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慧团建的报道的认识范例(3篇)

来源:整理

对智慧团建的报道的认识范文篇1

2009年12月,扬州市成立了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的领衔人、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陈士文从数学本身及数学教育的角度提出“智慧数学”的理念。他认为,数学是一种智慧。“智慧数学”追求跳出数学学数学、跳出数学教数学的境界,这种追求完全符合当今教育“转知成智”的主流价值观,顺应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最终造就学生智慧人生。

近几年来,“智慧数学”名师工作室朝着打造名师团队、辐射研究成果、形成独特流派、引领教育方向的既定目标扎实前进。

一、组建骨干团队

“智慧数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伊始,领衔人陈士文便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主张:工作室的成员不能是固定不变的,要保持开放、流动。成员中既要有省、市、区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也要有一些朝气蓬勃、有一定教学特色的“无名小卒”,还要有“智慧数学”专题网站上来自全国各地热情的网上成员、粉丝群。

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大家有着共同的理念――“智慧数学”,以及共同的追求――数学造就智慧人生。成员们以领衔人陈士文为核心,通过团队共同愿景的达成,实现自身价值,达成个人专业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个体研修、课堂实践、经验交流等活动,成员们达成了共识:通过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感悟数学中的智慧。

除了“人和”,“智慧数学”名师工作室与其他工作室相比,还具有“地利”。“智慧数学”工作室的活动基地是有着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名校――扬州市育才小学,依托育才小学“仁爱求真”的文化特色,工作室的活动与学校的数学教科研水融。育才小学的每个数学教师都参与到工作室的系列活动中来,不断地探究和践行着“智慧数学”思想。同时,在这些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智慧数学”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智慧数学”思想作为育才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实施与建设之中,达到进一步反思现行课堂、进一步彰显与弘扬“智慧”、造就“智慧教师”团队、造就“智慧学生”、造就“智慧人生”的目的。

二、形成教学流派

“智慧数学”作为一种教学的流派,以其睿智的视角、真切的见解、完备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4月,《江苏教育》杂志连续刊发了“智慧数学”具有影响力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再次点燃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研究的热情。

在本组文稿中,领衔人陈士文以《数学是一种智慧》为题,从理论的高度对“智慧数学”教学主张的生成、建构以及归宿,进行了全面而精湛的论述,而《“智慧数学”的内涵及特质》(陈士文)、《智慧数学课堂“教学板块”的设计与思考》(蔡月珍、王卫东)、《“智慧数学”课堂的“智慧心语”》(丁赤光、陆克荣)几篇文章,则是将“智慧数学”教学主张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围绕“智慧数学”的内涵及特质、教学板块、“智慧心语”,对“智慧数学”的亮点与特色进行了详细而精辟的阐述。

这组文稿是一个新的平台,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借此契机,厚积薄发的“智慧数学”迈向新的征途。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名师的教学主张》一书是“苏派”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成果。《名师的教学主张》推介了以斯霞、王兰、李吉林等为代表的江苏老一代名师和以孙双金、薛法根、徐斌等为代表的江苏新生代名师。全书收录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7门学科共计47位名师的教学主张。“智慧数学”的教学主张也被收录其中,工作室领衔人陈士文从“智慧数学”孕育、“智慧数学”宣言、“智慧数学”内涵、“智慧数学”课堂特质、“智慧数学”专题网站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智慧数学”的教学理念。

无独有偶,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数学卷收录了以邱学华、孙丽谷等为代表的老一代江苏名师和以徐斌、张齐华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名师共计43人,全面介绍了他们的教学思想。“智慧数学”教学思想也被收录其中。

除此以外,2011年8月《基础教育参考》开辟专栏介绍“智慧数学”;同年10月18日的《江苏科技报》发表了题为《智慧数学:苏派教育的奇葩》的专题报道。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评价:“智慧数学”有整体的建构和框架,“智慧数学”完全可以向教学流派发展。

工作室成立三年来,成员一直致力于推介“智慧数学”的成果和经验。领衔人陈士文“身先士卒”,先后应邀前往镇江、南通、泰州、连云港、无锡等地,举办了多场专题讲座。工作室其他成员也赴省内外多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以报告会、示范课等形式,播种着“智慧”。据不完全统计,工作室成员主讲的报告会有三十余场,执教的示范课有五十余节。他们的报告和课例,在数学教师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共鸣。

三、引领教育方向

“智慧数学”该走向哪里?“智慧数学”以创造为核心,调整体系结构,注重整体视野;改变呈现方式,注重多向思维;拓展内容素材,注重探索精神。以智慧的生长为课堂教育主线,构建智慧萌发、智慧丰盈、智慧发展、智慧超越的路径;从课例的打造开始,走向智慧课程系列的整体设计,为了教育而做数学。学习数学并非都是以成为数学家或数学工作者为目的,更多情况下,我们的工作也许与数学知识并无太多关联。“智慧数学”留给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智慧――求真、通达、化转……这种独特的智慧将伴随他们一生,使他们得以享受本真和自然的智慧人生。

对智慧团建的报道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转识成智知识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智慧

1999年,任俊为发表的《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成为图书馆界探讨知识服务的开端。2000年,张晓林发表了《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一文,提出“图书情报学应将核心能力定位在知识服务”上,并对知识服务的观念、形式和操作模式进行补充探讨,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文献。以此文为理论起点,学术界就图书馆为何进行与如何实现知识服务做了不懈的探讨、研究。随着我国知识工程及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展开,知识服务已逐渐成为国内图书情报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并被视作图书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走向。然而,经过10年的发展,这种单纯的学科服务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成为传统服务方式上的一个标签,很难有实质意义上的进步”[1]。笔者认为,图书馆要想在现代社会重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就必须“转识成智”,重新探索图书馆服务新的制高点。

1知识服务面临的困境

1.1“知识服务”研究中的概念冲突与困惑

目前,“国内图书情报学对于知识服务概念的定位和认识依然并不清晰”[2],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谁的“知识”?张晓林、陈建龙等学者认为是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罗彩东等则认为是其他智力资源的“知识”,还有学者认为是来自信息资源的“知识”。②什么是专业知识?一种观点认为,“知识”是图书情报和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持这种观点的有张晓林、戚建林、罗彩冬、陆敏、陈碧叶、李尚民、张红丽等[3],他们认为,知识服务应该“以信息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以专业的信息分析与知识分析专家的身份来协助用户进行知识的挖掘、计算、试验和评价”[4],“知识”体现在对信息的搜寻、组织、分析、析取、整合、集成、重组、创新等环节上。另一种观点认为“知识”是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陈建龙、王建冬、胡磊、刘合翔团队,他们认为,“界定什么是知识服务,……只能从服务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否来自服务者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这一点去进行界定”,“知识服务者的主要投入也必然来自服务者的专业知识积淀和高度职业化的服务技能,或者借助知识服务者通过知识网络对隐形知识的共享与传递来提供”[5]。显而易见,这里的“专业知识”指的是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③关于“知识挖掘”的概念含混不清,到底是“对知识的挖掘”,还是“从数据和信息中挖掘知识”依然是目前知识服务学科研究无法回避的概念困境[6],等等。因此,正如陈建龙在他的《一论知识服务的概念内涵——基于产业实践视角的考察》中所说:“知识服务概念基础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知识服务研究很难建立起明确区别于信息服务研究的理论体系,很难跳出信息服务的研究框架和理论范式。”这也是造成目前知识服务裹足不前的症结所在。

1.2“知识服务”面临的实践可行性和价值取向合理性的挑战

自20世纪末,图书情报界首次引入知识服务以来,有关知识服务的研究如雨后春笋,郁郁葱葱。许多图书馆还开展了以知识为中心的专业化、个性化学科服务,如国家科学院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但这种单纯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学科服务却愈来愈受到来自普通公共图书馆的质疑。刘冬梅等认为,“知识服务对资源建设、专家系统建设、设备条件要求太高,‘仅限于部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和大型学术性公共图书馆’”[7],徐楚循对图书馆智力资源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图书馆主要优势是文献信息资源,要使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的理想,对读者用户的问题来者不拒并有效解决,除非它能集中整个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并形成一个知识互补的团体才能做到”[8],王均林等从学科种类多样性出发,认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数百个学科中,每个学科都面临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以有限的人才资源,何以应付如此众多的知识服务要求”[9]。段小虎则从知识服务理论的成熟性和价值取向性角度出发,认为“就理论的成熟性而言,虽然学术界对知识服务的研究已经有十余年历史,但从发表的文章中还找不到一个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经典案例,显然,如果一种有关实践工作的理论只有分析、推理、创新和激情,而缺乏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那么这一理论至少不能被看作是一种能有效指导实践的成熟理论”。“从理论的价值取向来看,知识服务观强调集中优质资源(特别是优质智力资源)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专业学科知识服务的理念……专注于图书馆在知识应用领域中服务能力和创新价值,多少忽视了它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维护知识公平获取和消除信息鸿沟的历史使命”[10]。李智敏则从馆读关系的视角出发,认为“图书馆相对于服务对象而言,永远不要试图‘越俎代庖’,更不能试图代替服务对象去思考,‘不可轻言’知识服务”[11]。这些观点都是对知识服务在技术、方法可行性和价值取向合理性上提出的强烈质疑。

1.3知识服务不能实现人的终极关怀

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以后,知识的工具价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推崇和重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就是金钱”的观念也深入人心,知识的工具理性达到极致,成为“对事实或思想的一套有系统的阐述,提出合理的判断或者经验性的结果,它通过某种交流手段,以某种系统的方式传播给其他人”[12]。显而易见,“知识”被看作是无关乎人之本性与人类精神的单向度的纯粹理性,而文献也被定义为“知识载体”的单向度表征。目前,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对象“知识说”正是建立在“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前提之上的,其实质是“图书馆要强调打理文献背后的知识,它较之先前的“文献说”、“信息说”更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然而诚如傅荣贤所指出的:“作为一门知识之学的图书馆学,和所有近现代其他‘科学’一样,只提供工具理性,而不能提供价值理性,本质上是不可能有终极意义的”[13]。

毋庸置疑,文献是人类心智的产物和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真正合乎人类本性的东西,因而不可能只有“知识”这一种存在形式,它还包含有比知识更高层次的智慧。孔子说“君子不器”,因此,他选《六经》作为儒生的必读书目,正是由于看到“《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的教化作用。《古今书录序》云:“夫经籍者,开物成务,垂教作程,圣哲之能事,帝王之达典”。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他撰述太史公书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汉书?司马迁传》)。《四库全书》的最高目的也是要“盖如张子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清高宗《文渊阁记》)。显然易见,我国古人是把文献定义在智慧的高度上的。

2转识成智——知识社会现代图书馆服务的制高点

“转识成智”语出佛家,又作转识得智,原意为通过修行以悟佛理、开智慧,这里,借用这历史性的佛家术语来比喻图书情报学由“知识之学”向“智慧之学”的转向过程。那么智慧服务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用图书馆(集物智、人智、群智于一体)的智慧涵养人(人类整体)的智慧。它有三个层次规定性:①它是以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智慧的成长为最高目的的;②它是集物智、人智、群智于一体的融通状态,而不是单纯强调某一个服务层次,它可能贯穿于图书馆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智能服务各个环节之中;③它是内在于图书馆本身,而不是外在于图书馆,用儒家的话说就是“天人合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智慧服务”。

2.1智慧高于知识

关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我国古人很早就有清醒的认识,比如:孔子认为,知识的获取就要靠“多闻”、“多见”、“多识”,但这些都属于“下学”,所有“下学”都必须“上达”为“闻道”。因此,“为学”的目的就是增加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智慧。智慧与知识是本末、体用的关系。冯友兰先生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与智慧做了进一步的区分,在冯先生看来,知识就表达而言,是由命题(包括特殊命题与普遍命题)分别地加以断定,分别地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并以语句分别地加以陈述;就所知而言,则是把对象区分为一件件的事实、一条条的定理,以把握事实和条理之间的联系。因此,知识所注重的是有分别的领域,它可以用名言来把握;与知识不同,智慧所把握的是有关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它的目标是求穷通,亦即穷究宇宙万物的第一因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属于“超名言之域”。在冯友兰看来,广义的认识过程包括两个飞跃,即从无知到知的飞跃和从知识到智慧的飞跃。图书馆从本质意义上讲,是一种通过知识管理促进人的智慧发展,培育人的智慧性格和提升人的智慧本质属性的活动,它包括促进图书馆员的智慧发展和用户智慧发展两个维度。诚如傅荣贤所呼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扩大能否上升到智慧的高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和谐进步,应成为大量使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图书馆界的思考内容”,“图书馆学应该以智慧为学科境界,为人类提供一种以图书馆学为参照坐标的思维方式或思维习惯”[14],以“用户目标驱动”为导向的知识服务显然对图书馆学科崇高的价值理性和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多少有“悬置”之虞。

2.2“智慧”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凸显图书馆价值理性

从本体论上讲,“知识是对于可见事物与事实的描述与解释,智慧则是对价值与意义的洞见与直观……以价值为目标的智慧是内在的、主观的;而以事实为对象的认识则是外在的、客观的”[15]。在图书馆学中,同样存在价值理性的选择。诸如: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图书馆如何体现出对社会、人生问题的终极关怀?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诉诸价值理性。所谓价值理性,不是去解决具体、明确的经验问题,而是关注和思考个体精神品质和社会的文明指向等超验问题。价值理性内在地规定着图书馆在人类历史、现实及未来社会中的定位、担当和人类精神文化发展方向。而“知识服务”片面地强调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工具价值,而忽视图书馆的理性价值,是不符合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智慧则不同,它具有“实然”和“应然”的双重品性。正如怀特海所强调“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是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这种对知识的掌握便是智慧,是可以获得的最本质的自由”[16]。显而易见,智慧来源于知识,又高于知识,它很好地整合了知识服务于人的工具理性和内在于人的价值理性。

2.3“智慧”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更具有实践和价值上的普遍意义

目前,知识服务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知识服务较之“文献服务”、“信息服务”最大的区别是对馆员“知识”素养和技术设备条件要求较高,与许多落后地区普通公共图书馆的资源现状、人才条件以及技术设备的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因此,尽管知识服务提出并发展了近10余年,推行情况并不乐观。“智慧”服务貌似虚浮深奥,很适合目前国内发展不平衡的馆情。智慧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宽泛,从内涵上讲,它可以是一种精神、一种蓬勃的风貌,也可以是坦率的思想交流、真诚的微笑与问候、适宜的言谈举止、超然的生活态度,还可能是处处都闪烁着的智慧光泽……甚至是一段给人以启迪的标语和具有人文气息、诗情画意的环境,等等;从外延上讲,它不但可以贯通到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等各个环节当中去,而且还可以渗透在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制度、图书馆文化等各个领域。如:对现代化设备、人才济济的研究性图书馆来说,智慧服务可能更倾向于以“人才、设备、技术”为支撑,做好专家、学者的科研保障,但对于读者群分散、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普通公共图书馆来说,智慧服务就在于如何提高、引导普通民众的文化、休闲品味,最大化地保障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讲,智慧服务就不仅体现在为保障教学科研而提供的“知识服务”,还应重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化服务”,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LivingLibrary,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影像?读书》沙龙,等等。总之,智慧服务对人才、设备、技术等硬件要求不像知识服务那么片面、严格,它更强调的是图书馆的“软实力”和“品牌个性”。

3实现图书馆学由“知识之学”向“智慧之学”的转变

3.1首先改变其工具性的定位,实现图书馆文化本体意义上的回归

无论是先前的“文献说”、“信息说”还是现在的“知识说”,不管图书馆文献形式如何嬗变、增加,图书馆作为文献保管者的主体地位都没有动摇,但同时图书馆的主体地位也被“工具化”,这由图书馆的定义可见一斑。如:1808年,最早提出“图书馆学”概念的德国人施莱廷格认为,“图书馆是将收集相当数量的图书加以整理,根据求知者的各种要求,不费时间地提供他们利用”。刘国钧1934年说:“图书馆乃是以搜集人类一切思想与活动之记载为目的,用最科学最经济的方法保存它们,以便社会上一切人使用的机关”。2001年,台湾学者胡述兆针对网络环境提出,“图书馆是为资讯建立检索点并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机构”[17],这些论述都没有改变图书馆工具化的命运。尤其是张晓林把图书馆知识服务定义为:“用户目标驱动的服务,它关注的焦点和最后的评价不是‘我是否提供了您需要的信息’,而是‘是否通过我的服务解决了您的问题’”[18],更是把工具理性发挥到极致,图书馆完全沦为用户需求的“奴隶”。这种工具理性的直接后果是图书馆完全剥离文化主体地位而被决定。所谓被决定,就是图书馆作为一个工具,完全由用户来决定其未来地位和发展态势,一旦出现新的工具,图书馆将被取代或淘汰。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图书馆面临被边缘化的倾向,其实质就是图书馆长期被工具化的恶果。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存在,不仅保存和传播文化信息,而且它本身就具有文化本体意味,图书馆完全可以通过文献、信息、知识的加工、整序、传递逐渐塑造和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

3.2化“被动服务”为“主动引导”,实现图书馆作为智慧本体的全面确认

3.2.1在资源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文化建构中的能动性和文化育人的价值担当,通过自身的文化选择对社会文化进行反向建构毋庸置疑,图书馆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但图书馆一经产生又会以自身文献、信息、知识的加工、整序、利用的独特方式反作用于它所从属的文化,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建构诉求。图书馆收集什么、如何收集既受制于特定的文化,又体现了图书馆自身的文化选择尺度。如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在收录上有以下几种书仅作为存目:凡书中含有批评清王朝统治内容者,含有反礼教、反传统或宣传异端倾向者,“未越群流”的平庸之书、“归于小道”的无谓之书、“难以考信”的伪托之书以及著作时代切近者、重复之书等。无疑,这些标准一旦成为主流话语,就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知识获得,从而推动良好的社会阅读风气的形成。目前,由于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现代性”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体现在阅读上就是“浅阅读”、“功利阅读”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知识与道德的二律背反成为有识之士忧虑的主要问题。反思图书馆在“现代性”问题上的误区,就是图书馆长期以来的工具地位导致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的媚俗,完全以读者需求为驱动,忽视了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中应有怎样的担当和责任。图书馆和网络传媒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图书馆的资源选择尺度应关照人类自身行为、精神和信仰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整体智慧成长,而不仅仅停留在对用户的认知、理解和需要上。智慧服务立足“应然”的角度,利用图书馆改变并重塑“实然”的文献和文化世界,把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智慧成长的文献带入它的独特视界,为人类图书馆发展和文化发展指明应有向度。

3.2.2内容重于传递,充分发挥和彰显图书馆在知识信息传递中的教育职能对于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刘国钧早有阐述:“所谓公共教育制度之一部者,非谓图书馆为学校教育之一部,佐学校已达教育之目的。乃谓其在教育上之功用、责任与目的,均与学校相同”[19]。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知识传递,只是与其他知识传递相比,教育更强调传递智慧意味,如价值观念、精神传统、文化情趣等。因此,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传递机构,除了注重知识信息的可信、可控、可靠外,更应注重知识信息传递的教育性。但是在“媒介即信息”观念的影响下,尤其在工具理性观念的支配下,图书馆越来越重视知识信息传递的数量和技术手段的便捷,而忽视了图书馆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责任和社会担当。近年来,曾经主要只是图书情报业的知识日益被社会中心化,它们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不仅在社会上广泛应用,而且几乎成为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支配性因素,图书馆面临被日益边缘化的倾向。图书馆人急于改变现状,甚至将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等同起来,片面地寻求“技术之智”而忽视了“本体之慧”[20]。社会之所以需要图书馆,是因为图书馆能够传递有益于国家、人民和社会发展,可信度、可靠性较高的文献、信息、知识,这一点是其他商业化信息知识传递机构无法比拟的,也是图书馆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转识成智就是要图书馆准确界定自己的权限和内涵,在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等各个环节突出其智慧特质,即知识社会的文化内涵,图书馆的特质越鲜明,越有利于在信息管理领域发展壮大。

3.3“和而不同”,塑造图书馆的智慧特质

“知识服务”视域下,“我们的图书馆”和“你们的图书馆”没什么本质的区别,作为工具层面上的“理想的图书馆”的目标都是排除一切交流障碍,达到信息传递的预期效率最大化[21]。这种观念层面上的趋同,技术标准上的单一,必然导致图书馆同质化倾向。事实上,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机构,它也有自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每一个图书馆都根植于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同时,图书馆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参与了特定文化的塑造与定性。因此,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不应是“走向同一”,而应该是“和而不同”。既体现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的同一性,又要体现作为文化个体的相异性。就像古代的藏书楼并不仅仅是一幢幢书楼,而是积淀着独特的文化意味,蕴藏着“仁人爱物”、“藏书守道”、“敬纸惜纸”人文精神的民族瑰宝。当然,如何塑造图书馆的文化特质,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既是一个经验的问题,也是一个超验的问题。对于图书馆个体来讲,所谓“适者生存”,首先要适应于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形成主流文化的融合,才可能得到生存与发展。譬如,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图书馆依然保持传统的文献收藏、服务方式是迟早会被淘汰的;但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本体,它又有超验的一面,它还要通过自我塑造来引领社会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但各馆资源优势、人才结构、发展程度的参差不齐,必然产生自身与众不同的文化“个性”。这种“个性”实质上是集物智、群智、人智之后的融通状态,是图书馆在肯定和挖掘自身文化差异性和相对性的基础上,自觉自为的层次和境界。比如:法国阿尔岱省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音乐图书流动车,另外还有闻名世界的新加坡商场图书馆等,在笔者看来,他们都超出了知识服务的范畴,是一种关照人类和谐发展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服务。这种服务既保留了图书馆的传统业务,又强化了自身特色。

4结语

将图书馆学定位在“研究如何增进人类智慧的学问”,是对图书馆学的一种有深度的探索,它需要两个维度的研究:智慧的服务和服务的智慧,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辩证统一于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过程中。如若没有智慧服务的理念,便没有服务智慧的实践,但如若没有丰富多彩的服务智慧的实践探索,智慧服务的理想和信心也就会落空。因此,笔者认为,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应该在确立智慧服务理念的大前提下探索图书馆服务智慧,同时,通过对图书馆服务智慧的实践研究,逐步完善智慧服务的理论基础。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淀。

参考文献:

[1]刘冬梅,董丽波.知识服务研究应避免的四大误区[J].情报科学,2007(10):1464-1465.

[2]陈建龙,王建冬,胡磊,等.一论知识服务的概念内涵——基于产业实践视角的考察[J].图书情报知识,2010(3):11-16.

[3]张华宝.“知识服务”概念解读的两个视角比较[J].图书馆论坛,2011(4):1-2.

[4]张晓林.重新认识知识过程和知识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9(1):6-8.

[5]陈建龙,王建冬,胡磊,等.再论知识服务的概念内涵——与信息服务关系的再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10(4):14-19.

[6]冯新民,王建冬.知识挖掘的概念困境与广义知识挖掘[J].情报杂志,2008(7):63-65.

[7]刘冬梅,董丽波.知识服务研究应避免的四大误区[J].情报科学,2007(10)):1464-1465.

[8]徐楚雄.图书馆服务定位:“知识服务”质疑[J].图书馆建设,2007(6):53-55.

[9]王均林,岑少起.知识服务与图书馆核心能力——与张晓林先生商榷[J].图书情报工作,2002(12):115-119.

[10]段小虎.图书馆核心能力:信息服务格局变化中的认识冲突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0(9):2-4.

[11]李智敏.“不可轻言”知识服务——关于知识服务能否作为图书馆核心能力的讨论[J].图书馆杂志,2005(10):6-9.

[12]丹尼尔?贝尔著.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高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95-196.

[13]傅荣贤.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知识说”的反思——从知识之学走向智慧之学的取向[J].情报资料工作,2009(1):6-8.

[14]傅荣贤.本体论视域下的图书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兼与工具论比较[J].图书馆,2010(1):1-4.

[15]安希孟.智慧与知识[J].现代哲学,1999(3):38-39.

[16]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02:54.

[17]黄宗忠.对图书馆定义的再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3(6):2-4.

[18]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4.

[19]刘国钧.美国公共图书馆之精神[C]//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11.

[20]雄伟.当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客观知识本体论转向[J].图书馆杂志,2011(12):2-11.

对智慧团建的报道的认识范文

一、中国联通企业介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国有特大型通信企业,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国联通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近50万人。

中国联通拥有三大电信运营商中最为完整的“八纵八横”光缆传输网,在每个省会城市均可提供两个以上的光缆干线出口方向。全国光缆总长度超过400万皮长公里,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真正拥有两张完全独立骨干传输网的电信运营商,连接全国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凭借丰富的骨干传输网络资源,中国联通能够为用户提供2M、155M、622M、2.5G、10G、40G的国内和国际数字电路出租服务以及FE、GE、10GE、100GE的国内和国际以太网专线出租服务。

在软件开发方面,中国联通设有北京、山东、黑龙江三大研发基地,拥有软件开发人员1200多人,熟练掌握各类主流的开发和设计管理工具、中间件软件,对三层体系结构有深入的研究和应用,能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开发各类应用系统。

在系统集成方面,中国联通拥有大批CISCO、华为、ORACLE、IBMAIX、微软认证工程师,可以安装调试IBM、HP、SUN、DELL等各种小型机服务器,熟练运用ORACLE、SYBASE、DB2、SQLSERVER等大型数据库,精通CISCO、华为、3COM等各种网络设备。

青岛联通现有员工近5000人。作为青岛市主导信息服务的运营商,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云大物移智等技术应用方面具有领先优势。青岛联通以全业务发展为依托,拥有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的固网和信息通信网络,在互联网+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拥有建设维护、人才优势及网络能力优势,全方位助推青岛市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

(五)售后服务优势

中国联通具有覆盖全国的网络资源、客户资源和服务体系,凭借自身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深入的行业知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为客户提供从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及服务外包等业务的全面服务。公司在信息化服务、政企信息化建设、行业信息化应用等领域均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丰富的业务经验。

类别

资质名称

发证单位

sm资质

sm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运行维护)

国家bm局

系统集成类资质

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证书CS4

广州塞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系统服务交付能力等级证书(五星级)

北京赛迪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一级能力证书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信息通信网络系统集成企业服务能力甲级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信息安全类资质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资质机构推荐证书

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证书(安全工程类一级)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服务三级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信息系统安全运维服务二级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信息安全服务资质-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恢复(B)三级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建筑类资质

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安全生产许可证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体系类资质

CMMI5

CMMI研究院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

原ISO18001

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ISO20000(运维体系认证)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

ISO27001(信息安全体系认证)

DNV

售后服务认证证书

北京信标认证有限公司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

北京中再联合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其他类

高新技术企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四、同类型项目业绩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金额(万元)

签订时间

建设内容

1

甘肃省智慧水利项目(EPC)

49000

2022-4

甘肃智慧水利项目在水利九大业务和水利监督业务的纵向建设需求基础上,从采集感知、数据资源、应用支撑、业务应用、安全保障等层面进行横向整合和打通,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复用率。实现信息全掌控、展示全立体、模拟全方位、预报全时段、调配全联合、控制全自动、管理全协同,服务全主动,应急全及时的目标。随着水利大数据的逐步形成,业务需求不断深入,智能分析样本不断积累和优化,打造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智能分析的综合水利业务体系。

2

重庆市智慧河湖项目

5600

2022-12

出台1套《智慧河长建设技术指南》,作为后期系统建设的数据接入、数据整合共享、平台二次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指南;“天空地”立体化、智慧化监管手段全面提升河长制六大任务监管能力,驱动河库保护工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变;优化业务协同处置流程、驱动业务流程再造,全面提升河长制工作闭环处置能力;建成河长制大数据中心,发挥数据价值,提升辅助决策能力。智能化手段辅助支撑河长高效巡河履职;遥感技术辅助支撑岸线精细化监管;智能AI视频监控辅助水面异常情况、采砂偷采盗采等行为的精准监管;污染溯源技术辅助支撑污染精准监管;应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手段支撑各类涉河事件场景的实时动态监控;以水质为核心的大数据分析辅助支撑河库高效治理。

3

江苏省无锡市智慧河湖长项目

5088

2019-5

基于数据中台与业务中台能力,融合卫星遥感、5G+无人机、5G+无人船、视频智能分析等现代化智能手段,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针对水质超标、河湖两违三乱等事件进行全天候无人值守监控预警,实现重点河湖的智能巡查和管护。通过河长制业务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和河长制工作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河长制工作的集成化、精细化、智能化和移动化,为无锡市落实河长工作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提供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河长制相关责任机制、工作机制的有效落实提供科技化支撑。

4

"广东智慧河长"服务项目

4988

2022-4

在广东“数字政府”总体建设规划基础上,构建广东智慧河长系统,为实现“管理精细化、业务协同化、决策智慧化、数据标准化”提供一系列智能化支撑,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横向到边的涉河湖事务、涉河湖单位全覆盖,纵向到底的五级河长精准化、差异化、智能化服务全提供。持续推动河长制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江河”启动引擎;夯实河长制平台基础应用,提升河长业务智能化水平;促进前沿技术融合共享,迈入智慧河湖管理新时代。

5

塔里木河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服务项目

2750

2019-4

流域+行政区域双维度河长制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AI、无人机、高空瞭望等技术建设塔里木河河长制湖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双中台技术作为系统应用的强大支撑;为各级领导、各级河长办、各级河长、巡河员、社会公众提供基于统一的河长制综合信息应用和公众服务管理应用;通过WEB端、移动端和微信公众号等多方式应用需求,最终实现河长制行政区域与行业监管双维度管理。

6

福建省河湖长项目

1200

2018-11

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省级部署,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应用;基于GIS一张图实现河湖分级管理、河湖库网格化管理,以及全量涉水数据的集成叠加展现。通过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实现全要素感知的河湖“智慧管护”全新模式。基于视频分析实现识别河道水位、水面漂浮物、非法采砂、河道侵占等生态问题。

7

智慧水利—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信息化平台项目

735

2022-12

通过无人机应用,实现对河湖巡查的能力补充;通过对河湖岸线视频监控的补充建设,实现实时河湖监控范围的扩大;通过数据资源管理的建设,实现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相关数据管理的整合和应用;通过应用支撑服务的建设,保障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信息化系统应用的拓展性、高可用性和稳定性;通过对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河湖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实现系统化管理与应用;通过移动端应用的建设,实现河湖管理的移动化办公;通过对综合展示中心的建设,实现应用多媒体技术和视频监控展示等技术对河湖监控的目的。

8

福建省智慧河湖项目

510

2019-5

智慧河湖试点建设项目由前端全要素数据数据采集、传输链路层、智慧河湖大脑(即数据汇聚、视频分析、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应用组成。智慧河湖应用除完成传统的数据采集与信息展示外,还应用新技术:依托水文、水动力模型,进行洪水预警预测;借助视频智能识别手段,进行水位自动读取与报警,河道漂浮物识别与报警,河道非法采砂智能预警;依托遥感影响比对,实现水体萎缩、工程进展、土地扰动、河道变迁的监测。智慧河湖大脑主要起到数据融合共享、数据治理与服务,公共服务数据分析等,基于全要素采集形成的数据资源库,为业务模型和业务工作提供辅助决策的数据能力实现。传输链路:借助NB-IoT通信技术、4G移动通讯网、光纤通信技术渠道,实现全方位、实时、多态的水利信息传输。全要素数据采集主要由水文数据、水政数据、卫星遥感数据、水质数据、视频监控数据、三维测量数据等采集组成。

9

河南省平顶山郏县智慧水利

388

2022-11

真正解决智慧水务综合管理业务“大”和“繁”的问题,构建了天空地网一体化感知网,实现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智能分析,打造了具有郏县特色的智慧水利大平台和大应用。实现郏县河湖监管数字化、智慧化的河湖管理综合业务体系。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形成水务管理一盘棋,降低水污染突发事件影响,实现采砂全流程监管,推动河长制从“有名”转向“有实”。

合计

70262

五、智慧水务拟投入力量

(一)人员力量保障

姓名

专业技术资格

参加本单位工作时间

张娟

高级工程师

1998年8月

邢建文

泛生态营服CEO/工程师

1996年8月

宁佳男

客户经理

2016年8月

张斌

高级工程师

1988年7月

谭玮

高级工程师

**年7月

王芸

高级工程师

1997年8月

姜希军

高级工程师

2002年4月

时锴

高级工程师

1996年8月

姜响应

高级工程师

1998年8月

肖承兵

高级工程师

1999年8月

卞鲁坚

高级工程师

1993年7月

肖明国

高级工程师

2001年8月

顾军

高级工程师

1999年8月

盛新文

高级工程师

**年7月

陈福

高级工程师

2002年8月

苏翔

PMP

1998年8月

随玉贤

PMP

2016年8月

隋树浩

PMP

2015年8月

陈泓羽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2017年8月

张敬姝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2017年8月

王洋洋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2017年8月

王丹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2016年8月

戚小舟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2013年8月

韩妮燕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2015年8月

李燃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2016年8月

(二)资源力量保障

中国联通拥有众多国字头的专业公司及专业资质,包括提供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的云粒智慧科技、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提供系统集成及服务外包服务的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物联网类服务的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5G相关服务的网研院等等。在实施政府和企业的重大项目中,联通集团、省分公司和市分公司将纵向联动,力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方案支撑。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例(12篇)

    - 阅0

    碳中和的必要性范文篇1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增长的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以及能源使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此现状开始引入低碳经济的理念,但大多对低碳经济.....

    光伏产业的前景范例(12篇)

    - 阅0

    光伏产业的前景范文笔者在八月十日文章中曾重点推荐过太阳能光伏板块,两月过后,光伏部分龙头股已有一定幅度上涨,创业板的阳光电源和主板的隆基股份分别上涨了近50%和30%,在市.....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