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幻作文(3篇)

来源:网友

环保科幻作文篇1

不要看一些科幻电影和小说:出现幻觉和幻听是一样的情况,幻觉是你在看东西的时候,会出现错误的方位感。例如在一张桌子上没有放任何东西的情况下,你却看见有东西的存在,那就要看你最近是否在看一些科幻的电视剧或是胡思乱想,所让大脑产生一些磁反应。这种情况下,建议你不要看了,好好注意休息吧。长期看这类的电视或小说,会分不清现实和虚幻的。

对周围的事情试着放下:每个人的思想都不同,所对物质和声音的分辨也就不一样,所以出现幻听幻觉的这些情况。要看自己最近是否与所处的环境有关,工作的时候所处的一些物质或接触到的人,和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在你的潜意识里面所表达出来,立刻传输到大脑当中。这就是你所在的周围环境的压力下,所产生幻听幻觉。放下对周围所带来的压力,减轻大脑对所有事物的揣测,尽可能放松自己的心情。

减轻生活所致使的压力:不论是工作压力所导致,还是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家长太过的施加压力,都会让人产生这些幻听幻觉。所以说,生活当中不可避免的事情,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放在心上,压抑着自己,才能健康的生活着。

锻炼身体,保证睡眠的质量,可有效的调节幻听幻觉的症状。

环保科幻作文篇2

一、电影《星际穿越》成功的主要原因

美国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主要讲述的是多年以后的地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无法再继续生存下去。[1]而主人公库拍为了挽救处于地球上的人类不断的探索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在他探索的期间历经千难万阻,父女隔时空交流,最终主人公找到了自己的女儿。该部影片科学元素层出不穷,电影科幻情节令人神往。《星际穿越》自上映后,被选定为2014年最烧脑影片,受到了广大网友的追捧,在豆瓣网更是给予高等评分。

该部影视作品的科学顾问由知名的物理研究学家索恩(K.S.Thorne)担任,他为了使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该部影片的精髓,专门写了一部名为《星际穿越的科学》的科幻书籍。本部影片由知名导演诺兰(J.Nolan)进行组织与领导。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影视大师与科学研究大师共同构建形成的影视著作。然而在拍摄该部影片之前,影片科学顾问索恩与导演诺兰进行了两项约定,一是电影的内容结构与情节不能违反现有的物理知识与宇宙知识。该部影片由著名的物理学家进行指导,保证影片科幻伦理教育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电影中的未知领域,是在物理规律与宇宙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推测,具有极强的科学性,而这些未知领域正是当前科学研究者所深入研究的内容。二是影片中未知领域的推测是极有可能发生的。第二项约定给予科学研究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本部影片以父女亲情作为影片线索,讲述了人类命运的变化。

二、科学理论与伦理和宗教之间的联系

影片中,地球已经不再适宜人类居住,伴随着宇航员拯救人类进行,科学技术理论的问题也不断的涌出。年轻的库拍看到年老的女儿墨菲走向人生的尽头,已经涉及到了传统的家庭伦理规范问题。而这种涉及家庭伦理的情景正如电影《回到未来1》所演绎的男孩回到过去后与亲生母亲相恋,充分地表现了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在其他的科幻影片中,科学发展与伦理问题的矛盾与冲突同样鲜明。同时,科幻影片彰显了科学片的矛盾理念。[2]科幻影片是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以科幻元素创新的影视文本,通常反映了反科学主义,倾向宗教主义与神秘主义。两位救世主墨菲与布兰德的后面依然有着拯救人类计划,也就是“拉撒路计划”,这个计划以圣经新约代表人物拉撒路的名字命名,拉撒路患病死后被耶稣救活;库拍空间站也如同“诺亚方舟”。电影中的这些设定充满了宗教色彩。在许多的科幻影片中,不难看出其所蕴含的宗教意识,例如影片《黑客帝国》《超人》《地球停转之日》等,这些影片都涉及到西方的宗教文化。而科学影片的矛盾理念反映了科学理论和宗教精神两者互相结合形成统一的西方文化。

三、科幻电影给科技伦理教育带来的作用

科幻影片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以幻想而形成的影视文本,其中该部影片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与严谨的内容结构,再加上父女真实的情感交流,从而引发观影者情感上的认可与共鸣;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基础上,对未来世界发挥丰富的幻想,结合现代化先进的电脑合成技术,从而极大地拓展电影的想象空间。伴随着科幻故事的发展,科技伦理意识也慢慢显现,实现道德想象力向道德情感转化。对于道德来说,情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道德源自于情感。

(一)培养对未来人与自然的责任感

对于传统的理论学来说,主要考虑的是现代社会的责任,极少对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行考虑。当前,我们处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代,不仅需考虑当代对人类的责任,同时还应当考虑对未来人类的责任。我们难以通过肉眼来观看损害自然和谐的事物。而这些潜在的灾害对当代的人类的影响不大,但是可能对于未来的人类产生重大的伤害,使得人类与自然相处受到迫害。基于此,当代的人类应当培养起对未来人与自然的责任意识,承担着对未来人的责任与履行的义务,减少对自然的损害,还未来人一个美好的明天。

(二)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责任感意识

现代化的理论道德观念旨在强调人类对自然所行使的权利。功利主义伦理学中讲述了现代人类承担着保护自然的责任与义务,而这种理论是在自然能够给予人类资源的前提下的一种自我保存意识。在义务论中对自然进行立法,严格要求人类规范行为,而实际上该理论过度强调人的理性力量,让人类完全忽略自然的基础地位,对自然的生存发展漠不关心。通过科幻影视作品,我们能够真切地看到人类使用现代化技术对未来人与自然造成的影响。[3]科幻影片启示我们,现代人类不仅应当考虑当代自然生存与自身命运,还应当重视未来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从影片中可以了解到,地球之所以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是因为当代人类对自然物种的过度侵袭,从而导致地球生态圈受到破坏。人类所享受的地球权利都是平等的,因此,当代人类不应只考虑自身的命运,还应当对未来人与自认负责。所以,人类应当提高自然保护的责任意识,加强对未来人与自然的责任,重点强调人类所做的行动应当对未来自然负责。坚持可持续发展,始终将人和自然放置在同一个发展的系统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当重视自然的价值,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美国的科幻影片通过未来地球所遭受到的灾害警醒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应当重视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享受着同等的地球权利,我们应当充分的考虑自然的价值与未来人的权利,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加强现代人类承担的责任。

(三)加强人类的忧患意识

该影片采用科学技术活动对未来的人类与社会进行了想象,极大地引起了人类的忧患意识。而忧患意识实际上具有预警的作用。“预警”是战争中出现定义为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提前警报。预警是指人类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测和警示。

生态系统环境受到破坏最大的责任者是人类。因为人类无休止地进行非理性的行为与活动,所以导致了许多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变暖、沙漠化、空气严重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科幻影片演绎的正是当代非理性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并对未来世界进行负面的幻想,想要通过科幻影片来警醒人类当前所做的不合理行动。

(四)极大的丰富科技伦理教育教学内容

所谓的科幻电影是在现有科学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的幻想。生态环境系统受到破坏,产生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人类的内心受到了严峻的拷问,核辐射与核泄漏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使人感到极度恐惧,这些事件给予现代化环境伦理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案例。克隆人也引发了科技伦理问题,基因歧视的问题给予生命伦理带来了丰富的案例。人-机关系与智能机给予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使得科技工作者对现代科技活动进行反思,分析现代化科技活动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后果。人类应当肩负起保护自然的责任,正确看待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应用,分析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对自然的灾害,从而减少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而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五)革新科技伦理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蕴含科技伦教育的科幻影片案例对学生展开全新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教学中主要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宣传科技伦理的重点,所取得的教学成就仍然不够明显。采用科幻电影案例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更加了解案例内容从而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进而掌握科技伦理的理论重点。通过影片案例将外在的道德规范与伦理理论转化为科技伦理意识,加强科学技术活动的指导工作,从而使得科技人员熟练掌握伦理准则,规范科技人员的行动。采用科幻影片作为教育案例,让学生能够处于真实的环境中,因此在讨论未来的科技伦理问题时就可以采用有关理论观点进行判断分析。充分拓展了学生的道德想象力,从而促使学生掌握科技伦理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当前的科技发展可能会对未来社会带来的潜在风险,将忧患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进而指引着人类的行为活动。采用科幻电影作为教育案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案例进行伦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人们的科技伦理意识,对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着重大的作用。

科幻电影有助于宣传科技伦理意识,培养人们的科技伦理责任感。群众是社会活动传播的主体,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重视对大众科技伦理意识的培养,加强大众的社会责任感。科幻电影给予现代化科技伦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案例,加强大众的忧患意识,培养群众的科技伦理意识,自律人类的行为活动,建立起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念,从而有效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伴随着现代化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型的科幻电影纷纷走向荧屏。太空影视作品一直保持着“硬科幻”艺术品质,充分的使我们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变化。科幻电影引导人类探索未知领域,为科学伦理教育提供了鲜明的案例,培养人们的科学伦理意识,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嫣然。以文艺作品引领时代风范――基于对《星际穿越》的分析[J].今传媒,2015(12):102-103.

环保科幻作文篇3

刘慈欣长居于山西一个群山环绕的偏僻角落,却带领读者走进浩瀚无垠的“三体”世界。他是发电厂的高级工程师,同事甚至不知道他业余写作。

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界的领军人物,2014年11月11日,刘慈欣的《三体》第一部英译版在美国书店发售。在此之前,《三体》是中国数十年来最畅销的科幻小说,刘慈欣曾连续8年获得中国科幻界文学创作最高奖“银河奖”――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眼中,他“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

但在刘慈欣看来,自己只是一个科幻迷,而所有的科幻迷“当到一定程度,大都不可避免地写起科幻来”。

科幻迷刘慈欣看的第一本科幻小说,是小学时从父亲的藏书中找到的一本凡尔纳。大学时,他经常眯着眼在新华书店柜台前让服务员给他拿新书,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他能全看完,“不是我牛,那时候书比较匮乏,一年就出那么几本。”1981年,他看到了翻译引进的阿瑟・克拉克小说《2001:太空漫游》。他至今记得,20年前的那个冬夜,读完那本书,出门仰望星空,“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壮丽的星空下,就站着我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这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

刘慈欣感受到了灵魂的战栗,他开始尝试着写科幻。1999年6月,刘慈欣在《科幻世界》发表了处女作《鲸歌》,随后《地火》《流浪地球》《球状闪电》等佳作一一面世。2006年,《三体》开始在《科幻世界》连载,到完结时,《三体》系列已经成为中国科幻的扛鼎之作,火爆得让人猝不及防:甚至连国家空间技术研究机构都邀请作者进行咨询――这在美国可能司空见惯,在中国却绝无仅有!《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说:“《三体》体现了前沿的想象力,让读者看到中国人在想象世界里到底还能走多远。”

在《三体》英译版出版后,他的作品《2018》《时间移民》也于近日推出。11月27日,《三体》电影的概念预告片出炉。有人并不看好。其实不仅是《三体》,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国产科幻电影。有人认为是技术问题,但在刘慈欣看来,关键是“情怀”,“是那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宇宙、对自然的敬畏。如《地心引力》,很简单的一个电影,可你能处处感觉到导演的科幻情怀,那种对宇宙诗意般的感受。但咱们很缺少这种东西。”不过他也表示,“中国的科幻片总得有个开始,要是不去做就永远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就在最近,刘慈欣离开了娘子关火电厂,成为了一名专职作家。但他的作息并没有太大变化,依旧保持着每天至少四小时的阅读,他没有微博,也没有微信,觉得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太消磨时间”。他坚持每天跑8-10公里的运动量,他坚信自己有生之年是一定可以去太空旅游的,“现在去一趟要2000万美元”,所以必须保持身体健康,才等得到费用降下来的那一天。这种坚信,大约就源于他自己所说的“对未知的向往”。

这也恰恰是科幻小说真正的魅力所在: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是带给人一种对宇宙深邃的敬畏、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正如刘慈欣所言:“好的科幻小说应该使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宏大。让他们在下夜班的路上停下来,长久地仰望星空。”

热议锐评:对于《三体》的火爆,刘慈欣本人却是冷静的,当记者问到他对《三体》英译版的期待,他说:“美国每年要出版的长篇科幻小说大概有1000多册。我只能把它看作是良好的开端,畅销什么的不会去想。”但无论如何,它让世界知道,“中国人的传统形象正在改变,中国人的宇宙观正在变得更加开阔”。他期待的是当中国科幻文学被美国和西方读者读到,它能引起人们兴趣的最终原因,不是因为它是中国人写的,而是因为小说本身,这是科幻文学输出的最高境界。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三体》之后,国内再没有第二部达到同样高度的长篇科幻。

中国科幻,既缺少有影响力的作者,亦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只有这二者的数量增长起来,科幻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才不至于沦落为西方文学专柜中聊胜于无的点缀。而这才是这场热潮之下,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南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