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的防治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温室效应的防治范文

论文摘要温室环境利于花卉病害的发生,为减少病害对温室花卉生产的影响,需不间断地实施环境控制、栽培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无病植物材料、环境卫生、植物检疫、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对温室花卉的生产来说,病害构成经常性威胁。栽培花卉极易感染许多病害,而花卉消费者要求生产者提供近乎完美的花卉产品。温室环境非常适合花卉生长,同样,也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花卉品种繁多的同一温室里,由于不同花卉品种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必然有部分花卉品种处于非适宜生长条件,因而更有利于病害滋生。由于温室花卉价值高、病害的严重性以及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可以控制,因此在温室花卉生产中,采用多种对策控制病害,较之其他农作物生产系统更为有利和可行。

为阻止病菌侵染,花农往往多数使用农药,这有悖于病害防重于治的原则。一个有效的预防病害的计划必须立足于清洁温室和优化栽培措施,而不是化学防治。温室清洁和优化栽培措施对一般病害的防治是行之有效的,而化学防治更多的是以特定病害作为目标而实施的措施,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化学防治措施,只是化学防治应作为田园清洁和栽培措施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1环境控制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活的病原体引起的,病原的生长和繁殖在很大程度上受土温和气温或两者共同的影响,正如寄主植物的生长受温度影响一样,在经济和使用限度内,温室温度也同样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病害就容易发生。如果植物和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相差甚远,温室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病害的发生。相对湿度和温度是不可分割的,当气温上升时,相对湿度下降。气温下降时,相对湿度增加。温室中植株表面上的冷凝水,为病原体的活动提供了理想环境。因此,温室环境的控制尤为重要。

1.1灌溉

大多数病原体需借助植株表面上的自由水侵入寄主。对多数病原体,飞溅的水是在植株间传播的重要途径。不适当地向植株顶头浇水,由于植株表面浇湿以及植株间病原体的反溅,可增加发病率和严重度。重浇、频繁地当头浇水还使温室的湿度增加,更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水分过多,特别是排水不良的介质,可促使腐霉和疫霉发生,引起猝倒病、根腐病和冠腐病。适宜的灌溉方式应该是将水灌到土面,这样可以使大部分植株的地上部保持干燥,有助于控制叶和花的病害;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数应根据温室土壤的持水性和植物的需水状况以及环境条件来调节。

1.2光照

光的质和量对病害发展很少有直接作用,但对花卉的生长却有很重要的作用。光照强度强到引起叶和花的损伤后,将有利于灰霉病这类病原物的发展。低光照强度导致植株组织液,更易染病。夏季温室常需遮荫以防止强光照引起花卉受损伤,这一措施还有利防止高温出现。但遮荫过度会产生植株液现象。光照强度应控制在适合植株生长发育的程度。

1.3通风

相对湿度高有利于灰霉病菌等真菌产生孢子及侵入寄主。相对湿度高也妨碍植株过湿部位干燥。而潮湿部位有利于病原物侵染。通风良好的温室,植株表面干燥,不利于病原物侵入植株体内。适当利用风扇,控制植株间距以及搭建网状种植台等措施都有助于温室空气流通,从而预防病害流行。

2栽培措施

2.1调整播种期或移栽期

许多病害的发生往往局限于花卉植株的某一生长时期。提早或推迟播种或移植,则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2注意轮作,防止重茬

对于一些忌连作的花卉,如、唐菖蒲、翠菊等,应每年进行花盆消毒,换上新的培养土,以减少发病机会[1]。

2.3植株的搬动

搬动植株时,即使是小心作业也可能造成伤口并使其成为病原体的侵入点。任何搬动植株的措施如移栽、间苗、套袋、换盆等都能造成伤口。要尽可能小心地搬弄植株以便伤口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植株潮湿时搬动也可能增加病害发生,因此应避开这种情况。

2.4整枝与整修

花卉的生产常需整枝和修剪。结合整枝和修剪,剪除发病枝条、叶和根等器官。植株整枝或修剪时常会造成病原体侵染的伤口。不要经常去整枝或修剪。对整枝和修剪丢弃的植株残体(特别是病根、枝和叶)应尽快移出温室并烧毁[2]。

2.5间苗

种植地间苗对生产高质量的花卉是必需的。种植过密往往使植株周围的空气流通受阻、植株表面不易干燥,极易造成病害的流行,而间苗则可使植株的小环境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同时,植株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和营养,生长得更健壮,从而可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作用。

2.6清除杂草

杂草往往是一些病原物繁殖的场所,如一些病毒病常以杂草作为寄主,及时清除杂草,清洁园圃,是防治花卉病害的必要技术措施。

2.7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和所有的农药一样,生长调节剂必须使用适当,以免使植株中毒。如使用生长调节剂不当,可能使植物组织对病原体的侵染更加敏感。

2.8合理施肥

适当地使用化肥是生产优良花卉所必须的。适度的、均衡完善的施肥方案可生产出优质的花卉。施肥水平低导致植株矮化和各种缺素症状。氮肥水平低导致早衰现象,也变得对弱寄生性和继发性病原体更易感染。高氮肥使植株过于也同样会增加叶部病害。有机肥料要腐熟,以防止造成烂根。

3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有利于保护天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些花卉已育成了抗病害的品种,如蔷薇、香石竹等有抗锈病的品种,翠菊有抗立枯病的品种,兰花有抗炭疽病的品种,月季花有抗黑斑病的品种等。对于像病毒病、类菌原体病害和系统染的真菌病害往往缺乏有效的药剂,抗病品种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3]。

4选用无病植物材料

病害的发展需要3个因素,即敏感的寄主、适宜病害发展的环境和一种致病力强的病原体。因此,如果没有病原体的存在,病害也就不能或不会发生。这一措施对寄主谱广的气体传真菌病原体如灰霉病是无效的,但对那些在温室中或其周围不普遍发生的病菌、病毒或系统侵染性真菌病原体是很有效的。

用作繁殖用的母株,如天竺葵和一品红,必须是无病的。当种植者通过无性繁殖来增加植株数量时,即使原始母株带菌率低,也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造成病害流行,病原物常常通过繁殖材料或新的植株引进温室。如果感病的植物材料直接被带进温室,新的病原物可能被引入并迅速传至健株上。病原被引入温室后,不仅能使被引入的花卉遭受损失,而且对未来若干茬花卉都可能造成威胁[4]。论文关键词温室;花卉病害;综合防治

论文摘要温室环境利于花卉病害的发生,为减少病害对温室花卉生产的影响,需不间断地实施环境控制、栽培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无病植物材料、环境卫生、植物检疫、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对温室花卉的生产来说,病害构成经常性威胁。栽培花卉极易感染许多病害,而花卉消费者要求生产者提供近乎完美的花卉产品。温室环境非常适合花卉生长,同样,也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花卉品种繁多的同一温室里,由于不同花卉品种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必然有部分花卉品种处于非适宜生长条件,因而更有利于病害滋生。由于温室花卉价值高、病害的严重性以及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可以控制,因此在温室花卉生产中,采用多种对策控制病害,较之其他农作物生产系统更为有利和可行。

为阻止病菌侵染,花农往往多数使用农药,这有悖于病害防重于治的原则。一个有效的预防病害的计划必须立足于清洁温室和优化栽培措施,而不是化学防治。温室清洁和优化栽培措施对一般病害的防治是行之有效的,而化学防治更多的是以特定病害作为目标而实施的措施,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化学防治措施,只是化学防治应作为田园清洁和栽培措施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1环境控制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活的病原体引起的,病原的生长和繁殖在很大程度上受土温和气温或两者共同的影响,正如寄主植物的生长受温度影响一样,在经济和使用限度内,温室温度也同样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病害就容易发生。如果植物和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相差甚远,温室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病害的发生。相对湿度和温度是不可分割的,当气温上升时,相对湿度下降。气温下降时,相对湿度增加。温室中植株表面上的冷凝水,为病原体的活动提供了理想环境。因此,温室环境的控制尤为重要。

1.1灌溉

大多数病原体需借助植株表面上的自由水侵入寄主。对多数病原体,飞溅的水是在植株间传播的重要途径。不适当地向植株顶头浇水,由于植株表面浇湿以及植株间病原体的反溅,可增加发病率和严重度。重浇、频繁地当头浇水还使温室的湿度增加,更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水分过多,特别是排水不良的介质,可促使腐霉和疫霉发生,引起猝倒病、根腐病和冠腐病。适宜的灌溉方式应该是将水灌到土面,这样可以使大部分植株的地上部保持干燥,有助于控制叶和花的病害;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数应根据温室土壤的持水性和植物的需水状况以及环境条件来调节。

1.2光照

光的质和量对病害发展很少有直接作用,但对花卉的生长却有很重要的作用。光照强度强到引起叶和花的损伤后,将有利于灰霉病这类病原物的发展。低光照强度导致植株组织液,更易染病。夏季温室常需遮荫以防止强光照引起花卉受损伤,这一措施还有利防止高温出现。但遮荫过度会产生植株液现象。光照强度应控制在适合植株生长发育的程度。

1.3通风

相对湿度高有利于灰霉病菌等真菌产生孢子及侵入寄主。相对湿度高也妨碍植株过湿部位干燥。而潮湿部位有利于病原物侵染。通风良好的温室,植株表面干燥,不利于病原物侵入植株体内。适当利用风扇,控制植株间距以及搭建网状种植台等措施都有助于温室空气流通,从而预防病害流行。

2栽培措施

2.1调整播种期或移栽期

许多病害的发生往往局限于花卉植株的某一生长时期。提早或推迟播种或移植,则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2注意轮作,防止重茬

对于一些忌连作的花卉,如、唐菖蒲、翠菊等,应每年进行花盆消毒,换上新的培养土,以减少发病机会[1]。

2.3植株的搬动

搬动植株时,即使是小心作业也可能造成伤口并使其成为病原体的侵入点。任何搬动植株的措施如移栽、间苗、套袋、换盆等都能造成伤口。要尽可能小心地搬弄植株以便伤口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植株潮湿时搬动也可能增加病害发生,因此应避开这种情况。

2.4整枝与整修

花卉的生产常需整枝和修剪。结合整枝和修剪,剪除发病枝条、叶和根等器官。植株整枝或修剪时常会造成病原体侵染的伤口。不要经常去整枝或修剪。对整枝和修剪丢弃的植株残体(特别是病根、枝和叶)应尽快移出温室并烧毁[2]。

2.5间苗

种植地间苗对生产高质量的花卉是必需的。种植过密往往使植株周围的空气流通受阻、植株表面不易干燥,极易造成病害的流行,而间苗则可使植株的小环境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同时,植株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和营养,生长得更健壮,从而可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作用。

2.6清除杂草

杂草往往是一些病原物繁殖的场所,如一些病毒病常以杂草作为寄主,及时清除杂草,清洁园圃,是防治花卉病害的必要技术措施。

2.7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和所有的农药一样,生长调节剂必须使用适当,以免使植株中毒。如使用生长调节剂不当,可能使植物组织对病原体的侵染更加敏感。

2.8合理施肥

适当地使用化肥是生产优良花卉所必须的。适度的、均衡完善的施肥方案可生产出优质的花卉。施肥水平低导致植株矮化和各种缺素症状。氮肥水平低导致早衰现象,也变得对弱寄生性和继发性病原体更易感染。高氮肥使植株过于也同样会增加叶部病害。有机肥料要腐熟,以防止造成烂根。

3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有利于保护天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些花卉已育成了抗病害的品种,如蔷薇、香石竹等有抗锈病的品种,翠菊有抗立枯病的品种,兰花有抗炭疽病的品种,月季花有抗黑斑病的品种等。对于像病毒病、类菌原体病害和系统染的真菌病害往往缺乏有效的药剂,抗病品种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3]。

4选用无病植物材料

病害的发展需要3个因素,即敏感的寄主、适宜病害发展的环境和一种致病力强的病原体。因此,如果没有病原体的存在,病害也就不能或不会发生。这一措施对寄主谱广的气体传真菌病原体如灰霉病是无效的,但对那些在温室中或其周围不普遍发生的病菌、病毒或系统侵染性真菌病原体是很有效的。

用作繁殖用的母株,如天竺葵和一品红,必须是无病的。当种植者通过无性繁殖来增加植株数量时,即使原始母株带菌率低,也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造成病害流行,病原物常常通过繁殖材料或新的植株引进温室。如果感病的植物材料直接被带进温室,新的病原物可能被引入并迅速传至健株上。病原被引入温室后,不仅能使被引入的花卉遭受损失,而且对未来若干茬花卉都可能造成威胁[4]。

5温室卫生

做好温室环境卫生是预防温室花卉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是防治计划的基础。温室必须是向植物而不是向病原体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处所。洁净的泥炭、土壤、蛭石、珍珠岩、砂、树皮等是种植花卉的理想介质。而污泥(污染的土壤)、死的和正在死亡中的花朵以及枯萎的叶子很可能带有大量的病原物。温室卫生计划能减少栽培介质中病原物数量。在一个清洁卫生的温室中要保持植物无病比在一个看上去像垃圾堆似的温室中保持植物无病容易得多。

许多侵袭温室花卉最常见的病原物,能在修剪时丢下的植株残体和用过的介质上存活或产生接种体。这些接种体或侵染源必须从栽培区迅速定期地收集和消除。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地去收集死去的叶片和花朵。残损植株应连同介质和盆钵从栽培区搬出至垃圾堆,垃圾堆与温室保持500~1000m的距离为宜。通常提供给温室的新盆钵和浅盆是不带病原的。它们在使用前必须存放在安全地点使它们不会被病原体污染。如果盆钵或浅盘需要再利用,则应该在使用前消毒。在每茬收获之间,种植台必须清洗或加以处理。在收获完毕后,应立即将垃圾、植株残体、盆钵、浅盘和用过的土壤或介质从种植区移出并送到垃圾堆去。

6植物检疫

凡新引进的种子、花苗用繁殖材料,必须根据国家所确定的检疫对象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检疫对象时,绝对禁止输入,防止蔓延成灾。

7物理防治

利用热力处理是防治多种病害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苗木、接穗、插条等繁殖材料的消毒。例如:用50℃的温水浸苗10min,可以消灭黄化病毒病。对于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的种子可用温汤浸种法,杀死种子内部带有的病原菌;一般花卉种子可利用比重法进行精选(带病种子比健康种子轻),可用盐水、泥水、清水法漂除病粒[5]。

8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化学防治,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要求做到用药少,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残毒性小,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对作物无药害,能预防或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并切实贯彻经济、有效的“保益灭害”原则。

(1)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农药。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决定施药时,要弄清防治对象,选准优质对口农药,辨证施治。

(2)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适时施药。准确掌握病害发生规律及消长动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用药,或合理混用及轮换施用,是提高药效、事半功倍的一个关键问题,把病害消灭在花圃之外、为害之前是上策。

(3)控制药剂浓度、用量及使用次数。应以追求最低有效浓度和最少有效次数为目的,这样符合、安全、有效的要求,又避免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减少残留及环境污染,保护天敌。

参考文献

[1]徐明慧,林绍光,丁梦然.花卉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2]张涛.园林树木栽培与修剪[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蔡祝南,张中义,丁梦然,等.花卉病虫害防治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温室效应的防治范文篇2

【关键词】温室;黄瓜;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追求健康美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因此无公害蔬菜受到人们特殊的青睐,其中黄瓜是城乡人们最喜食的蔬菜,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棚黄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这种反季节的栽培极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其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生理性病害有:肥害、药害、缺素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等。因此生产上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降低农药残留,使黄瓜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达到无公害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目的,满足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要。现将无公害大棚黄瓜病虫害的规范化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项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2.综合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主要是选用优质、丰产、兼抗多种病害的新品种。生产中比较抗病的黄瓜品种有驰育A1等驰育系列、中荷6M12等中荷系列、鲁抗新瓜神等鲁抗系列等。

(2)清洁田园:田间杂草、病残株是一些病田的初次侵染来源。要把初发病的叶片、果实或植株及时摘除或拔除,烧毁或深埋。

(3)合理轮作:实行黄瓜一青椒一花卉的轮作模式,使有寄主专化性的病原菌得不到适宜生长和繁殖的寄主,从而减少了病原菌的数量。

(4)嫁接换根:近几年来,温室黄瓜的生产普遍采用韩国或日本经过热处理的白籽南瓜嫁接换根。

(5)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地温,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优化作物根系周围土壤环境,有益菌群分泌的抗生素类物质,还可以拮抗有害病原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程度。

(6)生态控制:把温室内的温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不利于病虫害繁殖的生态环境。

2.2物理防治

(1)太阳能消毒法:土壤日晒处理可有效地杀灭土壤中各种病原菌、虫类及杂草种子,它具有安全、非化学、不污染环境、应用成本低等多种特点。它的应用显著降低农药、除草剂施用量,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可能。其具体方法是:在棚室休耕时节(7-8月份),将棚室清理干净,多施有机肥,每亩用稻草或麦秸500~1000kg,切成4~6cm长撒于地面,再均匀撒施生石灰500kg,翻地、铺膜、灌水,然后密闭大棚15~20d,土温可升至50~60℃,可杀死土壤中各种病菌。对根茎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2)应用捕虫板防虫:应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害虫,应用篮板诱杀蓟马。

(3)生物防治。

(4)以虫治虫:应用:

“胡瓜钝绥螨”防治茶黄螨、红蜘蛛等害虫。

(5)使用生物农药:使用申嗪霉素、悟宁霉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

2.3化学防治

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适当应用一些化学农药,对防治病虫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化学药剂消毒:土壤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实际上就是用化学药品进行土壤消毒。近几年来用于土壤消毒的药剂较多,有绿化苦、棉隆、威百亩等,对土传病害的防治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非常理想。

(2)整畦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3kg/亩,撒施土表后翻耕,做畦;也可用立枯净、立枯宁、敌克松、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3kg/亩撒施或喷洒地面。

(3)药剂治疗:在病虫发生前期或初期,及时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或对症防治。

3.几种病虫的防控技术

3.1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1)生态控制:温室白天上午温度控制在28~32℃,不超过35℃,下午通风将温度降到15~20℃。全天湿度控制在70%以下,晚上控制在85%1t~下。浇水一定在晴天进行,最好在早晨,绝不可在阴天或低温时期浇水。

(2)营养控制:在发病前喷施糖尿液,其配方比为白糖或红糖1份,尿素0.5份,水100份,每隔5d喷一次,连喷4~5次。

(3)高温闷棚:选择晴天,闷棚前一天浇水,将棚封闭,温度迅速升到45℃,不超过48℃,保持2h,然后逐渐放风降温,10~15d再闷一次。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银法利25mL加百泰20g,兑水15kg喷雾;或氰霜唑15mL加百泰20g,兑水15kg喷雾。隔4d喷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72%普力克1000倍液。72%克露WP7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安克锰锌WP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WP600倍液等。

3.2黄瓜枯萎病的防控技术

(1)嫁接换根栽培:用韩国或日本经过热处理的白籽南瓜作砧木,用抗霜霉病的黄瓜品种做接穗,采用靠接法嫁接并作好嫁接苗的管理。

(2)实行轮作或土壤高温灭菌。

(3)种子消毒:可用有效成分0.1%的60%防霉宝超微粉,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

(4)栽培防病措施:护根育苗,高畦和地膜栽培,施足腐熟基肥,合理浇水。

(5)零星病株药液灌根: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水剂750~1000倍液等,每株250mL,10dl次共2~3次。

3.3灰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增施基肥,尤其是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摘除底叶,加强通风透光;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叶面结露,防止空气湿度过大。及时摘除病花、病果和病叶,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96%恶霉灵3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万霉灵8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30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5d1次,连续喷洒2~3次。若遇阴雪天,改用百菌清粉尘剂或利德烟雾剂防治。

3.4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

(1)培育无病苗,不从病区、病棚调入种苗。

(2)棚室夏季深翻晒土;冬季休闲的大棚,冬前灌冻水,经2个月消灭大量病原线虫。

(3)科学轮作:与葱、蒜、韭菜轮作。

(4)消毒:98%棉隆微粒剂,每亩沙壤土药量5~6kg,粘壤土药量6~7kg,均匀拌以A50kg细土洒施或沟施,深度20cm。施药后立即覆土,有条件可洒水封闭或覆盖塑料薄膜。土温12~18℃最宜,土壤含水量40%以上。当10cm土温为15℃和20℃时,分别封闭15d和10d后松土通气,然后播种、栽苗。或10%苯线磷(力满库)颗粒剂,每亩用药量5kg穴施,效果良好。

温室效应的防治范文

近些年,在日光温室生产中,大项目推动下日光温室发展迅猛,大基地建设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标准园逐渐形成,黄瓜生产是基地蔬菜生产中的主导品种,但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的一大病害,若防治不及时,就可能全田发生和病害流行。防治霜霉病除了合理的耕作管理,同时也要加强放风排湿,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正确施用无公害高效农药以外,及时正确采用高温闷棚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必要措施。通过几年来在蔬菜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中,大量使用高温闷棚,通过正确技术试验记载总结,病菌在28℃以上时侵染幼苗叶片等部位,45℃时病菌停止活动而逐渐开始死亡。鉴于病菌发生的这一弱点,正确使用高温闷棚技术抑制和杀灭病菌,控制黄瓜霜霉病病害在黄瓜上的发生具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

一般气温比较高时是黄瓜霜霉病极易发生的阶段,高温闷棚可有效防治此病,并能有效切断其病原的传播和扩散。高温闷棚具体可按以下方法进行:首先必须根据大小灌足底水。并适当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提高夜间的棚内温度,以便减少更多的地温散失,创造有利幼苗生长的温度与环境。闷棚必须在天气晴朗时进行,早晨拉草帘子后应严格控制温室,不能事先放风排湿,以避免闷棚时的气温过高而导致灼伤幼苗上部叶片。闷棚时在棚内分前、中、后各挂上一支温度表,一般按闷棚时在棚内中部的黄瓜幼苗生长点的高度设置位置,上午9-10时左右棚内温度会急剧上升,此后每隔15-20分钟左右观测1次温度,当温度上升到45℃时就开始记时,连续2小时保持在45℃,最高不得超过47℃。温度低于43℃杀菌效果不明显,温度高了幼苗及易被灼伤。同时还要观察幼苗的田间表现状况,当温度升到44-45℃时,生长点以下的3-4片叶应当向上卷,生长点斜向一侧。这说明一切正常,可继续闷下去。当温度超过45℃时,闷棚的时间又不到2小时,这时千万不可开通风口进行放风降温。因为高温放风的同时要排出大量湿空气,这样再继续闷棚就要灼伤幼苗。这种情况下要及时用部分草帘子间隔遮光来采取降温,这样才能达到安全降温的目的。时间达到闷棚时间后,要慢慢从棚顶部加强放风,使室温慢慢下降,切记降温不能过快。高温闷棚后应及时加强水肥管理,在灌水前应追施尿素50g每行(每行长度约在7-8米),然后再进行灌水,以促进幼苗很快恢复生长。高温闷棚1次,一般可控制黄瓜霜霉病7-10天左右。所以应根据病情每隔10天左右闷棚1次,这样才能达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有效作用。

从病斑及霉层上可正确判断高温闷棚后的效果:病斑明显呈黄色干枯状,病斑背面霉层出现干枯或消失,说明高温闷棚效果较好、幼苗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若病斑周围呈不规则水浸状的黄绿斑、叶背面霉层出现新鲜的呈灰黑色,这就说明闷棚效果不好,病情仍在发展扩大蔓延中,这时应仔细查找病情成因,迅速采取其它有效措施进行正确防治。高温闷棚方法相对在生产中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及经济又有效,相对也是一个节能增效的方法。高温闷棚虽有很大的益出,但在闷棚时也必须遵照一定的原则。确切说应注意以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高温闷棚只适用于在黄瓜幼苗生长健壮旺盛且略有徒长趋势的日光温室里进行。前期苗势比较弱小,后期幼苗已达到衰老,生长中期叶片较薄、色泽淡、苗瘦弱都不宜进行闷棚。二是如果遇到连阴天气后天气马上放晴,这时正是病害较重而地温较低,幼苗正处在饥饿而缺水状态,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进行高温闷棚,如果进行就有灼死幼苗而破坏整棚的危险。二是闷棚前一天必须灌足水,当天早上不能放风,闷棚第二天还要及时再灌一次小水,才能保证幼苗不受伤害。四是闷棚前应正确喷施一次杀菌剂,在这样高温时病菌抵抗力较低,而药效能最大发挥杀菌的作用。五是不同品种耐热性也有所不同,因此,闷棚时必须经常到棚内观察幼苗生长表现,如温度已在43℃以上,发现上部叶片不上卷或生长点的小叶片出现萎缩现象时,说明土壤明显出现缺水或空气有所干燥,也可能是地温比较低,幼苗吸水出现困难,幼苗表现出不能适应过高温度,这时应马上采取各种措施停止升温,由顶部慢慢打开通风口,结束闷棚,及时进行药物化学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的高温闷棚防治,仅是农业生产中近几年实践总结一项防治黄瓜霜霉病技术,其他预防黄瓜霜霉病的有效措施,如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等也是有很好防治作用,确保温室安全生产。但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才能收到良好的农业防治效果。

(作者单位:721400陕西省凤翔县农技中心能源站、陕西省凤翔县农技中心质检站、陕西省风翔县柳林镇唐村社区农技站)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范例(3篇)

    - 阅0

    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范文篇1【关键词】铁路;旅客伤亡;赔偿责任2011年7月23日20:30发生的特大动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1人受伤的重大伤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

    再生资源回收方案范例(3篇)

    - 阅0

    再生资源回收方案范文篇11、规划,利好再生资源企业。2、长三角地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带动相关投资或达千亿。近日,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