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范例(3篇)

来源:网友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策略

绿色建筑亦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通过科学计划、指导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应用,降低资源及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则是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

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

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3T50378-2006同时废止。该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2006年的版本“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该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试评,借鉴了有关国外先进标准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意见。修订后的标准评价对象范围得到扩展,评价阶段更加明确,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整体具有创新性。

旧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六大指标。每个指标下,满足一定的项数即可被评为一星级、二星级或三星级绿色建筑。不过,在标准的试运行中,发现不少问题。而新的标准则是采用打分的方式,总分达到45-50分是一星级,60分是二星级,80分是三星级。评审专家认为重要的就打8分、10分,有的虽然需要,但做起来容易,也不需要多少钱,就4分。这样一来,不少过去被评为一星级的项目现在可能评不上,二星级可能降为一星级,三星级则降为二星级或者一星级。

二、建设绿色建筑的主要评价标准分析

2.1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的运行能耗大约是全社会商品用能的1/3,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有利于冬季日照,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并组织好夏季通风,合理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做好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减少能耗。节电:采用节能变压器,低压系统采用有自动调节装置的电力电容器和谐波抑制器,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等电能损耗。照明采用节能型灯具,光源以荧光灯为主,并选用符合能效标准的高性能电子镇流器,装饰照明采用LED灯,室外园林照明可根据需要适当采用太阳能蓄电照明灯具。

2.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规划时应结合所在地区的气候、现状水系、市政条件综合考虑,室内给排水、室外雨水、污水排放、再生水利用方案。雨水、再生水的利用是缺水地区重要的节水措施。使用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管材、管件和高性能阀门,避免管网漏损;选用节水型的水龙头、淋浴器、坐便器、洗衣机等节水器具和设备。

2.3节地与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除考虑建筑本身,也要兼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外部环境。(1)节地:在节约使用土地的前提下为人们建造高质量的室外环境,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合理使用土地,不破坏原有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人均土地不超过限制性指标。(2)室外环境:在规划时应合理确定住宅建筑布置和间距,满足日照采光通风的要求;因地制宜选择植物绿化减小维护工作量;合理布置出入口位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对场地原有建筑物合理利用,减少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2.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建筑材料选用无害物质和有害物质限量达标产品,防止不当选材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节约建材,要控制造型要素减少不必要的豪华和浪费,要就地选材避免长距离运输的能源浪费,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增加结构材料耐久性,节约材料使用。

2.5室内环境质量

满足居住空间日照、采光、通风、噪声控制和室内控制质量标准,建造健康的居住空间。

2.6运营管理

建立节水、节电、绿化管理的制度,实行垃圾分类等,合理的运营管理是绿色可持续到全寿命周期的重要条件。

三、绿色建筑发展策略

3.1政策法规规范层面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规范节能建筑行业的市场经济链的规范化运营,健全绿色节能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实现节能建筑相关细则的强制化管理。对于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等强制性措施加以限制;对于按标准节能设计或采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给予减免税收、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从而增强绿色建筑项目开发的经济可行性。

3.2节能技术创新与实践层面

(1)总体规划。合理的规划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能耗的重要前提条件。比如在一栋建筑的功能、规模、场地确定以后,建筑的朝向和外形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建筑能耗。住宅建筑的内部负荷相对较小,且基本稳定,外部负荷则起主要作用,因此,其外型设计应追求小的体形系数。然而对于内部发热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夏季夜间的散热就非常重要,在特定条件下,适当增大体形系数更有利于节能。(2)室内环境控制技术。室内环境控制包括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光利用、空气处理系统等,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技术应用最为重要。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优化系统设计是节能的前提,系统地自动控制是节能成败的关键。目前,暖通空调系统基本上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系统节能效率达10%~30%。(3)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热泵供热、制冷;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等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500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3建设实践层面

在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绿色技术知识普及的同时,加强设计院与施工队伍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建筑队伍掌握技术层面的自主性调整,并将有关的技术难点问题及时的反馈给设计院。同时,在建设时间过程中实施全寿命周期概念的建筑方案,在节能建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施工过程、养护、拆除以及市场运营一系列过程加强评价认证体制的建设。

3.4大力推进并规范绿色建筑相关产业的发展

绿色建筑的实施带来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此行业要建立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市场规范,建设相关支持行业的产业化基地。逐步完善与绿色建筑行业相适应的市场服务与融资、投资经济支持体制,使整个产业链实现绿色化、健康化、高素质化、高标准化发展。

四、结束语

上述分析对于提高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在实践中的摸索,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将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骞,徐莉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足;完善

Abstract:Analysisgreenbuildingevaluationwork,Combinedwithrelevantstatelawsandregulations,Findthe“greenbuildingevaluationstandards”intheshortcomings,FromtheurbanplanninganddesignworkpracticeAngle,PutforwardtheSuggestionsandrevisedtoadjustandimprove

KeyWords:Greenbuildingevaluationstandard;shortage;perfect

中图分类号:TS95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1引言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自2006年6月1日实施至今,是总结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该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截止2011年8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共组织完成108个绿色建筑设计项目、2个绿色建筑运行项目的评审工作[[1]/news.php?act=pageh&id=34]。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也依据此标准,详细深化制定了各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逐步推进,绿色建筑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新的城市规划编制法律法规的实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笔者长期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认为就《标准》中部分条文,特别是住宅建筑节地方面的部分内容,值得进一步修订与调整,另外就绿色建筑项目申报与评审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也一并提出,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2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的调整

2.1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与当前部分法规及各地建设实践存在冲突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第4.1.3中规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此规定与当前法规及建设实践存在冲突:

2.1.1与新修订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2011)规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存在差异

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实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用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其中,第4.3.1强制性条文[[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P12]规定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表1所示:

表1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m2/人)

注:表1摘自《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对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4.1.3和表1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建筑作为人均居住指标划分依据,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是以建筑气候区划作为划分依据,两者在最低上限数值和最高上限数值也存在差异,在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议给以调整。

2.1.2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修订版)规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存在冲突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修订版)中第3.0.3款[[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修订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P2]规定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见表2):

表2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m2/人)

注:表2摘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修订版每户以3.2人计)

对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4.1.3和表2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建筑作为人均居住指标划分依据,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增加了居住区规模、层数、建筑气候区划等几条标准,两者在最低上限数值和最高上限数值也存在差异。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大多用于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1)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两个指标的出入属于正常情况,绿色建筑住宅评价应属于详细规划阶段,故应采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1.3与各地建设实践存在差异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1](2011年12月1日实施)中规定:依据实际人口居住现状,居住区人口按每户2.8人计算。据此,规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低层不高于49平方米,多层不高于32平方米,7到9层的中高层不高于27平方米,大于或等于10层的高层不高于17平方米。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人均用地指标相比,有突破。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9年),规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低层不高于38平方米,多层不高于28平方米,中高层不高于20平方米,大于或等于10层的高层不高于12平方米。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人均用地指标相比,存在不足量。

2.2调整建议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范文篇3

可争辩的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相对滞后性,绿色建筑人才供远小于求,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不足已成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广大高职院校作为建筑行业中坚力量人才的输出口,此时应担负起培养使命,大胆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及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更好地为社会输出绿色建筑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绿色建筑人才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校企合作BIM

【中图分类号】G712

【课题项目】本文系院级一般课题“应用BIM技术进行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开发及校企合作的可行性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1327)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15年要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更为严峻的是,我国能源、土地、水、森林等资源严重短缺,实际利用效率很低。在建筑方面,能耗比较高,浪费严重,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而从建筑的全过程看,整个建筑能耗占我国全部能耗的50%。因此,发展节能绿色建筑刻不容缓。建设节能建筑、降低建筑能耗、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充分保护好宝贵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我国建筑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和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

一、从政策、法律规范及行业发展要求层面看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国家《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原则强调[1]: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013年3月,住建部颁布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对绿色建筑产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

2014年初,住建部明确表示,政府投资的办公和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是住建部2014年的重点工作[2]。

从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已陆续颁布了几十部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评价等各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各省市、自治区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出台适合各自发展的绿色建筑标准和实施方案,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建设。

建筑类行业协会、基金会、研讨会、论坛、展会、产业联盟等也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宣传、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已无可争辩的成为建筑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绿色建筑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

在绿色建筑如火如荼发展之时,绿色建筑发展所需的人才现状却并不乐观。据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研究中心2012年11月份的调研显示,中国房地产业在向更深层绿色领域发展的同时,绿色建筑专业人才供应明显不足,绿色人才体系“大厦”待建[3]。

据建筑英才网的数据显示,绿色建筑岗位普遍高薪,企业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在其2013年与2012年职位量比较中,绿色建筑咨询工程师同比上升了84.25%。

虽然绿色建筑广阔的发展前景已“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但令这些英雄真正折腰的则是人才短板。绿色建筑相关职位在中国建筑行业属于新兴职位,胜任这些职位除需掌握建筑专业技能外,对新能源和生态知识也要了如指掌。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几乎没有完全对口的绿色建筑专业,专业人才的输送问题亟待解决。

以笔者所在的广东省为例,虽然广东省的绿色建筑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但通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截止目前,本科院校和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未涉及绿色建筑类课程,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断代已成为制约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瓶颈。

华人建筑环境专家联盟主席、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建筑经济学讲师周蕾提出[4],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培养有两个重要方向,一是要大面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或技工,二是培养一批精通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国际化专家型的国际精英人才。笔者认为,第一个方向完全可由我国广大的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教育体系,不断探索并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来实现。

三、高职层次绿色建筑人才的岗位能力分析,探索绿色建筑相关课程设置方案

绿色建筑在国内尚属新兴、交叉学科,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面广且综合性强,这更加需要高校在进行相关课程设置时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做到有的放矢。高职层次的绿色建筑人才培养,应把重点放在绿色建筑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具体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设专业课程,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更加注重实训课程的设计。高职院校可先开设绿色建筑相关的选修课程,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基本具备后进行小班试点,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然后在各专业中全面铺开。

在绿色建筑相关的岗位需求中,适合高职层次学生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助理绿色建筑模拟分析师2).设计助理(绿色建筑方向)3).绿色建筑助理工程师4).绿色建筑助理咨询工程师。

现将以上岗位的职责要求和高职院校对应需开设的课程统计列表如下:

岗位名称职责要求对应开设课程

助理绿色建筑模拟分析师1.绿色建筑能耗及功能模拟分析

2.参与建筑可视化工作

1.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2.建筑能耗与功能模拟分析软件

设计助理(绿色建筑方向)配合项目设计师完成制图、建模、分析等设计任务1.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2.绿色建筑制图与识图

3.建模、分析软件

绿色建筑助理工程师1.参与绿色建筑评价认证工作

2.参与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咨询工作1.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3.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助理咨询工程师1.协助并配合项目负责人完成咨询项目工作

2.协助项目负责人与客户、政府部门及分包商等进行沟通、协调

3.协助完成相关项目咨询顾问报告1.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3.绿色建筑运营维护

4.建筑文案写作

由以上分析,对于高职院校传统的建筑类专业,即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在进行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开发时,可将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以及绿色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建筑能耗与功能模拟分析、绿色建筑技术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课开设,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绿色建筑运营维护与建筑文案写作可作为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课开设。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较早进行绿色建筑专业设置的高职院校,其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节能)专业在传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风光互补技术与应用、绿色建筑概论等课程,值得借鉴。

近几年,BIM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迅速发展,其以三维可视化、全寿命周期管理及良好的专业间协作配合功能带来了建筑行业的第二次革命,在进行绿色建筑课程开发时应考虑借助BIM技术,使学生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化有更直观全面的理解。

四、绿色建筑相关实训课程开发及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由于绿色建筑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全寿命周期观、可持续发展观,而传统的教学由于专业设置的需要往往把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拆分为各专业来设置课程,学生很难树立全寿命周期观念,这对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是无益的。所以,我们可以探索在实训课程设置时,适当打破专业界限,在学生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将各专业融合在一起进行一两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训,使学生经历从设计、造价、施工到后期运维的全过程,这也是BIM技术所倡导的理念。

江苏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部级建设类重点职业院校,在绿色建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其在2012年5月与河海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订单式培养绿色建筑人才。即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到企业实习,经考核合格后可被企业聘用。这种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已在高职院校中广泛采用,在培养绿色建筑人才时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目前,有些高校建筑类专业开始探索创办绿色建筑工作室,选拔优秀学生进入,由教师指导参加全国的绿色建筑类竞赛,积累一定经验后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工程项目,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另外,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绿色建筑专业方面的见习基地,选拔优秀的大二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这能够使学生较早的完善职业技能,类似于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学徒制。

五.结语

2014年3月21日,总理主持召开了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必须用硬措施完成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5]。对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而言,一定要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积极探索绿色建筑相关课程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国家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绿色建筑技术人才,为我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07.06.

[2]杜宇.今年政府投资建筑全面执行绿色标准[N].人民日报,2014.02.03.

[3]黄俊鹏,焦玲玲.绿色建筑人才“大厦”待建[N].中国房地产报,2012.11.1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兽医培训总结范例(3篇)

    - 阅0

    兽医培训总结范文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畜牧业现今,随着政府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增加,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所要面对的挑战.....

    教育心理学重要理论范例(3篇)

    - 阅0

    教育心理学重要理论范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基础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