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绩效审计的思考范例(3篇)

来源:

关于绩效审计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研究宏观

一、环境绩效审计的含义

为了更好的了解环境绩效审计的含义,先来看看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和亚洲组织对绩效审计定义,即是一种对被审计单位履行其职责过程中使用资源的经济、效率和效果(“3e”)方面的审计。

目前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含义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看法,但是结合着政府的受托责任观,并借鉴了各种学者的看法,对环境绩效审计做出如下定义:环境绩效审计是由有专业胜任能力的独立人员客观地收集和评价环境管理活动与环境事项认定的证据,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以便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吻合程度,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环境管理活动的现状和潜力,对提高环境管理绩效提出建议,促进其改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审计活动。宏观层面的环境绩效审计主要是对政府而言的,由国家审计机关来进行,通过评价政府制订的环境政策执行情况,了解环境政策是否促进了环境和生态的改善,对环保资金的投入使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意义

1.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满足了社会的需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环境问题的外部经济性危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而政府作为社会公众的受托人就必须要履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职责,开展环境绩效审计,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2.开展环境绩效审计能够提高环境保护效率。面对仍然严峻的环境形势,增大环保投入仅仅是一方面,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率和环境政策的适当性更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三、环境绩效审计的实施途径

1.从环境政策入手来开展绩效审计。我国当前出现的诸多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环境保护政策不完善,以及环境保护制度与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的,因此深化政府环境绩效审计,首先应当立足于对环境保护政策本身和环境保护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分析。该审计主要是对政府制订的各项环境政策运行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环境政策的实施能否满足社会对环境的要求;政策的实施费用能否达到最小,以达到“经济”的要求。

2.从环境保护专用资金的投入开展绩效审计。对环保资金的审计师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一方面应追踪环保资金的拨付情况,有无少拨、不拨、漏拨或延迟拨付的现象,追踪投放的方向是否满足环保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了审查环保资金的利用是否有效率,应该对投资该资金的环境项目进行审查,以确定该项目的目标,在审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是否应以实现项目目标为重点。

3.探索建立新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绿色GDP。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曾撰文:“单纯地用GDP来评估一个地区的发展成果,考核领导班子的政绩,必然有失偏颇,容易导致一些地方不惜代价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忽视结构、质量、效益,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此必须用一套充分体现环境与资源价值的综合指标来评价国家的真实发展水平。可以说,实施环境绩效审计与绿色GDP具有一体性。环境绩效审计可在宏观领域与绿色GDP核算相互配合,使环境绩效审计更加完整、角度全面。

四、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障碍及措施

1.没有给予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应有的重要性。传统上认为,要搞好环境管理,只要增加环境投入和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就行了。而对于环境审计的作用,认为主要是保证环保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就能达到保护环境的预期,就没有必要开展环境绩效审计,这样,环境绩效审计的发展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由此,要推进环境绩效审计,首先必须使环境绩效审计受到相当的重视,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环境绩效审计对环保资金的审计不仅仅局限于合规性审计,而是更着重在于对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的审计。

2.环境会计发展滞后。在我国环境会计还处在萌芽阶段,理论界尚未形成明确的一致,环境会计的实务还未发展。要充分发展环境审计,环境会计的发展就必须使得环境会计先发展充分。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逐步用于实务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3.作为环境绩效审计基础的环境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发展不充分。在我国现阶段的环境管理中,环境信息弄虚作假,环保资金被挪用,这说明我国的环境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做得还很不够。环境财务信息的不全面、不真实,加上环境管理操作中经常出现违规的情况使得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难度增大。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必须以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合规性审计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开展,保证环境信息的存在性、完整性,保证环境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4.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无法满足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要求。环境绩效审计不但需要财务知识,更需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而现有教育培养的审计人员大部分为专业的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环境方面的知识,这成为了阻碍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又一原因。可见,虽然可以通过听取环境专家意见的方式,但是考虑到审计需要大量的职业道德判断,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甚至改革审计人员教育模式仍是推进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方面。

5.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不足。目前,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对于各种重要的理论问题,都没有相对统一的认识。理论上的研究不足,成为了实务部分的一大障碍。因此,鼓励开展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工作势在必行。可以借鉴国外关于环境绩效审计先进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不断推进我国环境绩效理论研究的发展,为开展实践工作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参考文献:

关于绩效审计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绩效审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合规性

近年来我们各级审计部门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资金收支审计中都会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的绩效管理情况单独反映出来。部门预算是指微观意义上政府组织的收支计划,是各个政府组成部门依据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自身的职能特点,由各预算部门编制,向财政部门上报,再由财政部门审计核后报同级人大批准,再下发给各个单位执行的综合性的计划。绩效审计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合规性。根据审计署的要求,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现就基层的审计经验,谈谈对有关部门预算执行中有关绩效审计的认识。

一、目前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判断部门预算执行的有效性的评价标准。部门预算执行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是绩效审计的关键工作,与财务收支审计不同,绩效审计的标准现阶段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业(或部门)、项目的成形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依据内部有关绩效的要求,与有关各方进行磋商,选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于对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的四性有一个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正因为各职能部门没有建立统一的针对行业、项目的绩效考核标准,再加上绩效审计的组织实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无章可寻,因此造成绩效审计结果的社会认可度、接受度较差。同时,由于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有着各自的固有属性和独立性,决定了部门资金的使用主要是体现社会效益、宏观效益、长远效益,所以很难直接量化经济效益,从而对制定合理的绩效审计标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标准的制定科学与否,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每个行业和项目的这些标准可能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更不会是成形的。即便是同样的项目,其衡量标准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终会导致审计结果大相径庭。

其次,部门预算执行绩效的指标体系没有形成。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要提高预算执行单位的的责任心,强化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规范预算分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确保财政支出的合法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目前,虽然审计署提出进行全面绩效审计,但有关绩效审计方面法律法规涉及的内容并不多,审计准则中也没有对指标体系进行有权威性、可操作性的论述。因此,应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准则和业务操作指南,有选择的对部门预算执行展开整体绩效、重点绩效以及单项绩效的审计,以便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专业的绩效审计人才队伍急需加强。部门预算绩效审计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项目的绩效评价标准,就目前而言,各级审计机关能全面掌握并能准确进行绩效评价的复合型的审计队伍严重缺少。这就需要现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对项目业务有一个快速的学习过程,从而较为深入地对相关的情况有个了解,否则就不能对被审计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准确的评价。绩效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实行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个绩效审计的全面推进,成为一纸空文。

第四,绩效评价结论无法得到被审计单位利用。从目前审计报告整改反馈的情况看,绩效审计评价所提的意见建议也只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的层面上。财政和各级预算部门并很少有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各项经济发展目标很好地与政府绩效考核对接。还有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相关评价结果的考核办法,但是由于部门预算项目较多,持续时间较长,有关的预算项目确立是否合理,执行效果如何、出现问题如何追究相关责任等均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所以,审计评价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没有起到预想的的作用。这不仅是一种人才物的浪费,也是影响了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得预算绩效审计工作成为一种形式主义。

二、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中的存在问题的建议

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有关的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政府各级预算单位应从上到下,统一要求,加强行业、各职能部门的绩效管理,合理安排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构建和完善相关的预算执行评价体系。审计机关也要从顶层开始,根据不同部门业务的特点,并与职能部门的指标体系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设计一系列能够正确评价行业和项目的指标和标准。审计部门应结合财政和各有关部门的特点,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善和符合实际需要的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规范绩效审计项目实施,确保审计质量,从而达到应有的社会有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次,是要加强复合型的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任何的工作开展的好不好,关键是在于人,绩效审计队伍建设也决定着绩效审计走的有多远。相对于传统审计,绩效审计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关人才严重不足,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内外在潜力,把建立复合型的绩效审计队伍建设作为我们审计工作的重中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级审计机关内部的人员,集中各业务部门的骨干加强审计绩效队伍。同时对所有的审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单位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制度,增强其对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能力。另一方面,部分专业性强的项目,可以聘请专业人才和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加入,以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单位业务精湛的内审人员,充实到审计组中,发挥他们对本单位业务熟悉的特点,快速熟悉单位情况,做到事半功倍。

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整改情况直接反映了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工作开展的好坏。对审计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督促部门、单位按法律法规和绩效目标去有效落实,督促整改到位,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结果反馈给审计机关。同时应逐步建立健全绩效审计公告制度。审计机关应向社会公告审计绩效审计结果,同时也应公告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结论情况,增强审计监督和整改落实的透明度。(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审计局)

参考文献:

关于绩效审计的思考范文篇3

【关键词】财政管理;预算绩效;基层审计机关;财政绩效审计

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造“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有效举措,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范地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有效审计评价,以优化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是审计机关开展财政绩效审计的目标。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环境下,笔者对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财政绩效审计进行了一些思考,现探讨如下。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环境

(一)预算绩效管理概念

绩效,是某个组织、个体或项目在某个时间范围以某种方式实现的成绩和效果。

绩效预算,也称产出预算,是指将公共资金的产出,即将政府活动绩效化为指标,并以各项效果指标为编制基础的预算。绩效预算要求将预期的产出效果、所需的成本资源(预算资金额度)和衡量预期的指标都纳入预算编制范围。

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在绩效预算基础之上,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做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它将政府资源的分配与部门绩效紧密结合,强调财政预算支出的结果与目标的关系以及结果的有效性,强化了政府预算为民的服务理念,旨在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党的十七届二中、五中全会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和“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2011年3月国务院成立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指导和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于2011年4月重新修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7月《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财政部的部署,积极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绩效理念正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正逐步建立。

(三)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把绩效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财政管理紧密结合,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

1、绩效目标管理。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及批复:预算单位在编制下一年度支出预算时,编制预算绩效计划,报送绩效目标;财政部门对绩效目标的相关性、可行性、科学性及所需资金的合理性等进行审核;财政部门向单位批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财政预算的同时,批复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要求清晰、可量化,便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监控和预算完成后实施绩效评价时对照比较。

2、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由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采集信息、汇总分析,跟踪管理、督促检查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及时纠正偏离,保障绩效目标实现。

3、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由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自我评价后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财政部门或预算管理单位进行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审核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报告并再评价。

4、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及时反馈,促进整改、完善管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为决策提供参考,并作为实施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新形势下基层审计机关的财政绩效审计思考

(一)政府审计的绩效理念

1977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指出“除了其重要性和意义都不容置疑的财务审计之外,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即对政府当局的绩效、效果、经济性和效率进行审计”。2004年INTOSAI《绩效审计指南》认为“全范围的政府审计包括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在考虑应有的经济性的情况下,对政府活动、项目或组织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独立检查,其目标是实现改进”。

国家审计署在2003-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强调“在注重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同时,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同时“2012年底前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3年底前建立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和其他审计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更是今后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审计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管理“重分配、轻管理、重收入、轻支出”,政府资金低效率、无效率投资乃至损失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科学规范地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绩效评价,以优化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是财政支出管理更是财政绩效审计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当前财政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确立了公共财政绩效预算机制和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机制,从财政管理制度上规范了支出绩效评价行为,同时对财政绩效审计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为财政绩效审计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平台。

绩效预算是绩效评价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建立绩效预算制度就很难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无论是基于各预算部门(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的绩效自我评价和复评价,还是审计机关的审计评价。预算编制阶段建立的资金使用效果的考核评价指标,是衡量财政支出经济效益优劣的尺度,明确了管理部门及用款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为责任追究提供了依据,也是审计人员对实际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鉴定要点,是进行财政绩效审计分析、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依据。该标准经资金使用及管理部门共同确定,审计人员据此做出的财政绩效审计评价,无疑更能获得被审计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更能提升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成果的利用。

2、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绩效预算及评价机制。

相对于资金使用及分配者来说,作为相对独立第三方的审计部门做出的财政绩效审计评价,是对财政支出绩效及绩效预算财政管理成果的更客观反映。财政绩效审计审查并评价的是财政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运用的有效性以及配置与运用的效率性。通过关注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预算约束软化、支出监督缺乏、项目安排失控、投资绩效低下等),审计能及时指出预算绩效管理中不尽合理的绩效目标、不够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发现绩效评价组织管理和工作程序中的不规范行为。财政绩效审计有利于促进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有利于推动和形成各方共同参与、努力改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方式落后的局面。应逐步建立各部门自我评价、财政综合评价、绩效审计评价为一体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

(三)基层审计机关财政绩效审计的现状

我国的绩效审计起步较晚,规范程度较低,目前对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还缺乏明确适用的部级审计评价衡量指标体系,基层审计机关的财政绩效审计开展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1、传统审计模式延缓了财政审计的绩效转型。

基层审计机关受传统审计模式影响较大,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习惯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与判断,审计的成果更多地局限于纠错防弊,缺乏对经济活动效益性分析与评价的经验积累。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的财政绩效审计,通常是在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的过程中关注一些具有限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尝试性的审计评价。由于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多地起步于微观,审计思路宏观性不够,审计结果揭示出来的问题深度不够、代表性不强,导致效益性评价的充分性与恰当性存在一定的控制风险。审计思维模式的固化,影响了传统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型,弱化了基层审计机关在财政绩效审计方面的实践探索。

2、审计资源不足限制了财政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

财政绩效审计要对公共财政收支项目和公共资源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做出评价,而基层审计机关人才结构相对单一,现有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难以胜任财政绩效评价的高标准要求。人手少、任务重又是基层审计机关普遍面临的问题。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交办的审计项目逐年增加。基层审计机关一线审计业务人员偏少,能够投入绩效审计的人员更是缺乏,要开展比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更为复杂的独立型绩效审计,将使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资源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从而影响到基层审计机关对绩效审计所进行的深入、系统地探索,限制了绩效审计实务的有效开展。

3、部级专业规范缺乏增加了财政绩效审计的实践难度。

我国目前尚无绩效审计准则及工作指南,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范围、目标和工作规范没有明确,审计部门实施政府绩效审计所做出的意见应达到的要求没有统一。由于缺少科学、完整和权威性的绩效审计实务操作规范,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财政绩效审计没有可参照的专业方法,更没有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影响单位或项目绩效的因素复杂多变,导致财政资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衡量标准也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基层审计机关提升财政绩效审计质量及结果应用遭遇瓶颈,创新实践动力减弱。

(四)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财政绩效审计的工作思路

1、积极建立以问题导向为主、结果导向为辅的财政绩效审计模式

结果导向和问题导向是两种主要的绩效审计模式:结果导向方式,主要客观评价既定标准是否得到遵守,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绩效(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并将所发现的情况与既定标准(目的、目标和规章)以及审计标准进行比较;问题导向方式,主要核实所述问题的存在性,并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相关)的原因。

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结果导向方式的审计评价标准没有统一、确定,实践中往往“因项而异”。而问题导向方式的绩效审计以独立分析为特征,主要关注问题的核实和分析,一般不参考事先确定的审计标准。另外,传统审计思路使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更善于纠错防弊,较之结果导向的绩效标准分析,更能适应对确定问题的核实分析工作。所以,在目前财政审计尚未完全实现绩效转型的时期,基层审计机关应以问题导向方式为主,通过建立健全审计信息资料库,分析整理以往年度审计、调查以及多渠道收集信息以确定绩效审计需揭示分析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阶段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已确立了公共财政绩效预算机制和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机制,其中的绩效标准及考核评价指标实际上为结果导向型绩效审计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客观依据。由于该标准及指标,经法定程序,由预算部门、财政部门及政府共同确定,可靠及认可度较强,与财政绩效审计目标具体结合后,可适当弥补暂无统一审计标准的缺陷,也更具可操作性。所以,基层审计机关在全力推进问题导向型绩效审计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开展结果导向型的绩效审计,积累更高层次的绩效审计专业经验,提高审计评价水平。

2、循序开展独立型与结合型项目并重的财政绩效审计工作

财政审计大格局下,基层审计机关要大力开展“结合型”财政绩效审计项目。法定必审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每年都要选择一个“角度”对财政收支进行绩效评价,基层审计机关应结合具体的审计项目,紧扣预算执行这个主题的同时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为前提,通过着重分析项目及资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某一点,揭示一些体制、机制上深层次的问题,以此达到“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的目的。

基层审计机关应坚持“独立型”与“结合型”绩效审计并重,并逐渐加大“独立型”绩效审计的分量。结合型绩效审计一般只选择某一角度进行绩效评价,且从属于整个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对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总体评价,仅开展结合型绩效审计,无法充分满足财政绩效审计对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在同级审过程中,要有重点的在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地方安排的专项资金中选择并进行单独立项,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评价国家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完善性方面入手对其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情况审计评价,并出具独立的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分析调查报告,结果内容纳入同级审的工作报告一并向人大汇报。

吸收和运用财政部出台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完善财政绩效审计,深化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提升绩效审计的规范化水平,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3、加强同步研究提高财政绩效审计理论实践创新水平

绩效审计视野宽、范围广、要求高、难度大,又缺少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和完善的制度框架下,盲目地等待标准、指南或者条例等具体要求的出台是不切实际的,基层审计机关只有发挥创造力,勇于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有效衔接、相互促进,实现政绩效审计工作的主动性突破。

基层审计机关应积极开展同步理论研究,鼓励一线审计人员在具体绩效审计项目中边审计、边思考、边总结,项目结束,审计报告完成,课题研究论文也同时完成。以审计项目为依托,审计实践和审计理论研究工作同步开展,增强了理论研究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可及时解决审计实践中的难题,更提高了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探索创新的审计实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同时,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实践工作中的理论研究,即用工作实践丰富了理论研究,又用理论研究推动了基层审计机关的财政绩效审计实践。

4、完善绩效评价应用提升财政绩效审计成果利用效能

应用评价结果是绩效审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全部工作的落脚点。一是完善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结果报告制度:及时向被审计单位反馈,通过绩效审计分析报告、审计建议、审计整改督察督办等方法直接推进问题的解决;将评价结果通报财政部门,作为下年度预算分配的依据;重要情况以审计专报、审计分析简报等形式及时上报人大、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建立财政绩效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把绩效审计结果与行政监察结合起来,对审计中发现的损失浪费现象坚决进行揭露和处罚,对在审计中发现片面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要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者的经济责任,并对有关责任人坚决予以处理。三是建立财政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制度: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开评价的结果,全方位、多层次转化审计成果,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洲,李琼.基层审计机关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之初探[OL].审计署网站.

[2]王振旭.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OL].中国审计网.

[3]苏明.财政理论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董大胜.审计技术方法[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科技创新的内涵范例(3篇)

    - 阅0

    科技创新的内涵范文篇1【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第一线工作的需要,要坚持开放办学,坚持与企业合作办学,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坚持产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例(3篇)

    - 阅0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篇1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信息技术;整合措施一、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脱离生活实际目前我国部分高职.....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