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读后感(精选2篇)

来源:网友

匠人精神读后感怎么写篇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传承,可是这本书却没有重点在讲传承的重要性,而且更多的讲了作为一名真正的匠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心性和品德!

这本书是日本著名“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的著作,他认为,匠人精神最重要的是“发心”,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自然可以成功。那么“发心”从何而来?便是有孝心,能够取悦父母,做出让父母感动的事来。我当时看了觉得很不可si议,我从来不知道匠人精神最重要的居然是孝心,而作者认为,一个人只有把孝道做到了极致,他才有可能是正念的,向上向善的,才具备了一个匠人的首要条件,因为一流的匠人必须有一流的心性!作者说:“我们培养的是一流的人才,而一流人才首重人品,其次才是专业技能。我的时间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5%花在教育木工技能。如此八年,不断磨炼心性,既圆润了亲情,又在德,技双修的道路上,增添了无穷而自然的动力。”而这也符合了我们中国人“百善,孝为先”的观念!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变得越来越心浮气躁,急于成功却苦于没有方法,其实如果我们能尽早的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从最不起眼,最基本的开始反复练习,既磨炼了心性,又打好了扎实的基本功,一举两得。我们要不怕麻烦,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认真做的品德在加分,而这也是我身上最缺乏的“匠人精神”。

这本书可以让我可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不足。浮躁,敷衍,投机取巧似乎并不能让我过得更好,平心静气的读书,理解并运用匠人精神,让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让心获得安静!

匠人精神读后感怎么写篇

在我拿到这本书时,粗略地看了一下书的名字《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

价值型?我是一个价值型的员工吗?我的价值体现出来了吗?这就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

当我读这本书时,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在工作中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具备的精神,一种信仰与力量。

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这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剖析自己,离这种精神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谢谢人力资源和经济核算部姬主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知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食粮。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首先体现在“心”上,所谓“治天下者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心性左右我们的行为,决定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未来。那么,我们都要具备哪些“心”呢?即求知心,平常心,自信心,品质心,……。

求知心,是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永远保持新鲜,热情的心态,所有的一切都是刚刚触及的,用一颗谦卑的心去发现和洞察事物,每天进步一点点。记得自己刚刚进入机车检修中心的时候,对一切都是新鲜的,所以学习的比较快,但是现在的熟知和自满使得自己停步不前,每天只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没有去想过程,也没有去想方法。

平常心,是难能可贵的,遇事抱吃亏的态度,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体现到这一点,不去因为某一件成功或者失败的事而使自己的心态忽高忽低,或者是嫉妒,或者是自傲,心性的控制比较难,如果保持不平衡,会使自己变的贪婪,变的虚伪,以及自私,或者自卑。自信心,不仅仅是对你自己的信任,更是对工作和学习的本身的信任。拥有自信,就会使得自己的工作更加充满激情,更加出色的享受工作的过程以及结果。

最后是品质心,也是最重要的一颗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它为中心,拥有好的品质,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就像书里提到的施华洛世奇,德胜洋楼,爱马仕等等无一不是在诉说着品质的重要性。还有所提到的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为什么没有中国,这是我深感痛心的地方,中国的文化历史是悠久的,积累的知识和智慧也是无尚的,但是我们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悠久的企业。虽然我没有去过国外,但是我可以在在网络上了解国外,在国外没有“假”这个字眼,但是在中国,“假”无处不在,有假币,假烟,假酒,假奶等等,这就是没有把品质列为首位,或许一开始是在首位,然而随着时间和位臵而变成了二位,三位……。书上没有一一提到他们的企业之所以长久的原因,但是如果这些企业没有渗透着品质,它们也就不会存活这么长时间。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其次是正念,与心相秉相乘,又有所不同,体现在思维上,凭着某些念想和使命而最终活下来。可知,正念也在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工作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信仰,就像京瓷创始人滔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一样,在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去抱怨工作中的不平事,任何事都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你就会集中12分精神全身心的投入,抛弃杂念,弃焦去躁,而不是只想着挣钱而挣钱,慢慢地使自己的身心疲惫,最终也没有所收获。工作是磨练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桥梁。因为不是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老板的,通过对工作的投入及精进,才能实现自我梦想和提现自我价值,当然这其中还要实现自我反省,不能一味地去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不管对与错,不去分析和总结;又或者过度的打击自己,一蹶不振,这叫愚念,所以自我反省和总结显得至关重要。它使得我们在工作中不被感性所困扰,激励自我,完成成长自我的过程。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再次就是找对方法。提到方法,就想到了一个词---事半功倍,但这决不是急于求成,或者是投机取巧。这就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的重要性,不知道您有没有用过,但是我经常用,在家里干家务,在单位上班我都会用,还有我们书上提到的80/20法则,效率专家艾维`利的“要事第一”原则和管理学家菲利浦、克劳士比DIRFT原则等等,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当然目标的设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提高效率,做好事情,就要再一开始明确目标。

“心不唤物,物不至”,没有梦想及目标,就没有了动力和方向。所以,无论是工作中的每一件琐事,还是我们人生中的大事,都要实时的设定好前进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实现它。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第四是做好沟通。人类的潜力远远超出人类对潜能的一切联想,永远追求更完美是是每个工匠都具备的品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发自己的能量,挖掘潜能。同时,也要懂得借助其他方面的能量,不同的专业知识,他人的信息以及社会的其他正能量。更因为,社会是由人做成的,人的行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每个人。这就有了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是我们工作中,生活中不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在听到对待关系上我们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利用”。这是我们心中的魔性战胜了爱,慢慢地把人向恶性考虑。如果我们做到你心我心,将心比心,遇事抱吃亏态度,让爱深入内心,带着爱去跟人交际,就不会有利用,就不会有报复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有效的沟通,沟通是我们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转换,有效的沟通,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所以要成为一个有价值型员工要做到:有问题,不抱怨,去沟通!同事之间要做到开诚布公,直接沟通,不饶弯子。良好的沟通指的是一种双向沟通过程,前提是用心沟通。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最后还要热爱。一个人对他所选择的工作,爱之至深,干之极致。带着“工作是一种修行”的工作观,每天享受通过努力获得的成长,取得的成绩,达成的结果。

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幸福,幸福不是我们拥有了财富,而是我们工作的过程。也正是带着修行的心去工作,我们的心灵财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也得到了成长。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钱上,而是要放在你所付出的工作的价值上。幸福是什么,是一种身心的愉悦。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投入热情,那就是快乐。热爱工作,发现工作的闪光点,提高个人价值,展现个人魅力——向价值型员工进化。

匠人精神读后感怎么写篇

本书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创业者是一个管理者,但这本书里所讲的匠人,并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技术员工。现在貌似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都去从事脑力劳动,去做白领了。反而做为技术工人的蓝领现在有很大的缺口,工资也高,我其实很想有一技之长。也想去学木匠,还想去开火车,或者去做一个工程师,但我最后的路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进了一家公司,一点一点的磨练自己。

书中写的虽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带学徒的方法,但是里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学习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强调。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饭、比如和人说话该怎么回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确实最应该注意的。

以前读过胡雪岩,知道了他也是从一个小学徒干起,学徒期间要为师父师娘倒夜壶,要没有怨言的去做好师父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事。其实这样的带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国也有。只不过这些传统的行业在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取代了,一个匠人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在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机器取代了。现在到博物馆看一些展品也会经常感叹,独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等,可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充其量也就感叹一下:窝草,这技术这么牛逼,等这技术普及了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这牛逼的技术了。

其实对一项工作、对一个人、对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时间的,要坚信大器晚成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学会做人,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起责任,学会为自己的成果自豪、负责。

《匠人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去做一个富有激情、负有责任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没有讲怎样运用那些工具,也没讲做家具的具体细节,只是讲在进入作业场、进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心情上以及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做到实处,做到融入血液中还真需要投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不断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虽然投入到了现代化的公司从事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现代人去学习,去实践。那么从现在开始,用心和身边的人打好一个招呼吧。

匠人精神读后感怎么写篇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传承,可是这本书却没有重点在讲传承的重要性,而且更多的讲了作为一名真正的匠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心性和品德!

这本书是日本著名“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的著作,他认为,匠人精神最重要的是“发心”,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自然可以成功。那么“发心”从何而来?便是有孝心,能够取悦父母,做出让父母感动的事来。我当时看了觉得很不可si议,我从来不知道匠人精神最重要的居然是孝心,而作者认为,一个人只有把孝道做到了极致,他才有可能是正念的,向上向善的,才具备了一个匠人的首要条件,因为一流的匠人必须有一流的心性!作者说:“我们培养的是一流的人才,而一流人才首重人品,其次才是专业技能。我的时间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5%花在教育木工技能。如此八年,不断磨炼心性,既圆润了亲情,又在德,技双修的道路上,增添了无穷而自然的动力。”而这也符合了我们中国人“百善,孝为先”的观念!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变得越来越心浮气躁,急于成功却苦于没有方法,其实如果我们能尽早的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从最不起眼,最基本的开始反复练习,既磨炼了心性,又打好了扎实的基本功,一举两得。我们要不怕麻烦,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认真做的品德在加分,而这也是我身上最缺乏的“匠人精神”。

这本书可以让我可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不足。浮躁,敷衍,投机取巧似乎并不能让我过得更好,平心静气的读书,理解并运用匠人精神,让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让心获得安静!

匠人精神读后感怎么写篇

在我拿到这本书时,粗略地看了一下书的名字《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

价值型?我是一个价值型的员工吗?我的价值体现出来了吗?这就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

当我读这本书时,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在工作中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具备的精神,一种信仰与力量。

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这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剖析自己,离这种精神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谢谢人力资源和经济核算部姬主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知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食粮。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首先体现在“心”上,所谓“治天下者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心性左右我们的行为,决定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未来。那么,我们都要具备哪些“心”呢?即求知心,平常心,自信心,品质心,……。

求知心,是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永远保持新鲜,热情的心态,所有的一切都是刚刚触及的,用一颗谦卑的心去发现和洞察事物,每天进步一点点。记得自己刚刚进入机车检修中心的时候,对一切都是新鲜的,所以学习的比较快,但是现在的熟知和自满使得自己停步不前,每天只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没有去想过程,也没有去想方法。

平常心,是难能可贵的,遇事抱吃亏的态度,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体现到这一点,不去因为某一件成功或者失败的事而使自己的心态忽高忽低,或者是嫉妒,或者是自傲,心性的控制比较难,如果保持不平衡,会使自己变的贪婪,变的虚伪,以及自私,或者自卑。自信心,不仅仅是对你自己的信任,更是对工作和学习的本身的信任。拥有自信,就会使得自己的工作更加充满激情,更加出色的享受工作的过程以及结果。

最后是品质心,也是最重要的一颗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它为中心,拥有好的品质,才能拥有更好的明天,就像书里提到的施华洛世奇,德胜洋楼,爱马仕等等无一不是在诉说着品质的重要性。还有所提到的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为什么没有中国,这是我深感痛心的地方,中国的文化历史是悠久的,积累的知识和智慧也是无尚的,但是我们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悠久的企业。虽然我没有去过国外,但是我可以在在网络上了解国外,在国外没有“假”这个字眼,但是在中国,“假”无处不在,有假币,假烟,假酒,假奶等等,这就是没有把品质列为首位,或许一开始是在首位,然而随着时间和位臵而变成了二位,三位……。书上没有一一提到他们的企业之所以长久的原因,但是如果这些企业没有渗透着品质,它们也就不会存活这么长时间。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其次是正念,与心相秉相乘,又有所不同,体现在思维上,凭着某些念想和使命而最终活下来。可知,正念也在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工作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信仰,就像京瓷创始人滔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一样,在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去抱怨工作中的不平事,任何事都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你就会集中12分精神全身心的投入,抛弃杂念,弃焦去躁,而不是只想着挣钱而挣钱,慢慢地使自己的身心疲惫,最终也没有所收获。工作是磨练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桥梁。因为不是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老板的,通过对工作的投入及精进,才能实现自我梦想和提现自我价值,当然这其中还要实现自我反省,不能一味地去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不管对与错,不去分析和总结;又或者过度的打击自己,一蹶不振,这叫愚念,所以自我反省和总结显得至关重要。它使得我们在工作中不被感性所困扰,激励自我,完成成长自我的过程。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再次就是找对方法。提到方法,就想到了一个词---事半功倍,但这决不是急于求成,或者是投机取巧。这就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的重要性,不知道您有没有用过,但是我经常用,在家里干家务,在单位上班我都会用,还有我们书上提到的80/20法则,效率专家艾维`利的“要事第一”原则和管理学家菲利浦、克劳士比DIRFT原则等等,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当然目标的设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提高效率,做好事情,就要再一开始明确目标。

“心不唤物,物不至”,没有梦想及目标,就没有了动力和方向。所以,无论是工作中的每一件琐事,还是我们人生中的大事,都要实时的设定好前进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实现它。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第四是做好沟通。人类的潜力远远超出人类对潜能的一切联想,永远追求更完美是是每个工匠都具备的品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发自己的能量,挖掘潜能。同时,也要懂得借助其他方面的能量,不同的专业知识,他人的信息以及社会的其他正能量。更因为,社会是由人做成的,人的行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每个人。这就有了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是我们工作中,生活中不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在听到对待关系上我们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利用”。这是我们心中的魔性战胜了爱,慢慢地把人向恶性考虑。如果我们做到你心我心,将心比心,遇事抱吃亏态度,让爱深入内心,带着爱去跟人交际,就不会有利用,就不会有报复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有效的沟通,沟通是我们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转换,有效的沟通,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所以要成为一个有价值型员工要做到:有问题,不抱怨,去沟通!同事之间要做到开诚布公,直接沟通,不饶弯子。良好的沟通指的是一种双向沟通过程,前提是用心沟通。

要做一个价值型员工,最后还要热爱。一个人对他所选择的工作,爱之至深,干之极致。带着“工作是一种修行”的工作观,每天享受通过努力获得的成长,取得的成绩,达成的结果。

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幸福,幸福不是我们拥有了财富,而是我们工作的过程。也正是带着修行的心去工作,我们的心灵财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也得到了成长。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钱上,而是要放在你所付出的工作的价值上。幸福是什么,是一种身心的愉悦。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投入热情,那就是快乐。热爱工作,发现工作的闪光点,提高个人价值,展现个人魅力——向价值型员工进化。

匠人精神读后感怎么写篇

本书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创业者是一个管理者,但这本书里所讲的匠人,并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技术员工。现在貌似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都去从事脑力劳动,去做白领了。反而做为技术工人的蓝领现在有很大的缺口,工资也高,我其实很想有一技之长。也想去学木匠,还想去开火车,或者去做一个工程师,但我最后的路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进了一家公司,一点一点的磨练自己。

书中写的虽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带学徒的方法,但是里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学习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强调。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饭、比如和人说话该怎么回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确实最应该注意的。

以前读过胡雪岩,知道了他也是从一个小学徒干起,学徒期间要为师父师娘倒夜壶,要没有怨言的去做好师父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事。其实这样的带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国也有。只不过这些传统的行业在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取代了,一个匠人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在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机器取代了。现在到博物馆看一些展品也会经常感叹,独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等,可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充其量也就感叹一下:窝草,这技术这么牛逼,等这技术普及了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这牛逼的技术了。

其实对一项工作、对一个人、对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时间的,要坚信大器晚成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学会做人,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起责任,学会为自己的成果自豪、负责。

《匠人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去做一个富有激情、负有责任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没有讲怎样运用那些工具,也没讲做家具的具体细节,只是讲在进入作业场、进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心情上以及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做到实处,做到融入血液中还真需要投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不断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虽然投入到了现代化的公司从事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现代人去学习,去实践。那么从现在开始,用心和身边的人打好一个招呼吧。

匠人精神读后感怎么写篇2

听了樊登的《匠人精神》,又从网上下载了《匠人精神》,泛泛学习了一遍,感触非浅。秋山利辉是身体力行的一位日本企业家,他是秋山木工的创办人,秋山木工专业手作家具,不借助于现代机械,订制的家具供应给日本皇室,国会,知名大饭店等,要求自己制作的家具可以使用百年甚至200年以上。他不仅仅自己是一名杰出的工匠,还在40年间培育了50名杰出工匠,他们活跃在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秋山利辉先生创建了培养“超级明星”的师徒制度,一年预科,四年学做徒,三年学带徒,八年后自立,离开秋山木工开创新事业,新境界,践行“守破离”人生准则。在这个培育制度下,秋山利辉先生认为一流的匠人技艺只占到40%,60%都是在磨砺心性,人才品格的培养。为此他创立了一套世界瞩目的一流人才的育成法则--匠人须知30条。

秋山先生写到:我相信“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所以在每天的学习中,不仅磨砺学生们的技术,更注重锤炼他们的人品。如果人品达不到一流,无论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术,在“秋山木工”也不承认他是真正的匠人。

秋山先生认为:要做一个“通人”,首先是和父母通,孝顺父母,让父母喜悦。再次是与师父通,严师出高徒,全盘接受师父的传承,“守”的境界;再次与同事通,木工是集体协作作业,良好的沟通协作;再次是与邻里通,营造舒适整洁的生活;再次是与客户通,让客户感动,做得超出客户预想;再次是与工具通,工具朝夕相伴,一生一世,犹如长在身上的器官;再次是与所制作的家具通,把家具当做自己的孩子,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将心中的样式制作出来;再次是与徒弟通,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秋山先生订立的30条育人法则,并没有特别险峻离奇之处,更没有通篇大道理,都是可以马上实行的做人道路。可以说是普世价值,之所以不仅仅在本行业内流传,而在全世界各行各业共享,在于共通性,适合所有希望打磨自己和公司效率的职业人。

秋山先生认为,一流匠人的成长之路需要完成“守破离”三步过程。跟着师傅修业是“守”的开始,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以及学习生活态度、基本训练、程序、心得、技术等做为工匠必须具备的一切。忠实全力吸收师傅所传授的知识。守正方能出奇,否则就是邪。“破”就是将师傅传授的基本形式努力变成自身本领的阶段,一边摸索一边犯错,在师傅的形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自己擅加修改是行不通的。不破不立。“离”就是开创自己新境界,从师傅那里独立出来。秋山木工,第九年开始独立,迈向崭新的道路。

纵观整本书,其实非常好读,也往往是非常好读就容易读过忘了。尤其是这些道理,感觉老生常谈,每条都知道,而且还都做过,可是难能可贵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来这样做,不要有分别心,杂念地去值守。日本文化里本身就有谦卑客气,不给别人找麻烦的理念,可是在这30条里依然再次强调,比如打招呼,时间观念,好相处,责任心,打扫整理,明白自身立场,注重仪容,等等,按照秋山先生的理解是现在年轻人容易懈怠,所以要反复提醒。这30条是每天早上都要大声朗读的,也透视出秋山木工的企业文化是兼容并续的,做为一流工匠必须先做到这些,这也是和同行以及各行各业客户打交道的方法。虽然在这30条里没有提到怎么和其他家具品牌横向联络交流等行业问题,但是从这30条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将来学徒出师后一定也会有良好的沟通条件和各行各业来往,绝不会闭门造车,唯我独尊,陷入我执的烦恼。同时,我也注意到这30条原则也反映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把事情做简单的能力,开始就把事情朝简单的、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去引导,得道者多助,这样可以让自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认真做事的方法上,一种是秋山木工这样,在做中不断磨砺心性,逐渐变为好好做事,和社会融合,包容一切,品行一流的匠人;还有一种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般的专研,后面这种很容易陷入我执的窠臼,恃才傲物,觉得自己不被大多数人理解是他们的愚蠢,人生道路越走越窄,大道多歧,做拥有一颗玲珑心的匠人还是匠气十足的匠人就由自己选择了。同时,秋山先生反复强调60%是品行,40%是技能,没有一流的品行是不会产生一流的匠人的,秋山先生20多岁创建秋山木工,现在70多岁了,依然和40年前一样工作,甚至更忙,教出一流工匠这是一件多么费心的事情。依照我们国人的做事方式,必然早早就有资本家去忽悠他做木工界的黄埔军校,学生怎么只能有数十名,应该海选,二三千名学员是正常的,然后海选出一流工匠,做成超级IP,原则是超级IP生产超级IP,不浪费每一个IP资源。于是秋山利辉先生会经常出没于各大网络媒体,报刊杂志,企业内部宣讲会,介绍心得等,慢慢把自己变成超级IP之父。然后做品牌,原品牌比较高贵,就做个副品牌,打轻奢路线,交由学员完成。你看,多完美。学员以学校为骄傲,锻炼了技艺赚了钱。于是学员管理走韩都衣舍或者海尔的小组制管理路线,人人都是自己的CEO,在平台上自主创业,自主接单。公司负责运营,协作,宣传,物流。哇!多完美,年产值上百亿的家具公司呼之欲出。可是为什么秋山利辉先生不这么做呢?在秋山先生的心中,是精工细作,以他的要求再增加十个学员都不可能。这个和中国国内的企业家的想法大相径庭。如果秋山先生真这么做了,你还相信他的匠人精神吗?你会认为他的匠人精神就是一种门面装点,摆设,这是百年企业基石坍塌的前兆,既然选择做一流匠人,就没有办法去商业化流水线作业,因为很难保证一流匠人技艺和品行不被商业行为去冲刷殆尽,最终只剩下一层壳来勉强维系。秋山先生时时刻刻高要求学徒,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高贵的人,唯有高贵人格才能看到更多潜在的高级需求,自我钻研设计出符合家庭气质,深层内敛,实用好用,融为一体的好家具,甚至可以传承百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我们国家现在虽然提倡工匠精神,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或者机械地认为死磕甚至闭门造车阶段,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工匠》更多的是讲一个人的技术能力之高,而缺乏一种精神层面的归纳,工匠精神是一种兼容并续,内外圆融,品行胜与技艺的行为,因为技艺总是会被超越、淘汰,唯有品行指导下的技艺才会长盛不衰,日新月异。在我们国内如果说迎合某些商业行为的工匠精神是种广告宣传,那么在很多功在千秋的行业更应该迫在眉睫地真正需要工匠精神,并且越早践行越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中国的经济建设的真正起步,是上世纪80年代,距今也才只有30多年,而且,这30多年里,我们急于发展经济,追回失去的几十年,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过于急功近利。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法潜沉下心来,考虑“匠人精神”和“职人文化”这些事,即便我们能组装制造出全球第一流的手机iPhone,即便我们能造出可以上天的神七、神八。

精神和文化这类事情,固然与制造技艺是相关的,但反过来说,也是无关的。说有关,是指唯有能造出一流产品的人,才能发掘出蕴含其精髓的精神和文化来,造不出一流产品的人,是没有能力发掘其深层次的精神和文化的。但能造出一流的产品,只是就技艺而言,并不代表其在精神境界上也达到了相应的层次。

说到这个,我就不得不说说我一直非常喜欢的吴清源先生。吴清源先生在围棋上的造诣,早已为大家所知,他年轻时在日本创造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十番棋”时代,被授予“昭和棋圣”,虽然影响力一时无两,但也仅是就他的棋艺而言的。但晚年,他真正超越国界的,是他提出的21世纪“六合之棋”,他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对弈的'最终目的,是从中领略圆满调和的“道”,追求棋艺和人生的共同完美。因为他的这种淡泊名利、纯粹求道的围棋精神,使他远远超越了一个争胜负的棋士,而体现出一种极其充盈丰沛的人格。而这种精神使吴清源虽然远离赛场多年,却培养出了中日韩很多的围棋九段弟子,他的围棋思想更是长期指导着现代围棋,并将可能更长久地影响世界棋坛的未来发展。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其实不能仅仅只是追求造产品,谋求财富和利润,也应该在做好产品、追求财富的同时,发掘和培养那些能超越于功劳、地位、金钱、非议、毁誉之外,只专心于工作的本分,能指导和培养我们的新时代的员工有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文化。

日本的职业机构会专门调查13岁以下少年儿童的职业梦想,这些儿童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往往具有指标性质,其统计显示,历年最为儿童憧憬的职业是“蛋糕师”,领先于专业运动员、医师和公务员,这放在中国简直无法想象。

日本另外一项我们没有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国家和人民对匠人和职人很“敬”。比如,他们会对那些技艺超群的匠人,或者某个领域和行业掌握着最高技术,技艺臻于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职人,杰出的代表人物,尊称为“神”,会给予非常高的礼遇将,国家也会将之认定为“人间国宝”,认为是国家的文化财富,会对他们给予特别的资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日本,一个小店铺或小作坊的老板会被成为“寿司之神”、“拉面之神”的缘故。

所以,我们说敬业,不能只是仅仅只是停留在从业者对业的“敬”上,用人的单位,乃至国家,整个体制,都应该“敬”这个业,只有大家都“敬”,这个业才能真正“敬”得起来。少年儿童见到大人与社会对某个业“敬”,才会心向往之;从业者除了自己“敬”,觉得周围的人,上司、单位、社会、国家也敬,才能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得到认同和满足,也才可以一辈子“敬”得下去。

现在,中国经过了三十多年蓬勃的发展,慢慢也从粗放式成长,渐渐变成了精细化成长,无论是行业、产业,还是国家,都需要我们变得更专、更精,做得更细、更深。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仅仅通过物美价廉争抢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是全球的第二大国,我们有很多关键的领域需要自己掌握核心,因此,也该是我们开始着手塑造我们的“匠人精神”“职人文化”的时候了。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