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建设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1篇1

这次全区经济工作暨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两会”刚刚胜利闭幕,新一年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年经济和农村工作以及榆次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安排部署2009年经济和农村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增强信心,应对挑战,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现代晋商中心区建设,把我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下面,我想在继堂区长总结分析、安排部署的基础上讲三点意见:

一、成绩来之不易,畏难没有出路。全区上下一定要把握30年不变的时代呼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加快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30年弹指一挥间,当岁月已经翻开新的一页,全球经济还未从金融风暴的阵痛中醒来时,回首风雷激荡的伟大变革,总结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畏难没有出路。我们全区上下一定要善于从历史的遭遇中汲取智慧,从时代的变局中看到希望,继承开拓者的勇气,借鉴改革家的视角,以无比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经济社会沿着又好又快的轨道继续前进。

1、不同寻常的*年刚刚过去,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给我们以信心和勇气。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现代晋商中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克难求进,负重前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全区大局和谐稳定,呈现出“干部队伍团结务实、经济发展更加扎实、城乡建设不断夯实、构建和谐责任落实、改革开放继续抓实”的良好发展势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10亿元,增长9.5%;财政收入完成15.5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指数有望在全省119个县(市、区)中继续领先。

当我们跨过不同寻常的*年,重温艰辛创业的激情岁月时,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给我们以信心和勇气。30年前,党的*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腾飞的伟大征程。30年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榆次历届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经济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社会进步,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巨变,带领全区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榆次实际的跨越之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年与1978年相比,全区GDP增长54倍,财政收入增长3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22倍和55倍。30年来,全区经济保持高位运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不断引深,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地位日益巩固,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动局面。30年的辉煌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榆次的生动实践,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榆次的精彩缩影。30年的奋进历程,无不铭刻着榆次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闪光足迹;无不书写着榆次人民不甘人后、阔步向前的豪迈情怀;无不彰显着榆次人民励精图治、奋力赶超的雄心壮志。这些令人鼓舞的成就必将更加坚定我们继续推进现代晋商中心区建设的信心和力量。全区上下一定要敞开胸怀,融入世界,由开放走向更深的开放,由进步迈向更大的进步,继续谱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壮丽篇章。

2、攻坚克难的2009年已经走来,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以智慧和力量。

新的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漫延,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可以说,2009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我区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继续攻坚克难。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经济总量偏小,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尽管我区综合实力有了新的提高,但发展不平衡,大项目不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尽管全区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不断改善,但化解历史积欠、提高保障水平还需要一个过程;尽管全区上下干事创业、争先发展的氛围日渐形成,但我们的干部抓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增强信心,应对挑战,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当我们迈入充满挑战的2009年,总结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时,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以智慧和力量。30年改革开放,既是开拓创新的伟大事业,也是不断探索的艰难历程,我们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而且积累了非常宝贵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必须”:一是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工作的根本方针,是指导我们加快改革进程,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行动指南,必须毫不动摇地认真贯彻;二是正确判断和把握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克服前进中的困难,着力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的根本途径,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三是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形成符合我区实际的发展思路,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保持;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构建和谐榆次的本质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抓好落实;五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形成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作风,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毫不动摇地积极推进;六是党政军民团结一致,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凝聚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加快科学发展的合力,是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办好榆次事情的关键所在,必须毫不动摇地一以贯之。这些弥足珍贵的经验必将再次赋予我们继续推进现代晋商中心区建设的智慧和勇气。全区上下一定要时刻牢记,倍加珍惜,由继承发扬走向创新跨越,由平稳增长走向突破前行,继续创造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辉煌业绩。

3、正确分析把握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增强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加快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正确分析和把握经济形势,是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2009年将是我国及全球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进一步加深。虽然我区处于内陆欠发达地区,但*年第四季度以来,金融风暴的冲击对我区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下降,60多家规模企业停产、半停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困难,整体发展后劲受到严重制约,一些困扰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凸现。面对困难的严重性,我们绝不能畏缩和回避,面对挑战的严峻性,我们更不能低估和侥幸,

严峻的形势必须正视,但危机中蕴含的机遇更要抓住。面对困难和挑战,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把问题和困难估计得更复杂一些,把机遇和有利条件运用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和对策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应当看到,尽管这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但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就我区情况来看,虽然轻纺、机械、冶金等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工业经济出现负增长,但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们仍有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一是政策机遇。随着中央提出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扩三保”经济发展方针,继而出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国十条”措施,省、市也相继启动了一批刺激内需的重大项目。这无疑为我们争取有效投入,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二是投资机遇。沿海发达地区为有效应对危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一些产业势必加速向内地转移。同时,国家的土地、信贷政策进一步松动,原材料价格逐步回落。我区拥有的区位、资源、产业、基础设施、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日益显现,这无疑为我们扩大招商引资,加快项目落地,带来了新的机遇。三是市场机遇。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措施,如:减轻普通居民住房及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实行家电下乡补贴等等,国内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这无疑为我们提升现代服务业,以消费拉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四是自身机遇。我区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工、煤焦、建材、轻纺、食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相对合理,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这无疑为我们继续做强优势企业,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机遇。更为重要的是,前不久召开的区委*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和目标任务,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措施更加理性,为我们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推进新的赶超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些危机中蕴含的机遇必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继续推进现代晋商中心区建设的信念和意志。全区上下一定要正确对待,客观把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区委关于新一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区委*届二次全会的要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严峻的挑战中发现和培育稍纵即逝的利好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保持更加沉着冷静、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做好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充分准备,始终突出“加快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努力实现逆境中的赶超发展,继续开创我区现代晋商中心区建设新局面。

二、机遇稍纵即逝,发展任重道远。全区上下一定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坚持第一要务不懈怠,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晋商中心区建设,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实施“*”规划的关键一年,更是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事业的转折之年。新的一年,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如何用足用活扩大内需政策,如何有效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如何做大做强“一园三基地”,如何加速完成“*”规划目标等等,我们深感机遇稍纵即逝,发展任重道远。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面对国家、省、市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加快发展,富民强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当前,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压力是发展,最大的挑战是发展,最大的希望也是发展。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无论面临任何挑战,我们加快发展的热情不能降低,加快发展的干劲不能松懈,加快发展的目标不能动摇。

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2009年全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提升竞争力、再创新优势,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发展战略和“3363”工作思路,立足“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发展”,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实施赶超发展,在项目建设、园区工业、新农村建设、创业就业、构建和谐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推动现代晋商中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围绕上述目标思路,2009年经济工作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1、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以改革促“三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要继续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认真落实区委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实施意见,着力抓改革、强基础、增收入。一要积极探索农村改革新路子。结合区情特点和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形式,有序推进土地向高效园区、种养大户流转。全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努力促进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二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继续壮大蔬菜、干果、养殖、加工、花卉等农业优势产业,大力扶持与之相配套的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水平。三要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拓宽农民转移就业、外出务工经商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着眼于引导,侧重于培训,立足于服务,让农民在土地经营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增值环节获得更多收益。四要继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交通、卫生、生态、沼气等基础建设,抓好农机推广和农机安全监理,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五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把握太榆同城化、市区一体化的契机,重点搞好中心集镇规划,梯次推进城乡联动,打造功能与景观有机结合的特色小城镇。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认真解决好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就业、安置等突出问题。

2、继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发群众创业热情,以创业促就业。全民创业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民营经济是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我们要主动顺应这一趋势,通过全民创业,壮大民企,带动就业,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新高潮。一要引深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鼓励城乡居民、干部群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形成千家万户的小企业和企业集群。加强引导,降低门槛,让所有能创业、会创业的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就业待遇,在起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二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政策倾斜、环境保障,扶持壮大一批龙头带动型优势民营企业;通过以商招商,广借外力,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民营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吸引民资,改革转化一批国有、集体企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三要不断创新服务举措。继续完善政务大厅服务机制,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提高办事效率,为民营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激发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激情,推动“打工经济”向“老板经济”转化、个体工商户向民营企业转化、在外务工向返乡创业转化。加快健全就业培训体系,整合劳动、农业、教育等部门的资源,全力实施好就业培训工程,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四要认真落实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区委、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用地、规划、信贷等方面,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全民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热情,努力把榆次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业热土。五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企业家进行集中研修,不断提升企业家的国际眼光、战略思维和科学管理能力。建立企业家表彰激励机制,坚持每年评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大力宣传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典型事迹,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批榆次品牌的现代晋商。

3、继续抓好三大特色经济,提升壮大支柱产业,以产业促发展。要加快发展,实现赶超,我们就必须更好地挖掘优势,做好“绿色农业、园区工业、文化旅游”三大特色经济,打造自己的绿色农业特色、园区工业特色、文化旅游特色,扩张固有优势,再创新的优势,继续走好符合区情的特色经济新路子。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以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以城镇化标准统筹农村,促进农村面貌继续改善,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新农村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要继续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全面落实区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修文工业基地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做大做强“一园区三基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手段,改进考评方式,落实土地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对产业的吸纳力和承载力,进一步发挥洼地效应。要大力发展以晋商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延伸旅游“六要素”链条,打造旅游名城品牌,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切实抓好乌金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将榆次晋商品牌真正打造成山西品牌、中国品牌。充分发挥田森超市、天元购物中心、百货广场、君豪国际、御景商圈等大型商贸企业的带动作用,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促进商贸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提升,努力形成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

4、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以开放促投资。扩大开放和大抓项目始终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和重要力量。在当前全球经济减速的特定背景下,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以开放促投资。一要积极招商引资。要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区域合作,创新招商方式,强化后续服务,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效,争取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二要全力争资争项。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力争赢得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三要加快项目落地。继续抓好国电热电厂、瑞光热电厂、智海水泥等一批大项目的投资续建,积极推动万邦铬铁、三明重工、远大线材等一批新建、技改项目落地。四要落实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对引进的每一个重点项目,从项目立项开工到投产验收,包项领导和相关部门都要负责、全程服务。要全面整合园区现有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闲置土地,解决好项目建设的土地保障问题。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推动银企合作,争取银行对全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贷款支持。激发民间资本潜力,加大对社会和外来投资的扶持力度,带动民间投资增长。

5、继续创新发展方式,不断深化结构调整,以调整促转型。要坚持把工业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把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工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一要培育壮大优势企业。依托我区现有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重点关注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发挥已有十大优势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新上项目向工业基地集中,规模企业向优势企业升级,逐步培育扶持一批竞争实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群体,加快形成几个有影响、有规模、有较长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结合税制改革,运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政策,鼓励企业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为载体,加快重点产业技术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大力扶持恒天纺织、华顿实业等高新技术企业,使之成为部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要引导企业加速转型。政府各经济主管部门要为企业把握发展方向、调整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参考和现实帮助。积极引导企业构建配套产业网络,延伸产业链条,优化投资结构,确保企业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有市场的项目,通过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改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跨行业、跨领域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经营的灵活性和应对危机的免疫力。四要深化企业改革。把企业改革同企业改造结合起来,以改革促活力,以改造强实力。把企业改革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多种形式激活国有资产,通过自身重组、嫁接改造和企业资源有效合理配置,实现低成本扩张。把企业改革同保持稳定结合起来,把维护广大职工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保护职工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公开透明地做好企业职工安置、资产处置工作,实现企业机制活化与多方利益兼顾的共赢。

6、继续推进民生工程,真正为百姓解忧愁,以保障促和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继续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实施五大惠民工程,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开创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新改扩建工程,逐步改善教学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全区基础教育水平,抓好华澳商贸职业学校续建工程,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完善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体系,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市、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加大医药品市场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和服务行为,提升突发医疗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联动机制,认真抓好退伍军人安置、农村五保户供养以及农村养老院建设等工作。逐步完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现低收入家庭的“住有所居”。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公共体育事业,积极推进中国晋商文化研究基地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抓好通道绿化、园林村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加快宜居城乡建设。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领导至关重要,工作重在落实。全区上下一定要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坚持攻坚克难不松劲,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到加快现代晋商中心区建设中去事业成败,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新的一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最根本的推动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坚持攻坚克难不松劲,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在加快现代晋商中心区建设中去,不断提高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应对挑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指导。把握形势抓机遇,突出重点谋发展,关键是要坚持科学指导。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世界眼光,坚持大局观念,准确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经济的影响。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了解和监测,掌握第一手材料,掌握第一线情况,加强对经济知识、金融知识、科技知识的学习,增强对形势的分析力、判断力,增强指导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特别要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把握好应对挑战与抢抓机遇的辩证关系。挑战中孕育着机遇,把握机遇是迎接挑战的基点。要抓住国家、省、市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机遇,抓住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机遇,抓住项目建设、弥补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欠账的机遇,在稳增长、促转型、保民生等方面下功夫。二是要发挥好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政府要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社会监管、公共服务、创新环境等方面有新举措、真动作,企业要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品牌发展、转型发展等方面强动力、增活力,提升竞争力。三是要实现好跨越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相互促进。跨越发展是为了实现新阶段、新高度、新起点上的新和谐,和谐发展是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既要尊重规律、尊重实践,积极把握金融危机期、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主动权,扎实推进跨越发展。又要在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中,注意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求共识、聚合力,激发全区上下奋发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和谐发展。

2、要旗帜鲜明地锤炼干部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加快赶超发展,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榆次,必须有一支斗志昂扬、能力卓越、扎实肯干,能够肩负起领导改革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是要牢固树立“四种精神”。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区域竞争激烈的新形势,决不能因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决不能因遇到一些挫折而泄气,必须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要牢固树立咬定发展不放松的执着精神,解放思想求突破的进取精神,科学发展勤探索的创新精神,苦干实干拼命干的拼搏精神。二是要努力提高“四种能力”。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决不能无所作为,停步不前,必须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的执行力,要着力提高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能力,提高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驾驭全局,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抓好党建,凝聚人心的能力。三是要切实做到“两能五有”。面对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现期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决不能无所适从,迷失方向,必须全面具备“两能五有”的基本素质,才能胜任日趋复杂的工作要求。所谓“两能五有”就是要能吃苦、能奉献,脑中有“路”、胸中有“数”,口里有“风”、身上有“气”、脚下有“根”。总之,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对照检点,反省自身,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应对能力,把心思用在推进工作上,把精力用在经济社会建设上。今后我们要继续提拔重用那些综合素质高、执行能力强、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特别要把经济建设一线作为识别干部、使用干部的主阵地,作为检验班子、考察班子的主战场。

3、要坚持不懈地改进工作作风。作风至关重要,风气影响成败。克服金融危机,打造晋商中心区,实施“3363”发展思路,圆满完成新一年的目标任务,重在落实,贵在实干。各级各部门都要从改进作风入手,高度务实,狠抓落实。一是要形成部门合力。我们要在各部门中引深开展“四比四看”活动。即:比工作,看在全省、全市的位次;比服务,看基层和群众的满意度;比贡献,看对大局、全局的影响力;比班子,看是否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开展“四比四看”活动,提高各级班子争先创优的主动意识和协调配合的大局观念。二是要明确工作职责。各部门要抓紧对今年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完成时限明确,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检查、有落实。对一些全局性的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要打破分工界限,由相关区级领导牵头组成专门班子加以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要加强督促检查。纪检、监察和督查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各项工作的检查、督查力度,要根据今年区委、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加强跟踪督查,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在工作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总之,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新的契机,始终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切实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续改进作风,凝聚合力,团结和带领全区干部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各自负责的工作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4、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更加重要。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根本,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凝聚力工程”,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一是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今年3月份开始,区级党政机关要全面铺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通过引深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转化为领导“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工作本领,转化为促进“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工作措施。二是要全面实施“凝聚力工程”。我们要坚持把“凝聚力工程”作为夯实执政基础的治本之策来抓,以“凝聚力工程”为载体统筹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今年,我们要在街道社区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在乡镇全面实施“凝聚力工程”。通过乡镇与街道联建,实现城乡党的建设组织架构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事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机制一体化。特别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完成后,要进一步优化两委班子结构,培训提高农村致富带头人,着力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三是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努力形成拒腐防变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原因措施

论文摘要: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只有抓住农村基础设施这个最薄弱和关键的环节,才能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只有抓住农村基础设施这个最薄弱和关键的环节,才能为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推进。

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就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电力、牧区草场围拦等“六小”工程)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现有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差别,相当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季节性、区域性缺少问题突出;农业用水浪费、效率低的状况较为普遍,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7,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比,中国灌溉用水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

2.近期农村公路建设的突出矛盾。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农村公路已初具规模,解决了大多数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但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仍然以土路交通为主,遇到天气不好,道路泥泞;已建成的乡村公路密度偏低,路网结构不合理;部分已修建的沥青公路堡坎基脚不扎实、路面薄、使用时间短;路政管理力度不够,养护资金缺乏保障;在农村公路新建、重扩建过程中,少数农民缺乏大局意识,依赖性强;农村公路建设占地、拆迁和青苗补偿等工作难度加大,所有这些问题,给农村运输带来诸多不便,阻碍了商品的流通,给农民带来不少损失,影响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3.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工业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饮用水重金属矿物质农药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受工业发展影响,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造成饮用水水量短缺;受经济发展影响,偏远地区吃水困难,而自建水窖等储存的饮用水中微生物、细菌超标,使用时虽经过煮沸,但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亟须加快解决。

4.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

5.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财政投资少。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道路、供水、供电、学校、医院等都由财政投资建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却大都由农民自己投资。虽然以前对农村也有投资,比如农业集体化时期,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更多集中在大江大河治理方面,而农村改革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存在投入不足,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集体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投入资金总量虽然很小,但是相对绩效却很高。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除少数地区外,农业集体化时期的集体资产也分配到户,以农户为主的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单位,虽然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却缺乏对这些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维护意识,致使原有的基础设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破坏严重,而新的基础设施鲜有投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集体经济无钱投入,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农业集体化时期,集体经济和“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而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因此,根本无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对农村包括基建设施在内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取消了农民“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和农业税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状,参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政府公共财政理应成为农村各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投资主体。所以,各级政府要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步增加,确保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不断提高,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也要安配相应的配套资金。

2.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小康、秀美的新农村。

3.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中国人均耕地少,而有基本灌溉设施的耕地更少,还不到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并且其中有1/3灌溉耕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已经年久失修,无法发挥正常功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只有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区水利建设,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重点发展投资大、效益高的喷灌、滴灌、雾灌等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软带微喷等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模式,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整体水平。二是大力建设农村公路。“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也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都离不开公路交通提供的基础保障。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尽快解决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水量不足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努力争取饮用水安全,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四是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力度。农村电力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要加大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力度。继续进行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农村居民用电价格高的问题,实现同网同价。启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逐步解决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用电问题。五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就是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继续实施农村校舍改造工程,推进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扩大农村生活保障覆盖面,努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后缺乏或根本没有有效维护和管理,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快报废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各项公共事务各项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报告[R],2009.

[2]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EB/OL].新华网,finance.sina.com.cn,2005-12-30.

[3]郑风田,董筱丹,温铁军.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J].贵州社会科学,2010,(7).

[4]滕长宏.法律视角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问题研究——以农村公路建设为例[EB/OL].,2011-02-07.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篇3

思路决定出路,**村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民情走访,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茶叶经济为主,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为辅的农业产业化结构,建立了、高山蔬菜等基地;大力发展养殖业,建立了养殖专业户和农民分散养殖相结合的养殖新模式,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促进农民增收;另外,积极发挥“双培双带”户作用,从多方面正确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充分利用离黄山风景区近的地域优势,发展旅游制品生产和加工企业2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产值创百万元。

二、强保障优服务,让农民的心窝“暖起来”

积极落实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大力宣传新农合和农村医疗救助政策,群众参保率达到95%以上,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看大病难等问题。对社会保障和救济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就业培训,提高群众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村两委始终重视为民服务意识,新建了村卫生室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并配备了远程教育与电脑,利用网络宣传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通过建立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格局。

三、讲文明树新风,让农民的风采“展起来”

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村党委注重加强对村民的素质提升工作,积极倡导“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培育新型农民。完善了村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活跃群众生活,提升村民文化品位;同时结合本村实际,组织篮球友谊赛、农民运动会和“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并积极开展了“平安家庭”和“十星文明户”评选等活动,通过互相学习和评比,提升村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的热情,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全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强基础整村容,让农村的容貌“靓起来”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篇4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

引言: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家,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也关乎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十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依然保持上涨趋势,与此同时,出口和进口食品也在增加。农业是民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来源,党和国家重视农业的发展。本文就r业经济的发展问题,站在经济管理的理论高度,在新农村时代的背景下,对我国农村经济进行探讨,行文如下:

一、农业经济管理弊端

(一)农村基础建设水平悬殊巨大

尽管中国早期的农业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不同地域之间仍然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二)农业管理服务人才缺失

农业管理思路逐步转向现代管理模式,农村治理人员综合素质薄弱,可能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和收入的减少。农村的老龄化速度过快,大多数年轻人已经在城市里面工作了,农村劳动力显然是不够的。

二、新农村建设环境

关于新农村建设,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这不仅为我们新农村的建设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也指明了方法,针对农业、农村、农民,从新产业、新村镇、新设施、新农民多个角度给予了指导的意见。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调整适应地方条件,不断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是中国新型农村农业健康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农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不仅使许多农民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源,而且也使农业管理体制的管理与经验的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使许多贫困家庭富裕,也发挥了社会保障的稳定作用。

三、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一)资金保障

要确确实实的加大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引入人才和科技等方面的投入,要有政府专项的和配套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并通过政策等各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并有相应的监督机制。

(二)人才保障

农业管理人员应具有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要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能杂乱无序,要专业不能自由散漫,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要了解相关的国家政策。农业管理者应该拥有,与人沟通的能力,特别是与职业经理人交流的能力,可以分享信息,交流资源,学习他人的工作,把精华带进公司,通过改革不断改进创新,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结交相应的社会资源,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三)思想宣传

提高农民对发展的认识,号召其共同做好服务,进行资源整合,增强各部门合作意识,促进农村工业化建设。在公共事务中,创新越来越重要,重视农业管理的创新,促进农业的进步与繁荣。

(四)体制创新

在这里之所以强调体制上的突破,是因为农业尤其现代农业的发展已发生了诸多变化,传统农业增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新的发展计划和目标的指导下,有新的想法和对策。这就需要我们突破自身局限思维,要有改革精神,对国家政策保持高度关注,在许可的前体下敢于突破壁垒、大胆尝试,在充分的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下,探索新路子。

(五)制度创新

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国家宏观调控和控制体系的制度保障,才能更好促进农业经济、提升抗风险能力,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腾飞。在发展的道路上,要有效地消除障碍,就要加强农业各方面特别是支持经济制度改革,只有如此,才能够从制度上和根本上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提供有力可靠的发展保障。

(六)产业化建设

采取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的相应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在中国农业相关政策条件下,各种类型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取得了快速发展,受利益的驱使,各种各样的组合和个人也进一步参与进农业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水平。例如,土地流转政策驱使下,企业进入农村,与村民签订流转协议,实现农产品的规模效益,吸纳农民就业,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的农业经济管理。

(七)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的进步的有效实施和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大数据在农业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信息化的过程,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确保农业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引进一批技术设备,带进一股新思想潮流,学习一批新的管理手段,培养一批信息化管理服务队伍,以技术为突破点,带动农村经济各影响要素全面提升,最终实现管理效果。

四、结束语

基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情,农业问题不仅仅是关乎国计民生,也是关乎国防与粮食安全的战略性问题。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成熟,市场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势必会给农业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有效利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资本输出,重视基础和创新,重视人才,把握经济发展趋势,正是每一个参与农村经济管理的人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冀海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田商场现代[J].2013,(25):288-289

[2]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田农民致富之友[J].2015(24):26-27.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篇5

关键词:农业统计;实施策略;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前言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致力于城镇化的建设,在进行城市的建设的同时,关注农村的建设现状,政府在进行农村的建设中,对于农业的发展状况给予很大的关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只要关注农业的发展,做好农业的统计工作,才能更好的进行农村的经济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社会上对农业统计数据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但现有的农业统计机制不健全,农业统计存在问题,文章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研究,希望能改善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农业统计的概论

1.农业统计的内涵

在大数据的时代,数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行农业统计就是需要将农业统计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运用。“统计”一词的意思各种现象的状态和状况,彭祖植的《统计学》将统计定为:记述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数量关系的总称。统计发展到现代,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理论),所以进行类比,农业统计的含义就是:农业生产部门为研究对象,研究该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统计工作。

2.农业统计的作用

农业统计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阐述:数据认识和数据服务。其中对于农业统计的基本认识才能为各种工作的进行提供指导作用。农业统计在我国发挥着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业发展的重要的作用。农业统计中认识和服务的作用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表现,农业信息的获得、根据农业的信息进行的分析、对于农业经济运行的状况进行监督。

二、农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中需要农业统计服务的范围逐渐扩大,统计需求增大的同时,统计的难度也在日益严重,目前在我国的农业统计上存着较大的问题。

1.农业统计机构运行的效率低

首先就是农业统计机构运行的效率较低,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地方的工作不协调,地方统计局的业务与行政工作的管理是分开的,容易导致国家统计局对于地方的统计管理乏力,并且地方的统计局不仅在进行地方的各种统计工作,还为国家的统计局提供服务。在管理上,国家进行的农业统计经常会与地方统计局的统计工作产生冲突。国家统计局外派调查队,因为经费、编制等问题,与地方的统计局的联系较密切,所以在进行管理时容易受到地方管理局的影响,这种体制在管理上会出现难度,造成统计数据的质量没有保障。

2.统计数据的透明度较差

统计数据的质量在统计工作中是最重要的,是进行一切分析的重要的指标。数据是为大众的经济活动服务的,公众作为数据的使用者,必须对数据有较为详细的了解。长期以来,在中国的统计工作中存在着数据的公信力差,透明度低的问题。数据在向外界进行公示时,所展示的数据的质量一般较差,近年来国家在进行展示工作时,尽管进行相关的改革,但在进行运作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重要的统计数据、核算的方法的公开的程度不够,,重要的数据仍存在误差,对于数据的可靠分析、评价的研究仍然不完善,导致社会各界对于统计工作的具体实行的程序存在这疑问,对于数据的实际应用存在着误解。

3.农业统计管理工作较混乱

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我国的农业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各级政府在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时,很难看到我国农业统计的整体的目标,统计工作人员的分配、调动的实际情况相关的工作计划也很难看到。由于管理不力,致使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较为混乱,浪费人力、物力资源,难以保障数据的质量。

三、完善农业统计机制的策略

1.规范农业统计基础工作

在进行农业统计时,首先要对基层的状况进行了解,搞好基层的工作状况,再根据实际要求,确立具体的统计项目实施细则,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认真记录。比如在进行粮食的实际收入时,就必须先对农作物的成本数据进行统计,然后在展开分析。

2.强化农业统计的调查工作

农业统计的内容在近几年来得到充实,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基本情况的统计,还包括对于生产的过程中的损耗、农村的经济利益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统计,加强调查工作。在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明确分工,将管理人员的职责落实到位,同时要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进行统计是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最大化的进行合作,减少统计的成本支出,节约人力、物力。

3.健全农业统计法律法规

健全农业统计的法律法规是开展农业统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不断的健全法律法规,才能使农业统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在进行法律法规的建设时,不仅要建设统计工作开展的规章制度,还要对相关配套的法规进行建设,同时还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4.促进农业统计信息化

现代信息化进程加快,在开展农业统计工作时,要加强现代化的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统计,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管理,高效管理。在开展统计工作时,尽可能的利用现代技术减少中间干扰环节,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农业统计的方式,推动农业统计方法的创新。

5.扩大农业统计信息的服务范围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统计信息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在进行信息的公布时,由简单的信息供给转变为信息分析、监督,服务的对象有单独为政府和党的经济建设服务变为为社会、公众、企业等服务,帮助农村的经济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数据支持。

6.增强农业统计的透明度

在进行数据公示时,首先要将政府农业统计的流程进行公示,帮助信息使用者能更好的利用信息,减少疑问。同时政府在进行统计数据的公示时,应高提高数据的可靠度,对于可以进行公示的重要信息进行管理,尽可能地将统计的指标、方法进行公示,推动农业统计的透明化、公正化的进程。

四、结语

只有将农业统计的工作具体落实,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才可以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提高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娜.中国农业统计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经统计;农村经济;统计方法

当前,农经统计工作逐渐成为制订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性科学依据。因此,应优化农经统计工作方法,提升农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政府及农业生产之间的协同关系,及时发现和梳理当前农经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建设、统计方法改进上来提升农经统计工作效率。

1农经统计工作的积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农经统计工作是基于农村经济现状,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来反映当地农村经济运行状况,了解和掌握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为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引导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参考。因此,农经统计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1有助于为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农经统计工作实践中,结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单位要求,通过深入当地农村实际,了解相关数据信息,将之作为判断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比如,开展农村农民负担调查与统计工作,来分析当地农村农民负担构成、负担水平及发展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减负政策提供依据。1.2有助于为当地农业经营体制完善拓宽发展途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农业经营体制建设与完善,真正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了解和获得农村农业经营体制信息是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梳理和发现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比如,在农村土地流转调查统计中,通过土地流转给企业的统计数据,来反映土地流转政策的执行情况,再结合这些问题,挖掘相关部门的政策机制是否合理、有效,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路径,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1.3有助于完善和补充国家统计相关数据。农经统计工作是国家统计局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状况的获取渠道,担负着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使命。通过细化和深化农经统计工作,从具体的调查统计工作中来完善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状况、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状况,并未包含在国家统计局的工作内容中,但这些内容又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紧密。因此,需要开展农经统计工作来梳理相关统计工作任务,完善相关数据信息,补充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

2当前农村农经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农村农经统计工作实施现状来看,尽管在统计调查制度建设、统计方法上进行了完善,引入了检验、评估和论证环节。但是,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因人力、物力束缚而影响统计结果真实性、准确性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2.1农经统计制度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当前,在基层开展农经统计调查工作,其管理机制仍以统计部门、各业务科室主管部门协同参与为主。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对相关统计指标、统计要求、统计内容缺乏深入关联性分析,使得交叉、重复统计问题突出,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缺失农经统计长效机制,导致不能及时解决农业调查统计中遇到的问题,也影响了统计记录的有效性。2.2农经统计数据有失准确性。关于农经统计工作的数据,必须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而当前农业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的选择,很容易导致记录数据不准确。比如,一些统计数据不完整、记录不准确、误报率和误填率较高,对统计记录未能引入核算制度,对统计工作方法未进行优化,导致带来统计误差偏多。2.3缺乏完善的农业统计网络。农经统计工作在实施中,往往通过乡镇、村组的分级机制,分段收集和汇总,最后统一填报上缴县区统计局。理论上讲,分段统计有助于充分发挥各统计部门、各农业管理部门的优势,便于提升统计工作效率。但事实上,由于各部门、各业务侧重点不同,对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测算存在差异性,也影响了农经统计资料的全面性。比如,在农业部门基础统计报表统计中,因缺失基层统计网络,未能明确各领域统计记录、数据的关系,使得统计信息难以反映农村经济建设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统计部门、农业部门间的业务差异性,对相关独立的统计记录,因参照标准不同而无法进行有效综合。比如,农作物统计数据因品种、规模、生产方式的不同,无法进行有效整合;各乡镇、村组的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业等基础性数据,无法反映其本地实际情况。

3完善农经统计方法的对策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经济管理

一、农业经济管理简述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还涉及到了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要深入的了解农业,并了解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管理简单的说是以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环境为依据的管理活动。具体的说就是结合当地的市场经济条件以及市场环境,并以国家在经济上的政策方针为指导,确定未来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最重要的对信息化再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要素以及生产资料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不同环节进行计划、决策、控制以及组织协调。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没有适应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的经济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就不尽如意。

1.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没有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观念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现在的管理制度不仅与农业社会结构不相适应、也与快速发展的农业社会不相适应。这种不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使很多的经济管理活动失去了执行力,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农业经济在机制管理上也出现了很多的缺陷,尤其是在相互利益之间的协调上表现明显。

2.农业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的管理缺乏一定的重视

我国的中央领导对于农业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视的,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都明确的显示了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农业人员的重视,导致出现了执行力度差等问题,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不显著。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如:农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没有因经济的发展而随之改变;农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对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认识与要求,造成经济管理制度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度,造成很多政策都没有去贯彻执行;农业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农业管理人员的执政能力较差

农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提高农业人员的执政能力。

三、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不断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转变

随着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已经驶入了新轨道。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开始渗透到农产经济的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经济管理将会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深加工以及农业产品质量与安全,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改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这就要求改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和思维。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改变了各行的发展模式,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将成为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使得信息化开始进人到普通农业经济的各个方面。农业技术的信息化,使得农业科技成果进一步向农业生产力转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经济管理是提高农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农业只有不断我国基层农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的意识,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管理的效率。

农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农业生产和管理以及农业科研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农业管理信息化除了能够服务于农业经济的生产、管理和科研,还可以作为农业经济决策的辅助系统。农业管理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农业经济的重要工具,也能实现农业科技的高效开发。

3.农业经济产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随着农业合作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以及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利用利益政策连接起来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市场化的组织形式得到提高。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农业产品开始标准化生产,农业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产生了一大批优质农业产品生产基地,满足大型企业的生产需求,而且带动了农业经济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增强,农民收入提高。

4.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创新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创新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只有坚持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创新,才能扫清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加强对农业经济的财政支持制度改革,提高对农业经济投人。加强政府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增加对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和保护制度,在中国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实施农业高新农业技术、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农业科技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建设,并相应地推进农村经济制度与农业技术政策创新,这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四、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现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等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结合实际制定出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管理的重视程度

为了使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管理得以加强,农业管理人员必须对农业经济管理予以重视,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对管理工作予以相应的部署。对农业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并让他们知道农业经济的管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2.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的规划是基础、经济的发展是首要、增加收入是关键、管理体制是保障。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为发展中心,并转变管理模式,对农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农业经济制度进行创新,建立一个完善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第一、使农业发展的理念得以改变,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而使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得以转变。第二、通过深加工来转变农产品的形式,拓展销售市场;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第三、让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予以提高、农业的安全能力得以保障、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使农业的竞争力以及农业经济得以增强。

3.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

政府之间要形成一种科学的机制,该机制能有效的调解处理矛盾、协调利益、保障权益、表达诉求,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得以统筹与协调,从而让人民内部的矛盾得以妥善处理,也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以快速的纠正。同时政府部门应强化经济职能和服务职能,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4.建立经济管理队伍

在农业经济的管理中,首要任务就是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培训,为农业的经济发展创造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感较强、政治素质也比较高并勇于创新的农业经济工作队伍。鼓励管理人员去参加各种的培训活动和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让他们的管理水平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

5.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但可以使农业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还能增加产业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五、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

1.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加强政府对科技市场的监督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农业生产总经费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因此,应加大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多渠道筹措资金,使我国农业科研再上新的台阶。提高农业生产力,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科技,应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活动为国家的公益事业,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农业科研、农技推广投入的最低增长幅度,建立一套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投资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制,确保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高于各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加强政府对科技市场的监督,实行规范有序运作。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国内外农业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加强对执法的监督,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出现的假冒伪劣农业技术和信息以及不规范交易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为农户采用科技成果创造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

2.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并给予政策保障。可选择农业科技、教育人才较为密集的区域创造适合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使知识和资本对接,加快孵化、培育或引进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从而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特别要重视对懂得农业高科技、企业管理、市场开发和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不懈地抓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逐步深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最终体现在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力上。目前,当务之急是着力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制,采取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加强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努力提高农民学、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培育具有现代农业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的农民群体,培养一大批各类农业技术带头人,形成以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主体的农业人力资源结构和人才优势,推动农业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4.深化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

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制度”能把生产咨询行为转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创业,把干部的“被动”锻炼转为主动发展,使广大科技干部的潜力和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要进一步明确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建立服务承诺公示牌,加大对具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派驻力度,通过深化制度创新和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

5.加强农技110建设

要通过成立农技110机构,开通农技110咨询电话,建立农技110信息网络,聘请专家实行无假日工作制,开展“坐诊”与“出诊”服务,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各方面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接受农民的政策、技术和信息咨询,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在农技方面的急难问题,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物资。要通过现场咨询、实地指导、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发放资料,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服务指导和推动基层农技推广活动,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产品的流通。这样,可以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

六、结束语

加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充分开发农业经济资源,调整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提高科技成果的改变,并且改善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卫江.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前沿问题与资助方向[J].时代经贸,2012.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特性;农村经济;重要性

一、农村公路的特性

1.公共物品特性。

农村公路的受益范围主要是县域、乡镇范围内的居民,为他们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所以农村公路又属于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因此农村公路是具有全

国性公共物品特性的地方性公共物品或社区性公共物品。

2.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主体投资性。农村公路不像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那样,从投资者那里吸取资金,建成通车后通过设站收费来收回投资。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的公共物品,提供的是公共服务,不可能通过征收道路使用费来收回投资,即使征收所得的费用也仅能做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费。这就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财政资金,确保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

3.修建方式灵活、规模大、范围广。农村公路处在地域辽阔的农村地区,涉及到乡(镇)、村及其企业的直接受益,易于筹集资金和劳务,修建方式灵活、规模大、范围广。2011年,全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号角吹响,在2月10日召开的全国农村公路工作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预测,“十二五”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将逾2000亿元,超过“十一五”投资力度,中国2011年将投资300亿建设农村公路。

4.路径分配简单里程短。农村公路运输因农户是固定的,运输市场包涵的运输对象也基本是固定的,因此受运输环境的影响小。同时,因农户可自行承担装卸,保管和交付等部分作业而简化了运输环节运输流向基本上都是以村为中心的短途往返运输,物资运输里程短,路径分配简单,随意性强。二、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公路运输是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农民的正常出行和农产品的正常运输都是需要公路来保障的,因此,农村公路的发展对于保证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必然也是离不开公路的,

二、公路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改善投资环境,打破农村封闭现状。加强农村的公路建设水平,必然会改善农村的交通运输条件,这样就可以打破广大农村自然封闭的现状,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可以运往城市中销售,也可以使得更多的开发商和开发公司进入到农村进行投资发展,从而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

在以前的农村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道路条件的不便,造成了农村大量的农产品和其他农作物都无法运出到城市中去,这样农民们只能守着这些产品过日子;此外,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开发商们也不愿意到交通条件较差的农村进行土地、水电以及矿产等资源的开采,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农村的各种资源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进而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公路的建设,无疑会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农村中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农作物可以运往城市进行销售,而城市中的先进设备和产品等也可以运往农村中帮助农民进行生产工作,此外,农村中蕴藏的大量土地、水电等资源也会吸引更多的开发商进入到农村中进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了改善了农村的自然封闭状态,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以前,农民要想参加农生产以外的就业来增加收入就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离开家乡进城打工,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后,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农民工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家里的老人小孩无人照顾等。因此,背井离乡的进城打工对农民来说也不是一个好的就业方式。

其实,当农村的公路建设水平提高后,农民们完全可以打破旧的思维方式,用新的就业平台来扩大农民的就业和增加农民的收入。具体来说,农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增加就业的机会和岗位:一是加强招商引资,拉动开发商进入到农村中来投资开发,一旦开发商在农村中进行建厂生产后,这样农民们就可以在家门口参加工作,而不用再背井离乡;二是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进一步丰富农村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农家特色以及农村绿色食品等功能,在农村中以农家乐的形式来吸引城市里人们来消费,这样农民们就可以在家中开展旅游、餐饮服务业;三是加强引进新的农生产技术和设备,抛弃传统的农生产观念,利用农村现有的土地和水电等资源来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这样农民们就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来提高经济收入。

因此,加强农村的公路建设对于推动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提高了,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就跟着提升了。

3.加强农村对外交流,加快农村信息传播。过去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所有的文化传播机构都主要分布在各大城市中,因此,媒体关注的焦点和信息传播的市场也都集中在城市中,这就造成了占全国大部分人数的农民们不受媒体的关注,而且信息在农村中的传播覆盖程度和传播内容都远远不及城市。

当农村的公路建设情况改善了之后,农村的交通道路便利了,农民的经济水平也提高了,因此农村的对外交流和信息传播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没有对外交流、没有新信息的传播,农村的农民们只能封闭的生活,他们没有新的知识和技术,所以就很难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因此,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对他们来说就更是天方夜谭。然而,随着新信息的传播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这种情况也在逐步改善,农民们可以通过新技术和借鉴其他地方的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或者是通过接受一些专业的技术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进而来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

4.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道路和交通运输也变得更加便利,因此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开始减小。当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之后,他们便开始注重物质文化生活,逐渐向城市人们的生活靠近。农民们可以借助便利的交通进入到城市中进行购物和学习,并且不断的将城市中的先进物质引入到农村中,此外,城市中的一些商家也可以方便的进入到农村中进行运营,这样不但会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同时也会在农村中逐渐形成小的商业中心,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从而使得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三、结束语

总之,农村地区能否得到良好发展,农民生活是否富裕,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农村公路作为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改善

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等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1篇9

1.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惟有农田水利还处于工程破旧、技术落后、管理薄弱阶段。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农田水利要现代化。

1.2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农民饮水问题农田水利涉及农民饮水、乡镇供水、农村防洪安全、农村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现在,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及水库治理正在进行之中;涉及农村防洪安全的全国5万条中小河流治理尚未提到议事日程;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亟待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与利用以及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尚未提到议事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水的问题任重道远。

1.3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村劳力外出打工多、劳力缺乏,靠农民投工投劳、集资兴修农田水利已成为一种负担。如果采取国家加大投入,依靠机械化、专业化队伍进行施工,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农民负担,而且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够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

1.4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量大面广,除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外,还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塑料管材和防渗衬砌等建筑材料;全国农田灌排机电设备有一半左右需要更新改造,需要数百万台(套)机电设备;农村需要大量的供水及水处理设备;农田水利建设如实现机械化、专业化施工,需要配备数百万台各类小型施工机械。以上粗略估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可直接、间接拉动内需数万亿元以上。

2.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陈旧、效益下降严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难以为继。

2.2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的农田水利投入发展机制亟待改变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加上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力缺乏,农民对兴修公共农田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随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广泛采用水泥、钢材、塑料管材及施工逐步机械化、专业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真正需要农民投工投劳做辅助劳动的比例大幅下降。

2.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一直不足,尤其是近几年,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也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要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就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

2.4管理薄弱,运行困难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用水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管理单位征收费用困难,工程正常营运困难,影响效益的发挥。

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建议

3.1要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位置需要认识到农业是基础,而农田水利建设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应把这方面工作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3.2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要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力,不仅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还要想办法通过政策引导,吸收社会资金,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通过改革,特别是部分产权制度的改革,引入商业模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农田水利建设。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篇10

关键词:农村;能源建设;经济发展;关系

1农村能源的概念

在中国,农村能源具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基于能源角度,农村能源指的是基于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就地开采可以使用的能源,这些能源包含了石油,煤炭,核能以及天然气等一些能源,同时还有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以及风能等一些自然性能源。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生物能源。基于当前的发展来观察,一些非常规能源尚且不可以大规模使用,将这些能源称作补充能源或者说辅助能源。基于经济角度来讲,对于农村能源的建设包含有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同时还有能源的具体利用问题等。

2农村能源的特征和分类

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能源种类数目比较大,并且分布也较为广泛,这些能源可以再生。基于能源种类数目来看,不但包含有生物能源,例如说生物质能以及非生物性能源,同时还有地下能源,例如说地热能等。基于分布范围来讲,在我国地区到处都存在着一些可利用能源,分布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各地区能源分布得不平衡,因此呈现出地域性。并且,能源具有不稳定性以及间歇性,能源之所以具备这些特性,是因为能源受到了该地区自然条件以及地域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开采的过程里,一定要注重多能互补。生物质能源以及自然能源均是可再生能源,这种能源是消耗不完的,并且对环境无污染,例如说太阳能。基于能源互换层次来讲,例如说可以将太阳能置换成生物质能,而水能则可以被置换成机械能。农村地区的能源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常规性能源,这种能源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其中可再生能源有水能与电能等,而不可再生能源包含了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等。二,非常规性能源,这种能源包含了一些传统能源,例如说畜粪以及秸秆等,另外还有太阳能与风能等一些能源。

3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同时为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做好了铺垫。但是,农村设施的改善及时地满足了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条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对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则会带动农村的能源建设速度,反之,则会阻碍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发展。不仅如此,能源发展速度和消费速度是一种正比例关系,能源消费水映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伴随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我国能源的消费量会慢慢减少。

4农村经济发展对能源建设的要求

通常来讲,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数量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基于某种时空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关系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首先,农村地区对能源数量的需求增长速度比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慢快;其次,农村地区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一样;最后,农村地区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慢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一类情况往往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开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水平较低,管理技术落后,并且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比较高。第二类情况往往会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间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使得他们对能源数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最后一类情况往往是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期,在这个时期里,农村地区的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并且管理技术也有了巨大地更新,而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也降低了不少,所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不需要增长能源需求的数量,甚至有可能会减少。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能源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同类甚至同类的不同产品均有可能会出现质量差异;假如能源产品的质量提升了,那么它们的利用率也就会提升,进而会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当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时,那么就会对能源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带动了各领域的发展,所以加快了农村地区能源需求数量的提升。

5农村能源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不但包含了开发使用,同时还有节能以及服务工作方面。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能源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地物质保障,使得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性发展。第二,能源作为农产品结构的一个构成要素,基于本质来讲,农业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能量转化过程。第三,能源建设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确保农村发展保持着平衡态势。第四,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第五,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劳动生产效率。第六,推动了农村生产技术的更新。

参考文献

[1]王革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能源建设的关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1991,03:25-30.

[2]楼洪志,王仲淼.加快农村能源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S1:32-36.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篇11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措施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1.1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未来发展中,加快建设新农村,必然要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具体来说,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首先需要加快建设农业生产活动的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中,主要是依靠农民劳动力实现生产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生产活动现代化发展,运用机械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有效提高生产力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其次,实现农业生产深加工,借助现代农业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性。同时,农业生产深加工,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内容的多样化,拓宽农业经济发展渠道。农业经济管理需要适应经济多样化发展趋势,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促进农业经济长远发展。

1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是农业经济发展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对农业生产、经营等各项经济活动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同时,还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分析市场变化数据,明确农业市场变化趋势,对农民农业生产安排做出合理指导,促使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符合时展趋势,是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1.3农业经济管理市场化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市场化是必然的,因此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农业经济管理必须市场化。实现市场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是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融入市场中,利用市场法则实现优胜劣汰,进市场与农产品双向满足,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整体的优质、快速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市场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快速融入市场,既可以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可以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材料来源,实现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一体化。

2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22.1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农村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就农村居民而言,其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多是依靠外出务工、个体经营等方式,依靠农业生产的相对较少。同时,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应当重视起来,共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呈现出了较大的劣势,最为主要的就是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2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陈旧

一方面,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仍然是采用人工管理为主,例如,通过人工记录生产数据等,造成管理模式陈旧。当前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不高,其覆盖范围也十分狭窄,造成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能实现创新,管理效率不高,制约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农村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设施,然而由于受到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或其他等一些原因,导致设备利用率低,实际管理方式仍旧是以人工为主,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难以实现真正的创新。

22.3农业经济管理认识不足

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其管理认识不足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原因。当前,很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到有效管理措施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能及时转变管理观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效用的发挥,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

3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措施

33.1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的必然措施。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改革完善的过程中,需要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农村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具体来说,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首先需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农业经济结构,从而以此制定符合发展要求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其次,农业经济管理需要重视提升农产品价值,通过完善制度管理,加快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促进农产品销量,打开市场,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3.2实现规模化农业管理,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力度

农村农业生产较为集中,当前在新农村农业经济建设中,很多农村已经实现了集体化生产。集体化生产便于整体的机械化操作,以及集中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而当前农业经济管理重点,是加快集体化生产向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管理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促进农业经济市场化,适应当前时展的需求。同时,规模化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民提供了更稳定的农产品销路,极大的促进其农业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提高规模化农业管理有效性,必然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从技术角度给予农业经济管理最大的支持。例如,引进农业经济管理系统,实现对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从而为管理人员预测农产品市场趋势,对农业生产进行市场评估和科学指导,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3.3加快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农业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环境等对农业经济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对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培养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首先需要加强现已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技术与职业素养的培训,加快其转变管理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的管理理念,以及适应其发展的管理技能。其次,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尤其是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从而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管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借鉴相关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

农村经济建设范文篇1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城市的发展在不断加速,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就应该全面引入农村,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至于过分落后于城市,从而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文章阐述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农村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就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农村经济发展;作用

一、引言

如今我国各地区的贫富差距仍然较大,一些农村可能还在温饱阶段,而我们的社会已经不满足于小康社会,已经逐步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型,这样发展的严重不均衡,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落后。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民对于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农村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缩小贫富差距,而且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推动力。中国农业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信息化的道路。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为了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农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促进农业增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还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推进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促使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方式的改变。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农民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关于农业生产的各种信息与技术。农业信息扩大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使他们不再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抵制消费,而是由注重物质文化生活的消费,向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转移。

(三)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捕捉信息的渠道很多,信息化的建设就是信息来源的渠道之一,没有信息化的建设,到达农村的信息就是迟缓的、过时的,农民就无法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就无法掌握经济市场,和生产经营的主动权。如此农民就会丧失机遇,陷于被动,从而遭受经济损失。如果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就能快速抓住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的农业生产创造条件。农业信息化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以及为他们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方法。

(四)有助于促进农民走进社会市场

以前农村的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销,没有与社会市场连接,缺乏市场信息观念。对于社会市场信息不灵通,导致价格制定不合理,造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大起大落。但是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民不再盲目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了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加快了农业的全面发展。

(五)有利于推动农村农业的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现在农业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农业信息化也被普遍运用于农业生产。农业信息技术的出现,带给了农民一种新的体验,这种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农民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弥补了原先农民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的缺乏。它促进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之路。

三、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阻碍

(一)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保证,完善的基本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我国一些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缓慢,就是因为基本物质条件太差,比如道路交通不完善,交通网络结构单一,水、电、通讯不健全等,这些都是导致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低下,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农村之前,不少地方的农民都是依靠传统的耕耘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传统工具,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三)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作为我国资源的宝库,农村具有较强的潜在资源优势。但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资源的开发力度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因此造成了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从而无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村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低

我国农村普遍现象是农村较为封闭,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也难以引入,农村市场无法与外部市场接触,农村产生的经济难以推动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这些问题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农业信息化的到来,解决了这些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从而加快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四、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农业信息化可以实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在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我国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如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重点关注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的实施不可避免。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农业生产各方面的条件和机制都不够完善,而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逐渐缩小贫富差距,让农村的经济发展一步步走上正轨,改善农民生活,从而逐渐实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二)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农民收入

我国的传统农业模式正在慢慢转向信息化农业模式。以往农村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落后,使得自然灾害容易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农业信息化的引入,改善了农业就业结构。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农业信息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效的避免了自然灾害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在农业信息化的带动下,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了。另一方面,从整个社会来说,农业信息化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效率提高了,所得到的回报也就更多。农民收入的提高也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业信息化减少了市场交易的风险。农业信息化结合了生产、分配、消费等各个方面,它连接了买卖市场,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了交易费用,也避免了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纠纷,从而提高了农民收入。二是促进了农业经营模式的改善。以前农民都是通过自身的经验来生产产品,经营管理也没有系统的方式。然而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向农民传输科学知识以及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使他们的经营管理规范化,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的解决农村信息落后的问题,信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业生产技术传递给农民,使农业生产科技得到发展和推广。

(三)农业信息化可以发展农村的市场经济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成本高,投入大,效率低,科技含量低,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消费观念低下,相对落后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制约着农村市场的经济发展。农村生产的产品量大时,即使低于城市多倍的价格销售,仍然解决不了大量积压产品,农村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使得产品没有销路是农村市场经济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我国在几十年的农村改革中,农村市场经济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让农民进一步了解了社会的需求,供求走势,价格行情等,有效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四)农业信息化可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信息化有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让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逐渐拉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以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途径

(一)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矛盾,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资金支持,农民对农业信息化难以信服,特别是一些思想封闭,技术落后的农村。没有政府扶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就会像一盘散沙,没有企业化经营的管理人员,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农业信息化要真正地走进农村并被作用于农业生产等方面是很难的。

(二)需要培养农村信息人才,以此来推广农业信息化的应用

原本农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他们因为农村的落后、种种因素和不利条件而无法接收良好的教育,这些原因使得农村人才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农业信息化对农民生活有诸多的好处,农民无法把它运用到生产农业事业中,那么农业信息化只是一场空谈。所以培养农村信息人才极其重要,有了这些专业的信息人才,农业信息化才能发挥它最大作用,农民也才会因此而受益。培养农村信息人才不仅是为了传播农业信息化的功能,也是为了激励农民工提高信息意识,自觉的关注信息和利用信息,培养他们使用信息的习惯和调动他们依靠信息的积极性。

六、结语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实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但是只有坚定不移的走农业信息化的道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才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相信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下一定会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张亚娥单位: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刘志民,王树进,倪浩.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2006(01).

[2]隋艳颖.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J].北方经济,2008(0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线上教学衔接计划和措施范例(12篇)

    - 阅0

    线上教学衔接计划和措施范文1篇1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它的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本年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要继.....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范例(12

    - 阅0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范文1篇1关键词:电力工程公司财务成本控制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市场中兴起了诸多行业,与此同时,电力施工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面对如此激烈的.....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