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篇1

关键词:Web挖掘;本体;个性化;e-learning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7-1548-03

TheApplicationofOntology-BasedWebMininginPersonalizedE-learningSystem

YANGLan-juan

(InstituteofCommandAutomation,PLAUniversityofsci.&Tech.,Nanjing210007,China)

Abstract:Aimingatthelowefficiencyoftheusesofinstructionalmaterialsandpersonalizedissimplifiedinexistingthecurrente-learningsystem,thispaperpresentsanovelsystemofpersonalizede-learningofontology-basedwebmining,bytheapplicationofwebminingandontologytechnologiesmakingthesystemaccordingtothelearner'sknowledgestructure,learningobjectives,learningstyles,preferencesandotherinformationproviderstoadapttolearnercharacteristicsofteachingmethodsandlearningresources,andcreateapersonalizedWeblearningenvironment.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esystemcan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Webminingandinstructionalmaterials'manegementandthequalityofinternationallearningandmeettherequirementsofthestudentslearningneedsandofferintelligentauxiliarymethodsfordecisionanalysis.

Keywords:Webmining;ontology;personallized;e-learningsystem

1概述

E-learning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环境,学习者通过虚拟课堂进行在线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析当前e-learning系统的现状,发现具有一些明显的不足,比如由于学习资源库缺乏逻辑组织,资源并不是以一种机器可理解的方式进行组织,导致使用效率较低,无法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系统的潜力;不能针对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智能性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有必要将符合时代特征的先进教育理念同完善的技术手段相结合,从而构建基于先进学习理论的优质e-Learning系统。Web挖掘,是指从与WWW相关的资源和行为中抽取感兴趣的、有用的模式和隐含信息。[1]将web挖掘应用于e-learning系统中,可以在海量的Web访问数据中发现学生的访问习惯、学习兴趣、倾向等,并据此给学生推荐课程和学习资料,根据测试结果给学生指出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并推荐学习资源,反馈学生情况给教师提供教学建议,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要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服务。

本体是关于共享概念的一致约定。共享概念包括用来对领域知识进行建模的概念框架、需要互操作的主体之间用于交互的与内容相关的协议和用于表示特定领域的理论的共同约定。[2]本体作为语义网的关键技术之一,解决了传统web挖掘不能准确地发现Web对象之间的关联和潜藏的语义知识的问题,实现Web资源语义层次的共享和互操作。将本体应用到e-learning系统中,在改善挖掘效果,提高检索效率以及学习资源的组织等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因此基于本体的web数据挖掘为个性化的e-learning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学生能高效并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为此,本文设计了个性化的E-learning系统模型,重点阐述如何应用web挖掘和本体技术来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2个性化E-learning系统

2.1系统体系设计

本系统采用三层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客户端为标准浏览器,中间层为应用服务器,最底层为数据库服务器和资源库。数据层负担着整个系统的存储任务,主要包括学习对象库、课程知识库、教学策略库、学习者信息库、ontology本体库等。学习对象库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学习资源元数据库,里面存储了库中所有描述学习资源信息的元数据;二是学习资源实体库,以文件包的形式存在于存储设备上,通过数据库中的相应的元文件进行定位,它包括属于本系统的自身对象库和存储于其它e-learning系统中可以使用的学习资源。课程知识库中存放着对课程或学科领域知识的描述,即课程知识本体,反映了课程领域的知识结构,包括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规则;教学策略库中存放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规则及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选择规则决定了从学习者个性特征到教法的映射关系。而教学法决定了具体学习活动的类型及顺序;学习者信息库中存放着学习者的详细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安全信息、偏好信息、学习者知识、学习风格、学习行为信息、学习历史、绩效信息等。语义标注库是使用从领域知识中抽取的元数据对资源进行语义化描述的过程,是实现基于Ontology的语义信息检索的基础性步骤。ontology本体库,存放用户本体(学生、教师、管理员)、课程本体、教学策略本体、资源本体以及用户经常访问的信息,用有效的检索机制存放到本地机制上,大大减少了相应时间。服务层通过服务引擎来查询、读取、更改数据层中存储的信息。服务层是整个系统的业务逻辑层。表现层是提供给用户的界面,来调用服务层提供的各种服务。

2.2功能模块介绍

本系统目标定位是根据学习者的多元化特征,作为个性化学习内容组织的依据,由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内容,根据其学习风格和偏好自动为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策略,动态裁剪出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并辅助学习者完成个性化学习路径中涵盖的各项学习活动;系统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数据库、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和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

个性化用户模块相当于一个小型语义门户,借助个性化学习分析器和信息调度为学习者提供实时的个性化服务,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并辅助学习。个性化学习分析器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学习风格和偏好在教学策略库和学习对象库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对象,产生个性化学习路径,并存入学生信息库中。信息调度负责完成每个学习活动所需要的学习对象和工具。

资源检索模块,调用语义生成模块进行概念相关度计算,得到相关概念集。语义查询模块根据相关概念集检索资源库,并根据概念的相关度对检索结果集进行排序,向用户反馈相关的检索关键字,然后呈现给用户。

在线学习模块,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精细化的支持服务。对于学习者的个人信息、个性与偏好信息由学习者在注册时提供并可修改,学习风格类型通过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测试;学习者登录学习时,系统获取学习者和所学课程信息,从学生信息库中提取信息创建学习者模型。同时根据教学规则,通过智能的分析与推理,从课程本体知识库中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呈现给用户。

学习交互模块,强化个体间的交流。以Blog、BBS、邮箱等形式存在,通过使用本体web挖掘,准确划分目标群体,对同一类别的学生提供相似的教学服务,促进小组学习和群体交流。

语义生成模块和使用挖掘模块提供了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服务,其模型如图2所示。本体表示是描述个体集的概念和指定对象属性的角色,具有自动从概念和角色约束推导出分类层次的能力,它建立在XML和RDF基础之上,是语义Web语言的重要基础。

后台管理模块包括权限管理和资源管理。权限管理,采用最新的基于RBAC的模式,借助于本体把每个用户的角色用本体描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度。在资源管理中,管理员可加载和修改资源;后台管理模块,调用语义生成模块,并根据关键词进行语义标注,以实例的方式写入本体文件。

3基于本体的Web挖掘在系统中的应用

3.1数据预处理

在预处理阶段,语义生成模块主要包括本体的构建及实例映射。本系统中名主要构建用户本体(学生、教师、管理员)、课程本体、资源本体,采用Protege3.1作为本体的建模工具,图3为本体部分OWL描述。

在语义Web环境中,每个用户群感兴趣的Web对象可能分布在不同本体类对应的领域中,根据Web本体描述的类与属性之间的关联以及本体中对个体的描述,可以直接建立Web对象到本体类之间的映射关系。若Web本体描述的类集合为Ω,则Web对象集合O与Ω之间的映射关系定义为:

其中,x∈Ω表示一个本体类,Ωroot代表本体中定义的根类,代表特定领域范围的最高层概念。若oi是类x的一个类实例或是本体中描述的一个个体,则Oi与x相关。根据定义的映射关系,可以实现对Web对象的分类。使用挖掘模块的预处理包括数据过滤、用户识别、会话识别。基于本体的web挖掘预处理过程更加高效准确,数据过滤阶段需要移除和过滤掉冗余及不相关的数据,预测填充数据中丢失的值。集成语义后将加快数据清洗的速度、提高数据集成与变换的效率、减少数据集成后数据量;用户识别包括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出属于同一学生的记录,如何在学生访问时认出该学生,迅速找出对应该学生的挖掘结果和推荐集,常采用基于日志/站点的方法和一些启发性规则来识别用户;会话识别方法分为基于时间的和上下文的启发式方法。目的就是将用户的访问记录划分成单个的会话。利用语义知识在用户和会话识别上能提高准确度。

3.2个性化推荐

在个性化推荐阶段中,首先收集学习者访问的Web资源对象,并根据传统的挖掘分类方法(统计分析、聚类关联、序列访问、频繁访问组等)分析学生的访问次数和课程数、停留时间,发现学生的潜在学习特征,持续时间内的访问序列以及最频繁访问的路径。挖掘到的结果集和Web本体结合,将当前学习者的活动会话转换成基于本体类集合Ω的本体用户描述文件,它描述了用户在语义层的访问偏好和特征,准确地反映了学习者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偏好。通过模式匹配的方法,预设一个最小信息过滤阈值,将当前用户描述文件与矩阵N中的每个本体用户描述文件进行匹配,如匹配结果大于,则把本体用户描述文件实例化成真实的Web对象,即相应的课程、资源和策略通过个性化学习模块反馈给当前的学习者,学生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教学安排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算法如下:

eij表示学习者i对Web资源的访问偏好,dij和tij分别表示学习者i在对象上总的访问次数和访问时间。没有被访问的Web对象在用户描述文件中偏好为0。假设系统中所有学习者经过聚类后产生了t个不同的学生群,根据式(2)和Web日志,可以建立所有学生群和所有Web对象之间的访问偏好关联矩阵Mt,s。矩阵中的每一行向量代表一个学习用户的描述文件,表示一个学习用户群在该系统所有Web对象上的访问偏好情况。根据访问偏好关联矩阵Mt,s和本体类与Web对象之间的映射式(1),可以建立对应的语义层的访问偏好关联矩阵Nt,k,每一个行向量对应一个语义用户描述文件,一个语义用户描述文件是基于本体类的一个权重向量,权重ωij为σ(Xj)映射的所有对象在语义用户描述文件中的权值之和。

Nt,k的生成算法描述如下:

输入:矩阵Mt,s和站点本体

输出:矩阵Nt,k

步骤:

1)初始化Nt,k各元素的值为0;

2)建立Web对象与本体类之间的映射

FORi=1tokDO/*初始化各类映射的对象集合*/

σ(Xi)=ψ;

FORJ=1tosDO

Xr=Γ(Oj);/*Xr∈Ω*/

σ(Xr)=σ(Xr)∪{Oj};/*将Web对象归入不同本体类*/

3)建立矩阵Nt,k

FOReachpri∈Mt,sDO

FOReachOj∈ODO

Nt,k(ij)=Nt,k(ij)+∑Oj∈XjMt,s(ij);

3.3模式分析应用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一些方法和工具对挖掘出来的模式规则进行分析,进一步地解析使用模式或过滤掉不相关的模式,找出感兴趣的模式和规则。经常用到的是可视化技术、联机分析技术和智能查询机制等。数据挖掘结果可以通过可视化技术反馈给网站管理员和教研人员,通过他们进行筛选后应用于实际。利用本体与Web数据挖掘绑定的技术,在学习过程中以可视化方式指导其学习者学习和支持个性发展,一方面将发现用户之间及用户和Web对象之间隐藏的语义关系,并自动刻画用户潜在的导航目的。这主要是因为语义信息提供了一个用户可能或不可能对特定项目感兴趣的推理线索。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文档聚类和分类的精度并归纳出更强的内容模式,提高发现的模式质量或推荐精确度。

4结束语

本文融合了本体和Web挖掘技术,开发了个性化的E-learning教学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内容,有效的支持学生的交互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加强了系统的资源检索功能,提高了资源的检索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系统权限管理采用基于本体的RBAC管理策略,经测试系统比传统的在线网络教学系统安全性能上也有明显改善,整体提高了个性化服务的质量。由于个性化理论内涵丰富,在个性化决策依据方面,系统主要考虑根据学习者特征信息来营造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没有考虑针对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关于个性化协作学习环境的创建和环境适应性是下一步继续深入研究的主题。

参考文献:

[1]KosslaR,BlockeelH.WebMiningResearchASurvey[J].ACMSIGKDDExplorations,2000,2(1):1-15.

[2]刘卫红,吴江.本体在E-learning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4(9):4-7,12.

[3]王艳芳.支持个性化学习的E-Learning系统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02-105.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构建;数字图书馆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对数字图书馆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将“数字图书馆”理解为“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而另一个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信息服务机构,该机构应该包括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所有类型的图书馆资料。基于这种理解,对“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宽泛的描述是:“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组织形式,这一形式满足了分布式面向对象的信息检索需要。”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数据信息系统,将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储存,以网络化形式相联结,提供给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五大主要特点:

(1)、信息资源数字化;

(2)、信息传递网络化;

(3)、信息利用共享化;

(4)、信息提供知识化;

(5)、信息实体虚拟化。

三、信息构建的概念及特点

1.信息构建的概念。信息构建最先由建筑师提出,并经过图书情报界的传播才得到全球的重视。信息构建领域非常重视信息组织、信息技术、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信息检索和知识管理的研究,这几方面无不是对原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客体的延伸和扩展。国外目前较为公认的IA定义是由L.Rosenfeld和P.Morville提出的:信息构建是一门组织信息和界面的艺术和科学,涉及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检索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帮助人们在网络和Web环境中更成功地发现和管理信息,有效地解决用户的信息需求。国内的周晓英教授将信息构建定义为“组织信息和设计信息环境、信息空间或信息体系结构,以满足需求者的信息需求的一种艺术和科学。”自2002年周晓英教授将IA译为信息构建后,国内对信息构建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IA概念、IA特点、信息建筑师等相关概念的探讨上。不少学者认为,IA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建筑师,客体是数据、信息、内容、结构和系统,服务对象是用户。

2.信息构建的特点。(1)突出以人为本。信息构建强调如何令信息可理解,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人的信息需求都在发生变化。而lA关注这些变化,关注人的要求,无论是针对信息空间环境的结构化设计,还是针对信息内容的设计,IA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便于用户获取、接受和使用信息。(2)注重信息表达。信息表达是信息构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决定信息集合能够被用户理解的关键因素。这样才能找到各种的全新组织模式,并且激发出新的思想和理解力。信息构建强调对信息本身的重视,正如信息构建的创始人沃尔曼将信息构建的实施者称为信息建筑师(informationarchitects)一样,他认为,“信息建筑师是一个把信息的内在模式加以组织,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清晰的人,他们构建信息的结构或信息地图,让别人找到通往知识的途径。”

3.信息构建的目的。信息构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在可操作层面上,lA包含了两个层次:一是化复杂为明晰,即通过提供访问路径,使信息可访问;二是使信息可理解,也就是用户的知识结构与信息内容之间的匹配。

四、信息构建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随着信息构建不断发展,知识构建的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知识构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构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广泛兴起以后出现概念。一般而言,知识构建是基于IA基础之上的信息构建形式,它具有知识组织、知识导航、知识标识和知识检索的功能,是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要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相关联,就必须提及信息资源的开发链,即从“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创新”的发展过程,从信息资源开发链来看,KA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开发链较高端的部分。

数字图书馆的目标是在对各种文献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对知识的管理。而在知识管理的全过程中构建本体论,可以实现对知识本身的揭示,实现数字图书馆对信息资源高层次的管理。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相应的基于的本体论服务工具,可以使这一构建过程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这种本体论方法与集中的数据库技术有显著的不同,它捕捉的是分布的而不是集中的知识,知识可以直接在它的初始位置被查找(如HTML网页),而不是被分别到相应的数据库中才能查找。这种方法允许对知识进行推断,知识虽然没有明确表达出来,但却可以根据一般性的知识进行推导。

在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下,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分布在网页中,可以在网页中添加本体论的标识语句,如在HTML中对被描述的信息客体添加本体论的onto语句。在标准的Web浏览器如Netscape或Explorer中,onto语句的添加并不影响HTML文件的视觉效果,这样做只是使得主题事物知识的智能Web查找可视化。同时,这可以直接使用(再利用)语句体中的文本知识,避免了知识标注者重复表示相同的信息。

使用者在标注和查询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本体论标识语句,本体论元数据表示的是概念的等级关系,这种等级关系至少容易满足用户的两种需求:(1)浏览某一类的周围类目,以便寻找最合适的形成某一提问的类;(2)浏览全部等级,以便快捷地完成由一个等级向另一个等级的导航。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使用基于本体论的服务Ontobroker,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网络爬虫(Ontobroker)、推理引擎及查询界面。首先,Ontocrawler通过标识的网页进行查找并收集标注的知识片断。其次,将知识片断转化为以Ontocrawler所使用的表述语言规范成的事实。不论是推理引擎还是查询用户都不需要了解因特网上事实表述的句法,只有标注者必须使用标注语言。推理引擎收到用户的提问后,利用两个信息源来推导答案,即主题事物的本体论和Ontocrawler中的事实。推理引擎的基本推理机制类似于知识库中的智能推导系统。

由于信息资源组织在数字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开发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工具已成为数字图书馆研究的一个重点。本体论的构建弥补了现有手段描述信息客体功能上的不足,它既从宏观上为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提供了指导思想,也从微观上构成了描述信息客体的标准和技术。

【参考文献】

[1]鞠延玲.近五年我国信息构建研究述略[J].图书馆学刊.2008.(4)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篇3

[关键词]本体供应链管理聚类本体

一、供应链管理及其特点

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交易模式,如B2B和B2C,而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新颖而富有创造力的商业合作关系,如供应链和虚拟企业网络。

供应链(SupplyChain)是关于协作信息、原材料流、工厂运做及物流的管理。它能以最小的资源利用成本,灵活而敏捷地应对顾客需要的变化。供应链存在的基础是不同的、独立的业务实体间的同步,也就是供应链成员内部以及成员间的协调。供应链成员需要本着合作的精神进行谈判和妥协,目的是寻求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最优。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对不相关系统及其部件组成的复杂网络进行管理的艺术和科学,包括确定供应链目标,制定相关战略、战术,以及对其实施的有效、高效控制。

对整个供应链而言,决策是在一种分布式环境下进行的。供应链管理会把整个供应链的共同策略强加给供应链的各个成员,而每个成员自己的目标和策略尽管都独立于共同的目标和策略,在实施时却需要同整个供应链的目标策略相一致。供应链是一个复合分布式系统,供应链可以建模成为一个智能(IntelligentAgent)系统,这些为同一最终目标而合作。

一个基本的供应链包括来源(Source)、生产(Make)、运输(Delivery)三个业务流程。生产部门根据顾客的需求从供应商购买原材料,生产出的产品通过运输配送到不同销售点以满足顾客需求,基本的供应链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框架

供应链管理是创建设置供应链,确定供应链的测度指标,找到供应链中的弱点,通过协同工作获得最佳效果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制定管理所有资源(原材料、服务)、平衡累积需求和供给的策略,包括五个步骤:规划(Plan)、来源(Source)、产品和材料(Product&material)、传递(Delivery)、返还(Return)。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各环节中产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其管理的复杂性在于,其一需要同时考虑不同的目标;其二在于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细小的修改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益。

本体是对共享概念化的正式、清晰的说明,它可以看作特定领域知识的语义本源。利用本体可以实同特定领域中不同主体间知识的共享与重用。如果在供应链管理中采用一个标准的本体集,这将有利用于增强不同供应链管理系统间的互操作性。

二、本体与供应链管理

本体也可以看作某领域公认的概念集,通过本体可以使领域知识结构更加明确,有助于不同的人(或)对信息语义理解的一致性。按照本体的应用规模和级别可以分为四类,分别为域本体(domainontology)、任务本体(taskontology)、元本体(meta-ontology)、知识表示本体(knowledgerepresentationontology)。Gruber提出了本体开发时需要遵循的标准,清晰(clarity)、一致(coherence)、可扩展性(Extendibility)、最小编码偏差(minimalencodingbias)、最小本体承诺(minimalontologicalcommitment)。本体是某领域内重要概念的简单等级结构描述,并辅以对每一概念的详细描述。本体包括一系列概念,例如类(class)、子类(subclass)、类结构(classhierarchy)、实例(instance)、槽(slot)、值(value)、默认值(defaultvalue)、面(facet)、类型(type)、势(cardinality)、继承(inheritance)、变量(variable)、关系(relation)等。

本体技术是语义网的基础,目前较多采用的开发语言是DAML+OIL,其他的开发描述语言还包括,XOL(XML-BasedOntologyexchangeLanguage)、SHOE(SimpleHTMLOntologyExtension)、OML(OntologyMarkupLanguage)、OIL(OntologyInterchangeLanguage)。本体已经成功地应用到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领域。

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看作一个分布式信息系统,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异质性问题,也就是系统结构和设备异构和系统间缺乏统一的语义理解(即本体)。造成这种语义异构的原因就在于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系统没有共同的本体。具体表现为:不同系统使用多种术语表示同一概念,同一概念在不同系统中表达不同的含义,各系统使用不同的结构表示相同的信息,各系统中的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关联,但由于各系统分布自治,这种隐含的联系不能显性化。

解决信息异构的方式有两种,即结构方法和语义方法。结构方法的扩展性差、而且不提供语义级的检索,以本体作为语义层集成手段的语义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但实现比较复杂、因为涉及本体的建立。作为供应链中结点的不同企业间(即整条供应链内部)存在着信息系统的差异,即使同一企业的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着信息的不一致性。尽管EDI和受控词汇(CV,ControlledVocabulary)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也有其自身不足。EDI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甚至重构业务流程以适应EDI的要求,提高了现有运作成本。通过本体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

三、本体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需要供应链中不同的环节中的资源或间互操作,通过本体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间的互操作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不同的往往是独立开发的,间采用的是不同的通信语言和术语。独立开发的的互操作能力主要依赖于彼此间的理解能力。本体是共享的概念化的正式的清晰的表述。概念化就是指对一些现象的抽象,也就这个现象相关的概念、概念的含义及利用这些概念的限制,也就是说本体应该是可以机读的,这样本体就为互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术语提供了正式、明确的说明。

不同对其所处的环境的理解不同,其目标和能力也不尽相同,但从整个供应链管理来说,为完成供应链的目标它们之间要能够进行互操作。这种互操作是不同基于共同理解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结果,是以间对不同之处妥协为基础的。通过本体合并(merging)可以实现这一要求,本体合并也就是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版本本体的本体,这些本体内容之间有相似或交叉的部分。

解决互操作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元层次方法(metalevelapproach),指从元属性层次来描述本体。元属性指可变性、可变频率、逆可变性、事件可变性、模式、原型化、例外、继承、继承与差别,元属性包括各种语义信息,目的是表征在概念描述中的不同属。元属性对概念语义的精确说明以及本体分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元属性描述方法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可以通过对概念属性的可变化的描述,来清晰地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属。此外,这种方法还能表示类成员机制,因为每个属性都关联一个定性的量词(qualitativequantifier)以表达子类继承了多少属性。这种模型不仅表达概念的原型属性,而且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属性。通过这种清晰的描述我们不仅可以很好地理解一般域,而且还能理解概念在描述具体域时的作用。

供应链本体应该为供应链管理中不同主体提供标准的交流方式,使供应链软件开发商能基于一致的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进行软件开发,供应链本体可以为作一个基础本体用于更具体的本体的构建。

在进行供应链本体开发时,首先要通过供应链相关文献获取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信息并建立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精确定义。之后,从获取到的知识中抽取出供应链管理的不同概念,只有最相关的并一致认可的概念才能抽取出来。抽取后的概念可以分为不同的组,而且不同概念间的关系也应该描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抽取不同概念的详细属性,最后利用本体开发工具构建出本体。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

图2供应链本体的开发过程

根据供应链的定义和特点及供应链管理本体开发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元层次方法创建企业本体。本体可以看来具有一定逻辑规则集的图,即O=(G,R)。图可以表达供应链运行过程的等级结构顺序,这也可以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多系统相对应。图是由节点V和边E组成的,即G=(V,E)。其中节点代表概念名称,而边代表概念间的关系。关系或其所表态的语义可以是元属性中定义任何概念或关系,如类O、子类O等。对于供应链本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节点的,内部评价以及节点间的多元交流与谈判。根据供应链流程,可以做出供应链管理本体的元图,如图3所示。

图3供应链管理本体元图

供应链本体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有以下特点:

1.易变性,即概念属性变化的可靠性;

2.易变频率,即在概念描述中属性变化的频度;

3.事件易变性,即属性变化的原因;

4.模态,表示命题真假的方式。

考虑到上述特点,所以在构建供应链本体时可采用聚类本体。采用聚类本体的基础是不同类及其资源概念间存在着相似之处。表示类及其资源模型的本体是一致的,没有冗余且经过结构化处理的。在聚类本体中的每一个本体都通过属性和关系来描述概念,而且等级结构中的层次结构也利于不同间信息的传递,所以聚类本体的等级结构可以使供应链管理中不同的异质本体共存,并通过本体间联系来实现间的互操作。

四、本体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开发供应链本体时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选择哪一种开发语言。不同的开发语言有其自身的应用特点。供应链管理中需要不同的间进行谈判与协商,也就是要在共同语义理解的基础上各要具体一定的能力,所在本体开发时需要优先选择能够描述规则并进行推理的语言,如OIL和DAML+OIL。

本体应用于供应链管理时,必须注意本体的演化问题。在聚类等级结构的本体中继承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本体可以重用并扩展为另外一个本体,当被重用的本体发生变化时,必然导致在它基础上派生出别的本体的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中本体之间的变化是互相关联的,它们之间的实时同步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如果一个供应链系统中相互信赖的本体越多,则系统中本体演化的复杂性就越高。本体的演化是一个分散的协作过程,供应链管理中相互依赖的本体在物理上的分布必须考虑,本体的深化需要追踪每个本体的改变,以及一系列的相关变化。

参考文献:

[1]AlexanderV.Smirnov,CharuChandra.Ontology-BasedKnowledgeManagementforCo-operativeSupplyChainConfiguration[EB/OL].[2007-04-06]省略

[2]Frankovi,B.,Budinská,I.,Dang,T.Tung.Ontologicalframeworkforsupplychainmodelingandmanagement[EB/OL].[2007-04-06]bmf.hu/conferences/SAMI2003/BUDINSKA.pdf

[3]AliAhmad,MansoorehMollaghasemi,LuisRabelo.OntologiesforSupplyChainManagement[EB/OL].[2007-04-20]www2.isye.gatech.edu/people/faculty/Leon_McGinnis/8851/Sources/Ontology/Ontologies.pdf

[4]李勇:关于本体整合的研究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5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1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原则与策略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财务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信息。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主要就是提供经济信息,财务会计目标的外延主要指由谁提供信息、提供何种信息、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提供信息的质量以及提供信息的方式。只有正确地把握住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正确地确定财务会计目标。

一、制定财务会计目标遵循的原则

只有制定科学的财务会计目标才会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价值,那么,在制定财务会计目标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1、实事求是原则

我们应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基本特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会计目标。目前我国最大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希望获得的是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因此,从需求决定论的角度看,会计目标首先应该满足他们的需求。

2、前瞻性原则

前瞻性主要是指,我们在确定会计目标时,应该考虑会计目标未来的生命力。作为概念框架中描述的会计目标不应该太狭隘,也不应该只顾眼前。在可能的情况下,它应该反映可以预见的会计环境的变迁对会计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比如,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不断深化,当前的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可能发生变化,大众股民的比例可能上升,因而,从整个社会来看,对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需求可能会提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和产权市场逐渐成熟,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逐渐提高,资产评估的技术和方法会逐渐成熟,因此,我们对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供给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这一切可能会发生在不久的将来,因此,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会计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具体讲,就是要尽力顾及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在未来非常有潜力的,但目前仍属于少数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协调性原则

在制定财务会计目标时,应该尽量按照国际惯例的表述描述本国的会计目标。我们知道,发达国家对会计目标的描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像英美一样在概念框架中严密表述的会计目标,这类会计目标与概念框架中其他会计理论具有比较一致的逻辑关系;另一种是像法德一样,在有关的制度中孤立描述的会计目标。这类会计目标与相关会计理论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绝大多数建立了会计准则体系的国家,都先后建立了概念框架理论,并且都将会计目标设计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我国从1997年开始构建我国的概念框架体系,显然,我国也应该借鉴国际流行的惯例,将会计目标作为概念框架的起点,进行严密的描述。

二、构建财务会计目标的策略

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实际状况,财务会计目标应成为我国会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财务会计目标总是要与经济环境的要求相融合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会计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大环境。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法人制度。法人制度的实质是确认国家拥有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拥有财产的独立法人财产权,使企业在对所有者承担财产保值和增值责任的前提下,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因此,在法人制度下,投资者和企业的关系实质就是“委托——受托”关系。我国虽已有千余家上市公司,但它们只占我国大中型企业的一部分,并且不是资本完全自由流通的上市公司,而且我国的资本市场既不发达也不规范,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性质决定了必须保证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国家作为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必然最关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

2、提供必要信息

财务会计目标所包含的信息有三方面:首先是对投资和信贷决策有用的信息。编制财务报告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其次是对估量现金流量前景有用的信息。财务报告应该有助于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股利或利息,以及来自销售、到期债券或借款的清偿等的实得收入和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最后是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它们变动情况的信息。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企业经济资源、债务和所有者权益的信息;财务报告应提供企业在报告期内财务业绩的信息;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能表明企业怎样取得和使用现金;表明它的借款和借款的清偿;表明它的资本性业务,其中包括对业主分派的现金股利和其他资源,表明影响企业变现能力或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财务报告应提供表明企业管理当局怎样利用受托使用的经济资源向股东尽其经管责任的信息;财务报告应含有各种说明和解释,以协助使用者去理解所提供的财务信息。

3、受托责任观是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因此在各行业中,国有企业无论是在销售收入还是市场占有率、影响力等都处于重要的地位,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很大一部分是要面向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的制度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主要履行受托责任。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上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际上是国家有关部门管理国有企业的过程中,担负起会计监管的职能,考核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会计依据。因此,受托责任观仍是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韩辉.《试论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现代会计》,2004年第1期.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

当旅游市场发展到一个相对完善的水平时,旅游者对自己的旅游方式以及消费观念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表现在旅游过程中所追求的自由,高质且量身订制的个性化专业服务。

旅游是―个集吃、住、行、娱、游、购六大要素为一体的―个综合性产业,一次旅游活动涉及到众多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而旅游信息又有着丰富的空间和时间的内涵,再加上旅游过程是―个受自然、人为等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如何组织并安排好各相关的服务设施和旅游资源,协调好各种旅游服务产业提供的各项服务。并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服务流程的描述,进行功能、行为、策略和推理过程。现在较为成熟的推荐方法也有很多,下表列出了几种推荐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知识库的推荐更适合完成我们所提出的个性化旅游推荐这一点。它是建立在用户需求和偏好基础上推荐的,因为在知识库中,景区的各项属性都与用户的需求有了相应的联系,也就是所形成的知识。因此在获得用户的需求后,就能够快捷准确的从知识库中获得所需要的景区信息,并推它不需要用户资料等信息,只需构建旅游资源的知识库,就可以与用户产生互动,将用户的需求映射到景区的潜在属性上,完成对旅游项目的选择。

传统的旅游信息系统(TIS)一般是建立在数据库系统基础上的,欧洲的一些国家曾有过许多成功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有瑞士阿彭策尔信息系统、奥地利蒂罗尔信息系统等。数据库系统管理的是数据,而知识库系统管理的是知识。[1]

二、知识库的构建方法

关于“知识”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它被理解为“通过学习或经历所得到的理解和认识”或理解为“所发现、理解或学到的东西的总和”。消息应该被理解成对可用数据释义的叙述。数据则应该理解为:“附有数据的标记”。所以,知识是一个三元组的一部分。这个三元组是:数据、信息、知识。[2]

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说,知识是信息经过分析和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数据经分析、比较、综合,最后结合成为有意义的资源---知识。这一过程如下图2.1所示:

目前有很多知识库的构建方法:基于模型的知识构建技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构建方法;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库建立;面向隐喻计算的实体概念知识库构建方法等;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构建。[3]

其中,基于模型的知识构建技术是以模型为核心来组织、管理、共享和应用知识的体系,依据知识复用的原则,建立了基于模板与模型的知识复用技术;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库,它是以知识元挖掘为基础,通过揭示知识元之间的语义逻辑链接来构建知识结构体系;面向隐喻计算的实体概念知识库构建方法是利用属性是属性值与实体概念的中间桥梁这一思路来构建实体概念知识库的,其中涉及实体概念属性值的抽取与实体概念库的选择以,最后由属性的判定构建了实体概念知识库;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构建是基于本体为知识库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结构,本体提供了一套概念及术语来对某一领域进行描述。知识库就是利用这些术语来表达虚拟或现实世界中的知识。[4]

下面,本文就基于本体的旅游个性化推荐知识库的构建方法进行具体讨论。

三、基于本体的构建方法

知识库的构建是为知识共享提供基础,也是关系到知识管理系统是否能平稳、有效运行的关键。知识库其实是一种对领域信息的模型化表示,利用本体来构建知识库已经成为当前知识库构建研究的热点。本体是关系和概念的集合,是对领域知识概念的抽象和描述。利用本体我们可以在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来共享、重用领域知识。[5]本体在知识库系统的开发中较多应用于开发领域模型,就比如本文所研究的旅游资源领域。下图3.1描述了本体与知识库之间的关系。

(一)基于骨架法的本体构造

本体构造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本文讨论研究骨架法。骨架法的过程为:(1)确定本体的应用范围和目的;(2)知识本体的分析;(3)本体的表示;(4)本体的评估;(5)本体的建立。[6]骨架法流程如下图3.2所示:

(二)旅游资源领域本体分析

设计一个有效的知识表示系统以及对应的词汇表,要对该领域进行有效的本体分析,如果本体分析没做到位,则会导致知识库的不一致。[7]

在对旅游领域本体所涉及概念范围、概念关系、概念属性等进行分析后,得到旅游推荐所涉及到的主要事物包括:景点、地区、旅游路线、交通信息、酒店住宿、民风民俗、天气状况、餐饮等。对旅游本体库描述如下图3.3所示:图3.3旅游本体库分析

(三)本体的描述

本体描述语言有RDFSchema(8Dr2S)和RDF、DAML、OIL、OWL等。本文采用OWL对旅游本体进行描述。OWL的全称是WebOntologyLanguage,是语义互联网中本体描述语言的标准。OWL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对领域知识进行描述,即使用类以及属性来对对象进行描述,并使用公理来对这些类及属性的特征和关系进行描述。[8]与其它语言相对比,OWL增加了更多用来描述属性及类的词汇,如类之问的不等价性、基数和相交性,拥有更为丰富的属性特征(如对称性)、属性类型和枚举类。OWL还有3个表达能力递增的子语言:OWLLite、OWLDL以及OWLFull,可以满足不同用户要求。

以下举例说明OWL在旅游资源本体构建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例如在本体的定义中可以将同级别的几个词汇定义成不同的类,这就可以使用不相交类来进行定义:owl:disjiointWith,如下段的OWL定义的类就是不相交类:

在建立类属性的时候,我们还会定义属性的一些约束,如下面的OWL语言片段,allValuesFrom属性约束,就描述的是酒店星级都包含在酒店星级这一类中。

(四)本体的评估

在建立了基于本体的旅游信息知识库后,需要对该本体进行评估。本体的评估指根据能力问题及需求描述等对本体及相关文档、软件环境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因素需要包括详细的文本需求规则和本体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知识的推理和检查能力。由于旅游本体是建立在传统旅游信息数据库上的,在咨询领域专家以及参考国内外的开发案例后,可以进一步的保证旅游信息系统所包含多个领域数据的有效性的和完备性。[9]

(五)本体知识库的建立

将本体引入知识库的知识建模,建立起领域本体知识库,知识库的构建涉及知识的表示、推理、传递以及获取。将本体引入知识库系统中,可以采用概念或术语来对知识进行表示,并能揭示这些知识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

下图3.4就是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架构:

其中,表示层是语义web浏览器,提供接口用于用户浏览和交互。用户通过浏览器或者其他途径访问系统,用户界面接收并查询请求,将服务端所检索到的结果反馈给用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体被我们引入了系统中,但本体在表示层中是对用户屏蔽的。

数据层包括三个库:资源数据库、本体库和资源描述库。数据层是知识库的存储介质,由它创建和提取出结构化的知识本体,知识检索的直接来源就是数据层。[10]

应用逻辑层用以完成对知识的检索。应用逻辑层由查询组件、推理引擎、信息获取组件、语义分析组件、和本体管理组件这五个部分构成。由于旅游本体数据库中还包含了多个领域的知识,为了让用户能够得到供丰富完善、智能友好的旅游个性化推荐服务,对旅游资源信息进行语义查询时还需要利用推理机来实现此功能。其中,旅游资源本体公理可以用一阶谓词来表示。“A:(类)”表示A是一个类变量,A的表示是类中的一个实例;使用“A.S”表示A的槽S的值。S(A,B)表示A的槽S取值为B。要使本体知识库中数据一致,还需要构造公理库。

如定义以下公理:

公理1:

所有A:酒店,存在B:交通路线[HasRoute(A,B)]

公理2:

所有A:交通路线,所有B:酒店[HasRoute(A,B)-connctHotel(A,B)]

将建立好的公理库放入推理机中,在建立好的旅游资源本体知识库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更为方便准确地推理查询出用户所期望的个性化旅游资源信息。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根据骨架方法构造旅游领域本体的原则和步骤。对基于本体的知识库系统和描述逻辑做了研究和探索工作。

由于知识库系统及本体论本身的内容的广泛性及其复杂性,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对旅游资源本体的研究、描述、构建以及发展等内容。本人将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继续钻研,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本体知识库的构建与进化方法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8.

[2]张鑫.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库构建[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9王璀民.

[3]冯欣.本体在旅游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4]郭小芳,刘爱军.知识获取方法及实现技术[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6(1):33~55.

[5]郭庆磊.基于本体的流程知识库研究与设计[D].山东:山东大学,2009.

[6]PaulC.jorgensen(美国).译者:韩柯,杜旭涛等.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59~187.

[7]陈铭,王英林.基于本体按需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M].2006,23(1):236-240.

[8]张建华,刘仲英.当前知识管理系统模型与对策分析[M].[J].2004,23(1):73-77.

[9]Maedche,Alexander,Motik,Boris,Stojanovic,Ljiljana,Studer,Rudi;Volz,Raphael.Ontologiesforenterpriseknowledgemanagement.IEEEIntelligentSystems[J],2003(18/2):26-33.

[10]GruningerM.andFox.M.S.MethodologyfortheDesignandEvaluationofOntologies,WorkshoponBasicOntologicalIssuesinKnowledgeSharing[J].IJCAI-95,Montreal,1995:121-128.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实验教学部)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篇6

[关键词]管理术语

[中图分类号]C9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76-01

在各个学科当中,有一些术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学科历史上看这些术语源远流长,被本学科所广泛接受;其次,术语精确地描述表达或限定了学科概念。市场营销学科产生于美国,主要的学科术语来源于英文。下面,从管理学科市场营销领域的术语出发,主要探讨术语的规范化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营销学科的术语在不同的教材中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即使在同一本教材中,术语的精确性也不足以描述表达或限定学科概念。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吴健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第三版为例:

一词多译:在129页关于相关群体的阐述中,认为相关群体也可以称为“参考群体”或者“参照群体”,应该明确使用其中一个。而且某种相关群体有影响力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或“意见领导者”,但是领袖和领导者在中文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领袖是一个政治名词,并且具有强烈的感彩;而领导者这个词比较恰当。在211页中关于marketingpositioning的中文表述就包括三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竞争性定位,应该按照原文忠实地直译为市场营销定位。

用词不精确:在174页中,关于营销分析系统的描述中,认为:“完善的营销分析系统通常由资料库、统计库、模型库三部分组成”,但是,在管理学下属学科管理信息系统中,上述三个部分的精确表述应该是:数据库、方法库、模型库。尽管可以用“资料库、统计库、模型库”来没有歧义地表述,但与管理学科的主流用法不一致。

用词错误:在66页中,关于密集式成长战略,图3-5中应该把市场深入改为“市场渗透”,因为在该书最后一行也明确提出“市场深入”也叫“市场渗透”。因为在管理学领域大家普遍接受的术语是“市场渗透”。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很多经典的译著中,对account(客户)、leads(潜在客户)这两个术语的翻译都出现了不确切的现象。例如,在罗宾斯第九版的《管理学》中译本里面,就把account(客户)翻译成了账户;在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版)中,引用LAUDON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时,上述两个单词的翻译也不确切。

上述两本教材,被国内许多高校选定为本科甚至研究生教材,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985、211大学。其中account(客户)、leads(潜在客户)的应用极其广泛,管理学领域关键术语使用不确切,会混淆学科概念,更严重的是,有可能误导学习者,对学科素养的培育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述两个术语为例,进行如下分析:由于会计学科比市场营销学科出现的早,因此上述两个术语首先应用于会计学。根据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新英汉词典》,account(客户)第一个汉语名词用法就是账户,第六个用法是利润;leads(潜在客户)第一个汉语名词用法是领导,第二个用法是引导,第四个用法是线索。因此,在罗宾斯第九版的《管理学》中译本里面;LAUDON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中文引用译文中都采用了会计学的译法。但是,在市场营销学科中,account从第六个用法利润派生为客户,其中的含义是客户就是利润源泉,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优质老客户就像卖方的提款机一样,为卖方提供源源不断的利润;leads从第四个用法线索派生为潜在客户,其中的含义是潜在客户需要卖方积极挖掘线索才可以开发为客户,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潜在客户就像引导卖方走向提款机的lead(译为:引导)一样,为卖方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客户。

三、解决方案

首先从学科历史上理解这些术语的来源,培育更高的学科素养。account(客户)、leads(潜在客户)这两个术语极具代表性。

其次,建议直接使用英文原文作为客户和潜在客户的管理学学科术语,就像ERP、CRM等和IT相关的术语被广泛接受一样,如果account(客户)、leads(潜在客户)这两个术语直接用英文,就不会引起歧义,同时也不带有褒贬等感彩,达到精确地描述表达或限定学科概念的目的。

最后,有师资能力的学校,应该向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高校看齐,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在进一步督促学生提高外语水平的同时,可以达到培育更高的学科素养、直接用英文消除歧义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LAUDON.管理信息系统(第九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篇7

一、构建合理的民族学学科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分类体系既是对民族学学科信息门户收集的资源实施组织,也是便于用户基于学科分类进行资源浏览与检索的有效途径。从国内外已建设的学科信息门户看,大型的学科信息门户网站都通过使用合理的分类体系和词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国外用于组织资源的分类法有DDC、UDC、LCC、EI、NLM以及自编的分类类目;国内使用的分类法有《中图法》、《科图法》、DDC以及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建立的分类体系。对于民族学学科门户资源组织的分类类目的设定,使用国内的分类法设置较为合理,且《中图法》的使用有广泛的基础。但直接把《中图法》的民族学类目作为学科信息门户的类目,又不利于资源组织。在《中图法》中,总论民族学的类目设置在“社会科学总论”大类下,其他专论各民族的有关学科均入相关学科类,作为信息门户资源组织的学科分类需要对类目进行调整。根据《中图法》的列类原则、参考教育部《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结合民族学的学科发展和研究文献的分布、数据库建设的种类,并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把民族学分成下列类目:

在二级类目下再根据信息量的多少细分,这样就形成一个10个大类、50几个二级类目和若干小类的类目体系。

二、构建民族学学科叙词表

受控词表的运用既可以保证资源描述的准确性,又利于实现本学科或专题的深入检索。国内外大部份学科信息门户大都使用了受控词表来描述资源,也有的用自编词表。民族学领域目前没有专门的受控词表。就我国的学科信息门户建设而言,把《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以下简称《中分表》)作为受控词表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由于《中分表》是面向所有学科使用的,直接用于民族学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组织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采取:一是要增设民族学科主题词。大量的民族学学科主题词,在《中分表》中没有体现。例如,在《中分表》中有侗族的“侗戏”主题词,无侗族的“侗族大歌”主题词,侗族大歌和侗戏都是侗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但侗族大歌更有影响力;再如,“口承文化”是无文字民族甚至是有文字民族传承文化的一种形式,《中分表》缺少这样的主题词。在进行资源组织时需增设民族学学科主题词。二是不断添加民族学新词汇。《中分表》作为一种先组式和后组式语言兼容的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是不能随时插入学科主题词的,且《中分表》修订周期过长,词汇更新滞后。学科发展又在不断增加新的词汇,在民族研究领域就出现了大量的学科新词,诸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游牧文化、无字文化、文化植被、濒危语言、虚拟博物馆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类的词,可以说是民族学研究领域的高频词,在《中分表》中就没有体现。学科信息门户是一个学科信息的集成平台,信息门户资源组织需要及时增加本学科领域的新词汇,反映学科研究动态。所以在民族学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中需组织本领域的专家以《中分表》为基表,从中抽取所有有关民族学以及相关学科的词汇;增补民族学领域中专业词汇和学科新词;增加自然语言的检索词,增大检索入口,使用相关和参照关系等体现主题词与自然语言检索词,编制《民族学学科叙词表》作为受控词表,以实现本专业的深入检索。同时要关注和引入本体论等语义相关技术,构建民族学领域本体,更好地解决门户间的互操作、知识整合、个性化服务等问题。

三、创建民族学领域本体

为适应门户的发展,多层次、多功能地表现民族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便于用户进行联想和可视化检索,使民族信息资源能够在用户与用户之间以及各种异构系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与知识共享,可利用民族叙词表和本体(Ontology)在表达知识概念结构上的关系,创建民族学领域本体。目前在国际上已有通用的本体描述语言,如W3C工作组于2004年正式推荐的标准网络本体描述语言(WebOntologyLanguage,简称OWL);有实现本体构建的工具WebODE、Prote'ge'、Ontosaurus等以及构建本体的方法;有本体运用于艺术和农业信息系统的范例,这些对民族学本体构建均有借鉴意义。民族学领域本体的构建是需要实现民族学领域的叙词表到知识本体进行转化的过程,但其转换不是一个直接的大规模词表转换,而是需要把一个领域分成若干的概念类,逐个类目的建立。例如,以流传于甘、青、宁、新部分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花儿”为例。使用本体构建工具,建立概念(类):“花儿”概念,其下位类为“河州型花儿”、“洮岷型花儿”;建立属性,且是每一个下位类都具有的属性。使用“句”、“令(曲调)”、“衬词”;然后分别建立实例;同时还需设置等同与相关关系,因“花儿”民歌涉及民间诗学、民间音乐、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所以可使用“别类”,把上述概念进行相关关系的显示。这样在语义系统中就构成了一个可视的“花儿”概念(类)完整意义的本体。

民族学本体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学领域专家对本领域知识概念及概念词之间关系的确定、信息管理人员对知识概念的组织和计算机

软件工程人员在本领域内的开发,这里只是作一个引子,以期引起民族学学科信息门户建设者的关注。

四、把元数据描述作为基本方法

要使民族学信息资源实现科学的知识组织,在提供民族学学科信息的检索、浏览、链接的方便性和相关性的同时,保证其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充分体现。需通过元数据描述以下方式实现。

元数据是描述、组织和发现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有效工具,它通过描述数据的内容和本质特征,存储相应的检索路径,便于识别资源、评价资源,追踪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实现简单高效地管理大量网络化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发现、查找、一体化组织和对使用资源的有效管理。元数据作为学科信息门户的基本信息组织方法,是每一个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中都须面临的选择。目前国际上很多门户使用通用简单的DC(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我国多家单位在民族学数字资源建设中使用的元数据标准有很多,其中电子图书、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地方志等数据库绝大部分是等同采用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平台工作重点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子项目《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但对视频、音频、照片等类型的数字资源组织,采用了不同的元数据标准。要建立民族学学科信息门户首要的是选择合适的通用的标准元数据格式,民族学学科信息门户的元数据可以参照《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作为基本的元数据。但在视频、音频标准上,需要选择符合民族学学科信息的元数据。例如,在责任主体元数据项,须增加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方式的“口述”、“传承”等元数据元素。同时在民族学学科信息门户中要建立包含元数据以及实现门户元数据格式的转换和网络中不同元数据的互操作的功能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族信息在不同结构的信息源中传输不失真。

五、要注重民族学学科的个性化信息资源的知识挖掘

在国外,门户建设已有十几年的历史,门户已趋于成熟,为各自的学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学科信息门户建设近几年发展也很快,但建设的门户普遍存在资源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差。多数门户是封闭的,无法实现用户的交互性和用户资源的共享,门户资源利用率低。而用户呼唤门户朝“5C化”发展,即用户化(Customization),适应不同用户对信息获取的不同需求和兴趣;商业化(Commerce),为用户提供商务方面的服务;沟通化(Communication),用电子邮件,网上会议等通讯工具在网站和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架起信息沟通的桥梁;社区化(Community),为用户提供彼此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的虚拟空间;兼容化(Compatibility),即能够让一个虚拟图书馆系统和使用不同平台的相关技术和服务实现无缝对接,为用户创造一个完整、友好的界面。用户的需求是门户建设的源动力,也促使民族学学科信息门户建设者思考其门户资源的组织模式,以适应民族学学科信息门户快速发展。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1篇8

1数据素养教育的意义

自教育部1984年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以来,全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开始加强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按照刘新庚教授在学术报告《学科发展要素管窥》中关于学科发展要“与时俱进、充分拓展”的观点,我们不妨从信息素养与数据素养之间的关系入手,阐明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责任传承与重要意义。

1.1数据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关系辨析数据素养与信息素养的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素养”通常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的能力。其中,最基本的信息素养是信息能力。数据素养也叫做数据信息素养,通常是指在科学研究中收集、加工、管理、评价、利用数据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在数据生产、管理和过程中的道德与行为规范。应该说,信息素养与数据素养都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两者不仅都包括高效的利用信息、数据资源工具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数据,加工处理信息、数据,传递创造情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但两者处理的对象不同,数据可以看成是信息的一种形式,通常意义上讲,信息所包含的范围更为抽象广泛。综上,笔者以为,数据素养衍生于信息素养,是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产生的一个新分支,所以可以将数据素养看作是信息素养的一个子集[1]。

1.2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意义大数据时代,面对数据密集型的知识环境,统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师生必备知识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据素养教育应及早纳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规划,并要全面推进、全面实施,它关系到人才的成长和整个国民知识水平的提高,高校图书馆应继续担当起数据素养教育的时代重任。

2数据素养教育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2007年,计算机图灵奖得主吉姆•格雷(JimGrey)提出了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即以数据密集型计算为基础的科学研究范式[2]。使得数据素养成为科学素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方面。数据素养的核心能力包括理解数据、解读与评价数据、管理数据和利用数据[3]。数据素养主要关注数据收集、加工、管理、评价和使用的多种能力,而非仅仅基于文献来源而获取数据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在科学研究中对数据产生、操作和使用的能力[4]。综合以上摘述,从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笔者以为,数据素养贯穿于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所以数据素养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以下4方面。

2.1数据意识教育数据意识是前提,指对学习生活中相关数据的敏感程度,并能发现相关数据的价值和意义。人们可以通过长期积累和刻意锻炼,逐渐养成关注和发现相关数据的意识和兴趣。

2.2数据处理技能教育数据处理技能是基础,它包括数据获取技能和数据管理技能,其中,数据获取技能包括对数据源中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的了解,对数据采集的途径、方法的掌握。数据管理技能主要指对数据的描述、标识、存储、更新、查询等。

2.3数据应用技能教育数据应用是目的,包括数据分析和数据运用两个过程。数据分析是指从数据中解读出问题,总结模式和规律[5],这需要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理解数据的真正意义,掌握基本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能够使用数据分析工具,使自己成为抽象数据的“转译器”。并懂得如何共享数据,以数据为支撑,结合所学专长,进行决策判断以服务社会。

2.4批判精神与数据伦理道德教育批判精神与数据伦理道德是保障,数据是客观的,但未必都是可信的、真实的、有效的。运用数据得到的结果也未必都是正确的,数据反映现实本身也具有局限性,所以不要盲信数据,要反思通过数据所得到的结果。要遵守数据获取、产生、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共享规则、隐私安全等数据伦理道德。

3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概述

3.1国外概况近年来,国外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研究已进入到实践探索阶段。具体的培养服务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开展数据资源导航服务,即通过建立数据资源导航的方式,介绍数据获取工具、数据管理方法、数据应用平台及梳理可利用的数据资源,提高读者数据意识,教会数据利用技能。开展类似服务的有麻省理工学院[6]、纽卡斯尔大学图书馆等。二是以选修课程、专题讨论、在线课程等形式开展数据素养通识性及专题性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基本概念、技能培训、平台工具使用,各学科专题方面数据素养教育等。例如,2011年明尼苏达大学、俄勒冈大学等多所大学获得IMLS资助,联合开展“数据信息素养培训”项目,旨在培养研究生的数据素养。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则在工程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等不同学科开展包括若干主题在内的专业领域数据相关知识、技能、数据库等的培训。

3.2国内概况国内目前关于数据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者大多是从数据素养的概念、图书馆的职能转变、大数据时代的应对策略等角度对数据素养进行宏观论述。如潘卫的《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思考》会议报告,主要从“什么是研究数据”“为什么要关注研究数据”“如何提供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未将“如何进行数据素养培养”作为主题进行深入论述。部分高校图书馆也仅是从讲座内容调整方面进行了数据素养教育的尝试。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以一小时讲座的方式提供SPSS数据分析软件的培训。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由于起步较晚,缺乏资金项目的支持,我国关于数据素养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总体来说还相当薄弱,与国外发达地区相比有不小的差距,数据素养教育还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4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途径

4.1加强宣传推广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前应与读者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掌握他们的具体需求,不同类型的读者对自身数据素养的期待不同,不同群体对数据素养知识、数据管理服务的需求也不同。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才能做到宣传和服务的有的放矢。既可在开展调研的同时,宣传推广数据素养知识,也可在图书馆开展的读书节、读者服务月等活动中,通过趣味竞赛、知识沙龙、视频放映等多种方式,对数据素养的基本知识进行积极而广泛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数据素养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内涵范围及在大数据时代具有数据素养的重要意义,以不断提高读者关注数据的价值,激发其对数据探索的兴趣和习惯。

4.2自助式数据资源利用模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以馆员为中介的资源服务模式,逐步向读者自助式资源服务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图书馆应该通过多媒体、移动技术、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以丰富的实体、虚拟文献资源,去引导、发掘读者对数据资源的自我选择能力。读者借助自动化设备,在查找利用数据资源的过程中,能够选择与自己学科、兴趣爱好相一致的数据资源,使得自己的学术思想得到真正自由的发展,并不断提高数据的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和数据分享意识。图书馆可以配合读者,尝试开设诸如数据分析软件、文献可视化软件、科研管理软件、商业统计数据库等内容的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和在线教育,来有效指导读者自助获取、挖掘、分析利用数据资源。同时也要对读者使用数据资源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补充馆藏数据资源的不足,重新调整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的分配比例。

4.3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在美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纳入数据素养模块已经受到高等教育协会、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等组织的倡导和支持。借鉴国外教育实践经验可知,数据素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好能嵌入、整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图书馆应牵头联合文献检索课教师、信息处理专家、统计分析专家、计算机专业人士、其他科研人员,在学校教务、科研、财务等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共同探讨,拟定数据素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环节,使上述人员各尽所能,共同承担数据素养课程的教学、实习任务。另外,可以在传统意义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体系结构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院系、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增加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数据素养教学模块,通过讲授数据获取、数据评价、数据利用、数据挖掘的知识,以及大数据应用技能展示等方式,唤醒大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数据利用技能、强化数据道德,以利于其知识的创新,并指导日常的生活学习、行为决策。

4.4开展数据管理服务情报学者CarolTenopir在2013年访调美国100家以上的大学图书馆时发现,国外一些研究型图书馆已经建立了数据中心(DataCenter),有近20%的图书馆开展了数据管理服务,并且两年内将有40%的大学开展数据保存管理。为开展好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出版等系列数据服务,图书馆应重视馆员自身数据素养的能力建设,可以通过派送馆员参加国内外数据素养培训班、进修、增加实践锻炼机会等多种方式,提升馆员的数据管理能力。国外部分高校图书馆设置有专门的数据馆员岗位,以推进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此项工作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数据馆员对科学数据管理的推广与服务方面。因此,作为数据馆员既要具有良好的数据素养,也要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不仅要收集一手数据,也要善于采集、整合大量的二手数据。这就要求,数据馆员不仅要熟悉网络上有哪些公开的数据库可以使用,也要能够建立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具有特色和深度的专题数据库或资源平台,供科研人员随时查询使用,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是提升数据馆员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5结语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篇9

一、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研究概述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政府会计运行的指向,只有明确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才能确定政府会计的特性以及其职能的界定,同时其也会直接影响政府会计对其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因此要研究政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首先应明确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西方学者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两大学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一)两大学派对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阐述

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通过恰当的形式向资源的委托者或者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效反映和报告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最有效地反映和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是资源管理与应用情况及其结果的信息即业绩信息。其中受托责任的含义大致理解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受托方接受并管理委托方所委托的资源。根据委托理论,受托方理应承担有效合理的管理和应用所接受的资源,确保资源的保值、增值的责任。

第二,作为资源的受托方,应承担定期如实地向资源的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的履行过程及结果的义务。

而决策有用学派认为,向资源委托方或者信息使用者提供能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有用信息。对于决策有用论,笔者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十号概念公告中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论述,将财务报告的目标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的有用的、全面的信息;

第二,财务报告提供的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应考虑时间和风险等因素。

第三,财务报告还应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果的信息。

(二)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内涵

FASB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中将财务报告目标的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谁是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财务信息;能提供什么样的财务信息。

笔者认为研究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也需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即一是界定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二是研究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三是研究披露主体应提供什么信息。

二、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界定分析

(一)国外权威机构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界定

通过查阅国外相关权威机构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研究文献,下面简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第1号概念公告《编制财务报告目标》对政府财务报告目标问题作出了权威的规定,认为财务报告目标应是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财务信息,以利于其评价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GASB还将受托责任界定为政府编制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所有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都必须以受托责任为依据,即将“决策有用”作为“受托责任”附属目标,同时还指出,与企业财务报告相比,政府财务报告中的受托责任为更为重要的概念,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

美国国家谷物种植者协会NCGA在其第1号概念公告《政府单位会计与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1982.10)中把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划分为全面目标、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并指出政府单位会计及财务报告的全面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和政治决策,以及受托责任控制和财务管理提供财务信息;为评价管理和组织业绩提供信息。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FASB第4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编制非盈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目标》中指出非盈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是向资源提供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在分配资源给非盈利组织作出合理决策是提供有用的信息。即认为决策有用为政府会计与报告的基本价值取向。

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RF在公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澳大利亚财务报告编制目标》(1987.12)中指出在财务报告目标在适用于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各类报告主体的概念框架中,强调普通目的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该观点与以美国为代表“决策有用是受托责任的推论”相比,澳大利亚主张“普通目的财务报告履行受托责任”被包含在“提供对做出和评价有关稀缺资源配置的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个广义的目标当中,并认为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对信息的要求完全同质。一般目的的财务报告实现了决策有用目标的同时,也就成为履行其对使用者的会计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

由此可见,在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问题上,国外学者共同认为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对信息的要求完全同质,而区别在基本目标上:美国认为受托责任为基本目标,决策有用是受托责任的推论,而澳大利亚则将受托责任包含在决策有用之中。笔者认为无论哪一种观点,其最终的结果都是要实现评价有用和决策有用两个效果,也就是要求将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界定为反映公共受托责任的同时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二)我国学者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界定

丁鑫,荆新(2010)在对政府会计目标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总体目标的界定:基本目标是提高政府的财政透明度;重要目标是全面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最高目标是提供有利于使用者决策的信息即决策有用性。对于最高目标的决策有用性又进一步分为内部决策有用性与外部决策有用性。

陆军伟(2009)从公共财政特征与政府会计目标的关系出发,指出我国政府会计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分别为:初级目标即实现政府会计的民主法治化,中级目标为从财务管理角度提升为财政绩效性,最高目标为实现财政透明度。

赵合云,陈纪瑜(2008)在分析公共受托责任、绩效评价与政府财务报告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基础上,认为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层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并将其直接目标定位于提供绩效评价的有用信息,定位于帮助评价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和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公共财务受托责任。

贝洪俊(2004)认为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会计目标取向,所有的政府会计目标均以公共受托责任为依据。作者在文中论述了政府会计目标三个层次性目标:全面目标、基本目标与具体目标三者间的内在关系,尤其指出政府会计的全面目标为:帮助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为经济、社会和政治决策;为评价管理和组织业绩提供信息。

陈志斌(2003)基于公共选择理论与委托理论提出构建新型政府会计体系,并突出“公共受托责任”在新型政府会计体系中的地位,认为构建政府财务报告基本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反映国家资源的总存量、流量以及变化情况,反映国有资产的总量以及受托保管和经营中的保值增值财务信息,反映国家财政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界定政府的受托责任;反映一级政府、政府机构或部门的综合财务状况;提供帮助政府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和立法机构或审计部门监督和检查政府及其机构部门的有关财务信息。

综上,我国学者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研究集中在政府会计目标的界定上,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计信息披露目标与会计目标视为两个相等的概念,把政府会计目标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性: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最高目标。

(三)对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选择的分析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选择是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向导,在某种意义上,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了什么样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包括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程度和质量等问题。同时,笔者认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不等同于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前者外延更大一些,因此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界定应从会计职能和会计环境双重视角进行考虑。

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选择主要症结在于披露的最高目标是受托责任还是决策有用,就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的观点认为披露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受托责任,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目标主要是“决策有用性”,即只为与它有明确利益联系的委托人提供会计信息。而政府会计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它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责任,所以政府会计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应该将其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定位为受托责任,向整个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产品,从而使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得到受益。

笔者认为,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并非两个相互矛盾的会计目标,虽然两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同:决策有用要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实用性,而受托责任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但并不影响两者在一定的制度前提下可以共同存在,因为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作为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对信息的要求完全同质。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实现了决策有用目标的同时,也就成为履行其对使用者的政府会计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

三、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界定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笔者将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分为终极目标、基本目标和总体目标,具体各目标应披露的内容如图1所示。

(一)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终极目标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终极目标全面反映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受托责任是政府会计存在的基石,根据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范围,可以将政府会计的责任分为对内披露责任和对外披露责任。政府会计向政府内部管理者、立法机构和审计部门等信息需求大,获取信息能力与甄别信息能力较强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各种会计信息,称为政府会计的对内披露责任;相对应的政府会计对外披露责任是指向社会大众、资源提供者(纳税人、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分析师和投资评估机构等信息获取能力及甄别信息能力较弱的群体提供政府业绩信息,以此来解除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

(二)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目标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总体目标是指政府在基本目标制约和指导下从事各种会计活动(包含其中所涉及的会计关系)时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期望的结果,是对基本目标的具体表述和实现。它受到人们主观期望的影响,同样也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一般而言,基于政府行为的特殊性,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目标应以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承担和履行情况为主,笔者将多层性的政府会计总目标又细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全面披露对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即实现政府履行责任的高经济透明度。基本目标是整个目标层次的起点,是中级目标和最高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

所谓透明就是指全面真实的反映。透明度指全面真实反映的程度。经济透明指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履行职责所涉及的一切经济方面。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政府财务报告是有关政府履责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财务报告披露的政府会计信息紧密把政府履行职责和政府占用与消耗经济资源的情况联系起来。基于该角度可以将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目标界定为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履行职责时的经济资源消耗情况。而且为了对政府每一项具体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还要设法把履责的分项情况与经济资源的消耗配比起来。

第二个层次,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有用信息,即“决策有用性”。决策有用观认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应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在该种观点下强调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

(三)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目标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目标,是披露政府单项财政资金运用过程与结果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取决于政府会计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笔者认为按基金会计主体相关理论,可以将社会公众委托政府管理的资金分为三类:政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和国有企业基金,目的是从存量与流量视角全面披露各项财政资源的消耗情况及其结果,界定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目标。

一般而言,政府的财政活动可以分为一般管理活动、信托活动和公共投资活动。相应的,政府的财政资金也划分为一般政府资金、信托资金和公共企业资金。其中,一般政府资金是指政府日常运转所需要的资金,范围覆盖政府预算内、预算外资金。政府信托资金是指政府受托管理的福利基金,包括所有的社会保障资金。公共企业资金是政府的经营性资金,包括各种形式的国有资本。对以上资金应分别核算与披露。而政府财政信息按基金主体核算和披露,可以分为政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和国有企业基金。对上述三类基金内容的全面披露可以从存量和流量的角度实现财政资金的透明度。同时也能检测按照基金主体来核算社会公众委托政府管理的资源消耗与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是否配比。

1.政府基金的披露目标

政府基金是指用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资金。即核算的是非经营性财务资源,采用的核算方法是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主要核算的内容包括政府的收支信息和政府全部资产负债信息。故需要政府部门披露与其该非经营性资源消耗有关的会计信息,来反映政府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其中应披露的收入信息有:各种税收收入、政府其他来源的收入等,不仅要披露收入的总数和各项收入数,而且要对各项收入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政府会计信息应披露的支出信息包括:预算应按照部门、功能、经济性对全部政府支出进行分类;明确和公布各项支出、部门指出的目标。对政府资产负债信息应全面披露:预算年度内发行的债务额及累积债务额、债务结构及利息、政府的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信息等。

2.社会保障基金的披露目标

社会保障基金一般由政府和社会共同筹集,由政府受托管理。通过汇总的收支报告和汇总的财务报告两种方式,全面披露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项目: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及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总额与收支明细、各核算内容的资产与负债总额。

3.国有企业基金的披露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篇10

民族教育资源本体知识库是基于本体技术的领域知识规范化与系统化的表示、组织与存储,提供了机器可理解的形式化表示方法,实现了资源的语义描述。具体来讲,本体知识库首先应包含民族领域教育资源的重要概念,且这些概念需要涵盖民族领域知识的方方面面;然后是定义层次结构、描述属性及其关系、声明知识领域的公理,便可以让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民族领域知识,实现推理与判断。民族教育信息资源领域知识库与一般领域知识库相比应具有一定的教学性,是为了有效支持学习者了解、学习民族文化而存在的,应能根据学生模型推送出具有语义的知识,辅助学生学习少数民族知识。基于此,在相关书籍与领域专家的支持下对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提取知识点构建知识本体是必要的。目前已有的本体建模方法都不是特别完善,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借鉴软件工程方法学思想,民族教育资源本体知识库的构建可以如下规划:(1)本体规划阶段此阶段需要明确构建此知识库的意义,包括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两大部分。(2)本体框架建立阶段通过对各种建模方法与IEEE1074-1995标准的比较,采用“七步法”来建立本体框架。(3)本体形式化阶段要使计算机能理解构建的本体,需要采用计算机所能理解的语言将本体表达出来,这就是本体的形式化,也可以理解为本体编码的过程。(4)本体评价阶段此阶段主要是研究所构建的本体是否满足正确性、一致性、可扩展性和有效性原则;本体中的概念类是否被清晰的定义;本体中的概念类、相关关系是否完整等,若不符合上述要求,则需进行修改。(5)本体进化阶段本体构建是一个反复积累的过程,进化阶段体现了本体构建的迭代本质,每迭代一次,本体就进化一次,得到一个更完善的版本。如上所述,可得出本体知识库的构建方法如图1所示。本着建模的通用性原则,考虑具体构建对象的特点,这为民族领域本体知识库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2民族教育资源本体构建及其实现———以傣族教育资源为例

基于目前所能搜集到资源的丰富性、广泛性、典型性特征,构建少数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知识库中择优选取傣族为特定的研究实例。根据图1详细阐述傣族领域知识点本体构建过程。在傣族教育资源知识点本体的构建中,分析本体的领域范围:以傣族领域范围内的教育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试图建立傣族的领域本体知识库;明确构建此本体的目的:获取傣族教育信息资源中为大家所认可的共同知识点,建立相关关系,形成层次清晰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底层数据和资源;明确本体的目标用户:一是使用者,包括学生、教师、大众;二是开发者,包括领域专家、本体开发人员、维护人员等。在描述语言方面,本文采用W3C推荐的OWL语言作为描述语言,Protege3.4.6作为开发工具。

2.1傣族教育资源概念的获取在对知识概念搜集之前,需要先了解知识的基本类型。不同的教育学者根据不同的维度对知识的分类是不同的,基于“ACT-R理论[5]”,本文将知识分为关于事实的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和关于如何完成各种认知活动的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两种。在傣族领域的知识中,有哪些宗教、人口数是多少、聚集地等属于陈述性知识;孔雀舞的学习需要先掌握基本舞步,然后根据音乐将舞步串联,并加入个人情感,属于程序性知识;这两种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陈述性知识是基础,同时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有助于学习新的程序性知识。确定本体的目的、范围后,便可从资源库中提取关键词汇,这类词汇是傣族知识本体中用来表达知识的术语,可能成为概念类、属性类或实例。通过相关专家的知识和书籍的参考,研究可得到部分词汇:傣族概括、人口、人种特征、分布地、聚居地、散居地、发祥地、组成、分支、傣族历史、傣族物质文化、工艺、建筑、寺塔建筑、民用建筑、服饰、男子服饰、女子服饰、头饰、手饰、饮食、日常饮食、礼仪饮食、傣族精神文化、历法、宗教、文字、艺术、文学、美术、舞蹈、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碧波孔雀、民间戏曲、民间歌曲、民间歌舞、孔雀舞、民间说唱、语言、风俗、婚俗、殡仪、礼仪、节日等。这些词汇集合中可能会存在语义上的重叠或属性无法确定,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类的确定及属性设置的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对原有词汇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在实现过程中发现傣族领域中陈述性知识多于过程性知识这一特性。

2.2傣族教育知识概念的层次结构本体概念是广义上的概念,它既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也可以是任务、功能、行为、推理过程等,这些概念通常会构成一个分类层次。其中高层的类,代表着最抽象的实体概念。由于类具有继承性,故子类继承了其父类的抽象特征。知识间的继承性,能使知识库中的知识具有较小的冗余度,并使知识具有良好的重用性、共享性。比如,在OWL中所有的个体都是类OWL:Thing的成员,用户自定义的类都是OWL:Thing的一个子类,比如“傣族”是“中国民族”的子类,并且会继承“中国民族”的属性与规则。本文在选择类时是基于三个方面加以考虑的:一是基础要求,从最初的词汇集合中,根据该词汇是否可以描述抽象的实体概念,是否代表着一类具有共性的实例的对象来判断;二是学习理论要求,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层次网络模型的信息加工理论,我们需要考虑知识点本身的概念性质和联系,形成层次网络的体系结构;三是权威性要求,参考《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书对民族文化的划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与习俗的具体定义)。应用到傣族的领域知识,整理出顶级概念类4个:“傣族概况”、“傣族精神文化”、“傣族物质文化”、“傣族制度与习俗”;二级概念类15个:“傣族人口”、“傣族人种特征”、“傣族分布地”、“傣族组成”、“傣族历史”、“傣族宗教”、“傣族文字”、“傣族艺术”、“傣族语言”、“傣族工艺”、“傣族建筑”、“傣族服饰”、“傣族饮食”、“傣族风俗”、“傣族历法”;三级概念类12个:“傣族文学”、“傣族美术”、“傣族舞蹈”、“傣族音乐”、“傣族寺塔建筑”、“傣族民用建筑”、“傣族日常饮食”、“傣族礼仪饮食”、“傣族婚俗”、“傣族殡仪”、“傣族礼仪”、“傣族节日”;四级概念类几十个,这些基本的概念类可以完全覆盖傣族的所有知识点。依据类的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对傣族领域知识点概念类进行层次结构划分,形成本体类的树状结构,如图2所示。

2.3傣族教育知识概念的属性及关系构建本体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重用,这就要求不仅能描述知识概念类,并能描述知识概念类的属性及关系,支持学生的有效学习。具体到傣族领域属性及属性关系的确定,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确定知识点所具有的通用属性,包括一般属性和教学属性;其次要确定不同知识点所具有独特的属性;再次是有效进行属性的分类与管理。为实现属性的分类与管理,文中知识点本体与学习资源本体的属性统一采用槽的描述方式。在王丽丽等对槽的定义与分类(属性槽,关系槽,属关槽,方法槽)基础上,结合本文的属性分类,我们提出了三类槽:属性槽(对应数据属性),一般为名词;关系槽(对应对象属性),一般为动词;约束槽是对属性槽和关系槽的限制,如槽值的类型、值域约束、关系的约束、公理的应用,一般包含在属性槽和关系槽中,此方法优化了属性的归类和管理。本文中对知识点本体的属性槽的确定是按上述理论分为了通用属性和特有属性。其中通用属性又细分为一般属性和教学属性,需要说明的是通用属性是所有知识点都应添加的,而教学属性能辅助学生学习,比如若知识点的教学属性难度系数较大,那么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水平来决定是否学习该知识点。另外特有属性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不同知识点的属性提取,从而从语义角度来实现知识点内容的描述。具体而言,所选取的通用属性为:ID(知识点序号)、Title(标题)、Key(关键字)、Describe(复合知识或元知识)、Description(描述)等一般属性;Type(知识类型)、Import(重要程度)、Ease(难度)、Sure(掌握程度)、Subject(学科)、Object(适用对象)等教学属性。因为特有属性的提取取决于具体的知识点,故节选傣族音乐举例说明。在文献中,李天成认为民族音乐可以从类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民族、乐器、流传(包括流传地区、时期、人物、方式)四个属性对其进行完整的描述。例如,“阳关三叠”可以进行如下的本体描述。曲名:阳关三叠{类型:文人音乐———唱诵音乐民族:汉藏语系———汉语族———汉乐器:弦鸣乐器———弹拨弦鸣乐器———古琴流传:时期———隋唐人物———创作———王维}傣族音乐特有属性的确定借鉴李天成的基本思想及傣族音乐自身所携带的特色属性加以完善。在研究傣族音乐时,我们发现傣族音乐除具有通用民族音乐具有的四个类别属性之外,还具有曲调、别称两个共同特性并添加到属性类,无法提取为共同特性的内容可借用一般属性中的“Description”来实现,只提取共有属性是基于本体类的提取原则,其优势在于能实现知识点最大的共享。由于类型属性作为概念类提取的依据,并可以通过层次上下位关系、类的继承体现到具体音乐实例中,故此属性不必重复添加。综上所述,傣族音乐特有属性包括:民族、乐器、流传、曲调。傣族音乐中民间歌舞类中的“孔雀歌”进行本体描述:曲名:孔雀歌is-a民间歌舞{民族:傣族乐器:萧流传:{地区:云南德宏地区时期:近现代人物:杨丽萍方式:谱记}曲调:微调式傣语别称:喊罗永}•9•知识点间是相关联的,知识点本体的完成,还需要通过关系槽的设定使其构成完整的系统知识,同时也要对内部关系进行描述,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意义建构和层次网络模型的信息加工理论。依据傣族教育信息资源知识库的特色,先将关系槽定为建议前驱关系、建议后继关系、相关关系三种;其次是知识点内容本身间的关系,鉴于傣族领域知识点不同于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链接,故将其简单的定义为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两种。

2.4傣族教育知识本体实例实例的创建是将获得的知识类创建一个实例,实现属性槽、关系槽、约束槽的赋值与界定,为本体框架构建的最后一步。理论上本体实例的创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8]:一是利用Protégé工具的Individuals界面来创建;二是利用系统的批量导入来创建,主要是通过Jena的API将处理过的电子表格(Excel)实例数据直接导入本体库;三是利用系统创建本体实例,是通过Jena的API编程实现。本文采用第一种方式来实现实例的创建,以音乐实例“碧波孔雀”的创建进行举例说明。此过程分为两步:首先选择知识点中的音乐类创建实例“碧波孔雀”;然后填充槽及槽值,得到图3

3结论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篇11

关键词:属性证书;RBAC;X509v4;策略;访问控制;PMI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3-10805-03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迅速与便利,企业更运用资讯科技来提升自我的竞争能力和工作效率,以适应全球化趋势。互联网没有边界和国界,必定面临全球范围的攻击威胁为保护网络资源免受威胁和攻击,访问控制作为安全服务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RBAC(RoleBasdAccessControl)作为一种新型的访问控制模型,以它独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息安全的案例当中,而结合属性证书与基于策略的决策为RBAC应用带来了更大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1RBAC概述

1.1网络安全服务

互联网没有边界和国界,必定面临全球范围的攻击威胁;为保护网络资源免受威胁和攻击,在密码学及安全协议的基础上发展了网络安全体系中的五类安全服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它们分别是:(1)身份认证(2)访问控制(3)数据机密性(4)数据完整性(5)不可抵赖性。

1.2访问控制模型

访问控制正是实现既定安全策略的系统安全技术,它管理所有资源访问请求,根安全策略的要求,对每个资源访问请求做出是否许可的判断,能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系统资源和合法用户非法使用资源。访问控制技术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随后出现了两种重要的访问控制技术: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AccessControl,DAC)和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AccessControl,MAC),当前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更应该关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AccessControl,RBAC)。由于DAC和MAC安全性的缺陷及其基于用户的机制造成的添加用户和功能时操作的复杂性,现代信息系统广泛采用使用新型的访问控制技术RBAC。

1.3RBAC模型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由DavidFenaiolo、RichardKuhn等提出的,它强调用户的权限不是由用户名而是由用户在组织中的角色决定的,通过角色间接地访问系统资源。由此可以看出,在RBAC模型中主要存在三个实体:用户、角色和权限。RBAC的主要思想是权限与角色关联,而通过用户被指派给合适的角色后,用户与权限相关联,用户可以很容易地被重新指派到另一个角色,而角色也可以根据需要赋与新的权限,这样极大地减少了权限管理的复杂性,降低管理开销,由于具备灵活性,RBAC更能适合于大中型企业的应用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的应用,并且RBAC能直接支持三个著名的安全原则:最小特权、职责分离、数据抽象。目前对RBAC已有广泛的研究,专家和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RBAC模型,Sandhu提出的RBAC96最有代表性。RBAC96模型包括了四个不同层次,RBAC0模型称为基本模型,它规定了任何RBAC系统所必须的最小需求,RBAC1称为层次模型,它在RBAC0基础上增加了角色层次(RoleHierarchies)概念,RBAC2称为约束模型,它在RBAC0的基础上增加了约束(Constraints)概念,RBAC3称为合并模型,它包括了RBAC1、RBAC2,由于传递性,RBAC3也包括RBAC0。

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RBAC96模型

2PMI构架与属性证书(AC)

2.1属性证书(AC)概述

PKI主要是为信息交流提供强有力的身份认证服务和基于身份的访问控制服务(Identity-basedAccessControl),但对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服务(Rule-basedandrole-basedAccessControl)却显示出其不足,网络应用需要一种高效的授权管理机制,特权管理基础设施PMI应运而生。与PKI使用公钥证书(PublicKeyCertificate,PKC)绑定用户身份类似,PMI使用属性证书(AttributeCertificate,AC)来绑定用户属性信息。属性证书(AC)是一种数据结构,它将实体的权限和数字签名绑定在一起。该概念首先在X509证书规范中引入,并且在X509v4中进一步描述了它与身份证书的关系以及属性证书的使用模式。

AC将用户的一组属性和其他信息通过认证机构的私钥进行数字签名,使其不能伪造,用于证书的扩展使用。属性证书建立在基于公钥证书的身份认证的基础之上,PKC主要用来标示用户身份,而AC用来标示用户所具有的属性,在RBAC应用中,属性可用来存储相应的角色信息与权限信息,实现用户与角色的关联和角色与权限的关联。

属性证书中包含的信息有:证书的版本号、证书所有者的信息、证书的签发机构、用来创建数字签名的算法、证书的序列号、有效期、属性、可选的证书签发机构的唯一ID号和可选的扩展域。X.509中定义的AC格式:

2.2PMI构架

PMI是由X.509v4(2000)定义的一种授权机制,它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以属性证书的形式来实现授权管理,包括属性证书生成、管理、存储及撤销。基于PMI技术的授权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A.授权管理的灵活性基于PMI技术的授权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属性证书的有效期以及委托授权机制来灵活地进行授权管理,从而实现了传统的访问控制技术领域中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式与自主访问控制模式的有机结合,与传统的授权管理模式相比,采用属性证书机制的授权管理技术对授权管理信息提供了更多的保护功能,进一步增加了授权管理机制的灵活性,并保持了信任服务体系的相对稳定性。B.授权操作与业务操作相分离C.多授权模型的灵活支持。

常见的PMI模型如图2所示,在RBAC应用中,对属性证书的操作即映射为对用户角色及角色权限的管理。

图2PMI模型

3基于属性证书的RBAC的实现

3.1以X509属性证书形式实现RBAC

RBAC模型使用两种属性证书对用户进行角色管理、对角色进行权限管理。一种是角色分配证书(RoleAssignmentAttributeCertificate),其主体为用户,属性为分配给用户的角色,系统用此证书为用户分配角色;第二种是角色描述证书(RoleSpecificateAttributeCertificate),其主体是角色,属性为分配给角色的特权,系统通过它来定义角色所具有的权限;两者通过角色标示符(OID)关联,从而实现用户-角色-权限的关联,如图3所示:

图3RoleAssignmentAC与RoleSpecificationAC关系

3.2系统总体框架

无论哪一种访问控制授权方案都可以表示成如下的基本元素和抽象。如图4:

图4访问控制基本框架

以用访问控制基本框架,同时以属性证书为ADF作决策的依据,现提出基于属性证书的访问控制框架。首先,要提供给用户一个登陆界面,用户通过user/password形式进行登陆,AEF根据用户登陆信息对LDAP服务器进行查询,获得用户的PKC,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当然也可以由用户采用推模式(pushmode)向AEF提交自己的PKC,但考虑便携性及分布应用,本系统采用拉模式(pullmode)由AEF负责查询LDAP服务器,获取用户相关的证书,之后对属性证书的获取方式也采用此模式,不再赘述。AEF对PKC进行解析后,将用户信息及用户所要访问的资源、对资源采取的操作等信息发送给ADF。ADF对收到的信息及系统具体环境信息进行综合,对照访问控制策略做出裁决,并将是否允许用户访问的最终裁决返回给AEF。AEF根据裁决执行用户的访问操作或返回用户拒绝信息。

以上是基于策略的授权认证,是系统的主要部分,它是建立在证书已发行到LDAP服务器基础之上的,而证书的发行与管理是系统的第二大模块,它相对较容易实现,可参照PMI规范设立管理证书的属性权威(AA)。证书发行机构同样是基于策略的,这样可以对一个域内用户、资源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支持各种授权约束。结合证书管理和访问控制两大模块,提出系统总框架如图5:

图5基于属性证书的RBAC系统总体框架

3.3基于策略的授权与认证

基于策略的RBAC中,总的来说,策略指一组描述在特定范围内,满足何种条件下用户可以获得何种角色,可对那些客体采取哪些操作。策略由系统管理员制定,供ADF读取并以此为规范对用户的访问请求作出裁决。本系统定义了一组应用于X509PMI的策略,它由一系列子策略组成,对主体、客体、动作、域、角色等进行了描述,采用了功能强大且易于理解的XML作为描述语言。它可以XML文件形式存放也可对其编码以属性证书的形式存放于LDAP。

(1)授权主体策略(SubjectPolicy)SubjectPolicy定义了可被授予角色的用户域。可用include与exclued标记来包括或排除子树,如下例,指定了用户域为除computer之外whut所有的department。

(2)角色继承策略(RoleHierarchyPolicy)此策略描述了角色间的继承关系,通过此策略可以实现RBAC模型中的角色继承。下例中Caption继承了Soldier的角色。

(3)动作策略(ActionPolicy)此策略定义了它所支持的所有操作,一个操作的最小访问粒度是对一个目标进行访问。每个动作都要有一个或多个参数,这个参数与从AEF传递到ADF的参数是相同的,下例中定义了以filename为参数进行读、写。

(4)客体策略(ObjectPolicy)同SubjectPolicy类似,指定客体域。

(5)角色分配策略(RoleAssignmentPolicy)此策略定义了哪些角色可由那些SOA(根属性权威)分配给哪些主体,角色可否,分配有否时间限制。下例指出reader角色可由PolicyOwner分配给students,它在2006-09-01之前是无效的,且不允许角色。

(6)目标访问策略(TargetAccessPolicy)该策略描述了满足何条件时,那个角色可对那个客体域采取何种动作。这是通过两组语句来实现的,一组为判断语句,比较值为需满足的条件;另一组是一组角色、动作、客体域的集合,指定满足第一组条件后对目标访问所作的限制。下例中,reader在2006-1-1到2010-1-1间可在每星期1-5的早8点到晚7点间可进行图书阅读。

上述一系列策略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基于策略的RBAC的基础,在RBAC模型中,各策略的工作情况如图6所示:

图6各策略在RBAC应用中的作用

3.4重要操作的具体实现方法

对LDAP查询可由JNDI(JavaNamingandDirectoryInterface)实现,X509v4证书的生成、解析可应用第三方软件包如IAIK-JAC、PERMIS等,对XML文档的操作可由JSAX或JDOM实现,至于用户身份认证可应用PKI或SSL方式,或采用JAAS登陆模块。整个系统的部署可用JavaBean封装,部署于J2EE应用服务器上。

4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RBAC模型、属性证书的概念,可以看出用属性证来实现RBAC是十分可行的,这种方法既实现了RBAC的灵活性,又结合了属性证书的安全性。之后结合基本访问控制框架及属性权威,提出一个完整的基于属性证书的RBAC体系结构,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具体实现,尤其是基于策略的授权管理的观点,可以方便的管理一个域内的所有资源的访问控制。最后,给出了系统模块中主要功能的编程实现方法。总之,基于属性证书的RBAC可以有效而方便的对用户和权限进行管理,对资源访问进行控制,有较高安全性,是一种实用的资源访问控制方案。

参考文献:

[1]ITU-TRec.X.509(2000)|ISO/IEC9594-8[s].TheDirectory:AuthenticationFramework.

[2]Sandhu,R.andSamarati,P.Accesscontrols,principlesandpractice[M].IEEECommunications,32(9),pp40-48,1994.

[3]Sandhu,R.S.,Coyne,E.J.,Feinstein,H.L.,Youman,C.E.RoleBasedAccessControlModels[M].IEEEComputer29,2(Feb1996),p38-43.

[4]TheECPERMIS,see[DB/OL].andsec.isi.salford.ac.uk/permis.

[5]D.W.Chadwick,A.Otenko,E.Ball.ImplementingRoleBasedAccessControlsUsingX.509AttributeCertificates[M].IEEEInternetComputing,March-April2003,pp.62-69.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

【关键词】元数据;数据标准;元数据库

1.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的意义与作用

国土资源各级管理部门在长期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和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关于测绘、土地、矿产、地质、环境等规模庞大、形式多样的国土资源数据。大量的国土资源数据是国土资源信息的载体,这些数据在源于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同时,又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和宏观决策,并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但由于管理制度和体质变化、历史变迁等原因,国土资源数据曾经存在数据分散、“垄断”,标准化程度低,管理多样和质量普遍不高等情况。随着国家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土资源各级管理部门逐渐建立了相当数量的国土资源专题和业务数据库,慢慢向数据资源共建、共享过渡。然而,正是因为大量的数据库承载了庞大的信息,在国土资源各项管理工作中起着核心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找到和访问需要数据的困难以及相似数据库重复建设的风险。因此,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增加关于国土资源数据描述信息的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是关于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它通过对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位置和其他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帮助和促进人们有效的定位、评价、比较和获取和使用国土资源相关数据。随着网络的发展,元数据已经由一种数据描述与索引的方法扩展到包括数据发展、数据转换、数据管理和数据使用的整个网络信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方法之一[1]国土资源元数据能组织和维护对国土资源信息数据的投资、为国土资源信息数据的发现和获取提供信息、为数据的使用提供信息、为数据的管理提供帮助等,是实现国土资源数据管理、使用和共享的重要途径。

2.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标准现状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全世界许多国家、国际学术团体和公司都在研究和制定与其密切相关的元数据内容和标准。比较著名的有美国地理联邦委员会制定的FGDC的元数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TC211的元数据标准体系。我国在参考世界元数据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由国家测绘局于2001年制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于2003年制定了《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国家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制定了《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如表1-1。三个标准分别描述了基础地理、矿产资源、地质和环境资源空间与非空间信息的数字数据集或数据集系列的元素据元素的集合。

虽然,国家已制定了部分的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标准,但并不完全,还没有制定涉及土地资源的元数据标准。同时,相关的标准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的国土资源信息情况。

3.宁夏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标准与元数据库建设

3.1宁夏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标准建设

参考《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指南》等标准,结合宁夏国土资源数据现状,根据各类数据的不同侧重点,制定宁夏国土资源元数据标准。

3.2宁夏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库设计

通过对宁夏国土资源数据进行梳理,按照以上元数据建设标准,就各国土资源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进行制作、整理、入库,在数据中心建立各国土资源数据库对应的元数据库,使用户通过利用元数据,可以迅速了解已经建库的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名称、质量、比例尺、组织、获取方式等描述信息。元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包括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三个有机联系的阶段。

3.2.1概念模型设计

元数据库概念模型采用实体—关系(E-R)模型图,包括实体集、属性和联系集。

(1)实体集

元数据实体集由元数据信息、标识信息、数据质量信息、内容信息、空间参照信息、分发信息以及引用和负责单位联系信息组成。

(2)属性

元数据实体通过属性来表示,通过属性字段对实体进行具体的描述。例如负责单位联系信息由负责单位名称、负责单位地址、负责单位电话等属性信息组成。

(3)联系集

由图上图可见,元数据库实体集之间的联系集的映射是一对多的关系。

3.2.2逻辑模型设计

元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采用关系数据模型。元数据关系数据模型采用表结构设计,每一个表都有唯一的名字。表中的一行代表的是以一个实体的属性之间的关系。表可以进行查询,可以进行插入、删除以及更新操作。

元数据所涉及到的内容项,在逻辑上设计为在数据库中分别存储的不同的表,具体表的核心结构设计如下:

(1)元数据信息

该实体包括两个必选的元素,即概述和数据志。

概述是对数据集质量的定性和定量信息的概括描述,根据数据集设计和专业特点,参考以下可选的五个方面内容进行综述,并说明数据质量的保证措施。

完整性:数据集内容是否完全(相对于设计或规范是否多余或缺少);

逻辑一致性:数据集在概念、值域、格式和拓扑关系等方面的一致性程度;

位置精度:数据集空间位置的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

时间精度:时间表示的精确程度、现势性或有效性;

属性精度:数据集属性分类正确性、属性值的精度和正确性。

数据志是从数据源到数据集当前状态的演变过程说明。包括数据源的信息和数据源到数据集当前状态所经过的处理步骤、方法、重要处理事件(如转换、维护)等信息以及数据集的更新频率。

(2)空间参照系统信息

空间参照系统信息是数据集使用的空间参照系统的说明。用RS_参照系实体表示,RS_参照系统是两个可选的SC_基于坐标的空间参照系统(SC_CRS)和SI_基于地理标识的空间,参照系统的泛化超类。在描述空间数据集时,二者必选其一,也可全选。

(3)内容信息

内容信息描述数据集的内容,用MD_内容描述(MD_ContentDescription))实体表示。

3.3建库流程设计

搜集已建设的数据库,在遵循相应的国家、行业元数据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宁夏国土资源数据的特点,扩展相应的元数据库标准,在初步数据质量检查、修正后按照元数据库标准、元数据库设计进行元数据信息采集或填写、入库、质检。

(1)数据搜集是为元数据标准设计、数据库设计及数据采集入库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根据元数据类型、数据质量的特点区别使用三种采集方法和流程。

(2)元数据入库,进行数据库环境配置、服务器连接配置、数据装载和数据库验证。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标准的意义和现状的分析,以宁夏为例,针对宁夏国土资源数据制定了各类元数据标准,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元数据库与数据中心的集成建设,实践了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库能够通过数据中心更好地管理国土资源数据,更有效地控制信息系统的安全,促进国土资源内部信息充分共享、实现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社会化。

参考文献

[1]郭斌等.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及系统[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5:85-90

[2]TD/T1016-2003《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3]CH/T1007-201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3]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4]DD2006-05《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

[5]《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编制指南》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金融科技认识范例(12篇)

    - 阅0

    金融科技认识范文篇1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

    绿色低碳前沿技术范例(12篇)

    - 阅0

    绿色低碳前沿技术范文篇1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低碳经济;企业发展;对策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正式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