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范例(3篇)

来源:

再融资范文篇1

关键词:上市公司;再融资;融资额度;案例分析

1文献回顾

经济学家Myers和Majiluf(1984)提出了资本结构中着名的融资顺序假设,该理论认为,由于经营者比企业投资者更多地了解企业的情况,而且,企业的经营者总是试图为现有股东而不是新股东谋求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投资项目前景看好,经营者宁愿进行举债融资而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获利,而不愿发行股票筹资使高额收益被外来者瓜分。

与国外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不同,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优先选择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大股东具有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并从中实现对中小股东的掠夺。黄少安和张岗(2001)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发现融资成本、体制因素等是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李康等(2003)认为由于国有股的控股地位,上市公司只是大股东的影子,大股东可以从股权融资中获利而偏好股权融资。而陆正飞和叶康涛(2004)研究表明,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平均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同时还可能受到破产风险、负债能力约束、成本和公司控制权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资本规模和自由现金流越低,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公司越有可能选择股权融资方式。

2案例回顾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中国平安控股设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控股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公司、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依法控股平安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使中国平安形成了以保险为核心的,涵盖证券、信托、银行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2004年6约,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码2318。2007年3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在上海证卷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码601318。

在A股上市近一年后,中国平安再次开启融资“阀门”,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同时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412亿元。

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公告称,为了适应金融业全面开放和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公司实力,为业务高速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公司拟申请增发A股。根据增发方案,中国平安拟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A股股票,发行价格则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的股票均价。按公告前一交易日中国平安98.21元的收盘价计算,中国平安公开增发募集资金额将达到约1178亿元,再加上412亿分离债募资额度,其再融资规模将接近1600亿元。

2008年2月28日,相关媒体报道国家税务总局将对中国平安进行税务稽查,而平安千亿再融资计划或延至7月。当日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表示,税务总局对中国平安的税务稽查并不是针对再融资计划,也不会对再融资计划造成影响。

2008年3月5日,中国平安的股东大会,在万千中小投资者的质疑和不满声中,毫无悬念地高票通过了董事会提交的融资议案。

2008年5月8日,中国平安公告称,在未来6个月内不会考虑提交A股再融资的申请。

自此,轰动一时的平安巨额融资事件暂告以段落。但是其中伴随着的很多问题值得人们思考。

3案例分析

自中国平安公告再融资方案后,社会各方的反应及其强烈,其中主要集中在:首先在融资额度上,中国平安去年3月在A股上市,融资额为400亿元;在上市不到一年、公司并未给投资者带来实质性回报的情况下,又出人意料地抛出“天量”融资计划,1600亿元的再融资规模,相当于2007年整个A股市场IPO融资总额的1/3,确实让市场和股民感到“吃不消”。对于中国平安逾千亿巨额再融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激动的使:“这是一种近乎于失去理性的融资,近乎于疯狂的扩展,令常人无所理解!”

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公告中,对资金用途并未进行详细披露,只是表示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如此大的融资规模,却具体项目不明,只是一味的叫你掏钱,难怪会让投资者反感。更令投资者担心的使,如果其他上市公司也效仿中国平安,纷纷进行“天量”融资的话,股市会不会沦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工具?今天平安募集1600亿元,明天工行、人寿再募2000亿,那中国的证据按市场不是垮了吗?

首先,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很随意。作为规范的再融资行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应该是在对投资项目有确切的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才提出来。但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显然并非如此。不仅没有确定的投资项目,没有确定的资金需求,甚至就连到底需不需要再融资,也都是不确定的。比如平安在今年1月21日天量再融资,但到今年5月8日又叫停了再融资,而只是为400亿可转债的发行留了一条后路。因此,平安到底需不需要再融资,要融资多少钱,都是具有随意性的。

其次,融资金额不与投资回报挂钩,凸现股市融资制度的重融资、轻回报。最近几年,管理层一直强调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要改变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局面。然而,在最能体现上市公司是否重融资、轻回报的再融资问题上,管理层却大开方便之门,任凭上市公司开海口融资,而不把上市公司的融资与给予投资者的回报结合起来。正因为没有这种挂钩,以至中国平安在上市不足一年的情况下就张开海口,推出1600亿元的再融资方案出来。

[JP3]最后,再融资制度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像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因为没有明确的募资用途,加上公司上市不满三年的原因,根本就不符合2006年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规定。但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就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再融资计划,股市管理层却熟视无睹,允许其长期存在,这种现象是非常不正常的,明显是对再融资政策的践踏。[JP]

4结论和建议

第一,规则设计待推敲。再融资在制度层面上缺乏相关的规定和限制。虽然现在有融资比例的限制,但是在再融资与上一次融资行为之间时间间隔方面,再融资额度方面都缺乏限制条款。比如可以具体规定:一般情况下,两个融资之间至少间隔3年;如果没有明确的重大资金计划,再融资额度不得超过IPO的规模。

第二,审批制度需完善。我国IPO的审批历来是很严格的,但是再融资方面的审批也一定要从严,要考虑到融资行为的合理性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在A股市场增发这么大规模,在H股市场的股东坐享收益,对于我们的A股股东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此外,监管部门在制度设计上还应该考虑到相关的问题,比如提高融资的门槛,要求上市公司在融资之时,要先对投资者有回报,或者要求详细披露,同时加强对融资资金用途的审查,防止挪用以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2]李康,杨兴君,杨雄.配股和增发的相关者利益分析和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2003,(3).

再融资范文

信托(Trust)作为一种转移与管理财产的制度设计,起源于融资技术最为发达的英美衡平法系国家,后为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所继受。根据我国《信托法》的权威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受托儿一般为信托机构)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简言之,信托其实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从制度功能上看,信托是一种具有长期规划性质、结构性融资特征且能充分保障受益人权益的制度安排,能够将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参与各方“多赢”的局面,所以在美国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中使用相当普遍。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上市公司利用信托工具实现再融资将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发展空间。本文拟从实例出发对国内上市公司进行信托融资的进行探讨,在法理层面上对其原理和优势予以解析,以利于这种融资创新方式的推广和。

信托融资机制的原理

2002年12月11日,武汉人福高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福科技,股票代码600079)董事会公告称,拟同意其控股子公司南湖当代学生公寓物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湖当代)与伊斯兰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斯兰信托)开展信托业务合作,就南湖当代所有的当代学生公寓房产及其他相关权利设立信托,向融资l亿元,投资者享有的年投资收益率不超过4.5%,期限不超过3年。人福科技对此信托计划到期时的投资者本金赎回提供信用保证和实物保证。这是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利用信托计划进行再融资方式的创新,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业界极大的关注。在人福科技和伊斯兰信托合作设计的这个信托融资计划中,实际包含了两个信托交易合约,即南湖当代与伊斯兰信托之间的实物资产信托合约和投资者与伊斯兰信托之间的资金集合信托合约,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类似于资产证券化的信托融资机制。

一般来讲,信托关系大致由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面的权利义务构成。商务信托多是自益信托,即委托人与受益人是重叠的,而信托融资关系又往往会包含两个信托合同关系,以同一受托人为联结点,双方委托人互为对方信托资产处分关系的相对人。因此,在信托融资机制运作的基本关系中,主要涉及委托人(资产及相关权利的原始权益人)、受托人(信托机构)与投资者(资金集合的原始权益人)三方的权利义务。一般由委托人将能够产生现金流的信托财产以“真实出售”(truesale)的方式转让给特设信托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由SPV向投资者筹措资金,以其资金集合向委托人购买信托财产,并将信托财产未来可以预期收益的现金流用于支付投资者到期时的本息。可见,信托融资机制运作的关键在于通过结构化的融资设计,对初始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解和重组,形成信用级别更高的流动性融资工具(信托产品),对其进行重新的市场化配置,使参与各方均因之受益。

信托融资是一种资产预期收益导向性的融资方式。信托融资的基础是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金流而非信托财产本身,相应地,外部的信用评级机构所考虑的也主要是资产预期收益的质量等,而与原始权益人自身的信用等级无关。所以说可预期性(predictability)是信托融资的核心概念,其所具有的资产信用或称为局部信用的特征就是源于此。其实,任何信用行为的本质都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目的的价值双向运动,都有其获得流通性的信用基础,如债券据以获得流动性的基础是债务人的偿还能力或第三人担保,股票据以获得流动性的基础是对股利分配和剩余资产的要求权,而信托融资工具据以获得流动性的基础则是信托财产的预期收益。这一点具体体现在人福科技的例子中。南湖当代与武汉五所高校签订了学生公寓的合作协议,执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收费标准,预期年租金收入约为1300万元,从而可以保障投资者每年约450万元的信托受益。可以说,资产预期收益的被认同决定了信托融资这一信用形式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信托融资机制使有预期收益但并不具备流动性的资产通过价值运动,创造出以信托财产为基础的信用工具(信托产品),从而实现未来的偿付和增值,相应的价值运动也就产生了。

信托融资方式的优势

一、以资产信用为基础,完善了融资的信用体系

传统的融资模式,不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信用基础都是企业的整体信用。也就是说,企业主要是基于自身的财务状况与资信能力进行融资的,外部的投资者在决定是否投资或提供贷款时,主要依据该企业作为信用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及其获利能力来判断,而对于其拟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则放在较为次要的位置。所以只要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即使其所投资的项目失败,资金投入者仍可获取投资收益或贷款的偿付。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并不局限于企业的某个项目或资产的经营风险,更多地承担的是资金需求企业作为整体的信用风险。这虽然便利了资信记录良好的企业进行融资,但也阻滞了资信记录欠佳的企业为发展前景良好的项目进行融资。而且,由于企业整体信用中的主观因素(信用主体的主观履约或守信意励和客观因素(信用主体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等)等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信用评级的揭示程度又是相对有限的,即无法消除交易双方之间主观因素的不对称性,更无法充分揭示客观信用因素依赖的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客观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和程度,因此,依赖于整体信用的传统融资模式无法充分消除风险。而信托融资方式突破了这种信用基础的束缚,使资产信用的作用在融资过程中显著增强。运用信托方式进行融资,不再以信用主体的整体信用作为支撑,而是以信用因素中最客观、最具有可控性的资产部分作为信用保证,大大减少了信用因素中的不确定成分。信托融资方式基本上实现了资金需求企业的整体资信水平所蕴含的风险与其个别融资行为风险的区分,并外化为信托产品这一融资工具,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取更有价值的关于融资风险的信息。应该说,资产信用形式是传统的整体信用形式的有益补充,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融资信用体系。信托融资方式不仅奉富了融资工具的品种,而且也扩展了金融工具或融资方式的信用基础,是金融市场深化的重要表现。

二、以结构性设计为手段,显著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

信托融资机制的运作过程就是委托人将缺乏流动性的初始资产转让给SPV代为管理、运用和处分,并开发设计出相应的信托产品,通过担保、保险等信用加强(creditenhancement)措施提高信用级别后,出售给不同投资者,从而实现融资的过程。可见,信托融资计划运作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资产交易结构性设计的成功与否。信托融资的交易结构要实现一系列的资产管理目的,如真实出售、资产定价、现金流重组、内部或外部信用加强、获得管理效率、享受政府税收优惠、获取剩余现金流量权益等,为达到这些特定目标往往要运用各种资产定价、合成资产等金融技术手段。作为一项严谨复杂、融合了创新技术的金融系统工程,信托融资的核心创造在于实现了资产的结构性变革,因此具有显著的结构效率。通过对信托财产的结构性设计,信托融资机制才能够将资金的供求双方巧妙地衔接起来。现实中由于潜在的投资者缺少关于资金需求企业的信息,一方面使大量拥有资本实力的投资者因找不到具有较高信用级别的投资而使资金外流或闲置,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拥有高质量资产(项目)的企业无法吸引到急需的资金。信托融资方式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有效的,通过资源配置的结构化重组,将信托财产转变成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工具,赋予了融资企业的非流动性资产以显著的流动性,从而使拥有高质量资产或拥有前景良好的项目的融资企业能够获取急需的资金,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向运行效率较高的企业转移,并打破了资产组合的地域和行业集中限制,使资金的融通渠道大大畅通,有助于资金配置效率的优化。信托融资机制还通过资金来源的多样化较好地改善和提高了投资组合的多样性,以多方参与、功能分解、风险分散的结构性融资行为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中介方式,使风险配置结构得以延伸,从而实现了传统间接融资向现代市场融资的转变。

三、以表外处理为特征,优化了融资企业的财务结构

信托融资的这一特征与其是资产信用融资方式相对应,资产信用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上的表外处理。因为对于委托人即原始权益人而言,信托财产是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转让给SPV的,多数属于一种无追索权或者有限追索权的卖断,委托人因之放弃对这些资产的控制权与收益索取权,作为受托人的SPV享有管理权和处分权,而投资者不论委托人破产与否均享有对资产的收益索取权。正因为如此,英美法系国家一般认为信托财产已经独立于委托人其他的资产之外,一旦发生信托财产的真实出售,相应的会计处理应该是允许委托人将信托财产从其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并允许确认收益和损失。例如1997年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25号《转让和经营金融资产及债务清理的会计处理》就认定,信托资产已经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过户给SPV,原始权益人也已放弃了对这些资产的控制权,所以允许原始权益人将该资产从其资产负债表上剔除并确认损益。在传统的融资方式中,不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发行债券或股票,都不可能在会计上进行表外处理,所获得的资金必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将直接增加负债,发行股票则增加所有者权益,而信托融资却不反映在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增加负债也不股权结构(只是反映为SPV的负债),这一表外会计处理的方式改善了委托人的资产负债结构,却并不影响其公司治理结构。虽然在上述人福科技的例子中,当代学生公寓的资产能否被移出表外、融资能否不作为企业负债而移出表外,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此次融资创新的举措至少意味着,国内上市公司在融资的过程中除了注重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以外,已经开始关注融资行为对财务结构的重要影响了。

信托融资创新的意义

作为一种融资创新实践,信托计划融资改变了传统融资模式的信用基础,为上市公司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再融资渠道。尤其是在几种传统的再融资方式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发行信托融资产品对于国内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可以充分利用相对宽松的法规政策环境

国内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还是以配股、增发和可转债为主,这三种方式的冷热交替无疑是与监管政策及法规环境的松紧变化紧密相连的。从相关再融资政策的变迁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2001年以前配股一直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手段;2001年3月颁行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取消了对增发公司范围的限制,使增发迅速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而2002年7月《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的出台提高了增发的门槛又将使之大幅减少;2001年4月《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出台后,有许多准备增发的上市公司纷纷转向发行可转债。从这个角度来考察,此次上市公司信托融资的创新也是有着相关政策背景的:在近年信托业集中治理整顿之后,2002年7月颁行了《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基本确定了目前信托产品发行操作的市场化取向,规定整个信托产品的设计和发行均由和信托公司自主协商决定,发行前无需相关的主管部门审批,只在发行成功后向人民银行备案即可。对上市公司而言,发行信托融资工具目前还没有证监会的相关政策来加以规范和引导,对发行的条件和要求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上市公司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信托计划,这无疑使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创新具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信托融资是一种资产预期收益导向性的融资方式。信托融资的基础是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金流而非信托财产本身,相应地,外部的信用评级机构所考虑的也主要是资产预期收益的质量等,而与原始权益人自身的信用等级无关。所以说可预期性(predictability)是信托融资的核心概念,其所具有的资产信用或称为局部信用的特征就是源于此。其实,任何信用行为的本质都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目的的价值双向运动,都有其获得流通性的信用基础,如债券据以获得流动性的基础是债务人的偿还能力或第三人担保,股票据以获得流动性的基础是对股利分配和剩余资产的要求权,而信托融资工具据以获得流动性的基础则是信托财产的预期收益。这一点具体体现在人福的例子中。南湖当代与武汉五所高校签订了学生公寓的合作协议,执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收费标准,预期年租金收入约为1300万元,从而可以保障投资者每年约450万元的信托受益。可以说,资产预期收益的被认同决定了信托融资这一信用形式产生和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信托融资机制使有预期收益但并不具备流动性的资产通过价值运动,创造出以信托财产为基础的信用工具(信托产品),从而实现未来的偿付和增值,相应的价值运动也就产生了。

信托融资方式的优势

一、以资产信用为基础,完善了企业融资的信用体系

传统的融资模式,不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信用基础都是企业的整体信用。也就是说,企业主要是基于自身的财务状况与资信能力进行融资的,外部的投资者在决定是否投资或提供贷款时,主要依据该企业作为信用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及其获利能力来判断,而对于其拟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则放在较为次要的位置。所以只要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即使其所投资的项目失败,资金投入者仍可获取投资收益或贷款的偿付。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并不局限于企业的某个项目或资产的经营风险,更多地承担的是资金需求企业作为整体的信用风险。这虽然便利了资信记录良好的企业进行融资,但也阻滞了资信记录欠佳的企业为发展前景良好的项目进行融资。而且,由于企业整体信用中的主观因素(信用主体的主观履约或守信意励和客观因素(信用主体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等)等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信用评级的揭示程度又是相对有限的,即无法消除交易双方之间主观因素的不对称性,更无法充分揭示客观信用因素依赖的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客观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和程度,因此,依赖于整体信用的传统融资模式无法充分消除风险。而信托融资方式突破了这种信用基础的束缚,使资产信用的作用在融资过程中显著增强。运用信托方式进行融资,不再以信用主体的整体信用作为支撑,而是以信用因素中最客观、最具有可控性的资产部分作为信用保证,大大减少了信用因素中的不确定成分。信托融资方式基本上实现了资金需求企业的整体资信水平所蕴含的风险与其个别融资行为风险的区分,并外化为信托产品这一融资工具,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取更有价值的关于融资风险的信息。应该说,资产信用形式是传统的整体信用形式的有益补充,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融资信用体系。信托融资方式不仅奉富了融资工具的品种,而且也扩展了工具或融资方式的信用基础,是金融市场深化的重要表现。

二、以结构性设计为手段,显著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

信托融资机制的运作过程就是委托人将缺乏流动性的初始资产转让给SPV代为管理、运用和处分,并开发设计出相应的信托产品,通过担保、保险等信用加强(creditenhancement)措施提高信用级别后,出售给不同投资者,从而实现融资的过程。可见,信托融资计划运作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资产交易结构性设计的成功与否。信托融资的交易结构要实现一系列的资产管理目的,如真实出售、资产定价、现金流重组、内部或外部信用加强、获得管理效率、享受政府税收优惠、获取剩余现金流量权益等,为达到这些特定目标往往要运用各种资产定价、合成资产等金融技术手段。作为一项严谨复杂、融合了创新技术的金融系统工程,信托融资的核心创造在于实现了资产的结构性变革,因此具有显著的结构效率。通过对信托财产的结构性设计,信托融资机制才能够将资金的供求双方巧妙地衔接起来。现实中由于潜在的投资者缺少关于资金需求企业的信息,一方面使大量拥有资本实力的投资者因找不到具有较高信用级别的投资而使资金外流或闲置,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拥有高质量资产(项目)的企业无法吸引到急需的资金。信托融资方式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有效的,通过资源配置的结构化重组,将信托财产转变成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工具,赋予了融资企业的非流动性资产以显著的流动性,从而使拥有高质量资产或拥有前景良好的项目的融资企业能够获取急需的资金,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向运行效率较高的企业转移,并打破了资产组合的地域和行业集中限制,使资金的融通渠道大大畅通,有助于资金配置效率的优化。信托融资机制还通过资金来源的多样化较好地改善和提高了投资组合的多样性,以多方参与、功能分解、风险分散的结构性融资行为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中介方式,使风险配置结构得以延伸,从而实现了传统间接融资向市场融资的转变。

三、以表外处理为特征,优化了融资企业的财务结构

信托融资的这一特征与其是资产信用融资方式相对应,资产信用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上的表外处理。因为对于委托人即原始权益人而言,信托财产是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转让给SPV的,多数属于一种无追索权或者有限追索权的卖断,委托人因之放弃对这些资产的控制权与收益索取权,作为受托人的SPV享有管理权和处分权,而投资者不论委托人破产与否均享有对资产的收益索取权。正因为如此,英美法系国家一般认为信托财产已经独立于委托人其他的资产之外,一旦发生信托财产的真实出售,相应的会计处理应该是允许委托人将信托财产从其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并允许确认收益和损失。例如1997年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25号《转让和经营金融资产及债务清理的会计处理》就认定,信托资产已经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过户给SPV,原始权益人也已放弃了对这些资产的控制权,所以允许原始权益人将该资产从其资产负债表上剔除并确认损益。在传统的融资方式中,不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发行债券或股票,都不可能在会计上进行表外处理,所获得的资金必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将直接增加负债,发行股票则增加所有者权益,而信托融资却不反映在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增加负债也不股权结构(只是反映为SPV的负债),这一表外会计处理的方式改善了委托人的资产负债结构,却并不影响其公司治理结构。虽然在上述人福科技的例子中,当代学生公寓的资产能否被移出表外、融资能否不作为企业负债而移出表外,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但此次融资创新的举措至少意味着,国内上市公司在融资的过程中除了注重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以外,已经开始关注融资行为对财务结构的重要影响了。

信托融资创新的意义

作为一种融资创新实践,信托计划融资改变了传统融资模式的信用基础,为上市公司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再融资渠道。尤其是在目前几种传统的再融资方式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发行信托融资产品对于国内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再融资范文

高成长投资的风险

若股票投资盈利预期是20%,则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每股收益平均增长率应该达到20%,这并不容易。我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确定一项准则,这项准则与彼得?林奇提出的定律不谋而合,即当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和市盈率的数值相等时,投资的赢利预期就和其风险就相适应,该股票就值得投资。当然,市盈率越低越好。

举例来说,假定c股票每股收益为1元,未来年均增长15%。如果投资者以15倍的市盈率,即15元每股的价格购买该股,5年后每股收益增长到2.01元,增长了1.01倍,如果该股市盈率不变,该笔投资获利1.01倍,年化收益率是15%。这个投资成绩已经很理想。

D股票每股收益也是1元,年均增长30%,投资者以30倍的市盈率,即30元/股的价格购买,5年后每股收益将增长2.7倍,若市盈率不变的话,该笔投资将获利2.7倍,年化收益率为30%;如果该股未来每股收益增长率降低一半,为15%,则5年后每股收益只会增长到2.01元,市盈率定位降为15倍,则股价只有30.15元,该笔投资无获利,而同期银行储蓄收益率也有27.8%。

如果C股票和D股票未来5年每股收益都下降至0.8元,市盈率定位都下降为13倍,则两笔投资分别亏损31%和65%。可见,购买高成长高市盈率的股票回报更高,但风险也更大。

再融资未必坏事

A股再融资非常活跃,很多投资者斥之为“圈钱”。其实,许多优秀公司的溢价再融资,可以提升股票的投资价值。

假设某股票总股本是1亿股,股东权益是1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元,每股收益为0.1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5%。公司以3倍溢价即每股4元的价格增发5000万股新股,可以融资2亿元,则每股净资产增厚到2元,每股收益摊薄为0.1元。

熊市再融资有玄机

在熊市中,投资者对再融资特别敏感,表面来看,融资后股票供应量增加了,每股收益被摊薄,似乎股票价值降低了。其实从长期来看,股票的价值和股票供应量毫无关系。融资后公司净资产从1亿元增加到3亿元,实物资产增加了2倍,每股净资产从1元上升到2元,增加了1倍。若公司将所融资金进行投资经营,并同样达到15%的净资产收益率,则公司净利润将达到6千万元,提升了3倍;由于总股本扩张了50%,每股收益只提升了1倍,达到0.3元。投资者其实得到了实惠。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化学品安全应急预案范例(3篇)

    - 阅0

    化学品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1备案3年到期薛国强介绍说,2009年,继17号令出台之后,北京市安监局印发了工作方案,对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提出了要求。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2.....

    创新产品范例(3篇)

    - 阅0

    创新产品范文篇1著名经济学家JosephSchumpeter于1911年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最早提出了“企业创新”的观点,并指出,“企业创新”是把一些崭新的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