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范例(3篇)

来源:

意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范文

[摘要]马克思的实践观,最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原则和看待一切问题的思维逻辑。同时,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对传统主体概念的否定与解构,超越了传统哲学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实现了主客同一。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以实践这一本体的中介为基础,超越了传统唯物论与唯一心论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

一、实践是一种思维方式

“实践唯物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都是以实践为核心范畴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理论,但在对实践范畴的不同理解中却蕴含着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理上的区别。马克思把人的存在方式理解为实践,并以此为基础来理解以往所有的哲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提出了实践的概念,实践范畴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天才世界观的诞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公开以实践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建构原则和全部哲学变革的出发点。他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纳入到实践的解释框架中去理解,指出过去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而唯心主义的缺点则是:“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_2J这段话充分表明了马克思是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置于实践这一全新的解释原则之下,从实践的观点出发看待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去理解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并且从这一角度阐明了自己的哲学与以往哲学的不同。

马克思不仅从实践观点出发去看待整个哲学史,而且还进一步把所有的理论问题都归结为实践的问题。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J紧接着,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_4J即便是观念的东西,包括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也要从物质实践来予以说明。这样,实践范畴便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不仅社会物质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且社会精神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所以,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样,实践不仅成为马克思理解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且也成为马克思理解所有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相比,实践观点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一切问题的思维逻辑。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去理解人的社会生活,并以人的实践活动的观点去批判“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这是“实践唯物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这三种解释模式的共同之处,但是,“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所理解的实践和所强调的实践,是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就是从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诸如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历史性、能动性、目的性等出发去解释各种哲学问题。这就是说,在“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这里,实践是一个被描述的对象,是一个实体性的哲学范畴,尚未构成一种哲学意义的解释原则或思维方式。因此,“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既试图把实践作为核心范畴而贯穿于各种哲学问题之中,又无法把实践作为解释原则而重新解释全部哲学问题。与“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不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所理解的实践和所强调的实践,是马克思所说的“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也是把实践观点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理解人、理解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理解和看待一切哲学问题。正因为是把实践的哲学意义理解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所以,这里的实践既不是一种“实体”范畴,也不是客体意义上的“关系”范畴,而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解释原则。这种解释原则,就是从“现实的个人”即“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出发,去理解和解释全部哲学问题。因此,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哲学解释原则的创新,这才是实践观点的真实意蕴。

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内涵

“思维方式是人们思维活动中用以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的基本依据和模式”。所以,观点仅仅属于哲学理论的个别表现,思维方式才代表哲学家思想的精神实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实质,关键就在于理解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内涵。任何一种哲学,都主要是因它的思维方式而与其他哲学相区别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是否贯彻实践观点这种思维方式,是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界限的基本依据。就哲学传统而言,马克思继承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传统,但是他的“新唯物主义”与传统的唯物主义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提出的实践观点,而不在于他具有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因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也是以实践观点为理论基础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最根本之处就在于对人的本质进行了重新理解,把实践看作人的存在方式,从而实现了从抽象的、虚幻的人到具体的、现实的人的转换。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就“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6J。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现实的个人”与西方传统哲学的“主体”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哲学的“主体”概念是以主客二分为前提的,而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实践成为人的存在方式,人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主体,而成为“现实的个人”,从而超越了主客二元对立,达到了主客同一。

近代西方哲学自笛卡尔以来,便形成了主体性哲学的传统。康德在批判地总结传统主体概念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把主体概念改造、规定为先验主体或主体性。所以,在康德哲学那里,主体就是逻辑主体,是绝对的、先验的自我或意识,而不是一个实体性的存在者。但是,在康德哲学中,主体概念基本上仅仅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而没有进入存在论的领域。与康德关于主体的概念不同,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明确地提出了“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的思想,并且进一步指出:“活的实体,只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时,或者说,只当它是自身转化与其自己之间的中介时,它才真正是个现实的存在,或换个说法也一样,它这个存在才真正是主体。”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主体已经不再是笛卡尔的“我思”,也不是康德的“先验主体”,而是绝对的,“绝对即主体的概念”。主体已经不仅仅是指认识论意义上的自我或意识,而且也是一种存在样式,即一个在对抗过程中实现统一的自我发展过程,可见,黑格尔的主体概念已经真正地进入了存在论的领域。黑格尔坚决反对康德将现象与本体、主体与客体分裂的二元论,在绝对精神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黑格尔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但是他却将这个历史过程视为精神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黑格尔的主体是一个最终超越历史过程的主体,一个“纯粹的概念神话”,黑格尔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扩张的极致,是一种“理性的放荡”。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也曾多次使用主体概念,但是后来他更多使用的是“现实的个人”或者“劳动者”,尤其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彻底地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这样,马克思就从根本上超越了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革新。这是因为“现实的个人”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所以,马克思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现实的个人”是对传统主体概念的瓦解与颠覆,是主客同一体,这与海德格尔把人称之为“此在”所具有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与传统单纯的、纯粹的主体概念区别开来,无论是“现实的个人”还是“此在”,都超越了主客二元对立,是一种主客同一体,表达了人就在世界之中,人与世界共在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真实内涵就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现实的个人”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就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现实的个人”就是一个主客同一体。虽然黑格尔强烈反对康德现象与物自体、主体与客体分裂的二元对立,也在努力地解决两者的二元分裂,并且在绝对精神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但是主客体的统一也是以主客二元对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主客二元对立,又怎么会有二者的统一?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从“现实的个人”或“实践活动”出发,而“现实的个人”表明了人与世界的不可分,两者是同一的,我们不能把人仅仅当作一个纯粹的主体去看待。可见,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已经超越了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一种主客同一的思维模式。

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

“思维方式的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每一种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出现,都具有某种解放思想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之所以能够引起整个哲学理论观点的革命性变革,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思维方式发生了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的观点去理解一切哲学问题,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待一切问题的逻辑原则。所以,与传统哲学相比,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实质。传统的哲学争论集中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上,这被恩格斯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于传统哲学不了解能够把思维和存在统一起来的现实中介,所以,近代以来唯物论与唯心论在此问题上争论不休,陷入了一种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而马克思提出的实践观点,正好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中介问题,由此也就超越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两极对立,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理论视域,并实现了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提出的实践概念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不仅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统一的中介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哲学看待问题的基本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过去,人们看待哲学问题只是从或者物质或者精神的单一基础出发,实践作为人的目的性活动,它的含义则是双重性的。而从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关系出发,原来哲学中的许多理论观念便都需要改变。所以,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实质就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更确切地说,就是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确立。

由于传统哲学以主客二元对立为前提,所以,传统唯物论和唯心论执着于“本原”问题上的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也就造成了思维方式上的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互不相容。黑格尔认为,消解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克服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互不相容,必须诉诸于把它们统一起来的中介环节——概念的世界。虽然黑格尔所找到的中介只是一个抽象的、逻辑的中介环节,并不是一个现实的基础,但是黑格尔“本体中介化”的道路却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整个西方哲学的革命都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马克思哲学当然也不例外。包括马克思在内的整个西方哲学都试图找到某种扬弃自然与精神、客观与主观抽象对立的中介环节,并以这个中介环节作为统一性原理实现一种哲学范式的转换。现代西方哲学找到的中介是“语言”,马克思找到的是“实践”,马克思不仅以实践范畴去扬弃旧哲学中的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抽象对立,而且也把实践活动本身视为人与世界对立统一的根据,用实践的观点去解决全部哲学问题,这就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从对立的两极出发,并以抽象的两极对立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旧唯物论和唯心论,被“本体中介化”的现代西方哲学所取代。“本体中介化”的现代哲学,站在历史主义的立场,排斥绝对确定性的追求。传统哲学从对立的两极去思考自然界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把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抽象地对立起来,从人的两极存在去寻求人类本质。包括马克思在内的现代西方哲学从中介出发去思考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则是以人的历史活动或生存活动为中介把人的感性存在和精神活动具体地统一起来,从人的社会存在去寻求人类的本质。

意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范文篇2

【考点分析】

考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与世界观

(2)世界观与方法论

例题:(2015・山东)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廉洁,就会无所不贪;一个人如果没有廉耻,就会什么下作的事情都做。这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答案:B

归纳拓展:

①哲学不等于世界观,世界观能否成为哲学,主要看它是否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②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考点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例题:(2012・上海)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D.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解析:A错误,哲学也是一门科学,不能说它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B正确,“科学之科学”是指哲学是对具体科学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C错误,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D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答案:B

归纳拓展: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考点3: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们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的作用

①对人生: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对社会: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C.激励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例题:(2013・福建)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④B.①③

C.②③④D.①④

解析:“会支持你们”“拉着你们向前”说明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符合题意。时代观念有时先于社会存在,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不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②观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③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符合题意。

答案:D

归纳拓展:

①哲学对时代的作用属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而不是决定、支配作用。②要区分哲学、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③准确辨识一些错误说法: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考点4: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①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例题:(2015・江苏)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上的事物转变为现实的事物,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③错误。某实验团队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④正确。

答案:D

归纳拓展: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

考点5: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

例题:(2013・福建)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B.②③④

C.③②④D.②①③

解析: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C顺序正确。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

归纳拓展: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病鬼说: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器官说:心之官则思。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典型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霍布斯:人似钟表,心脏即发条,神经乃游丝,关节似齿轮,生命是肢体各部分的和谐运动。

考点6: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基本形态

例题:(2014・山东)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解析:做好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C。

答案:C

归纳拓展:

(1)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2)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开天辟地、上帝创世记。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观念论。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熹:理在事先。

考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例题:(2012・江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能够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①②符合题意。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因,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④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与题意无关。

答案:A

归纳拓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第一次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样强调是基于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原则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思想智慧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②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④一般的世界观对生活不起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信息时代,人们用“大数据”来描述和定义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理念为我们看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这表明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世界观是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方法论影响世界观④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A.②③B.①④

C.①③D.②④

4.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西方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这告诉我们

①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是科学研究之母②哲学和科学产生于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存在和发展奠定基础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5.在世界现代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方位推进的今天,哲学的引领作用越来越难以显现,哲学与时代的距离正在逐渐拉开。有人提出,哲学的现状不是引领时代,而是必须追赶时代。哲学必须追赶时代,是因为

A.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B.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C.哲学是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

D.哲学总是滞后于自己时代的发展

6.2015年4月4日,精彩的“月全食”天象奇观再度登场。对于这次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7.下列选项不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②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③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④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8.《论语・八佾》中记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日:“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材料中孔子的观点

①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②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④肯定了“鬼”“神”的存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9.漫画中的主人翁犯了

A.形而上学的错误

B.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C.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D.唯意志主义错误

10.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立地”就是要关注社会现实,从抽象的思辨回归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这表明

①哲学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具体办法②只有哲学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引导人们反思具体的社会现实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正确反映

A.②③B.①③

C.①②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保尔・拉法格在谈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给予他的影响时说:“一天晚上,马克思以他特有的那种丰富的旁征博引和见解向我讲述了他那人类社会发展的辉煌理论,就像在我眼前揭开了一道帷幕一样,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历史的逻辑,并且能够找到社会发展和思想发展表面上如此矛盾的共同的物质原因。”

(1)拉法格谈到的马克思“那人类社会发展的辉煌理论”指的是什么?

(2)拉法格“有生以来第一次清楚地把握了世界历史的逻辑”的哲学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③④正确。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作用,而不是强调它所坚持的原则,②与题意不符。

2.A“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说明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并不需要后天的学习、培养,①正确。“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说明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②正确。材料是在强调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而非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③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世界观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④错误。

3.B由材料可知,“大数据”理念是人们对海量数据及相关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定义,是一种世界观,它为我们看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提供了一种方法论,这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①正确。“大数据”理念的出现体现了发展的观点,④正确。②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观对方法论的决定作用,不是方法论对世界观的影响,③与题意不符。

4.C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总和,①错误。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④颠倒了两者的关系。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5.AA正确揭示了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B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C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才是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D错误,哲学或超前、或同步、或滞后于自己时代的发展。

6.D现在人们能够精确预报“月全食”,而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体现了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选D,不选B。题干没有涉及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及方法论的关系,A、C不选。

7.C①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③体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选。②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④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应选。

8.D材料的意思是孔子祭祀祖先时就像祖先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祭祀神时就像神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而让别人,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王孙贾问孔子说:“与其讨好于奥神,宁可讨好于灶神。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孔子回答说:“不是这回事,如果得罪了天神,就没有进行祈祷的处所了。”可见,孔子坚信“鬼”“神”的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④正确,①③与题意不符。

9.C漫画中的主人翁“听天由命”地确定2015年种什么,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10.D哲学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并不是具体的办法,①②错误。③④正确地说明了“顶天立地”的哲学。

意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范文

一、板块:感知哲学的宏观架构

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哲学的基本范畴总是弄不清楚,答题时常常是“张冠李戴”“破绽百出”如:题目明明要求回答辩证唯物论知识,他们却答了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得分之低可想而知,真可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没有一个明晰的宏观把握,对哲学范畴混淆不清。所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非常关键。

从理论体系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而辩证唯物主义又可细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板块,历史唯物主义可细分为唯物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个板块。如果学生将这些哲学板块牢牢地印刻在脑海里,形成一个个“电脑文件夹”,并将相应知识点分门别类地储存在每一个文件夹中,如: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存放在“辩证法”板块这个文件夹中,让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很清晰的归位,答题时就能从中快速而准确地提取出来,从而大大地降低错误率。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板块,我们将哲学理论体系简要概括为“一二三”:“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母亲);“二”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母亲的两个儿子);“三”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两个儿子各有三个儿子)。这不就是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吗?看来,要巧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还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勤总结,方法一定比困难多。

二、对子:清楚哲学的突出特点

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运用了很多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构建起它的理论大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本质性、一般性。而高中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到一定高度,因此对哲学课本里的诸多概念感觉难于理解和记忆,做起题来更是头晕脑胀,如:一元论、一点论、二元论、两点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简直就是云里雾里。所以,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好这些基本的哲学概念或术语,为学生学好哲学这门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万物莫不有对”,对子是哲学的突出特点。分析哲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绝大部分概念或术语都是成对出现的,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一元论与二元论,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理论),真理与谬误,联系与孤立,整体与部分,静止与发展,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内因与外因,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全面与片面,两点论与一点论,重点论与均衡论,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等。发现并运用好哲学的这一特点,通过对比来分析和研究这一个个概念对子,对学好哲学很有帮助。

三、××性:明确哲学的叙述方式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特点和叙述方式,哲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表达某概念或原理时常用“××性”来叙述其属性和特征,以全面阐述相关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世界的物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还具有可知性、永恒性等属性;运动的永恒性、无条件性、绝对性;静止的暂时性、条件性、相对性;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绝对性、相对性;认识活动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具体性、条件性;发展的永恒性、普遍性,发展趋势的前进性,发展道路的曲折性;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性。诸如这样的“××性”表述,在哲学教材里有很多,初学哲学的中学生常常被弄得一头雾水,稀里糊涂,老是混淆不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告知学生哲学的这种叙述方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些“××性”表述做一个专门性归纳,以很好地解决学习难题。学习中,不仅要对各“性”准确理解,还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探讨,甚至还要在比较中去分析各“性”的不同与相通。

下面,就以“辩证唯物论”的“物质”和“意识”两个概念为例,简要介绍“××性”表述归纳的一些基本方法,希望能为破解哲学教与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辩证唯物论“××性”归纳

概念解释“×性”理解高考典型例题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看不见、摸不着,不可创造、不可改变、不可消灭。

(2008年上海政治第14题)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B)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运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可知性物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永恒性物质是永恒不灭的

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人们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2009年江苏政治第28题)“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意识活动的计划性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案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主动反映,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现在,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根据实践的需要来选择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

四、观点:把握哲学的基本内容

哲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很多,原理观点也不少,学生学习常常是顾此失彼,真是“熊瞎子劈包米”。其实,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哲学观点的理解和记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板块化”的基础上,借助哲学基本“概念”,再来将之细化成“十一观”,从而实现知识的由点到面。如: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观和意识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创新观(或辨证否定观),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哲学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就更加清晰明朗了。根据各“观”,我们通过其核心概念进行“观”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形成一个个原理和观点。这样,有了一棵棵葱郁的原理树木,哲学这座森林自然能够茂盛起来。

以“物质观”为例来说明辩证唯物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过程。根据“对子”这一哲学的突出特点,由物质观的核心概念“物质”可引出其对子概念“意识”,进而得出辩证唯物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又由“物质是运动的”引出“运动”概念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由“运动”可引出“静止”概念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再由“运动是有规律的”,引出“规律”概念及“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进而得到辩证唯物论的第二个基本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这样,哲学的知识库就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起来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有意识地重视用这种演绎的过程和方法去引导学生推演出每个板块中的相关哲学原理,不仅对他们全面系统深入地学好哲学这门课程大有裨益,而且对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也很有帮助。

五、图表:学好哲学的重要方法

图表,相对于整段整段冗长的文字表述,具有简洁明了、直观形象的效果,对学生而言,无论是知识的积累、理解和运用,还是思维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甚至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提高,都非常有帮助。

六、反思:体悟哲学的人性养育

学习《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绝不只是通过记住几个基本概念、几条基本原理,来解答几道试题,为高考赚取一点分数。哲学的价值更在于它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它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它对真理的探索使命……正如教材上所说,“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生的根本指南”“学好哲学,终生受益”“让哲学思维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范例(3篇)

    - 阅0

    儿童保健的具体内容范文儿童保健内容包含心理、运动发育规律。儿童心理运动发育,包括语言的发育、粗细动作的发育、感知觉的发育、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想.....

    量子力学基本知识范例(3篇)

    - 阅0

    量子力学基本知识范文篇1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知识结构;素质课程作者简介:苏波(1980-),男,湖北公安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设计系,讲师。(广西?南宁?530003)中图分类号:G712?.....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