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结范例(3篇)

来源: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一、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就业的必要性

今天,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主流,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亿人。并且这一社会群体的总人数正以每年800万至900万人的速度快速递增。10年或要不了10年,该群体的总人数将突破2亿甚至更多。鉴于城市(镇)化进程还须持续30年至40年,不出10年,“00后”还将不断加入其中,若继续回避这一庞大群体的利益诉求,中国社会的演进非但没有和谐可言,还将生出无数后患,这将直接关系到城乡的社会稳定,形成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是未来10年至20年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加快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加快劳动力要素流动、提高劳动力素质,即促使新生代农民工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以支撑“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变。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仅占30%。这导致他们不仅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高,而且难以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和融入城镇。

目前企业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技工的需求快速增长,而目前相当数量的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总体偏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由此产生的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状况将成为当前的突出问题。有些城市在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方面实施“高技能先落户、低技能后落户、无技能不落户”的政策,缺乏技能者只能成为城市过客,掌握技能者则优先被城市接纳。因此,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缺乏问题是当务之急。一旦新生代农民工掌握了技能,随着就业稳定与收入增加,他们在城市面临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得到职业教育机会

据南京师范大学的《江苏省当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调查显示,68%的人对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不满意,64%的人要求接受技能教育,54%的人外出打工的动机是开阔眼界、学习本领、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找份工作很容易,但想找份理想的工作却很难。如果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想找份能学到技术的工作,如果能在工作中学到一门技术,即便工资低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对个人的发展有好处”。

由此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在关注福利待遇、上班时间、工作环境的同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空间。他们不愿像父辈那样做苦力,而是希望在工作中学到技能,拥有一技之长,使自己的劳动更加值钱。挣钱也更轻松一些。

四、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就业

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新生代农民工很难有序外出就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不仅是新生代农民工自发的愿望,也是适应国内产业升级的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8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新的产业结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掌握新的技术,这就要求社会和政府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引导他们适应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平等就业。

(一)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规划,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和返乡创业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纳入国家社会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把农民培训事业上升为国家行为来推动,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的界限,广泛动员农业、教育、劳动、建设和科技等部门的丰富资源,发动数量庞大的社会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开放办学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尽快使有培训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都能够得到由政府提供补贴的实用技能培训,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建立政府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基本补贴制度和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推行培训券(卡)等办法,建设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推行农村劳动力就业准入和控制制度;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求,按照不同的就业意向和需要,分别提供实用的职业培训基地与实习园地,从“一锅炒”走向专业化,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提供专业化的职业培训机构;加大资金投入,足额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补贴资金,设立专项资金,改善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提高培训质量。

中国发展的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如果有教育需求,可以免费接受更高级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由“就业一人、增收一户”的加法向“创业一人、带动一拨”的乘法转变,发挥返乡新生代农民工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拓作用。

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外,还要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适应能力和思想观念的培训,尤其是要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融入、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转变生活方式的培训,让他们从“洗脚进城”到“洗脑进城”,从而真正适应社会、融入城市生活。

(二)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县域经济是城乡结合的经济,农村劳动力进人大中城市往往面临较高的就业成本、生活成本和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亦工亦农,进退自如,就业成本、生活成本和心理压力都比较低。并且县域经济一般以中小民营企业和特色产业为主体,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可以更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我国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县域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50%以上,从长远和各地实际情况来看,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重点是发展县域经济。通过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在未来一段时期仍是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人口红利;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经济增长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已接近1.78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6.7%,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力无限供给带来的人口红利时代渐行渐远,我国已开始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在新的时代,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从而保持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一旦人口红利消失,初级工人薪资水平和劳动成本会成倍提高,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将逐渐减弱,对各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且趋势难以在短期内被扭转。

如何进一步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呢?关键是要提高广大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更是取决于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其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相关机构通过培训、教育、引导,着力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人口红利的二次开发,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渠道。

一、人口红利渐失与后人口红利时代的到来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生育高峰过后,总人口中少儿和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而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上升(“中间大、两头小”的“黄金比例”),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的相对富余的劳动力资源以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口现象。人口红利的主要表现为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而抚养率较低;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先驱威廉·刘易斯提出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论,深刻揭示了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市场供给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与技术相对落后的传统农业共存,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大规模地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大量的低廉的劳动力,支持了这些国家最初的经济增长,产生人口红利,并一直延续到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变为短缺,经济增长方式被迫转变为现代增长方式为止。劳动力供求关系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被称为“刘易斯拐点”,它是剩余劳动力达到顶峰转而开始下降的那个时点。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人口红利的渐失,这一结论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实践的印证。以我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农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城市的老一代农民工对工资待遇要求很低且吃苦耐劳,从而使我国经历了一个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增长过程。资本与廉价劳动力相结合带来丰厚的人口红利,企业以低廉的人工成本使其产品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我国也赢得了“世界制造工厂”的称誉。据我国社科院调查,改革开放30年,农民工对GDP的贡献率达21%。我国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度人物。《时代》周刊评价,“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时期,我国经济仍在高速发展,并逐步带领全球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首先要归功于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我国农民工”。

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最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用工荒”,2010年用工荒在珠三角等地区更是愈演愈烈。2007年5月我国社科院的题为《我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化》的一份报告认为,我国正由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变,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达到峰值后转而下降而出现“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正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关键点,由粗放式增长转向科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由劳动和资本投入转变为全面提高的生产率。基于此,“用工荒”或“民工荒”并非全无好处,它会倒逼经济转型,更紧迫地促成驱动要素的转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尽管目前人们对于人口红利期是否真正结束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但“用工荒”的出现已成为一个节点,人口红利的持续性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如何进行人口红利的二次开发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一个旧的劳动力时代快要结束,一个新的劳动力时代即将到来,由综合素质低、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中国式经济奇迹在未来时期将不复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在“十二五”期间或更长的发展阶段对于保持经济增长必将发挥生力军作用。站在国家或区域经济的视角来看,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可以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加国家和区域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与上个世纪相比,农民工群体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生于20世纪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迅速崛起,他们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农村进入城市并逐渐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主力。据统计,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约1亿人,占农民工群体的六成以上,成为近几年来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和收入期望值高、对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而工作耐受力低,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大多没有务农经历,有的初中或高中毕业便进入城市打工,有的出生并一直生活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在对农村生活的认知、成长经历、成长环境、外出打工目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都有很大不同。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新时期,技术更新换代快,新的产业结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掌握新的技术,提高综合素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农民工中初中未毕业的约占45%,初中毕业但没有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约占33%,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大多数尚未完成高中阶段教育。我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指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各类技术培训的占16.4%,无技术的占83.6%,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占5.2%。由以上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较低的文化知识水平使他们无法快速有效地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基本上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重体力、低报酬的行业。国家统计局2010年3月公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显示:外出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五大行业,同时,他们因为职业流动性很高而对每个行业、岗位的了解蜻蜓点水,每项职业技能只停留在“学徒期”的水平。可见“民工荒”实质上并非劳动力“数量荒”,而是“质量荒”、“教育荒”。因此,为适应产业升级和调整落后产能的客观需要,要让他们成长为拥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高的现代产业工人,尽快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合格的生力军,必须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能有效提高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开发其潜能,实现人口红利的二次开发,以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对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非常强烈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已不是主要为了养家糊口,而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和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强,但职业技能水平总体还偏低,就业能力不强,所以他们对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非常强烈。接受职业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其技能,使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还可以使其获取更高的工资,提高生活水平。通过访谈发现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感觉到危机:从理论上说,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原来在学校里学的知识难以赶上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实践上,他们又没有企业资深员工的技术精湛,若不继续学习的话,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将越来越弱。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机制不健全

1、缺乏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困难。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工作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共管,各部门的培训管理自成体系,缺乏统一规划和培训监督机制,还没建立起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导致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盲目性、无序性突出。造成组织协调困难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2、各地方政府落实不到位。各地方政府正处于落实中央政策、制定和实施本地政策的初始阶段,计划性不强,工作和组织保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政府培训项目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职业教育落后,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尤其是高端技能型教育师资,缺乏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后就业的跟踪服务和反馈机制。

3、职业教育机构缺乏统一管理。目前。实施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机构很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因而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网络,职业教育机构难以了解用工单位对人才的规格、素质结构等方面的需求和变化,无法提高自身的培训质量。

4、职业教育方式和手段需要改进。随着教育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和普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方式和手段也需要改进,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设施来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否则很难满足城乡统筹就业的需求。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充足

1、政府投入不充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属基础建设范畴,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应居主导地位并负主要责任。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财政还没有形成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进行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新生代农民工的转出地一般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非常紧张,难以提供足够的培训经费投入;另一方面,由于受户籍制度的制约,农村劳动力根本无法享受到转入地政府举办的主要是针对城镇下岗人员的免费培训,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到2012年,国家将投入财政资金100亿元来解决4000万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算起来平均每位农民工培训得到政府投入大约为250元。这样一是不能解决全部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二是对每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资金投入过少,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可见。政府需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担当起应有的主导责任。

2、企业投入不积极。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就业促进法》也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虽然政府出台政策规定企业要对在职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但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履行。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行为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重使用轻培训,企业非常看重短期可见利润,而对长期投资及间接收益往往忽视。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培训的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且农民工稳定性差,所以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投入力度非常小。不愿投入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大多是“学徒式”的培训。只是局限于就职前的简单的岗位培训,对工作技能和劳动者能力的培训不足,更不要说进行涉及到文明礼貌、人际关系处理等的行为养成培训和职职位向上流动的发展性培训了。据《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企业员工培训现状》显示,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

3、新生代农民工自我投资能力弱。《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主要在1000——1500元的范围内,工资水平低于其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资标准,再有被克扣、拖欠的部分,其收入相当微薄;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追求时尚,他们日常生活消费和开支占工资收入的44.7%。去除日常花费及补贴家用后,根本无力支付参加职业教育的费用,农民工收入水平过低,个人投入不现实,成为我国农民工培训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实践结合不紧密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主要依托于职业院校及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实施。很多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授课内容等方面与企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缺乏针对性,并且有些院校把办各种培训班作为创收的重要途径,重招生轻培养,重理论讲授轻实践锻炼,农民工参与培训所学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在时间安排上,学校教育学制长且教学计划比较固定,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希望灵活安排培训时间的要求。有些政府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形式化倾向较重,实际效果不明显。

四、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

1、社会各界思想认识的统一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一环。各相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农村宣传栏、发放宣传单、设立职业教育咨询热线电话等形式,及时向广大农民工群体传达职业教育信息,宣传中央有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及规章制度,深刻认识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人口红利二次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本人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就业岗位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从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1、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消除城乡壁垒。让长期在城市工作、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逐步建立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享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提供配套的保障措施。

2、逐步建立免费职业教育制度。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新生代劳动力预备制的培训”,“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属性,属于基础建设范畴,农村职业教育更多地表现为国家层面的受益性。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能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稳定。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把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划归流入地政府的职教体系中,将其纳入财政预算范围,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为辅、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教育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的意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4、整合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扶持企业、民间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培训体系的成长,城乡职业教育体系要合作与联动,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机制,缩小城乡职业教育差距,逐步完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逐步形成不同教育主体有序分工、公平竞争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及各教育培训机构主渠道作用

职业院校及社会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是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的主渠道,要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优化配置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探索更为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

1、职业教育内容要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结构的要求。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内容的要求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低层次的、单一性的技能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适当调整文化课内容,加大实践课比例,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新问题,要在传统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之上,增加心理、观念和思维培训,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增强培训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职业教育的内容是一个以知识、技能与思想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知识价值、技能价值和精神价值并符合现实需要,这样才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所以说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根据他们在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技能高低、就业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分类型、分层次进行培训,并不断创新培训内容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学校教学尽量活泼生动、通俗易懂,并且给予学员更多的时间提问,把不懂的地方当场弄清楚。

2、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指的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讯联系的教育形式。当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主要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远程教育能有效满足我国农民工的流动性、分散性和学习时间不确定性的特点,为实现农民工培训提供便捷服务。在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所需要的学习态度、网络环境、上网技能等条件已经初步具备。需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在线授课、答疑要求的师资队伍,充实网络资源,扩大网络覆盖面。

3、将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采用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一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举办短期技能培训班,让新生代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投入产出效应。二是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发展和不断提高学历的要求,将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起来,实行培训学分制度。当培训学分累计达到规定数量时。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免费提供考前培训。

(四)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针对性

企业要提高认识,在国家政策支持、资金补贴和制度约束下,承担起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的主体责任。

1、要加强校企联合。职业院校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企业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岗前引导和在岗培训,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和必要设备,共同形成富有特色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项目。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结范文篇3

一、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

重庆市巴南区地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总人口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3万,占66.9%,在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文盲半文盲占2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据调查统计,2008年末,巴南区职业培训机构共计40个,其中公办培训机构34个(所),民办6个(所);职业培训专职教师1085人(其中公办教师976人,占89.95%;民办教师109人,占10.05%),其中镇街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20人,具备初级技术职称77人;职业培训基地23个;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设备总值4840万元。现有农技推广干部307人,其中在乡镇工作的农技干部250人,占81.4%,他们担负着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重任,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

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巴南区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开展了诸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残疾人培训、移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尚存诸多不足之处。

1.重视程度不够。巴南区部分镇街对利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种植技能,以及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做好中长期的规划和教育培训安排,没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真正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去抓。

2.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基层农技人员素质不高。仅在区上设有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而镇街没有设置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基地,只安排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兼职,且镇街农业专技人员少,文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区农技推广队伍中本科生37人,占16%;专科生123人,占53%;中专生31人,占13%;高中以下39人,占17%;从专业技能机构看,全区专业技术人员161人占59%,非专业技术人员111人占40%。

3.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农业教育培训经费没有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只能按照经费多少,来安排培训内容,农技培训不能规范化、连续性开展,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加之巴南区农业部门内部各自为战现象较为明显,既消耗了有限的资金,又无法达成预期整体培训效果。

4.培训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够。这个问题在巴南区比较突出,真正有条件担当起农业教育培训任务的基地尚为数不多,教学设施更显缺乏。而作为担负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发展至今,依然没有很好的教学培训基地和应有的教学设施。

三、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水平的对策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科技培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农业科技培训教育形式上应由过去单一的初级农业科技培训向综合性的初级、中、高级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转变;培训对象由过去单一面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发展为农民、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和未来农民;培养目标由过去以实用为主提高到以开发农村实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并重。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在新形势下,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还要进一步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制度和规划、内容、形式、师资队伍等方面下功夫。

1.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领导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新形势下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应把农业科技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将其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落实分管领导,明确部门具体抓,并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从而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投资保障制度。

区农业行政部门是农业教育培训的主体,要切实抓好农业教育培训的规划制定、体系建设等工作;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妥善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要重视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资产重组、划拨等形式,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管理,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2.制定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规划和制度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是一个系统长期工程,建议政府应制定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按照规划制定出实施方案和制度,合理安排培训任务,协调整合教育资源,进行管理、指导、督导和评估,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恰当的培训工作中去,这样既能顺利完成培训任务,也可让广大农民朋友通过培训有所获。

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参与规划和制度的制订,加强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运行机制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确保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3.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要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在体系建设上可以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基础,建立区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以镇街初级中学为培训基地,以培训镇街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逐步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在具体实践中,一是要注重与农业重大科研、开发、推广项目相结合,把有限的项目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吸引高素质的农民参与技术的推广与开发,逐步建立重大项目的人才培训与使用制度;二是鼓励农村中的各类科技户、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他们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将教育培训实习和试验示范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的龙头带动和科技示范窗口的作用;三是切实做到重心下移,不拘形式,开发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四是积极结合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向农民传授农业产业化、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新知识和农业实用新技术,开展应用型科研和科技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大力开发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形势下,要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的观点,大力拓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使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向更加宽广的领域拓展,为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教育培训应向产前新品种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技术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进行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

5.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形式

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发扬田头地脚、面对面、手把手等有效的传统培训形式,也应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一是认真总结绿证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等行之有效并深受基层欢迎的办法和形式,探索更多更好的形式和载体;二是以科技书屋为基地,以网络为传播媒体,以现场指导为培训基地,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解决农民实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和成人教育,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创造终身学习的条件;四是积极跟踪教育培训技术的成果,大力发展卫星远程教育,研究开发计算机网络教学,增强办学手段。如农广校借助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和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教育培训的好形式。

6.培养素质好且战斗力强的教学队伍

所谓素质好、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就是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队伍。政治过硬,要求队伍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要有高度的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业务精通,要求我们的队伍要不断加强对当代经济、科技、市场、法律以及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达到高效、快速、准确完成各项任务的目标。作风正派,要求我们的队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勤政廉政,要有理想、有追求、有进取心,从大局出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创出新的局面。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搞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一是要培养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要对现有教师制定培训深造计划,定期送去大专院校学习提高,同时公招一些业务技能强的,热爱农业教育的高级教师;二是要精心筛选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善于传教的兼职教师。

总之,巴南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农业要发展,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才能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才能实现全民小康。面对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合理的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拓展培训内容等措施的实施,将使该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培养新型农民,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的区别范例(3篇

    - 阅0

    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的区别范文【关键词】精神病人;自杀;护理精神病人自杀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影响,WHO的资料表明,在一般人群中约有1%的人死于自杀,其中94%的人有精神病史[1],精.....

    村级工作作风建设汇报范例(3篇)

    - 阅0

    村级工作作风建设汇报范文全镇所有农村村级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2016年1月1日——1月15日年度考核主要考核本年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现.....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