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范例(3篇)

来源:

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整合;自主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018-02

1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点

1.1内涵

在知识的时代,创新越来越强调不同学科的融合、不同知识主体的合作,无论是单一知识层面的知识整合还是多层面的知识整合,都会通过从低到高知识位势升高的过程,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

知识整合是知识创造发生的内在核心机制,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提升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自主创新指企业在对内部知识、外部知识的综合利用的基础上,通过显性和隐性知识提炼、重构和整合创新,产生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和技术,并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过程。

1.2特点

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自主创新具有以下特点:

①创新的不确定性和系统性。知识整合要素的复杂性、知识配置的特殊性以及知识整合作用于经济的多层次性,决定创新主体知识整合创新的不确定性,由此导致自主创新体系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必然导致自主创新的高风险和高成本。为了克服不确定性带来的高风险和高成本,就需要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各个要素、各相关经济主体、各契约组织之间的有机协调、紧密合作,充分发挥系统效应,这就是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自主创新的系统性。

②创新的复杂性和分散性。知识结构的复杂性、知识运动的复杂性、知识组分的复杂性必然导致知识整合的复杂性,从而造成自主创新的复杂性。而基于知识的复杂性和自主创新的复杂性,企业的自主创新必然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既要注重对内部知识的整合创新,又要重视对外部知识的整合创新,而且还会涉及的不同的学科和知识拥有者,这体现出自主创新的分散性。

③创新的内隐性。隐性知识的整合创新是企业知识整合和自主创新的核心,隐性知识的整合创新主要基于两种途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这必然导致创新带有较大程度的内隐性。

④创新的自组织性。自主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整合不仅靠管理者的敦促和规整制度的约定,也是一个社会的过程。自主创新系统中知识管理者的角色不再是中央控制者,而是培育者,为知识整合提供有利条件,自主创新中的知识整合主要靠系统内部知识工作者的自组织来实现的,具有自组织性。

2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自主创新模型

通过对知识整合、自主创新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的研究,本文构造了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自主创新模型,如图1所示。

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自主创新模型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自主创新准备阶段、整合创新阶段、创新成果产出阶段。

2.1自主创新准备阶段

自主创新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创新需求、问题的识别与知识需求和知识获取三个部分。

①创新需求,这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源动力,企业的创新需求来自市场需求、竞争的压力、企业发展规划、技术或产品的更新换代等因素。

②问题的识别与知识需求,在企业明确创新需求后,就需要对创新项目进行鉴定和识别,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并且实现列出开展这一自主创新项目所需要的知识。

③知识获取,在明确创新项目和知识需求后就要根据自主创新的知识需求收集知识,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技术手段获取自主创新所需的各种知识。

2.2整合创新阶段

整合创新阶段,主要就是指自主创新平台,自主创新平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硬件支持系统、软件支持系统、知识整合场。

2.2.1硬件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为实现企业自主创新所必须的资金供应、人才保障和成熟市场体系三个方面。

2.2.2软件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①健全的自主创新政策和法规。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对自主创新的重视,以及据此建立的政策导向、保护体系;②创新导向文化。企业自主创新最基本的不是知识的创新性、技术的创新性,而是观念的创新性和文化的创新性;③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可以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和效率,从而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动力;④顺畅的沟通机制。自主创新需要企业有一个顺畅和便捷的沟通平台,使创新项目组的成员之间、创新项目组和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以及创新项目组和外部合作组织之间能够进行高效的沟通;⑤健全的信息系统。这有利于企业获得自主创新所需的知识资源,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信息支持;⑥开放性的自主创新机制。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单个企业难以掌握创新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而必然与相关的外部组织进行合作创新,这就需要企业创建一种开放性的自主创新机制,以便于与外部专家或组织进行合作创新。

2.2.3知识整合场

即企业自主创新中知识整合创新的虚拟场所,这是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整合交融的核心区域,也是进行自主创新,产出创新成果的关键平台。

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科技档案;创业知识

1基于知识视角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推动创新创业的指标体系

传统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技术大多使用落后的知识采集、传输和检索的理论和方法,一般通过主题词、关键字、作者等对所需知识进行检索,而对如何实现创新创业知识的识别和标引却非常困难,无法处理高校科技档案所包含的有用知识,使其免于被束之高阁的结局。面临创新创业信息的多样化多源化海量化状况,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检索大量的文献,必须有效地对高校科技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才能得到较高质量的知识,实现知识学习与共享,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研究高校科技档案,目的是使高校科技档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中发挥作用,提高创造价值的能力,贯彻知识是一种资产的思想,是创业的源泉,有利于挖掘高校科技档案的内部知识、实现知识的流程化、整合知识、实现记忆等,提高创新创业的绩效。高校科技档案的重要性和其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密切相关,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理解高校科技档案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是获取资本、资源的手段和工具,不仅是提高高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能力的途径,更是提供创新创业者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1]。

基于知识视角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是把科技档案所蕴含的创新创业知识融入自身知识体系,将科技档案所蕴含的知识与信息管理、技术管理相结合以指导创新创业和技术战略。由此,不仅可以增加高校的知识储备,增加高校的战略资源,改善知识在高校内的分布,而且可以将创造、发展、交流和应用新的想法转化为创新创业活动。这依赖于软环境而非硬件设施,软环境的建设受到人员素质的约束,硬件设施的建设则具有较大的确定性,所以首先完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如数据库工具、搜索引擎、知识地图、虚拟社区等。利用现代大型数据库建模工具建立高校科技档案的数据仓库并提供搜索和分析的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和智能搜索技术建立高校科技档案的知识地图,提供知识导航的有效工具以及获取相关知识的便利搜索工具,利用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高校科技档案的交流工具,将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建成一个目标、行为和手段组成的统一体,为创新创业行为提供便利条件[2]。

基于知识视角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推动创新创业评价,可以从知识广度、知识深度、知识的特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高校科技档案的知识广度是高校科技档案过程中的创新创业知识构成和配置关系,是档案所包含的创业政策、市场营销、融资财务、科技原理、生产工艺、外观设计、质量管理等知识的范围;高校科技档案的知识深度是指创新创业主体对科技档案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知识深度越深,创新创业含金量越高。知识特质指的是科技档案所包含的特殊知识,所具有的千差万别的创新创业知识,其所获得的经验不同于其他档案材料。

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知识广度不是越宽越好,随着知识广度的增加,寻找新知识的成本随之增加,推动创新创业的效用增量反而减少。

假设分别表示高校科技档案不同类型的知识,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知识广度的效用可用下式来表示:

推动创新创业知识广度的成本可用下式来表示:

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知识广度的价值则可用下式来表示:

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知识广度的价值最大时的条件为:

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知识广度的指标体系分为7类,其赋值主要是利用专家的经验数据,得到知识广度的指标值矩阵。①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准备知识P1(创新创业可行性理论知识);②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技术知识P2(有关行业的知识、技术成果知识);③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管理知识P3(通常性的企业管理技能知识);④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智力知识P4(善于把握时机去做出明确决定的知识);⑤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物力知识P5(实现创新创业的条件和要求);⑥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社会网络P6(获知帮助和支持自己创新创业的人);⑦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战略目标P7(实现创新创业的最终指向)。

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知识深度可以用知识的先进程度来表征。因此,其评价指标是动态的,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深度而不是绝对深度,不同的创新创业类型和方向对知识深度的需求是不同的。知识深度也不是越深越好,知识深度的效用增量在短期内逐渐降低。从长期的角度看,知识深化所带来的潜效用是无法估量的。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知识深度可以用以下5个指标来反映:①项目内容具有系统性R1;②项目分析具有独到见解R2;③项目内容具有技术前瞻性R3;④项目技术数据具有科学性R4;⑤项目研究内容具有拓展性R5。

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知识特质是特定科技档案的知识优势或劣势,这种优势或劣势随外部环境的变化或竞争消失,不易模仿和学习,必须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以迎接机遇和挑战。其指标体系分为①行业特殊知识Q1、②行业生产管理知识Q2、③行业产品市场知识Q3等3类,其赋值主要是利用专家的经验数据,得到知识广度的指标值矩阵。

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知识指标体系可以图1表示。

2基于知识视角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推动创新创业的评价方法

高校科技档案是把相似的事物按一定的秩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基于知识视角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推动创新创业的效果不是完全确知,也不是完全不确知。主要表现为部分确知,部分不确知,或者说信息不完全,或者说部分已知另一部分未知,因此我们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研究。根据具体灰色系统的行为特征数据,充分利用数量不多的数据和各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主要利用灰色关联度寻求各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主要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进行判断,适合动态(Dynamic)的历程分析。如果两个因素变化的态势是一致的,则认为两者关联较大;如果两个因素变化的态势不一致,则认为两者关联较小;据此衡量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我们首先建立包含7个知识广度指标、5个知识深度指标以及3个知识特质指标的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效果评价的灰色关联度模型。显然,这15个影响因子利用绝对化处理方式符合数量可比性、因子非负性、数值可接近性的特征,因此高校科技档案与创新创业的灰色关联因子序列集X可用下式表示:

令参考序列为,比较序列为,与在点上的对应数据分别是与。与的比较测度为,其中

,与的距离用来表示,是灰色关联度的分辨系数,主要用来调整比较环境的大小,我们用下式表示与

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其中,。

高校科技档案与创新创业的灰色关联评价主要依据R=Y×W这个模型,R是被评价的高校创新创业效果综合评价结果向量;W为7个知识广度指标、5个知识深度指标以及3个知识特质指标的权重向量;E为各指标评判矩阵。依次得出7个知识广度指标、5个知识深度指标以及3个知识特质指标中的第i个指标与创新创业效果的关联系数,进行排序。据此,获取高校科技档案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知识特质、创新创业效果的指标数量,主要委托n个专家打分的形式参与赋值。为第i个高校科技档案的第k个指标的原始评价数值,构造矩阵[3]。

由于知识广度、知识深度、知识特质、创新创业效果等指标间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为了保证结果可靠性和比较直接性,对原始指标进行均值化处理,即用均值去除对应指标的每个数据,得到新数据。

,。

设第k个指标的变化区间为,为第k个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中的最小值,为第k个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中的最大值,则可以用下式无量纲化。

,,,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参考数列是,

作为被比较数列,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求得第i个被评价对象的第k个指标与创新创业效果的关联系数,即:

式中,取。

综合评价结果为:

若关联度最大,说明第i个被评价对象优于其他被评价对象,据此可以排出各被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

3基于知识视角的高校科技档案管理推动创新创业的实证分析

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知识广度的指标体系有7类: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准备知识P1、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技术知识P2、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管理知识P3、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智力知识P4、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物力知识P5、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社会网络P6、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战略目标P7,通过10名专家对某高校科技档案材料的审阅,根据经验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获得的原始数据。据此,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知识深度的指标体系有5类:项目内容具有系统性R1、项目分析具有独到见解R2、项目内容具有技术前瞻性R3、项目技术数据具有科学性R4、项目研究内容具有拓展性R5,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知识特质的指标体有3类:行业特殊知识Q1、行业生产管理知识Q2、行业产品市场知识Q3类,也是通过10名专家根据经验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获得原始数据,得到X1、X2、X3三个指标赋值矩阵。

分别计算知识广度、知识深度、知识特质与创新创业效果的平均得分,然后计算灰色关联度和权重。通过灰色关联模型,这所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效果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32、0.28、0.49。由此可以看出该高校科技档案推动创新创业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除了知识特质表现稍微好一些之外,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都表现一般[4]。随后,选择了河南省农业类、工程类、师范类5所高校档案馆提供材料进行评价,发现高校之间有差异,但整体水平差距不大,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与创新创业效果的关联性都不大。

针对这些高校的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表现不佳,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即宏观上的高校办学质量低和微观层面上的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低。截止到2015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2542所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比上一年增加48所,增长率为2.18%。江苏有134所排在第一,河南省高校超过100所,位居全国第七名,但是112所“211”学校中,河南省只有郑州大学1所。河南没有1所“985”高校;从人口比例来看,北京23.3万人就能“拥有”1所高校,河南省平均77.7万人“拥有”1所高校。河南省现有的129所高校中,无名校、少名师、知识“龙头”不明、办学水平低、质量不高;高校年轻副教授、教授拿不到科学基金项目就没有地位,基础研究项目支持主要是为晋升技术职务服务,造成难有前沿的科技成果产生,直接导致高校科技档案含金量不足。

据调查,河南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变动频繁,专业管理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导致档案遗漏、收集不及时等问题。科技档案缺乏相关重要影像资料、会议记录、讲话稿、典型材料、各种统计报表、重要会议的记录,缺乏对相关的请示、批复、通知、名称、议程及办理情况等档案资料的合理归档和择重筛选,大多缺乏重要文字说明等重要信息,材料不完整导致查询效果不理想。高校科技档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开发利用知识,挖掘其蕴含的隐形资源价值,但大多高校的档案建设所需经费投入甚少,档案库房设备简陋,电脑文档查询已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发展的要求,必须购买适合高校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软件。各高校的档案管理制度实则虚已,档案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档案管理工作只能局限在档案库房里,以“档案服务”为核心的高校档案工作宗旨亟待改善[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中,创新创业需要以高校科技档案的知识转化为导向。识别科技档案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并按照创新创业的要求进行知识的深度开发,使得高校科技档案管理能够形成创业知识的共享机制,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就目前河南省高校科技档案管理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吴志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何以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0~22.

[2]李佳音.科技档案管理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2.

[3]沈晨.关于有限论域上模糊度定理的一个注记[J].等数学研究.2014(1):15~17.

[4]田民.灰色关联度算法模型的研究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8(1):10~12.

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从系统创新和区域产业发展的视角,将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纳入到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框架中并构建了以其为关键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型通过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根本在于提升知识吸纳与知识创新创造能力.而产业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是围绕这一根本,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解释了产业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现象及其相互影响,探讨创新活动背后的学习、激励过程及其机制.并指出其实现的关键环节以及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0引言

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大规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两大趋势.知识和创新成为经济的决定力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分布的地理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凸现出区域化的特征。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组织学习日益强化,区域已成为经济协调的重要基础,而区域创新能力则成为区域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围绕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国家创新系统的“自下而上”的建构特征,构建符合国情和区情的区域创新系统已经成为各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集中于特定区域的产业集群与创业活动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它们不仅促进了所在区域经济量的增长,还吸收和凝聚了创新能量,促使区域内知识与信息的高效流动,成为创新的重要来源和载体。因此,产业集群与创业是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同时。针对区域内产业集群和创业活动特点,加强相关区域创新政策研究,促进制度创新与制度环境建设.也是我国产业集群与创业研究的重要议题。因此,本文将从系统创新的视角分析产业集群与创业活动的特征及其互动关系,围绕创新活动主体关联机制及过程,将产业集群与创业纳入到区域创新研究框架中,建立以知识吸纳与知识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创新性集群与知识创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动态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框架,指出其实现的关键环节以及相关的措施与建议。

1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

1.1创新型集群——创新集聚与传导

熊彼特(Schumpeter)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强调了“创新不是随意地均匀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中,而是趋于在某些部门及其周围环境聚集”的观点。产业集群的出现,为创新活动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在这点上,创新型集群更强调了产业集群的创新特性。传统意义上产业集群指同一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众多企业因空间集聚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集群概念更强调了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和知识交流.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交流。后来的新熊彼特主义学者也认为,知识创造是一个“集体过程”,作为创新行为主体的企业必须与其它企业的专业化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才能产生创新结果。根据集群的创新特性及对创新效果的促进.衍生出了创新型集群(innovativeclusters)的概念l1]。创新型集群的研究更侧重从创新网络观和知识观层面来考察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与行为。

创新型集群不仅存在于高科技产业,而且也可能形成于传统产业内部。创新型集群的发展,首先是一个产业内创新集聚、知识吸引、消化与内部转移的过程。而随着集群的发展与规模的扩张.创新型集群通过与其它创新主体(区域内其它产业、大学、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服务机构、政府)的交流与互动,促进集体学习,形成稳定的区域创新网络并推动其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金融创新等,这又是一个创新从产业内向外部传导、知识溢出的过程。另一方面,创新型集群为创业活动,尤其是知识型创业活动提供了孕育的空间.也为新创企业成长提供平台

1.2知识创业——创新扩散与吸引

知识创业,或称知识溢出创业(knowledgespilloveren—trepreneurship),是将创业看作是知识溢出的一种形式,认为知识聚集环境更容易制造出创业机会l2。根据经典创业理论,创业是一个机会发现过程,知识和决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机会是创业的核心和关键问题_3Audretsh和Keilbach的研究(2007)也实证了那些没有被商业化或没有被彻底商业化的知识是创业机会的重要来源.这些知识往往是在已经存在的企业中被创造出来的。

知识创业作为知识溢出的一种形式和结果.新创企业在将知识付诸商业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创新的扩散。同时,知识创业过程也是创新能力吸引和凝聚的一个过程。创新能力凝聚可能得益于一些外生性因素如波特钻石模型中涉及到的企业战略、需求条件、生产要素等,而核心的内生性变量应是产业知识的吸收与创新能力]。从这一点来讲,知识创业活动可以看作是在区域创新网络下形成的若干吸引子,既可能巩固、拓展现有的创新型集群或创新网络,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发育或促成新的创新型集群出现。

1.3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关联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产业的创新型集群能够培育和促进知识创业活动.并对新创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战略提供有效的背景信息,这种背景信息多是以知识形式存在,为知识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支持。另一方面,知识创业活动能够对创新型集群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创新型集群作为产业集群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创业与创业精神作为一种必要的支撑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创业精神的涌现大大影响着产业集群边界的拓展与经济性质的动态演进[83。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的核心在于知识吸纳与知识创新创造,这也是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形成的核心内生要素。两者关系如图1所示:

2基于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型与机制

2.1模型构建

从系统创新和区域产业发展的视角.围绕创新型集群、知识创业及其它创新活动(包括服务模式创新),以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大学或研究机构以及政府为创新活动主体.将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纳入到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innovationsystem.RIS)的研究框架中构建模型,如图2所示。

创新是知识流动和资源活化的动态过程:.与以往主要侧重创新主体及其联系的创新系统模型不同,本文提出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型以创新活动(创新型集群、知识创业

及其它创新活动)为中心,基于创新活动本质(提升知识吸纳与创新创造能力),研究创新行为、创新绩效的关联机制及其动态过程。在整个创新系统中,创新活动背后存在两类机制在发挥作用:学习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存在两类地位、作用不同的活动对象:以企业、金融机构、服务机构、大学或研究机构为主体的I类创新主体,以及以政府为代表的II类创新主体,后者能够通过制度、政策等措施规制或激励前者的创新行为,政府在整个创新网络中起到或影响了创新活动的集结、组织与协调。在取得创新绩效过程中促进两类创新主体的良性发展.创新网络拓展与政府服务创新.从而共同推动实现整个系统的演化与升级。

2.2学习与激励机制

2.2.1学习机制

伦德威尔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社会系统,其中心活动就是学习,而学习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包括了参与创新过程中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和有机组成,其学习机制主要通过吸纳、应用、创新、创造、扩散新的知识.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素质与能力。在本文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型中,学习过程通过创新主体内部及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发生,伴随着创新型集群、知识创业等创新活动及其相互转化作用的整个过程,促进了知识吸纳与创新创造能力的提高。

2.2.2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有两类作用方式。其一是创新型集群、知识创业等创新活动所产生的创新绩效对I、II类创新主体的激励作用.创新绩效是各类创新活动的直接及综合作用结果.I类和II类创新主体对创新绩效出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判断和衡量,从而激励的效果和呈现方式不同。其二是政府(II类创新主体)通过制度、政策等措施对I类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激励,与政策、制度设计的内容有关,与政府服务创新、政府自身职能转变有关。

3结论与启示

本文认为.通过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根本在于提升知识吸纳与知识创新创造能力。而产业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是围绕这一根本,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环节和途径。通过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体系和视角,本文解释区域内产业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现象及其相互影响,探讨创新活动背后的学习、激励过程及其机制。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

(1)创新型集群本质是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行为,知识创业本质是一种源于知识溢出效应的“机会型”创业(相对于“贫穷型”创业而言),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密切联系。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是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动态演进的主要动力。创新型集群和知识创业不仅限于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也可能形成创新型集群和孕育知识创业。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理财方案分析范例(3篇)

    - 阅0

    理财方案分析范文一、案例教学概述(一)案例教学起源案例教学是现代培训和教育领域中的热门方法,美国哈佛大学的商学院对案例教学的应用在全球都首屈一指。在一八七零年,哈佛法.....

    化学品储存要求范例(3篇)

    - 阅0

    化学品储存要求范文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强化粮食安全意识提升储粮管理水平》大家知道,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关系国民生计的重要物.....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