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语言的关系范例(3篇)

来源: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范文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文化内容,因其层次不同,会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微妙的影响。语言交际能力,即语用能力,牵涉到语言习得的各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都会因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在文化结构层次上及性质上的不同,而向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一点,仅从外语交际能力所具有的应用语言学特征上就看得出来。从宏观上看,将语言形式所反映的文化内容进行分层处理,对于语用能力即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意义。而要把握文化内容分层与交际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就离不开对语用过程特点的了解和把握。因此,就有必要去弄清楚:介入语言交际过程的,究竟有哪些主要因素?从微观上看,对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内容进行分层,'必然关系到语言功能的发挥,关系到语言学用策略的采纳,关系到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关系到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语言用法的“接收”和“产出”,关系到语言环境(语言的文化氛围)的积极利用和创造,关系到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这些都会与教和学的效果发生必然的联系。

二、“文化内容分层”与语言功能的发挥

对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内容进行分层,首先关系到语言功能的发挥。因此,若想顺利地发挥语言功能,就必须考虑语言交流的双方或各方的因素,考虑语言交流的内容。而语言交流的内容,离不开对不同层次文化内容的辨别和使用。从教学活动和语言训练的角度来看,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作分层分类处理,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清晰,使语言技能的训练变得比较容易操作。当然,对语言信息中的文化内容做分层处理,并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有“分”,就必然有“合”。“分”与“合”,是一个辩证整体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对文化信息的习得而言,不光要有“分而治之”的微观过程,还须有”合而治之”的宏观过程。这两个过程加在一块儿,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对所学外语”内在化”的成效。

三、“文化内容分层”与语言学用策略的采纳

对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内容进行分层,也必然关系到语言学用策略的采纳。遗憾的是,这一方面经常不在教学计划的青睐范畴之内。学生的外语学用策略的优劣,与语用能力和语言功能的掌握紧密相关。好的学用策略,能使学习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差的学用策略,往往会给学习拖后腿,导致少慢差费的学习效果。因此,对教师来说,成功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学用策略,是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教师需要采纳合理、贴切、针对性较强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来适应,才有可能扶持学生逐渐达到自我运转。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贴切而合理的语言学用策略,需要有层次分明的语言文化信息来作为运作平台。

四、“文化内容分层”与外语交际能力基本因素的关联

人们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语言用法的“决定权”,往往掌握在具体的文化结构层次的“手中”。假如不清楚文化内容的结构层次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关联,就会发生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语用规则方面的偏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可以说:分层,有利于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这些基本因素和基本维度,都牵涉到语言所表达的文化表层现象或文化深层内涵。但是,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显性的文化表层现象与隐性的文化深层内涵,对于“学”和“教”,往往有着性质上明显不同的要求。而这种不同,自然会寻致教学内容的选编排序、教学方案的具体设计、教学方法技巧的选择使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法机制的运作调整、教学原理的实际应用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具体地说,这需要在国际汉语教学及外语教学中,对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分门别类地区别对待,使它们在各自的层次上分别与语形、语义、语用达到结合。

五、“文化内容分层”与语义习得、语境创造、语用心理的关联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范文篇2

关键词:语言意义文化意义汉语教学

一、引言

汉语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语言,关于汉语和西方语言的差异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比如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而西语是“形合”的语言。任何语言都是“意象”和“法则”结合的产物,汉语重“意象”,西语重“法则”。汉语的意象充溢,而西语则是语法灵活多变。汉语中虚词和语序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而西语则有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手段。作为文化符号的功能,汉语的实词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实词是中国人从心灵到意象的桥梁,表达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二、汉语词汇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

从语言系统的角度分类,词汇的语言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的词汇意义就是词的语音形式能够表达的全部内容,包括从认知角度分出的词的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都与文化相关,都反映了历史文化的变迁。

(一)词的词汇意义与文化意义的关系。

词的词汇意义包括词的理性义和附属义,词义的动态变化(产生,演变,消失),词的命名都和文化息息相关。在此用以下例子说明:

1.气:组词为生气,气质,气氛,天气,气色。每个气的意思都不同。那是因为在古代,气被看做是世界的本原之一。所以在,人的生命精神活动也与“气”相关,出现了语气,气质,气节,心气,志气,孩子气这样的词语。在文学艺术方面,由于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文道一统”的艺术观,认为文学家的才情得之于天,于是就用“气”指学者的才情和写作风格,如“文气”“气骨”。延伸到日常生活就以气味中心语素用作对人的评价尺度,如:老气,书生气,土气,傻气。在自然方面,气指与岁时相关的阴晴状况,天气,节气。在生理和医疗方面,中医用“气”和“血”相对,俗称气血不畅。由此可以看出,简单一个“气”字组成的词语却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2.从词的色彩义的变化来看,词义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比如“小姐”这个词,是对未出嫁女孩的尊称,流行于20世纪上半叶,与“少爷”相对,指的是城里面有西洋知识背景,有地位女人家女孩的称呼。中国传统氛围浓厚的家庭多用“千金”一词。50年代到70年代,这个词几乎从社会通用语中消失。90年代后期,由于服务行业、娱乐行业色情活动的增多,“小姐”“找小姐”等说法的大量出现。“小姐”一词已经凝固了“从事色情活动的年轻女性”的意义。平时一般人都不用“小姐”这个词作为称谓使用,使得这个词作为社会通用语的使用范围大大缩小了。

(二)词的语法意义和文化意义

如果说词汇意义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知到的,那么语法意义就存在我们日常说得每一句话中,体现了民族的心里和集体无意识。英语中的”marry”为例,在英语中MarymarrytoJohn.汉语中不能直接翻译成玛丽结婚约翰。汉语中与之对应的词语有“嫁”和“娶”两个,如:约翰取了玛丽,或者,玛丽嫁给了约翰。从句式上看,这两个一个是主动句,一个是被动句。从语法关系上来看一个是约翰是施事,玛丽是受事。从句式变化上来看,前句可变为约翰把玛丽娶了。约翰娶走了玛丽。但是不能说玛丽把约翰嫁了。玛丽嫁走了约翰。从“嫁”和“娶”的语法意义来看,这都是一个对立的概念。女人始终处于被动的支配的地位。“把”字句一个最基本的意处置义,男方和女方的父亲对女方是可以当做物来处置。汉语的语言形式并不是那么固定,但是“嫁娶”二字的固定的语言用法反映了汉族自古以来中国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在语言中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三、利用汉语的文化意义进行语言教学

考察汉语词汇语言意义与文化义意对汉语教学有重大的意义,汉语教学的词汇教学原则就渗透了汉语的文化意义,汉民族的思维方式。

首先是在辨析英汉词语的不同,比如上文提到marry翻译成汉语的嫁娶二义反映的是汉族人的婚姻观。另外借在汉语中也对应英语的“借入”“toborrow”“借出”“tolend”,也反映了中国人对钱财的避讳和经济观念西方人的不同。另外,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汉语中庞大的亲属词也反映了中国人得伦理道德观念。

其次可以帮助学生辨析同一语素其他不同语素组合后的不同,即语素释义法,利用汉语构词法的特点,用语素释义,比如前文所提到的“气”字就是很好的例子,从文化的角度向学生解释,更能让学生记住气氛和气质的不同。

再次,汉语是一种联想丰富的语言,汉语中的许多词语都具有丰富的拟人拟物特征,在教授这些词语的时候要充分打开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理解记忆词汇。这种方法包括不同词语的联想,比如:下雨联想到刮风、担心、凉快等词。词语本身的联想,比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等就要学生联想了。

最后,利用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关系去理解记忆词汇。这种辩证思维方式影响着汉民族观察,欣赏,表达,体现等诸多方式。(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2]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范文

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的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有“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等等。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适合初中学生年龄认知的谚语也很多,如:“Outofsight,outofmind”“Leastsaid,soonermended”“Pennywise,poundfoolish”。

常见的典故,在第一套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英语第五册曾有过的故事,简单涉及了所罗门这们智慧之王的故事,但这类的典故并不多见。根据年龄与接受力的因素,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多几个常见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文章作为了解和阅读材料的,如ThegardenofEden,Noah'sark,ThetowerofBabel,Achilles',heel等。另外,在英语中,颜色的运用,特别在语言中作比喻和联想的运用是较为广泛的。我们在教材中见得也不多,如thegreenhouse,theWhiteHouse,inblackandblue……,因而我们在对话中,尤其在情景会话中,可以补充更多这类的内容:如inblackandwhite,givesb.greenlight,inbluemood等等。

受年龄和思维深度、心理因素的制约,委婉语、禁忌语和英语文体等在初中教材中极少出现是较正常的。在跨文化交往中,怎样才是有礼貌、怎样用适应的谦辞和敬辞同样很重要。虽然在教材中有出现,但仍要补充。尤其能结合现实中,中国人汉文化与欧美人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的材料,在教科书中应有充足的安排,这样的例子才有说服力和警示性。

在文化交际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人,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必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必须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和人民有大概的了解,在各种人物传记中,新旧版两套人教版教材所选的内容都非常好。人们都总想从下面的、有积极意义和成功的奋斗经历的人物身上吸取其人生精华,因而在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如: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其名言为“我唯一抱憾的是:我有,且仅仅只有一次生命贡献给我的祖国”),反映普通人一面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动人故事;反映有骨气的歌唱家;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著名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现代护理制度创始人佛洛萨?南丁格尔;在丛林中因飞机失事而幸存,并顽强求生的德国女孩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反映了历史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应适当补充现代著名的体育运动员、艺术家、政治家或社会以至为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轶事。所有这些材料,给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灵教育起着极大的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分析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吸收其精华。另外,体现欧美人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乐观主义和与他人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探索精神的人物传记与体裁,应考虑到教材的更新和补充中去。

语言中,包含着文化领域中的民族性格部分。如欧美人所崇尚的幽默感。这类题材文章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并不多见。作为更深入地了解和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应参照(第二册)等有关教材中的文章选取适当的扩充到初中的教材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员工心理素质培训范例(3篇)

    - 阅0

    员工心理素质培训范文篇1[关键词]卷烟工厂;员工培训;岗位胜任能力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25-03一、员工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A厂始建于1918.....

    班级劳动文化建设范例(3篇)

    - 阅0

    班级劳动文化建设范文1.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煤炭企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无论是应对挑战还是抢抓机遇,都需要工会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凝聚广大煤炭职工力量,调动广大职工的.....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