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管理论文(收集2篇)

来源:

思政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网络文化学生工作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是一种超越民族、超越国家界限的文化。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文化内容的丰富性、文化样式的多样性,必将给大学生带来全方位的影响。但是网络文化在给我们带来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我们主流文化相悖的内容。网络文化中的很多违道德、法律甚至反动的信息严重阻碍着大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和一些不法分子也一直觊觎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上的这些垃圾信息,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紊乱和价值观的倾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积累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限制,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学生工作的新形势下,学生工作者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包括理论灌输、社会实践、榜样激励、直面谈心以及社会、学校、家庭的联动等措施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实现了结合,获得了新的认知工具、交流平台,革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活力。同时网络上信息交流的快捷性,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及时疏导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解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作用,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是我们当今形势下学生工作干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对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及如何利用网络文化做以下分析:

一、有效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和影响力。

网络上的内容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学生工作干部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精选出所需的内容。学生工作干部是大学生的思想导师,这需要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信息武装头脑,网络正切合了学生工作干部的需求,很多热点问题、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典型事例等材料可以被及时的筛选和掌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数量和价值上都实现了倍增,以使广大的学生工作干部能够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做学生工作,这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二、鲜活的内容形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班会、年级大会、办公室面对面的谈心说教,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而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教育者可以采取匿名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以便于学生工作干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有的放矢的精心选择和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受教育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大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客观的信息表达,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很难及时地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很难了解大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等学生出现问题我们再去追寻其思想根源、情绪变化,已为时太晚。存在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大学生内在的真实的思想状况相对隐蔽,性格气质又千差万别,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一个合适的途径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内心世界,很难预先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网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学生工作干部可以通过浏览学生的空间、个性签名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问题在萌芽期得到解决。

四、师生间的网络零距离交流,增强了学生工作干部的亲和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在寝室、办公室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能够相对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但是,受制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无法覆盖每一位同学,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在网络背景下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结合,学生工作干部获得了新的认知工具、交流工具,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的谈论自己的想法,无形中也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活力。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还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网络信息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形象性和趣味性。网络信息的互动性也使得大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信息,教育者能更及时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缩短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五、合理的利用网络文化,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化教育的重要责任,高校学生工作干部要通过这种教育,让大学生的知、情、意、行逐步社会化,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确立更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网络文化为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搭建了通途。高校可以通过与政府网站、社会主流媒体合作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有机的联接起来,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条件,也为社会培养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的人才。同时网络还能使不同地点的学生共享教育资源,便利了各地学生之间的交流,扬长避短,丰富自己的知识。

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常常可以无所顾忌、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宣泄自己的情绪。在论坛上,大学生就校园生活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表达真实的看法。而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网络热点话题讨论,学生们也乐于参与。这样,过去那种学生真实思想状态较为隐蔽的状况就得到了改变,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教育效果,并从中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思想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同时,高校学生工作干部也应该警惕网络上的不良影响,及时、主动地引导大学生朝着主流方向发展,避免受错误舆论的引导。加大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工作干部也要通过学生的QQ、网络博客等网络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有的放矢的做学生工作,同时也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渗透,保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充分落实。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网络文化这种直观而快捷的教育效果评估平台予以高度重视,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机遇,也遭遇挑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趋利避害的基本原则,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路,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作者简介

思政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篇2

1.1人本理论的自我实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是注重“管”“教”的教育管理,这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大学生注重自我、注重独立性发展、提倡思想上的争鸣和争论,这种状况使得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大学生的自主性、自我性以及自由发展的需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改变传统的“管”“教”模式,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实现学生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实现创设良好的平台和服务基础。

1.2人本理论中的需求层次理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管理手段与方法提升作为人本理论的最杰出的代表,马斯洛提出了最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其将一个人的需求概括归纳总结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五个需要层次中,当人的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也应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精神,不断推进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提升。首先,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基本实现了生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在满足大学生需求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其对更高层次需要的诉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因注意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引导其通过努力实现自我目标。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注重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改变和提升,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管教模式,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归属与爱的需求。再次,鼓励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提升,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实现。

2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存在的人本问题分析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缺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人的教育、管理,还是对人的思想的关怀与呵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仅仅只是管理的组成部分,而更应该是管理、服务的结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重视发挥思想引领、指导作用,在人文关怀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进步。但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管理因素过多,人文关怀相对缺少。现阶段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影响了人文关怀的提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用观念形态、思想意识形态反映着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思想成长的客观要求,体现着社会对所造就的社会个体身心成长、政治思想发展的方向、性质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想一步到位,只注重管理,不注重服务,不注重人文环境的塑造和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次理论和需要的层次化,不能体现人本主义的精神要求,也不能适应学生实际发展的要求。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学生的主体积极性难以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既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件之一。作为管理学的重要组成,其提倡管理的方法、手段、理念和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件,其又提倡引导、引领和濡化、渲染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用的发挥是管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不能单从一个方面来实施。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重视管理成分比较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引领和濡化、渲染的作用比较少。这样单纯地强调管理,忽视引导的管理模式很容易造成管理主体中的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形成主客二元对立,不容易形成管理的双向互动,也不能调动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服务功能。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对管理对象的价值、尊严方面的缺乏

重视人的价值、地位和尊严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也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来说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也是如此。充分而有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尊重人、关爱人、服务人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就是站在重视人的价值和地位的立场上,从人的需要和发展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虽然随着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地变迁,但对于管理对象的价值、尊严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管理中只注重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不考虑被管理者的状况、条件。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涉及学生尊严的行为发生,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败笔,也是对管理对象价值、尊严的不尊重。

2.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忽视学生的“自我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充分而有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思想方面的引导、引领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实现”。学生的“自我实现”在于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在于形成自我观念,具有独立自主性格。“自我实现”的途径是充分而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弊端在于:“它主要依靠管理者个人才识、胆略发挥作用,缺少与管理系统外的信息交流,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撑,难以摆脱经验型、封闭型管理;它过分强调各级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作用,把群众只看做教育的对象,而非管理的力量,有单向性管理的局限;缺乏创新能力,教育方式单一、方法老化。”②因此,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能发挥学生自我实现的作用,也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人本途径探索与思考

3.1关注学生需求实际,推动需求层次提升

当代的大学生“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之后他们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社交需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较高层次的需要。③”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关注学生需求实际,推动学生需求层次的提升。首先,关注学生最为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这是提升其他需求层次的基础,也只有满足学生最为基本的生活需要、生存的需要,才能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地从事学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也才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其次,关注学生心理实际的变化,大学生处于学校校园之内,虽然相对于外在的社会,竞争、攀比等相对较少,但不同经济状况家庭的学生还是会面临诸多现实问题,这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分别关注,发现心理问题,解决实际矛盾,实现安全需求。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重视关注学生的兴趣,发现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缺点,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思想、自我观念和自我价值判断,实现学生高层次需求的提升。

3.2倡导师生平等,充分实现学生的价值、尊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行民主化的管理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科学管理发展的选择方向。重视民主管理,积极引导组织成员平等地参与到管理中来是改变师生二元对立,实现学生价值、尊严的必要举措。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管理的根本。“把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帮助人、宽容人、同情人作为管理的第一要义,坚决摒弃传统管理中那种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和做法,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被管理者,把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真正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当中去,增强管理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④”其次,要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本质要求即以平等的态度和方法来实现管理的目的,坚决摒弃传统管理中只把学生当做管理的对象,而不把学生视为管理主体的主客二元对立思想。再次,从形式上、内容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广开言论,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吸收学生中有益管理的方法、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提升,实现师生的平等和学生的价值、尊严。

3.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和参与主体,因此,落实人本理念,必然地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转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思想,从管理的权威型向管理的平等型转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体、客体的平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观念等级差异的消失。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研究学生的特点,研究学生的需要,尊重和引导学生需求,在平等对话和互相理解、信任中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发展。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应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参与到管理当中来,转变以往的约束型管理方式,向开放型管理过渡,充分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提升,在创新与提高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有效提升。

3.4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实现学生的“自我实现”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