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的方法范例(3篇)

来源:网友

绿色生活的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绿色;节能减排;智能建筑;新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各具特色的大大小小建筑也正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被建立起来。在我国现阶段,无论经济发达的城市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都在建立具有自己地域特色的新颖建筑。但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这就需要我国采用一种有利于环境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即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逐渐得到国家重视。

一、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概念

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是指该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是绿色环保的,它在建筑时不污染和破坏环境。与以往的建筑材料有所不同,智能是指该建筑物可以在不借助电力等资源的情况下完成调节室温和室内光线,安全检测和监督等功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它是生态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当今工程领域的一种新技术。它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效节约建筑用材,能够满足人们的现代化需求等。

二、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特点及功能

智能是指通过使用科学且先进的技术方法为建筑提供了大方面的服务功能,即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高效性。它为人们在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下提供了更高的保障,满足了人们更高的功能需求。绿色则使建筑成本降低,使建筑材料更环保,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生活环境。

1.高度结合的系统

从技术的角度看,智能建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信息等集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相互关联的系统,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是绿色智能建筑和传统建筑最主要的区别。

2.节能减排

传统建筑中是通过空调,灯光照明等达到调节室内气温和亮度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易造成环境污染。如现在的贸易大楼内全营业时间都需要照明,夏季与冬季也需要空调来调节室温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智能建筑则是通过借助自然光和自然风来达到调节室温和室内亮度的目的。

3.节省维修系统的费用

据统计,一座大厦从建成到使用寿命结束,它的运营费用和系统维修费用是它建造成本的三倍。可见,传统建筑中系统维修费用之大。而智能建筑技术是完全借助自然光来满足顾客需求,大大降低了成本。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保护了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世界绿色组织和我国绿色组织的发展状况

世界各国的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建筑标准,评估它是否符合绿色智能建筑的方法,在哪些方面评估,评估指标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制度,各有其特色。但基本上,这些国家的目标都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能力,让人们生活更健康舒适。在我国就目前阶段来看,我国的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每年建筑项目的增多,我国人民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节能减排必将是以后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发展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世界的其他国家,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在他们所在的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保障。同样,在我国要想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发展就需要为其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人们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重视,从思想上认可。因此,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以发展的依据和保障。

2.加强经济发展

技术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做基础,所以想要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以发展,我们首先要发展我国的经济,通过发展经济来为技术发展提供条件,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经济实力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相当雄厚的。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只要经济跟得上,技术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完善激励机制

虽然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便利,也会为我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但很多人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没有想要去了解或居住的欲望。人们对他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环保绿色方面,对它可能为我们的生活制造财富这一点上并没有得到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所以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推广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因此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加强宣传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优点,其对环境的好处,对人类生存环境所达到的舒适程度健康程度,让人们认识到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通过宣传技术知识,将强文化教育,激励人们去接受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增强人们对绿色智能建

筑新技术的欲望。

4.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本身的限制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航海航空各个领域的建造技术突飞猛进,但对于新技术以及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还是有所欠缺。我国各地区教育水平不一致,人才分布较不易集中,在技术方面的人才不易寻找,因此集中发展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有一定的困难,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显著的提高是我们应在技术上实现的突破。

5.缺乏系统的支持及推广机制

发达国家在三十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研究,从提出研究到现在已有了大量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也有了对应的推广机制。在我国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提出相对较晚,因此现阶段技术不算成熟,再加上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推广机制。因此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受到制约。

6.能源种类不合理

在我国,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能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在我国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浪费不仅体现在一些大公司大厂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浪费也随处可见。

五、结语

我国在举办奥运会时建立的鸟巢,水立方等新颖建筑物都利用到了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而这些建筑物也为我国带来了新的发展,随着绿色智能建筑心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它的重要之处,也会有更多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使该技术得以发展成熟,并将它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申唐,毛贤君,张天宏.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江苏建材,2009(1):54-56.

[2]张国兴.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6):117+119.

[3]房启林,薛庆峰,王恒帅.分析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界,2015(3):209-210.

[4]王建平.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硅谷,2013(17):8-9+7.

[5]刘洋.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探析[J].硅谷,2014(18):3+19.

[6]方富丽.绿色智能建筑评价标准及其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4):196+198.

绿色生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两型社会;绿色文化;绿色湖南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146-02

近年来,湖南进入加快发展时期,也面临着随之而来的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正是发挥湖南生态优势、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推进可持续发展、增强发展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同时指出湖南建设“两型社会”有四张“名片”,即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其中绿色湖南是第一张“两型名片”,具有最生动的吸引力。无论是转方式,还是建“两型”,绿色发展都是应有之义、核心要求。为了使“绿色湖南”这张名片成为湖南最有特色的标志、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和最有竞争力的资源,将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营造绿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一、绿色湖南的建设需要绿色文化的支撑

绿色文化是绿色文明时代的精神产物,所谓绿色文化是以绿色经济为基础,以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目的的各种社会活动及成果的总称。建设绿色湖南要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绿色文化的支撑。

1.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绿色文化的支撑。就企业而言,绿色理念作为一种内在的意识,会成为影响着企业经营方式选择的内在力量,企业在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时,将可能选择更加有利资源与环境发展的经营模式,使得企业的经营行为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进而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就公众而言,公众绿色意识的增强是推动企业绿色化进程的市场力量,市场需求是企业生产的起点,而绿色需求是随着社会公众绿色意识的增强而扩大的,社会对绿色产品需求的增加,将会有力地拉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进行绿色化转变,民众绿色意识的增强,将汇成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对企业的环境责任实施有效的监督。

2.促进绿色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需要绿色文化的支撑。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绿色科技的支撑,但科技是由人创造发明的,科技的应用也受到人们社会意识的制约,所以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绿色文化、尤其是绿色的世界观、方法论,绿色的伦理道德观对绿色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绿色文化将有利于推动科技的绿色化进程,能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促进社会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变需要绿色文化的支撑。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是一定文化的表现形式,绿色的文化将有利于引导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促进社会的绿色化进程。意识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绿色道德观念等绿色意识对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有时比正式的制度更能有效地约束人们的消费行为。公众的绿色意识对于绿色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它成了非绿色的行为和经济的“无形约束”。提高全民族的绿色意识,建设和发展绿色文化,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湖南绿色文化的发展现状

很长一段时期内,湖南处于短缺经济和计划经济中,人们的需求基本上停留在低层次的生存需要水平上,环境保护工作也属于政府统包的内容,缺乏产生绿色意识的客观基础,因此大多数人的绿色意识淡薄。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展开,湖南民众的绿色意识开始升温,绿色文化的建设也加快了步伐。

1.群众的绿色意识逐渐增强。通过调查表明,人们的环境意识同个人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环境知识水平越高,参与环保活动的程度越高,环保意识越强;城市人的环境意识明显高于农村:被调查的城市的环保知识水平、环保活动的参与程度、环保意识都高于小城镇和农村被调查者;越是年轻人,他们的环境知识水平就越高,参与环保活动的程度越高,环境意识越强;收入越高环境意识越强。

2.绿色文化活动逐渐丰富。目前,各种绿色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是以节日的形式开展绿色活动。如义务植树周活动,这是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带头参加的绿色行动,并以此来带动全民的义务植树活动,既弘扬了绿色文化,又促进了绿化。又如中国爱鸟节活动。二是开展了以一部分人为主体的各种主题活动,如影响比较大的有保护母亲河行动、环保世纪行活动,还有绿色校园活动、环保志愿者行动等,这也成为绿色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商业性的绿色活动,如环保公益广告等,也成为绿色文化宣传的一个内容。

3.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湖南绿色知识水平层次较低,绿色法制意识淡薄,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这同湖南公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水平较低的情况是相一致的;绿色意识层次低,湖南大多数群众的绿色意识,尚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上,就是政府着力推进的精神文明建设,许多地方也仍然是停留在环境卫生等低层次上。大多数群众仍处于“只关心身边的环境卫生与植树造林”等“日常生活型”的比较浅的层次上,对直接影响自己生活的环境污染问题最为关注,如城市居民最关注影响自己生活质量的空气、噪音以及工业污染等,而农村居民则更关注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而对远离自己生活的生态环境问题关注不够,如“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匮乏”、“气候变暖”等问题,认知程度很低。

三、营造绿色文化促进绿色湖南的建设

湖南的绿色经济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它需要厚实的绿色文化为它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够广泛动员社会成员参与绿色运动,并推动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文化建设,培育绿色文明。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绿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作为行政职能部门,在整个绿色文化的建设中要起主导作用,包括资金的资助、基础建设的规划、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方面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另外,政府自身应当作为绿色文化建设先锋,做好表率作用,为企业和公众树立标杆。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应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杠杆,加强社会各界尤其是公共事业单位开展绿色文化的建设。同时,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建设绿色文化。

2.企业扮演重要角色。企业作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生产部门,同时也是废弃、废水、废渣的主要排放点。在整个绿色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当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进行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处理废弃物等等,同时在企业内部要建立绿色的企业文化,把绿色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到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建设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绿色教育势在必行。这包括公众教育和正规的系统教育。因为公众的绿色意识影响着绿色消费选择,影响着大众识别绿色产品的能力,所以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绿色教育,特别是在农村,普及绿色文化与生态科学知识,培养社会成员的绿色意识,以提高绿色科学文化素质。在正规的系统教育中,湖南已经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但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生态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

4.绿色宣传必须加强。在绿色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上,加强绿色宣传是重要和必要的。只有让更多的人和企业接受绿色文化,并身体力行,才能有效地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湖南的绿色宣传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公众也比较满意。但仍然需要提高层次和深度,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开辟更多的宣传渠道,通过多方位多形式的绿色宣传,来引导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提高全社会对绿色文明的认同程度来形成弘扬绿色伦理文化的良好氛围;并通过不断扩大绿色信息的公开范围,定期公布污染企业的信息,促使企业注重自身的绿色形象,以形成社会积极参与监督的风气,使绿色文化真正起到软约束的作用。

5.民间组织发挥作用。非政府绿色组织是社会公众自发组织起来的自愿进行绿色文化传播和宣传活动的群众性组织。由于民间绿色组织直接从群众中来,具有便于同更多群众直接沟通的优势。所以应当吸收民间绿色组织参与绿色政策的讨论、制定过程,增加绿色制度的社会认可程度。同时也可发挥其所具有的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宣传绿色文化,支持绿色制度的实施。另外,一些专业性的民间绿色组织,还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发展、壮大,可以将零散的绿色力量聚集起来,成为一股与非绿色行为相抗衡的社会力量,这对于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国外,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同政府、专家和公众一样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是互为补充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春霞.绿色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张叶,张国云.绿色经济[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金光风.营造绿色文化建设生态文明[J].生态经济,2000,(8).

GreenCultureandGreenHunan

QINWen-zhan

(PartySchoolofDepartmentsoftheCPCHunanProvincialCommittee,Changsha410000,China)

绿色生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绿色管理;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技术创新;管理方法

农业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产业,现代社会中,农业对人类生活领域的影响日益扩大,农业发展也在日益深化。进入现代化农业即“石油农业”时代后,农业生产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效应,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日益冲突引起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为了保持农业永久耕种,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维护人类健康安全和呵护地球永续发展,人们开始反思现代农业的种种弊端和危机,生态农业的概念孕育而出。1991年,国际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大会并发表《登博茨宣言》,提出生态农业的共同发展纲领,近年来,针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农业生态补偿等诸多问题的绿色管理逐渐成为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环境管理和创新管理的研究热点,围绕生态农业与绿色管理的应用,专家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一、生态农业与绿色管理的内涵

中国的生态农业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来的。尽管不同阶段人们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在农业中引入生态效益目标和在农业实践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方面却是一致的。综合国内学者阐述,我国的生态农业可定义为“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农业综合体系”。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全面综合在一起,实现自然资源的能量多级利用,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同时能将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形成大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发展模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绿色”一词,是指自然界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绿色”的抽象规定性,即节约、再利用、再循环。从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特点来看,尤其是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得由一种有机物排泄出来的废物都会被另一种有机物当作食物而吸收,充分体现了对资源的“经济性”再利用。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开放的闭路循环系统,其中的自养者、草食者、肉食者、腐生者正好构成了一个“生产—消费—复原”的闭合链条,实现着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绿色管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和企业界对环境管理的关注。有关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management)的研究表明,通过实施环境管理的“最佳实践”活动,企业可以显著降低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绿色管理的内涵不断得到扩展,不同领域的学者采用不同的理论视角赋予绿色管理丰富的内涵。今天的绿色管理已经从环境管理扩展到了绿色技术、生态环境响应、绿色公司治理、企业的环境责任、环境利益相关者等诸多方面。研究视角也从演化适应延伸到资源基础观、生态响应、制度以及利益相关者等诸多理论。目前,人们对绿色管理普遍定义为以追求人类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全社会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为特征,多种多样的绿色技术为手段,逐步降低人类给予大自然的环境承载负荷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绿色管理可以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外部经济,通过对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消费及至消费后产生与排放的废弃物、毒物的数量及质量的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效应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等全部活动。

二、生态农业产业化中绿色管理的研究范畴

生态农业产业化中绿色管理研究范畴的界定是正确规划和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的前提,农业中的绿色管理要求农业发展要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在物质和能量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使农业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中,实现农业经济活动的绿色化转向。研究农业的绿色管理就是将“绿色”要求纳入农业发展的内生变量中,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无污染、无公害、无损害于子孙后代的“三无标准”,达到有利用于人类、生态和自然平衡,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和有利于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有利于”的长远目标。从社会化再生产的角度来看,绿色管理应涉及到产前研究、产中研究和产后研究范畴,以及这些研究范畴中的管理与服务等内容。

绿色管理的研究范畴应重点体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绿色技术管理创新。从农产品生产和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业生产模式进行选择和管理,研究最能体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生态生产经济协调型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是绿色管理的重点。绿色技术创新也是农业绿色管理研究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技术创新的作用举足轻重,但综观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发现大多数农业技术创新只是从单项工程技术层面或经济效益层面上来研究技术创新的,而从生态经济层面研究所见甚少。因此,要实现常规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向,不仅要追求技术创新的工具效率,而且要将农业技术创新活动自觉地融入自然生态循环的系统中,实现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低成本化和公益化。除此之外,如何适度开发与节约农业生态资源、治理土壤退化和实现农业生态经济一体化产业集也是农业绿色管理研究范畴的重点。

三、生态农业产业化中绿色管理的方法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实现的必然途径,而高效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科学的管理理念、工具和方法是实现绿色农业的基本手段。

(1)生态农业系统分析方法。生态农业作为一个系统,应具有开放性、持续性、高效性和标准化的系统功能,通过系统分析,能更好地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找出各种可行的管理方案。生态农业系统的分析方法立足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分析技术,将大量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对生态农业进行系统设计、运行管理、故障诊断等日常管理。生态农业系统分析方法研究重点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管理系统工程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系统特征分析方法(如系统模拟技术,系统可靠技术,系统评价技术)、生态农业系统逻辑分析方法(如确定性分析技术,随机分析技术,结果预测技术)和生态农业系统工程技术方法(如工程管理技术,系统优化技术,系统开发技术)等。

(2)生态农业生产规划管理。生态农业生产规划管理应从规划区基本情况、所规划产业的发展情况、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规划的总体方案(包括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内容与布局)、单项内容规划、投资估算、效益分析、风险分析、运行管理和政策措施等方面来研究。在进行生态农业规划时,首先要以新观念定位生态农业,不断挖掘传统农业资源(产品)的新功效、新用途,加强对农业资源(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加工增值,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施去提高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设计。其次,以新机制运营生态农业,通过建立具有明晰产权以法人为中心的生态农业产业运营管理模式,逐步形成规范、有序、高效的决策机制。再次,以新设施装备绿色农业,除了包括常规的保护性设施(钢架大棚、温室、太阳能温室)和节水设施(喷灌、滴灌及供排水管道、水处理设备)外,还应包括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监控设施(温度、湿度、养分、光照、病虫害控制系统)、优良品种培育设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控设施、生态环境监控设施和园艺游乐设施等。最后,以新技术升华生态农业,引进与开发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储运的相关技术、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技术和新品种研发技术等。

(3)生态农业模式设计方法。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生态农业的实质和核心,研究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方法,就是要探讨如何应时、应地来进行科学决策,选择特定时空条件下最优的发展模式。在对生态农业设计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质量、确保生态安全、确保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的原则,通过科学的设计程序进行可行模式方案选定、评价、实施和反馈管理,并为保证模式设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率,还必须正确掌握和运用模式设计技术,例如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评估技术,博弈决策技术等。

(4)生态农业绩效评价方法。生态农业绩效评价是对一个复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多个指标信息,应用定量定性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提炼,以求得其优劣等级的一种评价方法。评价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排出优劣次序、设立标杆。在收集一个高质量、内容丰富的信息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结合实践需要,确定各单个指标的评价等级及其界限,再选择正确有效的评价方法。生态农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分为确定性指标和非确定性指标,根据指标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对多维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评价一个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生态农业的绩效有重要作用。

(5)生态农业农产品质量管理方法。生态农业的发展应以优化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围绕高效农业技术、品牌特色资源和农产品安全质量,制订符合生态农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率。通过产品质量等级、定量包装、计量、包装标识、商品条码等手段,加强流通领域的生态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确保上市绿色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通过建立绿色农产品质量体系把农产品的末端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结合起来,还包括探索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绿色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绿色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绿色农产品质量认证评价体系、绿色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绿色管理研究对于发展生态农业,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种种弊端和危机有着重要意义。而未来在农业发展中对绿色管理的研究,可从市场经济转型下的制度环境深入研究绿色管理与绿色效益、经济效益的共生关系;绿色管理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市场机会,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绿色产业,也创造了创新的就业机会,同时绿色管理问题也给企业提出了挑战。把绿色管理研究拓展到农业产业化生产的每个生产阶段,为引导生态农业建设和绿色创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王致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探讨[J].学术纵横.2010(6)

[2]李新字,唐海萍,赵云龙.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动态与展望[J].生态环境.2004(4)

[3]李维安.“绿色管理”:后金融危机时代管理新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2009(6)

[4]吴树波,严立冬.绿色技术创新的特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例(3篇)

    - 阅0

    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文篇11.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最初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仅局限于个别学者,而且是零星的、述评式的。研究者当中,业界、学界平分秋色,各擅所长。卢惠民发表在.....

    逻辑学专业培养方案范例(3篇)

    - 阅0

    逻辑学专业培养方案范文逻辑学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以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作为一门关于思维的学问,它在训练人们的思维、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