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历史的研究报告范例(3篇)

来源:

汉字历史的研究报告范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课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给我们教师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亮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和盲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高度认可和低实施度的反差,使综合性学习“爱你在心口难开”。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师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涉猎此内容。而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当下可以表现出来的,又没有检查的具体措施。部分老师就没有把它当成必做之事。改变这一局面还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大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

一、综合性学习的教材

1.课本上的内容

综合性学习呈现在人教版课本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单元学习内容专题呈现的,另一种是附在课后的内容。以五年级教材为例,上册在第一课《窃读记》后就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以单元学习的内容专题呈现的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2.有待教师开发的内容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我在五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课程资源。

(1)对课文的延伸和拓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季羡林爷爷告诉大家,“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古诗”,我告诉学生,从现在开始,用一年的时间,每周背五首,一学期二十周背100首,两学期就可以背200首古诗了。专门用一个本子把自己背的诗抄下来,每周教师检查一次背诵情况。还通过开展班级“古诗朗诵比赛”等活动促进背诵。一年下来,学生的小本子上积累了200多首古诗,大多数学生也背了200首古诗。有的学生甚至把《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诗都倒背如流了。

(2)对身边周围事物的调查

教给学生写调查报告的方法,自己组成四人小组,就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全班交流。例如,调查你们小区周围的环境;调查我们班同学近视眼的人数及原因;调查我们班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帮扶方法;调查学生中错误握笔姿势的人数并组成帮扶小组纠正握笔姿势;调查家庭收入与开支情况,提出更加合理的开支建议……

(3)读书交流活动

每一学期全班共读一本书,每周召开一次读书会,可以是集体阅读,可以是就书中的内容进行提问解答,还可以谈自己的体会……营造一个人人要读书,个个想读书的氛围,把学生领进书的海洋。

(4)对本土地域文化的了解学习

热爱家乡从了解家乡、知晓家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开始。让学生收集家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资料,召开主题班会,交流学习,以家乡的历史名人为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我的家乡在陕西汉中,这里山清水秀,是汉朝的发祥地,三国的争夺地。我们在读《三国演义》时,结合汉中的历史讲三国人物,学生讲得津津有味。

二、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安排

综合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对教材要有高屋建瓴的把握和认识,要从全局出发合理安排,要有关注学生今后发展的远见和对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

以本册第五组教材《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

1.我所想到的编写的原因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步进入国际化,有的人对英语的重视甚至超过了汉语,出现了汉语弱化的现象;有的广告牌上滥用成语,还有错别字,语言不规范;有的人甚至认为有了电脑,就可以不用练习写汉字了;有些学生只顾考试成绩,不管自己的书写。与古人相比,我们民族的书写水平在下降。而我们祖先所创造的汉字是音形义结合最完美的一种文字,它在今天仍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吸引着西方世界。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小学生了解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对汉字产生敬畏感,达到书写工整漂亮,尽量少些错别字,为纯洁汉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我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不同于课文,阅读材料只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资料的例子,利用阅读材料的学习为开展活动引路。这些阅读材料不讲究系统完整,不拘一格,既有字谜、歇后语、笑话和传说,也有知识短文、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四字韵语、书法作品。归纳以上内容,我把它们为四个主题:汉字的有趣、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书法作品欣赏。

3.我对教材的处理

根据以上四个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1.字谜七则》《2.有趣的谐音》归为“汉字的有趣”;《3.仓颉造字》《4.“册、典、删”的来历》《5.汉字的演变》《6.甲骨文的发现》归为“汉字的演变”;《7.一点值万金》《8.街头错别字》归为“错别字的危害”;《9.赞汉字》《10.书法作品赏析》《11.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归为“汉字书法欣赏”。

全班同学自由组成小组,每组四到五人。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一个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用一节课的时间分组定计划,一式两份,交给老师一份。然后按计划,以阅读材料为活动的引子,分头搜集资料,利用星期天小组成员在一起汇集资料,可以办成手抄报,可以写成调查报告,可以汇编成《歇后语字谜集锦》《书法作品赏析》等小册子,也可以把在街头巷尾拍到的错别字照片汇集成册进行修改,还可以把收集到的某些汉字的来历汇聚起来等。

4.我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学生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教师再分四个专题教学:每一个专题先学习书上阅读材料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把小组学习的内容汇报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就教材这一个点进行了探究,拓展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每个小组争先恐后的发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展示的回报材料丰富多彩:有在街头巷尾拍到的错别字广告牌;有在网上下载的书法作品荟萃;有小组合办的精美的小报;有用毛笔书写的对联;尤其是有的同学对一些汉字能从自理上分析,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字的意思……经过实践,这样的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汉字历史的研究报告范文

"这句话的注释是"想要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究,推究,研究。天,自然界。人,人类。"我以为这个

注释是错误的,对"天"的注释应当"古代君王",这样才符合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

关键词:课文注释矛盾疑问探讨商榷

我教授高中语文多年,每讲到第五册书中"司马

迁"单元的《报任安书》一课时,面对着课文中"亦欲

以究天人之际"这句话的注释,心里总是疑云一团,蹊

跷再三。

当然如果按照现代人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孤立地单

就这一句话解释,那么天是自然界,人是人类,确实能

自圆其说,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把这句话放回到司马迁

《报任安书》一文中,立足整体,瞻前顾后,思考教科

书这一句的解释就觉得这条注释有些不尽如人意了。在

《报任安书》里和这句话是一个整体的大句子是"亦欲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作者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对自己《史记》一书的写作目

的的全面阐述。《史记》是作者司马迁历尽艰辛,耗尽

心血撰写的,记载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

四年,共约三千年历史的一步通史;是以记述人事为主

要内容的记传体史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是他阐述

自己写作《史记》之目的的第一句话。而按照教科书中

的解释,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首先是要通过《史

记》一书的写作,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我

觉得这样认为不大合适。依照汉朝当时的自然地理现

象、司马迁的阅历和他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他都不可能

在当时把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成迫在眉睫

之事,更不可能把它当作自己一生奋斗写作《史记》的

首要目的。《史记》一书作为史书也不可能超越自身的

功能及涵盖面,凭一部社会科学的著作就能异想天开地

完成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这一原本是自然科

学属性的课题。

我认为首先汉代,人和自然的矛盾还没有形成,或

者说还没显露出来,那时的自然环境不像现在这样,植

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范围日益扩大,沙尘暴频频

暴发、侵袭人类。那时还没有因为人为的诸多因素导致

出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不协调,也没有像现在那些由现

代工业引发的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据

史书《汉书・匈奴传》记载,那时我国的大西北,如大

青山一带还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的地方。呼和

浩特蒙古语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包头的意思是有鹿的地

方。有些都清楚地告诉我们,直到蒙古人统治这些地方

的时候,我国西部边远的地方,人和自然关系和谐,各

自相安,没有暴露出相互对立的矛盾,自然也就不可能

引起人们的关注,更不可能让司马迁超前客观真实,把

这个尚未形成的自然问题作为自己协作《史记》的第一

目的。

其次,我认为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

一课题应该是自然科学家的事。尽管汉代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的分野还远不像现代这样清晰,但司马迁毕竟不

是张衡,世人一致认为他是个史学家、文学家,最多只

85

教育教学

CONSTRUCTION

能说是个社会科学家,从他撰写的《史记》一书的具体

内容,也能看出来他在书中对自然现象没有什么描述。

纵观司马迁一生的行迹和《史记》的内容结构,"网罗

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

之纪,上起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

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报任安

书》)可以看出司马迁的《史记》是一本主要以人物传

记为载体,以人事为中心内容,来研究人际(君臣)关

系,历史兴替规律为宗旨的书。两肩担道义,铁笔著春

秋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虔心着力地还历史以本来面

目,至于自然现象如何、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关系怎

样,书中却从不见其涉笔。我想世称"史圣"的司马迁

该不会在写作《史记》的过程中驾权不了笔墨,偏离自

己的写作目的吧,更不要说当时中国通往西亚、欧洲的

丝绸之路远未打通,中国人当时只知道"天圆地方",

根本就无从知道"人类"――地球上其他洲还有人。

对于司马迁阐述自己写《史记》的目的中"亦欲

以究天人之际"这句话中的"天"、"人"到底应作何

解释,我也查过几本字书。《辞海》(上海辞书出版

社)《汉语大字典》(主编宛志文,四川辞书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没有把"天"解释为自然界把

"人"解释为人类的。与之近似的意思是:"天",指

自然。泛指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汉语

大字典》)"人",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

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动物。(《辞

海》)但这两个字都分别还有其他的义项。《汉语大字

典》中的"天"字条对"天"解释义项第14则为"古代

指君王;也指人伦中的尊者。"我认为司马迁在这句话

中把"天"和"人"并列对举,"天"之义应该为"古

代君王,人伦中的尊者",而"人"应为《辞海》中

"人"字条之第②条义项;"泛指民众"。即《书》中

"神人以和"或"敬授人时"中"人"的意思,也就是

"民"、"百姓"。我们如果这样解释,那么就能把司

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和《史记》一书所写的内容统

一起来了,化解了教科书中因解释之误造成的《史记》

写作目的的内容不统一的矛盾。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参照司马迁一生的行径和遭

遇来看司马迁有没有研究国君和人臣之间关系的心结。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及自己的遭遇和写作《史

记》的心愿时说李陵征匈奴兵败被擒,"主上为之食不

甘味",自己"诚欲效其款款只愚,""推言陵功,欲

于广主上之意",结果"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

而为李陵游说",遂遭冤狱,被迫处以宫刑,"重为乡

党戮笑,污辱先人"。而唯有自己写成《史记》,才能

"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这或许能够有

力的说明司马迁写《史记》前后耿耿于怀的心结和他自

己所述写《史记》目的中的第一句话的意思。他要以史

为鉴,研究国君与百姓、皇上与臣子之间的关系。惟有

这样理解,才符合《史记》是一部社会科学类巨著的本

质属性,才不至于由于人为的解释不到位而把原本前后

一致,是一个整体的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和《史

记》一书的具体内容弄得支离不堪,前后矛盾。

综上所述,从司马迁所处时代的自然环境,从他

一生的遭遇、心结以及他所写《史记》的实际内容来

看,我认为把《报任安书》中"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的

"天"解释成"君王"或"人伦中的尊者"妥当,于情

于理于事实都无相悖。如果"天"是"君王"之意,那

么句中和"天"对举的"人"字自然是"人臣"之意,

全句的意思即;"也想通过《史记》写作,研究君王和

人臣的关系,通晓历史从古到今发展演变的规律,成就

汉字历史的研究报告范文篇3

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的发掘,不仅为汉代官署、兵器制造管理、皇城建筑以及汉代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也为汉代档案工作以及古代档案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报告》和《研究》的阐述,联系到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档案工作情况,可以看出大量骨签的收藏处,既是汉中央皇室管理汉工官的官署,又是汉代收藏保管骨签的专门档案馆库。

一、骨签――一种专门档案

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出土的骨签,系动物骨,主要是牛骨制作而成的文字载体,形制基本相同,为长条骨片,上下端加工成圆弧形,下端较尖,一般长5.8~7.2厘米,宽2.1~3.2厘米,厚0.2~0.4厘米。骨签横截面,正面微呈圆弧状,背面平。正面上部为磨光平面,供刻字用。骨签中腰一侧有一半月形凹槽,或左或右,视骨签种类而异。其正、背面均留有竖行锯痕。这说明当时制作骨签是较为规范的,有一批制作骨签的工匠,就像竹简、木牍等文书载体的制作一样。

骨签的内容,大体上分两种:

第一种,多为物品代号、编号、数量、名称、规格等。这种骨签一般为一行字,字数3~7个。

这里所指物品主要是兵器。兵器的名称主要有服、弩等。还有一些皇室其他用物。

例:服,如“3:00041服六石”。服通,用于盛箭矢。《周礼・司弓矢》郑玄注:“,盛矢器,以兽皮为之”。“石”,汉代计算弩机强度的单位。

弩,其种类不同,有:

力,如“3:04562力四石”。即引满四石之弩。它是表示弩机强度的称谓。

大黄,如“3:13142大黄石”。20石及其以上的弩,冠以“大黄”之称,色黄而体大。

乘舆,如“3:37919乘舆六石”。“乘舆”即皇帝使用的弩机。

射,如“3:06250射三百步”。射即射程。这里的“射”类是属皇帝使用的特大射程的汉弩。

骨签代号或批号,有甲、乙、丙、丁、第。

例:甲,如“3:12688甲一”

乙,如“3:53042乙八十四”

丙,如“3:00193丙百七十一”

丁,如“3:54607丁十六”

第,如“3:14659第二”。

这里的数字:一、八十四、百七十一、十六、二,均为数量。

第二种,为制作年代、工官或官署名称、各级官吏或工匠的名字。这种骨签一般有二至四行字。字数少则十余个,多则三四十个不等。

骨签所见工官有:“河南工官”、“南阳工官”、“颍川工官”。

西汉时代的工官是中央设在郡的官吏,主持官办手工业生产的机构。

工官类骨签中均有纪年,但有的有年号,有的无年号。有年号纪年的以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者为最早。太初以前的年号骨签均未发现。无年号者其纪年均为一至六年。

两种内容的骨签,形成了两种类型,分别记录着各个物品的不同情况。也就是说,记载同一物品的骨签,有着不同内容的两片。这两片有着不可分割联系的骨签被绳索捆系在一起,形成一组,架搁存放。这是当时文件、档案的分类、整理和保管工作。充分体现了保持文件、档案之间的自然联系和安全保管的原则。在当时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反映和说明了当时文件、档案的管理工作的严谨、规范和较高的水平。

记录同一物品的骨签为什么要用两片,不用一片,也不用三片。或许是因为骨签小,难于刻下,或许还有别的原由。刘庆柱先生说,除此之外,尚没有发现过出土的骨签,历史文献也未见这方面的记载。这说明它是西汉特有的。

骨签制成材料特殊,内容单一,刻制规范,而且延续使用了100多年。因此,有理由说它是西汉时期类似物资登记册一类的账簿专门档案。民国时期民间使用的账簿仍为两栏,上为收入,下为支出。不同的只是骨签是单片,账册是簿式。它为什么用骨签,而不用当时盛行的竹简、木牍或布帛之类,或许受殷商甲骨文的影响,便于长久保存,或许还有其他用意。

二、收藏骨签遗址――专门档案馆库

关于汉长安城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刘庆柱先生《研究》有详细叙述。它位于未央宫内,西距西宫墙110米,东至前殿遗址850米。建筑遗址东西135.4米,南北71.2米,面积9640.48平方米。为一大型院落,院墙夯筑,一南北向排水渠将院子分为东、西两院。

东院,东西57.2米,南北64.6米,院东北角、西南角都有一门。院内有南、北两排房屋。二者相距23.3米。两排房屋之南各有天井、回廊。南排房屋自东向西,并列三座,编号为F1、F2、F3。北排房屋自东向西,并列三座,编号为F4、F5、F6。院的东北角,即F6东北面还有一座小房,编号为F7。

西院,东西73.2米,南北64.6米,东南角有东门和南门各一座。东门与东院西门隔排水渠东西相对。南门在南墙东端。院内亦有南北两排房屋,两者相距19.5米。两排房屋之间为天井、亭子和回廊。南排房子与院子南墙之间为天井和回廊。南排房屋东西并列三座,自东向西依次为F9、F10、F11。F9东南处有一小房编号为F8。北排房屋东西并列4座,自西向东依次为F12、F13、F14、F15。

6万多件骨签大多出土于F2、F3、F4、F5、F6、F9、F10、F11、F12、F13、F14和F15号房中,主要分布于上述房屋的墙壁之旁。推测骨签原来放在靠墙的架子上。

据《报告》“第三节未央官署建筑遗址的时代与性质”叙述:该建筑应属西汉王朝中央政府或皇室管辖有关郡国工官的官署。

第一,从遗址的布局和规模看,绝非生活起居之处。南北两排房屋排列整齐,除了具有“门房”性质的F1、F7、F8之外,房屋规模较大,最大的F3室内面积215.04平方米,最小的房屋F5,室内面积也有109.2平方米。这些房屋应为官署建筑用房。

第二,整个建筑平面为长方形,周围夯筑院墙,院子的西北角有用于安全防卫的建筑墙体。西院东南角和东院东北角各置一进出官署的门道,在其门道附近各有一“门房”。这种防卫设施恰是官署建筑所必须。

第三,建筑遗址内出土的一些汉代兵器其种类有弹丸、钅敦、戟、弩机、镞等。但每类数量不多,少者一件,多者百件,但后者又分为若干类型。从这些兵器出土时的情况看,它们应系卫兵们所使用的。如遗址中的两个铁戟分别出土于F3北门外两侧,应为守门卫士所执,因而说此处不可能是兵器库。建筑物的房门之外设置士兵守卫,也反映出建筑物是官署性质。

第四,从骨签文字内容认定,它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中央设在有关郡国的工官的。那些骨签主要应是有关郡国工官向中央政府“供进之器”的记录。骨签中大量的“乘舆”记载说明,该官署所管辖各地工官的“供进之器”有相当数量是供皇室使用的。

该建筑位于未央宫之内,因此认为属中央政府或皇室管辖有关郡国工官的官署。

以上几点充分论证了它是官署建筑,但也在客观上论证了它是档案馆库建筑和中央档案馆库保卫工作的实际需要。刘庆柱先生说在那些空旷的房间里,除了骨签和卫兵用的兵器没有别的,而且房门少,又狭窄。这倒更像档案馆库,特别是那条南北向的排水渠,是不是像石渠阁的石渠一样有意为防盗、防火、保护档案专门开凿的。如果是那样,那就更有理由说它是档案馆库。那里兵器总数不多,但类型多,是否有作样品的可能?

再者它既是中央的官署,又存有“工官向中央‘供进之器’的记录。”记录就是档案,中央形成的“记录”肯定就是中央的档案。储存中央官署形成档案的地方,无疑就是中央专门档案馆库。

骨签类型中不仅有三工官的、还有“中央官署”的“光禄”、“卫尉”、“少府”属官、“列侯”的。工官的主要产品是兵器,其次还有车马器、铜器、金银器、漆器等。“中央的少府属官考工室、尚方、寺工、供工、左弋、东园等也从事类似工官的生产内容”,但“却是仅为皇室生产其专用品。”(见《报告》P120)。这进一步说明了两点,一是它接收了有关的“中央官署”的产品,并建立了档案,二是它的专一性和中央地位。加之骨签的数量之多,延续时间之长,客观上已经确立了它中央专门档案馆地位。

三、西汉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孕育档案馆库的社会基础

刘邦灭了项羽之后,吸取秦的教训,立即采取与民“休养生息”政策,发展农业、手工业,减轻徭役,使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同时在财政上采取盐铁官营等措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派张骞通西域,稳定周边,促进汉与西域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政治上扩大与巩固中央权力,实行“岁举孝廉”选拔“博士弟子”为官吏;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史学、文学艺术也很有成就,使西汉帝国出现了强盛繁荣景象。社会的繁荣,档案工作也随之发展,最明显的有三点:

一是档案多了。“汉代档案的集中较前代无论从数量、种类、规模看都是空前的”(周雪恒主编《中国档案事业史》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P123、124)。太史公司马迁“史记石室金匮之书”(郭沫若先生说,司马迁亦是档案工作者,他管理过档案),就是在国家收藏档案、图书的地方阅读、整理历史资料。“因为从汉初‘挟书律’解除到汉武帝这时候,国家的藏书(包括档案,当时档案图书是不分的。作者注)已经非常丰富;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见季镇淮《司马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3月版,P46)

二是中央、皇室官员档案意识增强,采取了加强档案工作的措施。“汉统治者对于前代留下的档案不是毁灭,而是采取了收集、保留、利用的政策”(周雪恒主编《中国档案事业史》P124)。刘邦攻下咸阳后,大臣萧何抢先入秦官府收集地图、律令、书籍等档案、图书史料,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修筑档案馆库石渠阁。朝中的丞相府、御史府总揽全国政务,收受天下文书,颁发皇帝诏令,亦是中央政府主管文书档案的机构。《文献通考》记载“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至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多置之”,所职者簿书,即典领一府的文书档案人员,总管阁下之事。“阁下”即衙署中主管文书档案的机构。

三是加强了档案的保管,档案馆多了。汉代的宫廷内外都建有保存档案图书的馆库。“著名的有石渠阁、兰台、东观;西汉的麒麟阁、天禄阁等,东汉的石室、宣明、鸿都等处。这些既是王朝的中央档案库,又是皇家藏书阁,也是群儒校勘经籍,从事著述的处所。”(周雪恒主编《中国档案事业史》P126)各个档案图书收藏馆库还有了大体的收藏分工,从档案史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看,萧何建造的石渠阁,主要是收藏刘邦攻进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的图书档案以及历代的档案图籍。司马迁写《史记》,上至“五帝”下到汉武帝,贯穿三千年的通史,主要依据了这类馆库之所藏。兰台收藏的主要是汉代“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国家重要律令、地图和郡县计簿等”,所以班固任兰台令史撰述了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仅记述两汉一代。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汉字书写大赛范例(3篇)

    - 阅0

    汉字书写大赛范文关键词:书写措施提高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85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写字则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当前学生书写汉字出现了各种各.....

    电气自动化的职业分析范例(3篇)

    - 阅0

    电气自动化的职业分析范文篇1关键词: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试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自动化技术属于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教育改.....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