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的体现范例(3篇)

来源:

创新精神的体现范文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再认识

一、对企业家精神的认知现状

企业家的成功经历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在不断上升。随着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和对优秀企业家的研究深入,“企业家精神”一词出现频繁,并且被认为是成功企业家独具的一种优秀品质。但是对于企业家精神的概念,至今仍众说纷纭。归纳起来,目前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尤其是优秀企业家所具有的一种素质,它是一种从千千万万个企业家个体所具有的精神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系统而普遍意义的精神。

2.人们或者“具有”企业家精神,或者“没有”这种精神。企业家精神区分了企业家与一般民众。

3.既然企业家精神是人的一种素质,则它具有长期存在性。即一旦人们拥有了企业家精神(无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人们就会长期拥有它。

4.企业家精神表现为一种灵感或“天才的火花”。当企业家提出一个新颖独特的观点或推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等等时,被视为是“企业家精神”的显现。

但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并不只是一种偶发的灵感或“天才的火花”,而且是企业家精神主体在剧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形成的独特心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素质。其显现应是一个从产生创意到创新结束的动态的有计划的过程。据此,我们推出企业家精神主体不仅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企业甚至是国家;对企业家精神的测量不是定性的“有”或“没有”,而是可以用频率、程度来具体度量的。在本文的最后,笔者提出一个投入——产出模型来概括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二、企业家精神主体的再研究

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的主体不仅仅是个人(企业家),可以是团队(组织)、企业甚至是国家。诚然,企业家在一件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事件(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中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企业家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合理调配一定的资源,才能使一种新观点、新方法得以成为现实。但从上述对企业家精神显现过程的分析描述中不难看出,任何能从事这一创新过程的个体与团队都可以成为企业家精神的主体。

企业家的一项必备的个人素质是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使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趋向一致。那么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团队与企业家领导下的团队有何区别呢?我们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在企业家领导下的团队里,企业家是设计师与决策者,而一般成员则是执行者。成功的企业家会使团队成员具有更大的工作热情,但并不会改变上述角色位置。而在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团队中,团队成员是决策的参与者,他们不仅是被动的接受命令,还会主动对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在创意的实施过程中,他们会在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难时主动调整计划,适应环境,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如此,这还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每个人都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分子,整个团队共享最后的胜利喜悦。马若迪斯·贝尔宾(meredit.belbin)曾这样描述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团队:团队中会有一名成员提出创意,另一个人去确认它,由第三个人负责张罗资源,第四个人去促成,第五个人去改进,第六个人负责确保各项细节无误,第七个人去维护团体的士气。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团队可以是一个正式的团队,也可以是一个非正式组织,范围可大可小。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曾指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鲜明的特征,不论其是个人的,还是一个机构的”,并且专门讨论了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组织的特征。格泽戈尔兹·科勒德克也曾在《向市场和企业家精神的转变——系统因素与政策选择》中提出“……中国及越南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最终成功都是依靠其经济中各部门的企业家精神的扩展而取得的……”。还有一些研究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事实上获得成功的概率要比同行业中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更大。(brandit,1986;kao,1989;pinchot,1985)

将企业家精神看作是个体或团队从事创新活动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企业家精神不再是抽象而神秘的,它不再仅属于某些个体所拥有的特质,而可能蕴含在大多数个人、组织、企业之中,因此,可能存在适当的方法挖掘这一潜质,通过激励组织、企业、国家的每个成员对机会的敏感性,对风险的意识和主动性增强,我们可能使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更具有企业家精神。

三、企业家精神的度量

既然企业家精神不再是一种依附于人的属性,而是个体、组织甚至于国家所具有的固有潜质,那么我们无法再用“有”或“没有”来衡量企业家精神。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家精神的强度,它包含着企业家精神出现的频率和体现出来的创新性、风险性和主动性的程度这两个维度。我们用周期性/持续性来形容企业家精神的频率,用改良性/变革性来形容企业家精神的程度。由此得到五类不同强度的企业家精神。(参见表1)持续型/周期型是指企业家精神主体的创新活动是持续进行的还是间断进行的,改良型/变革型则是指与原来的经营相比,这种创新活动带来的是一场革命还是仅仅是改良。一般来说改良型的创新都是源于市场的需要,消费者的要求,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的一种改进,所以创新性、风险性和主动性较低,而变革型则往往会创造出一些市场或消费需求,它是一种对市场的创造活动而不是适应行为。动态型是指企业无论在频率上还是在程度上都处于一种中间状态。

表1企业家精神的度量与分类

当然,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度量也只能是一种时点上的度量。不同的外部环境下(如在不同的国家),同一企业家精神主体可能会体现出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强度。

为了更好的说明对企业家精神强度的测量,我们选取一些著名的企业家、大公司和国家,然后根据它们的特点划入不同类型。应当指出的是,我们的划分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为依据,而是根据二手资料进行的一种主观评价,其目的并不在于准确的为这些企业家精神主体进行定位,而是为了说明企业家精神度量方法的运用。

首先,我们将研究几位著名的企业家。第一位是安利公司的创始人理查·戴弗斯(rich.devos)。他总是源源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以扩充现有产品系列。这些产品的推出主要是为了弥补原有产品的缺点或者是满足新的消费需求,是一种适应性的创新,因此程度比较低但频率比较高,属于持续型/改良型企业家。第二位是比尔·盖茨。他也是以新产品的层出不穷、产品的创新性著称的。在这些新产品中,有的是革命性的如“视窗95”,另一些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如“视窗2000”。所以可以被列为动态型。第三位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赫布·凯莱赫(herb.kelleher)。他非常强调公司经营的服务导向,以战略鲜明、a集团管理著名。他的管理创新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乘客服务的需求变化,为了更好地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而进行的,因此可以列入周期型/改良型。其余如有线新闻网(cnn)的泰德·特纳(ted.turner),日本本田的宗一郎等也可以根据其创新的频率及创新的目的等来分类。(详见表2)。同样,我们还可以对一些公司和国家进行企业家精神的度量(详见表3)

表2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强度测量

表3企业、国家的企业家精神强度测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度量不存在价值判断,即并不是创新性越强或者风险性越大就越值得提倡。企业家精神主体所处的社会、组织环境与企业家精神强度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适应的关系。例如,企业家的创新性、风险性和主动性与企业家的个性相关,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强度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相关且常常体现在内部的组织结构、奖酬制度等方面。霍夫斯泰德(hofstede,1980)曾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国文化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其权力等级距离、对性别的歧视程度等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创新性与经济活力。

对企业家精神进行衡量并了解企业家精神强度的影响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据此对企业家精神进行管理。例如当一位在美国很成功的企业家到西班牙去创业,他通过两国企业家精神的衡量明确其中的差异,推出需要降低创新的频率与程度。于是,这位企业家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进行个体企业家精神调节,另一方面则通过制订组织内的权力等级、决策链等制度来塑造一个适应该国环境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

四、总结:一个模型

根据上述对企业家精神主体、内涵、显现过程的讨论,以及对企业家精神度量的研究,我们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定义是:个人或团队成员通过挖掘现实社会中的机遇、筹集所需的资源,进行创造价值的创新活动的过程。它在一定的组织背景中发生,根据特定的组织背景产生不同的创新成果,包括新的企业、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内容、新的工艺过程、新的市场,以及新的技术等。

可以用一个投入——产出模型来表示企业家精神。(见图)

创新精神的体现范文

关键词:杭商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分析

1.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要求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取得飞速的发展,同时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正处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创新创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另外,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了新的就业危机,政府对此也提出了“以创业促就业”的方针。大学生既是新就业大军,也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他们将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当中很重要的部分。

2.中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素质培养。不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都还属起步阶段,在具体内容上比较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较少涉及。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根据对影响创业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创新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很重要的影响因子。因此,我们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应当落在赋予学生一种创新创业的精神上,应当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

3.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需充分挖掘当地企业家精神文化资源。杭州具有“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之称,杭州企业家即杭商资源非常丰富。探索和分析杭商及杭商文化精神的形成和特征,可以使我们明晰企业家成长的路径、具体化企业家精神,并且探索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之路。对杭商的研究,从胡雪岩到马云,对个体的研究很多,但我们的研究不仅仅是针对个体的,而是试图从全体杭商的角度去提炼一种精神。因为个别人的成功具有不可复制性,我们希望通过一群人——杭商的成长轨迹,寻找普遍的规律,可以借鉴的东西,并且把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当中。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杭州老字号发展现状、传承常青的秘密,对比当代杭州企业家,从而解析杭商精神的精髓和内涵;并通过挖掘杭商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探究创新创业需要怎样的文化精神?并找出创新创业教育素质培养的关键点。

二、文化伦理、精神文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史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经济活动是人类利用资源改造世界的一种高级活动,在活动中,人们结成了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也形成了很多维护这种关系的规则、制度,这些制度有正式的,如法律、法规等,也有非正式的,如植根于人们理念之中的行为规范、道德理念、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等,从大的层面讲就是各种文化。文化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都有明显的影响,也进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学界对此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一)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决定因素

传统经济学家主要以亚当·斯密、萨谬尔森为代表,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原因归于生产要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20世纪初,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率先从文化伦理角度研究经济发展,提出了文化伦理、精神文化等内在因素影响说。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分析了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的关系。他认为,资本主义兴起基本上是一种植根于宗教信仰的文化现象。宗教改革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进而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文化伦理、精神文化等内在因素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1.宏观上:不同文化背景催生不同经济制度。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夫纳·格雷夫,在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10—14世纪地中海地区马格里布商人和热那亚商人的交易方式时,认为造成同一地区两群不同的商人,会发展出两套完全不同的经济制度选择,是因为:经济制度必然与文化信仰相连,商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内生出不同的经济制度。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通过影响正式制度推进经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林毅夫在进一步研究了由历史文化环境熏陶形成的人的基本素质潜能,如价值取向、行为范式、道德准则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们把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旨趣、行为习惯等因素归为非正式制度范畴。这些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演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相关变量。在旧制度消亡、新制度确立的过程中,需要社会中人们的共识及相应的行为来支撑。制度的维系也需要人们的共识和行为支撑。能达成这种共识的背后的因素就是文化。

2.微观上:文化通过影响经济主体——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推动经济发展。20世纪初期,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发展理论。他指出,文化通过影响经济主体——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推动经济发展。因为经济发展的真谛是资源使用方式的进步——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之所以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家具备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品质,即“创新精神”,亦叫做“企业家精神”。文化通过影响经济主体——劳动者人力资本要素推动经济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期,经济学家舒尔兹研究发现:曾经起重要作用的土地和资本等物质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下降,而曾经依附和被支配于土地与资本的人的技术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对生产过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把人力资本对应文化的内容归结为知识人力资本和素质人力资本。知识人力资本由一个人所具有的系统或局部的知识所构成,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来获得与传承,也能够通过文字和图形来外化、传递、保存。素质人力资本由一个人的信仰、习惯、价值观等非知识性的因素所构成,是在特定文化环境和知识传统长期培养和熏陶下形成的。传统文化正是通过对人们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和习俗,来秉承不同区域人群以不同特性,进而通过这些经济主体的不同行为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

(三)内在因素文化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

文化精神对经济过程的影响,是通过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导向、规约、激励三种途径发生的。

导向:文化精神为经济行为主体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参照系,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把人们引向有价值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因此,不同文化精神背景下的人群会出现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取向。

规约:特定的文化精神构成经济行为主体的潜在的行为规范,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使不同文化精神背景下的人群的社会经济活动维持不同的秩序风格。

激励:文化精神往往构成社会行为主体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内在动源,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解决疑难、忍受劳苦的心理暗示与信念支撑。

综上,本文将从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文化精神因素入手,建立文化精神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模型,并在这个理论模型基础上,分析作为经济主体之一的杭商及其蕴涵的杭商文化精神的形成及特征。

三、杭商及杭商文化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杭商的概念

关于“杭商”有两种概念:一种解释是按经营者原籍划分,原籍是杭州的经营者,称作“杭商”;另一种是按经营地划分,即不管经营者原籍是何处,只要他在杭州经营,他就是“杭商”。也就是,只要是杭州户籍的商人或者商人集团以及来杭州发展创业的外籍工商人士都可称为“杭商”。杭商是以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为依托,有一种前瞻性的眼光独辟蹊径,能传承杭商精神,不断创新,勇于开拓。

(二)杭商及杭商文化精神的形成

1.杭商及杭商文化正式制度成因。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正式制度上一直是“重农轻商”,而在非正式制度上,重伦理而缺乏契约传统,所以,中国的商业经济一直不发达。最初只是在一些自然条件允许的地方有商业活动,比如港口城市,一些交通便利的集散地。杭州作为隋朝京杭运河的一个端点,较早孕育了商业活动;到了北宋,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南宋又成为王朝的建都地,人口的增多带来了商业的繁荣。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专设“市舶司”以主其事。那个时期的杭州,已经是全国的商业中心了,杭商也随之迎来一个活跃期。到明清两代,以清河坊为中心辐射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商业街区。从这个角度说,杭商的历史非常久远。

而当代杭商的曜然而出,是受改革开放制度影响。杭州城市的优势以及投资环境成为了杭州经济和杭商发展的肥沃土壤。杭州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企业家来杭州发展经济,同时杭州周边县市区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经济规模和企业影响力在全国都走在前列。杭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

2.杭商及杭商文化的文化成因。杭商及杭商文化也有着非正式制度文化伦理的成因。正如催生传统商帮的是明清正式经济制度的变化,而让晋商、徽商等商帮从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的是文化伦理等非正式制度一样。不论是传统的杭商文化还是现在的杭商文化,都是杭商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杭商文化并不能等同于商业文化,它是杭州区域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综合。

从区域文化讲,杭州地属长三角区域,其文化归属于吴越文化,据学者研究,吴越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有:内在自觉的开放心态;超越自我的突破意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简约朴素的平民风度;个体本位的经济理性;顺应环境、随机应变的柔性心理;勤俭刻苦、劳作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谐中庸、隐忍自谦的处世态度;自然无为、绵绵似水、柔弱胜刚的商战伎俩;不尚意气、工于算计、谋定而后动的行为范式。

这种文化富含工商文化的特征,成为滋生杭商和杭商精神的精神土壤。尤其是这种传统文化蕴涵的自主创新精神与现代经济具有内在的兼容性,它对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具有内源性的影响。正是这些潜藏在意识深处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新的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复苏,造就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民间企业家,从而为民营工业的发展做好了人力资本方面的准备。

(三)杭商文化精神的特征分析

1.老杭商文化精神的特征。传统的杭商文化属于商帮文化,正如大多数中国传统商帮文化一样,杭商文化也是以儒家文化为依据,主张用儒意通商,诚信是传统杭商最基本经商原则。这从他们的核心价值经商理念可以看出:传统杭商信守“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以义为利,义中取利,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因而在生意场上处处受益。

正如前文所述,杭州商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仍有很多有着几百年经营历史的老字号,这些老字号便是杭州传统商业的代表。杭州老字号独特的商业文化便是他们经久不衰的立身之本。本课题组对现存的老字号进行走访,发现大多杭州老字号经营内容各不相同,有炒茶叶、龙须糖、定胜糕、弹棉花等等,但他们都秉承“戒欺”的经营理念,并且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因此在业内社会上有着很好的口碑。

最早的杭州老字号人物代表——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杭商的典型代表和杭商精神的最佳诠释。从胡雪岩的成长足迹看,他从一个钱庄跑堂的小伙计到一品红顶商人,从白手起家到富可敌国,与其母亲对他传统的教育息息相关。这从他的办实业以兴国、办药店以济民可见一斑。而胡庆余堂的堂训“戒欺”二字,成为这家老店百年不衰的秘诀,也成了杭商精神的最早诠释。

杭商精神除了体现在老字号的经营理念上外,作为一种观念也应该体现人们对他的认知、认可上,据此,我们特别在市民及老字号商家中作了专项调查。根据调查显示,与史料整理对比可知,两者关于杭商的诠释完全吻合,杭商精神的最本质特征就是戒欺,也就是诚信。老杭商对于杭州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对杭州经济的贡献,更在于其特殊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文化传承。

2.新杭商文化精神特征基本分析。通过走访调查,在人们的观念中对新杭商的特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务实、脚踏实地。而对于杭商精神的分析,企业家们都认为杭商精神的精髓就是诚信、务实。这也是一百三十多年前的杭州商人胡雪岩讲的“戒欺”,是杭商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这种传统在新杭商身上得到了传承。另外,作为“浙商”中的一分子,浙商精神同样也体现在杭商身上,如: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奋发图强的自强精神,不图虚名的务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吐故纳新的包容精神。此外,杭州城市人文精神也体现在杭商身上。“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城市人文精神,“宁静致远、淡泊名利、关注民生、以民为本”的杭州人精神,即“杭铁头精神”,是杭州发展的精神内核,构成了杭州生活品质的个性特征。这也是杭商精神的基本特征。

如今,杭州提出创业在杭州,其中杭州文化人创业的楷模,杭州“和谐创业”的典范,当代杭商的杰出代表新杭商马云,在总结自己成功秘诀时提到“有梦想、有激情、有社会责任感”经营理念。“有梦想、有激情、有责任感”不仅是“马云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杭商精神”的具体体现。从马云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老杭商“诚信和务实”精神的传承,也看到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城市人文精神的体现,更看到了“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杭州特色创业创新文化精神的发展。将这些综合起来,便是杭商精神的最新体现。

四、杭商文化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启示

(一)启示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上

从杭商形成和成功看,文化精神的作用不容忽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会有创新创业的实际行动并取得成功。我们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在技能层面,更多的是一种模拟活动,而在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上很少有涉及。

这种创新创业精神也就是前面总结的新老杭商文化精神,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新老杭商创新创业精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老杭商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情感意志、知识能力、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共性:在价值观念上,以人的基本需要为基础,以创造财富、发展事业、实现个人发展和追求成就的社会性需要为主要内容,以创业企业家个人自我实现的动机为主导和灵魂;在思想观念上,以市场观念为基础,以功利效率和优胜劣汰观念为主要内容,以勇于开拓、敢冒风险为主导;情感意志上,以一般人的情感态度为基础,以积极热情、稳定执著为主要内容,以坚韧、敏锐、理智为主导;在知识能力上,以知识面宽广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专、精为特色;在行为方式上,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以创新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竞争为主导,等等。二是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创新创业精神元素:奋发向上、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有所作为的自强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等等。

(二)启示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上应注重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一个人的信仰、习惯、价值观等非知识性的因素,是在特定文化环境和知识传统长期培养和熏陶下形成的。因此,要塑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必定要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同时,校园文化作为开放的文化系统,必然对古往今来的社会价值观念、知识体系、道德标准、行为模式、文化传统进行吸取和继承,从而形成有特色的文化体系。

一是宣传氛围,即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创新创业宣传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融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创业意识。具体可以组织大学生看与创业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到企业实地去看,让他们认识了解创业过程,激发创业热情与冲动。也可以请创业者讲创业历程、组织大学生召开创业座谈会,请创业成功者或者学生中的创业实践者与大学生交流;与创业人士面对面沟通,感受创业者的人格、信念、精神和情怀;组织大学生写创业计划。

二是文化氛围。首先,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2年第78号建议中指出:“文化作为能动的过程,以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精神,通过适当的手段促进广泛的参与和创造性”。其次,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创业活动,如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者学术讲座、创业者培训班,建立创业教育网站等,形成一种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高校团委、学生会可成立创业者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组织,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杂志的创意策划、学术研究的立项申请、法律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相关活动来渲染创业氛围。我们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决不仅仅在于培养一些企业家,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观念和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以创业为荣、主动创业,在创业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4-100.

[3]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4.

[4]舒尔兹.报酬递增的源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李成勋.商帮、商帮文化和培育京商文化特色[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0-13.

[6]杨涌泉.中国十大商帮探秘:第1版[m].北京:管理出版社,2005.

[7]邢伟,俞海山,等.中国传统商帮文化的当代诠释[j].特区经济,2009,(1):277-279.

[8]johnston,alastairiain:culturerealism:strategiccultureandgrandstrategyinchinesehistory[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5.

[9]杨轶清.从浙商演变看商帮文化[eb/ol].浙江在线新闻网站,http://www.zjol.com.cn,2006-11-03.

[10]蒯大申.城市以生活品质论输赢[g]//王国平.生活品质之城——杭州城市品牌诞生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5.

[11]道格拉斯·诺斯.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创新精神的体现范文篇3

关键词:杭商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分析

1.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要求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取得飞速的发展,同时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正处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创新创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另外,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了新的就业危机,政府对此也提出了“以创业促就业”的方针。大学生既是新就业大军,也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他们将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当中很重要的部分。

2.中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素质培养。不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都还属起步阶段,在具体内容上比较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较少涉及。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根据对影响创业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创新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很重要的影响因子。因此,我们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应当落在赋予学生一种创新创业的精神上,应当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

3.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需充分挖掘当地企业家精神文化资源。杭州具有“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之称,杭州企业家即杭商资源非常丰富。探索和分析杭商及杭商文化精神的形成和特征,可以使我们明晰企业家成长的路径、具体化企业家精神,并且探索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之路。对杭商的研究,从胡雪岩到马云,对个体的研究很多,但我们的研究不仅仅是针对个体的,而是试图从全体杭商的角度去提炼一种精神。因为个别人的成功具有不可复制性,我们希望通过一群人——杭商的成长轨迹,寻找普遍的规律,可以借鉴的东西,并且把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当中。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杭州老字号发展现状、传承常青的秘密,对比当代杭州企业家,从而解析杭商精神的精髓和内涵;并通过挖掘杭商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探究创新创业需要怎样的文化精神?并找出创新创业教育素质培养的关键点。

二、文化伦理、精神文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史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经济活动是人类利用资源改造世界的一种高级活动,在活动中,人们结成了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也形成了很多维护这种关系的规则、制度,这些制度有正式的,如法律、法规等,也有非正式的,如植根于人们理念之中的行为规范、道德理念、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等,从大的层面讲就是各种文化。文化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都有明显的影响,也进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学界对此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一)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决定因素

传统经济学家主要以亚当·斯密、萨谬尔森为代表,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原因归于生产要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20世纪初,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率先从文化伦理角度研究经济发展,提出了文化伦理、精神文化等内在因素影响说。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分析了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的关系。他认为,资本主义兴起基本上是一种植根于宗教信仰的文化现象。宗教改革孕育了“‘资本主义精神”,进而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文化伦理、精神文化等内在因素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1.宏观上:不同文化背景催生不同经济制度。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夫纳·格雷夫,在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10—14世纪地中海地区马格里布商人和热那亚商人的交易方式时,认为造成同一地区两群不同的商人,会发展出两套完全不同的经济制度选择,是因为:经济制度必然与文化信仰相连,商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内生出不同的经济制度。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通过影响正式制度推进经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林毅夫在进一步研究了由历史文化环境熏陶形成的人的基本素质潜能,如价值取向、行为范式、道德准则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们把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旨趣、行为习惯等因素归为非正式制度范畴。这些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演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相关变量。在旧制度消亡、新制度确立的过程中,需要社会中人们的共识及相应的行为来支撑。制度的维系也需要人们的共识和行为支撑。能达成这种共识的背后的因素就是文化。

2.微观上:文化通过影响经济主体——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推动经济发展。20世纪初期,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发展理论。他指出,文化通过影响经济主体——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推动经济发展。因为经济发展的真谛是资源使用方式的进步——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之所以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家具备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品质,即“创新精神”,亦叫做“企业家精神”。文化通过影响经济主体——劳动者人力资本要素推动经济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期,经济学家舒尔兹研究发现:曾经起重要作用的土地和资本等物质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下降,而曾经依附和被支配于土地与资本的人的技术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对生产过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把人力资本对应文化的内容归结为知识人力资本和素质人力资本。知识人力资本由一个人所具有的系统或局部的知识所构成,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来获得与传承,也能够通过文字和图形来外化、传递、保存。素质人力资本由一个人的信仰、习惯、价值观等非知识性的因素所构成,是在特定文化环境和知识传统长期培养和熏陶下形成的。传统文化正是通过对人们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和习俗,来秉承不同区域人群以不同特性,进而通过这些经济主体的不同行为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

(三)内在因素文化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

文化精神对经济过程的影响,是通过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导向、规约、激励三种途径发生的。

导向:文化精神为经济行为主体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参照系,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把人们引向有价值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因此,不同文化精神背景下的人群会出现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取向。

规约:特定的文化精神构成经济行为主体的潜在的行为规范,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使不同文化精神背景下的人群的社会经济活动维持不同的秩序风格。

激励:文化精神往往构成社会行为主体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内在动源,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解决疑难、忍受劳苦的心理暗示与信念支撑。

综上,本文将从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文化精神因素入手,建立文化精神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模型,并在这个理论模型基础上,分析作为经济主体之一的杭商及其蕴涵的杭商文化精神的形成及特征。

三、杭商及杭商文化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杭商的概念

关于“杭商”有两种概念:一种解释是按经营者原籍划分,原籍是杭州的经营者,称作“杭商”;另一种是按经营地划分,即不管经营者原籍是何处,只要他在杭州经营,他就是“杭商”。也就是,只要是杭州户籍的商人或者商人集团以及来杭州发展创业的外籍工商人士都可称为“杭商”。杭商是以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为依托,有一种前瞻性的眼光独辟蹊径,能传承杭商精神,不断创新,勇于开拓。

(二)杭商及杭商文化精神的形成

1.杭商及杭商文化正式制度成因。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正式制度上一直是“重农轻商”,而在非正式制度上,重伦理而缺乏契约传统,所以,中国的商业经济一直不发达。最初只是在一些自然条件允许的地方有商业活动,比如港口城市,一些交通便利的集散地。杭州作为隋朝京杭运河的一个端点,较早孕育了商业活动;到了北宋,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南宋又成为王朝的建都地,人口的增多带来了商业的繁荣。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专设“市舶司”以主其事。那个时期的杭州,已经是全国的商业中心了,杭商也随之迎来一个活跃期。到明清两代,以清河坊为中心辐射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商业街区。从这个角度说,杭商的历史非常久远。

而当代杭商的曜然而出,是受改革开放制度影响。杭州城市的优势以及投资环境成为了杭州经济和杭商发展的肥沃土壤。杭州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企业家来杭州发展经济,同时杭州周边县市区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经济规模和企业影响力在全国都走在前列。杭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

2.杭商及杭商文化的文化成因。杭商及杭商文化也有着非正式制度文化伦理的成因。正如催生传统商帮的是明清正式经济制度的变化,而让晋商、徽商等商帮从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的是文化伦理等非正式制度一样。不论是传统的杭商文化还是现在的杭商文化,都是杭商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杭商文化并不能等同于商业文化,它是杭州区域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综合。

从区域文化讲,杭州地属长三角区域,其文化归属于吴越文化,据学者研究,吴越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有:内在自觉的开放心态;超越自我的突破意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简约朴素的平民风度;个体本位的经济理性;顺应环境、随机应变的柔性心理;勤俭刻苦、劳作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谐中庸、隐忍自谦的处世态度;自然无为、绵绵似水、柔弱胜刚的商战伎俩;不尚意气、工于算计、谋定而后动的行为范式。

这种文化富含工商文化的特征,成为滋生杭商和杭商精神的精神土壤。尤其是这种传统文化蕴涵的自主创新精神与现代经济具有内在的兼容性,它对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具有内源性的影响。正是这些潜藏在意识深处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新的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复苏,造就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民间企业家,从而为民营工业的发展做好了人力资本方面的准备。

(三)杭商文化精神的特征分析

1.老杭商文化精神的特征。传统的杭商文化属于商帮文化,正如大多数中国传统商帮文化一样,杭商文化也是以儒家文化为依据,主张用儒意通商,诚信是传统杭商最基本经商原则。这从他们的核心价值经商理念可以看出:传统杭商信守“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以义为利,义中取利,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因而在生意场上处处受益。

正如前文所述,杭州商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仍有很多有着几百年经营历史的老字号,这些老字号便是杭州传统商业的代表。杭州老字号独特的商业文化便是他们经久不衰的立身之本。本课题组对现存的老字号进行走访,发现大多杭州老字号经营内容各不相同,有炒茶叶、龙须糖、定胜糕、弹棉花等等,但他们都秉承“戒欺”的经营理念,并且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因此在业内社会上有着很好的口碑。

最早的杭州老字号人物代表——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杭商的典型代表和杭商精神的最佳诠释。从胡雪岩的成长足迹看,他从一个钱庄跑堂的小伙计到一品红顶商人,从白手起家到富可敌国,与其母亲对他传统的教育息息相关。这从他的办实业以兴国、办药店以济民可见一斑。而胡庆余堂的堂训“戒欺”二字,成为这家老店百年不衰的秘诀,也成了杭商精神的最早诠释。

杭商精神除了体现在老字号的经营理念上外,作为一种观念也应该体现人们对他的认知、认可上,据此,我们特别在市民及老字号商家中作了专项调查。根据调查显示,与史料整理对比可知,两者关于杭商的诠释完全吻合,杭商精神的最本质特征就是戒欺,也就是诚信。老杭商对于杭州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对杭州经济的贡献,更在于其特殊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文化传承。

2.新杭商文化精神特征基本分析。通过走访调查,在人们的观念中对新杭商的特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务实、脚踏实地。而对于杭商精神的分析,企业家们都认为杭商精神的精髓就是诚信、务实。这也是一百三十多年前的杭州商人胡雪岩讲的“戒欺”,是杭商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这种传统在新杭商身上得到了传承。另外,作为“浙商”中的一分子,浙商精神同样也体现在杭商身上,如: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奋发图强的自强精神,不图虚名的务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吐故纳新的包容精神。此外,杭州城市人文精神也体现在杭商身上。“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城市人文精神,“宁静致远、淡泊名利、关注民生、以民为本”的杭州人精神,即“杭铁头精神”,是杭州发展的精神内核,构成了杭州生活品质的个性特征。这也是杭商精神的基本特征。

如今,杭州提出创业在杭州,其中杭州文化人创业的楷模,杭州“和谐创业”的典范,当代杭商的杰出代表新杭商马云,在总结自己成功秘诀时提到“有梦想、有激情、有社会责任感”经营理念。“有梦想、有激情、有责任感”不仅是“马云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杭商精神”的具体体现。从马云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老杭商“诚信和务实”精神的传承,也看到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城市人文精神的体现,更看到了“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杭州特色创业创新文化精神的发展。将这些综合起来,便是杭商精神的最新体现。

转贴于

四、杭商文化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启示

(一)启示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上

从杭商形成和成功看,文化精神的作用不容忽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会有创新创业的实际行动并取得成功。我们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在技能层面,更多的是一种模拟活动,而在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上很少有涉及。

这种创新创业精神也就是前面总结的新老杭商文化精神,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新老杭商创新创业精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老杭商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情感意志、知识能力、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共性:在价值观念上,以人的基本需要为基础,以创造财富、发展事业、实现个人发展和追求成就的社会性需要为主要内容,以创业企业家个人自我实现的动机为主导和灵魂;在思想观念上,以市场观念为基础,以功利效率和优胜劣汰观念为主要内容,以勇于开拓、敢冒风险为主导;情感意志上,以一般人的情感态度为基础,以积极热情、稳定执著为主要内容,以坚韧、敏锐、理智为主导;在知识能力上,以知识面宽广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专、精为特色;在行为方式上,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以创新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竞争为主导,等等。二是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创新创业精神元素:奋发向上、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有所作为的自强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等等。

(二)启示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上应注重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一个人的信仰、习惯、价值观等非知识性的因素,是在特定文化环境和知识传统长期培养和熏陶下形成的。因此,要塑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必定要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同时,校园文化作为开放的文化系统,必然对古往今来的社会价值观念、知识体系、道德标准、行为模式、文化传统进行吸取和继承,从而形成有特色的文化体系。

一是宣传氛围,即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创新创业宣传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融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创业意识。具体可以组织大学生看与创业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到企业实地去看,让他们认识了解创业过程,激发创业热情与冲动。也可以请创业者讲创业历程、组织大学生召开创业座谈会,请创业成功者或者学生中的创业实践者与大学生交流;与创业人士面对面沟通,感受创业者的人格、信念、精神和情怀;组织大学生写创业计划。

二是文化氛围。首先,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2年第78号建议中指出:“文化作为能动的过程,以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精神,通过适当的手段促进广泛的参与和创造性”。其次,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创业活动,如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者学术讲座、创业者培训班,建立创业教育网站等,形成一种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高校团委、学生会可成立创业者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组织,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杂志的创意策划、学术研究的立项申请、法律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相关活动来渲染创业氛围。我们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决不仅仅在于培养一些企业家,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观念和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以创业为荣、主动创业,在创业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4-100.

[3]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4.

[4]舒尔兹.报酬递增的源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李成勋.商帮、商帮文化和培育京商文化特色[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0-13.

[6]杨涌泉.中国十大商帮探秘:第1版[M].北京:管理出版社,2005.

[7]邢伟,俞海山,等.中国传统商帮文化的当代诠释[J].特区经济,2009,(1):277-279.

[8]Johnston,AlastairIain:CultureRealism:StrategicCultureandGrandStrategyinChineseHistory[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5.

[9]杨轶清.从浙商演变看商帮文化[EB/OL].浙江在线新闻网站,zjol.com.cn,2006-11-03.

[10]蒯大申.城市以生活品质论输赢[G]//王国平.生活品质之城——杭州城市品牌诞生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5.

[11]道格拉斯·诺斯.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绿色设计报告范例(3篇)

    - 阅0

    绿色设计报告范文【关键词】绿色会计;绿色成本;环保效果;绿色效益;绿色会计报告鉴于现代工业的大发展,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生态环境恶化,臭氧层破坏,大气.....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例(3篇)

    - 阅0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领导干部普遍认识到思想理论素养的重要性,认可思想理论素养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大家认为,提高理论素养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