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篇1

【关键词】三相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非线性

引言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电机控制技术》这门课“交流调速系统”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正确理解异步电动机高性能控制方法的基础所在。由于三相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系统[1],因此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复杂,尤其是对于“动态”、“非线性”等概念,学生很难准确理解把握。作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几点教学体会,供分享和交流。

1.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

如图1所示,对于旋转电机,通常采用动态耦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即将旋转电机看成是一组具有电磁耦合和相对运动的多绕组电路。分析的一般步骤为[2]:

①建立物理模型

②建立数学模型

③求解运动方程

④分析结果。

图1旋转电机分析的一般步骤

图2三相异步电机的物理模型

三相异步电机属旋转电机,因此对其分析也遵循这样的方法和步骤。首先根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定子、转子两套绕组之间的关系,建立其物理模型,如图2所示;然后根据电路中基尔霍夫定律列出电压方程,根据电磁学定律列出磁链方程和转矩方程,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列出转子运动方程;因列出的数学模型通常比较复杂,通常需采用坐标变换对其进行简化;最后对运动方程进行求解,并分析结果。

2.抓住关键所在,深刻理解“动态”的内涵

三相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有“动态”和“稳态”之分。所谓“动态”模型,是指运动的、变化的、精确的模型。比如当异步电动机运行过程中,转子磁链、转子电阻等参数发生变化时,或者当负载转矩发生变化时,此时只能采用“动态”模型。而“稳态”模型,是指静止的、稳定的、近似的模型,比如三相异步电机的T型等效电路或简化稳态等效电路。很显然,三相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比稳态模型更为精确。

基于不同性质的数学模型,异步电机有不同的控制方法。基于异步电机稳态模型的控制方法有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等,适合于对调速性能要求不是太高的场合,如风机、水泵;基于异步电机动态模型的控制方法有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按定子磁链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等,适合于对调速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数控机床、机器人、电梯等。

3.深入理解“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的性质

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为线性系统,反之为非线性系统。现实世界中,绝大部分系统属非线性系统。对于三相异步电动机这一非线性的系统,其非线性体现在旋转电动势、电磁转矩以及互感矩阵均包含变量。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对于三相异步电动机,非线性耦合体现在电压方程、磁链方程与转矩方程中,故为强耦合的系统。而解耦就是用数学方法将两种运动分离开来处理问题。对于三相异步电动机这一非线性、强耦合系统而言,可以采用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法来实现电磁转矩和磁链之间的解耦控制,也可以基于非线性系统控制的理论,如反馈线性化、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精确线性化等方法来实现电磁转矩和磁链之间的解耦控制。

4.弄清数学模型与坐标变换之间的关系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始的数学模型,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ABC坐标系),是一组复杂的非线性方程。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通常利用坐标变换进行简化。进行坐标变换彼此等效的原则是磁动势守恒。常用的坐标变换有:三相坐标系和两相正交坐标系间的变换(3/2变换)、静止两相正交坐标系沪碌叫转正交坐标系dq的变换(2s/2r变换)等。图3所示为坐标变换关系图。

图3坐标变换

经过从三相坐标系到两相坐标系的坐标变换,使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得到了简化。不同的坐标系上,对应着异步电动机不同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异步电机在沪伦标系、dq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5.通过仿真建模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建立三相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目的在于应用。应教会学生利用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对建好的电机数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及分析。通过S-function或Simulink中搭模块的方法来建立异步电动机的各种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相异步电机的起动、空载、加载运行等情形仿真模拟,从而验证所建数学模型的准确性。这也为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机高性能控制方法,如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的实现打下基础。

6.结论

本文详细介绍了“电机控制技术”中三相异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包括从模型如何建立、化简,到对性质的理解,以及模型的验证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三相异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本质的理解,而且教会了他们学习与思考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阮毅,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汤蕴G,张奕黄,范瑜.交流电机动态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篇2

【关键词】ESB消息处理性能测试

为了实现内部业务系统和外部业务服务请求的隔离,保证信息安全和消息服务的整合,很多企业采用了企业服务总线(ESB)这一种消息集成的软件架构。ESB可消除不同应用间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的应用服务协调运作,实现不同服务间的通信与整合。某些企业甚至使用ESB作为实时信息查询和实时数据交换的接口,这样对ESB的消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1.1面临的问题

ESB的消息处理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参数来体现:响应速率,用户连接速率和服务处理速率。响应速率指的是单个请求中从服务请求者开始发出请求到完全得到服务响应结果的速率。用户连接速率指用户通过与ESB进行认证、授权等链接操作后成功上线的速率。服务处理速率指的是单个服务请求在ESB中被处理完成的速率。

传统的测量平台处理能力的方法是在关键节点上记录时间戳,通过比较不同时上的时间戳来获取时间段。但是这种方法在获取ESB消息处理时间上并不能完全适用。因为ESB的用户链接和服务处理等操作在ESB软件中完成,无法记录关键节点时间戳。因此需要一种测试方法来获取ESB的响应速率、用户链接速率、服务处理速率等参数来反映出ESB的消息处理能力。

1.2相关对策

分析上述问题,针对用户使用ESB作实时信息查询和实时数据交换接口,本文提供一种ESB消息处理能力的测试方法和系统能够非入侵、高效地测量ESB消息处理能力,让用户对ESB信息处理能力有评价标准,有助于用户选择合适的ESB来促进企业生产。

2测试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2.1测试流程

根据ESB的工作机制,本方法分四个步骤完成测试,其流程如下:

(1)模拟ESB业务流程。

(2)建立与ESB业务流程对应的ESB服务访问脚本。

(3)模拟消息访问队列,消息访问队列中的各请求消息利用脚本按照业务流程对ESB进行服务请求,并记录关键时间节点上的时间戳。

(4)根据记录的各请求信息对应的时间戳确定测试结果。

2.2具体实现

本小节结合上述的流程步骤,对每一步进行实现,为该方法作进一步阐述,

2.2.1根据实际需要在此给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

(1)步骤S1011:对ESB路由以及目标业务服务进行模拟;启动与模拟业务服务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则对应的模拟业务服务就可以被ESB访问和接入。

(2)步骤S1012:ESB接入模拟业务服务并配置业务操作生成服务;ESB将上步中得到的模拟业务服务通过路由方式接入并配置对请求进行转换、过滤、分发等的业务操作,最后生成外部访问ESB的入口服务。

(3)步骤S1013:将该服务出去,供外界请求调用,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又利于获取测试ESB消息处理能力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2.2.2上述建立ESB服务访问脚本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步骤S1021:根据外部访问接口,生成访问服务的ESB服务访问脚本;通过对1)生成的访问接口进行解析可以生成能够访问该ESB服务的脚本。

(2)步骤S1022:在ESB服务访问脚本中加入请求开始事务,在请求信息开始服务请求时生成与请求消息对应的全局唯一性标识(GUID),这样可以从每条包括请求消息的报文中获取的GUID以区分请求消息,将GUID与各时间戳绑定,就可以通过GUID区分不同的请求信息的时间戳。

2.2.3消息访问队列对ESB进行服务请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步骤S1031:消息访问队列中的请求消息利用脚本按照业务流程对ESB进行服务请求,将请求消息进行服务请求的时间记为初始时间戳;请求消息一般是以消息报文的形式传输访问,消息访问队列中的请求消息一般以同步的方式传输访问,由于每个消息访问队列只有头消息Mhead有连接时间,为了进行区分,如果请求消息是Mhead,则GUID的值为:MH{GUID值};将GUID嵌入在消息报文中伴随请求消息进行消息传输;记录当前的时间记为初始时间戳Tstart与GUID值绑定。

(2)步骤S1032:将请求信息到达目标的时间记为到达时间戳;目标可以指服务或ESB;记录到达时间戳为Treceived并将其和GUID值绑定。

(3)步骤S1033:将请求消息进行服务请求结束的时间记为结束时间戳Tend;记录结束时间戳为Tend并将其和GUID值绑定。

2.2.4此步,根据记录的各请求信息对应的时间戳来确定测试结果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步骤S1041:根据T响应时间=Tend-Tstart确定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

(2)步骤S1042:根据T用户连接时间=T第一个消息的响应时间-T非头消息响应时间确定消息访问队列的连接时间,其中,T用户连接时间指消息访问队列的连接时间,T头消息的响应时间为Mhead的响应时间,T非头消息响应时间指非头消息的响应时间;在一个消息队列中,只有头消息Mhead才有链接时间。

(3)步骤S1043:根据T消息处理时间=Tend-Tstart-T用户连接时间确定各请求消息的对应的消息处理时间。

(4)步骤S1044:根据响应时间、连接时间、消息处理时间确定测试结果;为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通过多个消息访问队列进行服务务请求获得一定数量的时间样本,并预测每项测试指标正常运行范围,如:使用概率分布算法进行预测。选取有效数据,排除测试中访问出错的数据并排序,假设N个样本,记为X1~XN;计算样本的平均值作为期望值,记为E(X)。计算标准差得到与期望值的分散程度,如果该指标标准差波动程度较小,则E(X)可以供测试者作判断标准。

3总结

使用ESB作为实时信息查询和实时数据交换的接口,数据的完整性与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若ESB消息能力处理不强,滞后的数据对于以即时性信息为核心的产业来说是无用的,甚至令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全面、便捷的测试方法对各种ESB进行消息处理能力测试,让企业对ESB有更全面的评价,从而选取更好的ESB平台。

参考文献

[1]华竹轩,王桂荣,徐楠,刘智琼,杨香泉.基于企业服务总线中间件的评估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2,38(2).

[2]黎连业,王华,李淑春.软件测试与测试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朱宏(1983-),男,工程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信息系统研发、项目管理工作。

张雪良(1981-),男,软件设计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软件研发方面的工作。

汪贵州(1987-),男,软件设计师。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实施、管理工作。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1篇3

关键词:题意理解;知识联想;检查习惯

四年级数学对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单纯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多少,而应注重学生掌握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技巧,只有掌握了真正的数学方法,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才能产生兴趣,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也才能符合数学要求。接下来,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如何通过针对性训练,提升小学生对复杂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一、题意理解训练

对于复杂的数学问题来说,其复杂性的体现方式之一便是题意的复杂性,因此,要想正确地将题目做出,就要先弄懂题意。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其理解力和思维能力尚在成长与提升阶段,需要对其进行题意理解的针对性训练,以保证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答建立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专门为学生找出一些需要多步解答步骤的简答题,让学生对题意进行理解训练,可以先让学生把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讲述出来,理清题意中的所有关系。

二、知识联想训练

想要解决复杂问题,在弄懂题意后,就要思考题目想要做题者运用什么知识来解答。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逐渐深入,学生难免会对相似知识点产生混淆,所以,对于学生知识点的联想训练也应被提上日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涵盖多个知识点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弄懂题目大意,然后让学生回答这个数学题目是要他们用哪些知识点解答。学生回答正确后,此训练也就产生了其所需发挥的作用。通过长期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仔细阅题、谨慎做题的好习惯。

三、培养检查习惯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策略

纵观人类发展史,数学建模知识的身影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在新课程下,传统授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所以加快授课方法变革和创新刻不容缓.而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传授建模思想,那么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实践问题,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数学学科教学难点的突破.因此,对于建模教学的运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明确建模步骤,奠定扎实基础

建模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其实施步骤的合理性直接关乎建模教学的效率,所以为了提升建模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合理确定建模步骤.而就建模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而言,其过程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阶段,即:简单建模阶段、典型案例阶段和综合建模阶段.其中的简单建模阶段实际上就是结合数学授课内容,在必要的教学环节中导入建模教学,并且需要选择一些简单的数学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建模,以便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具体运用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建模意识;典型案例建模则是要求数学教师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使学生切身经历和体验建模的具体过程,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而综合建模阶段则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数学教师所指定的建模任务,具体包括学生自身来搜集教学资料,提出建模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以借此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此一来,通过循序渐进的建模学习步骤,有助于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针对简单建模阶段的教学内容而言,其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建模方法,并且懂得运用五步建模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所以相应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建模的基本含义、基本方法及其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数列、函数、不等式、线性规划和统计等方面的高中数学内容均可以将其改编为一些比较简单的建模题目.针对典型案例建模阶段的教学内容而言,可以以建筑物的振动模型、土地承包、产品销售、市场物品交易以及动物身长同体重之间的关系等等,以便使学生逐步接触和了解建模的具体运用策略.而针对综合建模阶段的教学内容而言,可以选用图形剪裁、酒店清洁、图书馆添书和酒店清洁等方面的知识为平台,融汇各种必要的高中数学知识点,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精选建模内容,加强知识整合

正如上文所述,针对不同建模学习阶段的建模教学而言,教师必须要合理选择一些合理的建模问题,以确保建模教学的整体质量,促使学生尽快实现数学教学知识的整合.而就具体的建模内容而言,其需要在充分考虑授课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特色、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等来综合选择,以便充分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建模内容的学习中来.而就建模内容的选择原则而言,其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模内容要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内容,以便借此背景来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建模的乐趣.其二,要确保内容选择难度的适宜性,采用层次化的学习模式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其三,要尽量确保建模内容的趣味性,比如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经典内容和热点话题等,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建模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运用建模思想来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讲解“函数模型与应用”这部分授课内容的时候,为了可以借此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和意识,相应的数学授课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以“收集数据并建立函数模型”等为建模主题的建模任务,学生可以结合“工资奖励”和“投资回报”等实际问题来构建不同奖励方案或者回报下的函数模型,从而使学生通过建模的过程中将那些已经掌握的基本函数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以借助学生对于相关建模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践行实践探究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篇5

一、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具有双师型教师来实施,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相应专业的扎实的理论水平和过硬的技能操作水平,才能胜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工作需求。

以数控专业为例,教师必须具备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技术、机械加工工艺、刀具与切削原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机床夹具等相关机械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和保养的技能;熟练使用至少一种常用自动编程及加工的软件(如UG、MASTERCAM、CAXA等);较为丰富的实际机械加工生产经验;以及教学组织、学生管理及协调能力。

二、理论教室与实训车间的一体化

自去年以来,笔者所在学院陆续开展了一体化教学车间的改造,例如新建成的数控一体化实训车间,在空间上主要划分为教学区、演示区、操作区、展示区等几个区域。教学区主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同时便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总结;演示区主要是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讲解用途;操作区主要用于实训学生进行实训操作使用;展示区用来进行数控车床加工相关的工、卡、量具和学生的优秀加工作品的展示。几个区域相互独立又有联系,同时将多媒体教学设备直接安装到实训车间,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极大的改善了教学条件,方便了教学。自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三、教与学的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六步法),即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六个步骤(图1)。在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任务设计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示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运用团队工作法等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围绕职业岗位能力,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实施教学。

1.资讯

该步骤主要是明确教学任务。

2.决策

该步骤主要是明确学习、工作方法和目标。

3.计划

在该步骤,主要完成以下任务:编制工艺流程;填写工艺文件;确定走刀路线;编写零件程序。

该步骤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借助于专门的教学材料,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引导的形式交给学生,通过工作计划引导学生自行控制学习和独立工作的教学方法。

本学习情境中在加工零件的工艺制订,包括工序卡和刀具清单的制订,主要采用了引导文教学法。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工序卡片和刀具清单表,同时还提供给学生一些工艺手册作为参考,要求学生能通过查阅这些参考资料填写工序卡片和刀具清单表。一开始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规范的工艺文件让学生作为参考,采取先模仿,后主动分析的方式来学习。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所需的信息,增强自主的学习能力。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一项能力其实是学生最匮乏,也最需要我们去培养的一项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才能获得持续学习和提高的能力。

4.实施

在该步骤,主要完成以下任务:工件加工程序的输入和调试;加工之前的准备及对刀;零件的加工

该步骤主要采用任务设计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在该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确保实习过程的安全进行,对于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及不规范操作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以利于学生改进和提高,顺利完成实施的步骤。

5.检查

在该步骤,主要完成以下任务:根据评分标准对加工零件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质量分析;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6.评价

在该步骤,主要完成以下任务: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资料的保存。在该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态度、纪律出勤安全文明操作和团结协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及考核,资料整理保存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四、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的一体化

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我们的教材编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教材体系已经不适合我们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新的教学模式编写更加适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材。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1篇6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胜任力模型是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一方面,通过胜任力模型,可以为人才的招聘任用、培训开发、考核激励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基本依据;另外一方面,胜任力模型也是建设企业人才队伍,提高管理能力,打造核心竞争优势,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要素。胜任力模型的实践应用风靡美、英、加等西方国家,许多世界著名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胜任特征体系。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典型的国有企业,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仍相对滞后,构建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科学指导队伍建设,对提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流程

构建胜任力模型首先必须明晰企业发展战略,其次是明确目标职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胜任力模型设计。

步骤一:岗位分类

根据企业现有职种划分、组织架构和价值系统对岗位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行政、党群、生产、经营、财务、综合等六类,并按职务级别、工作性质的不同,将每类岗位划分为机关部门、基层单位,正职、副职等四小类。

步骤二:确定绩效标准

根据企业绩效任务明确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提炼出鉴别不同绩效等级的标准。具体标准确定以往年管理人员业绩评价为依据进行,其中排名前20%定义为优秀,排名最后5%定义为不达标,其他75%定义为普通。

步骤三:选取分析效标样本

分别从不同绩效等级的现职管理人员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进行访谈和调查,其中绩效优秀组占50%,普通组30%,不达标组20%。

步骤四:获得具有牵引性的胜任力特征

一是选择10家世界500强企业对管理人员提出的能力要素要求,进行量化分析,整理出优秀公司对管理人员具有牵引性的核心胜任力要素集合。二是通过对国家电网发展战略以及企业对管理人员基本要求的解析,获得企业管理人员具有牵引性的核心管理能力素质要求。综合两方面因素可提炼为:愿景引领、推动变革、学习创新、以身作则、价值引领、人才培养、干事创业、组织承诺、客户导向、追求卓越、系统分析、风险决策、安全导向、危机处理、全局驾驭、突破思维、合作共赢、团队建设等。

步骤五:获得现实性胜任力要素

一是对所在岗位进行岗位职责分析,提炼所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二是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不同绩效等级人员进行访谈,找出具有显著差异的胜任力特征。最终得到现实性胜任特征项目包括8个:愿景引领、全局驾驭、学习创新、团队建设、质量管控、激励指挥、持续开发和专长指导等。

步骤六:资料整理、统计分析、形成胜任力模型

结合牵引性和现实性能力要素编制问卷,进行初试问卷的回答,再根据初试问卷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增减胜任力要素项以形成正式的胜任力测试问卷。统计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资料,最终分析提炼出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特征。

步骤七:建立胜任力资质认证体系

根据胜任力特征,运用行为等级描述思路,编制各岗位胜任力行为等级描述,作为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二、胜任力模型构建

根据国家电网管理队伍特征,结合管理人员职责和影响范围,提出“领导力―执行力、全面性―领域性”双维胜任力综合模型。总体看来,机关正职更聚焦于第一象限,基层正职更聚焦于第四象限,均表现出强大的愿景引领能力和全局驾驭能力;其中机关正职更侧重学习创新能力,基层正职更侧重于团队建设能力。机关副职更聚焦于第二象限,基层副职更聚焦于第三象限,均表现出强大的质量管控能力和激励指挥能力;其中机关副职更侧重持续开发能力,基层副职更侧重专长指导能力。从各专业管理人员群体情况来看:行政类更侧重于战略影响和统筹规划能力;党群类更侧重于文化塑造和价值牵引能力;生产类侧重于安全管理和技术革新能力;经营类侧重于质量监控和组织协调能力;财务类侧重于财务运营和风险决策能力。

三、胜任力模型的运用

根据以上胜任力模型,运用行为等级描述思路,可将胜任力特征分为四级(学习级、合格级、优秀级、卓越级),并结合调研情况对各级特征的具体行为模式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胜任力分级素质,为企业管理队伍建设提供具体依据和参考。具体可运用于以下方面:

1.人员选拔。根据胜任力模型,对管理人员在过去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高低进行判断,并与岗位胜任力标准对照,预测其在拟提拔岗位的未来表现,做出相应的选拔决策。

2.绩效考核。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确立的绩效考核指标,能更好地反映管理人员综合履职表现。对于工作绩效不够理想的,可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通过培训或其它方式帮助其有效改善。

3.培训管理。基于胜任力特征分析,针对岗位要求结合现有队伍素质状况,分析真正导致绩效差距的能力缺陷,为管理人员量身定做培训计划,更能有的放矢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针对性。

4.职业生涯规划。胜任力模型提供了各专业、各层级岗位胜任力分析标准,为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帮助管理人员了解个人需求与行为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严正.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篇7

南安电大20xx秋会计专科学生:潘志扬

指导老师:陈贵洪填表日期:20xx年10月15日

调查题目:关于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生产成本核算的调查

调查目标:为了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了解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对象:

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

调查内容:

关于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生产成本核算的调查

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而成本优势的取得绝不会限制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获取效益的潜力。我国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迅速发展,目前个体、私营小型工业企业总数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77.7%,小企业财务工作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财政部出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满足税收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而小型工业企业中的财务工作中,最繁琐、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就是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核算过程,针对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呈连续多步骤、大量性,且产品多种,但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只要准确地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实际情况,如何准确、简便、高效地核算产品生产成本

呢为此,我于20xx年9月12日到10月15日历时33天的时间、通过到车间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和核对车间基础统计数据,采取直接访问做笔记的方式对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的生产水龙头和五金挂件的成本核算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是典型的小型工业企业,创建于1998年2月,坐落

于南安市仑仓镇,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生产和销售包括了各类水龙头、五金挂件、卫生陶瓷、浴室柜、淋浴房等产品,企业文化: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经营思路,在务实求精的辛勤耕耘中与您一起缔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共享和谐轻松的生活。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年主营业务收入800万元,设财务科,会计1人,出纳1人,与财务科直接联系的部门有采购科、销售科、仓库科、生产科。其主要会计政策是执行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会计年度为每年1月1日期到12月31日,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运用用友财务软件。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水龙头和五金挂件生产成本核算的过程成本项目分为四项:主要原材料碳钢、辅助材料(螺母、密封面、支架等)、人工、制造费用,基本程序是:把四项成本在两个产品之间分配或分别直接归集,每种产品根据生产流程按不同车间分骤计算在产品和产成品生产成本,核算目标主要是计算当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笔者随机抽取20xx1年12月的账表记载数据和有关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有关成本核算数据如下:

(一)1、主要原材料碳钢和辅助材料在两大产品之间分配根据抽条车间领料统计本月共耗用碳钢655126元和两种产品第一道粗坯产量(当月生产累计重量)资料,然后把碳钢实际成本金额除以总粗坯产量,得出产品粗坯单耗:

2、工资分配工资按不同用途先归入生产部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生产部门工资按两种产品生产实际工人工资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归集后水龙头生产工资为108269元,五金挂件为42316元。

3、制造费用分配制造费用项目为不能直接分配的电费、维修材料维修费、厂房公用设备折旧、工资等,按两种产品生产车间工资额比例分配计入各产品。

20xx年12月份原、辅材料费用分配表

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要把归入水龙头的成本项目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这里需要收集车间统计员的领料数据、在产品数量(正在加工中的在产品按约当量50%计算),同时还要正确计算各步骤(车间)的在产品完工率,该公司完工率是按上年的各步骤(各车间)的平均工资总额比重计算完工率,具体是:原材料由于是最初一次性投入,所以要按在产品数量和完工产品数量之和来平均分配原材料成本;辅助材料是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采有约当量比例法分配,工资和制造费用也按约当比例法计算。分配率=各项目成本累计金额÷(冲床车间在产品×50%+组装车间在产品×81%+完工数量×100%)注:完工率按上年各车间平均工资额比例计算,冲床车间完工率为50%,组装车间完工率为81%产品单位成本=546545÷51208=10.67(元/个)按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五金挂件产品单位成本为45.57元/个,(略)笔者同时查阅了20xx1年111月的有关成本资料,由于生产规模受主要材料碳钢供应量的影响有较大的变动,所以材料单耗、费用单耗、产品单位成本每月都有小幅度上下变动,但差

异率一般不超过9%。

三、生产成本核算的特点和不足

该公司总的来说较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成本核算过程,同时充分地体现财务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原则。

第一、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呈大量连续多步骤性,且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所以采用了品种法计算两大产品成本是正确的。

第二、制造费用分配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由于各产品的工艺过程机械化程度和生产工人操作技能大致相同,且统计机器工时有困难时,采用工资比例法是合理的。

第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量比例法,该公司两大产品的各步骤在产品数量大,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并且能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管理上又不需要提供各步在产品成本,显然,采用约当量法是最合理的,在产品完工率是按上年的各步骤(各车间)的平均工资总额比重计算,因为各产品完工程度与生产工资累计比重基本相对应,符合配比原则。

不足之处:每个月都要计算粗坯产品碳钢单耗,且每个月都有小幅度无规律变动,不利于车间生产成本控制;主要原材料碳钢分配修正系数是生产车产多次实际测试得出的数据,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与上年实际成本或销售价格比较,不断修正;各步骤在产品结存数量大,统计工作量大,其准确性难以保证。

四、对加强成本核算的几点建议

建议针对该公司生产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采用定额法相结合,即各第一步在产品粗坯单耗和辅助材料均采用定额成本,其它分配程序不变。首先根据上年的平均碳钢单耗(单位粗坯在产消耗碳钢量)、辅助材料单耗(单位产成品消耗辅料量)制定本年定额单耗,每月结转材料成本时,把定额单耗分别乘以本年每月实际生产粗坯量和完工产品数量,得出原材料成本项目定额总成本,一年内不变,到年末时,与本年实际总成本比较并计算脱离定额差异(具体用盘存法计算),以定额成本为基础,加减脱离定额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这样,既简化核算工作量,又不影响会计年度生产成本准确性,同时达

到成本控制管理相结合的目的。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篇8

一、数学归纳法的理论基础

数学归纳法的发现、发展到应用几乎经历了整个数学的发展历程,是一段漫长的历史。16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莫罗利科(F·Maurolycus)对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证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地提出了“递归推理”这个思想方法。法国数学家R.帕斯卡(Pascal)在他的《论算术三角形》中首次使用数学归纳法,对莫罗利科提出的递归推理思想进行了提炼和发扬。并用其证明了“帕斯卡三角形”口项展开式系数表,中国称为“贾宪共角性”或“杨辉三角形,”等命题。但“数学归纳法”这一名称的提出,最早见于英国数学家A德·摩根1838年所著的《小百科全书》的引言中。他指出“这和通常的归纳程序有极其相似之处”,故赋予它“逐次归纳法”的名称。

虽然数学归纳法早就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了,一直以来它的逻辑基础都是不明确的。1889年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GYeano)建立了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将“后继”作为一种不加定义的基本关系,列举了自然数不加证明的五条基本性质,其中归纳公理便为数学归纳法的逻辑基础。至此,数学归纳法有了严格的逻辑基础,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

二、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命题时,必须包括下面两个步骤:

第一步: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如n=1)时命题成立;

第二步:假设当n=k(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就可断定命题对一切自然数都成立。这里的第一步称为奠基步骤,是命题论证的基础:第二步称为归纳步骤,是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从特殊推广到一般的依据。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奠基步骤而无归纳步骤,那就属于不完全归纳法,因而论断的普遍性是不可靠的。反之,如果只有归纳步骤而无奠基步骤,那么归纳步骤中的假设(简称归纳假设)就失去依据,从而使归纳步骤的证明失去意义,这一步即使得以证出,其结果也是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上的,所以仍然不能断定原命题是否正确。初学者对于上述思想往往缺乏深刻的认识,对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总觉得不大放心,以为这种证法流于形式,证与不证似乎没有什么两样。这种疑虑是进一步学习的绊脚石。只有弄清实质,理解原理,才能学好数学归纳法。

三、数学归纳法的标准形式

由归纳公理,立刻可以得到,设P(n)是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若

1°(奠基)p(n)在n=1时成立;

2°(归纳)在到p(k)(k是任意自然数)成立的假定下可以推出P(k+1)成立,则P(n)对一切自然数都成立。

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标准形式通常称作第一数学归纳法。

适当变换第一数学归纳法中奠基与归纳步骤中的内容,有第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变形。

设P(n)是关于自然数n(n≥n°,n°∈N)的命题,若

1°p(n)在n=n°时成立;

2°在P(k)(k是不小于n°的自然数)成立的假定下可以推出P(k+1)成立,则p(n)对不小于n°的一切自然数都成立。

设P(n)是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若

1°p(n)在n=1,2…时成立;

2°在P(k)(k是任意自然数)成立的假定下可以推出P(k+l)成立,则P(n)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

能否改变第一数学归纳法中归纳假设的内容,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假定n≤k成立,代替假定n=k成立。

四、归纳步骤的证明思路

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关键在归纳步骤,而归纳步骤的关键,又在于合理应用归纳假设。因此,熟悉归纳步骤的证明思路是十分必要的。就中学教材而论,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命题大致有两种类型。

1.能直接应用归纳假设来证明的。证明这类问题时,通常在归纳假设的两边同加(或同减)某项,通过适当变换完成证明,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在中学的课本中是比较常见的。

2.不能直接应用归纳假设来证明的。这类命题解题时,一般通过下面两种途径,为应用归纳假设创造条件:(1)先将n=k+l带入原式,然后将所得表达式作适当的变换,从而证得结论;(2)利用其他数学知识,建立P(k)(第k号命题)与P(k+1)(第k+l号命题)的联系,从而得到结论成立。对于这种类型题目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特别是在高考大题中的出现概率是比较高的。

五、运用“多米诺骨牌效应”模型,建立直观具体的形象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1-01

前言: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较为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虽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分数,但对于学生本身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稍显不足,而如果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较好的应用“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就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小学生的未来数学学习有着不俗的推动作用。

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在数学教师预设的数学相关教学情境中,通过一定活动建立、解释以及应用数学模型,以此完成具体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理解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以及形成新思想成为了主要目的,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在应用数学建模这一模式时,创建出“问题-模型-应用-问题”这一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并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问题探究能力。

二、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

数学建模一般由现实问题、假设简化、建立模型、模型求解以及结果检验几个步骤构成。对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建模教学的开展除了遵循以上几个步骤,还在操作形式上需要具备适当的灵活性。

(一)创建数学模型情境

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提出现实问题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出用于数学建模的数学问题,这一问题需要同时保证贴近学生生活且符合教学内容,在确定问题后,教师就需要结合问题创建数学模型情境。

(二)探索数学模型问题

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假设简化这一环节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将教师创建出的数学模型情境转化为实际数学问题,才能保证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上一步中教师创建的数学模型情境不能得到学生的正确解读,就无法充分展现这一模式的优势,因此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着痕迹的引导。

(三)揭示数学模型本质

学生从数学模型情境中解读出数学问题后,就可以在建立模型这一步骤中通过模型的建立,对刚刚解读出的问题进行解决,这种模型的建立本质上属于一种思维方法,关系着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理解数学模型含义

在完成上一步骤中的解题模型建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具体的模型求解,以此实现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模型含义,切实提高自身数学思维能力。这里指的理解数学模型含义,也就是指学生需要切实理解本节课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

(五)体验数学模型价值

在完成上述一系列步骤后,我们需要对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应用后的结果进行检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次对数学模型的应用都是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检验,为此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不必拘泥于流程,这样就能够较好的进行体验数学模型价值检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的应用实例

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数学建模是这一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内容,数学中的“相遇问题”就是应用该模式的典型案例:在提出现实问题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车在距离A地80千米处相遇并继续行驶,并在到达A、B两地后返程,最终在距离甲地60千米处再次相遇,求甲乙两地间路程”这一问题,并在假设简化环节中引导学生将这一问题转变为数学模型。在建立模型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设第一次相遇地点距离A地位S1,第二次相遇地点距离A地位S2,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出AB两地距离为150千米的答案,学生在理解数学模型含义环节中能够总结出■=■=■?圯x=3S1-S2这一解题公式。最后教师可以在结果检验环节中通过提出同类型问题的方式,确定学生的这一知识掌握情况。

结论:在我国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并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该模式能够在小学数学部分教学内容中得到拓展和应用,将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篇10

本单位有一台运行SQLServer数据库系统的远程教学服务器,由6块73.4GB热插拔硬盘,通过RAID卡配置成一台具有RAID5级的磁盘阵列。从2002年投入使用以来,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前不久,服务器启动时,出现了数据库初始化时间过长的现象。由于并未影响到教学使用,没有引起网管太多的注意。直到有一天教学平台的Web出数据库连接错误时,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进入SQLServer企业管理器发现教学数据库subedu被标示为“置疑”,数据库物理文件subedu.mdf自行脱机,日志文件subedu.ldf的容量异常,超过了16GB。

这台服务器的磁盘阵列实际配置的存储空间是274GB。其中10GB指定为操作系统分区;234GB作为数据分区,用以随机存储网络课件和教学资源;远程教学系统及其数据库配置的应用系统分区总共是30GB。正常运行状态下,不超过16GB,预留有45%的磁盘存储空间。发生上述状况几乎耗尽了应用系统分区的全部动态容量,导致整个网络教学平台陷于瘫痪。

原因分析

在创建SQLServer数据库时,用户所建立的数据存储结构中,至少包括一个容纳数据库对象的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

为了维护数据库的一致性,便于进行数据库恢复,日志文件能够自动跟踪数据库的更新状态。将各种类型的事务记录写进事务日志中。通常事物日志文件大约占据数据库文件空间的10%~15%。日志文件对磁盘空间的开销采取随机模式。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频繁的数据交互会形成大量的事务动态,被作为数据记录存储在日志中,致使物理文件subedu.ldf无限制增长,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磁盘空间不能得到有效的确定与保障,是造成上述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

排除“置疑”

必须主动、定期地对数据库中的日志文件进行分离,保留近期具有应用动态的日志数据。对于早期随机生成的日志文件应该及时进行清理。保持数据库的存储容量相对日志文件的增长速度,具有一定的临界性。从而使数据库的运行保持正常、稳定。因此,作为日志文件的维护,定期运行下述SQL脚本也不失为一种简捷可行的、主动把握数据库运行状态的好方法。

进入查询分析器,加载下面SQL脚本,点击运行。如果SQLServer管理多个数据库时,必须注意一定要选择、正确指定待要分离日志文件的数据库名称。

DUMPTRANSACTIONdatabase_nameWITHNO_LOG

BACKUPLOGdatabase_nameWITHNO_LOG

DBCCSHRINKDATABASE(database_name)

EXECsp_dboption'database_name','autoshrink','TRUE'

其中database_name是待要分离日志文件的数据库名称。

建议分离完日志文件后,进行数据库备份。根据笔者的经验,以十天作为周期进行备份比较合理。

两种方法恢复数据库

对于已经出现置疑故障的数据库,可以采纳两种方法进行处理。

第一种方法:对于条件允许的,准备一台高端计算机,磁盘容量足够大,最好不小于100GB,模拟故障服务器的系统环境,安装SQLServer。

步骤1:进入企业管理器,新建数据库(必须与故障数据库同名);还原最近的故障数据库备份;

步骤2:运行上面的SQL脚本,分离事务日志。重新备份该数据库;

步骤3:进入故障服务器,删除标示为“置疑”的数据库,重建同名数据库;还原第二步中已经备份好的数据库。

至此,全部恢复工作结束。

第二种方法:也可以通过以下七个步骤进行。笔者很顺利地完成了二次“置疑”数据库的修复。

其中database_name必须替换成真实的、待要恢复的数据库名字。

步骤1: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命名为原来数据库的名字;

步骤2:停止SQLServer;

步骤3:用老数据库的MDF文件替换新数据库相应的MDF文件,并把LDF文件删除;

步骤4:重新启动SQLServer服务,然后运行以下脚本;

UseMaster

Go

sp_configure'allowupdates',1

reconfigurewithoverride

Go

begintran

updatesysdatabasessetstatus=32768wherename='database_name'

committran

步骤5:停止SQL然后重新启动SQLServer服务,运行脚本;

DBCCTRACEON(3604)

DBCCREBUILD_LOG('database_name','C:\ProgramFiles\MicrosoftSQLServer\MSSQL\Data\database_name_log.ldf')

Go

步骤6:停止SQL然后重新启动SQLServer服务,运行脚本;

usemaster

updatesysdatabasessetstatus=8wherename='database_name'

Go

sp_configure'allowupdates',0

reconfigurewithoverride

Go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篇11

关键词:动态规范路径图多阶段决策

一、动态规划简介

动态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的一种数学方法。美国数学家贝尔曼(R.Bellman)等人在1951年根据一类多阶段决策问题的特点,把多阶段决策问题变换为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单阶段问题,然后逐个加以解决,从而创建了解决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新的方法。动态规划的方法在工程技术、企业管理、工农业生产及军事部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用来解决最优路径问题、资源分配问题、设备更新问题、生产调度问题、库存问题、装载问题、排序问题、货郎担问题、采购与销售问题、限期采购问题、生产过程最优控制问题等。

二、建立动态规划模型的步骤

动态规范模型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建立动态规范模型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将问题的过程划分成恰当的阶段(一般按时间或空间的先后顺序);

(2)正确选择状态变量SK,使它既能描述过程的演变,又要满足无后效性;

(3)正确设立决策变量uk,明确每阶段的允许决策集合Dk(Sk);(通常选择所求解问题的关键变量作为决策变量)

(4)根据第K阶段的状态变量和决策变量正确写出状态转移方程

(5)正确写出指标函数

指数函数应满足下面三个性质:①是定义在全过程和所以子过程上的数量函数;②要具有可分离性,并满足递推关系。③函数对变量Vk+1,n要严格单调。

(6)写出动态规划的基本方程包括边界条件。

(7)求解模型。

三、用路径图求解动态规划问题应用举例

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求解实际问题通常可以按上面的步骤来建立模型,有部分问题可以化为(最短)路径问题,用路径图能直观的理解上面的算法。

如某建筑公司新购置了四台挖掘机,准备分给甲、乙、丙三个公司,事先请专家调查了各分公司的经营情况,并对各种分配方案进行了经济效益的估计,见下表,其中机器数为0时的收益,是指已有的经营收益,问应如何分配这四台机器,使总的收益为最多?

本题用动态规划的常规方法建模求解可参看[1],下面采用本文要讲的路径图的方法来求解,更直观易懂。

具体解答过程如下:

解:由于有三个公司,所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状态变量表示第k阶段初分配者手中拥有的机器总数,决策变量表示第k阶段分配给第k个用户的机器数,状态转移方程为:Sk+1=sk-uk

阶段指标函数:vk(sk,uk)=gk(uk)表示k阶段公司k利用所分到的资源(机器)产生的收益;最优值函数fk(sk)表示将机器数sk分配给公司k到公司丙所获得的最大收益:

表示状态变量所取的值,状态连线上小于5的数字表示决策变量所取的值,[数字]表示该阶段的指标值(收益),表示该状态到最后一个公司的最大收益,粗线条表示最优策略路径,从上图很容易看出最大收益为164万元,最优策略是:u1=3,u2=0,u3=1,即分给甲3台,乙不分,丙1台时,总收益164万元最大。

结束语:

对于最段路径问题、资源分配问题、生产与存储计划问题,只要阶段不是太多,状态变量的取值不超过6个,一般可以采用路径图直观的求解出模型的解。

参考文献:

[1]岳宏志,蔺小林,运筹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8.

数学建模的正确步骤范文篇12

关键词:商务英语;体裁分析;学术论文

Abstract:BusinessEnglishmajorbelongstoEnglishforEspecialPurpose,whichleadstonewdevelopmentintermsofEnglishdiscipline.Atpresent,theacademicstudyofBEhasbeenafocusforESP.Asaresult,moreandmoreBEresearchpapershaveemerged.ThispaperaimstodiscusstheintroductionofBEresearchpaperbasedonGenreAnalysis,whichmayprovidesomeenlightenmentsforBEacademicwriting..

Keywords:BusinessEnglish;Genreanalysis;academicpaper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3

1.引言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对于学术论文写作和交流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学术科研论文写作作为各种科研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必备应用能力。学术论文具有高度的“规约性”,其属于赋有特定目的的交际事件类型,因此一般遵循约定俗成的惯例,而引言是学术论文的第一部分,具有可辨认的语步模式。根据Swales的观点,他采取“语步”(move)和“步骤”(step)来研究学术论文的引言,进而创建了CARS模式。CARS即CreateAResearchSpace,意为建立学术研究空间,这一模式表明学术论文引言作为一类体裁,体现了“建立学术研究空间”的交际目的。

基于体裁分析法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研究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因为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对于整篇文章的构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引言的介绍,整个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典型的交际目的便非常清晰,因此,就学术论文体裁的特征结合商务语言的特定交际目标,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对这类文章的语用策略指导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基于体裁分析方法讨论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建构,以期能够挖掘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语境的确定,模式的建立和语步分析的结构潜势。

2.相关研究综述

体裁分析理论最早是与文学研究密切相关的,之后由人种学家引入语言学领域(Swales,1990,p34)。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而今,语言学家们就体裁概念的界定而言,有两个主要学派即:以斯维尔斯和巴蒂亚为代表的ESP学派(SwalesianESPSchool)和以马丁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AustralianSchool)。JohnM.Swales的观点是“体裁是指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Swales,1990,p58);而深受韩礼德影响的澳大利亚学派则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其数量和社会行为的数量一致”。上世纪末,秦秀白教授对巴蒂亚的定义作过比较详尽的总结,包括以下4个方面:(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是不一般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学派在定义上存在差异,但本质是一致的:

(1)体裁是对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

(2)交际事件的分类标准由语篇的内部结构特征和约定俗称的交际目的两个方面决定;

(3)体裁具有常规性和制约性,语篇内容和形式需要遵循体裁要求;

(4)同一体裁下的不同语篇存在差异。

ESP学派的代表人物斯维尔斯和巴蒂亚是把语步(move)和(step)作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以学术和职业语篇为分析对象,总结归纳出特定体裁的基本语步和步骤。例如:斯维尔斯(1990)总结了学术论文中引言,研究方法,结论各部分的话步和步骤,这就为高级写作和学术英语的教学等实际应用环境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方法也都把体裁视为一种社会活动,认为体裁可能随着交际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而本文所讨论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也正是基于这一学派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与演绎,并借助语料库的思路预期这类型文章引言写作实践的谋篇布局。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本研究集中讨论商务英语学术语篇是否具有可辨认且固定的语步?这对同类型文章的引言写作有何意义?

3.2研究方法及设计

众所周知,有关商务英语的学术期刊并不很多,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所分析的100篇文章主要从来源上分为2个部分:其中60篇选自于《中国ESP研究》,《商务外语研究》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3类与商务英语专业密切相关的期刊及会议。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商务英语研究领域独占鳌头,由其主办的期刊可以被看作是国内这一学科发展最新,最全面且最专业的水平。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则是在商务英语学科不断发展前进的见证者,因此,选自于以上期刊及会议的60篇文章可以被视作发表于专业类期刊及会议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其余40篇选自于中国知网最新的以商务英语为题的学术论文。这些文章的选取旨在能够多渠道的采样文本,具备广泛性。本研究依据斯维尔斯的学术语篇引言分析的理论框架对所选取的篇章进行了语步分析及频率统计,并根据数据讨论给出了研究结果分析与说明。

4.结果与讨论

4.1语步分析

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结构特征:

斯维尔斯的体裁理论为体裁分析提供了基本框架,并强调交际目的的关键作用。他首先着重研究了学术研究论文的引言部分,提出了“创建研究空间”分析模式,并对引言部分进行了语步分析:首先,建立研究范围;其次,建立研究地位;再次,占据研究地位。论文引言的语步模式、专业类期刊商英论文引言特征及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表4、表5分别给出了非专业类期刊文章语步模式和非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

表1非常详细的列出了斯维尔斯关于学术论文引言语步的模式建构,共3个Move,每个语步下面细化为具体的步骤层次,但当这个语步分析应用到实际刊发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时就发现,这类文章的作者并不是严格按照语步顺序撰写文章,即使出现循环的步骤,只要满足写作需求都可以实行。这一点在下面语步统计的具体数据中得到了证实。表3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中,例如摘自《中国ESP研究》中的文章,论文引言中虽然也出现了3个Move(语步),并且第一个Move中的3个Step与斯维尔斯的完全重合,但是当引言分析进行到第二个Move时,发现传统的学术论文引言中所包涵的4个步骤缩减为2个,第三个Move中的4个Step也只出现了其中2个。由此可见,学术论文的严谨逻辑是3个语步大框架所承载的,丰富的步骤推进会让文章的交际功能获得衔接链条的集约化,但是省略其中的一些具体步骤也并没有影响到语篇所应完成的交际目的,因而,对于专业类期刊中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分析可知,这部分写作的基本架构是3个宏观语步分别是Move1:确定研究范围;Move2:提出研究具体问题;Move3:介绍自己在研究的具体问题上所作出的贡献(研究成果),当这3步确立之后,引言部分的语篇功能已经建立,具体步骤的参与例如表2,表3中的各个步骤实施顺序使得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这类交际事件类型完整而严密。这也说明,学术论文引言这类语言体裁,是有一定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整体建构形式,体裁组织着功能语体,并且这些体裁不仅有语体的共性,还具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使用特点和语言组织特点。从以上的表4和表5统计的频率可知,这些发表在中国知网非商务英语专业类期刊的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的Move1和Move3也基本符合斯维尔斯的提出的“创建研究空间”语步模式,但Move3中的step4在只有很少一部分文章直接在引言部分指出了文章的结构,这主要是由于各类期刊或文章篇幅的要求不一致,因为非专业类期刊所发表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对文章引言的逻辑安排并不作要求,毕竟这些期刊所刊发的是各学科各门类文章,因而更加注重论文内容的创新及结论的时效性。另外,CARS模式的Move2中的:step1: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质疑(Counter-claiming);step2:指处其不足之处(Indicatingagap)基本都没有出现在引言中,可见我国论文作者对Move2即提出研究的具体问题(Establishinganiche)这一步骤的写作习惯倾向于注重step3和step4的提出问题与继续研究这两个语步。总之在非商务英语专业类型的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中,语步统计频率表基本呈现出了学术论文的引言步骤,但商务英语语篇的学术结合商务专业的特征并不明显,而且并未涉及CARS模式的全部步骤。但是Move1与Move3:确定研究范围(Establishingaterritory)和Move3的概括研究目的(OccupyingtheNiche)的各个步骤基本在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得到了谋篇布局时的重点陈述。这证明了斯维尔斯的学术论文语步模式是广泛,通用及规约性的,它对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建构是有指导意义的,当然由于文章内容和交际目的的异同,当作者在应对不同的征稿意见及个人特定的写作习惯时,引言中的各个语步有所变动。就这点而言,无论是商务英语专业类抑或是非商务英语专业类期刊中的文章在引言写作中都没有差别。

5.结语

中国的贸易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但只局限于模仿通用英语的教学与

研究方式是无法与现实的需求接轨的,因此,商务英语必须建立本学科实践特有的并且可循环的认知模式,而这就一定要在理论上得到基础层面的支持。商务英语学术科研的发展从根本上制约着此类人才的培养,商英学术论文正是承担这类科研的载体,本文所讨论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就是试图以体裁分析的方法探索这类新兴学科的学术论文的结构潜势,体裁的双重性即商务交际性及学术交际性使得这类特定的语篇在引言部分充分体现出了学术体裁的语步建构,全文的分析以期能够通过体裁的分析方式提高商英学术论文引言的框架指导,进而推动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更多的探究与研讨。

参考文献:

[1]BhatiaVK.WorldsofWrittenDiscourse:AGenre-basedView[M].London&NewYork..

[2]BhatiaVK.AnalysingGenre:LanguageUseinProfessionalSettings[M].London&NY:London&NY:Longman,1993.

[3]SwalesJM&FeakCB.EnglishinTodaysResearchWorld:AWritingGuide[M].Ann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2000,120-156.

[4]Swales,J.Genre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5]陈平.外贸英语写作教学新思路:语篇体裁分析理论及其应用[J].外国语,1999(3):28-30.

[6]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J].外语界,2000,(1):11-18.

[7]鞠玉梅.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外语教学,2004(2):32-36.

[8]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138-146.

[9]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53-358.

[10]李宣松.体裁分析与商务语篇[J].外国语,1997(2):26-2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海外代购论文范例(3篇)

    - 阅0

    海外代购论文范文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开始站在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起点上。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

    海外产品市场调研范例(3篇)

    - 阅0

    海外产品市场调研范文关键词:渐进主义;家电企业;跨国经营中图分类号:F4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1-0049-04对于中国家电企业跨国经营理论的探讨,有一些学者将其分为.....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