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例(12篇)

来源: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篇1

镇政府四年届满及二六年度总结报告

自二oo二年乡镇换届以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及本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要发展,民心要稳定,社会要和谐”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文秘站版权所有!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工兴镇战略,促进工业经济区域化建设,坚持以农稳镇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坚持统筹发展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平安创建战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坚持固本强基战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四年来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20__年目标任务完成及四年来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坚持强工兴镇战略,促进工业经济区域化发展。

1、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增加投入。四年来共引进镇外规模企业4家,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达2400万元。创建规模企业7家。克服地理位置优势差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企招商、以情招商的办法,20__年度全镇引资项目3个,实现工业销售总产值达8000万元,比20__年翻一番,工业税收800万元。全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确保企业入镇区无障碍施工。

2、重视抓好来料加工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20__年度,全镇实现来料加工费收入达1000万元。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7期776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38人,企业增加就业岗位247个。

(二)坚持以农稳镇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1、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高农业经济收入水平。全镇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订单农业,发挥“农”字号企业的龙头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全镇有__市规模最大的水产养殖合作社和养猪经济合作社。现特种水产养殖户54家,畜禽规模养殖户12家,农副产品返销专业户3家,农业企业2家。

2、增加农业基础投入,抓好科技推广工作。四年来,我镇农田水利基础投入近1000万元。培育科技示范村一个,经常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扩大科技普及面。引进粮食优质品种,扩大良种覆盖面。20__年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镇小麦单产431公斤,总产比去年增产1664吨。水稻亩均单产485公斤,总产比去年增产近1000吨。

3、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和禽、畜疫病防治工作。四年来我们一直以50只以上的防疫大病为重点,采用集中上门防疫的方法,20__年防疫家禽8万多只,生猪5000多头。同时,加强了农贸市场及外来家禽的管理。

(三)坚持统筹发展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1、狠抓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我镇__回民村被列为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__回民村两委立足于自身,不等不靠,明确发展思路,从加大宣传引导农民主体意识入手,开好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20__年村自来水厂选址已经确定,“村村通工程”樊尖至北尖5公里水泥路建设即将完工。__湖低洼地改造工程依靠农民自筹资金已经开工整治。__回民村村庄规划在市规划局帮助下,已经编制完成,并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2、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四年来,我镇利用捐资、自筹资金等途径,全镇共投入资金210余万,争取到上级补助108.8万元,其余镇、村两级自筹,完成了8个村乡道村道等级公路硬化28.6公里,水泥路17.2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目标。

3、狠抓教育卫生事业。四年来,我镇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从89上升到达92.8,公共卫生规范化建设通过了市级验收。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四年来共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新建了中学实验楼和唯慈图书楼。新建了__回民小学和沙湖村光汇小学校舍,扩建了镇幼儿园校舍。装配了中学实验室和多功能教室。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小学五年级相对集中,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4、搞好新五保、社会救助、民政优抚和殡葬改革工作。四年来,我镇一直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各种五保及福利津贴,并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继续抓好殡葬改革工作,取缔了一处棺木私自销售点。

(四)坚持平安创建战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创建平安乡镇。按照创建“平安界牌”的总体要求,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值班巡逻制度,重点整治打击偷盗行为,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依法行政。完成普法教育工作阶段性任务,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知法、依法、守法意识。

3、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依法管理。将人口计生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实行责任制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度。开展计划生育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加强镇村两级基础设施及计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四年来,基本摘掉了后进的帽子,全镇实现了连续两年无政策外生育。

4、重视劳动生产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坚持每季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编制了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五)坚持固本强基战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1、狠抓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调整和充实工作。顺利完成了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任党支部班子文化层次提高,平均年龄下降。今年以来先后对__村、__村的党支部班子进行了调整,从而充实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党组织的各项工作。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镇广大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创建文明生态村、执行土地承包、农民减负、计划生育等项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广大党员身上,明确包片联户责任,使他们自觉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进步。

3、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深入开展了一年两次的民主议政、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100的村均能按照民主管理新体制进行运转,村务公开规范率达到95以上,满意率达90以上。

二、20__年及今后5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我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__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的进展;资源利用率显文秘站版权所有!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年均增长8。清理债权债务,争取国家政策和镇政府预算外补贴,努力彻底还清所有欠债。居住、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推进社会经济全面进步,促进人和自然更加和谐,为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这个总体要求目标,20__年及今后五年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积极争取项目,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项目建设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项目,经济增长就会落空,因此,要牢固树立全局抓项目的意识,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实施力度。要着重搞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道路建设、低洼地改造等国家扶持项目,以项目作支撑,拉动经济发展。

(二)注重实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需要。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0__年,我们将全面完成“村村通”目标任务,并完成镇区规划和10个行政村新农村村庄规划。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和"三农"发展的新突破。以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为核心,以水产养殖、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建设为主线,着力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和对农民的扶持,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三农"与镇域经济同步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四)抓好民营经济建设。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兴办企业、基础建设、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宣传界牌资源优势,搞好项目策划、论证,积极引进技术、资金,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带动本地经济快速发展,保证完成市政府下达我镇的招商引资任务。

(五)认真搞好财政工作。一是抓好财源建设,培植财政增收点,确保收入计划完成。二是抓好财政收入,确保市政府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如数完成。三是继续筹措资金,化解历史债务。四是坚持勤俭节约,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执行财政预算,杜绝超预算支出,坚决不能形成新的债务。

(六)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夯实维护稳定的基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切实加强工作,妥善处置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杜绝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深入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1、努力巩固扩大第二、三批先进性教育成果。一要长期坚持学习,提高党员素质,要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把学习提高放在首位。通过强化学习,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永葆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同党中央的高度一致。二要不断推进主题实践活动。将镇党委开展的"察民情、解难题、谋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提高实践先进性具体要求的自觉性,进一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农民群众出谋划策,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三要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长期政治任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把共产党员培养成为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四要在转化教育成果上下功夫,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总结和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用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教育管理广大党员,以党员干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来促进全镇经济建设发展。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的要求,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团结,提高班子战斗力,切实搞好领导班子建设,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造就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要抓好干部培训教育,平时坚持干部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二要抓好镇、村两级干部管理,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以制度管人、约束人,随时解决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要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村级班子梯次结构。

3、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1)进一步完善对镇、村干部的考核办法,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认真总结干部考核工作经验,不断探索新方法。对镇干部除考核主要任务指标完成外,并以"四率"即工作出勤率、措施到位率、解决问题成功率、群众满意率进行综合考核。对村干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将村干部报酬与村干部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出勤情况等方面紧密联系,体现公平竞争、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在全镇形成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2)建立相对稳定成形的主导产业建设考核办法。今后,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健全一套镇财政既能承受,又能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积极性的考核奖惩机制,逐步完善稳定,长期坚持执行,以促进我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的发展。(3)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行政工作效率。面对新的历史重任,镇党委、政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驾驭经济建设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法制型、廉洁型政府,下茬整治办事拖拉、推诿扯皮、责任不明、工作不实、效率低下的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把发展见实效、群众得实惠作为衡量行政工作的重要标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努力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4、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一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时间、责任、效率和服务观念,着力把作风转变的成效体现在工作上。二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政教育、警示训诫、查办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和党内监督工作,深入落实党风廉政领导责任制,努力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

总之,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的期盼变成前进的动力,把历史的使命化为实干的行动,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20__年及今后五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耕地保护综合整治科学用地合理布局统筹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38-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大幅增加,尤其是工业项目用地。由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各种原因,这些项目用地主要都集中在城镇周边,几乎没有什么项目在偏远乡村选址。这样一来,使得城镇周边的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尽管各地开展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有效地促进了耕地保护,但随着可开发整理的土地资源的日益枯竭,我们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为此,中央及时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具体地讲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目标。通过科学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用地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依法管地、科学用地、合理布局、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解决了耕地保护“缺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缺土地”、新农村建设“缺资金”、城乡统筹“缺抓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缺平台”等一系列难点问题。

为了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真正成为得民心、惠民生、合民意的仁政工程,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城乡统筹发展和促进农业现代化为导向,不断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1.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要在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3.严格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改善环境的原则,以农田整治为重点,立足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与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4.必须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推动、群众自愿、统筹兼顾、因地制宜。要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切实做到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农民满意。

二、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原则,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1.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农民新居、城镇发展等土地整治活动,合理设置建新、拆旧项目区,确保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布局更合理,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要坚决扭转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重建新、轻拆旧、重城镇、轻农村、单一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倾向,坚决纠正少数地方突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等偏差,坚决制止实施过程中脱离发展实际、侵害群众利益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2.在推进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及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工作中,凡涉及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使用的,必须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严禁擅自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复垦土地周转等“搭车”行为,防止违规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3.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生产、城乡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林业保护利用和生态建设等有关要求,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规模、布局和时序。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4.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人口转移相协调,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区分城镇规划区内、城乡结合部、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涉及农村拆迁安置的新居建设,应该为农民提供多种建房选择,保持农村特色和风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要尊重农民意愿并考虑农民实际承受能力,防止不顾条件盲目推进、大拆大建。

5.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必须举行听证、论证,充分听取当地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意见。涉及土地调整互换使用的,未征得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同意,不得强行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必须按照明晰产权、维护权益的原则,合理分配土地调整使用中的增值收益。要明确受益主体,规范收益用途,确保所获土地增值收益及时全部返还农村,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防止农村和农民利益受到侵害。

三、依照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进行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的评定和验收,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1.大力推进以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整治。要按照因地制宜、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要求,以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为目标,大力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要依照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的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的评定和验收,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肥地力等措施,稳步提升新增耕地产能,经整治的耕地要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要切实防止投入散、项目小、新增耕地质量偏低,以及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

2.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原则,以耕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总量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目标,规范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内容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未批准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地区,不得将农村土地整治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给城镇使用。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应复垦为耕地,规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可作为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避免以整治为名,擅自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杜绝在农村土地整治中,违法调整、收回和强迫流转农民承包地。

3.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要按照科学论证、集中投入、分步实施的要求,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2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2年)》确定的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促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战略后备产区建设,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性保障。要切实加强配套工程建设,落实配套资金,强化工程监管,防止和纠正配套工程不到位、配套资金不落实等问题。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整合和使用管理,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顺利进行

1.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地方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搭建平台、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落实责任,通力合作,准确把握工作要求,加强全程指导和有效监管,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并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2.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融资重点向多元化资金投入、市场化运作转移,整合各类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等资金为主体,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保持渠道和用途不变,实行专账管理,统筹集中使用,切实提高各项资金综合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收益要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定,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主要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

总之,只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立足于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就能确保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规范、健康、有序开展。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治理法治化;农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强调“全国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①]党的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因此,实现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我们党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为解决“三农”这个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问题提出的新擘画,不仅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认真研究并切实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

一、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指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前提下,按照法律来治理基层事务,即将乡村基层的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及公民的所有行为都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运用法治方式来管理基层事物。[2]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长远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涉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在2018年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因此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就要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实现农村的有效治理。

二、当前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不足

目前农村村社干部群体中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少数基层干部盲目追求领导做派,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法随言出,刻意树立个人威信,结果造成与群众关系疏远。二是村干部对依法治村重视不够,由于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僵化,少数村干部法律知识缺失,部分干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仍停留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民主法治意识不强,依法办事、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较差,导致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群众意见较大。三是部分“村两委”内部工作标准和议事程序不健全,给村干部违纪违法、胆大妄为留下空间,导致基层村干部腐败时有发生,造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和村干部不信任,村民参与村民大会、院坝会的

积极性较低。

(二)农村社会环境中法律公信力较低

目前在农村基层中普遍存在公信力不足的情况。部分群众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当有问题产生、个人利益得不到解决和维护时,很大一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认为法律服务、司法手段门槛高,成本大,负担不起,开始责怪政府或基层组织,习惯于依赖政府通过信访等行政手段解决问题。同时受传统熟人社会的影响,农村的法律环境不容乐观,如现阶段在国家大力倡导和实行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与农业企业主之间签订合同,往往由于农民的合同意识和法律素养缺乏,导致农户擅自毁约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土地的顺利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在农村基层普遍设有司法所、综治办,村有治保委员会和治安联防大队等农村法治建设和宣传机构,但相关机构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意识不足。农村部分司法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不文明、不规范、不

严格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发生群众抗拒执法的情况。

(三)农村基层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现有农村相关法律法规原则性强,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足,条文较为粗疏,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地方性法规的地方特色不突出,难以充分发挥指导效果。特别是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中,涉及农村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产业调整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在法律不完善的领域缺乏有效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对干部和群众行为进行约束,使基层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大打折扣。

(四)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宣传不到位

现阶段普遍存在农村社会法治宣传教育滞后。一是部分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知之甚少,甚至胡搅蛮缠,以身试法,导致纠纷和恶性案件发生。二是基层法制宣传不完善。农村法制宣传过程中过于强调村民知法、守法,而忽略了村民学法、用法,致使群众学法用法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够,缺乏用法律知识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三是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有待提高。农村基层的律师、公证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相关执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发展不平衡,创新性不够,存在对法律当事人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等现象。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的农村社会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不仅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所要求的治理有效,建立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农民法治观念和民生意识不断增强,但法治方式的运用仍然欠缺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农村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农民的法治观念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农民逐步摆脱小农意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权利观念、秩序观念、自由平等观念、民主观念不断得到强化,这不仅是基层法治可喜的成果,更是基层法治深厚基础。但农民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处理问题,依然有较大欠缺,人们习惯于“信访不信法”“找政府不找市场”,习惯“拉关系、讲人情、谈势力”等。

(二)现代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但主体缺位现象依然突出

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地方不断深化治理实践,特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现在农村社会的治理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体现了应有的制度优势,有力激发了不同社会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与活力。乡村治理的真空地带逐步形成了“动感地带、生命地带”。尽管如此,乡村治理中主体缺位的现象依然突出,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不仅有基层党组织的虚化、弱化、边缘化的“三化”问题。也有乡村自治组织、行业组织发育不全,功能不全的问题,还有外部组织管控影响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农村社会面临的农村党组织与党员分离,村委会与村民分离,土地发包方与承包方分离等问题难以根除。

(三)乡村治理的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但立法不完善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基层法治建设经过长期的努力,在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村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行政法规及法律制度共同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乡村治理规范体系,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有力推进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进程。[3]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对照法治的要求,我们在立法上的欠缺还是十分明显的。立法冲突现象比较突出,上位法和下位法,或者不同部门法相互抵触、相互矛盾,造成法律适用的困惑;一些立法听取群众意见不够,过多地体现了部门和地方利益,造成群众有意见,甚至不满。

(四)农村社会结构调整深化,公共服务差异化、均衡化要求难以满足

随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强,农村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使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普遍出现了“空巢”“留守”“外出”现象,另一方面,撤区并乡和村组合并后,农村新居民组织和新社区出现引起了社会结构调整,引起了利益调整,农村矛盾日益复杂,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农村公共服务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服务越来越难,而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本来就相对有限,更多的集中在村(社区)级行政中心周围,所以围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打造乡村治理科学机制,提高治理能力水平,就显得格外迫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治理是关键。我们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治理有效和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要求,不断探索推进乡村治理的新途径,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法治化。

(五)农村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管控难度日益加大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农村社会,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在农村已经普及,不再是奢侈品,一网一世界,一指一价值。新媒体时代来临,信息传播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复杂多变,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管控好信息是当今农村社会治理的一道新的难题。

四、乡村振兴过程中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新探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乡村治理。我们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治理有效和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要求,不断探索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新途径。

(一)着眼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不断健全乡村治理的制度规范体系

法律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良法才能善治。针对当前农村治理中出现的立法问题,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推进治理制度规范体系建设。[4]一方面要运用科学方法,力求完善质量不高、总量不足,不适应农村新形势新变化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突出地方特色,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村规民约是乡村约定俗成,相守坚持的规范,更多地体现了德治和自治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推进乡村基层法治化过程中要广泛发扬基层民主,听取群众意见,聚纳民众智慧,完善村民自治,突出地方特色,遵循立法规律,不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使之同国家立法相互配套,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结构完备,内容完整的治理法规制度体系。

(二)着眼于激发活力,不断健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组织体系

一个法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主体地位平等且充满活力的社会,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有效激发社会各类主体的活力,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要围绕依法治国的总要求,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把党组织资源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法治资源。其次,要推进基层自治和民主协商,扩大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农村各自治组织各社会团体和各行业协会在治理中主体作用。再次,要强化农村基层法治机构和队伍的专门作用,建立以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为骨干的法治网络,挑起农村法治的大梁。

(三)着眼重心下移,不断健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工作机制

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围绕乡村治理法治化,我们要把问题消化在基层,把纠纷调处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要重点开展送人才下乡、送政策下乡和普法下乡活动,推动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公共服务下基层,把源头管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理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基层决策机制、风险评估机制、民意吸纳评估机制、公众利益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妥善有效合法解决农村社会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显性矛盾,牢牢掌握基层治理法治的主动权。

(四)着眼于约束权力,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能力和水平

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对干部群众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在树立法律权威和法律信仰上下功夫。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有力量,乡村治理的基本方式是法治,党员干部要认真学法、用法,树立法律权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其次要在公正执法上下功夫。执法公正最能体现法治,老百姓也最为关心。处理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就一定要规范执法行为,让老百姓从每一件事情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着眼于以民为本,不断创新乡村治理的法治模式

面对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情况,农村社会治理必须加强法治模式创新。乡村治理法治化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注农民对美丽乡村、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幸福乡村建设的诉求,通过网格管理,一站服务等,运用互联网+模式,探索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科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勇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洽性研究[J].东南学术,2012(2):68-79.

[2]钟涨宝,狄金华.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12.

[3]徐汉明.推进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5).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在全市上下深入谋划“十二五”、今年各项工作进入冲刺的关键阶段,市政府专门召开这次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动员会议,同时,这也是近期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为数不多的由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也需要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大力推进这项工作。对我们皖北地区而言,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次难得机遇。今天会议,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分别就工作实施提出了系统而明确的要求,秘书长就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作给大家做了介绍,埇桥区、泗县就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这些发言和工作部署,都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推进和组织的。刚才,卫东市长又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也进一步体现了抓好这项工作的责任。下面,就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我想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要在提高认识中增强责任感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是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耕地质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这其实是中央的精神,是中央的重大举措,也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温总理指出,“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重大工程,这么一大笔投入,关键在规划好,使用监管好”;省委张宝顺书记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此事意义重大,关系发展大局。务必精心组织,稳妥推进,把握政策,以收全功”。在8月19日省政府召开的土地整治动员大会上,省长王三运同志明确提出土地整治的四项任务,即土地整理、村庄整理、基础设施完善、农业发展。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任务和要求也是十分明确的,大家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紧紧把握这次重大历史机遇,广泛动员、深入发动,全力投入到示范建设中去,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我市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有突破性进展。

第一,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是农业提升的需要。近年来,我市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坚持不懈实施农业提升战略,强力推进小麦高产攻关、“532”强龙工程、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等,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农业强市的目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是农业提升战略缺乏必要的平台和实施的空间。农业提升,走的是农业集约化发展道路,需要有利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和标准化建设的土地与之相匹配,而作为一个传统农耕地区,我市现状是农业土地经营的零碎化和粗放型发展道路,成为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的障碍。开展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长期以来,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主要表现为缺资金和项目。这次我们作为试点城市,有了项目和资金,是难得的机遇。因此,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不仅三年内能够增加1.66万亩耕地面积,而且能够提高耕地质量,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也为土地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二,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怎么抓,具体怎样推进,缺乏“抓手”的问题一直迫在眉睫却悬而未决。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能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民群众希望在水、路、林等方面得到政府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既解决基础条件,也提升耕地质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通过迁村并点、空心村整治,把基础建好,把土地整理好,集中建设水、电、路以及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耕地质量、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可以说,农村土地整治是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破解了新农村建设中的许多难题,解决了我市长远发展的一些根本问题,是广大农民的需要,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这也正是我们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是城镇扩容和工业扩张的需要。现阶段,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阶段,一方面用地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存量用地不断减少,用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在农田整治过程中间,抓得好,就可能解决发展空间和用地指标的问题。通过统一规划,肯定能够置换出一批土地,支持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但我们更要看到,开展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不是仅仅为了解决土地利用指标,根本是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这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有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认真抓好、抓落实。

二、要在总结经验中准确把握导向

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不仅仅是单纯的土地复垦、村庄置换,而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我们要充分借鉴亳州、滁州等市的经验,牢固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证农民的决策权、知情权和参与权,让农民群众全程参与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管和验收。在项目规划、住宅设计、农田整理方案等方面,实行听证制度,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要做到积极稳妥、先易后难、量力而行,不得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坚决避免强拆强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整治都要确立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按照方便生产、方便生活、方便居住的基本要求,充分考虑农民长远生计,按群众意愿办事,并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二要注重地域特色。从我市地域地貌看,尽管区域层面上相同,但落实到每个镇、每个村,又都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做法和模式,所以既要借鉴好经验,又要探索好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照搬原抄、生硬模仿,不能一个要求一杆子到底,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域土地的自然形态和文化传统背景,在充分尊重民意和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分层面、分类别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大拆大建,杜绝“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三要实现和谐共赢。这次土地整治,统筹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中的突出性问题,涵盖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在利益分配上,要遵循统筹城乡的思想,兼顾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土地收益分配,寻求利益平衡点。在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要着重克服土地整治仅仅出于缓解城镇用地指标紧张,以牺牲“三农”发展为代价的不良倾向,在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工农关系上做足文章、下足功夫,千万不要把这次土地整治工作,变成简单的土地置换,不能把置换土地指标作为这次整治工作的主要目的。还有一个如何统筹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整治,通过置换,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在城镇化的程中,能够得到一定发展空间,说到底也就是土地指标。这个指标不仅仅是市里发展的需要,也是各乡镇今后发展的需要。

四要注重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重点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一直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有效方法。在点的选择上,要以“空心村”、“空心房”整治和危旧房改造为重点,选择那些土地整治条件成熟,群众意愿较高的村镇进行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在班子的选择上,以农村群众基础好,协同作战能力强,锐意进取敢创新的班子为依托,先干先试,边总结边规范,发挥组织引导和行政引领的双重带动作用。在典型的选择上,以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农民明明白白地看到,增强政策的凝聚力,切实做到整治一个,带动一片,造福一方。

三、要在把握重点中增强有效性

根据全省示范建设总体方案,我市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是:从2010到2012年,完成整治总规模49.91万亩,总投资8.27亿元,建设基本农田41.07万亩,新增耕地1.66万亩,提高粮食产能6185万斤。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通过整合各类资源,集中连片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我市实际,全市示范建设分为准备工作、全面推进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请大家对照实施意见,明确各自整治任务,认真做好示范建设实施和管理工作。

围绕上述总体安排,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谋划要精益求精。科学规划是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立足点和前提条件,必须以规划统揽全局,以规划指导实践。我们49万亩整治任务,分成4个县区,最多的是16万亩,其他的都在10万亩左右。这么多项目土地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做,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要和我们的各项工程结合起来,互相借力,使我们的项目能够做的更好。根据示范建设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安排,相关县区政府要协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写实施方案,从现在起到明年3月份前,完成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报告等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对农民住房建设的基础性指导地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为全面推进打下良好基础。在规划的基础上,要把整治任务细化成一个个具体项目,在项目中确定具体的工作量,作为实施的抓手。

第二,投入要多措并举。资金投入问题,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成败关键,必须通过优化配置解决资金投入问题。这次省里决定项目资金采取分级按比例负担的方式筹集,其中中央投资4.13亿元,省级配套2.07亿元,地方配套2.07亿元。如果把中央和省里6亿元的资金落实到整治土地上的话,每亩地大概1200元。如果再把市县配套的资金结合起来,每亩地大概是1600元。这个钱确实能干一些事,能做一些事,我们一定要使用好、管理好,切实发挥效益。但同时也要看到,仅仅靠这些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合各种资源来支持土地整治工作。关键要做到三点:一要整合用好各项涉农资金。这部分资金总量不少,但各自为政的多,撒胡椒面的多,无效投入的也有,形成不了合力,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转账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效”的原则,对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农村环保工程等资金进行有效整合,集中投入到农村土地整治示范中去,充分发挥资金的叠加效应。二要创新筹资方式。可以通过市场化,通过市场融资,来有效解决土地整治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今年,中央发出对政府平台进行清理的文件之后,9月份,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就土地整治融资问题专门下发文件,把这项工作纳入重点支持的项目,我们一定要抓住用好这次机遇。三是要和农村土地置换有机结合起来。在农村土地置换中间,各个县区要量化工作,明确目标任务,这不是一般要求,而是市政府提出的指令性要求。市政府对置换出的土地每亩补贴8万元,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如果能多整理出1万亩地的话,就是8亿元的投入。这实际上是利用利益导向,利用市场化法则,鼓励和推动大家做好这个工作。

第三,管理要务求实效。土地整理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点上,能否实施好、管理好这些项目,具有决定性作用。首先,在体制机制上要不断完善。好的机制对工作是强有力的推进。这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工作难度很大,没有好的机制是不行的,必须从初始就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充分吸收借鉴其他项目建设领域的好做法,建立健全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在内的一整套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从制度上防患于未然。其次,在技术上要强化指导。国土资源部门要提高技术指导能力和实践推进能力,对各地推进情况,要通过以会代训、以检查代指导等形式,在项目选址、立项、设计等环节,都要主动介入,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再次,要坚持全程监控。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既要监控项目建设质量、工程进度,也要监控项目实施过程、实施步骤和实施程序等,确保示范建设都在可掌控范围内。

第四,收益要合理配置。农村土地整治真正受益的是群众,在收益分配上,要按照省里提出的“防止一种倾向,确立一个合理顺序,建立一套机制”的要求,依法维护好农民的权益,让项目区的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对整治出来的土地,要优先用于复耕,保障农民生产用地,这是一个大原则,决不能突破。之后才能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发展用地,使农民获取相应土地收益。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权属调整,必须征得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村民代表同意,且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和颁发土地证书工作,这些都是硬规定,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对于房屋拆迁、土地复垦、新村建设等环节涉及的农民权益补偿问题,要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基础上,最后富余的土地才能用于城乡建设,才可以调剂到城镇使用。在置换过程中间,要把握好利益导向,保护各方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包括县区的利益关系、乡镇的利益关系、农民的利益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间,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做好群众工作,让绝大多数群众能够理解、赞成。

做好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方面,把示范建设和当前正在推进的其他工作统筹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重点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今年是我市实施的320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规划最后一年。前两年我们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果,这次要结合土地整治,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将要开始的淮河新三项治理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着力夯实农业基础。二是与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相结合。国家农业部已经批准埇桥区作为部级农业示范园。市委、市政府希望能够把这个示范效应扩大到各个县区,总体规划了50万亩的示范区建设,埇桥区是30万亩,各个县区力争能够做到5万亩。各县区尤其是埇桥区要把示范区建设与土地整理有效结合起来,解决一个互为促进的问题。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推进示范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强力推进土地整治、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以规划为统领,持续增加对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四是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在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进程中,要充分保障民生,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和救助体系,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制度建设,建立广覆盖、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要在强化保障中增强执行力

这次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任务重、涉及面广,各项任务能不能落到实处,政府强有力的推进是关键,需要各级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为示范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推进氛围。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示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切实做到项目规划到位、资金筹措到位、工程实施到位、新村建设到位、设施配套到位,确保项目实施统一步调,整体扎实推进。各级领导同志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倾斜和支持。需要强调的是,从目前实施情况看,无论是滁州经验,还是亳州经验,关键还是乡镇党委的重视程度和对工作的落实程度,乡镇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要加强考核强化监管。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各级政府要对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考核体系,加大项目实施奖惩力度,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并将成绩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的范畴,也包括对乡镇的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地要建立由监察部门牵头,国土、财政、审计等部门及当地群众参与的项目监督机制。对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要严肃查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在示范建设中,要激发乡镇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尤其要吸收当地农民参与项目监督,让农民对项目建设评价把关,让农民的意愿在项目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真正把示范建设工程建成优质、阳光、廉洁和安全的工程。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篇5

一、工作目标

围绕“六新”目标和“五个一”的要求,进一步加大67个重点村和3个工业园区的法制宣传和依法治村工作力度,实现一年三分之一的村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三年全面实现“民主法治示范村”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深入开展重点村的“送法进村”工作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服务农民、教育农民、引导农民为目标,采取“巡回展览”、“法律赶场”、“法律进农户”、“法律夜校”、“法制巡回讲座”、“法制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普法教育,使农民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依法维权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要在重点村开展好以下活动:市、区县法治办、市司法局组织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公证、调解等部门到四区两县农村开展“法律赶场”活动;市、区县法治办会同卫生、农业、畜牧等部门联合开展“法律、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市律师协会要组织全市律师继续开展“律师奉献进千村工程”,义务解答农民群众咨询的法律问题;市、区县司法局与劳动就业局部门要联合开展免费对农民工进行法制培训。

(二)深化重点村司法工作室建设

各区县法治部门要分期分批在各重点村设立司法工作室(可与村委会或警备室联合办公),做到有办公场所和工作制度,指派法律工作者每月1-2次到工作室为重点村民提供法律服务,解答法律咨询,调解基层纠纷。针对当前村民对土地流转及外出劳动务工方面的问题咨询较多,法律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重点宣传外出务工中的维权、外出后家乡子女的就学、老人赡养、土地耕种、就业政策等问题。

(三)建设好重点村组法制宣传阵地

各区县法治办要利用村务公开栏统一帮助各重点村制作“五五普法宣传栏”,把法律、法规通过问答、顺口溜等形式,间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喷绘,张贴在各村人流相对集中位置,供人们茶余饭后浏览。各重点村要定期自制五五普法固定宣传标语,将“五五”普法宣传单散发到每家每户。有条件的重点村要建立法律图书学习室(角)。

(四)培养好重点村“法律明白人”

各重点村村委会选定1-2名具有一定法律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村里有威望,作为村“法律明白人”,并在全镇(乡)、村公布“法律明白人”名单。区县法治办要将“法律明白人”名单登记造册,统一建立相关的档案,免费提供必要的法律书籍,免费参加“五五”普法骨干培训,提高“法律明白人”为身边的群众提供法律知识服务的工作能力,使他们成为法制宣传工作中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

(五)抓好重点村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

各普法依法治理责任区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法治示设工作方案,努力扩大示范村建设比例,表彰一批市和区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重点指导各乡镇村落实民主决策制度、落实民主理财制度、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总结好、宣传好各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典型经验做法。

(六)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农民活动

各责任区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为关爱留守儿童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要组建“留守儿童之家”,制定《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办法》,建立“一对一”联系帮助制度。各责任区法治办要组织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师团,定期到各重点村为青少年和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协助办好“家长学校”;要高度外出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要利用返乡民工回家过春节之际,要举办返乡民工法制培训和讲座,为返乡民工送上法律手册、法律咨询,进行法律法规、计生政策以及流动人口管理等知识的宣传和咨询。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责任区、各单位务必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重点村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运行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重点村普法依法治理“一把手”负责制和问责制,将重点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责任制;要及时听取重点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汇报、专题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认真解决普法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工作切实做到“六有”,即:有部署、有活动、有考核、有登记、有资料档案、有总结表彰,使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二)坚持实行目标考核

明年,市委、市政府要严格对重点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市法治办将在制定下发各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中把重点村的依法治村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各各责任区法治办要与各责任区法治办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年终联合组织对全市各责任区和单位进行考核、检查、评比和通报。

(三)落实工作机构和经费

各责任区、各单位要及时调整充实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量。要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抓重点村依法治村的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责任区要将重点村的普法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投入必要的财力物力,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四)强化先进典型的培养宣传

各责任区要加强对重点村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加强对示范单位的指导和检查,加强对特色工作的总结和整理。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及时通过媒体宣传重点村“五五”普法工作的典型经验。年度各责任区要在新闻媒体重点宣传1-2个重点村先进典型,带动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整体推进,力争在重点村依法治村建设中有1-2项特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1篇6

(一)深化村民自治,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巩固、扩大村委会换届选举成果,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目标任务的落实和深化,引导和促进广大村民通过民主的机制和方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村民自治与社区自治有机结合的实现形式。按照有利于资源整合、方便群众、加强管理的原则,农村社区建设一般以“一村一社区”进行。村规模较小的村、人口居住密度较高或生产生活方式相近的地方,可以按照“几村一社区”形式组织社区建设;村规模较大但自然村较分散、人口较多的,可以按“一村几社区”形式组织社区建设。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是村级组织和农村社区组织实施社会管理、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按照“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要求,加强路、水、电、广电、通信、农田水利、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物资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同时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有价值的村落文化遗存。与村级办公服务场所相结合,形成一个室内外设施相对完备、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便民利民的原则,确保中心设施满足村民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公共卫生、综合治理、便民超市等社区服务功能的发展要求。

(三)调动各方面力量,推进农村社区服务的体系化

农村社区服务要围绕村民生产生活要求,强化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社区警务综治、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广泛开展卫生保洁、慈善互助、应急救助等自助服务和便民超市、家政服务、农资供应等市场化服务,探索构建政府服务、村民自我服务与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社区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社区志愿组织、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组织和动员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身农村社区服务事业,拓宽服务领域,开发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实事。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满足农村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目标任务,在农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整合资源要素,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区建设,以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为目标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形成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取向的乡村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和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目标提供保障。

三、实施步骤

我镇2009年度农村社区工作选择在一都江等几个行政村展开,具体工作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工作阶段(2009年8月15日至2009年8月31日)

1、建立组织。镇成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人武部长、社事办主任任副组长,党政副职和社事办相关干部为成员,由社事办牵头负责实施,相关村建立工作班子。

2、制订方案。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方案。各村根据当地和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分别形成本村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

3、征求意见。召开各类座谈会,听取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意见。

4、申报。做好农村社区建设的申报工作。各村应具备六个基本条件:一是农民居住相对比较集中;二是村级集体经济有较好的收入;三是地处平原,乡村道路畅通;四是村级班子团结;五是有“三室一中心”(村两委办公室、综合服务室、远程教育室、村民活动中心)办公场所和标准公开栏等基础设施;六是村级自治制度较健全,运作较正常。

(二)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9月1日至2007年9月15日)

利用有线电视、黑板报、宣传栏、横幅、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媒体和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了解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及原则,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三)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9月15日至20010年11月30日)

1、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好一个设施相对完备、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满足村民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医疗卫生、综合治理、便民超市等服务的需要。一般以“一村一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名称为“××(村名)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要有固定的办公和活动场地,按照资源整合、方便群众、加强管理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村级闲置场所和所在地企事业单位场所的作用。要成立以村干部、村民代表、村老党员、老复员军人、个体企业主、村各类民间组织负责人等热心村社区建设的志愿者参加的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由村两委联席会议提名,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产生,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尽可能由村两委负责人兼任。村社区服务中心要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协助村委会开展工作,负责本村社区建设有关工作。

2、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和基层组织运行机制,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确保农民行使当家作利。要建好1.2×2.4米以上、防风防雨且能上锁的村务公开栏;要完善各项村级自治制度,并将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主监督制度和村干部评议制度上墙,依照制度管理村务,保证村级自治工作正常运行;要建好会议记录档案和村务及财务公开档案,及时归档保存。

3、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群众组织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组建归属社区服务中心的六个志愿者服务队:一是政策时事宣传队,职责是协助村组织开展普法教育,向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和依法行事,积极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二是环境卫生保洁队,职责是搞好村内社区的环境卫生,建设干净、整洁的农村社区。三是综治调解队,职责是搞好村内社区的安全工作,开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谦互让、互敬互爱等活动;调解民事纠纷,化解村民间的矛盾,消除治安隐患,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劳教人员帮教工作,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四是科普技术指导队,职责是组织村民开展农工技术培训服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邀请有关专家行家给村民进行讲学培训,推广农技,提供动植物防疫防控、农产品安检、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及保险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村民群众的致富能力。五是社会保障救助队,职责是动员社会各界和社区村民积极开展以扶贫帮困、互助互济和生产生活扶助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有条件的成立慈善救济基金,形成互帮互助、邻里友爱和睦的良好人际关系。六是社区文体活动队,职责是协助建好社区图书室、娱乐活动室,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遏制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邪恶现象的发生,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农村社区新风尚。要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组织和动员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社区服务事业,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让农民享受到便利、安全、高效、多样的社区服务。

4、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农村社区要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咨询、科普知识宣传、生产技术培训、扶贫帮困、互助救济和家政等方面的服务,促进良好民风的形成;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和辖区内共建单位的活动场所,广泛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民俗文化和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以顺应农民群众追求更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总结验收阶段(20010年12月1日至20010年12月30日)

1、做好总结。各试点村要全面客观地总结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经验,肯定工作成绩,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下步努力方向,并及时上报总结材料和统计报表。同时,要建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档案。

2、进行验收。在各试点村自查的基础上,乡镇要及时对试点村进行检查,最后由市里统一组织检查验收。

3、下拨资金。经市级验收合格后,根据各试点村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市里将下拨一定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扶持资金。

四、措施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农村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关心农民群众利益,落实“三农”政策的根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来抓,各有关试点村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各有关试点村要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村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相关办公室和驻村干部要积极做好协调、指导和督查,试点村具体负责抓好落实。要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并定期分析、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及时上报信息。同时,要发动各厂矿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提供各方面的帮助,通过“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等活动,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篇7

为努力完成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针对我市农民消费状况调查中发现的农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在我市开展守护农村消费安全专项行动。

一、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爱农护农帮农活动,坚决铲除坑农损农害农行为,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

市工商局成立守护农村消费安全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王XX局长任组长,XX副局长、XX副局长任副组长,消保科、市场科、法制科、公交科、商广科、企业科、个体科、经检支队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消保科,负责专项行动日常工作。各县(区)工商局、分局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面开展此次专项行动。

三、行动时间、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7月10日~7月20日):各局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详细行动计划,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和相关要求,为实施整治行动作好准备。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调查摸底阶段:(7月21日~8月10日):各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实地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摸清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重点整治阶段打基础、做准备。

3、重点整治阶段:(8月11日~9月10日):各局要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集中力量,开展重点整治,打击各类违法活动,促进农村消费维权工作质量的提高。

整治重点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农村村社。

整治的重点商品:食品、农资、建材等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商品

4、巩固提高和规范监管阶段(9月11日~9月30日)集中整治结束后,认真对集中整治情况进行总结。针对集中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经常性管理,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整治成果,规范农村消费市场秩序,促进我市农村消费维权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四、整治的具体措施及要求

1、进一步落实“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监管模式。在农村流通领域商品监管工作中,要按照省局和市局对商品质量监管改革的要求,在前几年探索总结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成果,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强化日常监管,完善经营主体自律制度建设,监督实施商品质量查验、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食品、农资质量承诺制度和市场开办者的质量责任制度。

2、加强农民消费教育,探索建立农村维权教育基地。农村消费者收入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弱、识假能力差,为此,各局要积极探索在农村开设农村维权教育基地,做好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对农村经营者的教育。要向经营者宣传法律法规并通过以案说法,以题学法的形式,让经营者将法律法规知识渗透到生产经营实践中,增强经营自律。二是对农村消费者的宣传教育。要通过多途径多层面的维权知识宣传,达到普及消费知识,增强农民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的目的。让农村消费者真正做到消费购物前咨询、消费中联络、发生纠纷后求助、发现问题就举报。三是对农村消费维权联络员、食品质量监督义务员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联络员、食品质量义务监督员的法规宣传、技能培训,普及其维权知识,使其掌握维权方法和维权重点,提高联络员、食品质量义务监督员的工作能力和维权水平。

3、加快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和机制建设。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以及省局“三个一方”的要求,在认真总结组织开展“千村万户拒伪劣”、“12315进农村”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和机制建设,全面推进“12315进农村”工程。依托农村乡镇基层政权和党组织,以构建和谐新农村为目的,以消费维权为内容,在全市的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12315消费维权联络站,延伸和完善12315工作网络,为农村消费者提供更贴近的维权服务。同时,积极支持消委在农村建立消委分会和消费者投诉站,为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消费维权和市场监督创造更便捷的途径和方式,健全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体系和机制。

4、加大农村商品市场的监管执法力度。各局要将监管重点和监管力度向农村地区倾斜,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食品、农资商品的监督管理,扎实开展红盾护农活动,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坑农损农案件。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要加强对辐射农村的批发市场的源头治理,重点是抓好各食品批发市场的监管,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商贩的日常检查力度;积极推进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建设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市场特点的食品准入制度;引导和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向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并向有条件的村延伸开设便利店,力争在全市每个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都有一家放心店,确保农村消费安全。对化肥、农药、农机具、农用地膜等农资商品,要依据季节特点,适时消费警示,引导农民群众科学消费。要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分析,对一些反映集中、问题突出的商品和服务,要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

5、监管自律并重,强化商品交易市场规范。市、县、所要层层签订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责任书,全面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所、到组、到人,对农村食品市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乡镇小超市、农村小商铺、集市小摊点和流动小商贩实行无缝隙监管。坚决取缔无照经营,确保农村消费安全。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篇8

当前,广大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治安局势比较平稳,总的形势是好的。这为我们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农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在经济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有的地方农民负担还比较重,有些地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还比较大;一些地方的盗窃、抢劫、杀人、放火、伤害等刑事案件比较突出,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由土地延包、园林承包、农民负担、基金会、村委会直选,以及婚恋、家庭、债务、宅基地纠纷等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发生,邪教、非法宗教活动也不容忽视。这对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了挑战,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维护、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农民群众有“四盼”,即盼富裕、盼稳定、盼公正、盼尊重。这“四盼”就是群众根本利益的一种反映。每一“盼”都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密切相关。今后,全县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紧抓住“村”这个环节,全面落实民主法制建设的各项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现就如何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法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运行,为百姓谋利益。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发现,一个区域的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往往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因此,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后进村,要采取重心下移,工作前移的办法,以机关干部下村挂职为契机,对后进村进行集中整顿转化升级,工作中要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农村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现实动力,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问题;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发现、解决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贯彻“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村治安秩序的刑事犯罪活动,特别是各类霸头和黑恶势力团伙,要坚决打掉。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继续推行定包案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和定办结时限的“五定”制度,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负总责、综治委牵头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基层狠抓落实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排查调处工作要始终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着重解决好改革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防止和化解引发矛盾纠纷的各种因素。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和省综治委《关于县乡两级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意见》,积极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基层接访,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按正常的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努力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纠纷不出乡镇;对于治安混乱的村庄,党委、政府要坚持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对“乱、瘫、穷、愚”综合整治。

二、农村事务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

要坚持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农村财务、土地承包、村办企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宅基地划分等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要注意双向制约,不仅要“约民”,更要“约官”。各级各部门都要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村民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程序,凡是与村民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要进入民主决策程序,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保障群众当家做主。

(一)要抓好“两个规范”。即规范干部行为:针对少数村干部讲“人治”不讲“法治”,擅长下命令,不愿意搞服务,重政策、轻法律,说话办事随意性大等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干部行为。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加强教育引导,使村干部工作理念

上由“人治”向“法治”和“德治”转变,工作方法上由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自身素质上由“经验型”向“市场型”转变。同时要加强制度约束,制定完善《村民委员会工作规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制度》,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和村民大会对规范干部行为的作用,把各项工作真正纳入“公开、民主、规范”的轨道。规范群众行为:针对少数村民只要权利,不尽义务,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等问题,着力规范村民行为。按照合法性、民主性、针对性和互约性原则,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对原有的《村规民约》进行重新修订,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并发送到每家每户。组成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遵规守章监督委员会,对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与村级系列文明创建评比活动相结合,与上级执法执纪部门检查相衔接,实施激励奖惩机制,通过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双重引导,促使村民能够识大体、顾大局,依法支持村两委的合法决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二)要抓好民主决策制度的落实。针对少数村做决策由少数人“拍脑袋”,科学性、民主性差,盲目性、随意性大的问题,要按照“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要求,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对关系村集体利益和村民利益的事项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本村各类经济合同完善、变更和解除,集体财产发包、处理,土地承包、税费征收、财务收支等重大村务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制度。

(三)要抓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落实。针对少数干部自由散漫、工作不出力、年底争待遇等问题,要加大对村干部的管理力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和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年初,对每名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目标进行全村公示,请村民监督;年底由乡镇党委派人主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村党支部成员、村委成员和工作人员进行民主评议,综合考虑德能勤绩情况打分,评议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以达到干部有压力,群众有动力,干部服务群众、群众监督干部的目的。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村务、财务公开问题,将“两公开”作为落实“四民主”的重要内容列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并注意从各村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对村务公开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对财务公开这个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公开模式、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内容”,以提高财务公开质量,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农村干部的监督约束,这样,可以有效密切干群关系,进一步激发农民当家作主的热情。

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教育

首先要抓好村级干部的法制教育。通过举办村两委干部轮训班等各种形式,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有效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法制意识,提高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其次,要着力营造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按照与阶段性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专项工作相结合、与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村民夜校、集市咨询、征订普法教材、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联户组织送法上门、电视广播专栏以案说法等灵活形式,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在学法中守法用法护法。第三,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行业等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抓好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推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要按照“四五”普法规划要求,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农村法制夜校、“148”法律服务专线、法制文艺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使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搞好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重点抓好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管理,落实监管、帮教和安置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要把辍学生、失学生、学校中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社会闲散青少年等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和家庭的综合教育作用;继续总结推广“青少年维权岗”、配备兼职法制副校长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严打”整治斗争,继续抓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清理整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1篇9

本刊讯7月30日,省纪委召开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会议传达了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省委第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石宗源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省9个市(州、地)纪委书记、监察局长和党风室主任参加了会议。

会议强调,当前党风建设工作需要着力抓好以下6项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巩固扩大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成果。各地要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好党的政治纪律。同时,要切实加强对作风建设的领导,认真总结经验,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抓紧抓好作风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好的作风促进我们的工作,确保我省党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重视总结经验,用经验推动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各地要继续认真总结经验,围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重点任务继续加大治理的力度。

三是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为。重点是要继续做好纠正党政机关违规修建楼堂馆所的问题和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

四是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推进党务公开,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做好全面推广基层站所面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配合省委组织部加强对民主生活会的指导,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五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各地一定要对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回顾总结,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况,还存在着什么问题,抓紧时间切实加以解决。

六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地要结合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和石宗源书记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我省年初在遵义市召开的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要以保证党的农村政策落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改进基层干部作风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本刊记者刘开津)

乌当区:基层民主“四进农家”

贵阳市乌当区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了基层民主“四进农家”活动。民主决策进农家,对重大村务、财务事项,召开全村村民代表大会,实行重大事项党员、村民代表票决制。民主监督进农家,实行由村支两委干部年度述职述廉和离任审计制度,邀请党员和村民代表参会听取述职述廉报告,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民主管理进农家,由群众推荐具有参政能力、办事公道、清正廉洁、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为代表组成理事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对村级事务以及村组事务进行民主管理。民主法治进农家,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村级法制宣传栏,开展党员干部和群众法律培训,定期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杨秀兰)

遵义、铜仁: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

遵义市和铜仁地区从7月16日起,按照公告、公开推荐提名、资格审查、综合素质能力测试、竞职演讲和面试答辩、组织差额考察、确定拟任人选、公示和任职等8个程序,在该市和该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国有企业在职干部中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当地纪委、监察局将对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组织考察、决定任用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贵州组工动态)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当前,广大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治安局势比较平稳,总的形势是好的。这为我们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农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在经济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有的地方农民负担还比较重,有些地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还比较大;一些地方的盗窃、抢劫、杀人、放火、伤害等刑事案件比较突出,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由土地延包、园林承包、农民负担、基金会、村委会直选,以及婚恋、家庭、债务、宅基地纠纷等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发生,邪教、非法宗教活动也不容忽视。这对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了挑战,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维护、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农民群众有“四盼”,即盼富裕、盼稳定、盼公正、盼尊重。这“四盼”就是群众根本利益的一种反映。每一“盼”都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密切相关。今后,全县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紧抓住“村”这个环节,全面落实民主法制建设的各项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现就如何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法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运行,为百姓谋利益。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发现,一个区域的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往往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因此,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后进村,要采取重心下移,工作前移的办法,以机关干部下村挂职为契机,对后进村进行集中整顿转化升级,工作中要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农村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现实动力,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问题;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发现、解决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贯彻“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村治安秩序的刑事犯罪活动,特别是各类霸头和黑恶势力团伙,要坚决打掉。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继续推行定包案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和定办结时限的“五定”制度,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负总责、综治委牵头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基层狠抓落实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排查调处工作要始终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着重解决好改革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防止和化解引发矛盾纠纷的各种因素。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和省综治委《关于县乡两级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意见》,积极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基层接访,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按正常的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努力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纠纷不出乡镇;对于治安混乱的村庄,党委、政府要坚持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对“乱、瘫、穷、愚”综合整治。

二、农村事务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

要坚持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农村财务、土地承包、村办企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宅基地划分等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要注意双向制约,不仅要“约民”,更要“约官”。各级各部门都要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村民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程序,凡是与村民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要进入民主决策程序,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保障群众当家做主。

(一)要抓好“两个规范”。即规范干部行为:针对少数村干部讲“人治”不讲“法治”,擅长下命令,不愿意搞服务,重政策、轻法律,说话办事随意性大等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干部行为。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加强教育引导,使村干部工作理念

上由“人治”向“法治”和“德治”转变,工作方法上由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自身素质上由“经验型”向“市场型”转变。同时要加强制度约束,制定完善《村民委员会工作规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制度》,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和村民大会对规范干部行为的作用,把各项工作真正纳入“公开、民主、规范”的轨道。规范群众行为:针对少数村民只要权利,不尽义务,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等问题,着力规范村民行为。按照合法性、民主性、针对性和互约性原则,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对原有的《村规民约》进行重新修订,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并发送到每家每户。组成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遵规守章监督委员会,对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与村级系列文明创建评比活动相结合,与上级执法执纪部门检查相衔接,实施激励奖惩机制,通过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双重引导,促使村民能够识大体、顾大局,依法支持村两委的合法决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二)要抓好民主决策制度的落实。针对少数村做决策由少数人“拍脑袋”,科学性、民主性差,盲目性、随意性大的问题,要按照“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要求,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对关系村集体利益和村民利益的事项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本村各类经济合同完善、变更和解除,集体财产发包、处理,土地承包、税费征收、财务收支等重大村务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制度。

(三)要抓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落实。针对少数干部自由散漫、工作不出力、年底争待遇等问题,要加大对村干部的管理力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和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年初,对每名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目标进行全村公示,请村民监督;年底由乡镇党委派人主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村党支部成员、村委成员和工作人员进行民主评议,综合考虑德能勤绩情况打分,评议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以达到干部有压力,群众有动力,干部服务群众、群众监督干部的目的。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村务、财务公开问题,将“两公开”作为落实“四民主”的重要内容列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并注意从各村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对村务公开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对财务公开这个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公开模式、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内容”,以提高财务公开质量,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农村干部的监督约束,这样,可以有效密切干群关系,进一步激发农民当家作主的热情。

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教育

首先要抓好村级干部的法制教育。通过举办村两委干部轮训班等各种形式,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有效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法制意识,提高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其次,要着力营造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按照与阶段性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专项工作相结合、与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村民夜校、集市咨询、征订普法教材、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联户组织送法上门、电视广播专栏以案说法等灵活形式,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在学法中守法用法护法。第三,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行业等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抓好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推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要按照“四五”普法规划要求,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农村法制夜校、“148”法律服务专线、法制文艺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使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搞好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重点抓好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管理,落实监管、帮教和安置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要把辍学生、失学生、学校中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社会闲散青少年等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和家庭的综合教育作用;继续总结推广“青少年维权岗”、配备兼职法制副校长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严打”整治斗争,继续抓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清理整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篇11

自二oo二年乡镇换届以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及本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要发展,民心要稳定,社会要和谐”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工兴镇战略,促进工业经济区域化建设,坚持以农稳镇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坚持统筹发展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平安创建战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坚持固本强基战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四年来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2006年目标任务完成及四年来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坚持强工兴镇战略,促进工业经济区域化发展。,

1、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增加投入。四年来共引进镇外规模企业4家,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达2400万元。创建规模企业7家。克服地理位置优势差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企招商、以情招商的办法,2006年度全镇引资项目3个,实现工业销售总产值达8000万元,比2002年翻一番,工业税收800万元。全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确保企业入镇区无障碍施工。

2、重视抓好来料加工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2006年度,全镇实现来料加工费收入达1000万元。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7期776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38人,企业增加就业岗位247个。

(二)坚持以农稳镇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1、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高农业经济收入水平。全镇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订单农业,发挥“农”字号企业的龙头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全镇有xx市规模最大的水产养殖合作社和养猪经济合作社。现特种水产养殖户54家,畜禽规模养殖户12家,农副产品返销专业户3家,农业企业2家。

2、增加农业基础投入,抓好科技推广工作。四年来,我镇农田水利基础投入近1000万元。培育科技示范村一个,经常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扩大科技普及面。引进粮食优质品种,扩大良种覆盖面。2006年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镇小麦单产431公斤,总产比去年增产1664吨。水稻亩均单产485公斤,总产比去年增产近1000吨。

3、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和禽、畜疫病防治工作。四年来我们一直以50只以上的防疫大病为重点,采用集中上门防疫的方法,2006年防疫家禽8万多只,生猪5000多头。同时,加强了农贸市场及外来家禽的管理。

(三)坚持统筹发展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1、狠抓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我镇xx回民村被列为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xx回民村两委立足于自身,不等不靠,明确发展思路,从加大宣传引导农民主体意识入手,开好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2006年村自来水厂选址已经确定,“村村通工程”樊尖至北尖5公里水泥路建设即将完工。xx湖低洼地改造工程依靠农民自筹资金已经开工整治。xx回民村村庄规划在市规划局帮助下,已经编制完成,并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2、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四年来,我镇利用捐资、自筹资金等途径,全镇共投入资金210余万,争取到上级补助108.8万元,其余镇、村两级自筹,完成了8个村乡道村道等级公路硬化28.6公里,水泥路17.2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目标。

3、狠抓教育卫生事业。四年来,我镇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从89%上升到达92.8%,公共卫生规范化建设通过了市级验收。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四年来共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新建了中学实验楼和唯慈图书楼。新建了xx回民小学和沙湖村光汇小学校舍,扩建了镇幼儿园校舍。装配了中学实验室和多功能教室。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小学五年级相对集中,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4、搞好新五保、社会救助、民政优抚和殡葬改革工作。四年来,我镇一直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各种五保及福利津贴,并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继续抓好殡葬改革工作,取缔了一处棺木私自销售点。

(四)坚持平安创建战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创建平安乡镇。按照创建“平安界牌”的总体要求,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值班巡逻制度,重点整治打击偷盗行为,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依法行政。完成普法教育工作阶段性任务,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知法、依法、守法意识。

3、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依法管理。将人口计生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实行责任制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度。开展计划生育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加强镇村两级基础设施及计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四年来,基本摘掉了后进的帽子,全镇实现了连续两年无政策外生育。

4、重视劳动生产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坚持每季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编制了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五)坚持固本强基战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1、狠抓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调整和充实工作。顺利完成了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任党支部班子文化层次提高,平均年龄下降。今年以来先后对xx村、xx村的党支部班子进行了调整,从而充实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党组织的各项工作。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镇广大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创建文明生态村、执行土地承包、农民减负、计划生育等项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广大党员身上,明确包片联户责任,使他们自觉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进步。

3、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深入开展了一年两次的民主议政、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100%的村均能按照民主管理新体制进行运转,村务公开规范率达到95%以上,满意率达90%以上。

二、2007年及今后5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我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的进展;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年均增长8%。清理债权债务,争取国家政策和镇政府预算外补贴,努力彻底还清所有欠债。居住、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推进社会经济全面进步,促进人和自然更加和谐,为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这个总体要求目标,2007年及今后五年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积极争取项目,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项目建设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项目,经济增长就会落空,因此,要牢固树立全局抓项目的意识,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实施力度。要着重搞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道路建设、低洼地改造等国家扶持项目,以项目作支撑,拉动经济发展。

(二)注重实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需要。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007年,我们将全面完成“村村通”目标任务,并完成镇区规划和10个行政村新农村村庄规划。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和"三农"发展的新突破。以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为核心,以水产养殖、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建设为主线,着力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和对农民的扶持,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三农"与镇域经济同步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四)抓好民营经济建设。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兴办企业、基础建设、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宣传界牌资源优势,搞好项目策划、论证,积极引进技术、资金,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带动本地经济快速发展,保证完成市政府下达我镇的招商引资任务。

(五)认真搞好财政工作。一是抓好财源建设,培植财政增收点,确保收入计划完成。二是抓好财政收入,确保市政府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如数完成。三是继续筹措资金,化解历史债务。四是坚持勤俭节约,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执行财政预算,杜绝超预算支出,坚决不能形成新的债务。

(六)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夯实维护稳定的基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切实加强工作,妥善处置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杜绝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深入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1、努力巩固扩大第二、三批先进性教育成果。一要长期坚持学习,提高党员素质,要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把学习提高放在首位。通过强化学习,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永葆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同党中央的高度一致。二要不断推进主题实践活动。将镇党委开展的"察民情、解难题、谋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提高实践先进性具体要求的自觉性,进一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农民群众出谋划策,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三要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长期政治任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把共产党员培养成为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四要在转化教育成果上下功夫,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总结和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用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教育管理广大党员,以党员干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来促进全镇经济建设发展。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的要求,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团结,提高班子战斗力,切实搞好领导班子建设,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造就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要抓好干部培训教育,平时坚持干部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二要抓好镇、村两级干部管理,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以制度管人、约束人,随时解决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要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村级班子梯次结构。

3、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1)进一步完善对镇、村干部的考核办法,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认真总结干部考核工作经验,不断探索新方法。对镇干部除考核主要任务指标完成外,并以"四率"即工作出勤率、措施到位率、解决问题成功率、群众满意率进行综合考核。对村干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将村干部报酬与村干部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出勤情况等方面紧密联系,体现公平竞争、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在全镇形成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2)建立相对稳定成形的主导产业建设考核办法。今后,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健全一套镇财政既能承受,又能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积极性的考核奖惩机制,逐步完善稳定,长期坚持执行,以促进我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的发展。(3)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行政工作效率。面对新的历史重任,镇党委、政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驾驭经济建设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法制型、廉洁型政府,下茬整治办事拖拉、推诿扯皮、责任不明、工作不实、效率低下的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把发展见实效、群众得实惠作为衡量行政工作的重要标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努力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4、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一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时间、责任、效率和服务观念,着力把作风转变的成效体现在工作上。二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政教育、警示训诫、查办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和党内监督工作,深入落实党风廉政领导责任制,努力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

总之,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的期盼变成前进的动力,把历史的使命化为实干的行动,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2007年及今后五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农村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篇12

一、主要工作

1.农村能源建设,进展顺利

2009年全市计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0口,节柴改灶推广10000眼,沼气综合利用10万亩,培训技工和农户50000人次,实施村容村貌整治50个自然村。截止2009年5月31日,全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11628口,占年计划的116.28%;节柴改灶8559眼,占年计划的85.59%;沼气综合利用推广5.5万亩,占年计划的54.96%;培训农户21353人次,占年计划的42.7%。新建沼气的总产气量达465.12万立方米,节约薪柴2.3万吨,相当于4万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减少水土流失3.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万吨,二氧化硫158吨,节约燃料费、电费406.98万元,同时为农户增收节支930.24万元,促进了庭院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沼气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纽带,既能提供生活用能,又可提供优质有机肥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节柴改灶年可节柴0.86万吨。

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培训农户,截止到5月31日,全市共完成沼气综合利用5.5万亩,培训农户2.14万人次,共施用沼肥40万吨,为农户节约了农药和化肥,为我市推广生态农业和沼气综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沼气建设项目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2009年农业建设项目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云农(计财)字〔2009〕115号要求,对2009年中央扩大内需新增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进行了自查。

2008年下达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计划2906口(石林1373口、东川733口、禄劝800口)、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计划54个(石林36个、东川18个)、农村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12个(东川2个、禄劝10个)。

2009年下达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计划5291口(东川2291口、富民1000口、禄劝1000口、寻甸1000口);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5座,分别是五华(市五华区众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官渡(羊甫联合牧业有限公司)、石林(神龙育种有限公司)、嵩明(农生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安宁(惠嘉托佩克育种有限公司)(原种场)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根据中央要求,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农村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属于国家拉动内需新增的国家重点项目,2008年新增投资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工。2009年新增投资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我局在省农业厅召开项目启动会后,已要求项目县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经过九个县区的奋力拼搏,我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967口,其余的正抓紧时间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有3家已完工,有4家正在建设中。

3.完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培训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09〕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82号)要求及省农业厅的安排,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确保我市技术人员能够正确掌握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邀请了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和老师为我市业务技术人员分别对秸秆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调查与评价方法、入户调查技巧、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处理及审核上报等工作作了认真、细致的讲解。

4.完成《滇池“十一五”防治规划》中农田径流控制项目方案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第153期会议纪要,明确我局负责滇池流域范围内农业污染防治工作及农田径流方面的污染防治工作。分工明确后,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我局已完成了《滇池流域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已上报省农业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六处。

5.起草《市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我市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市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6.起草《市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随着农村能源户用沼气池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加强项目建后管理,确保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农村沼气管理办法(试行)》起草了《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7.建立市农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为进一步做好2008年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认真对照2008年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分解,准备相关材料,迎接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考核。

根据《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市2009年节能目标任务的通知》(昆节减办发〔2009〕5号)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将2009年市农业局节能目标任务进行分解。

8.编制《市农业节能减排规划》

是的省会城市,也是唯一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西南、沟通全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农产品信息流通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把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目前的农业发展正处于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充分认识到农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将目前单纯追求高产的农业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农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增长模式,最终实现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就是要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农业节能减排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滇池水污染治理的需要。

9.编制完成《“十二五”市农村能源规划》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为我市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充满机遇和挑战。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目标之一,是确保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实现“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农村能源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市农村能源建设以“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为方针,经过市级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提出了《市2011——2015年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规划》。

10.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2008年省级下达我市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村51个,省级建设资金510万元(每村10万元),截止2008年11月底,省级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2009年5月,按照农业厅《关于上报2008年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总结的通知》(云农办经字〔2009〕91号),进行了检查总结。全市51个项目村共完成投资3453.21万元,除省级补助510万元外(每村补助10万元),引导投入资金2943.2万元,占总投资的85%;在3003.21万元拉动资金中,市、县、乡投入1007.68万元,占拉动经费的33.6%;社会资金624.39万元,占21%;群众自筹集资1311.15万元,占43.7%;群众累计投劳46739个。通过整治工程,项目村完成村庄道路硬化49346.21米,新建村庄道路22060.74米,支砌排灌沟渠12362.37米,安装人畜引水管道25189米,种植绿化树161604棵,绿化花草27635平方米,安装路灯247盏(其中,太阳能LED路灯40盏)、建设文化室67个2618.9平方米、公厕73座、垃圾收集点139个,项目村村容村貌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省级下达我市村容村貌项目村建议数50个,控制数60个。我市组织县区申报省级村容村貌项目57个,项目正在申报中。:

11.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按照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省农业组和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市农业组已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的有关要求完成了工作,数据上报及普查档案整理工作已通过省级质量验收,目前,现正在进行普查数据开发及撰写普查技术报告工作。

我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共涉及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及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源四个污染源,普查范围涉及14个县(市)区,127个乡镇,330个行政村。全市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对象22715个(其中:种植业污染源7229个、畜禽养殖污染源6464个、水产养殖污染源1694个、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7328个)。

普查结果显示:

①滇池流域总氮总磷合计: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排放量2283.31吨,占全流域总排放量10130.01吨的22.54%,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占77.46%,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为主的格局没有变化。

②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2.36%,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15718.18吨,畜禽养殖业排放的8844.75吨COD基本上没有处理,而城市污水COD处理率达到(产生98038.02吨,去除83096.5吨)84.76%,相比之下,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

③滇池流域总氮的污染以工业及城镇生活为主,占总量的80%,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20%;总磷的污染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60%,工业和城镇生活占40%;化学需氧量(COD)由于城市污水去除率较高,农村污水几乎没有处理,农村生活比重占40%,农业生产占22%,工业和城镇生活占38%。农村生活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上半年农村能源建设及农业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与发达地区比差距较大,县区与县区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农民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增长不平衡,自筹能力低;二是国家投入不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影响沼气池的推广;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缺少发展后劲。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五次(扩大)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的思路,“拼搏2009”,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下半年我处工作提出以下工作重点。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制药设备行业报告范例(12篇)

    - 阅0

    制药设备行业报告范文篇1药店自查整改报告1xx市医保中心:近期我药店对医保中心发现提出的问题,刷卡品种单一,单品种数量大的问题。在店内开展深入了解发现本店医保操作员违规.....

    农村教育的概念界定范例(12篇)

    - 阅0

    农村教育的概念界定范文1篇1论文关键词:贫困,收入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贫困问题就困扰着我们,可以说贫困是迄今为止在各种社会形态中一直困扰我们的一种.....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