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技巧范例(3篇)

来源:

跨文化交流技巧范文

关键词:笔译实训;高职;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49-02

一、引言

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课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实训课程作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有人也称高职教育为就业教育。所以,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高职英语专业的翻译课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身就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训练和操练,就容易偏于理论而失去其应有的实践性意义,和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只有通过大量的翻译实际操练,在操练的过程中掌握做好翻译所必需的方法、技巧,才能让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其翻译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的竞争力。然而,在进行英语笔译实训的过程中,仅仅训练翻译所必需的方法、技巧是远远不能达到实训的最初的目标和要求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需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二、跨文化意识与高职英语笔译实训

我们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学习外语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这门外语文化的过程。语言离不开文化,而离开了文化的语言教学往往既不能深入又没效率。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艺术、道德、法律、知识、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构成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它影响着翻译的效果。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巨大,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多方面文化背景,才能更自如和得体地进行翻译工作。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那么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有文化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文化因素的作用,这样在翻译时才能达到与原作者的心灵契合。

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两种语言的自由转换的能力是翻译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单靠教会学生词汇和句子的几种翻译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许多语言能力之外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因此,实训课的老师应该首先自己要具备跨文化的意识,并且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种意识。这样做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实训教学更有效,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如何在高职英语笔译实训中融入跨文化意识

在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体系的大背景下,现行翻译教学模式中跨文化意识的缺失会使翻译教学偏离它预期的目标。尤金·奈达认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由此看来,笔者认为在英语笔译实训中导入跨文化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是一桩迫在眉睫的事情。要做到这点,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在高职英语笔译实训教学中的跨文化的意识,在实训中导入文化意识,注重文化语境,以及通过笔译实训课教材的改革这几个方面来解决。具体分析如下:

(一)培养并加强教师在高职英语笔译实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在英语专业学生的笔译实训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具备跨文化的视野是当今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教育的成功与否。而且,语言学习本身的规律也要求教师培养跨文化意识。由于传统的笔译实训教学只注重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的训练,没有真正重视跨文化知识在翻译操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想要改变这一状况的话,就必须积极地将跨文化的意识引入到语言教学,尤其是英语笔译教学中来,使得英语笔译实训教学纳入到跨文化交流的大框架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笔译技能,提高笔译水平。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习俗、礼仪、文艺、宗教、道德、伦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专有名词、日常用语、民间谚语、成语典故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在笔译实训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发现学生因为缺乏文化知识而产生误译的现象,同时也发现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希望将跨文化意识与教学相结合,但却因自身跨文化知识的薄弱而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要克服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著名绘画、电视录像,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英语翻译实训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教学的要求。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流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跨文化教学在当前翻译实训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紧跟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大胆探索文化教学,做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在实训教学及语言测试等活动中反映出来。

(二)在高职英语笔译实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意识

教师在笔译实训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可以将跨文化意识导入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原文向学生传授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在分析译例的同时,突出了解跨文化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收集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跨文化教学,从而优化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笔译方面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跨文化知识。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篇意识,以适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比如,在中国“老”是尊敬的表示,可西方人都忌讳“老”,因为它在西方意味着风烛残年,去日无多,因此,都不肯承认自己“老了”或是“身体不好,累了”。在中国“龙dragon”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和象征,中国人以龙的传人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神话中dragon是一只巨大的蜥蜴,口中喷火,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长长的蛇尾。在中世纪,龙是罪恶的象征。因此Hermotherisarealdragon意思是“她母亲把她看管得真够严”。Sheisabitofdragon一句可译为“她是很跋扈的人”。又如在中国文化中,猫是可爱灵巧的动物,但在西方说话传说中,猫是魔鬼的化身。Sheisacat真正含义是“她是心地恶毒的女人”。中国人常用“狗”来比喻讨厌的事物,而英语中有关“狗”的一些表达却隐含褒奖。如Everydoghashisday意思为“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atopdog译为“身居高位的人”,acleverdog译为“聪明的小孩”。在汉译英中,汉语的“拖后腿”如果直译成“Pullone’sleg”,其意思就变成了“哄骗取笑某人,愚弄某人”。

(三)注重高职英语笔译实训教学中的文化语境

王佐良先生说:“翻译里最大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花很大力气加以解释。”翻译是不能脱离有关的文化语境而独立存在的,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翻译。翻译是一个对原语的语境做出的动态的顺应过程。作为原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或者说中介,译者的主要任务或目的就是要保证和促进两者之间交际的成功。笔译实训应考虑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真实的文化语境,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环境中。

教师要让学生在语篇的基础上了解把握文化知识,通过对不同语篇的翻译联系提高自己的笔译能力。比如说以下这些文字常见于宾馆饭店:“旅客登记时,须凭足以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并说明住宿原因。旅客必须遵守宾馆饭店的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爱护饭店的公共财物。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旅客,饭店有权责成改正。”它们通常被译为:“Guestsarerequestedtoshowtheirownvalidpaperstoprovetheiridentitiesandtotellthereasonforlodgingwhentheycheckinatthehotel.Everyguesthastheobligationtoabidebytherulesandregulationsofthehotel,cooperatewiththepersonnelincarryingouttheirdutiesandtakegoodcareofthepropertyinthehotel.Theauthorityofthehotelhastherighttoreasonwithanyonewhohasviolatedtheregulationsmentionedabove.”中文原文在当地文化中是常见的“顾客须知”模式,虽然语气咄咄逼人,但由于本国游客已习以为常,一样能起到吸引游客再来的预期功能。但是,同样的内容如果翻译成针对外国游客的英语,可能就会令他们感到反感而产生排斥心理,对实现吸引外国游客的预期译文功能不利。这里需做一些必要的改写或调整。针对在英语国家,“顾客须知”的常见内容以提供信息为主的特点,可考虑改写为:“旅客登记时,须凭足以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并说明住宿原因。”(Pleasehelpustospeedupyourcheck-inbypresentingyourID.)“旅客必须遵守宾馆饭店的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爱护饭店的公共财物。”(Ourguestsarekindlyexpectedtoheedtherulesandregulations.Yourcooperationwillbeappreciatedinmakingourserviceseffective.)“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旅客,饭店有权责成改正。”(Intheunlikelyeventthatsomethingintheroomisbrokenordamaged,pleaselettheFloorDeskknowimmediately.)

(四)高职英语笔译实训课教材的改革

实训的教学文件和教材对于实训教学活动而言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它的制定和开发。作为高职笔译实训课的教材,必须在注重传授翻译的各种技巧的同时,兼顾跨文化意识的传播。笔译实训教材应适应当今笔译实训课程要求,以文化双向交流为主线,并贯穿整个笔译教材,在译例的选用中时时不忘传达跨文化信息,使学生在掌握两种语言、笔译技巧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对象国的文化。在进行教材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强调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外,还应当邀请一些从事翻译工作的企业人士参与其中,提高高职翻译实训的实用性。

四、结语

在对外交流与对外贸易蒸蒸日上的今天,我们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和质量日益提高。我们应当重视翻译实训课,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更加重视跨文化意识在实训课中的引入与实际操练,进而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合格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淼.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教师跨文化意识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跨文化交流技巧范文

关键词翻译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表层意思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但由于拥有这两种语言的民族所拥有不同的生活传统和文化特点,导致一定文化层面的冲突,这给翻译带来了障碍。通常翻译教学往往强调语言和翻译技巧的讲解而忽略文化因素的导入,导致很多学生在翻译时出现不尊重原文的文化习俗的现象。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变得日益重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我们的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传统翻译教学的基础上将文化交流因素融入教学当中。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翻译教学

“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是泛指一切在语言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认为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也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加上社会文化能力即能够与另一文化进行和谐的交往。

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转换。字典里所包含的对应的翻译只是翻译的表层,而丰富的文化信息则是潜藏在独特的文化底蕴之中。例如,“pickupsb.”一词在英汉字典里表示“接某人”的意思。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在该用另一个汉语意思相同表示“接某人”(meet)的情况下而误用了“pickup”(一般指用车接)。这是因为大多数字典里不可能把每个单词所联想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体现出来,而外语学习者最开始接触的翻译也仅仅停留在意思表面即对应的字面意思。还有一个笔者经常发现误用的字是“house”,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习惯用这个词来表示任何概念的“房子”,殊不知美国文化中有好几个表达不同类别的“房子”。经过跨文化交际的亲身体验,笔者了解到通常我们所指的城市居民单元式住宅楼房在美国也有相似的对应,可以叫“condominium”,而不是绝大多数美国人也很向往的“house”,因为该词通常指的是那种类似于中国别墅式的房子。因此,为了消除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误解,了解与掌握字典里背后的深层文化底蕴是极其必要的。而翻译教学作为以双语的转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对文化传播更负有直接的责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对于翻译教学具有比对一般外语教学更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翻译课堂中存在普遍的错觉,认为翻译课就是教会学生翻译,培养译者。另一方面,学生也对老师讲授的翻译过程、标准、原作的背景知识、词汇的文化内涵时等兴趣不高,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老师在浪费时间。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

众多因素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为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中方是发散性思维,西方则是直线性思维;中方注重整体,综合概括,西方重视个体,强调逻辑分析,表现在语言上汉语概述性,抽象性强,英语具体性强。例如在时间的表述上,汉语是以年月日的顺序,而英语却是把年放在了最后。在价值观上,中方重儒家文化,集体主义,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如中国人在面对表扬时,语言上常表现的是谦虚,否定自己,西方却坦然接受表扬,表现个人的成绩。

外在因素主要表现在目前的考试制度,教材,教师等因素。目前翻译资格证的考试还是重翻译技巧及语法知识,文化与交际的知识考核得较少。教学管理者也一般认为取得了翻译资格证就意味着就能胜任翻译教学,而没有提供条件让教师接受真实文化语境下的培训或进修。在翻译教材方面,呈现出单一,过时等特点,缺乏实用性,而且教材把重点过多地放在语言知识和具体的翻译技巧运用上,设计的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很少,对跨文化的引导和运用更是被忽略了。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选取恰当的教材。

翻译教材具有导向作用,是高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实现翻译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是英语专业学生获得翻译知识、提高翻译能力的最直接来源,是评估高校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国内翻译教材层出不穷,种类繁多,数量可观,但目前来看,翻译教材的现状还很难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一是教材内容陈旧,主要以词句为例介绍一些翻译技巧,服务于传统教学,与现在的翻译教学严重脱节,如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首版于1980年,但今天仍有很多高校选用这本在当时相当权威的教材。翻开此类教材,具有跨文化意识的教师很容易辨别出这种纯粹从词句层面上讲解翻译技巧的教材仅仅局限于语言表层的转换,脱离了文化语境,忽视了文化知识的传输,没有以文化交流为指导思想,不符合翻译教学大纲规定。二是国内外翻译理论的发展对翻译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翻译教师开始不满足于传统的翻译教材,人们也开始编著新教材。这类教材已有明确的理论介入,但缺乏文化交流为主线。跨文化意识较强的教师还是不太能满足于此类教材面对这种情况,具有跨文化意识的教师往往会选择适应新翻译课程要求的教材,尽量选择融翻译技巧、翻译理论、翻译史、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教材。

(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目前翻译课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闭卷,考试多是对语言知识点和翻译技巧的考核,内容绝大部分是字词到段落的英汉互译,主观论述题基本不会出现,也不允许带字典等工具书。这样就自然给学生灌输了一种信息就是以为有了语法加上字典,就可以轻松应付翻译考试了。而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有翻遍所有字典也可能查不到的东西。因此,在考核中,可以加大平时成绩的力度。鼓励学生多搜集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或多找机会亲身体验跨文化交际,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口头汇报,或者用角色扮演把一些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再现出来,这些都要纳入期末成绩评价标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使学生更兴致盎然地、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提升翻译教师资质,加强自身文化素养。

翻译作为双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翻译教学有别于其他纯语言的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自然也要更有针对性。试想一个从未跨出国门的或者甚至是刚跨出校门的年轻教师,自身可能都对目标文化感受不深,更谈不上言传身教。为了帮助教师能获得真实的目标文化体验,大学及院校管理者应该提供出国的机会,没有条件者也要帮助教师参与目标语国家人士的联谊会等之类的社交活动。可以方便利用的资源是各个大学的外籍教师,翻译教师应该主动与之接触,可以把自己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或所感受到的独特的文化转述给学生。另外,当前世界已然成为“地球村”,网络等各种资源媒介的使用,使得我们可以不出家门就可以领略各国文化,因此教师最起码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总之,一个连教师都缺乏目标语国家文化的课堂根本就谈不上跨文化交际的培养。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进行跨文化知识教学。

教师应该多收集,整理有关西方文化方面的音、像等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供一个声、像、文俱全的真实交流环境。这点与建构主义理论不谋而合,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它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真实的情景相联系的,是对真实情境的一种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社会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有效地构建知识。同时又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并完成知识构建。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真实多媒体课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承担着跨文化交际的重任。翻译教学也不应该局限于翻译方法的讲授。在翻译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有计划、有系统地导入跨文化交流因素,逐渐改变传授一般翻译技巧或机械练习的传统教法,要教会学生从文化内涵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正如著名翻译学家Nida的文化知识框架中所包含的各个要素,我们在翻译教学中要将不同国家的生态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文化因素导入翻译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课题名称: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教学一体化模式(课题编号:2011jyte147)。

(作者:武昌工学院语言文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3]佟晓梅.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教学研究,2006(2).

跨文化交流技巧范文篇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教学

Spitzberg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知识、动机、技巧三个因素构成,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足够的跨文化知识、积极的动机和有效的交际技巧,三个因素应同时具备,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单独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知识

知识指交际者应该了解目的文化中交际对象、语境以及人们对得体行为的要求等信息。这些知识是交际者正确解读交际对象传达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基础,同时也是交际者选择得体交际行为的依据。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交际者便会无法确定自己的交际行为在目的文化的某一语境中是否得体、有效。

跨文化知识包括广义文化知识(涉及各国文化的知识)和狭义文化知识(涉及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广义文化知识从宏观上解释跨文化交际现象,对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做一般性的指导。例如:了解各国文化中存在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交往规则可以帮助交际者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提高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了解文化对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可以帮助交际者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行为取向。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掌握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和常识,如:该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以及其主流文化模式和优势等。特定的跨文化交际目标要求交际者掌握特定语境的知识,如: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要求交际者掌握目的文化中有关商务活动的常识,出国留学要掌握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文化常识等。

二、动机

动机指交际者在预期和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的情感联想。与知识一样,不同的情感因素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人类的情感包括感觉和意图。感觉指人们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体验到的情感状态。尽管人们总是混淆情感和思想,但是情感并不是思想,而是人们对思想和经验的情感和心理反映。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有幸福、哀伤、急切、愤怒、紧张、惊讶、迷惑、轻松和快乐等情感体验。感觉涉及到交际者对其他文化的敏感性,以及对交际对象和某一特定文化的态度。有的人不习惯面对不熟悉的东西,其他文化中陌生的景色、声音、味道使他们退却。提高体验陌生事物的动机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意图或目的是指导行为的目标和计划,指导交际者在具体交际活动中的行为取向。人们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持有某种定势性的看法,这种看法可以帮助交际者缩小采取应对措施的选择范围,意图会受这种定势的影响。如果在交际行为发生之前,交际者对交际对象或其文化持有负面的看法,那么在交际中,这种负面看法会影响到对交际对象行为的客观判断。如果交际意图或目的是积极的,交际双方彼此的判断和评价准确,表明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

三、技巧

技巧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交际者只掌握必需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持有积极的交际动机还不足以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他必须能够运用一定的行为技巧。这好比一个人想游泳,他看了很多关于如何游泳的书,掌握了游泳技巧的知识,他有强烈的游泳的动机,但是他还是不会游泳,因为他没有掌握游泳的技能。

很多跨文化交际学者对Spitzberg的理论作以修改,提出相似的模式。例如: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学者提出“意识”是与“知识”、“动机”和“技巧”同样重要的第四因素。PauloFreire认为,意识主要指对自我以及与自我相关联的人或事务的认识,包括探索、实验和体验,是自我反省的,可以自我展现也可以向他人展现。意识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一旦有“意识”便不能回到原来无意识的状态。意识可以提高认知、情感和行为技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应该有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容。hTtP://Www.XcHeN.COm.cn

四、非言语表达

非言语表达也是重要的心智活动之一。交际者要注意对方文化中肢体语言、时间语言、颜色语言、空间语言、辅助语言等非言语符号的细微差别。与言语交际的情况类似,一个具备目的文化非言语交际知识的人不一定能够准确使用该非言语符号系统。因此,在出国之前应该刻意做一些专门的练习,提高运用非言语符号系统的能力。例如:如果准备去日本,你应该在家人和朋友面前练习鞠躬。此外,味道也是很重要的非言语符号,在出国之前应该了解目的文化对味道的喜好和日常的习惯,有的国家,如:美国,喜欢用香水或其他化妆品掩盖人体的自然味道,而很多国家的人们却不习惯使用香水。在教学中不妨使用角色扮演可起到积极作用。

角色扮演与语境有关,指交际者在目的文化中如何根据自己的角色身份得体地使用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文化记载了社会对不同社会角色的期望和要求,是个体扮演角色的脚本;换而言之,人们根据自己文化内部的角色期待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个体的言行符合其扮演的角色身份。文化是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不同文化对同一社会角色言行的期待不同,跨文化交际者应了解目的文化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期待,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目的文化的要求。

在国外,教师与学生尽量保持平等的关系,对学生的约束较少,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教师和学生一般使用非正式的、生活化的语言对话,所以一个美国教师在课堂上身着牛仔裤,坐在桌子上讲课可以理解为制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而在韩国,学生期待教师为人师表,仪表言行都应该正式、庄重,美国教师的行为在韩国文化中不符合其扮演的角色身份要求。

不同文化对职业以及性别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的期望不同,跨文化交际者要能够调整不同语境中角色身份的行为差异,以对方文化可接受的得体方式进行交际。

一个人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增加了,交际动机随之增加;交际动机增加在行为上表现为积极参与交际活动。积极的参与使交际者增加经验知识,学到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推动积极情感能力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上述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实践和复习所学内容;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加强同学间的合作。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使他们更全面、更细致、多角度地了解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情况,给教师提供机会来观察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完成各类真实交际任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学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跨文化交流总结范例(3篇)

    - 阅0

    跨文化交流总结范文篇1(一)跨境社会文化因素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有别于国内传统的电子商务活动,世界范围内趋于融合的社会文化会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意愿和营销效果等因素产生.....

    冬季幼儿日常保健知识范例(3篇)

    - 阅0

    冬季幼儿日常保健知识范文安全是我们永远离不开的好朋友,比如安全有:过马路的时候,开车的时候、在学校的时候、用电的时候、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