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精品课程范例(3篇)

来源:

思想道德与法治精品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29-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之一,是高职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要求,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均应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而且均应安排3个学分,本科约54个学时,高职高专约48个学时,高职和本科统一使用统编教材。高职生源为高考录取的最后一批,学生无论是科学文化素质还是思想道德素质都与本科学生差距甚大,而且高职学生录取分数差距很大,高的超过500分,低的只有200分左右,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远远高于本科院校。尽管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理论性、整体性、实效性都很强,但是学生对政治理论类教科书不感兴趣。另外,为实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实施“教学做评”合一的教学模式。因此,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必须以教材体系为蓝本,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教育部指定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1年修订版)为蓝本,以“为社会主义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教学目标。为实现课程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本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以人的本质为逻辑起点,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和思想道德素质由内到外的培养轨迹,实施人的本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律教育的“四层递进”如图1所示。以人为本,主要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和谐德育理念课程教学体系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为出发点,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整体效应,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和谐发展。具体包括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互动的和谐,学生知、情、信、意、行等要素的和谐,德、智、体、美等教学内容的和谐,学校、家庭、社会思想品德教育的和谐。

因地制宜理念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要紧密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孝感。孝感是全国著名的孝子之乡,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后花园。我们充分运用地域优势,将孝文化、感恩教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意识融入课程教学之中,逐步形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独自的课程特色。

知行合一理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必须从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出发,坚持“知行合一”理念,把教、学、做、评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培养现代道德人格;学,培养自主、自为、自控、自新、自强精神;做,通过实践体验知行合一;评,达到心灵有触动、思想有感悟、行动有体现的效果。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认同理论、理解理论、内化理论。

就业导向理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要紧密联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需求与职业道德培养、未来职业发展有机结合,对教师实行“1+X”专业教学定向,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以服务社会、增进就业为导向,将行业法律法规、企业职业规范、人才市场运作程式等纳入教学内容;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不拘一格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这些做法,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体现“立德”和“树人”双重功能,培养德技双馨人才。

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受教育者亲身经历并启动全部心智感受、关注、参与、领悟,通过体验或内省实现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内化过程,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规定性原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遵循、教育部关于“思政课”教学的若干意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依据高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科学健康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针对性原则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贴近高职学生特点,紧密结合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面临的时局、所处的年级、学生的个性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独特性。采取项目化、任务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互动、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网络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改革考核方式,用课业考试替代“一考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建立起新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学生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社会调查、讨论发言、比赛评分、实践体验等方面,通过全程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

完整性原则课程教学体系各内容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逻辑连续性和完整性,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应保持各个教学环节的连贯和完整。课程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而且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渗透于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各个环节之中,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课程教学与学生日常表现结合,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手段,开展教育活动,实现德育功能的系统发挥。通过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实现传统德育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可能与现实、对象与主体的真正有机统一。

有效性原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要抓住课程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情感教育、态度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通过创设情境,应用新颖独到的教学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吸引广大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把记忆与思维凝结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单元安排、教学实施、考核与评价等几个方面。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体现人本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整体性的课程特色,我们根据高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中学生(中职生)―高职生―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转化过程,突破教材学科体系,以项目为载体,强化职业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旨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体系构建时,我们基于高职教育特点,设计了“理论+实践”课程,共设计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律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4大教学项目,下设12个教学子项目,27个教学单元(如表1所示)。同时,根据高职教育规律,设计了15个实践体验项目,其中,课内3个,课外12个(如表2所示),以实现课内知、悟、信,课外播、律、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按照“五环融合、六步递进”的模式予以实施。“五环融合”,即课内与课外融合,课程教学与国际国内时政、社会热点融合,课程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课程教学与高职办学方针融合,课程内容与地方经济文化特色融合。“六步递进”,即每个教学单元按照任务驱动、课堂讲授、案例解析、讨论深化、总结提升、实践体验六步由知到行实施。表3以项目4的子项目1的教学单元4.1.1为例,说明“五环融合、六步递进”教学模式的实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和构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并有效地渗透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感恩、责任、忠诚、奉献”的思政主题,倡导学生“传承美德当孝子,一专多能做义工”。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职业素质普遍提升,涌现出了一位全国道德模范,两位湖北省年度“十佳大学生”,三位孝感市“十大孝子”。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综合素质高。我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全国高职高专文化教育教指委精品课程;教育部的《高职特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研究》课题成功结题,《以中华孝文化为坐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以中华孝文化为坐标开展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获湖北省教育成果二等奖。学校被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获得“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础单位”称号。“在‘思政课’教学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在思想道德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成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刘素平,刘秀娟.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2).

[2]贾少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薇.浅析生活化德育中的体验教育[J].黑河学刊,2011(12).

[4]李军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网络资源应用研究[FB/OL].(2011-11-05).http:///article/browse/210597.jspx.

思想道德与法治精品课程范文篇2

一、德育目标的实效性

大多数西方国家对学生德育目标设置科学合理,在德育目标的设置注重实效性。目标设置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社会认知水平出发,强调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分阶段提出具体的切实的操作性强的目标。因而,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很容易达成德育目标。如日本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内容比较具体细致,包容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学生的穿戴、仪表到学校课堂纪律、活动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德育内容与学生校内外生活直接相关,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细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操作性强,避免了形式主义,中小学校的德育实施效果明显。为了较好地达成德育目标,日本学校的德育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心特点出发,精选了最适合学生需要、喜闻乐见的、熟悉了解的生活资源。德育目标的提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螺旋式上升,如对小学低年级的要求是不说假话、做事诚实、不撒谎、不欺诈他人,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等。对中学生的要求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生活有规律,具有自律精神。同学之间相互信赖、理解和尊重,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同时,与德育课程相吻合,利用各种活动广泛开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教育,保护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并适应新时代的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等。

与之相比,我国的德育目标设置过于粗放,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缺少具体可行的分年级或分阶段目标。在目标设置上过于宽泛,标准模糊,不能够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社会认知水平,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笼统的目标使得在实施德育目标时往往无所寄托,缺乏生活基础的支撑,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道德教育内容的人本化

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现实基础的差异,西方国家中,各国道德教育内容随本国具体情况不尽相同。然而有一点比较相同的是:他们虽然也重视道德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因素,但他们强调更多的是个人品德和公共美德的培养,并把政治性的内容寓于道德教育之中,而不是用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在具体道德教育过程中,尤为注重学生个人优良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如美国“诚信”教育时,要求学生要对他人诚信,不说谎话,重诺言,考试不作弊,不弄虚作假,进而升华到对国家的诚信――忠于国家,以国家利益为重,这样把个人的道德教育(诚信)与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有机地完美地结合起来,效果较为显著。在完整的教育体系中,政治教育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任何社会的教育都根据国家性质来培养合适的社会成员。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年幼的小学生而言,深刻的政治理论和抽象的灌输说教是否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能否理解和接受。中小学阶段是个体从家庭、学校走向社会生活,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形成人格特征的关键时期,应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放在首位,到高年级理解力较高时再进行政治教育。在进行政治教育时,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心理规律,采用“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将政治理论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用浅显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生硬的灌输方法。

另外,我国传统道德中的合理资源被忽视,由于西方文化日益普及,大多数学生对一些经典的道德箴言知之甚少,对做人道理和日常行为习惯以及与尊重生命等基本方面重视不够,但教材却人为地拔高了道德标准,脱离了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接受能力。道德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育方法机械单一,使学生失去了接受道德教育的兴趣。对学生的权利重视不够,而过分强调奉献精神,易引起学生道德成长过程中的挫折感。一言以蔽之,道德教育既要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针对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合理对道德教育内容进行取舍,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三、德育过程的知行统一性

西方各国的德育普遍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基础的思想道德内容、原理仍通过课堂向学生进行传授,但是,空洞的说理教育显然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德国中小学每人发一本记事本,专门记录自己一天的行为,并进行分析:哪些事做得好,合乎社会规范,要继续坚持;哪些事做得不对,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了,提醒自己不可再犯类似的错误。与之相对比,我国思想品德(政治)课程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课程的设置与考核方式注定了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政治)课程的智育化倾向,由于考核方式的单一化,考试主体的一元化,一张思想品德(政治)试卷即可决定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成绩,再加之“高考指挥棒”的负面影响,使得思想品德(政治)课程完全偏离了自身目标,异化为一门文化理论课,完全割裂了知行的联系,将“行”这一环节完全排斥于思想品德(政治)课程之外。在整个中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只局限于课堂的认知、理论的灌输,忽略了实践这一重要环节。

思想道德与法治精品课程范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我们的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为当代中国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公民等三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之中,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初中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准则和价值追求,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而要在初中学生中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载体功能,必须紧紧依赖思想品德教学的切实展开。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掌握课程标准,明确思想品德学科导向

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岁~15岁之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年龄不大,涉世未深,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正确把握课程性质,牢牢把握课程思想性培养的导向,紧紧围绕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这一宗旨,展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要明确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即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少年的头脑,让青少年立志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奋斗,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让他们懂得“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个人才有安全和幸福”的道理;要让他们知晓“社会充满活力,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能幸福,而社会活力离不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道理;要让他们明白“一个国家的气质、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社会的风尚、一个团队的风气,无不与个人的道德境界、道德行为密切相关”的道理。通过学科知识的讲授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明确价值目标,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梦想,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正如所指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人的。实现国家的价值目标,要求每个人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坚持正确的价值目标,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举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三、关注社会生活,注重学生实践环节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努力把其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当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如在讲授“中学生如何合理消费”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不污染环境;进行“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时,帮助学生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同时结合学生身边一些关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诚信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讲授“参与政治生活”时让学生懂得,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一切国家机关和公民个人都要依法办事,让人民群众在法治社会中享受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公平地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由此可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关注社会热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程内容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

四、搞好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探究活动材料较多,教师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思考、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手段进行探究,并要求学生提出可行性方案,发表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在讲授“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时,要求学生调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倡导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构想,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综合创新意识案例范例(3篇)

    - 阅0

    综合创新意识案例范文篇1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可使大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各种经济社会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其.....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范例(3篇)

    - 阅0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范文关键词:体育专业;教育实习;安全管理作者简介:周园(1981-),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辅导员,讲师。(广西?南宁?530006)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