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土壤特点范例(3篇)

来源:

黄土土壤特点范文

关键词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丘陵平原交汇地带

中图分类号S1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0-0215-02

安陆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属鄂中丘陵,地处东经113°18′06″~113°56′08″,北纬31°03′06″~31°28′03″,由桐柏山、大洪山两余脉蔓延的丘陵与江汉平原交会构成,总面积1355km2。其中高丘低山区占10.8%,丘陵岗地占79.2%,平原占10.0%。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兼具南北气候特点,孕育了种类繁多的土壤类型,耕地有107个土种,土壤养分变化差异较大。土壤的供肥性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了解土壤的供肥性能对于调节土壤养分和作物营养十分重要[1],一些学者研究了土壤肥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3]。掌握安陆市土壤肥力时空变化情况,及时合理地利用耕地,可以为耕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

按照农业部农发(2006)5号通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进行采样,用于地力评价样品604个。

1.2数据来源及项目分析

数据来源于安陆市土壤肥料站开展的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化验数据,分析化验有机质(OM)、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中微量元素等项目,分别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指定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1.3统计分析方法

测试结果用Excel进行计算处理,将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的各养分含量面积分布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安陆市耕地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82.31%,pH值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只有15.75%,其他各养分变异系数均在两者之间,各养分含量变异大小依次为有效磷>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钾>碱解氮>OM>全氮>pH值。

2.1.1水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在安陆市水田耕层土壤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79.94%,土壤pH值变异最小,只有15.31%,水田土壤各养分含量变异大小依次为有效磷>有效锌>有效硼>碱解氮>有效钾>OM>全氮>pH值。水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明显,土壤有效硼、有效锌变异系数分别为48.78%、77.27%。

2.1.2旱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在安陆市旱地耕层土壤中,土壤有效锌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84.85%,pH值变异最小,变异系数16.09%,旱地土壤各养分含量变异大小依次为有效锌>有效磷>有效钾>有效硼>碱解氮>OM>全氮>pH值。旱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十分明显,土壤有效硼、有效锌变异系数分别为47.62%、84.85%。

2.1.3不同土类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该市七大土壤亚类中,中性紫色土OM含量最高,平均为25.16g/kg,依次为黄棕壤性、黄棕壤、酸性紫色土、潴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潮土最低,平均仅为13.34g/kg。土壤亚类之间差别很大,高低相差47.0%。七大类土壤亚类的全氮含量为0.84~1.68g/kg,黄棕壤性土含量最高,平均为1.68g/kg,潮土最低,平均含量为0.86g/kg,高低相差48.8%。7个土壤亚类中,中性紫色土碱解氮含量最高,平均为76.64mg/kg,黄棕壤最低61.92mg/kg,高低相差不大,仅19.2%。不同土壤亚类间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最高为15.25mg/kg(潮土),其他依次为潴育型水稻土、黄棕壤性土、黄棕壤、中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最低为7.22mg/kg(淹育型水稻土),土壤亚类之间含量差别很大,高低相差52.7%。在7个土壤亚类中,土壤速效钾以酸性紫色土含量最高,平均为102.00mg/kg,依次为潴育型水稻土、中性紫色土、黄棕壤、黄棕壤性土、淹育型水稻土,潮土最低,平均只有80.00mg/kg。土壤pH值从低到高依次为黄棕壤(5.79)、淹育型水稻土(6.34)、潴育型水稻土(6.37)、黄棕壤性土(6.46)、酸性紫色土(6.56)、中性紫色土(6.84)。土壤有效硼含量以黄棕壤性土最高,平均为0.45mg/kg,其他依次为淹育型水稻土、黄棕壤、潴育型水稻土、中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潮土最低,只有0.33mg/kg,土类之间土壤有效硼含量差别不大,平均含量为0.33~0.45mg/kg。土壤有效锌含量以潮土最高,平均为1.28mg/kg,依次为黄棕壤、黄棕壤性土、淹育型水稻土、酸性紫色土、潴育型水稻土,中性紫色土最低,只有0.66mg/kg。

2.2土壤养分时间变化特征

2.2.1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安陆市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20g/kg的面积占水田面积的60.49%,其中土壤含有机质>30g/kg的耕地面积仅占1.94%。现在安陆市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20g/kg的面积占水田面积的61.9%,有机质>30g/kg的水田土壤面积只占0.9%,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4]。目前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的面积占总旱地面积的10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的面积只占旱地面积的78.4%相比,旱地土壤有机质水平有所提高(表2)。

2.2.2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旱地全氮含量

2.2.3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安陆市土壤碱解氮含量属中下等水平,水田土壤缺碱解氮(

2.2.4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特征。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全市速效磷

2.2.5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变化特征。从速效钾的分布来看,钾含量丰富(>120mg/kg)的地块主要分布在孛畈镇、洑水镇、雷公镇、木梓乡、棠棣镇、王义贞镇、巡店镇和烟店镇。而钾含量中等(80~120mg/kg)的地块主要分布在赵棚镇、洑水镇、烟店镇、巡店镇和棠棣镇。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全市耕地缺钾面积为4246.5hm2,占耕地面积的12.3%,其中严重缺钾面积为381.4hm2,占1.1%。此次耕地地力调查中安陆市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已无严重缺钾土壤,但还有13.2%的土壤有缺钾现象,应注意补充。特别是在低钾土壤中,为了农业持续高产稳产,必须施用足量的钾肥,实施平衡施肥,以提高和保持土壤钾素肥力[7]。

2.2.6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变化特征。根据分级指标,76.5%的耕地有效硼含量为0.25~0.50mg/kg,即大部分土壤处于严重缺硼或潜在性缺硼状态。第二次土壤普查中硼元素在全市各种土壤上均为一般缺乏。现在有18.0%的土壤处在不缺硼水平,说明目前硼的含量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比例较小,大部分土壤需要继续重视硼肥的施用,以增加土壤中的硼含量。

2.2.7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变化特征。安陆市2.3%的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1.5mg/kg。由于有64.2%的土壤呈微酸性,该市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多数处于低等水平。且多数地区和作物仍存在潜在性缺锌,尤其在种植水稻、玉米等对锌比较敏感的作物时,应适当考虑施用锌肥。

2.2.8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变化特征。安陆市98.2%的耕层土壤有效铜含量为2.00~4.00mg/kg,含量水平中等。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安陆市耕层土壤处于一般缺铜水平,目前不存在缺铜的现象,且全市耕地土壤铜含量适中,说明经过20多年的耕作,安陆市土壤有效铜含量有所增加。

2.2.9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变化特征。第二次土壤普查中,铁元素只是在中性岩成土的土壤上缺乏严重。安陆市大部分耕层土壤有效铁含量比较丰富,目前耕层土壤有60.9%无缺铁现象,但还有39.1%的土壤有一般性缺铁现象(

3结论与讨论

(1)安陆市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658个耕地土样土壤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少数缺钾。2006年地力评价测试结果:604个耕地土样(水田样364个,旱地样240个)测试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土壤含磷、钾水平偏低,氮素中等,有效硼、有效锌含量较低。

(2)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旱地土壤有机质水平有所提高;全氮的含量水平有所下降;碱解氮的含量有所增加;速效磷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硼的含量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有效锌含量有较大幅度降低;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有所增加,仍有39.1%的土壤有一般性缺铁现象。

(3)要及时掌握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合理施肥,减少浪费,减少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陆欣.土壤肥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133.

[2]彭星辉,纪雄辉.土壤质量与培肥研究的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4):60-65.

[3]张敏,陆宏,赵先军,等.慈溪市旱地土壤肥力变化的比较研究[J].土壤通报,2004,35(1):91-93.

[4]石艳平,黄锦法,陈轶平,等.施肥方式对浙北平原新造农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385-1388.

[5]李庆逵.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黄土土壤特点范文篇2

衡山的植被、土壤和地质地貌发育都比较典型,我们在2008年5月25日~2008年5月30日对衡山进行了实习考察,学到了许多有关生态、土壤和地质地貌方面的知识,我们还亲身体验了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藏经殿之秀以及方广寺之深。

1.衡山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衡山主体为燕山期花岗岩,属于受一定程度变质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由于断层发育,前山多悬崖峭壁,地势陡峻,后山较平缓。矿物组成长石约50%,石英30%,黑云母10%,还有白云母、斜长石和金红石等。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的伟晶质花岗岩,节理发育,抗风化能力弱,形成几米到数十米厚的风化层。衡山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土层深厚,质地较轻,为砂壤或砂土。花岗岩分布有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前泥盆纪的浅变质岩,这些地区发育的土壤土层较薄,质地粘重。衡山山麓地区,东部主要为花岗岩,具三组节理,常有石英脉。西部主要为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志留奥陶纪石英砂岩及千枚状面岩,在岩性方面,红色岩系比较软弱。自喜马拉雅运动以后,衡山东西两侧发生巨大断层,形成许多高峰、断崖和峡谷等。在上述地质地貌条件下,土壤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风化后的残积物和堆积物,剖面多砾石。

衡山土壤形成的气候和植被条件

海拔500米以下低山和山麓

海拔70米处年平均温度17.5℃,最冷月平均温度5.0℃,最热月平均温度29.7℃,年降水量1509.5毫米,以3~6月雨量最多,无明显干季,年蒸发量1200毫米,年相对湿度在80%以上,其中2~5月相对湿度高于90%

常绿阔叶林的苦槠、甜槠、面槠、青栲、石栎;针叶林的马尾松、杉木、毛竹;人工植物有油茶、油桐

红壤化过程不断进行,发育为山地红壤

海拔500~1200米

本地区年平均温度约15℃,最冷月平均温度3℃,最热月平均温度26℃,年降水量为1500~1800毫米,年相对湿度在85%以上,海拔560米处的半山亭年平均降水量为1659.8毫米

常绿阔叶林的青栲、石栎、冬青、厚叶山矾、云绵杜鹃、苦槠、甜槠、面槠;次生灌丛草地的茅栗、箭竹、映山红、美丽胡枝子、野珠兰、湖南连翘、大青、芒草、野古草

生物气候条件很适合山地黄壤和山地准黄壤带,土壤受水分影响呈黄色,发育山地黄壤和准黄壤

海拔1200米以上

本地区气温低、湿度大、云雾多、日照短、风力大,祝融峰年平均温度为11.3℃,最冷月平均温度0℃,最热月平均温度21.3℃,年降水量2130毫米,年蒸发量1000毫米,年相对湿度在85%以上,其中3~5月相对湿度高于90%,全年雾日多达240天,年平均风速6.8米/秒

草甸植物有芒草、野古草、鹅冠草、蓟、星宿菜、前胡、山莓、湖南连翘

高峰气候凉湿,风力很大,木本植物难于生长,被草甸植物取代,发育为草甸土

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南北来往气流频繁,降水丰富,干湿季节不明显,温度和湿度垂直变化明显。气象记录显示,海拔70米处的山下年平均温度17.5℃,最冷月平均温度5.0℃,最热月平均温度29.7℃,年降水量1509.5毫米,以3~6月雨量最多,无明显干季。海拔560米处的半山亭年平均降水量为1659.8毫米,海拔1230米处的山顶年平均温度11.3℃,最冷月平均温度0.08℃,年降水量最高可达2342.6毫米。由于沟谷深远,云雾弥漫,全年雾日多达253天,海拔800米以上,云海茫茫,峰峦时隐时现,衡岳烟云名闻天下。山上风速大,望日台年平均风速6米/秒,为山下三倍,最大风速高达40米/秒,主峰全年七级以上风速达126天,最大达10级。

衡山植被受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明显,由于人为干扰,植被屡遭破坏。衡山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典型地区,从残存植物来看,衡山过去阔叶林分布面积较大,而且是连续的。虽然植物种类成份不尽相同,但从山麓到山顶均有分布。常绿阔叶林是衡山地带性植被类型,常见树种有苦槠、甜槠、多脉青冈、石栎和樟树等。常绿阔叶林破坏后,逆向演替,被马尾松所替代。灌丛主要优势种有继木、映山红、美丽胡枝子、茅栗和花竹等,草丛优势种为野古草和芒草等。常绿阔叶林现残存约

800亩,大多分布在寺庙周围,人工植被有黑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毛竹林、油桐林和油茶林等。

2.衡山主要土壤类型

特殊的自然条件对衡山土壤的发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发育着不同的土壤类型,从山下到山顶呈现出有一定规律的土壤类型分布。

2.1红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生物气候条件与水平地带相似

根据衡山县气象记录,红壤分布的低山丘陵年平均温度17.5℃,年降水量1509.5毫米,主要植被是马尾松林和人工栽培的油桐油茶林,也有不少山丘是灌丛草坡,水土流失严重。成土母质和母岩有花岗岩、第三纪红色岩系、前泥盆纪浅变质岩系和第四纪红色粘土等。典型剖面位于南岳白龙潭东北山坡海拔200米处,其成土母质是花岗岩风化物,植被是马尾松林,林下有继木、箭竹和草类等,其剖面性态如下

0~20厘米

浅黄红色砾质重壤土,中间夹有不少石英砂粒,块状,稍紧实,马尾松粗根中等,有蚁穴,腐殖质少,ph4.9

21~38厘米

红棕色砾质重壤土,块状,紧实,根系和腐殖质均较少,有蚁穴,ph2.0

38~59厘米

棕红色砾质轻粘土,大块状,紧实,根系甚少,ph2.4

59~100厘米

鲜棕红色砾质重壤土,大块状,紧实,根系甚少,土体中夹有半风化的长石,ph2.7

红壤特点

剖面上部呈浅黄红色,下部棕红色,表明其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母岩风化强烈,原生矿物遭受破坏,产生铁铝氧化物

石砾含量高,剖面上下变化不大,20%左右,有机质含量低,表土只有1.68%,向下显著降低

阳离子交换量不高,10.93~12.35μeq/kg土

活性铝含量较高,2.81~3.90μeq/kg土,ph随深度微增

2.2山地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50米以下地区

主要植被有马尾松林、杉木林、灌丛和草坡,成土母质以花岗岩风化体的坡积物为主,其次是前泥盆纪浅变质岩系和第三纪红色岩系的风化体。衡山东南坡延寿亭附近发育有典型的山地红壤,其海拔400米,坡度25°,母质为花岗岩风化体的坡积物,植被是马尾松林,其剖面性态如下

o枯枝落叶层0~1厘米

半腐烂的枯枝落叶层

a淋溶层1~10厘米

灰棕色砾质重壤土,粒状结构,稍紧实,中量根系,粘粒矿物向下淋溶

ab过渡层10~20厘米

暗红棕色砾质重壤土,小块状结构,紧实,少量根系

b淀积层20~60厘米

红棕色砾质轻粘土,核状结构,很紧实,少量马尾松粗根,粘粒淀积,铁质胶膜

bc过渡层60~80厘米

红棕色砾质轻粘土,杂岩石碎屑,含正长石和白云母等矿物

c母质层80厘米以下

浅红棕色深度风化的花岗岩体,压实作用,铁游离

山地红壤特点

山地红壤具有明显的淋溶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具有一个棕色到红棕色的剖面,层次明显

表土层厚约20~30厘米,为灰棕色砾质重壤土,粒状及块状结构

心土层厚30厘米以上,为红棕色砾质轻粘土,核状及块状结构

80厘米以下,为浅红棕色花岗岩风化体,其中尚能见到白云母和长石等原生矿物

山地红壤质地粘重,粘粒有明显的下移现象,全剖面呈酸性反应,代换性酸含量较高,其中以活性铝为主,交换量较低,盐基高度不饱和,有机质含量很低

地点

延寿亭公路边

日期

2008.05.27

天气

海拔

400米左右

土壤命名

山地红壤

气候

年平均温度

17.5℃

地形

地貌类型

中山

年降雨量

1509毫米

部位

中坡

无霜期

坡度

25°

冰冻期

坡向

阳坡

特殊气候

坡型

植被

类型

马尾松林

母质

松散母质

坡积物

优势种

马尾松

母岩

花岗岩

覆盖度

风化度

半风化

衡山山地红壤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成土母质是花岗岩,其母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和角闪石。挖好土壤剖面后,要用小刀自上而下修剖面,以恢复在挖掘过程中被破坏了自然状态的土壤,这样才可以观察到真实的剖面情况。记录完剖面形态特征后,为了避免上层土壤与下层土壤混在一起,可以自下而上逐层采集样品,通常采集各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

在野外进行土壤调查的时候,可从剖面上刮下一些土壤,然后利用搓条的方法初步判断该土壤是砂土、壤土还是粘土。若该土壤不能够搓成条则为砂土,若可以搓成条,但是会断成一截一截的则为壤土,而可以搓成很光亮且能成环而不断的则为粘土。要判断土壤干湿程度可以刮下一些土壤握在手中,若可捏出水则该土壤为湿,没水但可以捏成团的为润,若该土壤摸上去凉且松散则为潮。

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和人为六大成土要素中,衡山的主体是花岗岩,母质单纯,造成衡山土壤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通过地形影响气候,调节水热再分配。由于地形抬升造成水热再分配,山顶比山脚的年降水量约增加600毫米,气温约下降6℃,使得衡山土壤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风力对植被类型分布也有一定影响,进而通过提供有机质对土壤的垂直分布产生影响,人为因素破坏植被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2.3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00~950米,山地红壤带排水不良和植被茂密的阴湿处,与下面的山地红壤和上面的山地准黄壤呈交错分布

主要植被有马尾松与杉木混交林、柳杉林以及箭竹灌丛等,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风化体的残积坡积物,地势陡峻,平均坡度在30°以上,土壤厚度比山地红壤浅薄一些。典型剖面位于藏经殿附近,海拔1000米左右,主要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壳斗科,其剖面性态如下

o枯枝落叶层0~7厘米

半腐烂的枯枝落叶层

a淋溶层7~21厘米

暗灰色砾质中壤土,细粒状结构,疏松,根系多量,游离铁,针铁矿、含水

ab过渡层21~37厘米

灰棕色砾质中壤土,粒状到碎块状结构,稍紧实,中量根系

b淀积层37~61厘米

棕黄色砾质重壤土,块状结构,紧实,少量根系,云母含量高,含针铁矿

bc过渡层61~93厘米

棕黄色砾质重壤土,杂有花岗岩碎屑,铁的游离度没有那么高,红色稍浅,母质

c母质层93厘米以下

浅白色,未见风化长石

山地黄壤特点

山地红壤也具有明显的淋溶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全剖面呈酸性反应

山地黄壤腐殖质含量比山地红壤高

表土层为灰黄色砾质中壤土,细粒状结构,心土层为棕黄色砾质重壤土,块状结构,底土岩屑

山地黄壤粘粒有向心土层聚积的现象,全剖面呈酸性反应,代换性酸含量较高,其中以活性铝为主,交换量较低,盐基饱和度低,有机质含量不高

地点

藏经殿

日期

2008.05.29

天气

海拔

1000米左右

土壤命名

山地黄壤

气候

年平均温度

15.3℃

地形

地貌类型

中山

年降雨量

2047毫米

部位

中等切割

无霜期

坡度

上坡

冰冻期

坡向

阳坡

特殊气候

坡型

植被

类型

箭竹灌丛

母质

松散母质

坡积物

优势种

母岩

花岗岩

覆盖度

风化度

黄土土壤特点范文

关键词: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耕地后备资源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基础,是科学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的支撑,是编制规划和合理利用与保护国土资源的依据,是完善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保障[1]。所以评价耕地后备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在达拉特旗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基础上,依据11项评价指标调查评价全旗宜耕土地的面积、数量、权属和分布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全旗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保障全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保护耕地。

1.研究区概况

1.1基本情况

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黄河中游南岸,处于沿黄产业带和包鄂产业带的交汇点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0′~110°45′,北纬40°00′~40°30′,北靠黄河与包头市隔河相望,南与东胜区相接,东邻准格尔旗,西连杭锦旗。达拉特旗土地总面积8241.07平方公里,辖7个镇,1个苏木,130个嘎查村。树林召镇为政府所在地,居住着汉、蒙古、满、回等民族。2012年全旗总人口357563人,其中乡村总户数50624户,乡村总人口143000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9.99%。

1.2评价对象特点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对象为2012年达拉特旗行政辖区内自然形成的尚未开垦的未利用地,面积为129766.9公顷,其中其他草地11266.79公顷、内陆滩涂13332.33公顷、盐碱地3248.12公顷、沙地99996.25公顷、裸地1923.37公顷。

2.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2.1评价方法确定

根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评价单元进行评价。评价单元参评指标中,有任何指标项不符合宜耕条件的,划分为不宜耕,其余为耕地后备资源。

2.2评价指标设定

根据达拉特旗所处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评价区耕作特点,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区位指标等4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具体见表1。

3.评价指标分析

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11个评价指标中,存在限制的有5个指标,分别为生态条件、降雨量与灌溉条件、土层厚度、盐渍化和土壤质地,其中生态条件、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是限制本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二者分别占到非后备资源面积的72.36%和19.36%,说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是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也进一步说明西部地区的耕地发展的限制条件。

3.1生态条件

生态条件限制主要原因是落入湿地保护区内和河流等水面洪水位以下的滩涂等地。达拉特旗相关部门非常重视保护湿地资源,在境内设有11个湿地保护区,包括季节性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四大类。湿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是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类型较丰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特殊,使其具备了除湿地生态系统共有的生态功能外,通过河流、湖泊、沿河滩涂等以较大的蒸发量调控周边地区半干旱的生态环境,形成高原特殊的生态屏障,所以湿地保护尤为重要。基于生态保护区重要功能,将落入生态保护区内所有评价对象确定为非耕地后备资源。

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中由于生态条件因素限制的不宜耕土地面积为21235.18公顷,占不宜耕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9.36%,不宜耕土地中现状地类为内陆滩涂的土地占很大比例,这些内陆滩涂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属于生态敏感区,此外沙地在各个地类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如果对其进行开发,可能会引起土地沙化和退化。达拉特旗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导致其生态比较脆弱,生态条件为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第二大限制因素。

3.2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

达拉特旗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且年际变化量大。昭君镇、恩格贝镇和中和西镇的西北部降水量较少,在180毫米以下,而白泥井镇以东地区降水量达到350毫米以上,其余地区在180mm~340mm之间。所以从年降雨量上来看,白泥井镇以西地区降雨量小于350毫米,无法通过自然降雨来满足农业需水的基本要求,白泥井镇以东地区基本能满足农业需水的基本要求。

达拉特旗的水资源由三部分组成:地下水、境内地表水和过境黄河水。地下水年可采量3.15亿立方米(出自1982年《达拉特旗水利区划报告》),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部山区和沙漠区较为贫乏,平原区较丰富,沙漠区与平原区过渡地带有潜水露头。地下水开采深度30m~80m,个别地区深度达120m~200m,单井出水量30~50m3/h,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均主要取用地下水。境内地表水均来自于黄河一级支流,即“十大孔兑”,均发源于东胜地区分水岭,发源地距入河口高差均在500米左右,河长70km~80km。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短利用难的特点。河流固定段落有清水径流,流量为0.15~0.8m3/s。地表水资源量为1.44亿立方米,可利用量0.6亿立方米,现年利用0.058亿立方米,主要为清水,用于农业灌溉,其余水量皆为洪水,须通过建设水利水保工程的途径进行利用。黄河水年过境流量310亿立方米,批准达旗农业灌溉水量1.6亿立方米。

因此农业灌溉不宜采用地下水,主要通过地表水和黄河水灌溉,但基于地表水时短利用难的特点和黄河水限制灌溉水量的特点,灌溉条件成为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主要限制因素,该指标限制的不宜耕土地面积79378.90公顷,占不宜耕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72.37%。其中其他草地2431.57公顷,沙地76682.68公顷,盐碱地264.66公顷。

3.3土层厚度与母质条件

根据达拉特旗土壤普查资料显示,达拉特旗土壤共分为五个土类,十三个亚类,二十九个土属,八十六个土种。其中土层厚度大于60cm的土壤有轻度侵蚀黄沙土、中度侵蚀黄沙土、轻度侵蚀栗钙土、轻度侵蚀红黄土、中度侵蚀红黄土、轻度侵蚀栗淤土、中度侵蚀栗沙土、轻度侵蚀栗红土、轻度侵蚀淡黄沙土、中度侵蚀淡黄沙土、轻度侵蚀淡栗黄土、中度侵蚀淡栗黄土、沙盖垆、沙质洪淤土、粘质洪淤土、两黄土、硬两黄土和红泥。达拉特旗因土层厚度限制的不宜耕土地面积9993.58公顷,占不宜耕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9.11%,其中裸地944.52公顷,其他草地9049.04公顷。

3.4盐渍化程度

达拉特旗土壤盐渍化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滩地区。首先气候干旱促进土壤盐渍化的发展,根据达拉特旗气象资料,春季降雨极少,蒸发旺盛,这样地下水垂直运动强烈,有利于盐分随水上升积结地表,春季蒸发旺盛,更有利于冬季积结干冻层的水、盐转向土表形成盐结皮。其次,地下水位埋深浅且矿化度高,促使土壤向盐渍化发展。第三是早期排灌不配套,达拉特旗自引黄灌溉以来,由于长期大水漫灌,尤其早期只有灌溉系统无排水系统,只灌不排,引起了土壤盐渍化,虽然90年代开始挖排干,完善排水系统,盐渍化程度有所降低,然而由于农民没有科学用水,仍是大水漫灌,浇老秋水,引起盐渍化的发展。第四耕作粗放,主要是田间管理粗放,引起盐渍化。达拉特旗因盐渍化限制的不易耕土地面积为971.53公顷,占不宜耕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0.89%。所以盐渍化对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限制性很小。

3.5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本旗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普查资料获得。土壤普查资料显示,达拉特旗只有粗骨性栗钙土为限制性土壤质地,只分布在梁外区,且面积较小,为5803.31公顷,占不宜耕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5.29%,所以土壤质地对于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较小。

4.评价结果确定

4.1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类型及数量分析

通过对达拉特旗11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全旗宜耕土地面积为20078.51公顷,占评价对象面积的15.47%。其中可开垦其他草地1338.74公顷,占宜耕土地总面积的6.67%;可开垦内陆滩涂44.75公顷,占宜耕土地总面积的0.22%;可开垦盐碱地1463.64公顷,占宜耕土地总面积的7.29%;可开垦沙地17156.63公顷,占宜耕土地总面积的85.45%;可开垦裸地74.75公顷,占宜耕土地总面积的0.37%。

4.2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达拉特旗的宜耕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吉格斯太镇和恩格贝镇,面积分别为9033.70公顷和4326.81公顷,占全旗宜耕后备资源总面积的66.54%。全旗宜耕后备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连片,西部主要分布在中和西镇的牧业村,中部主要分布在恩格贝镇的黄母哈日村,东部主要分布在吉格斯太镇的沟心召村。

5.结论

(1)达拉特旗北部为黄河南岸冲积平原区,中部为库布齐沙漠区,境内沙地占全旗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对象的比例达到77%以上,所以在评价结果中宜耕后备资源类型以可开垦沙地和可开垦盐碱地为主。

(2)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的西南部,生态脆弱和水资源短缺是该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特点,在评价过程中,生态条件和灌溉条件是限制全旗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首先要保护生态环境,其次要保证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灌溉水源。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4〕13号).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范例(3篇)

    - 阅0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范文篇1原告:从某某。被告:南京市鼓楼医院(以下简称鼓楼医院)。1997年9月18日,原告从某某因发现右乳房包块而入住被告鼓楼医院普外科,入院时诊断为“右乳.....

    地理信息科学就业方向范例(3篇)

    - 阅0

    地理信息科学就业方向范文(1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南焦作454002;2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摘要:信息是情报科学研究的对象,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随着情报科学和.....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