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的功能范例(3篇)
来源:
体育课程的功能范文篇1
关键词: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072-06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挖掘整理基础上,组织创编了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2009年又发掘推出了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十二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大舞5套新创功法。健身气功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发人体潜能,使心身臻于高度和谐。由于健身气功健身效果显著,易学易练,能够调节身心健康,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省高等院校气功课程开展历史悠久,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受到“”和有害气功组织的严重破坏,使高校的气功课程开展和研究处于停滞状态[1]。2003年以来,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发掘推出的四套健身气功功法,在高等院校中健身气功才开始恢复性地开展。但是,目前针对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策略研究的较少,为使健身气功能在高等院校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开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黑龙江省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的因素,提出适合高等院校推广发展的对策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和对策为研究对象,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牡丹江医学院等20所高等本科院校主主管体育的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等途径,查阅关于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推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1.2.2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信函、面谈等方式访问、调查长期从事健身气功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了解他们对普通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普及的看法和建议。1.2.3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省37所本科高等院校按不同地市区选择了哈尔滨市12所、齐齐哈尔市2所、牡丹江市2所、佳木斯市1所、大庆市1所、绥化市1所、黑河市1所共计20所本科高校进行调查,其中有体育专业院校8所、医学院校4所、普通院校8所。向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96.9%;向学生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830份,回收率为97.6%,有效问卷810份,有效率97.6%;向高校主管体育的领导、专家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49份,有效率98%,对健身气功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推广提供可靠数据。
1.2.4数据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平均数、百分比等计算,所有统计计算均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课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有37所高等本科院校,其中有24所普通类院校,有8所普通类院校中设有体育院系,有1所专业体育院校,有4所医学类院校。从调查的结果可知(见表1),黑龙江省高等本科院校已有5所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其中有4所是在体育院系开设,1所在中医药大学开设。哈尔滨体育学院和其它3所体育院系是以选修课类型开设,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必修课形式开设,其它高校还没有开设。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仅有专业体育院校、有体育专业的院校和中医药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普通院校还没有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说明健身气功还没有完全进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堂[2]。
2.2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师资状况
在调查的2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有13所院校有能教授健身气功的教师共52人。其中在调查的8所体育院系中,7所院校有健身气功师资24人(其中哈尔滨体育学院就占有健身气功教师10人),1所院校没有师资;在调查的12所普通类院校中,6所院校有健身气功师资28人,6所院校没有师资。结果说明,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中健身气功师资不足,分布也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少数体育院校中,非体育院校健身气功师资严重不足。
对调查的20所院校中现有的52名健身气功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情况进行分析(见表2),其中30岁以下教师占13.5%,31~40岁教师占34.6%,41~50岁教师占38.5%,51岁以上教师占13.4%;博士学位教师占1.9%,硕士学位占40.4%,本科学位占57.7%;教授职称教师占15.4%,副教授职称教师占38.5%,讲师职称教师占44.2%,助教职称教师占1.9%。结果说明现有健身气功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过少,主要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中;教师的学历情况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教师比例不过半,以本科学历为主;教师职称情况是多数集中在副教授和讲师中。
对52名能教授健身气功教师掌握功法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教师了解掌握情况最好的功法是五禽戏,占67.3%,其次是八段锦占57.7%,易筋经占48.1%,六字诀占30.1%,对于新推广的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等五套健身气功的掌握率平均低于10%。结果说明教师对健身气功功法掌握的情况并不好,特别是新创编的五套新功法了解掌握的较差,这严重地影响了健身气功在高等院校的推广。
2.3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具备的条件因素
2.3.1领导、专家和师生对健身气功课程开设认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领导、专家认为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可以开设的占85.7%,不认可开设占14.3%;教师认为可以开设的占88.3%,不认可开设的占11.7%。这说明在普通高校中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已经得到了领导、专家和教师的认可。
学生认可开设的占70%,不认可开设的占11.1%,不知道如何选择的占18.9%。可见,有70%以上的学生持喜欢开设健身气功课。对不知如何选择的学生,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和了解不够等造成的,可通过对健身气功的宣传、培训指导,使学生对健身气功的认识不断加深,这部分学生会加入到学习健身气功行列的。结果说明,健身气功课程在高校的开设还是受到多数学生们的认可,前景可观。
2.3.2师生对健身气功课程感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有32.9%的教师非常感兴趣,34.1%的教师比较感兴趣,只有3.2%的教师不感兴趣;有20.6%学生非常感兴趣,32.7%的学生比较感兴趣,33.8%学生一般感兴趣,12.9%的学生不感兴趣。结果说明多数教师、学生对健身气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占10%。在院校的电化教学设备的调查中,90%的院校有音响、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仅有10%的院校没有电教设备。结果说明,黑龙江普通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较好,大都建有体育场和体育馆,无论是教学训练场地,还是教学电教设备都可以得到保障。而健身气功对训练场地和教学设备的要求不高,场地可大可小,教学训练设备简单,资金上也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投入,因此,高等院校现有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完全具备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条件[3]。
2.3.3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表7),在调查的20所院校中,有18所院校有室内、室外练习场地,占90%;仅有2所院校只有室外场地,
2.3.4师生对健身气功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8),有31.2%的师生认为健身气功可祛病强身,33.3%认为可调节生理,41%认为可调节心理,48.9%认为可健身养生,33.9%认为可传承传统文化,4.1%认为没有好处。结果说明,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普遍得到师生的认知,特别是健身养生价值和调节心理价值等基本到了师生的认知。
2.4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健身气功进入高校已有几年的时间,各院校开展的情况有所不同,尽管在全国体育院校和各别省的高等院校开展较好,但通过黑龙江省高等院校的调查发现,健身气功课程的开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健身气功没有被纳入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开课率不高,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开展健身气功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迟迟没有开课。第二,健身气功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的功法掌握不全面,理论知识水平不高,科研能力滞后。第三,健身气功在高校中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尽管学生对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比较认同,但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还是不够,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开这门课的目的意义不清楚,目标还不够明确。第四,健身气功课程仅在部分体育院系和个别中医院校开设,多数是以选修课形式开设,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时少,不能满足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深入了解健身气功功法的需求。第五,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师资的培训学习投入,缺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没有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大学生用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科学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健身气功的学习和练习中。第六,健身气功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没有区别对待。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课程目标定位达不到培养健身气功教师的要求,对中医院校的学生课程目标定位达不到掌握技能的要求[4]。
2.5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推广对策
2.5.1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加强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建设为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可通过政策法规、讲座、培训和大型表演活动等让学校领导了解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特别是让学校领导能了解健身气功“调身、调心、调息”三调功能,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形势下,对缓解大学生因紧张学习造成的大脑的疲劳,调整情绪、调理身体、调整大学生身心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大学生是一项很好的终身体育健身项目[5]。并使学校领导能真正重视加大对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投资力度,支持健身气功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对健身气功运动在高校的推广发展有正确认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构建科学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首先,将健身气功课程纳入到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体系。高校只有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才能使更多领导、教师、学生来了解和练习健身气功,进而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第二,加强健身气功教材建设,完善课程理论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第三,要根据不同类院校和学生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健身气功课程方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体育专业的学生是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非体育专业学生以培养终身体育健身为主,中医类专业学生以培养康复体疗技能为主;依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类型,主要从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修课型中选择,体育专业院校多以选修、必修和专修3种课型选择开课[5],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多以选修课型开课,中医院校以选修或必修课型开课;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体育专业院校和中医院校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结合课类型,在“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四套功法和新创编“马王堆导引术”、“十二段锦”、“大舞”、“太极养生杖”、“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五套功法中选择,要较为详尽的了解健身气功功法渊源、传统文化、功法原理和掌握扎实的功法技术,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可以选择“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和新创编五套功法中的1~2套功法,并了解健身气功功法渊源、健身常识等。
2.5.2加强健身气功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健身气功专业教师是教学推广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对教师进行健身气功的培训,是健身气功学校推广的基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举办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班和讲座班对教师进行培训,可选派教师走出去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级健身气功培训,也可邀请国内外健身气功专家、教授或中医理论专家来对我省高校健身气功教师能力进行培训提高等,要注重培养健身气功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鼓励和支持健身气功教师的职后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素质。
建立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可利用哈尔滨体育学院健身气功专家、师资人才优势,将其设立为健身气功师资培训基地,利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优势,将其设立为健身气功科研基地,这两个基地的建立也可有效地解决师资培养和科学研究问题,推进高校健身气功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
2.5.3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和练习站点建立以第二课堂为延伸的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和练习站点组织机构。发挥协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功能,发挥俱乐部的组织和联络功能,发挥练习站点的培训、指导和习练功能。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加大了校园内外的培训、宣传推广力度,定期聘请专业人士对会员进行教学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第二课堂的健身气功活动,并通过练习站点形成以学生为骨干、以教师为指导的培训和习练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健身气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通过各高校协会、俱乐部和站点之间多进行的交流展示和交流比赛活动,提高整个高校的健身气功水平,同时能够宣传、推广普及健身气功运动[7]。
2.5.4加大宣传推广传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推广活动加强推广传播的组织管理,加大对黑龙江省高校健身气功宣传推广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传播方式。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组织传播方式,文字、音像类媒介和网络类媒介大众传播方式等,加大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宣传推广力度[8];通过组织开展高校之间健身气功的交流汇演、展示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推广活动,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增进交流;通过组织举办高校健身气功交流比赛,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提升竞技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积极性,扩大健身气功的影响力,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情况并不理想,高校体育院系有4所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医学类院校只有1所开设,其他普通高校均未开设健身气功课程。但是黑龙江省各高校领导、专家、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对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还是比较认同,各高校也具备了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目前,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纳入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同时,师资力量的不足和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也影响着健身气功课程的开设。
3.2建议
(1)将健身气功课程纳入到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健身气功课程建设,依据不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体育健身需要设置课程方案。
(2)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加强健身气功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
(3)建立健全健身气功组织机构,组建高校健身气功协会,成立俱乐部,设立健身气功习练站点,加强对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管理、培训和指导。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举办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班、讲座班。
(5)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组织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加大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展高校之间健身气功的交流汇演、展示和比赛活动,推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4-17.
[2]吕吉勇,富弛宇,等.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86-89.
[3]毛瑞秋.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开展健身气功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6):57-58.
[4]李炳红.浅谈健身气功在高校中开展的作用及发展策略[J].内江科技,2010(12):90.
[5]杨麟,卞伯高.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0,29(4):42-43.
[6]姚琼,左家伟,牛爱军.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123-124.
体育课程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功利性课程;非功利性课程
在任何教育领域,课程都处于一个核心位置上,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在成人教育领域,由于教育目的、教育需求的多元性以及学员的多样性,使得成人教育课程的类型和层次十分复杂。这里所说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是面向社区内所有成年人开设的,以提高其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提出,社区教育不应以功利为目的,但同时又认为,处在一个变革的、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社区教育应为地区居民提供一些职业性的指导及与此相关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课程应以非功利性课程为主导,同时兼顾一些功利性课程。另一方面,成人教育功利性比较强,而成人又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因而,作为社区教育重点的社区成人教育更应兼顾非功利性课程和功利性课程,做到社区成人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功利价值的统一。
一、我国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具有现代意义的社区成人教育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作为社区成人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从本质上说,它在实现社区成人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从我国现行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性质来看,我国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一)非功利性课程占绝对地位
所谓社区成人教育非功利性课程,则是指与提高成人的精神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这类课程远离职业生活,并且不以谋取经济性的利益为目的,主要包括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和家庭教育课程。
由于我国社区教育起步比较晚,在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内容大都仍侧重于以休闲娱乐为主的非功利性课程。
1.适合老年群体的课程较多
生活在社区里的老年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离退休老人,另一类是跟随儿女居住在一起的无业老人。这些老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工作的压力,时间相对比较宽余,可以依托社区教育来满足他们娱乐休闲和继续学习的需要,他们是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主体学习人员。目前,在我国现行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中,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老年人开设的,比如以书法、绘画、健康保健、戏曲演唱、花鸟饲养、体育健身等内容为主的休闲生活教育的课程。
2.适合中青年群体的课程偏少
家庭休闲生活教育的课程只是家政教育课程的一小部分,目前我国社区开设的成人教育课程大部分都偏重于家庭休闲生活教育课程,而忽视了家政教育课程的其他部分,如有关家庭教育的课程、优生优育的课程、家庭营养与健康课程以及家庭生活技术课程等,而这些课程恰恰是社区内中青年人群在工作之余感兴趣的。由于这方面课程开设的比较少,中青年群体参加社区成人教育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了。
(二)功利性课程相对偏少
所谓社区成人教育功利性课程,是指社区教育活动与成人学习者自身现在的或将来的职业生活及经济利益有关的教育内容。这类课程具有经济性的特质,它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课程。
社区中青年群体对教育课程的需求具有极强的现实功利性。对社区中流动人口和下岗失业的群体而言,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实现上升流动,步入较高的职业级层是他们最大的需求,故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是这个层次群体最为关注的。然而,现实开设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中,针对中青年群体现实功利性需求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并不多见,有的甚至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即便在个别社区已开设的少量职业技术教育中,由于课程开发等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如课程传授方法、教学时间的安排等,也很难引起这些群体的兴趣。
二、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议
(一)进一步巩固非功利性课程的主导地位
1.进一步丰富针对老年群体的课程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区内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作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人教育必须进一步发展。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进行学习,不仅获得知识,求得乐趣,同时也是促进老年人自身的进取有为,为社会再做贡献。然而,老年人群是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群体,老年学员经历、职业、文化和个人需求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参与社区成人教育活动的动机和学习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考虑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在坚持康乐教育和进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的基础上,既满足一部分老年人学有所成,老有所为的愿望,也满足一部分老年人怡情养性、安度晚年的需要。
(1)康乐教育内容:①帮助老年学员体育健身,开设如打拳、做气功、健身体操、保健按摩等课程;②开设如绘画、书法、音乐、诗词以及适当的娱乐活动,激发老年学员的艺术爱好,以消除孤单与寂寞,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精神生活;③设计老年心理修养课程,帮助老年学员高度注重心理卫生,增强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稳定、饱满、温和、乐观的情绪,克服喜怒无常,心情忧郁,感情脆弱等不良情绪;④组织老年学员参加医疗卫生保健等课程,帮助他们了解最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并注意合理使用营养保健品等。
(2)进取教育内容:开设基础文化教育知识等课程,提高文字表达和总结能力,帮助老年学员著书或写回忆录,总结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一些市场经济的知识,如股票、期货、投资、金融以及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满足部分老年人群的求知欲望,了解在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异彩纷呈的新事物。
2.进一步加强针对中青年的课程设置
社区内的中青年群体绝大部分是在职工作者,对于他们来说,怎样充实地度过上班之余的时间很重要。然而社区居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人员成分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生活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层次的中青年群体的实际,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家庭教育以及人文修养教育内容,更新和完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内容。
(1)家庭教育内容:主要开设伦理道德、家庭管理、教养子女、卫生保健、食品营养、烹饪与裁缝、编织与装饰、家用电器维护等课程,以使社区内的中青年适应改进家庭教育,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建设文明家庭的需要,也是他们承担好家庭角色的必需。
(2)人文修养教育内容:开设时事分析、社区发展、旅游文化、园林花卉、摄影美术、造型艺术、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文学欣赏等方面的课程,以使社区中青年群体陶冶心灵,提高文化艺术素养,自我完善人格。
(二)重视功利性课程开发
1.针对流动人口自身特点开设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课程
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数以万计的流动人跃于不同的职业岗位上,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流动人口的高流动性的特点,一直以来他们在传统正规教育框架内难以接受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社区是流动人口居住生活和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实体,以社区为载体开展对流动人口的教育能够打破因流动性而不能接受正式教育的难点。我国目前的流动人口,中青年占大多数,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工作竞争等压力,他们有强烈的培训意愿,希望能够通过培训增加自己的社会收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就需要社区为他们提供能够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功利性课程,如文化基础知识的补偿教育、现代科学知识的补偿教育、现代科学知识更新的继续教育等课程。
2.为社区内在职人员提供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课程
当代社区成人教育是对社区内所有成人学员进行的一种为满足成人学员知识更新、学历提高和转岗上岗需求的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应该根据不同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结合当前社会变革的背景,开设有关转岗流动人员求职岗位的职业培训课程,有关新上岗人员职业劳动专门技术培训课程,有关在岗人员职业技术更新课程,有关各类人员新技术进修需要的课程等。
参考文献:
[1]小林文人,末本诚,吴遵民.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8-22.
体育课程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f2007)02-0072-03
学校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从1983年至今,走过了24个春秋。在此期间,学校体育学经历了学科的初创、发展和成熟过程,一直到今天被弱化。说它被弱化,原因是在2003年6月19日之前,学校体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或主干课,但在2003年6月19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中,体育人文社会类课程列出了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等课程,学校体育学这门课程虽被列为必修课中的主干课程之一,但“通知”也允许各校可自主开设各课程,这说明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课程.而并不一定要开设学校体育学。另外,据调查,我国有一部分体育院系中现开设体育课程论或体育教学论来代替学校体育学。从全国范围来看,学校体育学被弱化的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不引起关注。
1历史回顾
我国学校体育学的前身是体育理论,其主要内容来源于体育理论的有关章节。20世纪50年代初期,前苏联专家凯里舍夫将《苏联体育教育理论》传入我国,内容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主。从此之后,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和我国体育理论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编写了体育理论讲义,作为各体育院系的教材,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理论讲义的一部分。1983年10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本《学校体育学》问世,在全国体育院系试用,被作为规定或选用教材,填补了我国体育理论学科的一项空白。从此以后,关于学校体育学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极大地促进了体育理论学科的发展。1986年来自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24个单位,在杭州大学举行的高师体育专业《体育理论》研讨会上,与会的大部分专家提出了将体育理论课程改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议,会后,以纪要的形式报送国家教委并由国家教委通报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日录》中,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教育类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1991年6月,在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学校体育学被列为11门理论学科必修课程之一。1992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并于1993年4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根据基本要求的精神,由国家直接领导、金钦昌教授为主编编写的《学校体育学》问世。1996年国家教委组织,由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牵头以课题组形式,对国内外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起草拟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后经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了审议和修订,修订后的方案经国家教委审定并于1997年2月正式颁布试行。根据新的课程方案的要求,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按照“纲要”要求,一批新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和专著问世,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学科的发展,为我国体育理论学科的发展,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3年6月19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教育部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国内外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论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在“方案”中的体育人文社会类课程中列出了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等课程,学校体育学这门课程虽被列为必修课中的主干课程之一,但“方案”也允许各校可自主开设各课程。这种现象说明学校体育学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开始被弱化,这种被弱化的现象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学校体育学学科进行思考。
2有关问题的思考
学校体育学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被弱化的现象的出现,与学校体育学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包括: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范畴、学校体育本质功能。
2.1学校体育学研究对象
我国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但是很多学校体育学教材中并没有对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进行明确的解释,即使有的教材中进行了解释,但仍不尽如人意。在有关教材中,对学校体育现象的认识采用的是相对静止的观点,而不是动态的观点,没有回答如何进行学校体育工作这一基本问题。潘绍伟先生[1]曾在其《关于学校体育学研究对象的思考》一文中认为,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未能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区别开来。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而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我国在教育学科分类中,体育学隶属教育学门类,学校体育学隶属于体育学,这说明学校体育学属于教育学科。从“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涵义的角度来看,它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也就是说,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从文字界定方面有重合之处,未能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相区别,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从根本上否定学校体育学存在的现象。
2.2学校体育学学科性质
关于学校体育学学科的性质,有的学者提出,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之间有一个共有部分,就是《学校体育学》;有的学者提出,学校体育学是一门教育科学和体育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基本上属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范畴;有的学者提出,学校体育学是一门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新兴学科。这说明学校体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这样界定学校体育学的性质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定位模糊。如果说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之间有一个共有部分,那么共有的部分是否就是《学校体育学》?如果说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学科,应该是体育教学论。这说明学校体育学的学科定位较为模糊。
第二,界定不规范。作为一门学科,作为一本教材,在
用语上一定要规范,然而学校体育学“基本上属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范畴”,什么叫基本上?这样的界定显然不符合逻辑学的法则。
2.3学校体育学研究范畴
我国正式出版的《学校体育学》有十多本,这些教材中有关于学校体育学的研究范畴,大致包含以下5部分[2-11]:
第一部分,学校体育概述。基本包括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
第二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基本包括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发展学生体能,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体育课,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
第三部分,课外体育。基本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及竞赛;
第四部分,学校体育管理:基本包括学校体育管理概述、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估;
第五部分,学校体育科研。
这样的研究范畴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系统性。在有关学校体育学研究范畴的第一部分中,绝大部分是体育史的内容;在第二部分有关学校体育教学中,阐述的绝大多数内容应属于体育教学论和体育课程论;在第三部分中,绝大多数属于训练学的内容;在第四部分中,绝大多数属于体育管理学的内容;在第五部分中,绝大多数属于体育科研中的内容。这说明学校体育学的研究范畴没有很好的与“学校”结合,没有把这些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内容,致使其缺乏系统性。
第二,学科名称与研究范畴不对应。学校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在其研究范畴中阐明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什么,只有在确定本质之后,才能在本质的基础上阐述其他相关内容。从资料来看,有关的文献中并没有明确阐述学校体育的本质。这说明学校体育学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2.4学校体育本质功能
在有关教材中,关于学校体育的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教养功能、教育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美育的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功能。另一类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人体功能、调节人体功能、调节人的心理、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这样的论述会产生如下问题:
第一,正如上面所说,没有阐明学校体育的本质,那么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从何而来?
第二,事物的本质功能是事物本质属性的表现。暂且不管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就其本质功能来说,这不是学校体育本质属性的表现,而是体育本质属性的表现。在杨文轩和杨霆先生[11]编写的《体育概论》中,将体育的功能划分为3个层次: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和系统质功能。属于体育自然质功能的是: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功能。属于体育结构质功能的是:体育的教育功能;体育的娱乐功能。属于体育的系统质功能的是: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的政治功能。若按照这3种划分,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可以归属为体育的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也就是说,这是体育的功能,而不是学校体育的功能。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学校体育学被弱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对学校体育学的发展是一种挑战,另一方面,对学校体育学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机遇。因此,学校体育学要勇敢面对挑战,抓住机遇,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化验室安全演练方案范例(3篇)
- 阅0化验室安全演练方案范文篇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式也日趋严峻,国家对企业应急救援工作更加重视。开展应急演练,是各类事故及灾害的应急准备过程中的.....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范例(3篇
- 阅0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范文篇1企业关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应急处理指挥机构二、突发事件报告程序(一)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系统,坚持谁主管,谁负责”、.....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