和采购外国商品

在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的做法最为直接和典型。例如,在2010年颁布的“多德—弗兰克金融改革法案”中,美国政府要求国内进口矿石的公司确保从中非进口矿石的矿场不会对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反政府武装提供财力支持。但是其所规定的审查程序却使得美国公司从中非进口矿石的成本剧增。基于成本考虑,美国国内的进口公司开始退出中非矿石的进易,从而严重限制了中非的矿石出口。再如,2013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3财年综合继续拨款法案》。该法案要求在未获得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或其他执法机构事前批准的情况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司法部、商务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禁止购买中国政府拥有、管理或资助的企业所生产、制造或组装的信息技术设备,从而严重限制了中国信息技术产品向美国的出口。这些表面上是为增进国家安全利益的管制型贸易政策,其实质就是对外国商品施加的歧视性贸易保护措施。

其三,以保障人类健康为理由,限制外国商品的竞争

以保障人类健康为理由限制对外贸易的做法在欧美的实践中也不在少数。例如2004年欧盟在其颁布的《传统植物药(草药)注册程序指令》中,基于对药品安全的考虑,对草药药品的入市注册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和程序(例如2004年之前在欧盟应用达到15年),从而直接将我国绝大多数的中药商品直接排除在市场竞争之外。再如,从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卡车运输纠纷中,我们能更直接地看到欧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限制的目的。因为按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规定,从2000年开始墨西哥卡车即可不受限制地进入美国边界各州的公路进行运输服务。但是,该约定在经过长达16年的贸易争端后,直到2010年10月随着第一辆墨西哥货运大卡车越过边界进入美国才得以实现。美国国会拒绝履行协定的义务的理由仅仅是美国卡车司机工会(TeamstersUnion)认为墨西哥卡车不安全,而众所周知,这一理由在技术角度是完全没有依据的。此外,在WTO领域发生的最为典型有1998年的欧盟“石棉制品案”和2010年美国的“丁香烟案”。在这两个案件中,欧盟基于石棉产品对人体的危害对石棉制品采取进口限制措施,并得到了WTO争端解决专家组和上机构的支持。而美国为了排除印尼产的丁香烟在国内市场的竞争,直接基于香烟对人体的危害对其采取进口限制措施,最终被WTO裁定为构成歧视性的贸易管制政策。

其四,以公共道德为筹码,限制外国服务贸易的进口

虽然,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学者关于将“劳工标准”作为公共道德问题纳入WTO管辖的呼声不断,但却由于缺乏直接而有效的依据一直未能兑现。公共道德作为欧美发达国家实施贸易限制的实践直到美国“案”才正式浮出水面。2003年,安提瓜认为美国对禁止跨境提供和服务的限制措施违背了WTO的规定,并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申诉。而美国认为,其措施是“为保护公共道德或维护公共秩序所必需的措施”,因为“这些立法所禁止的网络易于为洗钱团伙所利用,并使未成年人有可能使用其父母的信用卡进行数额巨大的网上;而且美国对本国和外国的网络公司并无歧视对待。”但美国的申辩并未能得到WTO争端解决机构的认可,并最终被裁定为违反了WTO义务。该案虽然以美国的败诉而告终,但其基于保护“公共道德”的理由也得到WTO的认可,这也表明以公共道德或公共秩序为由对国际贸易采取限制措施的可能性在欧美国家今后的实践中将会大为增加。

二、欧美管制保护主义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欧美管制保护主义的特点

1.政治上的正当性。一般而言,管制保护主义政策出台的基础往往基于社会公益,如公共道德、公众健康、食品安全,比较常见的还有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等。而且此类管制保护主义政策出台之前,一般均会得到一些国内外的非政府组织(NGO)以及本国社会活动分子(SocialActivists)的强烈支持,并形成一定的舆论优势,从而使得政策的出台具有道德上的优势和政治上的正当性。

2.国内法上的合法性。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下,根据GATT94例外条款的规定,WTO成员方保留了相关的法律豁免权。在范围内,WTO成员方依然可以制定相关的贸易管制政策,只要其管制措施不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不正当的限制。从实践来看,欧美的管制保护主义政策一般均会经过国内的正当立法程序。因此,在其国内法上具有完全的合法性。

3.保护目的的隐蔽性。管制保护主义作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组成部分,也具有新贸易保护主义所普遍存在的隐蔽性特点。如上所述,管制保护主义措施往往占据了道德领域的高地,且有时在国内外拥有广大的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支撑,我们只有深入到政策形成的背后去分析,才能认清其贸易保护的实质。因此,管制保护主义措施的贸易保护目的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二)欧美国家管制保护主义的成因

1.管制保护主义的挡箭牌——GATT94的例外条款。管制保护主义作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在受到世界多边贸易规则严格约束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在今天的多边贸易舞台上大行其道呢?从实践来看,经常被欧美国家拿来做挡箭牌的就是GATT94中的第20条“一般例外”和第21条“安全例外”条款。其中,第20条规定十种情况下WTO成员方可以悖离WTO规则实施一些贸易限制措施,而第21条则规定成员方在三种情形下基于安全需要可以不履行GATT的义务。但WTO这些基于特定情势允许成员方进行合理贸易限制的条款,近年来却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滋生的“合法性”土壤。由于这些例外条款形成于60多年前,成员方为了达成政治上的一致性,在该条文本身的措辞用语上就较为模糊。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成员方在条文含义理解上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再加上成员方本身在以何种标准界定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就无法达成一致,从而导致围绕该条款产生的贸易争端也与日俱增。虽然WTO的争端解决机构在解决争端过程中对成员方援引例外条款作出了严格的法律解释,但依然无法阻却欧美国家援引该条款实施变相贸易限制的热情。因此,WTO规则本身的模糊性为管制保护主义的大肆其道提供了可乘之机。欧美国家把此类条款作为一种“正当性的”借口,以此对国内产业和利益集团的利益进行保护。

2.管制保护主义的内驱力——追求经济发展。二战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战后重建和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使其在20世纪中后期迅速崛起。贸易自由化极大地激发了人类社会的创造力,消费者面临着来自全球市场的商品,选择余地大为增加。人们在选择商品时,开始关注商品本身之外因素,如商品的生产是否环保、生产企业(或国家)是否保护人权等。一些社会群体(尤其是人权组织与环境保护组织)虽然本身有着明确的宗旨和目标,也与贸易本身无关,但是他们对与产品相关环保或人权等目标的追求,却被本国产业群体及时捕捉并利用,并最终通过国内的政治运作形成管制性的贸易壁垒措施。此外,从当前的经济发展来看,欧美发达经济体因自身体制原因仍深受金融危机的掣肘。为了摆脱危机的困扰,维护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并实现危机外转,他们在传统贸易壁垒受到严重制约,“两反一保”的贸易保护手段又不得人心的情况下,开始将视角转向一系列“与贸易有关的(traderelated)”问题领域。于是,环境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公共道德问题等便成为他们实施贸易限制的最佳籍口。研究表明,环境问题与贸易问题挂钩的始作俑者就是经济发展领先的国家,因为它们有着更高的环保标准。它们利用这些标准,可以使得其它与之竞争的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3.管制保护主义的外驱力——追逐政治利益。经济学上的研究表明,管制保护主义措施虽然能够为国内产业提供一时的保护,但也牺牲了市场应有的效率和广大消费者的福利,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但欧美启用管制保护主义,不仅是出于单纯的经济动因,还有它的政治企图,主要表现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层面。例如就美国而言,在国内政治方面,美国的代议制民主制度为利益集团的政治游说提供了广阔空间。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这些既得利益者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利益可能会受到极大限制,甚至面临损失,因此,他们会进行广泛的院外游说活动以寻求政府的保护。而政府部门迫于选举的政治压力而只能投其所好。在国际政治方面,美国政府为了达到其国际政治目标,也会利用贸易管制手段去控制或影响其它国家。例如,美国实施的对华高新技术产品政策,表面上是为增进国家安全利益的管制型贸易限制措施,其实质就是在意识形态背景下施加的贸易保护主义。

三、我国应对欧美管制保护主义的策略建议

欧美管制保护主义措施在后危机时期的泛滥趋势尤为严重。早在2009年3月,世界银行就在其报告中指出,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的五个月内,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先后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达到47项之多。而2013年6月份,WTO最新的对G20国家贸易限制措施的监测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七个月中,G20国家共实施了109项贸易限制措施。这些贸易管制措施极大损害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对国际贸易的开展构成了巨大阻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发展中的贸易大国,对欧美贸易在自身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中国正在成为主要的受害者。因此,如何加强和应对欧美的管制保护主义就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实务部门和国际贸易法学界必须共同应对的课题。

第一,加强政策分析研判,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根据日前WTO的统计,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和美国向TBT和SPS委员会通报的最新管制措施中所涵盖到相关技术和卫生标准数以千计,其中不少构成了管制贸易保护壁垒,从而给我国对欧美贸易的开展带了显著负面影响。由于欧美的管制措施的贸易保护意图隐藏较深,不经过细致地分析难以发现。因此,我国政府外贸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欧美贸易壁垒的数据收集和研究工作,不但要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更要积极组织相关的行业企业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帮助和指导国内外贸企业突破欧美的管制贸易保护壁垒。同时,国内的商会和行业协会也应向欧美的同行学习和借鉴,切实发挥自身的牵头优势,在行业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对欧美贸易的信息交流和研讨活动,为国内出口企业提供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行业信息共享,从而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风险预警,并为国家层面应对欧美的管制保护主义提供实证的数据支持。

第二,加强产品技术研发,提升外贸竞争力。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国际分工面临重新洗牌。中国作为贸易出口大国,宏观上面临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战略机遇期。但这一过程的实现,却离不开微观层面的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支撑。因此,面对欧美地区日益升温的管制保护主义趋势,国内的外贸出口企业应将之视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模式转变的重要契机,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优势,加大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改进生产模式和生产工艺,打造自主品牌,使生产的商品更加符合国际市场需求,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财政和税收方面应加大对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并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方面施以援手,切实增强我国外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核心竞争力。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篇10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fta美国337条款社会责任壁垒贸易救济

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经选择,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作为一对并存的矛盾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面对自身经济发展和对外竞争时必须要考虑的核心因素,一方面,如何选择经济发展的原则往往取决于多个因素,如一个国家或地区自身的发展水平、自身与外界的相互关系等,另一方面,政策的选择往往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修正,在竞争中不断升级、完善。

相对于经济自由主义而言,贸易保护主义更关注外界因素对自身的消极影响,其主要是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作为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和升级,上世纪末期,新贸易保护主义方兴未艾,保护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商品经济的范畴,通过绿色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达到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进而保护本国就业,维持本国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的支配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既有竞争加剧、经济理论发展的推动,也有多边贸易体制自身的原因,但根本原因依然是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自由和保护的相互交织必然贯穿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作为自上世纪90年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和升级,一方面保留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全部特征,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

一、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所谓的后危机时代,一方面是区别于暂时已经过去的全球金融危机,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世界经济并没有明显脱离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反复随时可能出现,因此,此阶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多的是对之前新贸易保护方式的延续和精细化。具体而言,有如下特征:

1.实施主体的全球性和区域性

一方面,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有所变化,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影响着世界各国和地区,通常一国对他国采取保护贸易措施,会引起他国“报复”,这样一来会引发贸易保护“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新贸易保护向双边化、集团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为了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利用双边协调和fta,区城性经济集团,集团成员国内要素自由流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构筑贸易壁垒,以此保护成员国的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共同应对外部国家的报复行为。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区城化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目前,中国迄今共加入了9个自贸协定,同时,官方和民间机构也在不断推动更多fta的构建。

2.保护措施更加复杂和隐蔽

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层出不穷,日趋复杂,其超出世界贸易组织现有协定与协议的约束范围。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开始由贸易政策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经济甚至社会政策,主要表现为:要求对方国限制国内商业行为,管制对方国家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妨碍竞争的行为和干预对方国家经济政策等。此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从传统工业品和农产品转向高级工业制成品和劳务,并且开始进人高技术产品领域,以上这些方面也使得我国应对和解决其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新旧贸易保护主义区别的根本点在于旧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关税壁垒,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手段以非关税为主。其中新贸易保护主义所采取的明显性的非关税措施主要是进口许可证制度、自动出口配额、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等,而世贸组织规则对以上这些非关税措施的约束越来越严。在这种情况下,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更多的采用更为实用的隐蔽性的技术壁垒如技术标准,质量认证,检验程序,环境保护与国民健康等。

3.保护措施表面日趋合法化

如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wto规则的约束下,经济发展都在向自由贸易的方向迈进,可现在的多边贸易体制还是存在一些漏洞,这样贸易保护主义总是设法从中寻找“合法”的生存土壤。wto允许成员国利用其有关协议反击遭到的不公平待遇以保护本国的利益,这就为各国以“公平贸易”为由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腾出了余地。另外,当前,wto规则保留各成员国的经济自主性,不仅包括发达国家,而且还包括发展中国家。因此,采取与wto不直接冲突的各种保护措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形态。此外,各国同样通过自身立法来绕开wto规则的规制,如美国337条款,337条款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简称,它主要规范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方法和不公平行为进行调查的行为,337条款并不要求实际损害为前提。若itc裁决原告胜诉,itc可向美国公司提供有限排除令、普遍排除令和停止令等救济措施,但实践中,337条款更多起到的是一种敲山震虎的作用,往往程序一经启动,未等裁决,出口国方面即会规范自身行为以达到相应标准。此外还有以sa8000为代表的社会责任壁垒,它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劳工权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目前,全球的一些大采购集团都非常青睐有sa8000认证企业的产品,这促使很多企业去申请与维护这一认证体系,从而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我国目前也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积极争取参与如iso26000等相关规则的制定,以保护本国权利。总之,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日趋表面合法化,可其实质并没有改变。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化主义的发展,全球竞争必然不断升级,对于中国而言,其工业自1949年后经过了几十年的保护发展,自改革开放后开始逐步面对国内外竞争,在这些竞争下中国的多数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从历史的角度看,今日中国面对的挑战跟19世纪初英国面对的类似,一方面要继续开发海外市场以扩大出口,另一方面需要不断从国外进口各种资源。此外,由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中国必须保证极大的海外市场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必须通过外资继续引入外来竞争,避免由于发展初期对国内经济的过度保护而导致的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垄断对经济带来的伤害。当今,中国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大了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

2009年我国整体出口市场受到阻碍,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中,2009年美国政府对我国轮胎增收35%进口附加税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极大的影响了我国轮胎行业产品的出口,还使得我国其他行业出口产品也遭遇到同样的待遇,总的来说,出口企业订单直线下降,利润严重下滑,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部分企业倒闭,失业率提高,还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继轮胎案之后的中国玻璃、无缝钢管等都遭遇无辜调查,影响恶劣,甚至于其他国家也都纷纷效仿,对我国产品不断的采取变相抵制措施,这些行为对外贸依存度高达70%的中国影响是极为负面的。此外,我们可以看到,贸易摩擦频发不仅使企业蒙受了巨额损失,而且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不利于中国出口的可持续增长。

2.我国的外部经济风险开始向宏观层面渗透

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增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在我国与美国的经济往来中,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影响着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美国对我国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正是为了调整两国间的贸易顺差,维护其在世界市场的支配地位。美国不仅对对中国产品进行贸易制裁,而且在人民币汇率、对华投资、技术出口等领域对我国进行全面的施压,影响着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欧盟也对中国产品频繁设限,激化了当地企业与中国相关企业的矛盾,发生了砸店、烧货等事件,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也影响着中国相关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在欧盟各国家开始形成针对中国产品的“民间壁垒”。再者,中日“政冷”的常态化对两国经贸关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两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方面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难度。

3.“中国”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由贸易领域向经济、政治、军事领域扩散

由于中国在宏观管理和调控上存在一些问题,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而另外,发达国家提出的“中国”也是中国遭受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的发展,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引来许多发达国家提出“中国”,认为中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他国的发展及世界市场上的支配地位。发达国家希望借以中国广阔的市场发展其经济,使其成为其成熟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另外,又担心中国不断的发展壮大,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的提高,会使得发达国家自身遭受经济发展的障碍。如今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中国”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由贸易领域向经济、政治、军事领域扩散。

三、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在全球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情况下,仅2010年第一季度,就共有10个国家对中国发起19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直接涉及中国出口金额12亿美元。而回顾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据wto统计,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被发起反倾销最多的成员。此外,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高筑绿色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出现了主要针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保护主义倾向,限制对基础设施、高新技术、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投资,甚至把经贸问题政治化。针对以上新情况,我国应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寻求经济发展之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1.宏观层面--政府

(1)我国应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必须联合世界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首先,中国应利用各种国际组织和对话机制,如联合国、wto协商机制、g20峰会,与其他经济大国进行充分沟通,坚决反对少数国家以邻为壑的短视政策,遏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形成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其次,在制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及采取相关的行为中,应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尽可能保护我国企业,带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这样也会在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变得更有力量。最后,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争取改变现有不合理的国际贸易与金融制度安排,推进符合各国利益与多边贸易体制的wto多哈回合谈判,通过制定和修改多边贸易规则来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国论文联盟

(2)发挥主导作用,尽快调整、制定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的国家标准。我国政府应强化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利用其在人才、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再者考虑到中国的产品质量标准种类多、门槛低、不规范,在当前有关法规大调整的有利时机下,力使自己的思想脉络与国际思潮保持一致。

(3)加快建设中国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虽历史不长,但其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其形式的多样性,手段的有效性还是在技术法规的合理性方面,其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负面影响更为巨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加快建设中国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完善和提高体制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加强政策的艺术性,进一步地提高技术手段的多样性。我国应争取通过规则的不断创新,力促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4)加强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与fta建设。当前,区域性贸易集团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其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和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区域内国家经济发展,而对区域外国家则实行贸易歧视,不利于区域外国家发展。针对以上情况,我国自身也应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去,争取在贸易自由化的世界浪潮中扩展国家利益的实现范围和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性目标。另外,我国还应积极参与和发展双边及多边fta,在区域一体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获利。

(5)完善贸易保护主义立法。在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等诉讼中,应认识到我国贸易保护主义立法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而只有我国熟练掌握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及技巧,贸易保护立法更加完善,才能在其他国家向我国提出贸易保护主义诉讼时应对自如,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于保护我国涉诉企业的利益。

(6)引导我国企业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我国企业应认识到新贸易保护主义又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其是随着世界经济竞争加剧,最初由发达国家为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而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以非关税壁垒为主的保护贸易的措施。我国企业应一方面检讨自身的倾销行为,另一方面应主动参与到贸易保护主义诉讼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自身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受到公正的待遇。

2.中观层面—行业

中国应该转变观念,要充分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一方面,对行业协会的定性决不应仅仅将其定义为政府的“二机关”,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与中立性,这样行业协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组织便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连接企业与企业的纽带作用,充分代表本行业,为规则的制定,行业自身利益的保护和救济等贡献力量。

3.微观层面——企业

(1)充分了解和学习wto规则和各国的新贸易保护手段。我国企业应充分了解和学习wto规则和各国的新贸易保护手段,以使在应对和应诉他国企业时,可以避免遭受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贸易壁垒打击。如今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呈现出新的特征,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更趋复杂性和隐蔽性,我国企业只有通过认识和掌握这些新贸易保护手段和有关贸易调查的相关知识,才能在对方采取一些不利于我国的保护手段时,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应对和应诉,合理、合法的保护自身权益。

(2)优化出口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第一,我国企业应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改善自身存在的技术含量低、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经济性差等状况,改变中国商品低价的形象,并努力创建自主出口品牌,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从而占领新兴市场国家的高端市场。第二,我国企业应该正确的看待新贸易保护主义,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从数量为目标向效益为目标的转变。第三,我国企业应着眼未来,努力拓宽出口途径、灵活选择生产和销售等,在品牌培育、营销、保护等方面要舍得投入,带动企业出口及长远发展。

(3)团结应对和应诉,避免同行业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当前,在我国行业遭受反倾销指控时,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企业能够积极应诉,结果也并不令人满意。事实上,企业若能够团结应对,做好充分准备,胜诉率也应该会有所提高,自身利益也能得到更好的维护。另外,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存在一些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竞销谋取利润,而这样做却使得进口国找到了借口,向我国整个出口行业提讼,使其遭受严重打击。我国出口行业应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协调组织作用,避免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恶性竞争”,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而言,保护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行为究竟应视为贸易保护还是贸易救济,由于标准的选取不一往往不容易得到正确的答案,因此对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而言,不必太纠缠于他方的贸易保护,而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认真的学习并掌握世界游戏规则,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以便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竞争世界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齐洪华: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西方经济,2008年07期

[2]王佃凯: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原因、特点与趋势[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张晓霞: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j].企业研究,218

[4]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3).第28——31页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外贸战略;改革开放;TPP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相关研究综述

外贸战略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总路线及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曾提出过“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三来一补战略”、“多元化市场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调整外贸结构扩大内需战略”等外贸战略。

商务部在广交会举行的“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报会”上首次了《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2010),提出到2030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这个目标分个阶段:在2022年前巩固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在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商务部的这份报告明确了建立贸易强国的目标与步骤,以及相应的外贸政策。北京工商大学举办“首届贸易强国论坛”(2010)提出了贸易强国的六大条件:1)贸易强国必须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2)积极参与国际分工;3)服务产品贸易额比重大;4)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大;5)货物贸易规模大;6)对外开放度大。

关于中国外贸战略的研究,自2008年以来掀起了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及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冲击,外贸战略研究主要围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个主题,研究应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第二个高潮是在2013年之后,随着美欧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以及美国加快推动TPP,针对中国的地区主义抬头令学界再次关注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耿莉萍1(2008)率先提出了调整中国外贸战略的迫切性。李亚芬2(2010)强调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上调整中国外贸战略。余华3(2010)首次注意到外贸战略调整需要金融支持。胡麦秀4(2012)认为中国应针对美国的TPP战略及时调整外贸战略。蔡亮5(2012)分析了日本通过加入TPP,支持美国在战略上“重返亚洲”,配合美国牵制中国在东亚发挥影响力的战略布局。翁爱云(2013)6强调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战略的前提是要有一个享有独立的强有力中央政府。胡鞍钢7(2013)提出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继续奉行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战略。

综上所述,按照研究视角划分,当前外贸战略研究大多数从外贸本身进行研究,少部分从金融、改革开放、地缘政治的视角进行研究。本论文倾向跳出外贸研究外贸战略的研究方法,强调从政治、军事、法律等综合视角研究并制定中国外贸战略。

二、英德美对外贸易战略的回顾及对中国启发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外贸就伴随这资本主义而迅速发展,成为近现代国与国之间联系的主要纽带。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英国、德国、美国三个国家外贸战略最具代表性,因而,研究这三个国家对外贸易战略对制定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借鉴意义。

(一)英国的外贸战略

在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前200多年,也即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大航海时代以来,重商主义是欧洲的主流思潮。英国在重商主义外贸战略的引导下,制定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及外贸管制外贸战略,将航运业和渔业当做后备海军力量予以扶持,将殖民地当做宗主国的财富和资源予以盘剥,将打击西班牙、荷兰、法国的海军力量作为军事目标。在《国富论》出版前13年,也即1776年,英国已经粉碎了西荷法的海军力量,成为新的海上霸主。当时的英国的外贸战略除了充分体现了重商主义的特点,更强调军事力量对外贸的护航。

随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及在国际贸易中领导地位的奠立,英国有实力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作为宣判重商主义死刑的《国富论》强调自由经济与自由贸易,而当时英国工业革命为推行自由贸易创造了条件。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但是,他从来没有否定重商主义关于国家军事力量保卫经济利益的观点,他强调“君主的首要责任,即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独立社会的暴力和入侵,只能靠武力手段来履行。”重视外贸战略背后的军事力量将英国从海上霸主送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

(二)德国的外贸战略

与俾斯麦铁血政策一并为德国近现代工业的成长与壮大保驾护航的近代德国外贸战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源自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希.李斯特。面对质优价廉的英国产品,为了保护德国新兴资本主义经济,李斯特提出来贸易战略分阶段学说,主张在经济发展初期,保护幼稚产业,等待幼稚产业发展壮大后,再实行自由贸易,同时,李斯特不主张用行政手段保护,而主张用关税等经济手段进行保护,不主张保护农业,而主张保护工业。以李斯特保护主义理论为基础制定的德国外贸战略,把“自由”与“保护”作为实现“利益”这一唯一目标的手段。

坚决地反对斯密自由贸易的李斯特,对军事力量的态度与斯密的观点却是完全一致的。李斯特认为“军事力量比财富更重要”,市场秩序与财富需要军事力量去保护。

(三)美国的外贸战略

作为美国建国初期财政对外贸政策的制定者,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却更愿意接受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观点。汉密尔顿坚持李斯特的观点,强调美国这样的年轻国家不能与英国这样的老牌制造业国家竞争,主张实施进口关税,限制原材料出口,给予出口企业赞助和补贴。19世纪美国式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政治上体现为奉行“不介入欧洲事务,也反对欧洲干预美洲事务”的门罗主义,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美国式贸易保护主义战略针对性明显,它是对英国实行保护主义,而对美洲国家则主张自由贸易,带着“孤立”色彩的门罗主义实质并不是主张“孤立”,而是把美洲作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注重美洲内部的合作,这也是区域合作思想的萌芽。

第二,相对于英德,美国外贸战略除了强调贸易保护,更加重视“进口替代”与“区域合作”,这与美国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是有关系的。

第三,强调运用军事与法律力量护航外贸战略。一方面,汉密尔顿非常重视发展美国海军和远洋商船队,他指出“建立合众国海军这一目标,由于将利用所有州的资源,因而远不像建立任何一州或部分的半脸的海军那么难以达到。”另一方面,汉密尔顿强调运用法律手段与力量,他坚决反对欧洲列强之间转让美洲殖民地,主张在西印度群岛及海域展示美国海军力量。从法国人手上购买路易斯安那州,尽管最终未能经他手,而由杰弗逊完成,但是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美国的外贸战略,而且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战略重视“大棒”与“胡萝卜”互相配合,“大棒”就是军事力量,“胡萝卜”就是法律力量。美国的外贸战略对军事与法律的同等重视,相对于英德对军事的偏爱,不仅是进步,也对中国外贸战略更具参考价值。

20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放弃门罗主义,走出美洲,对外贸易战略也由贸易保护主义转向了自由贸易。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欧洲列强的城市、工业、财富、人才,美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美国通过北约在军事上控制西欧,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会在金融上控制世界经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金融体系。作为国际贸易规则的积极参与者与主要制定者,美国是国际贸易中的最大获益者之一,在大多数领域美国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但在若干涉及美国切身利益的高科技领域,美国又实施保护主义措施。20世纪美国外贸战略出现两个转变:

第一,美国强调自己主导的全球产业转移及国际分工。在产业升级及转移的客观趋势下,作为倡导及维护自由贸易的美国必须放弃某些产业,其实与其说是放弃,不如说是主动放弃,美国将服装鞋帽、锅碗瓢盆、电视制制造等产业转移到日本、东南亚、中国。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放弃的产业主要是中间产业,即制造业;对于两端的产业,即高科技与资源、农业、能源,美国始终抓住不放,因为控制了产业两端,即掌握了创新与控制了成本,可以调控整个产业链。

第二,美国重视运用汇率、利率等金融手段。1992年,美国通过汇率手段逼日圆升值,消灭了主要贸易竞争对手。随后,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化危为机一举控制东南亚经济命脉。美国华尔街金融力量对世界经济的调控更显突出。2008年本来是美国的次按危机,却能巧妙地通过雷曼兄弟破产及一系列金融伎俩转移为欧洲的经济危机,同时,通过QE施刺激中国轻率出台4万亿计划而延误了转型升级。

20世纪与19世纪美国外贸战略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军事力量。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依然效仿之前的列强,重视军事力量对国际贸易秩序的维持,在世界主要航道、战略资源地区都设置军事据点派驻美军。一旦某个国家破坏了“贸易自由”,不仅以维护贸易自由的名义予以打击,而且以“独裁”的理由予以颠覆。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战略本身不存在好坏之分,不同的国情及所处的时代决定了采取不同的外贸战略;其次,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战略,都离不开军事力量、法律力量、金融力量的支撑;再次,英德外贸战略重视军事力量,而美国外贸战略重视综合运用军事、法律、金融力量。

三、中国的新外贸战略内涵及政策建议

2014年是转折之年。中国经济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正以新的目标,按照新的步伐进行调整与发展,中国外贸战略随之进行调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新外贸战略包括三个内涵:

第一,中国外贸战略的目标选择。中国外贸战略不是“创汇”而是“国强民富”,其中“国强”与“民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民富”的“国强”是不可持续的,让外贸惠及13亿人民,让外贸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才是中国外贸战略的目标。

第二,中国外贸战略的方式选择。至于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战略的选择,中国应该选择自由贸易战略,这是因为,首先,中国是一个生产大国;其次,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对于已经加入WTO并成为荣登世界工厂的中国,充分利用WTO规则反对借低碳、环保、绿色旗帜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这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艰巨任务。

第三,中国外贸战略的手段选择。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大国,无疑都是以自由贸易为旗帜,或者在经过贸易保护主义阶段后,随着国力的强盛,最终会转向支持自由贸易政策。中国外贸战略要强调运用法律力量与金融力量,呼呼强大的海军与金融力量的配合与支持。

具体政策建议为:第一,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及相关法律体系。纵观世界大国,外贸战略从来不是依靠政策与行政手段去推动的。第二,重视发挥金融及跨国公司的作用,重视通过人民币汇率的调控以及其他手段与工具,站在更高层面推动外贸战略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韩玉军.《国际贸易实务》,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4月第一版.

[2]皮德.帕雷特主编,时殷弘等翻译.《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3]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翻译:《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4]商务部研究院:《后危机时代中同外贸规划由大转强"路线图”》.

[5]金圣荣.《贸易战:全球贸易进化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注释

1耿莉萍:《中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变化与外贸战略调整方向》,《商业研究,2008/06.

2李亚芬:《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战略转型》,《国际金融》,2010/03.

3徐华:《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战略的调整与金融支持》,《金融经济》,下半月007(2010):3-4.

4胡麦秀:《美国主导TPP的战略动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情报杂志》,2012,31(9):81-86.

5蔡亮:《挑战与动因:日本参加HTPP谈判的战略意图探析》,《日本问题研究》,2012,26(4):7-14.

对外贸易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WTO

一、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从此世界经济急速下滑,直至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指标普遍出现逐步企稳的趋势,全球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进入所谓的“后危机时代”。但在这个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并没有明显脱离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高失业、恶性通货膨胀、产能过剩、市场保护、消费低迷等因素仍然代表世界经济所面临的众多障碍和挑战。而2011年初由欧美债务危机刺激经济成本过大引发全球债务激增,全球政府负债突破2010年年底的49万亿美元,主要经济体的赤字率和负债率均冲历史新高,世界经济再次陷入谷底。与此同时,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QE)常态化的政策选择后,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再次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新矛盾、新风险和新博弈;而2011年3月份日本强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对商品期货以及货币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即时打击,这场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亦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多更广泛的影响力。

在这样持续的低迷经济中,各国政策除了不断在金额庞大的国内经济刺激政策的同时,频繁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采取各种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保护政策。从美国的“买美国货”条款起,各国纷纷仿效,加拿大城市联盟的“不买美国货”决议,西班牙地方政府遣返外籍工人,瑞典政府优先担保瑞典产品,德国接受政府救助的银行优先考虑对本国企业放贷,英国爆发抗议外籍工人的罢工事件等[1]。由此,21世纪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拉开帷幕并频繁上演。纵观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采取的形形的贸易保护政策,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多的是对之前新贸易保护方式的延续和精细化,具有方式更隐蔽、手段多样化、范围更全面、措施更复杂、以及主体集团化、区域化和全球化等特征。

历史告诉人们,以邻为壑、高筑贸易壁垒的做法必将给经济带来更大的灾难和危机。为此,做为全球最大的、最权威的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为WTO)理应发挥其特殊作用,为抑制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作不懈努力。

二、WTO在抑制新贸易保护主义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历史上贸易保护给世界经济贸易带来的巨大恶果,国际社会普遍识到全球合作必要性和重要性。而WTO亦从一开始起就密切关注着贸易保护主义的进展,不仅发表了多项贸易措施监督报告,频繁处理成员方提交的贸易纠纷案件,还通过多种场合发表了抵制贸易保护的声明、建议和呼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复苏的巨大压力面前,各国领导人还是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转移危机方式。根据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2010年9月18日公布的一项资料显示,自2008年11月以来,各国政府共出台近280项贸易保护措施,这显然与这三后以来各国领导人在各种世界级首脑会议和经济论坛上的呼声和宣言明显相悖。由此可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从高喊的口号到切实的行动还需要较长的路要走[2]。与此同时,虽然WTO在其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在协调各国贸易政策、平衡国际贸易关系、减少贸易摩擦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这次经济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其诸多努力亦显得有些无力和苍白。深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个情况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层次的原因。

1.贸易保护管理体制上的缺陷

第一,WTO基本原则若干规定为贸易保护的“灰色地带”。考虑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同国家利益的差异性,WTO基本原则在鼓励自由贸易的同时允许成员方采取适度的贸易保护措施,如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保障措施协议等。这些规则往往规定模糊、弹性过大,给原本就难以界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赋予上了合法的外衣和最大的庇护。正因为此,中国长期以来密集地遭受世界各类国家的“两反一保”调查。据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年来,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02起,合计金额389.8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510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而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全球47%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和已完成的案件都针对中国。

第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强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传染性、投机性和伤害性。一方面,为了保护贸易的公平性,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允许其成员在其他成员违反WTO协定或其利益受到减损时采取报复的权利[3]。然而,WTO的这个运行规则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贸易保护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上诉案件的裁决存在不稳定性,使得相关案件的上诉和应诉上都存在盲目性,这带来投机性;此外,WTO争端解决机制程序要求的相对繁琐性使得贸易保护的受害方缺失通过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权益的信心,这又加重了贸易的伤害性。

第三,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WTO贸易政策审议机构一向承担管理成员国贸易政策的透明性以及其对WTO规则以及多边协议遵守和实施程度,其宗旨是最大程度避免贸易摩擦。金融危机以来WTO业已公布的多份全球贸易措施监督报告,在国际社会引起较大反响,但是仍然存在若干不足之处。首先,这些报告只是对成员国的近期贸易政策做出列举和宏观分析,并没有明确地做出评定和判断,无法构成有效的约束;其次,这些报告由于缺乏法律权威性,无法对贸易保护措施及其实施成员形成实质影响;再次,当前该项报告一季度一份,在贸易保护迅速蔓延的阶段,这样的频率无法保证对成员国贸易政策的实时跟踪和监督。

第四,多哈回合的屡屡受挫影响了各国经济的均衡性发展和对贸易保护共识的达成。多哈回合谈判的发起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的转折点,众多发展的瓶颈问题急待解决。而WTO主持之下的多哈回合谈判的屡屡失败,使得人们寄于其实现的贸易开放、均衡发展以及纠正世界贸易规则中的不合理成分等目标的实现显得渺茫,一方面严重挫伤人们对世界经济的信心,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的前景亦显得不明朗。在此背景下,各经济体慌不择机,只能以守为攻,直接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争端增多,多边贸易体系受损,由此世界经济更加动荡。

2.贸易保护主义管理体系上的不完善

世界贸易是全球的,贸易保护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因此对贸易保护的抵制需要世界各国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通过一致认可的机制来实施。虽然WTO对贸易管理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球范围内首当其充,但直至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贸易保护主义管理体系,至今未有明确的协议和文件将其确定为全球范围内管理贸易保护主义的唯一法人。贸易保护主义管理体系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有效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多边平台。虽然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和各种各样的经济峰会或论坛在协调各国经济和贸易中曾经发挥过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经济危机时期,没有一个正式的、合理的发表贸易保护主义抵制的声音、想法和建议的平台,没有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被充分尊重的严格执行的多边机制,各主要经济体政策最终纷纷放弃“同舟共济”、“求同存异”而转向“各扫门前雪”,国际经贸合作的政策摩擦由此层出不穷。

其次,缺乏权威的贸易保护主义界定。虽然目前世界各界都深明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性,各主要经济体亦都声称反对贸易保护,但是对于如何严谨界定和判断贸易保护主义这类的根本问题,至今未在全球范围达成共识。比如2009年2月13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虽被普遍认为是这次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最具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措施之一,而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眼中,它却是完全符合WTO基本规则的,WTO总干事拉米亦声明,经修改过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虽然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但其实施方式仍符合全球贸易条例[4]。可见,无法有效、准确地界定贸易保护主义,“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将流为形式和口号。

第三,缺乏一个公认和专业的贸易保护主义居中裁判者。贸易保护主义的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对其判定应该考虑严谨性、专业性、准确性、公正性和系统性,以客观地评判、辨识并制止那些确实体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措施。然而目前全球尚未形成一个像法律体系一样中立、公平和强有力的贸易保护主义判定系统,也未集中并任命一组能实现该目的权威专家。因此,对当前全球层出不穷的各种贸易政策的评说总是众说不一,不但无法形成有效的认定,而且往往造成了利益趋动的不公平性和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欺压。

第四,缺乏强制执行力的制裁手段,从而无法保证任何出台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国家都将受到严厉的惩处,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得不到切实的落实。既然贸易保护主义是大家共同要抵制的对象,因此如同法律一样,要实现对其有效的抑制必须依靠强而有力的制裁。然而,当前不但缺乏一个详细界定的有关贸易保护主义制裁的法律文件,也缺乏一个能够有效实施制裁手段的机构。当贸易保护措施面临的只是众说不一的评判时,它当然可能视而不见,唯自身利益是首。

三、对充分发挥WTO作用以有效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若干建议

虽然如上所述,WTO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的缺陷,但是作为当前全球唯一的规范国际贸易的政府间国际组织,WTO具有史无前例的国际认知度和参与度,其制度特色和优势使其具备了解决当前贸易保护难题的制度性基础。基于上文的分析,我们对如何发挥WTO的作用以有效抑制贸易保护主义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以下建议。

1.引导世界性贸易保护主义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完整的贸易保护管理体系,应有贸易保护管理机构去组织、构建、运营和执行。所以WTO首先应设法构建一个全球共同认可的贸易保护管理机构。贸易保护的抵制不仅需要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策略,而且其所以决策都必须由一个机制来实施,为此WTO作为贸易保护主义唯一权威的管理机构,其首要工作是要建立并完善贸易保护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基础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基础性界定。首先利用WTO为成员方提供的谈判场合,求助于权威经济学家,对贸易保护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严谨、精确、详细而深入的界定;其次,对现有的各种各样的对外贸易措施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界定其在什么样的程度构成贸易保护;第三,对于WTO原来出于经济、贸易等发展不平衡的考虑而允许的例外原则以及出于公平性原则而允许的报复原则等“灰色地带”,通过成员方的各式谈判进行详细深入的明确,并且最好能通过一些定量的指标明确这些灰色规则的允许程度及条件,而超过允许程度和条件的则应定性为贸易保护。

(2)建立贸易保护相关指标体系。首先,从贸易保护措施或相关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对世界贸易、对相关国家的经济、贸易、就业、产业、市场等方面的影响,选择一些指标,根据其关联性,构建贸易保护程度指标体系;其次,对于出于自身保护的贸易保护行为我们不可能一概否决,而是要建立一个贸易保护启动指标体系,当这个指标体系衡量的条件达到了,我们允许成员方采取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而对于所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实施的程度,要依该指标体系评价的贸易保护启动条件而定,使贸易保护不得借机发挥。

(3)确定贸易保护管理裁定机构。可以在原有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的基础上作提升,着重强调其类似于法院的作用,扮演一个中立、公正和居中的裁判者角色。它根据相关的界定和指标体系,客观而公正地辨识成员方贸易措施的性质,对于可允许的贸易保护措施,要裁定其实施程度的合理性,并引导其尽量通过贸易融资、经济援助等其他方式来实现自我保护和发展;若为非允许范围的贸易保护,则要依其程度通过强制性的制裁手段加以惩罚。

(4)实施强制执行力的制裁手段。首先制裁手段的设立要经过成员方共同商讨一致同意。其次,对于实施了带贸易保护性质措施的国家,可根据其贸易保护措施带来影响的评价,相应地采取不同程度的制裁手段,比如相关世界性经济组织对其一定的经济封锁,减少其在世界性经济组织的投票权,缩短对其的贸易政策审议频率,增加其在世界经济组织中的应缴的管理费等等。第三,我们的制裁手段应主要地从世界性角度去实施,尽量不从国家的角度去实施,以避免报复性手段的实施以及相应地带来的贸易保护的传染性和恶性循环。第四,制裁手段应给予强而有力的执行力,这是对贸易保护有效管理的必要保证。

(5)构建一个有效的贸易保护平台。对贸易保护的有效管理需要一个稳定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以上提及的贸易保护管理机构、相关的贸易保护界定、评价指标体系、裁定机构、制裁手段,除此之外,还在定期和不定期地提供一些机会和场合,供成员方共同探讨贸易保护管理的相关问题,使成员方有一个正式的、合理的发表贸易保护主义抵制的声音、想法和建议的平台,使贸易保护真正做到群策群力、共同行动。

2.充分发挥WTO在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中的作用

(1)减少和取消WTO贸易规则的“灰色地带”,断绝贸易保护主义的“合法”借口。一方面,通过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个案判决的解释活动澄清在现有规则中的“灰色地带”,一定程度上防止成员方滥用WTO允许的贸易保护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成员方的谈判并制定新的协定,对现有规则中允许的贸易保护从其实施条件、程序、和操作等方面通过定量化进行精确界定,使之更严谨、精确和严格,减少可随意发挥的空间。

(2)提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监督职能的权威性,形成对成员方的有效约束。首先,通过投票机制使成员方共同授权于贸易政策审查机制,使之正式化和合法化,适时地以贸易政策监督报告的形式对成员方的贸易政策进行审查、评价并做出调整建议。其次,对贸易政策监督报告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化、全面化和完整化,除了对各国贸易政策做列举及宏观分析之外,更重要地是要详细分析其原因、特点、影响,根据公认的严谨标准和指标体系对各项贸易政策做出明确的界定,根据其实施背景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对明确的不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还应该根据规则做出制裁建议和决策。第三,根据贸易和经济形势合理规定贸易政策审查的频率,对于经济贸易稳定时期,可以规定一季度或半年的频率,但是对危机时期或者贸易保护主义泛滥时期,则应考虑缩短监督报告频率,甚至实时监督,以实现对贸易保护主义及时有效的扼制。

(3)完善争端解决机制,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的投机性和伤害性。首先,适当缩短争端解决期限,以增加当事方诉诸争端解决机制以获得及时救济的信心,减少贸易保护措施的伤害性;其次,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不仅要通过集体或制度的力量来做出可信、公正、有效的评判,而且要肯定“先例”的效力,使争议的处理沿袭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增强纠纷裁决结果的可预见性,减少贸易摩擦案件的盲目性和投机性;第三,对争端解决机制允许的报复权利的实施应规定严格和精确的条件,从而从客观上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的效果。

(4)充分发挥WTO现有规则的作用,保证国际贸易权利义务更广泛的平衡。WTO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的基本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公平、自由的贸易,在WTO现有的基本规则和框架协议之中不乏体现此精神的规定。为此,除了WTO中那些显而易见的公平自由贸易的规定外,还应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成员方不尽熟悉的相关定,如“非违反协议之诉”之规则,以维护成员方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使WTO的宗旨和初衷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和实现。

(5)加强成员国贸易政策及法律上的协调一致,建立贸易政策的公平性。由于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人文社会和技术法律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悬殊不一,这种差异性极易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而在经济贸易的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必然要求技术性的共同语言。为此,WTO应充分利用其特殊地位以及在信息、专业和技术上的全面优势,帮助成员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相对落后国家,在充分了解各国贸易、政策和法律等差异性的基础上,理解和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快贸易规则和政策的技术创新,在规范贸易行为并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有效抵御外来风险,确保经济安全。

(6)促进成员方多维谈判,为共赢博弈提供良好的平台。贸易保护主义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它是成员国之间博弈的一种结果。贸易保护行为必将招致报复,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传染性。但是根据博弈理论,在无数次重复博弈之后,博弈双方必将逐渐从互相背叛走向稳固的合作,但这一过程需要一个协调的产生。贸易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作为一个管理国际贸易的国际组织,WTO不仅要让成员国充分遵守现有框架下的各种规则,还要不断地创造机会和平台,让成员方充分地进行双边、区域和多边谈判,并通过引导和协调,促使各成员方尽快走出多国博弈的“囚徒困境”。

(7)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突破全球经贸发展的瓶颈。首先,贸易保护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衰退,为此通过多哈回合谈判促进更加公平与自由的贸易,给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解救世界经济于所谓的“3F”危机之中,稳定世界经济形势,这对拉动世界经济恢复和新一轮增长极其重要;其次,加强WTO的规则和纪律,通过调整和纠正WTO规则和规定中的不合理和不明确之处,以修复多边贸易体制信任危机并重塑权威;第三,借用WTO多哈谈判的平台,真正建立起贸易保护主义的管理体系,通过与现有世界贸易管理框架的共力,实现成员国贸易措施的规范性和协调性;第四,贸易摩擦和不平等的世界经贸格局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旁推力量,通过多哈回合的谈判重建世界经济贸易格局,有助世界各国的均衡发展,减少经贸发展中的不公正以及政策摩擦,以促进世界经贸长期稳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盈莹.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多国博弈分析[J].现代商业,2009(5):130.

[2]毛燕琼.WTO:全球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最佳平台[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11):9-14.

[3]戴海珊.金融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原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0):59-6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职高数学知识点范例(12篇)

    - 阅0

    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篇1关键词:高等数学;职业院校;自主学习;数学素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制约着经济发展主要是人才的短缺,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学习者提供可以终身接受高.....

    病理学研究的范畴范例(12篇)

    - 阅0

    病理学研究的范畴范文应用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学科之一,其术语最早由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于1870年提出,但一直未能受到学界重视,直到上个世纪中期,学科才初步建立。经.....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