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的特点范例(3篇)

来源:

运动医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逻辑逻辑方法中医

任何一种理论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并将反映的内容准确地表述出来,就必须使思维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中医理论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反映自然、人体和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就是因为中医思维遵循了一定的逻辑规律。虽然中医没有明确提出逻辑的概念,但却一直在不自觉地运用着逻辑的思维方法,遍及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经典著作以及中医教学等各个方面。因关于逻辑方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故笔者搜集近十年文献,作一综述,以期对广大中医工作者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思路。

1中医理论体系中逻辑方法的应用

吴永贵等[1]认为中医学科学发现和理论构建的逻辑方法,既有通过归纳法发现一般原理,建立理论体系,也有通过类比、想象、提出假设、逐步验证而形成理论;认为中医学逻辑方法的基本特征是:①多向性和多面性一体的特征;②辨证思维的特征。任秀玲[2]认为古医家运用中国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建构了中医理论体系。“应之道”指导中医学认识和发现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构筑了生理之应、病理之应和天人之应的理论框架。同时作者认为“应因之术”是以客观事物的实(实体)与形(形象、征迹)为基础,提出的解决名实如何一致、相符的逻辑方法。

刘喆[3]认为类比推理方法贯穿于经络学说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认为脉、经、络的提出,是以类比法为依据的。在经络生理方面,类比推理方法被用于说明阐释其功能作用。文末作者综合地评价了类比法的应用价值,认为类比法在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中,一方面给予医家们在理论创新上以重要的指导作用,使经络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获得了形象的基础,促进了它的形成。

另一方面,它又阻碍了经络学说的深入研究,使经络的认识停留于表象。高京宏等[4]通过分析历代医家对体质从现象分类到本质分类的认识过程,从初步的现象分类、进一步的归纳分类和深入的本质分类三方面对中医体质理论中的逻辑思想作了简要论述。

邢玉瑞等[5]认为类比思维是中医学广泛使用的逻辑思维形式,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它与形式逻辑学中的类比法并不完全等同,有其显著的特征与重要的价值。探讨了类比思维的概念、推理形式及特点。认为类比思维是指古人受天人合一理念的影响,在对自然界观察的基础上,将具有相似或相同特征(即象)的事物划为类,并在类的基础之上进行比较、推导,确定不同类间的联系,使知识在不同类间迁移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运用称为中医类比思维;类比思维的基本形式分为比类、类推、比附3种;类比思维具有横向运动和联想性的特点。同时还论述了类比思维在建构藏象、经络理论,推论经脉气血运行与多少,阐述脏腑功能及阳气生理等方面的作用。孙雨来[6]认为中医对于治则、治法的确定,多是利用类比思维,取法自然之理,推入医学之中,成为医学之治则、治法。王志红[7]认为以五行为主线的类比法是中医学的主要逻辑方法之一。在五行类比的逻辑式中,其结构是:特殊-(五行)-特殊,五行是中介,借此中介过渡,才完成了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此外,中医学结合具体的医学理论及诊疗经验,借用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理论类比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指导诊断及治疗,在这些类比的逻辑应用中,都是以五行作为中介而展开的。周唯[8]认为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中医诊疗活动是一种科学的、理性的实践活动,逻辑思维是其中普遍存在的思维现象。论述了逻辑思维方法的应用及特点。章新亮[9]认为中医作为传统医学,虽然是通过象形思维来认识事物,但同时中医之象注入了逻辑思维,由象而进入理性分析。即中医认识人体的方法是象形的逻辑思维方法。文中从3个方面进行阐述:①物象以形和意构造逻辑思维;②形和意相结合的辨证思维逻辑;③中医象形观的逻辑形式,其中分为归比逻辑和推理逻辑。卓同年等[10]认为中医历代以来之所以能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施治,除了依据长期的经验效果之外,善于运用成熟的逻辑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极吸收了东西方各类逻辑思想并不断运用这些逻辑来指导临床实践的整个过程,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逻辑形态。从本质上说,中医的这些逻辑思想和方法是一种蕴含在各种具体问题之中的应用逻辑,是发展中医学的重要思维工具。鲁兆麟等[11]通过对近代名老中医医案的总结,指出其中运用的一般逻辑思维方法为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临床中分析与综合常结合使用,归纳与演绎也常互用互补。

2《伤寒论》中逻辑方法的应用

陈宝明[12]认为《伤寒论》之所以能确立祖国医学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成为历代医家所推祟的不朽之作,正是由于张仲景掌握和运用了正确的思维逻辑方法,从而揭示了六经病证的内在规律。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①六经辨证的归纳演绎法。②六经辨证的分析综合法。③六经辨证的假说验证法。其中作者将假说验证法分为了病因的假说验证、诊断上的假说验证、六经病治疗的假说验证、六经病传变的假说验证以及六经病预后的假说验证五点。④六经病的比较分类法。陈瑞春[13]就《伤寒论》中常用的逻辑方法,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推理等方面做了简单的归纳整理。王历等[14]就《伤寒论》中常用的比较法、推理法、分析和综合法以及归纳法作了初步探讨。其中,比较法分为对举比较法和互参比较法;推理法分为判断推理法、排除推理法以及试探推理法。钟玲[15]认为《伤寒论》通过许多条文具体表述了诊断假说的建立和验证过程。如第56条,就体现了一个诊断假说建立和验证的3个步骤。

3《金匮要略》中逻辑方法的应用

宋建平[16]认为《金匮要略》中所涉及的科学逻辑思维方法有取类比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等,而且这些逻辑方法在中医学中有着较广泛的运用,并举出《金匮要略》中相应的原文逐条进行了论述。赵力维[17]将《金匮要略》中所运用的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等逻辑方法作了简要论述。文中指出《金匮》一书分别从症状、脉象、病机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举出关于“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原文为例;对于分析和综合的应用,以《虚劳病篇》为例进行了阐述。

4《内经》中逻辑方法的应用

史新民[18]认为《内经》中的全息逻辑方法(全息思想:局部显现的信息是整体的信息的浓缩),以天人相应为基础,以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系统为对象,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动静、刚柔等范畴形成具有自我修补功能的公理系统,从而克服了用静止的概念把握运动的状态,用抽象的范畴把握具体生命活动的局限。特别是比类取象、司外揣内、比类别异、慧然独悟等方法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中医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赋予《内经》以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内经》全息逻辑方法的特点:①《内经》全息逻辑范畴的具象性;②全息逻辑范畴的对偶性;③全息逻辑的非线性因果思维;④全息逻辑体系的自我修补特点。董尚朴等[19]简要阐述了归纳、演绎、类比以及验证在《内经》中的体现。

5中医教学中逻辑方法的应用

邢玉瑞[20]从明晰概念、严密推理、辨证思维3个环节探讨了逻辑方法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①概念的界定与匡正。中医教材对概念的正确定义重视不够,常有疏漏之处,如中医学两大特点之一的整体观念,《中医基础理论》中没有明确的定义;②推理方法的应用。中医学对阳气的生理功能、节律变化的认识,采用了类比的推理方法,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若天与日。”③辨证逻辑方法的应用。如反佐法是《内经》提出的组方配伍方法之一,是针对方剂的主要治疗作用与部位趋向,配伍一二味性质、作用相反的药物,以达到纠偏克弊,或顺应四时变化,治不违时的目的,具体应用可分为寒热反佐、升降反佐、开合反佐、动静反佐等,反映了中医辨证思维对立统一的特点。

6小结

通过大量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发现对中医关于逻辑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其中逻辑方法的研究更是寥寥。透过此综述可以看出,逻辑方法的研究虽然遍及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经典著作以及中医教学等各个方面,但论述多是只言片语,没有系统地进行深入研究;或者只论述了个别逻辑方法,很不全面,存在诸多问题。逻辑学虽然对中医来讲是一个新概念,中医学没有具体讲述逻辑学的知识,然而中医学这个严密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却处处体现着逻辑学理念和方法的运用。中医经典著作作为中医的根基和灵魂,逻辑方法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故加强中医领域内,尤其是经典著作的逻辑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突破口,同时也为广大中医人提高临床辨证的思维能力,加速自身思维的改造,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吴永贵,章涤凡.中医学的逻辑方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2):3.

[2]任秀玲.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是形成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6):15

[3]刘喆.从类比逻辑方法看经络学说的起源与发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2):39.

[4]高京宏,龚海洋.中医体质学研究的逻辑思想浅释[J].中医药学刊,2005,23(2):316,335.

[5]邢玉瑞.孙雨来类比思维与中医藏象学说的建构[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6):414.

[6]孙雨来.类比思维在中医治则治法中的意义[J].中医药学刊,2003,21(3):370.

[7]王志红.五行类比的逻辑结构[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9(4):23.

[8]周唯.辨证论治中的逻辑思维应用举隅[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5):335.

[9]章新亮.中医象形观与逻辑思维浅探[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2):6.

[10]卓同年,谷培恒.论中医临床思维的逻辑方法及其运用[J].新疆中医药,1999,17(2):1.

[11]鲁兆麟,杨蕙芝.近代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2.

[12]陈宝明.《伤寒论》六经证治思维逻辑方法初探[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9,19(4):27.

[13]陈瑞春.陈瑞春论伤寒,第1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8.

[14]王历,周纯杰.《伤寒论》的逻辑方法初探[J].中医药学报,1988,16(3):18.

[15]钟玲.浅谈《伤寒论》中的几个医学逻辑问题[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1,14(3):21.

[16]宋建平.《金匮要略》逻辑方法拾隅[J].国医论坛,l991,6(6):10.

[17]赵力维.《金匮要略》几个逻辑方法举隅[J].吉林中医药,1986,6(2):9.

[18]史新民.《内经》全息逻辑方法的内涵及其特点[J].中医药学刊,2003,21(9):1543.

运动医学的特点范文篇2

【关键词】西医院校;数字化教材;中医教学质量;实效性;教学法;综合教学

中医学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术以及特色疗效的一门综合学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悠久而艰难曲折,随着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的不断发展和积累,才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理论体系、思想框架、诊疗方法,其丰富多样的诊疗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当中,独特且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长期作出卓著贡献。可喜的是现在许多西医院校学生均选修了中医学,可见广大学生对于学习中医的兴趣与热情浓厚,作为授课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常用诊断与治疗技术,更要让学生构建中医临床思维体系,让学生们能够切实感受到中医药的临床实用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择取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恰当性,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降低中医教学的实效性[1-3]。故本文将在数字化中医学教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尝试从常见问题和学生反馈入手,联合多种教学方式与理念,灵活综合应用,来初步探讨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质量的方法。

1数字化中医学教学模式探讨

数字化中医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数字化教材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数字化教材[4]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共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资源数字化阶段,数字教材的主要功能是搜索,学生可直接通过关键词进行教材内容的搜索和定位,从而大大节省了查阅与检索资料的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第二个发展阶段的典型技术是电子书,在数字教材学习资源基础上添设了扩展阅读的功能,同时还嵌入了常用学习工具;第三个发展阶段被称为教材平台化,充足丰富的资源库基本可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增设投票、讨论等活动功能。数字教材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即电子教材、学习工具、题库测试、游戏动画、教学资源和互动环节。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结构同时,应推进数字化教材功能的实用性。也要根据每个学科的具体需求、实际情况和资源特点,不同的学科数字化教材设计重点上应有所区别,体现差异与特色[5]。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全球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依然保持迅猛势头,体现中医药教育紧跟世界步伐,加快现代化进程[6-7],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化教材将成为主流,可能取代传统纸质教材。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充分做好数字化教材时代全面到来的应对[8],数字化教材也将大大推动医学教学模式的进步。

2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现状与目标

中医学历经千年积累与发展,理论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提高,经验不断丰富,形成独特经典的思想理论、诊疗技术和医学体系。理论体系与辨证方法之独特,与西方医学有着本质区别。另一方面,由于中医学经典理论著作的晦涩,知识内容涉及广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表现出热情度不高涨、兴趣感不浓厚、重视普遍不足等诸多问题。即便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教授,部分学生依然十分迷茫和困惑,仍然不知道如何运用。“填鸭式”以及“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用十分广泛,存在诸多弊病,这往往就会造成课程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同时课堂互动有限,学生思考被动,为了应试易于形成死记硬背等机械性记忆的习惯,因此所学知识不仅不能理解,也不会用于临床工作。学生的理解度和接受度都较低,即便有所记忆也十分短暂,极易遗忘,而且课时有限与内容庞杂的矛盾一直十分突出,西医院校学生本身认同感上就有差异,理论体系又完全不同,因此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值得更深入探索,任重道远。目前,大部分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发展,理解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最终使得学生可以理解、运用。即便西医院校毕业生多从事西医专业临床工作,也要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够接纳中医,客观评价中医,能够在临床工作中产生认可,从而吸纳和借鉴中医,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和工作能力。

3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实效性对策思考

由于计划安排,中医课程讲授时,大部分学生的西医思维模式已经基本建立,再去学习抽象的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等中医哲学内容,很容易产生困惑,导致抵触和隔阂。这样学生兴趣和热情会受到打击,课程推进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学生对于中医学知识理论的理解很容易变得迷茫甚至曲解。这些问题无不对中医学教学的实效性产生重要影响,教师面对的情况就会更加复杂,责任更加艰巨。

3.1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中医的必要条件,不可否认兴趣是第一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要得到学生对于中医的认同感。在开始学习之前,可以通过一些详实史料以及生活常识,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医,产生认同。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充分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热情与积极性,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外,要灵活借助多媒体设施,整合电子资源,将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内容详实丰富、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调动积极性。

3.2优化内容

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保证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就要优化授课内容。注重中医发展史,让学生建立辨证思想和恒动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知识和技能,比如针灸、推拿、吐纳、刮痧、导引、拔罐等,这些内容操作性强,具有特色,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认识和感受。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一定要立足于中医学特色特点,从不同角度讲解,重视临床实例分析,切实感受中医的实用性,让学生建立运用中医角度解决临床工作的思路,弄清辨证与施治。

3.3提高素养,丰富手段

这是对教师而言,培养出优秀学生是教师能力的体现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教育方法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这对于教师的要求就非常严格,不仅需要扎实的中医功底,还要有把握重点教学内容与前沿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要求有充分的西医知识,能从中西医不同角度讲解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疾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运用多媒体资源,结合文字、图表、动画、音频等资源和素材,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避免灌输式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PBL、CBL等,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精选代表性验案,进行启发式教学,比如在讲解方剂课程时,可以结合临床方剂的运用,改编方歌为趣味绕口令或趣味歌诀,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4重视临床,中西结合

中医学之精华可归纳为“理、法、方、药”四字。因此,教学的目的也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这四个字在临床中的意义,同时,中医辨证施治、三因制宜等思想与现代西医强调的“个体化治疗”异曲同工。中医学是为了防治疾病,其实践性很强,其理论来源于古代医家对于临床实践的总结,最终又回归临床,形成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模式。而西医学则有所区别,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研究,对人体内部构造进行解剖研究,采用分析归纳法进行总结,借助现代科学理念、技术工具,在百年间迅速发展,广为接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中西医表现出各自优势,中西汇通,优势互补成为发展新趋势[9]。因此,西医院校学生需要学习中医知识,了解中医的理论与技能,而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则要有扎实中西医功底,能够灵活联系二者,必要时用西医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讲解中医的理论。

4综合教学方法,改良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改革至今,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效果,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应该根据课程特色及教学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目前,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种类很多,涉及的知识广泛,内容零散,在有限时间内讲授完毕,往往难以保证达到预期目标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必须借助综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联合LBL、PBL、CBL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式教学和生活常识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4.1LBL、PBL、CBL教学方法分析

LBL(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目前运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授课为基础[10]。其起源较早,运用广泛,理论成熟,如基本流程、测评体系、条件要求、备课讲评、教案讲稿设计要求等,诸多范式均已成型。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是以为题为基础,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课程导向。该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11-13]。比如,授课过程中教师提供典型病例,学生根据病例收集相关资料,经过互相讨论,得出相应结论,如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最终进行汇报,由教师总结评价,培养学生临床诊疗能力。CBL(case-basedlearning,CBL)也是一种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以案例结合问题为基础、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提升思维逻辑,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4-15]。这种教学法充分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现状,有机结合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精选典型病例以及常见疾病的生动讲解,来启发学生对于疾病进行中西医论治的分析,让学生建立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在临床处理问题时能够灵活使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辨治能力,临床水平。

4.2综合教学方案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要紧扣大纲,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结合实际,制定综合教学方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调整每章节的次序,依据教学课时需要可以恰当地整合某些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绪论章节,要重视中医发展历史,突出文化历史传承,重点讲解中医和西医两种体系认识疾病的差异,明晰中医药优势和中西结合发展趋势,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视频、图文并茂,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中医学哲学基础及基本理论章节如阴阳五行与藏象学说等,要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合理举例,同时与西医解剖学相互区别,采取类比及对比的方式,掌握中医知识和中西差异。对于其他章节的讲解,可以运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任务安排,精选案例,以案例导入式教学开始,结合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查阅著作、文献等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分组讨论、组间辩论,来剖析病案,理解中医临床思维,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以及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这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考察部分,也是教学相长的重要体现。长期实践表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中多种教学法的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比单一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运动医学的特点范文

目前诊治身材矮小的患儿逐年增加,寻求中医药治疗的病例不在少数,中医中药在这方面承载着很大的希望。但中医学在治疗身材矮小方面尚无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甚至无与“身材矮小”准确相对应的中医病名,更无公认的治疗方案,因此,提出中医“矮小症”的定义显得尤其必要。

1与“矮小症”相对应的中医病名难以准确概括其特征

目前将身材矮小儿童多列入中医学的“五迟”范畴,五迟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病证,但“五迟”之中“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无一能准确表述身高的增长迟缓。“五迟”与现代医学相对应的多是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智能低下等病症。有些矮小儿童伴有形体消瘦,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等症,似可列人“疳证”辨治。“疳证”日久虽可以影响身高的增长速度,但更关注的是其营养状态,不能全面概括身材矮小证的病因病机。所以,目前存在的中医病名中无法准确表述身材矮小的特点,所以有必要提出适于“矮小症”的中医定义。

2“矮小症”中医定义的涵盖范围应符合“治未病”的思想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诊治“矮小症”也应该体现“治未病”的思想,使其身高在未达到正常人群平均身高第3百分位数以下即接受治疗,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为身材已偏矮小的儿童争取治疗的时间,使用中药开发其生长潜力,更易于取得较好的效果。“治未病”可从“已病防甚”和“未治先防”两个方面体现。

2.1未病先防,注意日常生活现代医学认为生长激素的分泌受睡眠、运动、情绪、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儿童平常的饮食、运动、睡眠及情绪皆可影响生长速度,这些因素与脏腑功能不无相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整脏腑功能,做到未病先防。膳食均衡,营养丰富,方使脾气健运,气血得以化生;合理的运动使筋骨强健,肝肾充沛,长养骨髓;早睡眠使“营卫之行,不失其常”,阴阳得以调和;精神愉悦使肝气调和,气血运行通畅,充养脏腑。饮食、运动、睡眠及情绪正常则使儿童脏腑功能充盛,生长激素分泌得以保证,儿童的身高增长在正常范围,防止其身高低于第10百分位线以下,即是未病先防。

2.2已病防甚,调其脏腑功能儿童身高的增长遵循一定的规律,在遗传、孕期的生长、营养、内分泌的影响下,沿着一定的百分位曲线发展,经过青春期达到成人高度。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H-IGH-1)在生长调控中处于中心位置。生长激素由脑垂体分泌,受睡眠、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由肝脏、肾脏等合成,刺激骨的生长。而主要由胃分泌的脑肠肽亦可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强体质,调节能量代谢。所涉及至的器官有脑、肝、肾、胃、骨骼等。《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素问·宣明五气篇》:“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人的身高决定于骨的增长,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有赖于后天的充足营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化水谷为气血,充养肌肤;身体强壮亦依赖于筋骨强健,肝藏血,在体合筋,肝血充足,筋得其养。故而中医认为,与身高增长有关的脏腑以肾、脾、肝为主。肾、脾、肝功能充盛,则精血充养,筋骨强壮,生长发育就会按其正常的规律进行。如果儿童的身高低于同龄人,落在第10百分位线以下,就应该分析其原因,寻找其脏腑功能之不足,或为先天胎禀怯弱,肾精亏虚,骨失所养;或脾气不足,化源乏力,运化失常,气血不足,五脏失养;或肝血亏虚、筋骨失养。此时宜针对脏脏失调及时予以纠正,或温补肾阳,益肾填精;或益气补中,扶脾助运;或养阴柔肝,滋肾壮骨,调其脏脏功能,及早诊治,已病防甚,以免其身高落人第3百分位线以下。

3“矮小症”中医定义表述的思考

目前中华医学会关于“身材矮小”定义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SD)导致身材矮小的疾病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宫内发育迟缓、甲状腺功能低下、Turner综合征、家族性矮小、肝肾功能不全及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相较于其他现代医学中病因明确的疾病,特发性矮小疾病属病因未明的一类疾病,应做为中医诊治矮小儿童的突破点。而在就诊儿童中很多身高并未低于第3百分位数,但已经低于第10百分位数,属于身材偏矮范围。关于这部分儿童的治疗在指南上只是建议观察其身高的增长速率,或采取补充微量元素等治疗方法。如果这部分人群的生长速率未获改善,其中一部分儿童的身高就低于第3百分位数以下。如何使这部分身材偏于矮小的儿童获得及时、安全的治疗,期望改善其身高,应是中医学诊治身材矮小儿童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在临床上,这部分儿童常常可见一些症状,如发稀萎黄,神疲倦怠,肢冷畏寒,腰膝酸软,纳食不佳,眠差,多动,形体消瘦,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运用中医理论可以进行辨证施治。因此,恰恰是这部分身材偏矮的儿童正应该是中医诊治的重点。“矮小症”的中医定义应即能概括儿童身高发育落后的状态,又能体现中医的诊治特点,突出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因此,关于“矮小症”的诊治范围应该放宽,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第10百分位以下就应纳入中医诊治的范围,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相应的“矮小症”的中医定义可表述为:“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的儿童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第10百分位数者即为矮小症”,与之相对应的疾病主要是“特发性身矮”。在定义中借鉴身高百分位数使诊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此定义虽与西医定义只存在百分位数的区别,但涵盖了更多的病例,使这部分儿童尽早接受中医治疗。未病先防,已病防甚,及早纠正其身高偏矮的状态。应将“矮小症”进行分度,分为“轻度矮小症”和“重度矮小症”。“重度矮小症”即身高在正常人群平均身高第3百分位以下者,在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借鉴中华医学会指南治疗;“轻度矮小症”指身高在正常人群平均身高第10百分位至第3百分位之间者,这部分儿童应作为中医诊治的重点,更能体现中医特色,发挥治疗优势。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循证医学的关键范例(3篇)

    - 阅0

    循证医学的关键范文关键词: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循证医学又称循证医学实践是一种新的医学实践形式,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兼顾经济.....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范例(3篇)

    - 阅0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在当前WTO背景之下,大型的跨国医药企业抢滩中国市场,跨国医药企业在华投资不断扩大,据统计,2010年,全国医药产.....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