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创业方向范例(3篇)

来源:

电气自动化创业方向范文篇1

关键词:电气化;工业领域;应用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029

0引言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工业领域电气化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工业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电气化技术,充分发挥出重要作用,保障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持续性高质量供电,最大程度提升企业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避免机械设备由于电力问题出现运行故障,从而造成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要合理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科学化操作,降低控制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实时监测到企业内部的电力运行情况,保障企业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

1电气化在工业领域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节能问题

工业企业通过在生产活动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稳定性,但是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工业领域和谐持续发展。由于电气化技术的应用要涉及到多想新设备和技术,这样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支出成本,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节能减排问题成为了工业电气化发展的最大阻碍,国家也一直大力提倡工业领域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1]。

1.2管理问题

工业领域电气化发展要想获得更好的成果,就必须在注重电气化技术应用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到技术应用的日常管理工作。工业企业不能一味只重视到最终的管理结果,而严重忽视了电气化技术应用过程的管理内容,企业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环节的质量管理检查工作,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严格督促技术人员的规范操作,避免因为个人操作失误导致工作质量的降低。

2电气化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实践应用

2.1微机实时保护系统的创新应用

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工业企业电力系统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能够实现其微机工作方式的使用。企业技术人员通过对微机实时保护系统进行科学编程设计工作,能够促使系统操控人员实时掌握了解到所有电力设备运行状况,一旦某个设备发生电力故障,就可以及时安排检修维护人员去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电力系统运行的高效安全性。相关技术人员只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设计,将设备日常这工作任务量准确输入到各个程序中,操控人员通过微机就能实现实时监控工作。在以往工作中,工业企业往往都是要安排一个人负责多个设备,但通过在电气化中采用微机技术,一个人完全可以监控多想设备,企业可以采用更换模块化的方式为广大社会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大化满足现代用户的不同需求[2]。

2.2智能技术在工业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传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工业电力系统中融入智能技术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其能够降低工业企业的人工成本,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化操作,大大提高工业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工业企业在电气化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引入PLC、电子电力器件等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推动企业内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此外,工业企业要加强内部电气化技术人才的培养,有效组建起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为工业领域的电气化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3电气化在工业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工业电气化朝远程化的方向发展

工业企业电气化的发展与计算机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始终都是以硬件平台的形式存在着,通过使用拓展测试方式完成接口电路工作。该设计方法具备了良好的性能,降低了技术人员的任务量,缺点在于工业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设备使用空间大、灵活性低。因此,未来工业领域电气化发展会朝着远程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发展,由于远程终端设备在科学技术的创新完善下,是顺着社会发展需求变化而变化的,该设备具有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体型小等特点,能够进一步完善当前电气化技术的功能,打破传统电气化技术的弊端。

3.2工业电气化朝图形化的方向发展

伴随着社会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系统的创新设计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代电气系统无论是在调度管理,还是数据分析工作上都呈现出了传输路径为交叉性和高速性分布原因所在。此种变化无疑为工业领域电气系统有关技术创造出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并且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机遇[3]。工I企业在电气化发展的数据整理工作内容上,已经从以往处理方式成功转化为图像化、图形化,这种转化过程所能够带来的效用是不可估量的。工业企业根据所获取的图形化信息,能够全面了解掌握到内部电气系统的发展趋势,从而有针对性的科学制定出发展计划,为未来电气系统软件开发设计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发展机会。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工业领域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工业企业要高度重视电气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应用,不断朝着智能化、远程化以及创新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完善企业内部电力系统的各项功能,方便控制人员的日常操作,实现各项设备的实时监测,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整个行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春艳.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309-310.

电气自动化创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现状;前景;创造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174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简称电气自动化,属于电气信息领域,是国家极其关注的一项学科。电气自动化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本文针对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发展及前景作详细论述。

1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和现状

1.1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硬件、强弱电等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电气工程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电气自动化是电气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电气企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电气自动化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对工业有重要帮助,农业、开采业等也离不开电气自动化。

计算机与电气自动化紧密相连,OPC(OLEforProcessControl)技术和Microsoft平台与电气自动化相结合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与计算机的结合,电气自动化变得更加简单灵活,人们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设备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既提高了工作量又降低了成本。

1.2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水平良好。应用情况可以分为三种:

(1)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信息化:电气自动化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向两个方向渗透。分别是企业管理层的纵向渗透和电气操作系统的横向渗透。电气自动化向企业管理层的渗透是指管理层通过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生产数据、人事数据等进行存取;电气化操作系统的渗透是指对电力设备、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通过信息技术获得这些设备的运行参数。通过电气自动系统的集成化,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电气自动化的维护变得更加简便:当前大部分电气自动化企业采用PC人机界面控制系统来控制电力的运行,以此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使得操作变得安全、方便和灵活,在系统维护上更加简单容易。

(3)电气自动化系统分级控制的运用:电气自动化系统是通过一根串行电缆控制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监视软件和CPU,将变频器、智能仪表、马达启动器、低压断路器等设备连接在一起,然后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双向传输。

2电气自动化的高速发展

2.1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分布式:分布式是指确保在控制网络中每个模块能够独立工作,以分散危险成分,降低危险系数。

(2)信息化:信息化能够使工作中的每个模块结合起来,使系统具备综合处理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达到自动化和控制能力的统一。

(3)开放化:开放化就是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与外界网络的联系,实现系统内外的连接。

(4)统一化:电气自动化系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系统基于WindowXP的控制系统,用户在使用时需要运行一个统一的平台。

2.2电气自动化的标准化与市场化

(1)自动化系统程序的接口标准化:在企业运行ERP与MES时,以微软公司的技术作为载体,通过PC平台自动化操作可大幅度降低工程使用的费用和时间。同时,自动化系统程序的标准化也为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供了便利。最重要的是电气自动化、标准化对方案解决过程起到关键作用,而且标准化的接口对不同的软件和硬件的交换排除了通讯障碍。

(2)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市场化:电气自动化在社会和生产的影响下,不断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不断对自身进行优化升级。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深入开发与改进,也逐渐加深了电气自动化在产业中的重要性,并且在提升产品的自制比率和有效配置所有资源有非常大的作用。

3电气自动化的广阔前景

3.1电气自动化的创新

电气自动化不仅需要把握制造的方式,还需要创新,即制造到创造过程的转变。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不仅要有产品价格的竞争力,还需要有自己的技术,这样才能在长期的发展道路中能够健康成长。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调整生产观念,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方法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培养一批有能力有创造力的新鲜血液,为持续发展的道路补充源源不断的动力。

3.2电气工程的监管力度

有了一个完善的监管系统,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前景才能更加光明。对于电气工程的质量问题、电气工程的监管力度、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机构。同时对电气产业企业的一些错误行为需要监管单位进行斧正,对那些只懂皮毛滥竽充数的非专业人士及时清除。如此一来,电气自动化产品的质量和从业人员都得到保障,电气自动化这个产业必然也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4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顺利。我们应该加快前进的脚步,发展属于我国自主研发的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提高我们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电气自动化在各个领域之中的应用程度,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使社会取得持续不断的进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自动化产业会到达世界前列,我国的综合实力也会处于世界领先。

参考文献:

[1]张殿科.电气自动化及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科学中国人,2015(09):169-169.

[2]郭红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2):115-117.

电气自动化创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类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JNO-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53-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前身是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气象学院,以大气科学为核心,以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为重点,以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学科体系。我校电子信息类本科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四个专业,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的学科、行业和区域优势,毕业生已成为区域经济和气象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和气象行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分配相互独立,难以避免重复建设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校所培养的人才不具有集成优势和个性特质,难以更好地适应气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充分发挥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所积累的经验和成效,借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类为江苏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的契机,在建设过程中,以高素养、高技能和复合型电子信息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与共享,以学生为本,按工程型、创新型、创业型进行分类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质;按气象特色发展,培养具有气象特色的电子信息专业类人才,以满足气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具有集成优势、个性特质人才的需求。

一、电子信息专业类协同建设构想

(一)确定核心专业,以核心专业建设为龙头,实现专业间融合互补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四个专业,按原专业目录同属电气信息类,按现行修订稿(201205)同属电子信息类。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类中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中国气象局与我校共建品牌专业、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改革专业及我校国际化办学专业,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行业特色和区域特色,已具备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因此,将其确定为核心专业,通过重点建设核心专业,带动其他三个专业的协同发展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从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类现有各专业方向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侧重培养电子工程与信息处理方面的人才,通信工程专业侧重培养无线通信与网络通信方面的人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侧重培养光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信息工程专业侧重培养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方面的人才。这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虽然宏观上满足了从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到应用各阶段的人才需求,但不同专业的人才知识结构融合性较差,培养的人才集成优势较弱,人才的个性特质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在今后的建设中,我校需调整专业方向,实现专业方向间的融合与互补,通过重点建设核心专业,带动其他三个专业的协同发展。这一构想,如图1所示:

图1核心专业与其他专业间的关系

图1表明,核心专业设置智能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信息传输与处理三个专业方向,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与核心专业在电路与系统方向上融合,信息工程专业与核心专业在智能信息系统方向上融合,通信工程专业与核心专业在信息传输与处理方向上融合。这样,可通过核心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带动其他三个专业协同建设。

(二)电子信息专业类建设模式

根据气象行业和地方对电子信息专业类人才的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我校以电子信息工程核心专业为龙头,通过四个专业协同建设,培养集成优势强、个性特质明显的人才。拟围绕核心专业,优化与其他三个专业的协同关系,构建两大体系(知识体系、实践体系)、三大实验平台(公共实验平台、专业实验与开放创新实践平台、气象特色实践平台)、四个教学团队(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电路与系统教学团队、信息传输与处理教学团队、气象特色课程教学团队),形成“工程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分类培养模式。

二、电子信息专业类协同建设措施

(一)优化核心专业与其他三个专业的协同关系,构建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

我校根据气象事业和电子信息行业对电子信息专业类人才的需求,结合图1所示的核心专业与其他三个专业间的关系,构建“宽口径、厚基层、重能力、强创新、显特色”,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提高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集成优势、个性特质为发展主线,构建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

在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教育部编)中的规定,设置公共基础课程群、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主干课程群、专业方向课程群、专业选修课程群、气象特色课程群。其中,四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群、学科基础课程群中的课程完全相同;专业方向课程群中有部分课程相同,其余的不同课程均为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不同专业相融合的专业方向课程完全相同;在气象特色课程群中,列入与气象信息相关的气象课程,通过气象特色课程,实现专业类主线延伸;根据专业融合与互补,专业类在对应系统知识层面和与气象信息系统知识要求的对应关系确定专业类气象特色内容。这样既能合理地融入气象业务对电子信息专业类所期望的气象特色内容,又能与本专业类的知识体系有机融合,有利实现电子信息专业类气象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上,相同课程名称相同、学分相同、教学大纲相同、开设学期相同、教学进度相同。

在培养方案中,以课程实验、独立实验、集中性实践环节构成实践体系。实践环节教学的教学形式多层次、教学方式个性化、实践时间全程化、实践内容综合化,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自主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对不同实践类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考核办法灵活多样。

(二)整合与共享优势资源,构建三大实验平台体系

建立统一的专业类教学资源平台,根据专业类中核心专业与其他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现有电工电子、通信与信息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中央与地方共建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高校“传感网与现代气象装备”优势学科、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传感网技术工程中心“三位一体”建设,构建公共实验平台、专业实验与开放创新实践平台、气象特色实践平台。经重组的三大实验平台,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应用等多重实验功能,能有效实现基础实验与应用实验相结合、指导性实验与自主实验相结合、实验与科研相结合,实行全天候开放。其中,公共实验平台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和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与开放创新实践平台能满足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等的教学需要;气象特色实践平台主要是为简易气象电子仪器的设计与制作、常用气象电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提供平台。利用这些平台,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活动和自主设计性实验竞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独立开展创新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电子信息专业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三)加强师资建设,组建四个教学团队

坚持围绕“建重点学科、创品牌专业、升科研层次、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以师资队伍国际化为导向,以“引进、培养、使用、转岗”为抓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留学回国博士和博士后等高端人才,引进在国外极具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大师;加强师资队伍的工程化水平,引进生产、研究和开发第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专门人才;加强专业类师资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形成以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为主导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电路与系统教学团队、信息传输与处理教学团队、气象特色课程教学团队,每支教学团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缘结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团队负责人的教学科研和协调能力强,能充分利用教学共享资源,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带动,能形成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四)实行人才分类培养

在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资源融合与共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深化基础、重视实践、强化工程创新的理念,引导学生向“工程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分流,实行人才分类培养。工程型人才应具有工程研究、设计、实施、管理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可以根据需要和个人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在不同方面有所侧重;创新型人才除了要具有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广博而扎实的知识、较高的专业水平、良好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之外,还要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身体素质、勇于攻坚克难的吃苦精神;创业型人才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创业态度、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及市场管理能力。对这三类人才的分类培养,能更好地满足气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工程型人才培养:按照“通识为基,工程为本”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以工程实践技能提高为重点,通过在课程群中增强工程技能型课程模块,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落实本科生参与工程实践活动,进项目、进开放工程实践实验室、进电子信息企业和气象业务单位锻炼,在气象电子信息仪器与设备的使用、维护等方向对学生进行培训,培养出“踏实、肯干、会干”的工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按照“通识为基,创新为本”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在课程群中增强工程创新能力课程模块,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紧跟电子信息学科发展前沿,落实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为学生配备专业教授担任指导教师,让学生融入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导师全程指导,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业型人才培养:按照“通识为基,创业为本”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创业拓展课程,通过创业课程,提升学生自主创业素养、自主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落实本科生参与自主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业实践平台,聘请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策划、自主创业尝试、自主创业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五)完善保障机制,确保人才分类培养目标的实现

除了有学校政策、制度、队伍、条件等方面的支持,还需加强人才分类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体制、学生管理与考核、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评价等研究与建设,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培养条件保障和质量监控机制,保证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为此,我校通过建立以电子信息专业类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核心的多专业协同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相适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海内外招聘和内部强化培养(教师博士化、教师双师化、教师国际化)等举措,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优化与共享,为人才分类培养提供实践创新平台。这些配套保障措施的建立,必将有利于人才分类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它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在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背景下,从气象行业与电子信息行业对电子信息专业类人才的需要出发,我校提出以核心专业建设为龙头,实现专业间融合互补,带动电子信息专业类其他专业协同发展,实现人才分类培养,培养集成优势强、个性特质明显的气象特色电子信息专业类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并采取优化专业融合、建立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等措施,保证人才分类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一方案的实施必将对我校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气象特色多层次分类人才产生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张洪田,孟上九,秦进平,郭秀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2):86-88.

[3]曾尔雷.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1(6):26-29.

[4]周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41-14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内部考核方案范例(3篇)

    - 阅0

    内部考核方案范文1.大连分公司简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最大的控股子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炼制、储运、销售等主营.....

    工艺美术运动的优缺点范例(3篇)

    - 阅0

    工艺美术运动的优缺点范文“小少弱散、产业链断节等依然是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软肋。”一位国内知名工艺美术大师对《经济》记者说,“产业化之路,绕不开规模化经营。家庭作坊.....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