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范例(3篇)

来源:网络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范文篇1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物联网学科方向;知识体系;课程群

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7-0022-05

中图分类号:G642

0引言

物联网所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扩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息管理专业”)在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与利用等层面的知识内容,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w系必须做出相应的系统化调整。文献[1]讨论物联网知识内容融入信息管理专业的可能性,论证信息管理专业融入物联网知识体系以培养物联网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可行性,提出在信息管理专业以智慧物流等应用为突破口开设物联网学科方向的办学思路,但对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物联网学科方向所需覆盖的知识内容及由此而导出的课程群语焉不详,并没有进行详尽的描述与探讨。为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物联网知识体系和信息管理专业现有知识体系的脉络,确定物联网学科方向的知识体系,规划物联网学科方向的课程群。

1“物”信息纳入管理对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影响

信息管理专业是管理信息化、系统化环境下催生的管理学、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和传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以进行信息管理”。在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中,信息技术是基础,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与利用是信息管理专业研究和传授的知识核心;在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类课程是“把信息科学应用于管理科学”的桥梁,是“管理信息化、系统化”的关键。当前,信息管理专业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以计算机软硬件课程为主,主要涵盖计算机学科基础课程群和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群。

随着物联网所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感知扩展到“物”端,“物”的信息开始纳入管理,而且所感知的“物”不再局限于该类“物品”某个批次的整体信息,还可以具体化到某一实际的“个体物品”上,也就是说,所感知到的信息粒度变细。相应的,要识别的管理信息粒度变细,信息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大数据时代应运而来,另外,信息传输也不再完全依托有线传输,无线传输使信息感知的物理空间范围扩大,即时通信使得信息感知的时间间隔缩小到时刻点,而信息存储和处理也不再是单一模式,有分布式信息存储和分布式信息处理。这样一来,可管理的信息变多,物与物、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互联成网,信息感知、传输和处理的实时性加强,信息利用的数据范围扩充到“大数据”空间,信息管理的模式发生新的变化,管理的模式也随之变化,管理将变得更加敏捷化、智能化、柔性化、一体化和社会化,管理过程和管理环节势必做出适应性调整和改造。把细粒度的“物”信息纳入管理触发一系列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而且,这些新技术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并不是以点状离散分布于信息管理专业已有知识体系中,而是全方位涌现在信息管理专业已有知识体系的各个层面,呈现系统化的特点。无论在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与利用等信息处理层面,还是在管理层面,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内容都发生较大范围的扩容。这样一来,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就需要在信息处理的各个层面进行系统化调整,并需要根据知识内容之间的紧密程度和衔接关系,进行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也就是基于此,才提出在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物联网学科方向的办学思路[1]。

2物联网学科方向课程群建设思路和建设原则

新知识集合的系统化切入不能是简单的“打补丁”,更不能“喧宾夺主”,而且,物联网学科方向的课程群也不能完全照搬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为此,在解读物联网学科方向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厘清物联网学科方向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原则。

2.1建设思路

课程群的建设涉及知识空间的组织,也涉及知识内容讲授的时间安排。

首先,解读物联网学科方向的培养目标,明确物联网学科方向毕业生未来所需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初步确定知识体系的知识范围和重点。

其次,以智慧物流等应用领域为突破口,以智慧物流等应用领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为导向,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给出的物联网三层架构,识别并收集智慧物流等应用需要信息管理专业现有知识体系之外的物联网新技术的知识内容,以确定物联网学科方向知识内容的空间范围。

为了让物联网学科方向的知识内容与信息管理专业现有的知识体系相契合,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出发,以信息处理的各个阶段为框架,对收集到的物联网知识内容在“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等5个阶段上进行再组织:划分“物”信息在这五个阶段所涉及的物联网新技术,通过知识领域分析其中存在的知识单元以及各知识单元中存在的知识点,最后按照“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的三层结构构建物联网学科方向的知识体系。

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试行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2-3],辅助参考文献[4]罗列的二十余所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在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和应用知识三个层次上,梳理信息管理专业物联网学科方向的知识体系,并依托信息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框架,通过嫁接和自我凝结,构建信息管理专业物联网方向的课程群。

最后,分析不同知识单元、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在兼顾信息管理专业已有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时间安排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物联网方向课程群各个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和建议修读学期,以规划课程群的时间安排。

2.2建设原则

(1)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知识内容的空间范围和重点,也决定不同知识内容的授课学时。“构建学科方向的知识体系,规划学科方向的课程群”首先需要解读该学科方向的培养目标。

(2)识别学科方向上的知识内容需要有一个提纲挈领的突破口,以突破口对知识内容的需求及紧密程度为依据,将识别出的知识内容引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则需要依据现有知识体系的脉络进行系统融合。

(3)课程是知识单元的聚合,课程体系是对知识体系中知识内容的粗粒度覆盖。识别知识内容,梳理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才能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知识体系可以由不同的课程体系覆盖,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和课程体系。

(4)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改革要注重基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以及基础课程群。

(5)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既要推陈出新,也不能“忘本”,不能丢掉专业固有的知识内容和特色。

(6)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改革既要变革知识点的结构等空间因素,也要调整知识点传授和课程讲授的时间(学时)安排。

(7)专业尤其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在进行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变革时,还要同时调整课程内外的实验、实践和实习环节。

(8)承认不断改进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必要性。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在变化,应用型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更应该与时俱进。

3物联网学科方向的知识体系

根据上文论述,信息管理专业现有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已经基本覆盖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所以,笔者把物联网学科方向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限定在物联网的核心知识领域进行探讨。

3.1培养目标的解读

培养目标描述毕业生未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解读培养目标可以初步确定知识体系的知识范围和重点。

物联网产业已经形成从上游“产品制造”、中游“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到下游的“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5]。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专业物联网学科方向所培养毕业生可能的工作环境在物联网产业链的中下游,即物联网学科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为物联网a业链中下游培养既懂管理理论又懂新一代信息技术,并且能应用物联网知识在智慧物流等物联网应用领域进行信息管理的集成应用型人才。具体而言,信息管理专业物联网方向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管理学基础知识、信息学基础知识、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以及物联网基础知识,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物联网信息系统集成、开发、应用与维护等职业能力,能在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物联网应用领域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集成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撇除信息管理专业与物联网知识体系共有、重叠的基础知识,通过解读物联网学科方向的培养目标,可以初步确定,需进一步引入物联网核心知识在物联网技术方面的集成与应用。在知识传授时,尤其是在学时总数受限的情况下,不要在原理上“劳师动众”,而要在集成、应用上“浓墨重彩”。这意味着,物联网学科方向的知识体系需要基于物联网工程等物联网专业的知识体系,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级别,进行知识内容的“缩放”:缩小那些原理类知识的范围,缩减它们的授课时间;增大那些集成和应用知识的范围,加长它们的授课时间。

3.2按照信息处理脉络梳理物联网核心知识领域

依据“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等五个阶段所构成的信息处理脉络,把物联网体系结构识别、收集到的物联网技术知识进行再组织,围绕技术的应用与集成,确定物联网学科方向的核心知识领域,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并未罗列信息管理专业中已有的、与物联网工程专业重叠的且没有变化的知识领域,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另外,“AR物联网技术体系”描述“物”信息处理各阶段的技术框架,把它归属到“物”信息利用阶段。

3.3知识体系

参考物联网工程专业试行的知识体系[2]31-42,82-114以及物联网知识体系[4]22-56,针对表1中梳理的知识领域,围绕集成和应用,确定知识领域内知识内容的最小闭包,并按照“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的三层结构,细分知识领域中涉及的知识内容:把一个知识领域细分为多个知识单元,再把一个知识单元细分为若干个知识点。细分后物联网方向的知识内容见表2。

在表2中,不同于物联网工程专业试行的知识体系以及物联网知识体系,笔者缩减信息采集、传输和存储部分的知识内容,把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以及物联网控制等知识领域的知识内容浓缩在“AR物联网技术体系”知识领域中;放大信息加工和利用上的知识细节,把物联网处理层的“MW中间件技术”“CC云计算与服务计算”“DM物联网数据挖掘”“ID智能决策”以及应用层的“IL智慧物流”等知识领域单独列出进行知识强化。

4物联网学科方向的课程群

根据信息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脉络,参考物联网工程专业试行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王志良罗列的二十余所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依据知识单元、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通过嫁接和自我凝结,笔者确定覆盖知识内容的物联网课程及其授课时间和修读学期,得到物联网知识体系的一个课程覆盖――物联网学科方向的课程群,见表3。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物联网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06-02

一物联网课程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不足

2009年,物联网热浪席卷中国,在“两化融合”和“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物联网发展受到高度关注,物联网新业态的发展为物流、制造业、服务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年初,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众多高校争相申报。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主要涉及计算机、半导体、网络、通信、光学、微机械、化学、生物、航天、医学、农业等众多领域与专业。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与物流、节能与环保等,均可考虑开设公共、必修、选修课。美国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2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到2035年前后,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在当前诸多高校物联网专业教学过程中,以演示为主,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非常少,当前除了师资等软实力外,物联网硬件几乎是从零开始。

美、德、韩等国率先发起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物联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与探索,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上由关注岗位技能训练转向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上寻求职业性与学术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课程结构上彰显模块化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课程评价上建立在实验重构性、多元整合性等评价体系上。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曾提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目前,国家已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新型的物联网课题开发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物联网相关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教学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工学结合,寻找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点。

物联网课程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有:(1)各研究机构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物联网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但是实践应用有限。(2)大部分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尚未开设物联网课程,且未能科学地理解物联网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对新兴的技术在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中没有科学而系统的整合。(3)与计算机网络、物流、电子商务等有关的课程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缺乏物联网新兴技术的实训教学体系。(4)在已有的物联网相关课程的建设中,理论性占了主导地位,没有形成一个如ERP等教学一样的沙盘式教学体系,以应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更高要求。(5)忽视实训与专业课相互渗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二物联网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意义

物联网相关新专业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以物理信息混合网络化系统为载体,围绕“网络化信息感知”、“网络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服务与安全”、“网络化资源优化”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与发展战略,整合高校及国内外合作团队的优势资源,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物联网专业,实现以工学结合为一体的物联网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并推动相关专业与学科群体的跨越式发展。

1.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急需形成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

物联网相关课程是一系列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我们要在教学中形成一种新型的虚拟化现代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发展为可控的行为,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

2.物联网课程是一个对科学、技术进行普适性教育的产物,课程的开发将有效促进学科与专业的建设

物联网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可即时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借助虚拟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沙盒技术构成一个新的教学系统环境,目的是在推动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对新兴技术进行普适性推广。

3.建立一个融合的虚拟化物联网课程体系,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和教学体系建设

以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和虚拟化技术特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不同的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内容需求建立各种物联网相关教学模型,构建一种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学科体系,建立健全新兴技术与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引导机制。

4.以物联网新技术为导向,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理念的变革

物联网是一种物物相连的网络,它的有效应用将会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品质得到提高,我们以此为契机,提出师生的信息化技术对生活影响的导引模式,形成理论与现实生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与理念的实质性变革。

5.绿色与环保双赢

物联网在发展与应用中注入绿色与环境、低碳的概念,要在课程的开发中以物流、生活物品等应用为导向,注重技术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服务功能与社会责任的建设,实现绿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重构绿色社会环境。

三物联网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目标

物联网课程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研究物联网课程教学中的虚拟化实现和应用方法,创造性地构建出一套可操作的课程沙盘式教学体系;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研究人员和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人才。

形成物联网课程与虚拟化现实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动态构建、高效应用基于网络传感、感知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发展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传感技术与职业能力培养异构驱动型理论与方法,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新型可操作虚拟化现实教学体系的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形成一个崭新的虚拟化物联网课程教学学科体系。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物联网课程虚拟化现实操作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

四物联网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体系构建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的物联网新学科教学体系建设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物联网课程教学与操作技能培养为目标,围绕物联网课程虚拟化教学和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动态构建体系透明、软硬件一体化的虚拟化教学模型和体系。

2.科学建立职业能力内涵培养机制,确立物联网课程教学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坚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要全面、科学地掌握综合职业能力的具体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职业能力教育观,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动态建立基于分布式计算资源的物联网计算环境,形成虚拟化现实教学体系与学科体系

在物联网课程教学中实现虚拟网元系统在虚拟环境中像物理设备一样在网络中进行联机,并在物理环境中进行物联网实体的异构应用。

4.物联网创新实验系统与多实验例程环境构建

物联网教学环境集成了多种传感器模型以及多种无线组网模式,可实现多种物联网构架,面向各专业教学及创新应用,提供多实验例程模型,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物联网的构成及实际应用。

5.物联网实验资源环境建设

物联网课程教学环境包括微型无线传感器、通用传感器及被控对象、嵌入式网关、GPRS网络设备、蓝牙、低功耗WiFi和其他配套设备。软件资源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嵌入式网关软件、PC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实验资源包括基于控制器的基础实验、传感器信息采集实验、无线信号收发实验、ZigBee/GPRS/WiFi/蓝牙等网络通讯实验及组件控制实验等。在系列资源学习环境中,通过不同传感器的特性、不同网络的组成形式,开发出更多实用性强的物联网应用模式。

6.分层设计教学模式

根据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特征,构建出一个层次式的教学模式,以实验平台建设方案为核心,依据物联网网络层次分别展开软硬件科研与教学及面向市场需求的各项内容教学。对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教学,提供了多种射频识别和传感器节点与路由器网络等硬件和数据采集控制软件等资源。物联网网络层教学,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以ARM等处理器为内核的网关硬件和自主研发的网关核心软件,不仅能完成多种无线网络管理,传感器和射频识别信息处理,而且可以通过不同无线和有线网络路径,将数据传输到物联网网络中心服务器数据库和互联网;平台网络监控软件,可以在PC上直观方便地完成对各种网络的监控、数据库管理、网络维护和拓扑/曲线显示,并且具有无线网络状态监控等多种高级网络监控功能。物联网应用层的教学开发,用户可以使用实验平台提供的感知层、网络层部件,像搭建积木一样,构建不同的应用系统,实现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家居等应用。

7.物联网课程教学技术差异化的发展与技术均化策略

各个高校物联网教学资源、师资能力、教材开发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教学技术发展不平衡,这对人才培养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在教学环境中对技术差异化的发展与技术均化策略进行研究,打破学科、专业,以及学校间的壁垒,形成均等化策略,对促进物联网课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物联网教学生态环境构建

物联网是一门跨众多学科与专业的技术性课程,我们应在教学的发展中形成一个良性的交叉科学融合的教学环境,使物联网技术融合到各学科中去,也使各学科知识融合到物联网课程中来,建立融合性、标准化为一体的课程模式,形成良性的学科生态环境。

五结束语

建立一个多模的物联网教学模式,让物联网真正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物联网课程教学体系是推进区域经济人才培养,以及实现制造业、物流业、商业、零售业等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虚拟化现实教学体系的建立是物联网课程开发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又一途径。高校物联网教学资源、师资能力、教材开发等技术差异化的发展与技术均化策略的形成将对促进物联网课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联网教学生态环境构建以及标准化课程模式建设势在必行。

以物联网课程虚拟化教学体系促进高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新的学科体系,发展教学技术差异化与技术均化策略,设计分层教学模式,建立物联网教学的生态环境。提出虚拟化物联网课程教学的职业能力培养理论,设计分层教学模式;提出了动态建立基于分布式计算资源的物联网计算环境,以网络织化形式建立教学体系结构;提出沙盘式物联网课程教学体系与机制的建立,打破传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创造性地建立规模化实训模式;物联网教学生态环境的建立,是对传统教学观念、方法的挑战,突破了学科与专业独立建设的壁垒,建立融合性、标准化为一体的课程模式,形成良性的学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柯强.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物联网技术,2012(1):80~85

[2]曾文波.浅谈物联网相关专业中通信技术类课程建设[J].物联网技术,2013(3):78~80

[3]赵雨境.以“三线并重”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3(1):12~14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范文

摘要:通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促进课程改革,将课程体系与技能竞赛内容和行业标准相结合,构建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P键词:职业技能大赛;课程体系;物联网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70-02

自2009年8月同志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在政策的培育下,物联网产业在近几年处于高速发展期。为适应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各大高校逐步成立物联网专业。2013年江苏省率先开始招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该专业核心技术涉及传感与检测技术、RFID技术、无线组网、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等。截止2014年,全国已经有超过600所院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其中高职院校占212所。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于2012年底申报成功,并于2013年开始招生。由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新兴的专业,专业知识面广,涉及行业多,深度要求不高,因此专业建设上没有成熟的体系和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调整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本专业将课程体系制定思路定位为以职业技能大赛为纲,以专业共建委员会为辅,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基于专业项目驱动型的人才培养体制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形成要经过产业背景分析、人才需要状况分析、就业岗位分析之后才能确定,而职业技能竞赛内容都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设置的,因此我们首先分析职业技能竞赛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以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为例,赛项分值分布为: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和知识占10%,物联网工程环境安装部署占25%,物联网感知层设备配置调试占20%,PC端物联网应用开发与调试占20%,移动端物联网应用开发与调试占20%,职业素养占5%。然后通过赛项中的知识结构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划分出基于物联网产业岗位需求的核心岗位和相关岗位,如表1所示。

我们根据以上工作岗位以及典型工作任务中的技能点,和专业共建委员会的企业专家共同讨论,根据本地物联网行业企业的需求,归纳出对应的知识类型、课程类型和相关课程,如表2所示。

2016年是物联网2.0时代,主要有三大发展趋势:一是物联网与移动互联融合的消费性物联网,例如可穿戴设备;二是生产和消费混合型物联网,例如车联网、智能家居;三是物联网综合集成应用平台,例如智慧城市。因此在后续的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还将加入物联网智能家居综合实训、物联网智能商业应用实训等综合实训课,以及与物联网技术密切相关的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物联网与信息安全等选修课程。职业技能竞赛引入了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企业全程参与竞赛项目设计、标准制定、技术支持、设备的提供等,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推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职业教育专业调整与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更新信息,以便能够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构建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健,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3,(4):75-7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物联网业务模式范例(3篇)

    - 阅0

    物联网业务模式范文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一、互联网本身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模式互联网本身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模式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互联网信息.....

    物联网专业论文范例(3篇)

    - 阅0

    物联网专业论文范文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专业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多共性,只要适当补充和调整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就能够达到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计算机网.....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