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问题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监管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其安全性一直都深受个人和社会的关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饮食文化的日益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下热门话题。近年来,我国食品问题不断暴露,无论公众还是国家对食品的安全都非常重视。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再到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以及最近的毒薯条和牛肉膏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目前问题食品源头污染越来越突出。这其中与我国的国情有关,我们食用的食品原料都是由两亿多农户以分散的方式生产,所以有组织的农民非常少,以及我们国家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再加上市场利益的驱动,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及红心鸭蛋事件的发生等等。

二、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不断曝光,涉及到食物中的方方面面,馒头中的增白剂,餐饮中的增味剂,地沟油,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剂,蔬菜的农药,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有些食品的苏丹红,海鲜中的线虫病,还有瘦肉精、三无产品。另外,还发现市场上一些绿豆芽含有氮化肥;一些色泽好看的菜梗是用氨水腌制出来的。可见,现在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同时也暴露出的食品问题呈现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三、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过去检测食品是否安全,只是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来执行。而现在更要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使用、非食用油的使用等等来监管。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监管部门没有监管到位,很多时候做得都是表面工作,一般在食品安全事故前以及事故发生之后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或者本身在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能设置方面存在“真空”状态,从而不能有效的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事故频发。

第二,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还不成熟,这就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像三鹿奶粉事件所影射出的是食品所遭受的化学污染,由于非法使用添加剂,使得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的含量明显的高,这就由于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执行和操作过程中,各个部门在监管的过程中,大都适用本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且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势必会造成监管的混乱,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

第三,消费者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消费者自身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辨别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搜索成本很高,要耗费很大的时间,金钱。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往往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另一方面我国关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体系还没有建立,对食品安全的信息的公布与传播具有滞后性。例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丰台区已经连续发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64人。据调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饪者未将扁豆煮熟、炒熟。其实像扁豆、豌豆、四季豆这三种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对它们加热不完全就被人们食用,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人们在炒菜时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情的发生。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第一,以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为契机,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尽快制定并出台《食品安全法》,使其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确立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指导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要求工商部门在进行企业登记的时候,必需按照法定的程序,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处理,对申请核准登记方的资质和条件进行核实,对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才准予登记,颁发营业执照。同时,食品质检部门要随时对食品企业进行随机抽检,如实汇报,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第三,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坚决避免不符合条件的食品企业进入市场。

第四,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参考文献:

[1]李震海,《食品安全法》的不足与完善坛〔J〕,2009.(6).

[2]高阳,杨薇等.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

[3]杨洁彬,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影响因素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60-02

食品的安全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命质量与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目前,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来详细探究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并提出相关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

1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1.1环境污染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种新鲜事物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堪忧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等问题,从源头上就对食品的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样,对日常的食物也造成很大的影响,人们在食用了这些食物后,很有可能会引起过敏、中毒等不良反应。环境污染问题,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外,很多食品生产作坊的生产环境都不达标,细菌或污染滋生,对食品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很多生产企业的规范机制都不健全,对食品的检验检能力都不到位,对于一些农产品的生产,食品安全事故主要来自于农药和污水灌溉、牲畜的粪便污染等因素,由于植物的根茎会直接吸收污水等有害物质,食物中就会蓄积有害物质,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

1.2化学产品

食品生产公司以及销售商的最终利益是为了谋取最大的利益,因此,在食品的生产环节以及销售环节,商家会使用很多的化学产品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譬如,利用化学产品喷洒在水果和蔬菜的表面,让这些食品从外形来看,更加鲜亮、诱人,化学产品会改善食品的外表和口感,但是,却对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埋下了祸根。

在食物的生产或种植过程中,为了增加产量或者净含量,使用化学产品,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便容易引起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食物的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食物添加剂等,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商家为了牟取暴利,违规使用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物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另外,使用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化学溶剂残留对食品本身的安全及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对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1.3生物污染

在食物的贮藏和保存环节,生物污染容易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食品保存必须经过严格的操作与控制,否则食品的有效保质期会大大缩短,如果没有进行严密的贮藏和保存技术,空气和水分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就会进入到食品中,不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引发传染疾病,对食品安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1.4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到位

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风险与食品检测手段、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还包括一些检测的手段、检测设备或仪器是否先进科学,都有很大的联系。目前,国内的检测机构中食品的检测技术和仪器的先进度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食品的生物性以及化学性危害的检验与评估做的不到位,尤其是一些新型食品,其使用的添加剂,包装材料的评估远远不够,就像典型的“苏丹红”事件,很久以前,我国就规定过禁止在食物中使用苏丹红,但是,实际上,很多质检单位的苏丹红检测水平根本不到位,更甚者,有的质检单位根本没有苏丹红的检测仪器。

2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措施

2.1减少添加剂的使用,提高食物生产质量

在食物的生产过程中,规范生产操作,严格按照国家的食品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或者是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寻求健康的、无害的替代原材料。譬如,甜味剂可以使用“三氯蔗糖”,由于三氯蔗糖具有优良的性能,其热量值为零,且不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它是一种强力甜味剂,但是却不会引起龋齿,三氯蔗糖的性质也十分稳定。目前,在所有的甜味剂中,三氯蔗糖是安全性最高的一种。减少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食物的生产质量

2.2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食品检测

针对食品安全事故的现状,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规和制度,制定食品安全法律和食品质量的参照标准,为食品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销售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加强检测力度,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监测设备,提高检验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使食品安全的检测逐步趋于标准化、科学化。

2.3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维权意识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知情权、选择权处于劣势,加上一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或生活习惯,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经常对自己所买的食物和产品不了解,生产厂商、加工者或销售渠道更无从谈起,消费者在这种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不合格的产品或是有害产品的可能性就很大。在市场机制下,很多销售商会搞一些销售活动,比如以“买几送几”的形式向消费者销售一些产品,很多消费者也奔着“划算”、“优惠”甚至“捡便宜”的心理进行采购,在遇到这样的促销活动时,消费者需要保持足够清醒和理智的头脑,对食品的化学成分、保质期等进行仔细的研究、查看,平时,消费者要多增长一些健康常识,并加强消费权利与利益维护方面的学习,这样也是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3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质量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环境污染和生物污染,以及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化学产品的使用,严重影响了食品的安全,因此,需要积极采取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减少添加剂的使用,提高食物生产质量,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食品检测,另一方面,要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维权意识。使食品安全生产和安全销售更加完善,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志刚,王启魁,吴柳云等.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基于21个省市城乡居民的问卷调查[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11-14,21.

[2]牟朝丽,陈锦屏.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探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6):13-15.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实践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由于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违用滥用所致。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各环节实施全程管理和监控,而实验室检测很难及时全面地监控各环节食品安全,因而快速、方便、准确、灵敏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1]。国家新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要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2]。在此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的食品相关专业开设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专业,它是一门必修的职业技术课。对应的职业岗位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员,工作地点包括大型超市、大中型农产品物流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酒店及学校的食堂等。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往往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课时较少;②该课程的设置时间比较随意,可开设在高职生第2、3、4学期。实际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应开设在学生学习常规的理化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后,这样可使学生对检测原理和方法更容易理解。因为大多数检测药品比较昂贵,也限制了一些检测项目的开设。另外,教学班级人数一般在40人以上,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从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

1教学条件改革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强调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一些内容仍然是在传统教室中通过教师讲解来实现的,这样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一体化。由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依赖动手操作才能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1.1可实现理实一体的实验室

快速检测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因此要求实验室尽量简化。实验台最好为方形,台上不要放架子,可容纳3~4人。一些必需的玻璃器皿可以放在台下的柜子里。实验室要配有投影机和多媒体播放系统。同时,实验室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因为有些实验会用到挥发性有毒有害药品。

1.2小班化实践操作教学

大班教学很难使每一个学生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因而在具体技能操作课上应采用小班化教学。一般每组2~3人,使每个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资源有限,只能大班上课,可在实践课上多配备一个指导教师,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实训中出现的问题。

1.3配备适宜数量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

快速检测仪的检测原理同分光光度计,不同之处在于快速检测仪配有内置的标准曲线软件,每次实验只要做1个空白和1个样品,根据样品检测到的吸光度值,仪器会自动计算出样品中该指标成分的准确浓度,有的仪器也会有国标可供查阅,只要进行比对即可确定是否超标或达标[3]。一般每台仪器设置一个空白,先做空白试验,再进行样品检测。因为样品比色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操作速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2~3组使用1台仪器比较适合。如果多人使用同一台仪器,可能会出现有些样品的比色时间过长,影响试验结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改革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兽药残留等化学性危害、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及非法添加或掺假等。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兽药残留快速检测、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快速检测、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快速检测、重金属的快速检测、劣质和掺假食品的快速检测、生物毒素快速检测和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8个教学情境,并提出每个情境需要培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通过快速检测项目来完成实训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4]。

3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讲授,而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却只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不能积极思考问题;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轻视职业能力与素质以及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5]。

3.1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对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的学生而言,由于没有开设食品安全课程,因而很多情境中都需要补充相关食品安全的背景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十分枯燥。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程开始时就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情境的导学。每次课前提前1周给学生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寻找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并就相关知识点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讲解PPT,进行导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学生制作的PPT教师需要课前当面指导修改,修改后才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听课的同学要在导学小组同学讲解结束后对一些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而导学的小组负责回答提问。这样听课的学生会带着问题认真倾听,导学的同学更需要认真准备,才能回答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导学结束后要进行必要评价,并解释有些学生讲解不到位的知识,补充一些遗漏的重要知识点。学生的导学和课堂提问都计算在形成性考核中。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自己寻找问题,查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在PPT讲解过程中学生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2带领学生小组参加预备实验,以生带教

每次实训操作前带领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预备实验。预备实验时教师会发现问题,如学生操作不规范、仪器使用问题及实训药品问题等,有时还可能出现时间不够等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调整,避免类似问题出现在实际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做过预备实验的同学在正式上课时可以配合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做教师的小助手,操作时分配到不同小组给其他学生提供指导。杜磊[5]研究表明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效果比教师教学生更好,这样也可以减轻教师上课的压力,在实际教学中实训课上教师十分辛苦,学生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请教教师,教师常常不能兼顾所有学生。

3.3以真实的检测项目为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次的实训任务都是真实的食品检测任务,有些检测项目的样品由学生自己到市场进行抽样购买,餐具中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项目让学生担任安全检验员到学校食堂进行抽样并完成检测和出具报告,学生通过职业体验认识到职业的神圣感及技能操作的重要性,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3.4简化实训任务工单,并进行面批

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工单,并配有实训指导书,有些内容在实训前预习时就已经布置学生完成。实训完成后只要填好检验报告单就可以上交教师批改,教师在学生实训任务结束后在课堂上就逐个批改,指导学生写检测报告的方法。

3.5通过PDCA的学习过程,逐步提升操作技能

每次实训过程包括实训前计划制定和任务安排(plan)、实训操作(do)、结果检查(check)和调整(action)。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同一个产品不同学生检测到不同的结果(有些结论可能合格,有些结论可能不合格),一般在结果出来后教师需要召集学生进行讨论反思,考察学生实验执行情况,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操作[6-7]。必要时让学生重新做一次来验证检测结果是否具有重复性。通过反复实践,学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教师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可以熟练掌握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以便于指导今后的教学。

3.6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毕业实习,以研促教

专业教师在科研上分别承担了食品加工、检测、贮藏保鲜等方向的科研项目。每年每位教师都会吸收部分学生来参加自己的科研团队,教师一般带领高年级学生进行科研,完成毕业实习,而刚进实验室的低年级同学则作为高年级同学的助手,通过传帮带,高年级学生可指导低年级学生快速进入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具体教学中,这些毕业实习的学生还可以在实训课上担任指导教师。这样既能以科研带动教学,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8]。

4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法的实施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的变化,教学评价的中心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评价过程转变,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完善[9]。该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期终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期终结果性考核占40%,过程性考核占60%;期终考核采用实践技能考核的形式。一般采用实验室现场操作,具体考核项目2~3个,操作难度差别不大,具体由抽签决定。情境化教学的进程分项目考评,考评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导学、平时课堂表现、任务工单等及在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实训态度、实训值日等表现。考评时小组和个人成绩相结合,并考虑学生的团队合作、责任心、主动性、书面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职业素养。实践技能考核的项目、标准和要求事先公示给学生。从学生的期末考核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考核项目的快速检测,且检测结果相对可信,稳定性较好。

5结语

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食品安全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几年的建设,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也已经基本完成,实训条件也有明显改善,学生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有了稳步提升。该研究来源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与实践,实用性很强,可适用于高职院校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静,王淼.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2):42-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A].2009.

[3]魏士刚.便携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的研制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06.

[4]翟培,韩晋辉.高职餐饮食品安全专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2):723-727.

[5]杜磊.“学生教学生,学教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9):78.

[6]敖常伟,凌敏,林杨.《食品安全与卫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2):109-110,114.

[7]贾先文.基于3PBL理论的美国“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新范式及其启示[J].武陵学刊,2016,41(6):116-121.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特点的分析,介绍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问题的提出

危险化学品由于其自身的危害性,使得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其涉及面广.危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环境污染,危害极其严重。为了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中存在的容易引发事故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工作。

2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特点

危险化学品一般都是工业原料或产品,因为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在接触和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以免发生事故,造成危害。危险化学品运输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主要特点为:

一是品类多,性质各不相同。按照危险货物的危险性,《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将危险品分为9类共22项。现有的近3000种危险货物和每年不断新增加的危险品,各有各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二是危险性大。危险货物在道路运输和仓储中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产生的事故不仅使相关企业受到损失,还会对公众安全与环境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备受关注。

三是运输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规定多。危险品运输除须遵守道路货物运输共同的规章.还要遵守许多特殊规定。比如,联合国颁布的《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和《国际公路运输危险货物协议》等;我国制定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标准,如《危险货物运输保障通用技术条件》等;行业规定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标准,如《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等。

四是专业性强。危险品运输除了满足一般货物的运输条件,还要根据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满足特殊的运输条件。在这方面,国家有专门的规定和限制。比如业务转营,国家规定只有符合规定资质并办理相关手续的经营者才能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业务;比如车辆专用,交通部的《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和《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对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技术状况和设施作了特别的规定;再如包括驾驶员、押运员和装卸人员等必须掌握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

3影响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因素

3.1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确定

法律法规及标准包括专项整治内容的制定,其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品名及分类、包装及标志、车辆等级及设备标准、运输管理规定、运输规则以及对相关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等,其目的是使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体系。

3.2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执行

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安全管理是否完备,运行是否畅通,管理命令是否能够通达表现出来,是否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经营部门、运输车辆、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其执行情况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起着重要作用,法律法规及标准的严格执行可以把好安全的源头关。

3.3动态安全监控水平

针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灾难的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行动,主要包括救灾、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几个步骤与环节。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动态安全监控体系,才能把各类灾害应急以及应急过程中的逐个环节联系组织起来,实现有效控制事态,减少事故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后恢复这3个目标。

3.4人员操作失误

人员操作失误与人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敬业精神、情感以及人的生理心理状祝有关。从业人员对所装运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点常识都没有,一旦货物发生泄露或引起火灾等事故,他们就不知如何处置,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态扩大。同时,道路环境状况也会影响到操作失误的频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有助于减少人员的操作失误频率

3.5人员违章情况

在整个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过程中,人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从业人员对危险化学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很少,有的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违章运输,甚至非法运输;还有些驾驶员,押运员责任心和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他们对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的规定缺乏了解,疲劳驾驶,育口开快车,强行会车,超车,过铁路交叉口、桥梁,涵洞时不减速,还有的酒后驾车,这些都极容易引起撞车、翻车事故。还有的装卸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野蛮装卸,不按规定装卸,都容易导致事故发生,造成灾难。

3.6应急救援能力

由于交通事故的影响使得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快速,有序、高效的事故应急救援行动是减少事故损失、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应急救援是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一个重要环节,快速、敏捷、高效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在事故抢险救援工作中,消防部门是主力军,公安、交警、交管部门是主要的配合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保证

3.7危险化学品的本质属性

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直接影响到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具有毒性或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可能直接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和环境污染。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决定着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及破坏程度。

3.8包装及设备情况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事故不断增加,要针对不同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选择合格的包装容器。如设备质量达不到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防爆炸、防火灾、防雷击、防污染等设施不齐全、不合理,维护管理不落实等;设备老化、带故障运行,都会加大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几率。

3.9车辆性能水平

车辆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车辆自身状况的好坏和采用的安全科技的含量等因素对运输的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状况不好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导致事故发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根本途径

3.(0道路基础设施水平

道路设施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防护设施、照明设施、停车设施,其他沿线相关设施及绿化等。危险化学品禁止通行标志不完善,也是导致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在危险路段要设计防撞护栏等。

3.(I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主要涉及道路周边环境(居民、商业布点、其他设施等)、白然地理条件,交通流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果道路周边居民多、交通流量大,遇到恶劣的雨、雪、团雾等天气,就必然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产生严重的伤亡后果。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篇5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家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生产安全要进行重视。安全生产能够对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保证,同时也能保证生产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人们的重视,说明人们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建设中对安全生产问题进行重视,是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同时,也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有很大促进作用。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要做到依法办事,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企业生产进行约束。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以来,安全管理制度得到了落实,而且,对很多的事故隐患可以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防范措施方面也能进行健全。危险化学品的重大事故发生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十分必要。由于危险化学品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安全生产的时候,要做的工作非常多。

1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及安全管理重要性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非常多,其中包括爆炸品、液化气体、易燃液体、自然物品以及遇湿易燃物品,有机过氧化物和有毒以及具有腐蚀性的物品。危险化学品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流程非常长,而且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产品形式,这些不同类型的产品都具有一定危险性。危险化学品存在的形式非常多样,而且,各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使用的设备都是密闭的,而且,经常会出现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生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出现泄漏的问题,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储存、装卸以及运输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影响因素,化工行业出现事故的情况非常常见,对此,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化学危险品的生产进行重视。化学危险品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事故的出现无论大小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化学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特点,很多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往往没有任何的预兆,并且,很多事故在发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表现,但是,由于人们的大意,往往导致了更大的危害出现。危险化学品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进行处理的时候非常的困难,这样也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将长期存在。危险化学品导致的危害非常严重,不仅仅会导致人员的身体情况受到伤害,也会导致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蒙受很大的损失。危险化学品的存在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方便,但是,其在出现危险的时候导致的危害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想对危险化学品进行进行更好的使用,在生产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安全生产。

2危险化学品生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2.1安全第一思想不牢固

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中对安全生产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很多生产企业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重视,这样就导致了在很多的化学生产企业中事故发生的非常频繁。一些对安全生产问题比较重视的企业出现事故的几率非常低。近年来,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问题比较重视,但是,监管力度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的情况,因此,在发生化学品事故的时候,经常存在着没有进行查处的问题,这样也导致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管理问题不重视。

2.2现场管理不到位

安全生产管理意思没有得到提高,使得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一直处于比较混乱的情况,在很多的企业中,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车间都是杂乱不堪的,因此,导致了生产经常处于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防火问题也没有给予重视。生产车间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不能将生产物品进行随意的摆放,这样会导致很多的安全隐患出现,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导致的后果无法预计。

2.3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保障水平较低

很多的生产企业在效益方面非常低,这样就导致了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生产设备老化的问题,同时,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方面也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这样就导致了更多的安全隐患出现。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重视的是经济效益,这样就导致其在生产过程中对很多的问题没有重视,在安全生产设备方面没有进行投入,导致其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3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3.1加强立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的立法工作,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监督管理体制,推进安全生产法,并加强政府的立法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施“科技兴安、科技兴国”战略,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达到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的局面。建议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建立责任事故追究制度。

3.2建立各级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宣传、印发和演练

尽管大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过程中,建立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发生事故后的救援有了一定的应急措施,但这还远远不够。就整体而言,还应该分级分别建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别是市级和县级整体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反复开展演练。只有这样,预案才能起到预案的作用,否则只能仅是形式和字面上的预案而已。

3.3对企业安全生产建立风险抵押金制度

为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要真正形成第一责任人制度,从外地和过来的经验中可知,安全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企业等层层建立风险抵押金制度,可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经济的杠杆可以使人人都能将安全工作放在心上,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4安全设施“三同时”还有加强的必要

《安全生产法》上明确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企业须办理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这部分工作由于刚刚开始,地方领导对其认识都还没有到位,更不用说生产建设单位了。因此,加强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宣传和实施,很有必要。

3.5建立和完善有关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存在事故

隐患的危险源治理的法规和政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登记、摸清底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定期报告制度以及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同时,应创造条件建立市、县两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监控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真正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控、有效监控。

4结束语

经济发展一定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安全事故对人的生命有直接的威胁,因此,生产过程中要对安全问题进行重视。在安全工作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环境,同时,也要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做好安全监督,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维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5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133169

在当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农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里,食品安全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养命之源,无时无刻不能没有,质量安全确保人民健康生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关注的话题。市场上有害农产品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几乎每天的饮食都是在服毒,一些慢性病在你的体内逐渐滋生,不知哪一天会发生一种奇异的病症,夺去你的生命,有害农产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逐渐癌化,一种不知名的细胞想魔怪一样潜伏在体内。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提到有害健康农产品就谈虎色变,惊慌不已。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民生问题以及安定和团结,它是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让人民买的放心、吃的放心,人民才能安心工作,谋求发展,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否认:市场中农产品质量存在很多另人不可想象的问题。

1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存在问题

根据农产品市场分析:近年来,人民呼吁,政府重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环节的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相应的保证。但在采取措施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农产品在土壤中的有害残留物质。在过去农田里都是农家肥,不用考虑污染问题,农产品健康安全营养。此后,农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农业化学肥料投入使用,以及农药的使用,一些有害农药的残留物质存在农产品里面,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建康。农产品在生长成熟中施用的有害物质。在农产品成熟前使用化学添加剂,而且超标问题突出。具体表现在果菜早上市大量使用催生剂和催红等素,为了让农产品早上市,产生超值经济价值,可不利的是造成农产品的口感很差,同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农产品加工时,业也使用国家禁止的添加剂,这样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影响也特别恶劣。农产品在空气、水源中污染的有害残留物质。随着工矿业的发展,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给农产品中重金属超标,的概率也比过去逐步增大了,引起急性中毒,造成慢性健康危害的问题,让人民更加引起重视。

2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措施

2.1建立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无安全隐患

在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同时,必须依靠政府,配合消费者,形成共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系统的完善落实生态农业的体系与精神。在一些工业区实施生态农业,就要工业与农业协调配合,既要发挥工业的优势又要实施生态农业,以农辅助带动农产品的生产,深化农业标准化意识,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地方气候适应农作物的生长,种植品种,种植作物带,搞好优良发展。在种植农产品的同时提前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并有一套完整的检测、追溯、流通、评估、预警、准入等体系。

2.2根据农产品质量隐患现状,制定确实有安全防患措施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篇7

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和做法

根据总局党组提出的“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总目标和“坚持安全发展、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主题,我司经过认真研究,确定将“坚持安全发展,严格准入条件,提高本质安全化水平”作为我司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和主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司召开了2次专题座谈会,请9家中央企业、1所大学、3个科研单位、2个专业协会的负责人和专家帮助查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书面征求了公安部等17个部门,总局办公厅等7个司局、2个事业单位和1个专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围绕总局党组提出的22个重要问题,2次组织全体党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司班子各成员深入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3次召开会议,对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审议;梳理归纳学习实践活动整改项目和措施51个大项,已整改4项,年内整改的项目和措施25项,列入中长期计划整改项目和措施22项。我司的主要做法是:

(一)细化方案,扎实推动,将学习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总局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司立即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主题,拟定了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细化了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成立了司党支部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全司动员大会,王浩水同志作了动员讲话,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赵铁锤、林兆枢同志在总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解读我司制定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强调严格按规定动作进行,以列表形式,对各阶段涉及的具体任务逐项进行了分解,明确了牵头责任人。

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我司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4本学习材料和其他学习篇目,学习了等领导同志重要讲话、批示精神,组织全员参加科学发展观辅导讲座,要求每人准备专门读书学习笔记,纪录学习心得体会,每个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3000字的体会文章。通过学习,全司党员干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促进了我司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开展深入研讨,求解突出问题。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司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监管工作实际,围绕强化安全执法手段、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等方面确定重点调研课题,6位司领导都主持或参加了调研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二是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化工企业安全大检查工作、烟花爆竹旺季安全生产督查和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到各地开展广泛调研,突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特色。三是召开了2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一次是全体党员专题民主生活会,听取党员干部对领导班子、工作思路和2009年工作安排的意见;一次是司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四是研究制定下发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围绕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就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29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为大力提升化工企业本质安全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各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三)认真对照分析,深刻剖析不足。在华山副局长的指导下,根据调研成果,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我司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先后两次召开了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针对全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化工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检查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工作思路。通过查问题、找原因、定措施,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思维,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在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监管,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等方面形成共识。

在全面梳理问题、多方征求意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认真检查的基础上,起草了司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报告全面阐述了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归纳梳理出涉及综合安全监管职责定位、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创新、安全监管工作方法和队伍建设等4个主要方面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了主观原因,提出了整改的措施。司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印发每个党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对司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认真评议。

(四)认真落实整改方案,着力推进制度创新。进入解决问题、完善制度阶段后,我司认真研究制定、完善整改方案措施,全面推进落实整改工作。研究制定下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2009年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导各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2009年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这一阶段,我司积极推进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建立。一是积极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召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联络员会议,为召开部际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积极准备。二是落实总局《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监管三司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界定了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的安全监管工作的范围。三是继续对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的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努力提高准入门槛,正在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导则》等5个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修订了《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和《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四是针对春节前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旺季,对北京、河北、湖南、江西等重点地区开展了督查,确保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

为了保证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按照总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组织了“回头看”活动,对相关阶段的每个环节、每项内容、每个步骤进行了对照检查,看学习实践活动是否达到了党中央和总局党组的要求,看司内党员干部是否通读了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实践活动的质量是否得到了保证,力求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的要求。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效

(一)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了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认识,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坚持每周半天集中学习制度,把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司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政治理论修养。二是结合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实际,领导班子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对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这一重大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安全生产工作定位和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特殊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想境界、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对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着力推动两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我司领导班子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和重要论述,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形势与对策研究,不断强化两个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工作。积极推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推动县级安监部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两个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许可,严格安全准入条件;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烟花爆竹“三超一改”和氯酸钾专项治理;推进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制定了一批配套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了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体制,制定了27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和20多项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等,有力地推动了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2005年以来,全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事故总量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年与2005年相比,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5.2%和31.4%,烟花爆竹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3.5%和13.5%。

(三)有力推进了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开拓创新。一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参与监督的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工作格局,持续保持打非工作高压态势,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建立和深化领导班子联系指导重点地区的工作制度。针对各省、区、市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和事故情况,我司每年都确定一批重点地区,由司班子成员分工联系,深入调研,重点指导。

(四)切实加强了自身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作风建设。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注重充分发挥班子整体合力和每个班子成员的积极性。我司班子坚持对照党的组织纪律要求,以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不断查找班子集体和个人在工作作风、思想观念、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注重调查研究,加强经验总结,探索规律,不断完善建立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对策措施。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班子成员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团结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班子整体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我司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监管三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到位,司领导严格监督分管处室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从完善制度、强化个人修养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三是强化工作的考核落实。把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作为年度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进行评议和考核。从实际情况看,司领导班子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中纪委、国务院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廉洁奉公。

四、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经验、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要搞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指导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指南。由于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基础十分薄弱,两个行业领域的事故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两个行业领域安全管理既涉及企业经济利益,也关系社会公共安全,既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也关系企业员工生命和健康。因此,搞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社会安全和群众健康的更大视野,审视这两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布局;以安全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更高要求,检查这两个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的对策措施,努力开创新的历史条件下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新局面。

第二,要实现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就必须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科学发展首先是安全发展,以人为本首先要关爱人的生命健康。因此,按照安全发展指导原则,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是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首先要任务,是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这两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是总局党组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对总局的期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实现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就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

第三,要把握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权,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科学发展观建立在对国情正确分析判断和把握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矛盾和机遇。在这个历史阶段,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也表现出一些新情况和突出的特点。能否掌握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这两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水平,取决于我们把握这两个行业领域安全工作全局的能力。我们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认识和把握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才能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

第四,做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这两个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的根本和长期任务。危险化学品涉及行业多,管理环节多、监管部门多、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品,部分传统产区生产历史悠久。要建立这两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更离不开不同利益团体的积极参与。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不同层次的矛盾错综复杂,解决的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畏难情绪,尊重基层首创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解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的问题,推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我司的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司的学习活动与总局党组、中央指导检查组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单位相比,与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学习实践活动安排与业务工作安排存在不协调问题,由于参加化工企业检查等因素影响,具体时间安排不统一,人员分散不集中,有些已安排的工作进展不平衡;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形成的调研报告有待进一步深化,有些调研结论需要加快成果转化;长效机制的建设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整改落实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不少工作还是阶段性的、初步的,需要进一步细化方案措施,加大整改力度。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五、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主要措施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建立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要继续完善学习研讨制度,把学习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党员干部的长期工作学习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在研究重大问题、破解重大难题上下大功夫,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行动。要注重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总结,作为全面推进工作的新起点。

(二)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方案的实施。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总局党组的领导下,逐项抓好整改方案的落实。通过细化方案,分步推进,将整改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对于中长期整改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分年度工作计划,保证整改措施切实可行。对于要求在2009年内完成的整改任务,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保证整改落实;对于已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要求完成的整改工作,要抓紧组织实施,保证承诺不落空。

(三)继续加大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对力度。以国务院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契机,组织研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修订《条例》配套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划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分清当前急需、长远必须的安全技术标准,按照轻重缓急,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加快标准制定工作,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宣传与培训工作。指导各地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立法工作的优势,开展经验交流,加快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的地方法规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严格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安全准入条件。指导各地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做好许可证延期和换证工作,研究解决许可证延期和换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管,组织检查在建项目安全许可工作情况。督促各地积极引导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改造和整合,适度引入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竞争机制;从严审批新(改、扩)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严格审查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安全条件。指导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做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颁证后的监管工作,定期通报工作等情况。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篇8

例题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传统节日文化是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

(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解析初读材料,有的同学会觉得茫然,不知道材料的主题是什么,哪些是关键句,可以引申出相关的哪些哲学原理,只能围绕材料句子“绕”,就事论事,也就是犯了所说的“空”;在审题时有的同学意识到了抓住“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原因”等是做好本问的关键。在遇到需要运用相关哲学原理解题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记忆相关的哲学原理,却忽视与材料相结合,就会犯上述的“虚”;由材料中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缺乏现代元素我们可以看出,传统节日缺少文化内涵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一些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淡漠,我们得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影响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重要原因。从经济生活角度主要是发挥财政的作用,发挥市场的作用,从政治生活角度则需要政府履行好文化职能,实行民主管理,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传承。只有像这样理清逻辑思维条理,才能将问题答得透彻圆满,从而避免犯了“乱”与“寡“的毛病。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代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文化诉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致使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

(2)政府要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充分发挥财政对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支持作用。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企业开发具有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产品,加强节日文化的传播。城乡基层自治组织通过民主管理,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传承。

点拨由上题我们可以得出解答综合探究题的一般思路:

(1)看清角度:综合探究题都有几小问组成,强调综合意味着要注意每一问的知识范围和设问角度。

(2)三个联系:联系社会热点(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联系背景材料;联系实际。

(3)回归书本:综合探究题设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但我们可以转化为熟悉的书本知识。

总之,解答探究性试题,夯实应考基础知识,掌握解答探究题的方法,增强思维的拓展性,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2012年3月15日,中国迎来第3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为“消费与安全”。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我们的餐桌更安全”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几个环节。

追问食品安全

同学们了解到,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仅2011年就查处食品非法添加案件2万多起,由此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批评和担忧。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

消除恐慌心理

在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某省2011年食品类商品合格率达到92%以上,比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也超过了同期其他商品的平均合格率。近年来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局部或较小范围内。同学们还发现,许多老百姓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担忧过度。如在食品添加剂问题上,有人认为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它惹的祸,所以必须禁止使用。食品安全知识告诉我们,食品添加剂不能等同于非法添加物,它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怎样正确看待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以消除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紧张焦虑。

维护餐桌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同学们认识到,食品领域涉及公共安全,关乎民生大事。《食品安全法》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在法律上得以明确,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监管网已颇为完备,但是,徒法不能以自行。

(3)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食品安全。

1.(1)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市场监管疏漏、执法还不严格(或: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高);②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有待提高;③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篇9

关键词食品;安全认证;问题;策略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食品长期短缺历史的结束,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由数量安全向质量安全转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贸易和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安全认证食品是我国今后食品生产大力发展的方向,对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也是今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

1食品安全认证概述

安全认证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特定的环境中,按照特定方式生产、加工,达到一定安全卫生标准,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相应产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产品。

安全认证食品的显著特征有:一是产地环境无污染。要求产地环境和周边环境中不能存在污染源,确保产地环境中大气、水和土壤的洁净;二是生产过程达到无公害化。生产过程中应用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控制、减少乃至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有效防止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三是产品质量确保安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无污染;四是通过专门机构的认证。安全认证食品是通过专门机构认证,并获得相应产品使用标志的产品。无公害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初级层次,绿色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中级层次,有机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高级层次[1-2]。

国内安全认证食品发展经历了无公害食品发展阶段、绿色食品发展阶段。其中绿色食品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农垦系统启动基础建设,向全社会推进、加速发展,向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全面推进3个阶段。

2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央一级的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由3个部门分别负责,其中,无公害食品的管理工作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绿色食品的管理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有机食品的管理工作主要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负责。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体制属于分块管理。

2.1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人为地将安全认证食品中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管理割裂开,导致安全认证食品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权限分属不同部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管理职能错位、缺位、越位和交叉分散现象。同时,由于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不完全相同,且它们之间是平级单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不够,难以形成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2.2认证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认证体系发展的时间较短,在认证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认证技术和能力、认证的普及程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认证体系不完整。目前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严重缺乏,缺少对申请认证的农业企业和农户在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申报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二是认证的客观公正性不足。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的认证机构与管理机构之间存在着联系,认证过程不能充分体现第三方认证的客观公正性[3];三是专业技术和人才不足,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体系建立的时间不长,对认证人员的培训不足,人员认证能力较差,难以建立我国专业化的安全认证食品认证队伍;四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国际合作能力不强。安全认证食品认证方式和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程度差,认证的结果不能得到国际认可。

2.3市场准入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检验对象有限、检验项目单一;二是检测机构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对食品检测的专门机构很少,而且食品市场准入的检测手段简单;三是市场准入缺少有效的惩罚措施,问题食品的管理尚缺少必要的惩罚处理措施,问题食品的追根溯源比较困难。

2.4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缺乏完善的标准,还没有形成全面科学的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设方面,对安全认证食品的各项质量指标难以全面、快速地检测。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方面,目前的安全认证食品认证体系是源头控制和末端控制,过程控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方面,对违反食品安全质量的行为没有彻底、坚决地惩处。质量安全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安全认证食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3完善食品安全认证的策略

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仅依靠政府来解决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上的问题困难非常大。需要从多个方面完善食品安全认证。

3.1优化管理体制

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我国应该实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政府管理层面上的协调统一,实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机构设置的三位一体,能够明确管理者的职能和相应的责任,减少冲突,提高管理效率。

3.2完善认证管理

建立统一、协调的认证认可体系,积极组建和完善认证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积极推进认证机构社会化改革,将认证机构改造成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机构[4]。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认证机构从事认证业务的审核与认可,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和审核。加强认证的国际合作和互认,争取认证结果相互承认,提高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的国际化水平。

3.3完善市场准入管理

完善食品市场准入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统一权威的安全认证食品标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质量的控制。提高市场准入检测水平,建立健全食品检测专业机构,并引进高技术检测手段,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3.4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健全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同时必须有严格的执法保障。科学制订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减少标准执行时的交叉与重叠。加强贯标力度、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同时建立统一、协调和权威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

4参考文献

[1]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李正明,吕林,李秋.食品安全的开发与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1篇10

【关键词】石油运输企业;运输管理;安全问题

一、引言

对于石油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提高危化品的运输安全水平和预防危化品的运输安全事故至关重要,这已经成为石油物流运输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对石油运输企业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危化品事故隐患,避免由危化品运输管理不当等因素造成的事故发生,从根本上确保运输安全。

本文结合石油运输公司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总结出石油运输公司危化品公司运输安全管理现存主要问题。该研究为石油运输公司在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方面提出改进方案和安全管理方面统筹规划提供了参考。

二、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石油运输公司的危化品安全运输管理工作做的很精细,公司认真检查安全运输现状,并成立相应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要求运输人员必须具有相关资格证书,公司的安全运输业务管理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已建立多年,但从公司目前运输管理制度完备性、运输管理体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看,仍然存在的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安全运输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

依据国务院出台的危化品运输管理条例,结合石油运输公司安全运输管理制度现状,公司在安全运输管理制度完善方面需要加强运输人员制度管理、运输过程安全管理等。

为确保车辆安全可靠的正常运行,在从业人员、车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石油运输公司对所管辖车辆明确规定:认真遵守道路安全法规,严禁超载、超限;出车前对车辆认真检查,不开带病车;车辆技术登记证必须达到一级,车牌、静电接地,灭火器设施必须齐全、有效;有违反法律、法规者,应及时纠正,限期整改,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运输;搞好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到万无一失,确保运输工作中安全可靠。

尽管如上所述,石油运输公司已经制定了相关安全运输管理制度,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首先,石油运输公司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应当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其次,危化品在装卸过程要按照相关作业流程进行,除了要有相关装卸人员的严格监控把关外,还要对危化品运输储存容器如槽罐等高度注意,防止由于温度过高、道路颠簸等意外原因使得危化品发生爆炸或泄露等危险,这方面的精细化工作在运输公司的过程管理中有时因运输任务紧急或运输道路不畅等出现过问题,也正是这方面问题最容易导致危化品运输事故;再次,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等都要对危化品的特性非常熟悉,十分清楚哪些情况下会导致危化品危险事故,如果一旦发生事故还要十分清楚紧急处理办法。

2.道路危化品运输车辆统一监控管理平台构建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危化品在道路运输过程中的事故频发,加之由于自身化学性质、运输条件、不可抗因素的干扰,时常出现泄漏、燃烧起火、爆炸的情况;其次在相关车辆通过人员密集区域时,容易对周边群众、行人及其他设施构成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监控环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因素,这个环节的有效工作能够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如果放松了这一环节,则可能导致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甚至会酿成重大恶果。从目前石油运输公司的统一监控管理水平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监控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没有时刻拉紧安全这根弦,是安全事故屡次发生的一大原因。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运输车队车辆规模也不断壮大,各地运管分部无法进行统一监管,石油运输公司需要进行自主运输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以完成公司车辆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3.未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进行干预、控制的管理过程,以达最大水平的减少危害或损失。与其他快速多变的行业类似,危化品道路运输行业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典型的如随着运输技术、道路条件、制度化管理等在该领域的不断完善改进使得该行业的应急管理更加科学、可控;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危化品行业也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买方市场,买方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危化品运输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重要。近几年,发生在石油系统内部的一些大型危化品事故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前危化品应急管理工作的严峻性,石油运输公司作为危化品运输企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在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将之与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相结合,最终形成一种可持续的长期发展优势”。

4.运输车辆及设备有待进一步优化

通常而言,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受危化品运输车辆状况的影响也比较大,高质量的危化品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小,此外对于安装了安全监控设备的危化品运输车辆也有利于对事故进行较好的预防,降低事故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对于任何一家危化品运输公司而言,从车辆安全和车辆安全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改进都是保障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的有效途径。

三、结论

本文针对石油运输公司危化品公司运输安全管理现存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为石油运输公司在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方面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指导石油运输企业完善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找到提升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办法。

参考文献:

[1]祁明亮,池宏,赵红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2012(4):21.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1篇11

如果问“最关注的事情是什么”,大多数人会把食品安全排在前几位。在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任何跟食品安全有关的说法――不管是事实还是谣言,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广为传播。“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呼声持续不断,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项又一项“措施”。然而,食品安全事件还是持续不断地出现。

消费者、主管部门和食品生产者,本应该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信任、互相促进的关系。然而,公众的信任和信心或许已经创下了历史新低,而且不知道是将进一步恶化还是触底反弹。

总而言之,在目前这种互相指责、互不信任的状况下,问题的解决将愈加艰难。

有的问题允许漫长的等待,然而吃饭的问题不能。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餐桌?

“自供运动”,少数人的特权

据人民网报道,“出于对食品安全现状的忧虑,部分省级机关单位、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或个人自发组织在城郊租上大小不等的土地,形成自供或特供食品基地。”

这种方式,大概可以称为“自供运动”。除了国家机关涉嫌滥用财政经费之外,商业机构和个人参与这种运动也无可厚非。任何特殊需求必然要付出特殊费用。对于商业机构和个人来说,“自供蔬菜”和奢侈品一样,是富有者的消费方式。从另一个角度说,这还有助于在保持耕种的前提下提高农村土地的商业价值。此外,许多“自供蔬菜”并非由租赁者自己耕种,而是雇农民来种的。这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参与这种运动的一小部分人来说,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是,从全社会的高度,这种方式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作用实在有限。

不考虑“自供运动”将会遇到的种种难题,光是成本就注定了它不可能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行之路。而且,食品安全不仅仅是蔬菜的问题。实际上,那些“自己种地”生产不了,或者“自供”成本更加高昂的食品,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比如加工食品、餐馆食品以及肉类等。

民间认证,“用钱投票”

目前这种小打小闹的“自供运动”面临着许多潜在的问题,时间长了必然会暴露出来。它如果发展成“企业办社会”的模式,显然没有生命力。如果沿着现代化规模化,则可能发展成国外的IP模式或者FOP标签系统。IP是“IdentityPreserved”的简称,有人翻译成“身份保持”。而FOP是“Front-of-Pack”的简称,往往是以一个标志的形式出现在包装盒上。

IP模式的核心在于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追踪”。从种子开始,经过种植、田间管理、收割、加工,直到消费者,整个过程都需要进行记录。如果在整个过程中满足特定的要求,比如什么样的种子,使用什么样的肥料等等,就可以获得IP认证。而FOP标签,在目前的美国是在产品包装上提供一些营养评价方面的信息。面对中国消费者关注的安全问题,这个FOP模式也完全可以扩展成安全方面的评价。

从结果上看,IP模式和FOP标签与“有机认证”、“绿色认证”有相似之处。不过,它们在运作上差异很大。“有机认证”和“绿色认证”是政府主导的,而IP模式和FOP标签则不一定。它们更多的是“信用保证”,可以由行业联盟、专业协会甚至一个商业机构来进行。它们没有“官方权威”作担保,能否被消费者接受就完全取决于它们的信誉。在传统心理上,我们更希望“官方保证”。但是,相对于“官方认证”所潜在的滥用和腐败,一个需要自己建立信誉的认证体系并不见得更不可靠。

因为IP模式和FOP标签可以涵盖任何产品,以及产品的任何阶段,所以它不会受到“自供运动”难以避免的产品种类的制约。而规模的增大,也使得其成本相对于“自供运动”产品要低。不过,与普通产品相比,这些产品的生产和认证依然需要相当的成本来维持。换句话说,消费者依然要为“放心”而付出更高的价格。

IP模式和FOP标签的优势在于对政府监管的依赖减弱了。它对食品安全的保障,是通过消费者“用钱投票”来实现。从根本上说,就是生产者和认证者通过生产“放心食品”来赚更多的钱,而消费者通过付出更多的钱来购买“安心”。

规范市场靠三方合力

不管是“自供运动”,还是发展到高级层次的IP模式或者FOP标签,都需要通过消费者增加开销来获得“放心食品”。从社会成本来说,这是不必要的浪费。

作为社会问题出现的食品安全,很难依靠个人的“明哲保身”来保障。社会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社会来解决。

食品安全事件的制造者都是食品生产者,所以他们承担公众的痛骂也是咎由自取。但是痛骂毕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任何行业,存在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赚钱。好企业与坏企业的区别,不是谁有道德,而是谁赚钱的方式合理合法。我们可以推崇和赞赏那些“高尚”的商人,但是把食品安全寄托于企业的“高尚”,就像是把公正廉明寄托在包青天身上一样,完全不靠谱。

根本上说,生产者要赚的钱,是在消费者手中。赚钱的方式,就是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理论上说,消费者才是决定生产者如何生产的人。比如说,当消费者一味追求“便宜”,那么生产者就会提供“便宜”的产品。但是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相当的成本,价格便宜了就必然要在某个方面捣鬼。“劣币驱逐良币”,在中国的食品市场是如此突出。三聚氰胺席卷全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单靠消费者自己,解决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消费者无力分辨产品是否合格,也很难知道低价的产品是企业技术革新和“让利”的结果,还是造假的结果。即使消费者愿意为“放心食品”付出额外费用,也还是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哪个产品是物有所值的。

所以,问题又回到原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主管部门来推动。

公众和媒体最喜欢说的话是“法制不健全”,经常是每出一个事件,就呼吁“立法监管”。实际上,中国跟食品安全有关的法规并没有大的问题,在很多具体规定上,甚至比美国、加拿大等还要保守和严格。过去的绝大多数食品安全事件,都可以在当时的法规框架内解决。只是,法规只能提供纸面上的保护――当“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时候,“有法可依”的结果就是“吓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消费者、生产者和主管部门,构成了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三角。问题的解决不是依靠哪个方面或者哪个部门单独努力就能够解决的。只有三方形成良好的活动互信,才能够建立规范的市场。消费者付出合理的价格获得放心的食品,生产者通过生产合格的产品赢得利润,而管理者,则通过严格一致的执法来实现“劣币淘汰”、“良币流通”。

当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开展

“自供运动”的时候,其实已经作好了“用钱投票”的准备。而生产者,看到合法生产的商机了吗?管理者,又作好了“只为食品安全负责,不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的准备了吗?

良心照进厨房黄祺

我们都不曾亲眼见证,一盘青菜是怎样从农田走到餐桌。法规与监管,不可能如天网般网住食品安全的所有漏洞,只有良心才能照亮食品生产的整个过程。是的,良心――听起来不靠谱,却是食品安全最后的盾牌。

食物暗箱

厨房就像一个黑箱,厨房以外的人,永远不知道厨师往菜里放了什么。现代社会,厨房延伸成为一个行业,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说,食品行业就是我们共有的“厨房”,但食品行业漫长而复杂的生产链,让我们更加难以看到“厨房”里的真相。

“食品行业就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行业,如果不讲良心,任何环节都可能出问题。”彭瑞衍在食品行业内做了几十年,现在是上海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的名誉会长。

厨房里的事,天知地知良心知,如果起码的道德底线崩塌,再多的监管也难守住食品安全。现代食品行业,食物的生产加工被层层分解,餐桌上的任何食物,都经过了无数人的手,食品安全考验着整个社会的诚信和良知。良心――这个看起来最不靠谱的东西,在彭瑞衍看来却是食品安全最后的盾牌。

上海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没有完全赞同彭瑞衍的说法,他认为,正确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控管理,才是实现食品安全的切实手段。

“问题是,我们的法律不少了,往往是执行中出现问题,执行法律的人,归根结底不还是人心的问题吗?”彭瑞衍反驳。

在民众对食品安全充满悲观的情境下,良心,被政府部门和食品行业重提。2010年6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主题被设置为“自律铸就诚信”,与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的国家4个部委和3个局的主要负责人,齐齐上场倡导行业自律。在强调了多年的法规与监管后,管理部门也最终发现,食品安全说到底要靠良心。

红灯困境

在食品领域,良心、自律、诚信不是供人欣赏的奢侈品,它们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我不是说讲良心没用,所谓良心属于诚信体系,是食品安全保障的一个方面,需要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但在中国社会目前的阶段,食品安全还是要靠法治,靠政策法规和管理,最重要的是执行力。”马志英说。他认为,发达国家的食品企业,自律被提到很高的位置,企业以此来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博得消费者的信任。因此,很多企业的内控标准,常常远远高出国家标准。但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不能把食品安全的“宝”,全部压在从业者的良心上。

事实上,马志英的观点与强调良心并不矛盾,只不过,前者更多考虑现实环境,而后者充满了理想的期待。现实的状况是,大家都知道讲良心是对的,但讲良心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和奖赏,谁讲良心很可能谁吃亏。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红灯困境”:一群人等红灯,一开始有三两个人闯红灯,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闯红灯,如果你坚持遵守交通规则,比别人晚过马路,你非但不能因此得到奖励,还会被认为很傻。食品行业的自律面临着同样的“红灯困境”。

在―个诚信得不到鼓励的社会氛围里,食品安全可能是最先崩塌的地方。

管不胜管

那些强调行业自律的人,并没有否认管理的重要。

马志英介绍说,中国食品安全目前的困境,与小农户分散生产、小企业数量庞大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管理”在这样庞杂的生产形式面前,常常显得无力。

还有目前这种事后检查的管理方式,也是食品安全管不胜管的重要原因。从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看,问题总是出现在食品生产的最初环节。食品生产源头,是风险最高的地方,但也同时是管理最为薄弱的地方。马志英认为,在生产分散的现实条件下,更需要将食品安全监管重心,向食品生产源头倾斜。目前将监测放在食品链末端的做法,不仅难以消除源头隐患,也更容易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失去信心。

相关政府部门当然也早已意识到监管靠前的重要性,但在一些地方,责任部门显然还没有把食品安全监管当做头等大事。河南省审计厅的一项调查最近被曝光,调查发现,本该用于食品安全监测的专项资金,被各级部门挪作他用。河南是农业大省,为保障食品安全,近两年,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安排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2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多元。调查显示,从省农业厅到县农业局,专项资金都有被挪用的情况,这些钱变成了车子或者房子。因为资金挪用和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一些已经建成的项目,也不能发挥作用,成为烂尾工程。

“如果人心坏了,食品安全怎么好得了?”彭瑞衍的话透着焦虑,听起来也有些悲观。他又拿一个家庭的厨房做了比喻:烧饭人是需要有爱心的,他应该是最值得信任的人。给我们所有人“烧饭”的,是食品行业的每一个环节,所以,用“爱心”来要求食品行业的从业者,决不是矫情。

如何填补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宋华琳

改变食品安全监管“碎片化”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漏洞之一,即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碎片化”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设定了所谓“分段监管”体制。这包括: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农业部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负责对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食用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管理;质检部门、工商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如此“碎片化”样态,在实践中产生了“有利争着管,无利没人管”的现象。近期沈阳“毒豆芽”事件中,工商、质监、农业部门对豆芽菜的监管权相互推诿,谁也不愿去接这“烫手的山芋”。

这种监管体制导致的后果就是同监管部门执法能力强弱不相同,监管信息不共享,监管权边界不清楚,不同部门监管决定不一致,重复监管与监管不作为同时并存。

应当修改《食品安全法》中管理体制的规定。或者,根据该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由国务院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调整。目的是尽量将食品安全监管权集中到某一监管部门,即使以后仍由多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也应按照不同的食品品种来划分监管职能,而非按照“从田园到餐桌”的环节划分监管职能。

在法律和监管体制未能总体改动之前,应尽量通过法律解释的技艺,通过综合运用目的解释、文义解释、历史解释、社会学解释等方法,来对特定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特定类型食品的监管权归属加以解释。例如何为“食用农产品”?何为“食品流通”?何为“食品生产加工小

作坊”和“食品摊贩”?从而明确监管权配置。

落实风险监管制度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又一个漏洞,是对食品安全的风险缺乏有效监测。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目的不在于针对某一个案,而是掌握较为全面的食品安全状况,同时,将监测与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确定检查对象和检查频率的科学依据。

在这一方面,应该承认,我们的制度还几乎是空白。因此,应在综合利用现有监测机构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同时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客观;继而,收集和汇总分析监测数据,实现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对监测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其实,《食品安全法》第二章,即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我们应该把该法条落到实处。通过引入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削减和控制制约食品安全风险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实现监管的透明化与可问责性。

首先,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的活动。

其次,强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科学手段,也是各国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政策的主要技术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和程序装置,将相关的化学、毒理学、营养学和微生物学等专业知识加以整合,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推演,来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并将其作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中国已于2009年12月8日成立了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毒理、质检、环境等方面42名专家组成的首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围绕食品中非法添加的苏丹红、啤酒中的甲醛、蒸馏水中杂醇油等进行了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毒理学研究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成为制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技术瓶颈。此外,在制度、能力、人才、组织体系和技术体系等诸多方面,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尚未真正成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依据。

在未来,应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立资源共享的风险评估数据平台;加强各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建设,为风险评估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应尽快掌握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方法,颁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从而为不同类型风险评估活动提供导引。

多种监管工具应并用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漏洞之三,是监管手段单一,且各自为战。

中国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经济组织形态各异,不同违法行为的成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这决定了需要综合运用事前监管工具和事后监管工具,综合运用“命令-控制”型监管工具和激励性监管工具,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目标。

《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添加剂许可制度,为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设定了强制性要求。此外,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制度、食品抽样检验制度、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制度、行业禁入制度,设定了相关行政处罚,并对相关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加以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这部法律在综合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制度化尝试。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卫生部成立了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截至2010年底,已完成对90余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标准和乳糖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

在未来,应更加重视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抓手”地位,合理设定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平,在维护公众健康权益和兼顾现有食品工业结构、食品科学水平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鼓励企业设定严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针对媒体关注的食品标准“内外有别”问题,努力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此外,应更重视新型监管工具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通过监管工具的创新与组合,引导和改变食品生产经营领域行为主体的行为。例如,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导引消费者做出理性选择;依据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结果,对高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增大检查与抽验频次;通过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和分类管理,促使其遵守法令的要求;通过给予食品生产经营者以资金补贴或其他经济激励,推动相应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从社会学角度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回到社会公正的原点田波澜

人类学家阎云翔从两年前开始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严肃的学术研究。在资料搜集中他发现,此前系统的、严肃的相关学术研究并不多,大多是医学、公共卫生方面的专业人士就病理上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科学主义的视角研究食品卫生或者监管问题。他惊讶于为什么很少有学者从社会学意义上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阎云翔强调,当代中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同时存在,且各有不同的风险,更关键的是三个层次产生的不同风险纠缠在一起,组成了混合型的风险。阎云翔认为,这是整个社会转型中遇到的巨大挑战,也是一个道德伦理转型的缩影,我们至少应该从认识它的复杂性开始。

从食品中毒到有毒食品

记者:从你搜集的资料来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从1949年到2010年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轨迹?

阎云翔:1982年是个分水岭,那一年中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食品中毒成了中央政府非常关心的事。2003年是另一条线,国家成立了国家药品食品管理局,食品安全问题正式被提到很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开始有政府机关来监督管理食品生产、消费的安全问题。以这两条线来处理搜集到的材料,我发现1982年之前有关食物中毒的个案分析都刊登在医学或者公共卫生的杂志上,绝大多数个案都跟卫生有关,是由于人们缺乏公

共卫生知识,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不够卫生,微生物滋养最终导致食物中毒。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有了新的发展,食品中毒的原因发生了转移,从原先单纯因为缺乏卫生常识或管理疏漏而引起的病菌或微生物导致的中毒,开始向其他原因的食品中毒转移,而这些新的原因更多地与牟取商业利益有关。接着,“食品安全”作为一个公共话题在20世纪末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伴随着它就

慢慢出现了“有毒食品”这个中国特有的词,到现在有毒食品已是家喻户晓,食品安全也是时常在讲了。从食品中毒到有毒食品的发展轨迹特别值得我们重视。

记者:从食品中毒到有毒食品,你认为导致中国食品行业生态如此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阎云翔:不光是一个逐渐恶化的过程,这两个概念实际上代表本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现象。食品中毒基本上都是因为疏忽大意、缺乏知识而引起,没有人是有意的;而有毒食品是食品的生产者,或食品流通、销售环节中的运输者、保管者、零售商等,他们有意识地加了有毒的化学成分、添加剂来达到牟利的目的。有意还是无意,这是最根本的区别。“有毒食品”这个词的出现还蛮晚,尽管现在已是家喻户晓的名词,具体来说,就是“毒奶粉”、“毒馒头”、“毒火腿”、“毒猪肉”、“毒海鲜”等等。食品从生产的那一端开始,就应该是为了人们的健康与营养而存在,人为的有意识地添加毒素这种现象简直不可思议。

安全感缺失导致道德底线屡被突破

记者: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是什么原因导致有毒食品如此大面积地出现?

阎云翔:深入探讨产生有毒食品现象的社会原因,首先一定要强调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有毒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这一个现象本身,当代中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三个层次,即传统的食品卫生问题,由于现代化生产、流通、消费方式所带来的非安全食品问题以及我们独特的有毒食品问题。

从社会学意义上分析产生有毒食品的原因,有几个层次。最表面最常见的层次,是利益驱动问题。厂家、运输商、零售商在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牟取利润,包括添加一些有毒的成分。从政府监管部门来讲,这也跟整个食品行业的非正规化有关系。因为我国食品行业从生产、流通到零售,家庭作坊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家庭作坊首先是小本经营,利润非常微薄,为了追逐利润,有些人可能就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同时大量的家庭作坊又使得整个监管非常困难。但这种解释的说服力有限,因为很多大公司也卷入了食品安全丑闻,譬如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所以生产规模的大与小本身并非最重要的原因。

不良商人牟利是直接原因;但是否因为谋利,人们就一定要突破道德底线?如果说他们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谋取利润,如果他们觉得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应该而且可以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努力而获得,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在牟取暴利背后可能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这个社会变化得如此之快,每一个人都生怕被这个社会落下。因为在这个社会剧变的背后,弥漫于整个社会的浮躁功利心态的背后实际上是全民共有的缺乏安全感的心态,这种缺乏安全感的心态导致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为自己多谋取一丝安全感,而谋取安全感的主要途径是获得经济上的安全感,也就是多赚点钱,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谋取利润变得如此必需,以至于不惜采取任何手段。换句话说,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缺乏安全感导致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恐惧,这种恐惧驱使人们采取的、非理性的短期行为方式来牟取暴利。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很多人都强烈感受到的社会不公平。在剧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中,财富的分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公平现象,很多人觉得自己作为个体被排挤出了整个公平竞争的渠道。很多国内学者指出,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基本固化,生活机会分配的大势已经形成,尽管有少数个体还能够通过非常卓越的努力来彻底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实现社会流动方面的飞跃,但大多数人觉得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日益增长的社会不公平感使得很多个体觉得既然整个结构如此固化,如此不公平,如果自己要采取某些非常规、非道德的方式,那么也可以将这种行为合法化。他会认为,比他做得更差的或者是道德上更值得怀疑的大有人在,而其中的很多人很可能都还混得不错,那么他做的这点事根本算不了什么。

有毒食品“毒害”社会信任

记者:你说当代中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三个层次,具体如何理解?

阎云翔: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导致的风险也不一样。第一个层次是食品卫生问题,就是科学家致力于解决的层次,或因知识不足,或因条件不好,或因科学手段不具备,导致了食品安全。它导致一种很传统的风险,是可以治理而且很容易治理的。在整个当代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的背景下来考察,这种传统的、常规的食品卫生问题也产生某些重要的变化。首先,我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全球消费主义浪潮的推动下,我们开始习惯于要尽最大可能、尽快地满足个体的种种欲望。我们希望能在一年四季都吃到我们想吃的食品,而且这些食品最好是又干净、又美观、又可口、又易于加工处理;结果就导致了以下情况:第一是反季节种植,第二是通过长途运输来达到对于市场需求的充分满足,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其他地方来的比较奇异的农产品或食品,这就导致在运输和保鲜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保鲜剂等添加剂,使用新的、现代的技术和化学成分。当我们的口感越来越苛刻,越来越要求方便、可口、美观,生活中便充斥了大量的半成品、方便食品、快速食品。这些食品都是经过加工或半加工,又会凭空增加很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如果管理不善都会产生食品卫生方面的风险。再加上难以监管的小型家庭作坊在整个食品行业占有很大比例,就可想而知这里面为食品卫生的漏洞提供了多大的空间。在我们的社会大步迈向现代性的过程中,传统的食品卫生问题可能被数倍地放大了,无论是产生的形式还是产生的原因,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即使是这种传统的风险,也具有了某种现代的特征。

第二个层次我将其称之为非安全食品,指的是因为现代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导致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或潜在的问题。这个层次更接近西欧北美讲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后工业化社会制造出来的风险。首先,很多现代的生产技术极大地增加了农产品的产出,比如说转基因食品,但它导致的长期后果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这种不确定性包含潜在的风险。其次,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对于高质量、高热量食品的大量需求,导致畜牧业、禽蛋类、肉产品的生产越来越多地采取西方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又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很多不确定的甚至具有高风险的因素。

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强的市场需求,跟整个消费方式的改变连在一起。我们的整个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肉制品的消费成倍地增长;以前过年才吃肉,现在天天吃肉。譬如,2005年中国全年肉产量是7800万吨,将近全球肉产量的29%。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当然要有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从而导致了种种不安全的因素。这就是现代性

带来的问题,一是消费方式的转变,二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而这两个转变又互相作用。消费方式转变了,要多生产,而多生产了,也相应地要多消费,整个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就非常符合风险社会理论所说的现代性带来的非预期性后果。

但即使在后工业现代社会风险这个层次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大规模现代农产生产方式中,按规则操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也在随着每一次出现的问题而研究对策,不断地增加新的规则力图限定可能产生的种种风险和危险因素。比如说抗生素的使用或者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国际标准每年都在变,且越来越严格,某些有明显危险的东西会被禁止使用。在中国,当政府的食品监管部门做到了这一步时,具体的生产者在多大程度上会遵守这个规则?从媒体的大量报道来看,问题恰恰出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就书面规则而言,我们可能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差,可是在具体执行中恰恰出现了很多差错。

中科院一个研究团队做的关于死鸡的调查就是一个例证。按照他们的研究,中国每年需要消费47亿只鸡,但这47亿只鸡绝大多数都是在现代化的农场以笼养的方式饲养。这种笼养的方式,早已经被证明有较高的死亡率――5%的死亡率,所以每年大致有2亿只左右的死鸡。他们研究的焦点是这2亿只死鸡都哪儿去了?经过多年的调查,他们最后发现,这些死鸡最终以各种方式回到了食物链中,又被我们消费掉了。比如说刚刚死掉的病鸡就会被卖到做烧鸡的作坊,质量再差一点的就会卖给做香肠、鸡肉肠、火腿肠之类的食品加工厂,最差的已经基本腐烂的也不会被扔掉,粉碎之后再搀回鸡饲料中。生产者本身知道这些病禽死鸡不能吃,他们自己也不吃,最后都卖给了不知道底细的陌生人。最让人震撼的是,这个研究团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禽类医院的专业人士卖病鸡,他们让养鸡的人把病鸡送来做化验,大量收集后再卖给从事肉类加工的厂家。专业人士完全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他们和制造有毒食品的厂家或者销售有毒食品的商家都一样,明知其害人还这样做。只要这些东西不是给自己或者熟人享用,而是卖给陌生人的,那就可以不顾后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人根本没有把陌生人当成是同类,所以那种不可害人的道德标准就不适用了。

这就在现代性带来的不可控制的风险之上又添加了另外一层风险,这个风险我称之为信任风险,而这才是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有毒食品问题,这是我们独有的,在别的社会很少见,至少没有如此大规模地爆发。有毒食品的基本特征便是人为地有意识地往食品里加毒。为什么这些人能够迈过良心这道坎,是怎么迈过去的?应该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来考量。山寨文化的流行可能是个大背景,但有毒食品跟山寨文化不一样,有毒食品是通过添加有毒物质把它装扮成好食品,而山寨产品并不装假――卖的就是山寨。有毒食品的起点是欺骗,伤害的是别人的健康。有毒食品表现出来的风险首先是政治风险,监管正在失去效用,失去公信力。但作为从社会学角度做研究的人,我更重视的是社会风险。我将整个有毒化学元素带来的东西称之为社会毒素,它毒害的归根结底就是最基本的东西――我们对他人的信任感,由此而导致信任风险。对他人的信任感在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安土重迁的传统农业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基本上生活在一个熟人的圈子里头;传统的一套价值观、道德行为标准都是为此而设,没有哪一个告诉你应该怎么对待陌生人。因为陌生人几乎不存在,如果出现的话,那也实际上就是潜在的敌人,或至少是完全不能够信任的人。人们从小学到的便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人生智慧,对陌生人存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但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的社会发展越来越高度流动、开放,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和陌生人打交道,原先的这套价值观和道德行为标准就明显不适用了。按理说,在整个过程中应该逐步发展起“社会信任”这个新的概念,即对于制度、对于专家、对于陌生人的普遍性信任。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很痛苦,但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某些冲击道德底线的社会现象(例如我研究过的做好事被讹现象和有毒食品现象),它们恰恰告诉我们绝对不能够相信陌生人。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要以什么方式,通过怎样的努力来克服这一点,这是中国社会能否顺利地实现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同时存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又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比如第一个层次,当代社会中传统的食品卫生问题实际上也有现代因素的介入,实际上这就导致了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可分析第二个层次,又会发现规则的具体执行很重要,这就最终落在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身上。人们是否遵循规则,是否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实际上就变成一个道德问题,就把第二个层次的问题直接地跟第三个层次连在一起了。三个层次产生的不同风险互相混合、缠绕在一起,组成了一种风险的混合体。这种混合型风险是风险社会理论没想到的,它没有任何一种单纯的途径可以解决,按下葫芦浮起瓢,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记者:在你看来,哪个层次给公众造成的恐慌最大?最为棘手?

阎云翔:对我们而言,最具有挑战性,而且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讲危害最大的,是有毒食品的生产和流通。尽管在统计学意义上,这样的个案并不是很多,但它的社会冲击力恰恰最大。有毒食品的个案让我们对这个社会产生恐惧感,觉得在周遭身边充满了危险的因素,让我们不敢相信陌生人。特别是大规模的有毒食品的生产。三鹿毒奶粉个案最恶劣的一面,就是它取得了这么多的认证,是通过政府免检的信得过产品,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很多政府的监管部门,也有很多专家卷入,这就导致人们对制度、对专家都产生了不信任。社会信任的具体表现是三个方面:信任社会制度(包括法律、规定、执行制度的机构);信任专家,我们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来帮助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太多无法理解的事情,为我们提供某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信任陌生人,在一个现代的、开放的、高度流动的社会,人必然要越来越多地和陌生人打交道。这是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三个必要条件,而有毒食品的生产恰恰在这三个方面导致了对社会信任的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说,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一种社会信任的危机。这种信任危机所造成的风险,是中国当代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挑战。

个体需以道德自律实现自救

记者:大家谈及食品安全问题,通常会说要加强教育,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借助科学技术,你觉得这种解决问题的逻辑能有效解决我们的恐慌

和社会风险吗?

阎云翔: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三个层次上的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有所不同。比如,食品卫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科学知识的增长,通过更好更严格地控制产品生产的质量来解决。也就是说,这一层次的问题更多地要靠现代性的控制逻辑来解决。可第二个层次非安全食品或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因为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恰恰是跟现代性的控制逻辑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风险社会理论一直强调的一点。为此,我们太有必要去反思现代性的负面后果,特别是反思现代性内在的控制逻辑,即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就能够改变自然环境,能够控制所有潜在的风险,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由此而产生人类无比的自信心。这种信心恰恰导致了很多问题,如对于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对于科学技术的过度依赖。随着现代性的发展,未预期的后果变得越来越普遍,由此导致西方学者对于现代性的批判。

在国内的语境中,现代化具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性。我们一直对现代化有近乎神圣的看法,将现代化过程以及最终要取得的现代性视作富国强兵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一味地迷信科学技术,这种简单的、非常单向地依靠科学技术的思维方式本身也有问题,更何况第三个层次的有毒食品现象根本就跟科学技术没关系,恰恰是跟社会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所带来的道德困境有关系。换句话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建立社会信任,而这是任何一种科学技术手段都无法解决的。

食品安全问题也不能仅仅靠政府的力量由上而下地来推动,通过搞运动的严打方式来落实。过去的经验是,每当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到影响政治稳定时,政府就出台一些新的法规和严惩一批人;一旦不影响政治稳定了,就可能觉得这事没那么重要了。每一拨的紧伴随着下一拨的松,当松的时候,食品安全问题又会加倍地回来。自1997年以来,瘦肉精的屡禁屡现便是一例。道德问题要用道德改革的方式来进行,一定是由下而上、由内向外在个体的层次上发生的,它要有赖于一个非常健康和强大的民间社会的推动。作为个体的个人,可以把自己组织起来,通过各种各样的组织方式来推动道德改革的进程。说到底,它最终要靠每个人的自律,而自律是不可能每时每刻靠摄像头来监控的。

风险在中国不平等分配

记者:风险社会理论强调平等,过:“贫困是不平等的分布,但空气污染是民主的分布。”但对中国来说,弱者用来规避风险的资源要少很多,譬如说食品特供基地。风险在中国的不平等分布该如何来理解?它又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阎云翔:风险社会理论是从西欧社会福利国家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中,所谓现代化的生活标准已基本达到,他们更关心另外层次上的问题,例如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所以风险社会理论认为当代社会的支配逻辑已经从财富分配转移到怎么样规避风险,这可以说是富裕社会的逻辑。而中国说到底还是由财富分配逻辑起主导作用,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但因为全球化过程的进展和现代性的全球蔓延,我们也有风险规避的挑战,也同样存在怎么样面对这些由现代性引发的风险的问题,这两者叠加在一起。在财富分配逻辑已经不占主要支配地位的福利国家,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制度保障,所有人面临的新的现代性导致的风险几率是趋于平均的。比如空气质量,不存在说穷人住的这个区的空气就比富人住的那个区坏。可在中国并非这样,比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污染源严重的那些工厂早就搬迁走了,这实际上等于是现代风险向弱势群体的倾斜。大城市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资源集中。空气污染的危险相对减少,是风险的不平等分配。而政府部门的食品特供基地就已超出了因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导致的风险的不平等分配,变成了权力的直接干预导致的另一层次的风险不平等分配,即有权力、有资源的人自救,同时把更多危险、更大风险的可能推给了那些没权力、没资源的人。

风险的不平等分配实际导致另一个层次的纠结――社会的不公正问题。社会不公正问题可以帮助解释人是怎么样迈过自己良心的坎。当你觉得受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这个世界充满了如此多的恶,自己做点恶算不了什么。我曾经访谈过几个有毒食品生产者或小贩,他们都有过被城管打或被城里人欺负的经历,并以此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又超出了食品安全本身、政治稳定本身和信任危机本身,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需要处理的社会正义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大纠结,全都缠绕在一起,最终又回到了社会不平等、社会不正义和信任危机问题,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同样的路,欧美如何走过邵乐韵

美国和欧盟国家并非生而就是“世界上食品供应最安全的国家”。类似的“食毒时代”,他们也经历过。

从“屠场”出发

1906年以前,美国几乎没有对国内生产的食品药品进行监管的联邦法则。一部扒粪文学掀起了革命的开端。

1906年2月,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长篇小说《屠场》面世,据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边吃早点边读这本小说。看到那些令人作呕的描述,总统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

《屠场》导致美国肉类食品消费和出口急剧下降,瞬间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强烈关注。在舆论压力下,美国国会当年6月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由此进入了食品安全管理法制化的新时代。

1927年,美国农业部成立了一个新的下属机构:食品、药品和杀虫剂组织。1930年,该机构名称缩略为“食品药品管理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FDA。

和FDA一起在联邦层面上负责食品安全的,还有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和检验局(FSIS)、动植物卫生检验局等机构。其中,FDA管辖范围最宽,涉及肉类、家禽以外的所有食品,FSIS负责肉类、家禽和相关产品,CDC对食源性疾病从预防、治疗直至后期研究负责到底。

20世纪以来,美国联邦陆续通过了近20部重要的食品药品监管法律,赋予FDA更多的职权。FDA专家从原料供应、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确认其生产过程符合法规、食品标签内容正确无误,防止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或防止不准确的标签误导消费者,造成健康隐患。而一旦出现某种食源性疾病的爆发,FDA也有自信能追溯到疾病爆发的那一天,确定是由哪种食品污染引起的。

对于被查出问题的食品,FDA毫不手软,生产商或销售商都会受到处罚,且要花巨额费用召回相关食品。2002年,由于违规生产药品,FDA对

著名的先灵葆雅制药公司开出了5亿美元的高额罚金,堪称FDA惩处纪录之最。

从怀疑到信任

欧洲食品安全局也是在“食品危机”的背景下诞生的。

欧盟是一个由多个成员国组成的区域性组织。起初,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食品安全危机应急处理与预警分析的行动机制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和交流渠道,所以在出现食品安全危机的时候,欧盟各成员国都是各自为战,缺乏配合和沟通,损失惨重。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疯牛病爆发流行期,主要的发病国家如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有大量的牛患病并被宰杀,发生疯牛病国家的牛肉及牛肉制品的出口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欧洲的食品安全治理由此出现公共信任危机,英国消费者协会曾经做过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3/4的民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信任政府。

面对欧洲议会对疯牛病危机处理不当而遭受的谴责,当时欧洲联盟委员会承诺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建立新的共同体食品调控机制,并且首次提出创建独立的欧洲食品机构。

2000年,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提出了成立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建议,以协调欧盟各国,建立欧洲层级的新的食品法规,为委员会和成员国政府提供科学建议。

在欧盟执委会、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的努力推动之下,EFSA于2002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意大利的帕玛市,主要目的是提供独立整合的科学意见,让欧盟决策单位面对食物链直接与间接相关问题及潜在风险能做出适当的决定,以提供欧洲公民安全高品质的食物;EFSA的成立,也对当时逐渐消失的消费者信心,提供了实质性的保证。

2006年1月,欧盟又颁布实施了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欧盟食品新法规的主要原则是:食品和动物饲料生产者对于食品的卫生安全负有不可推卸、重要的责任,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生产者必须保证其生产的产品是安全卫生的,唯有安全的食品和饲料才能被允许进入市场销售,不安全的食品和饲料必须退出市场。

新的法规还建立了可追溯性的规则,强化了召回制和市场准入资格:所有食品、动物饲料和成分的安全性,都可以通过从农场到餐桌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加以保证。

在德国,食品追溯制度应用的一个典型便是为鸡蛋编码。为确保质量,每个鸡蛋上都印有一串编码,这些编码就像是鸡蛋的“身份证”,根据它能查出鸡蛋来自哪国、哪地和哪个饲养场。如果鸡蛋质量出现问题,有关部门可以一直追查到饲养场或鸡笼。

由于欧盟是世界最大的出口联盟、世界第二大食品和饮料的进口组织和主要全球农产品贸易单位,EFSA与各成员国之间建立了24小时快速预警系统机制,互通食品安全的信息,发现和应对食品及动物饲料的安全问题。

化学品安全问题范文篇12

1.1兽药残留问题所谓兽药残留,就是指在动物相关食品当中所含有的兽药成分以及相关化合物。兽药残留有许多种类型,兽药原药的残留,药物在动物体现人的残留与药物的代谢物或者因兽药而产生的不同杂质等等。造成兽药残留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对于兽药的不规范使用。一些动物养殖者不能按照规定使用兽药,私自使用一些已经淘汰的兽药或者禁止使用的兽药。其次,在动物休药期进行药物的使用。在标签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兽药的使用。在动物被屠宰之前进行用药。我国在动物产品方面有许多明确的规定,在对动物产品进行检查之时,是不允许有违禁药品含量的。在动物养殖实践活动当中,许多动物养殖者为一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惜将违禁兽药添加到动物的饲料当中,并且这种现象十分常见。比如说近几年出现的猪肉出现瘦肉精,正是因为猪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仑特而引起的。另外,抗生素的使用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动物治疗与成长中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使得动物体内会产生病菌,而这种病菌可以传染给人类。人类在食用具有超标抗生素含量的动物产品之后,会出现过敏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生理功能的错乱与失调,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另外,氯霉素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化学无素,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讲,食用具有氯霉素的动物食品会严重影响其代谢功能,还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总而言之,兽药的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与人类的健康戚戚相关。

1.2食品包装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包装作为与食品最直接的接触物,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有着直接的影响。塑料、纸与金属、玻璃等等都是重要的食品包装材料,而在包装的内壁,还会有许多粘合剂与涂料等辅的食品包装材料。近几年来,因为食品包装因素而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多有出现,比如说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不合理,其油墨含量过高或者其它化学物质的超量都会使食用者出现中毒现象。包装材料中的有毒物质会使食品受到污染,另外,还有一些食品因其本身的特性会反过来腐蚀包装材料,引起食品的变质。一些包装材料与特定性质的食物是不相融的,比如说铁质的容器就不能用来盛放酸性的食品,因为酸会与铁反应生成化合物,会使食物的食用者的舌头与牙齿发黑,造成恶心等不良反应。另外,对于铝制容器经常盛放的食品不宜长期食用,因为包装材料中的铝分子的过多摄入,会影响食用者的智力发展。

1.3食品添加剂的影响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以及在色、香、味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在食品的制作过程当中合理进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必要的。比如说乳化剂、增稠剂与膨松剂等都是觉的食品添加剂。但是其中的许多添加剂都与人类的脏具有亲和性,食品添加剂中的毒素需要许多时间才能被消化,如果过多地摄入,使危害人类的身体。过度地食用食品添加剂,在短期内是不会有明显的疾病反应的,而长期的毒素积极则会使重大疾病产生,特别是对于孕妇与婴幼儿来讲,则构成更大的威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应当更加明确,严格进行落实与执行。

1.4人工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就是人,因此,人工因素就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因为食品生产者的非故意错误所造成的。食品生产者为了满足个人经济效益提高的要求,不惜违反行业标准,进行违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比如说苏丹红、三聚氰胺与瘦肉精等等。这些不良食品添加剂的食用,会影响人体的基本机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加强食品行业相关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大重要举措,加强食品行业工作人员的食品专业水准与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势在必行。

2环境化学污染的原因分析

2.1水域污染环境化学污染之所以会影响到食品安全,水域的污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受到化学污染的水源通过流动与渗透进入到农田当中,成为许多农田的灌溉水源。这就使得受到化学污染的水源中所存在的不良物质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进入到植物体内。农作物作为重要的食品与食品原料,其质量受到威胁,自然影响到食品安全。人类通过食用这些被污染水源灌溉的食品,身体器官的功能会受到不良影响。

2.2土壤污染土壤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也是一些动物获取其生存也成长所需微量元素的重要物质。化学污染对于土壤的污染,会间接造成食品安全。比如说苯胺这种化学物质,它属于油状的液体,土壤对于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土壤吸收了笨胺,笨胺液体微溶于水,造成土壤的大面积污染。而农作物对其的吸收以及动物对其的摄入,都会使其本身的质量下降,造成不明显的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类的健康。

3污染防治对策

3.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要从根本上控制环境化学污染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环境管理部门与食品管理部门应当进行有效的联合。二者通过环境化学污染与食品安全关系的建立作为有效的出发点,利用讲座或者科普活动加强宣传。也可以利用社区宣传活动来加强每一位环境与食品安全相关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杜绝日常生活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化学污染。另外,两个部门还可以加强与地方性媒体的合作,利用电视与网络平台,对社会大众进行防治环境化学污染的教育,引导全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2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环境化学污染问题都是由一些化工企业的不良生产行为所导致的。因此,政府要认识到自己在解决环境化学污染方面的责任,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管制。特别是对于环境污染指数超标的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处罚,使其认识到其经济利益的提高已经影响到环境质量。地方性的政府部门应当成立一个专业的化工企业管理小组,定期对当地的化工企业进行环境指标检测,将其生产行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4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家校合作的内容范例(12篇)

    - 阅0

    家校合作的内容范文1篇1外引资源,让每一所学校成为优质教育资源1.引进市级名校资源,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推进“城乡一体化”项目。借助“城乡一体化”项目,引进朝阳区优质教育资.....

    道法教育知识点范例(12篇)

    - 阅0

    道法教育知识点范文1篇1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对策一、大学生法律知识现状(1)思想认识不全面。除了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课,所以法律课没有受到孩子的重视。当.....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