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定性标准范例(3篇)

来源:网络

城市设计的定性标准范文

1.1靳埭强设计的特点

靳埭强的设计,有一种现代感与时代感,记得老先生表述自身的创作过程十分艰辛。在政府的参与下,作品需要非常严格,它面临着一种社会力量的审核。靳埭强擅长书法,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一生的创作过程中,将许多作品与书法结合起来,人人重庆”中人人”的手,就是应用了靳埭强本身的书法特征。可以说,书法感显示了靳埭强的大师感,同时表达了他的设计特征。从庆”字着手,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生在设计方面概念的表达非常清晰与明了,这在他以前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这样的特点来。中国的字体体现在银币上的中”字,借用铜钱来象征银行。很明显,重庆的标志设计,也蕴含了以上的概念。

1.2地方各界智慧的设计结晶

可以说,当设计的要求传达到靳埭强公司,作为学术界的大亨,他马上意识到集结大学生们的智慧结晶,重庆几乎很多有名气的大学开展了设计方面的交流。正所谓有沟通才有发言权,沟通能够使人们进步,正因为大师在进行沟通方面的组织十分到位,导致能够出现许多新型创意概念与思路。我想,这也间接的为大师创造重庆标志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智慧源泉。在进行标志筛选的时候,经过重庆市民的投票选择,最后确定了以上的标志设计,可以说,重庆城市标志设计,既是靳埭强智慧的结晶,更是地方各界智慧的设计结晶。

2、城市形象标志设计成功的基本特征元素

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形象品牌是其影响源之一。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大元素来客观分析重庆城市标志设计的成功。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支撑,才能够说明城市形象标志设计组成的各类元素。

2.1城市形象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城市形象的客观性:指城市形象的存在是历史事实。城市的本来面目和发展前景等客观存在是城市形象形成的基础。城市形象的主观性:尽管城市形象具有客观存在的基础,但城市形象在民众心目中的印象,必然受到民众自身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审美取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2城市形象的系统性与创新性

系统性:城市实态形象本身是由复杂因素组成的,因此构成它的各个方面必须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形成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同形成整体系统。创新性:凡是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完整形象能得到社会和公众的承认,都必须有其独到之处。

2.3城市形象的价值性与相对稳定性

价值性:城市形象价值性的根源在于它是城市独特性的表达。相对稳定性:城市形象是民众对城市产生的一定认识和看法,一般来说,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和消失,而是具有相对稳定性。

3、城市形象标志设计的构成

理性分析城市形象标志设计的构成,对于发展和改善城市形象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城市形象构成:

3.1环境形象、总体形象与社会责任形象

环境形象:环境形象是城市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城市环境和表现,也是城市的直接形象外观构成。城市在总体形象下还应该展开环境形象管理,它涉及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城市外貌和乡镇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城市总体形象:城市总体形象是城市形象管理的灵魂和灯塔。城市总体形象是城市决策者根据城市长期发展战略,在对城市现状调查、公众调查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为城市确定的总体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素质标准、市场定位和个性特征的总和。城市社会责任形象:城市以总体形象为指导还要开展城市社会形象管理。城市靠人民生存,与人民是利益共同体。城市在其规划与运作过程中,一方面为人民提供有使用价值的各种道德与社会观念,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向人民索取各种资源,同时还可能给人民带来负面效应,对此,城市管理层还应对社会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

3.2城市形象与品牌形象

城市形象是在城市总体形象基础上,通过城市样貌的开发、城市规划、城市改造、城市品牌、城市包装、城市地位、城市定位及城市服务等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所塑造的形象。城市形象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外观形象;包装形象;品牌形象;标志形象,服务形象等。品牌形象同样影响城市形象,从城市形象的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服务于人民。因为名牌”是城市信誉、服务质量以及城市发展前景的象征,是城市整体中各个环节与各个层次的综合体现。

4、总结

城市设计的定性标准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城市;道路景观;评价;运用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骨架,对整个城市结构布局具有决定作用,城市道路交通作为血管,其畅通性直接关系着整体城市运行状况,目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园林与建筑等跨学科的综合问题,为正确设计道路景观,应该正确评价道路景观,便于城市道路景观整体质量的有效把握,发挥城市道路景观作用。

一、城市道路的景观意义

城市道路景观在城市道路中,不仅含有交通功能,还具有城市个性与历史文脉等作用,其具体意义表现在下列方面:一是道路景观美学的意义,城市道路作为景观主导因素,不仅要承载城市物流与人流,还是城市景观的特征载体,对于人们来说,主要是通过城市道路来到城市,不论车行或者步行,均要由城市道路上进行城市游览与观察的,以获得城市的印象,其美丽、繁华与庄严等,均是和城市道路紧密联系的,在实现交通功能同时,也反映了城市特色,凸显了城市的精神风貌与文脉;二是表现了道路景观艺术意义,美并不一定含有艺术性,而艺术一定美,道路景观可反映城市人文方面的艺术氛围,艺术特点能反映城市文化特点,通过城市道路艺术品质的分析,可发现城市民族性格、审美情趣与地域特点等;三是道路景观文化意义,城市文化能通过城市街道人文氛围与特色进行人文美的反映,让城市居民含有认同感、亲切感与熟悉感等,可让旅客产生异域美感与新奇感,其文化特点是和道路两旁的附属物与建筑立面等紧密相关的,文化表层即是物,深层为心,道路景观在文化环境中,含有群体心态映射,具有必然性、整体性与永恒性等品质特点,可对城市道路文化进行深刻反映。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可简称为AHP法,是利用多因素的分级处理进行因素权重确定的方法,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教授托马斯·萨提所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复杂问题逐步分解成有关联的各有序层次,让各个层次条理化与系统化,便于更有效分析与解决问题,在每个层次中,两不同元素间的相对重要性应给予定量表示,并给予简单比较、计算与判断,然后计算出全部相关元素权重。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把人们的复杂系统评价进行思维过程的系统化与数学化,方便人们接受,而所需要的定量数据信息是比较少的。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对于评价问题准则与因素等,应构成多级递阶的结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对属于同一级要素,应将上级要素准则给予两两对比,依据判断尺度给予相对重要度的确定,同时依据这个进行判断矩阵构建,在单层次下元素权重的计算时,应该实施一致性的检验,最后,对组合权重进行计算,并实施一致性的检验。

三、道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在事物与系统评价前,应对具体评价指标进行确定,评价指标作为各评价对象衡量的基本尺度,其体系需要客观科学反映主客观的因素,尤其是有关各类信息,在评价指标选择时,还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一是可测性与可比性,指标值的确定,应该使用间接或者直接方法给予测量,对于同一评价对象指标,要对其优劣程度进行确定;二是现实性与客观性,对于所设定具体指标,应该有效反映评价对象中的各主要因素,其指标含义与名称,要与现行专业的技术概念与名词术语相符合;三是综合性与简明性,对于所设定指标应该使用方便,简单明了与便于计算等,每个指标均应从某个或者某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特征及本质描述。

2.道路景观评价指标构成

道路景观主要是指城市道路当中的建筑物、地形、小品、绿化与植物等所构成的物理形态,城市道路景观不仅具有道路空间扩展作用,还能对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给予评价,让各构成要素与周边环境能组成有机的关系艺术。在层析分析法下,选择恰当的指标层次结构,可有效构建道路景观的指标体系,主要由目标层、准则层与指标层等三个层次所构成的,依据城市道路的景观特点,能将景观评价分成自然性、可达性、舒适美观性、安全性与文化属性等五方面构成的评价准则,其经营性与管理维护等自然也是所需考虑因素,不过经济性含有可量化的指标功能,道路景观指标层的评价因子是由准则层的五方面要素下的子因素所构成的,结合准则层的五方面因素,对道路景观的各方面子因素给予一定指标分析。

一是自然性方面,主要包含道路自然的景观美、变化率、环境适应性与气象气候等,每个景观本身就具有其特征与特质,沿线自然景物是按照总体形态及空间形式构成形象美的,风景地貌不同,可构成路域景观,是道路景观设计当中最有趣元素之一。各类型景观的变化程度,用景观节点、色彩变化与动态美等指标反映,不同季节时间,其沿线的自然景观是不同的。

二是舒适美观性,良好道路景观的营造,能为各种应用者创造舒适应用条件,也是道路景观设计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城市道路的景观要素,评价指标可分为道路线形的设计、构筑物、路面铺装与道路空间等,道路线形设计的指标所指的是道路空间的线形设计美,线形平顺与否,平纵线配合良好与否,富于变化且舒适的行车感受,而道路空间是按照指标构成的,道路两旁建筑与宽度H/D,道路长度与宽度比值L/D,H/D所考察的是道路绿化、与两旁建筑的沿线空间均衡与开放感,而L/D所考察的是道路空间的变化及其景观丰富的程度。

三是道路景观评价中的安全性,所指的是在各类条件下,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等可安全应用道路,道路评价的安全性是通过道路功能划分、平纵面设计、路灯照明与交通设施设置等进行考虑的,其中,道路功能划分是各交通流根据合理安排与划分,像机动车掉头车道设置与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间的分割等。道路平纵面的设计为道路平纵面的设计技术与安全要求是否相符,如纵断面、平面线形与组合等。交通设施设置为道路过街的设施、标志标线完善与否与无障碍设计正确与否等,而路灯照明个城市不仅带来安全照明,还能带来不同景色风貌。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机动车辆不断增多,交通道路压力不断增加,道路景观作为城市道路重要构成,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道路景观给予科学评价,不仅能更加优化道路景观结构,还能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为行车带来安全舒适、可达性与艺术美观方面的感受,促进城市道路的良好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的定性标准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控制体系;调整思路

1、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以下简称《标准》)制定于1990年,是针对当时的城市建设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而颁布制定的城市建设用地技术标准。自颁布实施以来,《标准》对于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恶性蔓延、保持城市合理规模和结

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标准》的颁布是符合当时的城市建设情况及整个社会背景的。我国国土资源少,环境承载力小,土地利用率低,城市建设的周期性较长,这些因素决定了需要科学规范的措施、规定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的依据,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进行约束与引导,以保证其向良性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是我国城市刚刚进入起步发展的时期,经济体制开始转轨。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建设用地增长与劳动力需求相对应的现实使得以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及各类用地所占比例的刚性指标作为确定城市用地规模、保持用地结构合理的依据,确实能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用地扩张起到一定的控制与引导作用。

随着城市发展宏观背景的巨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城市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活动也促使城市建设用地进入到一个快速增长时期。从《标准》实

施初期的1991年到2007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4011km2增长到35000km2,增加了一倍多。在这样一个城市建设用地快速膨胀时期,更为有效的措施与规范对于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扩张至关重要。然而现行的《标准》却逐渐显现出它与城市发展及规划管理的不适应和不协调,甚至在很多时候,《标准》所规定的刚性指标成了城市发展、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束缚。

2《标准》与城市发展矛盾的实质

现行的《标准》与城市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有关统计数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超过130m2/人,早已突破《标准》所规定的人均120m2的上限。但是通过提取全国各地54个不同规模单个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成果中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统计数据发现,平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4.4m2,并没有超过《标准》所规定的人均120m2的上限。在这些城市中,只有12.9%的城市人均建设总量超过120m2,这其中包括了9.2%的少数民族聚居城市,因此超过120m2/人的城市只占到城市总数的3.7%,绝大部分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总量还是在《标准》的控制范围之内的。

虽然现行的《标准》对城市人均单项用地指标及其比例做出了规定,但是在其实施的十几年时间里,对各单项用地的控制并未发挥有效的作用。从以下一些城市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水平的统计数据来看,不同城市的各单项人均用地量与《标准》规定的指标均有一些不相符合的情况,尤其反映在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上。与1991年《标准》实施初期相比,各城市平均人均居住用地增长了一倍,除了北京市和景德镇市之外,所有城市的人均居住用地量都超过了居住用地单项标准的上限28m2/人,很多城市达到了50m2/人。平均居住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也超过了上限32%;工业用地人均量超出标准的城市占到城市总数的61%,工业用地所占比例超出标准的城市占到68%。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市工业用地的人均量都超过40m2,工业重镇昆山市的人均工业用地多达69.4m2,远远超出25m2/人的上限;道路广场用地的人均值和比例没有超出《标准》,而绿地的两项指标均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城市的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与《标准》所要求的指标都有一些差距,换句话说,《标准》所规定的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指标并不能反映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实际需要。

究其原因,是因为《标准》制定时对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影响和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估计不足。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相比,我国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而不少家庭也有了第二套住房的需求,人们这种对于居住面积和居住品质需求的改变,促进了房地产的繁荣发展,因此人均居住用地较之以前也有了明显的增加;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快速工业化时期,工业产业的规模已经与《标准》实施的初期相比增加了很多,因而工业用地也随之大幅增加,尤其是在一些典型的工业城市,工业用地量几乎占到总用地的一半;而绿地的人均值和比例没有达到标准则是因为快速工业化时期,城市往往忽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建设,但是这些绿地的统计数据并不代表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进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对各类用地的需求与《标准》实施初期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现行的《标准》所规定的各类用地的结构比例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亟需进行调整。

3、结语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二十几年的探索式发展后,我国已开始向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迈进。在全球资源日益枯竭、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从国情和时代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把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避免形成对建设用地控制标准的僵化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最大程度地实现城市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城市规划,2006,(11):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美术入门基础知识范例(3篇)

    - 阅0

    美术入门基础知识范文关键词:音乐美学基础理论现代思想教学拓展一、以基础理论为核心在任何学科发展中,基础理论和基本认知都是支撑该学科的根本。对于《音乐美学》课程来讲,.....

    体育教学措施范例(3篇)

    - 阅0

    体育教学措施范文【关键词】现代化教育措施高中体育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88-02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