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

1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战略

基于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五年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特点,再结合我国长期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可明确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方向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及全局性理论与现实问题,同时还需注重研究高等中医药教育新兴学科、传统学科及交叉学科,创新高等中医药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及学术观点,将时代特征准确把握住,提升预见性,研究出科学教学成果,使其能够代表国家水平。该教学中基础研究要注重开拓性与原创性,将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律及本质揭示;注重研究学理问题,建设学科,将精品课程优势充分发挥,同时注重现有基础研究;在开展应用研究时需注重实效性与针对性,将教学实践及政策问题有效解决;对于开发研究则需注重其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益。由上述发展战略可确定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2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2.1补充教育资源,解决短缺问题高等

中医药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解决生源问题特别是优势学生资源问题,此为医学院主要面临问题。当前医学院校吸引学生资源的方法主要为补贴、奖学金及学费免除,而多数医学院校在教育优势学生时采取的教学方式大致与普通学生相同,此时又出现一个问题:如何确保优势学生资源后期的充分、高效利用。为此,需改革优势学生资源教育,吸引其入学后采取与普通学生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要求相对更高,可实施一生多师或一师三生制,不仅学生间可相互促进,学生亦可跟随不同老师,获取全面发展。目前,中医药教学也面临中药资源短缺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应与教师临床经验及实际用药效果相结合,同时与经典理论描述相结合讲解,比如药品质量降低导致用药效果差如何补拟,是联用药物还是增加剂量,这对教师临床实践水平要求较高。为此,基于实践与经典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同时提升教学师资水平,将教学思路拓展,给教师优良待遇,争取更多国家政策;尽量小班授课,改善教学质量。

2.2改革学分制体制,与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

课程体系主要由专业课程间配合与分工构成,要实现教学目标单靠几门课程是不行的,需依靠所有开设课程的补充与协调。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对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直接影响,目前医学院多实行学分制,计算学生学习进程,学生可跨系或跨专业选修感兴趣课程,可多样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边缘学科发展,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学生一门学科学完后便可获得学分,毕业与否需考虑学分是否足够。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竞争较激烈,高等中医药教育应开展创造与革新,需快速反应以满足社会所需,包括政府、社会及学生自身,由此与市场竞争所需相适应。科技逐渐发展,各个学科领域尤其是技术与科学领域新东西层出不穷,高等中医药教育与时展步伐相适应,需开设大量新型课程,向学生传授最新科研成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具有灵活性,除需保持专业基础课程与部分基础课程稳定外,教师可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及科研成果设置选修课程,使学生学习最紧缺知识解决工作难题,还可掌握新型科研成果;同时,实行学分制是新学科进入高校的最佳方式。

2.3理清思路,注重创新发展办学理念

基于实践产生,出路由思路决定,为此中医药院校需对教学过程中经验予以总结,并充分结合社会发展形势与国家政策,将时代精神体现,思考办学理念。需基于优良传统并继承,再求发展;与兄弟院校沟通交流,汲取经验教学,将办学者思路开阔,强化执行力;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坚持科研与教学、创新与继承并重;注重基地建设,包括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对外交流与合作基地、科技创学与产学研合作基地及农村中医药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基地,提升学生研究与实践能力。同时,高等医学院还需适当扩张,不仅要表现为量的扩张,还需注重内涵发展,用实力说话,实现质的飞跃。由于高等中医药教育自身较为滞后,短时间内有必要大量扩张,但需实施调整发展方针,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注重内在品质,做大的同时还需做强,由此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工程。此外,中医药院校还需彰显特色,科学定位,将优势充分发挥,多样化教学模式,基于自身实际与市场多元化需求,找准自身生存空间及发展定位,并积极探求与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及办学模式,彰显基于文化底蕴、历史传统深厚及学术氛围浓厚的办学特色。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率;抚养比;预测

对湖南省的人口老龄化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发现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及其特征,预测研究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可以应对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政策建议。这项研究不仅可以为制定湖南省人口政策与规划、发展湖南省老年保健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也可以为发展老年人市场提供理论依据,对湖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的标准及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人口学通常将人口总体分为少年儿童人口(0岁-14岁),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但到目前为止,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是否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追究其原因,是因为人口的平均寿命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其次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劳动就业制度、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差异,国家之间人口的平均寿命差别很大,就业者的退休年龄也相差很大。

尽管如此,世界上还是产生了对于一个国家人口类型划分的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人口老龄化率,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岁以上老龄化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如果大于7%,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另外一个判断国家人口类型的标准和界限就是老化系数,即若一个国家或地区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10%,则该国家或地区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从人口老龄化率来看,我省1995年的人口老龄化率为7.1%。也就是说湖南省自1995年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湖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47%,即人口老龄化率为7.47%。而到了2006年,湖南省的人口老龄化率则上升到8.89%,比2000年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从老年人抚养比来看,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省的老年人抚养比是10.33%,2006年的老年人抚养比却高达12.00%,比2000年高出1.67个百分点。

从老年人人口总数来看,根据2006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湖南省的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601.68万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老年人总数(453.29万人)增加了148.39万人,增长了32.74%。

由以上的数据分析可见,湖南省已进入老龄社会,且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迅速。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构成的某种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是随着我省经济、文化的发展,人口平均期望年龄的延长,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湖南省的老龄化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且会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倘若处理不好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会影响湖南省整体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政府和企业的资金积累规模和投资能力,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阻碍湖南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影响我省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1、湖南省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老龄化速度增长迅速

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湖南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总数是453.29万人,2006年则增至601.68万人,仅6年时间就增加了148.39万人,增长了32.74%,平均每年增加24.73万人,递增率接近4.9%。由此可见湖南省老年人口的基数变大,规模扩大速度很大。

自1995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当时的人口老龄化率为7.1%(按65岁及以上的老人计算),到2006年则达到了8.89%。11年间提高了1.79个百分点,老龄化率的增长速度很快。

这种现象反映了湖南省人口寿命的延长,也从侧面说明了湖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但是我们必须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现象,湖南省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和社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容应对。

2、湖南省各市州人口老龄化率的程度不一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化系数超过10%,也认为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湖南省14个市州都已经进入老龄化,但区域程度不一,湘潭市的老化系数最高,达12.62%,而岳阳的仅有10.22%。2000年湖南省的平均老化系数是11.2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湘潭、益阳、张家界、常德、长沙、株洲、怀化7个市。

3、湖南各市州的老年人口数都有较大增长

图1表示的是1990年“四普”时湖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的地区分布,图2表示的是2000年“五普”时湖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地区分布。可明显看出,老年人口数在30万人以下的城市有原来的4个减少为2个,即湘潭和株洲的老年人口数突破了30万。老年人口数在50万人以上的增至8个城市,新增加的城市为岳阳、益阳、怀化、永州。

1990年和2000年湖南省老年人口数都在30万人以下的城市只有张家界、湘西自治州两个,尽管都没有超过30万人,但两个地区的老年人口数也都有所增长,张家界由13.93万人变为17.95万人,湘西自治州则由18.99万人增至26.5万人。早在1990年老年人口数就突破50万人的常德、长沙、邵阳、衡阳,老年人口也有很大增长,其中长沙、邵阳、衡阳三个地区超过了70万人,仅这三个地区的老年人口就占湖南省老年人口总数的31.14%。可见,湖南各市州的老年人口数都有较大增长。

4、湖南省的老龄化存在“未富先老”的状况

1995年湖南省迈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为3336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即使到了2006年,湖南省的老龄化率达到了8.89%,人均GDP为却只上升到了11830元,折合成美元也仅为1480元。世界上一些国家在190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就已经超过2500美元(1990年的美元)。例如,法国、德国、瑞士和美国在1900年时的人均GDP分别为2849美元、3134美元、2516美元和4096美元。湖南省与这些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低,差距非常大。可以说是“未富先老”,必然造成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高。

5、湖南省的高龄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所占比重上升

一般来讲,将60―69岁的老人称为低龄老人,70―79的老人作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的看作高龄老人。反映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就是用低龄、中龄、高龄来测算的。由表2可知,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低龄老人。60―69岁的老龄老人在1990至2000年的10年间,仅增长了30.1%;而80岁及以上的低龄老人却增长了62.15%,比低龄老人的增长速度高出了32.05个百分点。

再有,低龄老人在老年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减少,高龄老人所占的比重却上升了。1990年,低龄老人有326.88万人,到2000年达到425.28万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重由62.56%下降至59.99%,减少了2.57个百分点;相应地,高龄老人却由37.54万人增为60.87万人,所占比重由7.18%上升为8.59%,增长了1.41个百分点,其中,百岁以上的老人有186人上升为521人,增加了335人,增长了180.11%。还可以看出中、高龄老人所占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可见,湖南省的老年人年龄结构有高龄化的趋势。在未来几年,高龄老人的比重和绝对数量都会增大。

6、湖南省高龄老年人对医疗状况满意度不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低龄老人、中龄老人一般身体状况稍好,因此,我们在这采用了高龄老人对医疗状况的满意度。

医疗收费是高龄老人最不满意的地方(从表3可以看出),有49.5%的人非常不满意,31.5%的不满意,也就是说81%对医疗收费不满意,表示满意的仅有6.6%。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有一下原因:第一,高龄老人一般退休在家,没有了工作收入,仅靠微薄的退休金(甚至有的高龄老人没有退休金)支撑他们的生活和医疗支出。其次,高龄老人处于身体日渐衰弱,疾病频发的阶段,这导致他们的医疗费用支出较常人多许多。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1再次,目前的医药费、手术费等都很昂贵,较过去有数倍增长,患者经济负担沉重。

表3高龄老人对湖南长沙市医疗支持的满意度单位:%

项目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医疗设施情况18.720.331.723.45.9

医疗服务质量18.319.437.923.31.1

就医便利程度3.57.343.536.69.1

收费合理程度49.531.512.46.10.5

数据来源:易想和,王翠绒.城市高龄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调查――以湖南省长沙市310位高龄老年人为例[J].人口学刊,2006,(2):46-50

由表3可知,高龄老人对医疗设施也不满意。有31.7%的高龄老人觉得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39%的调查对象感到不满意,仅有29.3%的老人认为医疗设施满意或非常满意。许多城市高龄老年人反映,由于行动不便、经济拮据,他们在生病后,往往优先选择社区医院或小型医院,而这些医院的设施很难满足高龄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要求。因此,很多病检查不了,要么换医院,要么只好拖着,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医院的看法和评价2。

另外,现在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存在很多问题。有37.7%的高龄老人对医疗服务质量表示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37.9%的老人觉得医疗服务质量一般,仅有1.1%的老人对医疗服务质量感到非常满意。

三、湖南省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

本文选择湖南省1990―2006年的历年人口数据,以此数据作为建立模型和计算的依据。

对于湖南省总人口的增长,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来预测。其人口学意义:p为人口数,a是人口数量的极限值,b是人口增长率,c是达到极大值数量之半的年份。根据1990―2006年湖南省人口统计数据,得出湖南省总人口的计算公式。其中a=7199.476756,b=0.06275516773,c=26.38891225(以1990年为第一年)。

再次就是对老龄化率的预测。为使测算结果增加可参考性,本文设定未来湖南省老龄人口增长速度的低、中、高三个方案进行相关模拟测试。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把握未来湖南省的人口老龄化率的变动走势。

(1)低方案:假定未来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率平均增长率为2.612%,这是1992年―2006年间老龄化率的最低增长率。

(2)中方案:假定未来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率平均增长率为3.388%,这是1990年―2006年间老龄化率的平均增长率。

(3)高方案:假定未来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率平均增长率为5.763%,这是1992年―2006年间老龄化率的最高增长率。

预测公式为A=A(-1)*(1+N),其中,A是所要求的老龄化率,A(-1)是上一年份的老龄化率,N为老龄化率的增长率。取定初始年份为1992年,此时的A=6.03%。表4中的老龄化率就是按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老年人数则是老龄化率乘以总人口数得出。

表4湖南省人口预测数据表

年份总人口数

(万人)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

老龄化率(%)老年人数(万人)老龄化率(%)老年人数(万人)老龄化率(%)老年人数(万人)

20066768.108.89601.688.89601.688.89601.68

20076781.158.88605.169.94677.5613.97952.59

20086805.209.11623.1210.28702.9414.781010.97

20096827.959.35641.4810.63729.1315.631072.73

20106849.459.59660.2710.98756.1616.531138.05

20156940.3210.91760.9412.98904.9121.881525.70

20227008.2612.41874.1115.331079.3929.002038.74

20257058.7514.121001.6618.111248.3838.312717.65

未来的几十年,湖南省的总人口将持续增长,将在2022年左右突破7000万人。

从老龄化率看湖南省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中方案的结果比较适中,而高、低方案的结果则提供了上、下界的判断。利用上表的老龄化率数据绘制曲线图(见下页图4),可以看出湖南省的老龄化率呈现递增的趋势,并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在2010年,老龄化率将达到10.98%左右,上下界在[9.59,16.53];到2015年,湖南省老龄化率将达到12.98%左右,上下界在[10.91,21.88];到2022年,湖南省的老龄化率将达到15.33%左右,上下界在[12.41,29.00];到2025年,湖南省的老龄化率将达到18.11%左右,上下界在[14.12,38.31]。

从老年人口数量看湖南省人口发展趋势,湖南省的老年人不仅在相对数量上有所增加,绝对数量也增长较快。测算结果表明,湖南省的老年人口数在2022年左右将突破1000万人,由此可见,老年人口的相对数量也增长很快。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预测结果表明,湖南省老龄化率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将有很大的提高,老年人口的数量有很大的增加,湖南省的老龄化程度有所加重。

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这一社会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求政府从多方面做准备,迎接人口发展过程中这一必经的历史时期。我们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与引导,从而从容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

图3未来二十年湖南省老龄化率的发展趋势

1、完善老年医疗体系,提高老年人对医疗状况的满意程度

针对上述提到的大多数老年人不满意医疗设施的状况,有必要加大对医疗、保健设施的投入,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设施。

另外,继续完善卫生服务网络,方便老年人就医,消除他们对就医便利程度的不满。一方面在城市里,建立更多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要提高城市社区的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水平。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最适合老年人,因为他们一般采取上门服务这一方式,这可消除老年人行动不便引起的就医障碍,方便老年人就医。尤其是对于那些处在慢性疾病的康复期的老人。同时可以通过社区医疗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等。从这一点上看,应该增加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培养社区医务人员的技能,加强城市老年人的医疗预防与保健意识。对于农村,政府应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实施农村地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计划,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完善贫困老年人医疗救助制度,保证人人平等地享有卫生健康服务。

再次,针对湖南省的医疗收费是高龄老人最不满意的地方,政府应责令缩减医药的销售环节,降低药品的价格;规范医院的收费标准,降低就医的门槛,让老年人有病时可以看得起病。

2、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尽量减轻社会负担和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

在未来几十年里,湖南省的老龄化率提高,意味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提高,不仅如此,老年人口的数量也在增加,这必然导致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为此,应鼓励老年人再就业,一来可以减轻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二来还可以保障低龄老年人养老时有更多的经济收入。这项措施有可行之处: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比较低(男60岁,女5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处于低龄老人阶段,大多身体还能适应工作。一般来说,退休下来的低龄老年人的工作经验很丰富。

3、继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体系

“未富先老”,城乡发展不均衡,这要求在养老保障体系方面,应该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我省现状的措施来应对湖南省的人口老龄化。

对于养老保障体系,应该建立城乡二元养老保障体制:一方面完善城市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确保老年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努力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提倡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和个人相辅助,即个人储蓄养老资金和子女供给相结合。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采取家庭养老的老人进行适当的补助;也要鼓励农村的老年人养老社会化,“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家庭养老为主,社会供养为辅”。

4、重点开发老龄市场,发展老龄产业

随着湖南省老龄化率的提高,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老年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开拓老年人市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老年人需求就要促进老龄市场开发,其中老龄市场包括老年医疗保健市场、老龄服务市场、老年用品市场。事实上,老年医疗保健市场属于老龄服务市场的范畴。

在老年医疗保健市场里,应该大力发展护理行业,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应该将老年人的护理与预防、诊治、保健、康复有机的结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护理水平。另外,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增设与老年人医疗保健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加快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未来老年人的巨大需求。

对于老龄服务市场,一方面应加强老年人公寓、老年活动场所等福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开发老年人旅游专线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就是发展老年人家务管理行业,因为老年人,尤其是中、高龄老年人行动不便,子女忙于工作,日常生活、家务需要有人照料和管理。

引导和鼓励老年用品市场的发展是开发老龄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生产适应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品,走产业化道路。以需求为导向,激活老年人消费商品市场,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5、创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要创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道德环境,维护老年人权益,首先要培养公众的“爱老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宣传老年人对社会的贡献,树立老年人正面形象。倡导青年人与老年人进行交流、交心,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其次是健全和保障老年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保障老年人权益落到实处。严厉打击虐待、遗弃老年人的违法行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

面对新一轮“老龄潮”的到来,湖南省老年人口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老年人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要应对这样的老龄化社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壮大湖南经济实力,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正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物质基础,也利于形成一个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石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对策[R].湖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课题成果汇编,2002:271-275.

[2]黄润龙,帅友良.人口增长的Logistic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9):25-27.

[3]陈卓颐,陈伟然.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求索,2006(10):87-89.

[4]杨丽霞,杨桂山,苑韶峰.数学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5):287-291.

[5]万克德.山东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6):28-32.

[6]谢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变化趋势及特点[J].统计研究,2004(8):50-53.

[7]姜向群,丁志宏.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探析[J].人口学刊,2004(5):10-13.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篇3

大健康或成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大健康产业的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其定位也并不是很明晰。零点有数公共事务系统大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姜健健告诉《经济》记者,健康产业主要包括3类,分别是健康服务业、健康制造业和健康关联产业。“健康服务业包括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业和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保险;健康制造业包括以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生产企业和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健康关联产业包括旅游业、住宿业、餐饮业、草药种植业和养殖业等。”

大健康产业涵盖面十分广阔,一般而言,大健康产业可以理解为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

“从产业内涵分析,大健康产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生产,如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健身器械的生产等;二是健康服务,如健身娱乐休闲,康复疗养,健康咨询等。”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刘小亚对《经济》记者表示,大健康产业关注对人生各阶段对的全面生命呵护,既包括生理,也包括心理健康,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健康。

体验服务提供商美年大健康预计,随着国家对健康产业和预防医学的重视和人们对民生福祉的追求,以及健康观念的深入人心,大健康产业一定是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市场,并且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经济驱动引擎。

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在GDP总量中仅占4%-5%,而美国的这一指标超过15%。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的GDP总量在15万亿美元到17万亿美元之间,如果届时健康产业占比能达到8%-10%的话,健康产业值应该在8亿元到12亿元之间。姜健健表示,按照2013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2022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提高到8万亿元,2030年达到16万亿元,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六大健康领域将成投资热点

目前,全国多地都在积极推进大健康领域的发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也纷纷介入健康服务产业。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密切关注大健康行业发展及投融资趋势。恒丰银行文化健康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充分挖掘信贷、支付结算、现金管理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优势的基础上,恒丰银行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在信用平台、风险管理、“融资+融智”、财富管理等专业领域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主题基金、结构融资、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Pre-IPO、收购兼并、私人银行、财务顾问等“投行+商行”式综合金融服务。同时,针对大健康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按照其技术、市场及商业成熟度,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与产业资本、地方政府、专家智库携手,联合各类股权和债权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等同业金融机构,共同打造大健康领域的新型产融生态圈。

姜健健举例说,银行可以联合风险偏好型VC/PE类投资机构,共同参与医药研发制造领域,发展生物医药领域中的体外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领域中的高净值耗材等。当然,也包括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康复、养老等领域的投融资活动。

对于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来说,健康产业环环相扣,很多环节都可做布局:

一是养老产业。在姜健健看来,养老地产、养老金融保险等领域和医养结合、长期照护等环节,都是企业可以重点关注的。“但目前国内的养老产业还没找到真正的盈利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是专科连锁医院。姜健健表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公立医院仍将是医疗机构的主体,但民营医院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社会资本投资医院要走与公立医院差异化竞争的路线,服务型投资是最有前景的,比如高端妇产医院、大型整形美容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医院,也包括我国目前最缺的儿童医院等。

三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国内的医疗器械产品普遍处于低端,同质化严重因而利润低下,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从这一点看,医疗器械的附加值有迅速增长的可能。

四是移动智能医疗。企业可以重点关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服务的医疗服务客户端,主要是用于各种慢性病监测的可穿戴健康产品和定向细分人群的专项健康服务。

五是医药电商。美国医药电商销售额占医药销售总额的30%左右,处方药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50%左右。国内医药电商在医药销售总额中占比不足1%,而且内药品网上销售主要为OTC。尽管处方药网售的政策还不明朗,甚至有倒退,但放开是大势所趋。

六是医疗旅游。医疗旅游现在已经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个新产业,符合健康产业与关联产业跨产业融合的要求,而且对周边产业的带动力强。

大健康产业可投资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美年大健康认为,无论从疾病的前期预防、检查到疾病的慢病管理、转诊导诊,以及健康保险、院前预防、院后康复、健康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的关注点。

“伴随着《纲要》的出台,健身休闲、医药技术创新、医疗信息化等细分领域将成为未来大健康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刘小亚如是说。

注意避免资本热度过高

目前大健康产业的相关政策在逐步落实,但整体环境还不明朗,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大健康领域的情况下,企业或投资者应该注意未来大健康产业的哪些风险和变化呢?

就医疗行业而言,和其他的产业不一样,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政策趋向性特别强。易观医疗高级分析师张怡丹表示,首先要关注政策变化,紧跟政策的风口。“另外,除政策变化的因素之外,医疗行业还是一个特别慢的行业,它前期的投资非常高,周期长,回收慢,用户也是很难培养的。”

除此之外,大健康产业本身是一个生态形式,企业在进行产业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各个单元的信息流通效率,强化医疗健康知识的主导地位。在传统巨头纷纷切入大健康产业的背景下,行业竞争趋向白热化,刘小亚提示投资者慎重选择投资标的,避免经营风险、行业政策风险以及药品安全风险。

健康产业本身就有高投入、高风险和回收期长的特征。任何企业进入健康产业都要做好应对高风险的准备。

姜健健告诉记者,大健康a业技术门槛较高,尤其在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方面;专业人才稀缺,特别是在医疗服务领域;技术更新快速,特别是健康评估监测技术等;政策管制严格,比如在医药电商领域,对处方药网售的管制目前还没放开;盈利模式不明,目前在很多健康产业,比如养老地产、医养结合、可穿戴设备等领域都没有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

此外,恒丰银行文化健康金融部相关负责人提请企业注意四点风险,即:缩短了投资决策模型迭代周期的政策法规风险、设置了较高资金门槛的技术研发风险、对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核心团队等提出更高要求的市场竞争风险和深刻影响着产业生命周期进化过程的传统医疗健康观念等社会人文风险。

企业或投资者应该正确理解资本与大健康产业的关系。美年大健康集团董事长俞熔对大量资本涌入大健康产业表示喜忧参半。

喜的是大量资本追逐健康产业,各个产业、板块包括各级政府都发起林林总总的投资平台、产业基金,几乎都把大健康产业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向之一。一些热门标的,一些比较成熟的企业被资本竞相追逐,估值非常高,这些都说明大家对健康产业发展的看好,表明产业价值度高。

忧的是,这个行业不像互联网或其他行业,医疗卫生和健康行业有其特殊性,每家医疗机构或医院服务平台的成长都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大量资本追逐少量的优质企业,导致行业阶段性估值比理性水平高出很多。因此,在资本高热度的情况下,医疗健康创业者和经营者,更应该保持一份清醒,扎扎实实经营,不要被高估值冲昏了头脑。

大健康步入高速发展期

为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众多企业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包括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大健康产业各领域的创新,例如智慧医疗、医药电商等。

在刘小亚看来,为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推动医疗、养老、旅游、“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增加医养资源的有效供给,这才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姜健健则对记者表示,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一是产业融合,二是病前病后市场壮大,三是新技术不断发展。

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与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综合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健康产业的大规模、持续性产业投资行为,将成为常态化、普遍化现象。”恒丰银行文化健康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消化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日益激烈的造成的规模成本,医药医疗产业升级持续提速,行业并购整合趋势日益显著,生物医药将成为新药研发的主流。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篇4

由于中医医院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发展相对较弱,学科建设迟缓,较临床其他学科在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标准规范、科学研究及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和定位不准确,使得护理学科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明确学科定位,确定研究方向,构建学科平台,是中医医院护理建设和发展策略的重要课题。

1.1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4总结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1篇5

论文关键词:专业结构;市场需求;对策

安康卫生学校位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陕西南部,经过4o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专业结构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3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3个因素中,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专业结构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鉴于对专业结构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的历史回顾

从建校初期到1984年,学校主要开办医士和护士2个长线专业,间断开办过中医、放射、药剂、妇幼等专业,每年的招生专业数一般为3个左右,招生规模维持在600人以内。从1985年起,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了专业调整和创办新专业的力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两部一院(大专部、中专部和附属医院)的基本办学格局,学校大专部设有临床医学、社区定向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8个专业;中专部设有护理、助产、卫生保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计划生育技术、眼视光技术、iz:l腔工艺技术、康复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中医康复保健、药剂、中药制药、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卫生信息管理15个专业。专业结构的拓展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wwW.133229.COm以学校2006年与1984年同期规模相比,在校学生由600余人发展到2600余人,增加了3.3倍;校舍建筑面积由3000m扩大到58246m,固定资产由138万元增加到6000余万元,实验室资产由40余万元增长到近1600万元。1993年我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被评为部级重点中专,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调整专业设置的基本做法

2.1保持优势专业,创建自身品牌

对于就业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自身优势明显的长线专业,如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以良好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树立了自身形象。

2.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新专业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对医学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开办新专业。如针对本地区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方面人才缺乏的情况,及时开办了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等专业;针对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专业;根据一些制药企业、医疗单位和药品市场的需要,开办了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并从师资、设备、管理等诸方面予以倾斜,以促使其健康发展。

2.3增强趋前意识,避免盲目开馥

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周期性,卫生人才市场的需求在不同的领域也有其周期性变化,因此开办新专业不能盲目追求“热门”,要注意其专业特点与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衔接,尽可能缩短培养周期,快出人才,争取“短平快”效应。我校挑选部分医学相关学科开设了高中起点的两年制高中专(包括医学文秘、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短线专业,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则采取隔年招生和轮流开办的方式,对一些已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渐趋疲软的专业,则逐步压缩招生规模,适时淘汰或停招,这样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没有造成培养过剩,避免了资源浪费。

3加强协作.纵向联合.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

目前,中等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已趋于完善,要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还应在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上下工夫。我校从1986年开始,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延安大学联合开办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由原来单一的临床医学发展到现在的社区定向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药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9个专业,并开办了初中起点五年制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目前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已占在校生总数的75%以上。这种依托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全方位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与上述学校以及省内外其他高等院校协作,开展了专升本的成人教育、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与相关行业和部门联合开展了所需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拓宽了办学渠道。扩大了学校的生存空间。

4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4.1开办新专业.6论证与决策问题

新专业的开办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在可行性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决策,不失时机,抢抓机遇。

4.2锞程馥置与散学计划制订

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搞好课程的优化组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开办新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质量。对于国家尚无指导性计划的专业,先组织人力进行专题调研,及时制订出能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4.3妥善解决师费问题

随着新专业的开办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师资问题。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教师从事第二专业的教学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或脱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拓宽知识面,加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培养;积极引进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当地其他大中专学校、科研、医疗单位和工厂的优势,实行校院联合、校企联合,进行联合办学,聘请兼职教师,满足教学需要。

4.4实验、实习问题

随着新专业开办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出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实习问题。这既有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不足的问题,也有带教师资匮乏的问题。除学校自身应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应走校院联合、校企联合的协作办学道路,实行联合办学,挖掘教育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效益分享的办学模式,扩充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如我校开办的部分短线专业(包括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除学校先期进行基础投资外,都是采取走出校门、寻求协作单位联合办学的方式。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又避免了学校大量财力的重复投入。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畜牧兽医;前景;发展趋势;就业

在我国农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畜牧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畜牧业的推进作用,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比如肉、蛋、奶等;另一方面,加强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带动其他行业的进步,例如种植业、加工产业等,所以从当前的发展形势看,畜牧业已经变成农民增加自身收入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重点推动了惠农政策的落实,所以畜牧业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与此同时,养殖业的总产量较种植业相比,其自身的比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这就要进一步加强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本文对此展开了进一步的阐述。

1、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当前发展的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十分之快。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受到专业养殖技术的影响,对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阻碍性的作用。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并且自然经济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经济形式,而在养殖方面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家庭散养或者是家庭养殖,也就是说在农民的收益中,养殖业只是占据副业的地位,并且我国在专业的畜牧技术方面是十分匮乏的。通过散养模式和现代化养殖模式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发现,散养模式不具有科学化、体系化的特点,因此经常会产生动物疾病,一旦动物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防治,那么就会造成畜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通过对兽医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当前十分稀缺这方面的人才,因此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首先,家对兽医专业十分的重视,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三农问题的解决才能够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而要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应该大力加强畜牧业的进步,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同时,也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方面的问题。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人们对一些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就会带动畜牧业的发展,而要想保证畜牧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就需要畜牧兽医为此保驾护航,所以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是十分必要的。第三,我现在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可以说畜牧产业在当前已经遇到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要想抓住这一机遇,就需要不断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质量,并且我国在价格方面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可以带动畜牧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

2、现代化畜牧兽医的职业现状

在当前畜牧业发展不断加快的前提下,上述的这些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并且在离城市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尤其的显著,一些兽医工作缺少统一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家庭经营的方式,因此严重缺少拥有专业知识的兽医人员。从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其年龄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年轻的力量十分的匮乏,而平时又缺少定期的培训以及信息的传递,这样新的技术就无法准确及时的传达给兽医,一些新的疾病就无法得到有效地预防,用现有的技术对动物疾病进行整治显然是不合理的。

地方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不如其他专业好,一些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工作,导致地方上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乡村基础设施较差,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够规范,导致动物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严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预防防治工作,缺乏应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

城市医疗管理机构忽视了对乡村地区的医疗卫生管理,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3、畜牧兽医的发展趋势

有预测显示,畜牧兽医这一专业将成为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9大专业之一,这个曾经的“冷门专业”突然华丽转身,其背后也必然存在很多的社会原因。国家对畜牧业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大体已经完成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但是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即畜牧兽医,而在这方面,我国的人才资源还是很短缺的。在当前环境下,家禽动物的疾病千变万化,面对突然的家禽病毒,需要专业的畜牧人员掌握专业的畜牧兽医知识,这一点很重要也很急迫,当前我国在畜牧方面的疾病解决主要还在预防阶段,还没有专业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些畜牧疾病,以扎实的专业技术去应对解决多变的疾病困扰。就业前景好。学习精懂畜牧兽医方面的知识技术,就业选择性很大,不但可以到各种外资兽药、或者各饲料企业去当工作,还可以到规模养殖厂做技术厂长或是技术专家,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己办养殖业,可以自办兽药、饲料门市部、兽医门诊等,自己当老板。总之,在畜牧业发展前景好的现代社会,学好畜牧兽医不用愁就业问题,冷门不冷,就业为本。

此外,还应该改革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寻求出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抓好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和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可相互提高;第二,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学习;第三,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对口专业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兽医专业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4、结语

文章研究我国的畜牧业、畜牧兽医的现状,着重分析畜牧兽医的未来发展方向,各种存在现象和解决手段都要求我国注重畜牧人才的培养,以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并且开发功能型、保健型的肉蛋奶等畜牧业产品,满足当今人们对于保健和美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群.试论我国近代畜禽品种结构与畜牧经营方式[J].农业考古,2003(1).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篇7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口增长速度也逐渐减慢,死亡率以及生育率开始下降,由此导致新世纪全球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而我国由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远超欧美等国。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导致家庭负担增重、离休费用增加以及促使养老保险管理方式的转换等。

养老保险作为保障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减少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的工资差距,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日常生活,稳定社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城镇养老保险出现了给付困难和资金筹集困难等情况,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我国人口老龄化成因及特征

人口老龄化过程是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同时也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引起的必然结果,联合国及各国对人口老龄化的划分标准及含义都有一定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60岁或者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攀升,并且达到一定水平时的人口结构状态。1956年联合国制定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研究中关于老龄人口有明确的划分,在一国范围内,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时,即进入了老龄化。据调查,2012年我国大陆城镇人口约为7亿人,乡村人口约为6亿人,分别比上年提高了52.6%和47.4%,全国出生率12.10%,死亡率仅仅为7.15%,自然增长率4.95%,由此可见,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增强,并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化问题,且世界范围内对人口老龄化的划分标准也在不断耦合。

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人口政策层面,主要有出生率下降、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的迁移等因素。首先,出生率下降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多年实施计划生育的人为干预给我国生育率带来了重大影响,从而使人口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次,人均寿命的延长也会导致人口老龄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营养素质也得到提高,同时医学技术以及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使个人寿命得到延长,人口死亡率降低;再次,人口的迁移也会造成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西部人口向东部及沿海地区迁移,间接导致了地区性人口老龄化态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一系列明显特征,表现在多方面。首先,老龄化人口绝对数量大。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年龄80岁以上的迅速增加,几乎占到全部老年人口的25%左右,80岁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总人口年增长速度的33倍,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人口绝对数量较大;其次,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快。预计在本世纪前50年中,我国人口老龄化将经历起步、发展以及高峰的发展过程。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已经趋于平稳,但是未来时间里,我国老年人口将呈现自然增长态势;再次,老龄化人口区域性严重。由于城乡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城市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村,农村老龄人口的进程比较慢,但是老年保障制度与城市相比比较落后,而较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老龄化进程较快,呈现较为严重的区域性。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养老保险发展探讨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要促进养老保险的发展,就必须在尊重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的不断发展和基本特点,主要从退休制度、提高劳动力价值以及对养老保险资金进行投资等方面推进。

加强离退休制度弹性,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从社会保障角度分析得知,法定退休年龄直接关系三方面利益,即国家、企业和个人,而对于养老保险这一政策而言,国家财政是支付社会养老的重要来源,延长退休年龄能获得较为充足的养老保险资金,从而能支付社会养老所需资本,以此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必须完善离退休制度,增加其制度弹性,结合三方利益,适当延迟退休年龄,这也是西方国家所普遍奉行的制度。我国应科学预算延迟老年人退休年龄,不能强制且盲目,要结合实际发展水平制定逐渐放缓且有弹性的措施。同时,在相关政策规定内,为充分发挥老年人个人价值,有效利用老年人人力资源,国家还应制定鼓励老年人就业的措施,使其能再次就业,从而推动老年人在业余时间发挥自身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自信心,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提高自身社会价值。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年人要对人口老龄化现象进行正确认识。老年人不仅需要社会的抚养,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对此应正确认识。在中国有很多老年人虽然年龄上呈现老的趋势,但是依然注重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投身于社会各个行业之中。老年人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及社会经验,同时具有较高的威望及品德,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尤其在经济条件较为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对于我国来说,针对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可以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第三产业,让老人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养老保险作用。要想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水平,就必须实现养老基金的增值和保值,只有这样才能在少增加或不增加国家、参保人负担的前提下维持持久的养老资金支付能力。我国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养老基金投资,通过成立非政府部门监管的基金运营机构来监督和加强指导资金管理,一方面能保证资金增值,另一方面增强资金安全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养老保险政策,全力推进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推动养老保险产业的发展,如保健行业中常见的哈药股份,医药行业中的中新药业,医疗行业中活跃的尚荣医疗和鱼跃医疗等。除此之外,如果我国养老保险能够实现长期累积投保人个人账户资金,并将其投入到社会市场运营当中,既能解决我国因人口老龄化增长带来的基金支付问题,还能实现基金增值。

(作者为贵阳中医学院教授)

【注:此项目为“贵州苗族医药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研究”(项目编号:04214003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翼:《人口转型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国可能从日本吸取的经验与教训》,《河北学刊》,2012年第32期。

②徐高峰:《发展养老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以杭州市为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第31期。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篇8

论文摘要:中医药教育不仅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0多年来我国中医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面向未来,中医药教育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教育发展体系,把握中医药教育的战略重点,促进中医药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中医药教育不仅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国整体卫生保健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50多年来我国中医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现有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5所,民族医学院3所,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58所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设置中医药专业川,已经基本建立起适应国情和社会需要以及中医药自身特点的中医药院校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疾病谱的变化,社会保健意识的提高,中医药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春节团拜会上说:"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勇于应对各种困难和新的挑战。他还要求大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二是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此,中医药教育发展也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医药教育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笔者将自己对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及重点的几点思考求教于大家,以期抛砖引玉。

一、中医药教育发展概况与趋势

为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曾做过三次大的规划。

第一次,1982年全国中医药教育会议。为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文革”期间被破坏了的中医药教育,1980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了《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意见》。为贯彻执行这一文件精神,1982年,卫生部在衡阳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通过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中医学院》会议文件,明确了未来十年中医学院在布局、规模、专业设置、学制、师资、基地等方面的建设。第二次,1988年全国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在该次会议上,通过了《1988-2000年中医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并存、规模适度、专业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有特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第三次,1997年全国中医药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通过的《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中医药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医药教育工作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各级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与办学效益,建设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医药学科和课程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中医药全面发展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以上三次大的规划,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之路,即由建立健全办学机构、体制,到建设有特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再到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这样一条由外而内、由点及面、逐步深化的发展趋向。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与卫生服务体系、疾病控制体系改革,对中医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医疗、教育、科研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在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同时,中医药教育在发展中医药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为此,回顾过去,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依据社会发展的环境和需求,依据中医药教育发展的规律与客观地位,未来十至十五年的时间内,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在现有中医药教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中医药教育以政府为办学主渠道,多种办学主体并存;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贴近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构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中医药教育丰富多样;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中医药科学合理内核,自主创新和变革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基础性作用将得到凸显和巩固。

二、中医药教育发展目标

所谓发展目标就是发展主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关于全局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医药教育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教育已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结构和布局渐趋合理,办学形式实现多样化。但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的不足和弊端也渐渐呈现出来,如培养的人才中医药特色淡化,中医药理论功底不够扎实,中医临床能力不够强等。本着回顾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宗旨,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建立和完善四个体系。

1.健全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中医药学是承载了浓重传统文化气息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是中医药教育发展的指南与保障,只有将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纳入到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服务,才能确保中医药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50多年来,中医药政策法规建设有了长足发展,1982年“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写人宪法,确立了我国传统医药的法律地位;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为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规依据,创造了良好的振兴中医的社会环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的建设仍落后于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要,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健全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培育中医药教育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势在必行。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应包括:教育行政体制设置(公办教育、私立教育、师承教育等);教育投资(教育经费的筹集、使用);教育过程(培养目标、人学条件、修业年限,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教职员的责任、权力、利益、资格、进修、待遇、考核等);教育监督(教育质量的管理与保证)以及中医药保护性立法等。

2.完善中医药教育发展体系。中医药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为此,应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医药教育发展,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人为本,实现比较优势可持续性发展。中医教育教学发展体系应包括:适度的办学规模(与社会发展同步),完善的教育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类型),较高的办学水平(条件、质量、效益),资源配置合理、经费投人持续增长、支撑体系健全。

3建立中医药教育传承与创新体系。中医药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历经数一千年文化积淀,已积累了丰厚的医药学典籍,形成独特的整体观诊疗思维与方法,以及“大医精诚”的医德风貌。为此,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平台,加强中医药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以创新精神促进中医药教育发展。建立中医教育创新平台,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竟争力的教师队伍,加大中医药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优化教育结构和科技组织结构,健全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运行机制,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开展前沿探索和战略性研究,实现中医药教育现代化。

4.加强中医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树立质量是教育生命线的意识,建立中医药教育质量标准,构建中医药教育质星管理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质量反馈体系。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的综合质量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素质、知识与技能的平衡发展。

三、中医药教育发展重点

i.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形成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医药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甲医药教育体系,但在一些方面还仍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各级各类学校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审视国家、区域、地方社会发展,建立节约性中医药发展思路,力戒浮躁,力戒盲目进行学校升格、扩大办学规模及单纯进行一专业拓展,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有效整合学校内部资源,走规模、质星、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科学的医、校、研、产结合的办学机制。学校的发展,决不能仅仅立足于本身,而是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教学联合体,根据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口标,建立起立体性的教学网络。利用综合性院校的教育资源,避免中医院校的封闭发展,在保持中医的特殊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提高中医院校的综合教育水平。利用教学基地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的临床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利用教学基地资源,联合建设教研基地、科研基地,形成双从局面。

3.探索长学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法与模式,培养学科交叉、墓础厚实的复合型人才。长学期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而进行,是一种独立的学制教育组织形式,符合了医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意味着整个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知识结构和学术体系将会得到重大的改变,其规模的扩大将会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分化与重组。为此,应牢固树立本科教学的主体意识,深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新意识,扩大学生的临床视野、提高临床能力,探素长学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法与模式

4.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医教育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山干中医药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医药教育模式,仍将是争论焦点之一。为此,这就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以指导中医药教育的发展。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1篇9

1现代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对医药物流人才的要求

1.1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化医药物流的主要标志。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准确及时地在上下游间进行信息传递。有效地加快物流的流转速度,降低经营成本。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包括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信息系统、射频技术、企业资源计划、全球定位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技术及办公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财务电算化和银行电子结算系统、intemet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平台等物流技术。这一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医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药学知识、计算机知识、信息管理知识、供应链管理知识等。

1.2规模化物流的魅力正在于其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走规模化的道路是现代物流的共识。因此,将来一个地区、一个省只有几个大型医药物流中心,中小型企业依附物流中心进行商品配送。这一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医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客户服务意识和整体意识等。

1.3效率化降低成本是医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点。由于医药物流企业的储存方式、运送方式、人员操作方式不同.所消耗的物流成本差距很大,工作效率也不同。因此从发展趋势来看,必然要求医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掌握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医药物流技术与实务等知识和技能。

1.4网络化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和SFDA对药品电子交易的放宽.网上交易将会逐步发展,从而加快了医药物流的流通速度。同时物流企业外部网和内部网的建立.也将加快企业部门之间和企业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这就要求医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掌握网络知识、医药电子商务等知识。

1.5现代化现代化是指与物流相关的配套设施的自动化。由于我国人力资源成本较低,医药企业规模较小,因此目前大多数的现代化物流中心2007年第16卷第2期呈现半自动化的现状。从发展趋势要求医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学会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无线射频拣选设备、激光扫描设备等。综合以上分析,现代医药物流人才应具备药学知识、药品储存与养护知识、网络知识、医药电子商务知识、国际医药贸易和药品通关知识、外语知识、物流管理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物流服务营销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及一定的经济法知识和药事法规知识、医药物流技术与实务等专业知识,并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责任心、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应急应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职业基础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2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2.1应注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调查中.大多数医药物流企业强调了医药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认为经验可以在工作中积累,而综合素质却决定其将来的发展。在人才综合素质中.企业将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放在了前两位,说明医药物流企业对人才职业基础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去,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医药物流业的实践性较强.单纯掌握理论知识的人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医药物流人才,因此,医药物流专业的教师除了要精通医药物流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丰富的物流实践经验。各学校可以定期委派专业教师到医药物流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以积累实践经验,同肘可以聘请医药物流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帮助学校建设高素质的物流专业教师队伍。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篇10

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意义主要表现在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其一,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上而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医院建设的好坏程度,而管理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医院综合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而言,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化,有利于医院办院质量和办院效益的整体提升,进而有效促进医院竞争实力的提高。其二,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性而言,国家加入WTO的趋势、国家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以及医院分类管理的实施,从资金实力、经营观念和市场策略等三个方面为外资或盈利性医院提供发展机会,进一步激化医疗市场和资源的竞争形势。为应对这白热化的竞争趋势,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在提升自身专业实力的同时,也要进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现代化管理素质培养。

二、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医院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逐渐涌现各种问题,其现状主要在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性、管理干部队伍的管理观念以及管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三个方面存在问题。首先,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性不全面充分。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性不只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系统的管理知识,包括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现代管理素养。目前,医院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多是从业务岗位因业务能力的突出转向领导岗位的,并未接受系统的管理知识学习,他们即使是临床业务方面的专家,但并非管理方面的全才。因此,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性的不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医院的健康发展。其次,管理干部队伍的管理观念不与时俱进。管理干部队伍的管理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管理工作的水平。然而,目前多年的管理习惯致使管理人员保持着陈旧的管理理念,没有危机意识,不考虑管理观念的推陈出新,这大大束缚着医院的发展。最后,管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不高。管理干部的执行能力直接决定着医院管理决策的落实与否,执行能力的软弱无力,容易导致管理决策的施行流于形式化,达不到管理决策的实施效果。

三、医院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对策

新的经济体制下,医院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国家提倡人才兴国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人才在医院发展方面的作用。这样的情形下,要求医院管理干部队伍采取科学可行的建设对策,加大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力度,有效提升医院的竞争实力。

(一)健全管理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制度

在进行管理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上,医院依据合理的战略决策,革新管理理念,加大现代化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系统地进行优质现代化管理人才的选拔,杜绝以往的论资排辈和年龄权威现象。在选拔培养上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人才的公平公正选拔,注重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性的平衡发展,有机结合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以期实现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高效性。

(二)完善管理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制度

管理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主要是针对专业技术出身的管理干部,进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中欠缺的管理知识,促使其由专业技术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的转型,以整体提升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此外,进行管理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的另一目的在于管理理念的更新,转变管理干部的陈旧管理理念,从意识转变上提升队伍的管理水平。

(三)平衡管理干部队伍的奖惩激励制度

平衡稳定的管理干部队伍奖惩激励制度,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这一方面,医院管理层致力于技术与职称相对应的管理职称的健全和管理干部队伍的能力等级对应制度的建立,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同时,健全干部考核制度,保证考核制度的科学合理可行性。

(四)科学管理干部队伍的薪酬分配制度

国家经济体制提倡按劳分配,管理干部队伍的薪酬分配同样也要做到以绩效定薪酬,杜绝按岗定薪酬的现象,重视个人任务绩效和个人贡献,提升管理干部队伍薪酬分配制度的科学有效性,避免薪酬分配中的大锅饭”现象。

四、结束语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篇11

【关键词】生长和发育;学生;身高;体重;健康状况指标

【中图分类号】R195.1R339.35R18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1-0078-02

生长发育包含着许多复杂的生物学现象以及复杂的变化过程[1]。生长发育是儿少卫生的重要研究内容,几代人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1-4]。随着描述性为主文献的大量累计,分析性文献将不断增加。为了提出更科学、合理、规范的方法,大幅度提高资料的利用价值,使揭示的生长发育规律更加符合客观事实,本文探讨了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长期趋势描述性指标、时间跨度的选取以及全面分析的方法。

1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收集的资料限于身高、体重、胸围这3项生长发育指标,只选取大连市城市高中二年级(17岁)男生的数据。年度跨度为1948-2008年,包括1948,1958,1963,1974,1979,1985,1995,2001,2006,2008年共10个时间点。

1985年以前的资料(6个时间点)来自《大连市卫生志》等[5-6]。1985以后的资料按照《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包括质量控制)收集[7]。2001年以来,每年为13所普通高中6000名左右高二学生(不包括职业高中)的普查结果。

计算“年增长率”,取‰。同时,为分析采用何种时间跨度为宜,计算“年增长率”时,选用最短5a、最长16a等多种时间跨度予以比较。

2结果

60a间10个年份的身高、体重、胸围均值见表1。

按照5a左右(较短)时间跨度为主而计算的“年增长率”见表2,按照15a左右(较长)时间跨度计算的“年增长率”见表3,按照10a左右时间跨度计算的“年增长率”见表4。

由表2可见,按照5a左右(较短)时间跨度,1959-1963年把“3年自然灾害”对于生长发育的影响清晰地反映出来了。除1959-1963年外,其他时间跨度,身高的“年增长率”分布在0.64‰~2.78‰,体重的分布在0~16.73‰,胸围的分布在-1.92‰~6.38‰。

由表3可见,由于时间跨度过大,延长至15a左右(1959-1974年),“3年自然灾害”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没有被反映出来。

由表4可见,按照10a左右计算,除1959-1963年外,其他时间跨度身高的“年增长率”分布在0.64‰~4.10‰,体重分布在1.67‰~16.73‰,胸围分布在-1.23‰~6.38‰。与表2的结果基本一致。

表4中,由于1960年前后,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出现重大营养问题,故采用5a的跨度而没有采用10a。根据表4绘制成图1。

3讨论

3.1多指标共同反映长期趋势宜采用年增长率作为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胸围的意义不同,身高描述了个体的纵向径,而胸围描述横向径。因此,笔者尝试采用“年增长率”,其特点有:①属于相对数,而不是绝对数[8],故不同于诸如“平均每10a身高增长1cm”的描述[9]。②对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进行本指标的历史比较以及各指标之间的比较,转化为相对数后,可比性增强,变化趋势明晰。

3.2时间跨度的选择本文对于不同时间跨度进行了分析。(1)时间跨度过大,达到15a以上(表3),一些严重的营养问题(如“3年自然灾害”)不能被充分反映出来。(2)10a左右(表4)与5a左右(表2)比较,“年增长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一般地,以10a时间跨度反映长期趋势比较适宜。但若出现重大营养问题,采用5a的跨度更为敏感;而重大营养问题的恢复期较长,故宜于采用10a的跨度。

3.3进化论观点的运用按照儿少卫生基本理论,每个个体的生长发育体现了遗传(决定其可能性)与环境(决定其现实性)的交互作用[10]。笔者认为,对于群体,生长发育的长期演化趋势应从进化的角度来考虑。

在遗传基因的背景下,这种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饥饿、某些营养素的相对缺乏、高盐高糖高热量[11]、动物蛋白摄入量增加[3]、饥饿感缺乏、营养科普知识的正确性以及个体掌握与运用程度、食物链的作用、环境污染与环境雌激素[3]、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的相对比例、学习负担的轻重[12]、体育锻炼的多少、疾病防治和保健服务效果[2-3]、审美观、地理气候[2]等。

描述生长发育趋势的要点应该包括:(1)采用较长的时间(50a以上为宜,100a以上更佳);(2)以10a为单位(巨变期采用5a),时间跨度过大可能会掩盖一些信息;(3)以各指标的“年增长率”(属于相对数而不是绝对数,有正有负)描述曲线;(4)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如此,才能全面掌握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

显然,受各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3],各种指标(身高、体重、胸围)的曲线是波动的,有涨(所谓加快)也有跌,也会有平台期(所谓停滞)。因此,在不同国家、国内不同地区、城乡、男女等不同人群中,会有着不同的波动变化[3-4]。所以,如果时间跨度过长[7,9,12],或者没有细致分析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13],将得出不一致的结论[7,9,11]。

生长发育涉及到生理功能,也与健康有关[2-4]。开展相关监测,并及时预警,提出科学营养、科学锻炼、科学作息、科学保健等方面的健康干预措施,会对生长发育趋势产生积极影响。

4参考文献

[1]刘宝林.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2.

[2]季成叶.中国青少儿生长发育现状及趋势和干预建议.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1-4.

[3]陶芳标.儿童生长长期趋势的几个研究热点.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29-432.

[4]季成叶,胡佩瑾,何忠虎.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及其公共卫生意义.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2):126-131.

[5]大连市卫生志.大连:大连出版社,1991:33-38.

[6]大连市预防医学会,编.防病为民五十年:大连预防医学发展历程.大连.2004:229-236.

[7]谢峥能,曾晓东,陈小嵘,等.泉州市中小学生1982年与2002年生长发育状况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66-67.

[8]章扬熙,主编.医学科研设计与卫生统计.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58-63.

[9]杲强.甘肃省汉族学生形态发育指标20年动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61-163.

[10]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2-29.

[11]张迎修,李泽民,刘春.青岛市经济发展与儿童生长的长期变化.中国学校卫生,2005,26(9):709-710.

[12]程静,娄晓民.河南省7~18岁中小学生20年体格发育趋势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20-1122.

医养结合的发展趋势范文篇12

随着社会科技的全面进步,高校的学科设置呈现滞后的局面。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本学科的基础上,对学科结构进行的调整。综合而言,出现如下趋势:第一,科学发展与社会需要促进了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要保持学科优势,就必须对有限的学术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最优组合;第二,打破了过往的学科壁垒;第三,交叉学科、优势学科群在各国应运而生,而原有的学科概念已逐渐模糊化。因此,如何对待现有学科研究方向、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力度、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整合相应学科资源,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特色突出、分工合理、相互配套的优势“学科极”,成为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1.1我国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所大学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主要是看其优势学科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1],而基础医学作为重要基础学科,是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乃至整个卫生事业培养卫生人才的重要载体,其学科地位至关重要。从现状来看“,国内专业性医科院校所设的基础医学学科存在规模散,结构、布局不合理,人员、仪器设备零乱分散,且重复设置,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等问题”。[2]某些学科研究缺乏创新,研究内容脱离社会需求;一些学科研究虽适应社会需求,但缺乏竞争力,不能发展壮大。这些学科往往缺乏合理有效的研究梯队,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残缺,无法胜任重大科研项目,从而影响学科建设。

1.2“学科极”概念应运而生

“学科极”是打破学科界限,将若干具有相同级次的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以形成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多学科综合体。“学科极”并非简单的学科组合或者罗列,而是个相关学科的高度综合,是学科之间交错纵横渗透,围绕某一共同领域有机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集成的结果。

1.3“学科极”概念对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普遍意义

“学科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使师资、仪器设备、科研场所、科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实现自由共享,实现多学科有机的整合,建立起多学科合作平台。这种整合使原有的学科特色更加显着。同时又能带动学科群内一些比较薄弱的学科的发展,形成新兴的优势学科。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学校能拥有众多的前沿技术和一批有活力的优势“学科极”,从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用“学科极”思想指导基础医学学科建设

当前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已经难以揭示物质运动的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必须借助于多学科知识的参与和聚焦才能够透视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我国医学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与在向高度综合、共生发展、交叉渗透、优势互补的方向发展,用“学科极”思想指导基础医学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对高校学科结构优化人才培养资源共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打破传统院系设置,构建“学科极”发展框架我院12个主干学科按传统的学科科目设置分类,分为4个基础医学学科和8个生物学科,这样的传统建制有助于学科的纵向深化但是,在高校承担产学研多样职能的今天,对于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研究来讲,体制性的障碍严重阻滞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按照“学科极”思想,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打破以专业为核心的传统学科设置结构,在原有学科交叉渗透的基础上,按照大学科观、大人才观、大协作观、大资源观和大成果观的指导思想,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学科论证,逐步形成了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纽带,以现有教学、科研平台为依托的“学科极”框架(见表2)。

2.2“学科极”思想在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中的初步运用为打造优势“学科极”,扩大学科交流领域,近年来我们以“学科极”为单位,不断发挥人才集中、学科综合的优势,在学术研讨、攻关研究、课题、成果申报、研究生培养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深入开展协作和合作,不仅实现了特色优势学科的提级升位,还不断提升了基础学科的整体实力。

2.2.1科研产出情况课题申报的成功已成为体现一个单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自“学科极”思想提出以来,我们在各级各类课题申报过程中均实行由科室论证“、学科极”论证、管理单位论证组成的“三级论证体系”,使我院课题申报的数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我院共获立项课题316项,经费1.2亿余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前期研究计划、国际合作研究等课题取得了突破。自主发表国外SCI论文207篇,影响因子5分以上14篇,单篇最高9.38(PNAS)。获中华医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军队、省部级二等奖9项,申请、授权国家专利72项。以“学科极”模式成功申报“重庆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军队“530”重点建设学科等一批创新平台、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媒体融合方向范例(12篇)

    - 阅0

    媒体融合方向范文篇1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教育;变革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保惠,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宁夏银川市750001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精进和广泛运用.....

    基因工程疫苗范例(3篇)

    - 阅0

    基因工程疫苗范文【关键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持久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我国大量生产及应用,经许多研究证实该疫苗具有良好的近期保护效果,但在我国广泛使用的时间不.....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