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6篇)

来源:

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篇1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的重要保证。江泽民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继承了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并且不断地加以创新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的思想;同时,进一步探索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一、江泽民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的思想

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坚持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思想,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在新的实践中一再地加以强调,并予以新的发展。2002年,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他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难看出,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思想的同时。进一步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角度,从提高文化力、增强综合国力的视角,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反复强调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江泽民不仅坚持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思想。而且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的思想。并对这个工程的子系统及其各自的具体内容,也都作出进一步的说明,从而使我们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更为完善、充实和具体化。

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江泽民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老祖宗不能丢”的思想,进一步强调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强调要用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教育人民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思想,更高地举起了爱国主义的旗帜,把爱国主义教育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统一起来;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国家越发展,越要提倡艰苦创业精神的思想,从新时期伟大创业实践中概括出64字的新时期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并要求全民族在新的实践中大力弘扬这种创业精神;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认真吸取“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的深刻教训,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但提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观点,而且进一步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政策主张和重要举措。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关于加强道德观教育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江泽民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关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的思想,把发展教育和科学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要求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了科教兴国战略,力求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于物质文明建设重要作用的同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的新论断,要求全党和全社会面对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现实,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重大作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关于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的思想,把发展文学艺术等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出更多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优秀作品;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关于新闻出版要紧密结合中心任务,宣传党的主张的思想,强调新闻出版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出版物质量。

在社会主义新人塑造方面,江泽民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把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关于特别要教育好青少年的思想,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视为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特别希望全国各界青年坚持“四个统一”(即学习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在党的领导方面,邓小平同志认为,要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对于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为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江泽民创新和发展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党的思想,不仅进一步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而且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的新思想、新举措。江泽民提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党,必须全党重视,全党动手,各级党委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强调领导干部务必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反腐败斗争,是我们的重要方针。反腐败斗争,要贯穿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越是发展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坚持和加强反腐败的斗争。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强廉政建设,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强调要加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讲政治不是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而是要与实际工作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它落到实处。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作出的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论述,使人们更加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

二、不断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

邓小平同志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确定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就是抓住了根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非一日之功,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维系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手段,形成综合效应。在各种维系精神文明的手段中,邓小平同志尤其强调教育和法律这两种手段。他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江泽民在邓小平探索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认识和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任务,从许多方面深入而具体地认识和掌握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

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作用规律。对此,邓小平同志明确阐述了两个观点,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要以物质文明发展为基础;物质文明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因此,他一再主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根据邓小平的这些基本观点.江泽民,一方面强调了物质文明的基础性作用,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强调了精神文明的反作用,明确提出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江泽民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了哪一手都不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缺了哪一个文明的发展都不成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认为,这个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江泽民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观点,并予以进一步的发挥和发展。江泽民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党的十六大则将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这一重要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把“三个代表”写在党的旗帜上,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更加充实,也更加科学。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发展规律。江泽民多次指出,要积极吸收我国历史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坚决摒弃一切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当前在这个问题上,要特别注意反对那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他特别强调指出,我们讲继承、讲借鉴,目的是通过继承和借鉴,使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1世纪的文化创新,必须是20世纪即已在中国存在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外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传统这三者之间的创造整合。只有促进三大传统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开掘我们的文化资源,寻找新的价值领域,建立并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宝库。中国文化一定能以博大的胸怀迎接汹涌澎湃的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走向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将成为我们党在21世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目标。

4、正确认识社会主叉精神文明建设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他对此作出过许多论述。。他强调,抓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具体事情抓起。他还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提出不能认为只要破字当头,立就在其中了。江泽民坚持运用并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思想。反复强调,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都必须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并且指出,重在建设就是着眼于创新和发展;立足于引导和教育;着力于探索规律,建立机制。

三、江泽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他提出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来,表现在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系统思考和全面论述上。

1、江泽民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21世纪宏图的全面实现,关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党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要经常讲,反复讲。两个文明建设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内涵是全面的,物质文明的发展要搞好,精神文明的发展也要搞好,这才是真正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提出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时候都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做到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越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提高,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江泽民强调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②这样高度重视和精辟阐述民族精神,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战略任务提出来,在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文化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文化建设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江泽民强调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同志式的批评与反批评,鼓励创造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4、江泽民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①重视科技和教育,发展科技和教育,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将教育创新提到了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同样重要的高度,认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教育系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应该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的作用。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5、江泽民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加强管理。应当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加强理论队伍建设。建设包括管理,管理促进建设。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对那些错误东西不能不管不问。在大的是非面前,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坚持原则,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江泽民还强调我们一方面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一切好东西,一方面又要坚决抵制腐朽的东西,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强调在思想文化教育部门和所有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或传播的企事业单位,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讲求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正确结合。他还提出精神文明建设要同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相应地增加投入,在财力上给予支持,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需的物质保障。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就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群众性活动,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基层。要运用日益发展的大众传媒和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形式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在参与中受教育。

6、江泽民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首要的一条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革命的理论,它既以先进文化为基础。又是一切先进文化的旗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宝贵结晶和伟大代表。如果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搞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就会导致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是我们党在2l世纪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先进方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篇2

关键词:国企;精神文明;重要性;问题;措施

一、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对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深刻的认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和谐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化、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因此,党员应高举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理论联合实际。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要经济与精神文明相适应。同时也应弘扬我国文化理想,高举文化旗帜,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强国,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弘扬振兴中华民族精神。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必须继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物质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部实践中,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和引导全国人民,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敢于迎接各种挑战,经受任何风浪的考验,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努力实现中国梦。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1、理念主体不突出

现阶段,部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理念不清晰,主体也不明确。除此之外,政治色彩也太过浓重,这对于企业的塑造是非常不利的。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塑造方面有两方面的问题:语言不够精炼,政治色彩太过浓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理念设计存在不足之处。

2、定位基础不稳定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定位基础不够稳定。在计划经济期间,企业属于我国单位,自身具有垄断性,会受到区域性的限制,市场范围也较小,由此导致了国有企业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市场定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必要存在。其次我国企业由于发展滞后,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企业改革被动进行,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

3、人文基础薄弱

企业没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没有将人才资源当做竞争优势来看待,对于人才素质的开发也不到位。对于员工专业技能、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培养和开发不重视。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开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企业需要改变自己的管理理念,将人才从原有的人力资源中独立出来,给予他们权力和义务,人才才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4、理解误差

部分企业将实施“形象工程”与企业文化混为一谈。“形象工程”通常不分重点,各种活动都会尽力参加,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效果也不突出。不仅如此,一些企业在“形象工程”中经常有攀比,认为在资源条件上具有优势就能够帮助企业提升想象。不计效果的进行轰炸式宣传,脱离实际。

5、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通常会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思想政治可以代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且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维护党群关系。在思想上的认识就是错误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途径出现错误,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三、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新时期,只有正确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加强。

1、注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代表支柱,为提升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形象,应当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使员工将身边的典型事例通过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员工正确理解并主动接受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2、以人为本,发挥员工才能。企业想要建立优秀的精神文明,就需要从人文方面进行改革。现阶段企业注重的是人才的价值,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更加注重人才因素,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员工更好的为企业文化塑造服务。

3、突出企业自身特色。企业想要成功,不仅需要受到员工的喜爱,更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消费者选择企业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选择了企业精神文明。因此企业必须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反映出企业的内涵和形象,尽力得到员工和消费者认可。

4、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理念独特。企业应当与时代的主体相吻合,也要与企业精神文明底蕴相结合。如人寿保险就是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经验,从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中提取出“成已为人,成人达已”作为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也应当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与时俱进,提炼独特的理念。

5、正确的定位。企业想要把企业文化塑造的成功,就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竞争通常同时综合能力的竞争。企业想要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就需要从市场定位以及价值取向为准,找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张建忠.新时期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8):149-150.

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篇3

1920年11月,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列宁强调:社会教育的任务是对工农群众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对青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教育他们多关心社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1921年3月,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体制转向实施新经济政策。列宁认为,这是一场伟大的政治变革,应该使工农群众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争取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社会教育”就应该结合党在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来进行。

第一,列宁主张加强对社会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列宁强调,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既要讲究方法,又要追求实际效果,艺术性很强。他认为这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艺术。不普遍提高文化水平,不使工农群众比现在更有文化,就不能掌握这种艺术。列宁不仅在认识上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亲自落实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列宁主张调动工农群众自身的积极性来做好社会教育工作。列宁认为,工农群众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只要社会教育领导部门和领导者重视这一点,并且采取相应措施,就可以在工作中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就能够使自己的工作得到群众的配合。从这种考虑出发,列宁建议在工厂工人中建立许多以帮助农村进行社会教育为宗旨的团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有计划地下乡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或者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一部分工厂党支部同农村党支部之间建立联系,前者根据后者的需要和要求提供进行社会教育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第三,列宁主张社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随着党的工作中心转变而改变。他提出,社会教育工作者应当而且必须在自己的宣传活动中考虑到这种转变,使宣传的任务和计划同这种转变适应起来。在思想政治内容改变的时候,应赶快抛弃已经过时的旧的宣传方法,改变旧的作风。列宁认为,正确的方法和作风是向群众说明实际的、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说明工作中的困难,说明克服困难的措施,并把这个工作同提高群众文化知识水平的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保证党的中心任务胜利完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来思考和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他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任务是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基本方面。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这两个方面结合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内在要求,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出来的,既符合实际,又着眼长远,既有历史的根据,又有现实的基础。“四有”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我国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素质的根本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和促进。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用教育和法制两个手段解决问题。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搞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大批判”、搞运动的方法,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并且应提倡健康的、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因为许许多多思想是非问题,只有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得以明辨,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只有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得以消除。邓小平认为,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我们要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把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和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结合起来。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思想文化事业,必须在继承前人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并得到发展。值得指出的是,邓小平在强调继承本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求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要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以加快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还要与抵制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结合起来,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年介绍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和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动和腐朽的东西。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尊重知识和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精神文明建设本身能否搞好,从根本上讲也取决于在理论、新闻、出版、文艺、教育和科技等方面能否善于发现、充分尊重和大胆使用优秀人才。针对过去对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错误认识,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尊重创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知识才能高效率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才能显示出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精神文明的发展,可以成为社会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升,使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飞跃式进步,这就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列宁社会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列宁时期的苏维埃俄国,处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时,俄国人民掌握政权和建设新国家的实践刚刚开始,而且由于当时严峻的国际国内军事政治形势,使年轻的布尔什维克党人一直处于激烈的革命斗争之中。在这种条件下,列宁只能从当时的斗争需要出发一般性地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我们国家已经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拥有了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局势和安定团结的国内政治局势,这就使得我们党有可能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与文化建设问题。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保证正确发展方向、创造安定团结社会环境等功能”,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等观点,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明了方向。

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篇4

论文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发展,而且有赖于精神文明大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对于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主导地位

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问题,即以什么理论做为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精神支柱问题。毫无疑问,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主导地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早已确定了的。因为我们要建设的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进人新时期以来,在我国曾经几度泛起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极力主张全盘“西化”,这一思潮的影响至今并没有完全消除。因此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搞多久,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和教育就搞多久。资本主义性质的西方精神文明不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l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思想,封建主义性质的儒家思想也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导思想。有人鼓吹“儒家理论应取代马列主义,恢复其历史上固有的崇高地位,成为当今中国大陆代表中华民族生命与民族精神的正统思想”,这是极其错误的。所以说,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只能以社会主义为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决不能搞“西化”而倒退到资本主义,更不能搞“儒化”而倒退到封建主义。

2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为首要任务

既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精神支柱,那么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则是首要任务。

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有些人受到最大冲击是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而抵御这种冲击,坚定理想、信念的最有力武器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理论出信仰,信仰扎根于理论。解决理想信念问题,最主要靠理论力量。只有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才能使我们增强战斗力,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肩负起伟大历史使命。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靠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才能更好地得到解决。我们要将思想统一予邓小平理论上,用这一理论来指导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克服“一手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协调的发展。

3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没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不是全面发展的农村小康社会。

1.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农村现代化绝不仅仅是一个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其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过程,它是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全面进步,是农村文明秩序的建构。农村现代化的重点和目标要放在农民现代化上。农民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核心。而农民现代化的实现,既取决于每个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又取决于农民的整体状态。因此,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优化农村社会人文环境,是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需求。

1.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巩固党的意识形态在农村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各种思想意识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去占领和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把宣传引导群众与热情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1.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证:第一,要为新农村建设打造共同的理想基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不仅需要强有力的党的基层组织、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还需要共同的理想信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农民、凝聚农民、团结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聪明才智。第二,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对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的培养。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树立诚信意识。要抓好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三,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村容整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较大改善,农民的精神需求也逐年提高,求净求美的愿望逐渐强烈。要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2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总体落后首先,农村文化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薄弱,农民政治观念淡化。

2.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当前造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资金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在这方面有所投入外,更主要的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主体单一,上级政府一般没有专项资金投入,而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无力投入。尤其是农村取消农业税以后,绝大多数基层政府财政是捉襟见肘。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农村一些文化娱乐场地就形同虚设。

2.3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组织不够完善首先部分农村干部自身整体素质较差,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引导不够得力。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在群众,而关键在干部。作为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农村干部的行为直接影响农村文化的发展。其次,农村文化建设队伍滞后,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队伍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才流失、人员素质不高、后继力量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导致基层文化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严重影响农村文化建设。

2.4农村深受各种落后文化的侵蚀第一,封建迷信思想死灰复燃。第二,有些农村地区家族文化、宗族文化等封建文化有所抬头,宗族势力已经干扰了地方基层政府管理,有的甚至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第三,西方的一些腐朽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农村逐渐蔓延,有的农民开始怀疑甚至否定我国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对公益事业不热心,集体主义思想有所淡漠。这些思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

3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3.1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占领农村文化市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思想保证,才能有效抵制和消除各种落后、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保证农村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才能创造性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建设,着力培养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很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失去动力而停滞不前或者偏离正确的方向。

3.3加大政府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神文明当然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为此要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要纳入长远规划,其基建投资应在各级投资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以巩固文化、教育、宣传、广播、电视、电影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中央政府在精神文明的投入上要有所区别,贫困落后地区应该有特殊照顾。各地方政府也要拿出一定的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重奖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部门。这不仅能弥补基层投入的不足,又能调动基层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3.4进一步搞好制度建设,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把教育引导与管理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制定符合法律、切合实际、体现民情的各种村规民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把村务活动和对农民群众的日常行为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以此保证和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3.5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为前提,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繁荣农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各种活动,要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最突出、最有影响的是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创评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通过组织“五好家庭”、“致富能手”、“敬老好儿媳”、“十星文明户”、“文明村镇”、“文明小康村镇”等的评选,以评促创,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创评之中,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

3.6要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的作用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带动和示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和先富起来的村民,是农村中思想文化素质较高的一部分。他们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教育并鼓励他们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榜样,正确引导他们在帮贫济困、助残行善、尊老爱幼、团结邻里、遵纪守法等方面为群众做出示范和表率,努力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通过他们来带动身边的群众和广大农民。这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10).

[2]彭幸国.简论农村精神文明的载体建设[J].前沿,2003(5).

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篇6

中【关键词】电网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

电网基层企业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发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党的十精神所取得的成果,将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构筑自身企业文化体系。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电网基层企业的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一定的空白性、滞后性,其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电网基层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主观问题

⑴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意识淡薄

近年来,电网基层企业党组织围绕着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思想路线探索企业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机制。但是,电网基层企业的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依旧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大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企业最终的目的是追求最高的经济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只是追求经济效益的辅工作。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于企业提升软实力、服务群众所带来的良好效应。另一方面,基层企业的党组织领导不重视党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分党组织领导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工作开展受到阻碍,对于党建工作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抱有敷衍的态度。

⑵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队伍落后

电网基层企业为全民提供电力服务,其生产经营任务较为繁重,难免会出现重行政、轻党建的现象,造成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队伍落后。一方面,忽视对党员理论素质的培养。党建工作中,大多只是对党的思想进行集中性的学习,通过书写党员思想汇报考核党员的知识理论素养。但是,党员对于思想汇报大多采取网络摘抄的方式敷衍了事。另一方面,忽视了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2.客观问题

⑴党组织建设不完善

党组织建设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好坏与否。电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党组织工作制度不健全。在党组织工作当中,通常会出现工作制度不健全的现象。二是党组织人员配备不完善。由于基层企业党组织的工作量不是太大,因此其人员配备往往较少。三是党组织监督体系不完善。党建工作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核心,电网基层企业缺乏对于党建工作的监督体系,这也是造成党建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

⑵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式单一

由于电网基层企业对于党建活动的投入较少,导致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通常情况下党组织部门采用理论知识培训的方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但是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晦涩、枯燥,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这些理论知识与自身发展无关,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这种思想的存在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产生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⑶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执行力较弱

目前,由于许多基层的党员精神文明素养欠缺,理论和实践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导致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只停留在宣传和教育层面,缺乏真正的实践,造成时间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浪费。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没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没有得到执行也就没有令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电网基层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1.主观问题之对策

⑴强化基层电网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

电网企业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形象的树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企业应该强化电网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精神文明建设意识。作为关乎社会主义国家国计民生的电网企业,必须强化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对电网基层企业管理层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意识的同时,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强化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让他们学习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从而认识到企业的软实力也可以创造价值。此外,定期对电网企业的基层党组织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还要对阻碍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教育和批评,并督促其及时整改,以保证电网基层企业的员工具有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

⑵提高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队伍整体素质党建和精神文明队伍建设往往关乎电网企业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吸收优秀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专业人员,并改善他们的待遇和升职的机遇,使得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保持对于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经常对基层电网企业主管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的员工进行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使得他们保持在思想上的先进性。主管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员工要坚持以身作则,首先保证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作风上符合党员的要求,以起到真正的模范示范作用。

2.客观问题之对策

⑴健全党组织建设

基层电网企业要建设健全党组织,通过各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对电网基层企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并以此为契机保证电网基层企业能够安全运营,使得基层电网企业的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的发展再推动企业社会效益的实现。一方面,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电网基层企业根据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需求完善党组织各方面工作制度,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监督企业党建工作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反馈工作结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⑵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

企业应当改变陈旧的以说教为主要形式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方面,加大对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购置相关的设备。另一方面,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视野,搬出理论课堂。企业用切切实实的行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与群众拉近了距离,使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形式生动活泼起来。

⑶强化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执行力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要树立电网企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与时俱进的行为风尚,是要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来的。因此,要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建立严格的执行和监督制度,并完善相关的奖励和惩处制度,真正促进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而不是只停留在宣传和教育层面。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电网基层企业,必须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必须将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以保证企业的良性的发展,真正做到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同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试用期个人自我鉴定范文试用期个人

    - 阅0

    关于试用期个人自我鉴定范文试用期个人自我鉴定简短篇1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应当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6个月的,试用期不.....

    展望未来范文好作文推荐,展望未来主

    - 阅0

    有关展望未来范文通用篇1国旗下的演讲:展望未来我计划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展望未来,我计划》。同学们,漫长的寒假已经过去,新的学期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