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子的温柔缱绻-读《徐志摩诗集》有感1000字

来源:收集

民国才子的温柔缱绻-读《徐志摩诗集》有感1000字

曾细数窗前的落叶,曾细数门前的雨滴,也曾无数次向往书中的烂漫邂逅和诗意美好。诗人徐志摩曾经说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是徐志摩对爱情的宣誓,也是他追求自由、美的最高境界。

我很喜欢徐志摩的《偶然》,当时我不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简洁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偶遇之人的喜爱,却又不能在一起,只能明月寄相思。诗的意境烂漫而渺茫,留下莫名的想念,莫名的惆怅,莫名的祝福。

林徽因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徐志摩的星际闯入了他的心扉,一见便倾心,胜却人间无数。她就是他的白月光,她就是他的初恋,她就如初恋般美好,所以在他们相识的康桥上才唱响着那一首《再别康桥》。

如果说林徽因是徐志摩的白月光,那陆小曼则是他胸口的红朱砂。一个清丽脱俗,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另一个热情奔放,美得让人忘却人间烟火,《雪花的快乐》就是写给陆小曼的。

徐志摩的诗比较含蓄,既没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没有闻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飘逸、空灵,如潺潺溪水,如清风明月。他的大部分诗作没有愤怒,没有呐喊,没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无冲突的美的境界。

如《再别康桥》,诗人将那种浓郁的离愁点化得淡雅、缥缈,将离别时那种沉重的心绪藏于心底,使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再别本包容着十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但这种复杂的情感化为诗时,则从头至尾表现出对自我的压抑,对情感的克制。如轻轻的一连用了三个,含蓄委婉地将诗人心头的沉重、依恋曲折地表达出来。在整个诗中,没有因难以割舍的别情而潸然泪下,更没因理想的破灭而号啕痛哭,弥漫全诗的只是淡淡的忧伤,悠悠的惜别,内含不尽之意。

而在《雪花的快乐》中,徐志摩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那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更是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诗人把它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

我最喜欢《偶然》,这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同时将平常熟悉的意象穿插于整首诗歌中,仿佛一部戏剧片,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诗人采用两两相对的事物将其矛盾化,可谓匠心独运的写作手法将其动静结合。

在徐志摩的诗中,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些爱情诗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温柔缱绻,令人陶醉。

小学生观后感700字龙猫观后感

三月,风攒花千树,雨润万物生。在这样缱绻温软的天气里,很多东西都在悄无声息的发芽、生长,比如梦,比如爱。

14日周六暖暖的午后,葩一代和葩二代们相聚在奇葩据点黎波缇咖啡馆,共赴了一场如梦如幻的视听盛宴。

这部88年就上映的动画片《龙猫》,在这天看来魅力依旧。而第一次看到这部久负盛名的影片,我才惊奇地发现巧合诸多。

巧合一,我的童年也是在自在天成的农村度过,片中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如同往日重现。巧合二,我家也是两姐妹,相差岁数也类同片中姐妹。巧合三、在如同片中姐妹这个年岁的时候,妈妈也病重住院。

这么多的巧合让我在看这片时有了不一样的体会,重新回味了童年的心境。个性是当懂事的姐姐小月对邻居奶奶哭诉她对妈妈病情的担心时,直接就被戳中泪点。

而比我幸运的是,姐妹两遇到了龙猫。龙猫性情温和,憨态可掬,很有喜感。它的出现带来的都是惊喜和快乐。它的俏皮胡须、白色齐刷刷的牙齿和发出的声音都可爱至极。他还有一辆威风凛凛的龙猫BUS。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是大小龙猫们和姐妹两动作划一地在橡子地前,一齐用心让幼苗破土而出并长成参天大树。

片中打动我的还有亲人间的深情,姐妹间的温情。他们之间的相处充满浓浓的亲情:洗澡时一齐大笑吓跑灰尘精灵,同乘自行车开心地去看望妈妈,一左一右挂在爸爸胳膊上回家,雨中姐姐背着妹妹等候爸爸,妹妹紧紧抱着玉米要送给病重的妈妈

影片的配乐也是一大亮点,完美的和影片契合。音乐自然干净充满童趣,时而欢快,时而婉转,和故事情节浑然一体。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在妈妈离开的这个年纪,与儿子共赏了这部《龙猫》。人生如梦,时光如梭,在她离开二十六年后回想起来,只有一些零散片段,一些同她相处的难忘时刻了。

春生梦长,此刻这些同孩子一齐共度的个性时光,这些温情的时刻,就是我们葩一代送给葩二代的最好礼物,期望多年以后还是他们记忆里的一抹亮色!

作文读后感2600字林徽因传读后感

关于林徽因,早有耳闻,因为徐志摩,也因为金岳霖,但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片段,片段里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是一位诗人,是一个能让那么多优秀男人为之倾倒的女神,在我印象中,她就应是个柔弱的美女,一个在文学方面有很深造诣的才女,如今看来,那是不全面的,就应说对她的认识缺失了最大的一个部分,那就是:她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

在书中我了解的不仅仅仅是林徽因,还有林徽因身边的那些文人学士,还有她营造出的那份亲近、优雅、自由的氛围。

林徽因与梁思成能在一齐,是再自然但是的,两家是世交,父辈都是政界名流,又是儒雅旷达的文人名士,两人的出身教养、情趣都十分相似,交往中互生好感也是在情理之中。林徽因在中学时代随父赴欧洲之行,使她对欧洲的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她坚定了之后留学的方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梁思成的选取,梁思成在与林徽因交往之前对建筑能够说是没有任何概念,在中国,建筑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门手艺,没有哪家的名门之后会思考学习这门手艺,梁思成作为梁启超的长子,子承父业是理所应当,出国学习政治、历史、社会学、文学、哲学之类好象才是正道,但他偏偏选取去美国学习建筑,这完全是对林徽因爱屋及乌的一种表现,因为爱一个人而爱她所喜欢的东西,虽说有点盲目,却又是何等的浪漫,而正是这份浪漫成就了中国的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从中也能够看出林徽因对梁思成的影响有多大。林徽因传读后感。

在那里不得不提的是梁启超,关于梁启超我明白的仅是来自于历史书上的戊戌变法,但却不知他对子女的关心与教育却是如此细致通达,他一方面期望孩子们理解西方教育,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与自由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恐孩子们丢掉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至于每个假期专门为子女亲自授课,梁思成的国文功底就是在他父亲的授受下具备起来的。梁启超一方应对孩子们的思想学业循循善诱,另一方面也十分尊重他们的选取,梁思成选取与林徽因一齐留美学习建筑,梁启超没有一声反对,相反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样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梁家后人,怎会不出人才另外,从他对孩子们的一封封信中能够看出他对孩子生活情感方面的关心和呵护也是无微不至的,生活中他是一位慈父,有时很难让人把他与那个与封建帝制进行冒死斗争的领袖人物梁启超联系起来。

作为名门之后,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做学问上却没问半点公子小姐的随意与娇气,他们用了15年时间走遍中国的15个省,二百多个县,二千余处古建筑,而这15年是他们生活最优裕的一段时光,他们却为了他们喜欢的一切,风餐露宿,奔走在穷乡僻壤,没了交通靠走,没了住宿就在山间露营,伴随他们的是粗劣的粮食、泥泞的小路、肮脏的小店里的跳蚤这些怎样与那个优雅的新月派女诗人联系起来,怎样与梁启超的长公子联系起来而恰恰是这两位用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与无畏的献身精神梳理出了中国各时期的建筑体系,勾勒出了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脉络。他们乐观地应对着种种艰辛,在工作上对每一处古建筑的勘察测量可谓是一丝不苟,娇弱的林徽因也学会了攀爬梯子,帮梁思成一齐测量记录,而梁思成不惧危险,攀梁爬柱,用人力所能及的一切手段测绘下中国辉煌的建筑历史,他们对学术的严谨态度让现代的人汗颜哪!

梁思成留美期间,确立了以中国建筑发展史为自己研究的方向。而他为这付出了的努力与经历的艰辛,是超出一般人想象的,哪怕是在抗战时期的那段颠沛流离连生活都快没有着落的日子里,都从没有间断过,而林徽因是梁思成的最忠实最坚定的支持者,能够说梁思成的成就中一半来自于林徽因,无论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外文资料的翻译、草图的绘制、论文着作的修改润色,都有林徽因的全程参与,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十多年,大部分时间是在病床上渡过的,但她并不闲着,而是支撑起虚弱的病体,在病床上帮梁思成完成了诸多研究。一个病入膏肓的女人,用她对梁思成的爱、对古建筑的爱为中国建筑史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对中国建筑界的伉俪,他们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实在让人钦佩万分,如若此刻的众多研究有其万一的实干精神,中国的社会现状也许会是另一种境况,中国的教育也许也多了一份实在。林徽因传读后感。对于两位,我抬头默默仰望

除了对学术研究的刻苦与严谨,他们的品行也为人称道,儿子梁从诫报考清华建筑系,差两分没录取,而当时梁思成与林徽因都在清华建筑系,梁思成是系主任,之后他们说想都没想过破格录取梁从诫,而如今的社会,就应是想都不用想必须会录取,是吧!

林徽因到底是一个怎样女子梁思成与金岳霖都说她是个个性的人,思维很活跃,儿子梁从诫说:在现代中的文化界里,母亲也许能够算得上一位多少带有一些‘文艺复兴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识与才能文艺的和科学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东方的和西方的、古代的和现代的汇集于一身,并且不限于通常人们所说的‘修养’,而是在许多领域都能到达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的傅斯年在写给朱家骅(时任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信中对林徽因的评价是: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这是多高的评价啊!一个能让徐志摩倾慕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让金岳霖牵挂一生的女人,一个在沐浴更衣后,穿上白绸睡袍,焚香一柱,应对一池荷叶,在清风中吟诗作赋的女人,又能在恶劣环境下坚持考察研究的女人,在我看来除了个性也真的没有其他恰当的词汇能全面的形容她。

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感情纠葛,梁思成是明白的,林徽因没有向梁思成隐瞒,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是在梁思成之前,是林家的否定及林徽因的态度终止了这段感情,但徐志摩与梁林二人一向是朋友,是梁家的座上客。关于金岳霖,是林徽因主动告诉梁思成的,她苦恼她同时爱上两个人,不知怎样办才好,就象一个小妹妹请哥哥拿注意,而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也是豁达的,他痛苦万分,但他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取老金,那他会祝愿他们永远幸福。这是怎样的一种爱,爱到宁愿自己痛苦也不愿自己所爱的人痛苦,也正是这种爱让金岳霖断然退出,他认为梁思成是真正爱林徽因的。在这件事中,林徽因是个诚实的人,她对她的感情不隐瞒不欺骗,金岳霖是位君子,说到做到,而梁思成则是位彻彻底底的绅士,就是这样的人格让这三个人始终是好朋友,金岳霖也长期与梁家毗邻而居,正是这样的人格让梁家客厅里的朋友始终络绎不绝,那里不乏有胡适、张奚若等学贯中西、才华横溢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也有费正清、费慰梅等外国友人,在梁家客厅里,言论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精神也是自由的。

如果思成和徽因终生痴迷的中国古建筑来比喻他俩的组合,那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那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和美丽的阑额。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厚重给人以负荷使命的承担,轻灵给人以飘逸变化的美感;厚重的意蕴展示了深沉恢弘、高贵纯正的境界,轻灵的律动表达了超脱束缚、飞升向上的愿望。仅靠轻灵不能承载永恒的价值,惟有厚重同样不能展示艺术的风姿。我想张清平的这段话是对梁林二人最好的阐释。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我们还能寻觅出第二个如此个性的女人吗?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