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6篇)

来源:网络

可持续发展理论篇1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会计理论构建

一、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会计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含三个子系统,即生态持续观、经济持续观、社会持续观,各子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可持续发展对会计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生态持续观要求会计核算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内容,由此产生了环境会计;经济持续观要求会计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并尽量减少成本和费用,这是现行会计体系的主要工作;社会持续观要求会计核算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有关内容,由此产生了社会责任会计。可持续发展会计是由环境会计、企业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组合而成的多元化信息系统。在借鉴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有关环境和社会责任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反映,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二、可持续发展观与现行会计体系不相适应

(一)现行会计目标与可持续发展不适应

现行会计体系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会计目标。对于投资者而言,提供什么产品或劳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资本投入是否能得到所期望的经济回报。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则以产品为中心决定取舍,无使用价值或无价值的物质均作为废料,废弃于环境之中,靠其自然消散、稀释和分解,服从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目标。

(二)现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规则与可持续发展的不适应

现行会计体系目前主要采用货币单位确认那些用价格计量以及用价格交换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忽视了本应作为会计对象基本要素之一的环境和生态资源。根据现行会计体系产生的会计公式,不计算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不仅导致了虚夸的税收,也忽略了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三)现行绩效评价体系与可持续发展不适应

现行会计体系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绩效,进行环境保护投资的企业低估了其绩效,而没有进行环境保护投资和考虑生态环境的企业高估了其绩效。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会计理论结构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处于可持续发展会计系统的最高层次。利润最大化不再是经济治理的唯一目标,还应包括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使用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调整投资方向,加快科技开发,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产生新的环境消费观念。

(二)可持续发展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是一个独立经济实体。可持续发展会计主体应突破企业主体的范围,延伸到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如何核算、反映企业活动给环境和社会所带来的不利和有利影响是可持续发展会计的重要任务。

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这些假设构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计的时间观。持续经营假设指会计核算以企业的持续性经营为前提,持续经营是可持续发展会计必不可少的假设。可以说,可持续发展假设是可持续发展会计得以建立的基本前提。

(三)可持续发展会计的核算对象

可持续发展会计核算对象相对于传统会计而言要宽广的多。按照与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可持续发展会计核算内容划分:为实际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与社会事项和实际不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和社会事项。实际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和社会事项,是指那些已包含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的环境和社会事项。实际不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和社会事项,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会计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有助于反映企业经营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四)可持续发展会计确认与计量

自然资源按其自然属性可分为永恒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不同性质资源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体现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永恒资源是社会资源,企业使用时不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而应按照其所替代的其他两种资源所隐含的价值,即其“机会成本”,计入企业的潜在收益和社会收益中,同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加。

对于人力资源可采用人力资源相关方法处理。由于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间的公平,在确认收益和利润时不能使用历史成本原则。因此,在会计计量中应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由于各类自然资源可再生性、价值增值性等方面的差异,在确认其公允价值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计量方法。如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防护费用法、重置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

(五)可持续发展会计的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会计已经实际核算的环境和人力资源事项,可按照现有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核算。在账户设置方面,可在现有会计科目下设二级科目来反映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事项。如企业购入的排污设备,可在“固定资产—环保设备”中核算;与环境有关的或有负债,可在“或有负债一环境”中反映;环境治理费用可在“治理费用一环境治理费用”中核算;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会计处理,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有关方法进行,并在表附注中说明;对于没有实际核算的事项,要增加一些科目,如环境成本、环境受益、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等。

(六)可持续发展会计的业绩评价体系

为了形成全面的指标体系反映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除了日常的核算指标外,还应加入一些新的衡量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反映发展权公平状态的指标、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指标等。

参考文献

可持续发展理论篇2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理论;指标体系;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学者提出,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可持续发展评价,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指数,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最初主要针对全球和国家层面,近年来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也越来越受关注。所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尚无广泛接受的定义。我们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生存、成长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使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盈利增长和竞争力,又要妥善采用资源高效利用、环保的生产方法和措施,积极为社会谋求利益,从而追求企业与社会福利最大化。

1全球尺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初是针对全球范围的发展问题而提出。20世纪90年代,多个国际权威机构了针对全球尺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世界银行1995年公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产生和维持所持有财富的过程。该体系综合了自然资本、社会资产、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4组要素,使财富的概念超越了货币和投资的范畴,史上首次以三维的方式展现了世界各国的真正财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96年结合全球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中的各个章节内容,提出了一套可持续发展核心指标框架。该指标框架建立在“经济、社会、环境、机构”四大系统和“驱使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础上,强调了环境受到的压力和环境退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提出了人类活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并基于经济、社会、环境3个维度,构造了一套较为简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国家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1美、英、德等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国家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体现了各国的特点和政府的关注重点,因而各具特色。以下以美、英、德三国为例分别作简要介绍。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于1996年提出了一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就美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10个重要指标:健康与环境、经济繁荣、平等、自然保护、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公众参与、人口、国际责任和教育。英国政府于1999年出版了《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5年,英国政府建立了更侧重国际和社会角度的全新综合性目标:“让全世界人民在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满足自身基本的需求并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并基于该目标设计了相应的指标体系框架。德国联邦统计局从2004年起,每两个年度一份可持续发展指标报告。该报告基于四大出发点,即代际公平、社会团结、生活质量和国际责任,制定了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指标。该报告的目标在于,评价德国政府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效果,并为未来的发展指引方向。

2.2中国国家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对于国家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设想,此后中国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权威机构相继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指标体系,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国家发展高度,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这些指标体系体现了国家政策要求和政策导向,对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引导作用。2.2.1国家可持续发展整体评价指标体系199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世界范围内第一个部级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政策及措施。其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即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反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体现了政府对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从1999年起,每年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整体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出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年度报告》[2]。该报告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要素层。其中,总体层1个(中国可持续发展整体能力),系统层5个(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状态层16个,变量层16个,以及较为庞大和全面的要素群。经过在实际应用中的不断调整和改进,其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已经相对完善和稳定。2.2.2环境、资源领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近几年,我国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促进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或考核指标体系。2013年6月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2016年12月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以上4个指标体系都是与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总目标,《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系统地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其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则细化体现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则是各个行业制定清洁生产指标的标准。这些指标体系体现了国家对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而且专业性和适用性较强。因此,评价企业在环境或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时,可从这些指标体系中选择适用于企业的指标。

3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应用情况

3.1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3.1.1KLD指数KLD指数由独立调查和评级机构KLD公司于1991年提出,是目前西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测评工具,也是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数之一。KLD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3个方面来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在进行评价时,首先把有争议性问题的行业剔除。然后设立了7个维度的一级指标,即社区、公司治理、环境、人权、多元化、员工关系和产品。这7个维度依次包含13项、11项、11项、12项、15项、11项、8项具体的二级指标。KLD聘请相关专家,采用-1/0/1打分法,对企业各指标的积极和消极表现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是:公司正面因素项符合指标规定得1分,存在负面因素的表现则为-1分,既无正面因素也无负面因素则为0分。最后,将企业各维度得分直接相加,得到的总分即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得分情况。KLD指数的主要优点有:①可以跨越时间维度,实现对企业的连续评价;②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价,比较客观、公正;③采用-1/0/1打分法,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存在的主要缺点有:①指标合成没有采用加权方法,各指标层的重要性未区分;②指标赋值大多依靠主观判断;③采用-1/0/1打分法,得分不具连续性,只有在底层指标足够多的情况下,才能体现企业间的差距。此外,KLD评价方法的指标设置主要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特点以及信息披露机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3.1.2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1999年,美国道琼斯公司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权威机构RobecoSAM共同设立了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TheDowJonesSustainabilityIndexes,DJSI)。DJSI以投资视角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已被众多基金公司用作管理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的重要标准。DJSI从经济、社会、环境3个维度对企业进行评价,各维度下设置数个指标,既有各行业通用评价指标,也有与特定产业相关的指标,并根据行业特点赋予各指标相应权重。公司的可持续指数分值,是将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的得分乘以问题权重,再乘以问题所属指标的权重,最后全部相加而得。可持续分值=∑(问卷各问题的得分×问题的权重×指标的权重)评价体系中数据主要来自RobecoSAM的调查问卷,并通过公司文件、公共信息或与公司直接联系等渠道对数据进行验证。此外,从DJSI设立之初至今,道琼斯公司一直聘用普华永道对DJSI进行外部审计。DJSI的主要优点有:①既包括通用指标,也涉及具体的行业指标,指标的内容和权重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使不同行业之间更具可比性;②采用外部审计,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提高了研究质量;③数据来源于四种渠道,不同渠道的数据相互验证,数据可靠性较强;④应用广泛,影响较大。主要缺点有:①评价企业应尽责任、愿尽责任的指标较多,反映公司客观情况的基础性指标较少;②定性指标居多。3.1.3全球可持续发展企业百强榜加拿大的媒体和投资研究公司企业爵士(CorporateKnights)自2005年起开始研究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并年度“全球可持续发展企业100强”排行榜。该公司先对全球的中大型、高市值的上市公司,按照可持续性信息披露情况、财务健康情况、产品分类和财务制裁等4个方面的标准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评价对象。评价的基础数据来自企业的公开数据,如财务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该榜单的评分主要从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员工管理3个方面入手,设置了14项关键绩效指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碳排放产生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产生率、创新能力、支付税费比例、CEO/员工工资比、养老保险基金状况、安全绩效、员工变动率、领导力多元化、清洁资产支付联系、供应商评分和清洁空气生产率评分等。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从14项指标中选用不同组合的指标。用于评价的指标被赋予相同的权重,最后将各项指标得分相加,按总分高低排出前100名。该榜单主要优点有:①完全使用公开可得的客观数据,评价的客观性有保障;②部分指标计算考虑了近几年的均值,使指标数值更平稳或更具有代表性。主要缺点有:①各指标得分等权重相同,没有区分重要性;②指标数过少,可能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3.1.4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从2001年起对建立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与论证。2004年6月,正式开始构建适用于所有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指南标准,由7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制定,编号为ISO26000。2010年11月1日,该标准正式出台。ISO26000包含7个核心指标:公司治理、人权、劳动力、环境、公平管理运营、消费者、社区发展及参与。每个核心指标中包含4~7个因素,如人权风险情况,种族歧视、弱势群体,反腐以及消费者数据和隐私保护等。ISO26000具有鲜明的特点。①用社会责任(SR)代替企业社会责任(CSR),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组织;②不是管理标准,不用于第三方认证;③为各类组织提供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可操作性建议;④由众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设计,考虑了不同经济水平和文化的差异性;⑤与多个国际组织达成合作,推动了社会责任实践。3.1.5价值总览报告(IR)2010年8月,英国威尔士亲王可持续性会计项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共同创建了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秘书处设在英国伦敦。2013年12月,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通过并了国际综合报告框架,或称价值总览报告(IntegratedReporting,简称IR)。IR将公司财务信息与环境、生态保护、社会责任履行和公司治理等利益相关者关心的信息加以有效整合、共同披露。所有机构的成功都依赖于各种形式的资本,在IR中体现包括金融资本、制造资本、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关系资本和自然资本等六个方面,以便更好地综合反映企业价值创造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IR始于管理实践,它的历史并不长。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已经意识到IR的意义所在:一方面能为投资者提供企业更多的非财务信息,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评估信息,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

3.2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国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研究尚不充分,已有的相关学术文献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但缺乏实践应用。例如,郭蕊(2006)[3]从社会、产业、技术、制度和财务5个方面入手,研究了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了5个方面的整合状况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作用;何元斌(2009)[4]基于“宏观–产业–企业”3个层次的系统,建立了6个维度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并设计了测评模型和指标评价体系。此外,也有少数研究在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对个别企业进行了评价和案例分析。例如,乔增光(2004)[5]建立了由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制度保障评价和潜力评价等三部分构成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该体系,采用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分地区统计数据进行了评价;朱光曦(2008)[6]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模型,对西部某上市公司进行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马小援(2010)[7]从宏观环境的可持续性、市场环境的可持续性、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的可持续性等4个层面入手,构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环境评价体系,并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例进行了评价及分析。目前,国内理论较完善且评价范围较广的相关指标体系,主要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社会责任价值观与战略、社会责任推进管理、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等5个评价维度,采用以定量为主的结果性指标体现企业履责绩效,采用以定性为主的制度性和过程性指标反映企业履责制度安排和具体行为。该体系已经运用到实践当中,作为“中国工业企业履责星级评价”的评级依据。虽然该体系评价重点在于企业社会责任,但是鉴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较多共通之处,该体系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仍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4结论

1)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最基本要素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美、英、德等国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国21世纪议程》以及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虽然名义上各指标体系分析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但采用的评价指标本质上都涉及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包括资源在内)等。2)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一般包含社会、经济、环境和公司治理等因素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一个细分领域,主流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基本上也都采用了关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的指标。这3个因素的内涵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调整,由宏观指标调整到适用于企业的微观指标。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最大的特点是加入了对公司治理方面的评价,既包含企业的制度、政策、法律及架构,也涉及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的各类目标人群之间的关系。3)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和政策导向,制定出符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本文对KLD指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企业百强榜等国际上主流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了详细分析。各种指数各具特色,它们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设置,对于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但是,这些指数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特点以及信息披露机制而制定的,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情况。我国政府的《中国21世纪议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体现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政策要求和政策导向,对于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研究较少,缺乏完善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需在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结合政府提出的相关指标体系,制定出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特点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天星.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3,(6):1085–1092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重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郭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五维度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2):149–152

[4]何元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层次六维度分析框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6):83–89

[5]乔增光.企业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

[6]朱光曦,马占新.基于DEA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s1):358–361

可持续发展理论篇3

通信事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设施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信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信市场由建立到逐步完善,为电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对我国目前通信市场管理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通信事业获得巨大的进步,电信市场繁荣发展,欣欣向荣,但是通信市场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法制建设

1.1.1没有正式的电信法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为了强化对通信市场的管理,国务院颁布了“电信条例”,对通信市场进行规范。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条例,与专门的电信法还有很大的差距。放眼世界,按照惯例,各个国家在进行通信市场管理以及推行电信改革之前先立法,然后以法律为准绳开展后续的工作。而我国的电信立法严重落后通信体制改革,不能满足通信市场管理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果没有一部电信法就无法对多元化的通信市场进行规范。

1.1.2地方法规混乱

我国地方也制定了一些通信行业法规,但是存在着法律地位低、权威性差、有些法规本身就带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不利于通信市场惯例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1.2通信管理局在地方的定位不明确

地方通信管理局在试运行期间,比较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定位不明确。由于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导致与地方上的关系不好处理,出现了一些混乱。

1.2.1与省政府机构的关系

第一,与省信息产业厅的关系。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已经建立信息产业厅的省,通信管理局可加挂省信息产业厅,对这条规定的理解出现了歧义。一些省的信息产业厅认为通信管理局是其下属单位,由信息产业厅行使对通信市场的管理。但是通信管理局的想法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信息产业厅不应该管理通信市场,该职能应该由通信管理局执行。为了维护通信的全程全网,只有通信管理局才能承担当地通信行业的监管。如果把省里的通信监管的一部分职能交给通信管理局,就会出现交叉监管,企业无所适从,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通信市场的健康成才。

第二,与其它部门的关系。这些部门有工商、物价、技术监督部门等,它们的职能与市场管理比较密切。在通信市场管理的过度时期,一些领域出现了管理的真空,相关部门乘虚而入,造成政出多门等问题。

1.2.2地方监管混乱

第一,企业不服。政企分开后,一些通信企业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可以自立自主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政府不应该插手其事务。这导致通信管理局在市场管理的过程中,行使对企业有好处的职能,会得到企业的支持,如果没有好处就会被消极执行。

第二,项目难控制。各单位自己上项目,如广电、计委、省政府都能自己立项目,建自己的通信工程,一般都不经过通信管理局,重复建设多;通信项目的建设程序、招投标不规范,真正具有一级、二级及三级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并不多,但上项目比较多,难以保证对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开放性的业务越来越多,投资主体多元化,许多业务的经营是由投资公司投的资,监管起来有一定难度。

1.2.3管理人员的组成

当前国内通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原来邮政部门转过来的,因此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单一的人员结构和原来的工作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好处是对通信行业比较熟悉,不需要经过岗前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业务熟练。缺点是人员结构单一,各个工作人员无法在专业领域上形成互补效应。企业中所有的人员的知识结构大量存在重复,缺乏具有相应法律知识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人才,不利于管理机构职能的有效行使,对通信市场的管理缺乏效率。2加强通信市场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1把握好市场准入维持企业良性竞争

通过科学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控制进入通信市场领域的企业的数量以及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竞争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通信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容易造成恶性竞争,使同企业无法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益,最终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当前在市场准入上注意以下的问题和倾向:

第一,制定详尽的通信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规范,使企业在进入通信市场时必须在投资、网络结构、网络技术、网间互联、财务成本管理、法律制度上满足准入

[1][2]

规范,使从事同一服务的企业具有可比性。

第二,提供市话服务的企业应该禁止同时将语音业务、上网业务与市话业务进行捆绑经营,防止市场竞争的不公平。

第三,解决不同长途运营商有或没有长途接入号的差别,体现公平的原则。

.互联互通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互联互通的实质就是要求原来占市场主导地位的通信运营企业为得到许可具有电信业务的竞争对手提供互相连接的方便,使任一用户通过网上互联与另一端的用户实现无阻碍的通信服务。由于国内竞争刚刚开始,“电信条例”刚刚出台,人为阻止互联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对电信网与接入的各类网互联互通的管理,保持中国电信网安全有序运营,维护电信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企业服务质量

按照“条例”的规定,电信部门管制的通信资源依然沿袭了以前的范围,即无线电频率资源,码号资源和卫星轨道资源。省通信管理局应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有效的资源申报制度和动态的科学管理体系,并按标准收取资源占用费。当前在资源管理中的热点是本地网内的区县用户不同运营企业的特服号和缩位拨号存在差别,消费者有意见,影响使用缩位拨号的非主导电信运营企业在区县业务的发展。

.加强对因特网的监管减少企业纠纷

随着因特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当前应加强对因特网的监管,目前应尽快出台相关的包括对信息内容、知识产权,网络互连等方面的监管条例。

首先是建立保护个人隐私权、知识产权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各国正在合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条款,以使电信市场有序竞争,我们也要参与这一进程。其次,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将因特网电话排除在现有电信法规以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也会遇到这类问题。在因特网接入上,据所了解到的国外的情况,企业之间经常发生纠纷,需要管制机构出面协调。我国目前将因特网电话列入基础电信业务,为了避免我国以后遇到此类麻烦,我国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总结

当前我国的通信市场机制、技术、业务等全面转型的时期,即正在从单一的规模发展模式向开放型、多元化、全方位模式发展,加强对通信市场的管理为企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最终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梁镇,赵国杰.企业管理创新[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可持续发展理论篇4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可持续

1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状况与问题分析

1.1污水处理的技术落后

城市每日的运行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如果这些污水得不到妥善的处理,那么将是对水资源严重的浪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所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污水处理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一直沿用的是西方国家的技术,在使用他们技术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也有了提高,但是,与同期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而言,我国的技术仍然是比较落后的,污水处理的效率不高而且还耗能大,处理设备的故障率高自动化程度低,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

1.2资金短缺,投资力度不够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是处理城市污水的主要场所,它的存在能够极大程度的改善城市水质,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净化做贡献,但是要想得到发展也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同时,由于设备比较落后,我国污水处理过程中,设备的维护费用较高,同时,污水处理设备的实际运转效率较低,处理能力不足,要想提高其处理污水的能力,就要加大投资,更新设备,从而提高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1.3管理水平不高

污水处理中涉及到了很多复杂的技术,而目前我国的操作人员的普遍素质都偏低,不能适应需求,这样的话,即使我们有了污水处理厂,也不能让其处于高效运作的状态下,这就制约了污水的处理效率。我国针对污水处理,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要高于60%,乡镇的处理率要高于50%,而管理水平会制约处理率的提升。这些因素都使污水处理不能达到高效、经济的目的,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并且使用新的工艺来对污水处理进行改良,提高处理的效率,这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2我国当前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

2.1污水的一级处理

物理处理和预处理是一级处理的别称。主要通过物理法对城市污水中的漂浮物与悬浮物进行有效去除。经过一级处理可以去除沉降后的大颗粒悬浮物。一级处理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很大,其可以单独应用,和其他工艺相配合也可以,作为其他工序的前期预处理程序。没有工业污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级处理,出水可以作为中水回收使用。最大限度地节约污水处理的费用是它的优点。

2.2二级处理法

(1)普通活性污泥法。普通活性污泥法主要包括普通曝气池、曝气系统与二沉池以及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放等,曝气池与二沉池是其主体。一级处理的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池进行融合,混合液就此形成。为了使活性泥与废水的进行接触,利用曝气池中的曝气装置在鼓风机送来的空气作用下曝气混合液。有机污染物在活性泥的作用下进行了充分吸附,这样活性泥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就会被生物群进行分解。这样在一段时间的沉淀后,活性泥与净化水之间就自然分解开来。

(2)有效除磷、脱氮的活性污泥法。在UCT工艺中,缺氧区被划分为两个分区,前面的缺氧池只可接受回流污泥并保持部分混合液也回流入该区。第一个缺氧池只对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有相应要求。

(3)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可谓是后起之秀,可以产生与活性污泥法一样的效果用于污水的二级处理。

(4)氧化塘的技术。其原理与自然水体的自警过程基本一致,也就是污水在塘内停留与缓慢流动时,由于微生物的有机降解与代谢作用,进行有机物分解,这样可以有效对污水进行净化作用。

2.3城市污水处理主要的工艺流程

确定污水处理工艺主要依据的是当地经济状况,城市具体管理需求以及城市水质标准,污水水质标准等多方面。通常要经过科学的调研与技术经济性的比对后才能确定。当前较为常用的有:A-O或A-A-O工艺,以及SBR工艺和氧化沟工艺等主要类型。A-O或A-A-O工艺主要依据厌氧、好氧与缺氧来确定的,该工艺的研发主要是针对除磷和脱氮的需求,可以有效地实现除磷、脱氮目的,具有很强的经济性,该技术主要在我国南方使用。SBR工艺也被称作续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这种工艺比较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作,具有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的优点。构筑物中最主要的是作为曝气池,同时,该池也作为二沉池。延时曝气的活性污泥法所需负荷低,产生的冲击负荷很强,可以保证较好的出水质量,并产生较少的稳定污泥,管理容易。通过对氧化沟简单的改造可实现更为适合脱氮和除磷的效果。

3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选择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从概念层面上、意识上充分理解和重视起来,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理论上,要根据我国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与手段,制订具有远景规划的城市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标准,要不断开发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先进工艺技术,要对现有的工艺技术以及新兴的工艺技术,在工艺特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工艺筛选及组合方式,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而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3.1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一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当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被处理后的水体已经可以被再次使用。虽然该项技术较为先进,污水处理效果比较好,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膜污染。产生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处理膜在多次使用情况下导致处理能力下降。所以对于膜分离技术来说,首要难题是对膜污染问题的攻克。目前的解决措施如改善处理环境、对滤液进行前处理工作等,虽然能够及时清理滤液中的大颗粒,降低膜污染程度,但是却费时费力。所以说其应用前景受到膜污染控制技术的限制。

3.2强化一级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级处理技术因为其投资需求低、消耗少并且能够技术将污染负荷有效控制,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一级处理技术的操作比较简单灵活,污水处理效果较为稳定,在很多中小城市中得以大范围推广与应用。一级处理技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一级处理工艺,第二个则是强化生物一级处理工艺。虽然该项技术有着种种的优点,但是目前来说也同样存在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生活污水处理难度以及处理费用较大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絮凝剂的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在今后的应用与探索过程中,应该着重研究这些问题。

3.3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1)厌氧处理技术

厌氧处理方法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过程中展现了一系列的优势,不论是反应体积、消耗还是操作过程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表现,多疑厌氧处理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应对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之一。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探索中,应该在现阶段的理论与经验累积中进行改进与创新。

(2)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多被应用于生活污水中的深水之上。如果氧气充足,生物膜法处理技术能够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氧化物进行迅速的处理。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依附在载体表面,生长形成膜状,当污水流经过载体的表面以及在与生物膜进行接触的过程中,微生物则会吸附、稳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且将其转变为H2O,CO2,NH3等物质,最终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具有运行稳定、经济适用、描中击负荷、以及无污泥膨胀等优点。

4结束语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发展势头与前景是比较好的。从目前现状来看,加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是确保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内容。此外,在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以及管理水平方面,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来降低能耗与成本,才能确保城市污水处理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可持续发展理论篇5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

1.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两层含义:“可持续”和“发展”。持续性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能源消耗产生环境污染,所以二者在概念上是统一的,但在现实资源或环境范畴上又是对立的。持续的发展要保证社会不断进步,涉及当代,也涉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应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均衡的经济发展为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动力,综合的社会效益为目标。

2.耗散结构理论。普利高津指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体系(不管是力学的、物理的,还是化学的、生物的),当外界条件达到某一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和分子,会自动出现一种自组织现象,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会形成一种互相协调的作用,从而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为一种时间、空间和功能的有序结构,这种非平衡状态下的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在耗散结构理论中,普利高津为了说明系统是如何与外界相互作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的,因而引入了熵的概念,熵在热力学中是作为系统有序程度大小的量度,熵越大,系统的无序程度越高,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对于一个非平衡的孤立系统,它的熵总是自发地趋于极大,最终达到一个具有最大熵值的平衡态。

熵变化dS出两项构成:第一项dse是通过系统边界的熵的传输,第二项dsi是系统内的熵产,因此有关系式:

ds=dse+dsi(1)

所以,由式(1)不难看出:开放系统的熵不仅可以增加而且亦可减小,有了一定的负熵流后,才会有负熵产生。这意味着只要给系统以足够的负熵流,系统将维持有序而不趋向更混乱;如果继续增大负熵流则系统的熵变dS还会小于零,即产生负熵。负熵是作为系统有序度的一种量度,其物理含义是:负熵增加,意味着事物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是进化的标志。

普里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是研究系统有序化问题的重要理论,它不仅在自然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也被运用于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地球这个系统,它是一个开发的系统,与太阳和其它星系无时不在地进行能量交换。为了维持现在的有序结构或者发展成为更为有序的结构,需要大量的负熵流,这些负熵流一部分来自太阳能和其它星系,来自其它星系的能量很少,可以忽略,以后只提太阳能;另一部分自来地球自己,就我们现在的认识水平,这部分能量是地球千百万年储存的化石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气等。还有核能和地热能。

2.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1地球上可用的自然能源。按文献提供的资料,地球大气层上界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功率约为1.73×1017W,此能量的30%左右以原来的波长(短波)反射回去,约有47%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层和地表而所吸收,使其温度升高,然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重新辐射回宇宙空间。只有剩下的23%的太阳辐射能达到地球表面,成为风、气流和水波的原动力,形成气候,并造成水文循环。只有总量的0.02%(4×1013W)的能量通过植物和其他的“生产者”机体中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系统。另外还有一小部分作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和动物的机体内,在有利的地理条件下经过数百万年转变成煤、天然气、矿物油等,构成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储备。因此,不难算出人类赖以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能源有多少,以现在的开采速度,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能开采多长时间。

2.2自然资源利用与热力学定律的关系。地球是一个开放的自然系统,在其内部的物质运动和转换都要受到热力学定律的制约。植物和其他的“生产者”机体吸收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系统,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这些化学能量的大小,依靠地球上的生物系统的大小和种类。人类可以通过大量种植植物等实现这一过程,当然也可以通过砍伐植物等减少这一过程。另外地球上经过数百万年转变成煤、天然气、矿物油等自然资源,这些都是负熵流。

人类社会的发展可看作耗散结构的自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的发展依赖于持续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出输入来维持其有序结构。输入的是负熵流dse,输出的是熵产dsi。当输入与输出相等时,系统的行为保持不变,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社会经济维持原态;当输入大于输出时,自组织系统便自发地形成新结构,新结构的形成,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当输入小于输出时,系统的部分结构便会遭到破坏,自组织系统便会减少输出,从而进入负平衡稳定态,社会经济倒退;如果系统的输入远小于系统的输出以至使负平衡稳定态难以维继,或者输入输出停止,自组织便会死亡,其原有的物质和能量的聚集形态将消失于周围环境中,即走向与周围环境相平衡的状态,社会经济将士崩瓦解。

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文明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污染。比如蒸汽发电过程,锅炉燃烧燃料(煤、油、或者天然气)放出热量,同时放出二氧化碳CO2、水蒸气H2O、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热量被水吸收,锅炉中水被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继续加热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将热能转变为动能(电能)。我们看到在利用能源的同时,电是排放废物产生废热的过程。发电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各个方面。在工业化时代之前,社会发展缓慢,资源相对丰富,较小的污染,对社会发展影响较少。而现在高度的工业化社会,大量废物对环境极大的危害,比如二氧化碳CO2在大气层内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的火量排放形成酸雨,严重的危害着自然资源,造成现在看到的环境污染。而环境治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为了可持续性发展,在自然资源这些负熵流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势必要减少环境污染和一些消耗这些带来的熵产。

3.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减少污染。为了能够长期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展新技术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要利用的能源总量不变。通过减少利用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浪费,从而能源转换的最大效率。科学进步的历史说明,每次遇到能源危机,都是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的。现在面临的问题比过去更困难,如果说以往的技术进步建立在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层而,现在可改造的技术越来越少了,这样也对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现在的任务是找到不可再生资源的特代能源,或者提高低能质资源的利用率。比如太阳能的利用技术,太阳能具有很多优点:储量丰富:分布普遍:无污染等。缺点就是能流密度低。随季节、气候、昼夜的变化而变化等。

3.2废弃物的可再生性和可处置性。减少排放,对排放的物质和高熵能源再利用,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现在人们采取很多的措施,像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比如:熔融还原炼铁新工艺。炼铁需要大量的焦炭提取铁水中的氧,焦炭被氧化变成一氧化碳CO,若一氧化碳CO直接排放到火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可利用化工过程将之转化为甲醇或二甲醚清洁燃料,可使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能耗下降,吨钢成本下降。这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的可行途径。

可持续发展理论篇6

摘要:随着整个世界面临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发展等问题的出现,并且这些全球性问题又以前所未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对人类提出了挑战,成为危及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和基于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而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给我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繁荣和发展世界带来新的机遇。

关键词: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

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相关章节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渗透这一指导思想已成为新时期地理教学的特色之一,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发展危机的反思中,人们努力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孕育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战略。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表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代中国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确保当代中国走向可持续的未来。可持续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每一个部分都相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培养活动,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和行动能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的环境保护转移到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是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在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教学中要有机地把可持续发展理论渗透其中,教育学生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口增长过快,致使环境承载量过大,生态系统失衡,导致产生粮食、能源、交通、就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自觉地维护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且要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激发学生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而积极学习,有意识地树立起可持续发展观点。

二、树立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资源问题也是世界人们关注的一大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但是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子孙后代人的需要。我们在讲授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内容时,要根据可更新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方面的不同要求,教育学生树立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让同学们清楚的认识到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的内涵,不奢侈浪费,注意节约。对于可更新资源,要促进更新,充分地加以利用。并要树立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观,从而提高中学生的素质。

三、抓理论结合,树立全新的环境观

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和人口的增长而加剧。环境问题最关键的是污染,而污染主要由人为原因所造成。所以,在讲授高中地理第十一章《人类与环境》内容时,要有机地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教育学生树立全新的环境观。要讲清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破坏后难以逆转。要使学生明白,人类是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作用于环境,环境则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不断改变其供应能力,为人类提供所需的资源。要解决好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其统一,就要研究怎样才能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需要,并能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凡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良性发展,反之人类与环境就是对立的。所以,要教育学生必须把人口、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统一起来考虑。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保护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同时,要让学生自觉地去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提高自身素质,适应21世纪的需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自觉地为子孙后代谋利造福,为治理和保护环境、造福全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系统化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让学生学会以综合的观点观察分析地理事物,对自然要素、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综合研究。这就需要运用系统化思维手段,透过复杂的现象来掌握事物的本质,系统化思维必须学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变化发展的动态分析方法。例如,分析荒漠化的成因时,既要考虑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又要考虑气候演变等自然因素。创新思维重在批判和理性思考,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多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创造能力的探究法、讨论法,如探讨可持续发展内涵等问题,鼓励学生不受课本知识局限,而应有自己独创的观点。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创新。

五、构筑辩证的地理思维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长期性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它的确定和解决非一个国家能力所及,需要国际间长期的协作和共同努力。中国是世界大国,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人口、资源利用、环保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我国有十大自然保护区参加了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在第二十三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上,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向世界各国阐明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承担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为人类社会共同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舞台上,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上材料在教学中适时、适当运用,效果会非常突出。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第2版).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学校爱心捐款倡议书范文(精选2篇)

    - 阅0

    学校爱心捐款倡议书范文7篇在现实社会中,倡议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的倡议书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倡议书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爱心捐款倡.....

    大班德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2篇

    - 阅0

    大班德育教学工作总结篇1转眼间,一学年的工作就结束了,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的做好各项工作,让我的孩子们在这温馨的大家庭中快乐幸福的成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