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范例(3篇)

来源: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信贷风险控制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一)风险的含义

目前在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是;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人们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这便构成了一种风险。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亦有盈利的一面,损失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失败,盈利面带给人们的是希望和成功。同时“主观说”所指的风险是关于损失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范围包括发生与否不确定,发生时间不确是,发生状况不确定和发生结果不确定。“客观说”认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可用定量的手段加以衡量的,并且在同样情况下对所有人都相同。

(二)商业银行风险及信贷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如居民、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

(2)商业银行风险与其收益是成正比例的,风险愈高,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愈大,但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3)商业银行风险可以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经济系统形成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狭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只有损失的一面,这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狭义的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利率和汇率)的不利变化或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因为产生信贷风险的原因不同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区分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信贷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的不利变化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损失的大小,其市场因子主要有利率和汇率:而商业银行信贷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带来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银行从诞生起就一直面对信贷的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主体和信贷主体目标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这些多样的追求目标有些是共容的,而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主体目标则相互矛盾,甚至互相冲突,体现出排他胜,借款人与商业银行的这些信贷目标往往是不能同时满足的。高的贷款利率意味这商业银行收益的增加,也意味着借款人经营压力的增加;而借款人对超额经营利润的追寻表示他们有承担更多风险的倾向—因为往往高收益与高风险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倾向则会降低贷款资金和银行利益的安全性。对排它性信贷目标的追逐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和借款人利益的相互较量的过程,信贷道德风险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或提高了。

首先,信息不对称虽然不是引起道德风险的唯一原因,但确实客观存在的事实。信贷业务中的主体,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具有“经济人”的特征。主观为己的“经济人”在追求“个人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会产生扫除阻碍利益扩大的障碍的动机。一旦客观存在的规则和道德原则对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形成约束,“经济人”就会产生冲破这些束缚的冲动,增加自身不道德行为发生的概率。

其次,任何规范、程序、制度都是不尽善尽美,无懈可击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也不例外。即便不违反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使自己在信贷目标搏弈中处于优势,信贷主体会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的空缺和漏洞,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范文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机理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06—0105—02

1引言

操作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与生俱来的,自商业银行诞生就始终伴随其左右,但是金融界和监管当局对操作风险的研究却刚刚起步。国内外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大体上是从操作风险的影响因素这个角度考虑而界定的。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做了如下定义: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策略风险〔1〕。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认为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策略风险〔2〕。

基于国内外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本文在对操作风险定义时,考虑了可以被量化的间接损失,即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员工、内部程序、外部事件以及信息科技系统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本定义包括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但是不包括策略风险。

2操作风险的形成机理

操作风险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广、包含种类多,它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其它几类风险间的界限并不明显,甚至还存在较大的重复性和交叉性,并具有一定的共生关系。操作风险通过和其它几类风险之间的交叉渗透,使得其影响和作用日趋显著,也成为银行业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操作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将其从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中区别开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的根据是引发操作风险的风险诱因。

2.1关键风险诱因的构成

关键风险诱因即诱发操作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各种重要影响因素的变化会引发操作风险的发生或导致已经存在的操作风险损失的变化,关键风险诱因可以定性、定量的进行描述。操作风险是一种复合性风险,与其它几类风险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且操作风险往往是其它几类风险的起因。尽管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公告以及学术研究报告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但它的重要性以及由其引发的危害却远远超过它占据的比例。所以,识别操作风险不仅是对操作风险进行控制、评价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实行积极、有效管理的保障。本文从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对操作风险的关键风险诱因进行了归纳,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文化、管理制度、人力资源、信息不对称、技术和设备;外部环境包括市场变动、社会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

2.2关键风险诱因的形成机理

(1)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行为模式取决于风险管理文化。某些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在经营管理或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常常以人情替代制度,重信任而轻原则,致使授权过大或越权的行为时有发生,引起大量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3〕。因为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操作风险管理主要受外部驱动,其无法适应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和操作风险日益变化的要求。

(2)管理制度失衡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频发也有制度失衡的原因,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系不是垂直管理、管理职责分散、组织架构不清晰、管理方法落后,以及内控建设缺乏前瞻性、内部监督总行缺乏力度和外部监督手段技术落后。

(3)人力资源状况欠佳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进行着深入的体制改革,重组、改制、分流、减员等导致员工的安全感降低、忠信度下降,员工长期处于高压环境,存在普遍的心里焦虑,隐藏着操作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道德缺失、职业舞弊、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三方面。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引发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银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层次较低。

(4)操作风险信息不对称

一般而言,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客观存在的。操作风险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

①业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业务流程设计不当,控制措施不足或过度。商业银行各级管理层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普遍存在授权意义上的委托管理。而委托会产生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内部员工控制。内部员工可能运用自己扩张的权利使银行经营目标发生偏差,由追求银行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上充分考虑集权和分权的尺度〔4〕。经营管理者在经营中通过合理的授权和集权将所有者的利益得到贯彻,并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加以引导。

②风险披露中的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即使是信息披露最好的几家上市银行,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也只是说明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完整性以及有效性,而未披露有关操作风险本身的信息。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提出了更为具体、细化的披露要求,但对操作风险的披露没有提出要求。

(5)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

技术和设备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信息系统各部门之间割据、流程中断,致使商业银行内部和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受阻,弱化了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同时,某些商业银行的硬软件设备相对落后,先进商业银行的高标准系统与落后商业银行的低标准系统间的不协调等因素也是诱发操作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6)转型期社会环境和市场变化复杂

社会转型及商业银行变革也是引发操作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就目前的研究与经验来看,当某个社会的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的时候,正是这个社会经济剧烈变化的时期。2006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2000美元,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5〕。从外部环境看,商业银行的欺诈、盗窃和抢劫等犯罪活动突出;从内部情况看,各类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明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国有商业银行和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规范等,这些都滋生了操作风险。

(7)金融生态环境不理想

“金融生态”的概念有益于更深入地理解操作风险的凸显问题。金融生态环境不理想主要体现在: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程不同步,各级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信用意识薄弱,信用监督和惩治制度不健全,商业银行的顾客选择权非常有限。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因受到意识形态和银行组织结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对顾客“来者不拒”,其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和运营成本;从执法环境来看,我国打击金融犯罪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某些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虽然情节比较严重,但却只能定性为违规,这就降低了违法犯罪的成本,增加了银行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对策和建议

操作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是普遍存在的,形成的原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频繁,涉案金额或损失金额巨大,这些都暴露了操作风险的严重程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帮助商业银行提高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水平。

(1)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防范操作风险,减少操作失误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要提高员工素质〔6〕。商业银行应该从多个环节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包括人员招聘,不定期或定期的培训,员工只有不断地熟悉新的业务,新的操作流程,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增强操作风险意识,避免非主观意愿产生的操作风险。

(2)加大外部监管和违规处罚力度。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在近两年有下降的趋势,原因之一就是银行监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操作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银监会应继续加强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定期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增加业务与管理的透明度,同时对已经查证核实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按照有关规定从重处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3)强化对各类风险的持续控制。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具体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涵盖各项业务、全行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

(4)重视信息系统对操作风险控制的作用〔7〕。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电子化,但是并没有做到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立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及时、准确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加强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时了解本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每一项信息均能够传递给相关员工。操作风险量化管理方法多数要求有较长期准确、完整的基础损失数据,这些依赖于数据库的建立和充实以及信息系统功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Z〕.2007.

〔3〕周佩,张洁,杨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净利润模型〔J〕.财会月刊,2009:35~37.

〔4〕李思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09,(22).

〔5〕温红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与控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使得风险管理的问题日益凸现。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金融监管的放松,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这三次大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引起了国际金融界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更成为国际、国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形式。信用风险的管理也成为当今风险管理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因此,如何防范与降低信用风险已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迫切要求。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经济学解释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会遇到很多中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金融风险形式之一,它是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消费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影响着人们对信用风险概念的理解。

传统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受信方)拒绝或无力按时、全额支付所欠债务时,给授信方(信用提供方)带来的潜在损失。授信方可能是提供贷款的银行,或是以信用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公司。授信方总是会更多地考虑信用风险问题,比如发放贷款的银行,其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在商业银行的早期业务中,常常将信贷风险等同于信用风险。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演变和发展,信用风险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从广义上说,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使银行经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造成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从狭义上说,信用风险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意履行借款协议、偿还本息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履行还款义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个是指由于债务人信用等级或信贷资产评级的下调、信贷利差的扩大导致资产的经济价值或者市值下降的可能性。前者主要着眼于贷款是否违约,成为违约风险;后者则强调信贷资产质量价值的潜在变化,所以通常称为信贷利差风险。

另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道德风险与信息不对称是形成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2)非系统性与系统性。(3)风险和收益的非对称性。信用风险的收益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4)信用风险的历史交易数据难以获取。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经济中信用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用风险所涉及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因此,各个国家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的。

(一)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1、风险管理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高度,董事会直接负责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近些年来,一些大银行由于风险管理失败而遭受了巨额损失,甚至破产倒闭,使得银行股东、经理们以及金融监管当局领略和感受到银行风险的严重后果,深刻地认识到现代风险管理对于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国际上一些大银行的最高决策层已把风险管理纳入其发展战略计划,将之作为银行内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的高度。

2、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开始出现,风险管理趋于日常化和制度化。与风险管理上升到银行发展战略高度相适应,现代银行风险管理在组织制度上形成了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紧密联系的风险内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决策与业务决策的适度分离,改变了风险管理决策从属于以盈利为首要目标的业务决策的传统管理体制。同时,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建立在管理日常化和制度化的基础上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商业银行在复杂的风险环境中及时、有效地管理风险的能力。

3、更加重视全面风险管理。与主要重视信用风险的传统风险管理不同,现代银行风险管理还非常重视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更全面的风险因素。而且不仅将可能的资金损失视为风险,还将银行自身的声誉和人才的损失也视为风险,提出了声誉风险和人才风险的概念。

4、市场风险日益突出,

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风险成为银行风险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同时,金融自由化和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以信用风险为主的模式发生变化。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者,无论是在管理技术手段上,还是在管理理论上,都构成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两个基本内容。

5、风险管理技术趋于计量化和模型化,各种风险管理计量模型发展迅速,银行风险管理的科学性日益增强。与传统风险管理的特征不同,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多数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高速发展及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

2、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信贷员,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

3、不良贷款比例高,贷款资金趋向长期化、集中化。我国银行业的贷款人多集中在房地产或其它人型资产投资项目上,且数额巨大。而贷款资金长期化将导致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一旦累积的信用风险暴露出来,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信贷损失,对银行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内部评级不完善,风险揭示不充分。与先进的国际性银行相比,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无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还是在评级组织结构、基础数据库等方而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而的作用。另外,由于会计信息不完备和真实性有待提高,以及缺乏衡量风险的技术方法,银行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数量方而都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

三、针对我国现状提出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建议

第一,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水平。根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要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首先,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发以计算机为平台的客户信息系统,广泛收集充分的客户信息,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发出适合自身条件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第二,确立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得以落实。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应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在对各类业务的各环节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方法进行整合、梳理和优化。首先,通过授权管理、岗位制衡等手段防止操作风险在业务环节中的出现。其次,通过标准化的内部控制管理实现内部控制的连续性和系统化,从而严格控制银行内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最后,通过不间断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其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三,强化风险外部监管,完善宏观外部环境。强化风险外部监管是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的必然要求。首先是市场约束的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为金融监管的三大支柱,强调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向市场披露银行财务状况、经营业绩、风险管理战略和措施、风险敞口、会计政策以及业务、管理和公司治理6个方面的信息;其次,监管当局必须在强化合规性监管的同时重视安全性监管,逐步强化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同时要对银行风险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准确性及信息披露的可信性进行监督,严格监管纪律,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科学化,实现从注重合规性监管向注重风险性监管的转变,健全非现场监督体系,并保持监督的持续性。再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银行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金融法制环境。落实《物权法》,修订完善《破产法》和《担保法》等,在完善商业银行的立法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维护金融秩序。

第四,规范社会信用关系,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要建立健全有关社会信用的法律体系,推进信用文化建设。据有关机构分析,社会信用指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促进gdp增长0.9%,促进生产率提高0.7%。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3,255-256.

[2]p.jorion.valueatrisk[m].newyork:mcgrawhill.1997,128.

[3]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6-7.

[4]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

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5]崔炳文.新巴塞尔协议下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初二数学教学重点范例(3篇)

    - 阅0

    初二数学教学重点范文一、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1.教学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高、初中数学教材容量和培养目标的调整。一方面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数学概念、定理、公.....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范例(3篇)

    - 阅0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范文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