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

一、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出发点是什么?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何在?

什么是企业信用?可以这样认为企业信用就是关于企业外部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行为状况的信息集合。企业信用分类就是对企业信用状况评估后作出不同的评价和归类,以便于实施企业监管的一种行为。我们认为,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出发点在于当前经济活动秩序中信用缺位、诚信缺失的状况比较严重。从工商行政管理的领域表现出来的现象有虚假登记、消费欺诈、制假售劣、虚假广告、合同欺诈、走私贩私及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等。着力要解决的是如何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出发,利用工商行政管理的手段来弃恶扬善,形成守信经营的市场秩序。由此我们认为,要保证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有一个正确的走向,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只是一种监管方式上的变革,而不是一项新的职能或者任务。

市场经济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伦理现象,需要我们对企业的“信用行为”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根据“信用程度”的不同分门别类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对企业进行信用分类既不是行政命令、行政许可,也不是行政裁定和行政处罚,更不是商业信用评级,所采取的监管措施都是现有的手段和方法。认清这一点,才不至于在实践中无所适从,避免走入忙于“认定”、“评估”的工作误区,把握不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精神实质。

2、企业信用行为具有两重特征和一种衡量尺度。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监管的企业行为贴上“信用”的标签话,事实上我们面对的企业行为既有民商性质的信用行为,如单个的消费行为、多数的合同行为,也有针对不特定对象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信用行为,如虚假登记、虚假广告、走私贩私、垄断等等。所谓一种尺度,也就是说,如何判定上述信用行为的“信用程度”就目前而言,只能是工商行政管理活动所适用的法律法规。

3、企业信用分类必须科学严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将企业行为按照不同的“信用程度”来进行划分,显然是一件十分棘手的工作。因为我们除了“一种尺度”外,没有一个正式的经得住推敲的标准。而要找到这个标准,必须能够兼容两种不同类的信用行为,同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更严格的来讲,它必须具备合法性。否则,我们对各种“信用”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不同的监管手段,必将在法律层面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质疑。这样一来就会违背我们进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初衷。由此看来,分类指标也好,量化标准也好,仅从部门角度,部分人偏好出发来制订,并由此将企业分为三六九等,从理论上是经不起推敲,从实践上看也是难以经得起检验的。

4、进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显而易见,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是前提,分类是基础,监管是落脚点。确立标准,划分类别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即使标准再科学,分类再自动化,一是标准不可能一成不变,这需要更新,需要维护,二是企业信用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也需要分类工作及时进行,及时更新,随之而来就是对应的监管措施也要跟着调整。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既然我们的工商职责有法定的依据,监管手段有法定的规则,在依法行政这个目标还没有很好实现的时候,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信用分类监管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令人怀疑。

5、法律是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唯一利器。

我们认为,相比建立所谓的企业信用激励机制、预警机制、惩戒机制、淘汰机制而言,法律才是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唯一利器。原因在于建立机制要靠成熟的手段、合理可行的方式和相对固定的制度等要素,这些就现阶段而言,还是不完全具备。如果现在还需建立“惩戒(按一般理解就是处罚手段)机制”、“淘汰(责令关闭、吊销等)机制”,只能说还没有做到依法行政这一基本要求,否则进行所谓惩戒、淘汰,就有滥用行政处罚权的嫌疑。至于我们设想的一些案后回查、重点审查、随时检查、“依法限制”等预警、惩戒、淘汰手段,不仅没有法定依据和制度规定作保障,而且有“秋后算帐”的嫌疑。而所谓的免检、免查、免等候等激励手段,姑且不论它对企业的信用激励作用有多大,是否有失公平,一旦这些“守信”企业“东窗事发”,是否会被认为监管不力甚至行政不作为呢?由此看来,离开了法律保障谈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显得有些不切实际。

二、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到底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必须稳步、扎实,从基础建设抓起,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紧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

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是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认定是否公平、公正,从而影响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效果和权威。国家工商总局下发了《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工商企字(2003)第131号],对企业信用监管指标和分类标准提出了框架性指导意见,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认为还必须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明确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企业信用评价的区别。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为了推进企业信用建设而实施的监管方式创新,对企业进行信用分类,目的是对工商监管起到内部指导作用和面向社会公开的个性化企业信用评价有本质的区别,信用评价作为一种民事委托性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信用评价,是不符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要求的,超越了作为市场“裁判员”的职能,因此,在建立企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时,应该准确区分一般商务性信用信息和行政监管信用信息,将一般性商务信用信息和工商部门根本就无法或很难掌握的企业商务往来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剔除出指标体系。否则工商部门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采集分类数据,走入为分类而分类的误区的市场服务行为,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应由市场自行调整,工商部门作为。二是要避免陷于建立量化指标分析和数据分析模式的泥潭。目前,国家局的指导意见只是一个框架性体系,在具体实施中,大家都有不少困惑。我们认为指标体系宜简不宜繁,分类标准宜粗不宜细,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否则会带来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我们建议是否能按无失信记录企业(守法)、有轻微失信记录企业(指需要责令改正或免于处罚等)、有严重失信记录企业(指需要施以经济处罚等)进行企业分类,这样在依法公示的同时,也能为具体监管人员采集录入相关信息、有效分析归类、进行相应的动态监管提供可行的路径和方式。三是明确内部各部门责任,确保信用监管指标及信息不超、不漏、不遗。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各职能部门必须通力配合,对各自负责的信用指标要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以保证信息的对称及一致性,

并认真梳理各项职能和业务,根据职能提出具体信息目录。

2、加强依法行政,强化企业属地管理。

信用一定依赖于信息,所以怎么提供信息就变得非常重要。要确保企业分类监管的公平、公正、有效,首先要求我们的信息来源是准确、及时、合法的,信用信息不完整、不及时,直接影响监管的效能,其地位和权威将受到质疑,而一些关键信息的谬误,甚至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信息来自对企业的日常管理,最后又用于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因此,要保证其及时、真实、规范、权威,首先就要保证我们行政行为的规范,规范的登记行为、规范的检查行为、规范的处罚行为,只有进一步吃透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的精神的前提下,加强依法行政,规范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保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从依法行政中来,到依法行政中去;其次,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完善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属地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企业分类监管工作稳步高效运作。

3、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信息化建设。

作为一种全新的监管方式,必然要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因此要顺利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就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从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方面全方位推进,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及信息的互联互通。在软件开发上,要以经济户口管理系统为基础,整合各项业务管理软件,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监管工作计算机流程化管理,保证监管信息及时生成、及时汇集、及时分析、及时处理。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必须根据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指标体系的要求制定信息目录,首先保证工商部门管理信息的完整、准确录入,有条件的地区要考虑和政府征信系统、税务、海关、银行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及时获取外部信息作为参考。并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和制度,使得社会各个层面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用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促使社会各个层面和消费者对企业的外部经营行为进行监督。这就有必要使有关信息内容全面、准确,同时使一般消费者能以低成本获得有关信息。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篇2

[关键词]工厂管理信息化管理改革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有利的位置。企业管理信息化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管理办法,也是行业进行企业管理改革的选择。

一、工厂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来实现的,如何使系传统的文件、图纸、报表以及口头信息的传递,变为快速、简单、明了的信息通信,营造一个平台,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沟通企业内外的信息网络渠道,应以管理的信息化促进和带动工厂造船的现代化发展。论文百事通在管理上,确保对市场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在把握客户的需求意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不断拓宽和提高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构建工厂共享的支撑平台,打造出工厂的网站及主页,提高工厂信息传输的速率。

二、工厂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实施中的难点

1.观念滞后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领导的头脑必须清醒,必须认识到,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由于积淀了几十年的传统管理思维方式的影响,厂长、经理们都未真正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2.人为信息孤岛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网络体系。由于在企业应用中往往首先是从完成一个项目开始,做一些单项的数据管理,它的应用只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岗位的某一项工作。加之许多人为因素影响,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能形成信息通路的网联,而割裂成一个个人为信息“孤岛”,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3.管理人才队伍的匮乏

现代化管理方法推广多少年了,但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并没有真正重视管理这项工作。熟悉企业管理、能清晰管理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管理规律与信息的综合知识型人才匮乏。

4.投资成本的增高

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工程,势必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改造,改造投资的增大,必然要造成产品成本的增高,获取资金的渠道与方式不当,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选择与实施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不能满足企业集成发展需要的软件

企业在选择软件供应商的同时,也在选择软件使用的后续发展问题,比如选择某一个管理软件,既要让它满足某一个单项管理项目,同时还需要软件的后续配套性,即集成化的配套性。

6.信息安全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结果是要产生大量的电子文档技术资料,怎样能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既保证用户的访问,又能避免各种攻击,这是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很重要的问题。

三、工厂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及建议

更新管理观念,推动管理观念变革的现代化。企业信息化是推进企业管理变革的一种手段,是实施现代化先进管理思想革的一种手段,是实施现代化先进管理思想的载体。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虽然经过改革、重组、置换等方式进行了与市场机制的转换与对接,但没有真正地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没有敏锐的市场眼光,不能建立适应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现实。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领导必须更新管理观念,以此来推动管理观念、方式、手段的彻底变革。

确立大系统的观念。制定目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首先必须确立大系统的观念,把管理信息化同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产品特色、管理模式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明确实施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搞清为什么要实施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作用是什么,信息技术能否真正成为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手段,明确实施步骤、方法。第三,构建的管理信息化模块是否切合企业实际,遭遇的技术、管理问题的症结何在,要在系统中构建,在全面构建中促进企业总体水平的提高,避免孤立地设计或实施某项管理,防止形成信息孤岛和重复投资。

做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把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企业领导人要增强信息化意识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重大事项亲自决策,重要工作亲自办,人力、财力要保障,坚定信心,建立“一把手”力行、责成重点组织实施的保证体系。其次,引进既懂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努力培育和建立自己的软件开发应用和维护队伍,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的意识和运用信息化的能力。第三,制定和建立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的内部标准和有关规章制度,确保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和适时性。第四,建立企业内部单一的可拓展的网络平台,确保各管理系统的相互对接及兼容,采用先进高效的互联网连接技术,进行网联。运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信息共享。运用先进的防火墙,过滤网等系统安全技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注重实用,讲求实效。企业在考虑实施信息化工程时,应着重考虑实施信息化工程的投入上的价格性能化,不要片面追求先进性,要从注重实用,讲求实施上,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先进产品。在总体规划上,要认真仔细考虑信息集成方案,在实施上保证按计划实现集成,使信息在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能够畅通无阻。由于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尽相同,要通过软件的系统集成服务来解决软件的实用化问题。

立足创新、谋求多赢。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必须研究企业本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立足创新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技术,找出其共性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工程特色,真正建立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信息化工程。与此同时还要抓好企业的整体组织再造、精化、优化、物资、资金流信息化的运作形式。实施调整、梳理组织结构方式,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对设计、采购、加工、制造、库存、销售、配送、财务等业务进行系统整合。要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促进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信息化。谋求企业发展多赢格局。

参考文献:

[1]文放怀.精益生产入门——新工厂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

[2]文放怀.企业管理方法和工具精选.广东经济出版社.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篇3

关键词:企业人事管理

现代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实质,笔者认为其根本是各方面人才的竞争。那么,一个现代企业怎样才能在人才竞争方面争得先机呢?笔者认为,其人事管理工作的优劣是重要原因之一。下面,谈几点对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要坚持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

现代企业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性化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注重人的差异性、层次性,尊重员工个人追求的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关心员工的自我进取,突出每个员工层面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要将人性化管理原则贯彻到人事目标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知道员工想什么,需要什么,遇事从群众出发,比如,在绩效考核环节,指标不要过于繁琐、僵硬,切忌重报表而轻实绩,有的考核人本因素不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不能深层次的赢得员工的心。因此,一定要在考核中加强对员工奉献精神的考核,对企业的态度、责任感、服从性、协调性、个人修养、集体荣誉感等因素的考核。

当然,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时还要实行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其次,人事部门要由行政领导部门转变为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组织、控制、教育、激励的管理服务部门,其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各种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另外,要保证企业人事管理政策的公开性、稳定性、协调性和连续性。

人性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必须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只讲人性化,不讲规范化,就有可能助长个人主义而影响集体利益;只讲规范化,不讲人性化,就有可能形成僵化局面而影响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要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要在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应进一步加大搞活企业内部分配的力度,要将员工的各种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直接挂钩,使员工的收入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金的分配向优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倾斜,向重点岗位和生产一线倾斜,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突出贡献与一般贡献不一样,努力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三、要建立一支优良精干的人事管理团队。

企业人事管理部门是一个窗口单位,是一般员工进入企业工作所接触的第一个部门。在员工的心目中,人事管理工作者是代表企业行使具体的管理职能,他们在作风、人品、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树立的自身形象是员工的一面镜子。因此,一个企业的人事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发展贡献不仅仅是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其无形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企业人事管理岗位的管理者就应是政治思想素质高的同志,即作风正、有事业心、有工作能力的同志。人事管理者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员工服务的思想,具有全心全意为企业员工服务的自觉性。人事管理者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企业责任感、荣誉感。企业人事管理者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随着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开发的飞速发展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势在必行。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利用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人力资源日常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一、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这些统计工作,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服务。

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点。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如下几方面:①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②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编制人力资源规划;③编制人力资源计划,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岗位;④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条例办法;⑤企业员工的各项培训;⑥人才选拔、使用、交流;⑦考核、奖惩、任免;⑧工资、福利与保险;⑨离休、退休、退职。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着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过去,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力资源的统计、人力资源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力资源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三、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对策

1、进行人才队伍的建设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涉及到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将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复合型和综合型的人才,要求企业的管理人才必须要具有坚实的企业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必须要掌握系统工程方法以及现代的信息技术处理手段,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企业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接受一些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于他们的信息化系统应用、网络技术、信息开发技术、计算机知识与技术以及信息化理论知识的培训,将其信息技能不断提高。

2、积极创新科学规划

将计算机应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先进性体现出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为了将企业项目风险以及建设成本降低,那些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可以邀请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资深人士和那些具有人力资源信息化经验的公司到企业中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从前瞻性和先进性这两个方面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将计算机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高标准和高起点,把现代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实践情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够真正为企业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库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策略

1企业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普遍问题

1.1企业管理者对自身的认识不足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必经之路,而在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化产品与不同企业产生的差异化现象,从而导致部分信息建设并不能有效服务企业管理过程,那么对无法灵活适应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产品,则凸显出本质化的问题呈现。当信息化建设无法实现传输信息的高效率,那么信息本身也无法被企业管理部门所应用,也就形成了“信息孤岛”的现状,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因为在初步规划中企业未曾结合自身特点,那么也就是管理者对自身企业的认知不足,从而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对统一的规则,整体应用与协同无法体现,也就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

1.2相对落后的观念,导致内部组织压力过大

当企业决策者进行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必然体现出承担管理风险的义务,但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重视不足,也同时产生了不全面的考虑,当信息化产生与其他部门的执行关系或者协同操作时,信息化的功能并未充分发挥。而在组织内部的结构进行信息化进程时,必然引发管理方式的部分变化,那么在利益分配中也会产生不同作用,受到中层管理的反感与排斥也是在所难免的。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理念更新,必然对其原有工作模式产生影响,而业务方式与工作模式的重新建立与组合,也会同时伴随基层员工的消极情绪产生。其根本原因还是相对落后的观念,促使造成了组织内部的压力。

1.3人才短缺与资金不足

在企业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必然存在两点要素,即人才和资金。当企业管理进入信息化的实践阶段,人员管理与技术维护,成为新一轮思考的问题。信息技术作为企业管理的全新模式,其专业人员的匮乏也是无法全面开展的原因,而其对人才的要求也更为严谨,不仅要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多重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具备相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了解,而且也要对自身的企业产生高度的认识。那么基于管理与技术同时具备的复合型人才,便是企业管理急需的人力资源。而信息技术目前尚处在高新技术层面,对更新速度过快而维护成本较大的信息化技术而言,企业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资源。那么对此企业能够承担的费用是有限的,大多数企业会选择硬件投资的大幅占比,那么其他软件和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必然要开源节流,那么即便有再好的设备没有资金支持的软件支持与操作配合,其信息化的功能也无法充分发挥,反而局限了硬件设施在其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利用率。

2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2.1提升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信息化的扶持

企业的发展与经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对政府相关部门而言扶持其建设信息化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在《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的报告中指出,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而鼓励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也是政府支持的表现,其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企业能够合理配置自身资源的有效途径。而完善健全的应用方式以及信息法律规范,尽可能提升企业在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具备相应的安全性,以及在建设规划的进程中减少后顾之忧。

2.2资金投入需要合理机制

以资金投入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也是实施效果的完善。从企业应用角度而言,其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是完善应用能力的第一重保障,只有资金到位并落于实处,才能产生根本支持企业管理的作用。那么要保障其投入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与使用,就必须开展专项资金的设立,从而完善多元化投资的建立,形成资金投入与产出的合理规划,也就保障了资金使用率与效果的双方面提升。从软硬件投资比例中寻求平衡,一方面加大硬件投资的前期投入,将现代化设备作为服务企业管理需求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加大软件投资力度,使其能够配合硬件能力体现出实际应用效果。而各阶段性的投资中,也要符合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妥善安排,力求能够以周密计划形成对投入资金的有效控制,使信息化建设应用到企业管理中的科学性与效果提升。

2.3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

优化配置方案业务流程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信息管理中的诸多部门配合调度,那么统筹规划也是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当进行企业业务流程优化配置的改进时,首先应当明确提升效益产出的宗旨,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从而将管理过程进行扁平化处理,替代其原有的金字塔结构,形成管理观念的重新组合与构建,才能够拉拢企业中层与基层的配合,形成整体布局与规划的合理性。同时企业信息化技术也要选取具有针对性的软件产品,而并非盲目扩张,就能提升企业管理的软实力,只有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信息化产品才能支持企业管理活动的延伸。那么功能性与技术性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中对企业而言同样重要,从多方面评估企业自身能力体现,精确指导最佳方案的落实,成为企业管理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式。

2.4优化培训与人才引进机制

此处提出的优化培训指管理层和基层,一方面需要对高层管理者进行理论培训的内容,掌握相关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应用方式和途径,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基层员工的宣传,从而在思想层面上形成对信息化管理的全面认识,形成信息化建设工作上的上下统一和全面支持,最终形成对企业发展管理信息化的推动作用。而在人才引进的机制中,企业应当以实际需求为准则,以发展眼光看待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对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无论学历基础如何都应当提供其展示技能的机会。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在薪资政策上体现出对人才的吸引,为其规划出发展途径,进而通过企业文化吸引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配合企业管理完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伍民元.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14):116-119.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篇6

【关键词】成长性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经济建设

在我国全球一体化经济建设发展的目标下,国内近几年不断涌现出许多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快速带动了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同时,这类成长性企业要想快速达到国内经济平均水平,其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成长性企业而言,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成长性企业管理组织形式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在发展阶段都如同商品一样有属于它们的周期性,早在1989年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就在其的著作中提出了企业的周期性理论,并且将企业在经营中的周期性细化分为成长性及老年化两个重要的阶段。在企业的成长性阶段中,主要包括了企业的孕育期、婴儿期、幼年期、学步期、成长期、成年期几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国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将企业的成长期化分为主要的四个阶段:创造期、成长期、发展期、老化期。同时,从企业的生命发展周期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成长性企业主要是指企业从创造期到成长期这一企业的发展阶段。另外来说,成长性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通常在每一个阶段性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这就如同为企业划分的生命周期一样,成长性企业的发展阶段也是有着具体的划分的。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组织学家LE就将企业的成长性管理划分为具体的五个阶段,即企业依靠创新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引导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国家授权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协调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合作成长的阶段。而从阶段性的另一层意义来划分的话,某些经济组织学者则认为可以将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分为六个具体的阶段,即低级成长阶段、中低级成长阶段、中级成长阶段、中高级成长阶段、高级成长阶段、超高级成长阶段。另外,我国知名企业金碟企业的总载徐少春曾在《成长性企业的管理变革》一书中指出,企业的要想成长,必须要经历五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创业阶段、集中制阶段、规范化管理阶段、信息化管理阶段、合作化管理阶段。徐少春还在书中将成长性企业的五个阶段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说明:第一,创业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是非正式性的,而企业的高层决策者用于管理企业的模式主要以崇尚个人风格及创业精神为主要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上,也主要是以追求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效益为前提。因此来说,在企业创业式阶段中,高层决策者所要求的经济报酬无非就是这个企业的创业经营权,而这一阶段性的主要任务则是对企业的管理以及经营销售的利润所得。第二,集中制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管理的模式已经逐渐转化为集中式管理模式或是职能型管理模式,而在这一阶段中,高层决策者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也由传统的转变为引导式管理,同时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管理控制体系也已建立起初步的雏形,高层决策者所要求的利益报酬也在创造拥有权的基础上加上了企业发展经营中的所有利润所得。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中,成长性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在于强调企业商品的经营效率。第三,规范化管理阶段。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其内部的管理组织模式已转变为一种分散式管理体系或是以地域为单位的中心制责任结构体系。同时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决策管理者不在事事亲力亲为,而是采用一种广泛授权的管理形式将企业的发展经营权下放给下属的子公司,同时再利用定期的述职报告及利润中心责任制手段对其进行考核。在这一阶段中,企业高层决策者所看中的是强调企业内的经营绩效。也就是说,该阶段企业所要突出的重点是大力扩展经济市场。第四,信息化管理阶段。这在一阶段中,成长性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变得越来越完善,体系建立也越来越趋于完整化。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管理重点目标是根据企业自身商品的特征建立对授权后的下属公司的监督体系,以便企业高层决策人员能够清楚地掌握下属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企业要利用先进的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控制能力。换句话说,在这一阶段中,企业在通过信息化管理体系对计划中心、利润中心、责任中心、成本控制中心以及投资中心进行监管,这种模式可以使企业高层决策者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成长发展中,并在参与利润分享的同时拥有企业的股份权。第五,合作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管理所着重的目标在于结构化的管理,而此时企业高层决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管理在于调动所有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所有员工都能够加入到企业的成长发展中来。同时企业高层决策者与企业员工共同制定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重心及目标,并且保障企业员工薪资所得,建立一个完善系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此阶段的成长发展重点内容在于解决复杂化的企业矛盾与问题。

二、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方式

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整体的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速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成长性企业管理发展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是必要的形式,同时相关部门人员根据成长性企业发展阶段性的不同,制定出了不同阶段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方案措施。具体如下:

(一)创业管理阶段

企业创业管理阶段是员工增加速度最快的一个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管理信息化中要拥有一个具有职业化才能的领导人对企业员工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随着成长性企业的发展,企业高层决策者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想要掌握更多的企业经营状况,就必须要掌握企业更多的信息。因此,创业管理阶段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主要在于企业创业者对企业的需求。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则通过更多的科技化手段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在企业创业阶段中,根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安排,企业内核心的部门均开始使用财务信息化软件,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逐渐由人工传递方式转变为办公信息自动化模式,从而实现了企业初步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二)集中制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建立已基本完成,员工人数也大量增加,因此就需要在此阶段对企业内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部门之间进行集中式的管理。而此阶段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目标的重点在于在原有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面向基础化信息管理的ERP信息化办公系统,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商品进销物资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物资信息化管理制度。

(三)信息化管理阶段

成长性企业在此阶段发展中,对商品物资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企业自身的结构组织建设也日趋完善化,并且在此阶段中企业高层决策者已将企业经营的部分权限授权给下属的子公司。因此为了更好地对授权子公司进行管理,企业就必须在原有信息化管理流程的基础之是进行优化建设。也就是说,此阶段中企业要将ERP办公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大力加强人事、薪资、培训以及员工绩效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使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模式更加智能化。

(四)精细化阶段

在成长性企业此阶段的发展中,由于规模及组织结构上的增多及优化,企业需要将分散化的组织结构进行集中式管理,也就是将以往分散化的组织结构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联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企业完善的产业链。也因此在此阶段的成长性企业发展中,需要的管理信息化模式更完善,它需要将企业的销售、市场、服务以及客户有效地关联起来,并同时制定出完善的CRP协同信息化办公系统。

(五)合作阶段

在此阶段中,成长性企业的结构体系模型不断扩大,并且均不断向国际先进企业的方向发展,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公司的发展。而此时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大且内部的形式较复杂化,因此很容易造成企业因负担过于沉重导致的发展缓慢现象。在此时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并达到目标要求的话,就必须要将完整的公司模式拆分成为几个小型的子公司模式,并采用小公司的经营发展理念运作多元化的企业,从而才可以恢复企业原本的经营动力和激情,也才能满足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在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中,考虑到管理的实际情况,所采用的管理信息化模式必须同时满足成长性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还要适应于电子商务化时代的企业发展需求。因此,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中必须要首先满足信息化平台的多样化需求,利用信息化软件的多样化、功能的灵活多变性以及信息化系统的开放性特征来建立成长性企业的管理信息化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利用信息化模式对成长性企业进行管理对成长性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成长性企业在进行发展及管理中,必须首先清楚自身发展中的几个必经阶段,有针对性地建设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才能有效地促进成长性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庆萍.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4,24(10).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1篇7

财务管理信息化对现代财务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数据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采集和加工是做好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些采集后进行加工好,要让企业内部和外部第一时间获悉,利用他们的价值。这样他们能及时作出决策和判断。

二、分析高速公路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一)没有重视领导的支持

财务管理信息化非常重要的。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注重技术管理和领导的忽视支持。事实上,财务管理信息不仅是单纯的技术的问题,还需要对公路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要用白纸黑字将职责和权限明确的写出来,并张贴出来。制定,实施和执行,而不在技术人员的领导的支持是很难推广。

(二)没有进行整体规划

做好开发策略工作是为了获得很好的信息,首先要把企业最基本、最长久的问题要处理好,才能谈其他问题。因此,高速公路企业对自己进行充分认识,为以后有什么样的目标也确定了下来,还为企业的组织结构、政策、原则、标准、计量和评估做了大量工作。不准备实施是非常危险的。

(三)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还有改善的空间

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对财务管理来说有致命的重要作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存在我国的管理制度。目前多数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还是很久以前的制度,没有与时俱进,随着企业发展,企业成长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很久以前的财务制度已不再适合现在的企业了,要淘汰了。

(四)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和应用能力不足

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做的非常到位,就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管理,因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是财务管理发展和应用的重心所在。对财务信息是否能顺利进行起决定性作用。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为了给信息技术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财务管理信息的存在而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再加上重视不够,如果财务管理没有做好应有的职责,会使企业运营资金断裂,使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不可信,类似这样的问题时有发生,要想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就需要将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和开发能力大大提升,让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务必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而能满足要求金融和现金处理企业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企业中应用对策

(一)领导的支持对于成功运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说非常关键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离不开软件技术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大力配合,对管理流程、业务流程要求也很高,企业的制度要仔细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地方要进行优化,一切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各公路企业的领导者要深刻意识到这些问题,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是非常有必要建立起来的。

(二)合理规划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高速公路企业领导应该要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企业领导必须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领导和监督的实施,并在同一时间,广大劳动者要改变自己想法,让所有的人在高速公路,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这个想法和规划的思路。在同一时间,我们应该使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不能太低。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要十分完善

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来说有致命的作用,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性要有百分百的保障才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谈其他问题,例如,建立十分完善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十分有必要让信息技术在金融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进一步加强,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相当重要的,要能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

(四)要大力培育出高速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

人才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不能忽视这点。各个高速公路企业要加大力度与大专院校和大型金融软件企业的合作与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优秀人才,逐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这是产,学,研相结合。进而尽量多的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社会上多出更多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信息化复合人才。

四、总结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体制创新

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讲到,信息化浪潮是上帝送给中国的礼物,这是中国和世界同步的难得机会,可中国的企业现在大多还缺乏和国际企业竞争的实力。的确,中国国内的许多企业目前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环境进程的加快,国内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竞争的无情,尤其对于信息化管理方面落后的企业,如何以信息化管理来替代原有的传统管理,尽快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成了企业决策层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促进企业信息化、实现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国外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管理体制方面的差距更为突出,尤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信息技术在多数企业的应用普及程度低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前提是企业参与,然而目前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却参与和重视不够。据有关部门对国家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即便是在生产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重点企业中,也普遍存在着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成本过高、信息管理水平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少等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企业上网率不到50%。大多数传统企业对信息技术还处于不涉足、不认识、不了解、不掌握、不实施等状态,虽然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已经接通互联网或建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所谓的信息化,但多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目前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包括银行、电讯等电子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也没能很好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也没有充分地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目前企业内部没有实现信息集成,仍然是一个个信息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企业仅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有的企业虽然上了网,但由于企业内联网与外联网发展的参差不齐,以及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等原因,已成为有名无实的空网站。

2、企业管理模式还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管理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我国的企业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国有企业,多年来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需求构建的。这样的管理模式偏重于生产、人员、后勤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管理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但并没有按信息经济的要求做彻底的改造。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缺乏及时准确性。如生产部门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准确的生产进度资料和自制半成品的库存资料;财务部门无法进行及时的经济效益分析信息;市场部缺乏原材料成本变化及供应情况的信息,也没有设置客户跟踪、用户需求信息系统,生产作业的统计信息与质量反馈信息依然不能及时反映到管理层,再加上生产与管理部门分处两地,使得信息传递、交流的迟缓性更加严重。

3、管理层的知识结构与信息化不相适应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本质是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制造技术和IT技术,对企业现行管理模式、研发模式和制造模式及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渐进式的重组,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中很少有懂信息技术的人员参与到企业的决策管理层。企业管理层中大多是由搞企业管理出身的干部加少数与企业生产产品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也有少数由懂生产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等其他人员组成。他们虽都很关心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对信息化的理解程度不高,信息化工作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到达我们的目标?不少管理者只是“有些了解”。这样的人员所具备的知识结构要适应信息经济的需求,显然是有困难的。

二、企业在实现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体制创新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最现实的生产力。以信息化管理来替代原有的传统管理,是“一场没有流血的革命”,它带来了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思想,它影响着所有的管理者,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是要不要,也不是愿不愿意,而是历史的必然,是企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生存之路”。否则,企业将在竞争中被历史淘汰。为此,要实现企业信息化,首先就必须实现企业管理体制创新,这既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成长活力所必需的,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

1、要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又集中体现在管理思想和理念上。比如,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方式,以订单流带动物流、资金流,实施流程再造,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供应链,大幅度减少中间管理层,弱化行政色彩等等,都是管理思想上的重大突破。一些企业的实践表明,企业信息化的难点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管理思想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为此,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中的许多先进成熟的软件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程序和手段,实际上也体现了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许许多多优秀企业管理经验的结晶。企业管理体制要创新,就必须确立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当然,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有一个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企业实际出发的问题,不能照搬照抄,要在“结合”上做文章。

2、要把实施企业信息化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的技术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接受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建立现代管理体系,信息化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没有这个技术支撑,就达不到好的管理。实施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来代替现行的人工管理过程,而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涉及到改善和优化企业管理的管理创新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沿用原来已有的管理方法,由于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具有涉及面广、技术难度高、综合协调工作复杂、投资较大、效益难以直接计算及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等特点,因此,必须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取得实效为目标,采用创新的管理办法来进行严而有序、新而有效的管理。

3、必须建立新的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信息化工作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信息化不是赶时髦,看见别人在做什么我们就赶快跟什么,而是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推动企业的发展为目标。首先要做好调研,弄清企业的真正需求,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做好整体规划,制定企业信息规范,以科学的态度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信息的正常交流打下基础。其次,要加强对所有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者的信息技术培训,培养一支过硬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现代化管理队伍,适时动员和鼓励有关领导和员工积极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以消除部分人对信息化的抵触情绪。实践表明,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建立新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网络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制度、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各类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奖惩考核制度等。由于实施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因此新建立的管理制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便于操作执行,逐渐地完善配套,使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制度化顺利开展。

4、必须创建新的管理标准,确保企业信息化工作沿着规范化的道路向前发展

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持和引导。由于信息化固有的性质,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企业的管理标准,通常是指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标准,除执行国家规定的一系列标准外,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新制定统一的各类信息的编码标准。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标准,主要是根据信息集成应用和适应业务流程重组的需要,在组织机构作相应改革前提下,重新制定企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既明确一定的分工,更要注重信息集成应用的职责整合。制定管理标准是企业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每一个企业都要“量体裁衣”地开发他们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做什么与先做什么,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也不是花钱越多越好。一定要统筹规划、严细工作、量力而行、协调一致,以保证企业信息流顺畅地、规范化地运行,达到预期的目的。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篇9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市场激烈的竞争性与复杂性日益突显,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改革。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之中重,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因此,对如何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实现会计信息化进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1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内容及特点

1.1内容。信息技术的容量大、范围广,这就意味着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为了保证财务管理能够尽早实现信息化,需要一个完善、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它主要体现了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信息化,在整个系统中,各部分子项可以科学、有效的管理各部分任务,并且以信息化的方式呈交给上级管理系统,因此可以说它所具备的功能是强大的,对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也起到了完善、补充的作用。此外有区别于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决策性和灵活性可以更有效的保证企业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它能够针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解决,企业可以随时关注市场的需求,进而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信息化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了计算机和人的沟通与交流,HCI系统的问世不仅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使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避免了大量结构化现象出现,加强了财务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企业财务管理更为科学、合理。1.2特点。会计信息化顾名思义,是企业财务管理利用科学技术优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从而达到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会计信息化最为主要的因素便是科学技术,它使企业的财务信息资源整合更加快捷、方便,为企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并且提高了企业对各类信息的综合利用,使人力资源管理不再人浮于事。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所具备的特点很多,首先是对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利用,使企业财务管理与信息模式接轨,在信息化的作用下,企业财务处理远程事务不再是难事,进而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对某种信息的聚拢和集中,使企业可以及时地发出和接收信息,这样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企业迈向未来的必需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内容、形式以及作用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信息化管理模式使企业的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保持同步,使企业信息随时处于共享状态,优化了财务管理结构。此外,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信息化下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能够随时监督财务工作中的各项管理并进行研究。该过程实现了企业信息数据一体化,保证了运作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始终处于有利先机,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2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为了高效运作就必须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但是据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不是十分重视,并没有投入足够的成本,导致会计信息化程度较低。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必须要以大环境为主,尤其我国目前的市场竞争情况愈加激烈,企业为了发展各出其谋,那么如何有效利用环境优势,加强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控制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企业能否与时俱进、迈向未来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加强成本投入刻不容缓。然而许多企业着重于眼前利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主,其管理内容偏形式化,没有体现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还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对企业成本缺乏科学、有效、合理的预算,这样的预算管理是无法符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同时,企业成本预算缺乏监督系统,高层人员无法及时掌握企业成本流动情况,成本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此外,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形同虚设,使企业资金在周转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企业资金利用率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难以保证,因此,企业在加强财务预算的同时,还要注意预算监督的具体落实,才能有效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尽早完成。最后,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之所以在我国企业寸步难行,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人员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不高,信息化意识淡薄,对市场的需求也没有及时的认识与了解,使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难有起色。另外,由于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还处于成长的时期,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无法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开展,使企业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支持与保障。

3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第一,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为了完成会计信息化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也要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会计信息化的顺利建设。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与控制,使企业财务的软、硬件设施都能够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要积极寻求与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在各方提供的信息与对策中找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捷径;此外,会计信息化并不仅仅是针对企业某个方面而言的,它更需要得到基层员工的大力支持,因此,必须要在基层员工中宣传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作用与影响,使员工对信息化有着一定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顺利进行。第二,制度是各行各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为了早日实现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有必要对企业采取控制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度的目标以会计信息化为主要方向,制度的内容应该首先明确各组织机构的权责明细,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加大监督力度,设置专人专办的监督管理机构,严格把控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道程序,使企业财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此外企业需要对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加大成本投入,提高薪资待遇,完善招聘制度和招聘条件,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信息化技术加以利用,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符合现代化管理理念。第三,人才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源动力,拥有了人才,也就拥有了未来,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发展的企业更加渴求人才的加盟,信息化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条件。企业面向社会高薪聘请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本企业内部员工的扶植与培养,首先要改变管理人员的传统管理思维,定期开展对信息化的学习与培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安排优秀的管理人员到国外深造。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员工提出新建议。同时,改变传统的“轻实践、重理论”的管理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人”的重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明确奖惩规则,对有重大发明、贡献的管理人员或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的人员予以警告罚款,严重者开除岗位,这样的制度能够从根本上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时时刻刻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与关心,从而将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中。此外,考虑到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适当为管理人员提供各种福利,如年假、带薪休假、购房补贴等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说明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迫使企业不得不做出必要的改革,企业为了与时俱进,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实现会计信息化,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先进发展理念,是企业迈向未来的重要一步。

作者:沈捷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白云.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5(9):00132-00132.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篇10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影响分析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影响重大,且影响的方面众多,涉及到企业计划、生产、销售、人事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方面[1]。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更是一个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它的作用已经不再仅限于单层面的一些数据,而是包含了很大程度上的社会意义。为了进一步地促进企业的建设,使企业的运转更加有条不紊,我们有必要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概念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4年颁布的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相关定义,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简单来说就是是指会计信息满足需求者的程度和会计信息产品符合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要求的程度。它属于具体化的财务目标,其特征在于对可供取舍的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进行有效的选择或评价。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得益彰,会计信息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一)会计信息必须做到相关性相关性主要是要求会计信息应该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相符合。换句话说,企业在采集、处理、加工及传递会计信息的环节,必须尽可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方的具体需求,结合政府机构、投资方和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具体需求而构建一种会计信息流。在会计信息当中,最关键的价值在于预测价值,这一价值的存在,表明会计信息能够让使用者有效地评价之前发生的事件,并在充分判断当前事件的走势和预估事件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提供有效的参考。通过这种参考,有利于我们在企业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会计信息另有一重要价值,便在于反馈价值。该价值充分表明通过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纠正信息评价和预测结果中存在误差的部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是会计信息的两大基本价值。其中,会计信息预测价值是指它有助于使用方来评价事件在过去和现在的分别状况,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使用方预估事件未来的发展走向,让使用方在对于事件不同阶段分别进行正确分析、评价和预测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更加精确的决策,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具有合理性。而反馈价值则表明了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对于先前的评价结果和预测结果进行有效的证实和纠正,便于信息的使用方维持正确的决策,改变不合理的决策。(二)会计信息必须做到可靠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属性,也就是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确保真实可靠,它必须对任何会计要素首先进行仔细确认,并严格遵照会计要素定义的具体要求。这样,会计信息反映在会计报表上的所有要求都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其质量特征。一旦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甚至出现遗漏等不良后果,则使用方难免会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乃至于给企业的决策带来重大失误。对于较为重要的一些经济业务,必须在会计信息上予以单独反映。在进行会计核算的环节,我们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准,如实地申报企业经营和企业财务中的相关信息,不得弄虚作假。可靠性堪称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即使在未来,公允价值的使用范畴变得更加广泛,但还是难以全面替代历史成本的作用。并且,我们在采用公允价值时,同样必须确保其可靠性,全面而公允地申报企业的各方面真相。会计报告的任何改革,都不得偏离可靠性的轨道。(三)会计信息必须做到真实性所谓真实性,是指企业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在会计信息中。真实性可以说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如果会计信息发生了失真,那么就会削弱它的相关性。甚至对于社会上的广大群众造成不良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体现为它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两个方面。所谓动态性,是指会计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而随时做到同步更新。不可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动态相“脱节”。所谓相对性,则主要由于会计信息实乃对经济状况的记载,它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和遵章守纪的工作态度,还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务工作经验、业务过硬、工作素质经得起检验。

三、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力也愈来愈大,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就有着重要的影响[2]。因而会计信息质量同企业的发展之间的关联度也就越来越大,受到企业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地水涨船高。从目前来看,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通常来讲,一家企业的经营目标,由战略性目标和战术性目标两大体系组成。在企业运营的各个阶段,我们要制定一些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体现出差异战略性目标。但在战略性目标的各个具体环节,我们又要有针对性地制订详细的战术性目标,来促成战略性目标的落实。战略性目标又由成长性目标、稳定性目标和竞争性目标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成长性目标体现了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朝着成长性目标而努力,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准。稳定性目标则是关乎到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它制订与落实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一所企业能否有效地避免危机和顺利地克服危机。竞争性目标则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它要求企业在平时的经营中必须做到平稳有序。我们在制订这些目标时,就要充分地参照会计信息。(二)影响企业的经营计划完善的经营计划是一个企业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进行经营的关键所在。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一个企业的活力。经营计划的制定,离不开企业对于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正确评估。在这个环节里,企业必须合理地依托于外部环境,通过有序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来实现经营目标,来给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且价格始终合理的服务和产品,使企业得以顺利地盈利。它主要包含了这几个具体的步骤:第一,具体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第二,合理地分配企业的内部资源;第三,正确地协调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第四,不断地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企业要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对于企业的销售、生产作业和物质采购等工作计划进行合理的编排,要想做到这一点,那么质量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三)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可以说是一个企业宏观层面的经营目标。它除了同企业的战略目标方针、战略重点筛选等要素存在着较大关联之外,还关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等方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战略规划直接决定着它的发展方向。只有当我们合理地实施了经营战略,才能让企业保持高效而稳定地发展。此外,企业为了选择正确的战略方案,往往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战略预算工作,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参照。此时,仅进行弹性预算,是难以精确地预算企业的业务量的。此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利”和“量”之间的关联,并结合企业的业务水平,参照其伸缩性来正确进行预算编制。这样才能为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能拥有可靠的柔性发展方案。要想完成这些工作,自然是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供的有效支持的。(四)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一个企业在经营决策上能否确保可靠性,是这个企业能否长久地立足于激烈的竞争市场的关键。此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是必不可少。企业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资金管理占了很大的比例。从企业对于资金的筹集、投放、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由企业经营决策为其提供有效支持。经营决策的环节包括了对企业财务的控制、决策和预测等活动,是为了确保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服务的。为了满足这一系列的具体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遵循企业的成本原则和利益原则,以便企业在决策环节,能够深入地分析探讨对企业资金的分配和筹集。来为企业项目的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依据。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效果。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的质量,直接关乎到企业在财务管理的环节能否做到合理性及有效性。它是企业财务控制活动中的关键性引导环节。可以说这些环节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是深远的。此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要想长期保持良好、稳定且富有竞争力的发展势头,那么必须具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让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价值。

四、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不少企业在会计信息质量上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在于会计信息在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各个环节的真实性不高,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可靠性有待提高不少企业为了尽快地实现包装上市,并使信贷规模尽快得以扩大,便在会计记录中,夸大企业的总资产和利润,对财务报表进行“润色”,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出现水分。(二)信息披露环节的规范性不足现行的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新型的业务来说还存在着很多漏洞,造成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的时候,往往规范性不足而随意性较强,导致披露出的信息缺乏准确性。(三)没能充分的披露会计信息不少企业往往从眼前利益出发,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时总是“扬长避短”,造成企业在对于关联方交易和重要人事安排方面的披露并不够充分。

五、企业如何有效地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越来越得到凸显,它已经成为了市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重要承载部分,故此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强化企业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对于企业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一)合理制定会计制度企业在起草和制定会计制度时,务必要在国家认可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会计方针的框架内。假如一时半会儿缺乏有章可循的会计制度及带有公认性的法律法规,此时我们也要尽可能地在会计制度的制定上,向现有的法律法规靠拢。一旦会计制度正式投入运转,那么必须确保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此外,还要注意会计制度的稳定性,如出现不合理的条款,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改,但切不可“朝三暮四”地经常改动。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会计制度是不断地走向优化的,如果会计制度在实际的运作中出现了同企业的管理、大形势相“脱节”的地方,那么此时就应当及时对会计制度做出调整。这样才能让会计制度同企业的管理合拍。(二)加强对于会计信息选择方面的监督管理为了确保会计制度的可靠性、相关性和真实性,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于会计信息选择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使企业能够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方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是加强对于会计信息选择方面的监督管理的有效监督措施。内部审计工作一方面可以对于企业的账目和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的检查,确保企业在财务收支申报上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会计制度的定位,及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都决定了对企业会计制度的监督工作,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企业还要主动面对社会审计监督。它是指注册会计师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接受单位的委托,对受委托的单位展开对会计报表的审计并就审计结果发表相关意见。在社会审计监督的环节中,尤其要重点审计企业的会计制度制定及变更,对于任何可能出现的死角都要审计到位,避免任何的弄虚作假行为出现。尤其是审计人员要避免任何徇私枉法、把关不严、麻痹大意的做法,以公正的态度来进行审计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人员的素质,同样也是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决定着企业能否避免弄虚作假,如实地上报经营管理中的各项数据。所以我们还要在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对于财务人员的招聘环节,要认真的审查他们的信用记录,仔细地考核他们的业务能力,确保招聘到德才兼备的财务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要定期对于财务人员做好职业道德和行业纪律及行业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确保他们遵纪守法,不弄虚作假。

六、结束语

在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要积极地采取各项措施,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真实性,让企业的财务活动始终处于高效而可靠的状态下运行。

作者:陈军单位: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强,宫冰.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5,2(20):103-107.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篇11

关键词:信息社会;管理创新;核心竞争力;企业形象塑造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出现,一个以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接收和显示为主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开始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兴起,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并正在彻底地改变人类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西方有学者将人类社会的这种新的发展形态成为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Post-industrialSociety),又称为信息社会(InformationSociety)。信息社会中,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新思路、新理论层出不穷,使人们感到应接不暇。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管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全世界的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企业必须寻找对策,适时进行管理创新。

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的界定,学者的意见并不一致。笔者认为,所谓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管理者借助于系统的观点,面对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利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综合效益的目的的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彼得·德鲁克也曾指出“企业管理不是一种官僚性的行政工作,它必须是创新性的,而不是适应性的工作。”可见,管理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需不断维持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卓越的管理必须实现维持与创新的最优组合。”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了论述。

一、企业管理观念创新

观念更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是一把锁,观念更新则是一把开锁的钥匙。企业管理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实现管理创新,而要更新观念,管理者必须打破现有的心智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并通过综合现有的知识、管理技术等,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信息至上”观念。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全球信息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管理信息已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不停地与外界环境交流信息;科技发展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科学管理信息等;在企业内部还有一个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这些企业内外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使用,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企业必须首先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才能适时适路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2.“能本管理”观念。信息时代的到来,迫使企业具备“以快应变”的能力,以最快速的反映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体现在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的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应发生历史性演变,从物本管理过度到人本管理,进而深化为以人的能力为核心的管理,更确切地说就是能本管理。面对信息时代,知识、信息、智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人作为知识的载体,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技术的运用者,其智力资本的贡献率是人力资本贡献率的主导成分,并远远高于非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企业间的竞争的实质就是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英国壳牌石油公司的企划主任伍德格告诉我们:“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因而,企业的管理核心也应该演化为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侧重于人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开发的管理方式,是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

3.从重视经济性转向重视企业伦理。在工业经济社会,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而许多企业对社会财富贪得无厌地攫取,不惜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竭泽而渔地掠夺自然资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损害所有者、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权益。而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特别是大公司对社会生活方式、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具有直接的影响,人们要求企业行为更符合社会道德伦理,这使得企业必须从社会伦理准则来认识和规范自身行为,以重视社会责任的形象来赢得人们的赞赏。一是要把企业看成准公共机构,不仅追求利润,而且对保持社会公平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二是作为担负企业经营责任的经营者,除了追求个人私利,还应对出资者的财产负责,保证生产者收入增加、福利改善。三是个体私利的最大化与整体的社会责任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没有无责任的自由。总之,必须把个人价值与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

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

1.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由于信息化能提高其应变能力,可以进一步融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各项资源能综合、合理、集约、高效地使用,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随着企业获得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跟踪世界上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以及信息的更广泛的共享,与外部尤其是与消费者更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等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

2.注重柔性与和谐管理。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的行动。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以严格管理规范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以员工为自我管理的主体,通过一种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来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它是以理性的管理思维,超越了传统的硬性规范管理模式,把刚性管理制度的强制实施发展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要求和弹性的约束准则;把被动的事后惩罚转变为事前预防性的相互监督;把围绕生产的管理结构调整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灵活应变的弹性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和谐管理指使组织系统达到内外协调、调和、融洽、谐和的管理。和谐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企业组织是一个系统,它与外界各系统及其本身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密切联系的,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企业组织整体的和谐的目的,以达到效率最大化。

要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首先,领导者应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带头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并处处关心体谅员工,善于联系员工,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创造条件。其次,领导者应有谦逊诚信的品德和民主平等的作风,尊重员工的人格,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其三,领导者应善于在物质和精神上体恤员工。日本的企业界十分强调和谐管理,日本劳工运动评论家森田实对松下公司的这一制度的特点评论说:“日本的企业就象父亲,劳工组织就象母亲。公司的中层干部就象亲兄弟,而企业的劳动者便是子女。”日本企业所培养的是亲情味的大家庭式的和谐。

要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提高产品质量是调试企业与客户、市场和消费者之间关系和谐的重要方面。我国台湾体育用品巨豪、光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光男在讲述他在调试企业外部环境和谐方面的经验时说:“高质量的产品是实现主动调试客户,使自己与客户能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的最根本条件。”其次,在和谐管理中还必须处理好“和”与“争”的关系。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要被淘汰,“和”与“争”是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必须正确对待,不可偏废。

4.营销方式网络化。企业在传统营销中,一般分销渠道相对较长且信息反馈较慢,企业与消费者不能做到“一对一营销”,造成费用高,服务跟不上等问题。Internet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技术条件,使企业的合作竞争战略和虚拟化运作模式能得以实施,使企业能与顾客建立起更为直接的联系。企业通过建立网络营销系统,可以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企业不仅从网上获取大量的需求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在网上进行,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因此,企业必须参加网上经营的新战场。

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信息社会中,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企业要根据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企业原有的一些内部制度进行创新,以适应企业在信息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需求。

第一,要对原有的建立在精细分工的基础上的已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一些管理制度、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方面的制度、系统化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议事决策方面的制度进行创新。

第二,信息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企业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

第三,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员工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受教育积蓄,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第四,开辟企业与信息群或信息系统的新的有效的联系方式和途径,建立一种紧密的、渗透式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要提高企业对信息的依赖和开发利用的意识及能力,提高企业对信息做出反映的灵敏程度。在信息社会中,企业对新信息的反映程度和利用率是企业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

第五,在及时、全面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信息社会的竞争中,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表现为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对于获得的信息必须充分的消化、吸收、为我所用,面对市场信息适时调整企业战略,大胆地进行管理创新。

第六,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建立员工的竞争体制,营造竞争环境,帮助员工树立自主自强、顽强拼搏、竞争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要改进分配方式,从按生产要素分配转向按知识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与竞争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分配制度激励人学习,用竞争的办法来调节收益分配制度,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加快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进程。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同意,核心竞争力是一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管理创新是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而构成的企业内外的成长协调系统,其目标应该紧紧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进行。

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

1.企业自己培养获得核心竞争力。2.通过知识联盟获得核心能力。知识联盟是企业间战略联盟的一种形式,它以学习和创造知识作为联盟的中心目标。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一个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可以帮助公司扩展和改善它的基本能力,有助于从战略上更新核心竞争力或创建新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上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不论其特定的行业,正在结成联盟以得到象技术这样关键领域中的外部专门知识。制药业和软件业就属于那些带头从其他行业借用技术以提升其自身竞争力的行业。如通过与HumanGenomeSciences公司的合作,SKB公司极大地扩展了其研制新药的能力。

3.通过企业兼并获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扩大规模、快速加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从理论上说,竞争力是不能移植的。但是通过兼并收购,企业把外界拥有关键技术的企业并入企业内部,经过资产重组和企业结构调整,可以将被兼并企业的技术专长整合成企业自身的专长和核心能力。许多大企业都在某种程度上利用兼并获得相关的能力。如美国的哈里斯公司,通过一系列谨慎的并购和消化吸收工作,从一家传统的机械打印出版公司发展成一家电子巨头。

五、企业形象管理创新

形象管理创新是信息时代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主体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在无限的空间和区域内,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并传递自身的理念、标识、品牌、风气、制度、服务、环境等要素,在诚信方面实现与顾客或公众之间最大限度的“零距离”沟通,塑造并实现管理主体最佳形象的过程。

塑造理想的企业形象,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有形形象的塑造。有形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指企业形象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包括电视、报纸、杂志上的广告设计;包括路灯、路牌、灯箱等平面广告设计,包括环境的点缀、建筑物造型、色彩选用、装潢情调等方面的设计。这些可视要素让公众一看便知企业的形象要么高雅无华,要么富丽堂皇,要么洁净舒适,要么管理平庸等。

2.无形形象塑造。无形形象的塑造主要从非视觉方面,即从感觉、行为、意识、观念等角度来塑造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环境氛围。无形形象的塑造比有形形象的塑造更为复杂且重要。它将企业的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等因素融入企业行为、员工行为和管理者行为之中。无形形象塑造实际上就是感觉形象的塑造。当前企业形象塑造主要是诚信形象、道德形象、管理者和员工形象的塑造。

企业信用管理必要性范文1篇12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应用

一、电子商务的界定及作用

(一)电子商务定义

电子商务就是应用信息网络实现生产、流通以及销售的活动,不但能够通过Internet实施交易活动,还能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降低成本、解决问题、增加价值以及创造商机等各种商务活动,利用网络能够查询及采购原材料,展示产品及电子支付等各种贸易活动。

社会生产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各种生产就必须要具有统一组织指挥及协调,才能够确保生产正常的运行。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较快,市场变化较快,产品更新更快的时代,企业选择科学管理措施尤为重要。

(二)企业经营管理应用电子商务的作用

事实上,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电子商务是时展所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服务个性化的水平;通过电子商务就能够确保企业的手机拥有大量数据信息,同时还能够依据这些数据及时处理客户信息,分析客户特征。如果企业合理应用这些信息,就能够给客户提供优秀服务,增强企业服务个性化水平。

2、增强决策水平;在分析数据时,根据客户所需及市场最新动态就能够有针对性提供服务项目,有利于企业成功占据市场,并且还能够服务于企业管理者,准确预测客户所需及市场发展,给决策者制定合理发展计划提供参考。

3、增强客服水平;电子商务一个重要站点功能,就是能够让客户数据信息具有动态性及实时性,还能够智能分析,就能够获取到最后客户群体消费水平及消费偏好等各种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就能够更深层了解客户实际所需,帮助企业制定出有针对性市场营销策略,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构建良好客户满意度。

二、企业经验管理中应用电子商务

(一)应用电子商务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分步进行,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实施。

1、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在信息时代环境下,企业都处于激烈的竞争中。所以如果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手段依然采用传统方式,必然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因此企业就必须要创新管理理念,不然就会被社会及时代淘汰。企业管理理念必须要创新,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如果在企业中应用电子商务,就能够帮助企业持续创新组织、创新市场以及创新制度及创新战略。

2、将数字化融入到现代化管理理念中;企业管理在分析市场之时,就应该合理应用计算机及网络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确保准确无误的实施决策。而且应用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及时反应出科学技术并采取合理对策,给企业创造出价值。

3、最新管理模式之载体;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改变企业经营观念及经营要素,能够积累企业更多知识,给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核心包含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组织、先进文化模式及现代化管理者等等,现代化管理属于一个系统、整体的概念,各个要素间都有一定内在的联系。电子商务能够保证管理组织实现现代化,确保企业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比如淘宝,就是利用电子商务整体把握企业,让淘宝实现现代化管理,优化企业管理。

(三)节约了企业采购成本以及经营成本

1、有效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过去企业采购都是采取见面及订货等各种途径采购原材料,这种操作模式大量占用人力和物力,一旦使用了电子商务企业就能够克服该缺点。经过专业网站及远程,企业就能够与合作商探讨业务,还能够调查企业使用情况、研究费用及差旅费等等,有效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

2、通过电子商务企业还能够选择供应商的范围,从庞大范围选择适合企业的合作商,在谈判使用价格时采购人员就能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能够和企业之间构建稳定联盟,让各个企业共享信息资源,并使用最少支出购买到所需材料、部件等,有效降低了采购花费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经营成本。

3、利用电子商务,企业还能够了解使企业制订相应需求计划,避免出现重复进货或货物短缺情况,降低企业中不必要支出浪费,有效改善采购的效率,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同时电子商务还能够确保转移资金及传递信息速度,同时降低了企业使用费用,大幅度缩短经营周期。运用电子商务能够让消费者和商家有效沟通,给企业提出各种需求,这样消费者才能够更加透切了解企业,才能够准确、及时把新品推入进市场,赢取市场。

4、促进企业构建专业队伍

随着信息时代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必须要通过培训人才构建出自己的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并且管理以及运营有机融合。只有具有电子商务的专业队伍,才能够发挥电子商务最大效率,才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5、应用电子商务进行风险管理

其一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就必须要全面考虑到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风险,从电子商务实况来看,要想具有长期发展战略就必须要面临各种风险,而且这种风险繁多且多变的,只要企业应用上了电子商务,必然会给企业造成许多变化,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

其二在应用电子商务之时,就必须要构建一个平稳、安全电子商务平台,比如淘宝、京东等,还必须要考虑到成功运作时所需要各种先进技术。所以一旦企业所存储各种资料被网络入侵或者意外销毁时,必然会给企业造成巨大风险。

其三通过电子商务构建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就一定要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只有形成了风险管理系统才能帮助各个企业收集各类风险数据,有效监督企业风险管理,并能够帮助企业相关人员及时察觉风险及及时处理风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用电子商务能够对企业管理有效优化,有效节约采购及经营成本,同时还能够促进构建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好企业经营中各种风险。同时应用电子商务,还能够增强企业的服务个性化水平及决策水平,增强企业服务客户的水平,创新企业管理理念,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经济朝着一体化发展,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莉.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新模式[J].企业经济,2008(05).

[2]罗贤华.谈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管理的深层影响[J].商业时代,2009(10).

[3]王彤.论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与联系[J].价值工程,2010(30).

[4]连红军.初探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05).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范例(12篇)

    - 阅0

    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范文[关键词]:滨河;公共空间;湿地;生态1.当前国内城市公共空间的显著问题1.1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河流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安的城.....

    心理病理学理论范例(12篇)

    - 阅0

    心理病理学理论范文篇1关键词:毒邪分析1毒邪学说的发展概况毒邪作为中医病因学说之一,从《内经》时代开始,即已奠定了其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多有充实与发展。二十世纪80年代.....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