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例(3篇)

来源:

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论文摘要: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单纯的知识内容的传递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不注重人的内在潜能的锻炼培育和心智情感的品质培养等问题。我们有必要关注和重视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关注学生心灵和精神的发展。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要把德育融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确保职业教育教学能够回归育人的本真,培养德技双优的技能型人才。

一、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

揭示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首先要理解以下与其相关的几个概念:

1、教学与教学过程: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讲课”或者是“授课”。《教育大辞典》对教学的解释是:“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教学过程的评价标准不是简单看教师是否“讲”完了规定的教学内容,而是看通过“教”在何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包括其知识的增长、方法的训练、情感的陶冶、个性与能力的发展等1。(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完善心理个性、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该过程是教学相互作用的系统过程)。

2、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过程本身的规律,为促进个体个性化基础上的社会化,达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使之成为具有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而又不失个性的社会成员的活动。本文强调的是,德育的内容除了是一种知识体系外,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在反映客体的同时体现着一种蕴涵着价值判断的知识判断。WWW.133229.cOm纯粹、直接的知识教育并不能必然地达成德育的功能.要使有价值的内容成为知识教育的需求对象,还需要诉诸知识教育之外的其它形式。

3、对话:可以理解为是人与人之间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敞开心扉讲出自己心中对事物的理解和对某些观点的看法以及人共同感悟和体验心中的假设.通过交谈和倾听.进行心灵沟通的谈话方式。其本质上是一个开放型、互动型交流的集体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意见、自由交换看法、以多样化观点创造性地探讨、研究问题的过程.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从而实现隐性知识的外化与融合。现在教育最缺的就是“问计于民”,职业教育教学缺少对话式的心灵沟通。

基于对以上相关概念的理解.我们来概括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的含义。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就是教师以具备自身的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为教学前提,以育人育德情感作为教学过程实施的推动力,采用互动型交流的对话教学形式(自由而又有序的问答、讨论、评价等),使得职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得以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共同培养和形成文化专业知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职业教育理论素质、科技推广素质以及社会交往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素质,达到其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使之成为具有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而又不失个性的社会成员。

二、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的特点

1、以教学情感为纽带的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机械的没有情感的知识“搬运”过程,参与教学过程的人(师生)与物(知识内容、教学设施等)都是没有温度的教学元素,更谈不上教学培育“完整的人”的目标的实现。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有延习和“复制”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不足,教学从主观意愿出发,不考虑学生实际,把学生看成容器进行知识灌注和机械训练。而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是注入了情感因素,以知识为载体,以教师对知识的人文和理性的感悟以及对学生“大教教心”的教学情感为纽带,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新视角下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教学特点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以教学情感为纽带,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启发式教学。

2、以易于学生感知理解的对话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

职业学校的学生常见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中,自卑、过度焦虑、神经衰弱、学习障碍等几个方面制约和影响着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意向.造成职业高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几乎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意向不明确。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授受教学方式以及主动与被动界限分明的人一人教学关系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话。不但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不了,更是对教育培养的人的身心发展和成长的阻碍。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以基于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为前提,和学生直接或是间接的交换和共同分享与讨论学习的知识和观点,采用轻松的对话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意向。

这样的教学特点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以育德为方向,从“传播知识或演示技能”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努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为他们提供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机会与环境来开展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的对话(课堂内外),扮演好学生的老师、长辈、战士、朋友等不同的角色。

3、注重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重在情感共识与情感共鸣的师生对话的教学过程的实现,其强调教学过程的参与对象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的角色体验与知识理论和实践验证的交流互动。

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教师选用专业实践中常见的、有一定难度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中应用的案例教学,是教师以富含知、情、意因子的德育理念,精心筛选和设计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形成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质疑教师的对话学习过程并搞好由教师或学生或师生共同参与下的案例评价。模拟教学法又称为模拟实习法或模拟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扮演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角色”.从事有关职业内容的一系列角色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中应用的模拟教学,旨在让学生明白做事之前先做人的道理,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以“以德为行”的德育意识来积德,给学生的模拟实习注射品质的“预防疫苗”,使学生提早体会“岗位”,了解知识的应用,了解职业的需要,感受模拟过程与实际操作中个人要具备的与人对话的条件和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

三、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呢?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在文化的视角下通过各种激励法来体现和实现知识文化传递过程中品德的潜移默化。以教师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完成对话式的教学过程。

1、基于物质文化的知识导向

基于物质文化的知识导向在职业教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办法是:脑激励法。其具体做法是:先导入相关知识所涉及的物质文化,铺垫好德与理的对话氛围,调动学生的知、情、意的自主学习倾向,继而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暂时不考虑答案的正确与否,教师也不作评论,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这样做的好处是一种想法启迪另一种想法.学生不会因为害怕受到批评而保留有可能是独特的解答。当所有的想法都罗列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修改和合并这些想法,从而产生一个新的具有知识创造性的答案。该做法是把产生知识的想法与评价知识的想法区分开来,即是把物质文化的客观存在与知识接受的主观提取区分开来。区分不等于割裂,教师是以前者作为后者的“搜索引擎”来发挥知识的导向作用。

基于物质文化的知识导向要注意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指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总和),但是不论包含何种成分的职业能力,都是在知识与具体的工作要素之间形成联系,只是不同性质的工作任务的核心要素(设备、对象、关系等)不同。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基于物质文化的知识导向的实现,要把职业能力理解为“联系”。职业能力的形成就是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要素之间形成联系,能力仍要以知识作为基础和保障。

2、基于制度文化的纪律导向

制度是客观的,本属于自然,打上人的观念、思想、情感、意志的印记就是“人化的自然”,即制度文化。基于制度文化的纪律导向可以理解为计划和制定规则纪律的人把自己的观念、思想、情感、意志融入规定纪律的过程中。使得纪律的存在具有客观性,纪律的执行有“人化自然”的品质感染,得以让纪律执行者有意识、自觉自愿地去遵守制定的纪律和规则。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基于制度文化的纪律导向可以理解为教师将制度文化隐射的“人化自然”的品质与内涵附加于制定的静态的纪律规则过程中,使原来执行的客观纪律规则有了人文色彩的主观执行意向(内容仍是客观的,只是在其执行方面更加倾向于主动去遵守和执行)。

基于制度文化的纪律导向在职业教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办法是:规则激励法(制度激励)。我们可以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制定有关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班规、校规,要求计划和制定规则纪律的参与对象包括各个层面(领导、教学、管理等)、各个部门、各个学科领域的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等,让所有参与对象以感性认识(知识和品质)为基础,积极主动的展开沟通交流式的对话过程,协调配合地完成有关理性执行的规则纪律的制定。教师要对学生发挥制度文化的纪律导向作用,可以在引导学生执行已经制定的基于制度文化的人性化的纪律与规则实施的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最小的“经济体”,允许学生对班里的纪律规则的执行工作有自身发言权和判决权,即工作有“报酬”,学生必须花钱“租”自己的声誉(班干部职位、活动负责人等),要“纳税”,领取“奖金”,购置“财产”。例如,学生申请班级工作,“银行职员”负责3—5名学生的财务记录,每月的虚拟工资是500元,不同的班级职务有不同的“工资”。而后学生用挣到的“钱”“租”自己的座位,“租”自己的权力。学生中表现好的、遵守纪律规范的学生会得到额外的“奖金”,但不遵守纪律规范的学生会被“罚款”。这样的带有制度文化的纪律激励办法,让学生明确地以情感作为感性和理性的结合点,亲身参与纪律制定和执行的全过程,人与人之间能及时地进行对话交流,使学生明确制定的奖惩纪律和规则.让学生感到任何纪律和规则的存在对自己都是有意义的,只要自己遵守规则,也会有和别人同样的机会。

另外,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法制意识淡薄的现象,我们有必要强调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和强化。一种有根据并有社会价值的规范体系,并不一定引导了遵守规范的道德自律和行为自觉。知道了规范而且自主愿意履行规范,才是真正完成了有关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真正实现把德育的过程转化为育德的培养人的过程,需要在结合德育客体对象的情感需求、强化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式教育。在自愿意识的培养上,规则激励式的法制教育的肯定作用比认知教育更为重要。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纪律规定保护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权利不受限制。

3、基于行为文化的行为导向

基于行为文化的行为导向可以理解为行为引导者按照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对教学活动参与对象的行为进行指导、纠稳评价。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基于行为文仡的符导向,解释为教师将品质与思想(正确的行为规藏融a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中,基于行为规范开展对话教学过程,继而发挥对职校学生行为规范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基于行为文化的行为导向在职业教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办法是:行为激励法。行为激励可以理解为在行为激励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行为相关因素的了解和分析,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来激励人的行为。我们可以把竞争引入行为导向的过程中,对合理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达己而后达人,彼此提醒和比较,促进良性的竞争性行为养成,促进个体行为的规范。行为激励的竞争强调过程教学。在整个竞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思想以德的和谐为条件,突显行为规范和沟通协作的对话式过程。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基于行为文化的行为导向反映了“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学本质.教师对学生映射的行为文化的指导,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活动,规范和指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行为,使学生获得教材中没有的新知识、新思想,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与活力。

另外,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美国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有学者曾经借鉴“长尾理论”提出了大学教育教学过程的“长尾效应”。“长尾理论”强调的是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即提醒我们重视细小存在的分散个体。本文的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中基于行为文化的行为导向恰好在这个角度上重视的是细小存在的分散个体,即教学参与对象的个体行为。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基于行为文化的行为导向同样验证了“长尾理论”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虽然坚持“以德为行”.但是不等于无原则的包容。职业教育教师在发挥对学生的基于行为文化的行为导向作用时,必须有反思的环节。教育教学的反思既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也是对教师自我的反思,更是对教育自身的反思,是对教育教学进行思维建构的动态活动。反思的主要主体是教师,反思的主要对象是教师的活动历程或导向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与事件。如果职业学校教师在学生的行为导向过程中仅凭借感性情感和经验指导学生,而不反思行为和行为文化与教学过程的内在本质及逻辑等,这样的教学依然是失败的。我们可以借用反思性教学的“五用五看”策略完成行为导向的对话教学过程:用理想的眼光看现实的教学;用发展的眼光看过去的情况: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辨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经验。

4、基于精神文化的情感导向

德育体现了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是文化消费者的精神需要。教育领域中基于精神文化的情感导向可以理解为教师凭借自己的教育思想、信念、价值观以及心态等感染学生,扮演和发挥学生情感咨询顾问的角色。职业教育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基于精神文化的情感导向,解释为职业教育的教师秉承“厚德载物”的“德”,积极能动地展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以及心态等,尽情忘情地以教学情感作为与学生沟通交流对话的寄托,发挥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生活情感存在的困惑提出建议和导向的作用。

基于精神文化的情感导向在职业教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办法是:情感激励法。情感激励可以理解为是任何活动或过程的开展是在注意了各种随机性因素的基础上,注重感情的投入与交流,注重人际互动关系,发挥以情感化人,以情感动人,保证活动或过程参与对象对过程的精神投入,继而确保和推动活动或教学过程的顺利执行与完成。这里的情感激励可以解释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以职业学校学生的5个特点(可塑型、自卑型、义气型、厌学型、浪漫放任型等)将教师的高尚品德和师生间的真挚情感,融汇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自然的能满足学生需求和填补其精神空白的自由交往空间.使得师生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感与生活情感产生共鸣和碰撞,发挥职业教育教师对职校学生在学习情感和生活情感上的导向作用。

(1)基于精神文化的学习情感导向。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职校学生在精神层面(意识中)有学习的强烈需求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觉等方面的情感导向作用。本文采用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方法实现在职业教育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导向。列宁曾高度评价情绪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他指出没有“人的情感”的话,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会有存在的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绪反映了个体情感,情绪的状态体现了德化的效果和程度,情绪能否控制适当对职业教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的开展提出了挑战。具体做法有:创设道德情绪体验的环境,例如在讲授关于卫国战争的课题时依靠鲜明的形象,激动人心的情节等艺术性手段,巧妙地使学生产生憎恶法西斯主义与获得战争胜利的愉悦的情感;创设引人人胜的模拟现实情境。例如讲授有关科学幻想家的某些语言在当今条件下应用的故事;分析生活情境,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最大可能地使知识具体化,并使知识对学生个人产生重要的意义。知识融合学生情感.教师让学生个人通过分析客观存在的生活情境.学生历经了参与对话的过程而完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感的导向;设置成功情境,我们可以从课堂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练习、科目考试等各个方面想办法设置成功情境。在职业教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设置成功情境要考虑职校学生的道德心理问题,经常用鼓励性的鼓励减轻学生的恐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一)创业教育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是相融的

创业教育和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本质上都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勇于尝试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其基本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理想与创业信念,即一种职业理想和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1],最终目标是一种主体人格的体现,即使学生成为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动的主体。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现阶段强调了“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发扬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其“以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重在培养高职学生健康全面的人格特征。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和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以高职学生为主体、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实践创业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创业教育有益于增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性

传统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常以“两课”和“思政课”的形式来体现,枯燥乏味的纯理论灌输,与高职学生偏好实践的性格特征格格不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理念信念教育犹如空中楼阁,教学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在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影响下,这一问题被进一步放大。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两面性,除了加强课堂政治理论教学等显性教育,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及其重要的隐性育人功能[2]。通过把创业教育与“两课”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得理想信念教育从抽象走向具体,增加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增强了内容的感染力,发挥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隐;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也为创业教育明确了政治方向,有利于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创业目标。

(三)创业教育有益于提高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从本质而言,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仅仅依靠显性的课堂政治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教育、示范启迪、言传身教等途径,很难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难以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深度。创业教育将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置于实践教学当中,同时结合时代特色,以鲜活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悟、去思索,从而有益于培养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增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二、依托创业教育实施高职学生理念信念教育的途径

(一)重新定位创业教育目标,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创业教育在近年来逐渐被国内高校所重视,并被界定为“旨在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实践、冒险的精神,激发学生首创、创业的激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技术创新、社交、管理等全面的技能”的一门课程[3]。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更多地将其视为工学结合教学思想的一种体现和解决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因此,更加侧重创业技能的培养。在通过创业教育实施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定位创业教育的目标,将创业教育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更加注重高职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精神信念的需求,注重高职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创业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为:在培养基本创业技能的基础上,帮助高职学生点燃创业的激情和梦想,树立科学的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进而将这种职业理想和信念升华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培养高职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其健康全面的人格特征,最终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大多仅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开展,内容缺乏系统性,因此,教学的深度、广度及效果并不理想。要将创业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必须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形成完善的、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地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才能发挥其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才能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基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涵,在工学结合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阶段。

1.“两课”等公共基础课程项目化改造。结合时代特色,将“两课”教学融入创业教育。用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创业思想,用创业教育具体化教学内容。同时在“两课”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手段,如情境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课程的感染力。

2.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化改造,融入创业教育模块。高职专业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知,是专业意识层面的教学。因此,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融入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模块,将有助于学生在认识本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与“两课”相比,这种创业意识落在实处,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3.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改造,融入企业真实项目。高职专业核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专业实践层面的教学。通过融入企业实践性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仅熟悉了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其必备的创业技能。由于该阶段在实际教学中侧重技能的养成,因此,应格外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优秀企业文化、典型创业案例的引入,同时结合教师的言传身教、示范启迪,进一步坚定高职学生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专业拓展课程项目化改造,实现创业教育全程化。高职专业拓展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专业拓展课程强调课外实践,更加强调学生主体,通过让学生在特定的主题下进行创业实践,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磨炼创业意志,坚定创业信念,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不断完善,从而最终养成高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必胜信念。新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因此在四个阶段的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这一融合关系,将课程“态度目标”(或称为素质目标)放在与知识、技能目标同等的高度,才不会偏离理想信念教育这一主题,才能真正将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

(三)创建创业教育环境,开展立体化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与教学实施必须要求配套的创业环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提升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学生创业基地并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根据对杭州几大高教园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调研,目前可借鉴的立体化创业环境建设方案内容包括专业工作室(初级的创业技能训练)、模拟实践公司(跨专业合作创业)、学院创业园(学生自主创业)、学院创业中心(学院支持的创业项目)、校办企业和校企合作企业(融入企业的创业训练)等。不同的创业环境迎合了不同阶段理想信念教育的不同需求。创业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多层次的创业实践活动来实现,如省级、院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挑战杯及各种形式的创业比赛,教师创业教育科研项目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意志品质。

(四)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的教育辐射作用

创业教育是一种注重示范启迪的理想信念教育[4],因此,通过对优秀在校生、优秀毕业生和行业企业成功者的创业典型的案例教育,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高职学生心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必胜信念的追求,有助于理想信念的升华。通过以创新、系统的创业教育为载体实践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虽然可以有效地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但它也是把双刃剑。在实践中,应充分认识到,无论是创业教育还是理想信念教育本身,都需要长期坚持与努力,同时,也将遇到各种曲折和困惑。如果不能有效地疏解和引导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则会给高职学生在心理上带来较大的阴影,最终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因此,在实践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创业现状和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实践中的突发事件。

三、基于现实的效果评价

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篇3

1.1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涤荡致使高职学生迷失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向选择

随着我国的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各种社会思潮也涌进国内,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价值倾向和价值选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社会不良风气不断侵蚀着高职学生的灵魂,慢慢消磨着高职学生的意志,这使得高职学生逐步丧失了社会责任意识。

1.2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教育和培养高职学生的光荣任务,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方法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必要的变化和创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社会责任感缺乏。

1.3高职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不够严格,不重视自身思想觉悟的提升

高职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不言而喻。但部分高职学生自律自强意识较差,缺乏国家和民族意识,往往局限于个人发展,忽略了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实际要求。这样,高职学生更多的只是考虑个人利益得失,忽视了社会责任和义务,社会责任感逐步淡化。

二、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教育有助于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高职院校与社会的联系非常密切,这使其办学机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这一特征也正使高职教育的社会职能变得显而易见:高职院校是整个社会职业教育中的排头兵,高职生同时是全社会具有职业道德修养的从业人员中的排头兵。高职生作为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最直接的链条,其职业素质教育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社会责任感是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衡量标准

职业素质不仅是高职生走入社会,从事某种职业时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它也规定了高职生在社会中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引导高职生将自己的职业与社会责任感紧密联系。

2.2社会责任感是高职生良好职业素质的保证

高职生在社会从事一定职业,首先必定同社会形成一系列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必定会发生个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其次高职生必定会与他人发生相应的关系,必定有着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的存在;再次必定会形成对物、或对与之对应的业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从上面三层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职生从事一定职业必定需要以社会为土壤,以他人为媒体。

三、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在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培养途径

高职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之一,如何有效地培育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我们的高职学生也应该加强自我修养,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感。

3.1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的宣传教育

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头等大事,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全社会应当加强对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的宣传与引导,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无限光荣的”这样一种思想榜样,促进高职学生群体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认同与追求。同时,利用好社会舆论的宣传与引导功能,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与追求,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完成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3.2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加强对社会责任感形成机制的理论研究。应强化高职对责任感形成机制的研究,探索学校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责任感方面的有效机制,进而规范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促成学生有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学校应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拓展形势政策等主题教育的内涵和外沿,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育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启发式教育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建立QQ群、BBS、网站、博客等,延伸课外效果;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通过先进组织的影响,带动整个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

(2)加大对高职学生的情感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调控直接影响他们的包括责任感在内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积极的情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责任感。反之,社会责任感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应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通过情感教育,典型事例,如汶川大地震、奶粉事件等等,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完善自己,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3)搭建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在教学和日常行为管理中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设计社会实践的内容、主旨,减少盲目性,增强有效性。同时,应树立责任感强烈的典型,发挥示范效应,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风、考风、寝室文化等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中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的能力。

(4)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以教师的良好职业素质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必须要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因此要构建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将教师的师德与教学、科研、三方面结合,促使教师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关注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意识。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社会责任感教育成功的根本保障。

四、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范例(3篇)

    - 阅0

    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范文职业生涯规划,也称为职业生涯设计,它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不同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及对策范例(3篇)

    - 阅0

    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篇1摘要医院的会计电算化作为医院会计核算的方式和方法,极大的减轻了医院会计的工作量。目前医院在会计电算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