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范例(3篇)

来源: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实用技能多科性课程

一、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到《计算机实用技能》课程

基于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用了2年多的时间,逐步的过渡并且改革到一门新的课程《计算机实用技能》。

(一)改革了教学内容。《计算机使用技能》课是我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技能课,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以实用性、操作性为原则,着重在于操作,课程完成后要求达到学生能够在日常熟练应用计算机,并处理计算机常见问题和很好利用计算机工具处理本专业事务。

(二)采用实训式、模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基础模块(28学时)

第一模块数据处理模块(16学时)

教学内容:项目一个人简历与就业推荐书制作,项目二制作促销宣传手册,项目三成绩录入自动计算模板,项目四职工档案表信息自动提取。项目五家庭财务处理,项目六工资自动核算表与电子练习卷制作,项目七公司考勤与产品销售动态统计图,项目八企业资产检查表、产品调查表与股票管理器的制作。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WORD、EXCEL基本实际应用技能、日常应用、人事与商务应用

掌握:EXCEL财务应用、数据分析

了解:EXCEL窗体控件与综合应用

第二模块常用工具(4学时)

教学内容:

项目九日常计算机文件管理;项目十网络与媒体工具应用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压缩软件、翻译工具、文件分割、加密工具、电子图书阅览工具的使用

掌握:常见网络工具、媒体工具使用

了解:虚拟光盘、桌面工具使用

第三模块计算机安全维护(4学时)

教学内容:

项目十一计算机系统工具与日常软件维护

项目十二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处理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系统工具使用、磁盘管理工具使用、防毒与杀毒、系统优化工具使用

掌握:软件安装与系统漏洞补丁、系统自带安全防护使用

了解:计算机日常维护与硬件简单拆装、系统常见故障判断与维护

第四模块信息检索(4学时)

教学内容:项目十三搜索文档资料项目十四网上图书与学术论文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搜索引擎使用

掌握: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与国内主要网络利用

了解:数据库检索方法

第二部分定向选学模块(12学时)

*第五模块数码相片简单处理

教学内容:项目十五图片合成及效果处理

项目十六利用Photoshop制作作品

项目十七数码相片处理

项目十八飞鸟GIF动画处理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利用Photoshop处理数码相片

掌握:利用Photoshop制作效果作品

了解:利用Photoshop简单处理GIF动画。

*第六模块简单动画处理

教学内容:项目十九运动小球与文字变形动画处理

项目二十制作图片的遮罩运动效果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利用FLASH处理简单动画

掌握:FLASH简单动画实际应用

了解:FLASH动画场景与效果。

*第七模块DV视频简单处理

项目二十一数码相片制作视频和视频片段处理

项目二十二DV影片片头制作与影片生成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利用Premiere对DV视频进行简单处理。

掌握:DV视频制作VCD或DVD。

了解:影视制作原理

*第八模块简单程序设计基础

教学内容:项目二十三程序基本结构案例

项目二十四数据类型与运算符案例

项目二十五程序设计结构案例

项目二十六简单数组与函数应用案例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环境与程序设计三结构

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了解:数组与函数应用原理

*第九模块办公网络应用基础

教学内容:项目二十七公司网站的与FTP文件服务器的建立

项目二十八共享服务和内部邮件服务器的架设

项目二十九局域网信息交流ICQ服务架设、文件传输与网络会议平台构建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网络办公环境的设置

掌握:高效利用内部网络进行办公

了解:内部办公网络原理

*第十模块电子商务简单应用

教学内容:项目三十网上银行、CA认证与网上证券操作

项目三十一网上商品交易

项目三十二电子商务网站域名与网络营销实务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目前流行网上银行使用技巧和网上商品交易技巧

掌握:申请电子商务网站域名技巧

了解:网络营销技巧

(三)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采用项目化实训式授课模式,一般课堂按0.3+1.5+0.2进行课时分配。

(四)学时分配及配套教材。我们专门编写了配套教材《计算机实用技能项目化教程》,并且经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第1版。

本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讲授10学时,上机实践30学时。

(五)教学手段。本课程全部安排在机房授课,采用项目化实训模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堂点评。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任务。

(六)考核办法。本课程考核以上机实践考核为主,结合学校计算机公共技能考核进行。总分为100分,期末前一周统一安排考试,其中第一部分基础模块占60%,第一部分选学模块占40%,考核成绩同时也为学校公共技能考核成绩。

(1)考试应会

1)应会要求。利用WORD进行综合实际应用。利用EXCEL高级应用技巧处理日常数据和信息。熟练使用常见工具软件如文件压缩、加密、分割、合并等文件工具、翻译工具、电子图书阅读工具、网络工具、媒体工具、光盘工具及桌面工具使用。

熟识计算机系统简单维护。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学会网上资源信息检索技能。熟悉简单数码相片、动画、DV视频处理。

2)考试内容。前十四个基础项目、项目十五、十六、十七、三十、三十一、三十二。

3)考试组织。所有考试课班级教学结束后,安排统一时间进行期末考核。采用机考,全部在机房进行。考试题目为综合操作题,形式、内容与教材各项目综合题类似,考试不允许带书。考题由公共计算机教学中心统一命题、组题。考试提供操作文件和题目文件。

考试过程安排:把试题和素材均放在服务器映射盘的KH(G:)盘上或通过多媒体软件发送给学生机。学生打开计算机后在计算机建立一个自己班级学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再把题目和素材拷贝到自己电脑,进行做题。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学生完成各题目把结果保存在以自己班级学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中。考试结束后,把以“自己班级学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剪贴到服务器映射盘的KH(F:)盘上或通过多媒体软件提交到教师机。教师把考试结果拷回去批阅。

(2)考核分值比例

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作业(项目综合任务)成绩、总评成绩均按100分计。

期末成绩分配比例:

内容分值基础模块项目70选学模块项目30合计100总评成绩组成比例:

平时成绩:作业(项目综合任务)成绩:期末成绩=2:2:6

二、再从《计算机实用技能》改革到多科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通过一年的《计算机实用技能》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计算机实用技能》课程的内容较多,很难有深度。不太适合做学校各个专业的公共课程。故又进行了改革。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信息技术Ⅰ》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着重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入社会熟练应用计算机工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为其后续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以实践教学为主,两者的课时按照1:1的比例进行安排。一般课堂按0.5+1+0.5进行课时分配,先做0.5课时的指导性讲解和布置任务,接着1课时再让学生对任务进行操作,教师辅导,最后0.5课时进行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和讲评及布置课外作业。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2.掌握:要求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应用。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第三部分学时分配及配套教材

(一)本课程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讲授15学时,上机实践15学时。

(二)配套教材。《信息化办公软件高级应用》

(三)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主要以上机考核为主(具体考核方案详见第六部分考核方法)

第四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模块word2003

项目一公文模板的制作项目二毕业论文的编排

项目三科技书籍的编排项目四图书的校对与修订

项目五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WORD基本实际应用技能、日常应用。掌握:WORD公式函数的应用。了解:WORD模板的应用

第二模块excel2003

教学内容:

项目六才艺比赛成绩管理项目七进销存管理

项目八家庭理财管理

项目九制作动态统计图与电子数据实用表

项目十班级通讯录制作与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EXCEL基本实际应用技能、日常应用、人事与商务应用。掌握:EXCEL财务应用、数据分析。了解:EXCEL窗体控件与综合应用

第三模块ppt2003

项目十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项目十二海州汽车新品上市即品牌传播策划案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POWERPOINT基本实际应用技能。掌握:POWERPOINT图表、表格的应用。了解:POWERPOINT组织结构图的应用

第四模块综合应用

项目十三教学计划表的编制项目十四企业销售分析的汇报

项目十五文件的管理与加密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综合应用。

第五部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及上机环境要求

本课程的全部安排在机房授课,采用项目化实训模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堂点评。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任务。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13-02

1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基础工作

1.1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指对课本的课程和项目进行整合,真正的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专业的知识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他是一种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课堂教师活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情况和特点来设计项目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

1.2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项目是几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其特点主要有:项目是相对完整的独立事件,一个项目是根据一个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设计和拆分的,彼此之间虽然有着内容逻辑之间的联系,但是也是相互独立的;项目的实行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课堂有一定的把控能力,能够做到积极的引导学生利用新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需要拔高的问题,老师更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来独立探索和掌握;项目的设计应该是有具体的结果的可以供师生判断经过项目化的学习之后学习质量的好坏,只有具备真正的可行性才能更加促进组织的运作。

2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掌握计算机运行的基本原理、互联网的基本知识等内容。但是就当前来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计算机设备的数量和开放情况、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得不到实现。

2.1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落后

这主要表现为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大部分课程教学的前提都需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使用方法的前提下,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设计、整体与常用软件的分析,以实现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但是通过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许多知识和实际的应用相去甚远,根本无法在实践中得以实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比较落后,让授课、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再加上基础类课程中存在的公式和概念,更是让学生的培养与社会的实际出现脱节,也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2.2教学模式落后

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和实施,给当前的高职院校课程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但是,因为部分教师的不积极学习与跟进,导致许多学校还在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这样的重要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没有办法高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另外,正是由于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丰富多样化,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跟上学习的进度,对于以后在社会中生活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2.3计算机教学的软件与硬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在实际的计算机上机课程的教学章,不少高职院校采取的是共同教学的方式,涉及很多学生与班级,并且专业也不尽相同。虽然表面上都是多媒体教学,但是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教师是很难顾及到那么多学生的,而且不同角落的学生也未必能完全听到教师讲课的内容,这很容易导致教师在机房里讲课学生在下面无所事事或者玩的情况。而学校机房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较为陈旧的现象也使计算机基础教学硬件软件与教材的内容无法相配套,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效果。

3项目化教学对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的意义

3.1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通过执行一个有共同目标项目的过程,可以将之前学到的分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为一个项目服务,学生可以明白自己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用以及如何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自信心。在不断的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问题是什么,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就表示,“现在即使没有老师也可以想办法解决问题了”。由这些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

3.2协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由原来只顾自己学习,在项目教学法中,由于项目团队的作用,组内成员以及组间成员的讨论解决问题的频率不断增加。与以前相比,学生越来越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愿意与同学交流合作,更愿意表现自己,学生的团队意识不断地增强。能力较好的学生经常帮助能力稍弱的学生,如果组内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小组之间还形成了互助的关系。从学生之间逐步形成的交流协作的氛围可以看出,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提高了。

3.3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深刻理解上的,如果本身对知识就不理解,那就没办法去创新或者创新出来的东西很幼稚。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很多学生表示随着对知识技能的理解逐步地加深,在计算机的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通过努力实现出来。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断地提高了。

4项目化教学设计步骤

4.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一个或几个项目的设想是由老师与学生一起根据当前的学习情况来最终确定的,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进行项目任务的确定,可以基本的实现学生的利益,在确定任务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一下问题:一是该项目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关联;二是该项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与能力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语言表达的艺术等;三是选定的项目题目要适合学生在学校内进行测试、调查。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项目目标才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努力来实现项目目标,解决学生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与如果学生对已经设计的项目存在异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建议再进行调整或者更换。

4.2分析现状,分工明确

这是学生自主的执行阶段,对于项目具体“怎么做”的问题这个阶段将会被解决并且付与实践。学生们结合项目的设计目标与对自己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不但包含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还包括总体的工作时间安排,比如具体由谁在什么时间完成哪些工作等等,这些设计经过老师的指导与修改之后最终可以确定执行。许多实质性的工作都是在这一个阶段完成的,而考虑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之间的工作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在讨论中不断地完善项目内容和分工,因为项目的管理不再只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整个团队的任务,明确的分工与执行能让他们的知识与技能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4.3积极的自我评价

作为项目化教学的最后阶段,及时的总结与反馈才能让效果更加明显。首先,学生要对自己小组的项目实践情况进行总结,方便教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与总结来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术之间的转化,对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进行提升。在学生进行完积极的自我评价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最后的总结处理,解答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的疑问等等,方便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行及时的纠正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技能。从专业的实践角度来说,积极的自我评价还能够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内进行探索。

5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提高的步骤

5.1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项目化教学最核心、最重要的目标理念就是以教学的内容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具有实践性的扩展。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虽然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期,但是学生的行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需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行及时的补充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教学内容不断扩展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要结合现实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地选择、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化的教学方法,而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上机时间进行保证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2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为了提供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掌握,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新技术为自身发展服务。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结合就业的需要与学生能力发展,为学生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奠定技能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技能目标与教学的任务目标相结合,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在教学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在线或者邮件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解答,一切以实用性和提高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为目标。

5.3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设置流程

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首先能够保证教师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注意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并重培养;其次,能够保证教学流程设置的合理化,通过教师的积极、适度项目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的内容。另外,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制定课程学习的近期与远期计划,具体会涉及多个独立的项目,而每个项目的标准和要求又不尽相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完成工作与任务的能力。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步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内容。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应用,并且不断地总结应用的过程和成果,充分发挥该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能够真正地做到把教学和项目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让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真正的提高他们未来进入社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莲春,刘春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5):138-139.

[2]吴琼.基于就业目标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3(3):193.

[3]李灿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电脑,2007(10):206-208.

[4]沈蓓颖.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206-208.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高校工科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科学使用装备、科学管理装备、科学研究装备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旨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基本工作原理的认识、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机电设备计算机控制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课程在非计算机专业中的开设是随着计算机及应用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提出的。在九十年代中期,其逐渐成为各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国内几乎所有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硬件基础或相关的课。《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也是我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以应用计算机硬件为主要技术思考、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需要让学生更多地掌握计算机接口及其应用知识,以期能应用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实际装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解决实际问题,尽快适应岗位,胜任岗位。

现行的课程标准基本按照“微计算机原理、微计算机接口、微计算机应用”三个层次进行讲述。其中,微计算机原理部分安排24学时,包含4个实验学时,接口和应用部分共安排16学时,包含2个实验学时。从课时分布上看,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都过于偏重于微计算机原理部分,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微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的理解,但是由于接口和应用部分的课时偏少,又不利于学生掌握微计算机在实际中的应用,而实际工程应用方面的知识才是这些学生在第一任职岗位上所更需要的。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学生需要学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不仅是设置培养计划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也应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课程标准进行调整,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适应学生第一任职需要。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课程标准调整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学生培养方案,在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微计算机原理部分的课时,增加接口和应用部分的课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并且实验更偏重于接口和应用部分。

1、课堂教学

工科专业学生的第一任职一般都是技术管理岗位,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硬件技术,主要涉及的是微机和接口芯片的外部特性,以及如何通过总线实现微机与各种接口电路及外设连接、组成微机应用控制系统等,而一般不需要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底层开发,所以在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围绕计算机系统及其各大组成部分的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这样一条主线展开,强调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并适当淡化微机内部和芯片内部原理,而强化基于总线连接的外部接口与应用。

但是,在现行课程标准中,微计算机原理部分的“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两节内容共占用16个课时。汇编语言是一门与机器语言最为接近的编程语言,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确能更加深入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但是汇编语言不同于高级语言,其指令多且难记。虽然学生已经学习并初步掌握了C语言程序设计,有一定的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汇编语言程序对其而言也是晦涩难懂,编写汇编程序更是困难。所以要想掌握汇编语言,学生还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计算机接口及其应用的知识,花过多的精力学习汇编语言不仅不能突出重点,而且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再用到汇编语言知识,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因此,应降低学生对本门课程中“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相关内容的学习要求,并相应减少其所占的课时数。

另外,现行课程标准中“微计算机接口和应用”部分因课时较少,讲述的内容更多还是在接口芯片的原理和性能上,对接口的实际应用仅详细讲述了“8255A并行接口芯片”,而8251A串行接口芯片也仅仅是简单介绍其主要结构、性能和用途,并没有着重讲述其具体应用。而“数/模转换”、“模/数转换”、“计数器”、“单片机”等常见的典型接口及应用都只作为自学内容,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实验学时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接口知识,所以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在实际中应用了解得还不够。因此,很有必要将这些比较典型的接口芯片及其应用列入课堂教学,以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在实际中应用的形式和方法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要多结合舰艇动力装置和机械控制类的接口等在舰艇上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熟悉接口控制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并要及时跟踪最新装备,将其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技术应用引入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

现行课程标准中安排了3个实验,共6个学时,其中有两个实验是为学生深入理解微计算机指令系统和汇编程序设计相关知识而设置的,另外一个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结合具体硬件,熟悉计算机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

根据课程改革思路,在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接口和应用部分的同时,不仅要增加实验课时,还要让实验教学也应偏重于接口和应用。因此,可将本门课程的实验数量调整为4个,共6个学时,微计算机原理部分占用1个实验,而接口和应用部分占用3个实验,在保留原有的8255A并行接口控制实验的基础上,增加8251A串口接口通信控制、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等多种接口应用型实验。

3、考试评价

现行课程标准采用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考试一般采用开卷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但是目前,在广大学生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实验的现象。为督促学生重视实验教学,应要求学生重视实验报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认真总结实验经验,杜绝抄袭他人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等现象,并应在适当增加实验课时的同时也要增加实验在最终成绩重的比重,与此同时,需要完善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评定,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达到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合理比例。所以,将课程总评成绩分为卷面成绩7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10%三部分。

三、设立不同的课程标准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全校各专业,无论是电类专业还是非电类专业,课程名称统一称为“计算机硬件基础”,但是实际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学历层次和专业情况不同,执行的课程标准并不相同。于是出现了同一门课程,执行的课程标准却不同,严格来讲,课程标准不同的课程不是同一门课程。因此,很有必要将该课程根据所执行课程标准不同将课程名称加以区分,让课程名称更加规范。

就我校目前实际情况,各工科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有部分专业是非电类专业,其课程标准与其它电类专业的课程标准差异较大。因此可以将电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名称改为“计算机硬件基础I”,将非电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名称改为“计算机硬件基础II”。这样可以明确不同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也不同,而不再出现同一门课,课程标准确不同的现象,从学校层面上规范了课程名称。

四、结束语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涉及各个领域,但是应用层面和方式差别很大,所以在“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确有必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本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相适应,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教员根据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以教学原则为指导,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先进的理论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以往“要学生学”改变成“学生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和能动性,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立刚等.“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改革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9):109-112

[2]吕海燕等.《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5):238-245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厨房污水处理方案范例(3篇)

    - 阅0

    厨房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篇1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水表管道敷设选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条件的改善不单表现在面积.....

    光电技术研究报告范例(3篇)

    - 阅0

    光电技术研究报告范文篇1关键词:教学改革;新能源发电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作者简介:韩杨(1982-),男,四川成都人,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电力电子系,讲师。基金项目: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央.....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